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总)

合集下载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终版)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终版)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终版)第一章总则为加强安全管理,预防事故隐患,减少安全风险,提高员工安全意识,保障生产经营安全,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员工、所有生产经营活动和所有生产经营场所。

第二章安全风险分级管控1. 安全风险的分类根据安全风险的性质和危害程度,将安全风险分为四个级别:特别严重、严重、一般和较轻。

2. 安全风险评估对于每项生产经营活动,应该进行安全风险评估,确定其风险等级,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3. 安全风险管控措施根据安全风险的级别,采取不同的管控措施,确保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第三章事故隐患排查治理1. 事故隐患排查定期组织对生产经营场所进行事故隐患排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消除隐患。

2. 事故隐患治理对于发现的事故隐患,要立即制定整改方案,并按照规定的时间节点进行整改,确保事故隐患得到彻底清除。

第四章安全培训与演练1. 安全培训对公司所有员工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确保员工具备安全生产的知识和技能。

定期组织安全演练,提高员工对应急情况的处理能力,做到知晓、熟悉、掌握,确保能够在事故发生时迅速有效地处置。

第五章安全责任与奖惩1. 安全责任公司各级管理人员要切实履行安全管理职责,对于发生的安全事故要追究责任,确保全员安全。

2. 安全奖惩对于严重违反安全规定的人员,要进行相应的处罚,对于安全工作突出的人员,要进行表彰奖励。

第六章安全监督与检查1. 安全监督设立安全监督岗位,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报告,确保安全隐患得到及时整改。

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对生产经营场所、设备设施等进行全面检查,确定安全风险,及时排除隐患。

第七章附则本制度仅作为公司规范安全管理的指导文件,具体操作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本制度由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解释和修改,经公司领导审查通过后实施。

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生效,废止过去制定的相关制度。

以上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内容,望公司全员共同遵守,确保生产经营活动安全。

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控体系管理制度

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控体系管理制度

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控体系管理制度目录一、内容综述 (2)二、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2)2.1 风险识别 (3)2.1.1 常规识别 (4)2.1.2 临时识别 (5)2.2 风险评价 (6)2.2.1 评价方法 (7)2.2.2 评价等级 (8)2.3 风险控制 (10)2.3.1 已知风险控制措施 (11)2.3.2 风险降低措施 (12)三、企业隐患排查治理 (13)3.1 隐患排查 (15)3.1.1 日常排查 (16)3.1.2 专项排查 (16)3.1.3 综合排查 (17)3.2 隐患治理 (18)3.2.1 制定治理方案 (19)3.2.2 实施治理措施 (20)3.2.3 验证治理效果 (21)四、双控体系运行与维护 (22)4.1 制度建设 (24)4.2 组织机构与职责 (24)4.3 监督检查 (26)4.4 持续改进 (27)五、附则 (28)一、内容综述本管理制度旨在构建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的双控体系,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确保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安全稳定。

该制度要求企业全面排查各类安全风险,评估风险等级,并针对不同等级的风险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

企业还需定期对隐患进行排查治理,实现闭环管理,确保隐患及时消除,防范事故的发生。

双控体系的建设将企业安全管理从事后处理转向事前预防,有助于提升企业整体的安全管理水平,保障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全面开展风险点识别,包括生产流程、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人员行为等方面,确保不留死角。

对识别出的风险点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级别,建立风险档案,为后续的风险管控提供依据。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对风险点实行分级管理,一般分为低风险、中等风险和高风险三级。

针对不同级别的风险,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和应急预案。

中等风险:除常规管理措施外,还需制定专项治理方案,加强监督检查。

高风险:实行重点管控,制定重大风险源清单,实行严格的管理制度,必要时进行停产整治。

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与安全风险防控制度(6篇)

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与安全风险防控制度(6篇)

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与安全风险防控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实现安全生产的目标,依据国家安全生产方针,结合我公司实际,全面体现预防为主的思想,实现对风险的超前预控,持续排查和消除安全隐患,特别修订本制度。

第二条安全隐患与安全风险的区别,本制度所称安全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可能导致不安全事件或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就会导致事故的发生;而安全风险是指某一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可能造成的损失的组合,它是通过评估手段进行分级管控,使生产经营活动中风险降低到能容忍程度。

第三条各单位要把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预控作为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常抓不懈,建立健全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预控、建档监控等制度,逐级建立并落实从主要负责人到每个从业人员的隐患排查治理、风险预控和监控责任制。

第四条实施安全隐患和风险预控分级管理,定期排查、治理和报告。

对安全隐患和风险要分类定级,制定措施,落实责任,限时整改或预控,使隐患整改和风险预控做到“责任、措施、资金、时间、预案”五落实。

第五条实施安全隐患和风险预控闭环管理,建立完善的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预控工作机制,落实隐患排查、建档、评估、整改、验收、销号闭环管理,对重大安全隐患实行挂牌督办、跟踪治理、逐项销号制度;落实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估、分级、分责、监控、预警、预报制度。

第六条对于新开工工程、新工艺、新设备、新设施、新生产线的投入或生产安全环境有变化时,未进行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或未对风险、隐患采取有效管控措施的不得冒险作业和施工。

