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本哈根学派

合集下载

哥本哈根学派

哥本哈根学派

哥本哈根学派概述哥布哈根学派是20世纪20年代初期形成的。

1921年,在著名量子物理学家玻尔的倡议下成立了哥本哈根大学理论物理学研究所,由此建立了哥本哈根学派。

该学派在创始人尼尔斯·亨利克·大卫·玻尔的玻尔带领下对量子物理学有着深入广泛的研究。

于是,整个欧洲物理学界的年经人涌向了哥本哈根。

在哥本哈根大学理论物理研究所聚集了一大批青年精英,在玻尔教授的教导和激励下,十几个世界一流的物理学家在20-30岁左右就脱颖而出了。

玻恩、海森堡、约尔丹、泡利、罗森菲耳德以及前苏联的福克和朗道等人,这些诺贝尔奖金获得者都出自玻尔的门下。

还有一大批物理学家也是吸吮着哥本哈根学派的乳汁而成长的,如狄拉克、德布罗依、德拜、考斯特等人。

同玻尔同辈的其他物理学家也得益于哥本哈根学派。

玻尔--爱因斯坦论战,是20世纪物理学史恒提恒新的话题,它使爱因斯坦这位物理学巨人更加丰满高大。

20世纪物理学出现了两大惊人的巨大成就,一个是相对论,另一个是量子力学。

迄今物理学界发展最快的当属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的结合领域--基本粒子物理学。

量子力学的创生与兴起是与哥本哈根学派分不开的,是与玻尔的名字分不开的;基本粒子物理学则是在哥本哈根学派理论支援下展开的。

没有哥本哈根学派的刻苦努力和不懈探索,20世纪物理学的繁荣兴旺是不可想象的。

哥本哈根学派已经突破了丹麦这一地域概念,它的成员来自英国、法国、德国、美国和前苏联等,具有广泛的国际性。

哥本哈根学派简介其中玻恩、海森伯、泡利以及狄拉克等都是这个学派的主要成员。

哥本哈根学派对量子力学的创立和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并且它对量子力学的解释被称为量子力学的"正统解释"。

玻尔本人不仅对早期量子论的发展起过重大作用,而且他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对量子力学的创建起了推动和指导作用,他提出的著名的"互补原理"是哥本哈根学派的重要支柱。

玻尔领导的哥本哈根理论物理研究所成了量子理论研究中心,由此该学派成为当时世界上力量最雄厚的物理学派。

哥本哈根学派

哥本哈根学派

哥本哈根学派哥本哈根学派是结构主义三大流派之一,在现代语言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一)哥本哈根学派概况丹麦哥本哈根学派继承了索绪尔关于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语言是形式不是实体等观点,并进一步加以发展,从而形成了一个与布拉格学派极不相同的结构主义学派。

因此,又有人把哥本哈根学派称为语符学派(glossematics)。

哥本哈根学派是一个人数不多的语言学流派。

这一流派的代表人物乌尔达尔(H·J·Uldall)死得很早。

他死后,叶尔姆斯列夫(L.Hjelmslev,1899—1965)成了这个学派的代表人物。

叶尔姆斯列夫同时也是哥本哈根学报的创始人之一。

哥本哈根学派在1931年成立时,创始人除叶尔姆斯列夫之外,还有布龙达尔(V.Brondal,1887—1942)。

他们于1939年出版了《语言学学报》(Acta Linguistica),作为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国际评论阵地。

这一学派的最主要的纲领性著作有三部:一是1943年出版的叶尔姆斯列夫的《语言理论导论》(Omkring Sprogteoriens Grundlaeggelse,英译本出版于1953年,俄译本出版于1960年);二是1957年出版的乌尔达尔的《语符学纲要(一般理论)》(Outline of Glossematics, Copenhagen,1957);三是1939年登在《语言学学报》第一卷第一期上的布龙达尔的《结构语言学》(Linguistique Structurale)一文。

即使在丹麦,这一学派追随者的人数也极为有限。

除上述三个人外,还有斯鹏-汉森(H.Spang-Hanson),费歇尔-荣根森(E.Fischer Jorgensen),索楞森(H.Sorensen),迪德里希森(P.Diderichsen),托格比(K.Togeby)等。

叶尔姆斯列夫是哥本哈根学派中最具影响的人物,他生前曾任哥本哈根大学哲学系所属的比较语言学和语音学研究室主任。

中西方语言文学史 哥本哈根学派

中西方语言文学史   哥本哈根学派

哥本哈根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的形成和发展哥本哈根学派的主要理论哥本哈根学派的贡献和局限哥本哈根学派的形成和发展哥本哈根学派是欧洲结构主义语言学派之一,是丹麦语言学家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创立的,所以又称丹麦学派。

创立于1931年,以哥本哈根语言学会成立为标志。

该学派继承了索绪尔关于语言的符号系统的思想,主要研究语言的符号性质、语言符号的能指系统等。

从形式和实体方面来分析语言,给语言的本质以更严密准确的分析,从而形成一个严密的语符学理论体系。

所以也称语符学派。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结构主义思潮影响下,哥本哈根大学一批青年学者转向语言结构的研究,先是成立了两个小组:音位学研究小组和语法研究小组,以结构主义理论为基础从事音位学和语法学的研究,这就是哥本哈根学派的前身。

