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修香颐和园_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颐和园教学设计
闫修香
1、教学目的和要求的确定:
(1)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语言的优美。
(2)情感目标:体会作者优美的语言,从中得到陶冶,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优美的语言。
2、教学难点: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读懂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读文的感受,训练学生语言的概括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感受颐和园大而美的特点。
(2)学习本课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
(2)扩展训练、培养能力。
一、激情导入,初感颐和园之“大”“美”
1、师:她,构思巧妙,建筑精致,全国各地有名的园林都能在此看到影子,有“皇家园林博物馆”之称;她,被誉为“世界几大文明的有力象征”,是中国的“世界遗产”之一,园内的长廊还被列入“吉尼斯世界记录”之中。
她,就是——(生:颐和园)出示课题:颐和园(提醒学生颐和园的颐字里面是一个口字,)齐读课题。
2、预习了课文,颐和园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课件展示: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师:从这句话中你们了解到了什么信息?(美丽、占地面积很广)(板书:大、美)师:这句话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总起全文)
3、师:怪不得作者说颐和园到处——(生接读:颐和园到处有美景〃〃〃〃〃希望你也去游览一番)这一开始就赞扬颐和园的美和大,到结尾也不忘夸一夸它,这是一种什么手法?(前后呼应)
二、初读全文,巧析路线知游记写法
1、按要求初读全文。
师:颐和园到底怎样美丽呢?让我们带着乾隆对颐和园的赞誉“何处燕山最畅情,无双风月属昆明。
”一同到颐和园去看看。
请同学们打开书本,按大屏幕上的要求学习课文。
课件展示自学提示:
①自由朗读课文2——5自然段,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②标出生字在文中的位置,理解词语意思并想办法记住生字。
③画出每一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并读一读。
④有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多读几遍课文,联系上下文,争取通过自己的努力将它弄懂。
2、检查反馈了解游览顺序。
师:老师现在要检查同学们逛园的收获了。
①识写生字,注意框架结构,再齐读。
②知道叙述顺序。
开火车读画出的每一自然段的第一句话。
跟随作者的步伐,你们都游览了哪些美景?
同时板书:长廊——万寿山脚下——万寿山上——昆明湖——十七孔桥
师:由此可见,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叙述的?(板书:游览顺序)
三、小组合作学习。
1、课件展示导学提示:
①读读课文:说说你最喜欢哪一处景点?
②这处景点的景物特点是什么?你从哪些语句当中体会到的?谈谈自己的理解。
③你怎样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生进行合作学习,读课文的语段,交流各自的理解。
2、学生汇报──补充──朗读。
师引导(配合出示课件):
(1)走进走廊的“美和长”。
师:就让我们先来听一听喜爱长廊的这些同学的感受吧!
①预设一〖课件展示〗:“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
”
引导学生体会长廊的颜色美和一眼望不到头的长度,并指导朗读。
②预设二〖课件展示〗:“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没有哪两间是相同的。
”
师:我们教室外面的走廊大概是20米长,728米就有35条走廊那么长。
每隔3米左右就是一个小格子间,每格上都有四个横槛,(让生看图理解横槛是指什么)这横槛里面有图案,外面也有图案,这273间就有——(生:几千幅画!)
齐读“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没有那两间是相同的。
”
师:读了之后你有什么感受?(画的取材很广泛、内容丰富多彩)
师:同学们想想画的类型都有哪些?(提示:这是一座皇家林园,给皇帝看的东西都是当时最有名,最顶尖的画)
〖课件展示〗:横槛上的画
师:是啊,这么多的图案就印在这每一条横槛上,一格格有好几千幅,没有哪两幅
是相同的,你们有什么感受?带着你的感受好好读读这句话。
师:这长廊本身的美已让我们深深陶醉啦。
可是美无止境呀,长廊哪里也让你感受到美?
③预设三〖课件展示〗:“长廊两旁栽满了···那朵又开啦”
师:现在同学们就是这风景中的一朵朵花儿,说一说你是怎么开的。
请这朵花儿说一说。
(学生自由表达)
师:那么多五颜六色品种不一的花儿,这朵还没谢,那朵又开啦!让我们一起去欣赏这美丽的风景吧。
(齐读“长廊两旁栽〃〃〃〃那朵又开啦)
师:长廊那红绿相间、行云流水般的形状美,千百幅美槛带来的视觉盛宴,加上两旁如画的美景已经使我们如痴如醉。
再加上它的左边有一个昆明湖,徐徐微风从湖面吹来,杂夹着淡淡的花草泥土的清香,来,让我们闭上眼睛轻轻地吸上一口,什么感觉?(理解神清气爽的意思)
师:除了“神清气爽”我们还可以用哪个词语?(找找“神清气爽”的近义词:心旷神怡)
读出内心的赞美。
师:游览了这有名的长廊最大的感触是什么?能用你的语言来夸夸它吗?
