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病毒的职业暴露和防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艾滋病病毒的职业暴露和防护
职业暴露感染HIV的危险性是存在的,但这种概率很低,一般不超过0.3%。
给艾滋病患者采血时应该采用安全的蝶形真空针具,以降低直接接触血液的危险性。
职业暴露者应该在暴露1-2小时内,进行连续4个周的预防性治疗。
职业暴露是指医务工作者,实验室工作人员及有关监管人员由于工作的需要,在从事HIV/AIDS(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是人类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诊断、治疗、护理、预防、检验、管理工作过程中,暴露于含有HIV的血液、体液和实验室培养液的情况。近几年,在我国随着感染人数和病人的快速增加,艾滋病预防与治疗任务日益加重,职业暴露不断出现,并呈逐年上升趋势。
一、职业暴露及导致感染的危险性
职业工作者可以通过皮肤损伤的黏膜直接暴露于HIV。皮肤损伤:针刺损伤时注入了HIV感染的血液,是医疗卫生机构中发生HIV感染的主要途径,皮肤的切割伤也较为常见。不完整的皮肤接触HIV,感染HIV的危险性相当低。所谓黏膜暴露,是指黏膜接触HIV或含有HIV的血液、羊水等溅入眼、鼻等部
位。
职业暴露感染HIV的危险性是存在的,但这种概率很低,一般不超过0.3%。
美国CDC研究结果显示,针头刺伤是主要的暴露方式,其导致血清阳转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1)医护人员刺伤的伤口很深;(2)在针具上有可见的血液,或有血液从伤口溢口;(3)针具刺伤病人的静脉或动脉(例如用于采血的针具);(4)污染来自于晚期AIDS病人(病人在事故后2个月之内死于艾滋病,推断艾滋病病素载量很高)。
二、临床医护人员的安全防护
职业暴露感染HIV的数据分析表明,医务工作者在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从事医疗和实验检测活动的过程中,若能严格执行安全操作及防护措施,职业暴露事件基本是可以避免的。但如果疏忽大意就有可能造成传播。因此必须强调普遍性防护原则。
预防传播最有效的方法是采取普遍性防护原则。严守通用的安全防护措施和采用安全的真空蝶形针具,可以减少直接接触血液和/或体液的危险性。
1、保护屏障
(1)手套:直接接触病人的血液和体液,以及接触黏膜和不完整的皮肤,都应戴手套。当处理污染的物品或表面时也
应戴手套。
(2)口罩或防护眼镜:一般接触病人不需戴口罩和防护眼镜。当处理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有可能溅出时,特别在进行气管内插管、支气管镜及内镜检查或手术时应戴口罩和防护眼镜。对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HIV/AIDS)施行手术时均应戴口罩和防护眼镜。
(3)穿隔离衣和围裙:对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施行手术时或衣服有可能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污染时均应穿隔离衣或围裙。
2、手
(1)所有皮肤的破损处都应用防水绷带包扎。
(2)和污染的物品后都要洗手,即使当时戴着手套,亦应在流水下或肥皂流水冲洗,必要时应在洗手前用消毒剂浸泡。
3、锐器
用锐器刺伤的皮肤损害是传播HIV的最常见方式。
(1)针头等锐器:在处理或清洗使用过的锐利器械时,应当采取措施以防针头、解剖刀和其他锐利器械引起的损伤。
(2)注射器和针头使用一次性的,用过的尖锐物品一定要直接放入坚固、不能穿透的容器内高压消毒后弃去。盛器不能破损,盛器外标有危险字样。
(3)采血时要用安全的蝶形真空针具,以降低直接接触血液的危险性。
4、房间
(1)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一般不要求住隔离房间,除非病人重又无法实施良好卫生措施时,比如病人有大量出血可能引起环境污染时或合并肺结核等其他感染时,病人应住隔离房间。
(2)病房内应备有专用清洁用具,每日必须清洁病房,拖把、水桶、椅子和担架等要用热水和去污剂洗净。拖把必须每日清洗,不得移出病房。
5、物品和环境的消毒处理
(1)温度计及其盛器应放入病人床边,每次使用后可放入盛器内,盛器内应加入70%-75%酒精溶液,并加盖。
(2)分泌物、排泄物、医用敷料、病理废物以及外科和实验室废弃物等污物,应放入结实的一次性袋内,如袋外有污染时须再加套一层,直接焚化处理或在高压消毒后处理。
(3)污染被服应臵于污衣(或塑料)袋内,并标上“隔离”二字,尽量高压消毒;如污染严重,高压消毒后弃去。
(4)被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地板等外环境,应用次氯酸钠(1:10稀释,即有效氯约5000mg/L)消毒。
6、及时清除溅出的血液和体液
发现有溅出的血液和体液,要按下列顺序及时清除。
(1)戴手套;
(2)用一次性纸巾或吸水性能好的物品清除血液和体液;
(3)用消毒液消毒污染的表面后用清水洗净。对大面积的溅出,应先用一次性纸巾盖住,用次氯酸钠(1:10,同前)浸泡10分钟后再按上述步骤处理。
三、艾滋病检测实验室的安全防护
(一)艾滋病检测实验室的安全操作和防护措施
根据《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WS233-2002)和《全国艾滋病检测工作规范》提出以下10条要求。
(1)HIV检测实验室应得到卫生行政部门的验收、批准。要以“普遍性防护原则”来布局实验室和使用、检测及处臵各种生物类材料。
(2)实验室工作人员只限于被批准的培训合格的人员。实验室工作人员要有安全防护意识,熟悉生物学安全知识和消毒技术。不在实验室内吃、喝、抽烟和使用化妆品。禁止采用口腔吸液管,必须使用移液器来操作实验室的所有液体。
(3)所有血液、血清、未固定的组织和组织液样品,均应视为有潜在传染性,都应以安全的方式进行操作。应像操作
未知传染风险样品一样,小心存放、拿取和使用所有可能有传染性的质量控制和参考物质。
(4)应当穿实验室的工作服、戴手套和其他防护衣物,以防污染暴露的皮肤和衣物。如有可见的血液或体液污染,应换防护服。离开实验室之前应脱去防护服。只要摘除手套就必须彻底洗净双手。
(5)打开标本容器时要小心,以防内容物泼溅。对血液和体液常规操作要在工作台上进行。但样品处理时若内容物有可能溅出,则应在生物安全柜中戴手套进行。同时应戴口罩、防护眼镜,以防皮肤或黏膜污染。
(6)如果收到样品时,发现样品损坏或漏样,应由身穿隔离服、经过培训的人员打开样品,防止发生益出或烟雾。应当在生物安全柜中打开破损的样品容器。如果污染过量或者认为样品不能被接受,则应将样品安全废弃。要将情况立即通知送样人。
(7)离心机要使用密闭的罐和密封头,以防液体溢出或形成气溶胶。
(8)实验室内尽可能减少利器(包括注射器及采血设备)的使用,避免使用玻璃器皿、刀、剪、镊子等利器、吸管、量杯、平皿等可使用颜料制品代替。针头、玻璃、刀、剪、镊子等利器都应倒放在安全耐扎的容器中,利器(包括使用过的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