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学前儿童美术创作的特点
第二章-儿童美术活动的分类及其特点ppt课件
![第二章-儿童美术活动的分类及其特点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9606ce827d3240c8447efa6.png)
二、不同分类美术的具体表现形式
1、儿童绘画的表现形式: 色彩画:色彩是一个孩子最先感兴趣的绘 画语言。留住儿童本真色彩的同时,培养其 色彩的丰富、色彩的原理、色彩的人文特性。 创意画:以绘画性游戏为主,激发儿童的 艺术天赋,激发其感知能力。 图画日记:尝试通过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每 天有意义的事情。
第二章 学前儿童美术活 动的分类及其技法特点
.
第一节 学前儿童美术活动的分类
学前儿童美术活动的种类多种多样,大致 可以分为四类:
一、儿童绘画 二、手工活动 三、综合制作 除此之外,儿童在进行美术活动的种类上
还有一项特殊的形式,即幼儿美术欣赏活 动。
.
一、儿童画
儿童画是指儿童根据自己的想象,运用形 象、色彩进行创作的绘画。
1、找朋友——按分类(作者、画种、 形式风格)
2、拼图 3、抢答
.
第二节 学前儿童美术活动的技法特点
一、儿童绘画的整体特点 1、题材 2、感情色彩 3、神似形似 (造型) 4、色彩特征
二、不同分类美术的具体表现形式
.
一、儿童绘画的整体特点
1、题材: 表现成人不易注意的另一个世界。这个
世界是现实与理想的结合,带有很强的想象 成分。
撕贴:
指把手作为工具,用双手手指配合撕出所需形 象,再粘贴成图画。
.
学前儿童美术活动分类大纲:
一、儿童画 二、手工活动 (一)纸工 1、剪纸
2 、折纸 3、纸造型 (二)泥塑 1、土黏泥 2、橡皮泥 3、面泥 (三)拼贴 1、粘贴 2、剪贴 3、撕贴 (四)编织 三、综合制作 四、美术欣赏
.
对现实生活作稚气的描述。 2、感情色彩:
凭借直观感受,不追求形体的透视、比例, 尽情夸张。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特点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7d7a8eec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00.png)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特点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指针对3-6岁的儿童进行的美术教育。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感知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开始得到发展,因此,学前儿童美术教育需要具有以下特点。
1. 游戏性质强
学前儿童的主要特点是喜欢玩,需要通过游戏来学习。
因此,学前儿童美术教育需要有趣、生动、互动性强的内容和形式,如绘画游戏、涂色活动、造型活动等。
2. 视觉体验强
学前儿童的大脑发育尚未成熟,他们更多地依靠视觉感受来获取信息。
因此,学前儿童美术教育需要重视视觉体验,让孩子们通过观察、感受、模仿等方式来学习美术。
3. 个性化教育
学前儿童的人格正在形成,每个孩子的个性和特点都不同。
因此,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应该注重个性化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学习中找到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激发他们对美术的热爱和创造力。
4. 基础技能培养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应该注重基础技能的培养,如画笔掌握、色彩运用、造型能力等。
这些基础技能是后期学习美术的基础,也是培养儿童创造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总之,学前儿童美术教育需要注重游戏性、视觉体验、个性化教育和基础技能培养,让孩子们在愉快的学习中掌握美术知识和技能,
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简述学前儿童美术过程的特点
![简述学前儿童美术过程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27708cc1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93.png)
学前儿童美术过程的特点1. 强调感知和表现能力的培养学前儿童美术过程的特点之一是强调对感知和表现能力的培养。
在学前阶段,儿童的感知能力处于发展阶段,通过美术教育可以帮助他们观察、感受和理解世界。
通过观察和模仿周围事物的形状、颜色、纹理等,儿童可以培养自己的感知能力,并将其反映在绘画作品中。
通过绘画等艺术表现形式,儿童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内心世界,提高自己的表现能力。
2. 强调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学前儿童美术过程还强调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在美术教育中,鼓励儿童自由发挥想象力,尝试不同的创作方法和表现方式。
通过这种方式,儿童可以培养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和创造性思维等能力。
美术教育还注重培养儿童的观察力、思考力和想象力,通过创造性的绘画作品,儿童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 注重过程而非结果学前儿童美术过程注重的是儿童参与艺术创作的过程,而不是追求完美的结果。
在学前阶段,儿童的绘画技巧和表现能力还不够成熟,因此过于强调结果可能会给他们带来压力和挫败感。
在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教师通常会鼓励儿童尽情地享受绘画的过程,关注他们的参与和努力,而不是评价他们作品的成败。
这样可以保护儿童的自尊心,并激发他们对艺术创作的兴趣和热爱。
4. 多样化的材料和技法学前儿童美术过程中使用多样化的材料和技法也是其特点之一。
通过提供各种各样的材料(如颜料、纸张、油画棒等)和工具(如刷子、手指等),儿童可以尝试不同的绘画方法和表现方式。
这样可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并且让他们体验到艺术创作的乐趣。
多样化的材料和技法也可以满足儿童的个性化需求,让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兴趣进行自由创作。
