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正)春之声——对西方意识流的借鉴与实践

合集下载

春之声课件

春之声课件

小说《春之声》 是王蒙借鉴“意识 流”创作手法的代 表作,那么在同学们 的脑海中,什么是 “意识流”呢?
关于“意识流”
意识流是心理学家们使用的一个短语。最 初由美国哲学家威廉•詹姆斯在《心理学原理》 中提出,是指人的意识活动持续流动的性质, 即把思想比作一股流水的概念和“意识汇流”
的 观念。它把人类心理活动中象流水一样活动着 的意识的客观状态,比喻为一个生动的形象。 詹姆斯认为,人类的思维活动并不是由一个一 个分离的、孤立的部分组成,而是一条连续不 断的、包含各种复杂的感觉和思想流 。
懂得了什么 是“意识流”, 那么进一步思考, 同学们认为什么 样的小说是“意 识流小说”呢?

关于“意识流小说”
意识流小说以人物意识活动为结构中心来展示
人物持续流动的感觉和思想,而且通常借助自由联 想来完成叙事内容的转换,因此它们往往打破传统
小说正常的时空次序,而出现过去、现在乃至未来
的大跨度的跳跃。人物心理、思绪的飘忽变幻,情
节段落的交叉拼接,现实情景、感觉印象以及回忆、 向往等的交织叠合,象征性意象及心理独白的多重
展示,往往使叙事显得扑朔迷离。
意识流小说中使用最多的技法是直接内心独白、 间接内心独白、无所不知的描写和戏剧性独白。
请同学们思考 一下,《春之 声》向我们展 示了怎样一个 故事呢?
时间 地点 环境 人物
春之声内容简介
《春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标题的含义
明确:题目“春之声”,取自小说中火车上录 音机里传出的德语歌曲和约翰·斯特劳斯的《春 之声圆舞曲》。《春之声圆舞曲》,春天的力量、 春天的声音,都表征着那个时代生机勃勃、万象 更新。这和那个崭新的、清洁的、轻便的内燃 机车的火车头的作用是一样的。

【课外阅读】王蒙的《春之声》作品提示

【课外阅读】王蒙的《春之声》作品提示

【课外阅读】王蒙的《春之声》作品提示王蒙的《春之声》发表于《人民文学》1980年第5期,曾获1980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小说通过工程物理学家岳之峰春节回乡探亲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歌颂了80年代第一春我国社会生活中出现的转机,表达了吸取历史教训,不再重蹈覆辙的愿望;也体现了人民正视历史转折时期的困难和矛盾,一定要把四化搞上去的决心。

如何在有限的篇幅内表达丰富的内容和快节奏、多线条的当代社会生活?作者打破常规,借鉴了西方现代派小说的意识流手法,“通过主人公的联想,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笔触伸向过去和现在,外国和中国,城市和乡村”(王蒙语),扩大了作品的容量。

作者选择了一个巧妙的视点:岳之峰乘坐春节期间增开的闷罐车回到他离别20多年的故乡,不久前出国考察所见与眼前图景构成了强烈的反差,在他脑海里旋转般地闪过一组组对比的镜头:由乘客“像沙丁鱼挤在罐头盒子里”似的闷罐子车联想到三叉戟飞机,规模巨大的西门子公司,斯图加特的奔驰汽车工厂的装配线,莱茵河的高速公路;由X城火车站广场集市丰富的土特产联想到“文革”中连火柴、肥皂都缺少的古怪现象;由到处洋溢着的团聚的气氛联想到1956年回乡四天,检讨22年的可怕历史------这种种联想贯穿全篇,“满天开花,放射性线条,一方面是尽情联想,闪电般的变化,互相切入,无边无际,一方面,却又是万变不离其宗,放出的线都能收回来。