第七条安全隐患治理应坚持“及时有效、先急后缓、先重点后一般、先安全后生产”的原则,风险预控应做到使安全风险降低到能容忍程度的原则,做到不安全不生产,安全风险不把握不生产。

第二章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与风险预控职责第八条公司及各所属单位是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预控管理的责任主体。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安全管理,防范事故风险,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制定本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及其下属所有部门单位的安全管理工作。

第三条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是本单位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针对性。

第四条本制度所称安全风险是指可能引发事故、损害生产设备、人身伤亡、环境污染或财产损失的隐患。

第五条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应当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全员参与、科学决策、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

第二章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第六条安全风险应当按照风险等级进行分类,分为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三个等级。

第七条针对各种安全风险,本单位应当建立风险评估机制,明确风险评估的方法和标准。

第八条高风险的安全风险,应当着重加强管控,建立专门的风险应对措施,并建立应急预案。

第九条中风险的安全风险,应当加强监管,定期进行风险评估,提前发现和控制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

第十条低风险的安全风险,应当建立健全的常规巡查制度,确保风险得到及时发现和处理。

第十一条各部门应当定期开展安全风险的综合评估分析,根据分级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管控方案,确保风险控制得到有效执行。

第三章隐患排查治理第十二条隐患排查治理是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重要环节,本单位应当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明确隐患排查的具体要求和流程。

第十三条隐患排查治理应当贯穿于全员,各部门应当加强组织管理,明确各自责任,推进隐患的排查和整改工作。

第十四条隐患的排查工作应当以安全为重,在不影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前提下,全面开展隐患排查。

第十五条隐患整改工作应当抓紧抓好,确保整改措施到位、有效、可追溯,并及时进行验收。

第十六条针对隐患的整改,应当建立台账,并定期进行汇总,报告给上级领导部门,确保整改工作的落实和效果。

第四章管理措施第十七条指导思想。

本单位应当建立以安全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形成全员重视安全、预防为主的文化氛围。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总)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总)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总)安全生产是企业发展的基石,是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的重要工作。

在工作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安全生产风险,如果不及时加以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就可能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因此,建立健全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

一、安全生产风险划分在工作中,安全生产风险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人为因素、机械设备故障、自然灾害、疫情传播等。

其中,人为因素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包括人员操作不当、使用不当、管理不善等。

机械设备故障是企业生产中常见的问题,如果设备出现故障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

自然灾害如地震、火灾、水患等也会对企业的正常生产造成影响。

而疫情传播是当前热点问题,在全球范围内对企业的生产经营都带来了挑战。

二、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1、建立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理制度,根据风险的大小和影响程度对其进行分级。

将风险分为高、中、低三个级别,明确各个级别的控制措施和负责人。

2、针对高风险,要加强安全生产的监督和管理。

制定专门的应急预案,定期组织演练,确保人员疏散和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3、对中风险要加强监测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对设备进行定期检修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转。

加强员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4、对低风险,要加强日常管理,建立档案。

对安全生产隐患进行排查,及时整改。

加强对员工的心理辅导,提高其抗压能力。

三、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1、建立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明确隐患的分类和整改措施。

对于不同类型的隐患采取不同的整改方式,确保整改措施的有效性。

2、制定隐患排查计划,定期对各项隐患进行检查。

对发现的隐患要立即整改,不留死角。

建立隐患排查的台账,定期向领导汇报整改情况。

3、加强隐患的跟踪管理,确保整改措施的实施。

对整改不到位的单位进行责任追究,对整改达标的单位进行表彰奖励,激励其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4、建立隐患排查结果的反馈机制,及时总结经验,改进工作方式。

(完整版)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

(完整版)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

项目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实现绿色安全生产的管理目标,依据国家安全生产方针及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上级公司规定,结合我项目部实际,全面体现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思想,实现对风险的超前预控,持续排查和消除安全隐患,特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安全隐患与安全风险的区别,本制度所称安全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可能导致不安全事件或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就会导致事故的发生;而安全风险是指某一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可能造成的损失的组合,它是通过评估手段进行分级管控,使生产经营活动中风险降低到能容忍程度。

第三条各分包单位要把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预控作为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常抓不懈,建立健全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预控、建档监控等制度,逐级建立并落实从主要负责人到每位员工的隐患排查治理、风险预控和监控责任制。

第四条实施安全隐患和风险预控分级管理,定期排查、治理。

对安全隐患和风险要分类定级,制定措施,落实责任,落实到人,限时整改或预控,使隐患整改和风险预控做到“责任、措施、资金、时间、预案”五落实。

第五条实施安全隐患和风险预控闭环管理,建立完善的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预控工作机制,落实隐患排查、建档、评估、整改、验收闭环管理,对重大安全隐患实行挂牌督办、跟踪治理、逐项销项制度;落实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估、分级、分责、监控、预警、预报制度。

第六条对于新开工工程、新工艺、新设备、新设施的投入或生产安全环境有变化时,未进行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或未对风险、隐患采取有效管控措施的不得冒险作业和施工。