1931年,在这两个研究小组的基础上,叶姆斯列夫(1899-1965)、乌尔达尔(1907-1957 )和布龙达尔(1887-1942)等人仿照布拉格语言学会的形式共同创建了"哥本哈根语言学会”,叶姆斯列夫任会长。

1935年,叶姆斯列夫和鸟尔达尔在人类学刊物《人文社会期刊》发表题为《语符学基础提要》的文章,决定共同探索新的语言理论一语符学。

1939年创办会刊《语言学学报》,创刊号发表了布龙达尔的论文《结构语言学》,指出“共时、语言、结构”等基础概念的重要意义,提出了“结构语言学”的概念成为这个学派的纲领。

1943年,出版叶姆斯列夫的《语言理论导论》: 该书接受了索绪尔"语言是形式,不是实体”“语言是价值系统”的理论,从哲学和逻辑学的角度阐述语言学的理论性问题,明确提出语言的符号性质,并用演绎的方法分析语言的结构,试图建立起一种抽象的、能适用于各种语言分析的理论。

1957年,哥本哈根语言学学会会刊出版乌尔达尔的《语符学纲要》论证了运用精密科学的方法研究人文科学的可能性问题。

认为应该而且完全有可能将语言理论和科学一般理论统一起来。

乌尔达尔认为将计量科学的研究方法导入语言学领城,必将大大提高语言学的科学水平,而要想引进精密科学的方法,使量的科学和质的科学接合起来,唯一的方法是在语言学之类的人文科学中,排除对象的物质方面,采用纯功能和关系来表达对象。

布拉格学派和哥本哈根学派_OK

布拉格学派和哥本哈根学派_OK

•说语言结构中存在欠缺并不意味着结构主义语言学就站不住脚了。
它完全符合语言是一个动态结构的观点。语言不是一个静态结构,
布拉格学派主要以音位研究著称,其主要贡献是首次系统地 阐明了音位学的任务、原理和研究方法,使它在结构主义语 言学诸领域中居于领先地位。
由于布拉格学派强调语言的交际功能和语言成分的区分功 能,它又被称为功能主义者或功能语法学派。
9
4、布拉格学派的影响
• 语言学界公认:布拉格学派是继索绪尔之后最有影响力的学 派。
第五章 布拉格学派和哥本哈根学派
第一节 结构、功能语言观 第二节 音位对立 第三节 历时音位学 第四节 区别性特征 第五节 句子功能展示成分 第六节 哥本哈根学派的基本理论
1
背景知识介绍
继索绪尔之后,出现了三派结构主义语言学: 1)布拉格学派 2)哥本哈根学派 3)美国结构主义
三个学派同时出现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分别侧重研究 了不同的领域,提出了不同的理论,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三)语言系统的开放性
•关于语言系统的开放性,雅克布逊说,语言的开放性就意味着语言 不是一个完全平衡的系统,就是说有一定的结构欠缺(structural defi ciencies)。
•一些美国语言学家,如霍克特和肯尼思·派克,也注意到这种现象。 他们称之为“模糊之处”(fuzzy points)。布拉格派的学者又叫它 “外围成分”(peripheral elements),与“中心成分”(central ele ments)相对立。
二、索绪尔语言理论
(一)语言和言语
1、语言和言语的区别
语言是存在于大脑里相对完整的抽象语言符号。言语是人在特定 环境中具体运用和表现。语言系统是社会共有的交际工具,因而是 稳定的,具有相对的静止状态。言语是人们运用这个工具进行交际 的过程和结果,是自由结合的,具有运动状态。

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三个流派

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三个流派

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三个流派导读:瑞士著名语言学家索绪尔是现代语言学的奠基者,是结构主义的创始人。

索绪尔的思想对整个人文科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索绪尔之后,出现了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三个流派: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描写语言学派。

下面对这三个流派的代表人物、代表著作、基本学术观点及其贡献作一个简明的介绍。

布拉格学派也称功能语言学派。

该学派创立于1926年10月,以布拉格语言学会成立为标志,其创始人为马泰休斯,他担任这个学会的首任会长。

马泰休斯是布拉格学派的早期理论家,他深刻地分析了新语法学派的缺陷,强调以共时观指导语言研究。

特鲁别茨柯依是布拉格学派的杰出代表,他的《音位学原理》是现代音位学的经典著作。

另一位成就卓著的代表人物是雅柯布逊,他提出的“区别性特征”的学说对现代语言学具有重大意义。

法国著名语言学家马丁内虽然没有正式参加布拉格语言学会,但由于他的语言观体现了布拉格学派的学术思想,所以有的学者把他作为布拉格学派的代表人物。

布拉格学派自称结构-功能学派,他们的语言观是结构主义和功能主义的结合。

他们提出语言是多功能的结构体系,由多个相互依存的次系统构成;建立了音位学说;提出了“语言联盟”的理论和“句子的实际切分”的学说。

布拉格学派主要以音位研究著称,其主要贡献是首次系统地阐明了音位学的任务、原理和研究方法,使它在结构主义语言学诸领域中居于领先地位。

美国语言学家鲍林格评价说:“欧洲任何其他语言学团体都没有象布拉格语言学会那样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影响。

