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王风黍离
先秦的《诗经·王风·黍离》原文及赏析
![先秦的《诗经·王风·黍离》原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59bd7cbb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27.png)
先秦的《诗经·王风·黍离》原文及赏析《诗经•王风•黍离》先秦•佚名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赏析】这首诗抒发了对西周灭亡的沉痛感慨。
毛诗序称:“《黍离》,闵(通悯)宗周也。
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
闵周室之*,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
”一位大夫行役至西周都城镐京,即所谓宗周,看到的是一片绿油油的禾黍,既没有了昔日的城阙宫殿,也没有了都市的繁盛荣华,由此,他联想到周室的倾覆,不禁心旌摇摇,充满怅惘。
一片绿意盎然的作物,在别人眼里或许代表着希望,代表着丰收。
可是在诗人的眼里,他代表着人事全非,沧海桑田,代表着那个繁华时代一去不复返。
诗人的内心是极其痛苦孤独的——“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了解我的人,知道我是在忧愁,不了解我的人,却在问我是不是有所求。
周大夫路过旧都,看到这一景象,心中的怅惘他可以承受,可是他不能容忍这种忧思不被人所理解。
正所谓“众人皆醉我独醒”,诗人拥有和同样的悲哀。
诗人的这种苦闷无法排解,只能无奈地向苍天质问:“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苍天自然也不会回答,诗人的忧愁郁闷和失望则更加无以复加。
后世的诗人陈子昂,所发出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感慨,正是这种不被世人所理解的对人类命运的忧思。
这几句可以用来表达物是人非之感、知音难觅之憾、世事沧桑之叹等等。
扩展阅读:《诗经》的简介《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黍离-王风-诗经
![黍离-王风-诗经](https://img.taocdn.com/s3/m/08f3f641ddccda38376baff7.png)
“王”指王都,周平王迁都洛邑后,王室衰微,天子位 同列国诸侯,其地产生的诗歌便被称为“王风”。 “王风”多乱离之作,特别是《黍离》一诗,历来被视 为是悲悼故国的代表作 。
创作背景
《黍离》选自《诗经· 王风》,采于民间,是周代 社会生活中的民间歌谣,基本产生于西周初叶至春 秋中叶,距今三千年左右。关于它的缘起,毛诗序 称:“《黍离》,闵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 过宗庙公室,尽为黍离。闵宗周之颠覆,彷徨不忍 去而作是诗也。”这种解说在后代得到普遍接受, 黍离之悲成为重要典故,用以指亡国之痛。
《毛诗序》:
《黍离》,闵(悯)宗周也。周大夫 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 黍,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 是诗也。
申培《诗说》:
幽王伐申,申侯逆战于戏,射王弑之。 立平王于申,自申迁洛,命秦伯帅师逐 犬戎于镐京,寻遣尹伯封犒秦伯之师, 过故宗庙宫室,秦人皆垦为田,咸生禾 黍,旁皇不忍去,故作此诗,赋也。
《王风· 黍离》的艺术特色
重章叠句 分章换韵 反复咏叹 悲情淋漓
拓展知识: (1)黍离之悲
出自《诗经》“王风”,历来被视为是悲悼故国的代 表作,说的是两千多年前的一个夏天,周大夫行役 路过镐京,看到埋没在荒草中的旧时宗庙遗址,有 感于周室的被颠覆,悲伤而作【黍离】。描述了当 一个人看到心中的理想大厦坍塌埋没于苗草中时的 难受心情,这首诗两千年来不断被传唱着。以至于 人们把发自心底的、失落的悲哀称作‘黍离之悲’, 通常指国家昔盛今衰。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 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 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实:果实。噎(音同“耶”):塞住。 译文:那糜子一行行地排列,那高粱结出粒儿来。缓慢地 走着,心中难过,哽咽难言。了解我的人说我有忧愁,不了 解我的人说我有所求。遥远的苍天啊,这都是谁造成的呢?
王风黍离注释翻译欣赏
![王风黍离注释翻译欣赏](https://img.taocdn.com/s3/m/a8df280c2af90242a895e5f6.png)
【译文】
那糜子一行行地排列,那高粱生 出苗儿来。缓慢地走着,心中恍惚不 安。了解我的人说我有忧愁,不了解 我的人说我有所求。遥远的的苍天 啊,这都是谁造成的呢?
诗经.王风.黍离
【译文】
那糜子一行行地排列,那高粱抽 出穗儿来。缓慢地走着,心中如酒 醉般昏昏沉沉。了解我的人说我有 忧愁,不了解我的人说我有所求。 遥远的的苍天啊,这都是谁造成的 呢?
