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全国高考名校联考试卷(四)语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届全国高考名校联考试卷(四)
语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考试范围:高考范围。
2、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3、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4、主观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5、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6、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7、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无论是阅读或是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字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
比如说“烟”,它的直指的意义见过燃烧体冒烟的人都会明白。
只是它的联想的意义远离不易捉摸,它可以联想到燃烧弹,鸦片烟榻,庙里焚香,“一川烟水”“杨柳万条烟”“烟光凝而暮山紫”“蓝田日暖玉生烟”——种种境界。
直指的意义载在字典,有如月轮,明显而确实;联想的意义是文字在历史过程上所累积的种种关系。
有如轮外月晕,晕外霞光。
其浓淡大小随人随时随地而各各不同,变化莫测。
科学的文字越限于直指的意义就越精确,文学的文字有时却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尤其是在诗方面。
直指的意义易用,联想的意义却难用,因为前者是固定的后者是游离的,前者偏于类型后者偏于个性。
既是游离的个别的他就不易控制。
而且它可以使意蕴丰富,也可以使意义含糊甚至支离。
比如说苏东坡的“惠山烹小龙团”诗里三四两句“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天上小团月”是由“小龙团”茶
联想起来的,如果你不知道这个关联,原文就简直不通。
如果你不了解明月照着泉水和清茶泡在泉水里那一点共同的情沁肺腑的意味,也就失去原文的妙处。
这两句诗的妙处就在不即不离若隐若约之中。
它比用“惠山泉水泡小龙团茶”一句话来得较丰富,也来得较含混有蕴藉。
难处就在于含混中显得丰富,由“独携小龙团,来试惠山泉”变成“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这是点铁成金,文学之所以为文学就在这一点生发上面。
这是一个善用联想意义的例子,联想意义也是最易误用而生流弊。
联想起于习惯,习惯老是喜欢走熟路,熟路抵抗力最低引诱性最大,一人走过人人就都跟着走,越走就越平滑俗滥。
没有一点新奇的意味。
字被人用得太滥也是如此。
从前作诗文的人都依*“文料触机”,“幼学琼林”“事类统编”之类书籍。
要找词藻典故,都到那里去乞灵。
美人都是“柳腰桃面”“王嫱西施”,才子都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谈风景必是“春花秋月”,叙离别不外“柳岸灞桥,做买卖都有“端木遗风”,到现在用铅字排印数籍还是“付梓”“杀青”。
象这样例子举不胜举。
他们是从前人所谓“套语”,我们所谓“滥调”。
一件事物发生时立即使你联想到一些套语滥调,而你也就安于套语滥调,毫不斟酌地使用它们,并且自鸣得意。
这就是近代文艺心理学家所说的“套版反应”。
一个人的心理习惯如果老是倾向于套板反应,他就根本与文艺无缘。
因为就作者说,“套版反应”和创造的动机是仇敌;就读者说,它引不起新鲜而真切的情趣。
一个作者在用字用词上离不掉“套版反应”,在运思布局上面,甚至在整个人生态度方面也就难免如此。
不过习惯力量的深度常非我们的意料所及。
沿着习惯去做总比新创更省力,人生来有惰性。
常使我们不知不觉的一滑就滑到“套板反应”里去。
你如果随便在报章杂志或是尺牍宣言里面挑一段文章来分析,你就会发现那里面的思想情感和语言大半都由“套板反应”起来的。
韩愈谈他自己做古文“惟陈言之务去”。
这是一句最紧要的教训。
语言跟着思维情感走,你不肯用俗滥的语言自然也就不肯用俗滥的思想情感;你遇事就会朝深一层去想,你的文章也就是真正是“作”出来的,不致落入下乘。
(朱光潜《咬文嚼字》节选)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烟”的直指的意义见过燃烧体冒烟的人都会明白,但它的联想的意义迷离不能捉摸。
B. 科学的文字越限于直指的意义就越精确,文学的文字却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尤其诗方面。
