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第二章
教育学第二章 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 • • • • •
二、教育的定义 《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荀子· 修身》:“以善先人者谓之教” 《学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中国大百科全书· 教育》: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 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含义是教育者根据一 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 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 (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雅典儿童在学校
古代雅典体育
古代雅典的教育
斯巴达的教育
• 欧洲中世纪学校教育: • 教会学校和骑士教育 • 骑士七技: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弈 棋,吟诗
• 中世纪大学的出现 • 最早的大学产生于意大利。具有代表性且影响较大的是萨莱诺大 学、博洛尼亚大学(11世纪)和巴黎大学(12世纪末) 。继意 大利和法国之后,英国创办了牛津大学(1168)和剑桥大学(1209) • 剑桥大学 • 剑桥大学(University of Cambridge)成立于1209年。 • 剑桥大学所处的剑桥(Cambridge)是一个拥有10万居民的英格兰 小镇,距英国首都伦敦不到100千米,这个小镇有一条河流穿过, 被命名为“剑河”(River Cam,也译作“康河”),早在公元 前43年,古罗马士兵就驻扎在剑河边,后来还在剑河上建起了一 座大桥,这样,河名和桥加住一起,就构成了剑桥这一地名。绝 大多数的学院、研究所、图书馆和实验室都在这个镇上,此外还 有20多所教堂。
• (三)劳动起源论 • 教育的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从不同角度揭示 了教育的起源,但他们的共同缺陷是都否认了教 育的社会属性,否认了教育是一种自觉有意识地 活动,把动物本能和儿童无意识的模仿同有意识 的教育混为一谈,因而都是不正确的。
教育学 第二章教育学概述
(一) 筛选功能与协调功能 教育的筛选功能又是与其所具有的协调功能相结合的。教育的协调功能主要反映 在两个方面: 一是它对筛选功能的协调。教育通过自身的力量使得对人的选拔 与筛选成为社会的需要, 没有这种选拔与筛选, 社会发展反而是混沌不协调的, 甚至是不可思议的。二是教育在客观上形成人的发展差异的同时又在运用其特有 的力量逐步缩小人与人之间的发展差异, 在这种意义上, 教育始终起着调节器 的作用。
教育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 段表现出不同的功能。教育功 能可从多重角度进行
分析, 但其主要的功能是教育 影响个体发展的功能和教育影 响社会发展的功能。
这两大功能具有内在联系, 并 整合式地发挥着作用。
第二章 教育学概述
第一节 教育功能概述 第二节 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 第三节 教育的社会功能
第一节 教育功能概述
一、教育功能的含义 教育活动带来的种结果和影响都可以称为教育功能。教育功能不仅
指向对教育系统内部各方面的影响, 而且指向对教育外部其他系统的 影响。教育功能既包括对教育内外系统的直接影响, 又包括对教育内 外系统的间接影响。由于功能在语义学上属于中性词, 因此教育功能 既可指其对教育内外系统的积极影响与作用, 也可以指其对教育内外 系统的消极或不良影响与作用。在通常的意义上, 良好的教育易于呈 现良好的功能, 而不良的教育易于呈现不良的功能。深而究之, 教 育功能乃是一个颇为复杂的问题。教育功能是与教育本质相联系的。 为了较清晰地认识与理解教育功能的含义, 我们将教育功能与教育本 质的联系和区别作一简要分析。
第二节 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
二、影响个体发展的基本因素
2环境对个体发展的作用 毫无疑问, 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是非常大的。我们可以从如下两个方面环境的作 用进行分析:
教育学,知识点,第二章
第二章学校一、复习建议本章在历年考试中,考点较多,所占分值较高,建议学员加强理解,重点掌握。
从题型来讲以单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为主。
二、本章重要知识点第一节学校概说【识记】(一)学校的定义学校是一种古老的、广泛存在的社会组织。
它始于人类知识及其传播的专门化要求,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是现代社会中最常见、最普遍的组织形式。
应当具备下列基本条件:1.有与学生数量相适合的校舍、场地及其他基本教学设施;2.有符合法律规定要求的,按编制标准配备的教师队伍;3.有按规定标准配置的教学仪器、图书资料和文娱、体育、卫生器材。
【领会】(一)学校制度的发展现代学制受限产生于欧洲,其发展是依照两条路线进行的。
一条是自上而下的发展路线,以最早的中世纪大学及后来大学为顶端,向下延伸,产生了大学预科性质的中学,经过长期演变,逐步形成了现代教育的大学和中学系统。
另一条是自下而上的发展路线,是由小学(及职业学校),而后中学(及职业学校),并上延至今天的高等职业学校。
前者是学术型的现代学校系统,后者是普及性的现代学校系统。
这一发展的结果导致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在欧洲产生了所谓的双轨制。
当然,双轨学制并不是惟一的学校发展模式,在美国,群众性学校由初级中学继续上延到高中,形成了所谓的单轨学制。
总之,在统一学校系统的过程中,各种不同功能的学校从纵横两个方面开始逐步衔接和贯通,形成了现代学制的三种类型:即双轨学制、单轨学制和介于二者之间的分支学制。
(二)学校的公益性特点1.设置目的: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各级各类人才,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2.手段: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
3.与政府关系:国家对学校进行宏观指导和管理。
4.产出:学校向社会提供的是一种社会公共服务或者公共产品。
具体体现:(1)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2)教育必须与宗教实行分离第二节学校文化【识记】学校文化的概念学校文化是指由学校成员在教育、教学、科研、组织和生活的长期活动与发展演变过程中共同创造的,对外具有个性的精神和物质共同体,如教育和管理观念、历史传统、行为规范、人际关系、风俗习惯、教育环境和制度以及由此体现出来的学校校风和学校精神。
