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库恩的范式理论及该理论缺陷
库恩科学革命观的局限
!""#$"%
宣传与文化
库恩科学革命观的局限
!黄家裕
谷明付
$ 广西大学社会科学与管理学院 ( 广西 南宁 )’***+(
! 摘 要 " 库恩科学观的缺点 ! 科学知识的相对性 " 科学革命过分的非理性 科学发展模式应是多元化 # ! 关键词 " 范式 $ 相对性 $ 非理性化
!"#$% "& ’( )*+ , -./"%(01"*$-2 /1.34"1*0 ,-./0 12.34- 5- 62/03789:;;<0< :7 =:92<>4 ./? @./.0<@</>A5-./0 B2 C/2D<E=2>4 5-./0 B2 /./ /2/0 )’***+( 56,0-$708 ;:9.; :7 FG:@.= H!I-G/J = =92</9< D2<K%:2/>LE<;.>2D< M/:K;<?0< :7 =92</9<NG< 9./ /:> =<< E<.=:/ E:;< 2/ %E:9<== :7 =92</9< ?<D<;:%@</>N2> 9./ /:> <B%;.2/ @:?<E/ =92</9< ?<D<;:%2/0 ’.2 3"-9,:O.E.?20/, E<;.>2D2>4 , E<.=:/
库 恩 在 !科 学 革 命 的 结 构 "一 书 中 提 出 了 他 的 科 学 理论的发展模式 # 前科学 $ 常规科学 % 形成范式 &$ 反 常 $ 危机 $ 科学革命 % 新范式取代旧范式 &$ 新常规科 学 ’ 他用范式来说明他的科学理论的发展模式 ’ 但是 ( 他 的范式的涵义却很模糊 ’ 前科学就是没有形成学科 ) 范式 * 的原始科学阶段 ’ 常规科学就是有公认的 ) 范式 *( 并且有科学共同体 ’ 常 规科学活动本质是科学共同体在范式支配下的一种解 难题活动 ’ 反常就是科学研究中遇到范式无法解释的新 事 物 +新 现 象 +新 发 现 ’ 危 机 就 是 因 为 范 式 无 法 解 释 反 常 ( 使人们对其失去信任 ’ 科学革命就是用新范式战胜 和取代旧范式 ( 冲破旧的理论框架建立新理论 ’ 新常规 科学就是新范式取得统治地位后的常规科学 ’ 库恩的科学理论的发展模式有许多精辟的见解 ( 其 中包含诸多合理的因素 ’ 他既不是传统归纳主义的渐进 积累的科学理论的发展模式 ( 也不是波谱尔的科学理论 发展的不断革命的模式 ( 而是综合了它们的合理因素 ( 提出常规科学的相互交替 ( 新旧范式不断更替的模式 ’ 库恩认为科学理论的发展受到科学内部因素和社会其 它因素的制约等等 ’ 但是 ( 库恩的科学发展模式中也有 着重大的缺陷 ’ 库恩只承认知识的相对性 ( 不承认科学 的真理性 ( 从而陷入了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 ’ 库恩认为 ( 范式仅仅是科学家解难题的工具 , 范式为科学共同体提 供某种共同信念 + 共同传统 + 共同理论框架和理论模式 ( 基本方法 ( 基本问题等 ’ 不同的范式只有解决谜题能力 高低之分 ( 却没有什么真理和谬论的差别 ’ 尽管科学革 命中新范式不断地取代旧范式 ( 但这并不表明人类的认 识由此更加逼近客观真理 ’ 对于范式指导下产生的科学 理论 ( 库恩认为科学共同体并不是用科学理论与大自然 的对话 ( 科学共同体主要是用科学理论在科学共同体的 成员之间进行对话与交流 ( 用科学理论完善和发展其自 身 的 范 式 (用 科 学 理 论 反 对 +压 制 与 它 不 同 的 其 他 范 式 的产生和发展 ’ 他指出不同的范式竞争中 ( 哪一个范式 更 有 效 地 解 决 问 题 (它 就 取 得 统 治 地 位 (但 这 并 不 表 明 取得统治地位的范式包含更多的客观真理 ’ 因此可知 ( 库恩更多的是把 范 式 看 作 是 人 类 制 造 科学理论的机器( 而不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思维方 式 ( 这里有着深刻的实用主义色彩 ’ 他把科学理论看作 是科学研究人员之间的对话与交流的工具 ( 其固然是合 理的 ’ 但纵观人类历史来看 ( 科学理论除了在人类成员 之间的交流外( 其最根本的功能是用于与大自然的对 话 #认 识 自 然 界 (并 且 指 导 人 类 改 造 自 然 和 创 造 人 工 自 然 ’ 再 有 (人 类 在 科 学 技 术 发 展 史 中 (每 一 次 的 科 学 革 命 ( 从形式上看 ( 确实在很大的程度上 ( 新科学理论比旧 科学理论具有更简单性 + 预见性 + 内在的逻辑更完备 + 与 经验事实更加一致 ’ 这不仅是不同范式的更替罢了 ’ 从 内容上看 ( 革命之后的科学理论肯定比革命前的科学理 论包含更多的真理要素 ’ 氧化 $ 还原说代替燃素说 ( 伽 利略的物理学代替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 ( 爱因斯坦的相 对 论 代 替 牛 顿 力 学 (从 表 面 上 看 (好 像 仅 仅 是 前 者 更 能 解 决 难 解 (更 能 说 明 反 常 事 物 (但 是 (就 其 本 质 上 看 (它 们 之 所 以 更 能 解 决 问 题 (解 释 新 事 物 (是 因 为 这 些 理 论 更符合客观世界 ( 含有更多的真理要素 ’ 科学理论就是其形式来说 ( 其具有更多的相对性与 主观性 ( 就是其内容上来看 ( 其有绝对性和客观真理性 ’ 库恩在论述其科学理论发展观时 ( 过多包含实用思想 ( 忽视了科学理论的真理性 + 绝对性 ’ 库恩的科学理论发展模 式 充 满 着 非 理 性 色 彩 ’ 对 范 式 如 何 产 生 (他 夸 大 了 人 的 直 觉 +灵 感 和 其 他 社 会 心 理等非理性因素的作用 ’ 他说 () 新范式或者是一种容许 日 后 阐 释 的 充 分 的 暗 示 (都 是 一 下 子 突 现 出 来 的 (有 时 是在午夜里 ( 有时是在一个深为危机所烦恼的人的头脑 里 *’ !"#$%&’( 他认为 ( 科学范式和科学理论的产生 ( 不是 科 学 家 在 实 践 的 基 础 (对 客 观 对 象 反 复 探 讨 (发 挥 主 观 能 动 性 (运 用 理 性 思 维 思 考 的 产 物 ( 而 是 科 学 家 个 人 的 灵感 ( 想象 + 直觉的产物 ’ 对于新范式的变更 ( 他说这是 人心理的格式塔式的转变 ’ 由于新范式与旧范式是基于 不同信念 ( 因此 ( 它们之间无法进行比较 ( 那一个比较合 理 ’ 库恩用非理性要素论述的科学革命 ( 忽视了理性要 素在科学革命中的根本作用 ’ 这使他的科学理论的发展 模式有着无法解释的神秘性 ’ 理性因素在科学发展的过 程中起着基础的作用 ’
