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身份识别与腕带使用管理相关制度流程

合集下载

“腕带”识别身份标识管理制度【9篇】

“腕带”识别身份标识管理制度【9篇】

“腕带”识别身份标识管理制度【优秀9篇】患者腕带标识身份识别制度篇一患者腕带标识/身份识别制度(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

(2)对住院患者使用“腕带”作为患者识别标识,男性为蓝色,女性为红色。

在进行各项诊疗操作前认真核对患者腕带信息,准确确认患者的身份。

(3)腕带填写的信息字迹清晰规范,准确无误。

项目包括:病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信息。

腕带识别信息填好后必须经两名护理人员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需要经两人重新核对。

(4)护士在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诊疗活动等时,必须严格执行患者身份识别查对制度,应至少使用两种身份识别方法(床头卡、手腕带、双向核对),禁止仅以床号或房间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

实施者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实行双向核对法即要求患者(或家属)自行说出本人姓名,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5)在手术病人转运交接中有识别患者身份的具体措施如:手术病人进手术室前,由病房护士对患者使用“腕带”标识,写清病人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科别等,手术室护士与病房护士共同核对确认以上信息无误后方可接入手术间(意识清醒者,主动邀请患者参与核对)。

(6)腕带为固定式,伴随住院全过程,出院后方可弃除。

患者转床、转科及时更改腕带相关内容。

(7)急诊手术患者由急诊科直接送手术室,由急诊科填写手腕带。

(8)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急诊抢救室、新生儿及儿童患者需经常检查腕带的佩戴情况。

(9)医疗保险患者需核对身份证和医疗保险卡;(10)准确无误地填写患者的信息,必要时核对身份证;(11)产妇入院时需提供产妇和丈夫真实姓名,并与有效身份证姓名一致,产妇或家属在入院证上签名确认。

(12)爱婴区携带婴儿外出,应填写外出报告卡,并有家属陪同,有护理人员签字,交保安确认后方可离开。

(13)为了保证产妇和新生儿的安全,探视人员严禁携带婴幼儿入内。

医院住院患者腕带使用管理制度

医院住院患者腕带使用管理制度

医院住院患者腕带使用管理制度腕带标识管理旨在有效帮助医务人员确认患者、陪护身份,提高识别准确度,降低因识别错误造成各类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及防范疫情防控风险。

为确保腕带有效使用,结合医院实际,特制定腕带使用管理制度。

一、腕带使用对象:全院所有急诊留观、住院患者及陪护。

二、腕带标识分为患者腕带(蓝色)、陪护腕带(红色)。

三、加强腕带使用管理。

腕带有病区护士长统一保管及补充,记录腕带发放情况。

按照谁管理谁负责原则,因腕带管理不当造成的一切后果有相关科室及责任人负责。

四、新入院患者由病区护士长、责任护士或值班护士发放腕带并为患者佩戴;陪护人员须经医生下达陪护医嘱后,由病区护士长、责任护士或值班护士发放腕带并为陪护佩戴。

五、腕带信息内容包括:科室、床号、住院号(门急诊自费病人用就诊卡号,参保病人用医保卡号)、姓名、年龄、血型、过敏史等。

腕带信息需由双人核对:护士——患者、护士——护士、护士——医生。

护理人员应用蓝色圆珠笔按要求逐项清晰填写各项内容。

六、腕带佩带部位:腕带常规佩戴在患者右腕。

如患者右腕无法佩戴时,按右腕—左腕—右脚踝—左脚踝的顺序依次佩戴。

腕带佩戴时注意字体方向,便于查对。

七、病人从急诊室入院或转科,接收科室应及时完善腕带上的信息,必要时更换。

八、腕带佩戴时松紧度以一指为宜。

佩戴部位皮肤保持完整、无擦伤,肢体末梢血运良好。

责任护士应每日检查腕带的信息,一旦发现腕带断裂、丢失及腕带上信息无法辨认时,应及时收回,立即更换,更换时同样需经两人核对无误后方可为病人佩戴。

九、病人出院时由责任护士摘除腕带。

十、腕带使用情况纳入护理质控检查项目中。

手腕带识别制度及流程

手腕带识别制度及流程

手腕带识别制度及流程一、目的为了加强医院患者身份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防止医疗差错,确保患者安全,医院制定手腕带识别制度及流程。

