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社会工作案例
残疾人社会工作个案
残疾人社会工作个案残疾人社会工作个案:脑瘫患者的康复支持概况:我的个案是一位名叫小杰的脑瘫患者,他是一个20岁的男孩。
脑瘫是一种一出生就出现的神经发育障碍,导致身体运动和姿势不协调的疾病。
小杰有一种轻度脑瘫,他经历了接受各种医疗治疗和康复训练的过程,但他的家庭并不了解如何为他提供更好的支持。
我的任务是为小杰提供社会工作支持,帮助他融入社会,改善他的康复情况。
评估阶段:首先,我与小杰和他的家人进行了深入的面谈,了解他们的背景、困惑和期望。
我发现,小杰的父母非常关心他的康复和未来,但缺乏相关知识与经验。
他们不知道如何帮助小杰建立独立生活的能力,也不了解社会资源的利用。
我还评估了小杰的康复状况,包括他的身体状况、精神状态、日常生活技能以及社交和教育需求。
制定目标:基于评估结果,我与小杰及其家人一起制定了目标。
首先,我们希望小杰能够提高自己的自理能力,如穿衣、洗漱和进食等。
其次,我们希望他能够改善他的社交技能,包括与他人交流、结交朋友和自信地表达自己。
最后,我们希望支持小杰追求教育和职业发展,为他的未来奠定基础。
制定干预计划: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我协助小杰的家长了解并联系了各种资源。
首先,我们找到了一家专门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的机构,邀请专业康复师定期为小杰提供物理治疗和运动训练。
这有助于改善小杰的肌肉力量和协调性。
第二,我推荐小杰参加社交技能培训班和康复群体活动,以提高他的社交技能和自信心。
最后,我联系了一所特殊教育学校,帮助小杰获得受教育的机会,并为他的职业发展提供支持。
实施与跟进:一旦干预计划制定好了,我作为小杰的社会工作者,定期跟进并监督实施过程。
我与小杰的家庭保持联系,了解他的进展和困惑。
对于小杰在康复和教育中遇到的问题,我提供必要的援助和指导。
我还协助小杰参与社会活动和义工项目,以提高他的社交技能和社区融入度。
评估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干预和跟进,小杰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他的自理能力得到提高,现在能够进行简单的日常生活活动。
残疾人就业社会工作案例
残疾人就业社会工作案例一、背景介绍本案例是一名残障人士在寻求就业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及社会工作介入的情况。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残障人士意识到自身能力和价值的发挥,但对于残障人士的就业问题,仍存在诸多挑战。
针对这一问题,社会工作者进行了全方位的介入,为残障人士提供了一系列的支持和服务。
二、残障人士职业评估在了解残障人士的基本情况后,社会工作者首先为其进行职业评估。
通过评估,发现该残障人士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和兴趣爱好,但对于求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缺乏经验和信心。
针对这一问题,社会工作者为其提供了一系列的职业指导和服务。
三、残疾人职业培训与指导为了提高残障人士的求职能力和职业技能,社会工作者为其提供了一系列的职业培训和指导。
培训内容包括求职技巧、职业技能提升、职业规划等方面。
通过培训和指导,残障人士逐渐提高了自身的能力和信心,对于未来的职业发展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四、残疾人就业援助与帮扶在职业培训和指导的基础上,社会工作者还为残障人士提供了就业援助和帮扶。
通过联系就业机构、推荐岗位等方式,协助残障人士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同时,对于残障人士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社会工作者也积极给予帮助和支持。
五、残疾人就业宣传与倡导为了提高社会对于残障人士就业的关注度和支持度,社会工作者还进行了广泛的就业宣传与倡导。
通过宣传残障人士的就业故事和成功案例,向社会传递残障人士的价值和能力,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和支持残障人士的就业问题。
六、残疾人就业政策研究与建议社会工作者还对于当前残障人士就业相关的政策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在此基础上,社会工作者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为政府制定更加完善的残障人士就业政策提供了参考。
七、残疾人就业服务质量提升为了提高残疾人就业服务的质量和水平,社会工作者积极参与到相关服务工作中。
通过与服务机构合作、监督服务质量等方式,确保残疾人就业服务工作的专业性和有效性。
民政部工作人员的残疾人服务案例分享
民政部工作人员的残疾人服务案例分享近年来,我国残疾人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政府部门、社会组织等各方力量积极参与,为残疾人提供了更多的服务和支持。
在这个过程中,民政部工作人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他们不仅关注残疾人群体的需求,还主动参与服务工作,为残疾人提供专业的帮助和支持。
下面,我们将分享几个民政部工作人员的残疾人服务案例,展示他们的工作成果和社会贡献。
案例一:促进残疾人就业融入社会在湖北省某市,李明是一名残疾人就业服务专员,他负责协助残疾人找工作,帮助他们融入社会。
李明首先与残疾人建立了密切的联系,了解他们的个人情况和就业需求。
他通过与企业沟通,为残疾人提供合适的工作岗位,并且为企业提供政策支持和技术指导。
同时,他还积极推广残疾人就业的优势和贡献,改变企业和社会对残疾人就业的刻板印象。
在李明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残疾人成功就业,实现了自我价值的实现和社会融入的目标。
案例二: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在北京市某社区,王丽是一名残疾人心理咨询师,她负责为残疾人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
王丽通过与残疾人及其家庭成员的沟通,了解他们的心理困惑和需求。
她运用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和技巧,帮助他们解决困扰,调整心态,树立积极的生活观念。
同时,她还积极组织各类康复活动和社交交流,让残疾人能够得到更多的心理支持和社会关爱。
通过王丽的努力和关爱,许多残疾人成功克服困难,积极面对生活,重新融入社会。
