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夜书怀》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一)

合集下载

《旅夜书怀》教案

《旅夜书怀》教案

《旅夜书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旅夜书怀》。

(2)理解诗文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3)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文。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与无奈,体验人生的酸甜苦辣。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解释和语句翻译。

2. 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含蓄的情感和寓意。

2.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的心情。

四、教学准备:1. 教师课件。

2. 诗文原文。

3. 相关背景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诗人杜甫的生平事迹。

(2)阐述《旅夜书怀》的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文,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学生互相讨论,解答诗文中的字词问题。

3. 课堂讲解:(1)讲解诗文中的重点字词和语句。

(2)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4.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的孤独与无奈。

(2)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与诗人产生共鸣。

5. 课堂小结:6. 作业布置:(1)让学生背诵《旅夜书怀》。

(2)写一篇关于《旅夜书怀》的读后感。

7.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拓展:1. 比较学习:组织学生探讨杜甫的其他诗作,如《春望》、《登高》等,比较它们的异同,进一步理解杜甫的诗歌风格。

2. 文学鉴赏:引导学生学习古代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如关注、作者、注释、意象、关键词等,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七、课堂互动:1.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诗中的景物描写与诗人情感之间的关系。

2. 分享感受: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诗中“旅夜”和“书怀”两个主题的理解,以及它们如何相互交织。

八、实践环节:1. 创作练习:鼓励学生尝试仿写一首以“旅夜”为主题的诗,体会诗人的情感表达。

《旅夜书怀》课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旅夜书怀》课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旅夜书怀》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旅夜书怀》的诗句。

学生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的情感。

学生能够解释诗中的生僻词语和古代文化背景。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培养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学生通过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提高自己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之情,培养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学生能够理解诗人在异乡的孤独和思念之情,培养对家庭和故乡的热爱。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教学文本为唐代诗人杜甫的《旅夜书怀》。

2.2 教学重点:诗中的意象和表达的情感。

诗中的生僻词语和古代文化背景。

2.3 教学难点:解释诗中的生僻词语和古代文化背景。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诗人的画像和简介,引导学生了解诗人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2 朗读:学生齐读诗歌,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

3.3 解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解释生僻词语和古代文化背景。

3.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诗中的意象和情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3.5 写作: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背诵诗歌的情况。

4.2 学生对诗中的意象和情感的分析能力。

4.3 学生对诗中的生僻词语和古代文化背景的理解能力。

4.4 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诗人的画像和简介。

5.2 诗歌的文本和注释。

5.3 相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资料。

5.4 写作纸张和文具。

第六章:教学活动6.1 课前活动:教师布置学生预习诗歌,了解诗人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学生收集与诗歌相关的资料和图片,准备进行课堂展示。

6.2 课后活动:学生进行诗歌创作,以《旅夜书怀》为灵感,创作自己的诗歌。

学生可以自愿参加诗歌朗诵会,展示自己的朗诵才华。

第七章:教学策略7.1 互动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旅夜书怀》教案

《旅夜书怀》教案

《旅夜书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旅夜书怀》。

(2)理解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诗的意境和情感。

(3)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旅夜书怀》。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旅途中的孤独和忧伤,理解诗人的家国情怀。

(2)学会珍惜亲情、友情和家乡情怀。

(3)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理解。

2. 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分析。

3. 诗歌的韵律和结构特点。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2. 诗歌的深层含义和主旨。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旅夜书怀》的原文和注释。

2. 准备相关的背景资料和图片。

3. 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旅夜书怀》的原文,引导学生朗读。

(2)简要介绍诗人杜甫的背景和创作风格。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字词含义。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分享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

(2)教师讲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5.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理解诗的主旨。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7. 课后作业(1)背诵《旅夜书怀》。

(2)写一篇关于《旅夜书怀》的读后感。

(3)进行诗歌创作练习,模仿杜甫的风格。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学习:将《旅夜书怀》与杜甫的其他诗作进行对比,如《月夜忆舍弟》、《春望》等,分析其创作风格和主题的异同。

2. 文化探究:引导学生探讨杜甫诗歌中所体现的家国情怀,结合历史背景,了解杜甫诗歌的社会意义。

旅夜书怀教案

旅夜书怀教案

旅夜书怀教案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并阅读诗歌《旅夜书怀》。

2.学习诗歌的鉴赏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感受能力,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1.通过诗歌的声韵、意象等方面进行鉴赏。

