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合成氨反应及其反应条件的选择》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合成氨条件的选择化学教案

合成氨条件的选择化学教案

合成氨条件的选择化学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合成氨的反应原理及工业生产过程。

2. 掌握合成氨反应条件的选择及其对反应的影响。

3. 能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实际生产问题,提出优化生产的建议。

教学重点:1. 合成氨的反应原理及工业生产过程。

2. 合成氨反应条件的选择及其对反应的影响。

教学难点:1. 合成氨反应条件的具体影响因素。

2. 如何优化合成氨的生产条件。

教学准备:1. 课件及教学素材。

2. 实验室仪器及试剂。

教学过程:第一章:合成氨的反应原理及工业生产过程1.1 合成氨的反应原理1.2 工业生产过程1.3 合成氨的重要性和应用第二章:合成氨反应条件的选择2.1 铁催化剂的选择2.2 温度的影响2.3 压力的影响2.4 氢气与氮气比例的选择第三章:合成氨反应条件的优化3.1 催化剂的活性与寿命3.2 反应温度的优化3.3 反应压力的优化3.4 氢气与氮气比例的优化第四章:合成氨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4.1 催化剂失活与再生4.2 设备腐蚀与防护4.3 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第五章:合成氨生产的环保问题及解决方案5.1 合成氨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5.2 环保法规与标准5.3 污染物处理与减排技术教学评价:1. 学生对合成氨的反应原理及工业生产过程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合成氨反应条件的选择及其对反应的影响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对合成氨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的运用能力。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分析实际生产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确保教学效果。

第六章:合成氨催化剂的研究与应用6.1 催化剂的种类与特性6.2 催化剂的研究方法6.3 催化剂在合成氨工业中的应用第七章:合成氨反应动力学7.1 反应速率与反应级数7.2 活化能与活化分子7.3 反应动力学在合成氨工业中的应用第八章:合成氨工艺流程与设备设计8.1 合成氨工艺流程概述8.2 主要设备的设计与选型8.3 合成氨工艺的优化与改进第九章:合成氨生产的经济与环境评价9.1 合成氨生产成本分析9.2 合成氨生产的经济效益9.3 合成氨生产的环境影响与评价第十章:合成氨技术的进展与未来发展10.1 合成氨技术的演变10.2 当前合成氨技术的研究热点10.3 合成氨技术的未来发展展望这十个章节涵盖了合成氨的条件选择、催化剂研究、反应动力学、工艺流程设计、经济与环境评价以及技术进展等方面,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合成氨的生产过程和技术要点。

高中化学选修《合成氨条件的选择》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选修《合成氨条件的选择》教学设计

2-4-1 合成氨条件的选择[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使学生理解如何应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原理,选择合成氨的适宜条件。

(2)了解合成氨生产的一般流程和反应原理、反应条件等。

2.能力和方法目标(1)通过合成氨生产条件的分析和选择,使学生了解应化学原理选择化工生产条件的思路和方法。

(2)通过用化学反应速率理论、化学平衡理论选择合成氨反应条件,培养知识的综合应用和归纳能力。

(3)通过合成氨对工业、农业等领域的重要作用的教育,让学生理解化学对于改善人类生活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课堂练习:1.在现代无机化工、有机化工、生物化工等生产中,大多数产品的合成往往需要使用的主要化学反应条件是()。

(A)高温(B)高压(C)催化剂(D)高温、高压、催化剂2.将V1L的H2和V2L的N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达到平衡后,混合气体总体积为V3L (气体体积均在相同条件下测定),则生成NH3的体积是()。

(A)(V1+V2-V3)L (B)(V1+V2+V3)L(C)(V1+V2-2V3)L (D)[V3-(V1+V2)]L3.在某合成氨厂合成氨的反应中,测得合成塔入口处气体N2、H2、NH3的体积比为6:18:1,出口处气体N2、H2、NH3的体积比为9:27:8,则氮的转化率为()。

(A)5% (B)50% (C)25% (D)20%4.下面是合成氨的简要流程示意图(如图2-4-1):沿x路线回去的物质的是()。

(A)N2和H2(B)催化剂(C)N2(D)H25.工业上用氨和二氧化碳反应合成尿素。

已知下列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与水反应产生H2和CO2,H2是合成氨的原料,CO2供合成尿素用。