案例三:推进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在山东省某县,张涛是一名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员,他负责推进残疾人辅助器具的供应和服务。
张涛与医疗机构和厂家建立了紧密的联系,了解最新的辅助器具信息和技术。
他通过走访残疾人家庭,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意愿,为他们提供合适的辅助器具选择和使用指导。
同时,他还积极宣传辅助器具政策和福利措施,提高残疾人对辅助器具的认识和使用率。
在张涛的推动下,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和发展,为残疾人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和帮助。
以上是几个民政部工作人员的残疾人服务案例分享。
残疾人就业社会工作案例
残疾人就业社会工作案例一、案例背景李先生,是一位失去双腿功能的残疾人,曾经靠摆摊售卖小商品为生。
但受到地理环境限制和市场竞争等因素影响,他的生活状况一直不容乐观。
李先生渴望能够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和经济独立。
二、社会工作干预过程1. 初步评估:社会工作者首先对李先生进行了个案评估,了解其残疾情况、家庭背景、教育状况以及自我意识和就业意愿等方面的情况。
通过评估,社会工作者了解到李先生对于再就业的渴望和能力。
2. 制定个案服务计划:基于评估结果,社会工作者为李先生制定了个适合他的个案服务计划。
计划包括提供职业培训机会、寻找具有无障碍工作环境的岗位以及开展心理支持等方面的服务。
3. 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社会工作者协调相关机构,为李先生提供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的机会,帮助其获得适应市场需求的技能。
4. 求职辅导和就业指导:社会工作者协助李先生制作求职简历,提供求职辅导和就业指导,并联系用人单位推荐工作机会。
5. 沟通协调:为了提供一个无障碍的工作环境,社会工作者与潜在用人单位进行沟通协调,解决李先生可能面临的实际问题。
6. 心理支持和社会融入:考虑到李先生心理可能会受到挫折和焦虑的影响,社会工作者提供了心理支持,帮助他逐渐融入社会生活和工作环境。
三、干预效果经过社会工作干预,李先生逐渐具备了适应市场需求的职业技能,同时在社会工作者的帮助下,成功找到了一份与其残疾情况相适应的工作。
李先生逐渐实现了经济独立,改变了家庭的经济状况,同时也提升了自我价值感和社会融入感。
他成为了周边残疾人群体的榜样,激励更多的残疾人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
四、启示与反思本案例表明社会工作在残疾人就业促进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通过社会工作的专业干预,李先生克服了残疾所带来的困难,成功融入社会并获得了工作机会,实现了自身发展和生活改善。
这也提醒我们,残疾人群体在就业方面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支持,社会工作者应当积极参与并发挥作用,推动残疾人就业促进工作的开展。
社工站社会工作服务个案案例精神残障患者帮扶.pptx
五、服务成效:
通过社工的服务介入,服务对象认识到了自己的非理性情绪,尤其是在面对心理情绪方面有了正确的认知和改 变的动力,并付诸行动。
心态日趋正向化,生活信心增强。
六、专业反思:
在服务初期,社工要尊重服务对象的决定,尊重个体差异性,在服务计划制定时要与服务对象共同商讨,选择 适合服务对象的方案;在服务的过程中,要积极链接资源,发掘服务对象的潜能,提升服务对象自我改变的能力;在 个案服务结束后,社工要总结服务经验,面对精神障碍患者的问题及需求,更大地发挥社工的专业性。
(三)社会支持层面:
服务对象母亲患有精神残疾以及严重的糖尿病,25年以来一直都是由服务对象父亲在尽心照料,多年前腿部因 多次摔跤不能正常行走,需要拄拐支撑。服务对象希望能够为母亲链接长护资源,缓解其父亲的照顾压力。
三、服务计划:
(一)理论依据:
理性情绪治疗模式:情绪和行为是由非理性、不现实的思想观念引起的,外部刺激(八)—内在的信念系统( B)一情绪和行为(C)o关键在于动摇服务对象的非理性情绪,并引导其做出改变。因此,根据服务对象的情况, 社工从挖掘服务对象背后存在的非理性信念出发,认清事件的真实情况,针对服务对象的负面情绪,帮助服务对象建 立合理的信心,让服务对象尝试用理性的思维去思考事情本身,用积极的方式去看待事情。只有服务对象真正地卸 下自我,直击现实,用理性的思维去思考问题,才能重新找回自信。
(一)经济层面:
服务对象因患有精神疾病,从2022年12月至今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没有经济来源,家里的日常开销以及服 务对象的医疗费用一直都是靠其父亲在维持。服务对象希望社工可以协助链接到合适的工作资源和残疾人员相关福 利,家庭生计外,还要长期照顾服务对象及其母亲,对于父亲的付出和辛苦,服务对象心 里非常愧疚和无奈,他认为“都是因为我,家庭才变成这样"。社工根据服务对象的心理状况,为服务对象开展心理 疏导,排解不良情绪。
90岁肢体残疾人个案工作案例
90岁肢体残疾人个案工作案例90岁肢体残疾人个案工作案例一、介绍在当今社会,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福祉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特别是对于一些90岁的肢体残疾人来说,如何保障他们的权益,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个案描述我在社区服务机构工作期间,遇到了一位90岁的肢体残疾人,我们称他为阿姨。
阿姨由于年老体衰,走动困难,完全依赖轮椅生活。
她的子女都在外地工作,平时基本没有人陪伴。
由于缺乏照料和心理支持,阿姨的心理状态十分低落,甚至有轻度的抑郁症状。
三、个案分析针对这样一个个案,我们必须进行全面的评估。
首先要考虑的是阿姨的身体状况,包括生活自理能力、饮食起居等方面的需求。
心理健康的评估也尤为重要,我们需要了解阿姨的心理困扰,提供相应的心理支持和沟通服务。
还需要考虑到社交和陪伴需求,给予她更多的关爱和陪伴。
要考虑到家庭支持和社区资源的整合,为阿姨提供更全面的支持。
四、个案方案基于以上的评估和分析,我们制定了以下的个案方案。
我们安排了专业的康复护理团队,定期上门为阿姨提供生活照料和日常护理。
我们还建立了心理健康团队,为阿姨提供定期的心理沟通和支持,帮助她缓解心理困扰。
我们也组织志愿者团队,定期为阿姨提供社交活动和陪伴。
我们整合了社区和家庭资源,为阿姨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
五、总结与展望通过我们的努力,阿姨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改善。
她恢复了信心,也找到了生活的乐趣。
我们也看到了她身边亲人的温暖。
