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单元知识点、考点梳理(含答案)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探究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B.验证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C.探究分子不断运动D.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A解析:AA、对比试验必须控制变量,变量唯一性,该实验中,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相同,不能探究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此选项符合题意;B、该实验在密闭容器中进行,能验证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能达到实验目的,此选项不符合题意;C、两只烧杯中的试剂没有接触,但烧杯b中的酚酞试液变红,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能探究分子不断运动,能达到实验目的,此选项不符合题意;D、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所选物质必须只消耗氧气,不生成气体,用红磷能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能达到实验目的,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A.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则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都是催化剂B.化学反应通常伴随着能量变化,则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由化学反应提供的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D.碱溶液成碱性,呈碱性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C解析:CA、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但是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不一定是催化剂,还有可能是杂质,A错误。
B、化学反应通常伴随着能量变化,但是人类利用的能量不都是由化学反应提供的,如风能、潮汐能,B错误。
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C正确。
D、碱溶液成碱性,呈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可能使盐溶液,如碳酸钠溶液,D错误。
故选:C。
3.“天鹊”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大推力火箭发动机,它以甲烷(CH4)和液氧为推进剂。
下列有关甲烷的说法错误的是A.它具有可燃性B.它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C.它的一个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分子D.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C解析:CA、甲烷具有可燃性,可作燃料,说法正确;B、根据甲烷的化学式可知,甲烷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说法正确;C、根据甲烷的化学式可知,一个甲烷分子含有4个氢原子,不含氢分子,说法错误;D、甲烷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4=16,说法正确;故选C。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和习题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考点1 燃烧的条件1、燃烧: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燃烧的条件(高频考点)(1)可燃物;(2)与氧气(或空气)接触;(3)温度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注意: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有的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如:2Mg + CO22MgO + C3、探究燃烧的条件考点2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1、原理:破坏燃烧的条件,使燃烧反应停止。
2、灭火的方法(高频考点)(1)清除或使可燃物跟其他物品隔离。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注意:(1)破坏燃烧的三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就可达到灭火的目的。
(2)着火点是物质固有属性。
灭火只能降低温度,不能降低着火点。
3、常见的灭火器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原理隔绝氧气隔绝氧气降温和隔绝氧气适用范围扑灭木材、棉布等燃烧引起的失火扑灭一般的失火外,还可以扑灭电器、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处的失火4、火灾自救措施(高频考点)(2)如果被困在火灾区,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弯下身子跑出火灾区。
(3)若是燃气炉灶失火,应迅速关闭燃气阀门,再灭火。
(4)电器或线路失火,要先切断电源,再灭火。
(5)救火时,不要贸然开门窗,以免空气对流加速火势蔓延。
实例灭火方法灭火原理油锅着火锅盖盖灭让油与空气隔绝熄灭酒精灯灯帽盖灭隔绝氧气酒精洒到桌面上燃烧用湿抹布盖灭隔绝氧气,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森林火灾设置隔离带隔离可燃物电线着火先关电闸,后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隔绝氧气,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图书馆档案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隔绝氧气,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天干物燥,容易引发火灾用高压水枪灭火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1、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钊鋦谵黽堊濁厙颯铴嘆樯鈰嵘见摜弑婶禄蘺薈儉绮餛别餾树癱喾趸齷。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知识及考点:7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知识及考点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内容概述】本单元包括两个课题。
课题1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课题2介绍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知道使用生活燃料都是利用燃烧产生的能量、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与开发及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本单元是中考命题的热点,分析探究常以情景题出现,尤其是新科技中使用的燃料和能源,更是中考的热点。
【学习目标】重点:1. 物质燃烧的条件。
2.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3. 化石燃料的形成过程及其不可再生性。
4. 化石燃料的特点及用途。
5.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6. 化石燃料的利用及其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7. 使用和开发新能源。
难点:1. 物质燃烧的条件。
2.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3.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
4. 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命题分析】1. 本节考查内容主要为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主要形式为实验探究题,也有选择题和填空题;燃烧条件的探究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往往与灭火的原理、反应的现象与本质的联系综合出题,但在中考题中主要以填空题的形式出现。
灭火的原理一般以选择题形式出现。
中考中将会出现利用燃烧条件、灭火的原理、安全常识、自救方法来设计灭火方案,或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题目,这样既考查了知识,又联系生活实际,符合当今的教学理念及思想。
2. 反应的放吸热问题主要记清课本中碳和二氧化碳的反应为吸热反应,燃烧反应及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化石燃料中天然气为清洁能源。