若从充分利用原料的角度考虑,选用____物质作原料较好。

(A)CO (B)石油脑(C5H12、C6H14)(C)CH4(D)焦炭6.在一定条件下,合成氨反应达到平衡后,混合气体中NH3的体积分数为25%。

若反应前后条件保持不变,则反应后缩小的气体体积与原反应物体积之比是()。

合成氨条件的选择

合成氨条件的选择

学科:化学教学内容:合成氨条件的选择【基础知识精讲】1.合成氨反应的理论应用合成氨反应原理:N2+3H 22NH3(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特点是:①可逆反应;②气体总体积缩小的反应;③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根据上述反应特点,从理论上分析:(1)使氨生成得快的措施(从反应速率考虑):①增大反应物的浓度;②升高温度;③加大压强;④使用催化剂.(2)使氨生成得多的措施(从平衡移动考虑):①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同时减小生成物的浓度;②降低温度;③增大压强.2.合成氨条件的选择在实际生产中,既要考虑氨的产量,又要考虑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综合以上两方面的措施,得出合成氨的适宜条件的选择:浓度:一般采用N2和H2的体积比1∶3,同时增大浓度,不加大某种反应物的浓度,这是因为合成氨生产的原料气要循环使用.按1∶3循环的气体体积比,仍会保持1∶3.温度:合成氨是放热反应,降低温度虽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但温度过低,反应速率过慢,所以温度不宜太低,在500℃左右为宜,而且此温度也是催化剂的活性温度范围.压强:合成氨是体积缩小的可逆反应,所以压强增大,有利于氨的合成,但压强过高时,对设备的要求也就很高,制造设备的成本就高,而且所需的动力也越大,应选择适当的压强,一般采用2×107Pa~5×107Pa.催化剂:用铁触媒作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缩短达到平衡时间.可将合成氨的适宜条件归纳为:①增大氨气、氢气的浓度,及时将生成的氨分离出来;②温度为500℃左右;③压强为2×107Pa~5×107Pa;④铁触媒作催化剂.3.合成氨的工业简述合成氨工业的简要流程图:(1)原料气的制取.N2:将空气液化、蒸发分离出N2,或将空气中的O2与碳作用生成CO2,除去CO2后得N2.H2:用水和焦炭(或煤、石油、天然气等)在高温下制取,如(2)制得的N 2、H 2需净化、除杂,再用压缩机压缩至高压.因为若有杂质存在可使催化剂失去催化作用,也称使催化剂“中毒”.(3)在适宜条件下,在氨合成塔中进行合成.(4)氨的分离:经冷凝使氨液化,将氨分离出来,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并将未反应的H 2、N 2循环送入合成塔,使其充分利用.【重点难点解析】重点:理解应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原理选择合成氨的适宜条件.难点:根据各种影响反应进行的因素选取反应综合条件.1.巧用假设,灵活解题例如:密闭容器中,N 2+3H 2 2NH 3在500℃时达到平衡,问:(1)将H 2、NH 3的浓度同时增大1倍,平衡如何移动?(2)将N 2、NH 3的浓度同时增大1倍,平衡如何移动?分析:浓度的改变是反应物和生成物部分发生而改变,因而平衡的移动就较难判断.而巧用假设就较易解答.(1)将不变浓度的N 2视为液体(常数),将浓度改变的H 2、NH 3视为气体,得出等效平衡N 2(l)+3H 2(g) 2NH 3(g),将H 2、NH 3浓度同时增大1倍,相当于上述等效平衡压强增大到原来的2倍,所以等效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原平衡同向移动.也可利用平衡常数K 来判断.(2)同理分析可得,平衡向逆方向移动.又例如,平衡反应2NO 2N 2O 4在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在其它条件不变时,若向容器中分别增加NO 2和N 2O 4,][][422O N NO 的比值如何变化? 分析:先运用上节所介绍的等效假设,增加NO 2或N 2O 4时,压强不变,平衡时比值不变.再压缩时,假设平衡不移动,比值也不变.现实际上平衡右移,所以,无论是增加NO 2还是增加N 2O 4,都有][][422O N NO 比值减小. 2.如何选择适宜条件,使平衡向有利的方向移动?应从以下几方面观察考虑:①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计量数;②反应热情况;③反应速率;④转化率(增加廉价物质的量,提高价格贵重原料的利用率)例如,在硫酸工业中,通过下列反应使SO 2转化为SO 3:2SO 2+O 22SO 3(正反应放热)已知常压下平衡混合气体中SO 3体积分数为91%,试回答:(1)生产中常用过量的空气是为了 ;(2)加热到400°~500°是由于 ;(3)压强采用 ,原因是 ;(4)尾气中的SO 2必须回收,是为了 .此题根据题示信息和以上提出的要考虑的几个方面,不难分析作答.3.反应物用量的改变对平衡转化率的影响若反应物只有一种,如aA(g) bB(g)+cC(g),增加A 的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但该反应物A 的转化率的变化与气体物质的系数有关.(1)若a=b+c ,A 的转化率不变;(2)若a >b+c ,A 的转化率增大;(3)若a <b+c ,A 的转化率减小.若反应物不止一种时,如:aA(g)+bB(g) cC(g)+dD(g)(1)若只增加A 的量,平衡正向移动,而A 的转化率减小,B 的转化率增大.(2)若按原比例同倍数地增加反应物A 和B 的量,则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而反应物转化率与气体反应系数有关.如a+b=c+d ,A 、B 转化率都不变;如a+b <c+d ,A 、B 转化率都减小;如a+b >c+d ,A 、B 转化率都增大.4.如何正确区别转化率与物质所占百分含量的关系?例题:如下图所示,是表示外界条件(温度、压强)的变化对下列反应的影响:L(固)+G(气) 2R(气)(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在图中,Y 轴是指( )A.平衡混合气中G 的百分含量B.平衡混合气中R 的百分含量C.G 的转化率D.L 的转化率分析:根据题中给出的反应式可知,该反应是一个气体体积增大的吸热反应.根据图形曲线可知,Y 所指的量应该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以及“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者,应由此来判断符合题意的选项.升温使题中的平衡反应右移,所以R%增大,G%减少,L 和G 的转化率都增高,故只有选项A 符合要求.增大压强,使平衡左移,R%减少,G%增大,也是A 符合要求,所以Y 轴是指平衡混合气体中G 的百分含量.本题答案:A【难题巧解点拨】例1:在一定温度、压强和催化剂存在时,把N 2和H 2按1∶3体积比混合,当反应达到平衡时,混合气中NH 3的体积分数为25%,求N 2的转化率.分析:此题可用常规三行式解法,也可用差量法求解.这里,用整体思维方法求解. 设平衡时混合气为100体积,显然NH 3为25体积.由于N 2和H 2的混合比正好为化学计量数之比,1∶3投料,1∶3转化,转化率也应相同.列式分析如下:N 2+3H 32NH 3平衡时 75 25起始时 75+50 0转化率:αN2=αH2=12550×100%=40% 同学们可用其它解法予以对照.例2:(高考科研题)在一定条件下,合成氨反应达到平衡后,混合气体中NH 3的体积分数为25%.若反应前后条件保持不变,则反应后缩小的气体体积与原反应物体积的比值是( )A.1/5B.1/4C.1/3D.1/2分析:设起始时H 2为amol ,N 2为bmol ,平衡时NH 3为xmol ,则3H 2 + N 2 2NH 3起始时 a b 0平衡后 a-3x/2 b-x/2 x因为,在相同条件下,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体积比 据题意可得方程:x x b x a x +-+-)2/()2/3(=25%.化简得 ba x +=1/5,故正确答案为A.评析:本题是一道简单的计算题,关键是根据题意列出方程,但必须注意,题目并未规定n(H 2)∶n(N 2)=3∶1,且反应是可逆的.否则,就会导致错选D.另解:利用例1的解题思想,这里无论起始投入按何种比例,仍可设平衡时总体积为100L ,则NH 3为25L ,H 2和N 2共75L.按反应化学计量数关系,反应前原反应物体积应为(75+50)L ,反应后缩小的体积为(125-100)L ,所求比值为(125-100)∶125=51. 例3:工业上用氨和二氧化碳反应合成尿素.已知下列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与水反应产生H 2和CO 2,H 2是合成氨的原料,CO 2供合成尿素用.若从充分利用原料的角度考虑,选用 (填序号)物质作原料较好.A.COB.石脑油(C 5H 12、C 6H 14)C.CH 4D.焦炭作出这种选择的依据是 .(杭州市联考试题)分析:根据反应:N 2+3H 22NH 3,CO 2+2NH 3CO(NH 2)2+H 2O ,若要充分利用原料,显然要求原料与水反应产生的H 2和CO 2物质的量之比等于或接近于3∶1时,上述反应趋于恰好反应,原料得以充分利用.根据题示信息:C+2H 2O =CO 2+2H 2(2∶1),CO+H 2O =CO 2+H 2(1∶1)CH 4+2H 2O =CO 2+4H 2(4∶1),C 5H 12+10H 2O =5CO 2+16H 2(3.2∶1),故石脑油的利用率最高,答案为B.评析:若要求充分利用原料,通常有两种途径:(1)所投入的原料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使原料恰好反应;(2)增加廉价物质的量,使价格贵重物质充分利用,亦即提高价格贵重的原料利用率.【典型热点考题】例1:在氮气、氢气合成氨的合成塔中,进入的气体按N 2与H 2体积比为1∶3,塔中的压强为1.62×107Pa ,又知从塔中出来的气体中,NH 3占25%(体积百分组成).求:(1)从合成塔出来的混合气体中,N 2和H 2的体积百分组成.(2)合成塔出来气体的压强.分析: (1)N 2+3H 22NH 3反应中N 2与H 2的体积比(同于物质的量之比)和原料混合气体中的比值相同,故从塔中出来的气体中N 2∶H 2仍为1∶3.即V(N 2)=(1-25%)×41×100%=18.75% V(H 2)=(1-25%)×43×100%=56.25%(2) N 2 + 3H 22NH 3 起始(mol) 1 30 平衡(mol) 1-x 3-3x 2x x x x x 2)33()1(2+-+-×100%=25%,x=0.4 即 1-x=0.6,3-3x=1.8,2x=0.8∴ n 2=3.2mol ,而n 1=4molT 不变时 p 1∶p 2=n 1∶n 2则p 2=p 1·12n n =1.62×107×42.3=1.30×107(Pa). 评析:巧用原料气配比和反应进行特点以及阿伏加德罗定律解题.此题属合成氨工业生产基本的理论计算.例2:(1997年全国高考题)把氢氧化钙放入蒸馏水中,一定时间后反应达到如下平衡:Ca(OH)2Ca 2++2OH -加入以下溶液,可使Ca(OH)2减少的是( )A.Na 2S 溶液B.AlCl 3溶液C.NaOH 溶液D.CaCl 2溶液分析:要使Ca(OH)2的量减少,需使平衡Ca(OH)2(固) Ca 2++2OH -向右移动,而减少Ca 2+的浓度或OH -的浓度可使平衡右移.A 、C 溶液呈碱性,能增大OH -的浓度,D 能增大Ca2+的浓度,即A 、C 、D 均使平衡左移;只有B 中的Al 3+能结合OH -,使平衡右移.答案为B.评析:勒夏特列原理除适用于化学平衡外,同样可应用在溶解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中.例3:(1998年上海高考题)牙齿表面由一层硬的、组成为Ca 5(PO 4)3OH 的物质保护着,它在唾液中存在下列平衡:Ca 5(PO 4)3OH(固) 5Ca 2++3PO 43-+OH -(1)进食后,细菌和酶作用于食物,产生有机酸,这时牙齿就会受到腐蚀,其原因是 .(2)已知Ca 5(PO 4)3F(固)的溶解度比上面的矿化产物更小,质地更坚固.当牙膏中配有氟化物添加剂后能防止龋齿的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3)根据以上原理,请你提出一种其他促进矿化的方法.答: .分析:(1)H ++OH -=H 2O ,使平衡向脱矿方向移动.(2)依据信息,F -替换平衡中的OH -,生成溶解度更小、质地更坚固的Ca 5(PO 4)3F,5Ca 2++3PO 43-+F -=Ca 5(PO 4)3F ↓.(3)促进矿化的方法之一是使上述平衡向左移动.一种可行的方法是加Ca 2+,使平衡向左移动.评析:本题主要考查运用勒夏特列原理解决化学实际问题的能力.题目新颖,但答案就在题干中,关键在于认真理解题意,并能和所学知识联系起来.【同步达纲练习】1.氨的合成反应为N2+3H22NH3(正反应放热),在合成氨工业生产中应采取的适宜条件是( )A.低温、高压、催化剂B.高温、高压C.尽可能的高温、高压D.适当温度、适当高压、催化剂2.