诗经.王风.黍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译文】
诗经.王风.黍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译文】
诗经.王风.黍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有的诗是个别地方采用比,而 有的则是整个形象都是比,就像后 代的咏物诗;“兴”就是起兴,是 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 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有的“兴”兼 有发端与比喻的双重作用,所以后 来“比兴”二字常联用,专用以指 诗有寄托之意。
兴的分类
• 从特征上讲,有直接起兴和兴 中分比两种情况。
• 从使用上讲,有篇头起兴和兴 起兴结两种形式。
押韵(也叫压韵、叶(xié)韵 ),把相同 韵部的字放在规定的位置上。 所谓韵部,就是把相同韵母的字归纳到一 类。 同一韵部的字叫同韵字。 上古三十韵部分为“阴声部”、 “入声部 ” 、“阳声部”三类。
谢 谢 观 看
韵的作用
• 将许多涣散之音,联络贯穿,以 成为完整的声调,使诗歌的节奏 感更鲜明,和谐。 • 便于记忆,使人读起来琅琅上口 。
《诗经·王风·黍离》原文翻译及其鉴赏
![《诗经·王风·黍离》原文翻译及其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dfcd45fb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09.png)
《诗经·王风·黍离》原文翻译及其鉴赏《王风·黍离》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
这是东周都城洛邑周边地区的民歌,是一首有感于家国兴亡的诗歌。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些关于《诗经·王风·黍离》原文翻译及其鉴赏,作为参考,希望你喜欢。
《黍离》原文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注释】①黍:谷物名。
离离:成排成行的样子。
②稷,谷物名。
③行迈:前行。
靡靡:步行缓慢的样子。
④中心:心中,摇摇:心中不安的样子。
⑤噎(ye):忧闷已极而气塞,无法喘息。
【译文】地里黍禾长成排,稷苗长得绿如绣。
前行步子多迟缓,心中忧郁神恍惚。
理解我的说我忧,不理解的说我有所求。
苍天高高在头上,是谁造成这景象?地里黍禾长成排,稷谷扬花正吐穗。
前行步子多迟缓,心中迷乱如酒醉。
理解我的说我忧,不理解的说我有所求。
苍天高高在头上,是谁造成这景象?地里黍禾长成排,稷谷已经结了籽。
前行步子多迟缓,心中郁闷气埂咽。
理解我的说我忧,不理解的说我有所求。
苍天高高在头上,是谁造成这景象?【鉴赏】关于《黍离》一诗的主旨,虽然《诗序》说得明白:“黍离,闵宗周也。
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
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
”而且从此诗序于王风之首,确见其为编诗者之意旨。
但历来争讼颇多,三家诗中韩、鲁遗说与毛序异,宋儒程颐更有臆说以为“彼稷之苗”是彼后稷之苗。
近人读诗,新说迭出,比较有代表性的有郭沫若在《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中将其定为旧家贵族悲伤自己的破产而作,余冠英则在《诗经选》中认为当是流浪者诉述他的忧思。
还有蓝菊荪的爱国志士忧国怨战说(《诗经国风今译》),程俊英的难舍家园说(《诗经译注》)等。
诗经《黍离》原文、翻译及鉴赏
![诗经《黍离》原文、翻译及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28b799f4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d2.png)
诗经《黍离》原文、翻译及鉴赏(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诗经《黍离》原文、翻译及鉴赏【导语】:彼黍离离,①地里黍禾长成列,彼稷之苗。
《诗经》黍离
![《诗经》黍离](https://img.taocdn.com/s3/m/24657d2ab84ae45c3b358cbd.png)
“王”指王都,周平王迁都洛邑后,王室衰微,天子位
同列国诸侯,其地产生的诗歌便被称为“王风”。
“王风”多乱离之作,特别是《黍离》一诗,历来被视 为是悲悼故国的代表作 。
背景 这首诗作于西周灭亡后: 一位周朝士大夫路过旧都,见 昔日宫殿夷为平地,种上庄稼, 不胜感慨,写下了这篇哀婉悲 伤的诗。
黍离
《诗经·王风》
五谷杂粮:稻/麻、黍、稷、麦、茮(豆类)
《诗经·王风》,“王”指王都,周平王迁 都 洛邑后,王室衰微,天子位同列国诸侯,其 地产生的诗歌便称为“王风”。原本高高在 上 的周王室,沦落到与诸侯平起平坐的地位, 王室日趋衰微,因此,“王风”中多乱离之 作!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那糜子一行行地排列,那高粱抽出 穗儿来。缓慢地走着,心中如酒醉般昏 昏沉沉。了解我的人说我有忧愁,不了 解我的人说我有所求。遥远的的苍天啊, 这都是谁造成的呢?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11.实:籽粒。 12.噎 :食物塞住咽喉,这里指哽咽。
作者忧国忧民,伤时悯乱,最后向天发问:这种历史悲剧是谁 造成的,由谁来承担西周灭亡的历史责任,诗的作者非常清楚。他 不把问题的答案明确说出,而是采用质问的方式,所产生的艺术效 果更加强烈,并给读者留下思考的空间。
艺术手法:叠字 押韵 重章叠唱 比兴
1、比兴手法,“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像《氓》中用桑树从繁茂到凋落的变化来比喻爱情的盛衰一样,
【题解】
《黍离》选自《诗经·王风》,采于民间,是 周代社会生活中的民间歌谣,基本产生于西周初 叶至春秋中叶,距今三千年左右。关于它的缘起, 毛诗序称:“《黍离》,闵宗周也。周大夫行役 至于宗周,过宗庙公室,尽为黍离。闵宗周之颠 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这种解说在后代 得到普遍接受,黍离之悲成为重要典故,用以指 亡国之痛。
王风黍离的艺术手法
![王风黍离的艺术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234c9d38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d9.png)