2.理解诗人表达的主题和意图。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通过阅读诗歌理解作者的艺术创思和情感表达。

教学准备:1.课文《旅夜书怀》。

2.相关解析资料和课外延伸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教师出示诗歌《旅夜书怀》的课文,让学生观察诗歌的标题和作者,引导他们猜测诗歌的主题。

2.请学生朗读诗歌标题和作者,并简要介绍诗歌的背景。

二、阅读理解(10分钟)1.学生阅读诗歌《旅夜书怀》。

2.学生回答问题:诗歌的主题是什么?诗人想要表达的是什么?诗歌的情感和意境是怎样的?三、诗歌鉴赏(2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对诗歌的声韵进行感受和鉴赏,如押韵、节奏等。

2.学生分组讨论诗歌的意象和意境,以及诗人用词的巧妙之处。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讲解和展示。

四、文学扩展(15分钟)1.教师让学生了解诗歌《旅夜书怀》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诗歌分析和解读,如对比诗歌和其他古代文学作品的主题、风格等。

3.学生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并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五、课堂总结(10分钟)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给予肯定和评价。

2.学生分享对本节课的感受和体会。

3.教师布置下节课的学习任务和预习内容。

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不仅了解了诗歌《旅夜书怀》的主题和情感,还培养了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和分享,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同时,通过与传统文化的结合,扩展了学生的文学视野,培养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旅夜书怀》教案

《旅夜书怀》教案

《旅夜书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旅夜书怀》。

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把握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学会在现实生活中积极面对困难,培养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2. 诗歌中意象和情感的分析。

3. 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某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 诗歌深层含义的解读。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含诗歌内容、诗人背景、相关图片等。

2. 准备诗歌的朗读录音,以便学生跟读和模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诗人杜甫的背景和诗歌创作风格。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旅夜书怀》,提问:“旅夜”和“书怀”分别代表了什么意义?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注意字词的正确发音和节奏。

学生尝试背诵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诗歌解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教师解析诗中的深层含义,阐述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

5. 情感教育:教师引导学生感受诗人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在现实生活中积极面对困难,培养乐观的人生态度。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朗读和背诵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阅读古典诗歌,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7. 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完成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学生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古典诗歌,分析其意象和情感,准备在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教师提供其他杜甫的诗作,如《月夜忆舍弟》、《春望》等,让学生对比《旅夜书怀》的风格和主题。

《旅夜书怀》课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旅夜书怀》课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旅夜书怀》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旅夜书怀》,使学生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理解诗文的主旨和背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解读古诗的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的孤独与无奈,培养学生珍惜亲情、友情,勇敢面对困境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诗歌内容的理解。

2. 诗文主旨的把握。

3. 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1. 诗中关键词语的理解。

2. 诗文情感的体会。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诗文情感。

2.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诗人杜甫的图片,简介诗人的生平事迹,引导学生了解诗人。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由朗读诗歌,结合注释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3. 课堂讲解:教师详细讲解诗文内容,解答学生疑问,引导学生理解诗文主旨。

4. 情感体验: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诗文情感的理解。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式,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文的主旨和情感。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8.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诗文内容、主旨和情感的理解程度。

2. 练习批改:批改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3. 小组讨论观察: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七、教学拓展1. 诗人简介:介绍杜甫的其他诗作,引导学生了解更多关于杜甫的知识。

2. 诗歌鉴赏:选取与《旅夜书怀》主题相近的诗歌,进行比较阅读,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旅夜书怀》教学设计(精选3篇)

《旅夜书怀》教学设计(精选3篇)

《旅夜书怀》教学设计(精选3篇)《旅夜书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学会通过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句;2、理解本诗寓情于景的艺术特色;3、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教学重点:1、学会鉴赏诗句;2、理解诗歌的情感。

教学难点:学会鉴赏诗句教学方法:师预设,生讨论,师生总结方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设想:在诗歌新授课中,我们不能做成高三的考点复习,因为学生没有对诗歌欣赏量的积累,就不可能达到做题时下笔如有神的质的飞跃。