回顾这个个案,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对于肢体残疾人群体的需求和挑战。
未来,我们将继续努力,为更多的肢体残疾老年人提供更好的服务和关爱。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对于90岁的肢体残疾人来说,我们不仅要关注他们的身体需求,更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和社交需求。
通过综合评估和综合支持,我们能够为他们提供更全面、更贴心的服务。
这也需要整个社会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在知识的文章格式下,我将以上内容进行详细展开,包括更多的案例细节和具体的方案安排,以及更多的个人观点和理解。
残疾人社会工作介入案例
残疾人社会工作介入案例一、案例背景。
我要讲的这个故事主角是老张,老张是一位因车祸导致下肢残疾的大叔,住在咱们社区。
他出事之后啊,整个人就变得特别消沉。
以前那个开朗爱聊天的他,现在整天就把自己闷在屋子里,不愿意和任何人打交道。
他家里人也很着急,不知道该怎么让他重新振作起来。
二、介入过程。
# (一)建立关系。
我刚接触老张的时候,那可真是吃了不少闭门羹。
每次去他家,他都爱答不理的。
不过我也不气馁,就像个牛皮糖一样粘着他。
我知道他喜欢下棋,就厚着脸皮跟他说:“张叔,我听说您下棋可厉害了,我也喜欢下棋,就是个臭棋篓子,您能不能给我指点指点呀?”就这么着,慢慢打开了话匣子。
我也不着急跟他谈什么振作起来之类的大道理,就先唠家常,聊聊以前他下棋的趣事,偶尔请教他几个下棋的小技巧。
时间一长,他对我就没那么排斥了,还开始主动跟我分享他以前的生活经历呢。
# (二)需求评估。
通过和老张的深入交流,我发现他其实有好几个需求。
首先呢,他因为残疾了,觉得自己没有价值了,这是他最苦恼的地方。
他行动不方便,家里很多事情做不了,他又不想总是麻烦家人,这让他很沮丧。
还有就是,他特别怀念以前能自由活动,和朋友们出去玩的日子,现在他觉得自己就像被囚禁在家里一样。
# (三)制定计划。
针对老张的这些需求,我就开始制定计划啦。
我想啊,得先让他重新找到自己的价值感。
我联系了社区里的一个手工制作小组,这个小组专门做一些简单又好看的手工艺品,像编织小挂件啊,制作小陶土摆件之类的。
我跟老张说:“张叔,您看这个手工制作可有意思了,而且做出来的东西还能卖钱呢。
您这么聪明,肯定一学就会。
”老张一开始有点犹豫,但是在我的鼓励下,还是决定试一试。
然后呢,为了解决他家里的一些实际困难,我联系了社区志愿者。
我们安排了几个志愿者定期去老张家里,帮他打扫卫生、买菜做饭啥的。
这样老张就不用总是担心给家人添麻烦了。
为了让老张能重新感受户外的乐趣,我找了社区里一个做轮椅改装的热心大哥。
残疾人社会工作案例
残疾人社会工作案例案例分析题一某家政服务公司的工作人员杜女士在为客户擦玻璃窗时,不胜从窗台上跌落,从此失去了双腿。
家政服务公司给了她一笔数额不多的赔偿金。
杜女士的丈夫对她和关心,为了多挣钱养家,又去做兼职。
杜女士的女儿刚上小学四年级,但非常懂事,上学前后都细心地照顾妈妈。
邻居也经常关照和帮助他们家。
杜女士觉得丈夫和女儿很辛苦,内心十分愧疚,觉得自己是家人的负担。
一天,她趁着家里只有她一个人,便割脉自杀,幸好丈夫及时发现救了过来。
问题:1.请简要说明残疾人的特点和需要。
2.请运用优势视角理论分析杜女士面临的优势和困难各有哪些3.针对杜女士目前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应采取什么样的介入策略(答案要点:1.在我国,根据《残疾人保障法》的界定,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丧失或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
(1分)(1)残疾人的特点包括:(4分)①部分残疾人对外部世界的知觉范围受到严重限制,能力严重缺损。
②部分残疾人与他人沟通交流的渠道受到限制,能力严重缺损。
③部分残疾人在自理生活和参与社会活动方面寻在较大障碍。
④部分残疾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与正常人有很大差异。
(2)残疾人的需要主要包括十种:①社会福利政策落实;②家庭扶助——最低生活保障制度;③权利保护与法律援助;④就业政策倾斜;⑤康复与医疗救助;⑥伤残抚恤;⑦社会保险;⑧特殊教育;⑨文化生活照顾;⑩改善社会环境。
2.运用优势视角理论分析杜女士的情况,其面临的优势和困难分别如下:(1)杜女士的优势。
①环境优势。
杜女士的家庭关系比较和谐、亲密,女儿与丈夫都很关心她,邻居与他们的关系也不错,平日很关照他,能及时帮助她。
②个人的优势。
杜女士虽然失去了双腿,但上半身功能完好,精神正常,是一个为家庭着想的人。
(2)杜女士面临的主要困难①环境的缺失。
杜女士的丈夫工作很忙,为了多挣钱养家,还在外面做兼职,陪伴杜女士的时间较少,不能很好地照顾她,也不了解杜女士内心的想法;杜女士的女儿尚且年幼,尽管上学前后都细心地照顾妈妈,非常懂事,但其他时间无法照顾妈妈的生活。
民政部工作人员的残疾人服务案例分享
民政部工作人员的残疾人服务案例分享残疾人是社会的一部分,他们同样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为了提高我国残疾人的生活质量,鼓励社会各界关注残疾人群体问题,民政部工作人员积极投身于残疾人服务工作中。
在他们的帮助下,许多残疾人获得了更好的生活和发展机会。
本文将分享几个有关民政部工作人员服务残疾人的案例。
案例一:关爱康复,帮助残疾人重返社会在广东省一家康复中心工作的民政部工作人员张华,致力于帮助残疾人重拾信心,并提供专业的康复指导。
他经常与残疾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问题。
张华会根据每个残疾人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并亲自指导训练。
通过一段时间的恢复训练,许多残疾人逐渐恢复了部分功能,他们重新获得了自信,能够重新融入社会。
案例二: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改善残疾人生活品质北京市一名民政部工作人员刘明,积极参与无障碍环境建设项目。
他带领团队深入社区和残疾人家庭,了解他们在出行、工作和生活中面临的困难。
根据调研结果,刘明着手协调相关部门改善无障碍设施,例如增设坡道、扶手和防滑设施等。
通过这一系列的努力,残疾人可以更方便地出行,享受更便利的生活,提高了他们的生活品质。
案例三:倡导残疾人就业,帮助他们实现自我价值上海市民政部工作人员李娜,积极倡导社会各界雇佣残疾人并提供合适的工作机会。
她注意到许多残疾人因为身体条件无法从事一般岗位,导致就业困难。
为此,李娜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创造性地开发适合残疾人的岗位,并进行一对一的职业指导。
通过这一系列的努力,许多残疾人找到了合适的工作,实现了自我价值的体现。
案例四:提供心理辅导,帮助残疾人战胜心理困难湖南省某民政部办公室的工作人员王明,专注于为残疾人提供心理辅导。