5. 强调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学前儿童美术过程还强调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美术教育可以与语言、数学、科学等学科相结合,帮助儿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在绘画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儿童观察和描述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简述学前儿童绘画特点
![简述学前儿童绘画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9174ec12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43.png)
学前儿童绘画特点学前儿童绘画是指3-6岁儿童通过绘画表现自己的感受、想象、认识和情感的创造性活动。
学前儿童绘画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幼儿独特的认知特点学前儿童的认知水平有限,他们对于周围世界的认识主要通过感官来获取,因此,他们的绘画作品通常具有直观、具象、片面的特点。
他们更注重表达自己对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等感性的认识,并通过绘画表现出来。
幼儿在绘画过程中常常将感觉和想象结合在一起,不拘泥于现实,喜欢夸张、变形和装饰等手法。
他们的作品充满着童趣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充满着无限的可能性。
2. 强烈的情感表达学前儿童处于感性敏感期,情感体验丰富,绘画成为表达情感的重要途径。
他们通过绘画展示出内心的喜怒哀乐、恐惧和渴望等情感状态。
幼儿的情感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冲动性,他们对自己情感的表达不拘一格,往往通过颜色的选择、线条的描绘、形象的变形等方式来传达内心感受。
情感表达在学前儿童绘画中是非常突出且重要的特点。
3. 随意性和无目的性学前儿童绘画没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他们的绘画活动是为了自我表达、消遣和娱乐。
因此,学前儿童的绘画作品通常具有无目的性和随意性。
幼儿在绘画过程中不受规则和约束,他们倾向于自由发挥,随心所欲地运用各种颜色和线条,不拘泥于具象形式,更注重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和感受。
他们的画作常常充满了活力和童真的气息。
4. 上色和线条的表现力学前儿童绘画中,上色和线条是他们表达的主要手段。
幼儿在绘画时通常喜欢用丰富多彩的颜色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
幼儿会将不同颜色组合使用,以表达物体的形态、质感和空间感,同时也可以通过颜色的明暗、浓淡来表现距离、光线等概念。
此外,幼儿在绘画时会用粗细、曲直和紧张松弛等不同的线条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图。
5. 个体差异和发展特点学前儿童的绘画水平和风格各不相同,与个体的差异和发展阶段有关。
一般来说,3-4岁的幼儿绘画主要以线条为主,色彩运用较简单,形象较为简单化;而5-6岁的幼儿则开始注重整体的构图和色彩运用,表现力逐渐增强。
学前儿童绘画能力的发展阶段与特点
![学前儿童绘画能力的发展阶段与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fbb01134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cd.png)
学前儿童绘画能力的发展阶段与特点
学前儿童的绘画能力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线条阶段(2-3岁):儿童开始掌握持笔的动作,能够画出
简单的线条,如横线、竖线、曲线等。
2. 图形阶段(3-4岁):儿童能够画出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
如圆、方、三角形等,并且能够使用几种颜色进行着色。
3. 拼贴阶段(4-5岁):儿童开始探索不同的材料和工具,可
以通过剪纸、折纸等方式进行拼贴创作,提高手眼协调能力和创造力。
4. 意象阶段(5-6岁):儿童开始通过自由绘画表达内心的想
法和感受,能够画出有代表性的人物、动物等形象,增强观察力和想象力。
学前儿童绘画能力的特点包括:
1. 呈现儿童特有的形象和表现方式:学前儿童的绘画作品常常具有夸张、变形等特点,他们可能将人物画得很大或很小,线条可能不够流畅,但这些特点正是他们表达个性和情感的方式。
2. 注重绘画的过程而非结果:学前儿童在绘画过程中更注重自己的动手实践和探索,对于最后的绘画结果可能并不太在意,他们更享受表达自己的过程。
3. 表达情感和体验的需求:学前儿童的绘画作品常常通过色彩、线条和形象来表达他们的情感和体验,例如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开心、生气、害怕等情绪。
4. 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学前儿童在绘画中展现出丰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他们可以将多个元素进行组合,并创造出独特的形象和场景。
绘画对学前儿童的发展非常重要,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还可以帮助他们表达情感和体验,提高手眼协调能力和专注力。
学前儿童的绘画过程应该被鼓励,让他们自由地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
学前儿童绘画能力的发展阶段与特点
![学前儿童绘画能力的发展阶段与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e92d34cb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61.png)
学前儿童绘画能力的发展阶段与特点学前儿童的绘画能力发展阶段与特点可以分为涂鸦阶段、图形阶段和图像阶段。
在涂鸦阶段,学前儿童对颜色和线条的感知能力开始发展。
他们会随意地用笔或画笔在纸上画出一些线条、图形或涂抹出颜色。
这个阶段的绘画作品通常是没有明确的主题和目的的,更多地是通过感官的刺激和手部运动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兴趣。
涂鸦阶段的特点是线条简单、颜色单一、图形不规则,但这对学前儿童来说已经是一种表达和探索的方式。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前儿童进入了图形阶段。
在这个阶段,他们开始尝试画一些基本的图形,如圆圈、方块和三角形。
他们会用简单的线条和颜色来勾勒出这些图形,同时也会尝试将不同的图形组合在一起。