C. 从前作诗文的人倚靠《文料触机》《幼学琼林》《事类统编》之类书籍就能作出好诗来。
D. 因为直指的意义是固定的,联想的意义是游离的,所以前者易用,后者却难用。
2. 下面对“套板反应”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人们在写文章时不加斟酌地使用一些套语滥调就是所谓的“套板反应”,它是创造动机的
仇敌。
B. “套板反应”不只是用字用词的问题,它还会影响到文章的运思布局,甚至一个人的人生态度。
C. 报章杂志、尺牍宣言里的思想感情和语言都由“套板反应”起来的,引不起读者新鲜而真切的情趣。
D. 克服写作时的“套板反应”要“唯陈言之务去”,不用俗滥的语言,也就不会用俗滥的思想情感。
3.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中运用例证法分析,如果月轮是直指的意义,那么轮外月晕、晕外霞光是联想的意义。
B. “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之所以妙,就在于它巧妙的使用了文字联想的意义。
C. 现在用铅字排印书籍还是“付样”“杀青”,阐述联想意义也最易误用面生流弊,形成“套板反应”。
D. 文章运用正反对比分析对文字联想意义的使用,有善用和误用两种效果截然不同的情况。
【答案】1. D 2. C 3. A
【解析】
1.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
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A项,“但它的联想的意义迷离不能捉摸”错误,文章第一段说的是“只是它的联想的意义远离不易捉摸”,“不易捉摸”,虽然不容易,但还能捉摸,而“不能捉摸”则是不可以。
B项,“文学的文字却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有误,文中说的是“有时却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
C项,“从前作诗文的人倚靠《文料触机》《幼学琼林》《事类统编》之类书籍就能作出好诗来”有误,从文中来看,这是“套板反应”。
2.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面对“套板反应”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中重要概念的理解能力。
考生要关注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C项,“报章杂志、尺牍宣言里的思想感情和语言都由‘套板反应’起来的”错误,文章第二段说的是“你如果随便在报章杂志或是尺牍宣言里面挑一段文章来分析,你就会发现那里面的思想情感和语言大半都由‘套板反应’起来的”,文中说的是“大半都由”,选项以偏概全。
3.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对文章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的分析把握。
A项,“文中运用例证法分析,如果月轮是直指的意义,那么轮外月晕、晕外霞光是联想的意义”错误,这是比喻论证,以“月轮”喻指“直
指意义”,以“轮外月晕”“晕外霞光”喻指“联想的意义”。
选项混淆了论证方法。
论证方法主要包括举例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以及类比论证等几种方法。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胡同
朱湘
词不仅本身有高度的美,就是它的牌名,都精巧之至。
即如《渡江云》、《荷叶杯》、《摸鱼儿》、《真珠帘》、《眼儿媚》、《好事近》这些词牌名一个就是一首好词。
我常时翻开词集,并不读它,只是拿着这些词牌名慢慢的咀嚼。
那对我所得的乐趣,真不下似读绝句或是嚼橄榄。
京中胡同的名称,与词牌名一样,也常时在寥寥的两三字里面,充满了色彩与暗示。
胡同是街衢的省写,据说,与上海的弄一同源自巷字。
元人李好古作的《张生煮海》一曲之内,曾经提到羊市角头砖塔儿猢侗,这两个字入文,恐怕要算此曲最早了。
京中的胡同有一点最引人注意,这便是名称的重复:口袋胡同、苏州胡同、梯子胡同、马神庙、弓弦胡同,到处都是:与王麻子、乐家老铺之多一样,令初来京中的人,极其感到不便,然而等我们知道了口袋胡同是此路不通的死胡同,与“闷葫芦瓜儿”“蒙福禄馆”是一件东西,苏州胡同是京人替住有南方人不管他们的籍贯是杭州或是无锡的街巷取的名字,弓弦胡同是与弓背胡同相对而定的象形的名称,以后我们便会觉得这些名字是多么有色彩,是多么胜似纽约的那些单调的什么“第五大道”、“ 第十四大道”,以及上海的侮辱我国的按通商五口取名的什么南京路、九江路。
尤其是苏州胡同一名,它的暗示力极大。
