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第八章

合集下载

物理化学08章_电解质溶液

物理化学08章_电解质溶液

1、
当通电结束,阴、阳两极部溶液浓度相同, 但比原溶液各少了2mol,而中部溶液浓度不变。
2、 3
通电结束,阳极部正、负离子各少了3mol, 阴极部只各少了1mol,而中部溶液浓度仍保持不变。
3、离子的电迁移现象结果
1 向阴、阳两极迁移的正、负离子物质的量总和恰好 等 于通入溶液的总电量
1Au3 e 1Au
3
3
1 H O e 1O +H
22
42
(3) n(O2) 14n(13Au)
= 11.20 g
4.57103 mol
4 197.0 gmol1/3
Au3 3e Au
3 H O 3e 3O +H
22
42
(3) n(O2) 34n(Au) = 3 1.20 g 4.57103 mol 4 197.0 gmol1
( 2 CuSO4 )
7.17 103 S m2 mol1
二、电导的测定
R1 Rx R3 R4
若已知 l、A、c, 则可求得 、m
电导池常数
K cell
l A
1
R
R
25℃时在一电导池盛以c=0.02mol.dm-3的KCl溶液,测得其电阻为82.4Ω,若在同 一电导池中盛以c=0.0025 mol.dm-3的K2SO4 溶液,测得其电阻为326.0 Ω。已知 25℃0.02mol.dm-3的KCl溶液的电导率为0.2768s.m-1,试求:
2 4 c( K SO ) 2.799 10 s.m .mol
24
三、电导率和摩尔电导率与浓度的关系
强电解质:
浓度增加,电导率升高;
但达一最高点下降
弱电解质: 溶液电导率随浓度变化 不显著

物理化学第8章 表面物理化学

物理化学第8章 表面物理化学
例如,要农药润湿带蜡的植物表面,要在农 药中加表面活性剂;
如果要制造防水材料,就要在表面涂憎水的 表面活性剂,使接触角大于90°。
2.增溶作用
定义:非极性有机物如苯在水中溶解度很小, 加入油酸钠等表面活性剂后,苯在水中的溶解度 大大增加,这称为增溶作用。
增溶作用与普通的溶解概念是不同的,增溶 的苯不是均匀分散在水中,而是分散在油酸根分 子形成的胶束中。
2、公式 (1)形式: ⊿p=2ϭ/r
(2)结论: ①凸液面: r >0,则 ⊿p > 0。
液滴越小,附加压力越大
②凹液面 : r< 0,⊿p<0。
③水平液面:r为无穷大, ⊿p= 0。
④对于液泡(如肥皂泡):
⊿p =
4ϭ r
因为肥皂泡有两个气液界面,且两个球形界面的
半径几乎相等,方向均指向液泡中心。
①液体能润湿毛细管(如水能润湿玻璃): 呈凹形曲面,且液面上升一定高度。
p'
p ''
p0
M H2O
N Hg
r g h =⊿ p = 2 ϭ
r
曲率半径 r与毛细管半径R的关系:
R´ = R
cosq
联立以上二式,可得:
2ϭcosq
h=
r gR
②液体不能能润湿毛细管(如汞不能润湿玻璃): 呈凹形曲面,且液面下降一定高度。
可见光的波长约在400~750 nm之间。
二、溶胶的力学性质
主要指: Brown 运动
扩散
沉降和沉降平衡
1、Brown运动(Brownian motion)
通过超显微镜,可以看到胶体粒子不断地 作不规则的“之”字形运动,这就叫布朗运 动。
产生原因:分散介质分子以不同大小和方向 的力对胶体粒子不断撞击而产生的。

物理化学课件:第八章 表面现象

物理化学课件:第八章 表面现象

第一节 表面积与表面Gibbs能
比表面(specific surface area)
比表面:指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的物质所具有的表面积 有两种常用的表示方法:
as
A; m
aV
A V
式中,m 和 V 分别为物质的质量和体积,As为其表面 积。本章的研究对象即是具有巨大比表面积的系统。
液例滴8-1为:球分形割,半试径计为算r的分液割滴后,的使液成滴为总半表径面积r1 A11和r0 原的液小滴液表滴面,积若 A之比。
Tricor (非诺贝特 )
Triglide (非诺贝特 )
降血脂,纳米晶2004.12 NanoCrystal
FDA批准
technology
(Elan/Abbot)
降血脂,纳米晶
NanoCrystal technology
达到nm级的超细微粒,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因而具有许 多独特的表面效应。
界面现象的本质
克服附加压力Δp所作 的功等于可逆增加表面积 的Gibbs能
ΔG = ΔpdV = dAຫໍສະໝຸດ ΔppgR'
ΔpdV = dA
R ' r dr
V 4 r3,
3
A 4r 2 ,
所以 dV 4r 2dr 所以 dA 8rdr
代入得: p 2
r
球形曲面
Δp
pg
R'
dr
附加压力的大小与曲率半径和液体的表面张力有关
(3)凹液面的曲率半径为负值,因此附加压力也是负值, 凹液面下的液体受到的压力比平液面下的液体受到的压力小。
什么时候考虑Δp? – 依据粒子尺度
室温下小水滴:r=1mm, Δp=200 Pa
r=10nm, Δp=145 atm 当颗粒半径可以用mm描述时,可忽略Δp; 当颗粒半径小至纳米级时,由于Δp巨大,颗粒许多性 质发生改变,与普通液体和固体不同,需考虑Δp 。