所以,在本诗的教学中,我一是注重诗歌内容的理解,二是注意把高考考点渗透到讲课中来,注重方法的传授。

教学流程:一、导学1、导入以杜甫晚年的图象导入(多媒体展示)配以说明:杜甫才华横溢,却一生坎坷,穷困潦倒。

晚年要靠朋友接济生活,最后甚至以船为家,四处漂泊。

“自古憎命达”,正因为如此,杜甫才有更多的时间来关注民间,关注自己的内心。

写出了“光焰万丈长”的诗歌。

2、解题①从“旅”中,你能读出什么?“旅”有“旅居”的意思。

引出诗歌的写作背景,见诗下的注释①②“夜”和诗中的哪些诗句对应?与“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对应。

③“书怀”和那些诗句对应?与“名岂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对应。

3、整体感知(生对照诗下的注释,说出诗歌的大义。

如遇不懂的,提出,师生讨论解决。

最后,老Ω?鍪?涞牟慰家胛摹#?nbsp;(多媒体展示)岸上的细草在微风的吹拂下,发出瑟瑟的声响。

江上只有一只孤舟,依岸而宿。

诗人就舟而居。

遥望原野,远处天与地似乎相接了,天边的星宿也仿佛下垂得接近地面。

大江之中,江水浩浩荡荡东流,一轮明月映照在水中,随着江水的流动而浮荡着。

名声难道应因为而显著吗?做官应因为年老多病而退休。

“我”在这世间漂泊,恰似那在广阔天地飞翔的一只沙鸥罢了。

二、质疑讨论(多媒体展示)1、前两联分别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颈联如何理解?3、赏析尾联。

三、反馈矫正(对1、3两个问题,请生板演,对照多媒体展示的参考答案给生打分,集体讨论这一题型的答题方法。

公开课教案《旅夜书怀》

公开课教案《旅夜书怀》

公开课教案《旅夜书怀》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旅夜书怀》。

(2)理解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诗文的意境和情感。

(3)分析诗文的艺术特色,了解杜甫的诗歌风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文。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在旅途中的孤独与忧愁,理解人生的无奈与感慨。

(2)学会珍惜生活中的点滴美好,积极面对人生的困境。

(3)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1. 诗文的朗读和背诵。

2. 诗文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3. 诗文意境和情感的领会。

三、教学难点1. 诗文中生僻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 诗文艺术特色的分析。

3. 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杜甫的生平事迹和文学地位。

(2)引导学生关注诗文《旅夜书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文,注意字词的正确读音和语气。

(2)学生结合诗文注释,理解诗文内容,感知作者情感。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文中的意象和意境。

4.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文中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进行情感交流。

5. 拓展延伸:(1)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杜甫其他诗作,进行比较阅读。

(2)学生自主选择一首杜甫的诗作,进行欣赏和分析。

6.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背诵并默写《旅夜书怀》。

2. 写一篇关于《旅夜书怀》的赏析文章,不少于300字。

3. 选择一首杜甫的其他诗作,进行阅读和分析,下周分享给同学。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和背诵《旅夜书怀》。

2. 学生能够理解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正确表达诗文的意境和情感。

3. 学生能够分析诗文的艺术特色,理解杜甫的诗歌风格。

4.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旅夜书怀》课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旅夜书怀》课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旅夜书怀》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旅夜书怀》,使学生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理解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1.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剖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旅夜书怀》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表达了诗人旅途中的孤独和无奈,以及对家乡的思念。

2.2 学情分析学生已有一定的古诗词基础,通过引导,能够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第三章:教学重点、难点3.1 教学重点熟读并理解《旅夜书怀》的内容,掌握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3.2 教学难点分析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以及如何运用诗歌表现手法来抒发情感。

第四章: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剖析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第五章:教学过程5.1 课堂导入以图片或故事形式导入,激发学生对《旅夜书怀》的兴趣。

5.2 新课展示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讲解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5.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以及如何运用诗歌表现手法来抒发情感。

5.4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5.5 课后作业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过程性评价在课堂讨论环节,关注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情感分析,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及时给予反馈。

6.2 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的提交,评估学生对诗歌的掌握程度和个人的感悟能力。

第七章:教学资源7.1 教材《旅夜书怀》全文及其注释、译文。

7.2 多媒体资源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诗人杜甫的生平等,可通过PPT或视频形式展示。