教育学第二章教育的本质
长江大学教科系
2.西方: 英文是education,法文是education,德文是 erziehung,均出自拉丁文educere一词。Educere 这个词是“e”和“ducere”两个字构成,“e”指 从某个地方出来,“ducere”是引导,二者合起来 就是引导或启发之意。意思是采用一定的手段,把某 种本来就潜藏于人身上的东西引导出来,从一种潜质 转变为现实。
2.外国: 苏格拉底: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品德 亚理士多德:教育是“形成人的理性”,从而“使 天性、习惯和理性协调统一” 夸美纽斯:教育是使人有效率地从事现世生活并为 来世生活作准备 斯宾塞:教育是为人的完满生活作准备 美国教育家杜威: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 即经验的改组和改造。 英国著名哲学家和数学家艾尔弗雷德·诺思·怀特海 :教育是使人获得运用知识的艺术。 法国最重要的存在主义哲学家之一卡尔·雅斯贝尔斯 :教育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交流活动 . 英国哲学家丹尼尔·约翰·奥康纳:教育是指在学校 和大学等机构进行的训练.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获得知识
技能、陶冶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一种活
动, 。
长江大学教科系
二、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培育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1、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
人类以外的其他动物界既不会制造工具、自觉地改造自然,没 有什么改造自然的经验,也没有语言借以传授经验,因而不可 能产生有目的的教育活动。
“教”在中国古代典籍中的含义有6种:
1.教育。2.教导;指点。3.告诉。4
.教练:训练。5.政教;教化。6.通
“效”,相仿。
长江大学教科系
教育学--第二章教育功能
教育学——教育功能
LOGO
教育的制约性——面对个体身心发展特点 ➢互补性:机能相互补偿(视觉失去后用听觉去弥补);
教育中取长补短和特长爱好发展(盲人推拿;非智力因素) ➢ 整体性:各发展元素相互关联相互制约(情商与气质)
教育既要追求全面发展又要发展个性(抑郁质容易生病) ➢ 个别差异性:早慧与大器晚成
识是必须学习的,但是来到大学,更重要的是一个悟道的过程。如果学校的
教育只重视专业的知识教育,而不重视德性的培养,那么很可能培养的人越
有知识,越可能成为社会的祸害。
•
毕业生职业对口程度下滑
•
杨玉良在讲话中指出,由于现代职业极度分化、多元化,导致高等教育
的过度专业化。各类明确的职业指向使各种专业如雨后春笋般地应运而生,
教育本质、教育职能
教育学——教育功能
LOGO
二、教育功能特征 1、客观性 2、社会性 3、多样性 4、整体性 5、条件性
教育学——教育功能
LOGO
三、教育功能的分类 1.从作用的对象看,教育功能可以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1)个体功能 教育对人的发展的推动作用。 (2)社会功能
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反作用。
•
杨玉良认为,这样的现实更加迫使我们对高等教育的理念、方法
、内容进行新的思考,并做出相应的改变。“综合性的大学必须有别
于通常的职业学校。大学不能沦为金耀基先生所批评的那种职业培训
所。因为纯粹的专业知识的学习,并不能够保证你真正能够学好专业
,有时反而会扼杀你的文化生活和专业精神的基础。虽然专业知识是
必须学习的,但是来到大学,更重要的是一个悟道的过程”。
LOGO
教育学第二章
行为主义的创始人华生
华生在他的著作《行为主义》中有 一段著名的论点可以说明他极端的环 境决定论思想:“给我一打健全的儿 童,并在我自己的特殊天地里培养他 们成长,我保证他们中任何一个都能 训练成我所选择的任何一类专家:医 生、律师、艺术家或巨商,甚至乞丐 和小偷,无论他的天资、爱好、脾气 以及他祖先的才能、职业和种族。”
在《早期儿童心理学》 一书中提到“心理的发展 并非单纯是天赋本能的渐 次显现,也非单纯由于受 外界影响,而是内在本性 和外在条件复合的结 果。”“两种因素同为发 展的不可缺少的成分,虽 然其所占比重可因事而 异”。
2、格赛尔的“成熟论”
格赛尔的成熟论虽然本质上 也是一种遗传决定论,但他并 不否认发展需要环境的促进。 格赛尔认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 的因素有二:成熟与学习。
正确认识
差异是存在的,但不能夸大。差异不完全 由先天因素决定,多是后天影响的结果。
4、个体发展的不均衡性
体现
• 一方面,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某一方 面发展不均衡。
• 另一方面,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不同 方面发展不均衡。
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对教育的制约
➢ 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 段性,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发展。
➢ 社会性:人的社会属性中符合人类整
体运行发展要求的基本特性。人的社会性主 要包括这样一些特性,如利他性、服从性、 依赖性、以及更加高级的自觉性等。
一个有所作为的人最终是要两性合一的, 所谓两性“合一”就是两性不能分裂,不能 时而自然性做主导,时而社会性做主导。两 性“合一”就是在大多情况下社会性很好地 统领和制约自然性。
格赛尔认为学习需要一定的 成熟作为基础,某机能的生理 结构未达成熟之前,学习训练 是不能进行的,只有在达到足 以使某一行为模式出现的发育 状态(“成熟状态”)时,训 练才能奏效。
《教育学》 第二章 教育的基本规律 知识点梳理 (后附真题演练及答案解析)
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规律知识点梳理第一节教育与社会的发展一、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一)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二)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教育学》(后附真题演练及答案解析)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二、教育与生产力(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生产力水平决定了教育发展的水平2.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3.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体制、结构的变化4.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二)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2.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知识知识延伸:人力资本理论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人力资本理论。
