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9.那一定会很好 教学设计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带板书设计、教学反思)1

合集下载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那一定会很好》教案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那一定会很好》教案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那一定会很好》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核、发、椭”等10个生字,会写“核、桃、发、现”等1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事物变化的过程,懂得珍惜。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种阅读形式,理解课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生活中事物的变化,培养珍惜的意识。

(2)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认识生字,正确书写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事物变化的过程。

2.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意义。

(2)培养学生珍惜资源的意识。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联系生活,引发思考: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一些东西变化的过程呢?比如一颗种子发芽,一棵树长大等等。

2.板书课题:那一定会很好二、学习课文1.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朗读课文,感受课文语言的优美。

3.学生交流,说说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三、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比喻,讨论:课文中的比喻有什么好处?2.讨论课文中的事物变化过程,引导学生理解珍惜的意义。

四、写字练习1.认识生字:核、桃、发、现、椭、核、桃、发、现、椭2.写字指导:注意字的结构和笔画顺序。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说出课文中的比喻和事物变化过程。

2.板书课题:那一定会很好二、深入学习课文1.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的情感。

3.学生交流,说说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三、课堂讨论1.讨论课文中的事物变化过程,引导学生理解珍惜的意义。

2.联系生活,谈谈自己在生活中如何珍惜资源。

四、写字练习1.复习生字:核、桃、发、现、椭、核、桃、发、现、椭2.写字指导:注意字的结构和笔画顺序。

2.拓展活动:让学生以“珍惜”为主题,进行绘画或写作。

《9 那一定会很好》优质教案三套(含教学反思)

《9 那一定会很好》优质教案三套(含教学反思)

《9 那一定会很好》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这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的历程。

2.学会默读课文的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种子在成长过程中不断追求自己目标的心情变化过程。

【教学重点】:1.有感情朗读,体会种子在成长过程中不断追求自己目标的心情变化过程。

2.通过对比阅读教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涵。

【教学难点】体会这棵树对生活充满希望,不断追求,并默默奉献的形象。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同学们,童话故事一直伴随着我们长大,她就像一粒美丽的种子播种在我们的心田,为我们插上了想象的翅膀,留给我们许多难忘的回忆,今天呀,我们就再一次走进这个奇妙的童话世界。

齐读课题——《那一定会很好》。

二、整体感知1.归纳主要内容:师: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我先来考考大家。

(1)读准下面的字词:缩成一团努力茎吱吱嘎嘎拆掉(2)那么文中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请你再次浏览课文,用你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指名说)课件:课文主要讲了一粒种子到变成木地板,它不断地想拥有最好的姿势,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现实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理想,就要不断地努力去追求这一个道理。

2.那么,这粒种子身上到底发生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含有“那一定会很好”的相关句子画出来,边读边想一想,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它经过了一段怎样的历程?三、研读课文,理解内容:1.师出示:第1段:种子想:“我一定要站起来,大口大口地呼吸空气,那一定会很好。

”师问:当它还是一粒种子的时候,它觉得怎样会很好?指生回答。

你会怎样读这句话呢?能呼吸到空气的树,真的会很好吗?2.师出示:第4—7段中“‘要是能做一棵会跑的树,那一定会很好。

’树这么想着。

”“跑起来的时候,手推车听到耳边呼呼的风声,真舒服。

”指生读第4段,说一说“做一棵会跑的树”有什么好处?它实现愿望了吗?那时的心情是什么?指生回答。

指导学生读出羡慕的语气。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那一定会很好优秀教案(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那一定会很好优秀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那一定会很好优秀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那一定会很好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缩、努”等7个生字。

2.默读课文,能了解主人公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的生命历程。

3.与《卖火柴的小女孩》进行比较,能发现两篇课文的异同点。

【课前准备】学习单【教学重难点】默读课文,了解主人公的生命历程,感受它享受生命中每一段历程的积极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一、聊心愿,导入新课1.出示月亮,谈话:看图猜一猜老师最大的心愿是什么?2.学生交流后,教师引导:老师最大的心愿就是能飞上月球,像嫦娥一样,在月亮上散散步,到桂树底下乘乘凉,说不定还能和嫦娥聊聊天呢!那一定会很好。

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心愿呢?用上“,那一定会很好”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自己的心愿。

2.揭示课题:有一颗小小的种子,它也有着自己美好的心愿。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那一定会很好》。

【设计意图】猜心愿激发兴趣,聊心愿导入课题,这样轻松愉快的谈话能够快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领学生进去良好的学习状态。