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由H2和N2合成氨时,在高压下进行是有利的B.升高盛放水的密闭容器中的温度,水的蒸气压就增大C.合成氨在高温下进行,加入催化剂使反应速率增加,这对氨的合成有利D.降低压强,使N2O4的分解率增高3.以下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温度过高对合成氨不利B.合成氨在高温下进行是有利的C.合成氨在高温下进行和加入催化剂都能使反应速率加快D.在合成氨时,氮气要过量4.工业合成氨的反应是在500℃左右进行的,主要原因是( )A.500℃时此反应速率最快B.500℃时氨的平衡浓度最大C.500℃时氨的转化率最高D.500℃时该反应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最好5.下列所述情况表示合成氨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H2的消耗速率与NH3的生成速率之比为3∶2B.体系中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C.N2的生成速率与NH3的生成速率之比为1∶2D.密闭容器中H2、N2、NH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26.在N2+3H22NH3+Q的反应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1)加压,使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减慢;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2)升高温度,使正反应速率变慢、逆反应速率加快,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3)使用催化剂,既加快正、逆反应速率,又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4)温度越低,单位时间内氨的产量越高(5)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应物的利用率一定提高A.只有(1)(2)B.只有(1)(2)(3)C.只有(4)(5)D.全不正确7.NH3加热分解为N2和H2,在同温同压下,测得分解后气体的密度为分解前的2/3,则氨的分解率为( )A.50%B.60%C.40%D.80%8.设温度为T,压强为p,容器体积为V,合成氨反应达平衡状态时,如下操作平衡不发生移动的是( )A.恒定T、p时,充入NH3B.恒定T、V时,充入N2C.恒定T、p时,充入NeD.恒定T、V时,充入He9.在合成氨反应中N2(g)+3H2(g) 2NH3(g) △H<0,反应已达平衡,若v(N2)、v(H2)、v(NH3)表示为正反应速率,v′(N2)、v′(H2)、v′(NH3)表示为逆反应速率,则下述不正确的是( )A.此时:v(N 2)=3v ′(H 2)B.缩小体积:v(H 2)<32v ′(NH 3)C.升温:2v(N 2)<v ′(NH 3)D.分离出部分氨:3v(N 2)=v(H 2)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N 2(g)+3H 2(g) 2NH 3(g)知,若将1molN 2和3molH 2混合,在催化剂存在下,于500℃时发生反应,能生成2molNH 3B.一定温度下,在一容积不变的容器内进行合成氨的反应,一段时间后,其压强不再改变,可认为已达平衡状态C.合成氨反应达平衡后,缩小容器体积,NH 3的浓度增大,平衡常数K 值也增大11.在合成氨时,可以提高H 2转化率的措施是( )A.延长反应时间B.充入过量H 2C.升高温度D.充入过量N 212.某容器中加入N 2和H 2,在一定条件下,N 2+3H 22NH 3达到平衡时,N 2、H 2、NH 3的浓度分别是3mol/L 、4mol/L 、4mol/L.则反应开始时H 2的浓度是( )A.5mol/LB.10mol/LC.8mol/LD.6.7mol/L13.合成氨中使用铁触媒的作用是( )A.降低反应温度B.提高氨气的纯度C.加快反应速率D.提高平衡时氨气的浓度14.合成氨所需的H 2可由煤和水蒸气反应而制得,其中一步的反应为:CO+H 2O(g) CO 2+H 2+43kJ.下列措施中,能提高CO 转化率的是( )A.增大压强B.降低温度C.增大CO 浓度D.增大水蒸气的浓度15.对于可逆反应:2Cl 2+2H 2O(g) 4HCl+O 2(正反应吸热)当反应达到平衡后:(1)扩大容器体积,H 2O 的物质的量 ;(2)加入O 2,Cl 2的浓度 ;(3)增加压强,Cl 2的物质的量 ;(4)加入Cl 2,HCl 的浓度 ;(5)升高温度,H 2O 的物质的量 ;(6)加入正催化剂,O 2的浓度 ;(7)加入氦气,HCl 的物质的量 .16.合成氨原料气中氮气制备的方法之一为,方法之二为 ;另一原料气氢气的制取化学方程式为 .17.298K 时,合成氨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 2(g)+3H 2(g) 2NH 3(g)+92.4kJ ,在该温度下,取1molN 2和3molH 2放在一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存在时进行反应,测得反应放出的热量总小于92.4kJ ,其原因 .【素质优化训练】1.在密闭容器中加少量水,常压下通氨气至饱和,则会建立下列平衡:NH 3+H 2O NH 4++OH -,若要使该反应中的OH -离子浓度增大,应采用的措施是( )A.加水B.加NH 4Cl 晶体C.常压下继续通入氨气D.将氨气的压强增大1倍后再通入密闭容器中2.反应PCl5(g) PCl3(g)+Cl2(g)……①2HI(g) H2(g)+I2(g) ……②2NO2(g) N2O4(g) ……③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化学平衡时,反应物的转化率均是a%.若加入一定量的各自的反应物,则转化率( )A.均不变B.均增大C.①增大②不变③减小D.①减小②不变③增大3.在某容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A(g)+B(g) xC(g),符合下列下图像Ⅰ所示关系.由此推断对下图Ⅱ的正确说法是( )A.p3>p4Y轴表示A的转化率B.p3<p4Y轴表示B的百分含量C.p3>p4Y轴表示混合气体的密度D.p3>p4Y轴表示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I II4.可逆反应A(g)+B(g) 2C(g)在不同温度下经过一定时间,混合物中C的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那么:(1)由T1和T2变化时,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填>、<、=);(2)由T3向T4变化时,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填>、<、=);(3)反应在温度下达到平衡;(4)此反应的正反应为热反应.5.可逆反应A(g)+3B(g) 2C(g),在反应过程中C的百分含量c%与温度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1)正反应是反应(放热、吸热).(2)t<500℃时,c%逐渐增大是因为.(3)t >500℃时,c%逐渐减小是因为 .6.合成氨厂常通过测定反应前后混合气体的密度来确定氮气的转化率.某工厂测得合成塔中N 2、H 2混合气体的密度为0.5536g/L(标况下测定),从合成塔出来的混合气体在相同条件下密度为0.693g/L.求该合成氨厂N 2的转化率.7.以H 2、CO 为主要组成,供化学合成用的一种原料气叫做“合成气”.若用天然气为原料制合成气,可用“天然气蒸气转化”的反应:CH 4(g)+H 2O(g) CO(g)+3H 2(g)-Q生产时主要条件是温度、压强和水蒸气的配比,另外还要有适宜的催化剂.合成气里的H 2可用于合成氨,CO 最终分离出来后可用于合成甲醇、醋酸、乙二醇等,即新兴起的以分子中只含有一个碳原子的化合物为原料来合成化工产品的“C 1化学”.据此回答以下两题:(1)天然气蒸气转化的主要反应进行时,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反应速率为3v(H 2)=v(CH 4)B.温度为800℃~820℃,若超过1500℃反而不利C.工业上为使平衡正向移动,要用过量的天然气D.在加压的条件下,正反应速率会增大(2)目前用合成气生成甲醇时,采用Zn-Cr 催化剂,其反应为:CO(g)+2H 2(g) CH 3OH(g)+Q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达到平衡时,容器内的总压保持不变B.合成甲醇的反应可以认为是CO 的氧化反应C.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合成甲醇的反应要在加压和维持相当高的温度下进行,以利于提高单位时间内的产量D.甲醇与CO 能在一定条件下化合生成醋酸是因CO 插入CH 3OH 中形成C =O 键而成8.有些反应从表面上看不能进行.如:(1)KClO 4+H 2SO 4−→−HClO 4+KHSO 4 (2)Na+KCl −→−NaCl+K (3)Mg+RbCl −→−MgCl 2+Rb(4)KCl+NaNO 3−→−NaCl+KNO 3 而实际生产中恰被用来制取带横线的物质.这4个反应中利用的反应原理相同的是 ,其原理是 ,不相同的原理是 .【生活实际运用】1.有文献报导:硫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物中的SO 3约占5%~6%(体积),而硫在纯氧中燃烧时,其产物中的SO 3约占2%~3%(体积),你能解释这一现象吗?试试看!〔提示:S+O 2 SO 2放出热量如何影响化学平衡2SO 2(g)+O 2(g) 2SO 3(g)+Q 〕2.反应CO(g)+ 21O 2(g) CO 2(g)在1600℃时,K =1×104.经测定汽车尾气里的CO 和CO 2的浓度分别为4.0×10-5mol ·L -1和4.0×10-4mol ·L -1.若在汽车的排气管上增加一个1600℃的补燃器,并使其中的O 2浓度始终保持4.0×10-4mol ·L -1,求CO 的平衡浓度和补燃器转化率.3.在上题的系统里,同时发生反应:SO 2(g)+ 21O 2(g) SO 3(g)K =20,经测定,汽车的尾气原有SO 2气体的浓度为2×10-4mol ·L -1.问SO 3的平衡浓度?4.某农科所研究人员把棚内空气中的CO 2浓度提高3~5倍,并将O 2浓度尽量减少,结果取得良好的增产效果.从反应:得到的启发是: .5.合成氨工业用氢气和氮气在催化剂作用下直接合成,右表表示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达到动态平衡时氨的体积分数.其中2N V ∶2H V =1∶3.如图所示装置是一透热性很好的坚固容器,活塞C 可左右移动,其总体积为44.8L ,现将400℃、300大气压的H 233.6L 和400℃,300大气压的N 211.2L 充入容器中,当两者反应达到动态平衡时,若保持混合气体的压强仍为400℃、300大气压,求:(1)容器是向外界放热,还是吸热?(2)充入的N 2的物质的量是多少?充入的H 2转化率是多少?(3)活塞C 要向左侧移动的距离与容器全长之比是多大?参考答案:【同步达纲练习】1.D2.C3.BC4.D5.BC6.D7.A8.D9.AB 10.B 11.D 12.B 13.C 14.D 15.(1)减小 (2)增大 (3)增大 (4)增大 (5)减小 (6)不变 (7)不变 16.将空气液化,蒸发;空气中O2与C作用后,除去CO2;C+H2O(g) CO+H2,CO+H2O(g) CO2+H217.该热化学方程式表示完全生成2molNH3放热92.4kJ,而合成氨为可逆反应,1molN2和3molH2不可能得到2molNH3,故测得热量小于92.4kJ.【素质优化训练】1.D2.D3.AD4.(1)> (2)< (3)T3 (4)放5.(1)放热 (2)当t<500℃时,反应未达平衡,温度升高,反应速度加快,且v正>v逆,所以c%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3)当t=500℃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为最大值,由于反应是放热反应,在t>500℃时,温度升高,反应速度加快,但v正<v逆,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c%随温度升高而减小.6.25%7.(1)AC (2)AD8.(1)(2)(3)相同;利用所需产物的较低溶沸点,使这些物质挥发,及时从平衡体系中移去,使平衡不断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4)利用重结晶法【生活实际运用】1.在纯O2中燃烧,放出热量升温更快,使放热反应平衡逆向进行,故使SO3体积分数减小.2.2.2×10-6mol/L;94.5%3.5.7×10-5mol/L4.增大反应物(CO2)浓度,同时减小生成物(O2)浓度,可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从而提高C6H12O6的产率.5.(1)放热(2)n(N2):60.9mol;转化率α(H2)=64% (3)0.32。