”哥本哈根学派也称丹麦学派,又叫语符学派,创立于1931年,以哥本哈根语言学会成立为标志。

代表人物为叶尔姆斯列夫、布龙达尔、乌尔达尔。

代表著作有叶尔姆斯列夫的《语言理论纲要》、布龙达尔的《结构语言学》、乌尔达尔的《语符学纲要》。

哥本哈根学派的核心人物是叶尔姆斯列夫,他对语言的观察细致入微,注意到了语言的一些重要特质:语言的遗传性、社会性、符号性;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语言与言语的区别等。

哥本哈根学派

哥本哈根学派

哥本哈根学派哥本哈根学派是一个著名的心理学思想流派,由匈牙利心理学家阿伦特·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发起的。

弗洛伊德设法将宗教、哲学、科学和医学这些不同的领域完美地整合起来,提出了自己独特的心理学理论。

他将复杂的心理症状归结于人的生理基础,表现出一种“诱发—愈合”的过程,引领着心理学的诊断和治疗领域进入一个全新的研究阶段。

哥本哈根学派提出,人类行为和心理状态存在意识和无意识两种根本层次。

意识是人一些日常生活中可被他自己或他人随时注意到的一种状态,它是当前你在思维、行动和情绪上可以掌控的内容,汇聚这些内容的总和就是意识。

但是,在意识之外,人的心理动机还具备一个更深层次的、无形的状态取向,即无意识,这是一种不能被他自己或他人清楚意识到的本能动机,是心理动机活动的基础和决定性因素,是心理症状产生过程的根源所在。

鉴于其无意识是心理不健康的根源,哥本哈根学派提出,要想提高人的心理健康,必须把握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关系,对于无意识的内容做一个有益的认知的修正,使之走出能给自身带来更多心理健康的机会和理论拓展空间来消除人的内心忧伤、焦虑、睡眠不足的麻烦,从而改善人的心理状态。

因此,哥本哈根学派提出了一系列先进的特殊技术和量表,为治疗心理问题提供了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比如说,大众心理学技术,可以帮助人们提高自我意识,接纳自身即使有些令人难以接受的部分,消除扭曲的认知观念。

同时通过自省,让自身承认自己藏在意识下的隐性情绪和面对它,而不是仅将它们隐藏在无意识中,从根本上提高心理健康。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哥本哈根派的心理学思想是非常具有高度哲学含义和深刻内涵的,不仅涉及心理领域的思考,也深刻地影响了人类关于生活观念和价值观的认识、把握。

它使我们不仅能更加深入地理解我们自己,也更好地了解到别人身上的一些深刻动机。

1布拉格学派和哥本哈根学派

1布拉格学派和哥本哈根学派

1.布拉格学派和哥本哈根学派继索之后,出现了三派结构主义语言学:布拉格、哥本哈根、美国结构主义。

布拉格学派主要代表人物:马泰休斯、特鲁别茨柯依、雅克布逊。

这个学派的突出贡献是创建了音位学(phonology)。

但是,因为他们强调语言的交际功能和语言成分的区分功能,又被称为功能语法学派。

这是索之后最有影响的学派。

(1)结构-功能语言观简单说,其观点是结构主义和功能主义的结合。

其基本观点是:重视历时语言研究的同时,强调共时语言研究的首要地位;语言是一个价值系统,是交际和思维的工具。

不分析语言成分与其它成分的关系,不考虑语言成分在交际中的功能,就不可能理解和评价一个成分;要研究分析实现各种功能的语体,因为各种表达手段都适用于不同的交际需要;应从语言功能入手,然后去研究语言形式。

“说话人先想到要表达什么,然后才去寻找适宜的语言形式”。

布拉格学派最主要的特点还是功能语言观。

语言最重要的功能就是交际功能。

当然有些成分还能完成交际之外的任务,如运用古英语成分可表庄重(thou:你)。

显而易见,语言的使用取决于说话人对客观现实的反应。

布拉格学派从一开始就注意到语义的研究,这是他们与美国结构主义学派的根本区别。

50年代后,新布拉格学派继承了前辈的基本原则。

新派的一个重要概念是,语言不是一个绝对统一、封闭的系统,而是一个开放的、不完全平衡的系统,由许多互相依存的次系统构成。

这些次系统常被称为语言平面如音位平面、词汇平面、句法平面等。

(人们普遍认为,古英语的词汇由综合性变化到中古英语词汇的分析性变化,必然影响到中古英语词汇和早期现代英语的句法平面。

古英语的词序是“自由词序”……但是,这种变化不一定都是音位系统的,相反,有的音位变化倒是因其它系统上的变化引起的,如词形和词汇平面上的变化。

)关于语言系统的开放性,雅在1929年就有所发现。

语言是动态结构。

语言系统的这种不平衡、运动的性质来源于语言的交际功能。

客观世界是不断变化的,语言必须一次又一次打破自己的平衡,才能满足交际的需要。

哥本哈根学派

哥本哈根学派

哥本哈根学派(语符学派)哥本哈根学派是欧洲结构主义语言学派之一,是丹麦语言学家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创立的,所以叫做哥本哈根学派,又称丹麦学派。

创立于1931年,以哥本哈根语言学会成立为标志。

由于该学派继承了索绪尔关于语言的符号系统的思想,并专门研究语言符号的能指系统.所以也被后来的语言学家称为语符学派。

一、代表人物:哥本哈根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三位,都是学会成立时期的骨干。

这三位学者就是布龙达尔、乌尔达尔和叶尔姆斯列夫。

三人中影响最大的是叶姆斯列夫。

布龙达尔则是“结构语言学”名称的唱出者。

二、主要成就:把索绪尔的语言符号说发展到极端,认为语言只是一种语音和语义构成的符号。

代表作:布龙达尔的《结构语言学》(1939)、叶尔姆斯列夫的《语言理论导论》(1943)哥本哈根学派是欧洲结构主义语言学派之一,是丹麦语言学家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创立的,所以叫做哥本哈根学派,又称丹麦学派。

