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历史(全国卷3,参考版解析)

合集下载

2016年高考试题分析新课标全国卷ⅲ(历史)

2016年高考试题分析新课标全国卷ⅲ(历史)
2016 年高考试题分析及整理 —— 新课标全国卷(Ⅲ)历史
(一)图表解说
表 1: 2016 年高考试题分析模板(新课标全国文综Ⅲ)数据分析·阶段分值
年份
阶段分值
中国古代 中国近现代
总分 世界古代 世界近现代 总分
2016
25
24/4
53
4
13/15
32
中国史 53 分
世界史 32 分
( 必修 ) 备注 85 分 85 分
分类 基础 / 素养 基础 / 课程 基础
加工文字 / 经济发展
加工文字 / 近代化
张之洞等拟 《奏定学堂章程》 / 近代化 图片 / 近代化
加工文字 / 经济发展
基础 / 课程 基础 / 课程
基础 / 课程 基础 / 课程 / 基础
加工文字 / 西方思想 加工文字 / 近代化 图片 / 文化 加工文字 / 民主 近 加工文字 / 中西方的救济制
6. 必考部分:中国史占 53 分,其中古代史 25 分,近现代史 28 分。世界史占 32 分,古代史 4 分,近现代史 28 分。 选考部分:选修 1 考查中国古代的改革,选修 2 考查中国近代的思想,选修 3 考查一战,选修 4 考查近代中国人物。
7. 题目创新,有情景创新、情境多样、思维灵活的特点,不仅考察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更考察了学生的基本思想和基本体 验活动。特别是第 41 题,要求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并寻找适当的角度,充分调动已有知识进行阐释与论证,寻找解决问题的路径。
47
威尔逊“十四 以 1918 年 1 月威尔逊提出的“十四点”计划的内容及受阻切入考查
点”计划
美国对外政策
48
蔡元培
蔡元培在德国留学、 任北大校长期间的活动切入考查其教育改革活动

2016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ⅲ(精选)

2016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ⅲ(精选)

2016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Ⅲ)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1.(4分)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

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

这表明西周时()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2.(4分)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

”其意在说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A.实行了崇尚儒家的政策B.继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C.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D.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3.(4分)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

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地位的确立,是因为()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评判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4.(4分)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今“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

这一变化反映了()A.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B.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C.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D.奢靡风气瓦解传统伦理5.(4分)甲午战后,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曾赋诗“泱泱哉我中华……物产腴沃甲大地,天府雄国言非夸。

君不见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况乃堂矞吾中华!”这反映出“诗界革命”()A.倡导民主革命的思想B.推动了白话文运动C.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D.成为改良思想的开端6.(4分)1903年,张之洞等拟《奏定学堂章程》,其中规定禁止使用“团体”“膨胀”“舞台”“影响”“组织”“运动”“报告”“观念”等新名词,其根本目的在于()A.抵制维新思想的传播B.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C.反对向西方学习 D.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7.(4分)如图是1932年出产的一款火柴上的图案,据此可知,当时中国()A.民族火柴工业举步维艰B.新的营销方式得到采用C.开始兴起实业救国思潮D.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8.(4分)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53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52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3626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70%和150%.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B.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D.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9.(4分)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讲述的是,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火种而遭到主神宙斯的惩罚的故事,剧中借普罗米修斯之口说:“说句老实话,我憎恨所有的神”该剧深受雅典人的喜爱,这反映当时雅典人()A.宗教意识淡薄B.反对神灵崇拜C.注重物质生活D.强调人的价值10.(4分)19世纪60年代,总长超过3万英里的美国铁路有多种轨距。

2016高考全国卷卷Ⅲ试题及答案

2016高考全国卷卷Ⅲ试题及答案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招生考试新课标Ⅲ卷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学中有历史。

当今历史学家大都认为,没有什么文献资料不是史料,不但文学作品,即如佛经、道藏、信札、家谱、账本、碑铭等也无一不是,而且随着史学研究领域的拓展,史料范围还在不断扩大。

