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四年级)--01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四年级)目30讲全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四年级)目30讲全

小学奥数基础教程(四年级)- 1 -小学奥数基础教程(四年级)第1讲速算与巧算(一)第2讲速算与巧算(二)第3讲高斯求和第4讲 4,8,9整除的数的特征第5讲弃九法第6讲数的整除性(二)第7讲找规律(一)第8讲找规律(二)第9讲数字谜(一)第10讲数字谜(二)第11讲归一问题与归总问题第12讲年龄问题第13讲鸡兔同笼问题与假设法第14讲盈亏问题与比较法(一)第15讲盈亏问题与比较法(二)第16讲数阵图(一)第17讲数阵图(二)第18讲数阵图(三)第19将乘法原理第20讲加法原理(一)第21讲加法原理(二)第22讲还原问题(一)第23讲还原问题(二)第24讲页码问题第25讲智取火柴第26讲逻辑问题(一)第27讲逻辑问题(二)第28讲最不利原则第29讲抽屉原理(一)第30讲抽屉原理(二)第1讲速算与巧算(一)计算是数学的基础,小学生要学好数学,必须具有过硬的计算本领。

准确、快速的计算能力既是一种技巧,也是一种思维训练,既能提高计算效率、节省计算时间,更可以锻炼记忆力,提高分析、判断能力,促进思维和智力的发展。

我们在三年级已经讲过一些四则运算的速算与巧算的方法,本讲和下一讲主要介绍加法的基准数法和乘法的补同与同补速算法。

例1 四年级一班第一小组有10名同学,某次数学测验的成绩(分数)如下:86,78,77,83,91,74,92,69,84,75。

求这10名同学的总分。

分析与解:通常的做法是将这10个数直接相加,但这些数杂乱无章,直接相加既繁且易错。

观察这些数不难发现,这些数虽然大小不等,但相差不大。

我们可以选择一个适当的数作“基准”,比如以“80”作基准,这10个数与80的差如下:6,-2,-3,3,11,-6,12,-11,4,-5,其中“-”号表示这个数比80小。

于是得到总和=80×10+(6-2-3+3+11-=800+9=809。

实际计算时只需口算,将这些数与80的差逐一累加。

为了清楚起见,将这一过程表示如下:通过口算,得到差数累加为9,再加上80×10,就可口算出结果为809。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四年级)目30讲全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四年级)目30讲全

小学奥数基础教程(四年级)第1讲速算与巧算(一)第2讲速算与巧算(二)第3讲高斯求和第4讲 4,8,9整除的数的特征第5讲弃九法第6讲数的整除性(二)第7讲找规律(一)第8讲找规律(二)第9讲数字谜(一)第10讲数字谜(二)第11讲归一问题与归总问题第12讲年龄问题第13讲鸡兔同笼问题与假设法第14讲盈亏问题与比较法(一)第15讲盈亏问题与比较法(二)第16讲数阵图(一)第17讲数阵图(二)第18讲数阵图(三)第19将乘法原理第20讲加法原理(一)第21讲加法原理(二)第22讲还原问题(一)第23讲还原问题(二)第24讲页码问题第25讲智取火柴第26讲逻辑问题(一)第27讲逻辑问题(二)第28讲最不利原则第29讲抽屉原理(一)第30讲抽屉原理(二)第1讲速算与巧算(一)计算是数学的基础,小学生要学好数学,必须具有过硬的计算本领。

准确、快速的计算能力既是一种技巧,也是一种思维训练,既能提高计算效率、节省计算时间,更可以锻炼记忆力,提高分析、判断能力,促进思维和智力的发展。

我们在三年级已经讲过一些四则运算的速算与巧算的方法,本讲和下一讲主要介绍加法的基准数法和乘法的补同与同补速算法。

例1 四年级一班第一小组有10名同学,某次数学测验的成绩(分数)如下:86,78,77,83,91,74,92,69,84,75。

求这10名同学的总分。

分析与解:通常的做法是将这10个数直接相加,但这些数杂乱无章,直接相加既繁且易错。

观察这些数不难发现,这些数虽然大小不等,但相差不大。

我们可以选择一个适当的数作“基准”,比如以“80”作基准,这10个数与80的差如下:6,-2,-3,3,11,-6,12,-11,4,-5,其中“-”号表示这个数比80小。

于是得到总和=80×10+(6-2-3+3+11-=800+9=809。

实际计算时只需口算,将这些数与80的差逐一累加。

为了清楚起见,将这一过程表示如下:通过口算,得到差数累加为9,再加上80×10,就可口算出结果为809。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四年级)目30讲全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四年级)目30讲全

小学奥数基础教程(四年级)第1讲速算与巧算(一)第2讲速算与巧算(二)第3讲高斯求和第4讲 4,8,9整除的数的特征第5讲弃九法第6讲数的整除性(二)第7讲找规律(一)第8讲找规律(二)第9讲数字谜(一)第10讲数字谜(二)第11讲归一问题与归总问题第12讲年龄问题第13讲鸡兔同笼问题与假设法第14讲盈亏问题与比较法(一)第15讲盈亏问题与比较法(二)第16讲数阵图(一)第17讲数阵图(二)第18讲数阵图(三)第19将乘法原理第20讲加法原理(一)第21讲加法原理(二)第22讲还原问题(一)第23讲还原问题(二)第24讲页码问题第25讲智取火柴第26讲逻辑问题(一)第27讲逻辑问题(二)第28讲最不利原则第29讲抽屉原理(一)第30讲抽屉原理(二)第1讲速算与巧算(一)计算是数学的基础,小学生要学好数学,必须具有过硬的计算本领。