因为在当初,交通不便的时候,南方人很少来京,除去举子;并且很少住京,除去京官。
南边话同京白又相差的那般远,也难怪那些生于斯、卒于斯、眼里只有北京、耳里只有北京的居民,将他们聚居的胡同,定名为苏州胡同了。
梯子胡同之多,可以看出当初有许多房屋是因山而筑:那街道看去是如梯子似的。
京中有很多的马神庙,也可令我们深思,何以龙王庙不多,偏多马神庙呢?何以北京有这么多马神庙,南京却一个也不见呢?南人乘舟,北人乘马,我们记得北京是元代的都城,那铁蹄直踏迸中欧的鞑靼,正是修建这些庙宇的人呢!燕昭王为骏骨筑黄金台,那可以说是京中的第一座马神庙了。
京中的胡同有许多以井得名,如甜水井、苦水井、二眼井、三眼井、四眼井、南井胡同、北并胡同、王府井等等,这是因为北方水份稀少,煮饭、烹茶、洗衣、沐面,水的用途又极大,所以当时的人,用了很笨缓的方法,凿出了一口井之后,他们的快乐是不可言状的,于是以井名街,纪念成功。
胡同的名称,不特暗示出京人的生活与想像,还有取灯胡同、妞妞房等类的胡同,不懂京话的人,是不知何所取意的;并且指点出京城的沿革与区分:羊市、猪市、骡马市、驴市、礼士胡同、菜市、缸瓦市,这些街名之内,除去猪市尚存旧意之外,其余的都己改头换面,只能让后来者凭了一些虚名来悬拟当初这几处地方的情形了。
户部街、太仆寺街、兵马司、缎司、銮舆卫、织机卫、细砖厂、箭厂,谁看到了这些名字,能不联想起那辉煌的过去,而感觉一种超现实的兴趣?
黄龙瓦、朱垩墙的皇城,如今已将拆毁尽了。
将来的人,只好凭了皇城根这一类的街名,来揣想那内城之内、禁城之外的一圈皇城的位置罢?那丹青照耀的两座单牌楼呢?那形影深嵌在我童年想像中的壮伟的牌楼昵?它们那里去了?看看那驼背龟皮的四牌楼,它们手拄着拐杖,身躯不支的,不久也要追随早夭的兄弟于地下了!
破坏的风沙,卷过这全个古都,甚至不与人争、韬声匿影如街名的物件,都不能免于此厄。
那富于暗示力的劈柴胡同,被改作辟才胡同了;那有传说作背景的烂面胡同,被改作澜缦胡同了;那地方色彩浓厚的蝎子庙,被改作协资庙了,没有一个不是由新奇降为平庸,由优美流为劣下。
狗尾巴胡同改作高义伯胡同,鬼门关改作贵人关,勾阑胡同改作钩帘胡同,大脚胡同改作达教胡同;这些说不定都是巷内居者要改的,然而他们也未免太不达教了。
阮太铖在南京的袴裆巷,伦敦马蝇幼虫街为贵族所居之街,都不曾听说他们要改街名,难道能达观的只有古人与西人吗?内丰的人,外啬一点,并无轻重。
司马相如是一代的文人,他的小名却叫犬子。
《子不语》书中说,当时有狗氏兄弟中举。
庄子自己愿意为龟。
颐和园中慈禧后居住的乐寿堂前立有龟石。
古人的达观,真是值得深思的。
4. 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篇先从词写起,是为了由高雅的词引出同样高雅的胡同名称,表明北京胡同名雅俗共赏,相映成趣,由此激起读者兴趣,引发读者思索。
B. 古人很讲究胡同命名的艺术,“此路不通的死胡同”称为“口袋胡同”,“那街道看去如梯子似的”则称“梯子胡同”,比喻贴切而形象。
C. “充满了色彩与暗示”是本文的文眼。
围绕此,作者用主要篇幅探究了北京胡同名称的丰富内涵,充分表现了对北京地名文化的喜爱和赞美。
D. 本文涉笔成趣,所写不过是日常平凡的事物,却给人以亲切自然的感觉,平淡无奇的胡同名称,经由作者生花妙笔,不禁让人浮想联翩。
5. 作者认为“苏州胡同一名,它的暗示力极大”,结合原文,简要分析“苏州胡同”所暗示的丰富内涵。
6. 对于把“劈柴胡同”改作“辟才胡同”、“烂面胡同”改作“澜缦胡同”、“蝎子庙”改作“协资庙”的风气,你怎么看?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答案】4. A 5. ①是暗示北京作为有六百年历史古都的包容性,接纳了众多南方省份的学子,官员以及相关人员。
②是暗示皇城根下的京城原住民的狭隘性、排外性,他们分不清、也不愿分清南方人具体的籍贯,在他们的心目中,只有北京。
6. 示例:以不改为好。
这些胡同名称虽然俗一些,不好听,但是有的富于暗示力,有的有传说作背景,有的地方色彩浓厚,显示了北京胡同名称丰富的文化内涵,改了之后,虽然字面上好像是变雅了,但没有一个不是丢弃了新奇,优美的特点而降为平庸和劣下。
所以,对于胡同名称人们应该抱着达观的态度,只要内涵丰富,即使外在贫乏一些也同样具有魅力。
【解析】
4.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这是一道综合题,既有内容的考查,也有技巧的考查。
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是“正确”还是“错误”,是“一项”还是“两项”。
本题中,A项,“同样高雅的胡同名称”错误,从文中所列举的胡同名可以看出,胡同名是很世俗的,如甜水井、苦水井、二眼井、三眼井、四眼井、南井胡同、北并胡同、王府井。
文章之所以由词写起,是要说明京中胡同的名称,与词牌名一样,也常时在寥寥的两三字里面,充满了色彩与暗示。
5.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作者认为‘苏州胡同一名,它的暗示力极大’,结合原文,简要分析‘苏州胡同’所暗示的丰富内涵”。
