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下,数学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新课标下,数学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2)12-038-01

实施数学新课程已多年,在实践中我清楚地认识到,教师除了要继续认真解读、实践探究、领悟教材中蕴涵的思想外,更重要的是数学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一、课堂教学要从“复习——引入——讲授——巩固——作业”转变为“情境——问题——探究——反思——提高”

新课程标准下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学生自主探究,并自主得出结论的过程。根据这种指导思想,进行初中数学教学时,教学方法应该在传统教法上有所创新,以促进学生全程参与。新教材编排上版式活泼,图文并茂,内容上顺理成章,深入浅出,将枯燥的数学知识演变为生动、有趣、有较强的可接受性、直观性和启发性,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极大的帮助。在教学中,还要利用新教材的这一优势,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有目的地创设教学情境。所谓创设教学情景,就是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将学习内容设计成若干与学生生活接近、具有一定趣味性和挑战性的问题,使原来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趣。教学情景的表现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问题情境、活动情境、故事

情境、竞争情境等。通过设置教学情境,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质疑、探究,逐步使学生用数学观点,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使学生主动求知,学会学习、学会发现、学会合作、学会创新。

二、由“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传统教学中教师是知识权威,将预先组织好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老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着老师转,学生习惯被动地接受,学习主动性渐渐丧失。新课程倡导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强调学法与教法在教学过程中的最佳结合。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的角色不应是信息的传递者、讲授者或呈现者。而应成为挖掘资源的向导,寻求真知的组织者,学生学习过程的合作者。即教师要成为组织者——组织学生发现、寻求、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料,组织学生营造和保持教室中和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等。教师要成为引导者——引导学生进行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所需的先前经验,引导学生围绕问题的核心进行深度探索,思想碰撞等;教师要成为合作者——建立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的氛围中,受到激励和鼓舞,得到指导和建议。

三、从注重教学的结果转向注重教学的过程

“重结果轻过程”这是传统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弊病。教师在传统

教学中,只重视知识的结论,忽略知识的来龙去脉,有意无意地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数学概念、定理、公式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最终导致学生一知半解,似懂非懂,造成思维断层,降低了教学的质量。如有的教师喜欢直接告诉学生结论,并要求学生马上应用,甚至一开始就让学生做变式题,出现严重的“消化不良”,加重了学生负担。所谓重过程就是教师要在教学中把重点放在对知识、思想方法的探索过程中.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规律,掌握规律。

四、从“统一规格的数学教学模式”转向“个性化数学教学模式”现行教育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备课用一种模式,上课用一种方法,考试用一把尺子,数学教学也不例外,这种“加工厂”般的教学模式不符合学生实际,压抑了学生个性和创造力的培养,把“会飞的”拉下来,把“会跑的”捆起来,导致课堂教学中的许多问题。新课标指出:要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它是指数学课程要面对每一个有差异的个体,适应每一学生不同发展的需要,要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的数学需要,最大限度地开启每一个学生智慧的潜能。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关注学生在数学基础、数学思维及能力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教学中要鼓励和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不同水平。问题情景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学习的

安排等要尽可能让所有学生都能主动参与,提出各自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引导学生在与他人交流中选择合适策略,丰富数学活动经验,提高思维水平。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照和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活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要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对于学有余力并对数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材料,指导他们阅读,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只有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善待差异,实行个性化教学,才能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

五、从评价模式的单一化转向评价模式的多元化

传统的教学评价以学生的学业成绩作为唯一尺度,这压抑了大部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潜能。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的过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为此,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转变数学教学评价模式:(1)教师方面,建立新的课程教学评价标准,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逐步转化,将评价的重心从知识内容转移到学生学习活动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参与程度、知识技能获得上来,特别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注重对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注重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的评价,以促使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并不断改进。(2)学生方面,完善书面考试、检查的机制、内容和方式,

把形成性测试和终结性考查结合起来;把单项测试和综合测试结合起来;把知识技能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测试综合起来;把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通过师生共同活动的评价反映出来。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行为、心理态度、情感等情况,进行连续性的真实记录,建立记载簿。终结性、综合性评价,真实记录评价和书面考试成绩各占三分之一。建立起一种多元化的科学合理、发展超前的学生学习数学质量的评价体系。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一场攻坚战。作为一名数学教学工作者,只有深刻领会新教材的基本理念,认真分析实施新课程所面临的新挑战、新任务,结合教学规律以及教材和学生的特点,不断更新教学模式,真正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工作方式,才能主动适应课程改革,使自己的数学教学更上一个台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