物理化学-第八章-宏观反应动力学

物理化学-第八章-宏观反应动力学

化学动力学发展简史
, , •近百年来,由于实验方法和检测手段的日新月异, 如磁共振技术、闪光光解技术、激光技术等,使 化学动力学发展极快 1950年左右,测时间分辨率小于 1970年左右,测时间分辨率到了 年左右 测时间分辨率到了 1980年左右,测时间分辨率到了 2000年左右,测时间分辨率到了
第八章 第 章 宏观反应动力学
§8.1 8 1 化学动力学的任务 §8.2 化学反应速率及其测定方法 §8.3 化学反应的速率方程 §8.4 8 4 具有简单级数的反应 §8.5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8.6 几种典型的复杂反应 §8.7 8 7 反应机理
化学热力学局限性
研究化学变化的方向、能达到的最大限度以及外界 条件对平衡的影响。化学热力学只能预测反应的可 能性,但无法预料反应能否发生?反应的速率如何? 反应的机理如何?例如:
基元反应和非基元反应
(1) H 2 I 2 2HI 的反应历程为
2I M (4) ( ) I2 M
(5) ( ) H 2 2I 2HI
式中M是指反应器的器壁,或是不参与反应只起传 递能量作用的第三物种。 递能量作用的第三物种
基元反应和非基元反应
例如:
r k0 r k[A]
r k[A][B]
2
零 零级反应 一级反应
二级,对A和B各为一级
2
r k[A] [B] 三级,对A为二级,对B为一级 为 级
r k[A][B]
负一级反应 负 级反应
r k[ [A][B] ][ ]
1/ 2
1/2
1.5级反应
r k[A][B]/(1 [B] ) 无简单级数
1 d B B dt

物理化学 第八章界面现象及胶体

物理化学 第八章界面现象及胶体

(1)过饱和蒸气 P473
压力超过通常液体的饱和 p 蒸气压的蒸气为过饱和蒸气. 过饱和蒸气的压力尚未达 到该液体微小液滴的饱和蒸 P’ p0 气压(见图示). 减轻过饱和程度的方法 是引入凝结中心, 使液滴核 心易于生成(如人工降雨).
O
液相区
B A
气相区
T0
T
• 过饱和蒸气的产生
(2)过热液体 温度高于沸点的液体为过热液体. 过热液体是因为液体内微小气泡难以生成 而不能在正常沸点沸腾所造成的(见图示).
/(10-3
N· - 1) m 2900 2150 1880 485 227 110 1200 450 0.308 18.6
润湿与铺展
8.2 亚稳定状态和新相的生成 P332
物质相变时, 由于最初生成的新相体积 极小而具有很大的比表面和表面吉布斯函 数, 因而新相难以形成而引起各种过饱和 现象, 此时系统处于亚稳状态.
• 单分子层吸附: 固体表面上每个吸附位只能吸附一个分子,
气体分子只有碰撞到固体的空白表面上才能被吸附; • 固体表面是均匀的:表面上各个晶格位臵的吸附能力相同; • 被吸附的气体分子间无相互作用力: 吸附或脱附的难易与 邻近有无吸附分子无关;
• 吸附平衡是动态平衡: 达吸附平衡时, 吸附和脱附过程同
Tf Tf
T
• 过冷液体的产生
在过冷液体中投入小晶体作为新相 的种子, 能使液体迅速凝固成晶体.
(4)过饱和溶液
浓度超过饱和浓度的溶液为过饱和溶液. 过饱和溶液产生的原因是微小晶粒具有 比普通晶体更大的溶解度.
微小晶体的饱和蒸 气压大于普通晶体, 而 蒸气压与溶解度有密切 的关系.
p
c3 c2 c1