王风黍离的艺术手法《王风·黍离》是《诗经》中的一首诗,它是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在周王朝流浪时所写的一首流亡诗。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悲惨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哀怨,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不安。
在艺术手法方面,这首诗主要采用了象征和比喻的手法,通过形象的描写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首先,诗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如“黍离之悲”、“禾黍之悲”等,这些象征性的词语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哀怨,同时也暗示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不安。
其次,这首诗还运用了比喻的手法,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例如,诗中用“如竹之苞兮,不可脱其枝”、“如麦之摇兮,不可脱其颖”等比喻,来表达诗人内心对故国的依恋和感伤。
此外,这首诗还采用了反复咏叹的手法,通过反复强调诗中的主题来加强诗歌的表现力。
例如,诗中三次咏叹了“黍离之悲”,使人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痛苦和哀怨。
这首诗不仅仅在艺术手法上表现出了高超的技巧,还在情感表达上展现出了深刻的内涵。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故国的深深依恋和感伤,这种情感不仅仅是个人情感的表达,更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反映。
在那个动荡的时代,许多人被迫离开自己的家园,流离失所,这种痛苦和哀怨是普遍存在的。
总之,《王风·黍离》这首诗通过象征、比喻、反复咏叹等艺术手法,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哀怨,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不安。
这首诗的艺术价值和情感价值都得到了高度体现,成为了《诗经》中的经典之作。
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对那个时代的历史见证,也为我们展示了一种真实的情感表达和人性的关怀。
此外,这首诗也反映出了人类共同的情感体验和情感需求。
无论是在哪个时代,人们都会面临各种痛苦和不幸,而这种痛苦和不幸常常会让人产生对故乡和故人的思念和依恋。
因此,《王风·黍离》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不仅具有普遍性,更具有人类共性。
在欣赏这首诗时,我们可以通过对艺术手法的分析和对情感的体验,来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内涵和价值。
黍离 课件
![黍离 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19beb56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67.png)
CHAPTER 03
黍离文化内涵探究
农业文明在诗歌中体现
耕种场景描绘
时令节气体现
诗歌中通过对耕种、播种等农业活动 的细致描绘,展现了古代农业社会的 生产生活方式。
诗歌中通过对时令节气的描述,表现 了农业生产与自然节律的紧密关系, 彰显了农业文明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与 顺应。
农作物象征
黍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作物,在诗歌中 被赋予了丰收、富饶的象征意义,体 现了农业文明对人们生活的深远影响 。
历史意义
《黍离》作为一首反映当时社会现实的诗歌,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它不仅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冲突,还表 达了作者对国家兴亡、人民苦难的深切关注。同时,《黍离》也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对后世的文学创 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CHAPTER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原文呈现及注释解析
原文呈现
《黍离》是一首古代汉族诗歌,选自《诗经·王风》。全诗三章,每章十句。
跨文化视角下同类作品欣赏
古希腊荷马史诗《奥德赛》
此作品描绘了古希腊英雄奥德修斯在特洛伊战争后的十年漂泊生涯。虽然与《黍离》在 文化背景和表现形式上有很大差异,但都表现了主人公在经历磨难后对家园和亲人的深
深眷恋。
印度古代史诗《摩诃婆罗多》
此作品是印度古代著名的史诗之一,讲述了婆罗多族和俱卢族之间的战争。其中也有许 多描绘战争带来破坏和人们渴望和平的篇章,与《黍离》在主题上有一定的相似性。
以实际行动践行忠贞不渝精神品质
践行忠贞不渝的精神品质
黍离所倡导的忠贞不渝精神品质,是一种高尚的道德追 求和人生信仰。通过学习和践行黍离精神,我们能够培 养坚定的信仰和信念,保持对事业、家庭和社会的忠诚 和责任感,做到言行一致、始终如一。
《诗经》黍离-张
![《诗经》黍离-张](https://img.taocdn.com/s3/m/162a0b0e02020740be1e9b12.png)
背景 这首诗作于西周灭亡后: 一位周朝士大夫路过旧都,见 昔日宫殿夷为平地,种上庄稼, 不胜感慨,写下了这篇哀婉悲 伤的诗。
哀痛亡国战乱、表达故国之思.王 室衰微和乱离之作
【题解】
《黍离》选自《诗经· 王风》,采于民间,是 周代社会生活中的民间歌谣,基本产生于西周初 叶至春秋中叶,距今三千年左右。关于它的缘起, 毛诗序称:“《黍离》,闵宗周也。周大夫行役 至于宗周,过宗庙公室,尽为黍离。闵宗周之颠 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这种解说在后代 得到普遍接受,黍离之悲成为重要典故,用以指 亡国之痛。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11.实:籽粒。 12.噎 :食物塞住咽喉,这里指哽咽。
那黍稷之实啊,一行一列生得多么整齐, 我缓行其间啊,呜咽难言。了解我的人啊, 说我心有哀愁,不了解我的人啊,问我何 所寻求。浩渺无垠的苍天啊,是谁令我如 此伤怀?