通过手腕带的使用,实现对患者的有效识别,保障诊疗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全院各科室对患者身份识别的管理工作,包括住院患者、急诊留观患者、手术患者、新生儿、婴幼儿等。

三、手腕带识别制度1. 患者手腕带的发放与管理(1)住院患者、急诊留观患者、手术患者在入院时,由责任护士或医护人员向患者发放手腕带,并告知患者佩戴手腕带的重要性。

(2)新生儿、婴幼儿在出生后,由产科医护人员向家属发放手腕带,并告知家属正确佩戴手腕带的方法。

(3)手腕带应佩戴在患者手腕上,松紧适中,不易脱落。

如手腕带遗失、破损或字迹模糊不清,应及时更换。

(4)患者出院、转科或死亡时,护理人员应及时取下手腕带,并进行消毒处理。

2. 患者手腕带的信息填写与核对(1)手腕带信息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病区、床号等。

(2)手腕带信息由责任护士或医护人员填写,填写内容应准确无误,字迹清晰。

(3)手腕带信息填写完毕后,由另一位医务人员进行核对,确保信息无误。

(4)如手腕带损坏需要更新时,应重新填写并核对信息。

3. 患者身份识别流程(1)在实施各项诊疗活动前,医护人员应查看患者手腕带,确认患者身份。

(2)在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诊疗活动及操作前,应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如手腕带核对、病历牌核对等。

(3)对于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等患者,可通过家属陈述患者姓名或使用PDA机器扫描手腕带上的二维码进行身份确认。

(4)在手术室、急诊室、病房等重点科室,应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使用手腕带识别患者身份。

四、培训与监督1. 医院应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手腕带识别制度及流程的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重视程度。

2. 各科室护理质量监控组应加强对患者手腕带使用情况的检查,确保手腕带识别制度得到有效落实。

“腕带”作为识别患者身份的制度及规定

“腕带”作为识别患者身份的制度及规定

患儿身份识别与查对制度
1、医护人员在实施各项诊疗活动前,应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儿身份。

2、门诊患儿使用就诊卡号,姓名、性别、年龄等,住院患儿使用,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作为患儿身份识别的唯一标识。

3、所有住院患儿、急诊留观患儿、患儿均实行条码管理,佩戴腕带,新生儿使用双腕带管理。

4、查对时应让患者说出自己的名字,住院患儿使用床号、姓名、住院号三种识别符,并进行反向核查,核对床头卡和腕带信息,确认患者身份。

门诊患儿使用姓名、性别、就诊卡号三种识别符确认患者身份;需双人核对。

5、新生儿使用双腕带管理,一条腕带戴于新生儿手腕/脚腕处,另一腕带粘与新生儿暖箱,便于查对。

6、对新生儿、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应用镇静药物等患儿,应让家属或陪同人员陈述患者的姓名,应用床号、姓名、住院号三种标。

住院患者身份识别腕带管理制度

住院患者身份识别腕带管理制度

xx医院xx住院患者身份识别腕带管理制度MNSK-GZZD-202011008-202011-01
一、为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营造一个安全的医疗环境,患者在住院期间需佩戴身份识别腕带。

二、住院处在办理患者入院手续时,为患者打印身份识别腕带,告知患者与住院通知单一并保存好,由患者交给病房护士。

三、身份识别腕带信息包括患者姓名、科别、住院号、年龄、性别、二维码。

无名氏患者用无名氏命名。

四、病房护士接待新患者时,核对腕带上打印的信息与患者本人身份准确无误后佩戴,一般戴于患者左手腕部。

对药物过敏的患者应在腕带上粘贴药物过敏标识。

五、医护人员应充分告知患者佩戴腕带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保证腕带的完好。

六、一人一腕带唯一对应是保障正确识别患者身份最重要条件,故所发腕带应有序号,打印次数电脑全部有记录。

七、若遇到患者身份识别腕带丢失、条码不能正常扫描、严重损坏等情况,病房护士提出“补打腕带”申请,护士长审核并确认,同时通过网络通知住院处,住院处接到补打腕带网络申请后给予补打,并将补打名单打印保存。