人力资本理论的核心概念是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指的是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及其他类似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它是资本的形态,是未来薪水和报酬的源泉;它是人的资本形态,它体现在人的身上,属于人的一部分。
舒尔茨是通过教育资本储藏量的分析方法,推算教育对国民收入增长的贡献。
从中说明劳动力教育水平的提高,凝结在每个劳动者身上的教育资本量增加了。
通过计算美国1957年比1929年增加的教育投资总额,舒尔茨推算出教育水平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是33%。
三、教育与文化(一)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1.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2.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3.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二)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1.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2.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3.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4.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三)学校文化1.概念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各群体所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其中最具决定作用的是思想观念,特别是价值观念。
教育学第二章 教育
第一节 教育概述
教会教育:即教会学校教育,通常指欧洲中世纪 基督教会设立和管辖的学校。主要有僧侣学校、 大主教学校、教区学校,以培养对上帝虔诚和服 从教权与政权的教士为目的。其教育内容主要是 “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和“四学” (算术、几何、天文、音乐),合称“七艺”, 各个科目都贯穿着神学。
第一节 教育概述
(四)劳动起源说 观点: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
(五)生活需要起源说 观点:教育在适应和满足人类社会的整体需要的过 程中产生的。 教育从产生之日起,就具有两种社会职能:传递 社会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
第一节 教育概述
三、学校的产生 条件:教育内容、文字、教师 时间:奴隶社会
第一节 教育概述
法国成人教育家保罗·朗格朗(郎)是终身教育 之父。 ◇ 终身教育的意义 首先,它使教育获得全新的诠释。 其次,它促进了教育社会化和学习型社会的建立。 再次,它引发了教育内容和师生关系的革新。 最后,终身教育的多元化价值标准,为学习者指 出了一条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崭新之路。
第一节 教育概述
全民教育的六大目标是:扫盲、发展幼儿教育、普 及初等教育、促进男女教育机会平等、生活技能 培训、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联合国“千年发展 目标”:扫盲、普及初等教育、男女教育机会平 等)
第一节 教育概述
3.教育的民主化 ◇ 教育民主化是指全体社会成员享有越来越多的 平等教育机会,并受到越来越充分的民主教育。 教育民主化的中心内容是教育平等。教育平等包括 教育机会均等、教育过程平等和教育结果平等。其 中,教育机会均等是基础。
第一节 教育概述
骑士教育:欧洲中世纪世俗封建主的教育,主要 培养和训练骁勇善战、具有军事征战能力、保卫 封建制度的卫士。重点学习“骑士七技”(骑马、 游泳、投枪、击剑、打猎、下棋、吟诗),但不 重视文化知识的学习。
教育学知识点(第二章)
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规律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教育与生产力:生产力制约教育的:规模和速度教育结构人才规格内容、方法、手段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促进作用(经济功能)(劳动力再生产、科学知识再生产)社会发展的理论:人力资本理论:提出者:舒尔茨核心问题:人力资本理论科技与教育:科技对教育的影响:改变教育者的观念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影响教育技术教育度科技的作用(科技功能):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教育具有促进科研技术成果的开发利用信息技术与教育: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的:性质、宗旨和目的领导权受教育权教育内容、教育结构和教育管理体制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传播一定政治意识形态造就政治管理人才,促进政治体制的变革与完善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推动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形成社会舆论、影响政治时局的重要力量。