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合成氨 教学设计

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合成氨 教学设计

第4节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工业合成氨山东福山第一中学王珊娜【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如何应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原理分析合成氨的适宜条件;2.了解应用化学反应原理分析化工生产条件的思路和方法,体验实际生产条件的选择与理论分析的差异;3通过对合成氨适宜条件的分析,认识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控制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过程与方法:在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速率等理论为指导的基础上带领学生选择适宜的反应条件,引导学生考虑合成氨生产中动力、设备、材料生产效率等因素,寻找工业合成氨生产的最佳条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化学反应原理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提升学生对化学反应的价值的认识,从而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

教学重难点:应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原理选择合成氨的适宜条件。

课型:新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材分析】在本章的前三节课分别分析了化学反应的方向,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反应的限度,而对于实际工业生产来说,不能只是单一的考虑一方面。

合成氨工业对化学工业、国防工业和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所以在本节教材中充分体现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等理论对工业生产实践的指导作用,也可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如何应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原理,选择合成氨的适宜条件;使学生了解应用化学原理选择化工生产条件的思路和方法。

【学情分析】在前三节的学习中,学生们已经掌握了温度、浓度等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和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具有了相应的理论知识基础。

这部分的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学起来感觉不容易理解,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老师去引导,循序渐进。

在复习前面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讨论合成氨反应的特点,进而探讨工业生产所需的合适条件都需要考虑的因素,以及符合解决化学热力学角度实现高转化率所需的条件与从动力学角度实现高速率所需的条件的矛盾,以及实际生产中还要考虑成本、经济效益的等多方面的问题。

合成氨条件的选择化学教案

合成氨条件的选择化学教案

合成氨条件的选择化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合成氨的工业生产过程及反应原理。

2. 掌握影响合成氨反应速率和转化率的因素。

3. 学会通过调控反应条件来优化合成氨的生产。

二、教学内容1. 合成氨的工业生产过程及反应原理。

2. 影响合成氨反应速率和转化率的因素。

3. 合成氨生产中条件的选择和优化。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合成氨的工业生产过程、反应原理及影响因素。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生产中条件的选择和优化。

3. 开展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合成氨条件选择的重要性。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教材、课件和教学资源。

2. 准备实际生产中的合成氨案例进行分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合成氨的重要性和工业应用。

2. 讲解合成氨的工业生产过程及反应原理。

3. 分析影响合成氨反应速率和转化率的因素,如温度、压力、催化剂等。

4. 讲解如何通过调控反应条件来优化合成氨的生产。

5. 分析实际生产中的合成氨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条件选择的重要性。

6.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理论知识分析实际生产中的问题。

7. 总结合成氨条件选择的原则和方法。

8.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9. 课后辅导,解答学生疑问。

六、教学评估1. 课堂互动: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等。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合成氨条件选择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通过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进行考察。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检查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能够满足教学目标的要求。

2. 反思教学方法:评估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能够促进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提升。

3. 反思教学效果:分析学生的学习成果,评估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八、教学拓展1. 合成氨技术的发展:介绍合成氨技术的历史和现状,探讨未来的发展趋势。

2. 相关领域的研究:介绍合成氨在其他领域的应用研究,如合成氨在燃料电池、有机合成等领域的应用。

合成氨条件的选择化学教案

合成氨条件的选择化学教案

合成氨条件的选择化学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合成氨的反应原理及工业生产过程。

2. 掌握合成氨反应条件的选择及其对反应速率、产率和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3. 能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生产问题。