主旨: 表达了对国家昔
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 情。
全诗共三章,每 章十句。三章间结构 相同,取同一物象不 同时间的表现形式完 成时间流逝、情景转 换、心绪压抑三个方 面的发展,在迂回往 复之间表现出主人公 不胜忧郁之状,“三 章只换六字,而一往 情深,低回无限”
赏析:
这首诗在抒发对西周灭亡的沉痛时,首先出现的是生长茂盛的农 作物,而庄稼生长的地方曾是宗周的宗庙公室。这种沧海桑田的巨 大变化,自然使诗人陷人悲哀之中,行进的脚步变得迟缓。三章反 复出现“行迈靡靡”的诗句,用脚步的迟缓引出心情的沉痛。 这首诗采用的是递进式的写景抒情笔法。出现的景物依次是 “彼稷之苗”、“彼稷之穗”、“彼稷之实”,农作物的部位暗合 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先有苗、再有穗、最后有了颗粒。作者抒发沉 痛之情时,依次是“中心摇摇”、“中心如醉”、“中心如噎”, 变得越来越强烈,也更加痛苦。 作者忧国忧民,伤时悯乱,最后向天发问:这种历史悲剧是谁 造成的,由谁来承担西周灭亡的历史责任,诗的作者非常清楚。他 不把问题的答案明确说出,而是采用质问的方式,所产生的艺术效 果更加强烈,并给读者留下思考的空间。
《黍离》ppt课件
![《黍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3ae4b6401f69e31433294ba.png)
《诗经· 王风· 黍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噎(yē):咽喉堵塞而 难于喘息。此处指心中 知我者谓我心忧, 忧闷如有物在喉梗住, 透不过起来。形容忧思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沉重,心里难受。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课文解释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 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那黍稷之实啊,一行一列生得多么整齐, 我缓行其间啊,心中难过,哽咽难言。了解 我的人啊,说我心有哀愁,不了解我的人啊, 问我何所寻求。浩渺无垠的苍天啊,是谁令 我如此伤怀?
课文解释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 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 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那黍稷之苗啊,一行一列生得多么 整齐,我缓行其间啊,心中恍惚不安。 了解我的人啊,说我心有哀愁,不了解 我的人啊,问我何所寻求。浩渺无垠的 苍天啊,是谁令我如此伤怀!
《诗经· 王风· 黍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黍: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也称黍子, 去皮后叫大黄米,性粘,供食用或酿酒。 《诗经· 王风· 黍离》 彼:那个地方。 离离:庄家一行行排列整齐的样子。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稷(jì):谷子,去 行迈:复合词,即行走。行、迈都含步行意。 皮后叫小米。一说指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摇摇“愮(yá o)愮” 高粱。古代以稷为百 靡靡(mǐ):犹“迟迟”,行步迟缓的样子。 中心:心中。之假借字,忧愁不 知我者谓我心忧, 谷之长,并奉为五谷 安的样子。 之神。汉以后误以为 知我者:了解我的心情的; 粟为稷,唐以后又以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黍为稷。“黍”、 谓我何求:认为我久留不去,有什么寻求。 “稷”为互文,“离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离”兼对两者形容, 下同。 此:指造成这种伤心的局面。 苍天:青天。
古文赏析:诗经王风黍离
![古文赏析:诗经王风黍离](https://img.taocdn.com/s3/m/8c94f019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c4.png)
古文赏析:诗经王风黍离《诗经.王风.黍离》原文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注释]1.黍:俗称"小米";2.离离:茂盛的样子。
3.稷:高梁。
行迈:远行;4.靡靡:迟迟、犹疑不决。
5.摇摇:心中愁闷难忍。
6.悠悠:遥远、渺茫。
7.噎:食物塞住咽喉。
[译文]那黍子长得一排排,那高梁生出苗儿来。
离家远行难迈步,心中烦闷方寸乱。
了解我的知我有忧愁,不了解我的当我有所求。
悠悠苍天啊,为什么要这样对待我?那黍子长得一排排,那高梁抽出穗儿来。