教育与文化: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影响目的的确立影响内容的选择影响教学方法的使用影响教育的价值取向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的文化传成功能(传递与保存)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筛选和整理)教育的文化融合功能(交流与传播)教育的文化创新功能(更新和创造)学校文化:内涵: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构成:观念文化:认知成分、情感成分、价值成分、理想成分规范文化物质文化特征:是一种组织文化(整合性较强的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缩影: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
学校文化的功能:导向功能、凝聚功能、规范功能、激励功能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表现:教育具有自身的历史继承性教育与社会发展具有不平衡性教育具有质的规定性教育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的平行性教育与个人的发展人的发展概述:内发论:观点:个体需要代表人物:孟子:性善论弗洛伊德:泛性论(人的性本能)威尔逊:基因复制格赛尔:成熟机制(双生子爬梯)高尔顿:遗传决定论的“鼻祖”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外铄论:观点:外在的力量,如环境、他人、教育代表人物:华生: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洛克:白板说荀子:性恶论墨子: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影响身心发展的因素:遗传: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可能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多种可能学校教育:主导作用: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专门训练教师教学有效控制各种影响过因素特殊功能:对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对身心发展的促进:个体个性化: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形成与主体能力的发展促进个体差异的充分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开发人的创造性,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个体社会化: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培养个体的职业意识和角色主观能动性:三层次:生理活动心理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最高层次)决定性作用: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内在动因定向、动力和基础作用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顺序性:生理发展:从上到下,从里到外,从骨骼到肌肉心理发展:记忆、思维、情感循序渐进阶段性:教育工作必须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分阶段进行抓年龄特征和主要矛盾不平衡性:表现: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抓关键期(劳伦兹,印刻现象)互补性:生理互补:生理与心理互补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互补长善救失个别差异性:“少年得志”“大器晚成”数学能力较强但绘画却很差不同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男女性别差异因材施教易错易混指导: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和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的表现是考点。
教育学第二章
(三)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 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
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社 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必定引起产业结构、行业结构、 技术结构、消费结构和分配结构的变革,与此相 应,社会对各级各类人才的需求结构也会发生变 化,进而引起各级各类教育的比例关系包括专业 设置的比例关系的变化。 另外,社会生产力也是制约课程设置与教育内容 的决定性因素之一。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科学技 术的发展与更新,从而也要求课程设置与教育内 容的不断调整与更新。一般表现在两个方面:一 是课程门类由少到多;二是教育内容越来越丰富 和深化。
(四)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化
虽然一个国家的政治是否民主,是由该国的政体所决定的, 但与人民的文化水平、教育事业发展的程度也有密切的关 系。 教育传播科学,启迪人的民主观念。因为只有具有民主意 识的公民,才能建立民主的社会和民主的政体。 教育民主化是政治民主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民主化是 现代教育改革的目标,它表现为教育权力的平等和教育机 会的均等。教育平等,作为一种实践运动,是政治民主化 的重要标志,也是推进社会政治变革的重要力量。作为教 育民主化重要体现的全民教育,受到了国际社会的重视。 民主的教育是政治民主化的加速器。民主的教育不仅可以 提高国民的政治素质,推动他们参与政治的热情和能力, 通过提高领导阶层的文化素质促进管理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更重要的是民主教育本身的实践影响每个学生的心灵,使 他们在民主教育中增强民主的意识,使民主在一代人的心 中开花、结果。