准确、快速的计算能力既是一种技巧,也是一种思维训练,既能提高计算效率、节省计算时间,更可以锻炼记忆力,提高分析、判断能力,促进思维和智力的发展。

我们在三年级已经讲过一些四则运算的速算与巧算的方法,本讲和下一讲主要介绍加法的基准数法和乘法的补同与同补速算法。

例1 四年级一班第一小组有10名同学,某次数学测验的成绩(分数)如下:86,78,77,83,91,74,92,69,84,75。

求这10名同学的总分。

分析与解:通常的做法是将这10个数直接相加,但这些数杂乱无章,直接相加既繁且易错。

观察这些数不难发现,这些数虽然大小不等,但相差不大。

我们可以选择一个适当的数作“基准”,比如以“80”作基准,这10个数与80的差如下:6,-2,-3,3,11,-6,12,-11,4,-5,其中“-”号表示这个数比80小。

于是得到总和=80×10+(6-2-3+3+11-=800+9=809。

实际计算时只需口算,将这些数与80的差逐一累加。

为了清楚起见,将这一过程表示如下:通过口算,得到差数累加为9,再加上80×10,就可口算出结果为809。

小学四年级奥数基础教程全

小学四年级奥数基础教程全

小学奥数基础教程(四年级)第1讲速算与巧算(一)第2讲速算与巧算(二)第3讲高斯求和第4讲 4,8,9整除的数的特征第5讲弃九法第6讲数的整除性(二)第7讲找规律(一)第8讲找规律(二)第9讲数字谜(一)第10讲数字谜(二)第11讲归一问题与归总问题第12讲年龄问题第13讲鸡兔同笼问题与假设法第14讲盈亏问题与比较法(一)第15讲盈亏问题与比较法(二)第16讲数阵图(一)第17讲数阵图(二)第18讲数阵图(三)第19将乘法原理第20讲加法原理(一)第21讲加法原理(二)第22讲还原问题(一)第23讲还原问题(二)第24讲页码问题第25讲智取火柴第26讲逻辑问题(一)第27讲逻辑问题(二)第28讲最不利原则第29讲抽屉原理(一)第30讲抽屉原理(二)第1讲速算与巧算(一)本讲和下一讲主要介绍加法的基准数法和乘法的补同与同补速算法。

例1 四年级一班第一小组有10名同学,某次数学测验的成绩(分数)如下:86,78,77,83,91,74,92,69,84,75。

求这10名同学的总分。

分析与解:通常的做法是将这10个数直接相加,但这些数杂乱无章,直接相加既繁且易错。

观察这些数不难发现,这些数虽然大小不等,但相差不大。

我们可以选择一个适当的数作“基准”,比如以“80”作基准,这10个数与80的差如下:6,-2,-3,3,11,-6,12,-11,4,-5,其中“-”号表示这个数比80小。

于是得到总和=80×10+(6-2-3+3+11-=800+9=809。

实际计算时只需口算,将这些数与80的差逐一累加。

为了清楚起见,将这一过程表示如下:通过口算,得到差数累加为9,再加上80×10,就可口算出结果为809。

例1所用的方法叫做加法的基准数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加数较多,而且所有的加数相差不大的情况。

作为“基准”的数(如例1的80)叫做基准数,各数与基准数的差的和叫做累计差。

由例1得到:总和数=基准数×加数的个数+累计差,平均数=基准数+累计差÷加数的个数。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四年级)目30讲全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四年级)目30讲全

小学奥数基础教程(四年级)- 1 -小学奥数基础教程(四年级)第1讲速算与巧算(一)第2讲速算与巧算(二)第3讲高斯求和第4讲 4,8,9整除的数的特征第5讲弃九法第6讲数的整除性(二)第7讲找规律(一)第8讲找规律(二)第9讲数字谜(一)第10讲数字谜(二)第11讲归一问题与归总问题第12讲年龄问题第13讲鸡兔同笼问题与假设法第14讲盈亏问题与比较法(一)第15讲盈亏问题与比较法(二)第16讲数阵图(一)第17讲数阵图(二)第18讲数阵图(三)第19将乘法原理第20讲加法原理(一)第21讲加法原理(二)第22讲还原问题(一)第23讲还原问题(二)第24讲页码问题第25讲智取火柴第26讲逻辑问题(一)第27讲逻辑问题(二)第28讲最不利原则第29讲抽屉原理(一)第30讲抽屉原理(二)第1讲速算与巧算(一)计算是数学的基础,小学生要学好数学,必须具有过硬的计算本领。

准确、快速的计算能力既是一种技巧,也是一种思维训练,既能提高计算效率、节省计算时间,更可以锻炼记忆力,提高分析、判断能力,促进思维和智力的发展。

我们在三年级已经讲过一些四则运算的速算与巧算的方法,本讲和下一讲主要介绍加法的基准数法和乘法的补同与同补速算法。

例1 四年级一班第一小组有10名同学,某次数学测验的成绩(分数)如下:86,78,77,83,91,74,92,69,84,75。

求这10名同学的总分。

分析与解:通常的做法是将这10个数直接相加,但这些数杂乱无章,直接相加既繁且易错。

观察这些数不难发现,这些数虽然大小不等,但相差不大。

我们可以选择一个适当的数作“基准”,比如以“80”作基准,这10个数与80的差如下:6,-2,-3,3,11,-6,12,-11,4,-5,其中“-”号表示这个数比80小。