试论库恩的科学革命模式
试论库恩的科学革命模式摘要:关键词:范式,模式,科学革命科学理论被确立后,它是如何发展的,成为科学观的一个重大问题。
科学发展模式针对科学发展的规律性、主要特征和内在机理做了概括和描述。
其中它所回答的重要问题是科学是怎样发展的,科学的一般形式是什么,等等。
在科学哲学的发展进程中,涌现出不同学派的科学哲学家,他们经过长期争论,提出了一些较有影响的科学发展模式,主要有逻辑实证主义的累积式模式、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模式、库恩的科学革命模式和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模式。
本文试图通过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及相关著作,梳理、表述库恩的科学革命模式。
一.范式的重要性范式是英文Paradigm的中译,英文这个词来自希腊文,表示语法中的词形变化的意思。
如名词变格和动词变位的规则。
原来包含“共同显示”的意思,由此引申出模式、模型、范例等义。
库恩之所以选择用这个词,是因为他觉得科学发展的模式与语法中语汇变化的模式极其相似。
它是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的核心概念。
1977年在《必要的张力》出版时,他对范式一词作了明确的表述:“范式一词无论实际上还是逻辑上,都很接近于‘科学共同体’这个词”。
概括起来,一个科学范式,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1)科学共同体成员共有的“看问题的方式”,这牵涉到他们共同的世界观、科学方法论、信仰和价值取向。
(2)科学共同体成员共同接受的基本理论和定律,共同承认的重要科学成就,共同使用的一套用于逻辑推理和数学演算的符号系统。
(3)科学共同体共同信任的仪器和试验方法。
(4)科学共同体共同认可的范例,即典型事例,它提供了解决具体问题的典型方式。
具体来讲,一个范式就是一个科学共同体的成员所共有的东西,而反过来,一个科学共同体由共有一个范式的人组成。
据此,一个科学共同体由同一个科学专业领域中的工作者组成。
他们都受过近似的教育和专业训练;他们都钻研过相同的技术文献,并从中获取许多同样的教益。
每个科学共同体一般有一个它自己的主题。
浅谈库恩范式理论中的“不可通约性”
266百家论坛浅谈库恩范式理论中的“不可通约性”沈栩豪南京理工大学摘要:“不可通约性”是库恩范式理论中的一个核心论题,它的提出是科学哲学史上一次伟大的转折,但与此同时,“不可通约性”也给库恩招致了相当多的误解和责难。
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发表之后就一直致力于该论题的阐明和澄清,包括在《后记——1969》中也有相应的陈述。
本文旨在对库恩范式理论中的“不可通约性”问题作简要分析。
关键词:库恩;范式;不可通约性“不可通约性”是库恩一生研究的主要问题。
“不可通约”原本是一个几何学术语,指的是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对边之间不能进行完全的、不带余数的比较。
库恩将这个概念引入到科学哲学领域,则是一种比喻。
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库恩认为在科学革命的前后,科学传统由于范式不同,而呈现非连续的变化状态,相互竞争的范式在科学问题方面,所共用的词汇、概念和实验等的意义可能各不相同,各自的支持者因为在不同的世界中从事工作,因而无法进行完全的交流。
所以,革命前后的两个范式不可通约,难以进行完全比较以及区分孰优孰劣。
要彼此实现完全沟通,唯一的方式就是进行“范式转换”。
这也是支持库恩所提出“科学进步的轨迹是跳跃式”观点的重要理由之一。
[1]“范式一旦改变,这个世界本身也随之改变了。
”库恩的“不可通约性”观点提出后,有很多人质疑,理论之间是不可通约的,那理论之间是否能进行相互比较呢?库恩对这些质疑给出过解释,认为理论间的不可通约性,是指理论间的不相容,并不是说理论之间是不能比较的。
库恩把“不可通约性”用在科学哲学里就是为了说明这个问题。
第一,在不同的知识体系下,评价的标准会不一样。
新范式代替旧范式的过程不是单纯的通过收集资料完成的,而是通过两个范式之间的革命来完成的。
第二,相同的概念或是相同的词组在不同的时代会代表不同的意义,同时也会随着革命的变化发生变化。
例如在相对论中仍然在使用与牛顿力学相同的空间、时间、质量等概念,但是爱因斯坦的空间和时间概念,已经不再是牛顿的绝对空间和绝对时间了,并且在牛顿力学中质量是不变的常量,而在相对论中它是随物体速度变化而变化的量,所以也不能说它们是相同的概念了。
对库恩“范式”的解读
对库恩“范式”的解读提要:托马斯·库恩是美国著名的科学史家和科学哲学家,他的《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的出版,震撼国际学界,成为科学哲学史上一道重要的分水岭。
本文试对该书中系统论述的“范式”进行解读,从而达到对科学的进化和发展的理解。
关键词:范式;科学;科学共同体;科学认识1962年,美国科学史家和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Thomas S.Kuhn,1922-1996年)出版了《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提出了“范式”(paradigm)论学说,在哲学、社会科学乃至自然科学界引起极大的震动。
”范式”一词源自希腊语,在语言学中表示词形的变化规则,如名词变格、动词人称变化等,从中可以引申出模式、模型、范例等义,表示“范型”、“模特”的意思。
在写作《科学革命的结构》这部书的时候,库恩把它从语言学里借用过来,首次明确、大量的使用了“范式”概念。
库恩通过对科学史的研究,发现16-17世纪的科学革命并不是在培根的归纳法指导下发生的,相反却是在柏拉图的唯理论影响下发生的,从而得出了一个和逻辑经验主义完全相反的结论:不是观察术语决定理论术语的意义,而是科学理论本身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本体论、世界观、形而上学的支配。