(四)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促进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方法和手等所应用的物质 技术设备和形式、方法,都是一定生产工具和科 学技术在教育领域的运用,其性质与水平、范围 均是由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的。 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大大改善 了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特别是电化教育手段的 出现和迅速发展,如广播、电视、电影、电子计 算机教学等。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教育学》第二章-自测-题目与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教育学》第二章-自测-题目与答案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15题,合计15分)题目1正确获得1.00分中的1.00分标记题目题干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组织形式主要受()的制约。
选择一项:A. 人口数量B. 生产力发展水平C. 人口质量D. 政治制度E. 人口结构反馈正确答案是:生产力发展水平题目2不正确获得1.00分中的0.00分标记题目题干一个国家或地区教育经费投入的多少最终是由()。
选择一项:A. 生产力发展水平B. 文化传统C. 受教育者的需求D. 教育的规模E. 人口结构反馈正确答案是:生产力发展水平题目3正确获得1.00分中的1.00分标记题目题干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主张实际上是把()相隔离了。
选择一项:A. 教育与生活B. 教育与政治C. 教育与经济D. 教育与文化E. 教育与生产劳动反馈正确答案是:教育与生产劳动题目4正确获得1.00分中的1.00分标记题目题干一个地区的人们平均文化程度越高,人口出生率就越低,这体现了教育的()。
选择一项:A. 人口功能B. 控制人口功能C. 文化功能D. 政治功能E. 经济功能反馈正确答案是:人口功能题目5正确获得1.00分中的1.00分标记题目题干以下对于文化传统与教育关系的述说不正确的是()。
选择一项:A. 文化传统影响和制约着教育改革的政策B. 文化传统直接决定着教育的性质C. 文化传统影响和制约着教育内容的选择D. 文化观念影响人的教育观念E. 文化传统影响和制约着教育目的的确定反馈正确答案是:文化传统直接决定着教育的性质题目6 不正确获得1.00分中的0.00分标记题目题干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选择一项:A. 文化传统B. 科学技术C. 社会生产力D. 政治经济制度E. 上层建筑反馈正确答案是:社会生产力题目7正确获得1.00分中的1.00分标记题目题干以下哪项没有体现教育的经济功能()。
教育学第二章教育与人的发展
第二章教育与人的发展人的发展:人既是一个自然实体又是一个社会实体,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
人的发展是指人类个体从出生到成年衰老至死亡的身心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
人的发展的基本规律:人的发展具有同一性。
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人的发展有量的变化还有质的变化,不但遵循一定的顺序性,而且有明显的阶段性。
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人的身心发展具有独特的年龄特征。
发展心理学上一般把青少年儿童个体的身心发展分为以下六个阶段:一乳儿期(出生到一岁)二婴儿期(一到三岁)三幼儿期(三到七岁)四童年期(七岁到十二岁)五少年期(十二岁到十五岁)六青年初期(十五岁到十七八九岁)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发展的不均衡性和差异性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规律教育要按照人的发展规律来进行。
即教育要适应人类自身的发展需要,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有遗传,环境,教育个体的主体主观性的主观能动性等。
遗传素质在人的为人的发展过程中的主要作用表现为:遗传素质的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生物前提和物质基础,遗传素质的生理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及阶段,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环境是围绕在个体周围的并并对个体自发的发生影响的外部世界。
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使人从遗传因素所得到可能性变成了现实性。
同时,社会环境制约着一个人的发展方向和水平。
自然环境是人赖以生存的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较强的计划性和系统性,高度的组织性,在人的发展中起着主导的作用。
但教育主导的作用的发挥条件是有限的。
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规律教育要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
教育具有较强的计划性和系统性。
学校教育具有高度的组织性。
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教育就是促进受教育者对经验不断建构的过程。
但并不是所有的教育都会引起受教育者的建构活动。
只有当教育者的水平之间的差距在一个恰当的范围之内,才能引起受教育者学习的欲望。
要求过低会使教育者体会不到挑战所带来的成功的愉悦,过高的要求又会引起受教育者的望尘靡及遭受挫折,导致求知欲下降。
教育学(第二章:教育的发展与创新)
从教育的起源看
动物(生物)起源说:法国社会学家勒图尔诺(C. 动物(生物)起源说:法国社会学家勒图尔诺(C. Letourneau,1831-1902),英国教育家沛西 Letourneau,1831-1902),英国教育家沛西能 (T. P. Nunn,1870-1944). Nunn,1870-1944). 心理起源说:美国教育家孟禄(P. Monroe, 心理起源说:美国教育家孟禄(P. Monroe, 1869-1947)的《教育史教科书》 1869-1947)的《教育史教科书》. 劳动起源说: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前苏联教 育家,我国的教育学者. 需要起源说: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生活 (群体生 活)的需要和人类自身身心发展的需要."教育只 的需要和人类自身身心发展的需要." 能起源于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恩格斯《 能起源于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恩格斯《劳动 在从猿到转变过程中的作用》 在从猿到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我国教育家杨贤 江,钱亦石,胡德海等就坚持这些观点.