图形阶段的特点是图形的形状和线条比较稳定,颜色也逐渐多样化,但画面的构图和透视感还不够丰富。
在图形阶段之后,学前儿童进入了图像阶段。
在这个阶段,他们开始尝试画一些具体的对象,如动物、植物、人物等。
他们会通过观察和模仿来绘制这些对象,同时也会加入一些背景和细节来丰富画面。
图像阶段的特点是画面更加具体和真实,线条和颜色的运用也更加灵活和多样化。
学前儿童在这个阶段开始表现出对于绘画技巧和表现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总的来说,学前儿童的绘画能力发展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抽象到具象的过程。
他们从涂鸦阶段开始,逐渐掌握了图形和图像的绘制技巧,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尝试来提高自己的绘画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学前儿童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培养了观察和想象的能力,同时也促进了他们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为了促进学前儿童的绘画能力发展,教师和家长可以采取一些具体的方法和策略。
首先,提供丰富多样的绘画材料和工具,让学前儿童有机会进行自由的绘画和创作。
其次,提供适当的绘画指导和教学,帮助他们掌握一些基本的绘画技巧和表现手法。
此外,鼓励学前儿童观察和模仿周围的事物,培养他们对于形状、颜色和纹理的敏感性。
最后,给予学前儿童足够的赞扬和鼓励,激发他们对于绘画的兴趣和自信心。
简述学前儿童绘画特点
![简述学前儿童绘画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16c4d436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6b.png)
简述学前儿童绘画特点
学前儿童绘画的特点如下:
1. 颜色鲜艳:学前儿童喜欢用鲜艳的颜色来表现他们的想象和情感,因为这能够引起他们注意力和兴趣。
2. 笔触简单:学前儿童的描绘比较简单,通常只是简单的线条、圆形或方形等基本图形,这反映了他们在绘画技巧方面的局限性。
3. 形象夸张:学前儿童绘画中的形象经常会夸张,例如一个超大的太阳或者一个巨大的花朵,这是由于他们对事物的观察和理解还比较粗浅。
4. 线条不连续:学前儿童的线条往往是不连续的,这是由于他们的手部协调还没有完全发展好,他们还难以掌握执笔的正确姿势。
5. 缺乏透视感:学前儿童的绘画往往缺乏透视感,无法准确表现远近关系。
这是由于他们对空间的认知和理解尚未完全成熟。
总之,学前儿童的绘画特点是色彩鲜艳、笔触简单、形象夸张、线条不连续和缺乏透视感,这反映了他们在认知、技巧和空间感知方面的发展水平。
简述学前儿童美术活动的过程的特点
![简述学前儿童美术活动的过程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6a3e2768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a685271.png)
简述学前儿童美术活动的过程的特点学前儿童美术活动的过程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 随意性和自由性:学前儿童美术活动的过程中,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想象力自由地选择材料、颜色和形式进行创作。
他们不受约束,可以尽情地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创作的能力。
2. 多样性和个性化:每个学前儿童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创作方式。
美术活动的过程中,孩子们可以展现自己的个性和特点,通过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创作风格和偏好,这为他们提供了展示自己的机会,也促进了他们的个性发展。
3. 探索性和实践性:学前儿童美术活动的过程中,孩子们可以通过观察、感知和实践,不断探索和发现。
他们可以触摸和感受不同的材料,尝试不同的技法和表现方式,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感知力和实践能力。
通过不断地实践和尝试,他们可以逐渐提高自己的绘画技巧和创作能力。
4. 耐心和专注:学前儿童美术活动的过程需要孩子们保持一定的耐心和专注力。
绘画需要时间和耐心,孩子们需要仔细观察和思考,同时还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
通过美术活动,孩子们可以培养自己的耐心和专注力,提高自己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5. 合作和交流:美术活动可以促进学前儿童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在美术活动中,孩子们可以分享自己的创作经验和成果,互相学习和借鉴。
他们可以一起讨论和解决问题,共同完成一项美术作品。
通过合作和交流,孩子们可以培养自己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自己的沟通和交流能力。
学前儿童美术活动的过程具有随意性和自由性、多样性和个性化、探索性和实践性、耐心和专注、合作和交流等特点。
这些特点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创作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感知力,培养他们的耐心和专注力,促进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他们的沟通和交流能力。
因此,学前儿童美术活动的过程对于孩子们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简答题简述学前儿童美术活动过程的特点
![简答题简述学前儿童美术活动过程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8aeb1955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b3.png)
简答题简述学前儿童美术活动过程的特点简答题简述学前儿童美术活动过程作为一名资深的创作者,我将通过标题副标题的形式,用列点的方式来描述学前儿童美术活动过程的特点,同时遵守Markdown格式的规则,确保文章内容简洁明了。
特点一:多样化•儿童美术活动过程中,注重开发儿童的多种艺术表达方式,例如绘画、手工制作、雕塑等。
•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形式,激发儿童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特点二:因材施教•学前儿童的艺术表达水平因年龄和发展程度而异,教师需要根据每个孩子的实际情况,量身定制适合他们的美术活动。