所有的射线都有一个共同的端点,那就是坐在1980年春节前夕的闷罐子车里的我们的主人公的心灵”(王蒙语)。

其中,有对历史的反思,也有对现实的忧虑,有对生活艰辛的感叹,也有对生活的温暖美妙的欣慰,“写了冬的痕迹,更写了春的声息”,表现了历史转折时期我国人民面临的困难和矛盾,转机与希望。

这种写法既节省笔墨,所表达的生活又不是提纯了的、单色的,而是内涵丰富、色彩斑斓、耐人寻味的。

《春之声》撷取主人公大量的感官印象,这些感觉、印象、人物、景物,渗透着强烈的感情色彩,包含着人物的清醒的思考、判断和理性。

粤教版-语文-高一-高中语文3.13《春之声》教案1 粤教版必修3

粤教版-语文-高一-高中语文3.13《春之声》教案1 粤教版必修3

一. 教学内容:《荷花淀》、《春之声》《荷花淀》[教学目标]1. 认识抗战时期白洋淀地区人民的抗日斗争热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之心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 学习本文生动传神的人物对话描写和典型的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和内心的重要作用。

3. 欣赏本文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

4. 品味本文朴素清新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难点]1. 理解景物对于推动故事情节,烘托人物内心的作用;2. 理解小说是如何通过人物对话和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

[教学过程]一. 导入:同学们,你们是否见过战争的场面?炮声隆隆,硝烟弥漫,刀光剑影,血肉横飞,抗战英雄们手持大刀以命相搏,以死相拼,这是一种让人热血沸腾的壮烈!战争是残酷的。

孙犁先生又是怎么写这场战争的呢?二. 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荷花淀》这篇文章是有“短篇小说能手”之称的孙犁先生写的。

孙犁先生曾经亲身参加过抗日,对那场战争有着切肤的感受,这篇《荷花淀》就是以那个时代发生的故事为题材的。

三. 重点探讨:提问:同样以抗战为题材,课文和开始大家看到的影片有什么不同?请同学们谈谈这篇课文给你们的感受。

学生讨论后总结:听不到惊动心魄的枪声炮响,却闻到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看不到激烈残酷的血雨腥风,只见到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

讨论:这篇课文写了怎样一个故事?淡化的情节,巧选的视角。

讨论:这篇文章在精绘人物时主要用了什么方法?人物对话、细节描写。

提问:请同学们谈谈哪段人物对话给你的印象最深?重点讲解夫妻夜话,分析人物性格。

提问:请同学们谈谈哪段细节描写给你的印象最深?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

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作用:反映了人物内心复杂而激烈的情感活动;迅速平衡情绪,体现了坚强的个性。

小说中三处对于“捞”与“丢”的细节描写:第一处见于“寻夫遇敌”一场。

妇女们信手一“捞”一“丢”的是菱角,流露出来的却是她们心中对美丽富庶的家乡的热爱与自豪。

第二、三处描写均见于“助夫杀敌”一场。

从《春之声》看王蒙意识流小说

从《春之声》看王蒙意识流小说

从《春之声》看王蒙意识流小说【摘要】:《春之声》是王蒙新时期意识流表现手法的代表作之一。

在结构上,以放射式心理为主,加以蒙太奇表现效果,领略社会生活翻天覆地变化。

在语言上,肆意铺陈的语言尽显强烈的扩张感,具有纵横衍生的气势。

在内容上,是对文革无情的鞭挞和反思,彰显生命的美学价值,及对改革春天的美好祝愿与向往。

【关键词】:意识流,蒙太奇;语言特征;时代气息在中国文坛里有许多为小说风格而不懈努力奋斗的,但是像王蒙这样能够在不同时期都能够始终站在艺术革新之巅却是少之又少。

王蒙以一篇《青春岁月》震撼文坛,那时候他年仅19岁,又一篇《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描绘了年轻人林振对工作积极热情,对党和国家忠心耿耿,反对官僚主义的思想也令人叹为观止。