于是得到总和=80×10+(6-2-3+3+11-=800+9=809。

实际计算时只需口算,将这些数与80的差逐一累加。

为了清楚起见,将这一过程表示如下:通过口算,得到差数累加为9,再加上80×10,就可口算出结果为809。

小学四年级奥数教程——第一讲整理版

小学四年级奥数教程——第一讲整理版
⑴ 1+2+3+4+5 + ?+ 19+20 =(1+20) ×20÷2
= 21×20÷2 = 210
⑵2+4+6+8+ ?+ 48+50 =(2+50) ×25÷2
= 52×25÷2 = 650 注意:利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之前 ,一定要判断题目中的各个 加数是否构成等差数列。
练一练:
⑴计算1+2+3+4+5 + ?+ 49+50的和 解: 原式 =(1+50) ×50÷2
= 51×50÷2 = 1275 ⑵计算1+3+5+7+ ?+ 97+99的和 解: 原式 =(1+99) ×50÷2 = 100×50÷2 = 2500 ⑶第一行放了1颗糖 ,第二行放了2颗糖 ,第三行放了3颗糖 ,依 此类推 ,第四十行放了40颗糖 ,第一~四十行一共放了多少颗 糖? 1+2+3+4+5 + ?+ 40 =( 1+40) ×40÷2 = 41×40÷2 = 820(颗)
= 1006 解法二:(2+4+6+ ?+ 2012)-( 1+3+5+ ?+ 2011)
=(2-1) +(4 -3) + ? +( 2012-2011)
= 1×1006 = 1006
练一练:
⑴ (7+9+ 11+ ?+ 25)-(5+7+9+?+ 23)
解法一 :(25-7) ÷2+ 1
= 18÷2+ 1 =9+ 1
= 90÷6+ 1
= 15+ 1 = 16 总和 =( 1+91) ×16÷2 = 92×16÷2
= 736
练一练:
⑵在1—400中 ,所有不是9的倍数的数的和是多少?
分析: 1—400中 ,所有“不是9的倍数的数的和 ” ,可以先求出 1—400各数的和 ,再去掉所有9的倍数的数的和 ,就能得到所 要求的结果 。而在所有9的倍数的数中 ,最小的是9,最大的 是396,相邻两数都相差9 。即这些数依次是9 、18 、27、?396。 显然 ,它们成等差数列 。项数是( 396-9) ÷9+ 1 =44 ( 1+2+3+?+ 400)-(9+18+27+?+ 396)

四年级奥数教程-四年级奥数题有哪些

四年级奥数教程-四年级奥数题有哪些

小学奥数基础教程(四年级)第1讲巧算(一)第2讲巧算(二)第3讲等差数列第4讲倒推法的妙用第5讲找规律第6讲几何中的计数问题第7讲应用题第8讲长方形和正方形第9讲数字谜第10讲变化规律(一)(和、差会怎么变)第11讲变化规律(二)(积会怎么变)第12讲容斥问题第13讲归一问题与归总问题第14讲错中求解第15讲简单列举第16讲总复习第一讲巧算(一)巧算是四则计算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会一些巧算的方法,对提高计算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加、减法的巧算方法很多,主要是利用加法、减法的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使计算简便。

例1计算63+294+37+54+6练习 27+42+63例2.(1)673+288 (2)9898+203(3)786-109练习9874+987 136-96718-162-238 659-487-113 185-(85+17)(1)296+31-196 (2)521-136-221 练习761+299-561 例3.(1)88-(47-12)(2)376-(176-97)(3)347+(153-129)(4)268+(317-168)练习516-56-44-43-57 5723-(723-189)+576-(276-211)例4 计算9+99+999+9999+99999解:在涉及所有数字都是9的计算中,常使用凑整法.例如将999化成1000—1去计算.这是小学数学中常用的一种技巧.练习计算199999+19999+1999+199+19解:此题各数字中,除最高位是1外,其余都是9,仍使用凑整法.不过这里是加1凑整.(如 199+1=200)例5 计算(1+3+5+...+1989)-(2+4+6+ (1988)练习计算 389+387+383+385+384+386+388第二讲巧算(二)这一讲我们学习乘法、除法的巧算方法,这些方法主要根据乘、除法的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以及积、商的变化规律,通过对算式适当变形,将因数(或被除数、除数)转化成整百、整千的数,或者使算式中的一些数变得易于心算,从而简化计算。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四年级全套)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四年级全套)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四年级全套) 小基础程学数学奥数教四年础()本程共教础30速算巧算;一,与础算是的基础~小生要好~必础具有础硬的础算本础。

准、数学学学数学确快速的础算能力是一础技巧~也是一础思础础础~能提高础算效率、础省础算础既既础~更可以础础础础力~提高分析、判能力~促础思础和智力的础展。

断我础在三年础已础础础一些四础算的速算巧算的方法~本础和下一础主运与要介础加法的基准法和乘法的础同同础速算法。

数与例1 四年础一班第一小础有10名同~某次础础的成础;分,如下,学数学数86~78~77~83~91~74~92~69~84~75。

求础10名同的础分。

学分析解与,通常的做法是础将10直接相加~但础些础础无章~直接个数数乱相加繁且易础。

础察础些不础础础~础些础然大小不等~但相差不大。

我础可既数数以础础一适的作“基准”~比如以“个当数80”作基准~础10个数与80的差如下,6~-2~-3~3~11~-6~12~-11~4~-5~其中“-”表示础比号个数80小。

于是得到础和=80×10,;6-2-3,3,11-,800,9,809。

础础础算础只需口算~础些将数与80的差逐一累加。

础了楚起础~础一础清将程表示如下,通础口算~得到差累加础数9~再加上80×10~就可口算出础果础809。

例1所用的方法叫做加法的基准法数。

础础方法适用于加础多~而且数所有的加相差不大的情。

作础“基准”的;如例数况数1的80,叫做基准数~各基准的差的和叫做数与数累础差。

由例1得到,础和数=基准数×加的数个数+累础差~平均数=基准数+累础差?加的数个数。

在使用基准法础~础础取各的差础小的作础基准~础础才容易础数与数数数算累础差。

同础考础到基准加的乘法能础方便地础算出~所以基数与数个数来准础量础取整十、整百的础。

数尽数例2 某础础有10础田~每础的础量如下;础位,千克,,麦462~480~443~420~473~429~468~439~475~461。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四年级)目30讲全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四年级)目30讲全