同时,通过“心愿”的畅想,唤起学生对美好的向往——“那一定会很好”。

二、回顾课文,明确学习任务1.教师一边板书课题一边引导:课题上这个“*”告诉我们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这学期我们已经学过哪两篇略读课文?(课件出示第3课、第7课)2.谈话:大家之前是怎么学这两篇略读课文的呢?预设:迁移精读课文学到的办法、借助阅读提示学习3.出示阅读提示,教师引导:自己读一读阅读提示,提示中有哪些要求,并用序号标一标。

4.学生自读阅读提示、标序号后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本课是三年级第三篇略读课文,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学习经验。

通过回顾前两篇课文及略读方法,读一读、标一标本课的阅读提示,帮助学生明确阅读目标,为接下来的自主学习做好铺垫。

三、初读课文,了解生命历程1.教师布置学习任务:默读课文,想一想“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它经过了一段怎样的历程”,并在文中圈出主人公变成的事物。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那一定会很好》教案及反思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那一定会很好》教案及反思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那一定会很好》教案及反思教案:《那一定会很好》教案教学内容: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文《那一定会很好》教学目标:1. 学习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2. 学习正确朗读课文,提高阅读能力和语感。

3.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学会用积极的心态解决问题。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通过问题导入课文主题:“你有没有遇到过一些困难?你是如何克服的?”Step 2:预习导入让学生先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自己认为最重要的部分,并与同桌分享。

Step 3:理解课文1. 师生共同阅读课文,学生跟读。

2. 老师引领学生理解课文,解释生词和短语的意思,让学生掌握课文的基本意思。

Step 4:分角色朗读把课文分成几个部分,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提高朗读和表演能力。

Step 5:情境讨论通过问题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中表达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问题:小明遇到了什么困难?他为什么选择相信“那一定会很好”?Step 6:学习用积极的心态解决问题让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困难,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积极心态。

Step 7:反思老师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总结课堂要点和收获。

反思:教学中,我通过问题导入的方式,让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到学习中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感,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和角色朗读,提高自己的朗读和表演能力。

教学中,我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情境讨论和自我分享,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中的主题和人生态度。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积极心态,让他们学会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和解决问题。

整体上,教学过程生动有趣,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收获颇多。

但在教学中,可能由于时间有限,没有给学生足够的练习机会,下一步可以加强课后练习和巩固。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那一定会很好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那一定会很好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那一定会很好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那一定会很好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缩、努”等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的经历。

3.学习大树牺牲自己,把方便奉献给大家的无私品格。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的经历。

【教学难点】学习大树牺牲自己,把方便奉献给大家的无私品格。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设疑激趣。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题目质疑,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找准文章的切入点。

】1.揭示课题,板书:9那一定会很好(学生齐读课题)2.设置疑问:看到题目后,你有什么疑问吗?(自由发言)3.教师板书有价值的问题。

(1)谁一定会很好?(2)为什么会很好?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读时注意两点。

(课件出示2)(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不添字,不漏字,不读错字,不读破句。

)(2)了解课文大意。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指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出示课件3:生字)sunjntuzhchijiù缩努茎推吱拆旧(1)教师指导:注意读准平舌音“缩”,翘舌音“吱、拆”,后鼻音“茎”。

(2)识记生字形近字比较:经一茎堆一推折一拆加一加:“纟+宿=缩”“奴+力=努”“口+支=吱”谜语:“一日”就是“旧”。

4.全班交流,理解重点词语。

拂动:轻轻抖动。

舒服:身体或精神上感到轻松愉快。

吱吱嘎嘎:拟声词。

形容物体受压或摩擦时发出的声音。

吃力:指辛苦;劳累;费力,费劲。

三、合作交流,品读感悟。

【设计意图:抓住“那一定会很好”,从而找出重点句子,培养学生从文中搜寻信息的能力,分析课文的能力。

】1.让学生带着问题,再次读文。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交流:(1)默读课文,把含有“那一定会很好”的句子画出来。

【三上人教部编版语文】9 那一定会很好 教学反思(3篇)

【三上人教部编版语文】9 那一定会很好 教学反思(3篇)

人教统编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学反思(3篇)9《那一定会很好》教学反思《那一定会很好》是一篇童话故事。