但是,天有不测风云,原本可以在写作大展宏图的他却因为中国文化大革命而断送美好青春,成为政治革命的牺牲品,下放到新疆乌鲁木齐甚至更为偏远地区劳动改造。

这段经历对王蒙来说并非是坏事,他没有像刘少奇那样被打到,相反,在劳动中领悟了很多,积聚了写作创作的源泉,把二十多年苦行僧作为磨练期坚持写作,把文学当作是生活的一部分。

直到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才再次登上中国文坛,并将改造时期积攒的文学功底成功运用到改革开放大解放当中去,成为文学领域举足轻重的代表作家。

在80年代文学中,王蒙文坛地位不仅仅表现在文学作品的数量上,更在于作品表达的思想和文化方面显示的厚度上。

对于文革他没有像伤痕文学那样仅仅停留在感性批判层次上,而是更加理性思考,深层次地对文革进行鞭挞,将文学与人的关系紧密联系起来,并创造运用大跨度的时空转换,主客观交织的意识流表现手法加以揭露文革给人们带来精神层面的伤害,更加关注人的心理、情感,这与文革时期小说主题大相径庭,用作品表现人的思想,将人的内心想法表现在作品上,本文就其在《春之声》这篇文章进行加以阐述。

一、突破狭隘政治束缚彰显生命的美学价值王蒙经历过文革时期黑暗年代,了解中国不仅在经济上饱受摧残,同样在文化上也一片凋零。

【课外阅读】关于王蒙《春之声》

【课外阅读】关于王蒙《春之声》

【课外阅读】关于王蒙《春之声》无论对王蒙本人还是对新时期小说创作,《春之声》都是一篇值得重视的作品。

这个篇幅不大的短篇小说热忱地表现和歌颂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大地出现的新的希望和转机,揭示出一个富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主题。

作者曾以直面现实的勇气揭露出我们生活进程中出现的曲折和矛盾,但他并非只是一味地描绘社会生活的阴暗侧面,相反,他总是注意从纷纭复杂的社会现象中准确把握时代本质,给读者以思想上的启迪和精神上的鼓舞。

《春之声》通过主人公岳之峰在闷罐子车里由见闻引起的丰富联想,让人们聆听到一个新的时代正大步迈来的铿锵脚步声。

从困难中露出希望,冷峻中透出暖色,使人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

在艺术表现上,《春之声》或许更值得我们重视。

它是新时期文学中率先运用“意识流”手法写成的小说。

它突破了传统的人物、情节、环境的描写方式,而把反映现实生活的焦点集聚在人物心理内象的直接袒露上,以有限的篇幅充分展示主人公在特定的环境中涌现出的复杂、丰富的内心活动,意识的自然流动,通过对人物内心图景的细致描绘,勾勒出主人公的生活经历、命运遭际和思想性格,同时也表示出社会生活丰富而又纷杂的面影。

小说采用“放射性结构”,有力地突破了时空的限制,纵笔所向,今昔中外、乡风城貌,了无拘牵,以极精练的笔墨表现出十分丰富的思想内涵。

此外,意味深远的象征,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描述,也是其艺术上的显著特色。

王蒙是一个经历坎坷而革命理想主义精神未泯的战士,又是一个具有诗人气质和浪漫主义情调的作家。

他的《春之声》不仅传达了中国改革开放之春的信息,而且以“标新立异,另辟蹊径,花样翻新”(王蒙语)的创作手法,为新时期小说创作园地的繁荣与发展奉献了一束奇葩。

《春之声》没有贯穿全篇的故事情节,主要借助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心境、联想和下意识的活动,创造出某种典型意境,反映出社会生活和人的心灵奥秘,向人们传递着春天的信息。