创立于1931年,以哥本哈根语言学会成立为标志.由于该学派继承了索绪尔关于语言的符号系统的思想,并专门研究语言符号的能指系统。

所以也被后来的语言学家称为语符学派.这是一个纯理论研究学派,是对索绪尔关于语言是符号系统理论的发展(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语言是形式而不是实体的观点)。

这一学派主要研究语言的符号性质,从形式和实体方面来分析语言,给语言的本质以更严密准确的分析,从而形成一个严密的语符学理论体系。

是结构主义三大流派之一(另两个是布拉格学派和美国描写语言学派),在现代语言学史上有重要地位,是继布拉格学派之后,欧洲于20世纪30年代出现的又一结构主义语言学研究中心。

哥本哈根学派以“语符学”为旗帜在语言学界独树一帜。

最初,语符学是乌尔达尔和叶尔姆斯列夫两人合作的结晶,由于二次大战两人的合作中断,后分道扬镳.由于乌尔达尔英年早逝,学术影响不大,语符学的大旗就由叶尔姆斯列夫挑起来。

所以,这里只介绍叶尔姆斯列夫的语符学理论思想。

哥本哈根学派是一个纯理论研究学派。

哥本哈根学派的基本观点

哥本哈根学派的基本观点

哥本哈根学派的基本观点哥本哈根学派,这个名字听上去是不是有点高深莫测?它的基本观点说白了就是关于国际关系的,尤其是安全领域的理解。

咱们来聊聊,这个学派认为安全不仅仅是国与国之间的较量,还牵扯到人们的生活、社会结构,还有我们自己如何定义威胁。

想想,如果一国的安全全靠武器和军队,那可就有点儿狭隘了,是吧?他们主张,人们的安全感来自于更多的因素,比如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以及对未来的信心。

换句话说,安全感就像那把伞,撑开了才能遮风挡雨。

哥本哈根学派的核心思想就是“社会构建主义”,听上去是不是有点晦涩?简单来说就是我们的想法和信念塑造了现实。

举个例子,大家都觉得某个国家是个威胁,那么它就真的会成为威胁。

反之,如果我们改变了这种看法,可能事情就会大不一样。

这个观点就像是把镜子反过来,照出不一样的风景。

要是能打破成见,重新审视那些“敌人”,说不定能实现更大的和平。

再说说“安全圈”这个概念。

哥本哈根学派的学者认为,安全是一个圈,里面装的是大家的信任与合作。

圈外的那些人,可能就会被当成潜在的威胁。

你想想,如果我们一直只看外面的人,那这个圈就会越来越小,变得越来越封闭。

反而,如果我们能把圈扩展,把不同的声音纳入其中,那安全感就会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这里的逻辑就像是开个派对,越多的人来,气氛就越热烈,大家都放下戒备,乐呵呵地相处。

不过,有人可能会问,理论再美好,实践能行吗?光有理论可不够。

哥本哈根学派强调,制定者应该关注社会的实际需求。

就像家里装修,不仅要好看,还得实用。

咱们不能只盯着国际关系里的大国博弈,忽略了普通民众的生活。

毕竟,国际政治的最终受益者还是那些平民老百姓,他们的感受才是真正的“安全”指标。

哥本哈根学派还提出了“人类安全”的概念。

这点儿特别有意思,安全不仅仅是国家的事,更是每个人的事。

人类安全包括了经济安全、环境安全、食品安全等,听着是不是觉得很贴近生活?如果一国的经济不稳定,百姓吃不饱饭,那安全谈何容易?这就像一棵大树,根基不稳,再茂盛的枝叶也会随风摇摆。

哥本哈根学派

哥本哈根学派
语言理论研究的对象是篇章(text) ,不仅包括一 切现存的篇章,而且包括一切可能出现的篇章。
语言理论的目的是提供分析篇章的程序方法。其不 仅适用于一种语言的篇章分析,还适用于一切语言的 篇章分析。这就决定了语言理论的适宜性和任意性。 理论的适宜性决定着它的经验主义性质,理论的任意 性决定着它的计算性。
语言学的任务就是演绎地建立这个 系统,这个系统将能预见到语言单位 的各种可能的组合。他认为演绎法 是从整体到部分的分析方法,是最合 理的方法,真正的语言学必须是演绎 的。传统语言学所采用的归纳法只 能找出不同语言中的差异,而不能引 导研究者得出他们所要追述的常数, 因而不能建立语言理论。
(二)语言理论研究的对象和目的
代表人物: 叶尔姆斯列夫、布龙达尔、乌尔达尔。
学派代表著作: 布龙达尔的《结构语言学》(1939) 叶尔姆斯列夫的《语言理论导论》(1943) 乌尔达尔的《语符学纲要(一般理论)》 (1957)
丹麦语言学家:叶尔姆斯列夫 (Louis Hjelmslev,1899-1965)
叶尔姆) (2)《论格的范畴》(2卷,1935~1937 ) (3)《语言学中的形式和实体》 (1939) (4)《语言和言语》 (1943) (5)《语言学中的结构分析方法》(1952) (6)《论结构语义学》 (1957)
三、哥本哈根学派的语言理论
(一)建立统一的语言研究的方法论
例如,在p e t m a n
中,横列构成过程,纵列构成系统。过 程中p,e,t这些功能项的关系是同时存在 的关系,所以叫同在,系统中p,m之间 的关系则为或此或彼的关系,所以叫排 斥。
表二
这个理论模型构成了叶氏乃至哥本哈根 学派功能理论的核心框架,揭示的即是 我们所说的“语言功能理论模型”。对 于这张表,叶氏自己认为是涵括了“我 们所能预见到的各种语言功能。换句话 说,按叶氏的看法,这张表是从事语符 学意义上的语言理论研究的“总纲”, 它揭示的是叶尔姆斯列夫语言研究的方 法论原则。因此,弄清了这张表所展示 的理论模型,也就等于对叶氏所倡导的 “纯粹的语言学理论”,即“语符学理 论”有了基本的认识。