B

物理化学第八章-PPT课件

物理化学第八章-PPT课件
dlnK H m r 2 Van’t Hoff等压方程式: dT RT
Arrhenius方程式:

d lnk E 2 dT RT
K

r Hm 0 从热力学、动力学角度,
温度增加对吸热反应有利
r Hm 0

T↑ ,K T ↑ ,k↑

k正 k逆
3)E的影响: E , k
r r反应 多相反应为化学反应控制
r由r扩散和r反应共同控制,称混合控制
E E 扩散 反应
条件改变,控制步骤改变
T , r r 增 加 得 多 。 增 加 得 少 反应 扩散
2.特点
1)多相反应大多发生在相界面,反应物必须向
相界面扩散,产物必须向相界面外扩散。 2)扩散和反应是多相反应互相串联的两步骤,
2)数值计算
RT T k2 1 2 E ln T k 2 -T 1 1
2.303RT T k 1 2 E lg 2 T k 2 -T 1 1
2. 表观活化能(经验活化能,实验活化能)
§7-7反应速率理论的简介(微观反应动力学) 碰撞理论 过渡状态理论 一、碰撞理论 1.要点 1)碰撞是分子间发生反应的必要条件。 分子运动论 统计力学、量子力学
§7-6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一、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类型 r / kn
A
B
C
T
D
E
二、Van’t Holf经验规则 近似规则:反应温度每升高10K反应速率大约
增加24倍。
k T 10 r kT
kT n10 n r kT
(若r看成常数)
r:反应速率的温度系数
r 2 4
三、Arrhenius公式
1)低温范围内,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变化更敏感。

物理化学:第08章_电解质溶液

物理化学:第08章_电解质溶液
阴离子迁向阳极,在 阳极上发生氧化作用
anion anode
返回
2020/11/12
1.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机理
在电解池中
阳极上发生氧化作用
-
- 电源 +
e-
+
e-
2Cl aq Cl2(g) 2e


阴极上发生还原作用


CuCl2
Cu2 aq 2e Cu(s)
电解池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例题
解: 1 Au3+ e = 1 Au
3
3
OH
1 4
O2
1 2
H2O e
(1) Q zF 196500197.01.g20mgol-1 /3 Cmol1
= 1763 C
(2)
t
Q I
1763 C 0.025 A
7.05104
s
(3)
m(O2)
1 4
M
(O2)
=197.01g.20mgol1
返回
2020/11/12
1.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机理
在原电池中
阳离子移向阴极

负载电阻


e-
Zn

Cu e-
e-
阳 Zn2+ Cu2+ 阴
极 SO24-
SO24- 极
ZnSO4溶液 CuSO4溶液
在阴极上发生还原的是
Cu2 aq 2e Cu(s)
阴离子迁向阳极 在阳极上发生氧化的是
Danill电池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11/12
2. 法拉第定律
人们把在数值上等于1 mol元电荷的电荷量称 为Faraday常数,用F表示。

物理化学第八章答案

物理化学第八章答案

第八章电解质溶液复习题1、答:Faraday 归纳了多次实验结果,于1833年总结出了电解定律:1.在电极界面上发生化学变化物质的质量 与通入的电荷量成正比。

2.通电于若干个电解池串联的线路中,当所取的基本粒子的荷电数相同时,在各个电极上发生反应的物质,其物质的量相同,析出物质的质量与其摩尔质量成正比。

2、答:电势高的极称为正极;电势低的极称为负极;发生还原作用的极称为阴极;发生氧化作用的极称为阳极。

在原电池中,阳离子迁向阴极,阴极上发生还原,得到电子;阴离子迁向阳极,在阳极上发生氧化反应,失去电子,故在原电池中电子是从阳极流入阴极;根据电流的方向是从正极流向负极,而电子的方向是从负极流向正极,故在原电池中阳极是负极而阴极是正极。

3、对于电导率:中性盐和强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升高。

强电解质当浓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后,解离度下降,离子运动速率降低,电导率也降低;中性盐由于受饱和溶解度的限制,浓度不能太高;弱电解质溶液电导率随浓度变化不显著,因浓度增加使其电离度下降,粒子数目变化不大;对于摩尔电导率:由于溶液中导电物质的量已给定,都为1mol ,所以,当浓度降低时,粒子之间相互作用减弱,正、负离子迁移速率加快,溶液的摩尔电导率必定升高。

