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儿童少年赏识教育应用性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赏识教育在中小学教育实践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研究进展情况汇报-课题研究结题报告研究总结 (2)
《赏识教育在中小学教育实践中的应用研究》市级立项课题研究进展情况汇报山我们承担的课题名称为《赏识教育在中小学教育实践中的应用研究》,现将本课题研究进展情况简单做一汇报:一、课题组成员情况本课题组共有3位成员,研究人员均为县级骨干教师。
平均年龄40岁,参与研究教师都有过省市课题研究经验,科研能力较强,有能力保质保量地完成并积极推广这个课题的科研成果。
二、课题组成员的分工牛建策:课题主持人及总负责,负责答辩,指导实验过程;指导并协助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魏涛:收集和整理数据;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王巧玲:所带班级为实验班,负责实施整个实验,录制一至二节赏识教育实验课。
查找所需的最新文献资料并负责论文文献部分的撰写。
三、各阶段工作开展情况(一)准备阶段:(2019年3月-5月)1.制定了课题研究实施方案,撰写了开题报告。
2.开展了课题研究培训,组织了课题组成员学习。
课题组成员通过查阅文献材料、上网索引查证与赏识教育相关的教育理论,查阅学习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理论、素质教育理论、新课程理论等,为开展课题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收集信息阶段:(2019年5月-2019年10月)1.了解了掌握赏识教育在国内外的推广情况2.设计了问卷,开展调查,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状况。
3.召开了不同状况学生的座谈会,收集学生的反映和要求。
(三)课题实施阶段:(2019年10月-2020年7月)1.在四至六年级分别确立了一个实验班级,在实验班中推行了赏识教育,收集了赏识教育经验,完成了实验小结。
2.借助学校大课间活动、阳光体育活动、“六一”“七一”“体育节”“艺术节”等活动机会,深入开展了赏识教育在学生活动中的作用研究。
3.设计表册,收集了班主任素质教育评价册,结合教导处学生德育工作措施,分析赏识教育在德育活动中的运用效果。
4.召开赏识教育专题研讨,撰写阶段性研究报告、阶段性论文,此阶段尚在进行当中。
(四)课题结题阶段:(2020年7月-2020年9月)根据赏识教育在我校的实际推行情况,将认真分析总结,运用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论文。
《赏识教育在数学教学中应用策略》阶段性总结
《赏识教育在数学教案中的应用策略研究》课题组阶段性总结辛寨镇中心小学数学课题组一、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和主要工作(一)加强了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理论学习。
自从课题申报立项以来,我们课题组成员进一步学习有关赏识教育的理论:“人类本质中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赏识。
”这是赏识教育的根本出发点。
赏识是指充分认识到人的积极因素和优点,并加以肯定与赞赏、表扬,赏识教育是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教育理念。
赏识就是尊重孩子,相信孩子,鼓励孩子,通过不断肯定、不断强化,让受教育者扬长避短,克服自卑、懦弱心理,树立自信心,帮助孩子获得自我价值感,发展自尊、自信,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潜能。
(二)完善了课题的实施方案。
首先,明确课题研究小组中各个成员的分工。
负责人负责整个课题的组织协调工作,审查课题研究过程中的相关材料;负责开题报告的撰写、制定课题实验方案、整理课题的阶段性成果;其他成员负责课题实验过程中调查、案例等材料的搜集;负责课题实验论文的撰写及整个材料的修订。
其次,明确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和研究目标。
我们开展这一研究的指导思想。
一是: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理论告诉我们,赏识教育符合孩子的心理发展特征,能够激发学生潜力,能够满足学生内心深处的需求。
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更能经受挫折,而不是温室中的花朵。
能够培养孩子的自信,帮助孩子克服自卑。
孩子是环境之子,营造宽松和谐的环境以满足学生内在无形生命的需求。
二是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类除了最基本的生理、安全需要外,更高层次的需求就是对尊重的需求,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赞赏,得到社会的肯定性评价。
赏识教育在把做人的权利还给学生的同时,把做人的责任也让他承担起来,也就是让学生无形的生命升华的同时,他们有形的生命也经得起风雨的磨难。
赏识是成功的良方,最大限度开发学生潜能的法宝,是融洽师生的感情,创建和谐氛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赏识教育研究报告
赏识教育研究报告本课题研究周期一年半(2012年5月—2013年11月),分前期准备、课题立项、实施研究、中期评估、深化总结五个阶段进行。
目前课题研究完成了前期准备、课题立项和部分子课题实施研究工作,正进入课题中期评估阶段,现将前一阶段的研究工作报告如下。
一、课题研究概述(一)研究背景目前新课程改革已经全面展开,但我们仍看到有些教师、家长对孩子求全责备,往往用自己也达不到的标准要求儿童,盯住儿童的缺点不放,恶言相向,穷追猛打。
这使得儿童自卑的心态不断被强化,他们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怀疑自己存在的价值,贬抑自己生活的意义,以致于厌学、厌世,甚至弃世等一系列严重的心理问题出现。
每个人都有被赏识的欲望,每个人都有值得赏识的地方。
在学习过程中,激励的存在至关重要,任何学生都需要不断的激励。
赏识教育作为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评价方式已被广大师生所重视,充分运用赏识激励评价导向,坚持多元化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我们的学生需要赏识,教师和家长需要赏识,学校需要赏识,教育也需要赏识。
新课改尽管已进行了多年,但语文教学的收效却并不明显。
不管教师如何换花样,但教学的中心依然是划分段落、概括中心、揣摩作者意图等内容。
原本还有一点点生动的语文课文常常被教师那枯燥的教学模式“嚼”得索然无味。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总发现有些孩子愁眉苦脸,不喜欢上语文课,甚至厌恶语文课。
对许多学生来说,语文课的学习,不再是生活中的一种渴望,而只是一种无奈,他们为了取得一个好的分数,常常背叛自己的心灵。