指导朗读,掌握好“绿漆、红漆、一眼望不到头、神清气爽”等词语的语速和语调,把长廊的颜色美、形态美读出来。
(2)、领略佛香阁、排云殿之壮美。
师:仰望万寿山有哪些地方吸引你呢?可以结合搜集到的资料,或者通过研读有关词句的感受来具体讲讲。
(继续展示上节课合作小组的学习成果)
〈1〉抬头一看——那就是佛香阁。
预设:(佛香阁的黄色琉璃瓦闪闪发光,很耀眼。
)
(耸立——高高地建立在山上,说明了佛香阁很高。
)师补充:佛香阁高41米,又是建在60多米高的山坡上,这是作者站在山下向上看,佛香阁显得更高了。
(八角宝塔形写出了佛香阁的形状,很壮观。
)指图解释。
〈2〉下面的一排排——就是排云殿。
(从一排排可以知道排云殿面积很大,占地很广。
)随机板书理解:金碧辉煌
〈3〉指导朗读:琉璃瓦在阳光的照耀下发出耀眼的黄色,显示出金碧辉煌,一派皇帝的尊贵。
让我们一起共读。
(3)、品味登上万寿山之所见
〈1〉交流感受。
师:让我们继续登上万寿山。
合作小组学生继续交流、谈感受:
〖课件展示〗预设一:①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
〖课件展示〗预设二:②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用打比方的方法说明昆明湖很平静,湖水很绿、很清澈。
)(板书:静、绿)
师:老师已经被这样的美景陶醉了,真想带着陶醉的感觉读一读。
(朗读时故意把“滑”读成“划”。
)谁来评价一下老师的朗读。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为什么课文写游船、画舫在湖面上前进,用“滑”而不用“划”?讨论交流,教师点拨:“滑”字更突出了湖面的平静、美丽,让人回味无穷。
〈2〉朗读想象。
师:那就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再读一读这句话,让昆明湖的静和绿也走进你们的心里,把游船、画舫轻轻地在光滑的湖面上溜过的情景表现出来。
(4)、走进昆明湖之秀美
(1)交流感受。
过渡:听到同学们对语言的品味,我似乎已经置身于“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美景之中了。
昆明湖还有哪些美景令你们陶醉呢?继续汇报。
〖课件展示〗预设一:(1)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数不清的垂柳。
〖课件展示〗预设二:(2)湖中心……宫殿的一角。
〖课件展示〗预设三:(3)这座石桥……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2)训练语言。
师:你们看,这就是石狮子的各种姿态,这些石狮子各具形态,多美,多有趣呀,齐读。
你还能够想象出这些石狮子有什么姿态吗?
〖课件展示〗: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它们有的(),有的(),有的()……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师:从这段你体会出什么?(我国古代的雕刻艺术非常了不起。
)
(3)拓展练说。
小结补充:这一段写了昆明话的美景,那么在颐和园了除了精美的长廊、壮美的万寿山、秀美的昆明湖,还有哪些美景呢?我们利用搜集来的资料尽量组织好自己认为动人的语言,补充在课文的最后一段前面。
师:真像大家说的那样,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生: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
四、真情喷涌,宣泄热爱之情感
师:同学们表现的时候到了,让我们用自己的声音,把对颐和园美的感悟和体验尽情地表达出来。
1、选择学习。
〖课件展示〗
①做美读家: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②做小导游:带领大家欣赏美丽的景色并作介绍。
2、分享收获。
小导游展示。
师:各位游客,请带上摄像机或者照相机跟随导游到万寿山和昆明湖游览,听小导游介绍。
师小结:今天我们同作者一同游览了颐和园的长廊,体会到了长廊的美、长;游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欣赏了佛香阁的雄伟壮丽、排云殿的金壁辉换;登上山,看到了一碧万顷的昆明湖;移步下山,更领略到了十七孔桥的宏伟气势。
1998年,颐和园被列入“世界遗产”,誉为“世界文明之一”。
五、课外作业,享受自由的表达
从下列几项作业中选择其中一项你最喜爱的作业:
1、摘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2、结合课文描写,展开想象,画一幅画;
3、观察一处景点(如学校、公园、游乐场等),按地点转换的顺序把它写下来;板书设计:游览顺序景物特点
长廊长、美
万寿山脚下佛香阁闪闪发光
(抬头看)排云殿金碧辉煌
颐和园
(美丽的大公园)葱郁的树丛
登上万寿山黄绿屋顶
(向下望)朱红的宫墙
昆明湖——静、绿
古老的城楼、白塔
昆明湖堤岸、石桥、杨柳
小岛、宫殿、十七孔桥、石柱、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