第七条安全隐患治理应坚持“及时有效、先急后缓、先重点后一般、先安全后生产”的原则,风险预控应做到使安全风险降低到能容忍程度的原则,做到不安全不生产,安全风险不掌握不生产。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安全生产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在现代社会中,各行各业都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尤其是在一些高风险行业中,安全生产问题更是备受关注。

因此,建立完善的,对于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风险分级管控制度(一)风险评估1.建立健全多层次分类管理制度在制定风险分级管控制度时,应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和风险程度,建立多层次的分类管理制度。

可以将风险分为低风险、中风险、高风险等不同级别,针对不同级别的风险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

2.开展全面的风险评估对于各类风险,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可能的事故发生概率、事故造成的损失程度等方面,以此确定风险的级别,并为后续的管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二)风险管控1.风险分级管理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对各类风险进行分级管理,确定不同级别的管控措施。

对于高风险的事故隐患,应采取更加严格和有力的措施,确保事故的发生率降到最低。

2.采取多种手段进行管控在风险管控过程中,要采取多种手段,包括技术、管理、人员培训等多方面的措施。

只有多方面配合,才能全面、有效地管控风险。

3.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加强对风险管控措施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各项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一)隐患排查1.建立定期排查机制建立定期的隐患排查机制,对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排查,确保事故隐患尽早发现、尽早处理。

2.强化现场检查加强现场检查的力度,不定期进行现场检查,并对存在的隐患进行跟踪,确保隐患及时得到整改。

(二)隐患治理1.制定整改措施对于发现的安全隐患,要及时制定整改措施,并确定责任单位和负责人,确保整改措施得到有效实施。

2.加强隐患督促检查对整改后的隐患要进行督促检查,确保整改措施的有效实施和隐患的彻底清除。

三、总结安全生产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需要各方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管理制度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管理制度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集团安全生产风险管理,规范安全生产风险辨识评估与管控工作,推进建立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防范和遏制安全生产事故,依据《安全生产法》《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等法律法规、浙建集团关于《深入推进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试行)》以及集团《管理手册》与《程序文件》,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风险,是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可能性和损失程度的组合。

第三条风险管理应遵循的原则:(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把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把隐患排查治理挺在事故前面,把安全风险预防关口层层前移。

(二)突出重点、分级管控。

对不同施工专业、区域、工序、环节进行安全生产综合评估, 确定安全风险等级,采取差异化的管控措施,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

(三)自辨自控,自查自治。

明确集团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发挥主体主观能动性,组织实施双重预防机制。

(四)动态管理,分类整治。

通过辨识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实现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事故隐患分类治理的动态管理。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集团所属各工程项目部对安全生产风险的辨识评估、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以及集团两级对其进行的监督管理。

第二章组织机构及管理职责第五条集团生产安全部为双重预防机制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相关办法的制订,指导和参与各施工项目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以及重大安全专项方案的审核,监督各二级单位对项目重大安全风险的管控及事故隐患的排查治理,并定期上报各类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报表。

第六条二级单位是各所属项目实施双重预防机制的直接管理单位,由所属生产安全科负责组织或参与相关工作,包括组织或参与所属施工项目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以及重大安全风险专项方案的审核,监督项目部对较大安全风险的管控,定期落实事故隐患的排查和督促整改,审核各类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报表数据并上报生产安全部。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理与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总)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理与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总)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理与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总)安全生产是企业的头等大事,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同时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对于企业来说,建立健全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理与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是至关重要的。

一、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理在企业安全生产领域,风险管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企业应该将各种安全生产风险进行分类,并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具体而言,企业应该根据风险的大小、可能性和影响程度等因素,对各项风险进行科学的分级管理。

1. 风险的分类:根据风险的性质和来源,可以将安全生产风险分为自然风险、技术风险和管理风险等。

自然风险主要指自然灾害导致的安全风险,如地震、火灾等;技术风险主要指由工艺、设备、材料等因素导致的安全风险;管理风险主要指由管理不善、规范不完善等导致的安全风险。

2. 风险的评估:对各项风险进行科学的评估,包括确定风险事件的概率、风险的影响程度等。

企业可以采用风险评估矩阵等工具,对风险进行评估和排序,确定优先处理的风险。

3. 风险的管理:对各项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企业可以采取措施降低风险的概率和影响程度,如采取安全设备、加强安全培训等。

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隐患排查治理是安全生产管理的基础工作,对于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具有重要作用。

企业应该建立健全的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确保隐患得到及时排查和有效治理。

1. 隐患排查:企业应该定期组织对各项工作场所、设备、工艺等进行隐患排查。

排查内容应覆盖全面,包括机械设备安全、电气安全、用气安全、用火安全等方面。

2. 隐患识别:对排查出的隐患进行分类和识别,确定隐患的性质、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等。

将隐患分为一般隐患、较重要隐患、重大隐患等级别,便于后续的治理工作。

3. 隐患治理:制定相应的隐患治理方案,根据隐患的性质和等级,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理。

对严重的安全隐患立即停工整改,确保工人的生命安全。

三、安全生产管理的措施除了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理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外,企业还应该采取其他措施,确保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开展。

安全生产风险分类与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总)

安全生产风险分类与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总)

安全生产风险分类与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
度(总)
一、背景
为了加强公司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预防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制定了本制度。