离家远行难迈步,心中昏乱如醉酒。
了解我的知我有忧愁,不了解我的当我有所求。
悠悠苍天啊,为什么要这样对待我?那黍子长得一排排,那高梁结出粒儿来。
离家远行难迈步,心中郁闷如噎食。
了解我的知我有忧愁,不了解我的当我有所求。
悠悠苍天啊,为什么要这样对待我?《诗经.王风.黍离》赏析西周末年,周朝遭到来自北方的犬戎的入侵和蹂躏。
周平王继位之后,丰镐残破不堪,被迫东迁雒(今河南洛阳),建立东周王朝。
东迁之后,丰镐旧有的宗庙宫室全都荒废,长满黍稷。
旧臣行役路此,不禁伤怀悲怆,连呼苍天不已。
这首诗就反映了这种情景,充满了缠绵悲戚的情绪。
第一章写诗中主人公悲怆慨叹丰镐一片荒废,长满一行行的黍子,一行行稷苗;脚下的步子慢吞吞地迈着,心里显得十分不安。
路上碰到了人,理解他的,说他心里有沉重的忧愁;不理解他的,说他在寻求什么。
他不禁发出呼喊,高高在上的苍天啊,这是谁造成的呢!第二、三章内容和第一章意思相同,只不过把第二句的"苗"换成"穗"和"实",把第四句的"摇摇"换成"如醉"、"如噎",既表示时节的推移又表明主人公的忧愁越来越沉重。
诗经黍离赏析
![诗经黍离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350e5cfaf12d2af90342e6e0.png)
诗经黍离赏析《黍离》是《诗经》里面《国风》中的一首古诗。
此诗由物及情,寓情于景,情景相谐,在空灵抽象的情境中传递出闵意情怀,蕴含着主人公绵绵不尽的故国之思和凄怆无已之情。
下面给大家整理了诗经黍离赏析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大家!诗经黍离赏析这是一首流浪者之歌。
他一边漫游,一边唱出心中的忧郁。
何以忧郁我们不得而知,但肯定不是为油盐柴米一类的生活琐事而忧。
这是不是说得有点玄?不玄。
我们心中的悲哀经常是说不出理由的,忧郁也无法进行理性的分析。
它本身就是一种生活状态:莫名的烦恼,莫名的忧伤,莫名的悲哀,莫名的绝望。
当然,它完全可能像一根导火索,被某一具体事物所点燃,比如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一个场景,一个物体。
但诱因不等于忧郁和悲哀本身。
更何况一个流浪漂泊者,神经随时都处于高度敏感的状备,最容易触景生情,睹物伤感,他没有明确的目的,似乎又在寻找什么;他没有归宿感,却又在冥冥之中受着什么指引。
其实,这就是人。
他不仅在物质的世界中实实在在地活着,他还想要追问为什么要活着,他还要关心同物质生活并没有直接联系的东西,比如太阳月亮为什么会发光,星星为什么会闪亮,天空为什么会下雨打雷闪电,为什么有人生来就是王子,有人生来就是穷光蛋。
大地大海有没有尽头。
一想到这些物质解答不了的问题时,就会让人悲哀感叹。
真正深刻的悲哀和忧郁,总是同上面一类的问题相联系的,并且是无法解决和永恒的。
吃不饱的悲哀,穿不暖的悲哀,失去亲人的悲哀,在外服苦役的悲哀,都是有限的,短暂的,可以克服的,并且也是表层的。
平氏百姓生活中的苦恼,仁人志士的慷慨激昂,商人亏本的痛苦,政治家仕途受搓,也可以归入有限的、短暂的、可克服的、表层的悲哀。
少女比守财奴崇高伟大的地方,就在于她会为失去爱情而在内心中哭泣,这与守财奴为金饯而哭泣不可同。
诗经黍离的原文及注释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诗经黍离原文
![诗经黍离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6eff122a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aa.png)
诗经黍离原文《国风·王风·黍离》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
下面店铺给大家整理了诗经黍离原文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大家!诗经黍离原文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黍离译文地里黍禾长成排,稷苗长得绿如绣。
前行步子多迟缓,心中忧郁神恍惚。
理解我的说我忧,不理解的说我有所求。
苍天高高在头上,是谁造成这景象?地里黍禾长成排,稷谷扬花正吐穗。
前行步子多迟缓,心中迷乱如酒醉。
理解我的说我忧,不理解的说我有所求。
苍天高高在头上,是谁造成这景象?地里黍禾长成排,稷谷已经结了籽。
前行步子多迟缓,心中郁闷气埂咽。
理解我的说我忧,不理解的说我有所求。
苍天高高在头上,是谁造成这景象?黍离赏析请相信这不是杞人忧天。
这是一首流浪者之歌。
他一边漫游,一边唱出心中的忧郁。
何以忧郁我们不得而知,但肯定不是为油盐柴米一类的生活琐事而忧。
这是不是说得有点玄?不玄。
我们心中的悲哀经常是说不出理由的,忧郁也无法进行理性的分析。
它本身就是一种生活状态:莫名的烦恼,莫名的忧伤,莫名的悲哀,莫名的绝望。
当然,它完全可能像一根导火索,被某一具体事物所点燃,比如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一个场景,一个物体。
但诱因不等于忧郁和悲哀本身。
更何况一个流浪漂泊者,神经随时都处于高度敏感的状备,最容易触景生情,睹物伤感,他没有明确的目的,似乎又在寻找什么;他没有归宿感,却又在冥冥之中受着什么指引。