但不同电解质随浓度降低,摩尔电导率增大的幅度不同,强电解质当浓度降至0.001 molL 以下时,摩尔电导率与浓度的1/2次方之间呈线性关系。

弱电解质浓度较大时,随着浓度下降,摩尔电导率也缓慢升高,但变化不大。

等稀到一定程度,摩尔电导率迅速升高。

4、强电解质:随着浓度下降,摩尔电导率升高,通常当浓度降至0.001 molL 以下时,摩尔电导率与浓度的1/2次方之间呈线性关系。

将该直线外推至浓度趋近于0,就可求得无限稀释摩尔电导率。

弱电解质:随着浓度下降,摩尔电导率也缓慢升高,但变化不大。

摩尔电导率与浓度不呈线性关系,等稀到一定程度,摩尔电导率迅速升高,弱电解质的无限稀释摩尔电导率不能用外推法得到。

物理化学第八章表面现象

物理化学第八章表面现象
表面分子与内部分子所处环境 不同是表面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
见右图,液体内部分子受到的 力彼此抵销,但表面分子受到指 向液体内部的力,所以表面分子 有进入液体内部的倾向。 这种作用力使表面有自动收缩到最小的趋势,并使 表面层显示出一些独特性质,如表面张力、表面吸附、 毛细现象、过饱和状态等。
二、表面吉布斯函数与表面张力
二、毛细管现象
将毛细管插入液体中,如果液体润湿管壁,则液 面成凹液面,液体将在管内升高;如果液体不润湿 管壁,液面成凸液面,液体将在管内下降。这种现 象称为毛细(管)现象。
h
h
二、毛细管现象
毛细管中液面上升高度可 用下式求算:
2 gh p r
2 cos h gR
θ称为接触角。
2、在凸面上 显然表面张力的合力指向球心, 内部分子所受压力大于表面分子。 ΔP = Pin - Pex >0 3、在凹面上 表面张力的合力仍然指向球心, 但内部分子所受压力小于表面分 子。 ΔP = Pin - Pex <0 ΔP ΔP
一、弯曲表面下的附加压力
1805年Young-Laplace导出了附加压力与曲率半径 之间的关系式:杨-拉普拉斯公式
pex
h
2 2 1.250 7 5 10 (pa) 8 r 5 10
d
压力如此之大,气泡难以存在,但炉壁为多孔砖, 已有半径较大气泡存在,实际附加压力并不很大。
二、毛细管现象
润湿和不润湿: 若液体能够在固体表面铺展,则称该液体对该固体 能够润湿(后面还要讲到)。
润湿
不润湿
一、微小液滴的蒸汽压与人工降雨 二、纯液体的凝固点和过冷现象 三、微小晶粒的溶解度与过饱和溶液 四、过热液体与爆沸现象 五、亚稳状态与金属热处理

物理化学第八章化学反应动力学

物理化学第八章化学反应动力学

§ 8.1.3 基元反应的速率方程
速率方程又称 动力学方程 。它表明了反应速 率与浓度等参数之间的关系或浓度等参数与时间 的关系。速率方程可表示为 微分式或积分式 。
例如:
r ? dx / dt
r ? k[A]
ln
a
a
?
x
?
k1t
§ 8.1.3 基元反应的速率方程
质量作用定律( law of mass action )
3. ln cA 与 t 呈线性关系。
准一级反应
在速率方程中,若某一物质的浓度远远大于其
他反应物的浓度,或是出现在速率方程中的催化 剂浓度项,在反应过程中可以认为没有变化,可 并入速率系数项,这时反应总级数可相应下降,
下降后的级数称为准级数反应。例如:
(1)
r
?
k[A][B]
[A]
r ? k' [B] (
rB
?
?
dCB dt
化学反应速率的测定
动力学曲线就是反应中 各物质浓度随时间的变化
曲线 。有了动力学曲线才能在 t时刻作切线,求出瞬
时速率。
R ??? P
rR
?
? d[ R ] dt
rp
?
d[ P] dt
(1)化学方法
不同时刻取出一定量反应物,设法用骤冷、 冲稀、加阻化剂、除去催化剂等方法使反应立即
r = k[A] n
n级反应的微分式和积分式
nA → P
t =0 a
0
t =t a-x
x
(1)速率的微分式:
r= dx/dt=k (a-x )n
(2)速率的定积分式: (n≠1)
? ? x
dx
t

物理化学第八章表面

物理化学第八章表面

第八章 《表面现象与分散系统》一、选择题1.在一般情况下不考虑表面的存在对系统性质的影响是因为( )。

A. 表面状态复杂;B. 表面不重要;C. 表面分子数比内部分子少得多,表面效应不明显;D. 表面分子与内部分子状态一样。

2. 在一支水平放置的洁净的玻璃毛细管中有一可自由移动的水柱,今在水柱右端微微加热,则毛细管内的水柱将( )。

A. 向右移动;B. 向左移动;C. 不移动;D.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3.等温等压条件下的润湿过程是:( )。

A. 表面吉布斯自由能降低的过程;B. 表面吉布斯自由能增加的过程;C. 表面吉布斯自由能不变的过程;D. 表面积缩小的过程。

4.若某液体在毛细管内呈凹液面,则该液体在该毛细管中将( )。

A. 沿毛细管上升;B. 沿毛细管下降;C. 不上升也不下降。

D.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5.液体在能被它完全润湿的毛细管中上升的高度反比于( )。