语文学习本身并不枯燥,为什么我们在教给孩子的时候,却使它变得那么让人生厌呢?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学连培养学生对母语最起码的亲近与爱都办不到,难道不是一种悲哀吗?(二)研究目标和主要内容研究目标1、就课题本身而言,是对行知小学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借鉴陶行知赏识教育思想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的一次运用和实践检验的过程,对发展学校特色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流动少年宫_年度总结(3篇)
第1篇2023年,流动少年宫活动在我国各地蓬勃开展,为广大青少年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平台。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秉承“寓教于乐、全面发展”的理念,不断丰富活动内容,提升服务质量,取得了显著成效。
以下是流动少年宫2023年度工作总结:一、活动开展情况1. 活动覆盖范围广泛。
2023年,流动少年宫活动覆盖全国20多个省份,共计举办活动1000余场,参与学生达数十万人次。
2. 活动内容丰富多彩。
我们以科技、艺术、体育、社会实践等多个领域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寓教于乐的活动,如机器人制作、绘画、书法、舞蹈、足球、篮球等。
3. 活动形式多样。
我们采用讲座、比赛、展览、互动体验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新知识、提高综合素质。
二、工作亮点1. 创新活动形式。
为提高活动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我们不断尝试创新活动形式,如科技制作大赛、艺术展演、体育竞技等,深受学生喜爱。
2.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我们邀请了一批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专业素养的教师担任活动导师,确保活动质量。
3. 拓展合作渠道。
与各级教育部门、企业、社会组织等建立合作关系,为流动少年宫活动提供更多资源和支持。
4. 关注学生需求。
根据学生兴趣和需求,不断调整活动内容,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三、取得成效1.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通过参加流动少年宫活动,学生们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得到了全面提升。
2. 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流动少年宫活动为校园文化生活注入了新的活力,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3. 促进教育公平。
流动少年宫活动为广大农村和边远地区的学生提供了优质的教育资源,有助于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4. 增强社会责任感。
通过参与公益活动,学生们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培养了奉献精神。
四、未来展望1. 深化活动内容。
继续拓展活动领域,丰富活动形式,满足更多学生的需求。
2. 提升服务质量。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活动组织水平,确保活动质量。
3. 扩大覆盖范围。
流动儿童管理工作总结
流动儿童管理工作总结篇一:流动儿童工作小结安丰营卫生室XX年度流动儿童主动搜索工作总结为切实落实安宁市疾控中心的流动儿童管理有关精神,消除辖区内儿童免疫空白,按照《免疫规划服务规范》相关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将辖区流动儿童纳入了常规管理。
具体情况如下:一、认真开展调查摸底工作,为适龄的流动儿童接种免疫规划疫苗。
1、结合每月两次的定期定点常规基础免疫和麻疹查漏补种工作,对辖区内适龄流动儿童进行了拉式的调查摸底。
认真核查了流动儿童的预防接种情况,全年度我辖区流动儿童88名,完成了88名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建证建卡率均为100﹪,单苗接种率为100﹪。
2、全年迁出流动儿童58人。
二、取得的成绩与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取得的成绩1、通过工作人员的努力及积极宣传,辖区内绝大部分流动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服务很是认可,能够做到按时带孩子前来接种疫苗。
对预防接种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能主动询问接种疫苗的有关信息。
2、流动儿童聚集地形成的预防接种氛围能很好的影响着适龄儿童的家长,促使每位适龄儿童都能按时接种疫苗。
(二)存在的问题1、流动儿童家长普遍文化程度较低,对儿童预防接种意识极其淡薄;2、有的流动儿童居住地变动周期短,这给儿童管理上增加了难度。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1、加强预防接种知识的宣传。
2、增强与家长的联系沟通,让其知晓按时接种疫苗的重要性,无论居住在何地,都要带孩子接种疫苗,变动地点要及时与当地预防接种服务单位联系,以便于通知接种疫苗。
3、对预防接种完成好的家长给予积极的表扬,鼓励其动员周围对预防接种服务淡漠的同伴按时带孩子前来接种疫苗。
4、加强学习与培训。
预防接种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与工作态度直接关系到流动儿童管理的质量与开展,计划将流动儿童管理纳入工作人员每月的业务学习中去。
安丰营卫生室卫生室XX年12月31日篇二:沅陵县XX年流动儿童管理工作总结沅陵县XX年流动儿童管理工作总结随着社会市场经济活动的繁荣,带来了流动儿童的大量增加,该部分儿童的预防接种成为免疫规划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
流动儿童教育研究课题 (2)
流动儿童教育研究课题一、流动儿童教育现状流动儿童,指那些由于家庭迁移、工作变动等原因,在非户籍所在地居住并接受教育的儿童。
他们通常处于城市边缘,或是城乡结合部,面对着教育资源的不平等和文化的冲击。
当前,流动儿童的教育现状呈现出以下特点:教育资源不均:与本地儿童相比,流动儿童往往难以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包括师资、教学设施、课程内容等。
教育连续性受损:由于家庭迁移的不确定性,流动儿童的教育连续性经常受到影响,他们可能需要频繁转学,导致学习进度受阻。
文化冲突与适应:流动儿童往往面临着从农村到城市或从城市到城市的文化转换,这种转换不仅影响他们的学习,还对他们的心理适应产生挑战。
二、流动儿童教育需求特点流动儿童的教育需求有其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稳定性需求:流动儿童需要稳定的教育环境,以减少频繁转学带来的负面影响。
多元化教育需求:由于家庭背景和文化差异,流动儿童对教育内容和方式有多样化的需求。
心理支持需求:面对文化和环境的快速变化,流动儿童需要更多的心理支持和帮助。
三、流动儿童教育政策与措施为了改善流动儿童的教育状况,政府和社会各界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政策倾斜:政府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倾斜政策,如提高流动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比例,改善他们的教育环境。