•根据儿童的个体差异,提供不同的创作材料和工具,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来表达。
特点三:亲子互动•学前儿童美术活动鼓励家长参与其中,加强亲子间的沟通与交流。
•通过与家长的互动,增强家庭对艺术的重视,促进儿童的艺术修养和情感发展。
特点四:关注过程•学前儿童美术活动更加注重过程而非结果,强调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
•在活动中,鼓励儿童大胆尝试,充分发挥自己的想法和创意,不局限于传统的美术技巧和规范。
特点五:情感表达•学前儿童美术活动是儿童表达情感的重要途径之一,帮助儿童通过视觉艺术表达内心感受。
•通过画画、制作手工等活动,儿童能够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培养情绪管理能力。
以上是学前儿童美术活动过程的几个特点,其中多样化、因材施教、亲子互动、关注过程和情感表达是其中的主要特点。
通过这些特点,学前儿童能够在美术活动中获得全面的发展和丰富的艺术体验。
特点六:自主性•学前儿童美术活动注重激发儿童的主动性和自主性,鼓励他们自己选择主题和创作内容。
•儿童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想法进行创作,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特点七:交流与合作•学前儿童美术活动中强调儿童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促进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团队意识的培养。
•在活动中,儿童可以分享自己的作品、观赏他人的作品,互相学习、交流和帮助。
特点八:动手实践•学前儿童美术活动注重实践和动手操作,通过亲自制作和操作来提高儿童的动手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简述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特点
![简述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6ef4c71f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7b.png)
简述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特点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特点
1、联系性强。
学前儿童往往存在因素人际交往方式单一,基本
上只有同年龄群体的交往,这就要求美术教师可以利用美术教学活动增加学前儿童和他人的联系,增加他们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并赋予美术活动群体互动的特点。
2、生活化强。
学前儿童学习符合其自然发展的特点,因此学前
儿童美术教育应该围绕孩子的生活而设计,更容易抓住孩子的注意力,让他们更好的学习和接受美术知识,从而实现美育教育的目标。
3、启发式强。
学前儿童的认知能力尚未完全发展,因此,美术
教师应该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帮助学前儿童去构建新知识,引导孩子们自己探索,经过不断地实践和探索积累经验,更好地学习和理解美术知识。
4、情感化强。
学前儿童以情感、感官为主,因此,美术教育可
以利用美术活动刺激学前儿童的情感,让他们有愉悦的感受,让他们对艺术有更深刻的接触和了解。
- 1 -。
学前儿童绘画特点及儿童绘画创作中教师引导
![学前儿童绘画特点及儿童绘画创作中教师引导](https://img.taocdn.com/s3/m/e8929d85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cb.png)
学前儿童绘画特点及儿童绘画创作中教师引导绘画是儿童最常用的表现方式之一,也是儿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重要体现。
学前儿童的绘画作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直观性:学前儿童的绘画作品往往具有直接性和直观性。
他们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绪,很少受到写实技巧和构图要求的限制,更注重表达自己内心的世界。
2.想象力:学前儿童的绘画作品充满了无限的想象力。
他们会创造出丰富多样的形象和场景,将自己的思维和想象力融入到绘画之中。
3.情感表达:学前儿童的绘画作品常常通过形象、颜色和线条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情绪。
他们可能会用强烈的色彩展示自己的喜悦、忧伤或愤怒,借助绘画来释放情感。
4.自我意识:学前儿童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认知。
他们可能会描绘自己、家人或朋友,并通过线条、颜色和形象展示出自己对于自我的理解。
在儿童绘画创作中,教师的引导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儿童的绘画创作:1.提供创作空间:教师应该为儿童提供一个安全、宽松和自由的创作环境,让他们能够自由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2.启发创意: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提问、观察和体验等方式来激发儿童的创意。
他们可以向儿童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鼓励他们用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示范与启发:教师可以示范一些绘画技巧和方法,例如如何运用色彩、线条和形状等来表达自己的意图。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儿童观察、模仿和创造,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4.提供反馈和鼓励:教师应该给予儿童积极的反馈和鼓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并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热情。
同时,教师还可以适时地引导儿童思考和反思,提出一些问题,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不足和潜力。
5.展示和分享:教师可以为儿童提供展示和分享作品的机会,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成果被认可和欣赏。