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在反应的吸放热方面经常与物质溶于水时的吸放热相联系,同时结合化石燃料的燃烧造成的环境问题与新能与新能源知识,以填空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3.熟记目前使用的新能源为氢气、乙醇等,正在推广或使用的新能源: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核能、潮汐能,主要考查氢能的优缺点、及制备,在此基础上与环境污染相联系,举例正在推广或使用的新能源的种类。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知识点归纳及练习
第七章:燃料及其利用考点提示考点梳理考点1.燃烧1.燃烧的概念通常所说的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2.燃烧条件任何物质燃烧需要同时满足3个条件:①本身是可燃物;②温度要达到着火点;③有足够多的氧气3.爆炸:燃烧引起的爆炸是可燃性固体、液体或气体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短时间内聚积在量的热,气体体积迅速膨胀造成的。
4.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考点2.灭火原理1. 灭火原理:破坏燃烧的条件。
2.常见灭火方法:①降温至着火点以下;②隔绝空气(氧气);③隔离可燃物。
3.常见灭火器及适用范围①泡沫灭火器:适合常见物质(如木头、纸箱、棉花等)燃烧引起的火灾;②干粉灭火器:③适合一些油、气体等物质燃烧引起的火灾;③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适合精密仪器、贵重档案材料、书籍等物质燃烧引起的火灾考点3:三大化石燃料1. 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和天然气。
2.煤的干馏:煤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强热,可以得到:①煤气;②煤焦油;③焦碳等。
煤的干馏属于化学变化。
3.石油的分馏石油在加热的条件下,可以得到:①汽油;②煤油;③柴油;④润滑油;⑤航空煤油;⑥沥青;⑦石蜡等。
石油的分馏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沸点不同而加以分离的,属于物理变化。
4.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是一种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可用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H4 + 2O2 CO2 + 2H2O燃烧时产生蓝色火焰考点4:新能源:1.两种绿色能源:①可再生;②节省石油资源,减少污染C2H5OH + 3O2 2CO2 + 3H2O2.新能源目前正在开发的新能源有:太阳能、核能、风能、潮汐能、地热能、氢能等,其中,氢能是最理想的能源,原因是氢气来源广,无污染、热值高,但需要解决制备成本高和储存、运输不安全等问题。
考点5.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 化学反应中伴随着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变化,化学反应分为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两种2.常见的吸热反应:所有的还原反应3. 常见的放热反应:所有的氧化反应,如活燃烧反应、泼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氢气,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熟石灰等4.化学电池是一种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5.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①燃烧时要有足够多的空气;②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总结(超全)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总结(超全)单选题1、燃烧与人类的生活以及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A.釜底抽薪——移除可燃物B.电器着火——用水浇灭C.钻木取火——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上D.架空篝火——使木材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答案:BA、釜底抽薪利用移除可燃物的方法来实现灭火,选项正确;B、电器着火用水浇灭,易引起触电事故,可在切断电源后用棉被或土覆盖灭火,选项错误;C、钻木时摩擦释放热量,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上发生燃烧,选项正确;D、架空篝火可以使木材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大,促进木材的燃烧,选项正确,故选B。
2、将棉手帕放入60%左右的酒精中浸湿,用坩埚钳夹住点燃,待火焰熄灭后,棉手帕依然完好。
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棉手帕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B.棉手帕接触不到氧气,不能燃烧C.被酒精浸湿后,棉手帕的着火点升高了D.酒精中的水蒸发使温度达不到棉手帕的着火点答案:DA、用坩埚钳夹住,从下方点燃,待火焰熄灭后,棉手帕依然完好,是因为手帕上的水汽化吸热,使手帕的温度低于手帕的着火点;而不是手帕不可燃,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用坩埚钳夹住,从下方点燃,待火焰熄灭后,棉手帕依然完好,是因为手帕上的水汽化吸热,使手帕的温度低于手帕的着火点;而不是接触不到氧气,棉手帕不会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用坩埚钳夹住,从下方点燃,待火焰熄灭后,棉手帕依然完好,是因为手帕上的水汽化吸热,使手帕的温度低于手帕的着火点;而不是棉手帕被酒精浸湿、导致着火点升高,着火点是一个定值,不会被升高,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用坩埚钳夹住,从下方点燃,待火焰熄灭后,棉手帕依然完好,是因为手帕上的水汽化吸热,使温度低于手帕的着火点,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3、下列关于能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氢气是 21 世纪的理想能源B.科技发展可促进能源的开发利用C.煤、石油和天然气都属于可再生能源D.能源结构向多元、清洁和低碳方向转型答案:CA、氢气燃烧生成水,无污染,则氢气是 21 世纪的理想能源,故A正确;B、科技发展可促进能源的开发利用,故B正确;C、煤、石油和天然气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C不正确;D、能源结构向多元、清洁和低碳方向转型,故D正确。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含答案解析)(1)
一、选择题1.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完全正确的是()A.离子化合物是由阴阳离子构成的,所以阴阳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B.同种元素的粒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所以质子数相同的粒子属于同种元素C.燃烧一般都伴随发光和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和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燃烧D.单质都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单质A解析:AA、离子化合物是由阴阳离子构成的,则阴阳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故选项推理正确。
B、同种元素的粒子质子数一定相同,但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如水分子和氖原子,故选项推理错误。
C、燃烧伴有发光、放热现象,但有发光、放热现象不一定是燃烧,如灯泡发光、放热,故选项推理错误。
D、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但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金刚石和石墨的混合物等,故选项推理错误。
故选A。
2.实验是化学学习的基本方法之一,关于实验操作中的快慢,错误..的是()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将红热的木炭从瓶口缓慢伸入瓶底B.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将点燃的红磷快速伸入瓶中并立即塞紧瓶塞C.阶梯蜡烛验证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快速将二氧化碳倒入装有上下两根燃着蜡烛的烧杯中D.验证甲烷燃烧产物的实验:在火焰上方罩干冷烧杯,然后将烧杯迅速倒转注入澄清石灰水,振荡C解析:CA、将盛有红热木炭的燃烧匙从瓶口往下缓慢伸入集气瓶中,有利于木炭与氧气充分反应,此选项正确;B、点燃红磷伸入瓶中时,如果没有立即塞紧瓶塞,会导致瓶口附近的气体因受热膨胀而逸出集气瓶,会导致瓶中空气减少,气压减小,反应后水倒吸的多,测量结果偏大,此选项正确;C、探究CO2性质,应将CO2从下层蜡烛的一端缓慢倒入盛有燃着蜡烛的烧杯中,此选项错误;D、验证甲烷燃烧产物的实验:在火焰上方罩干冷烧杯,烧杯内壁有水雾,说明有水生成;然后将烧杯迅速倒转并注入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此选项正确;故选C。