教育资源整合:通过优化教育资源分配,加强城乡教育合作,提高流动儿童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
社会支持: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流动儿童教育,提供多样化的教育支持和服务。
四、流动儿童教育实践案例在实际的教育实践中,一些地区和学校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例如,某市通过实施“流动儿童教育支持计划”,整合各方资源,为流动儿童提供了更加公平和优质的教育机会。
该计划不仅提高了流动儿童的学习成绩,还促进了他们的社会融入和心理健康。
五、流动儿童教育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教育理念的更新,流动儿童教育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教育公平化:随着政府对教育公平的重视和投入的增加,流动儿童接受教育的机会将更加均等。
幼儿赏识教育教研课题阶段小结
xx幼儿园《幼儿赏识教育》教研课题阶段小结xx幼儿园《幼儿赏识教育》课题第一阶段小结本学期,我园在教研组的指导下确定《幼儿园赏识教育》的实验课题,课题组以《新纲要》精神为指导,扎实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活动,现将第一阶段工作小结如下:一、健全课题组组员:为确保实验顺利进行,组建了以AA为全面负责人,BB、CC为指导人,DD、EE、FF、GG、HH、JJ为实验成员的课题组,做到明确分工,精诚合作。
二、确定了实验班和对比班:实验班为中班联,在幼儿年龄较小时开展常识教育,使研究效果更加有效,有对比。
并且对实验班的幼儿家庭进行了家长问卷调查,并做了如实的统计和分析。
三、明确了研究方法: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边研究、边实践、边改革、再创新。
本课题研究方法以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成功表现记录法为主。
四、确定实验成果形式:采取以实验调查报告、实验课、优秀教案、研讨会、教学论文等形式展现。
五、实验班级着重配合计划实施课题1、在班级教学中及一日生活中渗透赏识教育。
2、在班级管理实施赏识教育,并准备了许多相对应的物质条件。
3、教师之间能相互监督是否实施赏识教育,并且能主动与本课题的成员交流方法。
4、教师设计了多种多样的个案记录与分析,记录幼儿课内、课外的变化;赏识前后的变化等等。
5、书写了各种类型的赏识教育效果评价材料,对本班幼儿考核评价。
六、班级管理赏识教育的初步效果1、中班联各班营造了很温馨的感觉,教师与幼儿在一起特别和谐,处处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
2、活动室的墙壁、黑板、空间都有“我行”、“我棒”等内容的图画和话语,活动室外也能布置出赏识教育的环境,创设了一个能使幼儿感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生活氛围,避免了单一、呆板的言语说教。
3、教室美观、整洁、座位安排每周都有创新。
4、教学中渗透了赏识教育,创设了自由、宽松的环境,使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体验赏识的乐趣。
教师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使每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
赏识教育实验报告范文
一、实验背景赏识教育是一种以激励、鼓励和肯定为主要手段的教育理念,旨在通过发现和欣赏学生的优点和进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我国,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赏识教育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的重视。
为了验证赏识教育在实际教学中的效果,我们开展了一项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赏识教育实验。
二、实验目的1. 探究赏识教育对小学生学习兴趣、自信心和成绩的影响。
2. 评估赏识教育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效果。
3. 为教师和家长提供赏识教育的实践指导。
三、实验对象和方法1. 实验对象本次实验选取了某小学一年级两个班级共8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实验班40人,对照班40人。
两个班级的学生在性别、年龄、家庭背景等方面无显著差异。
2. 实验方法(1)实验班采用赏识教育法,具体措施如下:a. 教师定期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发现学生的优点和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b. 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给予适当的肯定和表扬。
c. 设置班级荣誉榜,展示学生的优秀表现,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d. 定期举办班级活动,如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对照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教师主讲、学生听课,以传授知识为主。
四、实验过程实验为期一年,分为三个阶段:1. 准备阶段(第1-2周)a. 确定实验班和对照班。
b. 制定实验方案,包括赏识教育措施、实验评估指标等。
c. 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前测,了解学生的初始情况。
2. 实施阶段(第3-52周)a. 实验班按照赏识教育法进行教学。
b. 对照班按照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c. 定期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跟踪调查,了解学生的变化。
3. 总结阶段(第53-54周)a. 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后测,评估实验效果。
b. 分析实验数据,撰写实验报告。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学习兴趣a. 实验班学生的学习兴趣显著高于对照班,表现为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关于流动人员子女教育问题的研究的论文5篇
关于流动人员子女教育问题的研究的论文5篇第一篇:关于流动人员子女教育问题的研究的论文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很快进入了城镇化以及工业化的重要阶段,中国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外出打工,从2005年以来流动人口剧增,流动人口由最早独自(或携伴)外出打工,逐渐过渡到举家外出打工。
城市中进城务人员及其子女的数量逐年递增,如何解决进城务工子女就学问题已成为我国教育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难点问题之一,已引起社会的会广泛关注。