小学奥数基础教程(四年级)- 1 -小学奥数基础教程(四年级)第1讲速算与巧算(一)第2讲速算与巧算(二)第3讲高斯求和第4讲 4,8,9整除的数的特征第5讲弃九法第6讲数的整除性(二)第7讲找规律(一)第8讲找规律(二)第9讲数字谜(一)第10讲数字谜(二)第11讲归一问题与归总问题第12讲年龄问题第13讲鸡兔同笼问题与假设法第14讲盈亏问题与比较法(一)第15讲盈亏问题与比较法(二)第16讲数阵图(一)第17讲数阵图(二)第18讲数阵图(三)第19将乘法原理第20讲加法原理(一)第21讲加法原理(二)第22讲还原问题(一)第23讲还原问题(二)第24讲页码问题第25讲智取火柴第26讲逻辑问题(一)第27讲逻辑问题(二)第28讲最不利原则第29讲抽屉原理(一)第30讲抽屉原理(二)第1讲速算与巧算(一)计算是数学的基础,小学生要学好数学,必须具有过硬的计算本领。

准确、快速的计算能力既是一种技巧,也是一种思维训练,既能提高计算效率、节省计算时间,更可以锻炼记忆力,提高分析、判断能力,促进思维和智力的发展。

我们在三年级已经讲过一些四则运算的速算与巧算的方法,本讲和下一讲主要介绍加法的基准数法和乘法的补同与同补速算法。

例1 四年级一班第一小组有10名同学,某次数学测验的成绩(分数)如下:86,78,77,83,91,74,92,69,84,75。

求这10名同学的总分。

分析与解:通常的做法是将这10个数直接相加,但这些数杂乱无章,直接相加既繁且易错。

观察这些数不难发现,这些数虽然大小不等,但相差不大。

我们可以选择一个适当的数作“基准”,比如以“80”作基准,这10个数与80的差如下:6,-2,-3,3,11,-6,12,-11,4,-5,其中“-”号表示这个数比80小。

于是得到总和=80×10+(6-2-3+3+11-=800+9=809。

实际计算时只需口算,将这些数与80的差逐一累加。

为了清楚起见,将这一过程表示如下:通过口算,得到差数累加为9,再加上80×10,就可口算出结果为809。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四年级)目录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四年级)目录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四年级)目录
(含答案)
.
word文档下载地址
.
文档贡献者:与你的缘
.
第1讲速算与巧算(一)
练习1
第2讲速算与巧算(二)
练习2
第3讲高斯求和
练习3
第4讲数的整除性(一)
练习4
第5讲弃九法
练习5
第6讲数的整除性
练习6
第7讲找规律(一)
练习7
第8讲找规律(二)
练习8
第九讲数字迷(一)
练习9
第10讲数字迷(二)
练习10
第11讲归一问题与归总问题
练习11
第12讲年龄问题
练习12
第13讲鸡兔同笼问题与假设法
练习13
第14讲盈亏问题与比较法(一)
练习14
第15讲盈亏问题与比较法(二)
练习15
第16讲数阵图(一)
练习16
第17讲数阵图(二)
练习17
第18讲数阵图(三)
练习18
第19讲乘法原理
练习19
第20讲加法原理(一)
练习20
第21讲加法原理(二)
练习21
第22讲还原问题(一)
练习22
第23讲还原问题(二)
练习23
第24讲页码问题
练习24
第25讲智取火柴
练习25
第26讲逻辑问题(一)
练习26
第27讲逻辑问题(二)
练习27
第28讲逻辑问题(二)
练习28
第29讲抽屉原理(一)
练习29
第30讲抽屉原理(二)
练习30。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四年级)目30讲全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四年级)目30讲全

小学奥数基础教程(四年级)- 1 -小学奥数基础教程(四年级)第1讲速算与巧算(一)第2讲速算与巧算(二)第3讲高斯求和第4讲 4,8,9整除的数的特征第5讲弃九法第6讲数的整除性(二)第7讲找规律(一)第8讲找规律(二)第9讲数字谜(一)第10讲数字谜(二)第11讲归一问题与归总问题第12讲年龄问题第13讲鸡兔同笼问题与假设法第14讲盈亏问题与比较法(一)第15讲盈亏问题与比较法(二)第16讲数阵图(一)第17讲数阵图(二)第18讲数阵图(三)第19将乘法原理第20讲加法原理(一)第21讲加法原理(二)第22讲还原问题(一)第23讲还原问题(二)第24讲页码问题第25讲智取火柴第26讲逻辑问题(一)第27讲逻辑问题(二)第28讲最不利原则第29讲抽屉原理(一)第30讲抽屉原理(二)第1讲速算与巧算(一)计算是数学的基础,小学生要学好数学,必须具有过硬的计算本领。

准确、快速的计算能力既是一种技巧,也是一种思维训练,既能提高计算效率、节省计算时间,更可以锻炼记忆力,提高分析、判断能力,促进思维和智力的发展。

我们在三年级已经讲过一些四则运算的速算与巧算的方法,本讲和下一讲主要介绍加法的基准数法和乘法的补同与同补速算法。

例1 四年级一班第一小组有10名同学,某次数学测验的成绩(分数)如下:86,78,77,83,91,74,92,69,84,75。

求这10名同学的总分。

分析与解:通常的做法是将这10个数直接相加,但这些数杂乱无章,直接相加既繁且易错。

观察这些数不难发现,这些数虽然大小不等,但相差不大。

我们可以选择一个适当的数作“基准”,比如以“80”作基准,这10个数与80的差如下:6,-2,-3,3,11,-6,12,-11,4,-5,其中“-”号表示这个数比80小。

于是得到总和=80×10+(6-2-3+3+11-=800+9=809。

实际计算时只需口算,将这些数与80的差逐一累加。

为了清楚起见,将这一过程表示如下:通过口算,得到差数累加为9,再加上80×10,就可口算出结果为809。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四年级)目30讲全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四年级)目30讲全