二、目的和适用范围
1. 目的
本制度的制定旨在规范和加强公司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切实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避免因安全生产事故造成的不必要的损失。

2.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的所有员工和相关管理人员。

三、风险分类和隐患排查
1. 风险分类
根据公司的具体情况,将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生产风险分为以下几类:
- 人的因素
- 机械设备
- 电气设备
- 物料储存
- 动火作业
- 高处作业
- 其他
2. 隐患排查
公司应每月组织安全生产检查,对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

对于发现的安全隐患,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直至消除隐患。

四、治理管理
1. 治理措施
针对不同的安全生产风险,公司应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

对于存在隐患的部分,应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整改。

2. 治理管理
公司应设立安全生产管理岗位,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对于不遵守安全生产规定的人员,应及时纠正并进行处理,情节严重者可以追究法律责任。

五、其他
本制度的解释权归公司所有,如有需要,可进行相应的修订。

同时,所有人员都应严格遵守本制度,确保公司的安全生产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六、附则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本制度与其他制度不一致的地方,以本制度为准。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终版)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终版)

河北圣基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为贯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风险管理,防范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维护企业稳定,根据《河北省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规定》(省政府令[2018]第2号)、《建筑施工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指导手册》(冀建安[2018]31号文)、《沧州市房屋建筑施工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体系建设指导细则》(沧住建安【2019】99号)《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辨识与管控技术标准》(DB13(J)/T268-2018),结合集团安全生产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一章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第一条集团安全生产部负责每年组织开展一次风险全面辨识,编制《圣基集团建筑施工现场安全风险辨识分级管控台账》(附件一)。

在高危作业实施前,新技术、新材料试验或者推广应用前以及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及时开展专项辨识,并根据辨识情况及时调整风险管控台账。

第二条集团安全生产部建立《建筑施工现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一、二级)(附件二)和《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管控清单》(附件三),对一、二级安全风险和危大工程实施情况每季度至少巡查一次,实行动态监督。

第三条集团安全生产部每年至少开展一次风险管控动态评估,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应当立即开展评估。

评估结果用于指导生产计划、应急预案、安全技术措施的制定,以及安全生产管理、风险管控、隐患治理等工作。

在改建扩建工程项目、使用新设备、变更工艺技术过程中,以及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集团安全生产部对相应的风险重新进行辨识、制定管控措施或者管控方案。

第四条二级单位安全科负责对本公司所属项目安全风险进行全面辨识,并形成二级单位《建筑施工现场安全风险辨识分级管控台账》(附件一)。

第五条二级单位安全科对存在一、二级风险和危大工程的在建项目每月至少检查2次,检查内容应包括风险辨识情况、管控措施落实、风险公示及公示牌建立、验收情况等。

建立《建筑施工现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一、二级)(附件二)和《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管控清单》(附件三),对一、二级安全风险和危大工程管控情况进行过程监督;每月(28日)将《建筑施工现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一、二级)(附件二)和《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管控清单》(附件三)上报集团安全生产部。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办法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办法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有效防范各类生产安全事故,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企业内所有生产经营活动及相关场所、设备设施和作业人员。

第三条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应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风险管控为核心,以隐患排查治理为手段,实现安全生产关口前移、源头治理。

第二章组织与职责第四条企业成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组织、协调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领导小组组长由企业主要负责人担任,成员包括企业各部门负责人。

第五条安全管理部门是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主要职责包括:(一)制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标准和工作流程;(二)组织开展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和分级工作;(三)指导、监督各部门和单位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四)对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行考核和奖惩。

第六条各部门和单位是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责任主体,主要职责包括:(一)负责本部门、本单位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和分级工作;(二)制定并落实本部门、本单位安全风险管控措施;(三)组织开展本部门、本单位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四)及时向安全管理部门报告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情况。

第三章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第七条安全风险辨识。

企业应组织全体员工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类安全风险进行全面辨识。

安全风险辨识应覆盖企业所有生产经营活动及相关场所、设备设施和作业人员。

第八条安全风险评估。

企业应采用风险矩阵法、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等方法,对辨识出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确定安全风险等级。

安全风险等级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四个等级。

第九条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制度一、背景安全生产是企业的首要任务和基本要求,是企业持续发展和可持续经营的基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安全生产问题成为各行各业关注的焦点。

特别是在一些煤矿、化工和建筑等高风险行业,安全生产问题更是备受关注。

为了防范和控制安全生产风险,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各级政府和企业单位必须建立和健全。

二、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安全生产工作始终处于有效监管、全面管理和科学控制的状态,最大程度地降低安全生产风险,保障员工及公众的人身财产安全。

三、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企业单位及其在职员工,特别适用于那些煤矿、化工和建筑等高风险行业的企业单位。

四、基本原则1. 安全第一:安全生产是企业的生命线,安全生产工作必须把安全放在首位,绝不允许牺牲安全来换取经济利益。

2. 预防为主:预防比治疗更重要,企业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消除安全事故隐患,提高事故预警和防范能力。

3. 分级管控:根据不同风险等级的工作场所和作业活动,对安全生产风险进行分级管控,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风险。