语言学流派(结构主义语言学)

语言学流派(结构主义语言学)

结构主义语言学三大流派瑞士著名语言学家索绪尔是现代语言学的奠基者,是结构主义的创始人。

索绪尔的思想对整个人文科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索绪尔之后,出现了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三个流派: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描写语言学派。

以下就这三个流派的代表人物、代表著作、基本学术观点及其贡献分别作一个简要介绍。

一、布拉格学派也称功能语言学派。

该学派创立于1926年10月,以布拉格语言学会成立为标志,其创始人为马泰休斯,他担任这个学会的首任会长。

马泰休斯是布拉格学派的早期理论家,他深刻地分析了新语法学派的缺陷,强调以共时观指导语言研究。

特鲁别茨柯依是布拉格学派的杰出代表,他的《音位学原理》是现代音位学的经典著作。

另一位成就卓著的代表人物是雅柯布逊,他提出的“区别性特征”的学说对现代语言学具有重大意义。

法国著名语言学家马丁内虽然没有正式参加布拉格语言学会,但由于他的语言观体现了布拉格学派的学术思想,所以有的学者把他作为布拉格学派的代表人物。

布拉格学派自称结构-功能学派,他们的语言观是结构主义和功能主义的结合。

他们提出语言是多功能的结构体系,由多个相互依存的次系统构成;建立了音位学说;提出了“语言联盟”的理论和“句子的实际切分”的学说。

布拉格学派主要以音位研究著称,其主要贡献是首次系统地阐明了音位学的任务、原理和研究方法,使它在结构主义语言学诸领域中居于领先地位。

美国语言学家鲍林格评价说:“欧洲任何其他语言学团体都没有象布拉格语言学会那样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影响。

”二、哥本哈根学派也称丹麦学派,又叫语符学派,创立于1931年,以哥本哈根语言学会成立为标志。

代表人物为叶尔姆斯列夫、布龙达尔、乌尔达尔。

代表著作有叶尔姆斯列夫的《语言理论纲要》、布龙达尔的《结构语言学》、乌尔达尔的《语符学纲要》。

哥本哈根学派的核心人物是叶尔姆斯列夫,他对语言的观察细致入微,注意到了语言的一些重要特质:语言的遗传性、社会性、符号性;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语言与言语的区别等。

哥本哈根学派

哥本哈根学派
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三大学派之一哥本哈根学派copenhagenschool一哥本哈根学派出现的背景?1深厚的哲学基础即结构主义基础?20世纪初的岁月当时西方有一部分学者对现代文化分工太细只求局部不讲整体的原子论倾向感到不满他们渴望恢复自文艺复兴以来中断了的注重综合研究的人文科学传统因此提出了体系论和结构论的思想强调从大的系统方面如文化的各个分支或文学的各种体裁来研究它们的结构和规律性
(4)语言研究的优良传统
▪ 丹麦有语言研究的优良传统,自19 世纪以 来,出现了许多杰出的语言学家,比如拉 斯克、维尔纳、汤姆逊、裴特生、叶斯柏 森等人都具有国际影响,而且哥本哈根大 学原来就是历史比较语言学的研究中心之 一,著名的历史比较语言学家汤姆逊与裴 特生先后主持该校比较语言学的讲座达30 年之久。这种积累了丰富经验的小环境对 哥本哈根学派的产生及发展都是必不可少 的条件。
▪ (1)《普通语法原理》(1929) ▪ (2)《论格的范畴》(2卷,1935~
1937 ) ▪ (3)《语言学中的形式和实体》 (1939) ▪ (4)《语言和言语》 (1943) ▪ (5)《语言学中的结构分析方法》
(1952) ▪ (6)《论结构语义学》 (1957)
追随者:斯鹏-汉森 费歇尔-榕根森 索楞森 迪德里希森 托戈壁等
三、哥本哈根学派的语言理论
▪ (一)建立统一的语言研究的方法论 ▪ (二)语言理论研究的对象和目的
(三)语言功能理论 ▪ (四)语言符号是内容形式和表达形式构成的单