小学奥数基础教程(四年级)- 1 -小学奥数基础教程(四年级)第1讲速算与巧算(一)第2讲速算与巧算(二)第3讲高斯求和第4讲 4,8,9整除的数的特征第5讲弃九法第6讲数的整除性(二)第7讲找规律(一)第8讲找规律(二)第9讲数字谜(一)第10讲数字谜(二)第11讲归一问题与归总问题第12讲年龄问题第13讲鸡兔同笼问题与假设法第14讲盈亏问题与比较法(一)第15讲盈亏问题与比较法(二)第16讲数阵图(一)第17讲数阵图(二)第18讲数阵图(三)第19将乘法原理第20讲加法原理(一)第21讲加法原理(二)第22讲还原问题(一)第23讲还原问题(二)第24讲页码问题第25讲智取火柴第26讲逻辑问题(一)第27讲逻辑问题(二)第28讲最不利原则第29讲抽屉原理(一)第30讲抽屉原理(二)第1讲速算与巧算(一)计算是数学的基础,小学生要学好数学,必须具有过硬的计算本领。

准确、快速的计算能力既是一种技巧,也是一种思维训练,既能提高计算效率、节省计算时间,更可以锻炼记忆力,提高分析、判断能力,促进思维和智力的发展。

我们在三年级已经讲过一些四则运算的速算与巧算的方法,本讲和下一讲主要介绍加法的基准数法和乘法的补同与同补速算法。

例1 四年级一班第一小组有10名同学,某次数学测验的成绩(分数)如下:86,78,77,83,91,74,92,69,84,75。

求这10名同学的总分。

分析与解:通常的做法是将这10个数直接相加,但这些数杂乱无章,直接相加既繁且易错。

观察这些数不难发现,这些数虽然大小不等,但相差不大。

我们可以选择一个适当的数作“基准”,比如以“80”作基准,这10个数与80的差如下:6,-2,-3,3,11,-6,12,-11,4,-5,其中“-”号表示这个数比80小。

于是得到总和=80×10+(6-2-3+3+11-=800+9=809。

实际计算时只需口算,将这些数与80的差逐一累加。

为了清楚起见,将这一过程表示如下:通过口算,得到差数累加为9,再加上80×10,就可口算出结果为809。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四年级)--01.pdf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四年级)--01.pdf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四年级)本教程共30讲速算与巧算(一)计算是数学的基础,小学生要学好数学,必须具有过硬的计算本领。

准确、快速的计算能力既是一种技巧,也是一种思维训练,既能提高计算效率、节省计算时间,更可以锻炼记忆力,提高分析、判断能力,促进思维和智力的发展。

我们在三年级已经讲过一些四则运算的速算与巧算的方法,本讲和下一讲主要介绍加法的基准数法和乘法的补同与同补速算法。

例1 四年级一班第一小组有10名同学,某次数学测验的成绩(分数)如下:86,78,77,83,91,74,92,69,84,75。

求这10名同学的总分。

分析与解:通常的做法是将这10个数直接相加,但这些数杂乱无章,直接相加既繁且易错。

观察这些数不难发现,这些数虽然大小不等,但相差不大。

我们可以选择一个适当的数作“基准”,比如以“80”作基准,这10个数与80的差如下:6,-2,-3,3,11,-6,12,-11,4,-5,其中“-”号表示这个数比80小。

于是得到总和=80×10+(6-2-3+3+11-=800+9=809。

实际计算时只需口算,将这些数与80的差逐一累加。

为了清楚起见,将这一过程表示如下:通过口算,得到差数累加为9,再加上80×10,就可口算出结果为809。

例1所用的方法叫做加法的基准数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加数较多,而且所有的加数相差不大的情况。

作为“基准”的数(如例1的80)叫做基准数,各数与基准数的差的和叫做累计差。

由例1得到:总和数=基准数×加数的个数+累计差,平均数=基准数+累计差÷加数的个数。

在使用基准数法时,应选取与各数的差较小的数作为基准数,这样才容易计算累计差。

同时考虑到基准数与加数个数的乘法能够方便地计算出来,所以基准数应尽量选取整十、整百的数。

例2 某农场有10块麦田,每块的产量如下(单位:千克):462,480,443,420,473,429,468,439,475,461。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四年级)目30讲全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四年级)目30讲全

小学奥数基础教程(四年级)- 1 -小学奥数基础教程(四年级)第1讲速算与巧算(一)第2讲速算与巧算(二)第3讲高斯求和第4讲 4,8,9整除的数的特征第5讲弃九法第6讲数的整除性(二)第7讲找规律(一)第8讲找规律(二)第9讲数字谜(一)第10讲数字谜(二)第11讲归一问题与归总问题第12讲年龄问题第13讲鸡兔同笼问题与假设法第14讲盈亏问题与比较法(一)第15讲盈亏问题与比较法(二)第16讲数阵图(一)第17讲数阵图(二)第18讲数阵图(三)第19将乘法原理第20讲加法原理(一)第21讲加法原理(二)第22讲还原问题(一)第23讲还原问题(二)第24讲页码问题第25讲智取火柴第26讲逻辑问题(一)第27讲逻辑问题(二)第28讲最不利原则第29讲抽屉原理(一)第30讲抽屉原理(二)第1讲速算与巧算(一)计算是数学的基础,小学生要学好数学,必须具有过硬的计算本领。

准确、快速的计算能力既是一种技巧,也是一种思维训练,既能提高计算效率、节省计算时间,更可以锻炼记忆力,提高分析、判断能力,促进思维和智力的发展。

我们在三年级已经讲过一些四则运算的速算与巧算的方法,本讲和下一讲主要介绍加法的基准数法和乘法的补同与同补速算法。

例1 四年级一班第一小组有10名同学,某次数学测验的成绩(分数)如下:86,78,77,83,91,74,92,69,84,75。

求这10名同学的总分。

分析与解:通常的做法是将这10个数直接相加,但这些数杂乱无章,直接相加既繁且易错。

观察这些数不难发现,这些数虽然大小不等,但相差不大。

我们可以选择一个适当的数作“基准”,比如以“80”作基准,这10个数与80的差如下:6,-2,-3,3,11,-6,12,-11,4,-5,其中“-”号表示这个数比80小。