由于进城务工人员的社会地位、身份特征和工作性质,使其子女在受教育权利的保障上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进城务工人员下一代的成长和发展,对整个中国未来的发展将会产生深层次、潜在的不良影响。
应该高度关注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受教育权利问题,将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帮助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享受到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保证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公平接受义务教育,不仅有助于九年制义务教育的真正普及和质量提高,从长远来看,还有助于国家的繁荣富强。
关键词: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公平;制度保障一、不仅仅是经济问题“打工子弟学校是一个过渡时期的产物,在一定时期内长期存在有它的必然性,随着政策的调整、整个社会氛围的改变、城里人对这些孩子的接纳和教育体制的改变,这些学校会自然消失。
”长期从事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调查和研究的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史柏年如是评说。
对于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这一变化,政府始料未及,造成大批务工人员子女无学可上。
史柏年的调查发现,一个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要到城里的一所非重点小学上学,每年要交纳2000元左右的借读费,6年小学就需要12000元的借读费,这个数目对于刚来到城里而且处于社会底层收入微薄的农民工家庭来说,是一笔庞大的开支。
除了借读费,还有名目繁多的赞助费、服装费、春游费等各种费用。
所以,城市公办学校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吸纳毕竟是少数。
缘于巨大的社会需求,一些进城务工人员自己办起了专门招收打工子弟的学校,并迅速发展。
赏识教育的方法研究
《赏识教育的方法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研究背景我校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教师、家长教育观念传统、陈旧,在对待自身、教育学生方面存在许多问题。
学生自我控制能力、辨别是非的能力还普遍较弱,普遍比较任性、易冲动、逆反心理强,很多学生受不了纪律的约束,比较自由散漫。
而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孩子的心灵得到最充分的舒展,使孩子巨大的潜能得到最为极尽的开启。
因此,构建和谐校园,也就成为我们农村初中学校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因此,针对我校的教育教学现状和当前的农村初级中学特点,我们提出了赏识教育的方法研究这一课题。
二、课题总体设计1、课题含义:“赏识”在词典里的解释是给予人重视或赞扬,以调动人的积极性。
它能使作用对象的生理和心理产生快感,做起事来心情愉快。
赏识作为一种教育的思想观念和方法,能使教育者积极帮助学生实现与外界的健康互动,从而最终使其享受天地人大和谐的美好境界。
“赏识教育”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以信任、尊重、理解、激励、宽容、提醒的教育方法和思维方式的一种教育模式,其核心在于爱护和发展个性,使受教育者内心深处的需求得到满足。
在学校工作中,针对当前农村初级中学师生员工的现状特点,运用赏识教育的方式方法,构建一套激励评价机制,使学生、老师在“我是好学生”、“我是好教师”的心态中觉醒,并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发挥出自己的潜能,形成和谐的校园人文环境,使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得到稳步提高,学校的特色教育——“赏识教育”得以彰显。
2、理论依据:激励教育理论:激励教育提倡以尊重人为前提,以激发兴趣为先导,以开掘潜能为宗旨;它着眼于学习者学习动机的培养和学习动力系统及道德内化机制的完善,立足于主体性的发挥。
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 人类除了最基本的心理、安全需要外,更高层次的需求就是对尊重的需求, 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欣赏, 得到社会的肯定性评价。
因材施教理论:因材施教理论强调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既适合大多数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又照顾到所教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流动儿童教育研究课题工作报告
流动儿童教育研究课题工作报告一个孩子在作文中写道:……爸爸妈妈都是农夫,每天早出晚归,累得他们还没40岁,就满脸皱纹,皮肤黑黝黝的,看着像50多岁。
我们生活得虽然是苦了点,但是生活得特殊美好。
有一年八月十五中秋节,我们没有多余的钱买肉包水饺,妈妈就买了点油条包水饺,没有钱买月饼,爸爸就用给他买鞋的钱买了点苹果给我们吃。
虽然我们没有吃到肉水饺,没有吃到月饼,但是我们心里都特殊兴奋。
或许越是在这样的家庭,孩子越熟悉到生活的不易,因此也越能够培育起对父母的感谢家庭的责任感。
在孩子的作文中,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些话,“我知道爸爸妈妈对我的关心是无微不至的,我要好好学习,取得好成果报答他们”,“我想,我长大了,要赚许多钱养爸爸和妈妈”,“我家是卖菜的,虽然很贫困,但我肯定会好好学习,肯定要出人头地”。
一个孩子在作文中写道:爸爸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去送烧饼,送完了烧饼就要做,手不停脚不住。
每当我爸爸妈妈做得满头大汗的时候,我真想说一声,爸爸妈妈,你们真是太辛苦了。
不知道为什么,我又不想说了,我想把这句话始终留在心里。
爸爸妈妈,你们一天做的事太多了,我长大了肯定要把你们的哺育之恩一点不漏地报答你们。
相对于其它社会群体,流淌农夫的最大特点就是流淌,流淌生活便也反映在孩子的思想中,孩子们在作文中写道:“我的爸爸为了赚钱才来北京的”,“由于爸爸妈妈在家里的收入太低,总共不到200元,便来到北京打工,我也被迫转学,来到了这个特别的学校。
”ゼ彝牧鞫使这些孩子的教育过程也具有了流淌性,而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他们不能在教育上做更多的选择,很多孩子都曾有过或长或短的缀学经受,而至今还有许多这样的孩子徘徊在城市的校门之外,从下面这篇作文片段中,我们不难看到这些孩子曲折的就学过程:“……我姑姑在北京,后来我家就到北京打工。
北京找工作很难,后来就卖盒饭、卖水果、烙大饼。
父母整完了他们的事,又为我的事操劳,由于我在北京不上学,找不着学校,北京的学校学费太贵了,差不多得二、三万。
广东省流动儿童家庭状况与家庭教育需求结题报告
广东省流动儿童家庭状况与家庭教育需求结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家庭涌向城市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