从“三言二拍”里可以看到晚明市井生活的真实面貌,这对于研究社会史的人几乎是一个常识。

陈寅恪以诗证史,也为大家所熟悉。

但在“五四”以前,史料范围并非如此宽泛,文学作品在大多数史学家眼里也并非史料,有些文献到底属于文学还是史学,一两千年来都没有一致的看法。

神话传说就是如此,其中相当突出的例子是《山海经》。

神话传说是文学,史前时代,无文字可征,只有传说,暂当历史。

三皇五帝至今未曾坐实,但“炎皇子孙”已经成为口头语,甚至成为历史共识。

新的传说还会不断产生,能否成史颇为可疑,但以神话传说研究历史,却是一种重要的方法。

在历史上,《山海经》究竟应归于文学还是史学,曾是死结。

王国维《古史新证》说“而疑古之过,乃并尧、舜、禹之人物而变疑之,其于怀疑之态度及批评之精神不无可取,然惜于在于史材料未尝为充分之处理也。

”这些古史材料就包括《山海经》《穆天子传》等文献。

在《汉书·艺文志》里,《山海经》列于数术类。

此后该书在目录学里的角色转换过几次,《隋书·经籍志》将《山海经》列于史部地理类,也就是将它看成史书了。

历史是讲真实的,《山海经》一般被视为荒诞不经,连司马迁写《史记》都不敢采用。

虽然《山海经》里平实的山川地理内容应归于史部,但其中大量的神话故事却显然有悖信史,所以清人编《四库全书》,言其“侈谈神怪,百无一真,是直小说之祖耳”,将其改列于子部小说家类。

这个死结直到“五四”以后才大致解开。

解开的途径有二:一是将《山海经》分而治之,不把它看作一部成于一人一时之书,神话归神话,历史归历史;二是神话中也有历史的成分在,仍可以之证史或补史。

新课标卷Ⅲ历史2016高考真题新课标答案

新课标卷Ⅲ历史2016高考真题新课标答案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课标卷3)历史部分答案第Ⅰ卷24.B 25.B 26.C 27.A 28.C 29.D 30.D 31.A 32.D 33.A 34.D 35.A第Ⅱ卷40.(1)共同目的:救济弱势群体;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政权认同。

(6分)相同:政府主导;设置救济机构;立法保障;因类而异。

(8分)不同:英国的救济对有劳动能力的贫民带有惩戒性质;中国救济制度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

(2)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福利种类众多;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

(7分)41.评分要求:所提取信息明确清晰,必须源自材料;(3分)论据准确,史实引用合理,围绕所提取的信息;(6分)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3分)示例:集中于沿海地区。

沿海地区已有众多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交通相对便利、经济相对发展;自开商埠,可分洋人之利,且可利用便利条件,促进地区发展,并抵御外侵。

45.(1)确立新的原则,不再尊奉部落首领;确立北魏创立者拓跋珪的地位;突破礼制,为自己虚设一庙;将庙号改革与爵位改革结合。

(8分)(2)宣示北魏政权将抛弃草原传统,全面融入中原;表明改革决心;削弱鲜卑族的政治军事特权,减少改革阻力。

(7分)46.(1)民智低下;发展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开民智是实行民主的先决条件。

(5分)(2)戊戌时期,主张开民智,宣传启蒙思想,为变法提供思想武器,推动社会变革,具有进步意义;辛亥时期,认为民智未开,主张改良;北洋政府时期,以民智未开为由,与专制妥协。

(10分)47.(1)第一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防止大战重演、重建战后秩序成为关注的焦点;苏俄政府发布《和平法令》产生很大反响;美国外交政策的变化。

(8分)(2)过分理想化;列强之间关系错综复杂,对战后和平的重建看法不同;美国的实力还不足以主导世界;美国国会中意见分歧,反对力量强大。

(7分)48.(1)北大原有管理体制存在严重弊端;蔡元培具有民主进步思想,善于借鉴国外教育管理经验。

2016年历史(全国卷3-参考版解析)