它主要写工程师岳子峰访德归来,春节前夕搭乘闷罐子车回乡探亲途中的思绪。

山东省专升本《大学语文》教案(之三十二)——春之声

山东省专升本《大学语文》教案(之三十二)——春之声

作者写到闷罐子车里的三洋牌录音 机有何作用?
它是在沉寂封闭中产生的新兴事 物。
说明人们生活开始改变了。
小说的结尾处,作者用象征的手法描写 了破烂的闷罐子车和崭新的火车头,在 这里有什么意义呢?
破烂的闷罐子车是落后生活的象征, 而崭新的火车头则代表着未来生活的希望。
火车上的歌曲《春之声》是一个巧合还 是必然,在这里又有什么含义呢?
王蒙被称为“最新文艺思潮的代表作 家”。《春之声》是王蒙借鉴“意识流”创 作手法的代表作。 什么是“意识流”呢?
意识流
意识流是心理学家们使用的一个短语。最 初由美国哲学家威廉•詹姆斯在《心理学原理》 中提出,是指人的意识活动持续流动的性质, 即把思想比作一股流水的概念。并不是由一个 个分离的、孤立的部分组成,而是一条连续不 断的、包含各种复杂的感觉和思想流 。
6个并列的后置定语,利用句法结构的可塑性,以 语义内涵的丰富性,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4、她是谁?她年轻吗?抱着的是她的孩子吗?她在哪里 工作?她是搞科学技术的吗?她是夜大学的新学员吗?是 “老三届”的毕业生吗?她为什么学德语学得这样起劲? 她在追赶那失去了的时间吗?她做到了一分钟也不耽误 了吗?她有机会见到德国朋友或者到德国去或者已经到 德国去过了吗?她是北京人还是本地人呢?她常常坐火 车吗?有许多问题想问啊。(49自然段)
最后,象征手法的运用。小说用自然界的春天 象征朝气蓬勃的社会生机,改革开放给国家、人民 生活带来的转机;同时,那“崭新的、清洁的、轻 便的内燃机火车头,拖着破烂寒伧的车厢奔驰”, “落后、破旧、令人不适的闷罐子车里,却有先进 精巧的进口录音机在播放音乐”,又构成了局部象 征。这两个图景象征着改革开放初期我国面临的沉 重的负担和光明的前景。
5.“崭新的、清洁的、轻便的内燃机火车头,拖着破烂 寒伧的车厢奔驰”对这句话理解不对的是( A ) A.“崭新的内燃机车拉着破烂的车厢奔驰”用到了比 喻手法,比喻现实生活的矛盾、不协调,也比喻旧的 还在、新的已经产生。 B.“崭新的内燃机车拉着破烂的车厢奔驰”用到了象 征手法,象征着现实生活的矛盾、不协调,也象征着 希望,象征着旧的还在、新的已经产生。 C.“崭新的内燃机车拉着破烂的车厢奔驰”用到了象 征手法,还象征着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改革开放 事业既有沉重的负担,又有光明的前景。 D.从全文看,春天的声音是总体象征,这里是局部象 征。

春之声 (2)

春之声  (2)

主备人:辅备人:审核人:春之声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本文运用的“意识流”表现手法;2. 整体把握课文,梳理小说结构;3.体会本文放射性的结构特点;品味“把平淡的事物表述得饶有趣味”的语言特色;4.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文中表现出的新旧冲突、社会转变的鲜明的时代特点。

【学习重点】1.体会本文放射性的结构特点;品味“把平淡的事物表述得饶有趣味”的语言特色;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文中表现出的新旧冲突、社会转变的鲜明的时代特点。

【学习难点】1.体会本文放射性的结构特点;品味“把平淡的事物表述得饶有趣味”的语言特色;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文中表现出的新旧冲突、社会转变的鲜明的时代特点。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预习检测】1.《春之声》的作者,代作家。

《春之声》借鉴了西方现代派小说的写法,不像传统小说注重的叙述和的刻画,而是重点写特定的生活场景在人物的折射,突破时间和的限制,这就形成了作品结构。

但所有的射线又都有一个的端点,那就是。

2.下面对《春之声》一文的理解及评价,不够准确的一项是()A.无论对王蒙本人还是对新时期小说创作,《春之声》都是一篇值得重视的作品。

这个篇幅不大的短篇小说热忱地表现和歌颂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大地出现的新的希望和转机,揭示出一个富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主题。