其实,这就是人。
他不仅在物质的世界中实实在在地活着,他还想要追问为什么要活着,他还要关心同物质生活并没有直接联系的东西,比如太阳月亮为什么会发光,星星为什么会闪亮,天空为什么会下雨打雷闪电,为什么有人生来就是王子,有人生来就是穷光蛋。
黍离·王风·国风·诗经
![黍离·王风·国风·诗经](https://img.taocdn.com/s3/m/3755351b87c24028915fc3f7.png)
诗经 国风
摘要
王风· 黍离》出自《诗经· 国风· 王风》,为《王风》中的第一 首。“王风”之“王”指王都,周平王迁都洛邑后,王室衰 微,天子位同列国诸侯,其地产生的诗歌便被称为“王风”。 “王风”多乱离之作,特别是《黍离》一诗,历来被视为是 悲悼故国的代表作,《毛诗序》说周人东迁后行役到故都, 见宗庙宫室,平为田地,遍种黍稷。他忧伤彷徨,“闵周室 之颠覆”,因而作了这首诗。此说在旧说中最为通行,但从 诗的本身体味,倒是看到一个四处漂泊的浪子形象,听到他 因流离失所而发出的愤怒呐喊。是否有关周室播迁的事却很 难说。
名家鉴赏
诗序曰:“闵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 为禾黍,闵周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 毛传:“彼,彼宗庙宫室。迈,行也。靡靡,犹迟迟也。摇摇, 忧无所想。”钱澄之曰:“毛云靡靡犹迟迟也,盖意懒而足不前 之貌。”李塨曰:“离离,散垂之貌。稷即今之小米也。黍秀, 即散垂,稷则苗穗挺直,实乃垂而不散,故黍但见其离离,而稷 则见其苗、其穗、其实也。”焦琳曰:“摇摇者,神魂之无主也; 如醉者,意绪之俱迷也;如噎者,愤气之填满胸臆也。”沈青崖 曰:“述其所见,既非托物,因所见而行为之靡靡,心为之摇摇, 亦是实写其忧,而非由于黍稷引起,直是赋体,不兼有兴。”邓 翔曰:“章首二句咏物,后六句写情,惟三、四句自肖形神,觉 此时此身茫无着落处,深心国事,尚稷之苗、稷之穗、稷之实,非必谓前后所见, 盖其忧思既乱于中,谓我所见宗周故都尽为禾黍,岂真黍邪,抑稷之苗、 稷之穗、稷之实邪。既不能辨其为黍为稷,岂复计其成之蚤晚,为苗、 为穗、为实哉。”但也有另一种意见,李樗曰:“箕子闵商之歌曰‘麦 秀渐渐兮,禾黍油油’,既曰麦秀,又曰禾黍,则亦与此同意。彼稷之 苗,彼稷之穗,彼稷之实,以见尽为禾黍之意。”两说各有理据,不妨 并存。 “悠悠苍天”,毛传:“悠悠,远意。苍天以体言之,尊而君之则称皇 天,元气广大则称吴天,仁覆闵下则称曼天,自上降鉴则称上天,据远 视之苍苍然,则称苍天。”说本《尔雅》。初看似是赘文,细绎则不然。 且读《周颂· 敬之》:“天维显思,命不易哉。无曰高高在上,陟降厥士, 日监在兹。”是天去人也近。而《黍离》之天,则不同于皇天,吴天, 曼天,上天,是再没有《敬之》时代的监临与护佑,而悠悠也,苍苍也, 去人也远。可知与“悠悠苍天”对应的乃国之败亡,却并不仅仅是“远 而无可告诉”的迷惘,下接“此何人哉”,揭出人天两造,既是无所归 咎,又是有所归咎,所谓“通篇不指一实事实地实人,而故国沦废之况, 触目伤心之感与夫败国基祸之恨,一一于言表托出”(王心敬),是也。
诗经王风黍离抒发的情感
![诗经王风黍离抒发的情感](https://img.taocdn.com/s3/m/430d02c7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5b.png)
诗经王风黍离抒发的情感
《诗经·王风·黍离》是一首表达失落、思念和悲伤的诗歌,其情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悲伤:诗歌开篇就表达了悲伤的情感,描述了黍离之死后,其亲属和朋友哭泣悲痛的情景,可以看出他们对黍离的离去非常悲痛。
思念:在诗歌的后半部分,诗人回忆起黍离生前的事情,思念着黍离,同时也希望黍离在天之灵得到安息。
可以看出诗人对黍离的思念之情非常深刻。
失落:诗歌中还表达了对黍离离去后,对周围环境的失落感。
黍离之死对他的亲友造成了巨大的打击,这种失落感也在诗歌中得到了表达。
总之,《诗经·王风·黍离》通过对黍离生前和死后的描绘,表达了失落、思念和悲伤的情感,这些情感都体现了人类的感性和情感世界。
-1-。
【高中古诗词阅读】《黍离》阅读答案
![【高中古诗词阅读】《黍离》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1eb4cc6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ff.png)
【高中古诗词阅读】《黍离》阅读答案黍离《诗经王风》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黍离诗经·王风》那小米的叶子,那小米的幼苗。
一路走来,摇动你的心。
认识我的人叫我的烦恼;我不知道我想要什么。
老天爷,这是谁?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那小米的叶子,那小米的现实。
走路是最流行的,而中心就像窒息。
认识我的人叫我的烦恼;我不知道我想要什么。