讲的是一粒种子长成一棵大树,被砍伐后做成手推车、椅子、木地板的故事。

这篇课文其实是以一粒种子的经历对学生进行奉献教育,让孩子们明白在任何环境下都要保持乐观积极心态的道理。

一、教学效果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一些效果:1.以树的心情为抓手,理解主旨。

本课教学中,我采用自主探究学习法,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和思考到课文中去,通过抓住树的内心变化,实现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延伸快乐。

在第一自然段中种子“难受”渴望长大;在第四自然段中当种子终于长成一棵大树时,种子的感觉是“很好”;第五自然段中,大树主动“向着农夫哗哗哗地拂动起来”;当做成手推车、椅子后,大树感觉“真舒服”;最后大树做成木地板时“满意地舒展”。

了解了大树的内心变化,感悟到大树为人服务内心的快乐这一主题。

这时,我提出:“此时你想到了什么句子?”学生很自然想到“机遇给予是快乐的”“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些相同主题的句子。

2.多方法识记生字。

现在语文基本上是一天一课,而且每课的识字量又很大,怎么才能让孩子们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记住这些生字呢?教给孩子识记的方法很重要。

本课在教学生字时,相信学生能够独立识字,鼓励学生自主识字,用自己最喜欢的、最习惯的方法认识汉字,并提供平台让孩子当小老师,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第一种是“形近字比较”:经一茎堆一推折一拆。

第二种是“加一加”:"纟+宿=缩""奴+力=努""口+支=吱"。

第三种是“谜语”:“一日”谜底是“旧”。

二、成功之处这次教学比较成功之处是仿写句子练习。

首先我让学生读原文中的句子:“我一定要站起来,大口大口地呼吸空气,那一定会很好。

”分析:这句话分成两部分,分别是:“谁干什么+心情怎么样”,按照这个例句,请学生仿写。

在仿写时,我采取“由扶到放”的策略,首先出示句子:“我(什么地方)(干什么或看什么),心里。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那一定会很好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那一定会很好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那一定会很好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那一定会很好教案与反思第【1】篇〗《那一定会很好》教案1会认7个生字。

2默读课文,了解这粒种子走过了一段怎样的生命历程。

3能发现这篇课文和《去年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4感悟种子蓬勃向上、勇于前行、甘于奉献、追寻梦想的品质。

重点1.会认7个生字。

2.读课文,了解这粒种子走过了一段怎样的生命历程,感悟童话形象。

难点通过比较,能发现本文与《去年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积累本,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师:同学们,还记得《去年的树》吗?我记得同学们当时说到是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对树的砍伐,才让鸟儿找不到它的.朋友了。

但今天,我们接着学习的这篇童话将会颠覆大家的思维和看法,一起来学习吧。

二、默读课文,认识生字1.默读课文,圈出生字。

2.同桌互认生字。

3.全班交流识字。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播放课文录音。

2.学生自读课文,把含有短语“那一定会很好”的句子画出来交流。

4.说一说这粒种子走过了一段怎样的历程。

四、品读“那一定会很好”交流教师小结: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有一颗甘于奉献的心,能做什么就做什么。

有梦想,有行动,这不就是我们该有的生活状态吗?五、回忆比较,求同存异师:想一想,这篇童话和《去年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那一定会很好教案与反思第【2】篇〗那一定会很好教学设计设计说明这是一篇能够引起学生思考而有所感悟的童话故事。

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种子”走过了一段神奇的历程。

故事的表层,是由种子到大树,由手推车到椅子,再到木地板。

故事的深层,蕴含着不同境遇下不同的追求,以及在不同阶段都要幸福和快乐的思想。

教学时,我首先通过多层次的朗读,引导学生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读明白,然后抓住“什么会很好”这一关键点,借助自主阅读、情境再现、自由表达等方式,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创设的情感世界,最终感悟文本。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那一定会很好教学反思(精推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那一定会很好教学反思(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那一定会很好教学反思(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那一定会很好教学反思第【1】篇〗教学反思【课后反思】成功之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教学时,我努力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进入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使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兴趣盎然地加入到学习活动中,有效地提高学生接受知识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我适时地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课文的情境去有所发现,从而抒发对大树的喜爱。

不足之处:教师应该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只需在学生确有困难的地方点拨指导,教给学习方法,体现学生的学。

这一点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必须要改进的。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那一定会很好教学反思第【2】篇〗【课后反思】成功之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教学时,我努力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进入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使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兴趣盎然地加入到学习活动中,有效地提高学生接受知识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我适时地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课文的情境去有所发现,从而抒发对大树的喜爱。