7.3 网络资源如有必要,可利用网络资源查找相关的学术讨论或诗歌解读,以丰富教学内容。

第八章:教学时间本节课计划教学时间为45分钟,具体分配如下:8.1 导入:5分钟8.2 新课展示:15分钟8.3 合作探讨:20分钟8.4 课堂小结:5分钟8.5 课后作业布置:5分钟第九章:教学拓展9.1 诗人生平介绍介绍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之《旅夜书怀》教案设计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之《旅夜书怀》教案设计
明确:在其后两年,作者流寓夔州时所作的《登高》。
在他去世前两年所作《登岳阳楼》中也有这样的诗句“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杜甫的伟大之处正是在于,虽然时代用冷酷的目光选中了杜甫,让他受尽种种苦难;但是,杜甫却用他那枯瘦的手蘸起了人民像墨汁一样浓黑的悲哀,记录了盛唐这个伟大的时代如何走向没落,并且在这种艰难中执著地怀有满腔热血。可以说,无论哪个朝代都需要像杜甫这样有着强烈历史责任感的人。
【思考2】试简要分析作者的感情抒发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以及感叹身世的疾苦。
【分析1】写了“名著”“官休”二事,概括了诗人后半生的生活,那么在诗中“名著”和“官休”的原因是什么呢?“名声”不是因为”文章”而”著”的,不做”官”是因为”老病”而休的。
【分析2】作者为什么这样说呢?
这两句诗即景抒怀,运用了反语的表现手法。诗人素有远大抱负,但长期被压抑而不能施展,因而名声因为文章著,这实在不是他的心愿,这里表现诗人心中的不平,同时解释出政治上的失意时他漂泊、孤寂的根本原因。这里很明显是激愤之语。
⑴这首诗歌的感情基调如何?
⑵结合诗句说说这种感情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⑶阅读《客至》、《宾至》,说说诗人为什么分别用“客”、“宾”为标题(提示:比较这两首诗在情感和用语上的差异。)
明确:⑴喜。
⑵首联先从户外的景色着笔,点明客人来访的时间、地点和来访前夕作者的心境。“舍南舍北皆春水”,把绿水缭绕、春意荡漾的环境表现得十分秀丽可爱。这就是临江近水的成都草堂。“皆”字暗示出春江水势涨溢的情景,给人以江波浩渺、茫茫一片之感。群鸥,在古人笔下常常作水边隐士的伴侣,它们“日日”到来,点出环境清幽僻静,为作者的生活增添了隐逸的色彩。“但见”,含弦外之音:群鸥固然可爱,而不见其他的来访者,不是也过于单调么!作者就这样寓情于景,表现了他在闲逸的江村中的寂寞心情。这就为贯串全诗的喜客心情,巧妙地作了铺垫。

杜甫诗《旅夜书怀》教案

杜甫诗《旅夜书怀》教案

杜甫诗《旅夜书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旅夜书怀》。

(2)理解诗中的生僻词语和典故,翻译诗句。

(3)分析诗的结构和韵律,掌握杜甫的诗歌风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从诗人的生活背景出发,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杜甫忧国忧民、关爱苍生的情怀。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旅夜书怀》。

(2)理解诗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

(3)掌握杜甫的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

2. 教学难点:(1)诗中生僻词语和典故的理解。

(2)从诗人的生活背景出发,深入解读诗歌。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杜甫及其诗歌创作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的韵律和意境。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中的生僻词语和典故。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的结构和主题。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感受诗中的意象。

(2)引导学生从诗人的生活背景出发,深入解读诗歌。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布置课后作业,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旅夜书怀》。

3. 调查杜甫的其他诗作,了解其诗歌创作特点。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地朗读和背诵《旅夜书怀》。

2. 学生能够理解诗中的生僻词语和典故,翻译诗句。

3. 学生能够分析诗的结构和韵律,掌握杜甫的诗歌风格。

4. 学生能够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感受诗中的意象。

5. 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得到提高。

六、教学策略1. 情景教学:通过多媒体展示杜甫生活的时代背景,如唐朝安史之乱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高一语文《旅夜书怀》教学设计

高一语文《旅夜书怀》教学设计

高一语文《旅夜书怀》教学设计高一语文《旅夜书怀》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语文《旅夜书怀》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了解杜甫诗歌风格的多样性。