八、患者出院时,病房护士为患者安全剪断腕带,按生活垃圾处理。

多重耐药菌患者使用后的腕带按医疗垃圾处理。

住院患者身份识别腕带管理制度

住院患者身份识别腕带管理制度

成都成华珍君仁济医院住院患者身份识别腕带管理制度(一)“腕带”使用管理制度(1)对危重患者、需抢救患者、不同语种语言交流障碍、昏迷、意识不清、无自主能力、失语、听力障碍、精神异常、镇静期间患者、7岁以下(含7岁)患儿、特殊患者等必须佩带“腕带”。

(2)腕带由责任护士或接诊护士为患者佩戴。

填写患者详细信息,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腕带”使用注意事项及重要性。

(3)腕带一般佩戴于患者上肢,特殊情况佩戴于下肢。

(4)严禁医务人员、患者及家属随意将病人腕带取下。

(5)执行各项治疗护理前要认真核对腕带信息。

(6)如“腕带”不慎丢失,责任护士应重新核对、填写信息并及时佩戴。

(7)严禁任何人涂改,刮除“腕带”信息。

(8)腕带标识是病人的专用信息,不得借予他人使用。

(二)“腕带”身份识别规定(1)医护人员在各类诊疗活动中,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姓名、性别、年龄三种方法确认患者身份。

(2)对危重患者、需抢救患者、不同语种语言交流障碍、昏迷、意识不清、无自主能力、失语、听力障碍、精神异常、镇静期间患者、7岁以下(含7岁)患儿、特殊患者等在诊疗活动中必须使用“腕带”作为识别和确认患者身份的标识。

(3)护士在为患者使用“腕带”时,实行双核对(“腕带”与病历各类信息同时核对),“腕带”记载信息包括:患者科室、房床号、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血型、过敏史等,由病房责任护士或接诊护士负责填写。

(4)护士在给患者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识时,必须双人核对后方可使用,若“腕带”损坏需要更换时,同样需经双人核对。

佩戴“腕带”应准确无误,注意佩戴部位皮肤无擦伤,血运良好。

(5)标本采样、给药、发放特殊饮食前,医务人员应让患者或家属陈述患者姓名,并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核对床头卡和“腕带”,确认患者身份。

(6)在门诊、病房、之间转运交接病人时,除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患者身份的标识外,严格按照交接程序进行交接并登记。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及流程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及流程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1】一、住院患者必须建立床头卡。

二、对于治疗、护理不能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有效核对的患者(如手术、昏迷、神志不清、危重、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患者和无法正确语言表达且无家属陪伴的住院患者等),必须使用腕带,作为患者身份识别信息的载体。

三、患者身份识别方法有床头卡核对、双向式核对(开放式询问核对)、腕带核对、病历牌(卡)核对等。

在标本采集、给药或输血等各类诊疗活动前,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并至少同时使用2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依据)。

四、转送、接收患者,必须认真识别患者身份。

五、转床、转科时,必须及时更新腕带信息,并做到二人核对,确保患者身份识别信息与腕带信息一致。

六、完善并落实护理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的患者识别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

七、填入腕带的识别信息必须经两名医务人员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需要经两人重新核对。

八、腕带填写的信息字迹清晰规范,准确无误。

项目包括:病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信息。

九、患者使用腕带舒适,松紧度适宜,皮肤完整无破损。

十、加强对患者腕带使用情况的检查,各科护理质量监控组每月进行督导并有记录。

住院患者身份识别腕带管理规定一、为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营造一个安全的医疗环境,患者在住院期间需要佩戴身份识别腕带。