他组织了一些心理支持小组,残疾人可以在小组中分享彼此的经验,缓解心理压力。
此外,王明还会定期组织专业心理咨询师为残疾人提供个别咨询。
通过心理辅导,许多残疾人学会了调节情绪,战胜了内心的困扰,逐渐恢复了积极的生活态度。
90岁肢体残疾人个案工作案例
90岁肢体残疾人个案工作案例摘要:一、案例背景- 案主情况:90岁肢体残疾人,丧偶,独居- 生活状况:生活无法自理,需要他人照顾二、社会工作者介入- 接案原因:家属求助,案主生活状况堪忧- 接案过程:了解案主需求,评估问题,制定计划三、服务计划实施- 生活照顾:为案主提供生活必需品,安排定期家政服务- 健康管理:联系社区医生为案主提供定期体检和医疗服务- 心理关爱:定期探访案主,倾听诉求,给予心理支持- 社交互动:组织社区活动,鼓励案主参与,增加社交机会四、服务成效- 生活状况改善:案主生活得到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提高- 身体健康状况:案主健康状况得到关注和管理,病情稳定- 心理状态:案主情绪稳定,心态积极,更加乐观面对生活- 社交互动:案主积极参与社区活动,结识新朋友,扩大社交圈子正文:这是一位90岁的肢体残疾人,由于年事已高且生活无法自理,他过着孤独而艰难的生活。
他的妻子早已去世,唯一的儿子也因为工作原因长期在外地,无法照顾他的日常生活。
无奈之下,家属向社会工作者求助,希望可以改善这位老人的生活状况。
在了解案主的基本情况和需求后,社会工作者立即展开行动。
他们首先与案主进行了沟通,了解他的生活习惯和需求,然后对案主的生活环境进行了评估,以便制定出针对性的服务计划。
服务计划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生活照顾、健康管理、心理关爱和社交互动。
为了保证案主的生活品质,社会工作者安排了定期家政服务,为他提供生活必需品。
同时,他们还联系了社区医生,为案主提供定期的体检和医疗服务,确保他的身体健康。
在心理关爱方面,社会工作者定期探访案主,倾听他的诉求,给予他必要的心理支持。
他们还组织了一些社区活动,鼓励案主参与,以此增加他的社交机会,让他能够更好地融入社区。
经过一段时间的服务,案主的生活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他的生活品质得到了提高,身体健康状况得到了关注和管理,心理状态也变得稳定而积极。
更令人欣慰的是,案主开始积极参与社区活动,结识新朋友,扩大了自己的社交圈子。
残疾人社工优秀案例
残疾人社工优秀案例在咱们社区里呀,有这么一位残疾人朋友,叫老张。
老张因为一场意外,下肢瘫痪了,整个人变得特别消沉,整天就闷在屋子里,觉得自己的人生就这么毁了。
这时候,咱们社区的社工小李就登场啦,就像超级英雄来拯救老张的黑暗世界一样。
小李第一次去老张家里的时候,老张那脸拉得老长,根本就不想理人。
小李可没灰心,就像个小太阳似的,自带温暖。
他坐在老张旁边,也不着急说那些大道理,就开始唠家常,说今天菜市场的菜价啦,小区里哪家的狗又生了小狗崽啦。
老张刚开始还爱答不理的,可架不住小李那股热乎劲儿,慢慢就搭话了。
小李发现老张以前特别喜欢下棋,就想着这是个突破口啊。
他从自己家里拿了一副象棋过来,对老张说:“老张啊,我这棋艺不咋地,你可得多教教我。
”老张眼睛一下子就亮了一下,不过嘴上还是说:“我这腿都这样了,还下什么棋。
”小李笑着说:“您这脑子可灵光着呢,腿不方便,咱手和脑子又没坏,而且下棋的时候就光想着棋子怎么走,啥烦恼都能抛一边去了。
”老张被说得有点心动,就和小李下了起来。
从那以后呀,小李隔三岔五就去找老张下棋。
下棋的时候,老张就像换了个人似的,特别专注,还会时不时地因为小李走错棋而“数落”他两句。
慢慢地,老张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了。
但是小李知道,这还不够。
他想让老张重新融入社会,觉得老张有下棋这个特长,可以在社区里发挥点作用。
于是小李就和社区居委会商量,在社区活动中心搞了一个小型的象棋兴趣班,让老张当老师。
老张一听就慌了,说:“我这个样子,怎么能当老师呢?”小李拍拍他的肩膀说:“您就把您的本事传授给那些喜欢下棋的人就行,您的经验和技巧肯定能让大家受益匪浅。
而且您坐在那儿,本身就是一种激励,让大家看到残疾人朋友也能有这么厉害的一面。
”在小李的鼓励下,老张鼓起了勇气。
刚开始上课的时候,老张还有点紧张,说话都不利索。
但是那些来上课的居民都特别热情,对老张很尊重,老张也就越来越放松了。
通过这个象棋兴趣班,老张认识了很多新朋友,整个人的自信心一下子就上来了。
社会工作实务:残疾人社会工作概述
第⼗⼆章 残疾⼈社会⼯作 案例1: ⼩岳今年36岁,⾃⼰创办了⼀家公司,虽然⾟苦但效益还不错,他经常出差到各地拓展业务,家庭⽣活也没很美满。
然⽽⼀场意外的车祸却改变可他的⼈⽣轨迹。
他住进了医院,因脊髓受伤导致下肢截瘫。
⾯对后半⽣不得不坐在轮椅上度过的现实,他觉得万念俱灰,不知道⾃⼰的⼈⽣还有什么价值,将来还能做什么,也不知怎样⾯对年轻的妻⼦和年幼的⼥⼉。
请思考以下问题: 1.⾯对突如其来的变故,⼩岳的困境有哪些?需要有哪些? 2.社会⼯作者应为⼩岳提供怎样的服务(服务⽅案)来帮助⼩岳改善和摆脱困境? 第⼀节残疾⼈社会⼯作概述 ⼀.残疾⼈社会⼯作的基本含义 残疾⼈社会⼯作是围绕残疾⼈个⼈、家庭、群体以及相关的社会组织和社区开展的专业性助⼈活动。
残疾⼈社会⼯作者通常在专门的组织机构开展⼯作,⼯和⽅法主要包括个案⼯作、⼩组⼯作和社区⼯作,此外还涉及个案管理,⽅案评估以及研究⼯作。
⼆、残疾⼈社会⼯作的特点 《中华⼈民共和国残疾⼈保障法》规定:残疾⼈是指在⼼理、⽣理、⼈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丧失或部分丧失以正常⽅式从事某种活动能⼒的⼈。
当上述造成个⼈⽣活、活动能⼒的缺陷的状况达到⼀定程度时即为残疾。
中国把残疾分为视⼒残疾、听⼒残疾、⾔语残疾、肢体残疾、智⼒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七⼤类。
残疾⼈社会⼯作是⼀种特殊的社会⼯作,其表现如下: 1.⼯作对象在⽣理、⼼理和社会交往⽅式的特殊性。
2.服务需求的多样性(⼈数多、范围⼴)。
3.⼯作过程的艰难性。
残疾⼈社会⼯作的服务对象主要是⽣理、⼼理和社会交往⽅⾯存在严重缺损的残疾⼈,社会⼯作者⼀般不具有与⼯作对象相同的⽣活经历,因⽽增加了对⼯作对象⽣活境况及⼼理感受的理解难度。