[1]由此,他深信一个科学家的研究总是受到获得内在一致性的深远企图所支配,至少在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内如此,从而认为科学理论本质上是集体研究的产物,是集体用以不断生产科学知识的工具。
因此,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库恩创造性的引用了“范式”这一概念,把它作为开展科学活动的基础、思想工具和实用工具,系统论述了科学知识增长的模式。
他所谓的“范式”就是指在特定时期内,根据科学共同体的理论体系和心里特征所制定的一整套原则、理论、定律、准则、方法等,是一个包括科学、哲学、社会、心理等多重因素在内的综合体,是科学共同体所共有的全部规定。
[2]由此可见,它是一种在逻辑上不能再分的功能单位。
一、范式是科学的划界标准和开展科学活动的基础什么是科学?科学研究的基础和出发点是什么?逻辑经验论者认为“科学始于观察”,科学的划分标准为可证实性和可证伪性。
请阐述库恩的范式理论,并进行分析和评价
请阐述库恩的范式理论,并进行分析和评价库恩(Kuhn)的范式理论,是一种影响20世纪科学思想和研究方法论的重要理论,它指出了科学的发展规律,以及如何在科学发展中推动模式的变迁。
范式理论几乎塑造了当代科学的构建,并且今天仍然是科学发展研究的一个重要参照点,也是科学研究者们必须熟悉的一部分。
库恩把科学发展定义为一种模式变迁,而组成这一模式变迁的最重要元素,恰恰就是“范式”(paradigm)。
范式就是一个科学概念解释和理论结构系统,它提供了一套语言、发现方法和结果的解释框架,以便科学家研究特定领域的物质现象,并完成更多的发现。
范式的形成不仅使科学家们从“迷失的茫茫大海”中重新获得了“安慰”,而且使科学研究的进程得以规范化、有序地推进。
在库恩看来,一个范式具有三大基本要素:语言要素、实践要素和体系要素。
语言要素包括特定领域的术语和表达方式;实践要素包括对某个特定领域的实践方法,如实验、观察、记录、研究等;体系要素则指范式的本质,它集中表达了科学家在特定领域的想法和观点,以及如何解释科学现象。
在范式理论中,库恩认为,科学研究应该以有序的步骤进行,在每一个步骤中,科学家应该坚持实践、观察、发现、论证、改革、加强等,在实践和论证的过程中,科学家应该有创造新理论的勇气,而在改革、加强的过程中,科学家应该领悟原有的理论,以便进行深入的探究和研究。
正是在这种有序的理论环境中,范式的改革得以实现,新的范式也可以被建立。
另外,库恩的范式理论也强调,每一个范式的形成、发展和变迁,都伴随着强烈的群体性,也就是科学家们之间的思维趋同。
也就是说,科学家们思考、研究和发现的过程,都会受到某种影响,超越了个体本身,即形成了一种群体性解释和行为模式。
综上所述,库恩的范式理论影响了当代科学研究,它为科学发现和模式变迁提供了一套理论框架,起到了实施科学发展的重要作用。
范式理论的最大特点是,从形成一个范式的发现,到改造一个范式的发展,都给科学家们提供了一个范式化的过程,从而有效地推动了科学研究的发展。
库恩的范式理论及其意义
库恩的范式理论及其意义库恩的范式理论及其意义引言托马斯·库恩(Thomas Kuhn,1922—1996)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的“范式”理论具有革命性的意义,范式理论是库恩科学观的核心思想,哲学界对库恩范式思想的研究有很多,主要都是针对他的“范式”理论框架而展开讨论,更有学者运用范式的方法论原则对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等领域进行学术研究,可见库恩的范式理论无疑吸引了各个领域的学者将目光投向科学史的发展。
对库恩范式理论的研究是了解他的科学哲学思想的关键一步,范式理论究竟具有怎样的创造性意义,以至于引来各个领域的学者的关注?本文将对库恩的范式理论的思想来源、基本内容以及库恩范式理论的革新意义展开详细论述。
一、库恩范式理论产生的背景在库恩之前,有两种科学理论发展观在历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并对后来库恩科技哲学思想的形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一种是认为科学发展是积累的过程的归纳主义和逻辑实证主义;另一种是认为科学发展是证伪的过程的否证主义。
库恩正是通过批判归纳主义、逻辑实证主义及否证主义的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提出他的范式理论。
(一)对归纳主义的批判归纳主义(Inductivism)又称归纳论。
归纳主义认为,“科学是从经验事实中推导出来的”,也就是说,科学知识是由毫无疑问的、被确证的经验事实、通过归纳法导出一般原理,随着经验事实的增加,理论不断得到积累和完善。
佛兰西斯·培根是归纳主义的始祖,他提倡的科学的实验方法就是归纳法,并认为利用归纳法可以“从感觉与特殊事物把公理引申出来,然后不断地逐渐上升,最后才达到最普遍的公理。
”[①北京大学哲学史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8年,第10页。
]爱因斯坦也对这种归纳思想进行过评价:“在小范围内以经验定律的形式表达大量单个观察的陈述,把这些经验定律加以比较,就能探究出普遍性的定律。
试析库恩范式理论的优点和缺陷
试析库恩范式理论的优点和缺陷作者:贡江春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17年第07期摘要:“范式”一词是美国科学史家库恩代表作《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的核心思想,据统计该书至少20多处提到范式。
但在此书中库恩并没有对其作出清晰的释义,他是在研究科学史的过程中,引入了这个名词,运用他的话说就是:“某一特定的科学共同体成员在某一专业或学科中所具有的共同信念,这种信念规定了他们的基本观点、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为他们提供了共同理论模式和解决问题的框架,从而形成该学科的一种共同的方向”。
本篇从范式概念分析入手,阐述其内涵和特点,在试析范式理论优点和缺陷,以此更加系统的理解范式理论,明白其对科学的研究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意义。