这不仅可以增加儿童的自信心,还可以激发他们的绘画潜能。
总之,在儿童绘画创作中,教师的引导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提供创作空间、启发创意、示范与启发、提供反馈和鼓励、展示和分享等方式,教师可以帮助儿童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概述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6e77c953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db.png)
游戏性:学前儿童美术 教育常常以游戏的形式 进行,让儿童在轻松愉 快的氛围中学习美术知 识和技能。
综合性:学前儿童美术 教育融合了多种领域的 知识和技能,如色彩、 形状、空间、比例等, 有助于培养儿童的综合 素质。
开放性:学前儿童美术 教育不局限于课堂,而 是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 进行,如户外写生、参 观美术馆、参加美术比 赛等,为儿童提供更广 阔的学习空间。
创造力。
缺乏多元化
缺乏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和方式,不 能满足孩子的个性化需求。
评价方式单一
以成人的审美标准来评价孩子的作 品,导致孩子的自信心受到打击。
解决方案
重新定位教育目标
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兴趣,注重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多元化教学
尝试不同的教学方式和内容,以满足孩子的个性化需求。
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未来的学前儿童美 术教育将更加注重与科技的结合,如利用 数字艺术、虚拟现实等技术,为儿童提供 更丰富、新颖的艺术体验。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将 更加注重培养儿童的全球视野,引导他们 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习俗和艺术传统。
未来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将更加关注环保 和可持续发展,引导儿童使用环保材料, 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对可持续发展的认 识。
的美术发展。
改进教学方法
根据评估结果,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有 效,是否需要调整或尝试新的教学方 法。
个性化教学
根据儿童的个体差异和需求,制定个 性化的教学计划,以满足儿童的特殊 需求和兴趣。
CHAPTER 05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挑战与 解决方案
挑战
教育目标偏离
教师过于强调美术技巧的学习 ,而忽略了培养孩子的兴趣和
未来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将更加注重评估 和反思,通过对教育过程和成果的持续评 估和反思,不断改进教育方法和内容,以 更好地促进儿童的成长和发展。
启蒙教育美术的特点
![启蒙教育美术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7e09bd93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0b.png)
启蒙教育美术的特点启蒙教育美术是指针对儿童进行的美术教育活动,其目的在于启发儿童的艺术潜能,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创造能力。
与成人美术教育相比,启蒙教育美术有着独特的特点。
首先,启蒙教育美术注重情感表达。
儿童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阶段,情感表达是他们最直接的表达方式。
因此,在启蒙教育美术中,注重培养儿童的情感表达能力,引导他们通过绘画、手工等方式表达内心世界,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和创造力。
其次,启蒙教育美术强调观察和模仿。
儿童对外界事物的认知主要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实现。
因此,在美术教育中,教师会引导儿童观察周围的事物,学习模仿自然界的形态和色彩,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模仿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艺术创作水平。
再次,启蒙教育美术注重个性发展。
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独特的兴趣和特长,启蒙教育美术不会强求所有儿童都按照相同的标准进行美术创作,而是尊重每个儿童的个性特点,鼓励他们在创作中展现自己的特色,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此外,启蒙教育美术强调游戏性和趣味性。
儿童天性喜欢玩耍,启蒙教育美术通过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让儿童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享受美术创作的乐趣,激发他们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
最后,启蒙教育美术注重实践与体验。
美术教育不仅仅是传授技法和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儿童亲身参与美术创作,通过实践来体验美术的乐趣和魅力。
启蒙教育美术注重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提高美术创作的水平。
总之,启蒙教育美术在培养儿童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方面具有独特的特点,注重情感表达、观察和模仿、个性发展、游戏性和趣味性,以及实践与体验。
这些特点使得启蒙教育美术成为儿童美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对儿童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学前儿童美术活动的特点
![学前儿童美术活动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8c88c38a83d049649b6658ad.png)
爸爸和妈妈