不足之处:教师应该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只需在学生确有困难的地方点拨指导,教给学习方法,体现学生的学。

这一点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必须要改进的。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那一定会很好教学反思第【3】篇〗教学反思:课文无论是种子钻出泥土,成长为一棵大树,还是大树被砍倒后被人们做成手推车,做成椅子,铺成木地板,“很好”二字一直贯穿其中。

要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到这种无论在怎样的环境里快乐的心态很重要。

因此,教学中抓住含有舒服的词语的句子反复读、感悟、体会,效果还不错。

《去年的树》这个童话故事,意在让学生感悟信守承诺的重要,两篇课文的不同点因为学生年龄小,说不全面,需要好好引导。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那一定会很好教学设计及反思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那一定会很好教学设计及反思

我们学过《去年的树》,这篇课文也写了一棵树的经历,今天学的这篇课文和《去年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
1.ppt出示《去年的树》,学生自由朗读。

小组讨论这篇课文和《去年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2.全班交流,师引导体会。

3.ppt出示相同点和不同点。

五、有感情地朗读两篇课文。

六、课堂练习
ppt出示练习题。

那一定会很好
舒服种子被泥土包裹
钻出地面
长成一棵高大的树成长快乐
砍倒做成手推车
拆了做成椅子
成为美丽的木地板服务他人
也快乐
教学反思
课文无论是种子钻出泥土,成长为一棵大树,还是大树被砍倒后被人们做成手推车,做成椅子,铺成木地板,“很好”二字一直贯穿其中。

要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到这种无论在怎样的环境里快乐的心态很重要。

因此,教学中抓住含有舒服的词语的句子反复读、感悟、体会,效果还不错。

《去年的树》这个童话故事,意在让学生感悟信守承诺的重要,两篇课文的不同点因为学生年龄小,说不全面,需要好好引导。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那一定会很好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那一定会很好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那一定会很好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那一定会很好公开课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缩、努”等8个生字。

2.默读课文,能了解主人公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的生命历程,并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教学重点】默读课文,了解主人公的生命历程,感受它享受生命中每一段历程的积极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默读课文,了解主人公的生命历程,感受它享受生命中每一段历程的积极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1.课前谈话,说说心愿。

2022年4月,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圆满成功。

老师在想,如果有一天,我们也能飞上月球,在月亮上散散步,到桂树底下乘乘凉,那一定会很好。

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心愿呢?用上“,那一定会很好”的句型来说一说吧。

预设1:如果我能在期末考试中获得满分,那一定会很好。

预设2:如果疫情早点结束,我们能恢复以前的快乐生活,那一定会很好。

预设3:如果爸爸妈妈能带我去北京旅游,那一定会很好。

2.聚焦心愿,引出课题。

有一颗小小的种子,它也有自己美好的心愿。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那一定会很好》。

(板书:那一定会很好)3.联结旧知,回顾学法。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

这学期我们已经学习了《不懂就要问》和《听听,秋的声音》两篇略读课文。

学习略读课文,你们有什么好办法?预设1:可以借助课文前的学习提示和课文中出现的泡泡进行学习。

预设2:还可以用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阅读方法学习。

4.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读一读课文前的学习提示,看看提示中有哪些要求,并用序号标一标。

预设1:默读课文,想一想,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它经过了一段怎样的历程?预设2: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设计意图:聊心愿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领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

回顾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学习阅读提示,明确阅读目标。

二、整体感知1.自读任务: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018~2019学年部编本三年级语文上册9《那一定会很好》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2018~2019学年部编本三年级语文上册9《那一定会很好》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9 那一定会很好教学要求:1.会认“缩、茎”等7个生字。

正确朗读理解“舒服、舒展、努力”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树克服困难努力成长的快乐和为人们服务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树克服困难努力成长的快乐和为人们服务的快乐。

课前准备:1.学生搜集有关种子成长,树木用途的图片、文字资料。

2.教师准备ppt。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

1.出示ppt图片:种子破土而出,枝繁叶茂的大树,手推车,椅子,说说想到了什么?2.从一粒小小的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一棵树经历了怎样的历程?这其中能让我们体会到什么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3.板书课题:“那一定会很好”。

4.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初读课文,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出示ppt,检查生字新词的学习情况,多种形式读,正音、巩固。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随时纠正出现的问题。

三、精读课文,体会感悟课文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一想: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大树走过了一段怎样的历程?在文中画出来。