关键词:范式;理论模式;范式概念【中图分类号】B0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236-1879(2017)07-0299-01《科学革命的结构》是美国科学史家库恩的代表作,其中的核心思想是“范式”的观点,但在此书中库恩并没有对“范式”作出清晰的释义。
一直以来人们对其有两种看法:一种是认为“范式”理论的提出是“半个世纪以来科学领域最重要的发掘”是历史中的一座智慧的里程碑;另一种则认为它是“耀眼的错误”是让人们完全不足信的理论。
一、“范式”概念简析什么是科学活动,科学是如何发展的?第一种观点认为:科学发展以事实为基础,事实经验不断的被总结为理论或者理论不断地为经验所证实,第二种观点认为:科学的发展开始于问题,通过不断地实践新的理论代替旧的理论。
而库恩通过对科学史的研究,将科学进步的过程概括为:前科学时期—常规科学时期—科学危机时期—科学革命时期—新的常规科学。
通过解释这个过程,库恩引入了“范式”这个名词,运用库恩的话说就是:“某一特定的科学共同体成员在某一专业或学科中所具有的共同信念,这种信念规定了他们的基本观点、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为他们提供了共同理论模式和解决问题的框架,从而形成该学科的一种共同的方向”。
库恩不可通约性概念浅析
浅谈库恩的不可通约性概念在库恩的论著中,“范式”问题容易激起社会学家的共鸣,而科学哲学家则对库恩所使用的“不可通约性”概念感到不安。
库恩的支持者们认为范式概念有助于把科学看成是一种历时的实践活动,对其活动产物的评价必须依赖于对其展开的历史场景的把握。
而库恩的批评者们则认为不可通约性概念强调了前后相继理论的不可比较性,导致了主观主义和非理性主义盛行,失之偏颇因而是有害的。
那么,在科学哲学中引起广泛争议的不可通约性究竟指的是什么呢?一、不可通约性概念的引入不可通约性这个概念是在1962年由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与费耶阿本德在《解释、还原和经验主义》①中同时引入的。
当时库恩与费耶阿本德都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他们的办公室靠得很近,在1958年的一次偶然的交谈中他们发现彼此在很相近的意义上使用了同一个词。
按库恩的说法是:“我们两人都是由于在解释科学理论中所遇到的问题而被引向这个术语的。
我对这个术语的使用比他更广泛;而他对这一现象的断定和主张比我更彻底;但当时我们之间的重叠是相当大的。
首先,我们两人最关注的是揭示科学术语和概念的意义一一比如一‘力’和‘质量’,‘元素’与‘复合物,一一经常随着采用它们的理论而变化。
其次,我们两人都断定当这种变化发生时,一个理论的全部术语(term)不可能通过另一个理论的词汇〔vocabular刃来定义。
这一断定表明我们独立进入了关于科学理论的不可公度性的讨论。
”②尽管费耶阿本德与库恩几乎同时使用这个概念,但是他们对不可通约性概念的处理存在差异:费耶阿本德把不可通约性仅仅限于语义方面,而且他关于不可通约性的看法基本未变;而库恩不可通约性概念则涉及到语义、方法论和感觉诸方面,而且他对不可通约性的阐述也在不断变化。
库恩最初侧重于语义方面的说明,最后转到了本体论方面,并引入分类“词典”的“局部交流中断”来解读这个概念。
下面我们先来看看不可通约性在库恩那里的最初表达。
二、库恩最初的表述库恩实际上是在隐喻的意义上使用不可通约性概念的。
库恩范式理论
库恩范式理论
库恩范式理论是一种社会学理论,它是美国社会学家威廉·库恩(William Kornhauser)多年研究的结果。
库恩范式理论以社会冲突作为分析对象,认为社会冲突是由社会分层导致的,每一层都有自己的利益。
库恩范式理论的核心是,社会结构的层次分明,形成了不同的社会分组,这些社会分组之间存在着竞争性的利益。
在库恩模式中,社会分层的程度可以用“垂直结构”来表示,每一层的社会分层利益可以用“水平结构”来表示。
库恩范式理论提出,社会分层不仅会导致内部社会分组之间的利益冲突,而且还会导致社会内部和社会外部之间的冲突。
库恩范式理论认为,最低层的社会分层会受到最大的压力,并且会发生最严重的冲突。
库恩范式理论强调社会冲突的不可避免性,同时也认为有必要设计有效的社会机制来解决这些社会冲突。
库恩模型支持社会的和解,以及社会的调整,这些都是有效的解决社会冲突的方法。
总之,库恩范式理论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冲突理论,它强调了社会分层对社会冲突的影响,以及有效解决社会冲突的必要性。
它为社会冲突理论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视角,也为解决社会冲突提供了重要
的思路。
浅析库恩范式理论中的不可通约性
浅析库恩范式理论中的不可通约性作者:刘春来源:《市场周刊·市场版》2018年第17期摘要:常规科学是建立在一种或多种过去科学成就基础上的研究,这种研究为科学共同体发展科学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是科学共同体进行大量实践的基础。
不同时期从事科学研究所依照的理论依据都不完全相同,库恩指出科学进步的实质便是范式的不断转换。
常规科学与科学革命交替出现,促使科学不断发展。
前后范式间的“不可通约性”便是革命发生的根本所在。
关键词:范式;不可通约性;科学革命一、范式的本质“范式”是库恩提出的概念,他指出为大众学习并传承的理论与著作会为科学家进行研究提供一个特定的系统与原则,也就是库恩所提出的旧范式。
在没有产生新范式之前,任何常规性的研究都是在旧范式的框架之内进行的。
库恩认为“范式”具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范式会吸引一批坚定的拥护者,使其脱离科学活动的其他竞争模式;二是范式足以无限制地为重新组成的一批实践者留下有待解决的种种问题。
我们的教育是在几乎不会进行太大改动的教科书上进行的,书中的基本定律与概念基本从未发生过改变,便可看出旧的范式在没有被推翻的情况下将一直作为学习与研究的基本前提。
“范式”可看作是为了给常规研究加以描述而设想的一种概念,库恩将此看成科学家解决问题、发展科学的示范基底。
但范式不等同于规则,范式的层次应是高于规则的,在范式未发生变化时,科学家们都在这个范式下进行研究,但若再深入到具体的规则,便会由于规则不同而出现类别更多的团体,遵守相同的范式并不等同于每个时期各个领域的科学家都会促生成一套完全没有异议的规则体系。