三、残疾⼈的需要及问题 ⼈⽣阶段需要可能遇到的主要问题0—3岁 1.稳定情绪的需求 2.得到⽗母的接纳 3.需要得到⽗母对待孩⼦的正确⽅法 4.需要得到和了解外部资源 1.⽗母不接受残疾孩⼦ 2.⽗母不知道该怎样对待和帮助残疾孩⼦ 3.⽗母过度保护残疾孩⼦3—6岁 1.掌握沟通技巧的需求 2.改善⽣存环境的需求 3.接触社会的需求 4.接受早期康复的需求 1.沟通障碍 2.缺乏社会接触 3.意外伤害6—12岁 1.接受学校教育、适应学校环境的需求 2.建⽴各种社会关系的需求 3.⾝份认同的需求 4.危机处理的需求 1.受教育障碍 2.学校适应困难 3.难以接纳⾝体形象 4.意外伤害12—18岁 1.独⽴⽣活的需求 2.完成⽗母⾓⾊转变的需求 3.接受⾓⾊⽂化和残疾⾓⾊的需求 4.接受性别⾓⾊教育的需求考试⼤论坛 5.协助危机处理的需求 1.脱离⽗母,建⽴个⼈⾝份 2.⽆法接受残疾⾝份,特别是这⼀阶段致残的孩⼦ 3.缺乏⾓⾊榜样 4.性别⾓⾊上的困惑 5.意外伤残年轻 成⼈期 1.了解、发展残疾⽂化的需求 2.接受职业教育或者⾼等教育的需求 3.了解恋爱、⽣殖、亲⼦教育的需求 4.就业的需求 5.社区参与的需求 6.协助危机处理的需求 1.继续教育障碍 2.恋爱、婚姻障碍 3.⽣⼉育⼥困惑 4.就业压⼒ 5.意外伤残中年期 1.婚姻家庭和谐以及亲⼦教育的需求 2.缓解情绪、压⼒的需求 3.发展残疾⽂化的需求 4.协助危机处理的需求 1.婚姻冲突 2.亲⼦冲突 3.⼯作压⼒ 4.⾃我实现 5.意外伤残⽼年期 1.获得社会⽀持 2.获得家庭康复、社区康复的需求 3.改善⽣活环境的需求 1.多重残疾 2.社会隔离 3.各种丧失 四.残疾⼈社会⼯作者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1.价值观导致的反移情 在从事残疾⼈社会⼯作的时候,社会⼯作者要反思⾃⼰对于残疾⼈的看法,尽量避免排斥,拒绝残疾⼈或者过度保护保护残疾⼈等移情反应的出现。
社工残疾人个案简报
社工残疾人个案简报2021年4月10日社工残疾人个案简报案例:李先生个人信息:- 姓名:李先生- 年龄:45岁- 性别:男- 家庭状况:已婚,有两个子女- 残疾类型:双下肢残疾- 残疾等级:一级残疾家庭情况:李先生来自农村家庭,家庭成员包括妻子和两个子女。
妻子在家照顾孩子,没有固定收入。
子女分别在小学和初中读书。
经济状况:李先生残疾后无法从事体力劳动,家庭经济来源主要依靠政府给予的残疾人福利补贴和低保金。
他的月收入非常有限,难以满足家庭基本需要。
健康状况:李先生双下肢残疾,无法行走。
他需要使用轮椅进行移动,并经常需要家人的帮助。
由于无法自理,他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妻子的照顾。
社工介入:为了帮助李先生改善生活状况,社工已经进行了以下工作:1. 联系残疾人协会,了解并申请各项残疾人福利补贴和优惠政策,确保李先生能够享受到合法的福利支持。
2. 协助李先生申请低保资格,确保他能够获得每月的低保金来支持家庭生活。
3. 咨询并指导李先生的妻子寻找适合的兼职工作,提高家庭收入。
4. 搭建残疾人互助社群,并邀请李先生参加,帮助他建立社交网络和获得心理支持。
未来计划:社工计划在与李先生和他的家人的进一步协商中,制定具体的未来计划。
重点关注以下方面:1. 提供家庭照料和支持,确保李先生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2. 探索李先生适合的职业培训机会,帮助他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
3. 鼓励李先生参与社区活动,增强他的社会参与感和自我价值感。
该个案将继续跟进,定期评估和调整社工服务计划,以确保李先生和他的家人获得有效的支持和帮助。
社工:XXX。
残疾人社区工作案例_社会工作实务
残疾人社区工作案例_社会工作实务第一篇:残疾人社区工作案例_社会工作实务残疾人社区工作案例日期:2010-03-18 点击数:33一、服务理念以社区为本,希望康复工作通过弱能者本身、其家庭成员、邻里、社区领袖,以至整个社区的参与,达至社区整合,为有需要的弱能人士提供照顾及支持。
二、服务对象屯门良景村被作为计划的试验。
该村是新落成的公共屋村,总人口约有52,000人。
所住的居民多属优抚安置情况下安排入住。
当中,单身老人、伤残人士、精神康复者和单亲家庭等占大多数。
由于工作队人手有限(一个受训社工、一个福利工作员及一位文职人员),故只能集中服务单身老人及伤残人士。
除以上两类服务对象外,弱智人士也为本计划的服务对象。
三、计划的目标及工作焦点期望通过有效的工作使以下几方面有正面的改善:1、弱能者在行为及社会功能上的改变;2、弱能人士家庭对生活满意程度;3、弱能人士与邻里间的关系;4、社区对弱能人士的接受程度。
配合以上目标,有以下几项工作重点:a.个人训练:为弱能者提供简单的自我照顾技巧及康复技巧的训练,也协助其发展个人才能。
b.义工的培训及发展工作:通过不同形式招募一群有兴趣康复工作的人士,并为他们提供基本训练,使他们能为弱能者作定期探访或提供服务。
而义工对象则可来自不同年龄及不同阶层。
c.建立及强化社区内非正式的网络:协助弱能人士建立社交网络,也协助其家庭成员建立互助网络。
d.策动社区资源:社区资源包括地区领袖、社区设施、事业人士、经济支援等等,期望通过不同资源的互相配合使弱能者的需要及困难得到满足及解决。
e.建立及强化社区权益倡议:协助弱能者提出他们的需要。
四、工作策略1、第一阶段工作队首先在区内自我宣传。
在服务尚未正式推行前,先成立了地区指导委员会,委员会成员包括区议员、区城市政局议员、社会福利署代表、特殊学校校长、中学校长、学前训练中心主任、社团领袖等。
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协助策略工作、提供意见、寻找经济上支援等。
民政部工作人员的残疾人服务案例分享
民政部工作人员的残疾人服务案例分享近年来,我国在残疾人服务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得到了广大残疾人群体的认可和赞赏。
民政部工作人员在推动残疾人服务工作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的奉献和付出为残疾人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和支持。
在本文中,我们将分享几个民政部工作人员提供残疾人服务的案例,以期更好地认识他们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进一步增进社会对残疾人的关爱和理解。
案例一:社区残疾人康复服务在某市的社区康复中心,民政部工作人员积极承担起社区残疾人康复服务的工作。
他们每周定期走访社区残疾人家庭,了解他们的康复需求,并提供相关的支持和帮助。
例如,他们会为需要康复训练的残疾人提供指导和建议,帮助他们制定康复计划,并提供相应的康复器材和辅助设备。
此外,工作人员还会为残疾人家庭提供心理咨询和法律援助等相关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各种问题,提高生活质量。
案例二:就业服务和职业培训民政部工作人员在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方面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他们与各级政府和相关机构合作,开展职业培训和技能培训课程,为残疾人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工作人员会根据残疾人的个人情况,为他们提供量身定制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此外,工作人员还与用人单位进行沟通和协调,促进残疾人就业的顺利进行,并为残疾人提供必要的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机会。
案例三:无障碍环境改造为了提高残疾人的生活质量和便利程度,民政部工作人员还积极参与无障碍环境改造工作。