于是得到总和=80×10+(6-2-3+3+11-=800+9=809。

实际计算时只需口算,将这些数与80的差逐一累加。

为了清楚起见,将这一过程表示如下:通过口算,得到差数累加为9,再加上80×10,就可口算出结果为809。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四年级)目30讲全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四年级)目30讲全

小学奥数基础教程(四年级)第1讲速算与巧算(一)第2讲速算与巧算(二)第3讲高斯求和第4讲 4,8,9整除的数的特征第5讲弃九法第6讲数的整除性(二)第7讲找规律(一)第8讲找规律(二)第9讲数字谜(一)第10讲数字谜(二)第11讲归一问题与归总问题第12讲年龄问题第13讲鸡兔同笼问题与假设法第14讲盈亏问题与比较法(一)第15讲盈亏问题与比较法(二)第16讲数阵图(一)第17讲数阵图(二)第18讲数阵图(三)第19将乘法原理第20讲加法原理(一)第21讲加法原理(二)第22讲还原问题(一)第23讲还原问题(二)第24讲页码问题第25讲智取火柴第26讲逻辑问题(一)第27讲逻辑问题(二)第28讲最不利原则第29讲抽屉原理(一)第30讲抽屉原理(二)第1讲速算与巧算(一)计算是数学的基础,小学生要学好数学,必须具有过硬的计算本领。

准确、快速的计算能力既是一种技巧,也是一种思维训练,既能提高计算效率、节省计算时间,更可以锻炼记忆力,提高分析、判断能力,促进思维和智力的发展。

我们在三年级已经讲过一些四则运算的速算与巧算的方法,本讲和下一讲主要介绍加法的基准数法和乘法的补同与同补速算法。

例1 四年级一班第一小组有10名同学,某次数学测验的成绩(分数)如下:86,78,77,83,91,74,92,69,84,75。

求这10名同学的总分。

分析与解:通常的做法是将这10个数直接相加,但这些数杂乱无章,直接相加既繁且易错。

观察这些数不难发现,这些数虽然大小不等,但相差不大。

我们可以选择一个适当的数作“基准”,比如以“80”作基准,这10个数与80的差如下:6,-2,-3,3,11,-6,12,-11,4,-5,其中“-”号表示这个数比80小。