正如维特根斯坦所说,“人类在语言中的一致,并不是意见的一致,而是生活形式的一致。
”将此种看法引用到“范式环境”中,便可以说科学家们也并不是意见完全一致,而是研究形式、研究基础相一致。
不同国家的生物药学家在研究癌细胞的对抗药物时,彼此对于癌细胞的已有认识及分析基础都是一样的,而对于从哪个方向研究对抗药物意见却不可能相同,反映了范式的包容性与约束性。
库恩范式理论浅析
33作者简介:谢玮璐(1997— ),女,汉族,广西钦州人,硕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科学技术哲学。
“范式”一词来源于古希腊,而它的当代意义则由库恩赋予。
虽然库恩并未对其做出明确的定义性解释,但“范式”却是把握库恩整个科学哲学思想的关键,“范式”理论正建立在其“科学共同体”思想之上。
“科学共同体”与“范式”紧密相连。
一、科学共同体库恩所说的“科学共同体”是指由同一个科学专业领域中的工作者组成的。
这个团体的成员经受过近似的教育和专业的训练,专研过同样的技术文献——这些标准文献的范围通常标出了一个科学学科的界限,每个科学共同体一般有一个它自己的主题。
科学共同体之所以成为一个共同体,原因在于共同体成员拥有共同的教育背景和专业训练,研究共同的文献资料和书籍,有共同的学术观点和研究目标,使用共同的术语和概念进行交流等。
科学共同体就是由某种范式的群体的信仰构成的,因而“范式”就是科学共同体每位成员所共同具备的东西,科学家成员们所共同具有的东西就是范式。
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共同体成员在范式的指导下在给定的专业领域内生产科学知识,成员内部彼此交流,得出的专业判断也比较一致。
库恩认为范式和共同体决定着科学的命运。
科学能否存在在于它能否给这个特定共同体成员选择范式能力。
在范式的选择中,共同体起到决定性作用,范式建立在共同体达成的共识之上。
在前科学时期,学说之间相互对立,科学共同体和范式也并未形成,各家自持观点。
而在某一理论突破后,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这些科学家们走进共同领域,以已取得的成果为基础确立了范式,科学进入常规科学时期。
而在常规科学时期,范式不被怀疑。
但随着科学的进步,难以解决的问题增加,反常和危机随之而来,旧的范式逐渐解体,新的范式和科学共同体随之诞生。
也就是说,科学革命与范式转换密切相关,而科学共同体的进步同时贯穿在这些科学革命过程之中。
二、科学革命理论库恩在范式和科学共同体的基础上提出了他的科学革命的动态发展模式。
试析库恩范式理论的优点和缺陷
试析库恩范式理论的优点和缺陷“范式”一词是美国科学史家库恩代表作《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的核心思想,据统计该书至少20多处提到范式。
但在此书中库恩并没有对其作出清晰的释义,他是在研究科学史的过程中,引入了这个名词,运用他的话说就是:“某一特定的科学共同体成员在某一专业或学科中所具有的共同信念,这种信念规定了他们的基本观点、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为他们提供了共同理论模式和解决问题的框架,从而形成该学科的一种共同的方向”。
本篇从范式概念分析入手,阐述其内涵和特点,在试析范式理论优点和缺陷,以此更加系统的理解范式理论,明白其对科学的研究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意义。
标签:范式;理论模式;范式概念《科学革命的结构》是美国科学史家库恩的代表作,其中的核心思想是“范式”的观点,但在此书中库恩并没有对“范式”作出清晰的释义。
一直以来人们对其有两种看法:一种是认为“范式”理论的提出是“半个世纪以来科学领域最重要的发掘”是历史中的一座智慧的里程碑;另一种则认为它是“耀眼的错误”是让人们完全不足信的理论。
一、“范式”概念简析什么是科學活动,科学是如何发展的?第一种观点认为:科学发展以事实为基础,事实经验不断的被总结为理论或者理论不断地为经验所证实,第二种观点认为:科学的发展开始于问题,通过不断地实践新的理论代替旧的理论。
而库恩通过对科学史的研究,将科学进步的过程概括为:前科学时期—常规科学时期—科学危机时期—科学革命时期—新的常规科学。
通过解释这个过程,库恩引入了“范式”这个名词,运用库恩的话说就是:“某一特定的科学共同体成员在某一专业或学科中所具有的共同信念,这种信念规定了他们的基本观点、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为他们提供了共同理论模式和解决问题的框架,从而形成该学科的一种共同的方向”。
在前科学时期,科学家之间存在意见分歧,没有被共同接受的理论概念。
经过长期的斗争,被多数科学家们深度认同的理论概念形成“范式”,随之进入了常规科学时期。
浅析库恩的不可通约性
浅析库恩的不可通约性不可通约性(Incommensurability)是科学哲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最早由托马斯·库恩(Thomas Kuhn)在其著名著作《科学革命的结构》中提出。
不可通约性的概念在科学哲学领域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成为了科学哲学研究中的一个热门话题。
本文将从库恩的观点出发,对不可通约性这一概念进行浅析,探讨其内涵、相关理论及其在科学哲学领域中的影响。
我们需要了解不可通约性的概念。
不可通约性指的是在科学发展的不同阶段,面对科学范式的更替时,新旧范式之间存在着语言、观念、理论等方面的不可比较性。
具体而言,不同科学范式之间存在着不同的概念和观念体系,因此无法直接比较其优劣之分。
这就意味着科学发展并非线性的渐进过程,而是由于不同范式之间的不可通约性而产生的动态变化过程。
我们来探讨不可通约性的内涵。
库恩认为,科学范式之间的不可通约性来源于科学观念和理论的内在差异。
在不同科学范式下,科学家们所关注的问题、所采用的方法、所形成的理论体系都存在着差异,因此无法简单地对其进行比较和衡量。
而这种不可通约性又会导致科学范式的冲突与更替,从而推动科学的发展。
不可通约性的提出也引发了一些质疑和批评。
有学者认为,不可通约性是否真的存在,以及其是否具有普遍性,都存在着争议。
因为在实际科学实践中,新旧范式之间往往会有一些交集和共通之处,而不是完全的隔离和不可比较。
一些学者对于不可通约性的概念持保留态度,认为其并非是一个普适的原则,而只是在某些特定情境下才会出现的现象。