二、身份识别腕带信息包括患者姓名、住院号、性别、入院日期、科室等。

三、病房护士接待患者时,为患者佩戴腕带,一般戴于患者右手腕部。

四、医护人员充分告知患者佩戴腕带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保证腕带的完好。

五、一人一带唯一对应,是保障正确识别患者身份最重要的条件。

六、若遇到患者身份腕带丢失、严重损坏等情况,责任护士应第一时间更换腕带。

七、患者出院时,责任护士为患者安全剪断腕带,按照医疗垃圾处理。

患者身份识别流程急诊、病房、ICU之间识别程序一、急诊科护士做好交接前准备工作:为病人佩戴腕带,上面准确填写病人的相关信息;在《转科病人交接护理记录单》上,准确填写病人的个人信息、诊断、相关交接内容,并与病历进行核对,确保相关信息准确无误。

医院病人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三篇)

医院病人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三篇)

医院病人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病人在院期间应被正确识别身份,包括门、急诊病人和住院病人。

1、住院病人均应佩戴腕带作为身份识别标识。

2、腕带佩戴规范目的:(1)病人流动过程中能被正确识别(如加床、转床、手术、外出检查等);(2)有过敏史者有醒目标记,随时提醒,方便核对;(3)意识模糊或不清者能被正确识别;(4)确保母婴的唯一性,防止相互混淆;(5)医生查房时准确快速地确认病人、读取病人信息。

①手术病人(包括微创手术)、危重病人以及过敏性体质病人务必佩带腕带,作为病人识别标志。

②腕带填入的识别信息务必经两人核对后方可使用。

若有损坏,及时更新,同样需要经两人核对。

③按操作规范给病人佩带腕带,垫1-2指按紧搭扣,松紧适宜,防止扭曲、勒伤。

病人出院时去除腕带(在医院死亡病人需经家属确认尸体后才去除)④执行各项治疗、护理操作时均需核对腕带。

附:国际病人安全目标管理规程(一)目的保证医院相关运作流程和政策贴合国际病安全目标的要求,透过有效的监控措施,保证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得到执行,以确保病人安全,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

(二)标准1、正确识别病人:要使用至少两套病人识别码(1)当给病人用药、输血或输血制品、抽血标本或采集其他临床检验标本、给病人进行其他任何治疗或操作时,至少要有两套病人识别码。

(2)住院病人使用住院号(性别或年龄)和病人姓名作为病人的识别码,在病人入院时记录在腕带上;急诊抢救室的病人使用病人的姓名(对于身份不明的昏迷病人,由接诊的医护人员临时命名)和门诊号作为病人的标识码,在病人进行抢救室时记录在手腕带上;门诊病人使用病人姓名、就诊卡号作为病人的识别码,出生日期、住址、电话号码能够作为病人识别的补充信息,当使用识别码有困难时可选取这些补充信息,询问病人后再与这些信息进行核对。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在核对病人的识别码时,询问病人“请问你叫什么名字?“让病人回答,然后将病人的回答与手中信息进行核对。

(3)放射科、检验科等辅助科室允许使用流水号或住院号、姓名等其他贴合要求的号码作为病人标本的识别码,但科内务必统一,并在科室管理规程中书面写明政策。

患者身份识别与腕带使用管理制度

患者身份识别与腕带使用管理制度

患者身份识别与腕带使用管理制度
身份识别系统是医院患者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确保每一个患
者得到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身份识别系统包括人脸识别、指纹识别、虹膜
识别、RFID等技术。

腕带使用管理制度是身份识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使用腕带可以有效地管理患者的信息、实现患者登记、防止人口混淆等。

1.发放腕带:每一位患者住院时都应当给予腕带,其编号唯一,以便
医务人员识别。

腕带发放时,要进行登记和签字,登记时要注意患者身份
的准确性和腕带编号的准确性,不得重复发放、调换或者互换。

2.使用腕带:腕带的使用要符合预防错误治疗的要求,在患者入院、
改变床位、离院时,都要核对患者信息与腕带信息,以确保医疗信息的准
确性。

3.管理腕带:腕带的管理要定期检查,以确保腕带质量和安全性;腕
带长期放置应放置在干燥、通风的环境中;更换腕带应及时完成。

二、身份识别管理
1.人脸识别:人脸识别系统是通过摄像头拍摄患者的脸部特征,经过
数据处理后,与系统中已有的患者信息进行比对,确定患者的真实身份。

2.指纹识别:指纹识别系统是通过患者的指纹。

患者身份识别与腕带使用管理制度

患者身份识别与腕带使用管理制度

患者身份识别与腕带使用管理制度
概述
患者身份识别是医疗机构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