2.小组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讨论交流。

3.交流大树经历的历程。

(板书:种子被泥土包裹——钻出地面——长成高大的树——砍倒做成手推车——拆了做成椅子——成为美丽的木地板)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在大树的变化过程中,大树的心情怎样?(板书:舒服)5.默读课文,把课文中含有“舒服”这个词语的句子划出来。

边交流边出示ppt句子,各种形式读,体会感悟大树变化中的快乐。

6.课堂小结:这是一棵怎样的树?(板书:成长快乐,服务他人也快乐)四、对比学习,感悟体会。

我们学过《去年的树》,这篇课文也写了一棵树的经历,今天学的这篇课文和《去年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1.ppt出示《去年的树》,学生自由朗读。

小组讨论这篇课文和《去年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2.全班交流,师引导体会。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那一定会很好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那一定会很好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那一定会很好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那一定会很好教案与反思第1篇】那一定会很好教学目标1.认识“缩、努”等8个生字。

2.默读课文,能说出主人公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的生命历程。

教学重难点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的经历中,感受它享受生命中每一段历程的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对应课时预习卡。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板块一话题交流,引入课题1.板书“很好”,指名朗读。

引导:请同学们说说自己对这个词语的理解,并说说自己在什么时候会产生这样的感觉。

2.引入课题。

引导:俗话说“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很好”的感知,不同的个体会有不同的感受。

同学们,你们想知道一粒种子对于“很好”的理解是怎样的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童话故事《那一定会很好》。

(板书课题)3.指导学生朗读课题,注意读出“一定”的朗读重音。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由熟词“很好”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让他们在真实的体验中唤醒愉悦的情感体验,同时引出对“一粒种子”关于“很好”感觉的遥想,自然激发探究故事的积极性。

板块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提出要求。

读准字音,圈出本课的生字词。

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

想想这篇童话主要讲了什么。

2.检查自学情况。

(1)课件出示生字。

①先根据拼音读一读,再点读。

重点提示:平舌音“缩”,翘舌音“吱、拆”,后鼻音“茎”。

②交流识字方法。

加一加:纟+宿=缩奴+力=努父+斤=斧口+支=吱换一换:经—茎据—锯堆—推诉—拆③给生字组词。

(2)课件出示词语。

缩成一团努力锯子斧子手推车吱吱嘎嘎拆了①齐读3遍。

②借助各种形式理解词语。

让学生做动作感受“缩成一团”的意思;图片认识“锯子、斧子、手推车”;模拟声音感受“吱吱嘎嘎”,并仿写AABB式拟声词;用“努力”说一句话。

3.分段轮读课文。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自主学习与教师引导相结合的方式,采用不同的识字方法和理解词语的方法让学生牢牢掌握本课的生字词,夯实朗读基础。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那一定会很好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那一定会很好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那一定会很好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那一定会很好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会认7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知道一粒种子到阳台的木地板走过的历程,理解为什么“它”觉得“很好”。

3.比较《那一定会很好》和课文《去年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重点难点1.知道一粒种子到阳台的木地板走过的历程,理解为什么“它”觉得“很好”。

2.比较《那一定会很好》和课文《去年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学习了童话故事《去年的树》,去年的树的遭遇让我们感到有些淡淡的忧伤。

有一粒种子努力生长,它也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它又有哪些奇遇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课文《那一定会很好》。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2遍,读准字音。

出示重点字词:缩成努力茎手推车吱吱嘎嘎拆了旧木料2.指名读,师生一起正音。

3.说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抓住重点,讨论交流1.默读课文,把含有“很好”这个词语的句子画出来。

这些“很好”代表着这粒种子的愿望,那么它到底有过哪些愿望呢?它的愿望实现了没有?怎样实现的?小组讨论交流。

情节1:它是种子时。

A.小组交流:它在想什么呢?为什么这样想?(站起来,呼吸新鲜空气。

——那一定很很好)B.指导朗读:哪个词能体现种子一定要站起来的决心?(一定)指导把句子读的响亮坚定。

C.交流:愿望实现没有?怎么实现的?(努力生长,长成了一棵高大的树)情节2:它是大树时。

A.交流:它在想什么呢?为什么?(做一棵会跑的树。

——那一定很很好)B.体会心情,指出向往的语气。

C.交流:它是怎么实现这个愿望的?(向农夫拂动,被做成一辆手推车。

)成了手推车以后,它什么感受?(真很好)情节3:它是手推车时。

交流:它为什么想停下来?它怎么想的?抓住“费力”一词,体会它的感受(坐着休息——那一定很很好。

)指导朗读,读出它费力的样子。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那一定会很好教学设计(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那一定会很好教学设计(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那一定会很好教学设计(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那一定会很好教学设计第1篇】教材解析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写了一粒种子成为一棵大树、一辆手推车、一把椅子、木地板的生命历程。