4. 风险评估:对可能出现的事故隐患进行风险评估,确定事故的可能性和后果,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5. 综合治理:采取综合的方法和措施,对安全生产风险进行综合治理,在源头上控制和消除事故隐患。

五、风险分级管控1. 高风险等级:指那些可能导致重大事故,危害严重,后果恶劣,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事故隐患。

2. 中风险等级:指那些可能导致一般事故,危害较大,后果较严重,造成一般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事故隐患。

3. 低风险等级:指那些可能导致轻微事故,危害较小,后果较轻,造成轻微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事故隐患。

六、隐患排查治理1. 组织建设:企业必须建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制定工作计划,组织开展隐患排查和整改工作。

2. 隐患排查:对可能存在的事故隐患进行全面排查,及时发现和报告存在的安全隐患。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是一项重要的企业安全管理措施,旨在预防和控制安全风险,保障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确保企业正常运营。

本文将从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两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1.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原则(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2)全面覆盖,不留死角;(3)动态管理,持续改进;(4)科学评估,精准管控。

2.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组织架构企业应成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领导小组下设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办公室,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企业各部门、车间、班组应设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责任人,具体负责本部门、车间、班组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3. 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估企业应定期进行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估,识别可能导致事故的风险源,评估风险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

安全风险评估可采用定性、定量或半定量方法,根据评估结果将风险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较小风险四个等级。

4.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措施根据安全风险分级结果,企业应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

对于重大风险,应制定专项管控措施,明确责任人、管控措施、监控指标和应急预案;对于较大风险,应制定针对性管控措施,加强监测和预警;对于一般风险,应采取常规管控措施,加强员工培训和意识提升;对于较小风险,应加强巡查和检查,确保风险处于可控状态。

5.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信息平台企业应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信息平台,实现安全风险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和查询功能。

信息平台应包含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风险数据库、管控措施数据库、应急预案数据库等内容,便于企业内部管理和外部监督。

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1. 隐患排查治理原则(1)全面排查,不留盲区;(2)及时治理,防止事故;(3)责任到人,挂牌督办;(4)闭环管理,持续改进。

2. 隐患排查治理组织架构企业应成立隐患排查治理领导小组,全面负责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理顺安全风险层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制,实现对风险的超前预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到位,确保公司安全生产形势长期向好。

依据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集团规定,并结合公司实际,特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坚持风险预控、关口前移,进一步强化隐患排查治理,推进事故预防工作科学化、信息化、标准化,实现把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把隐患消灭在事故之前,做到不安全不生产,隐患整治不到位不生产。

第三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属各分公司、项目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管理。

第二章组织机构及职责第四条为建立和完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强化对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领导,公司成立安全风险分级管理与隐患排查治理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和领导本单位的隐患排查治理与风险管控工作。

领导小组成员如下:组长:总经理副组长:总工程师、副总经理成员:生产管理部负责人、科技质量部负责人、市场开发部负责人、财务部负责人、商务中心负责人、党政办公室负责人、分公司经理。

第五条公司及所属各单位是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责任主体。

公司负责建立并落实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工作机制。

第六条各职能部门对分管业务范围内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以及风险预控管理负管控责任。

生产管理部对安全隐患治理以及风险预控管理负监督、监察、归档和报告的责任,并监督项目经理部与各相关方签订的安全协议明确风险管控及隐患治理责任;科技质量部对安全隐患治理以及风险预控管理涉及的安全技术措施负监督、指导责任;财务部对各单位安全生产费用的提取、使用负监督、指导责任,且优先保证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及风险预控所需的资金;市场开发部招投标过程将项目的安全生产风险和所在区域的安全生产环境纳入评估内容;商务中心负责审核安全生产费用的合理支出,监督项目经理部与分包单位安全管理协议的签订;党政办公室协助公司主要领导督促有关职能部(单位)落实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管理机制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管理机制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管理机制为巩固扩大我司建筑施工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管理机制,落实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全面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提高工程施工标准化管理水平及安全生产综合防控能力,有效防范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发生,按照上级主管部门、集团公司以及公司的管理要求,制定本制度。

一、主要目标(一)严格贯彻落实建筑施工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及标准化考评制度,坚持全面覆盖、分级指导、差别化管理的原则,全面推进企业本质安全体系建设工作。

(二)建立常态化建筑施工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管理机制,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调动基层自主开展本质安全体系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其建立自主管理、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全面提升安全基础管理水平,实现零死亡的安全生产工作目标,保障全司安全生产形势健康稳定。

二、主要措施(一)严格贯彻落实建筑施工项目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标准化考评制度1、量化施工项目安全风险管控与标准化考评等级。

1)施工项目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结果划分为“优良”、“合格”及“不合格”。

施工项目标准化考评得分在 85 分以上的为优良;70-85 分的为合格;70 分以下的为不合格。

2)施工项目安全生产风险管控等级划分为 A、B、C、D 四个等级(A 级最高,D 级最低)。

对于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分为90 分以上的施工项目,其安全生产风险管控等级为 A 级;对于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分为 80-90 分的施工项目,其安全生产风险管控等级为 B 级;对于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分为 70-79 分的施工项目,其安全生产风险管控等级为 C 级;对于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分为 70 分以下的施工项目,其安全生产风险管控等级为 D 级。

