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实词的意义推断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纠:检举,告发。
四、借助语法分析推断
语法分析指根据句内词与词,句与句的搭配组合 关系推断词性、词义。 (一)从词的活用来推断。 例:永(人名)械致之府。 ——械,作谓语,名词活用动词,戴上刑械。 例:天下宗周 宗:祭祀。 ——“宗”作谓语,应活用为动词。 ——“祭祀”为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 ——“宗:祭祀”是错误的。 ——宗:以……为宗,归顺。
(二)借助成语 例:善才绳之。 ——“绳”作谓语,带宾语“之”,应为动词。 ——“绳之以法” ——绳:制裁。 例: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 ——“贷”作谓语,带宾语“汝”,应为动词。 ——与“若复„„”语义联系,表示严重后果。 ——严惩不贷 ——贷:宽恕
文 言 实 词 意 义 的 推 断
字形结构 通假用法
例:南迫洛阳 迫:逼迫 ——语境:今河内带河为固,户口殷实,北通上 党,南迫洛阳。 ——“北通上党,南迫洛阳”对举。 ——“迫”和“通”近义,连通,连接。 例:间以婀娜之声 间:间或。 ——语境:亦每缀以排比之句,间以婀娜之声, 历唐代而不改。 ——“间”与“缀”词性相同,应为动词。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间:夹杂、间杂
五、通过事理检验推断
“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是古已有之的阅读准则。 对于一眼不能识别的文言实词,我们就必须结合具体
语境,用代入法,瞻前顾后,披文入理,从逻辑上去
检测词义是否正确。
例:自是二年,孔子亡,又十一年,(鲁)哀公竟
逼于三子而孙于越,比之简公,仅全其身尔。 ——“孙”不能理解为“孙子”,通“逊”,意为 “逃亡,流亡”。
在阅读中,如何判断通假字?
1、如果只照它字面上的意义来理解,会出现或 解释不通、或与前后词语的不搭配、或句意与前后 文不融合的情况,可以考虑是否有通假字。 2、拟判的“本字”与“通假字”音近或音同。
3、依靠教材中有关通假字的积累。
例:乃是天子报尔先人之徇命也。 ——徇私枉法:徇,曲从——不通
——以身殉国
例:其简开解年少,欲遣就师。 ——作谓语,带宾语,结合“欲遣就师”语意。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简:选拔
例:所犯无状,干暴贤者。 ——作谓语,带宾语,为动词 ——哭声直上干云霄 ——干:冲犯,冒犯 例:见周昌,为跪谢曰:“微君,太子几废。” ——“微君,太子几废”为假设语意。 ——微斯人,吾谁与归? ——微:(如果)没有
——徇:殉? —— “徇”通“殉”:牺牲 例:自是二年,孔子亡,又十一年,(鲁)哀公竟 逼于三子而孙于越,比之简公,仅全其身尔。 ——“孙:孙子”理解不通。 ——通“逊”,逃亡,流亡。
三、借助古今词义联系推断
《高考考核内容与要求》:“常见实词应当是古 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那一部分。” 一个“规律”:“望文生义”的选项通常是错的, 即等同于现代汉语的解释往往是错的。
文言实词意义 的推断方法
一、从字的结构来推断wk.baidu.com
汉字是表意文字,词语的意义起码有一个和字的 结构有关。
例:可以独飨白粲。 飨 ——从“食”。 ——作谓语,带宾语,应为动词。 ——飨:食用。 粲 ——从“米”。 ——作“飨”的宾语,以“白”修饰。 ——粲:大概是米一类的东西。
二、从通假用法去推断
通假是文言文使用词语的特殊的语法现象之一, 用了通假的词语从通假的角度去理解才符合语境。
例:季布匿濮阳周氏 匿:隐瞒。 ——语境:季布者,楚人也。为气任侠,有名于楚。 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 季布匿濮阳周氏。 ——季布为项羽效力,后项羽灭,刘邦悬赏千金捉 拿季布 ——匿:躲藏 例:赋形受质 质:资质。(“受”通“授”) ——语境:夫覆载之间,二气絪緼,赋形受质,人 物是分。(方孝孺《蚊对》) ——形—人,质—物 ——形体—人,本质—物(蚊) ——质:本质
1.文言文中的用法与现代汉语往往有较大区别;
2.出卷的目的是看考生能不能理解它在文言句中 的意思; 3.设置干扰项,使迷惑性加大,通常做法就是对 这个词“望文生义”。
例:特拜陕西行台中丞 拜:拜访。 梁世士大夫皆尚褒衣博带,大冠高履,出则车 ——用在表官职的名词前面 與 ,入则扶侍,郊郭之内,无乘马者。周弘正为 ——拜:授职、任命。 宣城王所爱,给一果下马,常服御之。举朝以为 放达。至乃尚书郎乘马,则纠劾之。及侯景之乱, 例: 委之百姓 委:任命。 肤脆骨柔,不堪行步,体赢气弱,不耐寒暑,坐 ——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 死仓猝者,往往而然。 ——委:交给。 例:至乃尚书郎乘马,则纠劾之 ——语境: 纠:纠正。
(二)利用句内搭配关系推断。 例:刺诸县短长。 ——作“刺”的宾语,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短长”是“刺(批评)”的内容,偏义复 词。 ——短长:不足的地方。 例:资生之业,靡不毕书 资:资财。 ——“资生之业”为偏正结构:“资生”的事情。 ——资财生活的事情,不通。 ——资:动词,谋求、谋取。
六、根据语境推断
(一)色彩语境 例:此黠儿也,当有所成。 ——“当有所成”为肯定倾向。 ——黠:褒义,聪慧。
(二)行文语脉 例:子访得之。 ——目的为“得之”,不应是“访问”。 ——访:寻求。
七、借助联系推断
(一)借助课内知识 高考文言虽选自课外,而答案差不多在课内。如 “故事”“拔”“乘”“北”“首领”等等。 熟悉120个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有重要作用。 例:仆果见天下士接踵而至执事之门,亦必且随 属其后。 ——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 者„„(《屈原列传》) ——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信陵君„》) ——属:接连,跟随。
(三)利用文言句法特点推断。 即利用上下文中对偶、对比、排比、并列、互文 等相近似的语言结构,来推断处于对应位置上的词 语的意义。这些对应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相反、相 近或相同。 例:忠不必用,贤不必以。 ——“以”与 “用”同义,“任用”。 例: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奔”与“箭”相对,名词,“奔马”。 例:党同伐异。 ——“党”与“伐(讨伐)”反义,“袒护”。
古今联系
语法分析
事理逻辑
语境分析 联系推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