不可通约性的提出对科学哲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打破了传统的线性科学发展观念,强调了科学范式更替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它提醒我们要更加关注科学理论的发展和演变过程,而非简单地将科学理论视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真理。
它也引发了对于科学发展规律和科学范式更替机制的深入思考,为科学哲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论。
科学史论文——浅析库恩的科学史观
浅析库恩的科学史观摘要:库恩反对累积实证的、辉格式的科学史研究,并力主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科学内史与外史的有机结合,这是非常独到和深刻的。
对其科学史观的分析对科学史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有一定的借鉴和启发意义。
关键词:库恩;科学史观;范式无论是在科学史还是科学哲学的研究领域俄中,库恩都是无法绕开的。
他的范式理论在20世纪风靡全球,对历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许多领域产生了诸多影响,对科学史观的影响尤甚。
他一般被认为历史主义科学哲学的创始人,但科学史却是他长期研究的领域,他对科学哲学的看法也始终立足于对科学史的考察。
因此,分析库恩的科学史观对科学史的研究有一定的借鉴和启发意义。
一、非累积实证的科学史观萨顿以来的学者大多是一种累积实证的科学史观,这种科学史观把科学理论看成是一个逐渐积累或单纯量的进化过程。
库恩认为这种看法是错误的,他指出归纳主义“把科学的发展看成是一点一滴的进步,是一件一件增加的连续不断的积累过程”从而“把科学史看成是一堆轶事或年表”,“它会把我们引入迷途”。
库恩批判了这种累积实证的科学史观,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提出了新的科学史观。
库恩将科学发展的过程归结为:前科学——常规科学——反常危机——革命——新的常规科学——新的危机……。
他认为科学发展的历程就是“积累”与“变革”、“渐进”与“突变”的交替发生过程,并认为科学发展的历史记载中明确的体现了这一特征。
科学的发展既存在着量的不断积累时期(常规科学),又存在着量变积累到一定阶段而发生的质的飞跃阶段(新范式的出现),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库恩正确地将量变与质变辩证统一的思想带进了科学史,这是值得肯定的。
但库恩从根本上否定了科学朝向真理迈进这一传统信念,他认为越来越接近真理的观点都是毫无根据的和必须放弃的。
科学家从一种范式到另一种范式的转变,只不过是宗教式的心里皈依或格式塔转换,因而革命前后的范式是不可通约的。
库恩的这一激进观点使他成为一些质疑科学知识客观本质的人眼中的英雄,但也正是这一激进理论使库恩陷入了真理认识论的泥淖。
科学史学家库恩的社会学理论
科学史学家库恩的社会学理论滕飞聂其艳关键词:库恩;波普尔;范式;科学史;科学哲学一、库恩范式理论的社会学内涵纵观库恩的著述,范式概念也许不能被有效澄清,但科学团体和科学史学家这两种角色却是被他严格区分的。
科学同社会科学、人文学科甚或任何研究工作一样,首先是人的群体活动。
范式概念之所以很难被清晰界定,就是因为其几乎囊括了研究工作的所有实践,其中有实务性的、人际性的和象征性的,而后两种属性是科学哲学不会去审视的问题。
在库恩看来,首先,研究工作并非总是反映着科学史鼓吹的时代需要,而多数是在满足研究团体的需要,研究者们未必是那些推动时代的人,而是负责为其时代设计谜题和解谜的人。
故研究的展开并非由价值推动,而是由团体内和团体间的竞争所推动,科学在当代的合法性是与其他学科竞争后的结果。
其次,竞争的胜出在于科学总能够提供明确的解释,这种明确性使其本身能远离舆论评价。
而问题也在于,研究者在解谜活动中考虑的往往是团体位置问题,他们很难正视自身理论的缺陷。
而当有缺陷的理论遭遇无法解答的时代问题时,科學界内部就会出现危机。
再次,由于科学的有效性只局限于特定问题,而时代性的问题却总是具有多元内涵,故解决新问题的责任就只能落实在那些明确性较差的“原范式”学科上。
在这一意义上,“科学的革命”就是这些能解决问题的学科的中心化过程。
而这一过程是无意识的,不存在以理性控制它的绝对或统一主体。
最后,库恩认为范式是一种语言、一种思维方式,是接受长期教育的结果。
不同范式之间的差异往往是根本性的,因而,同一主体的范式是很难重新建构的。
这意味着,即使是面对明确性较强的问题,研究者之间认识上的补集仍然是广泛存在的,而以“说服”的方式并不能有效的消除这些补集,因为这些话语都不是公认或明确的。
二、范式理论对科学叙事的解构从象征性的角度而言,如果将科学视为一种知识或叙事方式的素材,就可以看出,范式理论对于那些信奉科学象征性能力的理念而言,具有多大的破坏力:范式理论相当程度的瓦解了科学象征性陈述中的完整性和线性。
库恩的范式理论
3、解释主义研究范式 主张人类对世界的体验并非是对外界物质世 界的被动感知与接受,而是主动的认识与解释。 解释主义认为教育研究的目的是揭示教育事 实背后的价值系统,并通过价值的批判与重建 而指导教育实践。 其中文化教育学派:反对不顾‚人的整体事 实‛,不从‚整体的人‛出发的所谓教育研究 的科学主义,认为无异于以一种僵化的尺度去 测量充满生命活力的对象。主张从人的历史 和存在分析入手,对人的精神、心灵等内在世 界加以体验、理解和诠释。坚持了解释主义 研究范式。
科学理论发展与范式
1、反常与科学发现的突现 发现始于意识到反常即始于认识到自然界总是以某 种方法违反支配常规科学的范式所做的预测。 一种新现象及其发现者所具有的价值,与这种现象 违反由范式所做出的预测的程度成正比。感觉到反 常——即感觉到一种他的范式没有为研究者准备的 现象——对导致新发现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2、危机与科学理论的突现 新理论只有在常规的问题解决活动宣告失败之后 才突出出来,危机的意义就在于:它指出更换工具 的时机已经到来了。
3、范式转换 针对科学发展问题,库恩以‚范式‛为核心 提出动态的科学发展模式 这是一种不断循环的发展模式,其中由常规 科学时期到科学革命时期的转变多是由于 科学内部出现了反常与危机引起的。