3)施工现场安全防控项目及防控点的安全风险按照危险程度及可能造成后果的严重性,将其风险等级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第一章总 则第二章第一条 为了加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境内各类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共场所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第三条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应当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全面参与的原则,实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双重机制。

第三章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第四章第四条 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共场所应当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明确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责任人和工作机构。

第五条 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共场所应当定期进行安全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安全风险进行分级,并制定相应的安全风险管控措施。

第六条 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共场所应当建立健全安全风险信息收集和报告制度,及时掌握安全风险变化情况,调整安全风险管控措施。

第三章 隐患排查治理第七条 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共场所应当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明确隐患排查治理的责任人和工作机构。

第八条 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共场所应当定期组织隐患排查,发现事故隐患应当及时整改,消除安全隐患。

第九条 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共场所应当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记录和报告制度,对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记录和报告。

第五章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的协同第六章第十条 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共场所应当将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相结合,实现安全风险的全面管控。

第十一条 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共场所应当建立健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的协调机制,确保两项工作的有效衔接。

第五章 法律责任第十二条 违反本制度的,由有关部门依法给予处罚;造成生产安全事故的,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全套)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全套)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全套)第一章总则为了规范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有效防范和减少事故风险,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安全风险分级管控1. 安全风险评估1.1 每年对企业重点生产、经营活动和事故易发环节进行全面风险评估,确定各类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建立风险评估档案。

1.2 针对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明确责任主体、时限和措施执行方式。

2. 风险等级划分2.1 将风险根据其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分为低风险、中风险、高风险三个等级,分别对应不同的管控要求和措施。

2.2 根据风险等级,分类确定监管单位和责任人,建立风险管理责任清单,确保责任到位。

3. 风险管控措施3.1 低风险:加强监测和隐患排查,明确预警标准和应急响应措施,做好相关记录和报告。

3.2 中风险:除加强低风险措施外,还需制定专门的应急预案和演练计划,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3.3 高风险:建立专门的风险管理小组,定期组织风险评估和核查,加强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更新,并定期组织应急演练。

第三章隐患排查治理1. 隐患排查1.1 制定隐患排查计划,明确排查内容、时限和责任人,确保全面、细致地开展排查工作。

1.2 针对发现的隐患,及时登记报告,按照风险等级分类进行整改,制定整改方案和时限,并明确整改责任人。

2. 隐患治理2.1 针对高风险隐患,建立专门的隐患治理小组,定期组织隐患治理会议,明确隐患治理方向和优先顺序。

2.2 加强隐患治理进度的监督和反馈,确保整改到位和效果符合预期。

3. 隐患整改验收3.1 隐患整改完成后,进行验收评估,确保整改措施到位和有效。

3.2 验收合格后,及时撤销隐患登记,做好相关档案归档和管理。

第四章管理制度建立1. 安全管理责任制度1.1 制定企业安全管理和技术责任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职责,强化责任落实。

1.2 建立安全生产目标考核评价体系,将安全管理绩效纳入绩效考核考核体系,实现管理目标统一。

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

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

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一、制度目的为了确保企业安全生产,保障员工和财产的安全,预防事故的发生,制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

通过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全面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

二、风险分级管控1.风险评估: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制定风险评估方法,并对企业各个环节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等级。

2.风险分级:根据评估结果,将风险划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并确定防范措施和相应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

3.风险控制:高风险等级的场所和设备必须设立安全警示标志,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并建立风险控制制度;中风险等级的场所和设备要加强巡检和维护管理,及时消除隐患;低风险等级的场所和设备要定期进行检查,并建立清查制度。

三、隐患排查治理1.隐患排查:企业要定期组织隐患排查,包括定期巡检、专项检查和员工线索反馈等。

发现隐患要立即记录并通知责任部门进行整改。

2.隐患整改:责任部门和责任人要在接到隐患通知后,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整改,并填写整改台账。

整改完毕后,责任人还要进行复查,确保整改措施的有效性。

3.隐患督导:企业要加强对隐患整改的督导,确保整改措施的落实。

对于特别重大和高风险的隐患,要及时向主管部门报告,并按照主管部门的要求进行整改。

四、管理制度1.责任分工:明确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2.制度宣传:企业要将本制度进行宣传,确保所有员工了解和遵守本制度。

并定期组织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3.制度执行:企业要加强对本制度的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对于不遵守制度的人员要进行相应的处罚。

4.制度完善:根据实际情况,企业要定期对本制度进行评估和修订,完善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管理。

对于已发生的事故进行事故分析和研究,并对制度进行相应的修订。

五、监督与检查1.内部监督:企业要建立内部监督机构,定期对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进行检查,对不符合要求的情况要迅速纠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无棣恒福盐化有限公司2018年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1 目的为辨识公司范围内影响安全的危险有害因素,评价其风险程度,确定一般和重大风险,并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以预防、降低或消除风险,特制定本制度。

2 范围危险源的辨识范围应覆盖所有的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包括:——规划、设计(重点是新、改、扩建项目)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常规和非常规作业活动;——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工艺、设备、管理、人员等变更;——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气候、地质及环境影响等。