第三节 教育创新 (一)教育创新的时代背景 (二)教育创新的基本内涵 (三)教育创新体系
一,教育创新的时代背景
教育创新是知识经济的呼唤 教育创新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教育创新是当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教育创新的基本内涵
教育创新的目的:推行素质教育 教育创新的主体:国家,政府,教育管理 机构,教师,学生,学校等 教育创新的理论基础:认识论,人才观, 心理学(关于创新的理论),教育理论等 教育创新与创新教育,教育变革的关系
当代世界重要的教育思潮
当代两大哲学思潮:科学与人学之争 一是统摄实证主义哲学,经验批判主义, 实用主义,逻辑实证主义,批判理性主义, 科学哲学的历史主义学派等的"科学主义" 科学哲学的历史主义学派等的"科学主义" 思潮; 一是统摄唯意志派哲学,生命哲学,现象 学,存在主义,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哲学 等的"人本主义思潮" 等的"人本主义思潮".
教师资格格考试《教育学》专用教材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本章重点1.识记政治经济制度、生产力与教育的基本关系。
2.理解教育与科学技术、教育与文化的相互关系。
3.运用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分析未来中国教育发展的趋势。
从历年考试来看,本章所占比重较小,涉及到的知识点也不多,题型多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出现。
本章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点有: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教育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人力资本理论、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教育和文化的关系、学校文化的特性、学生文化的特征等。
其中,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教育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等知识点尤为重要,考生需加以重视。
第一节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一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一)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教育的领导权是判断和确定教育性质最主要的标志。
在人类社会中,谁掌握了生产资料的所有权,谁掌握了国家政权,谁就能够控制精神产品的生产,谁就能够控制学校教育的领导权。
首先,在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对教育的控制是通过国家机器实现的,他们总是利用其政权力量来颁布教育的方针、路线和政策,制定教育的目的和制度,规定教育的内容,派遣和任免教育行政人员和教师。
由国家举办的学校,则是对教育的一种更直接的控制。
其次,统治阶级利用经济的力量来掌握教育的领导权。
他们控制教育的经费,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
最后,统治阶级还以思想上的优势来影响、控制教育。
统治阶段按照他们的思想政治要求去影响和控制受教育者,如通过课程计划、教学指导纲要、教材内容,各种教育参考书、音像制品的审定,作用于教育工作的发展方向。
(二)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受教育的权利是判断和确定一个社会教育性质的重要标志。
一个国家建立怎样的教育制度,什么人接受什么样的教育,进入不同教育系列的标准怎样确定,基本上是由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
教育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在不同的社会里,不同的人享有不同的受教育权。
在原始社会,以生产资料原始公有制为基础,没有国家,氏族成员处于平等的地位,因而受教育权也是平等的,所有儿童接受差不多的教育。
教育学第二章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看看老师点拨的重点!本章知识你掌握了吗?】教育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生和发展受到社会其他因素的制约,特别是受到社会政治绎济制度、生产力水平、科学技术和文化的影响,并对这此因素产生反作用,这就是教育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和科学技术发展功能。
一、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一)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在人类社会中,谁掌握了国家政权,谁就能控制学校教育的领导权,并且通过对教育方针、政策的颁布,教育目的的制定、教育经费的分配,教育内容的规定,教师和教育行政人员的任命聘用等,实现对教育领导权的控制。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一个国家设立怎样的教育制度,什么人接受什么样的教育,进入不同教育系列的标准怎样确定,基本上由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
但培养什么样的人,是由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体现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要求的。