科学与前科学两者之间的区别界定于是否存在范式,科学成就被称之为‚范 式‛,并且被科学共同体拥有,科学就进入了常规科学时期。‚‘常规科学’是 指坚实地建立在一种或多种过去的科学成就基础上的研究,这些科学成就为某 个科学共同体在一段时期内公认;为进一步实践的基础。‛
4、批判主义研究范式 在对实证主义和解释主义批判吸收的基础上形成的 社会批判的教育研究范式的特点有如下几点: 1)把握教育过程自身的整体性,同时更注意它与社会关系的整 体性; 2)教育研究的主题,不是表面的教育事实,而是这些事实背后的 意义; 3)承认教育活动中冲突、矛盾和对立的事实,要以社会冲突为 基本线索来考察教育现象; 4)教育研究的任务不只是描述和阐释动态的教育过程,而且要 促进教育者与学习者的解放意识。 社会批判研究范式对研究中的主观因素或者价值因素的强调,尤 其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交往对话‛的研究方式近年来受 到了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视,得到了广泛推广和使用。 但它没有解决好如何对于现实保持客观的批判态度。研宄者往 往依自身的价值理念来评判教育事实。
论库恩科学革命的缺陷
论库恩科学革命的缺陷论文摘要:库恩关于科学革命的论述的根本缺陷就是对科学发展的内在机理没有讲清楚。
他认为科学的发展机理乃是充满偶然因素的随意性:这首先在于他割断了历史本身的联系和发展,其次就是范式本身没有矛盾和问题。
论文关键词:科学革命;随意性;范式一、他的发展机理是充满偶然的随意性他认为,科学的发展机理乃是充满偶然因素的随意性。
库恩说:“大多数科学发展的早期,是以许多不同的自然观不断竞争为特征的,每一种自然观都部分地来自与科学观察和科学方法的要求,并且全都与科学观察和科学方法的要求大致相容。
这种随意性总是存在的,而且它在科学发展中有着重要影响,这种影响将在第六、七、八章中详细考察。
常规科学——大多数科学家不可避免地要在其中花费他们一生的活动——是基于科学共同体知道世界是什么样的假定之上的。
一个应该用已知规则和程序加以解决的常规问题,科学共同体内最杰出的成员们做了反复的研究以后,仍未能获得解决。
在别的场合,为常规研究而设计制造的仪器未能预期方式运行,由此而揭示出一种反常,虽经一再努力,仍不能与共同体预期一致。
通过这些方式和其他方式,常规科学一再地误入迷津。
到了这种时候,即到了科学团体不再能回避破坏科学实践现有传统的反常时期,就开始了非常规的研究,最终导致科学共同体做出一系列新的承诺,建立一个科学实践的新基础。
这乃是一个非常规时期,期间科学共同体的专业承诺发生了转移,这些非常规时期在本文中称之为科学革命。
科学革命是打破传统的活动,它们是对受传统束缚的常规科学活动的补充。
”[1]可见,在库恩这里是因为原有科学共同体所遵循的范式中含有随意性因素,才保证了科学事业不是僵硬的干尸。
我们当然不能抹杀科研活动中的由于各种偶然性因素所带来的人的随意性。
但是,更为关键的是,随意性并不能告诉我们科学事业本身变迁的原因。
二、他割断了历史本身的联系和发展但库恩只能得出这个答案而不能得出其它答案。
为什么呢?也许库恩本人没有意识,或库恩本人意识到而有意识地在回避也完全可能。
浅析库恩的不可通约性
浅析库恩的不可通约性不可通约性是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对于现代社会的一种描述,它从现代社会的复杂性和多元性出发,认为社会中存在着一些无法通过统一标准或规则来衡量和比较的现象和现象之间的差异,这一概念被后来的社会学家克劳德·库恩进一步发展并提出了不可通约性的理论。
库恩认为在现代社会中,存在着一些无法通过共同的标准或规则来比较和衡量的事物和事物之间的差异,这些差异在某种程度上超越了任何形式的共同协商和沟通,因此被称为不可通约性。
本文将从不可通约性的概念、特点、原因和影响等方面进行浅析。
不可通约性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不可通约性是一种相对的概念,它并不是绝对的存在,而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现象。
不可通约性是一种多元化的现象,它表现为各种各样的差异和多样性,这些差异和多样性可以是社会结构、文化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异。
不可通约性是一种动态的现象,它随着社会发展和变迁而不断发生变化和演化,因此需要不断地对其进行观察和分析。
不可通约性是一种挑战性的现象,它对社会的统一性和秩序性提出了挑战,同时也为社会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和选择性。
不可通约性的产生主要源于社会多元性和复杂性。
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了各种差异和多样性的社会,人们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往往有着不同的社会地位、文化背景、价值观念和认知取向等,这就使得他们之间存在着很多无法用共同的标准和规则来进行比较和衡量的差异。
不同的社会群体之间也存在着很多无法通过共同的语言和标准来进行沟通和交流的情况,这就进一步加剧了不可通约性的存在。
不可通约性还源于个体的主观感知和认识,每个人对于事物和事物之间的差异都有着不同的认识和理解,这就导致了一些无法通过共同的语言和标准来进行交流和沟通的情况。
不可通约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社会秩序的动态变迁、社会关系的复杂化和社会治理的挑战等方面。
不可通约性对社会秩序提出了挑战,它使得社会的统一性和秩序性受到了一定的冲击,迫使社会不断地去调整和适应这种多元化的现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 文 论 坛
166
INTELLIGENCE
试论库恩的范式理论及该理论缺陷
天津公安警官职业学院 陈 杪
摘 要:库恩的范式理论是一种历史主义的观点,具有深刻的启发性。
但是同时库恩的理论也存在着一定缺陷,本文认为这种缺陷在于库恩看待科学知识的相对性、以及其科学革命观的非理性化。
关键词:范式 科学革命 相对性 非理性化
美国科学史家库恩,以其代表作《科学革命的结构》而享誉世界。