2016年历史(全国卷3-参考版解析)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历史部分〕试题〔全国卷3〕注意事项: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答复第Ⅰ卷时,选出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 答复第Ⅱ卷时,将答案卸载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本卷共35小题。

每题4分,共1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

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

这说明西周时【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青铜器原本是祭祀祖先的器物,现在强调个人业绩,希冀子孙保用。

选项A商周时期的文字都是铭文,并没有创造出全新的文字体系,排除。

铭文已经发挥出文书功能。

商周铭文都表达重视历史传承的风气,是共同点。

考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西周的宗法制、分封制25.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

”其意在说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A.了崇尚儒家的政策【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重视秦朝的文书,实际上继承了秦朝的基本政治制度,汉承秦制。

汉初实行的黄老学说,道家思想。

充分发挥文书功能,只是外表现象。

材料并没有表达熟知秦朝的典章制度。

26.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

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地位确实立,是因为【答案】C27.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今“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

这一变化反映了【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此题主要考查明朝中后期产生资本主义萌芽。

2016年高考文综历史全国卷3含答案

2016年高考文综历史全国卷3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历史(全国Ⅲ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

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

这表明西周时【B】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2.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

”其意在说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B】A.实行了崇尚儒家的政策B.继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C.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D.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3.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

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C】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批判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4.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今“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

这一变化反映了【A】A.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B.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C.社会矛盾日益尖锐D.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5.甲午战后,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曾赋诗“泱泱哉我中华……物产腴沃甲大地,天府雄国言非夸。

2016年高考历史全国卷Ⅲ历史选择题分析

2016年高考历史全国卷Ⅲ历史选择题分析

2016年高考历史全国卷Ⅲ历史选择题分析24.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

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

这表明西周时(B)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分析】(1)考点和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中国古代青铜器铭文,涉及的时间是商周,最后问题落脚在西周;考查的角度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

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能力。

(2)解析选项:①首先可以根据时间“西周时”排除选项C,宗法制度受到严重挑战是在春秋战国时期。

时空概念是历史学习的基本素养,不求学生把所有的历史时间记住(事实上也很难记住),但基本的时空概念是英国具备的。

在解答历史选择题时,如果题目中有明确的时间,首先看能否用时间来排除一些选项,从而提高选择题的正确率。

②剩下A、B、D三个选项则需要根据材料来排除。

何谓铭文?西周青铜器铭文和商代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简言之,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称为铭文。

据题目可知,材料主要讲了西周和商代相比,青铜器铭文发生的一些变化,包括字数增多、语句格式化以及记述内容。

A项:首先材料并没有强调文字体系的变化。

此外,注意选项中文字体系的修饰词“全新的”,这个词也就意味着西周之前没有这种文字体系,是西周才开始出现的。

但从材料可知,材料讲的是西周青铜器铭文和商代青铜器铭文的对比,说明商代已经出现青铜器铭文,自然就不能称为全新的文字体系。

由此排除A项。

B项:文字本身具有记事功能,文字的出现就是因为记事的需要(文字出现前是结绳记事)。

从材料中“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这样的信息正好体现文字的记事功能,对个人业绩的记述,是希望子孙保用,恰好体现了历史传承的作用,从而确定正确选项为B。

