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法第一章资料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四)税目。是各个税种所规定的具体征税项 目。是征税对象的具体化。
(五)税率:是征税的比例或征收的额度,是衡量税 负轻重的主要标志。我国现行税制适用的税率有:
1.比例税率 如:增值税、营业税、企业 所得税
2.超额累进税率 如:个人所得税
3.定额税率 如: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 税、车船使用税
4.超率累进税率 如:土地增值税
▪ 第二节 税法基本理论 ▪ 一、税法的原则 ▪ (一)税法基本原则 ▪ 1、税收法定原则 ▪ 2、税法公平原则 ▪ 3、税收效率原则 ▪ 4、实质课税原则 ▪ (二)税法的适用原则 ▪ 1、法律优位原则 ▪ 2、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则
▪ 3、新法优于旧法原则 ▪ 4、特别法优于普通法的原则 ▪ 5、实体从旧,程序从新原则 ▪ 6、程序优于实体原则
▪ 税法与刑法:违法与犯罪是两个不同概念,违 法不一定犯罪,犯罪一定违法。税法和《刑法》 对于违反税法行为都规定了处罚条款,区别于 情节轻重,轻者行政处罚,重者刑事处罚。可 见《刑法》中有关涉税犯罪的规定,是税法顺 序执行的有利保障。两者的区别是调整范围不 同。
▪ 税法与行政法:联系主要表现在税法具有行政 法的一般特征;不同:税法具有经济分配的性 质,并且是经济利益由纳税人向国家的无偿单 向转移,这是一般行政法所不具备的。
▪ 四、税法的地位及与其他法律的关系
▪ (一)税法的地位
税法是我国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 (二)税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
税法与宪法: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制 定税法的基本依据,税法要服从宪法。
税法与民法:民法的调整方法的特点是平等、 等价、有偿;税法的调整方法的特点是命令、 服从。民法与税法不发生冲突时,税法不再 另行规定;出现不一致时,按税法规定纳税。
▪ 单选题:以下关于对税收概念的相关理解不正 确的是( )。
▪ A.税收是目前我国政府取得财政收入的最主要 工具
▪ B.国家征税依据是财产权利
▪ C.国家征税是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 D.税收“三性”是区别税与非税的外在尺度和 标志
▪ 判断:社会主义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所以 具有有偿性。( )
▪ 三、税法的作用
税法
[教学目的与要求]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 最主要的来源,也是国家用以加强宏观调 控的重要经济杠杆。税法在保障国家财政 收入,促进税收调控经济运行方面的积极 作用,使其成为各国现代市场经济法制建 设的重点部门。建立和健全我国社会主义 税法,使之规范化和法制化,迫切需要深
▪ 入学习和研究税法的基本理论,需要掌 握税法知识。由于税法的内容复杂、技 术性强,它涉及经济法学和行政法学的 问题,也直接反映税收学和财政学的内 容。因此,学习和研究税法,应当掌握 行政法学、税收学和财政学方面的基本 知识。
▪ 二、税法的概念
▪ 税法是国家制定的用以调整国家与纳税人之 间在征纳税方面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 的总称。
▪ 税法≠税收,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 区别:概念不同
▪ 联系:税法与税收密不可分,税法是税收的 法律表现形式,体现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在征 纳税方面的权利义务关系;税收是税法所确 定的具体内容,反映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的经 济利益分配关系。
2000)*15%=325 按全额累进税率计算
甲=500*5%=25 乙=501*10%=50.1 丙=3000*15%=450 ▪ (六)纳税环节(七)纳税期限(八)纳税地点 ▪ (九)减负免税(十)罚则(十一)附则
▪ 第二节 税收立法与税法的实施 ▪ 一、税收立法 ▪ (一)税收立法概述 ▪ (二)我国税收立法原则 ▪ 1、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 2、公平原则 ▪ 3、民主决策的原则 ▪ 4、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 5、法律的稳定性、连续性与废、改、
二、税收法律关系
税法所确认和调整的,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 间以及各级政府之间在税收分配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与 义务关系。