文章第三段,“苏州胡同是京人替住有南方人不管他们的籍贯是杭州或是无锡的街巷取的名字”“因为在当初,交通不便的时候,南方人很少来京,除去举子;并且很少住京,除去京官。
南边话同京白又相差的那般远,也难怪那些生于斯、卒于斯、眼里只有北京、耳里只有北京的居民,将他们聚居的胡同,定名为苏州胡同了”,这就暗示了京城原住民的狭隘性和排外性,在他们的心中,分不清和不愿分清南方人具体的籍贯,于是就以“苏州胡同”来命名,在他们的心中,只有一个北京;同时这一内容也暗示了北京的包容性,它接纳了众多南方省份的学子,官员以及相关人员。
6.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对于把‘劈柴胡同’改作‘辟才胡同’、‘烂面胡同’改作‘澜缦胡同’、‘蝎子庙’改作“协资庙”的风气,你怎么看”,这是考查对文本内涵的理解和探究。
因为题干要求“结合文章简要分析”,故应明确文中作者对北京胡同名称的态度。
考生应先明确自己的观点,即改或不改,然后结合作者的观点陈述理由。
文章第一段说“京中胡同的名称……也常时在寥寥的两三字里面,充满了色彩与暗示”,文章第三段“我们便会觉得这些名字是多么有色彩,是多么胜似纽约的那些单调的什么‘第五大道’、‘第十四大
道’,以及上海的侮辱我国的按通商五口取名的什么南京路、九江路”,如第五段“胡同的名称,不特暗示出京人的生活与想像,还有……谁看到了这些名字,能不联想起那辉煌的过去,而感觉一种超现实的兴趣”,如文章最后一段“没有一个不是由新奇降为平庸,由优美流为劣下”,从这些内容可知,作者是不赞同改动这些胡同的名称的,考生可以围绕作者的观点进行陈述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
课内文言知识检测
7.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脱然有怀,求之靡.途靡:没有
B.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庖:厨师
C.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特:独、独特
D. 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听:听凭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和用法。
考生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借助语法知识进行判断。
D项,“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听”如解释为“听凭”,则与语境不合,这句话是说“希望陛下能怜悯我愚昧至诚的心,成全臣下我一点小小的心愿”,“听”应解释为“准许,成全”。
8.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但以.刘日薄西山复以.小艇游庙中
B. 今臣之.刀十九年矣之.二虫又何知
C.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D. 门虽设而.常关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这是考查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
考生应结合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和前后词语的词性来辨析。
D项,两个“而”都是连词,表示转折关系,却,但是。
A项,“但以刘日薄西山”,“以”,连词,因为;“复以小艇游庙中”,“以”是介词,凭借。
B项,“今臣之刀十九年矣”,“之”,结构助词,的;“之二虫又何知”,“之”是代词,此、这。
C项,“项王乃复引兵而东”,“乃”,副词,于是;“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乃”是代词,你的。
点睛:虚词的辨析方法如下:一、关注词性差异。
二、把握位置不同。
很多虚词的用法和意
义都会随其在句中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明确这一点,不仅能在学习的时候做到纲举目张,事半功倍,答题时也能给我们提供一个更为清晰而高效的思路。
三、理解用法本质。
应该说大多数虚词的用法都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只要多积累,多总结,熟练掌握并不难,但对其中一些虚词的重要用法,如果没有准确、深刻的认识,只看表象而抓不住其本质特征,便很容易在做题时丢分。
四、结合具体语境。