“那一定会很好”在文中出现了4次,突显了“心怀美好,享受生命中每一段历程”的积极的人生态度。

和《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弥漫的淡淡哀伤相比,本文的情感基调平和、乐观,充满希望。

学情分析学生之前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对童话有很浓厚的兴趣。

本文篇幅较短,而且配有精美的插图,学生运用前一课的学习方法,应该很快就能感受到这篇课文中的童话形象,领悟到童话寓意。

以对比教学导入,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根据文前的提示,找出含有短语“那一定会很好”的句子,和同学交流讨论一粒种子变成阳台上的木地板的经历,从而感悟童话形象。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8个生字。

2.默读课文,了解主人公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的生命历程,并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过程与方法】1.以默读为主,通晓课文内容,感悟童话中的形象。

2.圈点学习,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种子蓬勃向上、勇于前行、甘于奉献、追寻梦想的品质。

重点难点重点会认8个生字。

难点默读课文,了解主人公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的生命历程,感悟童话形象。

1课时教学流程一、解题交流,初识“很好”1.教师板书“会很好”,什么叫“会很好”?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中自己的体验说一说。

2.教师补充题目“一定会很好”,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用“一定会很好”说一句话。

3.过渡:文中是怎样描写“一定会很好的”?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

(板书课题《那一定会很好》,齐读)二、默读课文,认识生字1.默读课文,圈出下列生字。

图片2.同桌互认生字。

3.全班交流识字。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播放课文录音。

2.学生自读课文,把含有短语“那一定会很好”的句子画出来。

教师纠正读音,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那一定会很好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那一定会很好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那一定会很好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那一定会很好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随文识字,认识“缩、努、茎”等7个生字。

2.用多种方式读课文,从种子的变化历程感受“梦想成就未来”的力量。

3.发现重复的一句话——“那一定会很好”,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运用反复强调主题的童话创作手法。

4.默读、比较,发现本课与《去年的树》的异同。

教学重点、难点:从种子的变化历程感受“梦想成就未来”的力量,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运用反复强调主题的童话创作手法。

教学过程:一、绘本导入,初步感知“反复”之妙1.教师讲述绘本故事《爷爷一定有办法》,学生相机参与。

2.你发现了吗?故事中反复出现的一句话是——“爷爷一定有办法!”3.随着这句话的反复出现,那条奇妙的毯子分别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4.有一粒种子,发生了更加奇妙的变化,想看吗?让我们赶紧走进童话故事《那一定会很好》。

(板书课题)二、整体感知,找到反复出现的一句话1.出示读书要求。

(1)默读课文,想一想,这一粒种子走过了一段怎样的历程?(2)请找到课文中反复出现的一句话,画上横线。

2.默读要注意什么?3.小结默读方法,学生默读、思考。

(1)不动嘴,不出声。

(2)不指读,一眼看几个字。

4.默读反馈。

(1)检查生字词:手推(tuī)车旧(jiù)木料缩(suō)成一团努(nǔ)力生长吱吱(zhī)嘎嘎(ɡā)(提示:词语是有情感的,要读出词语的意思。

)(2)这一粒种子走过了一段怎样的历程?相机板书种子历程:种子—树—手推车—椅子—木地板(3)伴随着这一粒种子的历程,哪句话一直在反复出现呢?出现了几次?“那一定会很好”。

四次“那”分别指的是什么?让我们跟随着这粒种子一起去体会吧。

三、对比朗读,学习第一次变化1.当它还是一粒种子的时候是什么感受?你能在文中找到一个词来形容吗?(难受)2.指导朗读,读出难受与舒服。

(1)从哪些词能看出来这粒种子很难受?(指名读)看来,我们的朗读也要学会突出关键词。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那一定会很好》教案及反思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那一定会很好》教案及反思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那一定会很好》教案及反思《那一定会很好》课文原文种子被泥土紧紧地包裹着,它不得不把身体缩成一团。