A. 空气压力;B. 毛细管半径;C. 液体表面张力;D. 液体粘度。

6.当表面活性剂加入溶剂中后, 产生的效果是( )。

A. /0d dc σ< 正吸附;B. /0d dc σ> 正吸附;C. /0d dc σ< 负吸附; D . /0d dc σ> 负吸附。

7.在影响物质表面张力的因素中,下列说法哪个不对?( )。

A. 与压力有关;B. 与温度有关;C. 与共存相有关;D. 与表面积有关。

8. 空气中有一肥皂泡, 直径为2mm, 若其表面张力为0.06 N· m -1, 则泡内附加压力为( )。

A. 0.06×103 Pa ;B. 0.24×103 Pa ;C. 0.12 ×103 Pa ;D. 0.48×103 Pa 。

9.对于一理想的水平液面,下列各量中,何者为零?( )。

A. 表面张力;B. 表面能;C. 附加压力;D. 比表面能。

10.对于化学吸附的描述, 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物理化学:第八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

物理化学:第八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
(ii) 研究一个化学反应过程经历哪些具体步骤,即所谓反应 机理(或反应历程)。反应按什么途径,经过哪些步骤,才能 转化为最终产物。由反应历程了知反应中旧键的断裂和新键 的形成方式,了解物质结构和反应能力的关系。
三.化学动力学的研究方法
宏观方法与微观方法并用。
1)宏观反应动力学:以宏观反应动力学实验为基础,从宏观变量 的C、T、P 等出发,研究从复合反应到基元反应的动力学行为, 集中表现建立反应的速率方程。
一.化学反应转化速率的定义
1.瞬时速率
A B
dcA dt
dcB dt
A、B的消耗速率
Y Z
dcY dt dcZ dt
Y、Z的增长速率
8.1 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
一.化学反应转化速率的定义
2.反应进度 设反应为:
R P
t 0 nR (0)
t t nR (t)
nP (0)
np (t)
例如定容化学反应:N2+3H2=2NH3的反应速率为 dcN2 1 dcH2 1 dcNH3 dt 3 dt 2 dt
2、反应速率之间的关系 对反应aA+bByY+zZ
定容反应的反应速率 = 反应物的消耗速率 = 生成物的增长速率 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 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
即: A B Y Z
xA
def
nA,0 nA nA,0
8.2 化学反应速率方程
一. 化学反应速率与浓度关系的经验方程
在一定温度下,描述反应速率与反应物的物质的量浓度的 关系式叫化学反应的速率方程或叫化学反应的动力学方程. 对于反应:aA+bByY+zZ
A kAcA cB
(1) 速率方程有两种形式:r~c微分式 c~t 积分式 (2) 速率方程的作用:动力学学习,工程设计,机理研究。 (3) 速率方程的确定:实验。因此,速率方程是经验方程。 (4) 一般具有反应物浓度乘积关系,但不能直接由计量方程写出。

第八章 表面、相界和晶界

第八章 表面、相界和晶界
(2)固体表面的几何结构 实验观测表明,固体实际表面是不规则而粗糙的,存在 着无数台阶、裂缝和凹凸不平的峰谷。这些不同的几何 状态会对表面性质产生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是表面粗糙 度和微裂纹。
22
(3)清洁表面 清洁表面是指不存在任何吸附、催化反应、杂质扩散等 物理化学效应的表面。这种清洁表面的化学组成与体内 相同,但周期结构可以不同于体内。根据表面原子的排 列,清洁表面又可分为:
13
(2)原因 液膜中不仅有凹面,还有凸面。设凹的曲率半径为
r1,凸面的半径为r2。对于非球面: Ρs=γ(1/r2-1/r1) r :主曲率半径。
当液膜非常薄时, r2»r1 ,或r2=∞, 即为两块相互平行的 平板间的液体液面
Ρ=-γ/r1 负号表示液内压力小,相当于两边给玻璃有正的γ/r1 的推力,这一推力使二块玻璃拉近拉紧。
于B/r3 , 故范得华力只表现出引力作用。
对不同物质,上述三种作用并非均等的。例如对 于非极性分子,定向作用和诱导作用很小,可以忽 略,主要是分散作用。
18
二、固体的表面结构 1.表面结构
(1)静态表面原子状态 1)表面:是指(固体)晶体的三维周期性结构开始破坏一直
到真空之间的整个过渡区域,其厚度一般为几个原子层。 2)静态表面原子状态:是指在0K时,表面原子静止地(无
开尔文公式的结论说明凸面蒸气压>平面>凹面 由于颗粒表面各处的曲率不同,按开尔文公式可
知,各处相应的蒸气压大小也不同。故质点容易从 高能阶的凸处(如表面)蒸发,然后通过气相传递 到低能阶的凹处(如颈部)凝结,使颗粒的接触面 增大,颗粒和空隙形状改变而使成型体变成具有一 定几何形状和性能的烧结体。这一过程也称蒸发冷凝。
多数情况下吸附是介于上述二者之间,即在固体吸附剂 和吸附物之间共有电子,并且经常是不对称的。