D项:青铜器有两种基本功用,一是“纳(内)、入”,即盛装物件;一是“设”即陈设布列。

2016年高考全国卷3试题及解析

2016年高考全国卷3试题及解析

40.图(a)中的三个DNA片段上以此表示出了EcoR I、 BamH I和Sau3A I三种限制性内切酶的识别序列与切割位点, 图(b)为某种表达载体示意图(载体上的EcoR I、Sau3A I的 切点是唯一的)。 根据基因工程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经BamH I酶切割得到的目的基因可以与上述表达载体被 ____________酶切后的产物连接,理由是____________。 (2)若某人利用图(b)所示的表达载体获得了甲、乙、丙三 种含有目的基因的重组子,如图(c)所示。这三种重组子中, 不能在宿主细胞中表达目的基因产物的有____________,不能 表达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3)DNA连接酶是将两个DNA片段连接起来的酶,常见的有 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其中既能连接黏性末端又能连 接平末端的是____________。
32.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是真核生物可遗传变异的两种来源。 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所涉及到的碱基对的数目不同,前者 所涉及的数目比后者 。 (2)在染色体数目变异中,既可发生以染色体组为单位的变异, 也可发生以 为单位的变异。 (3)基因突变既可由显性基因突变为隐性基因(隐性突变),也 可由隐性基因突变为显性基因(显性突变)。若某种自花受粉植 物的AA和aa植株分别发生隐性突变和显性突变,且在子一代中都 得到了基因型为Aa的个体,则最早在子 代中能观察到该显性 突变的性状;最早在子 代中能观察到该隐性突变的性状;最 早在子 代中能分离得到显性突变纯合体;最早在子 代中能 分离得到隐性突变纯合体。 【参考答案】(1)少 (2)染色体 (3)一 二 三 二 考点:分离规律
39.某同学用新鲜的泡菜滤液为实验材料纯化乳酸菌。 分离纯化所用固体培养基中因含有碳酸钙而不透明,乳 酸菌产生的乳酸菌能溶解培养基中的碳酸钙。回答下列 问题: (1)分离纯化乳酸菌时,首先需要用 _________________对泡菜滤液进行梯度稀释,进行梯度 稀释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2)推测在分离纯化所用的培养基中加入碳酸钙的作用 有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分离纯化 时应挑选出_________________的菌落作为候选菌。 (3)乳酸菌在-20℃长期保存时,菌液中常需要加入一 定量的_________________(填‚蒸馏水‛、‚甘油‛或 ‚碳酸钙‛)。

2016高考全国卷3(丙卷)文综历史解析

2016高考全国卷3(丙卷)文综历史解析

2016高考‎全国卷3(丙卷)文综历史解析‎新东方在线关也2016年高‎考历史考试已‎经结束,新东方在线关‎也老师第一时‎间为大家带来‎全国卷丙卷的‎解析。

今年高考在全‎国历史考卷方‎面出了一些调‎整,以前全国卷以‎两套卷子为主‎,今年变成了三‎套,以前全国卷Ⅰ卷,现在变成乙卷‎,以前全国卷Ⅱ卷变成甲卷,今年新增加了‎全国丙卷。

下边我们看看‎新增加的这套‎卷子的风格和‎特点、总体难度评价‎,趋势发展,或者这套卷子‎到底有没有体‎现热点。

本次解析,主要是看看每‎道题答案是什‎么,背后知识点如‎何,讲答案,高三孩子把答‎案定下来,知道自己哪个‎地方做对,哪个地方做错‎,估比较正确的‎分数,讲知识点,方便高二同学‎备考当中着重‎注意哪些东西‎。

【真题】24.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

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

这表明西周时‎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C.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历史‎改变【关也老师解析‎】新课标卷历史‎部分从24题‎开始,这道题大家做‎过吗?知道使用卷子‎范围吗?全国丙卷,新课标3,广西、云南、贵州、四川同学在使‎用,之后讲甲卷,甲卷应用范围‎多很多了。

为什么把丙卷‎和甲卷合在一‎起讲,因为丙卷和甲‎卷试题结构和‎难度比较相近‎。

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上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了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这表明西周是‎?答案是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综合两个方面‎,一个是文化史‎,一个是经济史‎,经济史对应手‎工艺、青铜器,文化史对应文‎字,创造一种全新‎文字体系,文字体系学过‎哪些?历史教材里面‎最早学到的文‎字应该是甲骨‎文,甲骨文标志着‎中国古代文字‎产生,这句话对吗?错的。