(一)税收法律关系的构成
1.权利主体(双主体) 纳税主体的确定是属地兼属人原则 属地,就是指在我国领域范围内的主体,应当纳税 属人,指只要是我国的自然人或其他法人和组织,应当纳税 权利主体双方法律地位平等,但权利与义务不对等。 2.权利客体(征税对象) 3.税收法律关系内容 权利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所承担的义务,是税收法律关系
第一章 税法概论
▪ 第一节 税法的概念 ▪ 一、税收概述 税收是政府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政治力量,
强制、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一)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重要工具
(二)国家征税的依据是政治权利,它有别于按要 素进行的分配
(三)征税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四)具有无偿性、强制性和固定性的形式特征
立相结合的原则
(三)我国税收立法、税法调整
▪ 三、税法的构成要素
▪ 税法的构成要素是指各种单行税法具有的共同 的基本要素的总称。
▪ (一)总则
▪ (二)纳税人:wenku.baidu.com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包括自然人、法人。
▪ 代扣代缴义务人 代收代缴义务人
▪ (三)征税对象:也称为纳税客体,指征纳双 方权利义务所指向的目的物,是区分不同税种 的主要标志。按征税对象的不同,一般把税种 分为四大类:流转税类,所得税类,财产、行 为税类,资源税类。
【例】 级数 课税对象级距
税率 速算扣 除数
1
500元以下(含) 5% 0
2
500-2000元(含) 10% 15
3
2000-5000元(含) 15% 125
假定甲、乙、丙三人的征税对象数额分别为500元、 501元、3000元,按超额累进税率计算方法
甲应纳税=500*5%=25 乙应纳税=500*5%+1*10%=25.1 丙应纳税=500*5%+(2000-500)*10%+(3000-
中最实质的东西,也是税法的灵魂。
(二)税收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终止
由税收法律事实来决定
(三)税收法律关系的保护
对权力主体双方是对等的
注:权利主体双方的权利义务不对等,但税收 法律关系的保护对权力主体双方是对等的。
判断:在税收法律关系中,征纳双方法律地位 的平等主要体现为双方权利与义务的对等。 (2002年)
(五)税率:是征税的比例或征收的额度,是衡量税 负轻重的主要标志。我国现行税制适用的税率有:
1.比例税率 如:增值税、营业税、企业 所得税
2.超额累进税率 如:个人所得税
3.定额税率 如: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 税、车船使用税
4.超率累进税率 如:土地增值税
▪ 第二节 税法基本理论 ▪ 一、税法的原则 ▪ (一)税法基本原则 ▪ 1、税收法定原则 ▪ 2、税法公平原则 ▪ 3、税收效率原则 ▪ 4、实质课税原则 ▪ (二)税法的适用原则 ▪ 1、法律优位原则 ▪ 2、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则
▪ 3、新法优于旧法原则 ▪ 4、特别法优于普通法的原则 ▪ 5、实体从旧,程序从新原则 ▪ 6、程序优于实体原则
▪ 税法与刑法:违法与犯罪是两个不同概念,违 法不一定犯罪,犯罪一定违法。税法和《刑法》 对于违反税法行为都规定了处罚条款,区别于 情节轻重,轻者行政处罚,重者刑事处罚。可 见《刑法》中有关涉税犯罪的规定,是税法顺 序执行的有利保障。两者的区别是调整范围不 同。
▪ 税法与行政法:联系主要表现在税法具有行政 法的一般特征;不同:税法具有经济分配的性 质,并且是经济利益由纳税人向国家的无偿单 向转移,这是一般行政法所不具备的。
▪ 四、税法的地位及与其他法律的关系
▪ (一)税法的地位
税法是我国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 (二)税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
税法与宪法: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制 定税法的基本依据,税法要服从宪法。
税法与民法:民法的调整方法的特点是平等、 等价、有偿;税法的调整方法的特点是命令、 服从。民法与税法不发生冲突时,税法不再 另行规定;出现不一致时,按税法规定纳税。
▪ 单选题:以下关于对税收概念的相关理解不正 确的是( )。
▪ A.税收是目前我国政府取得财政收入的最主要 工具
▪ B.国家征税依据是财产权利
▪ C.国家征税是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 D.税收“三性”是区别税与非税的外在尺度和 标志
▪ 判断:社会主义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所以 具有有偿性。( )