3 频次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风险管控的时机:常规活动每年一次,非常规活动开始之前。

4 依据4.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主席令第十三号)4.2《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4.3《化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DB37/T 2971-20175 原则5.1根据本公司的安全生产的实际运行情况,成立风险管控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由风险管控小组组织各单位进行风险辨识和分级管控。

5.2公司风险管控领导小组成立组长:总经理副组长:生产厂长成员:部门负责人及班长等。

5.3各级职责组长职责:负责组织安全风险分级体系建设工作的开展,领导小组成员做好组织、协调、计划、实施、总结、归纳、汇总、上报、专家审核等过程的工作,批准重大及重要的风险清单。

副组长职责:负责体系建设工作组织协调、过程培训、技术指导,完成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文件编制,对体系建设过程中各部门提出奖惩建议。

组员职责:具体落实安全风险分级体系建设过程中的具体工作,完成各自区域内的风险点识别、风险分级及风险评价,对评价结果负责。

其他部门:按照“分级管理、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的原则,企业生产、工艺、设备、电气等部门及人员积极按照企业部署,成立本部门风险管控工作小组,完成本部门、本业务范围内的风险点识别、风险分级及风险评价,对评价结果负责。

6 工作程序6.1首先对所有人员进行风险管控培训。

6.2编制风险源统计表及设备设施清单和作业活动清单。

6.3选用JHA法对作业活动、SCL法对设备设施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风险管控。

6.4根据风险管控准则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进行合理取值,综合评价风险等级。

6.5对重大风险及评价出的隐患制定补充措施并落实整改,将风险降为可接受。

6.6最后对所有人员进行评价结果培训,使其熟悉工作岗位和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掌握、落实应采取的控制措施。

7 风险管控方法7.1公司根据需要,常规活动每年一次,分析采用以下方法:公司发动员工参与风险评估,管理人员与员工一起参与风险评估过程,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方法采用工作危害分析(JHA)和安全检查表法(SCL)。

7.2进行风险评估时的程序:(1)作业危害分析主要采用工作危害分析(JHA),由岗位操作人员、管理人员对本岗位的所有作业活动列出清单,并进行工作危害分析(JHA),上报公司评价小组进行会审,对不合格者提出修改意见返回岗位再进行修改,修改后公司风险管控小组再进行会审和确定。

(2)设备设施的危害分析主要采取安全检查表(SCL)分析,由岗位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列出设备设施清单,按安全检查表(SCL)分析进行,上报公司评价小组进行会审,对不合格者提出修改意见返回岗位再进行修改,修改后公司风险管控小组再进行会审和确定。

(3)风险信息的更新A、在下列情况下安全检查表(SCL)分析记录和工作危害分析(JHA)记录进行更新;---工艺指标或操作规程变更时;---新的或变更的法律、法规或其他要求;---技术改造项目;---有因为事故、事件或其他而发生不同的认识;---组织机构发生大的调整;---其他变更。

B、如果没有上述变化时,部门一年进行一次评审或检查风险识别的结果。

---对作业活动我们选择工作危害分析(JHA);---对设备设施我们选择安全检查分析(SCL)的方法进行评价;---非常规活动在开始之前,按照作业活动采取工作危害分析(JHA)的方法进行评价。

7.3工作危害分析(JHA)7.3.1从作业活动清单中选定一项作业活动,将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相连的工作步骤,识别每个工作步骤的潜在危害因素,然后通过风险管控,判定风险等级,制定控制措施。

7.3.2作业危害分析(JHA)是对作业活动的每一步骤进行分析,从而辨识潜在的危害并制定安全措施。

作业步骤应按实际作业步骤划分,佩戴防护用品、办理作业票等不必作为作业步骤分析。

可以将佩戴防护用品和办理作业票等活动列入控制措施。

划分的作业步骤不能过粗,但过细也不胜繁琐,能让别人明白这项作业是如何进行的,对操作人员能起到指导作用为宜。

7.3.3作业步骤简单地用几个字描述清楚即可,只需说明什么,而不必描述如何做。

作业步骤的划分应建立在对工作观察的基础上,并应与操作者一起讨论研究,运用自己对这一项工作的知识进行分析。

7.3.4对于每一步都要问可能发生什么事,给自己提出问题,比如操作者会被什么东西打着;碰着;他会撞着、碰着什么;操作者会跌倒吗;有无危害暴露,如毒气、辐射、焊光、酸雾等等。

危害导致的事件发生后可能出现的结果及其严重性也应识别。

然后识别现有安全控制措施,进行风险评估。

如果这些控制措施不足以控制此项风险,应提出建议的控制措施。

7.3.5识别各步骤潜在的危害时,可以按下述问题提示清单提问。

1)身体某一部位是否可能卡在物体之间2)工具、机器或装备是否存在危害因素3)从业人员是否可能接触有害物质4)从业人员是否可能滑到、绊倒或摔落5)从业人员是否可能推、举、拉用力过度而扭伤6)从业人员是否可能暴露于极热或极冷的环境中7)是否存在过度的噪音或震动8)是否存在物体坠落的危害因素9)是否存在照明问题10)天气状况是否可能对安全造成影响11)存在产生有害辐射的可能12)是否可能接触灼热物质、有毒物质或腐蚀性物质13)空气中是否存在粉尘、烟、雾、蒸汽以上仅为举例,各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应根据实际工作进行作业分析。