而人们对其“范式”理论却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种看法认为它是“智慧历史的一座里程碑”、“半个世纪以来科学领域最重要的发掘”;另一种看法则认为它是“完全不足信的”和“耀眼的错误”。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评论呢?首先简要介绍一下库恩的范式理论。
一、库恩范式理论简介
何谓科学活动,科学是怎样发展的?对这个问题大致有两种不同的回答。
第一种认为:科学发展始于事实,事实经验不断地被归纳为理论或理论不断地为经验所“证实”,如逻辑经验主义;第二种则主张:科学发展始于问题,通过经验的“证伪”而不断由一种理论取代另一理论,如波普尔证伪主义。
而库恩则通过对科学史的研究,将科学进步的图景概括为:前科学——常规科学——危机——革命——新的常规科学——新的危机。
在解释这个过程中,库恩引入了一个新的名词即“范式”。
尽管“范式”在库恩自己的著作中涵义也不尽相同,但它大致可表述为:“某一特定的科学共同体成员们在某一专业或学科中所具有的共同信念,这种信念规定了他们共同的基本观点、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为他们提供了共同的理论模式和解决问题的框架,从而形成该学科的一种共同的传统,并为该学科的发展规定了共同的方向。
”当一门学科缺少一定的范式,即科学家对基本问题、观点没有达成一致,则该门学科仍处于前科学状态。
而范式一旦形成,则形成成熟的常规科学。
“一个范式和一种更秘藏的研究方式的取得,是任何一个科学领域的发展已经成熟的标志。
”而当在常规科学研究中总是发现反常规问题,人们对该范式的信念开始发生动摇,则该范式危机就出现了,这时另一种范式取而代之,一场科学革命随之而来,之后确立新的范式形成新的常规科学并如此反复。
由此可见,“范式”这个概念成了库恩科学观的核心概念,体现了他对于科学活动的基本观点和看法。
正是由于
范式的存在,科学才成为科学,科学家才成为科学家。
不同的科学共同体在不同的范式指导下,对同一自然现象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因此范式论揭示了科学不仅仅是纯粹理性和纯粹逻辑范围内的事情,科学活动及其发展是与科学以外的社会和历史因素紧密联系着的,是多种要素综合影响下的整体性活动。
强调科学与社会的紧密联系,是库恩范式理论的一个重要思想。
库恩科学观的另一部分“科学革命”理论也相当具有启发性。
库恩认为科学的发展是以一种范式向另一种范式跃进转化的方式即科学革命的方式进行的,而非归纳主义科学观特征的积累进步。
“科学革命在这里被当作是那些非积累的发展事件,在其中一套较陈旧的范式全部或局部被一套新的不相容的范式所代替。
”因此,科学革命的根本内容是抛弃旧范式而接受新的范式。
库恩用“革命”这一概念来强调科学进步的非积累性。
认为一个范式发生危机经由科学革命而由另一范式所取代。
科学的长期进步不仅包括在理论框架内确证事实和定律的积累,而且也时常包括推翻一种范式,并用另一不相容的新范式取而代之。
而每一次科学革命既是科学知识体系的重建过程,又是对科学活动的主体——科学家的重新塑造过程。
科学共同体在自身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实践标准等方面发生“达尔文式的进化”。
二、范式理论的缺陷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库恩的科学发展模式中也有着较大的缺陷。
库恩只承认知识的相对性,忽视其真理性,具有相对主义倾向。
库恩认为,范式仅仅是科学家用来解决“谜题”的工具。
新范式取代旧范式仅仅是因为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于旧范式,但却并不意味着更加接近客观真理。
例如库恩指出:“我认为不存在独立于理论的方式来重建像‘真实在哪儿’这种说法;一个理论的本体与它的自然界中的‘真实’对应物之间契合这种观念,现在在我看来原则上是虚幻的。
”因此库恩的立场缺少一个基本要素即“前后相继的理论会逐渐逼近真理。
”库恩认为科学理论是科学家们通过建立范式,在理论框架内所进
行的对话与交流。
但是,科学理论除了在科学共同体之间进行交流外,其最根本的功能应是用于客观地认识自然现象,从而揭示自然界的客观规律。
而且,在科学发展史中,每一次爆发科学革命,其根本上是因为革命之后的科学理论相比于革命前的科学理论包含更多的真理要素。
例如伽利略的物理学代替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代替牛顿力学正是因为这些理论包含更多的真理要素,更为客观地揭示了自然规律。
库恩的科学理论发展模式即科学革命理论也具有非理性色彩。
在阐述新范式如何产生时,库恩曾指出:“新范式或者是一种容许日后阐释的充分的暗示,都是一下子突现出来的。
有时是在午夜里,有时是在一个深为危机所烦恼的人的头脑里。
”他认为科学范式和科学理论的产生,是科学家是个人心理格式塔的瞬间的转变,是一种云翳顿开的体验,夸大了灵感、想象、直觉等非理性因素的作用。
其实,在范式的转换过程中离不开人们长期细致的观察以及刻苦艰辛的实验,还需要运用逻辑工具进行一系列的艰苦的理性思考的过程。
这是人的内心因素与现实世界在人的主观努力下,运用理性思维,使人产生一个心理转变的复杂过程。
综上所述,库恩的科学观虽然是从历史的角度阐述科学发展,注重历史的、社会的因素,可谓一种创举,但从另一方面看,也存在着非理性色彩和相对性。
本人认为,库恩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科学发展的内部历史,在具体解决某一相同问题上,一个范式的解答必定是因为更加逼近客观真理而超过另一范式,才能吸引众多的科学家,从而一个新的范式代替旧的范式,科学自此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 [澳]艾伦·查尔莫斯:《科学究竟是什么》,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 林学俊:《试论库恩的范式及其在科学认识中的作用》,《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3] [美]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北京大学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