(必考题)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总结(答案解析)
(必考题)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总结(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实验方案的设计中,没有正确体现对比这种科学思想的是()A.区别硬水和软水B.探究二氧化碳与水反应C.比较空气与人体呼出气体中CO2的含量D.探究二氧化锰能否增加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2.学生设计实验时,用底部有小洞的试管制简易的气体发生器(如图),以达到“随开随制,随关随停”的目的,下列气体的实验室制取宜使用该装置的是()A.用锌粒与稀硫酸制氢气B.用二氧化锰粉末与双氧水制氧气C.用碱石灰和醋酸钠固体加热制甲烷气体D.用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制二氧化碳3.通过下列图示实验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A.所示实验既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又说明瓶内已集满氧气B.所示实验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C.所示实验既说明温度是影响反应速度的因素,又说明二氧化锰能加快反应速度D.所示实验既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又说明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4.目前,科学家提出了一种最经济最理想的获得氢能源的循环体系(如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燃料电池能够使化学反应产生的能量转化为电能B.该氢能源的循环体系能够实现太阳能转化为电能C.在此循环中发生了反应:水通电氢气+氧气D.目前化学家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寻找合适的光照条件下分解水的催化剂5.物质在空气里发生的燃烧、自燃、缓慢氧化,有人叙述有如下的共同点:①都产生热量;②都有发光;③都属于氧化反应;④反应都很缓慢;⑤都要与氧接触;⑥都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下列正确的一组是A.①②③B.①③⑤C.④⑤⑥D.②④6.2017年6月1日,特朗普宣布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引起国际社会强烈反响,使能源和环境问题再次成为热点。
下列观点或做法完全正确的是A.A B.B C.C D.D7.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
下列推理合理的是()A.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则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B.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则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C.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蜡烛组成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D.催化剂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则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8.下列物质鉴别的方法错误的是()A.木炭和二氧化锰﹣﹣在空气中灼烧,观察现象B.酒精和蒸馏水﹣﹣闻气味C.过氧化氢溶液和水﹣﹣观察颜色D.二氧化碳、氧气和空气﹣﹣分别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观察现象9.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的B.化学变化的过程常会伴随能量变化C.物质本身并无优与劣之分,但应用方法和目的却存在好与坏的差别D.化学科学和技术的快速发展必然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10.下列实验设计不是利用控制变量法的是()A.探究铁生锈的条件B.探究溶质在水中的溶解速率C.探究条形磁铁周围磁场的分布D.探究液体压强特点二、填空题11.2019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3位化学家,以表彰他们在锂离子电池发展方面作出的贡献。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带答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单选题1、如图所示的图标表示A.禁止吸烟B.禁止燃放鞭炮C.当心火灾D.当心爆炸答案:BA、禁止吸烟的标志是,不符合题意;B、禁止燃放鞭炮的标志是,符合题意;C、当心火灾的标志是,不符合题意;D、当心爆炸的标志是,不符合题意;答案为:B。
2、下列灭火措施不正确的是A.森林起火,开辟隔离带B.电线老化短路起火、用水浇灭C.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用锅盖盖灭D.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用湿布盖灭答案:BA、森林起火,开辟隔离带,能够使可燃物与正在燃烧的物质隔离,起到灭火的目的,选项正确;B、电线老化短路起火,应先切断电源,不能用水浇灭,会引起触电,选项错误;C、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用锅盖盖灭,起到隔绝空气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选项正确;D、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由于酒精能与水以任意比例混合,故不能用水浇灭,用湿布盖灭起到隔绝空气的作用从而灭火,选项正确;故选:B。
3、海洋酸化与全球气候变暖并称“邪恶双子”。
迄今为止,人类排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有三分之一左右被海洋吸收。
海洋酸化可能会损伤诸如贝类、珊瑚类等海洋生物形成钙质骨骼和外壳的能力,进而影响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下列措施不能有效减缓海洋酸化的是A.大力推广电动汽车替代汽油车B.减少一次性塑料袋、泡沫饭盒的使用C.积极植树造林D.利用风能、太阳能、水能发电,减少火力发电答案:BA、大力推广电动汽车替代汽油车,可减少化石燃料的燃料,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减少污染,能减缓海洋酸化,不符合题意;B、减少一次性塑料袋、泡沫饭盒的使用,可以减少白色污染,但不是能减缓海洋酸化的措施,符合题意;C、积极植树造林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生成氧气,利于环境保护,能减缓海洋酸化,不符合题意;D、利用风能、太阳能、水能发电,减少火力发电,可减少化石燃料的燃料,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能减缓海洋酸化,不符合题意;故选B。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2020-2021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知识及考点全解读(人教版)(解析版)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单元解读【内容概述】本单元包括两个课题。
课题1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课题2介绍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知道使用生活燃料都是利用燃烧产生的能量、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与开发及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本单元是中考命题的热点,分析探究常以情景题出现,尤其是新科技中使用的燃料和能源,更是中考的热点。
【学习目标】重点:1. 物质燃烧的条件。
2.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3. 化石燃料的形成过程及其不可再生性。
4. 化石燃料的特点及用途。
5.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6. 化石燃料的利用及其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7. 使用和开发新能源。
难点:1. 物质燃烧的条件。
2.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3.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
4. 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命题分析】1. 本节考查内容主要为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主要形式为实验探究题,也有选择题和填空题;燃烧条件的探究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往往与灭火的原理、反应的现象与本质的联系综合出题,但在中考题中主要以填空题的形式出现。
灭火的原理一般以选择题形式出现。
中考中将会出现利用燃烧条件、灭火的原理、安全常识、自救方法来设计灭火方案,或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题目,这样既考查了知识,又联系生活实际,符合当今的教学理念及思想。
