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年高一历史4月月考试题(II)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2022年高一历史4月月考试题(II)

一.单项选择题:(共32题,每题1.5分,共48分)

1.八卦是我国古代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卦”字右边的“卜”字,是象形,表示在地上竖杆子,右边那一

“点”是太

阳的影子;“卦”字左边的“圭”字是尺子,用来测量竖杆影

子的长度和位置。通过长期测量,劳动人民掌握了春耕秋收的

各种季节规律。这表明

A.中国文化博大精深

B.八卦是我国古代农耕文明下的智慧结晶

C.八卦起源于象形文字

D.八卦是我国古代计算季节和时间的唯一方法

2.王家范、谢天佑先生曾经精辟地指出:“小农经济一锄、一镰(或者再加上一犁,不是家家都有畜力,那就用人力拉犁)、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对这段话最正确的理解是

A.小农经济具有稳定性B.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C.小农经济非常脆弱D.小农经济只需要一些简单的劳动工具

3.《庄子·让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这句话

①反映了小农经济下人们的理想和追求②展现了自给自足,生活富裕的画面

③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④表达了人们对社会安定的期盼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

4.司马迁在其《史记·货殖列传》中说:“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此言末业,贫者之资也”。材料反映了

A.汉代统治者重农抑商的经济思想B.汉代贫苦百姓普遍通过经商致富

C.司马迁的重商思想D.汉初工商业发展影响农业生产

5.明清时期(鸦片战争之前),中国在农耕文明轨道上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其中“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主要是指

A.私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 B.“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

C.江南出现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 D.白银逐步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6.右图是反映宋代社会经济状况的著名画卷

《清明上河图》(局部),从中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有

①政府对商业活动的监管取消

②出现了按地域集结的商帮

③是当时商品经济发展的写照

④打破坊市界限,城市商业面貌变化大

A.②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7.汉代是中国冶金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下列选项中可以支持这一论断的是A.青铜铸造工艺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B.炼钢和淬火工艺开始出现

C.汉武帝时代起推行铁业官营制度 D.出现灌钢法和用煤作燃料冶铁8.《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

9.有关清政府“闭关政策”的评价,20世纪50至60年代的学者大都认为它具有抵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的作用(“自卫说”)。20世纪80年代以后,学者对这样的认识产生了怀疑,他们认为,它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前进和发展,起了严重的阻碍作用(“自杀说”)。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A.史学家视角不同会导致结论不同 B.史学家自我否定说明评价标准缺失

C.两种观点互相矛盾,都缺乏正确性 D.“自杀说”比“自卫说”更正确

10.表2 明代洪武至弘治年间(1368——1505)徽州祁门土地买卖契约情况表

表2

A.宝钞在民间的信用降低B.社会经济大幅度衰退

C.生活资料均可作为支付手段 D.白银始终是主要流通货币

11.明朝有人描述在广东大庾岭所见:“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帛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悉皆盐铁粗重之类。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这表明当时

A.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B.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

C.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D.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

12.1656年,清政府颁布法令,严禁“商民船只私自下海”,规定“凡沿海地方口子,处处严防,不许片帆入海”,并严惩一切“私下诸番互市者”。这一政策的最大影响是A.沉重打击了海外航运业的发展B.使清政府直接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

C.使我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大势D.导致沿海商民的经济收入锐减

13.史载:“佛山针行,向称大宗,佣工仰食以千百计。自有洋针,而离散殆尽矣。”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B.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

C.自然经济的不断解体D.近代民族工业兴起

14.某中学教师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史学范式来认识“近代中国通商口岸”的历史。以下认识中,符合全球史观的是

A.它是西方列强对华商品和资本输出的基地,是中国半殖民地化加深的标记

B.它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C.它是近代中国城市化、工业化发展的前沿阵地

D.它使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最早开始走向近代工业文明

15.19世纪70年代,上海进口的所谓洋糖,基本都是将产自广东汕头和福建台湾的土糖,直接运到香港取得“洋糖”身份,再转运而来的。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不包括A.洋货行销内地“除入口一正税,一子口税外,任意畅行”

B.土货过关卡时“口口而查之,节节而税之”

C.土糖一经转口则“色泽莹白,人咸爱之”

D.“西商过埠则丁役围护,官吏趋迎”

16.奕䜣力倡洋务,又因在兄弟中排行第六,被称为“鬼子六”;洋务派官员丁日昌被称为“丁鬼奴”;郭嵩焘在一片冷嘲热讽中出任第一任驻英公使。这反映了

A.洋务运动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B.崇洋媚外行为遭到社会鄙视

C.洋务派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批判D.西方列强侵略激起国人抵制17.“1894年,全国棉布消费总量中,进口布所占比重达到14.1%,在纺与织分离的同时,织与耕的分离过程也开始了。”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A.土地兼并严重 B.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