(一)建立统一的语言研究的方法论
▪ 叶尔姆斯列夫把语言看作一种纯符号系统,研究它们的 关系和模式。他认为把语言看作相互关系的模式来进 行研究才是科学领域的主要任务,而传统语言学实际上 并不是真正的语言学;应当把语言看作一个自足的整体, 一个独特的结构,努力寻找常数,即对所有语言来说是稳 定、共同的部分。常数并不扎根于一种语言学以外的 现实,但它一旦被找到与描写后,就可以将其投射于现实 之上;在任何过程中必然有一个系统,任何变动中必然有 一个常数。

1布拉格学派和哥本哈根学派

1布拉格学派和哥本哈根学派

1.布拉格学派和哥本哈根学派继索之后,出现了三派结构主义语言学:布拉格、哥本哈根、美国结构主义。

布拉格学派主要代表人物:马泰休斯、特鲁别茨柯依、雅克布逊。

这个学派的突出贡献是创建了音位学(phonology)。

但是,因为他们强调语言的交际功能和语言成分的区分功能,又被称为功能语法学派。

这是索之后最有影响的学派。

(1)结构-功能语言观简单说,其观点是结构主义和功能主义的结合。

其基本观点是:重视历时语言研究的同时,强调共时语言研究的首要地位;语言是一个价值系统,是交际和思维的工具。

不分析语言成分与其它成分的关系,不考虑语言成分在交际中的功能,就不可能理解和评价一个成分;要研究分析实现各种功能的语体,因为各种表达手段都适用于不同的交际需要;应从语言功能入手,然后去研究语言形式。

“说话人先想到要表达什么,然后才去寻找适宜的语言形式”。

布拉格学派最主要的特点还是功能语言观。

语言最重要的功能就是交际功能。

当然有些成分还能完成交际之外的任务,如运用古英语成分可表庄重(thou:你)。

显而易见,语言的使用取决于说话人对客观现实的反应。

布拉格学派从一开始就注意到语义的研究,这是他们与美国结构主义学派的根本区别。

50年代后,新布拉格学派继承了前辈的基本原则。

新派的一个重要概念是,语言不是一个绝对统一、封闭的系统,而是一个开放的、不完全平衡的系统,由许多互相依存的次系统构成。

这些次系统常被称为语言平面如音位平面、词汇平面、句法平面等。

(人们普遍认为,古英语的词汇由综合性变化到中古英语词汇的分析性变化,必然影响到中古英语词汇和早期现代英语的句法平面。

古英语的词序是“自由词序”……但是,这种变化不一定都是音位系统的,相反,有的音位变化倒是因其它系统上的变化引起的,如词形和词汇平面上的变化。

)关于语言系统的开放性,雅在1929年就有所发现。

语言是动态结构。

语言系统的这种不平衡、运动的性质来源于语言的交际功能。

客观世界是不断变化的,语言必须一次又一次打破自己的平衡,才能满足交际的需要。

歌本哈根学派

歌本哈根学派

(3)语言研究的发展。19世纪是比较语言学世纪。 但是到了1870年,比较语法有了一个新的转变,出 现了一个新语法学派,也称“青年语法学派”。他 们开始提倡关心个人的言语行为。新语法学派的兴 起,使比较语法发生了转折,人们对语言研究的思 考更进一步深入。正是在比较语法学末期这种背景 下开始诞生了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诞生了结 构主义语言学,这是对以前语言研究的反拨,解决 了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一些问题,因而有极大的生命 力,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也使以后的学派有了 最基本的研究基础。 历史是发展的,索绪尔的理论也要发展,所以以后 的语言学派包括哥本哈根的目标都是对索绪尔的理 论进行发展和升华。
20世纪30年代初,叶尔姆斯列夫和乌尔达尔研究语音 学和音位学的理论,为了强调跟以前的语言学不同, 他们把自己的理论定名为“语符学”。叶尔姆斯列夫 的论著很多,代表作是《语言理论导论》(1943,丹 麦文),1953年该书被译成英文出版,语符学才受到 人们的注意。该书从哲学和逻辑学的角度阐述语言学 的理论性问题,明确提出语言的符号性质,是哥本哈 根学派的理论纲领。 叶尔姆斯列夫提出了“格式塔语言学”。这是按照格 式塔心理学建立的语言学。格式塔语言学反对元素分 析,强调整个组织的语言学。叶氏指出,语言是一种 格式塔,是一个“被分离的整体”,整体并不等于部 分之和,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还制约着部分的性质 和意义。
三、形成背景
(1)深厚的哲学基础即结构主义基础。上世纪初,当 时西方有一部分学者对只求局部、不讲整体的“原子 论”倾向不满,渴望恢复自文艺复兴以来中断了的注 重综合研究的人文科学传统,提出了“体系论”和 “结构论”的思想,强调从大的系统方面来研究它们 的结构和规律性。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奥地利哲学家 维特根斯坦在《逻辑哲学论》(1922)中所表达的见 解:世界是由许多“状态”构成的总体,每一个“状 态”是一条众多事物组成的锁链,它们处于确定的关 系之中,这种关系就是这个“状态”的结构,也就是 我们的研究对象。 这是一种最初的结构主义思想,它首先被运用到了语 言学的研究上:除了研究词等语言局部外,更要研究 语言成分之间的关系,要研究由关系构成的关系网这 个整体。

小议哥本哈根学派

小议哥本哈根学派

小议结构主义语言学哥本哈根学派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出版,标志着结构主义语言学的诞生,其反对对语言现象进行孤立的分析,主张系统的研究。

在这本著作中,提出了一套新的理论,为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产生奠定了理论基础。