2. 反应的放吸热问题主要记清课本中碳和二氧化碳的反应为吸热反应,燃烧反应及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化石燃料中天然气为清洁能源。
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在反应的吸放热方面经常与物质溶于水时的吸放热相联系,同时结合化石燃料的燃烧造成的环境问题与新能与新能源知识,以填空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3.熟记目前使用的新能源为氢气、乙醇等,正在推广或使用的新能源: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核能、潮汐能,主要考查氢能的优缺点、及制备,在此基础上与环境污染相联系,举例正在推广或使用的新能源的种类。
【中考解读】【考点详览】考点一燃烧的条件1. (2020•长春)火的利用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观察图:选择序号回答(1)~(3):①与氧气接触②温度达到着火点③有可燃物(1)图一所示实验现象,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2)图二烧杯中蜡烛渐渐熄灭,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3)图三铜片上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4)图三实验中所用药品的保存方法正确的是(选填图四中的字母编号)。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考点汇总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燃料及其利用燃烧的定义燃烧和灭火燃烧的条件(同时具备) 物理变化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燃爆炸定义分类料化学反应中放热反应的能量变化吸热反应及煤煤的形成煤的综合利用其石油石油的形成化石燃料的利用石油的综合利用利天然气甲烷性质甲烷燃烧用甲烷燃烧化学方程式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使用燃料对酸雨的成因环境的影响酸雨的危害预防酸雨破坏的措施汽车尾气能源的利用实验室制取氢气和开发新能源一、燃烧与灭火1、燃烧(1)定义: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2)条件:①物质具有可燃性;②可燃物跟氧气充分接触;③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上(着火点: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不能改变;着火点越低,越易燃烧);三者同时具备才可以燃烧.(3)促进燃烧的方法:①增大氧气的浓度;②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燃烧分类:①充分燃烧:氧气充足;②不充分燃烧:氧气不足.例如:(1)乙炔:(2)碳:氧气充足,化学方程式:C+O 2CO 2 ; 氧气不充足2C+O 22CO;(CO 中毒:与血红蛋白结合,失去运氧能力)2、灭火 原理:破坏燃烧所需的条件,(只要破坏其中一个燃烧条件,就可灭火).方法:①隔绝氧气(如沙土覆盖);②移走可燃物(如关闭煤气阀门);③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如用水灭火).3、爆炸(1)分类:①物理爆炸:如气球吹爆、爆胎、锅炉爆炸等; ②化学爆炸:燃放鞭炮、甲烷爆炸等. (2)化学爆炸的条件:①可燃性气体或粉尘在空气中的含量达到爆炸极限;②遇明火燃烧;③气体体积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膨胀.典例1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得到以下实验事实: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 )A 、①②B 、②④C 、①④D 、③④【答案】B【解析】A 、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二者都不燃烧,无法说明任何问题,故不符合题意;B 、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说明物质的燃烧需要达到一定温度,故符合题意;C 、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限制的条件不同,不能说明物质现象 蓝色火焰、放热 黄色火焰、放热、浓烈黑烟 生成物 二氧化碳和水 一氧化碳(或炭黑)、水 方程式 2C 2H 2+5O 2 2H 2O+4CO 2 2C 2H 2+3O 2 2H 2O+4CO的燃烧需要达到一定温度,故不符合题意;D、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说明物质的燃烧需要空气,而不是说明物质的燃烧需要达到一定温度,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典例2表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标志是()A.B.C.D.【答案】B【解析】A、图中所示标志是爆炸品标志,故选项错误.B、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燃放鞭炮标志,故选项正确.C、图中所示标志是节约用水标志,故选项错误.D、图中所示标志是塑料制品回收标志,故选项错误.故选:B.典例3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跟氧气的反应就是燃烧B.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可以灭火C.可燃性气体中混有空气,遇明火一定发生爆炸D.煤加工成粉末状,可使煤燃烧更充分【答案】D【解析】A.缓慢氧化也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但不属于燃烧,故错误;B.着火点是可燃物的属性,人为不能降低,故错误;C.可燃性气体中混有空气,遇明火不一定发生爆炸,需要在爆炸极限范围内才会发生爆炸,故错误; D.煤加工成粉末状,增大了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能使煤炭充分燃烧,故正确.故选:D.典例4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A.油锅着火,用菜扑灭B.燃气泄漏,点火检查C.室内起火,开窗通风D.电器着火,用水浇灭【答案】A【解析】A.油锅着火,倒上青菜可以隔绝氧气灭火,故正确;B.发现家中燃气泄漏时,立即关闭阀门,打开门窗通风,不能点火以防发生爆炸,故错误;C.室内着火不能开窗,以防空气流通造成火势蔓延,故错误;D.电器着火,不能用水浇灭,以防发生触电,故错误.故选:A.典例5在通常情况下,燃烧需要三个条件:;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1)下面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请你根据实验图示和资料信息回答有关问题.资料信息: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40℃、240℃.①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②烧杯中水的作用一方面,另一方面. (2)为了防止失火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害,加油站等场所常贴有图2图标,其中表示“禁止吸烟”的是(填字母序号).【答案】可燃物;(1)①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②使热水中的白磷隔绝了氧气;给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提供了热量;(2)B.【解析】在通常情况下,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故填:可燃物;(1)铜片上的红磷虽然具有可燃性且与氧气接触,但是其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所以没有发生燃烧;故填: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②烧杯中水的作用一方面是使热水中的白磷隔绝了氧气;另一方面给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提供了热量;故填:使热水中的白磷隔绝了氧气;给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提供了热量;(2)A.是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标志;B.是禁止吸烟的标志;C.严禁烟火的标志;D.禁止携带火种的标志;故填:B.二、燃料与能源(一)燃料与能源1、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混合物、均为不可再生能源)(1)煤:“工业的粮食”(主要含碳元素);煤燃烧排放的污染物:SO2、NO2(它们会引起酸雨)、CO、烟尘等;CO2不属于污染物,但含量过高会引起温室气体;(2)石油:“工业的血液”(主要含碳、氢元素);(3)天然气是气体矿物燃料(主要成分:甲烷),是较清洁的能源.2、两种绿色能源:沼气、乙醇(1)沼气的主要成分:甲烷;甲烷的化学式:CH4(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化学性质:可燃性:化学方程式:CH4+2O2CO2+2H2O(现象:发出蓝色火焰).(2)乙醇(俗称:酒精,化学式:C2H5OH)化学性质:可燃性:化学方程式:C2H5OH+3O22CO2+3H2O,工业酒精中常含有有毒的甲醇CH3OH,故不能用工业酒精配制酒!乙醇汽油优点:①节约石油资源;②减少汽车尾气;③促进农业发展;④乙醇可以再生.3、氢气是最清洁的燃料,但由于氢气的制取成本高和贮存困难,作为燃料暂时还不能广泛使用.