初步掌握欣赏写景诗的方法,建立初步的鉴赏能力。

通过诵读体会诗人当时孤苦寂寞、漂泊无依的感情。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写景诗的欣赏方法教学难点初步掌握写景诗的欣赏方法教学方法吟咏,赏读相结合,讨论、讲析相结合学法设计问题探究法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961年,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世界和平理事会主席团会议上,杜甫被推崇为世界文化名人。

他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被后人所推崇,忧国爱民的思想内容为后人所敬仰。

从“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的细腻,到“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磅礴,杜甫展现给我们的是多样的精彩。

我们学过的杜甫的诗歌有……(学生七嘴八舌背诵)。

下面,让我们从《春夜喜雨》忆起,回顾杜甫留给世人的一首首佳作(春夜喜雨、春望、望岳、前出塞、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蜀相、绝句、江南逢李龟年、戏为六绝句等)。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杜甫的又一首律诗《旅夜书怀》。

二、自读课文(一读)首先,请同学们边读边看诗歌注解,正音正义,初步感知内容。

三、教师引导(背景)公元764年春天,杜甫携家人再次回到成都,给严武做节度参谋,生活暂时安定下来。

但不料第二年四月严武忽然死去,他不得不再次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在岷江、长江一带飘泊,这首诗是杜甫乘舟行经渝洲、忠州时写下的。

当时的杜甫已53岁,且常年有病,国家时局不稳,自己生活没有着落,又行无定踪,因此一路上他心情十分沉重,不知这一生的飘泊何时是了。

在一个微风习习的月夜,一叶扁舟孤零零地停在长满小草的岸边,从船上向四周望去,原野是那样广阔;再看月光下的江水,浩浩荡荡,奔流不息,诗人想到自己一生的经历,不禁心潮澎湃。

《旅夜书怀》教案

《旅夜书怀》教案

《旅夜书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旅夜书怀》。

(2)理解诗歌的背景和意义,掌握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分析诗的结构和韵律,体会诗的音乐美。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3)引导学生正确面对人生困境,培养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背诵和理解。

(2)诗歌的结构和韵律分析。

(3)诗歌背景和作者情感的把握。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含蓄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的理解。

(2)如何运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1. 讲授法:讲解诗歌背景、诗句含义和诗歌分析方法。

2. 互动法:提问、讨论,促进学生思考和表达。

3. 实践法:朗读、背诵,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4. 启发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现诗歌的美。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诗人杜甫及其作品《旅夜书怀》。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大意。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4. 诗歌解析:讲解诗歌的字词、句子和结构,深入剖析诗歌内涵。

5. 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体会诗歌的美。

7.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背诵诗歌,并进行相关练习。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的热爱。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和合作探讨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的背诵和练习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诗歌解析评价:评估学生对诗歌内容、意境和情感的理解程度,评价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旅夜书怀》教案

《旅夜书怀》教案

《旅夜书怀》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旅夜书怀》全文。

分析并欣赏杜甫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了解杜甫的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学会如何欣赏和分析古代诗歌的基本技巧。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杜甫的忧国忧民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通过对诗歌的深入学习,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旅夜书怀》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和意境的把握。

诗歌中的情感表达和文化背景的了解。

三、教学难点对诗歌中较为复杂的比喻和意象的理解。

诗歌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知识的掌握。

诗歌情感的深入解读和体会。

四、教学准备准备《旅夜书怀》的文本材料。

准备杜甫的生平介绍资料。

准备相关的古代文化知识资料。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通过简单的介绍,引导学生了解杜甫和《旅夜书怀》的背景。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在古代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5.2 朗读与背诵带领学生朗读《旅夜书怀》,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鼓励学生背诵诗歌,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5.3 文本分析分析诗歌的结构,讲解每一句的意义和作用。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比喻和意象,解释其深层含义。

5.4 情感解读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的情感,了解杜甫的忧国忧民之心。

讨论诗歌中的情感如何通过语言和意象表达出来。

5.5 文化背景讲解杜甫的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

引导学生了解古代的旅店文化和书信文化。

六、教学活动6.1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意象或情感,进行分享和讨论。

6.2 创意表达鼓励学生通过绘画、写作或表演等方式,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表达的方式,用自己的方式诠释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七、作业与评估7.1 作业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旅夜书怀》的读后感。

作业应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写出对诗歌的思考和体会。

7.2 评估通过学生的作业、讨论和表现,评估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旅夜书怀》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一)

《旅夜书怀》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一)