于是得到总和=80×10+(6-2-3+3+11-=800+9=809。

实际计算时只需口算,将这些数与80的差逐一累加。

为了清楚起见,将这一过程表示如下:通过口算,得到差数累加为9,再加上80×10,就可口算出结果为809。

数学奥数基础教程(四年级)一图文百度文库

数学奥数基础教程(四年级)一图文百度文库

数学奥数基础教程(四年级)一图文百度文库一、拓展提优试题1.是三位数,若a是奇数,且是3的倍数,则最小是.2.已知x,y是大于0的自然数,且x+y=150,若x是3的倍数,y是5的倍数,则(x,y)的不同取值有对.3.某列车通过285米的隧道用24秒,通过245米的大桥用22秒.若该车与另一列长135米,速度为每秒10米的货车相遇,两列车从碰上到全错开用秒.4.用0、1、2、3、4这五个数字可以组成个没有重复数字的偶数.5.小慧从开始站立的A点向西走了15米,到达B点,接着从B点向东走了23米,到达C点,那么从C点到A点的距离是米.6.如图,一小正方形的边为边向小正方形外作四个正方形,再依次连接几个定点,若图中阴影三角形的面积是S,则面积为2S的三角形有个,面积为8S 的正方形有个.7.如图,BC=3BE,AC=4CD,三角形ABC的面积是三角形ADE面积的倍.8.如图,小明从A走到B再到C再到D,走了38米,小马从B到C再到D再到A,走了31米,此问长方形ABCD的周长多少米?9.甲、乙、丙三校合办画展,参展的画中,有41幅不是甲校的,有38幅不是乙校的,甲、乙两校参展的画共43幅,那么,丙校参展的画有幅.10.如图,将一张圆形纸片对折,再对折,又对折,…,到第六次对折后,得到的扇形的面积是5,那么,圆形纸片的面积是.11.四年级的两个班共有学生72人,其中有女生35人,四(1)班有学生36人,四(2)班有男生19人,则四(1)班有女生人.12.小明有100元钱,买了3支相同的钢笔后还剩61元,则他最多还可以买支相同的钢笔.13.围棋24元一副,象棋18元一副,用300元恰好可以购买两种棋子共14副,其中象棋有副.14.(8分)如图所示,东东用35米长的栅栏在墙边围出一块梯形的地用来养猪,那么,这块养猪场的面积是平方米.15.(8分)如图,在一个长、宽分别为19厘米和11厘米的大长方形内放了四个正方形,那么没有被正方形覆盖的小长方形(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平方厘米.【参考答案】一、拓展提优试题1.【分析】要使最小,那么百位数字最小是1,那么十位数字是0,这个数就为,然后根据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确定c的最小值即可.解:要使最小,那么百位数字最小是1,那么十位数字是0,这个数就为,又因为是3的倍数,所以可得:1+0+c的和是3的倍数,所以,c最小是2,则,最小是102.故答案为:102.【点评】本题考查了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的灵活应用,关键是确定百位和十位的数字.2.【分析】首先根据5的整除特性可知尾数是0或者5,那么150和5的倍数差依然是尾数是0或者5的数字枚举即可.解:根据5的整除特性可知尾数是0或者5.那么150减去这个数字尾数还是0或者5.可以找到尾数是0或者5的数字是3的倍数.30,60,90,120,15,45,75,105,135共9个数字满足条件.对应的数字就有9对.故答案为:9.【点评】本题是考察数的整除特性,关键在于找到尾数是0或5的数字是3的倍数,枚举即可解决问题.3.解:列车速度为:(285﹣245)÷(24﹣22)=40÷2,=20(米);列车车身长为:20×24﹣285=480﹣285,=195(米);列车与货车从相遇到离开需:(195+135)÷(20+10),=330÷30,=11(秒).答:列车与货车从相遇到离开需11秒.4.解:一位偶数有:0,2和4,3个;两位偶数:10,20,30,40,12,32,42,14,24,34,一共有10个;三位偶数:位是0时,十位和百位从4个元素中选两个进行排列有A42=12种结果,当末位不是0时,只能从2和4中选一个,百位从3个元素中选一个,十位从三个中选一个共有A21A31A31=18种结果,根据分类计数原理知共有12+18=30种结果;四位偶数:当个位数字为0时,这样的四位数共有:=24个,当个位数字为2或者4时,这样的四位数共有:2×C41×=36个,一共是24+36=60(个)五位偶数:当个位数字为0时,这样的五位数共有:A44=24个,当个位数字为2或者4时,这样的五位数共有:2×C31A33=36个,所以组成没有重复数字的五位偶数共有24+36=60个.一共是:3+10+30+60+60=163(个);答:可以组成 163个没有重复数字的偶数.故答案为:163.5.【分析】我们通过画图进行解决,向西走15米,然后再向东走23米其实,从C点到A点的距离是就是23米与15米的差.解:画图如下:从C点到A点的距离是:23﹣15=8(米),答:从C点到A点的距离是8米.6.【分析】(1)观察题干可知,阴影部分的面积是S,则面积为2S的三角形是每个小正方形的面积的一半,即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都是小正方形的边长,由此即可计数;(2)阴影部分的面积是S,则它所在的正方形的面积是4S,则面积为8S的正方形只有中间1个,解:(1)观察图形可知,面积为2S的独三角形有4个;由两个面积为S的三角形组成的三角形有4×4=16(个),所以一共有4+16=20(个);(2)面积为8S的正方形只有1个.故答案为:20;1.【点评】本题考查平面图形数量的确定,属于中档题目,注意仔细地观察图形,要做到不重不漏.7.解:因为BC=3BE,AC=4CD,则BC:BE=3:1,AC:CD=4:1,所以S△ABE =S△ABC,S△ACE=S△ABC,S△ADE=S△ACE=S△ABC=S△ABC,三角形ABC的面积是三角形ADE面积的2倍.故答案为:2.8.解:长方形长比宽多:38﹣31=7(米),长方形宽:(38﹣7×2)÷3,=24÷3,=8(米),长:8+7=15(米),(15+8)×2,=23×2,=46(米),答:长方形ABCD的周长46米.9.【分析】41幅不是甲校的,就是乙校和丙校的,38幅不是乙校的,就是甲校和丙校,其中丙校的数量同时包含在41与38中,所以41+38=79(幅)是甲校、乙校和丙校的2倍的总和,减去甲乙两校一共展出的数量,得出丙校的2倍,再除以2就是丙校参展的画的数量.解:(41+38﹣43)÷2=(79﹣43)÷2=36÷2=18(幅)答:丙校参展的画有 18幅.故答案为:18.【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其丙校的数量同时包含在41与38中,所以,41与38的和是甲校、乙校和丙校的2倍的总和,减去甲乙两校一共展出的数量,再除以2就是丙校参展的画的数量.10.【分析】把这张圆形纸片对折1次,折成的角是以这张圆形纸片的圆心为顶点,两条半径为边的平角,平角=180°,再对折1次,就是把平角平均分成2分,每份是90°,再对折1次,就是把90°的角再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45°,第六次对折后,平均分成了(2×2×2×2×2×2)=64份,得到的扇形的面积是圆面积的;由此解答即可.解:5=320答:圆形纸片的面积是320;故答案为:320.【点评】本题是考查简单图形的折叠问题,明确把圆对折6次后,得到的图形的面积是圆面积的.11.【分析】先用两个班的总人数减去四(1)班的人数,求出四(2)班的人数,再用四(2)班的人数减去四(2)班男生的人数,求出四(2)班女生的人数,再用女生的总人数35人,减去四(2)班的女生人数,就是四(1)班的女生人数.解:35﹣(72﹣36﹣19)=35﹣17=18(人)答:四(1)班有女生 18人.故答案为:18.【点评】解决本题注意理解题意,把总人数按照两种方法进行分类:总人数=四(1)班人数+四(2)班人数=男生人数+女生人数.12.【分析】根据题意,可用100减去61计算出购买3支钢笔花的钱数,然后再除以3计算出每支钢笔的钱数,最后再用100除以每支钢笔的钱数进行计算,得到的商就是最多购买钢笔的支数,得到的余数就是剩余的钱数,最后再用最多购买的钢笔数减去原来买的3支即可.解:(100﹣61)÷3=39÷3=13(元)100÷13=7(支)…9(元)7﹣3=4(支)答:他最多还可以买4支同样的钢笔.故答案为:4.【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有余数除法计算方法的应用,解答时关键求出每支钢笔的单价.13.【分析】假设全是围棋,那么就有24×14=336元,这就比已知的300元多出了336﹣300=36元,因为一副围棋比一副象棋多24﹣18=6元,由此即可求得象棋的数量.解:假设全是围棋,则象棋就有:(24×14﹣300)÷(24﹣18)=36÷6=6(副);答:其中象棋有6副.故答案为:6.【点评】此题属于鸡兔同笼问题,解这类题的关键是用假设法进行分析,进而得出结论;也可以用方程进行解答.14.解:(35﹣7)×7÷2=28×7÷2=98(平方米)答:这块养猪场的面积是 98平方米.故答案为:98.15.解:最大正方形的边长是11厘米,次大正方形的边长:19﹣11=8(厘米)最小正方形的边长是:11﹣8=3(厘米)阴影长方形的长是3厘米,宽是8﹣3﹣3=2(厘米)3×2=6(平方厘米)答:没有被正方形覆盖的小长方形(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6平方厘米.故答案为: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四年级)
本教程共30讲
速算与巧算(一)
计算是数学的基础,小学生要学好数学,必须具有过硬的计算本领。

