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剪力墙计算

合集下载

[建筑土木]框架剪力墙计算

[建筑土木]框架剪力墙计算

第五章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结构的近似计算方法与设计概念5.1 计算基本假定1、基本假定(1)一片框架或一片剪力墙可以抵抗在本身平面内的侧向力,而在平面外的刚度很小,可以忽略。

因而整个结构可以划分成若干个平面结构共同抵抗与平面结构平行的侧向荷载,垂直于该方向的结构不参加力。

(2)楼板在其自身平面内刚度无限大,楼板平面外刚度很小,可以忽略。

因而在侧向力作用下,楼板可作剐体平移或转动,各个平面抗侧力结构之间通过楼板互相联系并协同工作。

¾弹性工作状态假定¾平面抗侧力结构和刚性楼板假定¾水平荷载的作用方向¾框架结构计算方法分类平面抗侧力结构和刚性楼板假定¾平面抗侧力结构假定¾(a)结构平面¾(b)y方向抗侧力结构¾(c)x方向抗侧力结构¾刚性楼板假定结构→构件→截面→材料2、框架结构计算方法分类框架计算方法精确法渐进法近似法位移法力法力矩分配法迭代法无剪力分配法分层法反弯点D 值法5.2 框架结构的近似计算方法5.2.1 竖向荷载下的近似计算——分层力矩分配法基本假定多层多跨框架在竖向荷载作用下,侧向位移比较小,计算时可忽略侧移的影响;本层横梁上竖向荷载对其他各层横梁内力的影响很小,计算时也可忽略,因此可将多层框架分解成一层一层的单层框架,分别进行计算。

分层法示意图计算要点¾分层方法:将多层框架分层,每层梁与上下柱构成的单层框架作为计算单元,柱远端假定为固端;¾各计算单元按弯矩分配法计算内力;¾分层计算所得的横梁的弯矩即为其最后的弯矩,每一柱(底层柱除外)属于上下两层,所以柱的弯矩为上下两层柱的弯矩叠加;¾因为分层计算时,假定上下柱的远端为固定端,而实际上是弹性支承,为了反映这个特点,减小误差,除底层柱外,其他层各柱的线刚度乘以折减系数0.9;楼层柱弯矩传递系数为1/3,底层柱为1/2;¾分层计算法所得的结果,在刚结点上诸弯矩可能不平衡,但误差也不致很大,如有需要,可对结点不平衡弯矩再进行一次分配。

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内力和位移计算

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内力和位移计算

/
h
VF
➢ 总剪力墙总剪力 VW VP VF
2024/7/9
23
几个概念
➢ a) 一般剪力墙 ➢ 一般剪力墙是指墙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大于8的剪
力墙。
➢ B) 短肢剪力墙 ➢ 要点: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规程JGJ3-2002规定,
短肢剪力墙是指墙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为5~8的 剪力墙。 ➢ 短肢剪力墙的刚度过小,稳定性差,故抗震性能较 差,故其最大适用高度、使用范围、抗震等级及其 它构造措施,均有使用限制。
2024/7/9
29
讨论
(2)剪力分配
➢ 沿高度 VF /VW 不成一定比例 ➢ 在底部:剪力墙的剪力最大,框架的剪力为0(近似计算造成)
在上部:剪力墙出现负剪力,而框架承担的剪力比外荷载产 生的剪力还要大 ➢ 在顶部:剪力墙与框架的剪力都不等于0
6
0
0
q图 V图
VW图
VF图
2024/7/9
24
➢ c) 剪力墙连梁短肢剪力墙
➢ 剪力墙之间的拉梁(剪力墙上垂直洞口之间的 墙体)
➢ 称为连梁; ➢ 剪力墙之间宜采用弱连梁连接; ➢ 当连梁跨高比不小于5时,宜按框架梁设计; ➢ 小于5时,是剪弯构件,有专门设计规定。
25
§ 7.4 构件 内力计算(内力的“再分配”)
问题:求出总剪力墙、总框架、总连梁的内力后,如何计算 各墙肢、框架梁、框架柱及连梁的内力 1、剪力墙的内力
Vcji
D ji VFj VFj1
D ji
2
➢ 为了保证框架的安全,高规规定: VF应不小于0.2V0;对 VF<0.2V0楼层,设计时取1.5 V max,F 和0.2V0的较小值,其 中V0为地震作用产生的结构底部总剪力,V max,F 为各层框架 部分承担的总剪力中的最大值

【精选】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协同工作计算26

【精选】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协同工作计算26
在以上假定之下,框架和剪力墙在同一个楼层标 高处的水平位移相同。因此: 把所有剪力墙综合在一起形成总剪力墙; 把所有的框架也综合在一起形成总框架。 楼板和各片剪力墙间所有连梁和框架与剪力墙间 的所有联系梁构成总联系梁
框-剪结构的内力及其分配
计算结果及其分配:
总框架的层间剪力-再按刚度分给每根柱 总剪力墙的层间剪力和弯矩-分给每片墙 总联系梁的梁端弯矩和剪力-分给每根梁
计算纵向水平荷载时,图中的框架梁同时是联 系框架和剪力墙之间的联系梁。并且框架和剪 力墙联系比较密切。所以考虑成刚结体系。
4榀纵向框架
4片剪力墙
连梁较强
连梁很弱 α<1
两片剪力墙由连梁连接的两种简化方法
简化为双肢剪力墙铰接 或单墙刚接
计算简图选择的基本方法小结
1、地震作用在哪方向方向就取哪个断面 2、体系分成总框架、总剪力墙、连杆三类构件。 3、绞结体系-绞结连杆,刚结体系-刚性连杆。 4、总剪力墙放在左面或右面没有关系。 5、按层数和框架的跨度绘制简图。 6、简化以后,仅仅考虑各总剪力墙、总框架的 刚度,不再考虑它们的截面尺寸。(不是说它们 不应该有,而是在计算中我们不需要。另外各片剪
w f Kw Kw Fw Fw
noticed that F Fw Ff Fw Ff
Fw Fw Ff Ff
剪力墙内力减少框架内力增加
5.4.1 简化假定及计算简图
基本假设:
1、楼板在自身平面内的刚度无穷大。 2、房屋体型规整,不会产生扭转变形。
剪力墙弯矩:
MWij
EIeqi EIeqi
MWj
剪力墙剪力:
VWij
EIeqi EIeqi
VWj