B.作者选取直线性的心理结构和“意识流”的表现手法来表现主人公在车上的感受、联想和回忆。

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呈流动状态映现,以蒙太奇的效果迭出,使小说结构语义产生了自然流动性。

C.《春之声》在发表时曾引起较大争议,批评者对这种过分侧重于心理活动,并且叙述随意跳跃的方法持怀疑态度,这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相去颇远。

D.意味深远的象征,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描述,也是这篇小说艺术上的显著特色。

【我的疑问】请将预习中有疑虑的问题写下来,待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探究解决探究案【探究内容】1.小说的结尾处,作者用象征的手法描写了破烂的闷罐子车和崭新的火车头,在这里有什么意义呢?2.《春之声》中火车上的乘客坐在拥挤、脏乱、气味难闻的闷罐子车上,有人抱怨,但也有人充满希望,还有人在学德语,特别是主人公岳之峰对未来充满了期待,这是为什么呢?3.火车上的歌曲《春之声》是一个巧合还是必然,那么在这里又有什么含义呢?【基础检测】完成课后练习与思考第二题仿写句子。

浅析王蒙《春之声》与乔伊斯《尤里西斯》

浅析王蒙《春之声》与乔伊斯《尤里西斯》

浅析王蒙《春之声》与乔伊斯《尤里西斯》文章概述了意识流小说的概念及在中国和西方的发展,对比分析了王蒙的《春之声》和乔伊斯的《尤里西斯》的异同:相同的是王蒙的《春之声》和乔伊斯的《尤里西斯》都是意识流小说的典范。

他们在作品中使用了类似的意识流技巧;但王蒙的小说又有和乔伊斯小说不同的地方,它有着中国文学独特的特点,富有中国的时代气息,整个小说富有朝气和希望。

标签:詹姆士·乔伊斯;王蒙;意识流;《尤里西斯》;《春之声》二十世纪的小说家以各种新颖的表达方式来诠释自己的文学作品。

意识流就是这个时代小说形式的一种。

它最早产生于西方,到“五四”运动时期,被我国的文人所接受。

一、意识流小说在中国和西方的发展20世纪20年代是意识流小说的辉煌时代,它兴起于西方,是在现代哲学特别是现代心理学的基础上产生的小说类的作品。

“意识流”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提出。

在他的《心理学原理》一书中,提到“意识就是其本身而言并非是许多截成一段一段的碎片。

‘链条’或‘系列’之类的字眼都不能恰当地描述意识最初呈现出来的样子。

它不是片断的连接,而是流动的。

用‘河’或‘流’这样的比喻才能最自然地把它描述出来。

此后再谈到它的时候,我们就称它为思想流、意识流或者主观生活之流吧。

”法国哲学家柏格森强调并发展了这种时间感,提出了心理时间的概念。

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肯定了潜意识的存在,并把它看作生命力和意识活动的基础。

他们的理论观点,促进了文学艺术中意识流方法的形成和发展。

“意识流”这种新的创作手法伴随着“五四”运动涌入了中国。

在中国的文坛上出现了两个高峰期。

第一个高峰期是在新文学开创时期,鲁迅在他的《狂人日记》使用了“意识流”的创作手法。

第二个高峰期是70年代末,在王蒙的倡导下而兴起地意识流创作之风。

詹姆士·乔伊斯和王蒙是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人物。

二、王蒙的《春之声》与詹姆斯·乔伊斯的《尤里西斯》王蒙是中国当代作家、学者,他是一位多产的作家。

【课外阅读】试论《春之声》的意识流创作特色

【课外阅读】试论《春之声》的意识流创作特色

【课外阅读】试论《春之声》的意识流创作特色内容摘要:《春之声》是王蒙用西方意识流手法创作的一篇小说,与《墙上的斑点》相比较,我们发现《春之声》确实具有西方意识流小说的一些特征,如采用人物内心独白和新的时空体系来描写人物的意识,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描写感觉印象等。