《旅夜书怀》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一) 《旅夜书怀》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一)一、提问导入:(展示1)请同学们回忆几首诗。

望岳------杜甫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望----- 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师:这些是谁的诗句啊?(学生)杜甫师:杜甫才华横溢,有着远大抱负,忧国忧民,却一生坎坷,穷困潦倒。

晚年要靠朋友接济生活,最后甚至以船为家,四处漂泊。

“自古文章憎命达”,正因为如此,杜甫才有更多的时间来关注民间,关注自己的内心。

写出了“光焰万丈长”的诗歌。

(展示2-杜甫晚年的图象)这两幅图片就是他晚年郁郁不得志的写照。

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杜甫,走进他的《旅夜书怀》(展示3-诗题),来体会诗人宦游疲倦、漂泊孤苦之情。

二、(展示4-学习目标)三、请听课文朗读,注意字音、节奏(展示5),初步体会作者的情感四、鉴赏诗歌师:(重点知识回忆)鉴赏诗歌时,我们常说(展示6)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即)--知人知世据意推志(展示)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即抓住)--意象意境思想情感(展示7)“旅夜书怀”顾名思义指在旅途的夜晚写下抒发情感的诗。

(展示8-“旅”字)(展示9)1、通过“旅”字看背景(请你来看看---指一名学生读)(展示10-背景介绍)旅:是旅居之意。

杜甫在唐代宗广德二年(764)的春天携家人自阆州折回成都,入严武幕。

本来有这位好朋友的帮助,他满可以在成都住下去,却不料严武在第二年四月突然死去。

他不得不再次离开成都,乘舟东下,经嘉州(乐山)、戎州(宜宾)、渝州(重庆)、忠州(忠县),于九月到达云安(四川云阳)。

《旅夜书怀》就是在这次旅行中写的。

这一年,杜甫已满53岁,杜甫的思想: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他一直患有肺病和风痹,不时发作。

《旅夜书怀》教学设计

《旅夜书怀》教学设计

《旅夜书怀》教学设计《旅夜书怀》教学设计《旅夜书怀》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1、知识与才能目的: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知识积累,使他们能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进展个性化阅读,并能有条理有创意地表达自己对诗歌的个性化解读。

2、过程与方法目的:品读诗歌语言,走进诗歌意境,聆听诗人心声,感悟诗人情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体味杜甫寄托于诗中的感慨身世家国之情与伟大抱负。

学会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通过把握诗歌意象,分析^p 诗歌意境来理解杜甫晚年的处境和内心情感。

难点:在阅读和训练中提升鉴赏才能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在广袤的天地间飞翔着。

飞过了千山万水,只为寻找自己的位置实现心中的梦。

可是我们在飞翔的路途中,总会遇到狂风遇到暴雨,前方一片迷茫,我们不知该飞向何方。

唐朝的那个夜晚,杜甫守着他那叶破旧的小船也找不到前方的路,让我们一起走进杜甫的《旅夜书怀》,去聆听那夜传来的生命物语。

二、解题羁旅行役诗。

--所谓“羁旅”,长久寄居他乡之意。

--在古代,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途中,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

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

旅夜书怀——寄居他乡抒发情感三、赏析全诗1.首联和颔联初读诗歌,前两联中有哪些意象?这两组意象分别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意境〕,有何特点?细草微风岸危樯孤舟星平野月大江第一组:孤弱的细草在无边的风里飘摇不定,孤立突兀的危樯和孤独的小舟对抗漫漫的长夜。

(凄冷)首联的“独夜舟”可以直接感受到今夜诗人内心的孤寂凄苦之情。

第二组:星空低垂愈显原野辽阔无边,明朗的月空下江水汹涌澎湃奔流不息。

(雄浑阔大〕。

颔联呈现出画面是雄浑开阔了,而这里的雄浑开阔正好反衬危樯孤舟的孤寂和渺小。

而陪伴自己的恰是这只破旧的小船。

——营造了凄凉孤寂的意境,借景抒情,抒发自己孤苦无依,茫然凄苦之感2.“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历来被称世人称道。

《旅夜书怀》教学设计(精选3篇)

《旅夜书怀》教学设计(精选3篇)

《旅夜书怀》教学设计(精选3篇)《旅夜书怀》教学设计(精选3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旅夜书怀》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旅夜书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会通过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句;2、理解本诗寓情于景的艺术特色;3、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教学重点:1、学会鉴赏诗句;2、理解诗歌的情感。

