疾控专业知识大练兵复习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疾控专业知识大练兵复习题
1、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法定报告传染病分甲类、乙类和丙类39种。
2、暴发的控制:1)对病例及接触者的隔离治疗;2)对病源周围环境消毒;3)对社区公众进行宣传动员;4)应急接种
3、责任报告人:凡执行职务的医疗保健人员、卫生防疫人员。
4、艾滋病、乙型肝炎和疟疾的病原携带者严禁做献血员。
5、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丙类传染病中手足口病采取乙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6、终末消毒是指传染源离开疫源地后进行的彻底消毒。
7、四害是指:老鼠、蚊、蝇、蟑螂。
8、碘缺乏病是碘缺乏造成的,预防是重要的措施,只要正确食用碘盐就可以预防碘缺乏病。
9、卫生部规定传染病报告时限:
(1)对甲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乙类传染病中艾滋病、肺炭疽、脊髓灰质炎的病人、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城镇应于2小时内、农村应于6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对其它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伤寒副伤寒、痢疾、梅毒、淋病、乙型肝炎、白喉、疟疾的病原携带者,城镇应于6小时内、农村应于12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对丙类传染病和其它传染病,应当在24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必须在被发现后2小时内,报到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报告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2小时内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并同时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向卫生部报告。对可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部应立即向国务院报告。
10、HIV-抗体初筛的血清发生溶血时是否对检测值有影响?有,易出现假阳性结果,应注意血清采集与保管及运送。
11、食品安全标准是强制执行的标准。除食品安全标准外,不得制定其他的食品强制性标准。
12、心肺复苏胸外心脏按压与口对口呼吸的比例是多少?
答:30:2。
13、幽门螺旋杆菌主要是口—口方式传播。
14、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对食品不得实施免检。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15、疫苗接种禁忌症:1)免疫异常:如免疫缺陷、恶性疾病等。2)急性疾病。3)以往接种有过严重不良反应。4)神经系统患儿。
16、学校卫生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监测学生健康状况;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改善学校卫生环境和教学卫生条件;加强对传染病、学生常见病的预防和治疗。
17、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有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18、疫情监测样本采集送检,应将样本放置底层加冰排的冷藏包中,由负责监测的专业人员运送,严禁样本、登记表混放,防止交叉污染。
19、确诊艾滋病最有效的方法是:HIV抗体检测
20、确认艾滋病感染者机构是:国家认可具备有艾滋病感染者确认资质的疾控机构或医疗机构
21、从感染艾滋病病毒到抗体开始阳性的这段时间称为“窗口期”,平均为2~3个月,最长为7个月。
22、年龄与疾病之间的关联比其他因素的作用都强。
23、艾滋病病毒全称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是一种能生存于人血液中并功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它使人体免疫系统遭到破坏,丧失各种疾病的抵抗能力。
24、健康教育是以传播、教育、干预为手段,以帮助个体和群体改变不健康行为和建立健康行为为目标,以促进健康为目的的所进行的系列活动及其过程。
25、人类行为可分为4个阶段,即被动发展阶段(0-2岁)、主动发展阶段(3-11岁)、自主发展阶段(12-成年)、完善巩固阶段(成年后持续终身)。
26、行为改变是“知-信-行”模式
27、教育应该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的原则
28、穿脱防护服顺序:1)戴一次性隔离帽-戴口罩-穿连体防护服-戴防护眼镜-穿防护鞋(胶鞋)-戴手套。2)摘防护镜-反脱
防护服-脱手套-防护服-脱胶鞋-摘口罩放-摘隔离帽(反扣)(注:一次性的放废物袋、其他放消毒袋内);
29、预防传染病的三大措施是管理传染病、切断传染途径、保护易感人群;预防接种主要是针对易感人群而开展工作。
30、《传染病防治法》明确规定,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国家免疫规划项目的预防接种实行免费。
31、疫苗分为两类。第一类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包括国家免疫规划确定的疫苗,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执行国家免疫规划时增加的疫苗,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卫生主管部门组织的应急接种或者群体性预防接种所使用的疫苗;第二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
接种第一类疫苗由政府承担费用,接种第二类疫苗由受益者承担费用。
32、接种单位接收第一类疫苗或购进第二类疫苗,应当建立并保存真实、完整的购进、分发、供应记录,并保存至超过疫苗有效期2年备查。
33、因接种单位违反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接种方案给受种者造成损失的,作为《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理。
34、疫苗接种前,应告知受种人或其监护人所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症、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告知采取口头或书面方式。
35、使用含吸附剂的疫苗前,应当充分摇匀。
36、接种疫苗后应告知家长或监护人留在接种现场观察15~30分钟,如出现异常反应,要及时处理和报告。
37、疫苗开启后,活疫苗超过半小时,灭活疫苗超过1小时未用完的,应将疫苗废弃。
38、按照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程序,8月龄儿童应接种麻风疫苗。
39、甲肝减毒活疫苗的接种起始年龄为18月龄。
40、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分为一般反应、异常反应、疫苗质量事故、实施差错事故、偶合症、心因性反应、不明原因反应共7种。
41、我县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全县以乡为单位达到95%以上,非住院分娩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达到85%以上。
42、现行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按照免疫程序,接种对象为所有达到应种月(年)龄的适龄儿童
43、lgG是唯一能穿过胎盘的抗体。
44、脊灰疫苗及百白破疫苗各剂次的间隔时间应≥28天。
45、2种减毒活疫苗可以在同一天,在不同部位接种,若不在同一天必须间隔28天天。
46、接种减毒活疫苗后2周,可以使用免疫球蛋白(Ig),使用Ig后4周可接种减毒活疫苗。
47、接种疫苗后,出现死亡、群体性反应2小时内应向上级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