▪ 三、税法的作用
税法
[教学目的与要求]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 最主要的来源,也是国家用以加强宏观调 控的重要经济杠杆。税法在保障国家财政 收入,促进税收调控经济运行方面的积极 作用,使其成为各国现代市场经济法制建 设的重点部门。建立和健全我国社会主义 税法,使之规范化和法制化,迫切需要深
▪ 入学习和研究税法的基本理论,需要掌 握税法知识。由于税法的内容复杂、技 术性强,它涉及经济法学和行政法学的 问题,也直接反映税收学和财政学的内 容。因此,学习和研究税法,应当掌握 行政法学、税收学和财政学方面的基本 知识。
▪ 二、税法的概念
▪ 税法是国家制定的用以调整国家与纳税人之 间在征纳税方面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 的总称。
▪ 税法≠税收,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 区别:概念不同
▪ 联系:税法与税收密不可分,税法是税收的 法律表现形式,体现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在征 纳税方面的权利义务关系;税收是税法所确 定的具体内容,反映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的经 济利益分配关系。
2000)*15%=325 按全额累进税率计算
甲=500*5%=25 乙=501*10%=50.1 丙=3000*15%=450 ▪ (六)纳税环节(七)纳税期限(八)纳税地点 ▪ (九)减负免税(十)罚则(十一)附则
▪ 第二节 税收立法与税法的实施 ▪ 一、税收立法 ▪ (一)税收立法概述 ▪ (二)我国税收立法原则 ▪ 1、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 2、公平原则 ▪ 3、民主决策的原则 ▪ 4、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 5、法律的稳定性、连续性与废、改、
二、税收法律关系
税法所确认和调整的,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 间以及各级政府之间在税收分配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与 义务关系。
(一)税收法律关系的构成
1.权利主体(双主体) 纳税主体的确定是属地兼属人原则 属地,就是指在我国领域范围内的主体,应当纳税 属人,指只要是我国的自然人或其他法人和组织,应当纳税 权利主体双方法律地位平等,但权利与义务不对等。 2.权利客体(征税对象) 3.税收法律关系内容 权利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所承担的义务,是税收法律关系
第一章 税法概论
▪ 第一节 税法的概念 ▪ 一、税收概述 税收是政府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政治力量,
强制、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一)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重要工具
(二)国家征税的依据是政治权利,它有别于按要 素进行的分配
(三)征税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四)具有无偿性、强制性和固定性的形式特征
立相结合的原则
(三)我国税收立法、税法调整
▪ 三、税法的构成要素
▪ 税法的构成要素是指各种单行税法具有的共同 的基本要素的总称。
▪ (一)总则
▪ (二)纳税人:wenku.baidu.com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包括自然人、法人。
▪ 代扣代缴义务人 代收代缴义务人
▪ (三)征税对象:也称为纳税客体,指征纳双 方权利义务所指向的目的物,是区分不同税种 的主要标志。按征税对象的不同,一般把税种 分为四大类:流转税类,所得税类,财产、行 为税类,资源税类。
【例】 级数 课税对象级距
税率 速算扣 除数
1
500元以下(含) 5% 0
2
500-2000元(含) 10% 15
3
2000-5000元(含) 15% 125
假定甲、乙、丙三人的征税对象数额分别为500元、 501元、3000元,按超额累进税率计算方法
甲应纳税=500*5%=25 乙应纳税=500*5%+1*10%=25.1 丙应纳税=500*5%+(2000-500)*10%+(3000-
中最实质的东西,也是税法的灵魂。
(二)税收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终止
由税收法律事实来决定
(三)税收法律关系的保护
对权力主体双方是对等的
注:权利主体双方的权利义务不对等,但税收 法律关系的保护对权力主体双方是对等的。
判断:在税收法律关系中,征纳双方法律地位 的平等主要体现为双方权利与义务的对等。 (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