第八章 大分子化合物

第八章  大分子化合物
第一节 大分子化合物
一、大分子化合物 定义:又可称为高分子化合物,它是指分子大小在1-100
mm,相对分子量高达几千到几百万的高聚物。
分类:
天然大分子化合物
如:天然橡胶、蛋白质、 淀粉、纤维素等。 如:塑料、有机玻璃、 腈纶等。

合成大分子化合物
湖南中医药大学物理化学教学课件
大分子溶液与溶胶的性质比较


第三节 大分子电解质溶液
二、大分子电解质溶液的电性
高电荷密度 稳定性 高度水化
pH对蛋白质电荷的影响 等电点:蛋白质分子中,-NH3+与-COO-数目相等时 溶液的pH
pH大于等电点,蛋白质带负电;反之亦然。
电泳现象 分离提纯蛋白质

湖南中医药大学物理化学教学课件
第三节 大分子电解质溶液
1/
大分子化合物的分散性
MZ Mm

Mm Mn
湖南中医药大学物理化学教学课件


第一节 大分子化合物
mol 例题一: 有一聚合物样品,其中摩尔质量为10.0 kg· -1的分 子有10摩尔,摩尔质量为100 kg· -1的分子有5mol, mol
则其 Mn和 Mm分别为多少?
解:
Mn N1M 1 N 2 M 2 N1 N 2 10 10 5 100 10 5
湖南中医药大学物理化学教学课件


第三节 大分子电解质溶液
例题二: 298K时,某高分子电解质NaR的浓度为0.1mol/L,将其置于半透
膜内,膜外放置NaCl水溶液,浓度为0.2mol/L,计算Donnan平衡 后,膜两边离子的浓度分布和渗透压。
解:Donnan平衡后
Na+ (0.1+x)mol/L R- 0.1mol/L

物理化学 第八章 界面张力复习

物理化学 第八章  界面张力复习
pr /p=0.979
pr =3.10×103 Pa< 3.15×103 Pa(实际),
所以夜间水蒸气能在土壤毛细管中凝结。
例5 一个带有毛细管颈的漏斗,其底部装有半透膜, 内盛浓度为1×10-3mol L-1的稀硬酯酸钠水溶液。若溶 液的表面张力 = *-bc, 其中 * = 0.07288 Nm-1,b= 19.62 (N m-1 mol L-1), 298.2 K 时将此漏斗缓慢地插 入盛水的烧杯中,测得毛细管颈内液柱超出水面 30.71cm 时达成平衡, 1) 求毛细管的半径; 2) 若将此毛细管插入水中,液面上升多少?
• 6.喷洒农药时,为什么要在农药中加表面 活性剂? • 答:植物有自身保护功能,在叶子表面有 蜡质物,不被雨水润湿,可以防止茎叶折 断。如果农药是普通水溶液,接触角大于 90°,喷在植物上不能润湿叶子,成水滴 淌下,达不到杀虫效果;加了表面活性剂 以后,使农药表面张力下降,接触角小于 90°,能润湿叶子,提高杀虫效果。现在, 有的农药在制备时就加了表面活性剂,制 成乳剂等。
解: Wr’ = A = (A2 – A1) A2 = n 4r2 而 1kg = n × ( 4/3r3 ) n = 2.4 1023个
Wr’ =310-3 /r =218 kJ
而 218 kJ 的能量相当于1 kg水升温 50℃ 所需的能 .对于1 kg水(0.0485m2),表面能约为 3.510-3J。
2 0.07288 2σ cosθ 2σ 0.074 m h -4 ρ gr' 1000 9.8 2.008 10 ρ gr'
液面上升7.4 cm
例6 0℃时,CO在2.964g木炭上吸附的平衡压力p与 吸附气体标准状况体积V有下列数据 p/104Pa 0.97 V/cm3 7.5 2.40 16.5 4.12 25.1 7.20 38.1 11.76 52.3