为什么错?甲骨文标志着‎中国古代文字‎成熟,已经有成熟的‎研发体系,今天还在使用‎的一些词。

2016年历史全国卷III(有答案)

2016年历史全国卷III(有答案)

2016年全国卷III(含答案)24.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

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

这表明西周时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25.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

”其意在说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A.实行了崇尚儒家的政策B.继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C.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D.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26.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

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批判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27.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今“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

这一变化反映了A.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B.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C.社会矛盾日益尖锐D.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28.甲午战后,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曾赋诗“泱泱哉我中华……物产腴沃甲大地,天府雄国言非夸。

君不见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况乃堂裔吾中华!”这反映出“诗界革命”A.倡导民主革命的思想B.推动了白话文运动C.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D.成为改良思潮的开端29.1903年,张之洞等拟《奏定学堂章程》,其中规定禁止使用“团体”“膨胀”“舞台”“影响”“组织”“运动”“报告”“观念”等新名词,其根本目的在于A.抵制维新思想的传播B.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C.反对向西方学习D.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30.图4是1932年出产的一款火柴上的图案。

2016年高考历史全国三套试卷解析

2016年高考历史全国三套试卷解析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Ⅱ-24.图3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 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 字体刻写。这三种字体反映了
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
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
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状况
A.宗教意识淡薄 B.反对神灵崇拜 C.注重物质生活 D.强调人的价值
题号 试卷
考点
2016全国Ⅰ 1702年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缺陷
2016全国Ⅱ 1831~1841英国工业城市人口
33
死亡率上升
2016全国Ⅲ 19世纪60年代美国南北铁路
Ⅰ-33.1702年英国国王威廉三世去世,安妮 女王即位。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 妮厌恶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 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这说 明在当时英国
A.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 B.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 D.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
题号 试卷
考点
2016全国Ⅰ 罗马法的影响
2016全国Ⅱ 雅典公民参政议政的义务 32
2016全国Ⅲ 雅典人强调人的价值
Ⅰ-32.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如同一 只潜入水下的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 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 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地重新出现”。对此的 正确理解应是,罗马法
2016全国历史高考试题卷解析 张亚东
第Ⅰ卷 客观题
题号 试卷
考点
2016全国Ⅰ 《论语》非儒家五经
24 2016全国Ⅱ 曹魏三种书体 2016全国Ⅲ 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
Ⅰ-24.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 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 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 合理的解释是

2016年高考全国3卷文综历史试题

2016年高考全国3卷文综历史试题

2016年高考全国3卷文综历史试题一、单选题1.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

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

这表明西周时( )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西周宗法制对青铜器铭文的影响。

材料叙述西周青钢器上的铭文大都“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再结合西周宗法制的相关内容,可知西周时期形成了重视历史尤其是家族历史传承的风尚,故B项符合题意;西周时期的文字主要是钟鼎文(金文),商代晚期就已出现,并没有创造出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排除A项;“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强调宗法血缘关系,是对宗法制度的维护,而非破坏,排除C项;青铜器在商代和西周时期主要是用作礼器,功用并没有发生重大变化,排除D项。

2.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

”其意在说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A.实行了崇尚儒家的政策B.继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C.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D.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2.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汉承秦制。

由材料“萧何入秦,收拾文书”“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可知汉朝继承了秦朝确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稳固和加强统治,故B项符合题意;西汉初年的统治思想是黄老之术,无为而治,儒学在汉武帝时期才成为统治思想,排除A 项;C项与题干关键信息“文书之力也”不符,排除;材料不涉及官吏对秦朝典章制度的了解程度,排除D 项。

3.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

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 )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批判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3.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书法。

2016高考历史全国卷3套试题及答案

2016高考历史全国卷3套试题及答案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历史试题24.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儒学思想植根于长远的历史传统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25.图4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

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图4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开展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26.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

〞此事反映了A.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锋利矛盾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27.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

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这一变化有助于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削弱六部的权限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28.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

这种状况说明A.中国关税主权开场丧失 B.商品经济根本取代自然经济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29.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