《高层》第6章 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

《高层》第6章 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

注意查表得到的是“剪力墙的广义剪力”V_W VW m “框架的广义剪力”V_F VF m
近似按刚度比分开,得到“总框架剪力”和“梁端总约束
弯矩” VF
CF
CF
_
mij VF
h
mij
m CF
h
mij
_
VF
h
_
“总剪力墙的剪力”为 VW VW m

6EI (1 a b) l(1 a b)3(1
)
6EI (1 a b)
m12 l(1 a b)31
m21

6EI (1 b a)
l(1 a b)31

M12 m12 M 21 m21
mi x
M ij h

mij h
330 WH
770 WH
注:H—结构地面以上的高度(m);W—结构地面以上的总重量。
1.框架一剪力墙结构应设计成双向抗侧体系。抗震设计 时,结构两主轴方向均应布置剪力墙。
2.框架一剪力墙结构可采用下列形式): (1)框架与剪力墙(单片墙、联肢墙或较小井筒)分开
布置; (2)在框架结构的若干跨内嵌入剪力墙(带边框剪力墙
); (3)在单片抗侧力结构内连续分别布置框架和剪力墙; (4)上述形式的混合。
3.框架—剪力墙结构中,梁与柱或柱与剪 力墙的中线宜重合;框架梁、柱中点之间 有偏离时,应符合:
1)
1

e0 4 bc
2)计算中应考虑其对节点核心和柱的不利影 响。
① 剪力墙宜均匀布置在建筑物的周边附近、楼 梯间、电梯间、平面形状变化及恒载较大的部 位,剪力墙间距不宜过大;
第6章 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

框架-剪力墙结构

框架-剪力墙结构

24
V f .max
——对框架柱数量从上至下基本不变的规则建 筑, 应取对应与地震作用标准值且未经调 整的各层框架承担的地震总剪力中的最大 值;对框架柱数量从上至下分段有规律变 化的结构,应取每段中对应于地震作用标 准值且未经调整的各层框架承担地震总剪 力中的最大值。
(2) 各层框架所承担的地震总剪力按本条第1 款调整 后,应按调整前、后总剪力的比值调整每根框架柱和与之相 连框架梁的剪力及端部弯矩标准值,框架柱的轴力标准值可 不予调整;
式中
C f Dh
D D1 D2 Dn n
h h1 h2 hn H
n
n
Cf
Dh D1h1 D2h2 n
Dnhn n C fi n
i 1
9
(2)剪力墙的抗弯刚度来自单肢墙、整截面墙:Ew Ieq
Ew Iw
1
9 Iw
Aw H 2
整体小开口墙:
Ew Ieq
0.8Ew Iw
1
9 Iw
i
1
1
2.3hc( a)N H 2r (m1 m2a)
-
-
Vi
=
= ++
+
+
Vw
V底
V底=V底 +V顶
V顶
-
H
27
式中
V顶
V底
a Vi V底
EI c
Ei Awi
EI 底层至计算层(i层)的平均刚度,当墙上
有小洞时,应按扣除洞口的惯性矩计算。
当洞口开口系数: 开口面积
p 墙面积 0.4
c.框架的剪力最大值在结构的中部( 0.6~0.3处),
且最大值位置随结构刚度特征值 的增大而下移。

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的设计

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的设计

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的设计摘要:本文探讨了框剪结构中剪力墙的厚度、数量及长度的确定,从剪力墙的平面、竖面阐述了剪力墙的布置,结合建筑使用要求,确定剪力墙的数量和布置方式是在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中最重要的。

关键词:框架剪力墙布置0 引言建筑技术需要随工业化、城市化的日益发展而发展,高层建筑越来越成为建筑形式的首选,因为高层建筑具有节约用地、节省投资等方面的优势。

高层建筑结构体系根据抗侧力体系的不同可分为:剪力墙结构、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筒中筒结构和多筒结构体系。

我所参与设计的东北电网电力调度交易中心大楼,采用的是型钢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此设计获得了省优秀设计一等奖。

下面结合设计经验,就框剪结构中剪力墙的设计加以探讨。

1 确定剪力墙的厚度框剪结构体系中,边框柱和边框梁宜作为剪力墙的边缘约束构件。

带边框剪力墙的截面厚度在规范中规定分别为:①一、二级剪力墙的底部加强部位抗震设计时的厚度不允许小于200mm,同时不宜小于层高的1/16;无端柱或翼墙时,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12;②其他情况不应小于160mm,且不宜小于层高的1/20;无端柱或翼墙时,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16。

边框梁的高度可取墙厚度的2倍,宜取与墙厚度相同的宽度。

结构安全和经济合理等特点是一个合理的剪力墙厚度应具有的。

2 框架—剪力墙计算方法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框架—剪力墙体系,由框架和剪力墙共同承受外荷载,这种解析方法是基于连续化思想来计算框架—剪力墙。