优点:(1)燃烧效率高;(2)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3)资源丰富.4、新能源:(1)种类:如氢能、风能、核能、太阳能、地热能和潮汐能等.(2)开发新能源的作用:解决化石能源枯竭,减少环境污染.(二)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1、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是:(1)要有足够多的空气;(2)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2、酸雨的危害:(1)腐蚀建筑物(2)影响水生物、动植物生长(3)污染江河湖泊(4)影响农作物和森林的生长等.3、采取怎样的防止和保护措施,防止酸雨的形成?(1)、减少煤中的含硫量,对煤炭中的硫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2)、工厂排出的废气要处理达标后排放;(3)、开发新能源;(4)、加强环境监测.4、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燃烧造成对空气的污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1)燃料中的一些杂质如硫等燃烧时,产生SO2等;(2)燃料燃烧不充分,产生CO;(3)末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及碳粒,尘粒等排队放到空气中;5、汽车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有NO,末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可采取的措施:(1)使用催化净化装置,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气体;(2)使用无铅汽油,禁止含铅物质的排放;(3)使用压缩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4)开发新能源等;典例6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下列属于新能源的是()A.天然气 B.石油 C.氢气 D.煤【答案】C【解析】新能源包括太阳能、核能、风能、氢能等;而煤、石油、天然气是化石燃料,属于常规能源,故选:C.典例7我们要把辽阳建设成“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城市,下列做法与此相违背的是()A.开发利用清洁能源 B.露天焚烧作物秸秆C.回收利用废旧电池 D.合理施用农药化肥【答案】B【解析】A、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做法正确,故选项错误;B、露天焚烧作物秸秆生成有害气体和烟尘,做法与此相违背,故选项正确;C、回收利用废旧电池做法正确,故选项错误;D、合理施用农药化肥做法正确,故选项错误;故选:B.典例8下列关于能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氢气是21世纪的理想能源 B.科技发展可促进能源的开发利用C.煤、石油和天然气都属于可再生能源 D.能源结构向多元、清洁和低碳方向转型【答案】C【解析】A、氢气燃烧生成水,无污染,且热值高,故是一种理想的绿色能源,故A正确;B、科技进步会促进能源的开发利用,故B正确;C、煤、石油、天然气不能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是不可再生能源,故C错误;D、为了节约化石燃料,减少污染,能源结构向多元、清洁、低碳转型,故D正确.故选:C.典例9能源、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1)化石燃料中天然气是比较清洁的能源,其主要成分为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2)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可适当节省石油资源,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其中乙醇属于______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答案】(1).CH4+2O2 CO2+2H2O;(2).可再生【解析】本题考查了甲烷的性质和能源的分类.(1)甲烷燃烧时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是CH4+2O2 CO2+2H2O;(2)乙醇可通过高粱、玉米和薯类等发酵、蒸馏得到,属于可再生能源.。
九年级人教版化学教材知识点梳理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2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九年级人教版化学教材知识点梳理煤—“工业的粮食”石油—“工业的血液”检验它的纯度。
可燃冰:科学家们在海底发现了大量可燃冰,它是一种甲烷水合物,是甲烷与水在低温高压下形成的。
可燃冰的优点:能量高、热值大,是替代化石燃料的新能源。
可燃冰的缺点:如果在开采中甲烷气体大量泄漏于大气中,会造成更加严重的温室效应。
★知识点3:燃料的燃烧1.使燃料充分燃烧的方法:①加大空气的量;②增大燃料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实例:将块状的煤加工粉碎成煤粉,或者制成蜂窝煤等。
2.燃料充分燃烧的意义:①使有限的能源发挥最大的作用(放热多、节省能源);②降低环境污染的程度。
燃料不充分燃烧的后果:①使燃料燃烧产生的热量减少,浪费资源;②产生大量的CO等物质,污染空气。
3.汽车尾气中污染物:汽车尾气中污染物有CO、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以及烟尘等。
防治措施:【教材知识点一】教材P137:讨论:【答案】利用化学反应放出的热量可以切割或焊接金属,驱动汽车,加热物质等。
【教材知识点二】教材P141:讨论:【答案】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若按现在的开采速度,石油大约在15年后被耗尽,天然气大约在38年后被耗尽,看法: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都不开能源,现阶投人类所需的能源主要来自于化石燃料,而化石燃料在地球上的储量是有限的,且是不可再生的能源。
所以,我们首先要合理开采化石燃料;其次,要提高燃料的利用率,从而延长化石燃料的使用期限;不仅如此,还要开发和利用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核能、潮夕能等新能源。
【教材知识点三】教材P141:讨论:【答案】燃气灶或煤炉的火焰呈现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是由于氧气(或空气)不足导致燃气或煤燃烧不充分引起的,调节灶具或炉其的进风口,可以为端气或煤的燃烧提供充足的空气,使其充分燃烧。
【教材知识点四】教材P145:讨论:【答案】氢气还不能作为燃科广泛使用,其主要原因是自然界中不存在大量的氢气,需要人工制取,而氢气的制取成本高且贮存困难。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全部重要知识点(带答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全部重要知识点单选题1、可燃冰被认为是21世纪的一种高效清洁能源。
我国的可燃冰开采技术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可燃冰主要含有A.氢气B.一氧化碳C.甲烷水合物D.酒精答案:C可燃冰,是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
故选C。
2、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说法正确的是A.油锅着火后向锅中放入菜叶目的是降低油的着火点B.家用煤加工成蜂窝煤是力了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C.高层建筑物起火立即乘电梯撤离D.不慎碰倒了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用水来灭火答案:BA、物质的着火点是可燃物本身的属性,故加入菜叶是将温度降低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A选项错误;B、蜂窝煤的多孔可以增加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得煤燃烧的更充分,减少资源的浪费及环境的污染,B选项正确;C、高层建筑起火,千万不能乘电梯,因为建筑起火很可能造成断电,而且电梯间的通道往往是浓烟和火焰的集中的地方,C选项错误;D、酒精能和水任意比例混合,用水只会增大火的燃烧面积,反而更危险,正确做法是用湿抹布或者细沙盖灭,D选项错误。
选B。
3、课堂上,老师用玻璃棒蘸取混有少许浓硫酸的高锰酸钾固体去接触酒精灯灯芯,同学们惊奇地发现,酒精灯被点燃了!这就是神奇的化学魔术“魔棒点灯”。
在此过程中浓硫酸和高锰酸钾反应生成二氧化锰和氧气及其它物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放出的热使玻璃棒点燃了酒精灯B.二氧化锰能促使该反应更快进行C.反应产生的氧气具有氧化性D.实验结束老师用灯帽盖灭了酒精灯,利用的灭火原理是隔绝空气答案:BA、高锰酸钾和浓硫酸之间发生了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使温度达到酒精的着火点而发生燃烧,故A正确;B、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生成物而不是催化剂,所以二氧化锰并不能促使该反应更快进行,故B错误;C、反应产生的氧气具有氧化性,故C正确;D、用灯帽盖灭了酒精灯,利用的灭火原理是隔绝空气,故D正确。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燃烧及其利用》知识点归纳