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A.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 B.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 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30.1943年8月,国民党公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把“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制止刊载。

2016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ⅲ【推荐】

2016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ⅲ【推荐】

2016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Ⅲ)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1.(4分)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

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

这表明西周时()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2.(4分)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

”其意在说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A.实行了崇尚儒家的政策B.继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C.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D.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3.(4分)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

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地位的确立,是因为()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评判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4.(4分)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今“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

这一变化反映了()A.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B.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C.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D.奢靡风气瓦解传统伦理5.(4分)甲午战后,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曾赋诗“泱泱哉我中华……物产腴沃甲大地,天府雄国言非夸。

君不见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况乃堂矞吾中华!”这反映出“诗界革命”()A.倡导民主革命的思想B.推动了白话文运动C.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D.成为改良思想的开端6.(4分)1903年,张之洞等拟《奏定学堂章程》,其中规定禁止使用“团体”“膨胀”“舞台”“影响”“组织”“运动”“报告”“观念”等新名词,其根本目的在于()A.抵制维新思想的传播B.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C.反对向西方学习 D.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7.(4分)如图是1932年出产的一款火柴上的图案,据此可知,当时中国()A.民族火柴工业举步维艰B.新的营销方式得到采用C.开始兴起实业救国思潮D.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8.(4分)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53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52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3626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70%和150%.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B.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D.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9.(4分)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讲述的是,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火种而遭到主神宙斯的惩罚的故事,剧中借普罗米修斯之口说:“说句老实话,我憎恨所有的神”该剧深受雅典人的喜爱,这反映当时雅典人()A.宗教意识淡薄B.反对神灵崇拜C.注重物质生活D.强调人的价值10.(4分)19世纪60年代,总长超过3万英里的美国铁路有多种轨距。

2016年高考新课标Ⅲ卷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精编版)(解析版)

2016年高考新课标Ⅲ卷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精编版)(解析版)

A.实行了崇尚儒家的政策
B.继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
C.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
D.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汉承秦制。做此题要抓住对文书的补充说明“国家档案文献”的含义,
即再现历史真实面貌的原始文献。重视秦朝的文书(国家档案文献),实际上是继承了秦朝
的基本政治制度,汉承秦制。汉初推崇黄老学说,A 错。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与材料表
市镇经济为切入点,深入考查考生对资本主义萌芽的认识。解题逻辑思维是“雇工态度的
变化(现象)——市镇经济与手工业发展——资本主义萌芽(本质)”。此题再次启示考生
复习备考时千万不能忽视对主干知识的复习。
28.甲午战后,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曾赋诗“泱泱哉我中华……物产腴沃甲大地,天
府雄国言非夸。君不见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况乃堂裔吾中华!”这反映出“诗界革命”
展,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雇工需求量大,导致雇工态度发生变化。应该
选 A。明朝随着一条鞭法出台,人身依附关系放松,排除 D 选项。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
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材料中并没有体现。排除 B、C。
【考点定位】中国古代经济结构和特点.古代手工业的进步.资本主义萌芽
【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以
今“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这一变化反映了
A.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
B.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
C.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D.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朝中后期产生的资本主义萌芽。其特征是“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两者形成了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明朝是江南市镇经济迅速发展时期,市镇经济与手工业发

2016全国卷三历史

2016全国卷三历史

2016全国卷三历史
满分: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
一、单选题(共12小题)
1.
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

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
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

这表明西周时()
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
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
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历史改变
2.
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
书之力也。

”其意在说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
B.继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
A.实行了崇尚儒家的政策
C.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D.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
3.
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
帖。

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
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评判
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历史部分)试题(全国卷3)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卸载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本卷共35小题。

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

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

这表明西周时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C.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历史改变【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青铜器原本是祭祀祖先的器物,现在强调个人业绩,希冀子孙保用。