广东省作为经济发达地区,吸引了大量流动人口的涌入。
流动儿童作为这一特殊群体的子女,其家庭状况和家庭教育需求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为了深入了解广东省流动儿童的家庭状况和家庭教育需求,本项目开展了专项研究。
二、研究目的1. 了解广东省流动儿童家庭的基本状况,包括家庭结构、经济状况、居住条件等。
2. 探究流动儿童家庭的教育需求,为政策制定和教育服务提供依据。
3. 分析流动儿童家庭教育需求与社会支持的关联,为优化社会支持体系提供参考。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访谈、个案分析等方法,对广东省流动儿童家庭状况和家庭教育需求进行实证研究。
四、研究内容1. 流动儿童家庭状况(1)家庭结构:流动儿童家庭以核心家庭为主,家庭成员关系较为紧密,但部分家庭存在亲情缺失、家庭教育功能弱化等问题。
(2)经济状况:流动儿童家庭收入水平普遍较低,生活压力较大,对子女教育投入有限。
(3)居住条件:流动儿童家庭居住条件相对较差,部分家庭居住在城乡结合部或城中村,生活设施不完善。
2. 流动儿童家庭教育需求(1)教育观念:流动儿童家长普遍重视子女教育,但对教育方法、教育内容等方面的了解和掌握有限。
(2)教育资源:流动儿童家庭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较高,但实际可获取的教育资源有限。
(3)教育支持:流动儿童家庭在教育支持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如家庭教育指导、心理辅导等。
五、研究发现1. 流动儿童家庭状况对子女教育产生一定影响,如家庭经济状况、居住条件等。
2. 流动儿童家庭教育需求与社会支持之间存在关联,优化社会支持体系有助于满足家庭教育需求。
3. 政策制定和教育服务应关注流动儿童家庭特点,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支持和帮助。
六、结论与建议1. 结论:广东省流动儿童家庭状况和家庭教育需求具有特殊性,需要社会各界关注和支持。
赏识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研究课题报告
赏识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研究课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陶行知先生曾深刻指出:“教育孩子的全部奥秘,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
”他特别主张“尊重、信任、理解”儿童。
赏识教育是研究、传承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
赏识教育的出发点是顺应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抓住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赏,从“赏识”入手,创造有利于每个人成长的条件,使每一个人的内心觉醒,从而焕发出生命的巨大潜能。
赏识教育是一种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的教育;是一种充满人情味和生命力的教育;是一种正向关注、积极引导、不轻易放弃、相信成功的教育;是一种相信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成长的教育;是一种让精神富有者更高、而使贫者变得富有的教育。
作为班主任老师,时刻要和学生打交道,是学生在校最亲近的人,更应该学会赏识学生,欣赏他们、鼓励他们,精心呵护培养学生的自信,用心挖掘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发现“我能行”,从而使他们获得勇气和自信。
(一)通过赏识教育让学生更加自信任何人的生活和学习是不可能一帆风顺的,尤其是学生经常来自学习方面的种种压力,他们会感到困惑,这时他们最需要的就是帮助和鼓励。
一个人的自信一半来自自己,一半来自别人,若有人赏识他,他就可能拥有自信,在学习上取得成功。
(二)通过赏识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更应该把赏识教育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努力营造一个宽松的创新氛围。
作为班主任老师,要积极实践赏识教育,要让学生从学习的成就中体验快乐,在取得进步中获得满足感,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启迪他们的创新精神。
(三)通过赏识教育,发挥学生的潜能每个学生身上都有其独特的天分,这种天分能否很好地发挥出来,关键在于我们老师能否发现并且去挖掘它。
我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一旦发现他们的优点并令其发出亮光,就能使学生的潜能得到积极地发挥,让他的人生之路越走越通顺。
(四)通过赏识教育使学生之间相互欣赏,关系和谐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是引路人,班主任老师在对学生的赏识中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周围的学生,使学生善于发现同学之间美好的事物,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赏识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实践与研究任务书研究内容怎么写
赏识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实践与研究任务书研究内容怎
么写
一、引言
介绍赏识教育的概念和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并阐述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二、赏识教育的概念及理论基础
1. 赏识教育的定义与内涵
2. 赏识教育的理论基础:正向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等
三、赏识教育在幼儿园中的实践
1. 赏识教育在幼儿园中的应用形式:表扬、鼓励、认可等
2. 赏识教育在幼儿园中的实施策略:个性化评价、情境创设等
3. 赏识教育对幼儿发展的影响:自尊心、自我认知等方面
四、赏识教育在幼儿园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1. 存在问题:过度表扬、标准化评价等
2. 解决方案:个性化评价、多元化表扬方式等
五、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 国内相关研究: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结论等
2. 国外相关研究: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结论等
六、赏识教育在幼儿园中的实践案例分析
1. 案例介绍: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几个幼儿园进行案例分析
2. 案例分析:对比分析不同幼儿园的赏识教育实践情况及效果
七、结论与建议
1. 结论总结:赏识教育在幼儿园中具有重要意义,但需要注意避免过度表扬等问题
2. 建议提出:加强师资培训、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等
八、参考文献。
赏识教育期末总结报告