教学难点:学会鉴赏诗句教学方法:师预设,生讨论,师生总结方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设想:在诗歌新授课中,我们不能做成高三的考点复习,因为学生没有对诗歌欣赏量的积累,就不可能达到做题时下笔如有神的质的飞跃。

所以,在本诗的教学中,我一是注重诗歌内容的理解,二是注意把高考考点渗透到讲课中来,注重方法的传授。

教学流程:一、导学1、导入以杜甫晚年的图象导入(多媒体展示)配以说明:杜甫才华横溢,却一生坎坷,穷困潦倒。

晚年要靠朋友接济生活,最后甚至以船为家,四处漂泊。

“自古憎命达”,正因为如此,杜甫才有更多的时间来关注民间,关注自己的内心。

写出了“光焰万丈长”的诗歌。

2、解题①从“旅”中,你能读出什么?“旅”有“旅居”的意思。

引出诗歌的写作背景,见诗下的注释①②“夜”和诗中的哪些诗句对应?与“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对应。

③“书怀”和那些诗句对应?与“名岂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对应。

3、整体感知(生对照诗下的注释,说出诗歌的大义。

如遇不懂的,提出,师生讨论解决。

最后,老Ω?鍪?涞牟慰家胛摹#?nbsp;(多媒体展示)岸上的细草在微风的吹拂下,发出瑟瑟的声响。

江上只有一只孤舟,依岸而宿。

诗人就舟而居。

遥望原野,远处天与地似乎相接了,天边的星宿也仿佛下垂得接近地面。

大江之中,江水浩浩荡荡东流,一轮明月映照在水中,随着江水的流动而浮荡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夜书怀》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
一)
一、提问导入:(展示1)请同学们回忆几首诗。

望岳------杜甫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师:这些是谁的诗句啊?
(学生)杜甫
师:杜甫才华横溢,有着远大抱负,忧国忧民,却一生坎坷,穷困潦倒。

晚年要靠朋友接济生活,最后甚至以船为家,四处漂泊。

“自古文章憎命达”,正因为如此,杜甫才有更多的时间来关注民间,关注自己的内心。

写出了“光焰万丈长”的诗歌。

(展示2—杜甫晚年的图象)这两幅图片就是他晚年郁郁不得志的写照。

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杜甫,走进他的《旅
夜书怀》(展示3—诗题),来体会诗人宦游疲倦、漂泊孤苦之情。

二、(展示4—学习目标)
三、请听课文朗读,注意字音、节奏(展示5),初步体会作者的情感
四、鉴赏诗歌
师:(重点知识回顾)鉴赏诗歌时,我们常说(展示6)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即)
--知人知世据意推志(展示)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即抓住)
--意象意境思想情感
(展示7)“旅夜书怀”顾名思义指在旅途的夜晚写下抒发情感的诗。

(展示8—“旅”字)(展示9)1、通过“旅”字看背景(请你来看看———指一名学生读)(展示10—背景介绍)旅:是旅居之意。

杜甫在唐代宗广德二年(764)的春天携家人自阆州折回成都,入严武幕。

本来有这位好朋友的帮助,他满可以在成都住下去,却不料严武在第二年四月忽然死去。

他不得不再次离开成都,乘舟东下,经嘉州(乐山)、戎州(宜宾)、渝州(重庆)、忠州(忠县),于九月到达云安(四川云阳)。

《旅夜书怀》就是在这次旅行中写的。

这一年,杜甫已满53岁,杜甫的思想: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他一直患有肺病和风痹,不时发作。

两年前,当安史之乱初平时,他曾有返回长安或洛阳的打算,但因地方军阀乘机作乱及其他原因未能如愿。

这回严武之死,他决心离开四川,转作潇湘之游,其实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因此,一路上心情十分沉重,不知一生漂泊何时才是个尽头。

这首诗就集中的表现了他这种心情。

师:那么作者在旅途的夜晚看到了什么景物?(展示11—“夜”字)
(展示12)2、通过“夜”字察实景(齐读找找景物)
(展示13提示: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吟诵诗歌、抓住意象、发挥想象与联想、置身意境、领悟情感)
(要求我们)
(展示14)夜:指作者写作这首诗的时间是在夜晚
诗句有: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思考:首先首联颔联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这些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意境:如孤寂冷清、雄浑壮阔、慷慨悲壮、恬淡自然等),抒发作者什么情感?
(可以从这几个词中选取)
(小组讨论)
(展示15)景物:细草、微风、阔岸、危
樯、孤夜、独舟。