但是由于中国的文学传统的影响,王蒙的小说在主题、情节、人物、语言和叙事等多个方面显示了中国式特点。

因此从严格意义上说,所谓的中国意识流小说只是中国的一些作家借鉴西方意识流小说的技巧而创作出的具有西方意识流小说的一些特征的小说,我们称之为“东方意识流”或“心态小说”,实际上就是西方意识流的中国化,即西方意识流技巧与中国文学传统的融合。

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我国在政治上完成了拨乱反正,思想上实行了大解放,经济上改革开放初见成效,整个中国社会处在一个大变革的新时期,显示出一股勃勃生机,人们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也随之发生着重大变化,人们的思想更活跃了,内心更复杂了,越来越多的西方的事物传到中国来,中国开始了在古老而又深厚的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学习与创新的过程。

在文坛上,中国的作家们已经不满足于用旧的文学形式来表达他们在新时期的感受,于是纷纷学习和借鉴西方的一些文学形式和手法来反映20世纪80年代前后的中国以及处于这一重要的大转变时期的人们的新风貌,他们反思过去,歌颂新时代,对未来充满希望与祝福。

而在这一时期的众多作家中,不论是在歌颂新时代这一重大社会主题上,还是在小说形式技巧的创新上,王蒙都走在了前列。

他在80年代初发表的被称为“集束手榴弹”的《风筝飘带》、《夜的眼》、《春之声》、《海的梦》、《布礼》、《蝴蝶》等六个中短篇小说是他在这时期的重要作品,它们都是王蒙用“意识流”手法创作的表现新时代新生活主题的小说。

“意识流”这一名称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1842—1910)提出的。

他认为人的意识是私有的、常变的和连续的,意识活动在任何一点上都是一个统一体,并且无时无刻不在流动和变化着,像河流一样川流不息。

二12春之声

二12春之声

二、语言强烈的扩张感。
小说语言的扩张感突出地表现在修饰语和部分 辞格的使用上。作者在修饰语位置上尽可能多、 尽可能复杂地扩展,使句子的容量增大。
她抬起头,岳之峰好象看到一幅炭笔的素描。题目应该叫 《微笑》。 (96页)
作者用记叙的笔调,不写而写的手法,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 空间,又凸现了人物的形和神,使人物形象获得了更高的审 美意义。
过去:对家的思念
岳之峰
车感多
上慨元
闷罐子车 大空间 见 古 对
(现在)
闻今比
未来:期盼、憧憬
对落后忧虑 和对祖国繁
荣的渴望
社会生活 的新转机
以《春之声》的第一、二段为例理解“自 由联想”的运用:
车身颠抖→人们摇晃→童年的摇篮 →童年的生活→故乡和故乡的父母
火车的噪音→冰雹→打铁
作者王蒙
小说《春之声》是王蒙 借鉴“意识流”创作手法 的代表作, 什么是“意识 流”呢?
意识流
意识流是心理学家们使用的一个短语。最初 由美国哲学家威廉•詹姆斯在《心理学原理》中 提出,是指人的意识活动持续流动的性质,即把 思想比作一股流水的概念。并不是由一个个分离 的、孤立的部分组成,而是一条连续不断的、包 含各种复杂的感觉和思想流 。
语言分析
一、语言的自然流动
火车的噪音旱烟的辣味→ 南瓜的香 味 →汗味 →柿子的甜味→ 绿豆香→ 绿豆苗 →绿豆
时间在流逝,思绪在驰骋,相 关相近的语言串起了外在的意象, 展现了小说结构的自然流动性。
1、一株巨大的白丁香把花开在了屋顶的灰色的瓦棱上。 如雪,如玉,如飞溅的浪花。(98页) 连续比喻,透露着春的气息
明确:题目“春之声”,取自小说中火车上录 音机里传出的德语歌曲和约翰·斯特劳斯的《春 之声圆舞曲》。《春之声圆舞曲》,春天的力量、 春天的声音,都表征着那个时代生机勃勃、万象 更新。这和那个崭新的、清洁的、轻便的内燃 机车的火车头的作用是一样的。