“这真难受。

”种子想,“我一定要站起来,大口大口地呼吸空气,那一定会很好。

”种子一边想一边努力生长。

过了些日子,它长出细细的根、茎和两片小叶子,钻出地面,站在阳光下。

过了很多个日子,它长成了一棵高大的树。

高大的树能看到很远的地方,它看见人和动物在山路上走来走去,跑来跑去。

“要是能做一棵会跑的树,那一定会很好。

”树这么想着。

一天,一个农夫背了锯子和斧子来到树林里。

这棵树的树叶向着农夫哗哗哗地拂动起来,农夫把树砍倒了。

农夫把树拖到自家院子里,花了好些日子,做成了一辆手推车。

农夫把谷子、土豆……。

还有调皮的儿子放在手推车上,推着车在山路上跑来跑去。

跑起来的时候,手推车听到耳边呼呼的风声,真舒服。

手推车为农夫服务了很多年,它慢慢变老了,跑起来的时候,骨头会吱吱嘎嘎地响。

“要是我能停下来,坐着休息一会儿,那一定会很好。

”手推车一边这么想着,一边费力地跑来跑去。

过了些日子,农夫和儿子一起把手推车拆了,用拆下来的旧木料做了把掎子。

椅子一放又是好多年。

“我真是老了。

”椅子想。

它越来越觉得挺直腰背坐着很吃力,“要是我能躺下,那一定会很好。

”现在,农夫的儿子也已经长成了真正的农夫。

他把坐上去会吱呀摇晃的椅子拆了,锯成小木片,拼成美丽的木地板,铺在了阳台上。

木地板满意地舒展着身子,躺在阳日台上,阳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舒服极了。

它觉得自己义变成了一棵树。

《那一定会很好》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会认“缩、努”等8个生字。

2.能根据要求独立阅读课文,了解这粒种子最终成为阳台上的木地板的生命历程。

3.能根据文段结构,尝试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粒种子的生命历程。

4.体会种子坦然、乐观的人生态度,感受生活的美好。

教学重点:能归纳一粒种子到变成木地板的变化历程,并能根据文段结构,用自己的话说说这段生命历程。

教学难点:体会种子坦然、乐观的生活态度,感受生活的美好。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 教学设计与反思 09 那一定会很好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 教学设计与反思  09 那一定会很好

第9课那一定会很好设计依据与构思这是中年级开始学习的第三篇略读课文,通过《不懂就要问》《听听,秋的声音》的学习,学生对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已经有初步的了解,教学时要注意体现出略读课文的特点。

让学生先读一读学习提示,明确学习任务,然后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学习:一是通过默读,结合3幅插图,了解主人公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的生命历程,体会主人公坦然、乐观的人生态度;二是与《去年的树》进行比较,发现两篇课文的异同点。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童话故事。

讲的是一粒种子长成一棵大树,被砍伐后做成手推车、椅子、木地板的故事。

在这个历程中,主人公不断转变,每一次转变都是一个愿望的开始,每一个愿望最后都实现了。

一粒种子的愿望,经过一段历程,最后回到原点,这是经历了生命体验后的一种回归。

课文想象丰富,内容生动。

共12个自然段,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3自然段)描写一粒种子长成一棵大树的历程;第二部分(4—7自然段)描写了大树变成手推车的历程;第三部分(8—9自然段)描写了手推车变成椅子的历程;第四部分(10—12自然段)描写了椅子变成木地板的历程。

课文具有情节反复的特点。

文中4次出现“那一定会很好”,突显了“心怀美好,享受生命中每一段历程”的积极人生态度,也使文章结构更加清晰。

这篇课文其实是以一粒种子的经历对学生进行奉献教育,让孩子们明白要做一个对别人、对社会有用的人。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主人公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的生命历程。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缩、努"等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的经历。

3.学习大树牺牲自己,把方便奉献给大家的无私品格。

▍教学重、难点1.了解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它走过了一段怎样的历程。

2.学习大树牺牲自己,把方便奉献给大家的无私品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那一定会很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学习本课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受奉献就是快乐的美好情操。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童话的特点,体会童话揭示的道理。

4.明白奉献就是快乐的道理。

教学重点:
1.通过默读课文,明白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它经历了一段怎样的历程。

2.学生通过自主读文、拓展想象等过程,感悟文本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难点:
学习大树牺牲自己,把方便奉献给大家的无私品格。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借助注释和插图读课文的预习任务。