赏识教育期末总结报告一、引言赏识教育,是一种积极的教育方式,通过赞赏和鼓励来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本次报告旨在总结我在赏识教育课程中的学习经历和成果,分享我对赏识教育的认识和体会。
二、赏识教育的理念赏识教育的理念是基于人本主义教育理论的,认为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特长。
而传统的教育方式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和差异,更多地关注于问题和错误。
赏识教育则是以学生的优点和努力为依据,通过赞赏和认可来打开学生的心扉,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自信心。
三、赏识教育的核心要素赏识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要素:1. 积极关注:关注学生的努力、进步和优点,给予赞赏和鼓励。
2. 鼓励探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他们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
3. 相互尊重:尊重学生的独立性和个性差异,给予他们自主权和选择权。
4. 共建共赏: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共同探索和欣赏知识的美好。
四、赏识教育在课堂中的应用赏识教育是一种有益的教育方式,在课堂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
在我的赏识教育课程中,我尝试了以下几种方式来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1. 赞赏语言:鼓励学生,赞赏他们的努力和进步。
例如,当一个学生做出了正确的回答或者克服了困难时,我会表扬他们并给予肯定。
2. 群体赏识:鼓励学生互相赏识,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让他们发现彼此的优点和专长。
3. 个体赏识:对于每一个学生的优点和努力进行个别的赏识,例如通过写感谢信或者班级表彰的方式,向学生展示他们的特长和成就。
五、赏识教育的作用和影响赏识教育对学生的作用和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赏识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
当学生得到赞赏和认可时,他们会更加自信,更加愿意去尝试和学习。
其次,赏识教育能够促进学生的个性和兴趣的发展,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通过赏识,学生能够更好地发掘自己的特长和潜能,并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深入的发展和学习。
再次,赏识教育能够改善师生关系,加强班级凝聚力。
幼儿赏识教育调查报告
幼儿赏识教育调查报告导言:幼儿期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成长阶段之一,对于幼儿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具有重要的影响。
赏识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对于幼儿的心理健康和个性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本报告旨在调查幼儿赏识教育的实施情况及效果,以期对幼儿教育提供更科学、有效的参考。
一、调查目的:1. 了解幼儿赏识教育的普及情况;2. 探究赏识教育对幼儿的影响;3. 分析赏识教育的实施特点和问题。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针对幼儿教育机构和幼儿家庭进行调查。
调查对象包括幼儿家长和教育从业者。
问卷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以及与赏识教育相关的问题。
三、调查结果:1. 幼儿家庭中赏识教育的实施情况: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在幼儿家庭中,超过80%的父母意识到赏识教育的重要性,并且在日常生活中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
他们鼓励和赞美孩子的努力和进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然而,也有一部分父母对于赏识教育还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仍然过于强调成绩和表面形象。
2. 幼儿教育机构中赏识教育的实施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在幼儿教育机构中,近60%的教师意识到赏识教育的重要性,并在教育中积极推行。
他们注重对幼儿的个性和特长的发掘和赞美,并采用多样化的激励措施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但是,也有部分教师对于赏识教育不够重视,过于依赖传统教育方式。
3. 赏识教育对幼儿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赏识教育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通过赏识教育,幼儿能够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和自我价值观,增强信心和自尊心。
此外,赏识教育还能够培养幼儿的兴趣和潜能,提升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然而,仍有一些幼儿存在自卑和焦虑等心理问题,需要进一步的关注和指导。
4. 赏识教育的实施特点和问题:根据调查结果发现,赏识教育有以下特点和问题:(1)关注个体差异:赏识教育注重发现、赞美和培养每个幼儿的个性和潜能,凸显个体差异,但也存在评判标准不确定和个体差异不明显的问题;(2)积极引导:赏识教育强调积极引导幼儿的行为和学习,但也容易使孩子变得过分依赖他人的认可和奖励;(3)理论指导:赏识教育需要更加科学的理论指导以及更加专业的师资队伍来支持和推动。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结题报告
子不想或偶尔想父母外,他们大都表示经常想念在外的父母,有的甚至一提起父母就泪眼汪汪。
由于割舍不了亲情和血缘关系,大多数孩子思念父母,他们希望经常与父母见面或与其呆在一起,可实际上无法做到,有的只能通过电话等方式与父母偶尔联系。
与父母打电话,父母主要是问学习和平安情况,最多叮嘱几句就完了,其实孩子更渴望与父母有更多的情感交流,不少孩子觉得电话远远不能满足自己和父母的沟通。
据代养人反映,当父母回来探望时,孩子变得听话、活泼、兴奋,当要离别时,他们难过或大哭,不愿分开,孩子面临着剧烈的情感冲突,难过的情绪有时要持续好几天。
表3:父母外出对留守孩子的影响(%)。
小学教科研课题:《小学赏识教育实践与研究》实施方案
教师课题申报\小学教师课题申报《小学赏识教育实践与研究》实施方案《小学赏识教育实践与研究》实施方案一、研究的目的、意义目前新课程改革如同一股春风带着久违的清新吹进了课堂,洋溢着人文气息的各种新理念涤荡着教师的心灵。
但我们仍看到教师、家长对孩子求全责备,往往用自己也达不到的标准要求儿童。
人非圣贤大人如此,儿童亦然,孰能无过。
然而有些教师和家长却盯住儿童的缺点不放,恶言相向,穷追猛打。