20世纪三十年代,在他的理论基础上发展出几个结构主义学派,即布拉格音位学派、丹麦(哥本哈根)语符派和美国描写语言学派等。

哥本哈根学派是结构主义三大流派之一,在现代语言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我的这篇小论文主要介绍这个学派的概况及其基本理论观点。

丹麦哥本哈根学派继承了索绪尔关于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语言是形式不是实体等观点,并进一步加以发展,从而形成了一个与布拉格学派极不相同的结构主义学派。

因此,又有人把哥本哈根学派称为语符学派。

哥本哈根学派是一个人数不多的语言学流派。

这一流派的代表人物乌尔达尔死得很早。

他死后,叶尔姆斯列夫成了这个学派的代表人物。

叶尔姆斯列夫同时也是哥本哈根学报的创始人之一。

根据语言的符号逻辑理论,叶尔姆斯列夫认为,语言学不同于历史、文学、艺术等人文科学,必须在其中找出一个常数,使之投射于现实。

在任何过程中,必然有一个系统,在任何变动中,必然有一个常数。

语言学的任务就是演绎地建立这个系统,这个系统将预见到语言单位的各种可能的组合。

因此,它必然要高于单纯描写的科学。

查资料之后,我简单地汇总出哥本哈根学派语言学理论的几个重要观点。

1.建立统一的语言研究的方法论叶尔姆斯列夫在《语言理论导论》一书中赞颂了语言的各种绝妙美好的性质。

他说:“语言是人类社会基本的和最不可少的基础。

……在我们的意识的第一次觉醒之前,语言就是我们的回声,它反映我们思想的第一次温柔的喃语,从日常活动一直到最细腻、最甜蜜的时刻,它寸步不离地伴随着我们。

……语言不是伴随人的外部现象。

它十分紧密地跟人的理智联系在一起。

它是个人和部族继承下来的财富。

……语言在个人、家庭、民族、人类及生活本身中扎根如此之探,以至使我们忍不住提出这样的问题:语言是否不仅是现象的反映,而且也是这些现象的体现——也就是产生出这些现象的种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哥本哈根学派
地理学家们经常这样形象地比喻说,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像一座巨大的屏风,自东北绵延至半岛顶端,挡住了来自大西洋的暖风,使瑞典王国略显寒意;波罗的海像一条输热管道为丹麦王国送来春光。

的确,斯德哥尔摩像一个寒冷的地方,距离它不远的哥本哈根却四季分明,湿润朗泽,怡人的气候和温暖的海滨,塑造了安徒生“海的女儿”和美丽的童话……
1922年11月,哥本哈根显得格外喧闹,人们喜气洋洋,议论纷纷。

原来,从斯德哥尔摩传来特大新闻:哥本哈根大学教授尼尔斯•玻尔荣获该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金。

玻尔是丹麦第一个诺贝尔奖金获得者。

一个小小的国家,能在科学研究领域达到世界最先进的水平,怎能让人不高兴呢?
玻尔专门研究原子结构,在微观物理学方面取得了让爱因斯坦等超一流物理学家都吃惊的业绩。

获奖那一年,玻尔教授只有37岁。

玻尔早年求学于英国剑桥大学,是著名的物理学家卢瑟福的高足。

在学期间,他掌握了卡文迪许实验室的优良传统的真谛,先后发表了史称“物理学伟大的三部曲”的论文,奠定了原子结构量子力学模型的理论基础。

回国后,玻尔致力于原子结构的量子力学研究,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先进水平。

20世纪20年代,玻尔的学识、造诣和人格魅力,成了年轻一代物理学家心仪的导师;哥本哈根成为青年物理学家向往的圣地。

到哥本哈根去,向玻尔教授学习。

于是,整个欧洲物理学界的年经人涌向了哥本哈根。

在哥本哈根大学理论物理研究所聚集了一大批青年精英,在玻尔教授的教导和激励下,十几个世界一流的物理学家在20—30岁左右就脱颖而出了。

玻恩、海森堡、约尔丹、泡利、罗森菲耳德以及前苏联的福克和朗道等人,这些诺贝尔奖金获得者都出自玻尔的门下。

还有一大批物理学家也是吸吮着哥本哈根学派的乳汁而成长的,如狄拉克、德布罗依、德拜、考斯特等人。

同玻尔同辈的其他物理学家也得益于哥本哈根学派。

玻尔——爱因斯坦论战,是20世纪物理学史恒提恒新的话题,它使爱因斯坦这位物理学巨人更加丰满高大。

20世纪物理学出现了两大惊人的巨大成就,一个是相对论,另一个是量子力学。

迄今物理学界发展最快的当属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的结合领域——基本粒子物理学。

量子力学的创生与兴起是与哥本哈根学派分不开的,是与玻尔的名字分不
开的;基本粒子物理学则是在哥本哈根学派理论支援下展开的。

没有哥本哈根学派的刻苦努力和不懈探索,20世纪物理学的繁荣兴旺是不可想象的。

哥本哈根学派已经突破了丹麦这一地域概念,它的成员来自英国、法国、德国、美国和前苏联等,具有广泛的国际性。

玻尔曾经访问过中国。

1962年玻尔逝世以后,他的儿子艾吉•玻尔接掌哥本哈根大学“玻尔研究所”,1975年小玻尔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表现出玻尔家族的巨大潜力和才华。