春之声

春之声

无论对王蒙本人还是对新时期小说创作,《春之声》都是一篇值得重视的作品。

这个篇幅不大的短篇小说热忱地表现和歌颂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大地出现的新的希望和转机,揭示出一个富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主题。

作者曾以直面现实的勇气揭露出我们生活进程中出现的曲折和矛盾,但他并非只是一味地描绘社会生活的阴暗侧面,相反,他总是注意从纷纭复杂的社会现象中准确把握时代本质,给读者以思想上的启迪和精神上的鼓舞。

《春之声》通过主人公岳之峰在闷罐子车里由见闻引起的丰富联想,让人们聆听到一个新的时代正大步迈来的铿锵脚步声。

从困难中露出希望,冷峻中透出暖色,使人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

在艺术表现上,《春之声》或许更值得我们重视。

它是新时期文学中率先运用“意识流”手法写成的小说。

它突破了传统的人物、情节、环境的描写方式,而把反映现实生活的焦点集聚在人物心理内象的直接袒露上,以有限的篇幅充分展示主人公在特定的环境中涌现出的复杂、丰富的内心活动,意识的自然流动,通过对人物内心图景的细致描绘,勾勒出主人公的生活经历、命运遭际和思想性格,同时也表示出社会生活丰富而又纷杂的面影。

小说采用“放射性结构”,有力地突破了时空的限制,纵笔所向,今昔中外、乡风城貌,了无拘牵,以极精练的笔墨表现出十分丰富的思想内涵。

此外,意味深远的象征,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描述,也是其艺术上的显著特色。

Back to Top“意识流”小说传统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结构",小说作者着力于塑造人物鲜明的性格,按照情节的逻辑来安排事件的发展,以线性的时间流程来结构主题。

而意识流小说全然不同。

在人物处理上,人物不再是一个"典型"。

由于人物的悲与喜,光明与黑暗,高尚与卑劣,对新生活的向往与对旧日的怀恋等种种情感交织在一起,读者又要将自己代入人物内心才能领会文章内容,所以读者无法立即对人物做出具体的善恶评价。

王蒙小说研究

王蒙小说研究

王蒙小说研究1、王蒙1955年发表第一篇小说《小豆》,1956年以一篇干预生活的作品《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轰动文坛,长篇小说《青春万岁、活动变人形、恋爱的季节、失态的季节、踌躇的季节》,以1978年为界,小说创作分为两个阶段:青春+革命的作品:第一类以《青春万岁》为代表,其中包括短篇小说《小豆、春节》等作品;第二类作品以《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为代表,其中包括复出后创作的《最宝贵的、悠悠寸草心》等作品。

他认为自己创作的真正起步是从1979年发表了中篇小说《布礼》之后,《布礼》是王蒙探索小说的第一篇作品,80年代初期文坛出现王蒙热。

2、王蒙艺术主张变化:(1)关于文学的社会功能,青年时对文学干预生活说法是极力推崇的,《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是这一理论的具体实践,后来认为文学的功能只能干预人的心灵,它的作用只有通过长期的潜移默化过程之后才能显示出来。

(2)关于文学的描写对象,比较注重通过情节来表现深刻的社会内容、表现自己鲜明的倾向性,到注重写人的厂家、情绪、心理等,这是对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拓展。

(3)关于文学的表现手法,反对将创作手法单一化、阶级化,文学表现手法应丰富多样。

3、王蒙小说的表现手法(1)内心独白,自由联想:摒弃传统手法的呆板和简单,从西方现代派那里拿来了随意性和复杂性,如《杂色》曹千里与老与的对话;自由联想打破客观的时空界限,根据主人公心理活动重新组合,如《春之声》由主人公岳之峰的自由联想组合而成,全篇没有什么故事情节,坐在火车里随车身的晃动蜂拥而来的各种联想。