他们会对公共场所进行评估和调研,了解残疾人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工作人员会与相关部门和机构进行沟通和协调,推动无障碍设施的设置和改造,让残疾人能够更自由地进出公共场所,并享受与其他人平等的权益。
案例四:法律援助和权益保障民政部工作人员还致力于提供残疾人的法律援助和权益保障。
他们会为残疾人提供相关的法律咨询和援助,帮助他们了解和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工作人员还会对社会上的违法和不公平对待行为进行监督和举报,保障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的维护和保护。
社会工作专业《情景剧比赛案例一》
残疾人领域案例(30分)小涛,16岁,某职校学生。
不久前与母亲外出时,不幸遭遇车祸,导致双腿截肢。
截肢后的小涛变得沉默寡言,不愿主动与人交往,与父母关系日渐疏远。
职校虽然表示愿意接受小涛返校读书,但由于缺乏相关经验,针对小涛残状况的特殊安排迟迟没有落实,因此,小涛至今没有返校。
母亲感到十分自责,对小涛的任何要求都尽量满足,希望能够“赎罪”。
父亲因为唯一的儿子成了残疾人,认为自己是世上最“倒霉”的人,整天唉声叹气,愁眉苦脸。
小涛感到前途渺茫,内心十分焦虑,了解到小涛的情况后,社会工作者决定介入。
问题:1本案例中的小涛有哪些服务需求?(10分)2依据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教育康复模式,本案例中的社会工作者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应开展哪些工作?(2021答案要点:1案例中的小涛有如下需求:(1)康复的需求,小涛因为意外变为残疾人,双腿截肢,行动不便,生活很难适应,社工应联系相关的康复机构协助小涛进行康复治疗,尽可能恢复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3分)(2)关爱与尊重的需求,针对小涛的自卑和绝望,社工应运用个案工作的相关技巧与小涛建立好专业关系,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和辅导,让他重拾生活的信心;(3分)(3)受教育的需求,小涛目前还是一名学校的学生,他希望在学校接受教育和与同学相处,所以社工协助学校落实小涛入学问题,让他尽快重返校园,恢复正常的生活。
(4分)2 社会工作者应该微观、中观、宏观三个系统入手,与学校、家庭、社会人士配合,一同做好特殊教育工作,全面介入工作过程:(1)微观层面,针对小涛自身系统,通过个案工作协助小明尽快走出心理阴影,训练生活技能,恢复自理能力和自信心。
(5分)(2)中观层面,一是对于小涛的父母,社会工作者要使他们正确认识和对待已经残疾的小涛,改变小涛母亲有负罪感,过分自责,以至于对小涛过分溺爱、关照等不正常的情况;改变小涛父亲认为自己“倒霉”的看法,使他们树立起对小涛康复和发展的信心,从而对小涛产生一种正面影响。
民政部工作人员的残疾人服务案例分享
民政部工作人员的残疾人服务案例分享残疾人服务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为了提供更好的服务,民政部一直在不断探索和推动相关工作,着力改善残疾人的生活状况。
下面就来分享几个民政部工作人员的残疾人服务案例,看看他们是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付出,为残疾人群体带来实实在在的改变和帮助的。
案例一:孙明的教育援助孙明是一位来自民政部的工作人员,他负责协调残疾儿童的教育援助工作。
在他的努力下,建立了全国范围内的教育资助体系,帮助了大量残疾儿童实现了上学的梦想。
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设立了教育援助基金,资助留守残疾儿童的学费和生活费用;建立了教育普及宣传网络,提高了社会对残疾儿童教育的关注度;加强了与教育部门的合作,为残疾儿童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专业教师的支持。
通过这些努力,孙明帮助了不少残疾儿童走进了校园,接受了正规的教育,为他们的未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案例二:王丽的康复服务王丽是一名民政部的社工,她长期致力于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
她通过开展各种康复项目,帮助残疾人提高生活质量,提升自我能力。
她组织了各类康复培训班,如职业技能培训、心理康复辅导等,帮助残疾人提升就业能力,增加收入来源。
同时,她还积极引导残疾人参与社区活动,提供心理支持和人际交往指导,帮助他们融入社会。
王丽还与康复机构合作,为残疾人提供康复辅助器具和康复服务。
她经常前往基层,深入了解残疾人的需求,及时调整康复方案,确保服务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通过王丽的努力,许多残疾人恢复了自信,找到了工作,改善了生活状况。
案例三:刘涛的法律援助刘涛是一位来自民政部的法律援助律师,专门为残疾人提供法律援助服务。
他致力于维护残疾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公正和法治。
刘涛通过主动参与残疾人权益保护案件,帮助残疾人争取合法权益,解决他们在工作、教育、医疗等方面的问题。
他还举办了一些法律知识宣讲活动,提高残疾人对法律的认知,增强他们的权益保护意识。
刘涛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法律援助网络,协调各类法律援助资源,解决残疾人面临的法律难题。
残疾人就业社会工作案例
残疾人就业社会工作案例当代社会,残疾人就业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
残疾人由于身体或心理上的特殊情况,面临着就业困难、社会融入困境等挑战。
残疾人就业社会工作涉及到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等多方面的合作与支持,为促进残疾人就业提供了重要的帮助和支持。
本文将以某残疾人就业社会工作案例为例,探讨残疾人就业社会工作的相关问题和解决措施,为相关领域的读者提供借鉴和启发。
案例背景某市XX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近期接到一起残疾人就业求助案例。
求助者小李,因患有先天性残疾,导致行动不便,已经面临了长期的就业困难。
小李本人曾在普通企业和社会组织进行就业尝试,但由于身体条件的限制,一直未能获得稳定的工作岗位。
面对就业困境,小李对未来充满焦虑和困扰,希望能够得到相关社会工作帮助并找到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
问题分析小李的求助案例反映出当前残疾人就业中存在的一些普遍问题。
许多企业对残疾人的就业心怀犹豫,担忧残疾人员工可能对工作效率和生产力造成负面影响。
一些社会组织未能提供适合残疾人的就业岗位,缺乏针对残疾人员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工作适应性支持。