老天爷,这是谁?【注】《毛诗》序说:周大夫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悯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
(1)诗歌按什么顺序写的?请从两个方面简要分析。
(4分)(2)“认识我的人叫我的烦恼;我不知道我想要什么。
老天爷,这是谁?"这样的句子有极强感染力,请结合全诗分析其抒情特点。
(4分)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净光整13.(1)①用“时间”整齐“诗歌使用”彼稷”这首诗的幼苗、穗子和果实表明了时间的流逝来组织这首诗的内容。
②以““情感”为序。
文中写““中心”摇摇、如醉、如噎,情感逐渐加强,来抒发心中忧愁。
(每点2总共4分分)(2)①发自内心。
这首诗以感召的方式,直接表达了因颠覆周朝、弃祠而产生的强烈哀伤情绪,感动了读者。
②重章复沓(重章迭唱)。
诗歌三个部分反复咏唱,形成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效果,感人至深。
(每点2总共4分分))(如果答对偶、反复,也行)。
黍离诗经赏析
![黍离诗经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d175c80228ea81c759f578cd.png)
黍离诗经赏析《国风·王风·黍离》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
此诗由物及情,寓情于景,情景相谐,在空灵抽象的情境中传递出闵意情怀,蕴含着主人公绵绵不尽的故国之思和凄怆无已之情。
下面给大家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关于《黍离》一诗的主旨,虽然《诗序》说得明白:“黍离,闵宗周也。
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
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
”而且从此诗序于王风之首,确见其为编诗者之意旨。
但历来争讼颇多,三家诗中韩、鲁遗说与毛序异,宋儒程颐更有臆说以为“彼稷之苗”是彼后稷之苗。
近人读诗,新说迭出,比较有代表性的有郭沫若在《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其定为旧家贵族悲伤自己的破产而作,余冠英则在《诗经选》中认为当是流浪者诉述他的忧思。
还有蓝菊荪的爱国志士忧国怨战说《诗经国风今译》,程俊英的难舍家园说《诗经译注》等。
说法虽多,诗中所蕴含的那份因时世变迁所引起的忧思是无可争辩的,虽然从诗文中无法确见其具体背景,但其显示的沧桑感带给读者的心灵震撼是值得细加体味的。
另一方面,从诗教角度视之,正因其为大夫闵宗周之作,故得列于《王风》之首,此为诗说正统,不可不及,以下从两方面细析之。
闵宗周之诗何以列于《王风》之首,先得弄清何为《王风》,郑笺云:“宗周,镐京也,谓之西周。
周,王城也,谓之东周。
幽王之乱而宗周灭,平王东迁,政遂微弱,下列于诸侯,其诗不能复《雅》,而同于《国风》焉。
”可见《王风》兼有地理与政治两方面的含义,从地理上说是王城之歌,从政治上说,已无《雅》诗之正,故为《王风》。
此诗若如《诗序》所言,其典型情境应该是:平王东迁不久,朝中一位大夫行役至西周都城镐京,即所谓宗周,满目所见,已没有了昔日的城阙宫殿,也没有了都市的繁盛荣华,只有一片郁茂的黍苗尽情地生长,也许偶尔还传来一两声野雉的哀鸣,此情此景,令诗作者不禁悲从中来,涕泪满衫。
这样的情和这样的景化而为诗是可以有多种作法的,诗人选取的是一种物象浓缩化而情感递进式发展的路子,于是这首诗具有了更为宽泛和长久的激荡心灵的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作品细读(3)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彼”,近指为 此,远指为彼。《说文》:“彼,往有所加也。” 此“彼”字,似是无义虚字,极易略过。若细细 体会,却似吃颗橄榄,饶有滋味。彼,本指“那个 地方”,但在这里,却又指“这个地方”。曰彼 而指此,究是何故? 让我们先往下看.“黍”, 与下文“稷”,其品种学名说法不一,要皆小米 之属。“离离”,指行列整齐之貌。此二句互文 见义,指黍稷之苗,成行成列,繁茂昌盛。
此 何 人 哉 我 ! 求 。 悠 悠 苍 何 谓 , 者
我 者 迈 , 谓 我 心 忧 心 ; 不 知 天 , 我 知 。 噎 如 , 中 靡 靡
行 彼 人 黍 离 离 , 彼 稷 之 实 ! 哉 何
此 者 , 谓 我 何 求
我 者 迈 , 谓 我 心 。 悠 悠 苍 知 天 我 知 , 。 不 ; 醉 忧 心 如 , 中 靡 靡
四、作品细读(5)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是呼天抢地之辞, 但对“何人”,历来有三解:一解为造成宗周覆 亡者,一解为“不知我者”,一解为自指。这三 解均有牵强之处。《诗经》特别是《国风》中 的许多诗,都是乐歌,有对唱、领唱、合唱、旁 白、和声、序曲、尾声等不同表达角度。“悠 悠” 两句,不如看作是一曲终了旁白者之尾声 或和声。是旁白者在感叹:“天哪天哪,行迈靡 靡的这位游子,忧伤得成了什么人啦!”
