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名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合考试历史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2025学年山西名校十月联合考试
高二历史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商代田猎刻辞研究》中指出:“田猎是王室除祭祀、战争之外最为关心的一项活动。
”《逸周书》记载:“天子乃教于田猎,以习五戎”“因搜狩以习用武事,礼之大者也”。
这说明商周时期的田猎
A. 成为农耕经济的补充
B. 彰显了王权高度集中
C. 承担着多种社会功能
D. 呈现出娱乐化的倾向
2.表1所示为鸦片战争后一些历史人物关于海权的言论。
这反映出
表1
A. 列强侵华策略的明显转变
B. 海权成为各国争夺的重心
C. 西学传播开启国防近代化
D. 国人探索救亡道路的深入
3.1963年,林登·约翰逊就任美国总统后,延续了艾森豪威尔的“强硬关门”政策。
但从1966 年开始,约翰逊政府的对华政策转向“遏制而不孤立”。
这一政策调整主要是基于中国A. 逐渐放弃反美的政治立场 B. 成为第三世界的中坚力量
C. 冲破“一边倒”政策的束缚
D.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4.18世纪中期,狄德罗编写《百科全书》时虽然屡遭挫折,但最终还是在巴黎完成编撰并顺利将其出版,伏尔泰、卢梭等人的著作也广受欢迎;孟德斯鸠、伏尔泰等进入法兰西学院等官方文化机构后,获得政府和一些权贵给予的职位、津贴。
由此可知,当时
A.启蒙思想的影响力扩大
B. 法国社会矛盾趋于缓和
C. 追求科学理性成为共识
D.法国成为世界文化中心
5.1918年,在布尔什维克党的大会上,列宁警告说:“在我国,十分健康的婴儿——社会主义共和国——已经诞生,如果进行战争,我们就会使这个婴儿送命。
”为此,俄国
A. 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坚决捍卫十月革命成果
C.果断退出帝国主义战争
D.推动巴黎和会达成协议
6.在秦朝,虽然丞相的地位高于御史大夫,但是每次皇帝颁布诏令,诏令都是先交给御史大夫,再由御史大夫转达给丞相的。
丞相给皇帝的上书,也要先给御史大夫,让其代为转达。
这反映出秦朝
A. 行政运转高效
B.注重地方监察
C. 文书制度完备
D.有意制约相权
7.北宋初年,承唐代道制而设立路,下设州和县。
但路并不设首长,而是由转运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和安抚司等机构分别管理民政、司法、财税和军政等事务,这些机构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统属关系,而是平行运作的。
这一制度设计旨在
A. 减少地方行政层级
B. 加强中央集权统治
C. 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D.贯彻崇文抑武国策
8.表2所示为英国《大宪章》和《权利法案》的部分条款。
由此可知,英国
表2
A. 国王的好恶决定着政治走向
B.贵族割据势力威胁王权
C. 君主立宪制根植于历史传统
D. 自由平等思想源远流长
9.民国初年,先后以不同名称出现的政党有300多个。
这些政党,绝大多数并不以相同的理想、信念、目标、政见而结合,多因臭味相投或意气相孚而结合,故多是权势的结合、金钱的结合。
由此可知,当时
A. 政党政治发展不成熟
B. 政治格局混乱不堪
C. 政治民主化进程受阻
D. 不同阶层严重对立
10.图1是1951年新中国发行的宣传画《发地照》。
该宣传画反映的事件
图1
A. 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
B. 实现了农民的翻身解放
C.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
D.得益于国民经济的恢复
11.洪武三年(1370年),明政府重开科举考试,明太祖亲自规定:考生参加各省乡试时,均需“试三场,观五事”,即“初场《四书》疑问,本经义及《四书》义各一道;第二场《论》一道;第三场《策》一道。
中式(试)者,后十日复以五事试之,曰‘骑、射、书、算、律’”。
这些规定说明,明初
A.科考范围限于程朱理学
B. 以法为教培养文吏书生
C.人才选拔突出公平公正
D.科举取士注重综合素质
12.表3所示为1968—1998年英国文官人数统计情况。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这一时期英国
表3
A.行政事务日益减少
B.行政成本得到控制
C. 社会就业形势严峻
D. 国家治理水平下降
13.1905—1911年,清廷共举行七次留学毕业生考试,总计约1400人合格,合格者被授予举人、进士出身,其中留日学生占90%以上。
有近千人被授予官职,大部分被分派入中央新设的学部、外务部、民政部、法部、农工商部等任职。
由此可见,清末留学毕业生选官A. 成为官员选拔的主要方式 B. 满足了政府机构改革的需要
C. 仍受传统选官制度的影响
D.借鉴了日本的文官考试制度
14.清代的法典编纂一般采取律例合编的方式。
其中,律是“一定之法”,不可更改,律文可用来确定一些基本的原理原则;例是“无定之权”,统治者可运用条例“因时制宜”地调节“情伪无穷”的社会关系。
由此可见,清代的法典
A. 强调惩治与教化并举
B.兼顾稳定性与灵活性
C. 成为礼法结合的典范
D. 主要体现君主的意志
15.《西方法律史》中写道:“与中世纪的日耳曼法不同,教会法并不把刑罚看作是一种复仇的满足,而看作是用惩罚手段,是对被犯罪破坏了的上帝秩序的一种恢复,因而在施加刑罚时必须考虑对犯罪者灵魂的净化和道德的矫正。
”这说明教会法
A. 发展和完善了日耳曼法
B.具有浓厚的原始非理性色彩
C.蕴含了法律至上的原则
D.利于强化教会对人们的控制
16.表4所示是1981—1986年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史实。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表4
A.精神文明建设成为工作中心