此后,哥本哈根已成为量子力学诠释的一种精神文化传统,深刻影响着每一个物理学的传人。

由玻尔领导的哥本哈根学派展现了一个典型的科学学派的众多特点:拥有一个魅力型科学权威,建立良好的研究场所,筹集到足够多的研究资金,把握主流的研究领域,活跃着几位青年科学家,蕴含独特的精神文化。

关于这些特点的描述可以在写作手法截然不同的两本玻尔传记《尼耳斯•玻尔传》(旨在精确评述玻尔的学术成就和思想,属于科学型传记)([美]阿布拉罕•派斯,戈革译,尼耳斯•玻尔传,商务印书馆,2000)和《和谐与统一——尼耳斯•玻尔的一生》(主要叙述的玻尔的人生经历,属于生活型传记)([丹麦]尼耳斯•布莱依耳,和谐与统一:尼耳斯玻尔的一生,东方出版中心,1998)以及一本专门描述玻尔建立的理论物理研究所的《玻尔研究所的早年岁月》([丹麦]罗伯森,杨福家译,玻尔研究所的早年岁月:1921~1930 ,科学出版社,1985)中找到。

作为一个魅力型权威,玻尔具有突破经典观念的创新勇气(28岁时就撰写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名论文《论原子和分子的结构》,把量子假说应用到原子模型中,提出了使他1922年获得诺贝尔奖的氢原子模型);玻尔具有热心提携青年、奖掖后学的美德(哥本哈根学派成员中大多数是30岁左右的年轻人);玻尔具有开放性的国际性精神(不同国籍、语言、文化和性格的科学家纷纷赶到哥本哈根,共同探索量子力学的深刻含义);玻尔在性格上是幽默的、外向的、合群的,“在生活中和思想上迫切需要和别人在一起”,这一点与爱因斯坦在科学上的离群个性迥异。

由于对自己和助手狭小的工作场所不满意,玻尔于1917年申请在哥本哈根大学建立理论物理研究所,从此投入了大量精力,发动自己已成为有钱人的旧时同学伯尔勒姆进行私人募捐和企业赞助用以购买地皮。

这种用自己作为著名科学家的名义担保筹措资金的办法,减轻了政府负担,也为他赢得了卡尔斯伯基金会的捐款,最后用4年时间完成了研究所的建设。

从科学史来看,量子力学的每一个进展或多或少都与这个研究所和玻尔有着联系,因此该研究所成了哥本哈根学派的大本营,玻尔则是名副其实的旗手。

除玻尔本人外,哥本哈根学派的重要成员有海森伯、泡利和狄拉克,他们都是不到30岁的年轻人。

海森伯、泡利通过他们的导师索末菲和著名的“玻尔
节”与玻尔相连。

1922年夏天,玻尔应邀赴德国哥廷根讲学,由于有众多的知名的和即将出名的物理学家参加,演讲盛况空前,被称为“玻尔节”。

玻尔认为,他到哥廷根讲学的最大收获就是第一次认识了两位极具才华的青年-海森伯和泡利,并很快邀请他们到哥本哈根进行合作。

玻尔节期间,玻尔与海森伯的历史性散步的情节及其双方的重要性都得到了传记作者的肯定性的描述,展现了玻尔的识人之才和海森伯的智慧和勇气。

在很短的时间内,量子力学得到快速发展。

海森伯给出了描述微观粒子运动的矩阵力学方程;当几乎是同时地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给出了波动力学方程而引起对微观粒子的物理本质的争论时,与海森伯同在理论物理研究所学习的泡利发现了矩阵力学和波动力学的等价性;随后,英国年轻物理学家狄拉克在哥本哈根发展了量子力学的更为普遍的理论—变换理论;海森伯接着又提出了测不准原理,玻尔则在此基础了更具有哲学意义的互补原理。

海森伯、泡利、狄拉克都先后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哥本哈根学派的其他重要人物还有魏扎克、克喇默斯、约旦、伽莫夫等。

哥本哈根成员都把研究重点放在量子力学基础的诠释。

他们在主要的基本观点上求同存异,在切磋中提高,在争论中完善,共同形成了哥本哈根学派的主要思想和观点,被称为正统的或经典的“哥本哈根解释”。

他们认为,可观察量是建立理论的基础和依据,在逻辑上无法排除人们的主观成分,因此量子理论是主客观要素的结合体;量子跃迁是量子物理的最基本的概念,微观粒子的运动是不连续的,使得测量两个彼此相连的变量遵循测不准原理,同时精确测量这两个变量就不可能;描述微观粒子的波函数是一种几率波(这主要是由德国科学家玻恩给出的解释),在宏观领域中成立的因果定律和决定论在微观领域不成立;从实验中所观测到的微观现象只能用通常的经典语言做出描述,微观粒子呈现波粒二象性佯谬是用经典语言描述的结果,因此经典语言描述的微观现象既是互补的又是互斥的。

关于哥本哈根精神,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描述,如“完全自由的判断与讨论的美德”;“高度的智力追求,大胆的涉险精神,深奥的研究内容与快乐的乐天主义的混合物”;“玻尔给人的鼓舞和指导,与他周围年轻物理学家的天才和个人才干的协同一致,一种领导与群众之间的互补性”;“由于他的洞察力和鼓舞力量,玻尔点燃了想象的火炬,并让他周围人们的聪明才智充分地发挥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