残疾人员自身也面临着心理压力和自我认知问题,缺乏自信和积极的就业意愿。
残疾人就业的困境其实是多方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需要社会工作人员综合考虑并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
解决方案针对小李的求助案例,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采取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与当地政府部门和企业进行沟通,积极推动残疾人就业相关政策的宣传和落实。
以此来向企业宣传残疾人员工积极性、努力性等优良品质,建立信任和合作关系。
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为小李提供个性化的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课程,帮助他提高就业竞争力和适应多样化的工作环境。
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组织心理医师为小李提供心理辅导和支持,帮助他树立自信、理解自身价值和积极面对就业挑战。
相应的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还积极探索创新的就业模式,比如推动线上远程办公、弹性工时等,为残疾人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残疾人社会工作(二)
残疾人社会工作(二)一、案例分析题答题要求:应试人员需对提供的案例背景材料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并按要求作答。
1. 某酒店清洁工李女士在酒店5楼擦玻璃窗时,因(江南博哥)为擦的地方比较高,就拿了一个小凳子来垫脚。
谁知脚一滑,不慎从窗台上跌落,从此失去了双腿。
酒店给了她一笔数额不多不少的慰问补偿金。
丈夫对李女士很关心,为了多挣钱,又去兼职。
李女士家里有个上小学三年级的孩子,非常懂事,上学前后都细心地照顾妈妈。
李女士觉得自己是家人的负担,一天,家里只有她一人,她一时想不开,便爬下床打开煤气自杀,幸好被邻居发现救了过来。
问题:1.在上述案例中,李女士主要面临的困难和优势有哪些?2.针对李女士目前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应采取什么样的介入策略?正确答案:[答题要点]1.上述案例主要运用优势视角理论对李女士的情况来进行分析:(1)环境的优势:李女士的家庭关系较为亲密,两个孩子与丈夫都很关心她,邻居与她们的关系也不错,平日很关照她;(2)个人的优势:李女士自己上半身功能完好,头脑也无损,并且是一个勤恳的人。
(3)环境的缺失:丈夫工作忙,两个孩子年幼,李女士平时缺乏照料;(4)个人的缺失:个人层面是李女士自己悲观、消极。
社会工作者要注意让李女士看到自己的优势,增强其信心,鼓励她战胜自我。
2.社会工作者的帮助措施:(1)社会工作者可以采取增能模式帮助李女士,增能模式是把增能理论运用于社会工作实践;(2)张女士目前自认为自己没用,是家庭的拖累,对自身有较多负性的评价与看法,增能模式有助于她提升自信、自尊、激发潜能,从而改变其悲观、消极的态度,解决其问题;(3)在运用增能模式时,要注意运用充权技巧,运用优势视角的评估来激发李女士的改变动机,鼓励她反思,学习正面看待问题,并努力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析]1.选择本案例的原因是:可帮助考生了解掌握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所面临的一些特殊困难和实际需求。
要运用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对案主的个人与社区状况进行评估,采取符合案主实际情况的介入模式为其提供专业服务,帮助她跨越人生的障碍,发挥潜能,从而实现增强社会功能的目的。
智力残疾二级儿童个案社工案例
智力残疾二级儿童个案社工案例案例一:小明小明是一个7岁的智力残疾二级儿童,他在学习和日常生活能力上存在一些困难。
他的父母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一直感到无助和困惑。
社工通过与小明和他的家人的沟通,了解到他的具体情况。
案例二:小红小红是一个10岁的智力残疾二级儿童,她在学校和社交活动中遇到了很多困难。
社工和学校老师一起制定了一份个别教育方案,帮助小红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
案例三:小王小王是一个8岁的智力残疾二级儿童,他在情绪管理和行为控制方面存在困难。
社工与小王的家人和学校合作,提供心理支持和行为管理技巧,帮助小王改善他的行为问题。
案例四:小李小李是一个9岁的智力残疾二级儿童,他在学习上遇到了困难。
社工与小李的家人和学校老师一起制定了一个个别学习计划,为他提供额外的学习支持和指导。
案例五:小张小张是一个6岁的智力残疾二级儿童,他在语言和交流方面存在困难。
社工与小张的家人一起制定了一个语言治疗计划,帮助他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交技巧。
案例六:小陈小陈是一个11岁的智力残疾二级儿童,他在生活自理能力上存在困难。
社工与小陈的家人一起制定了一个日常生活训练计划,帮助他提高自理能力和独立生活技能。
案例七:小赵小赵是一个5岁的智力残疾二级儿童,他在社交互动和情感表达方面存在困难。
社工与小赵的家人一起进行亲子互动训练和情感表达训练,帮助他建立健康的社交关系和情感表达能力。
案例八:小钱小钱是一个12岁的智力残疾二级儿童,他在学习和注意力集中方面存在困难。
社工与小钱的家人和学校老师一起制定了一个学习计划,帮助他提高学习效果和注意力集中能力。
案例九:小孙小孙是一个7岁的智力残疾二级儿童,他在情绪管理和自我控制方面存在困难。
社工与小孙的家人一起制定了一个情绪管理计划,帮助他学会控制情绪和适应不同的环境。
案例十:小胡小胡是一个9岁的智力残疾二级儿童,他在社交技巧和人际关系方面存在困难。
社工与小胡的家人和学校老师一起进行社交技巧训练,帮助他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和适应社交场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分析题一
某家政服务公司的工作人员杜女士在为客户擦玻璃窗时,不胜从窗台上跌落,从此失去了双腿。
家政服务公司给了她一笔数额不多的赔偿金。
杜女士的丈夫对她和关心,为了多挣钱养家,又去做兼职。
杜女士的女儿刚上小学四年级,但非常懂事,上学前后都细心地照顾妈妈。
邻居也经常关照和帮助他们家。
杜女士觉得丈夫和女儿很辛苦,内心十分愧疚,觉得自己是家人的负担。
一天,她趁着家里只有她一个人,便割脉自杀,幸好丈夫及时发现救了过来。
问题:
1.请简要说明残疾人的特点和需要。
2.请运用优势视角理论分析杜女士面临的优势和困难各有哪些?