考试答题时,面对试卷中陌生的语段,我们一定要根据“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结合具体语境,在准确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判断相应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切不可机械、盲目。
本题中,比如“以”,“但以刘日薄西山”,“以”后连接的是“刘世博西山”,是一个句子,故“以”为连词;“复以小艇游庙中”,“以”后跟的是“小艇”,是名词,故“以”为介词。
9.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词类活用与例句不相同
...的一项是()
例句: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A. 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B. 而后乃今将图南.
C. 兰亭已矣,梓泽丘墟
.. D.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答案】A
10. 下列对特殊句式类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俨骖騑于上路②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③《齐谐》者,志怪者也④然今卒困于此
⑤不忍杀之,以赐公⑥农人告于以春及
⑦今臣亡国贱俘⑧且臣少仕伪朝
⑨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⑩成卒叫,函谷举
A. ①②⑥/③⑦⑨/④⑩/⑤⑧
B. ①②⑩/③⑤/④⑥⑨/⑦⑧
C. ①②⑥/③⑦⑩/④⑨/⑤⑧
D. ①②⑩/③⑦⑨/④⑤/⑥⑧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特殊句式类型,分类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文言特殊句式。
首先了解文言特殊句式的种类,如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以及省略句,倒装句又包括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宾短语后置等,然后根据每种句式的特点做出辨析。
①②⑥都是倒装句,即介宾短语后置句,①②两句中都有“于”,这是介宾短语后置句的标志,“俨从骖騑于上路”应为“于上路俨骖騑”,“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应为“是臣于陛下尽节”,⑥中有“以”,这也是介宾短语后置句的标志,“农人告于以春及”应为“农人以春及告余”。
③⑦⑨是判断句,“《齐谐》者,志怪者也”,标志是“……者,……也”,“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标志是“……者……也,非……也”。
④⑩是被动句,“然今卒困于此”“成卒叫,函谷举”,动词本身表被动。
⑤⑧是省略句,“不忍杀之,以赐公”,“以”后省略宾语“之”,“且臣少仕伪朝”,“伪朝”前省略介词“于”。
11.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三径:西汉末,兖州刺史蒋诩隐居后,在院里竹下开辟三径,只与求仲、羊仲来往后来,三径便成了隐士住处的代称。
B. 分野:古人用天上二十八宿(列星)的方位来区分地面的区域,某个星宿对着地面的某个区域,叫做某地在某星的分野。
C. 避讳: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现象,指君王或尊亲为了显示威严,规定人们说话中避免直呼其名或在行文中直写其名,而以别的字相代替。
D. 表:是古代奏议一类的文体,是臣子用于对君主的表达忠诚和希望以及君主用于向臣子陈说政治的要求和愿望的文书,也称为“章”“奏”“议”“疏”等。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应注意积累,如文言文学习中,如课文中出现的官职变迁的词语、习俗现象的词语等,应分类记忆。
D项,“表……是……以及君主用于向臣子陈说政治的要求和愿望的文书”有误,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和陈说政治的请求和愿望。
君主给臣子的命令文告称“诏”。
课外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崔日用,滑州灵昌人,其先自博陵徙家焉。
进士举,初为芮城尉,大足元年,则天幸长安,路次陕州,宗楚客时为刺史,日用支供领事,广求珍味,称楚客之命,遍馈从官。
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