B.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C.党对精神文明建设日益重视
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建立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4分)
材料一
汉代形成自上而下的考课制度,即由皇帝考核丞相、三公;丞相、三公考核郡国守相;尚书考核列卿;御史中丞考核刺史;郡国守相考核县令、丞、尉;县令长考核乡三老、啬夫。
考课内容重在考课官吏的政绩,同时又包括考课官吏的才能品德。
汉代考课一般是每年一小考,称为“常课”,三年一大考,称为“大课”。
考核采用会议形式,公开举行评议,逐级汇总,最后由丞相总再上奏天子。
根据政绩,汉代考课制度实行赏罚分明,赏有增秩、迁官、
赐爵;罚有降体、贬职、免官,违法犯罪者依法治罪。
———摘编自戴苏林、赵厚廷《汉代官员的上计考绩制》
材料二
唐代,考课制度有了很大发展。
根据“四善”和“二十七最”的考课标准,考核结果分为九个等级。
在考课程序上,被考者先由地方读仪初评,各部门依此制作考簿,报送尚书省,由考功司作出审核和评出考第,尚书省在此基础上制作新的考簿,交由皇帝裁定。
考核核定后,吏部发给应考者考牒,作为考课凭证。
唐代在考课方面制定了一些法律,如《考课法》《唐六典》《唐律疏议·职制律》等。
在实际运行中,考第等级中制定的最高的几个标准形同虚设。
唐后期,随着中央权威的衰弱,出现了各部门按官职高下确定考等的现象。
——摘编自路欣《唐宋文官考课制度评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考课制度的特点。
(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代考课制度发展的表现及弊端。
(8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材料
1934年1月,在江西瑞金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上,毛泽东提出根据地经济建设的中心是“发展农业生产,发展工业生产,发展对外贸易和发展合作社”。
其中,尽管工商业涉及“资本主义的部分的发展”,但由于它们“在经济上帮助革命战争的胜利,改善工农群众的生活,并在经济上巩固他们的联合”,党主张“只要不出于政府法律范围之外,不但不加阻止,而且加以提倡和奖励”。
因此,在建设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党就已经在实践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私人资本主义与各种公有制形式并存、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思想雏形。
1956年底,毛泽东在与中国民主建国会和工商联负责人的谈话中一反三大改造期间“让资本主义绝种”的态度,认为“现在我国的自由市场,基本性质仍是资本主义的,虽然已经没有资本家。
它与国家市场成双成对。
上海的地下工厂同合营企业也是对立物。
……只要社会需要,地下工厂还可以增加。
可以开私营大厂”。
1957年,刘少奇在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十二次会议上也提到“自由市场可以‘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
———摘编自董志勇、沈博《中国共产党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百年探索》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30年代根据地对待私人资本主义的态度,并分析其意义。
(6分)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6—1957年党中央对自由市场的态度的变化,并说明其背景。
(6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4分)
材料一
1804年,拿破仑政府颁布《法国民法典》,法典的第一部分是人法,是有关民事权利的规定;第二部分是物法,是有关各类财产所有权和其他物权的规定;第三部分是获取各类所有权的方法的规定,具体包括继承、遗嘱、还债、赠予、夫妻共同财产等相关法律条文。
法典保持了革命的精神,但又放弃了革命时期采取的激进措施。
在法典中,没有总则和过多的抽象概念,实际规范简洁明确。
———摘编自何方宁《浅议<法国民法典>的立法特点及其对我国民法典制定的借鉴意义》
材料二
2020年5月,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部民法典吸收借鉴了人类法治文明建设的有益成果,整合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民事法律规范,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
民法典由总则、人格权、合同、物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七编组成,以民事权利为红线构建民法典体系。
——摘编自王利明《体系创新:中国民法典的特色与贡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民法典》的特点。
(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编纂的意义。
(4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法制建设的认识。
(4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材料
表5
—————据张新等《英国体育史》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的知识,围绕“近代英国体育”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
(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