7.3.6工作危害分摊主要目的是防止从事此项作业的人员受伤害,原则是不能使他人受到伤害,不能使设备和其他系统受到影响或受到损害。

分析时不能仅分析作业人员工作不规范的危害,还要分析作业环境存在的潜在危害,即客观存在的危害更为重要。

工作不规范产生的危害和工作本身面临的危害都应识别出来。

我们在作业时常常强调“四不伤害”,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保护别人不受伤害。

在识别危害时,应考虑造成这四种伤害的危害。

7.3.7如果作业流程长,作业步骤很多,可以按流程将作业活动分为几个单元。

每一个单元可以分为一个大步骤,可以再将大步骤分为几个小步骤。

作业危害分析的主要步骤是:1)确定(或选择)待分析的作业;2)将作业划分为一系列的步骤;3)辨识每一步骤的潜在危害;4)确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辨识之前列出作业活动清单。

7.4安全检查表法(SCL)7.4.1安全检查表分析法是基于经验的方法,是分析人员对拟分析的对象列出一些项目,识别与一般工艺设备和操作有关的已知类型的危害、设计缺陷以及事故隐患,查出各层次的不安全因素,然后确定检查项目。

再以提问的方式把检查项目按系统的组成顺序编制成表,以便进行检查或评审。

7.4.2安全检查分析表分析可用于对物质、设备、工艺、作业场所、装置或操作规程的分析。

编制的依据主要有:1)有关标准、规程、规范及规定;2)国内外事故案例和企业以往的事故情况;3)系统分析确定的危险部位及防范措施;4)分析个人的经验和可靠的参考资料;5)有关研究结果,同行业或类似行业检查表等。

7.4.3用安全检查表分析危害时,要全面分析以下危险因素:温度等工艺参数的过度波动;反应停留时间的变化;防火、安全间距、消防道路与装置间距;消防器材数量;安全设施状况;作业环境等等。

在识别危害时都应考虑到。

7.4.4用安全检查表对设备设施进行危害识别时,应遵循一定的顺序。

先识别厂址,考虑地形、地貌、地质、周围环境、安全距离方面的危害,再识别厂区内平面布局、功能分区、危险设施布置、安全距离等方面的危害,再识别具体的建筑物等。

对于一个具体的设备设施而言,可以按系统一个一个地检查,或按部位顺序检查,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或从前往后都可以。

7.4.5安全检查表分析的对象是设备设施和作业场所等,检查项目是静态的物,而非活动。

故此所列检查项目不应有人的活动,即不应有动作。

7.4.6项目列出之后,还应列出与之对应的标准可以是法律法规的规定,也可以是行业规范、标准或本企业有关操作规程或工艺卡片的规定。

有些项目是没有具体规定的,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由熟悉这个检查项目的有关人员确定。

应该清楚,一个检查项目对应的标准可能不止一个。

检查项目应全面,检查内容应该细致。

应该知道,达不到标准就是一种潜在危害。

7.4.7检查项目和检查标准列出后还应列出现有控制措施。

控制措施要列报警、消防、检查检验等耳熟能详的控制措施,还应列出工艺设备本身带有的控制措施。

7.5 风险评价和分级企业根据确定的评价方法与风险判定准则进行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

风险等级判定应遵循从严从高的原则,将各评价级别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等风险级别,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表示,评价出其他级数评价级别的企业在进行风险分级划分时参照以下原则,结合自身可接受风险实际进行划分。

——E级\5级\蓝色\可接受危险:班组、岗位管控。

——D级\4级\蓝色\轻度危险:属于低风险,班组、岗位管控。

——C级\3级\黄色\显著危险:属于一般风险,部室(车间级)、班组、岗位管控,需要控制整改。

——B级\2级\橙色\高度危险:属于较大风险,公司(厂)级、部室(车间级)、班组、岗位管控,应制定建议改进措施进行控制管理。

——A级\1级\红色\极其危险:属于重大风险,公司(厂)级、部室(车间级)、班组、岗位管控,应立即整改,视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停产整改,需要停产整改的,只有当风险降至可接受后,才能开始或继续工作。

8 风险管控准则公司风险管控准则采用风险矩阵法:根据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和后果的严重程度(S)确定风险度(R)。

即R =L×S8.1风险管控准则制定依据:1)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2)设计规范、技术标准;3)公司的安全管理标准、技术标准;4)公司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等。

8.2风险管控准则表一: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判别准则表二:事件发生后果的严重程度(S)判别准则表三:风险等级判定准则及控制措施与实施期限风险分级——注;以下情形直接确定为重大(D级/2级/橙色)风险:——违反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中强制性条款的;——发生过死亡、重伤、重大财产损失事故,或三次及以上轻伤、一般财产损失事故,且现在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涉及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具有中毒、爆炸、火灾等危险的场所,作业人员在10人及以上的;——经风险评价确定为最高级别风险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