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不同,教育目的也就不同.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尽管政治经济制度对学校教育有着巨大的影响和制约,但这并不意味着学校可以忽视自身办学规律,更不是说学校要放弃学校教育任务直接为政治经济服务,参加具体的政治运动、执行具体的政治任务。
(二)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教育受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反过来,它对政治经济也产生积极的作用。
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通过培养人才实现对政治经济的影响,是教育作用于政治经济的主要途径。
自古以来,任何一种政治经济制度,要想得到维持、巩固和发展,都需要不断有新的接班人,而这些人才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学校教育来实现的。
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学校是宣传、灌输、传播一定阶级的思想体系、道德规范、政策路线的有效阵地。
学校又是知识分子集中的地方,学校的教师和学生的言论、教材、文章以及他们的行为,是宣传某种思想,藉以影响群众,服务于一定政治经济的现实力量。
教育学-第二章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A、生产力B、科学技术C、政治经济制度D、文化2、决定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的是()A、科学技术B、政治经济制度C、文化D、生产力3、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学者是()A、布鲁纳B、赞可夫C、舒尔茨D、皮亚杰4、美国人力资本理论的代表者认为,教育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是()A、25%B、28%C、33%D、36%5、影响受教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的因素是()A、政治经济制度B、科学技术C、生产力D、文化6、教育能推进科学的()A、制度化B、系统化C、体制化D、全面化7、校园文化的核心是 ( )A、学生B、教师C、学校的观念文化D、校园设施8、教育的内容和手段受什么的制约 ( )A、生产力水平B、生产关系C、国家的社会制度D、自然环境9、学校生活中最为主要的组成部分是()A、师生的交互作用B、学生个人的身心发展C、同伴群体的影响D、社区的影响10、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A、政治制度B、生产关系C、生产力D、生活方式11、“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12、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是什么()A、生产力B、政治制度C、科学技术D、文化13、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A、政治需要B、科技进步C、生产力发展水平D、产业革命14、人类教育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A、人口环境B、社会生产C、政治制度D、自然环境15、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各群体所具有的()和行为方式。
A、精神面貌B、思想观念C、抽象思维D、理性思考16、传统学校教育的优劣标准所依据的是掌握在他人手中的“筛选制度”,而网络教育所依据的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A、“兴趣选择”B、“价值取向”C、“成功秘笈”D、“工作需要”17、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这一特征突出表现在()上。
A、所使用的教材或传递的教学内容B、教育工作者对传统文化的认识C、学校的价值取向和目的要求D、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18、教育发展水平的最终决定性因素是()A、政治制度B、生产关系C、经济基础D、生产力19、学生文化具有过渡性、非正式性、互补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经历了一场“嬉皮士”运动。运动 的主体的青少年学生,他们以“反叛”为突出特征,摒弃 一切传统。在学校里随意逃课,在家庭中顶撞父母,小小 年纪就开始同居生活。与此同时,当时社会上青少年犯罪 率与日俱增,青少年吸毒、堕胎现象屡见不鲜。美国社会 各界齐声叹息:美利坚合众国的明天可能就葬送在这一代 人身上。对此,美国社会尤其是教育界进行了一系列的尝 试。有些州降低了教学内容和考试的难度,希望以此将学 生重新吸引到学校中来;有些地区公开给学生发放避孕套 以减少流产和堕胎的数量;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校选择了 将婚姻教育搬到课堂,以此来增进学生对于婚姻的理解, 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佛罗里达州规定,婚姻教育是学
10
❖ (二)从作用的方向看,教育功能可 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影响和作用。
❖ 负向教育功能是指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 极影响和作用。
11
❖ (三)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教育功能可 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 正向功能是“贡献性”功能;负向功能是“损害 性”功能
❖ 显性教育功能是依照教育目的,教育在实际运行 中所出现的与之相 符合的结果。
❖ 隐性教育功能是伴随显性教育功能所出现的非预 期的功能.