第七单元燃烧及其利用课题1 燃烧和灭火一、燃烧1、概念:可燃物与空气中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条件:(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温度达到着火点(三者缺一不可,否则不能燃烧)如右图所示:A、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了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B、薄铜片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了燃烧需要氧气白磷的着火点低,应贮存在装有水的试剂瓶中3、燃烧与缓慢氧化的比较:相同点:都是氧化反应、都放热;不同点:前者发光、反应剧烈;后者不发光、反应缓慢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1、燃烧的条件决定着灭火的原理,只要破坏燃烧的任何一个条件,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2、灭火的原理:(1)消除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3、泡沫灭火器:扑灭木材、棉布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干粉灭火器:扑灭一般的失火外,还可以扑灭电器、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处的失火4、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利用碳酸钠与浓盐酸迅速反应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来灭火化学反应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①爆炸可能是化学变化(如:火药爆炸)也可能是物理变化(如:车胎爆炸)②化学变化的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空间内急速燃烧,放出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③可燃性气体(氢气、一氧化碳、甲烷)或粉尘(面粉、煤粉)与空气或氧气混合,遇到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可燃性气体在点燃或加热前都要验纯,以防止发生爆炸。
④油库、面粉加工厂门口贴有“严禁烟火”的标志: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气体或粉尘,接触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⑤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常见灭火的方法①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②电器着火,先应切断电源③煤气泄漏,先应关闭阀门,再轻轻打开门窗,切忌产生火花④酒精在桌面上燃烧,用湿抹布扑盖⑤扑灭森林火灾,将大火蔓延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其它:A、生煤炉火时,需先引燃纸和木材,因为纸和木材的着火点比煤低,容易点燃B、室内起火,如果打开门窗,会增加空气的流通,增加氧气的浓度,反应剧烈,燃烧更旺C、用扇子扇煤炉火,虽然降低了温度,但没有降至着火点以下,反而增加了空气的流通,所以越扇越旺。
初中化学人教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知识点整理(全面,带答案)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 燃烧与灭火一、燃烧1、定义:通常情况下,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
2、燃烧的条件(1)可燃物;(2)氧气(空气);(3)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3、燃烧条件的探究(1)热水的作用:加热、隔绝氧气(2)铜片的作用:导热、载体二、灭火1、灭火的原理(破坏燃烧的条件)(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例如:森林着火设置隔离带、釜底抽薪等(2)隔绝氧气(空气)。
例如:油锅着火盖锅盖灭火、盖灯帽熄灭酒精灯。
(3)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例如:用水灭火。
2、灭火器(1)干粉灭火器(2)泡沫灭火器(3)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适用于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处的失火。
三、爆炸1、爆炸的条件(1)可燃物(2)有限空间急剧燃烧2、粉尘爆炸实验该实验中面粉属于可燃物,鼓气的目的是使面粉充满整个金属罐,与空气充分接触,蜡烛的作用是点燃面粉,使面粉达到着火点。
3、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归纳总结】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不同的原因:(1)与和氧气的接触面积、氧气的浓度有关,和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氧气的浓度越大,燃烧越充分、越剧烈;(2)与可燃物本身的性质有关。
【温馨提示】(1)爆炸不一定属于化学变化,如气球爆炸、蒸汽锅炉爆炸。
但由燃烧引起的爆炸一定属于化学变化。
(2)自燃是由缓慢氧化引起的燃烧现象,但缓慢氧化不一定都会引起自燃,如动植物的呼吸,食物腐败变质等。
课题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放热反应(1)燃烧、缓慢氧化(2)活泼金属和酸反应:Mg+ 2HCl == MgCl2 + H2↑(3)生石灰和水反应:CaO+ H2O ===Ca(OH)2(方程式)(4)中和反应: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2、吸热反应:C+CO22CO3、电能转化为化学能:(1)给电池充电(2)电解水2H2O2H2↑+O2↑ (方程式)4、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使用电池二、化石燃料(不可再生能源)1、煤:主要含碳元素,被称为“工业的粮食”,是混合物用途: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可以得到许多有用的物质,如焦炭、煤焦油等,属于化学变化2、石油:主要含碳、氢元素,被称为“工业的血液”,是混合物用途:将石油加热可以得到许多物质,这是利用石油中各成分沸点不同将他们分离,属于物理变化。
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复习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汇总(附解析新)
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复习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汇总(附解析新)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复习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汇总(附解析新)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知识汇总精讲[知识结构]燃烧的定义燃烧和灭火燃烧的条件(同时具备) 物理变化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燃爆炸定义分类料化学反应中放热反应的能量变化吸热反应及煤煤的形成煤的综合利用其石油石油的形成化石燃料的利用石油的综合利用利天然气甲烷性质甲烷燃烧用甲烷燃烧化学方程式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使用燃料对酸雨的成因环境的影响酸雨的危害预防酸雨破坏的措施汽车尾气能源的利用实验室制取氢气和开发新能源[知识梳理]一、燃烧与灭火1、燃烧(1)定义: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
(2)条件:①物质具有可燃性;②可燃物跟氧气充分接触;③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上(着火点: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不能改变;着火点越低,越易燃烧);三者同时具备才可以燃烧。
(3)促进燃烧的方法:①增大氧气的浓度;②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燃烧分类:①充分燃烧:氧气充足;②不充分燃烧:氧气不足。
例如:(1)乙炔:乙炔充分燃烧不充分燃烧条件氧气充足氧气不充足现象蓝色火焰、放热黄色火焰、放热、浓烈黑烟生成物二氧化碳和水一氧化碳(或炭黑)、水方程式 2C2H2+5O2 2H2O+4CO2 2C2H2+3O2 2H2O+4CO (2)碳:氧气充足,化学方程式:C+O2 CO2 ;氧气不充足2C+O2 2CO;(CO中毒:与血红蛋白结合,失去运氧能力)2、灭火原理:破坏燃烧所需的条件,(只要破坏其中一个燃烧条件,就可灭火)。
方法:①隔绝氧气(如沙土覆盖);②移走可燃物(如关闭煤气阀门);③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如用水灭火)。
3、爆炸(1)分类:①物理爆炸:如气球吹爆、爆胎、锅炉爆炸等;②化学爆炸:燃放鞭炮、甲烷爆炸等。
(2)化学爆炸的条件:①可燃性气体或粉尘在空气中的含量达到爆炸极限;②遇明火燃烧;③气体体积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膨胀。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知识点(原创)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1:燃烧与灭火1.燃烧:通常情况下,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气氧化反应。