命名涂鸦,圆圈内 的小点为某人或某 事的附属物,如爸 爸带眼镜看报纸。
命名涂鸦,线条流畅,分 布均匀,小圆圈的出现表 现孩子的小肌肉及指关节 的运作成熟,通常圆圈越 多,孩子所讲的故事情节 也越丰富。
命名涂鸦
火 车
命名涂鸦期
我
命名涂鸦期
好 朋 友
涂鸦探因
认知是产生涂鸦活动的重要因素 涂鸦是儿童有意识的模仿 兴趣和练习是儿童涂鸦发展的动力
(二)、赋予画面拟人化。 在幼儿的绘画作品中有时会看到,如太阳公公开心的笑着, 会流泪的大树等等。在幼儿的心中身边的很多事物都是有生 命的,有情感的。这时,教师首先要学会站在幼儿的角度上 去体会幼儿的情感,帮助我们能更好的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 (如图) 花园 玉玉 女 4岁半
(三)、用很多线条和形状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以及画面内容。 在象征期,幼儿有时会用很多不同的线条和形状来表达自己的 情感以及画面内容。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能很好的用语言 表达出他画面中所要表达的事物。(如图)
后来,人们便从卢仝的诗句里得出“涂鸦”一词,流传至今。
(一)涂鸦期(1.5岁—3.5岁)
1.能用紊乱不规则的线条、直线、波形线、圆形线。 2.是游戏中的涂鸦活动。 3.个体的最初绘画活动,是一种游戏,是一种快乐。
无意识的涂鸦
无意识的涂鸦发生在 2岁左右,幼儿在 14个月左右时, 即会开始涂鸦。据观察,1岁左右可以握玩具,部分的婴 儿即有无意识涂鸦的能力、较小的幼儿在无意识涂鸦之初, 由于将所有的精力集中在握笔和节奏的掌握上,因此,画 面上的线条呈现幼儿在此方面的努力,作品的节奏感较不 明显,渐渐地,2岁左右孩子的涂鸦活动开始活跃,涂鸦 源自婴儿拿着东西挥舞的动作,是比较筒单、机械化、富 有反复的节奏动作(1-2岁);可以说,幼儿在此最初阶段 反复地在练习某种动作的样式。
学前儿童美术创作的行为解读
![学前儿童美术创作的行为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47d5075f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64.png)
学前儿童美术创作的行为解读学前儿童美术创作是指3-6岁的儿童在美术活动中表现出的创造性行为。
这种行为是儿童自发的、自主的、自我表达的过程,是儿童认识世界、表达情感、发展智力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从行为解读的角度,探讨学前儿童美术创作的特点和意义。
一、学前儿童美术创作的特点1.自发性学前儿童美术创作是儿童自发的行为,不受外界干扰和指导。
儿童在美术活动中,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不受成人的限制和约束。
这种自发性的创作行为,有助于儿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自信心和自主性。
2.多样性学前儿童美术创作具有多样性,表现在形式、内容和风格上。
儿童可以用各种材料和工具进行创作,如画笔、颜料、纸张、黏土等。
他们可以画出自己喜欢的图案、人物、动物、植物等,也可以创造出自己的想象世界。
这种多样性的创作行为,有助于儿童发展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培养多元化的思维方式。
3.情感性学前儿童美术创作是一种情感性的行为,表现在儿童对自己和周围事物的情感表达上。
儿童可以通过画画、涂鸦等方式,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爱恨情感,也可以表达对自然、生活、社会等方面的感受。
这种情感性的创作行为,有助于儿童发展自己的情感认知和情感表达能力,培养情感智力和社交能力。
二、学前儿童美术创作的意义1.促进儿童认知发展学前儿童美术创作是一种认知性的行为,有助于儿童认识世界、发展智力。
儿童在美术活动中,可以观察、感知、比较、分类、归纳、推理等认知过程,培养自己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同时,美术创作还可以促进儿童的语言发展,帮助他们学习和掌握语言表达的方式和技巧。
2.培养儿童审美能力学前儿童美术创作是一种审美性的行为,有助于儿童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
儿童在美术活动中,可以接触到各种美术作品,了解不同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方式,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
同时,美术创作还可以让儿童感受到美的力量和魅力,增强他们对美的追求和欣赏能力。
3.促进儿童情感发展学前儿童美术创作是一种情感性的行为,有助于儿童情感发展。
简述学前儿童美术活动的过程的特点
![简述学前儿童美术活动的过程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d21d7c40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15.png)
简述学前儿童美术活动的过程的特点学前儿童美术活动是指为了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和艺术表现力而进行的美术教育活动。
这些活动在儿童的日常生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学前儿童美术活动的过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学前儿童美术活动的过程是有趣的。
儿童在参与美术活动时,通常会感到非常开心和兴奋。
他们可以通过绘画、剪纸、手工等形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体验到创造的乐趣。
这种有趣的活动过程可以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促使他们更好地参与到美术活动中。
学前儿童美术活动的过程是多样的。
美术活动不仅包括绘画,还可以包括手工制作、剪纸、拼贴等形式。
儿童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不同的活动形式进行参与。
这样的多样性可以满足儿童的不同需求和兴趣,使他们在活动中能够更好地展现自己的特长和个性。
学前儿童美术活动的过程是自由的。
在美术活动中,儿童通常可以自由地选择主题、材料和表现方式。
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创意进行创作,不受限制和束缚。
这种自由的活动过程可以激发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前儿童美术活动的过程是交流的。
在美术活动中,儿童可以与其他小伙伴一起进行创作和分享。
他们可以互相交流自己的创意和想法,相互学习和借鉴。