选项A商周时期的文字都是铭文,并没有创造出全新的文字体系,排除。

铭文已经发挥出文书功能。

商周铭文都体现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是共同点。

考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西周的宗法制、分封制25.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

”其意在说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A.了崇尚儒家的政策B.了秦朝的基本制度C.充分发挥文书功能D.熟知秦朝典章制度【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重视秦朝的文书,实际上继承了秦朝的基本政治制度,汉承秦制。

汉初实行的黄老学说,道家思想。

充分发挥文书功能,只是表面现象。

材料并没有体现熟知秦朝的典章制度。

考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从汉至元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26.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

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地位的确立,是因为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评判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答案】C考点: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化.汉字的演变和中国书画的发展脉络27.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今“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

这一变化反映了A.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B.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C.社会矛盾日益尖锐D.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朝中后期产生资本主义萌芽。

市镇和手工业发达,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明朝随着一条鞭法出台,人身依附关系放松,排除D选项。

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材料中并没有体现。

考点:中国古代经济结构和特点.商业的发展及特点28.甲午战后,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曾赋诗“泱泱哉我中华……物产腴沃甲大地,天府雄国言非夸。

君不见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况乃堂矞吾中华!”这反映出“诗界革命”A.倡导民主革命的思想B.推动了白话文运动C.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D.成为改良思想的开端【答案】C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诗界革命29. 1903年,张之洞等拟《奏定学堂章程》,其中规定禁止使用“团体”“膨胀”“舞台”“影响”“组织”“运动”“报告”“观念”等新名称,其根本目的在于A. 抵制维新思想的传播B. 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C. 反对向西方学习D. 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清末新政,这些词都是外来词,禁止使用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

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只是表象,并不是根本目的。

张之洞属于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并不反对学习西方,也不抵制维新思想传播,排除AC。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潮流.辛亥革命.清末新政30.图4是1932年出产的一款火柴上的图案。

A. 民族火柴工业举步维艰B. 新的营销方式得到采用C.开始兴起实业救国思潮D. 全国抗日救王运动的高涨【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要抓住关键词“1932年”“抗敌”等,联系到九一八事变,局部抗战开始。

民族火柴工业举步维艰,新的营销方式得到采用从材料体现不出来。

19世纪末开始兴起实业救国思潮,所以排除ABC。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潮流.抗日战争31. 1980年与1975年想不,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面糊哈播种面积减少53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52万担;油料作物和天草播种面积共扩大3 626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70%和150%。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农民生产自主权扩大B. 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D.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中国的改革。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农村开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有了经营的自主权,粮食产量增加,农业发展。

1984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才完成,排除C。

1980年并没有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排除D。

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材料并没有涉及,排除B。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32. 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讲述的是,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火种而遭到主神宙斯的惩罚的故事,剧中借普罗米修斯之口说:“说句老实话,我憎恨所有的神”该剧深受雅典人的喜爱,这反映当时雅典人A. 宗教意识淡薄B. 反对神灵崇拜C.注重物质生活D. 强调人的价值【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在古希腊雅典随着民主政治的发展,出现智者学派,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人的价值。

古希腊雅典并没有宗教,崇拜的古希腊神话诸神。

排除AB.注重物质生活材料并没有体现。

排除C。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发展.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33. 19世纪60年代,总长度3万英里的美国铁路有多种轨距。

南部采用铁路轨距以5英尺居多,北部采用最普遍的轨距四4.9英尺,部分地区采用6英尺、5、6英尺的轨距。

这反映当时美国A. 尚未形成成熟的同一国内市场B. 铁路部门是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C.科技水平限制了制造业的发展D. 战争破坏了基础交通设施建设【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抓住关键词“19世纪60年代”,当时发生了南北战争。

不同宽度的铁轨,说明尚未形成成熟的同一国内市场。

科技水平限制了制造业的发展,并不符合史实,第一次工业革命正向美国扩展。

铁路部门是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战争破坏了基础交通设施建设,材料并没有涉及。

排除BCD。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34.图5为近代以来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这4幅作品反映出近代以来A.传统美术流派相继被淘汰B.理性思维的不断深化C.批判精神备受重视的趋势D.美术流派演变的历程【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图片体现的是新古典主义、现实主义、印象画派和现代主义,美术流派演变的历程。