准确、快速的计算能力既是一种技巧,也是一种思维训练,既能提高计算效率、节省计算时间,更可以锻炼记忆力,提高分析、判断能力,促进思维和智力的发展。

我们在三年级已经讲过一些四则运算的速算与巧算的方法,本讲和下一讲主要介绍加法的基准数法和乘法的补同与同补速算法。

例1 四年级一班第一小组有10名同学,某次数学测验的成绩(分数)如下:
86,78,77,83,91,74,92,69,84,75。

求这10名同学的总分。

分析与解:通常的做法是将这10个数直接相加,但这些数杂乱无章,直接相加既繁且易错。

观察这些数不难发现,这些数虽然大小不等,但相差不大。

我们可以选择一个适当的数作“基准”,比如以“80”作基准,这10个数与80的差如下:
6,-2,-3,3,11,-6,12,-11,4,-5,其中“-”号表示这个数比80小。

于是得到
总和=80×10+(6-2-3+3+11-
=800+9=809。

实际计算时只需口算,将这些数与80的差逐一累加。

为了清楚起见,将这一过程表示如下:
通过口算,得到差数累加为9,再加上80×10,就可口算出结果为809。

例1所用的方法叫做加法的基准数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加数较多,而且所有的加数相差不大的情况。

作为“基准”的数(如例1的80)叫做基准数,各数与基准数的差的和叫做累计差。

由例1得到:
总和数=基准数×加数的个数+累计差,
平均数=基准数+累计差÷加数的个数。

在使用基准数法时,应选取与各数的差较小的数作为基准数,这样才容易计算累计差。

同时考虑到基准数与加数个数的乘法能够方便地计算出来,所以基准数应尽量选取整十、整百的数。

例2 某农场有10块麦田,每块的产量如下(单位:千克):
462,480,443,420,473,429,468,439,475,461。

求平均每块麦田的产量。

解:选基准数为450,则
累计差=12+30-7-30+23-21+18-11+25+11
=50,
平均每块产量=450+50÷10=455(千克)。

答:平均每块麦田的产量为455千克。

求一位数的平方,在乘法口诀的九九表中已经被同学们熟知,如7×7=49(七七四十九)。

对于两位数的平方,大多数同学只是背熟了10~20的平方,而21~99的平方就不大熟悉了。

有没有什么窍门,能够迅速算出两位数的平方呢?这里向同学们介绍一种方法——凑整补零法。

所谓凑整补零法,就是用所求数与最接近的整十数的差,通过移多补少,将所求数转化成一个整十数乘以另一数,再加上零头的平方数。

下面通过例题来说明这一方法。

例3 求292和822的值。

解:292=29×29
=(29+1)×(29-1)+12
=30×28+1
=840+1
=841。

822=82×82
=(82-2)×(82+2)+22
=80×84+4
=6720+4
=6724。

由上例看出,因为29比30少1,所以给29“补”1,这叫“补少”;因为82比80多2,所以从82中“移走”2,这叫“移多”。

因为是两个相同数相乘,所以对其中一个数“移多补少”后,还需要在另一个数上“找齐”。

本例中,给一个29补1,就要给另一个29减1;给一个82减了2,就要给另一个82加上2。

最后,还要加上“移多补少”的数的平方。

由凑整补零法计算352,得
35×35=40×30+52=1225。

这与三年级学的个位数是5的数的平方的速算方法结果相同。

这种方法不仅适用于求两位数的平方值,也适用于求三位数或更多位数的平方值。

例4求9932和20042的值。

解:9932=993×993
=(993+7)×(993-7)+72
=1000×986+49
=986000+49
=986049。

20042=2004×2004
=(2004-4)×(2004+4)+42
=2000×2008+16
=4016000+16
=4016016。

下面,我们介绍一类特殊情况的乘法的速算方法。

请看下面的算式:
66×46,73×88,19×44。

这几道算式具有一个共同特点,两个因数都是两位数,一个因数的十位数与个位数相同,另一因数的十位数与个位数之和为10。

这类算式有非常简便的速算方法。

例5 88×64=?
分析与解:由乘法分配律和结合律,得到
88×64
=(80+8)×(60+4)
=(80+8)×60+(80+8)×4
=80×60+8×60+80×4+8×4
=80×60+80×6+80×4+8×4
=80×(60+6+4)+8×4
=80×(60+10)+8×4
=8×(6+1)×100+8×4。

于是,我们得到下面的速算式:
由上式看出,积的末两位数是两个因数的个位数之积,本例为8×4;积中从百位起前面的数是“个位与十位相同的因数”的十位数与“个位与十位之和为10的因数”的十位数加1的乘积,本例为8×(6+1)。

例6 77×91=?
解:由例3的解法得到
由上式看出,当两个因数的个位数之积是一位数时,应在十位上补一个0,本例为7×1=07。

用这种速算法只需口算就可以方便地解答出这类两位数的乘法计算。

练习1
1.求下面10个数的总和:
165,152,168,171,148,156,169,161,157,149。

2.农业科研小组测定麦苗的生长情况,量出12株麦苗的高度分别为(单位:厘米):
26,25,25,23,27,28,26,24,29,27,27,25。

求这批麦苗的平均高度。

3.某车间有9个工人加工零件,他们加工零件的个数分别为:
68,91,84,75,78,81,83,72,79。

他们共加工了多少个零件?
4.计算:
13+16+10+11+17+12+15+12+16+13+12。

5.计算下列各题:
(1)372;(2)532;(3)912;
(4)682:(5)1082;(6)3972。

6.计算下列各题:
(1)77×28;(2)66×55;
(3)33×19;(4)82×44;
(5)37×33;(6)46×99。

答案与提示练习
1.1596。

2.26厘米。

3.711个。

4.147。

5.(1)1369;(2)2809;(3)8281;
(4)4624;(5)11664;(6)157609。

6.(1)2156;(2)3630;(3)627;
(4)3608;(5)1221;(6)455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