换言之,通过刚性链杆,即刚性楼盖的作用将框架和剪力墙连在一起。

相互作用的集中力pft会在链杆切断后,在楼层标高处剪力墙与框架间产生。

计算时将集中力pft简化为连续的分布力pf,以便于计算。

与这相对应,框架变形与剪力墙相同的变形连续条件,在每一楼层标高处,简化为框架变形与剪力墙相同的变形连续条件,在沿整个建筑高度范围内。

位移y与荷载p(x)之间对普通梁关系如下:ei■=p(x)对剪力墙来说,承受外荷载与框架弹性反力的一个弹性地基梁,可视其为上端自由下端固定。

框架_剪力墙_框架剪力墙结构的近似计算方法与设计概念

框架_剪力墙_框架剪力墙结构的近似计算方法与设计概念

柱两端转角相同, 故柱端弯矩相同, 反弯点在柱中。
底层柱: Y=2h/3
柱底转角为0, 柱顶转角不为0, 导致Ml>Mu,反 弯点上移。
5.2 框架结构 的近似计算方法 步骤2:柱抗侧刚度
5.2.2 水平荷载下的近似计算
(反弯点法)
12ic 12ic V 2 ( B A ) h h
Vij
D
Dij
F
ij
5.2 框架结构 5.2.2 水平荷载下的近似计算 的近似计算方法 (修正反弯点法——D值法) 2.各层柱的反弯点位置
根据结构力学的相关知识可知,影响柱反弯点高度的主 要因素是柱两端弯矩的大小,而柱两端弯矩的大小又由柱两 端转角决定。
影响柱两端转角大小的主要因素: 1)结构总层数及该层所在位置; 2)梁柱线刚度比; 3)荷载形式; 4)上下层梁线刚度比值;
5)上下层层高比。
5.2 框架结构 5.2.2 水平荷载下的近似计算 的近似计算方法 (修正反弯点法——D值法) 反弯点位置的表达式:
yh=(y0+y1+y2+y3)h
h ━ 该柱的高度(层高)
y ━ 反弯点高度比
反弯点距柱下端的高度与柱全高的比值 y0 ━ 柱标准反弯点高度比
与外荷载形状、总层数m、该层所在楼层位置n以 及梁柱线刚度比有关。
5.2.3 水平荷载作用下侧移的近似计算
二、梁、柱弯曲变形产生的侧移
MV
MV 1 i m
其中,第i层柱层间相对侧移:
Vi i Di
Vi Di
— 第i层的楼层剪力 等于第i层以上所有水平力之和 — 第i层各柱侧移刚度之和
THE END
5.2 框架结构 的近似计算方法

5框架-剪力墙结构协同工作计算

5框架-剪力墙结构协同工作计算

总剪力墙 总连杆
杆 端 约 束 情 形 铰接体系 刚接体系
所有框架
总框架
刚性连杆包括所有与墙肢 相连的联系梁刚结端
铰结体系协同工作计算
一、总剪力墙以及总框架刚度计 算
总剪力墙:抗弯刚度为每片剪力墙抗弯刚度之和: EI w 其中:k——剪力墙片数; EIeq ——每片墙的等效抗弯刚度,按第四章方法进行计算。
1
2
3
4
5
6
7
8
纵向:⑨、⑩轴又有剪力墙又有柱。一端与墙相连,一端与柱相连的梁也称为联系梁, 该梁对墙、柱都会产生约束作用,对柱约束反映在D值中,故同②、⑥轴,连杆与剪 力墙为刚结,与框架为铰结。 总剪力墙:4片墙组成; 总框架:2框架+6根柱子组成; 总连杆:包括8个刚结端
所有剪力墙
所有楼板连梁
dVF d y pF C F 2 ② dx dx d 4 y C F d 2 y p( x) 代入①式得: 4 2 dx EIw dx EIW
求导一次:
这是关于y的微分方程。 令 有
2
d2y M w EIw 2 dx
符号规则
dx
H CF EIW
x/H

d4y 2 d2y H4 p( ) d 4 d 2 EIW
通过楼板 铰接体系
通过联系梁 刚接体系
通过楼板
框架和剪力墙之间只通过楼板联系,可简化为铰结体系。
总剪力墙:2片组成;总框架:5片框架组成
通过联系梁
1
2
3
4
横向:总剪力墙:4片墙组成;总框架:5片框架组成;
总连杆:联系梁简化为连杆,连杆与剪力墙相连端为刚结,与框架相连端为铰结。
包括4个刚结端。

写出框架——剪力墙结构刚度特征值λ的计算公式并解释公式中各符号的含义。λ对结

写出框架——剪力墙结构刚度特征值λ的计算公式并解释公式中各符号的含义。λ对结

写出框架——剪力墙结构刚度特征值λ的计算公式并解释公
式中各符号的含义。

λ对结
摘要:
一、剪力墙结构刚度特征值λ的计算公式
二、公式中各符号的含义解释
三、λ在对剪力墙结构的重要性
正文:
一、剪力墙结构刚度特征值λ的计算公式
在建筑结构工程中,剪力墙结构是一种常见的抗侧力结构。

为了评估其抗震性能,我们需要计算其刚度特征值λ。

剪力墙结构刚度特征值λ的计算公式如下:
λ= Fc / (πD)
其中,Fc表示剪力墙结构的截面弯矩承载力,D表示剪力墙的深度。

二、公式中各符号的含义解释
1.λ:剪力墙结构刚度特征值,用于衡量剪力墙的刚度性能。

2.Fc:剪力墙结构的截面弯矩承载力,是指剪力墙在受到弯矩作用时的最大承载力。

3.π:圆周率,约等于3.14。

4.D:剪力墙的深度,是指从剪力墙的地面到顶部的高度。

三、λ在对剪力墙结构的重要性
1.设计依据:λ值是剪力墙结构设计的重要依据,可以直接影响到结构的
稳定性和抗震性能。

2.结构优化:通过调整剪力墙的尺寸和材料,可以优化剪力墙结构的λ值,从而提高其抗震性能。

3.施工监控:在施工过程中,对λ值的监控可以确保剪力墙结构的施工质量和安全。

4.评估抗震性能:λ值可以用于评估剪力墙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为地震区的建筑提供安全性评估。

综上所述,剪力墙结构刚度特征值λ的计算公式及其含义解释,对于理解和评估剪力墙结构的抗震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第七章框架-剪力墙结构在水平荷载下的近似计算方法

第七章框架-剪力墙结构在水平荷载下的近似计算方法

第七章 框架-剪力墙结构在水平荷载下的近似计算方法 本章导学框架:剪力墙结构是由框架和剪力墙组成的一种复合结构体系,它兼 具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的优点,因而成为高层建筑的主要结构体 系。

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因为框架与剪力墙的变形性质不同,不能 直接把总水平剪力按抗侧刚度的比例分配到每榀结构上,而是必须 采用协同工作方法求得侧移和各自的水平层剪力及内力。

框架­剪力墙结构计算的近似方法是将结构分解成平面结构单元,它适用 于比较规则的结构,而且只能计算平移时的剪力分配,如果有扭转 ,要单独进行扭转计算,再将两部分内力叠加。

这种方法概念清楚 ,结果的规律性较好。

本章主要学习框架:剪力墙结构计算的近似方法,学习中要求同学们熟练掌握协同 工作方法的两种计算简图,熟练掌握铰接体系和刚接体系的计算方 法的区别与联系。

知识学习第一节 概述一.基本假定框剪结构体系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分析是一个三维空间超 静定问题,通常把它简化为平面结构来计算,并在结构分析中作如 下基本假定:①楼板在自身平面内刚度无限大。