四、作品细读(1)
作品的主旨:
《毛诗序》云:“黍离,闵宗 “ 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 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宗周 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 也”。
四、作品细读(2)
作品的主旨(当代部分学者的观点):
郭沫若: 是旧家族悲伤自己的破产。 郭沫若 : 是旧家族悲伤自己的破产 。 (《 中国古代社会研 究》) 余冠英、金启华、雒江生等:是流浪者陈述他的哀思。 余冠英 、 金启华、 雒江生等: 是流浪者陈述他的哀思。 (依 诗经选》 诗经全译》 诗经通诂》 次:《诗经选》、《诗经全译》、《诗经通诂》) 蓝菊荪:爱国志士忧国怨战说。 诗经·国风今译 国风今译》 蓝菊荪:爱国志士忧国怨战说。(《诗经 国风今译》) 程俊英:家园难舍说。 诗经译注》 程俊英:家园难舍说。(《诗经译注》) 陈子展:诗人过宗周故都,看见小米高梁都很茂盛, 陈子展:诗人过宗周故都,看见小米高梁都很茂盛,引起了无 限的感慨,无限的忧思的诗。 国风选译》 限的感慨,无限的忧思的诗。(《国风选译》) 高亨:西周之后,东周王朝的大夫,因事要到镐京, 高亨: 西周之后, 东周王朝的大夫, 因事要到镐京,看见原来 宗庙宫殿所在的地方变成田野,长了庄稼,他悲悼西周灭亡, 宗庙宫殿所在的地方变成田野 , 长了庄稼 , 他悲悼西周灭亡 , 因 此作诗。 诗经今注》 此作诗。(《诗经今注》)
五、思考与练习
一、反复吟颂《黍离》,体会诗歌的韵律之美。 二、探讨《黍离》的主题的多元性对于理解诗 歌本意的意义。 三、尽可能回归历史语境,领略《黍离》的内 在意蕴和艺术表现手法。 四、归纳历代受到《黍离》影响的诗歌创作。
五、延伸阅读
1. 2. 3. 4. 5. 余冠英 《诗经选》 人民文学出版社 周振甫译注 《诗经译注》 中华书局 冯浩菲 《历代诗经论说述评 》 中华书局 闻一多 《闻一多诗经讲义》 天津古籍出版社 王立 《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黍离主题》《江西社 会科学》 6. 鲁峡 《低转婉回的悲忧之声——《王风·黍离》 低转婉回的悲忧之声—— 低转婉回的悲忧之声——《王风·黍离》 的诗情表现及影响》 的诗情表现及影响》 《名作欣赏》
行 彼 人 黍 离 离 , 彼 稷 之 ! 哉 何
此 者 , 谓 我 何 求
我 者 迈 , 谓 我 心 。 悠 悠 苍 不 知 天 我 知 , 。 ; 摇 忧 心 摇 , 中 靡 靡
行 彼 黍 离 离 , 彼 稷 之 苗 。
黍 离
穗 。
。
文怀沙先生吟颂 诗经·王风 黍离》 王风·黍离 《诗经 王风 黍离》
四、作品细读(4)
然而,眼前之离离黍 离黍稷,却不是那昔日“社 离黍 稷”,昔日那庄严的宗庙,巍峨的朝堂,繁华的街 市,都早已被战火烧成一片瓦砾,而如今,这片瓦 砾场也已不复存在,只有这一行行一棵棵绿油油 一片禾苗了。看着这故国遗址,自然便产生恍如 隔世之感。身在此地,眼见此景,而情系故国,心 系旧世,于是便指“此”为“彼”,把现在之此地, 看成是与自己有着很大距离的“彼”地。这种距 离是一种感情距离。诗中的时空,往往打上情感 的烙印,以致发生变形扭曲。
四、作品细读(7)
由于本诗的流传,“黍离之悲”在中国文化 中成了一种深沉的民族心理沉淀,成为亡国遗民 借以抒发爱国情愫的一种典型意象。在中国文 学中,抒发“黍离之悲”的诗、文、词、赋绵绵 不绝。如著名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 深”(杜甫《春望》),“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 青”(姜夔《扬州慢》),就是其中突出的两例。
《诗经·王风·黍离》
一、教学要求
了解诗歌创作的历史背景。 领悟诗歌的内在意蕴和诗 歌中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 朗诵、领会、鉴赏。
二、学习要点
《黍离》中的主题以及历代对 这一主题的发挥与引申。 2.《黍离》的艺术表现手法的特 点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1.
三、创作背景
西周末年,相传幽王为博宠妃褒姒一笑, 烽火戏诸侯;后戎族入侵,诸侯不再勤王, 西周于是灭亡,都城镐京被夷为平地。周平 王被迫东迁洛阳,国势就此一蹶不振。东周 王朝的士大夫,对那繁华昌盛的宗周故都, 自然怀有无限眷念之情。《黍离》一诗, 《毛诗小序》以为“闵宗周也。周大夫行役, 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宗 周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
Hale Waihona Puke 、作品细读(6)这首诗共分三段,每段通过部分“等位词”的变换, 使诗之意境递进深化,这在《国风》中是一种最具代表 性的章法结构。这三段绝大部分语词完全相同,只以 “苗,穗,实”,“摇摇,如醉,如噎”两组等位词加以递 进。从“苗”到“穗”到“实”,时间跨度几乎是整整 一个季节。这犹如三个场景不变而贯之以黍稷成长结 籽的特技镜头,代表了一个较长时间的流逝,这一较长 时间中,主人公仍在彷徨凭吊!诗不必严格遵守物理上 的时空逻辑,这是艺术的特权。运用了这一特权,才将 主人公从“摇摇”之“心在颤抖”,到“如醉”之痴迷 欲狂,到“如噎”之哽咽窒息,这一系列的故国之痛层 层揭示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