12
教育名言
❖ 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规定了给予学生的各种知 识,但却没有规定给予学生的最重要的一样 东西,这就是幸福。我们的教育信念应该是: 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从自己手里培养出 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自己的一生。
❖ (选自:美国中小学:婚姻教育是必修课,载《教育文 摘周报》,2003年4月30日)
4
案例
北京市中小学生守则与时俱进
❖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完善和政治民
主化进程的日益推进,我国社会观念以及衡量人才的标准均
发生了很大转变。社会将培育适应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人
才重任赋予学校。但是,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发现一部分学校
❖ (选自王思海:《北京试行新的中、小学生守则和行为规 范》,载《教育文摘周报》,2003年3月12日)
6
第一节 教育功能的概述
❖ 一、教育功能的含义
❖ 是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 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 不仅指向对教育系统内部各方面的影响, 而且指向对教育系统外部其他系统的影响; 既包括对教育内外系统的直接影响,又包 括对教育内外系统的间接影响。
并未顺利完成这一使命。它们的毕业生既不具备市场经济运
行所需要的新观念和道德水准,也不具有适应社会的竞争能
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 北京市教育界也意识到这一点。他们认为中、小学生守 则是学生日常行为的导向和准则,而我国现有的学生守则和 行为规范制定于建国初期,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生 以过时的守则去规范自身的言行自然不会收到期望的效果。 因此他们提出,要培养面向市场经济的现代化人才,需要首 先修改、补充学生守则和行为规范。从小培养学生们具备适 应社会的品质和能力。
第二章 教育的功能
——教育能够做什么?
1
教学目标
❖ 1、理解教育功能的涵义,了解教育功能的种类。 ❖ 2、理解教育的个体正向功能与社会功能的正向意
义。 ❖ 3、理解教育正向功能的实现 ❖ 教学重点: 教育的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的种类及
意义。 ❖ 教学难点: 教育各功能含义的理解。
2
案例
婚姻教育在美国
❖ (一)从作用的对象看,教育功能可以分为个体功 能和社会功能
❖ 教育的个体功能指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目的和 价值的追求。
❖ 教育的社会功能指它通过培养人进而影响社会的存 在和发展。
教育的个体功能是在教育活动内部发生的,所以也称为 教育的本体功能或教育的固有功能。
教育的社会功能是教育的本体功能在社会结构中的衍生, 是教育的派生功能,也称教育的工具功能。
7
❖ 教育功能与其它概念的区别
❖ 教育功能涉及“为什么办教育”或“教育干什么”
教育应该干什么?→教育价值 教育能够干什么?→教育功能 教育实际干什么?→教育效应
8
❖ 教育功能(实然)≠教育价值、教育目 的(应然)
❖ 教育功能不仅具有客观性和必然性,而且还 具有方向性和多方面性
9
二、教育功能的类型
5
❖ 2003年,北京市教委着手修改中、小学生守则和行为规 范,删除旧版本中没有法律依据和不适应时代发展的条文并 增加了许多新内容。旧版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敢于斗 争”被删掉,变成“主动报告”;旧版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 范中“见义勇为”也消失了,变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自救自护”。在新的《北京市小学生守则》中,新增加了 “勤思学问”、“孝敬父母”、“爱护环境”、“诚实守 信”、“活泼开朗”等内容。在新的《北京市中学生守则》 中,“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保护环境,珍惜资源”、 “消费合理”、“不赌博,远离毒品”等也都是第一次提出。 在新的《北京市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新增了“学会与 他人合作”、“文明上网”、“每天阅读、收听、收看新 闻”、“遵守网络道德和安全规定,利用现代化信息传播手 段获取有益信息”等规定。新版的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已于 2003年3月在全市170万中、小学生中试行。
生拿到高中毕业文凭的必修课之一。
3
❖ 在加州的纳特马斯高中,学生们选择和自己的某一位同学 进行“模拟婚礼”。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要起草自己的 婚礼誓言,制订蜜月计划,还要共同安排婚后生活。而在 亚利桑那州的学校,学生们则在课堂上谈论夫妇对于对方 和孩子应负有财政和法律责任。在芝加哥的瑞德兰高中举 行的“模拟婚礼”上,每个学生都有一位“模拟伴侣”, 并与这位“模拟伴侣”共同计划家庭的预算,讨论生养小 孩的教育理念,探讨生活中的琐事,以及如果遇到婚姻危 机——例如一方有外遇该怎样沟通等等。有意思的是,学 校教师虽然不能确定该课程是否可以帮助学生的婚姻生活, 但他们已经发现,参与过这门课的学生,谈话时会更有逻 辑推理的能力,在争执中也不会大吼大叫或诅咒对方。一 些单亲家庭的孩子还通过这些课程走出了“是自己造成父 母离婚”的阴影,因为他们了解到婚姻关系的复杂程度并 不像自己想象的那样单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