这一假定保证楼板将整个计 算区段内的框架和剪力墙连成一个整体,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 和剪力墙之间不产生相对位移。

②当结构体型规则、剪力墙布置比较对称均匀时,结构在水平 荷载作用下不计扭转的影响;否则应考虑扭转的影响。

③不考虑剪力墙和框架柱的轴向变形及基础转动的影响。

④结构为线弹性结构。

二.计算简图用连续化解法求总剪力墙与总框架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都要解 决如何合并总剪力墙、总框架,以及确定总剪力墙和总框架之间的 连接和相互作用关系,以便于确定计算简图。

框剪结构用连续化方 法求解时,根据连杆刚度情况可以确定两种计算简图:铰接体系和 刚接体系。

1.铰接体系在基本假定的前提下,计算区段内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处 于同一楼面标高处各片剪力墙及框架的水平位移相同。

此时可把平 行于水平荷载作用方向的所有剪力墙综合在一起成总剪力墙(一般 简化为整体墙),把平行于水平荷载作用方向的所有框架综合在一 起成总框架。

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

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
总框架的反力pF(x); 框架:总剪力墙的反力pF(x)。
41
42
43
44
45
悬臂剪力墙内力和变形的关系
d2 y
Mw EIw dx2
(6.4)
VwddM w xEw Idd3x3y
(6.5)
p (x)pF(x)pw (x)d dw V x Ewd d I44 yx
总剪力墙的抗弯刚度:
≥50mm C20~C40
Φ6~8@150~ 宜≥40mm 200
5
(2)框架和剪力墙的布置方式 :灵活、对称 ① 框架与剪力墙(单片墙、联肢墙或较小井筒)分
开布置; ② 在框架结构的若干跨内嵌入剪力墙(带边框剪力
墙); ③在单片抗侧力结构内连续分别布置框架和剪力墙; ④ 上述两种或三种形式的混合。
36
一、计算简图
框架—剪力墙结构铰接体系:剪力墙与框架之间只
通过刚性楼板联系,共同承担水平荷载;
框架—结构刚接体系:部分或全部剪力墙与框架
之间有连梁联系,连梁对与之相连的剪力墙有约束 作用;(当连梁的尺寸较小时,对墙肢的约束很弱, 也可视为铰接体)。 刚接结点数目确定。
37
38
39
二、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剪力墙结构内力和位移 计算
设计条件 70,Ⅱ类土
构件截面面积与楼面面积之比 (AW+AC)/Af
0.03~0.05
剪力墙截面面积与楼面 面积之比AW/Af
0.02~0.03
80,Ⅲ类土
0.04~0.06
0.03~0.04
1、AW—剪力墙截面面积、AC—柱截面面积、Af—楼面 面积;2、表中数值是纵横两方面的总量,应使两个方向的剪 力墙数量接近;3、高度较大的框架—剪力墙结构,宜取表中 的上限值。

第二十讲 ~第二十四讲框架-剪力墙结构

第二十讲 ~第二十四讲框架-剪力墙结构
• 第二十讲 框架- 剪力墙结构 • 1 框架- 剪力墙结构组成及受力特点 • 框架结构有较大的自由灵活的使用空间;剪力墙则可 提供很大的抗侧刚度,以减少结构在水平作用下的侧向 位移,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因此,框架- 剪力墙结构 具有很广泛的适用范围。图15-37为框架- 剪力墙结构的布置方案
示例。
• 2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的数量及布置
1)剪力墙的合理数量
• 在框架- 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的数量直接影响到整个结构的抗 震性能和土建‍ 价。剪力墙布置得多,结构的抗侧刚度大,侧向 造 位移小;但材料用量增加,同时‍ 于结构自振周期缩短,结构自 由 重增大,导致地震反应随之加大,即侧向力变大。‍ 之,剪力墙 反 布置得少,材料用量减少,由于结构较柔,自振周期变长,地震 反‍ 即地震作用力变小;但结构抗侧刚度小,侧向位移较大,地 应 震后结构开裂或破‍ 严重。 坏
式中:

Cf H EI e
2
(15-49b)
式(15-49a)即为框架- 剪力墙结构铰结体系的基本微分方程。式 中λ是一个无量纲的量,称为框架- 剪力墙结构刚度特征值。 λ是反 映综合框架和综合剪力墙之间刚度比值的一个参数,是影响框架剪力墙结构受力和变形的主要参数。
• 3)框架- 剪力墙刚结体系的基本方程 • 当考虑框架与剪力墙之间或剪力墙与剪力墙之间的梁
• (2) 各层框架所承担的地震总剪力按本条第1款调整后,应按调整 前、后总剪力的比值调整每根框架柱和与之相连框架梁的剪力及 端部弯矩标准值,框架柱的轴力标准值可不予调整; • (3) 按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地震作用时,本条第1款所规定的调 整可在振型组合之后进行。 • 3) 框架-剪力墙结构应设计成双向抗侧力体系。抗震设计时,结 构两主轴方向均应布置剪力墙。 • 4) 框架-剪力墙结构中,主体结构构件之间除个别节点外不应采 用铰接;梁与柱或柱与剪力墙的中线宜重合;框架梁、柱中心线 之间有偏离时,应符合本规程第6.1.3条的有关规定。 • 5) 长矩形平面或平面有一部分较长的建筑中,其剪力墙的布置尚 宜符合下列要求.

92-框剪结构中剪力墙倾覆力矩的计算及软件实现-刘孝国.docx

92-框剪结构中剪力墙倾覆力矩的计算及软件实现-刘孝国.docx

框剪结构中剪力墙倾覆力矩的计算及软件实现刘孝国打张群2(1中国建筑科学硏JER PKPII设计软件事业部,北京100013( 2北京首创博桑环境科技股份冇限公司.北京100176)摘要:框剪结构中规定水平力作用下结构底层框架柱所占倾覆力矩与结构总倾覆力矩的比例是一项很重要的判断框剪结构鼓大适用高度、设计方法及框架和剪力墙构逍措施的依据°对丁框架柱倾復力矩的计算规范冇明确的计算公式,但对剪力墙并没冇给出,按照考虑剪力墙所冇而外贡献的方式计算的剪力墙面外倾板力矩往往偏大,并没有貞实反映出框架与剪力墙的数斎关系。