教学内容:第一章:合成氨的反应原理及工业生产1.1 合成氨的反应方程式1.2 工业生产流程及设备1.3 合成氨反应的特点第二章:影响合成氨反应速率的因素2.1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2.2 压力对反应速率的影响2.3 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第三章:合成氨催化剂的选择与应用3.1 合成氨催化剂的种类及特点3.2 催化剂活性与选择性的关系3.3 催化剂的制备与再生第四章:合成氨反应条件的优化4.1 温度与压力的优化4.2 反应物浓度与催化剂活性4.3 反应器设计与操作条件优化第五章:合成氨工业生产中的环保与安全5.1 合成氨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及处理方法5.2 安全生产措施及应急预案5.3 绿色化学在合成氨工业中的应用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合成氨的反应原理、反应条件及其影响因素。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生产中的优化措施和环保问题。

3. 开展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合成氨反应原理及反应条件的理解。

2. 练习题:评估学生对合成氨反应条件选择的掌握程度。

3. 小组报告:评价学生在实际生产问题中的应用能力。

教学资源:1. 教材、课件及教学图片。

2. 实际生产案例及环保数据。

3. 网络资源:关于合成氨工业生产的视频、新闻报道等。

教学建议:1. 提前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了解合成氨的基本概念。

2. 课堂讲解与实例分析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见解,提高课堂互动效果。

第六章:工业合成氨的催化剂6.1 合成氨催化剂的类型6.2 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6.3 催化剂的制备和再生技术第七章:反应器设计与操作7.1 反应器的类型及其选择7.2 反应器的设计参数7.3 反应器的操作优化第八章:合成氨生产过程中的能量优化与利用8.1 合成氨过程中的能量消耗8.2 能量回收与利用技术8.3 能源效率的提高第九章:合成氨生产过程中的环保问题9.1 合成氨生产中的污染物9.2 废气处理与排放技术9.3 绿色化学在合成氨工业中的应用第十章:合成氨工业的未来发展趋势10.1 新型催化剂的研究与应用10.2 反应器技术的创新与发展10.3 合成氨工业的可持续发展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一章:合成氨的反应原理及工业生产难点解析:反应原理中化学平衡的移动,工业生产中设备操作的复杂性。

说“合成氨条件选择”一节教学

说“合成氨条件选择”一节教学

说“合成氨条件的选择”一节的教学1、教材分析1.1 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合成氨工业是重要的化学工业之一,也是中学阶段首次比较系统地应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原理选择化工生产适宜条件的具体内容。

是在学生学习了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原理的基础上编排这节内容的,它体现了化学理论对工业生产的指导作用,这有助于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原理的理解,所以本节教材起到了复习、巩固和升华的作用。

1.2 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目标如下:(1)认知目标:认识合成氨的化学原理,理解如何应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原理,选择含成氨的适宜条件。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思想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科学原则,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在社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的认识。

1.3 教学重点、难点根据对教材的分析,确定本节的教学重点为:应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原理选择合成氨的适宜条件;教学难点: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

2、教材处理2.1 学生状况及对策学生已掌握了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和化学平衡的移动原理,具备了理论上的知识,有了解决理论问题的一些能力,但没有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所以对合成氨几个条件的分析容易陷入理论的误区。

因此在教学中应重点引导学生对”几个条件”的分析、理解,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思想。

2.2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从总体看本节的内容比较简单,如果根据教材平铺直叙,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得不到真正地体现,他们对适宜条件的理解也不会深刻,这样就达不到编排本节教材的目的(即复习、巩固和升华的作用)。

所以,在教学时。

为了激发学生兴趣,可以首先安排一个氨气和氢气反应的演示实验,然后趁热打铁,让学生写出反应的原理,分析反应的特点,并根据特点让学生从速率和平衡两个方面分组讨论合成氨的适宜条件,在这基础上老师再加以仔细的讲解,使学生能真正领会合成氨的适宜条件,加深记忆。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工业合成氨》教案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工业合成氨》教案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工业合成氨》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工业合成氨的反应原理和过程。

2. 使学生掌握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教学内容:1. 工业合成氨的反应原理及过程。

2.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3. 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方法。

4. 实验操作技巧及注意事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工业合成氨的反应原理及过程。

2.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3. 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直观展示反应原理和过程。

2. 进行实验操作演示,引导学生动手实验。

3. 采用问题驱动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工业合成氨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2. 讲解反应原理:阐述工业合成氨的反应过程及化学方程式。

3. 分析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温度、压力、催化剂等。

4. 讲解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方法:如何提高反应速率,降低成本。

5. 实验操作演示:引导学生动手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7. 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课堂问答、讨论的形式,评估学生对工业合成氨反应原理的理解程度。

2. 通过实验操作,评价学生对化学反应条件优化方法的掌握情况。

3. 布置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吸收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用于展示工业合成氨的反应原理、过程及影响因素。

2. 实验器材:用于引导学生动手实验,优化化学反应条件。

3. 教学参考书:提供更深入的理论知识,帮助学生拓展视野。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介绍工业合成氨的反应原理及过程。

2. 第3-4课时:分析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3. 第5-6课时:讲解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方法。

4. 第7-8课时:实验操作演示与实践。

九、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加强针对性辅导。

合成氨条件的选择化学教案

合成氨条件的选择化学教案

合成氨条件的选择化学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合成氨的反应原理和反应物。

2. 掌握合成氨的催化剂和反应条件。

3. 能够分析影响合成氨反应速率和产率的因素。

4. 能够设计实验来优化合成氨的条件。

教学内容:第一章:合成氨的反应原理1.1 氮气和氢气的反应原理1.2 合成氨的反应方程式1.3 合成氨的反应热力学性质第二章:合成氨的催化剂2.1 铁催化剂的活性位点2.2 催化剂的制备和活化2.3 催化剂的寿命和再生第三章:合成氨的反应条件3.1 温度对合成氨反应的影响3.2 压力对合成氨反应的影响3.3 氢气与氮气的摩尔比对合成氨反应的影响3.4 催化剂活性与反应条件的关系第四章:影响合成氨反应速率和产率的因素4.1 反应速率理论4.2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4.3 影响产率的因素第五章:实验设计优化合成氨条件5.1 实验设计原则5.2 优化合成氨的温度条件5.3 优化合成氨的压力条件5.4 优化氢气与氮气的摩尔比条件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结合实例和图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合成氨的反应原理和反应条件。

2. 通过实验演示和数据分析,使学生掌握影响合成氨反应速率和产率的因素。

3.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和互动讨论,了解学生对合成氨反应原理和反应条件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实验报告和数据分析,评估学生对影响合成氨反应速率和产率的因素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整个合成氨条件的选择化学教案的掌握程度。

第六章:合成氨工艺流程与设备6.1 合成氨的工业生产流程6.2 反应器类型及设计6.3 催化剂的装填与活化6.4 工艺条件的控制与优化第七章:合成氨的安全技术与环境保护7.1 合成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7.2 防爆、防火、防毒措施7.3 合成氨生产与环境的关系7.4 环保法规与工业废水处理第八章:合成氨催化剂的研究进展8.1 新型催化剂的研究与发展8.2 催化剂的活性评价与表征技术8.3 催化剂的选材与设计原则8.4 催化剂的再生与活化技术第九章:合成氨工业的挑战与新技术9.1 合成氨工业面临的挑战9.2 节能减排与绿色化学9.3 新型合成氨工艺的开发9.4 在合成氨工业中的应用第十章:实验与案例分析10.1 实验目的与要求10.2 实验操作步骤与注意事项10.3 实验数据分析与讨论10.4 案例分析:合成氨工厂的生产实践教学方法:1.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生产数据,使学生了解合成氨工艺流程与设备的知识。

合成氨条件的选择说课稿和教案

合成氨条件的选择说课稿和教案

说课稿各位老师你们好!我是…考生•…今天我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合成氨条件的选择》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一、教材分析(说教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合成氨条件的选择》是高中数学教材第二册第二章第四节内容。

本节教材体现了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移动原理等理论对工业生产实践的指导作用,同时在运用理论的过程中,也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的理解。

教材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通过讨论引导学生运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原理等知识,并考虑合成氨生产中动力、设备、材料等的实际情况,合理地选择合成氨的生产条件。