传统美术流派相继被淘汰,批判精神备受重视的趋势,理性思维的不断深化,属于干扰项,应该排除ABC。

考点: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美术的辉煌35.1875年以后,法国确立了共和政体,议会处于政治运行的中心,党派林立,内阁更迭频繁。

1958年,戴高乐就任总统,修改宪法,规定总统拥有任命总理、解散议会等权利。

这一政治体制的变化A.有利于政局稳定B.确定了总统国家元首的地位C.剥夺了议会的主要权力D.有助于两党制的形成【答案】A考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法国的政治制度第Ⅱ卷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题-第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

第42题-第4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需求做答。

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材料一社会救济是中国古代历朝实施“仁政”的重要内容,主要依赖于政府财政。

明初设养济院收孤苦无靠者,按月发口粮。

明律规定:凡鳏寡孤独及笃废之人,贫穷无亲属依靠,不能自存,所在官司应收养而不收养者,杖六十。

”这是正律中首次纳入社会救济保障条款。

清代的法律也有关于社会救济的规定,主要有灾荒救济,高龄老人赡养,设栖流所以收养流浪贫民,孝子节妇贫苦者救济,贫苦读书人救济等。

——摘编自邓云特《中国救荒史》等材料二英国圈地运动开始后,偷盗者、乞讨者等日益增多,社会不安定因素急剧增加。

1601年,英国颁布济贫法。

救济办法因类而异,凡年老及丧失劳动者,在家接受济贫;贫穷儿童则在指定的人家寄养,长到一定年龄时送去做学徒:流浪者被关进监狱或送入教养院。

1834年,新济贫法规定,有劳动能力的失业者必须进“贫民习艺所”,才能得到救济,而那里的条件比最低工资收入的自由劳动者还要恶劣得多。

——摘编自陈晓律《英国福利制度的由来与发展》(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明清时期救济制度和英国近代济贫制度实施的共同目的,并指出其救济方式的异同。

(1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近代济贫制度相比,西方现代福利制度有哪些发展?(7分 )【答案】(1)共同目的:都是为了维护统治,维护社会稳定。

中国的的社会救济是封建统治者为了博得“仁政”美誉而实施。

英国是在社会转型时期,伴随着圈地运动出现的社会不稳定因素而出台。

救济方式:相同点:都有政府力量参与,起到主导作用;都关注的是社会弱势群体;救济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都有法律保障。

不同点:中国救济办法比较单一笼统,涉及的人群比较狭小,强调刑罚的惩戒;英国的救济划分详细,涉及的人群比较广泛,出台了专门的法律。

(2)发展:从产生原因看:战后国家动荡与社会主义竞争是直接诱因,减少贫富差距;涉及内容更广泛,医疗保健服务、养老、住房、失业保险、教育等领域;1948年艾德礼首先宣布建成社会福利国家制度;从发展过程看,经历了兴起、日渐完备、1973年经危受挫、1980年缩小规模。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英两国福利制度横向比较,第一小问从材料里面概括基本上能得出答案。

主要从两国具体的国情上进行思考根本目的。

比较异同,相同点从政府作用、资金来源和关注对象上思考。

不同点,使用的法律、保障的群体上思考。

第二小问要结合教材内容才可得出答案。

考点: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福利国家制度.中国古代的法律4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材料近代以来,在列强的压力下,中国被迫开放了一系列通商口岸。

自1898年至1910年,清政府又主动开设了30余个商埠。

——据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等从材料中提取一个有关自开商埠的信息,并加以简要分析。

【答案】信息:1898年秦皇岛、三都澳、岳州开放,标志着近代中国自开商埠的开始。

说明:这些自开商埠与约开商埠有本质的不同,即权自我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