木文结介规范和PKP*软件提出的剪力墙倾覆力矩计算的三种方式,结合某工程对于剪力墙按照有效翼缘方式计算的倾枝力矩计算结果进行分析,为设计师在框剪结构设计中如何较为准确计算框架柱所占倾凌力矩比例提供一定的参考及建议。

关键词:框剪结构,框架柱倾復力矩,剪力墙倾凌力矩,框架柱硕覆力矩百分比,剪力墻有效翼缘1引言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中,为了确定框架-剪力墙的适用高度、框架和剪力墙各自的构造措施及对应的设计方法,需要准确计算在规定水平力作用卜•结构底层框架柱所占倾覆力矩与结构总倾覆力矩的比值。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规范》JGJ3-2010 (以下简称“高规”)8. 1.3条对框架柱所占倾覆力矩的比例与对应的设计方法有明确要求,而总倾覆力矩为剪力墙所占倾覆力矩与框架柱所占倾覆力矩之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以下简称“抗规”)6. 1. 3条文说明中对于框架柱所占的倾覆力炉有明确的计算公式,但是对于剪力墙的倾覆力矩如何计算规范并没有给出明确的计算公式。

在内力计算中剪力墙是壳单尤,面内与面外均右刚度,就存在而内与面外的剪力,剪力墙就存在面内而外两个方向的倾覆力矩,而剪力墙面外刚度很弱,面外变形形态类似框架,剪力墙面外倾覆力矩如何准确统计成为剪力墙倾覆力矩准确计算最关键的因素。

框架—剪力墙分析解析

框架—剪力墙分析解析
和铰接体系的区别:
.
第二节 框剪结构内力计算
刚接体系计算步骤:
.
第三节 框剪结构内力、位移特征
刚度特征值,反映了框架抗侧刚度(包括连 梁约束刚度)与剪力墙抗弯刚度的比值影响。
当=0时即为纯剪力墙结构,当=∞时即为 纯框架结构。
.
第三节 框剪结构内力、位移特征 一、位移曲线
<1时,变形曲线呈弯曲形 >6时,变形曲线呈剪切形 =1~6时,变形曲线呈弯剪型
.
第三节 框剪结构内力、位移特征
剪力墙及框架顶部剪力不为0的原因是由协调变形 相互作用产生的。
协同工作使得框架各层剪力趋于均匀,有利于框架 柱的设计。梁、柱尺寸从上到下可以比较均匀。
框架的剪力最大值在结构中部某层,相对座标大约 在0.3~0.6之间,随刚度特征值的增大,最大剪力层向下 移动。可以根据最大剪力值控制柱断面配筋。
位剪切变形所需的水平剪力
CF h Dj
.
第二节 框剪结构内力计算
在工程实际中,总框架各层抗侧移刚度Cf及总剪力墙各 层等效抗弯刚度EIeq沿结构高度不一定完全相同,而是有变 化的,如果变化不大,其平均值可采用加权平均法算得:
hiC fi
Cf
m
H
hiEIwi
EIw m H
.
第二节 框剪结构内力计算 四、按铰接体系框剪结构的内力计算
.
第二节 框剪结构内力计算
总剪力墙内力与弯曲变形的关系
EIwd dx4y 4 p(x)pf(x)pm(x)
E Iwd dx 4y 4p(x)Cf .d dx 2y 2i n1m h abi d dx 2y 2
第二节 框剪结构内力计算
整理后可得:
d4y(Cf

第五章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结构的近似计算方法与设计概念

第五章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结构的近似计算方法与设计概念
2、框剪结构协同工作计算思路 近似方法中把所有剪力墙合并为总剪力墙,所有框架
合并为总框架,协同工作计算主要解决荷载在总剪力墙和 总框架之间的分配,得到总剪力墙和总框架的总内力,并 计算侧向位移。
第五章 框架 剪力墙 框架-剪力墙结构的近似计算方法与设计概念
§5.4 框架-剪力墙结构的近似计算方法 二、框剪结构的两种计算图形
板联系。总剪力墙中包含2片墙,总框架中包含5片框架。
第五章 框架 剪力墙 框架-剪力墙结构的近似计算方法与设计概念
§5.4 框架-剪力墙结构的近似计算方法 二、框剪结构的两种计算图形
2、通过联系梁联系,刚结体系 图示结构平面的横向抗侧力单元中,②轴和⑥轴2片墙
之间由联系梁连接,总剪力墙包含4片墙,总框架包含5片框 架。连杆与剪力墙相连端为刚结,与框架相连端仍为铰结,
计算简图见下页。
第五章 框架 剪力墙 框架-剪力墙结构的近似计算方法与设计概念
§5.4 框架-剪力墙结构的近似计算方法 三、铰结体系协同工作计算
铰结体系计算简图
第五章 框架 剪力墙 框架-剪力墙结构的近似计算方法与设计概念
§5.4 框架-剪力墙结构的近似计算方法 三、铰结体系协同工作计算
切开连梁后总剪力墙为静定结构,所受荷载如图所示,
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刚度特征值为:
H CF
EJW
刚度特征值是框架抗推刚度与剪力墙抗弯刚度的比值。
第五章 框架 剪力墙 框架-剪力墙结构的近似计算方法与设计概念
§5.4 框架-剪力墙结构的近似计算方法 六、刚度特征值对框剪结构受力、位移特性的影响
1、位移曲线 右图给出了均布荷载作用下具有不同
刚度特征值时结构的位移曲线形状。 当刚度特征值很小时,剪力墙变形曲

框架剪力墙刚度系数

框架剪力墙刚度系数

框架剪力墙刚度系数
框架剪力墙的刚度系数是指剪力墙的刚度与相应的框架的刚度之比。

剪力墙的刚度是指其对水平力的抵抗能力,而框架的刚度是指其对水平位移的抵抗能力。

刚度系数通常用于结构分析和设计中,用于评估剪力墙在整个结构中的相对刚度。

框架剪力墙的刚度系数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计算:
1. 首先计算剪力墙的剪力刚度,即剪力墙的刚度与其长度之比。

剪力刚度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
Ks = (4EI)/L
其中,Ks为剪力刚度,E为剪力墙材料的弹性模量,I为剪力墙的截面惯性矩,L为剪力墙的长度。