这种交流不仅可以培养儿童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还可以促进他们的语言发展和沟通能力。
学前儿童美术活动的过程是具有引导性的。
在美术活动中,教师通常会起到引导和指导的作用。
他们会根据儿童的年龄和能力,提供适当的教学材料和技巧,帮助儿童进行创作。
这种引导性的活动过程可以使儿童在参与美术活动中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学前儿童美术活动的过程具有有趣、多样、自由、交流和引导性等特点。
这些特点使得儿童在美术活动中能够获得乐趣,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语言和沟通能力,同时也得到了教师的指导和帮助。
通过这样的活动过程,儿童可以在美术中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成长。
因此,学前儿童美术活动的过程是非常重要和有意义的。
简述学前美术活动过程的特点
![简述学前美术活动过程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e2fc7437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75.png)
浅谈学前美术活动过程的特点
一、情感性
学前美术活动是一种情感性活动,通过美术创作,幼儿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内心体验。
在美术活动中,幼儿可以通过色彩、线条、形状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例如,用红色表示热情和力量,用蓝色表示安静和深沉等等。
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情感,鼓励他们用美术作品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二、体验性
学前美术活动是一种体验性活动,幼儿通过亲身参与美术创作,获得对美的感知和体验。
在美术活动中,幼儿可以通过触摸、观察、尝试等方式获得对美的感知,例如,通过触摸不同质地的绘画材料,感知它们的质感和纹理;通过观察自然界的景色和事物,感知它们的形态和色彩等等。
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引导幼儿观察和体验,让他们通过亲身经历来感受美的存在和意义。
三、创造性
学前美术活动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幼儿通过自主创作,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美术活动中,幼儿可以通过自己的想象和创意,创造出独特的美术作品,例如,根据自己的想象,画出自己心目中的房子、动物、人物等等。
教师应该在教学中鼓励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供充足的创作空间和材料,让他们在自由创作中得到成长和发展。
总结起来,学前美术活动具有情感性、体验性和创造性的特点。
简述学前美术活动过程的特点
![简述学前美术活动过程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faa59a5b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96.png)
简述学前美术活动过程的特点学前美术活动是指针对学前儿童开展的美术教育活动。
在学前美术活动中,教师通过设计丰富多样的活动,引导儿童进行创造性的艺术表达,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动手能力和想象力。
学前美术活动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注重感知体验:学前美术活动注重通过儿童对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体验,激发儿童的艺术兴趣和创造能力。
教师可以利用丰富多样的材料和器具,让儿童亲身参与,通过触摸、感受、观察等方式来感知艺术。
例如,儿童可以用手指沾取颜料,在纸上描绘、涂抹,感受颜料的质感和颜色的变化。
2. 强调自由表达:学前美术活动鼓励儿童进行自由的艺术表达,尊重他们个体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启发性的话题和材料,但不限制儿童的表现形式和创作方式。
儿童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想法,自由地选择绘画的主题、形式和风格。
这种自由表达的过程有助于培养儿童的独立思考和创造力。
3. 引导合作交流:学前美术活动强调儿童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教师可以组织儿童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幅画作或手工制作。
在合作的过程中,儿童需要互相协作、相互倾听和交流意见,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儿童参观艺术展览,通过观赏和讨论艺术作品,促进儿童间的交流和思想的碰撞。
4. 关注审美教育:学前美术活动注重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欣赏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儿童观察、分析和评价不同的艺术作品,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和审美判断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展示名画、艺术品等方式,让儿童接触到各种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拓宽他们的审美视野。
5. 倡导实践体验:学前美术活动鼓励儿童通过亲身实践来学习和体验艺术。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手工制作和创意绘画的活动,鼓励儿童动手实践,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通过亲自动手创作,儿童可以深入体验艺术的魅力,增强他们对艺术的理解和喜爱。
6. 引导情感表达:学前美术活动注重引导儿童通过艺术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情绪。
简述儿童美术活动过程的特点
![简述儿童美术活动过程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1113ffb1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91.png)
简述儿童美术活动过程的特点:
1、主体性强:学前儿童美术活动注重培养儿童的主体意识和创造能力。