注意: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如H2在Cl2 中燃烧生成2HCl,Mg在CO2中燃烧生成MgO和C。
2.燃烧条件(缺一不可)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达到着火点(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3.灭火的原理(只需其一)①消除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注意:灭火只能降低温度,不能降低着火点。
着火点是物质的一种性质,不随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4.常见灭火器: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水基型灭火器知识点2: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1.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注意:爆炸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如如车胎爆炸、蒸汽锅炉爆炸。
一切可燃物质(固、液、气)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物遇火种均有可能爆炸2.认识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P133)3.日常生活中的安全常识①家用天然气、煤气或液化石油气等泄漏,切不可开灯检查,应关闭阀门并轻轻开窗通风。
②启用闲置的沼气池前,切不可用燃着的蜡烛进行试验。
③加油站、面粉加工厂和煤矿的矿井内,应该通风、严禁烟火。
④室内着火,不能打开门窗。
⑤进入枯井或深洞时应做灯火实验。
知识点3: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①放热反应:燃料燃烧、镁与盐酸反应、生石灰(氧化钙)与水反应、多数金属与酸的反应、酸与碱的中和反应等。
②吸热反应: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C + CO22CO)③注意:并非只有化学反应才有能量的变化,物理变化中也可能伴随有能量变化,如摩擦生热。
需要加热的反应不一定都是吸热反应,如木炭粉在高温下还原氧化铜就是一个放热反应。
2.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属于混合物,是不可再生能源。
1.煤:“工业的粮食”、“ 黑色的金子”①组成:主要含碳元素②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发生化学变化,得到焦炭、煤焦油、煤气(主要含氢气、甲烷、一氧化碳和其他气体)③煤燃烧会产生SO2、NO2等,会形成酸雨2.石油:“工业的血液”①从油井开采出来的石油叫原油,它不是产品②组成:主要含碳、氢元素③炼制原理: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将它们分离(此分离过程是物理变化)④石油各产品:汽油、煤油、柴油(作燃料);沥青(筑路);石蜡(作蜡烛)等⑤石油不可以直接作燃料,会浪费资源⑥液化石油气是石油化工的一种产品,主要成分是丙烷、丁烷、丙烯和丁烯等。
初三化学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总结及答案
初三化学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总结及答案一、选择题1.为了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下列建议不可行的是A.严禁随意焚烧秸秆,以减少PM2.5的排放B.禁止使用化肥、农药,以防水体污染C.大力开发和使用风能、太阳能,减少使用化石燃料D.分类回收垃圾,以促进资源再生和保护环境2.学习化学是为了形成正确的化学观。
下列有关化学的观点错误..的是A.摩拜单车、小黄车等共享单车有利于人们低碳出行,更好地保护环境B.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C.焚烧秸秆不会造成雾霾D.研制可降解塑料可解决白色污染问题3.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与事实不符合的是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B.镁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放出热量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有黑色固体生成D.电解水时,与正极、负极相连的电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4.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拔的松散一些,可使火焰更旺,其原理是A.增加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C.降低了酒精的着火点 D.降低了灯芯的着火点5.某同学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热水温度远高于白磷着火点)。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①烧杯中水的温度应与②中相同B.图②中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C.①和③对比可以得出燃烧条件之一是“可燃物必须与氧气接触”D.②和③对比可以得出燃烧条件之一是“可燃物的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6.下列图标与燃烧和爆炸无关的是()A.B.C.D.7.乙醇俗称酒精,是一种易燃、易挥发的无色液体,能跟水以任意比互溶。
医疗上常用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作消毒剂。
下列有关乙醇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质与溶剂的氢原子个数相等时,溶质与溶剂分子的个数比为1:3B.乙醇分子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C.乙醇分子中质子与电子的数目不相等D.乙醇溶液溶质的分子是由碳、氢、氧三种共九个原子组成的8.分类是研究物质的常用方法,如图是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之间关系的形象表示,若整个大圆圈表示纯净物,则下列物质属于Z范围的是()A.红磷B.干冰C.乙醇D.铁锈9.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A.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则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B.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故破坏其中一个条件就可以灭火C.碱溶液能使酚酞变红,则能使酚酞变红的一定是碱溶液D.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则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10.化学促进科技发展,我国的高铁技术世界领先。
(人教版)厦门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完全正确的是()A.离子化合物是由阴阳离子构成的,所以阴阳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B.同种元素的粒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所以质子数相同的粒子属于同种元素C.燃烧一般都伴随发光和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和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燃烧D.单质都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单质A解析:AA、离子化合物是由阴阳离子构成的,则阴阳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故选项推理正确。
B、同种元素的粒子质子数一定相同,但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如水分子和氖原子,故选项推理错误。
C、燃烧伴有发光、放热现象,但有发光、放热现象不一定是燃烧,如灯泡发光、放热,故选项推理错误。
D、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但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金刚石和石墨的混合物等,故选项推理错误。
故选A。
2.下列实验方案设计正确的是()A.比较MnO2和Fe2O3的催化效果B.硫在氧气中燃烧C.对比空气与呼出气体中CO2含量大小D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A解析:AA. 过氧化氢溶液浓度相同,两种物质质量相同,故可以比较MnO2和Fe2O3的催化效果,故该实验方案设计正确;B. 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集气瓶内应放少量的水,水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排放到空气中污染空气,故该实验方案设计不正确;C. 对比空气与呼出气体中CO2含量大小,应使用澄清石灰水,不能使用燃着的木条,故该实验方案设计不正确;D. 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内外不能形成明显的压强差,导致水不能进入集气瓶,故该实验方案设计不正确。
故选:A。