物理化学 第八章界面张力复习

物理化学 第八章界面张力复习

• 7.用同一支滴管滴出相同体积的水、NaCl 稀溶液和乙醇溶液,滴数是否相同? • 答:不相同。因为在密度相差不大的情况 下,液滴的大小与表面张力有关。一般表 面张力越大,在管端能悬挂的液滴体积也 越大。所以,液体体积相同的情况下,表 面张力最大的NaCl稀溶液液滴最大,滴数 最少。水居中,乙醇溶液液滴最小,滴数 最多。若液体密度相差大,还要考虑密度 的影响。
1/Vm =8.78 ×10-3 cm-3, 1/(bVm) =1.24×103 Pa ·cm-3 故Vm =114 cm3, b= 7.08×10-6 Pa-1
p
(2) 求CO压力为5.33×104 Pa时,1g木炭吸附的 CO标准状况体积。 从图上查出, 当pCO = 5.33×104 Pa时,p/V=1707Pa ·cm-3 2.964g木炭吸附的CO标准状况体积为: V= 5.33×104 /1707=31.22cm3 1g木炭吸附的CO标准状况体积为: V/m=31.22/2.964=10.5cm3
(G)T , p dA
S dA T A, p
U H G TS
三、Young-Laplace 公式 : p=2/r
附加压力的方向总是指向球心
四、Kelvin eq.
注意: 凹(液中气泡):r取负值,pr < p 凸(小液滴): r取正值,pr > p
解: (1)将题目给定关系式对浓度c求导,得 σ AB c 1 Bc c σ ABc 代入吉布斯吸附公式,得 RT c RT (1 Bc) (2) 将A=0.0131Nm-1, B=19.62dm3mol-1, T=292K, c= 0.20mol dm-3代入上式,计算得: =4.30×10-6 mol ·m-2