2. 接下来计算框架的刚度,即框架的刚度与其水平长度之比。

框架的刚度通常可以通过框架的弯曲刚度和剪切刚度之和计算得到。

3. 最后,计算框架剪力墙的刚度系数,即剪力刚度与框架刚度之比。

刚度系数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
Kr = Ks / Kf
其中,Kr为框架剪力墙的刚度系数,Kf为框架的刚度。

框架剪力墙的刚度系数的值越大,表示剪力墙对于整个结构的刚度贡献越大,其水平位移对于结构整体变形的影响就越小。

一般来说,剪力墙在结构中起到了加强和稳定的作用。

框架-剪力墙结构自振周期及振型计算

框架-剪力墙结构自振周期及振型计算

框架-剪力墙结构自振周期及振型计算1. 基本原理(1)连续化方法(2)梁弯曲自由振动动力方程 (3)自由振动位移方程 2. 计算参数(1)刚度参数 框架刚度:C F 剪力墙刚度:EI 刚接连梁刚度:μ (2)质量参数单位高度质量m ,单位高度重量W=mg 3. 计算公式(1)框剪结构刚度特征值EIC HF μλ+= (2)自振周期gEIWH T i i 2ϕ= i ϕ由图表、根据λ及所要计算的振型查得(3)振型参数ϕπλλ221=,212ϕλπλ=或122ϕλπλ=22221λλλ=-()()0sin sh cos ch 2212221212142412221=-+++λλλλλλλλλλλλ一式代入二式,有:221212λϕλπλ=⎪⎪⎭⎫ ⎝⎛-,()022212221=⎪⎪⎭⎫ ⎝⎛--ϕπλλλ 24224221242224⎪⎪⎭⎫⎝⎛+±=⎪⎪⎭⎫ ⎝⎛+±=ϕπλλϕπλλλ 根据物理意义,有:24221242⎪⎪⎭⎫⎝⎛++=ϕπλλλ,2421242⎪⎪⎭⎫⎝⎛++=ϕπλλλ 汇总为:⎪⎪⎪⎪⎩⎪⎪⎪⎪⎨⎧⎪⎪⎭⎫⎝⎛++=⎪⎪⎭⎫ ⎝⎛++=242224212422242ϕπλλϕπλϕπλλλ (4)振型公式()⎥⎥⎥⎥⎦⎤⎢⎢⎢⎢⎣⎡⎪⎪⎭⎫ ⎝⎛-+-+-=x H x H x H x H Y x Y 221122221121221210sin sh cos ch sh sin cos ch λλλλλλλλλλλλλλλ4. 补充说明(1)应计算3个、最多也只能计算三个振型。

(2)计算梁的刚度时,应计及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作为梁的翼缘对梁截面刚度的增大效应,其中边梁截面惯性矩增大1.5倍,中梁刚度增大2.0倍。

(3)计算框架-剪力墙结构的自振周期时,应考虑框架填充墙对整体结构刚度的贡献,做法是对计算周期进行折减,折减系数为0.7-0.8。

5.结构刚度 5.1 框架刚度(1)框架梁刚度按矩形截面计算:3121bh I b =按T 型截面修正:3121bh I b β=,对于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边梁,.51=β,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中梁,.02=β(2)框架柱刚度 惯性矩;3c 121bh I =(此处h 为柱截面高度) 梁柱刚度比:cb i i i ∑=柱抗侧刚度修正系数:底层i i ++=2.50α,中间层ii+=2α 柱抗侧刚度D 值:212h i D cα=(此处h 为层高) 柱抗推刚度:Dh C =c (此处h 为层高) (3)框架抗推刚度∑∑===D h C C nm C F 1(此处h 为层高)5.2 剪力墙刚度 5.2.1 整体剪力墙 www d A H I I I 291μ+=5.2.2 开洞剪力墙(1)开洞墙连梁折算惯性矩bb bb A a I I I 271~μ+=,剪应力分布不均匀系数2.1=μ,a 为连梁净跨 (2)连梁刚度特征值32~aI c D b=,c 为连梁轴跨(3)墙肢刚度 墙肢惯性矩: 3121ww h b I =(按矩形截面计算,或按T 型等组合截面计算等)(4)剪切参数 墙肢剪切参数:∑∑∑∑==AHI AG H IE 22238.2μμγ(5)整体影响系数不考虑轴向变形影响的整体参数∑∑=+==ki ik i iD I h H 1112216α(此处k 为洞口总数)考虑轴向变形影响的整体系数T212αα=,轴向变形影响系数T 与洞口数量有关,近似值为墙肢数量3-4时,T=0.80,墙肢数量5-7时,T=0.85,墙肢数量大于8时,T=0.90。

框架,剪力墙工程量计算规则

框架,剪力墙工程量计算规则

一、现浇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模板工程量计算规则1.现浇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模板工程量,除另有规定外,均按混凝土与模板接触面的面积,以m2计算。

2.现浇钢筋混凝土柱、梁、板、墙的支模高度(即室外地坪至板底或板面至板底之间的高度)以3.6m 以内为准,超过3. 6m以上部分,另按超过部分计算增加支撑工程量。

3.现浇钢筋混凝土墙、板单孔面积在0.3m2以内的孔洞,不予扣除,洞侧壁模板亦不增加;单孔面积在0.3 m2以外时,应予扣除,洞侧壁模板面积并入墙、板模板工程量之内计算。

4.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分别按梁、板、柱、墙有关规定计算,附墙柱,并入墙内工程量计算。

5.杯形基础杯口高度大于杯口大边长度的,套高杯基础定额项目。

6.柱与梁、柱与墙、梁与梁等连接的重叠部分以及伸入墙内的梁头、板头部分,均不计算模板面积。

7.构造柱外露面均应按图示外露部分计算模板面积。

构造柱与墙接触面不计算模板面积。

8.现浇钢筋混凝土悬挑板(雨篷、阳台)按图示外挑部分尺寸的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挑出墙外的牛腿梁及板边模板不另计算。

9.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梯,以图示露明面尺寸的水平投影面积计算,不扣除小于500mm楼梯井所占面积。

楼梯的踏步、踏步板平台梁等侧面模板,不另行计算。

10.混凝土台阶不包括梯带,按图示台阶尺寸的水平面积计算,台阶端头两侧不另计算模板面积。

11.现浇混凝土小型池槽按构件外围体积计算,池槽内、外侧及底部的模板不另行计算。

二、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模板工程量计算规则1.预制钢筋混凝土模板工程量,除另有规定者外均按混凝土实体体积以m3计算。