画面:孤弱的细草,在无边的风里飘摇不定。

孤立突兀的危樯和孤独的小舟对抗着漫漫长夜。

意境:寂静凄冷
借景抒发了漂泊无依、孤独寂寞之情
师:由近处、下处的细草、危樯写到远处、上处的星野江月(板书)
(展示16)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景物:星,低垂。

平野、辽阔无边。

月:涌动的月影。

江浩荡的大江。

画面:星空低垂更能衬托着原野的辽阔无边,一轮明月映照在水中,月影随着江水的流动而浮荡着。

把我们带入雄浑阔大的意境,
(板书)反衬出孤苦伶仃无依无靠的感情——以乐景写哀情
师:注意鉴赏方法我们是通过捕捉意象来感受意境,体会情感。

师:(展示17)那么作者在这样一个风霜月白、孤寂无眠的孤舟之上会产生怎样的情思呢?
(展示18)3,通过“书怀”悟实情
(展示19):
①颈联写了”名著””官休”二事,概括了诗人后半生的生
活,那么“名著”和“官休”的原因是什么呢?(学生答出后点击明确)
明确:
“名声”不是因为”文章”而”著”的,不做”官”是因为”老病”而休的。

②诗人名满天下,是因为什么? (学生答出后点击明确)
明确:韩愈写诗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这决非过誉之词.
③那么作者为什么还要这样说“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呢?
(提示:请结合背景讨论)师补充:
(指一生答)
(学生答后)明确:(展示20)作者直抒胸臆地说我的名声是因为文章而显著,做官应该做到年老多病而退休。

从《望岳》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可以看出诗人素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这种理想长期被压抑而不能施展,声名竟因文章而著,这实在不是他的心愿。

杜甫此时虽年老多病但休官是因为被排挤。

这里说反话,其实内心希望“因建功立业而出名;
希望到老病才休官,而非现在受排挤被迫辞官”。

这句话揭示了杜甫漂泊孤寂的根本原因——政治失意。

(展示21)尾联中诗人自况,以什么自况的呢?
(生答)沙鸥
“飘飘” ——有一种自伤漂泊之感,然后又以广阔天地间的一只沙鸥作比.
(艺术手法:)上运用了对比、直抒胸臆。

天地与沙形成对比,直抒胸臆地将自己比成沙鸥。

五、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课文题目了解了诗歌内容(展示22)
(1、通过“旅”字看背景2、通过“夜”字察实景3、通过“抒怀”悟实情)
感受了全诗由近到远,由下到上,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反衬(以乐景衬哀情),直抒胸臆,比喻、对比等艺术特色。

(学生自由读背——指一生背,齐背)
(展示23)六、延伸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鸭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从体裁看,这首诗是格律诗中的( 5 )言律诗 ,它由4联8句组成,每联都有特定的称谓;这首诗的对仗联有(颔联和颈联)。

2这首诗描写了失落的孤雁叫唤、追赶雁群的形象,其形可悯,其志可嘉。

以第二或第四联为例,分析其手法与艺术效果。

明确:颔联用了反衬的手法,“一片影”,形容其形单影只,“万重云”形容道路辽远,构成极大的反差,极言其“孤”;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突出了孤雁的执著与勇敢。

尾联用对比(反衬)的手法,以野鸭的平庸鸣噪突出了孤雁的高远追求。

也可以说,使用了衬托的手法。

孤雁的念群之情那么迫切,它那么痛苦劳累,而野鸭们却全然不顾,它们纷纷鸣噪不停、自得其乐。

表现了杜甫对一些俗客庸夫的厌恶。

(全诗通过孤雁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哪些方面的思想感情?
——传递出乱离漂泊中失群者的痛苦心情。

诗人以孤雁比喻自己,表达了对漂泊生涯的苍凉感慨;对故乡亲人的思念;有不屑与“鸣噪自纷纷”的野鸭为伍,宁愿孤独追寻的高远志向)
八、作业:完成课后习题;练习册相关练习。

朱红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