2.教师准备挂图,以及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多媒体:一粒种子的生长过程。

同学们,一粒种子被种到泥土里,由于泥土的滋润,它努力地向上生长着,生长着……终于开花了。

你们看,花儿在阳光下绽开笑脸,在微风中快乐舞蹈!
2.今天,我们也来讲一粒种子的故事,看看它是怎样快乐成长的,怎样的成长才让它感到了“很好”!
3.板书课题:9* 那一定会很好
二、学习生字、生词。

出示多媒体课件:课后生字词
1.教师带读。

2.点名学生带读。

3.教师出示生字词,学生朗读,读准字音。

缩进努力花茎锯子斧子推车吱嘎拆开
三、学习课文,感悟“很好”。

(一)朗读课文,初次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音,认清字。

2.同桌互读。

3.师生交流。

4.教师总结:按主人公所走过的历程展开故事情节。

(二)展开故事情节。

1.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2.它都走过了哪些历程?
3.师生交流,教师总结。

(1)一棵树的种子。

(2)历程:一粒种子——一棵大树——一辆手推车——一把椅子——美丽的木地板。

(三)注重心理,感悟“很好”。

1.一粒种子
(1)它是怎么想的? (2)它做到了吗?
(3)师生交流,学生回答。

(“我一定要站起来,大口大口地呼吸空气,那一定会很好。

”过了很多个日子,它长成了一棵高大的树。

)
2.一棵大树
(1)它是怎么想的? (2)它做到了吗?
(3)哪句话体现了它“很好”?
(4)师生交流,学生回答。

(“要是能做一棵会跑的树,那一定会很好。

”农夫把树拖到自家院子里,花了好些日子,做成了一辆手推车。

跑起来的时候,手推车听到耳边呼呼的风声,真舒
服。

)
3.一辆手推车
(1)它是怎么想的? (2)它做到了吗?
(3)哪句话又一次体现了“很好”?
(4)师生交流,学生回答。

(“要是我能停下来,坐着休息一会儿,那一定会很好。

”农夫和儿子一起把手推车拆了,用拆下来的旧木料做了把椅子。

椅子一放又是好多年。

)
4.一把椅子
(1)它是怎么想的?
(2)它做到了吗?
(3)师生交流,学生回答。

(“要是我能躺下,那一定会很好。

”他把坐上去会吱呀摇晃的椅子拆了,锯成小木片,拼成美丽的木地板,铺在了阳台上。

)
5.美丽的木地板
(1)哪句话表现了“很好”?
(2)师生交流,学生回答。

(木地板满意地舒展着身子,躺在阳台上,阳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舒服极了。

)
(四)“很好”的含义。

1.“很好”的字面含义是什么?
学生查字典,理解“很好”的含义。

2.“很好”在本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师生交流,教师总结:为社会做贡献就是快乐,就“很好”。

(五)交流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1.它觉得自己又变成了一棵树。

2.师生交流,教师总结:它梦想着自己能再次为社会做贡献,这才是它的快乐,才能让它感到“很好”。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1.作者按照一粒种子最后成为木地板所走过的历程为写作顺序,表现了主人
公为社会做贡献的快乐。

文章运用了象声词来描写每一件事物,如“这棵树的树叶向着农夫哗哗哗地拂动起来”“手推车为农夫服务了很多年,它慢慢变老了,跑起来的时候,骨头会吱吱嘎嘎地响”等,形象生动。

全文也运用了大量的心理和动作描写,把主人公在每一时段的心中所想表现了出来。

童话蕴义深刻,最后一句话突出主题。

2.理解课文并填空。

板书设计:
9*、那一定会很好
一粒种子
一棵大树——站起来
一辆手推车——跑起来
一把椅子——坐下来
木地板——躺下来}
心怀美好
实现价值
享受生命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我适时地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课文的情境来感悟文章,从而有所发现。

课文中,无论是种子钻出泥土成长为一棵大树,还是大树被砍倒后做成手推车、椅子、木地板,“那一定会很好”几个字一直贯穿其中。

要让学生通过阅读,体会到主人公乐观、积极的心态。

课文无论是种子钻出泥土,成长为一棵大树,还是大树被砍倒后被人们做成手推车,做成椅子,铺成木地板,“很好”二字一直贯穿其中。

要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到这种无论在怎样的环境里快乐的心态很重要。

因此,教学中抓住含有舒服的词语的句子反复读、感悟、体会,效果还不错。

《去年的树》这个童话故事,意在让学生感悟信守承诺的重要,两篇课文的不同点因为学生年龄小,说不全面,需要好好引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