大学物理化学--第八章

大学物理化学--第八章

返回
2020/8/23
1、弯曲液面附加压力-拉普拉斯方程
弯曲液面凹面一侧压力以p内表示,凸面一侧压力 以p外表示,弯曲液面内外压力差△p称为附加压力。
p p内 p外 pl pg 0 p p内 p外 pg pl 0
表面张力的存在是弯曲液面产生附加压力的根本 原因,附加压力是表面张力存在的必然结果。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8/23
§8.1 界面张力
1.液体表面张力、比表面功、 比表面吉布斯函数
2.界面热力学方程 3.界面张力影响因素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8/23
1、表面张力,比表面功与比表面吉布斯函数
液体表面分子受力情况分析:
液体内部:分子所受的力可以 彼此抵消,合力为零。故内部分子 可无规则运动而不消耗功。 液体表面:分子恒受指向液体 内部的拉力,处于不对称力场。故 表面分子趋向液体内部移动,宏观 表现为液体表面力图缩小到最小。
Va V m
(m 3 kg 1 )
体积要换算成标准状况(0 C ,101.325kPa)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8/23
2、等温吸附
吸附量 f (T , p,吸附剂,吸附质) 吸附剂、吸附质定:V a f (T , p)
吸附等温线:()T:V a f ( p) V a — p线
第八章 界面现象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8/23
基本概念
1.界面和界面现象 2.表面和比表面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8/23
1、界面和界面现象
界面(Interfac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2-T1
k1
2. 表观活化能(经验活物理化化学能第八,章 实验活化能)
§7-7反应速率理论的简介(微观反应动力学) 碰撞理论 分子运动论 过渡状态理论 统计力学、量子力学
一、碰撞理论 1.要点 1)碰撞是分子间发生反应的必要条件。 2)只有有效碰撞(能量大的分子 —“活化分子” 之间的碰撞)才能发生反应
4)Van’t Hoff经验式的活化能范围 设反应在室温下进行,T=300K
r2~4 E 5k0 • J m-1~ o 1lk 0• J m 0-1 ol
物理化学第八章
4.有关Arrhenius公式的说明
结论:
d ln k dT
E RT2
1)低温范围内,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变化更敏感。
2)对活化能不同的反应,当温度增大时,E大的反应
三、多相反应的吸附理论
— 化学反应控制的多相反应
1.吸附理论
催化剂
例:SO2 + O2 → SO3
rr反应 ddntk1csA总
一级反应
Csm1 bbp/pm•o m l2 (Langmuir吸附等温线)
p : 压 强 b : 吸 附 平 衡 常 数 m : 单 分 子 层 物理饱 化学和 第八吸 章 附 量 , 常 数
r反应 A总 k1m1 bbppk1:s1 (一级反应)
r反 应 k1 '1 bbpp
k1 ' A 总 k1 m
2.特点(提高反应速率的方法)
1) k1' , r反应 k' = A总 km
物质本性: k1, m
Hale Waihona Puke T: T , k1 ↑, r反应 ↑
A总 : A总 ↑,r反应 ↑
物理化学第八章
四、混合控制
缺陷:k从实验获得,半经验。
物理化学第八章
二、过渡状态理论(绝对反应速率理论) 1.要点:化学反应过程中,作用物分子不是一经 碰撞就生成产物分子,而是要经历一个中间过渡态 (活化状态),此时物质为活化物。
A-D + C [A…D…C]≠ → A + D-C [A…D…C]≠过渡状态
物理化学第八章
2.研究方法
物理化学第八章
二、多相反应速率的扩散理论 扩散控制的多相反应
1. 扩散理论 r扩散 D ACkc : 扩 散 层 厚 度 C : 扩 散 层 浓 度 差
2.提高反应速率的办法
1) A,r
2)D↑ ,r↑
3)-C,r
4 ) ↓ r ↑ 通 过 , 加 强 搅 物拌 理化来 学第八减 章 小 , 使 r ↑
三、Arrhenius公式
1. Arrhenius公式的提出
d ln k
d(1) T
dlnk dT
E RT2
0
ln k
dlnk dT
E C RT
T2
k
0
Aexp(
E R
E) RT
—— Arrhenius公式 (A,C,E常数)
A:指数前因子或频率因子,量纲同k E:具有能量单位,不随温度变化,E0,称活化能
物理化学第八章
2.活化能的物理意义 ●有效碰撞才能发生反应 ●能量足够高的分子发生碰撞才发生反应
活化能E1/E2=活化分子平均能量普通分子平均能量
物理化学第八章
3.E,T对速率常数k的影响
k Aexp( E ) RT
1)T,E对k的影响很大,在指数上
2)T的影响: T , k
Van’t
Hoff等压方程式:
1.反应速率方程式 设为扩散过程和一级化学反应过程混合控制
r扩散 r反应 A d 总 dn/tm• om l2•s1
r扩散 D cD ( c 0 cs) k( Dc0 cs)
r反应k1C( s 设为一级反 k应 RCs)
稳 态 下 :k ( Dc 0 c s ) 物 理化k 学R 第c 八s 章
连串反应 r r 物理化学第慢八章
r r扩散 多相反应为扩散控制(反应处于扩散区)
r r反应 多相反应为化学反应控制
r由r扩散和r反应共同控制,称混合控制
E扩散E反应
条件改变,控制步骤改变
T , r 反增 应 加 得 多 。 r 扩增 散 加 得 少
物理化学第八章
2.特点 1)多相反应大多发生在相界面,反应物必须向相 界面扩散,产物必须向相界面外扩散。 2)扩散和反应是多相反应互相串联的两步骤,总 的速率由最慢步骤控制。 3) 相界面的大小和性质是影响多相反应的重要 因素。
dlnK dT
RrHTm2
Arrhenius方程式:
d ln k dT
E RT2
rHm 0
从热力学、动力学角度, 温度增加对吸热反应有利
rHm 0 T ↑, K T↑, 物理化学第八章 k↑
K k正 k逆
3)E的影响: E , k
k Aexp( E ) RT
一般化学反应活化能在40 400kJ•mol-1之间
1)等势能面图 反应分子体系势能u=u(rAD,rDC) 2) 反应进程与势能变化关系
活化能:
正反应: E1 1L
3. 反应速率常数的推导
逆反应:E2 2L
kRT (co)1merS eE/RT Lh
物理化学第八章
§7-8 多相反应动力学 一、多相反应的步骤和特点 1. 反应步骤 1)反应物的分子从不同的相向相界面扩散。 2)反应物分子在相界面处发生初步的相互作用。 3)化学反应。 4)产物从界面脱离。 5) 产物从相界面向其相内扩散。
§7-6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一、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类型
r / kn
A
B
C
D
E
T
物理化学第八章
二、Van’t Holf经验规则 近似规则:反应温度每升高10K反应速率大约
增加24倍。
kT 10 r kT
kT n10 r n (若r看成常数) kT
r:反应速率的温度系数 r 24
物理化学第八章
速率增加的倍数比E小的反应速率增加的倍数大。
即低温对活化能低的反应有利。
高温对活化能高的反应有利。
物理化学第八章
四.关于活化能的计算及表观活化能 1.活化能计算 1) 图解法或线性回归
lnk E C RT
lgk
E C'
2.303RT
2)数值计算
ERT1T2 lnk2 T2 -T1 k1
E2.3031TR2 lTgk2
物理化学第八章
2. 反应速率常数的推导
r dN zq dt
z:碰撞总数/单位时间,单位体积 分子运动论 q:有效碰撞占总碰撞分数 能量分布
rd dN tz qkA N A N D kAN A zN q D
物理化学第八章
3.解决问题 1)说明了频率因子的概念
A=f(碰撞次数或碰撞频率) 2)适用于气体或液体的简单反应:单分子,双分 子,三分子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