2.小型池槽按外型体积以m3计算。

3.预制桩尖按虚体积(不扣除桩尖虚体积部分)计算三、构筑物钢筋混凝土模板工程量计算规则1.构筑物工程的模板工程量,除另有规定者外,区别现浇、预制和构件类别,分别按一和二的有关规定计算。

2.大型池槽等分别按基础、墙、板、梁、柱等有关规定计算并套相应定额项目。

3.液压滑升钢模板施工的烟囱、水塔塔身、贮仓等,均按砼体积以m3计算。

框架剪力墙刚度系数

框架剪力墙刚度系数

框架剪力墙刚度系数一、引言剪力墙是一种常见的结构构件,广泛应用于建筑物的抗侧力系统中。

在地震等侧向荷载作用下,剪力墙能够有效地分担水平荷载,并提供抗侧稳定性。

剪力墙的刚度是评估其受力性能的重要指标,而刚度系数是描述剪力墙刚度的常用参数。

本文将深入探讨框架剪力墙刚度系数的相关知识。

二、框架剪力墙的基本原理框架剪力墙是由柱子、梁和剪力墙板构成的,其基本原理是将剪力墙板作为承载抗侧载荷的主要构件,而柱子和梁则主要起到传递荷载、支撑剪力墙板的作用。

剪力墙板是由钢筋混凝土构成,其具有很高的刚度和抗剪承载能力,能够有效地抵抗地震等横向荷载。

三、框架剪力墙刚度系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框架剪力墙刚度系数是描述框架剪力墙刚度的一个参数,通常用符号K表示。

刚度系数一般为剪力墙受力下的弯矩对剪力的比值。

框架剪力墙刚度系数的计算方法如下: 1. 首先,根据结构的几何参数和材料参数,计算剪力墙板的刚度(EI); 2. 然后,计算剪力墙板上的弯矩(M)和剪力(V);3. 最后,根据公式K = M/V计算得到刚度系数。

四、影响框架剪力墙刚度系数的因素框架剪力墙的刚度系数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面列举了一些主要因素: 1. 剪力墙板的几何形状和尺寸:剪力墙板的厚度、宽度、长度等几何参数将直接影响其刚度系数,一般来说,剪力墙板越厚、越宽,刚度系数越大; 2. 剪力墙板材料的性质:材料的弹性模量以及抗剪强度等物理性质也会影响刚度系数,材料性质越好,刚度系数越大; 3. 剪力墙板布置方式:剪力墙板的布置方式也会影响刚度系数,如单向布置和双向布置等。

五、框架剪力墙刚度系数的意义框架剪力墙刚度系数是评估剪力墙受力性能和结构稳定性的重要指标,具有以下意义: 1. 用于结构设计:刚度系数能够帮助工程师对框架剪力墙的设计和施工提供指导,确保结构的稳定性; 2. 用于结构分析:刚度系数可用于进行剪力墙的受力分析和反应谱分析,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 3. 用于地震设计:地震是最主要的横向荷载,刚度系数能够反映剪力墙对地震荷载的响应,为地震设计提供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 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结构
的近似计算方法与设计概念
5.1 计算基本假定
1、基本假定 (1)一片框架或一片剪力墙可以抵抗在本身平面内的侧向力,而在平面外的刚度很小,
可以忽略。因而整个结构可以划分成若干个平面结构共同抵抗与平面结构平行的侧向荷载, 垂直于该方向的结构不参加力。
(2)楼板在其自身平面内刚度无限大,楼板平面外刚度很小,可以忽略。因而在侧向力 作用下,楼板可作剐体平移或转动,各个平面抗侧力结构之间通过楼板互相联系并协同工作。
¾ 柱侧移刚度 D 值的计算 ¾ 确定柱反弯点高度比
¾ 柱标准反弯点高度比
¾ 上下梁刚度变化时的反弯点高度比修正值 ¾ 上下层高度变化时反弯点高度比修正值
柱侧移刚度 D 值的计算
M12
=
4icθ1
+ 2icθ2

6ic h
δ2
M 21
=
2icθ1
+
4icθ2

6ic h
δ2
V
=

1 h
(M12
+
M 21)