为了保障患者安全,通过使用
腕带等手段来管理患者身份已成为医院标准化管理的必要手段。

本文主要介绍患者身份识别和腕带使用管理制度。

主体
1. 患者身份识别
医院对患者的身份识别常采用腕带等手段。

腕带的使用应遵循以下原则:
1.患者按照规定佩戴腕带,医护人员发现不佩戴腕带的患者应及时劝导;
2.腕带的信息应清晰、醒目;
3.不同患者的腕带应有独立的编码,不得重复使用。

在不同情况下,腕带的使用需遵循以下规定:
1.患者到达医院时,应在接诊台领取腕带,并配合核对身份信息;
2.入院后,医护人员应为患者佩戴新的腕带,确保腕带信息正确;
3.当患者进行手术、放射治疗等特殊治疗时,应在腕带上标注相关信息;
4.患者出院前,应由医护人员协助剪除腕带。

2. 腕带使用管理制度
为有效管理腕带使用,医院应建立腕带使用管理制度,确保每位患者都佩戴正
确的腕带,信息准确无误。

具体措施如下:
1.由院方统一采购腕带,保证质量和信息准确性;
2.对未佩戴腕带、佩戴不正确的患者进行监督和督促,形成管理流程和
责任链;
3.定期检查腕带统一性和准确性,清理过期和失效腕带;
4.加强专业化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关于腕带使用重要性的认识;
5.通过信息化手段对腕带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

结论
患者身份识别和腕带使用管理制度是医院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
保障患者的安全。

医院应制定合理的院内管理制度,加强管理流程的约束力,同时完善信息化管理手段,从而提高患者的就医体验和医疗质量。

患者身份识别与腕带使用管理制度

患者身份识别与腕带使用管理制度

患者身份识别与腕带使用管理制度患者身份识别与腕带使用管理制度一、患者身份识别的重要性患者身份识别在医疗行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保障患者安全的基础,还是准确记录患者治疗过程、提高医疗质量等方面的重要工作。

只有通过正确的身份识别,医生和护士才能提供准确的诊疗服务,避免发生误诊、错药、错检等医疗事故。

二、腕带使用管理制度的目的为了保障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医疗机构需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腕带使用管理制度。

通过对患者佩戴腕带的监管和管理,可以有效避免患者身份混淆、患者信息错误等问题的发生,提高患者就诊体验和医疗质量。

三、腕带使用管理制度的具体要求1. 腕带佩戴的时间:患者在住院期间,应始终佩戴腕带。

出院后,应将腕带立即剪断并销毁,以防止他人使用。

2. 腕带的标识:腕带上应标注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过敏史等。

信息准确、清晰易读,以便医务人员及时查看。

3. 腕带的制作与发放:腕带应由医疗机构统一制作,采用防水、防脱落的材料,确保患者在洗澡、换洗衣物时腕带不易损坏脱落。

腕带应在患者入院时统一发放,并记录发放时间和信息。

4. 腕带的检查与更换:护士负责对患者腕带进行定期检查,确保腕带标识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如发现腕带损坏、标识混淆、患者信息有误等情况,应及时更换或修正。

5. 腕带的使用培训与巡查: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患者腕带的使用培训,确保全体医务人员熟悉腕带使用的要求和流程。

另外,医院管理人员应定期对腕带的使用情况进行巡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

6. 腕带的信息保密:患者的个人隐私非常重要,医务人员在使用腕带时应保证患者信息的保密性,严禁将腕带上的信息泄露给他人。

四、腕带使用管理制度的执行为了保证腕带使用管理制度的落实,医疗机构应制定具体的执行方案,并进行全员培训。

医务人员应加强对患者身份识别的重视,确保每位患者都佩戴正确、准确的腕带。

同时,医疗机构应建立相关的监督和反馈机制,对不遵守腕带使用管理制度的医务人员进行批评教育和惩罚。

腕带”使用管理制度与流程

腕带”使用管理制度与流程

“腕带”使用管理制度与流程一、目的根据《“腕带”使用管理制度与流程》运行情况,为进一步加强患者身份识别管理,规范使用“腕带”,特修订本制度与流程。

二、适用范围所有住院患者。

三、定义“腕带”:是病人身份的唯一性标识,是指对患者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特殊方法。