3.下列整理的与化学有关的知识内容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 测量空气中氧气含量偏低的原因B 概念的理解红磷的量不足没有冷却到室温打开止水夹燃烧匙升入集气瓶中的速率太慢有发光、发热现象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缓慢氧化的过程中只放热不发光发生爆炸的一定是化学变化C 物质构成的微粒D 化学安全氢气由氢气分子构成铜由铜原子构成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化学实验室中不能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废弃药品可以拿出实验室给物质加热时,先预热然后对准药品处集中加热A.A B.B C.C D.D C解析:CA、红磷的量不足,氧气没有完全被消耗,进入的水减少测量空气中氧气含量偏低,正确;没有冷却到室温打开止水夹,温度高气体膨胀,进入的水减少测量空气中氧气含量偏低,正确;燃烧匙升入集气瓶中的速率太慢,有部分装置中的气体逸出,进入的水变多测量空气中氧气含量偏高,错误;B、有发光、发热现象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比如电灯发光是物理变化,正确;缓慢氧化是一个进行缓慢的不易被察觉的过程,过程中只放热不发光,正确;气球膨胀爆炸是一个物理变化,错误;C、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氢气由氢气分子构成,正确;铜由铜原子构成,正确;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正确;D、化学实验室中不能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正确;废弃药品不可以拿出实验室,应放入指定位置,错误;给物质加热时,先预热然后对准药品处集中加热,正确;故选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燃烧和灭火
第1课时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
一、燃烧
通常情况下,燃烧是指________与________发生的一种________、放热的剧烈的________反应。
二、燃烧的条件(同时具备)
1.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着火点是可燃物的固有属性,一般是固定不变的,不随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三、灭火的原理(满足其一)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几种常见的灭火器
1.干粉灭火器:用于扑灭一般火灾,油、气等引起的火灾。
2.二氧化碳灭火器:用于扑灭图书、档案、精密仪器等物的失火。
3.水基型灭火器:用于扑灭木材、棉布等引起的火灾。
第2课时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一、爆炸
1.物理爆炸:气体膨胀、压强增大造成,没有产生新物质,是物理变化。
如________、锅炉爆炸、轮胎爆炸等。
2.化学爆炸:一般指可燃物在______________急剧地____________,迅速产生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发生爆炸。
如火药爆炸、粉尘爆炸、可燃性气体爆炸等。
3.爆炸极限:可燃性气体等在空气中达到一定的含量时,遇到火源就会发生爆炸。
这个能发生爆炸的含量范围,叫做爆炸极限。
4.化学爆炸的条件:(1)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
二、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
三、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的关系
反应条件 反应程度 反应现象 共同点
燃烧
可燃物与氧气接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较剧烈 发光、发热 1.都是氧化反应; 2.都会放出热量 爆炸(化
学爆炸)
急速燃烧;有限空间;达到爆炸极限 非常剧烈 发光、发热、爆炸 缓慢氧化
跟氧气接触;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缓慢 不发光,但发热 自燃 跟氧气接触;缓慢氧化产
物的热量来不及散失,达
到着火点
先缓慢
后剧烈
先不发光,但发热, 后发光、发热
课题2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第1课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与化石燃料
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吸热反应:如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2.放热反应:(1)燃烧;(2)缓慢氧化;
(3)氧化钙与水反应:CaO+H2O===Ca(OH)2;
(4)金属与酸反应,如Mg+2HCl===MgCl2+H2↑。
二、化石燃料
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是________再生能源。
1.煤:主要含________元素,还有H元素及少量N、S、O等元素以及无机矿物质。
煤的综合利用,是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进行干馏,使煤分解成许多有用的物质,是________变化。
2.石油:主要含________两种元素。
石油的综合利用,是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将它们分馏,是________变化。
3.天然气:主要成分是________,化学式为________。
(1)物理性质:通常为________色、________味的气体,________溶于水,密度比空气
________。
(2)化学性质:可燃性
燃烧时产生____________,放热,生成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合理利用与开发化石能源
1.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
(1)燃烧时要有充足的______________;
(2)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______________。
2.燃料不充分燃烧的危害
(1)产生的热量________,浪费资源;
(2)产生____________等物质,污染空气。
第2课时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及能源的利用和开发
一、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1.酸雨:煤燃烧时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气体。
这些气体或气体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________。
2.化石燃料燃烧会产生大量的________________,导致温室效应。
3.汽车尾气:________、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______________、含铅化合物和________等。
二、新能源
1.氢能源
(1)本身无毒,极易燃烧,燃烧产物为水。
氢气作为未来能源的三大优点:________________,可由水分解制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物是水,____________。
氢气是最清洁的能源。
(2)实验室制取:用________和__________反应制取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氢气作为无污染的能源目前还不能被普及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俗称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 2H 5OH +3O 2=====点燃
2CO 2+3H 2O 。
3.其他能源:__________、________、地热能、潮汐能、核能等。
参考答案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燃烧和灭火
第1课时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
一、可燃物;氧气;发光;氧化
二、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
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三、1.清除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第2课时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一、1.气球爆炸
2.有限空间内;燃烧
4.(1)有限空间内
(2)达到爆炸极限
(3)遇明火
课题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第1课时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与化石燃料
二、煤;石油;天然气;不可
1.C ;化学
2.C 、H ;物理
3.甲烷;CH 4
(1)无;无;难;小
(2)蓝色火焰;水;二氧化碳;CH 4+2O 2=====点燃
CO 2+2H 2O 三、1.(1)空气 (2)接触面积
2.(1)减少 (2)一氧化碳
第2课时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及能源的利用和开发一、1.二氧化硫;二氧化氮;酸雨
2.二氧化碳
3.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烟尘
二、1.(1)原料来源广泛;燃烧时放出的热量高;不污染环境
(2)锌;稀硫酸;Zn+H2SO4===ZnSO4+H2↑
(3)制取成本高;贮存、运输困难
2.乙醇
3.太阳能;风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