在美术活动中,儿童是主动参与者和创造者,他们可以自由地选择材料、表达方式和创作主题,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综合性强:学前儿童美术活动是综合性的活动,涉及到感知、认知、语言、思维、情感和动作等多个方面的发展。
通过美术活动,儿童可以培养观察力、形象思维、想象力、创造力等综合能力。
3、游戏性强:学前儿童美术活动以游戏为主要形式。
儿童可以通过画画、拼贴、造型等各种游戏形式进行美术创作,享受到创造的快乐和乐趣。
4、实践性强:学前儿童美术活动是一种实践性的活动。
儿童在美术活动中通过动手实践,接触和运用各种美术材料和工具,锻炼手眼协调能力和操作技巧。
5、自由性强:学前儿童美术活动倡导儿童的自由表达和创造。
儿童有权利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创作主题和方式,不受成人的限制和干预。
6、个体化强:学前儿童美术活动注重发展每个儿童的个性特点和潜能。
每个儿童在美术活动中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和经验进行自主性的创作,展现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达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 学前儿童美术创作呈现出不断发展的年龄特点 幼儿年龄越小,画面中的形象越简略。随着年龄的增加,幼
儿绘画的画面越复杂、丰富、细化、个性化。
第二节 涂鸦时期幼儿绘画的发展特点
一. 四种涂鸦线条
1. 杂乱线 各种线杂合在一 起,长短不齐, 也极不流畅,现 实出手毫无把握。
2. 单一线
经过一段时间的涂画后,幼儿能来回重复地画出长短不 齐的倾斜线或旋转画出的螺旋线。这表明,幼儿对手已有所 控制。
1. 学前初期后段(小班第二学期)
此时,在教士的教育下经过多次绘画练习,逐渐地, 不少幼儿能做到在动手绘画之前有简单构思,还能再 绘画过程中坚持原设想的内容不变。
2. 学前中期(中班)
此时幼儿绘画的构思的稳定性进一步加强,能够做到在 整个绘画过程中较少地受他人及环境影响,有始有终的将 画画完。
小人变花
5. 易受他人影响
有的幼儿本来想花小花,看到别的小朋友在画汽车, 他也画汽车,刚画几笔汽车见其他小朋友画太阳,他也 开始画太阳。
三. 作品水平不稳定
象征期幼儿作品的水平是不稳定的,会出现时好时坏 的想象。出现这类不稳定现象是因为他们正在尝试探索之 中,反复之后他们的进步将巩固下来。
四. 动作语言相伴随
精神分析学家认为,幼儿涂鸦是一种报复和反抗行为, 借此引起母亲的注意和关怀。
2. 模仿说对涂鸦的解释 持这一观点的学者认为,成人或其他儿童画画、写字引
发模仿动机。
3. 伯特和罗恩菲尔德的运动快感理论对涂鸦的解释 伯特和罗恩菲尔德等认为肌肉运动所产生的满足与快感是幼
儿涂鸦的原因。
4. 皮亚杰额认知发展理论对涂鸦的解释
教育者切记用成人的眼光去批判幼儿的作品,更不要挑剔幼 儿画中那些不合常规的地方,应多给幼儿以鼓励和支持,使他 们树立起用美术这一新的媒介表达自己的内心。
第四节 形象期幼儿绘画的发展特点
四岁左右,幼儿进入象形期,他们开始有意识地用掌握的 图形和线条表现自己的经验和愿望。
一. 构思
构思讲的是美术创作中创作者对绘画整体的思考活动, 包括对表现的主题内容、形式方法的思考。
1. 涂鸦的性质 幼儿在涂鸦时没有绘画构思和目的,是他们感知动作
有了一定发展与协调之后对环境做出的心的探索,是在 行走、抓握等动过之后出现一种新动作。
2. 涂鸦的原因
① 生理原因
幼儿到了两岁左右,手的骨骼和肌肉已有所发育,有了 一些力量和准确灵活性;神经系统也有所发育,脑、眼、手 指尖的协调关系基本建立,脑和视觉对手有所控制和调节。 这样,幼儿产生了新动作,涂鸦即使这一时期的心动作之一。
二. 学前儿童美术创作倾向写实一侧的中间形态, 再现、想象、装饰融合为其突出特点
从作品可以看出,幼儿美术创作虽以写实为主要倾向,但不 是纯粹的写实。幼儿在画眼前和经验中的事物时会加进自己的想 象,画想象性的作品时又会融入自己的经验,画喜欢的事物不忘 对其进行装饰,话装饰画时又要将自己喜爱的事物排列于上。
此时期幼儿画画时边画边自言自语,讲述他们所画的东 西。这表明幼儿思维具有故事性的特点。
成人对于幼儿画画时的自言自语,不仅不应制止,还应 适时地与他们交谈,以帮助他们树立、丰富构思,并了解 幼儿作品的内容和含义。
五. 信心脆弱
幼儿刚刚开始尝试利用在涂鸦时期掌握的图形表达自己的经 验,他们表现的动机和信心还很脆弱水平的限制,幼儿在涂 画过程中不会吧自己的动作和外界事物相联系,也不会 在脑中表象的支配下进行描绘。只有在表象功能进一步 发展的条件下,他们会发现所画线条的痕迹和记忆中的 某些事物相像,于是去重复这些形状,用他们代表记忆 中的事物。
三. 关于涂鸦的其他理论解释 1. 精神分析学派对涂鸦的解释
光芒四射的太阳
奔跑的人
2. 图形含义不稳定 此时,由于幼儿食用图形形状简单且种类十分有限,
因此,类似形状的图形在每个幼儿作品中或同一个幼儿 的不同作品中可能代表着极不相同的事物。
太阳?灯?树?人?
二. 构思不稳定
1. 动笔后构思 幼儿常常在涂着涂着的时候,突然发现自己涂画动作的 痕迹与某物的外形相似,就想起要画这一物体。
三. 学前儿童美术创作风格各异
在上述写实一侧的中间状态中,由于组合要素成分不同, 没命幼儿绘画风格也各有不同。受遗传、环境、教育的影响, 有些幼儿把握单个物体的能力很强,画出的性腺非常完整深入, 酷似对象。
有些幼儿对对象的形态不太关心,喜欢依照自己对美的标 准对对象大加装饰,产生装饰风格作品。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第二章 学前儿童美术创作的特点
第一节 学前儿童美术创作的一般特点
一. 学前儿童美术创作的主要倾向为写实
从层次结构上分析幼儿的绘画作品,很容易看出, 他们很少有不包含物象、时间、情结的抽象作品。相反, 幼儿的作品当中充满了人物和故事,甚至当学前儿童由 于技能限制,画不出清晰可辨的形象时,他们会以语言 补充。
3. 圆形线
随着幼儿在涂画中对自己的动作和结果之间的联系逐渐加深, 动作把控力越强,他们尝试将线条封闭为图形。是幼儿首次画 出图形。
4.命名线
幼儿在不断涂画过程中逐渐将图形与线条结合起来,偶然地 从中认出某些形状与他们自己经验中的某些事物相似,于是他 们给自己画的线条和图形起名字。
螃蟹
飞机
二. 涂鸦的性质与原因
2. 事先构思和随意涂画穿插
一种是不同张的画,有些画师幼儿事先想好了画的,有些 则是随便涂画的。另一种是同张画中,有部分是幼儿事先想 好了要画的,有些却是随便涂抹的。
3. 绘画内容转移 例如:画飞机,画了一半不画了,转而去化太阳。绘画内
容的转移造成了画面形象的相互关联差。
4. 形象含义易变 他们往往在画好的形象上再加上几笔就说成是别的东西。
涂鸦是感知运动水平上的活动,涂鸦的性质和感知运动 水平上的唯一游戏—练习性游戏性质是一样的,是重复习 得的动作,以适应外界,取得欢乐。
第三节 象征期幼儿绘画的发展特点
象征期是一个过度时期,发生于学前初期。三岁左右, 幼儿开始产生表现的意图,能用所掌握的极简单的图形和线 条将事物的特征表现出来。
一. 造型简单且不稳定 1. 所用图形极为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