第二部分是拓宽思路方面的内容,主要是探讨合成氨的发展前景。

在第一部分内容中,教材针对合成氨的反应是一个放热的、气体总体积缩小的可逆反应,首先要求学生利用已学过的知识,讨论为使合成氨的化学反应速率增大所应采取的方法。

在此基础上,又据实验数据讨论为提高平衡混合物中的含量所应采取的方法。

在两个讨论的基础上,教材又结合合成氨生产中动力、材料、设备、催化剂的活性等实际情况,较具体地分析了合成氨时压强、温度、催化剂等的选择情况。

此外,还结合合成氨生产过程示意图,简单提及浓度等条件对合成氨生产的影响,以及原料的循环使用等问题,以使学生理解合成氨条件的选择应以提高综合经济效益为目的。

第二部分教学在第一部分的基础上讨论合成氨的发展前景,拓宽学生的思路,主要目的不在于知识本身,而更多地应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训练科学方法。

2.教育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如何应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原理,选择合成氨的适宜条件;使学生了解应用化学原理选择化工生产条件的思路和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及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学生领悟理论知识对生产实践的指导作用,使学生树立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思想认识;并通过知识的运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方法。

合成氨条件的选择化学教案

合成氨条件的选择化学教案

合成氨条件的选择化学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合成氨的反应原理及工业生产过程。

2. 掌握合成氨反应条件的选择及其对反应的影响。

3. 能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实际生产问题,提出优化生产的建议。

教学重点:1. 合成氨的反应原理及工业生产过程。

2. 合成氨反应条件的选择及其对反应的影响。

教学难点:1. 合成氨反应条件的选择及优化。

2. 实际生产中合成氨工艺的改进。

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

2. 投影仪或白板。

3. 教学课件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第一章:合成氨的反应原理1.1 氨的性质与应用1.2 合成氨的反应方程式1.3 氮气和氢气的来源与制备第二章:工业合成氨的生产过程2.1 工业合成氨的流程简介2.2 原料气的制备与净化2.3 合成塔的操作条件与控制第三章:合成氨反应条件的选择3.1 温度对合成氨反应的影响3.2 压力对合成氨反应的影响3.3 氢气与氮气的摩尔比(氢气纯度)对合成氨反应的影响3.4 催化剂的选择与应用第四章:合成氨反应条件的优化4.1 温度与压力的匹配4.2 氢气与氮气的摩尔比(氢气纯度)的优化4.3 催化剂的活性与选择性第五章:实际生产中合成氨工艺的改进5.1 合成氨工艺的改进与发展5.2 环保与节能措施5.3 合成氨工业的未来发展趋势教学总结: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了解合成氨的反应原理及工业生产过程,掌握合成氨反应条件的选择及其对反应的影响。

学生应能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实际生产问题,提出优化生产的建议。

第六章:温度对合成氨反应的影响6.1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6.2 温度对平衡位置的影响6.3 温度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第七章:压力对合成氨反应的影响7.1 压力对反应速率的影响7.2 压力对平衡位置的影响7.3 压力对设备的要求与设计第八章:氢气与氮气的摩尔比(氢气纯度)对合成氨反应的影响8.1 氢气与氮气的摩尔比对反应速率的影响8.2 氢气与氮气的摩尔比对平衡位置的影响8.3 氢气与氮气的摩尔比的选择与控制第九章:催化剂的选择与应用9.1 催化剂的种类与作用机理9.2 催化剂的活性与选择性9.3 催化剂的寿命与再生第十章:合成氨工业的环保与节能措施10.1 合成氨工业的环境影响10.2 废气处理与资源化利用10.3 节能技术与设备的改进教学总结: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深入了解合成氨反应条件的选择及其对反应的影响,掌握温度、压力和氢气与氮气的摩尔比等因素对合成氨反应的影响规律。

原创《合成氨条件的选择》网络课教案

原创《合成氨条件的选择》网络课教案

原创《合成氨条件的选择》网络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合成氨的工业生产过程及其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合成氨的反应原理和影响因素。

3.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合成氨的工业生产过程2. 合成氨的反应原理3. 影响合成氨反应的因素4. 合成氨条件的选择5. 合成氨工业中的应用实例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合成氨的工业生产过程、反应原理和影响因素。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应用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合成氨条件的选择。

3.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网络教学平台:相关教学资源,包括PPT、视频、案例等。

2. 教学视频:录制有关合成氨生产过程、反应原理和应用实例的视频。

3. 案例材料:收集与合成氨条件选择相关的实际案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合成氨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合成氨的工业生产过程:讲解合成氨的生产步骤、设备及其作用。

3. 讲授合成氨的反应原理:介绍哈柏-博施法及其基本原理。

4. 分析影响合成氨反应的因素:讲解温度、压力、催化剂等对合成氨反应的影响。

5.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应用实例,让学生了解合成氨条件选择的重要性。

6. 课堂互动: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7.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合成氨条件选择的意义。

8.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9. 课后辅导:在线解答学生疑问,提供学习资源。

10. 课程反馈:收集学生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提问中的活跃程度,评估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拓展1. 邀请合成氨行业的专家进行在线讲座,分享实际工作中的经验和挑战。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项目,研究合成氨技术的最新发展或改进方案。

(高二化学教案)合成氨条件的选择高中二年级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合成氨条件的选择高中二年级教案

合成氨条件的选择高中二班级教案教学目标学问目标使同学理解如何应用化学反响速率和化学平衡原理,选择合成氨的适宜条件;使同学了解应用化学原理选择化工生产条件的思路和方法。

力量目标培育同学对学问的理解力量,及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力量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

情感目标通过同学领悟理论学问对生产实践的指导作用,使同学树立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思想生疏;并通过学问的运用培育同学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方法。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教材表达了化学反响速率和平衡移动原理等理论对工业生产实践的指导作用,同时在运用理论的过程中,也可进一步加深同学对所学理论的理解。