四、参考文件无。

五、内容(一)佩戴“腕带”1、“腕带”由责任护士或接诊护士填写并佩戴。

2、“腕带”一般佩戴于患者左上肢,特殊情况佩戴于下肢。

3、注意佩戴部位皮肤无擦伤,血运良好,佩戴松紧以两指为宜。

4、佩戴时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腕带”使用注意事项及重要性,强调不可自行去掉。

观察有无皮肤过敏现象,如有发生及时报告并处理。

5、严禁医护人员随意将患者“腕带”取下。

6、如“腕带”不慎丢失,责任护士应重新核对、填写信息并及时佩戴。

(一)执行各项诊疗活动中要认真核对“腕带”信息。

(二)严禁任何人涂改,刮除“腕带”信息。

(三)“腕带”标识是患者的专用信息,不得借予他人使用。

(四)“腕带”身份识别规定1、医护人员在各类诊疗活动中,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二种以上方法确认患者身份。

凡属“腕带”适用范围的患者,诊疗活动中必须使用“腕带”作为识别和确认患者身份的有效手段。

2、护士在为患者使用“腕带”时,实行双核对(“腕带”与病历各类信息同时核对),患者“腕带”记载信息包括:患者科室、床号、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过敏史、血型;重点科室如新生儿室患儿“腕带”记载信息包括:母亲姓名、床号、性别、住院号、出生日期、体重、身长;儿科患者“腕带”记载信息包括:科室、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住院号、诊断;手术科室患者“腕带”记载信息包括科室、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床号、诊断、手术部位。

3、护士在给患者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识时,必须双人核对后方可使用,若“腕带”损坏需更换时,同样需经双人核对,佩戴“腕带”应准确无误。

4、患者转科、出院、转院、死亡时,由病房护士去除腕带。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及流程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及流程

腕带管理制度一、目的保证医务人员随时对病人身份进行快速而准确的识别,确保标识对象的唯一性及正确性。

二、术语患者标识腕带:是系在患者手腕上,标有患者重要资料的身份标识带,能够有效保证医务人员随时对患者进行快速而准确的识别,防止被调换或随意取下,确保标识对象的唯一性及正确性。

三、正文(一)适用范围1、需佩戴腕带的部门:住院部.2、需佩戴腕带的患者:意识不清患者;急诊抢救;住院患者;无自主能力患者;语言交流障碍患者等。

(二)使用注意事项1、不能随意调换或拆除。

2、腕带的材质良好,不会引起患者皮肤过敏。

3、腕带上的字迹不能被洗掉或被擦掉.4、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大小合适的腕带。

(三)腕带佩戴要求1、腕带一般应由二位护士核对后佩戴在病人手腕上,如病情禁忌,则佩戴在脚踝上。

优先顺序:右手腕、左手腕、右脚踝、左脚踝。

2、佩戴腕带前,应仔细核对病人病历。

腕带上应注明患者病历号、病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和过敏史,如在住院过程中药物皮试阳性或发生过敏反应,也应随时记录在身份腕带上。

3、佩戴腕带的患者,医护人员在对患者实施任何检查、操作或转运患者前应核对腕带,确认患者身份。

4、患者腕带佩戴标识应准确无误,佩戴部位皮肤完整,无擦伤,手部血运良好。

5、患者转科或腕带遗失、损坏,必须立即佩戴新腕带。

(1)核对患者病历.(2)要求患者口头证实自己的身份.(3)对无法沟通的患者,应请在场的家属证实患者的身份。

6、患者出院、转院时由护士拆除腕带。

(四)佩戴腕带操作程序1、护士按《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准确确认患者身份;2、直接将患者资料用不褪色笔写在识别腕带上;3、请患者或家属核对无误;4、将腕带环绕于患者手腕或脚踝部,松紧及位置适宜。