1 EAi
H x
τ 0
τ
i −1
(
x)dxdx

∫ ∫ 1
EAi+1
H x
τ 0
τ
i +1
(
x)dxdx
+
2ai3h 3E I bi
τ
i
(
x)
=
0(i
=
1,
2



k
)
mi (x) = 2ciτi (x)
令:
其中:
微分方程的解
x =ξ H
m(x)
=
Φ( x)V0
α12 α2
约束弯矩分配系数
m(ξ
5.3.3、 双肢墙的计算
1、连续连杆法的基本假设
双肢墙的计算简图和基本体系 (a)结构尺寸;(b)计算简图;(c)基本体系
¾ 将每一楼层处的连梁简化为均匀分布在整个楼层高度上的连续连杆; ¾ 连梁的轴向变形可以忽略不计,即两肢墙在同一标高处的水平位移是相同的;假设
同一标高处两肢墙的转角和曲率都相等;假定连梁的反弯点在梁的跨中; ¾ 层高 h,墙肢惯性矩 I1、I2 及截面积 A1、A2,连梁截面惯性矩 Ib 和截面积 Ab,沿
个特点,减小误差,除底层柱外,其他层各柱的线刚度乘以折减系数 0.9;楼层柱 弯矩传递系数为 1/3,底层柱为 1/2; ¾ 分层计算法所得的结果,在刚结点上诸弯矩可能不平衡,但误差也不致很大,如有 需要,可对结点不平衡弯矩再进行一次分配。
5.2.2、多层多跨框架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改进反弯点法-D 值法
=
Vpj Dij
n
∑ 顶点侧移
Δ
M n
=
δ
M j
j =1
5.3 剪力墙结构的近似计算方法
5.3.1、剪力墙结构的计算简图和计算方法
1、剪力墙结构的计算简图
剪力墙结构平面及剖面示意图 (a)平面布置;(b)I-I剖面;(c)II-II剖面
Vij =
Ei Ieqi
m
Vpj
∑ Ei Ieqi
i =1
剪力墙的计算图 (a)平面示意图;(b)横向地震力计算;(c)纵向地震力计算
Dij Dij
Vpj
确定柱反弯点高度比 ¾ 结构总层数及该层所在位置; ¾ 梁柱线刚度比; ¾ 荷载形式; ¾ 上层与下层梁刚度比; ¾ 上、下层层高变化。
反弯点位置 上下梁刚度变化时的反弯点高度比修正值
上下梁刚度变化时的反弯点高度比修正 上下层高度变化时反弯点高度比修正值
上下层高变化时的反弯点高度比修正
⎧ ⎪⎪V1 j ⎨
=
I1
I1 + I2
Vpj
⎪⎪⎩V2 j
=
I1
I2 + I2
Vpj
双肢墙的位移与等效刚度
Ii
=
Ii
1
+
12μ EIi GAi h 2
(i = 1, 2)
dyv = − μVp dx G( A1 + A2 )
3、双肢墙内力分布特点
连梁的约束弯矩 双肢墙侧移及内力分布
双肢墙的侧移曲线呈弯曲型; α 值愈小,墙的刚度愈大,侧移减小。
¾ 但在计算位移时,要考虑洞口对截面面积及刚度的削弱,按以下公式取值。
三种常用的水平荷载
⎧⎪ Aq = γ 0 A ⎨ ⎪⎩γ 0 = 1 −1.25 Ad / A0
Vij =
(EIeq )i
m
Vpj
∑ (EIeq )i
i =1
∑∑ Iq =
I jhj hj
EIeq
=
EIq
1+
9μIq H 2 Aq
)
=
V0
α12 α2
Φ(ξ
)
=
V0T Φ(ξ
)
m j (ξ ) = V0ThΦ(ξ )
T
=
α12 α2
mij = ηim j
2、影响连梁约束弯矩分布的有如下一些因素: (1)各连梁的刚度系数 ;(2)各连梁跨中点处剪力的分布关系
x 多肢墙连梁剪力分布
ηi =
Diϕi
k
∑ Diϕi
i =1
3、双肢墙、多肢墙计算步骤及计算公式汇总 ¾ 计算几何参数
A1 A2
内力计算 ¾ 各列连梁约束弯矩分配系数:
ηi =
Diϕi
k
∑ Diϕi
i =1
¾ 连梁的剪力和弯矩:
Vb,ij
=
ηi 2ci
ThV0Φ1(ξ )⎫⎪ ⎬
α M b,ij = Vb,ij i0
⎪⎭
¾ 墙肢轴力:
¾ 墙肢的弯矩和剪力:
位移计算
5.3.5、小开口整体墙的近似计算
¾ 小开口整体墙的判别条件
连梁的剪力分布具有明显的特点:剪力最大(也是弯矩最大)的连梁不在底层,它
的位置及大小将随 α 值改变;当 α 值增大时,连梁剪力加大,剪力最大的
梁向下移。
墙肢的轴力与 α 值有关,因为墙肢轴力即该截面以上所有连梁剪力之和,当
值增大时,连梁剪力加大,墙肢轴力也就必然会加大。
墙肢的弯矩与 α 值有关,但正好相反, α 值愈大,墙肢弯矩愈小。
4、各类剪力墙的类别划分
各类剪力墙的受力特点 (a)整体墙;(b)独立墙肢;(c)整体小开口墙;
(d)双肢墙;(e)壁式框架
整体性:
α
2
=
α12
+
3H 2D hcS
=

2
+
3H 2D hcS
⇒ α 2 = 3H 2D =
3H 2D
hcS(1− T )
hcS
(1


2Sc Ii + 2Sc
)
∑ ∑ = 3H 2D = 6H 2D
=
12ic h2
δ

6ic h
(θ1
+ θ2 )
D
=
V δ
∑M =0 2
标准框架的侧移与结点转角
⇒D=V δ
=
12ic h2

6ic h2
×2×
2 2+K
= 12ic × K h2 2 + K
K = (i1 + i2 ) / ic

D
=
α
12ic h2
α= K 2+ K
柱侧移刚度修正系数α 表
α
∑ Vij =
¾ 当满足α ≺ 10 的要求时(相应的物理概念为:整体性不很强,墙肢不或很少
出现反弯点),按多肢墙算法计算。
¾ 当满足α ≥ 10 , I A ≤ Z 时(相应的物理概念为:整体性很强,墙肢不出现反弯
I
点),可以按整体小开口墙算法计算。
¾ 当满足α ≥ 10 , I A Z 时(相应的物理概念为:整体性很强,但墙肢多出
hcS
Ii Th Ii
2Sc / T
反弯点 :
墙肢惯性矩的比值: I A / I 整体参数: α 层数: N
m+1
∑ IA = I − I j j =1
对各类墙及其算法的划分条件为:
¾ 当α ≺ 1 ;或墙面上门窗洞口等开孔面积不超过墙面面积的 15%,且孔间净距
及孔洞至墙边的净距大于孔洞长边尺寸时,一般可作为整体墙计算。
剪力墙翼缘宽度
剪力墙的有效翼缘宽度bi
2、剪力墙结构的类型及其受力特点 ¾ 整体墙的计算 ¾ 双肢墙的计算 ¾ 多肢墙的计算 ¾ 小开口整体墙的近似计算 ¾ 壁式框架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近似计算
3、剪力墙结构的类型 (a)整体墙;(b)小开口整体墙;(c)双肢墙;(d)多肢墙;(e)壁式框架;
(f)框支剪力墙;(g)开有不规则大洞口的墙 4、剪力墙结构的计算方法
¾ 连梁连续化的分析方法 ¾ 带刚域框架(壁式框架)的算法 ¾ 有限单元和有限条法
连梁连续化的分析方法
有限元和有限条 (a)有限单元;(b)有限条带
5.3.2、 整体墙的计算
¾ 凡墙面上门窗、洞口等开孔面积不超过墙面面积的 15%,且孔间净距及孔洞至墙边 的净距大于孔洞长边尺寸时,可以忽略洞口的影响,认为平面假定仍然适用,截面 中的正应力符合直线分布规律,可以按整体悬臂墙方法(材料力学公式)计算墙在 水平荷载作用下截面内力(M,V);
框架计算方法
力法
精确法
位移法
力矩分配法
渐进法 迭代法
无剪力分配法 分层法
近似法 反弯点
D值法
5.2 框架结构的近似计算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