教材分为两局部:第一局部主要是通过争辩引导同学运用化学反响速率和化学平衡原理等学问,并考虑合成氨生产中动力、设备、材料等的实际状况,合理地选择合成氨的生产条件。

其次局部是拓宽思路方面的内容,主要是探讨合成氨的开展前景。

在第一局部内容中,教材针对合成氨的反响是一个放热的、气体总体积缩小的可逆反响,首先要求同学利用已学过的学问,争辩为使合成氨的化学反响速率增大所应实行的方法。

在此根底上,又据试验数据争辩为提高平衡混合物中的含量所应实行的方法。

在两个争辩的根底上,教材又结合合成氨生产中动力、材料、设备、催化剂的活性等实际状况,较具体地分析了合成氨时压强、温度、催化剂等的选择状况。

此外,还结合合成氨生产过程示意图,简洁提及浓度等条件对合成氨生产的影响,以及原料的循环使用等问题,以使同学理解合成氨条件的选择应以提高综合经济效益为目的。

其次局部教学在第一局部的根底上争辩合成氨的开展前景,拓宽同学的思路,主要目的不在于学问本身,而更多地应侧重于培育同学的创新精神和训练科学方法。

教学建议第一局部“合成氨条件的选择〞的教学:1.提出问题:针对合成氨的反响,首先需要争辩如何在单位时间里提高的产量,这是一个化学反响速率问题。

2.复习提问: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反响速率影响的结果。

3.组织争辩:①为使合成氨的反响速率增大,应实行的方法。

合成氨条件的选择教案一等奖

合成氨条件的选择教案一等奖

合成氨条件的选择教案一等奖1、合成氨条件的选择教案一等奖作为一名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合成氨条件的选择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如何应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原理,选择合成氨的适宜条件;使学生了解应用化学原理选择化工生产条件的思路和方法.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及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通过学生领悟理论知识对生产实践的指导作用,使学生树立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思想认识;并通过知识的运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方法.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体现了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移动原理等理论对工业生产实践的指导作用,同时在运用理论的过程中,也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的理解.教材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通过讨论引导学生运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原理等知识,并考虑合成氨生产中动力、设备、材料等的实际情况,合理地选择合成氨的生产条件.第二部分是拓宽思路方面的内容,主要是探讨合成氨的发展前景.在第一部分内容中,教材针对合成氨的反应是一个放热的、气体总体积缩小的可逆反应,首先要求学生利用已学过的知识,讨论为使合成氨的化学反应速率增大所应采取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又据实验数据讨论为提高平衡混合物中的含量所应采取的方法.在两个讨论的'基础上,教材又结合合成氨生产中动力、材料、设备、催化剂的活性等实际情况,较具体地分析了合成氨时压强、温度、催化剂等的选择情况.此外,还结合合成氨生产过程示意图,简单提及浓度等条件对合成氨生产的影响,以及原料的循环使用等问题,以使学生理解合成氨条件的选择应以提高综合经济效益为目的.第二部分教学在第一部分的基础上讨论合成氨的发展前景,拓宽学生的思路,主要目的不在于知识本身,而更多地应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训练科学方法.教学建议第一部分“合成氨条件的选择”的教学:1.提出问题:针对合成氨的反应,首先需要研究如何在单位时间里提高的产量,这是一个化学反应速率问题.2.复习提问: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结果.3.组织讨论:①为使合成氨的反应速率增大,应采取的方法.②合成氨反应是可逆反应,在实际生产中,仅仅考虑单位时间里的产量问题(化学反应速率问题)还不行,还需要考虑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平衡混合物中的含量问题(化学平衡的移动问题).③针对合成氨的反应是一个放热的、气体总体积缩小的可逆反应,要求学生利用已学过的知识,讨论为最大限度地提高平衡混合物中的含量所应采取的方法.4.阅读图表实验数据印证理论:学生通过阅读表2—4的实验数据可知,应用平衡移动原理得出的结论与科学实验的结果是完全一致的,这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5.综合上面的讨论情况,同时综合考虑合成氨生产中动力、设备、材料等的实际情况,具体地研究合成氨条件的选择问题.此外,要结合合成氨生产过程示意图,简单提及浓度对合成氨生产的影响以及原料的循环使用等问题,以使学生理解合成氨条件的选择应以提高综合经济效益为目的.教师可结合讨论过程,让学生进行归纳.第二部分“合成氨工业发展前景”的教学1.以史明理:从介绍18世纪末到20世纪初这100多年里合成氨工业的发展简况入手,以压强选择的变化为例,说明合成氨条件的选择是与科技进步、动力、材料、设备等条件的改善紧密相联系的,并仍将随之而作相应的改变.2.目前研究课题简介:结合简介,可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拓宽学生的思路,使学生的科学方法得到训练,如研究催化剂的目的是什么?新催化剂的研制成功,使合成氨反应可在较低温度下进行,是否会减缓合成氨生产中对压强的要求而减少设备制造的投资?等等.配合目前研究课题的简介,教材编写有“化学模拟生物固氮”的阅读材料,可让学生阅读,要求学生拓宽思路、设想甚至想象.教学设计示例第三节合成氨条件的选择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使学生理解如何应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原理,选择合成氨的适宜条件.2.使学生了解应用化学原理选择化工厂生产条件的思路和方法.能力目标:1.教学时应以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原理为主线,以合成氨知识为中心,结合工业上生产的实际情况,将知识串联、拓展、延伸,培养学生的归纳思维能力.2.在运用理论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和提高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情感目标:1.通过了解合成氨的全过程,可以激发学生爱科学、探索科学的热情.2.通过合成氨前景的展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化学学科中逻辑结构严谨深刻的科学美.教学过程学生按照自学提纲先自学约15分钟,后教师集中讲解25分钟,巩固训练10分钟.自学提纲:1.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哪些?是如何影响的?2.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有哪些?是如何影响的?3.应用化学平衡原理,分析反应:(正反应放热)要制得更多的,可以采用哪些措施?就以上3个问题,教师可组织学生认真的讨论.然后,教师集中讲解.合成氨条件的选择1体积3体积2体积(正反应放热)参看课本P49的表2—5.1.压强.增大压强,有利于的合成,但在实际市产中,压强不可能无限制的增大,因为压强越大,需要的动力越大,对材料的强度和设备的制造要求也越高,势必增大生产成本,降低综合经济效益.因此,受动力、材料、设备等条件的限制,目前我国合成氨厂一般采用的压强是.2.温度.合成氨为放热反应,低温有利于氨的生成.但是温度越低,反应速率就慢,到达平衡所需要的时间越长,因而单位时间内产量低,这在工业生产中是很不经济的.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在实际生产上,采用500℃的温度,此时催化剂的活性最大.3.催化剂.由于分子非常稳定,与的化合十分困难,即使采用了加热与高压的条件,合成氨的反应还是十分缓慢.为了加快化合反应速率,降低反应所需要的能量,合成氨工业普遍使用铁触媒作催化剂.在实际生产中,不断补充、(增大反应物浓度),采取迅速冷却的方法(减小生成物浓度),使气态氨变成液氨后及时从平衡混合物中分离出去,以促使化学平衡不断地向着生成的方向移动.2、合成氨条件的选择教案一等奖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3-2《合成氨反应及其反应条件的选择》教学设计东昌中学林夕勋2011.5.3教学设计思路:以“合成氨反应的发生和工业生产反应条件的研究”历史为主线,让学生感受科学家科学探索的过程,体验科学难题研究的方法和态度对于科研研究的重要意义,同时通过对哈伯的科学精神和道德价值的认识,结合目前国内食品添加剂的安全和生产道德,对学生进行科学道德的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在学习了化学反应速度和化学平衡移动原理以后,用该理论研究工业合成氨生产反应条件的选择,体验科学理论对工业生产的重要指导意义,同时考虑工业生产中设备、材料等的实际情况和综合的经济效益,合理地选择适宜的生产条件;通过对合成氨反应催化剂技术的发展前景的设想,体验科学发展无极限,体验科学创新精神和意识。

第一部分:阅读“勒夏特列、能斯特、哈伯”三位杰出科学家合成氨反应的研究故事,体验科学难题研究的方法和态度对于科研研究的重要意义。

第二部分:合成氨反应条件选择的理论分析和实际生产选择的讨论。

引导学生运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原理等知识,从反应速率的角度和从化学平衡的角度来分析,合成氨反应对外界条件(温度、压强、催化剂)的选择要求;再考虑合成氨生产中动力、设备、材料等的实际情况,从实际出发合理地选择合成氨的生产条件;结合合成氨生产过程示意图,简单分析浓度对合成氨生产的影响,以及原料的循环使用等问题,从提高综合经济效益的角度,来理解合成氨反应适宜条件的选择和操作要求。

第三部分:合成氨工业发展前景——催化剂技术。

(生物技术和催化剂技术——酶。

“盐酸酶能把食盐直接变成盐酸”)从拓宽学生的思路出发,主要目的不在于知识本身,而更多地应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训练科学方法。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工业合成氨的反应条件(2)掌握工业合成氨反应条件的选择依据2、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合成氨反应的发展史,体验科学家探索科学难题的过程和方法。

(2)通过对合成氨反应条件选择的讨论,理解化学理论对实际化工生产的指导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三位杰出科学家对合成氨反应的研究故事,感悟科学研究的态度和方法;(2)认识哈伯的科学态度和道德价值观,树立科学和道德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3)激发学生对化学及化学工业的兴趣.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1)体验科学难题探索的方法和态度,人生价值观教育;(2)合成氨适宜生产条件的选择。

2、难点:合成氨适宜生产条件的选择。

三.教学方式:阅读、讲解、问题讨论四.教学流程引入:一个化学反应能解决几十亿人的吃饭问题,有人称其为“明星反应”,你知道是哪个反应吗?学生:合成氨反应。

教师:板书反应方程式教师:这个反应看似简单却曾是20世纪初的世纪难题。

合成氨反应曾经使三位杰出科学家“败也辱成也辱”,成为合成氨化学发展史上的“水门事件”。

在今天看来这个显而易见的反应,在论证这个反应能否发生的问题上,却成了两位曾经的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勒夏特列和能斯特”的滑铁卢——“败”。

德国化学家哈伯因为攻克这个世界难题,实现合成氨反应的工业化, 对人类社会发展特别是粮食的生产作出巨大贡献,而获得1918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成”。