这不仅不公平,而且造成诸多不良后果,在持续不断的苛责和斥骂之下,儿童自卑的心态不断被强化,他们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怀疑自己存在的价值,贬抑自己生活的意义,以致于厌学、厌世,甚至弃世。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
”因此,每个人都有被赏识的欲望,每个人都有值得赏识的地方。
赏识的本质就是一种激励,经研究表明: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过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4倍。
在学习过程中,激励的存在至关重要,任何学生都需要不断的激励。
“赏识教育”可以帮助失败者找回自信,重建精神世界的大厦,找回自我教育的能力,也就是说,赏识教育是对生命的善待与热爱,是生命之间交往的桥梁,它不仅能给别人带来快乐,也能给自己带来快乐。
赏识教育作为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评价方式已被广大师生所重视,充分运用赏识激励评价导向,坚持多元化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我们的学生需要赏识,教师和家长需要赏识,学校需要赏识,教育也需要赏识。
学校明确提出“赏识激励— 构建和谐— 个性发展”的办学理念,推进学校素质教育新的跨越。
因此根据学校办学理念提出的课题研究,不仅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内在动力,帮助学生扬长避短、树立自信,提高教师整体素质,而且对提升办学理念,构建“赏识激励”的校园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理论依据和假设(一)理论依据:1、苏霍姆林斯基关于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理论: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教育的关键是在每一个小学生身上发现他那独一无二的长处,帮助他打开眼界看到自己,使他产生自尊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动儿童少年赏识教育应用性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常州市蓝天实验学校课题组一、课题研究背景我们学校的生源以流动儿童少年为主。
在他们身上有着许多优点,比如:爱劳动,不怕苦,有礼貌等,但由于家庭贫困,学前教育和家庭教育缺失,身上有“野”气,基础参差不齐,又在异乡求学,导致他们自卑,缺乏自信,各方面表现不尽如人意,也常常遭到老师、家长的指责和批评,求全责备多,表扬鼓励少,学生进步不大。
在学校、家庭教育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老师、家长恨铁不成钢,对孩子一味地批评或给予一些消极的评价,例如“你真笨!”“你对班级工作不积极!”“你学习不努力,成绩很差!”“这么简单的题目都要做错,真拿你没办法。
”“讲了几遍的题还不会,真是对牛弹琴。
”“看人家学生多好,你们以后怎么办?”“以你的成绩表现,将来多半是下岗工人的料,迟早会被社会淘汰。
”“跟你讲了多少遍,还改不了这个毛病,真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这些评价,严重影响了学生们的自信心,使他们变得没有主见,干什么事总认为他们不行,无法接受生活的挑战。
因而,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必须引进新的观念,新的方法来教育学生,以适应当代教育的需要。
学校试图通过赏识教育的应用研究,在学校与家庭两个方面,探索“流动儿童少年在赏识中找到自信,走向成功”之路。
二、课题总体设计(一)概念界定1、流动儿童少年本课题中的流动儿童少年指的是城市流动人口的一个特殊部分,指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
2、赏识赏识,在词典里的解释是给人表扬或赞扬,以调动人的积极性。
它使作用对象的生理和心理产生快感,做起事来心情愉快。
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激励。
3、应用性应用性研究是教育科研中最主要的类型之一。
应用性研究是运用基础理论研究的成果,探索、开辟应用的新途径。
它着重研究如何把教育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转化为教学技能、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教育科学理论知识同实际教学衔接起来,达到某种具体和预定的实际目标。
(二)理论思考现代心理学研究发现,赏识紧紧抓住了人的情感因素,把人带入兴奋的状态之中,使大脑产生类似吗啡的因素,刺激神经细胞的活跃,使人产生愉快的感觉,使学习效率有所提高。
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
詹姆斯还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过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4倍,因而在学习过程中,激励的存在,至关重要,任何学生都需要不断的激励。
赏识符合孩子的心理发展特征。
孩子是环境之子,营造宽松和谐的环境可以满足孩子内在无形生命的需求。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类除了最基本的生理、安全需要之外,更高层次的需求就是对尊重的需求,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欣赏,得到社会的肯定性评价。
孩子正处于生理、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人生最大变化、最不稳定的时期,此时尚未形成独立的自我意识,非常在乎他人的看法。
因此,由外到内的正向激励能满足孩子内心的积极因素,形成肯定的自我意识。
这种肯定自我多次沉淀,就会积累孩子的成功感,就会种下自信的基础,这对青少年的成长至关重要。
这种由外到内——“你能行”的环境就能内化为“我能行”的积极行为。
赏识教育的核心是通过赏识,激发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孩子舒展心灵,尽展潜能。
赏识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发掘人的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为宗旨,通过对传统教育的扬弃,探索和建构一种新的教育理论和模式,使之不断完善。
赏识教育涉及了从教育观念到教育行为、教育教学方法的转变,对教育价值和教育功能的重新定位具有积极意义。
(三)研究目标确立以赏识为核心的教育思想,突破旧的教育模式,探索流动儿童少年赏识教育的实践方法,建构以培养流动儿童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价值取向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体系,培养自尊、自信的流动儿童少年。
(四)研究方法本课题将根据研究阶段、研究内容的不同,确立具体的研究方法。
在课题的准备阶段,主要通过文献法了解与该课题有关的现有研究成果,充分占有资料;通过调查法了解我校教师和学生自我欣赏、赏识他人的实际情况,在课题实施阶段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既做到较严格地按步实施,又做到随时修改方案。
总之,本课题将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保质保量地完成研究任务。