3.针对杜女士目前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应采取什么样的介入策略?(
答案要点:
1.在我国,根据《残疾人保障法》的界定,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丧失或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
(1分)
(1)残疾人的特点包括:(4分)
①部分残疾人对外部世界的知觉范围受到严重限制,能力严重缺损。
②部分残疾人与他人沟通交流的渠道受到限制,能力严重缺损。
③部分残疾人在自理生活和参与社会活动方面寻在较大障碍。
④部分残疾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与正常人有很大差异。
(2)残疾人的需要主要包括十种:
①社会福利政策落实;②家庭扶助——最低生活保障制度;③权利保护与法律援助;④
就业政策倾斜;⑤康复与医疗救助;⑥伤残抚恤;⑦社会保险;⑧特殊教育;⑨文化生活照顾;⑩改善社会环境。
2.运用优势视角理论分析杜女士的情况,其面临的优势和困难分别如下:
(1)杜女士的优势。
①环境优势。
杜女士的家庭关系比较和谐、亲密,女儿与丈夫都很关心她,邻居与他们的关系也不错,平日很关照他,能及时帮助她。
②个人的优势。
杜女士虽然失去了双腿,但上半身功能完好,精神正常,是一个为家庭
着想的人。
(2)杜女士面临的主要困难
①环境的缺失。
杜女士的丈夫工作很忙,为了多挣钱养家,还在外面做兼职,陪伴杜女士的时间较少,不能很好地照顾她,也不了解杜女士内心的想法;杜女士的女儿尚且年幼,尽管上学前后都细心地照顾妈妈,非常懂事,但其他时间无法照顾妈妈的生活。
杜女士所在社区没有为杜女士一家提供必要的帮助。
②个人的缺失。
个人层面是杜女士自己悲观、消极,觉得自己给家人增添负担。
3.针对杜女士目前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可采用的介入策略如下:
(1)采取增能模式
社会工作者可以采取增能模式帮助杜女士,增能模式是把增能理论运用于社会工作实践。
残疾人常被视为弱势群体,被贴上许多负面的标签,并受到压制、排斥和歧视。
因而,增能模式对残疾人特别有帮助。
杜女士目前自认为自己没有用,是家庭的拖累,对自身有较多负面的性的评价与看法,增能模式有助于她提升自信、自尊,激发潜能,从而改变其悲观、消极的态度,解决其问题。
在运用增能模式时,要注意运用充权技巧,通过确保杜女士的基本需求(衣食等)得到满足来增强杜女士改变的动机。
对于杜女士谈到自己异于他人的经历给予富有同感的回应也能增强其改变的动机。
(2)运用优势视角
运用优势视角的评估也能起到激发动机的作用。
对于杜女士,运用优势视角的评估可以激发她的改变动机,鼓励他人反思,学习正面看待问题,并努力提升问题的能力。
社会工作者要注意让杜女士看到自己的优势,增强其信心,鼓励她战胜自我。
(3)为杜女士申请医疗援助,联系其所在社区为其家庭提供必要的帮助。
(4)让杜女士和其丈夫倾心交谈,各自敞开心扉,使杜女士明白家人的关爱和担忧,消除其愧疚心理。
为杜女士提供就业帮助,协助杜女士找到力所能及的简单工作,以补贴急用和提升自我效能能感。
一个25岁的男青年,患有精神病,刚出院。
社会工作者为协助其重返社区,该提供哪些协助?
问题:
1.请问,如果这是你的案主,在计划服务之前你需要了解哪些方面的资料?(15分)
2. 从支持网络的视角,说出你将如何协助案主重返社区?(15分)
答题要点:
1.社会工作者在分析他的社会处境时要考虑这样一些问题:
(1)从医院回到社区,此时他所面对的生命任务是什么?
(2)“精神病患者”这个标签对他有什么影响?
(3)案主的支持系统有哪些,尤其是本社区的支持网络。
比如他的家庭、工作、朋友等资源有哪些?在帮助他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中非正式助人者的任务是什么?他们准备怎样提供和能够提供哪些帮助?
(4)案主的正式或非正式资源对案主提供的支持有哪些?
(5)社区有哪些正式或社会资源系统能够提供这些所需要的帮助,弄清楚上述问题才能决定提供哪些协助,怎样提供协助。
2. 工作思路:支持网络包括正式支持和非支持支持两部分。
正式支持网络主要由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提供,可以包括:(1)社区康复和支持。
首先需要向相关机构了解案主的康复情况,协助案主制定社区康复计划,保证案主的治疗能够得到延续,预防案主的病情出现反复。
同时,社会工作者应该给予案主无条件的支持、关怀和接纳,与案主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与案主一起规划重返社区的生活。
(2)结合案主的生命任务提供恢复社会功能服务。
具体表现为,鼓励案主积极参与社区活动,逐渐熟悉和恢复社区生活。
根据案主的情况,分析目前的就业现状,协助案主重新回归岗位或者重新找工作,提升适应能力。
非正式支持网络主要由其家庭和社区提供,整合各方资源,通过家庭、亲属、朋友、邻居、社区、原单位同事(如果有的话)等共同努力,完善其生活支持网络,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协助案主渡过难关。
家住豹子岭社区的陈先生,7年前因突然疾病导致双目失明,生活完全被打乱,加之生病导致大量的医药费欠债,以及失去工作,经济和生活都陷入困境,觉得自己是个废人又连累家人,逐渐对生活失去信心,非常沮丧和自责,一直无法走出突发残疾的阴影。
多年来住在一楼的他几乎从没走出过家门,长期卧床导致身体病痛增加,加之经济困难,时常有轻生念头,非常自责,张先生的生活态度也影响了其家庭关系和氛围,儿子、媳妇及妻子与张先生之间越来越难以沟通。
问题:
1、请分析评估下张先生面临的主要问题?
2、作为社工,请谈谈你计划为张先生提供哪些服务?
参考答案:
1、通过案例描述发现,张先生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无法走出突发病残的阴影,充满自责和物质,言语间流露出的均是无奈和叹息,只想少点连累家人,还有轻生的念头,看不到生活的希望。
基于此,我们初步评估认为陈先生的主要问题是突发病残及贫困所导致的各种无奈与不适,一方面生活窘迫需要物资帮扶,同时是帮助更需要树立生活的信心和勇气,走出突发病残的引用及对认知的误区。
2、基于上述分析,我们为陈先生设计的服务是:第一,病友探访提供精神支持:希望有类似突发病残、失明经历的热心残友上门探望,用自身经历帮助陈先生走出阴影,打开心结,过上正常生活;第二,物资援助缓解困境:希望能够通过适当的一些物资援助,缓解经济困难,降低陈先生对自己的自责和生活的压力,更好的开始新生活;第三,调适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由康复师指导康复训练,尝试参加残友举办的社会活动,转变对残疾现状的认知,逐渐融入社会生活,开始新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