同时也是因为这个反应使哈伯堕落——“败”。

【资料一】:19世纪初,粮食供应已经无法满足人口增长的需求,要增加单位面积产量,人们就认识到含氮化合物的氮肥在农业中的巨大作用。

当时含氮化合物主要来自智利的硝酸钠矿石,有限的矿产资源使得含氮化合物的价格十分高,不能满足工农业的需要。

可是大气成分的五分之四都是氮气,一些有远见的化学家指出:考虑到将来的粮食问题,为了使子孙后代免于饥饿,我们必须寄希望于科学家能实现“大气固氮”。

设想,当一个人发现漂浮在自己周围的不再是空气而是一个个汉堡时,他会以怎样巨大的热情投入这项工作。

法国化学家勒夏特列是合成氨的先驱。

1901年,勒沙特列,根据他提出的“平衡移动”原理,高压低温有利于氨的生成,通过理论计算,认为N2和H2在高压条件下可以直接化合生成氨。

他在用实验来验证的过程中发生了爆炸,钢制釜体的碎片穿透了地板和天花板。

他没有调查事故发生的原因,而是觉得这个实验有危险,就放弃了。

后来查明实验失败的原因是他所用混合气体中含有O2,在实验过程H2和O2发生了爆炸的反应。

在勒沙特列合成氨试验之后,德国化学家能斯特通过理论计算,竟然认为合成氨是不能进行的。

后来才发现,他在计算时误用了一个热力学数据,以致得到错误的结论。

由于能斯特在物理化学领域的权威性,人工合成氨的研究陷入了低潮。

问题1:两位科学家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对将来我们进行科学研究有什么启示?勒沙特列和能斯特的失误则给人们有益的启示,那就是:搞学问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坚韧不拔的毅力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两位科学家虽然都失败了,但是在研究方案可行性方面,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研究的一般思路,那就是理论论证——实验验证。

【资料二】在合成氨研究屡屡受挫的情况下,能斯特结论的公布给同时也在研究合成氨的哈伯很大的打击。

哈伯没有盲从权威,知难而进,依靠实验来检验,通过比较,哈伯发现他所取得的某些数据与能斯特有所不同,最终证实了能斯特的计算是错误的。

问题2: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分析合成氨反应难以发生的原因是什么?什么条件下反应可能发生?【资料三】哈伯首先想到,也许高温会进行这个反应。

结果却出乎意料,当温度升高到1000℃时,氨的产量才不过是原料体积的0.012%,还不如低温度时的产量。

但是,降低反应温度时,反应却又变得十分缓慢。

哈伯的实验陷入困境,哈伯对高温法产生了困惑。

1903年,伯克兰和艾德采取在空气中放电的方法固氮。

哈伯赴美国考察,回国后也采用高压放电固氮,实验历时一年效果不尽人意。

经过慎重考虑,哈伯觉得放电法需要大量的电力,不易形成流程化,没有前途,决定再回到高温法。

1905年底,哈伯确定了氮气和氢气的混和气体在高温高压及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氨。

但什么样的高温和高压条件为最佳?以什么样的催化剂为最好?问题3:请你分析高温法为何产量低?哈伯最终又选择了高温法的原因是什么?问题4:对于反应条件的选择工业生产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反应快——选择较快的反应速率。

产量多——尽量增大反应物转化率,提高单位时间产率。

效益高——充分利用原料、降低能耗。

合成氨反应特点分析角度反应条件使NH3生成得快(化学反应速率问题)使NH3生成得多(化学平衡移动问题)速率与平衡移动条件是否一致综合考虑可逆反应反应物尽可能多的转化为产物正反应放热温度高温低温不一致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压强高压高压一致催化剂使用无影响浓度增大反应物浓度减小生成物浓度(及时分离NH3)N2、H2循环使用【资料四】经过四年几千次的实验和计算,哈伯在1908年7月在实验室用N2和H2,在600℃,200个大气压下合成出氨,产率仅有2%,却是一项重大突破。

又经过研究和改进,在1909年取得了鼓舞人心的成果:在550℃的高温、200个大气压和锇为催化剂的条件下,能得到产率约为6%的合成氨。

由于温度高,压力大,哈伯的实验装置在几天后的另一次试验中发生了爆炸,变成一堆废铁。

问题6:6%的产率并不高,影响生产的经济效益。

在温度和压强不变的情况下,如何提高原料的转化率?(哈伯认为若能使反应气体在高压下循环加工,并从这个循环中不断地把反应生成的氨分离出来,则这个工艺过程在经济效益上也是可行的。

于是他成功地设计了原料气的循环工艺。

)【资料五】1909年哈伯在德国最大的化工公司“BASF”的资助下研究得以继续,巴斯夫(BASF)是全球领先的化工公司:The Chemical Company。

“BASF”公司工程师博施和总化学师米塔奇参与了耐高温高压装置和催化剂的研究。

米塔奇承担了催化剂的探索工作,为了检验催化剂的效能,他们首先在哈伯所用装置的基础上,重新设计和制造了24台可以连续运转的小型高温高压反应器,从1909年开始应用这种装置对制出的2500种催化剂多次加以检测,两年间进行了多达6500次试验。

结果发现在磁性氧化铁中加人2% -6%氧化铝以及0. 2% -0. 6%钾的复合催化剂特别有效,而且此后再没有找到更好的。

博施承担了制造耐高温高压的装置,博施等人通过多次试验。

1910年制出两个较小的反应器(转化器)作为生产装置,它是一个高2. 5m、内径约15 cm、壁厚30 mm的钢管,但都在工作80 h后爆裂了。

研究原因再次改进。

1911年3月又开始采用新装置生产,经过一个月无事故运转后又进一步扩大装置。

但随着规模增大,又出现许多高压附属设备如压缩机、管道等也不断发生破损。

博施等人又用去大量时间,按照设备使用目的,对10万种以上配件,设定了制造标准和要求。

最终博施采用双层结构的方式才解决了设备耐高温高压问题,德国化学家博施在建造合成塔的时候,把设备改造成里外两圆筒具有双壁的装置,冷的高压原料气由两壁间空隙导入,实现了输人气体和排出气体间的热交换。

1912年在德国奥堡建成世界上第1个合成氨装置:一座高8 m、直径45 cm、重3. 5 t的反应器,次年开始产氨,年产氨8740 t,人们称之为哈伯-博施法。

博施因在化工设备耐高温高压方面的巨大贡献也获得了1931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问题7:哈伯-博施法合成氨工艺中如何体现节能减排的?(原料气的制取、净化、压缩——合成塔中进行NH3的合成——NH3的分离和N2、H2的循环压缩使用。

)【资料六】当哈伯的工艺流程展示之后,立即引起了早有用战争吞并欧洲称霸世界的野心的德国军政要员的高度重视,为了利用哈伯,德国皇帝也屈尊下驾请哈伯出任德国威廉研究所所长之职。

而恶魔的需要正好迎合了哈伯想成百万富翁的贪婪心理。

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1915年,BASF的氨产量已达6万吨。

为侵略者制造了数百万吨炸药因而导致并蔓延了这场殃祸全球的世界大战。

哈伯的最大可耻在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首开化学毒气用于战争的先河,为德国政府研制化学武器。

“毒气战”造成英法联军约15000人中毒,并带走了5000多人的性命。

不过,这场毒气战最终并没有给德国人带来胜利,却让哈伯陷入了众叛亲离的境地。

哈伯的妻子克拉克也是化学博士,很清楚毒气的危害。

当她恳求丈夫放弃这种惨无人道的武器时,丈夫不听劝阻还咒骂她。

愤怒和无奈之下,克拉克用哈伯的手枪自杀身亡。

但这并没有促使狂热的“爱国者”冷静下来。

1918年,哈伯因研制合成氨作出重大贡献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哈伯为德国军方研制杀人化学武器,哈伯被战胜国列入战犯名单。

他的获奖受到美、英、法等国科学家的指责,认为不应把此奖授予一位不人道的科学家。

在得知自己获奖的消息后,还只能躲在瑞士的乡下。

他非常害怕自己会被当做战犯审判。

哈伯很清楚在过去的几年里,自己在战场上犯下了怎样的罪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