(五)课题实施步骤2004.9-2004.10 准备阶段(资料搜集、归纳整理、学术沙龙、调查学生需求)2004.11-2007.5 实施阶段(进行教育教学实验,开展各种研讨活动,不断反思改进)2007.6-2007.9 总结反思阶段(进行全面总结,汇报成果)三、课题实施情况(一)学习理论我们主要通过文献法了解与该课题有关的现有研究成果,充分占有资料。
我们阅读了周弘的《赏识你的孩子》、孟繁华的《赏识你的学生》等著作,从报刊杂志上和网上寻找有关赏识教育的论文进行阅读。
同时,我们还从心理学的角度来了解赏识对人的激励作用。
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我们开展了学习心得的交流,进行沙龙式的对话,在共享和思维碰撞的过程中,逐步建立正确的概念,理清思路,使得观念逐渐清晰。
(二)调查研究在实验之初,我们通过调查法了解我校教师和学生自我欣赏、赏识他人的实际情况。
当时,我们发现教师对赏识教育的价值的认识比较肤浅,对赏识教育的内涵不够了解,对赏识教育的应用处在无意识的状态,没有丰富的教育方法,也没有充实的教育内容,教育的效果也不够明显。
从学生的角度看,孩子们非常渴望老师的肯定与激励,尤其是流动儿童,他们的生活环境很差,处在社会的底层,平时受惯了人们的歧视,老师对他们的表扬与肯定,能极大地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从家长的角度分析。
我们发现我们的家长由于文化水平的限制,由于生活状态的压抑,他们本身的心理就存在着自卑或偏激,很少能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
对待孩子大多采取溺爱、打骂、不闻不问的极端措施,所以也亟需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学习科学的教育方法。
而赏识教育是家长比较容易接受,又能很快学会运用的一种教育方法。
在调查了解流动儿童的生存状态,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的基础上,我们增强了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积极实践为了具体落实课题研究目标,扎实开展课题研究活动,我们通过子课题申报,确定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内容:1、在赏识中培养学生学习自信心的研究2、运用赏识,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研究3、通过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4、在赏识中培养学生学会自赏、互赏的研究5、赏识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性研究我们认真制定了课题研究方案和分期实施计划,从课堂教学、班级建设、班队活动、家庭教育四个纬度探索和赏识教育的方法,实践赏识教育思想。
(四)反思研究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边实践边学习,边反思边改进,在研究中学习研究,在实践中探索恰当的方法,在探索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
我们逐步建立了课题研究的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了活动制度,使得课题研究有规可依,按规可查,促使活动的正常化和经常化。
通过实验,我们不断积累着赏识教育的实践方法,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不断地检验这些方法,并及时进行分析、评价、改进,提升了赏识教育理念。
我们定期开展课题研究活动,有研究课、研讨会、学术报告、学习交流……参与研究的老师们坚持撰写实验日记、教育教学论文,进行案例研究、个案分析,及时调整策略。
课题组定期进行案例交流活动,发挥同伴互助在课题研究中的积极作用,使研究向纵深发展。
利用学校网站建立课题研究平台,发布信息,交流心得,组织对话,积累资料,营造了浓郁的研究氛围。
为了激发教师课题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方面定期组织成果交流和展示,一方面开展教科研先进的评选,形成激励机制,促进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
四、课题研究成果通过三年的研究,我们确立了以赏识为核心的教育思想,积累了多方面的赏识教育实践方法,激发了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提升了学生的生命状态,有效地促进了师生的共同进步。
(一)转变观念,确立以赏识为核心的教育思想。
1、赏识教育要立足于对生命个体的关爱和尊重。
赏识学生,归根结底是爱学生。
学会赏识,归根结底是要学会爱,学会尊重和关爱每一个生命个体。
尊重孩子,首先要尊重孩子的需要,而获得认可和欣赏,是具有健全心灵的人都具有的心理需要。
赏识教育对孩子的赏识,不是简单的认可欣赏孩子的行为。
它包含对孩子被认可和欣赏的需要的尊重、提升、满足;也包括对孩子探究的需要、责任承担的需要、获得新体验的需要等多方面需要的尊重、提升、满足。
建立在对生命个体的关爱和尊重基础上的赏识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才能持久而有效。
2、赏识教育要确认儿童发展的内在性。
人的发展,靠人自我的觉醒和努力。
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内在发展的采纳,“发展越来越被看作是一种唤醒的过程。
”由此可见,对每个生命的尊重与赏识是这个过程得以产生的前提和条件。
针对孩子个体来说,这种主体意识的觉醒,更重要的是鼓舞、激励和唤醒。
因此,赏识教育倡导的让孩子自己领悟人生的智慧,体验成长的快乐,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理念和方法。
3、赏识教育要走近生命,承认差异,允许失败。
赏识教育在价值观上集中体现了教育的民主化和个性化特点,尊重和保护人与人之间存在的必然差异,承认每一个人在价值、才能、情意和行为方式上都是极富“个性”的个体,给予每一个人充分发展其自身,激发其内在潜能的平等机会。
赏识教育对孩子的“赏”是建立在对孩子的“识”的基础上的。
“赏识教育”可以帮助失败者找回自信和发展,重建精神世界的大厦,找回自我教育的能力。
(二)积累经验,探索流动儿童赏识教育的实践方法。
1、实施赏识教育的原则:尊重、信任、理解、激励、宽容、提醒(1)赏识以“尊重、信任”为基础。
“尊重”就是民主、平等,就是爱。
我们教师只是平等中的首席,而非上下级的主宰!我们蹲下身来平视孩子,倾听孩子说话,会让孩子立刻感到被尊重。
学生是具有独立个性的生命体,是具有生命尊严的人,我们应该从尊重生命的高度来尊重每一个学生。
虚心向孩子学习、请教,不仅是对孩子生命价值的承认与尊重,而且是教师成长的良好方法。
“信任”就是张扬,就是源泉。
教师要始终相信生命蕴涵着潜能,并激发学生强烈的自信心。
有道是“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我们不能给学生太多的限制,不能因为驱除“傲气”而失去了“傲骨”。
我们留给学生除了微笑、大拇指之外,还应有赏识的目光、信任的目光,不光是让学生空喊口号“我相信,我能行!”,而是真诚地告诉学生——“我相信,你能行!”我们学校每年都有许多学生转入,其中不乏基础和习惯都较差的孩子,我们从没有嫌弃和厌恶,因为,赏识教育的研究教会了我们尊重和信任孩子。
曾经有个从市内公办学校转来的本地学生,因为理解等能力低于同龄的孩子,所以学习比较吃力,在原来的学校受到歧视和排挤,严重影响了他的学习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