5、向患者及家属交代其用途及注意事项;6、患者出院时由责任护士将腕带剪断取下。

患者身份识别管理制度为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避免因身份识别差错而发生各类医疗不良事件、医疗差错或医疗事故,特制定本制度:一、为保证医疗安全,来院就诊的每位病人应当如实提供真实的身份信息.身份信息是指姓名、性别、年龄等基本身份资料。

护理制度流程-手腕识别带使用制度

护理制度流程-手腕识别带使用制度

手腕识别带使用制度
为加强核对,保证护理安全,对部分住院患者执行佩带手腕识别带,作为患者身份识别的标识。

一、手腕识别带使用范围:手术患者、意识障碍、语言障碍、智力障碍、交流困
难,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儿科患者、急诊抢救、重症监护病房等。

二、使用方法:
1.统一佩带左手手腕(手术科室根据手术部位、特殊情况根据患者病情不同佩带)。

2.急诊科:大红色;儿科、产科新生儿:粉红色;其他科室:蓝色。

3.入院时或住院期间,床位护士评估患者为符合手腕识别带适用范围,正确填写并经第二人(医生或护士)核对,家属或患者确认无误后,为患者佩戴“手腕识别带”。

4.手术患者,将佩戴“手腕识别带”作为术前准备常规,腕带于术前护士负责(急诊手术、分娩患者及时佩戴)佩戴。

5. 新生儿娩出后由台下护士负责佩戴“手腕识别带”。

三、要求:
1, 用蓝色圆珠笔认真正确逐项填写“手腕识别带”内容,字迹端正清晰易于辨认,并经过第二人(医生或护士)核对。

有床位变动及时更改,变动超过两次或字迹模糊应及时更换。

1.佩带“手腕识别带”时应注意保持清洁、松紧适宜,避免佩戴过紧造成皮肤损
伤或影响手术中对桡动脉压的监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心整理
患者身份识别与腕带使用管理相关制度
一、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为了确保医疗安全,同时使患者权益及生命安全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特制定本制度。

门诊患者身份识别
1
2345、“腕带”牌,上面记载患者信息包括:科别、性别、诊断等,并在门诊病历上注明,待明确身份后再按病历书写规范补写。

住院患者身份识别
1、住院患者必须建立床头卡,住院病人一览卡。

2、医护人员在各类诊疗活动中,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2种
(姓名、性别、床号等)方法(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依据)确认患者身份,确认识别无误后方可进行操作。

3、临床治疗护理活动中,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及其他诊疗活动前,医护人员除应采取以上方法确认患者身份外,还应让患者或家属陈述患者姓名,确认患者身份。

4
2人时)
5
6
7
8
术室与病房、病房与其他科室、产房与病房,必须及时制作并更换新的“腕带。


重点环节患者身份识别的方法和流程
急诊科、病房、手术室、产房之间以及转科患者的身份识别及核对程序。

1、患者由急诊科收入病房,由急诊科人员、病房值班护士按照《住院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的有关规定共同确认患者身份并双签名于“送病人登记本”中。

2、患者转科时,必须及时更新床头卡、病历牌(卡)、住院病人一览卡等信息,并由转出科、转入科护士在“转科交接登记本”上签字,认真做好识别和交接记录。

3、病房与手术室相互转接患者:
手术前一天由病房责任护士确认患者身份,戴“腕带”。

主管医生进行手术部位标记。

手术患者核对:依据手术通知单和患者病历查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
1
2
3
4
5
6
7
8
由病房护士对患者使用“红色”腕带标识,写清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病区、床号、住院号、诊断、血型,麻醉前手术室麻醉医师、护士分别核对,手术前手术医师核对。

病人回病房麻醉清醒后,由病房护士核对取下。

9、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在诊疗活动中使用“蓝色”腕带作为各项诊疗操作前辨识病人的一种手段,并在全院各病房、急诊室实施。

10、新生儿出生后由巡回助产士或护士给新生儿带上“粉色”(女婴粉红色,男婴粉蓝色)腕带,填上母亲姓名、性别、床号、体重、出生日期,回病房后由病房护士核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