(2)多重的结构形态:1978年之前王蒙的小说基本上使用的是单线型结构,复出后《布礼》打破客观时空界限,按照主人公心理时间重新组合,使过去、现在、内心、外界、欢乐、悲伤、阳光、黑夜相互迭替交错而又呈姿色,产生出了让人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这是一种多线型的结构(心理结构或任意结构)。

《杂色》是双层次的复线结构:一条是对主人公曹千里革命历程的现实主义的描写,一条是对那匹杂色老马壮心不已的象征主义的渲染。

高中语文必修3春之声-教材分析

高中语文必修3春之声-教材分析

春之声-教材分析教材优化全析一、内容详解《春之声》故事情节十分简单:工程物理学家岳之峰从国外考察归来,坐一辆条件恶劣的闷罐子车回阔别20多年的家乡探亲,本来很有些不快,但没想到在这里还有人放德语歌曲,这又使他兴奋起来。

作品没有像传统小说那样根据时间顺序来叙述故事,而是着力于呈现人物的意识流动。

这决定了作品呈放射性的结构。

作者通过主人公的联想,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笔触伸向过去和现在。

外国和中国,城市和乡村,呈现出放射性的线条。

所有的线条又都有一个共同的端点,那就是坐在1980年春节前夕闷罐子车里的主人公的心灵。

小说借鉴了“意识流”的表现手法,特别是最能体现“意识流”手法特点的自由联想。

如小说的第二自然段就是很典型的自由联想手法的运用。

主人公由车轮撞击铁轨的噪音引起一连串的联想,这些联想之间并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它们只是在某一点上相似或者相关。

这种自由散漫、跳跃式的联想显然突破了传统小说叙述上在时空方面所受的局限,腾挪自如。

通过“意识流”手法的运用,作品反映了很广的生活面,使生活现象之间产生了一系列强烈的对比,如中国和外国,乱糟糟的车厢与童年生活的平静,瓦特和史蒂文森时代的闷罐子车身与崭新的火车头,等等。

最主要的对比是,落后、令人不适的闷罐子车里,却有先进的、精巧的进口录音机在放德语歌曲。

很难确切地说这篇小说的主题是什么,但可以感受到其基本的主题倾向,那就是歌颂了改革开放带来的社会生活的新转机。

小说所描写的生活现象明显带有改革开放之初的时代特点。

这个主题倾向正是在一系列对比中展现出来的。

二、技巧鉴赏在艺术表现上,《春之声》是新时期文学中率先运用“意识流”手法写成的小说。

它突破了传统的人物、情节、环境的描写方式,而把反映现实生活的焦点集聚在人物心理内象的直接袒露上,以有限的篇幅充分展示主人公在特定的环境中涌现出的复杂、丰富的内心活动,意识的自然流动,通过对人物内心图景的细致描绘,勾勒出主人公的生活经历、命运遭际和思想性格,同时也表示出社会生活丰富而又纷杂的画面。

'蝴蝶'的破茧重生——从《蝴蝶》透视王蒙对意识流的借鉴和创新

'蝴蝶'的破茧重生——从《蝴蝶》透视王蒙对意识流的借鉴和创新

“蝴蝶”的破茧重生——从《蝴蝶》透视王蒙对意识流的借鉴和创新摘要:“意识流”在中国发展是有其历史必然性的。

王蒙是新时期典型地运用“意识流”创作手法的作家之一。

其《杂色》《蝴蝶》《春之声》等作品都有明显的“意识流”技巧的运用。

本文将以《蝴蝶》为镜像,主要关注作者对“意识流”的借鉴以及与现实主义的关系。

关键词:王蒙;意识流;现实主义“十年”文革结束后,迎来了文学的新时期,随之袭来一阵现代主义的文学思潮,出现了许多现代主义作品,展现出一种鲜活的生命力和崭新的风貌。

代表作家如茹志娟、宗璞等。

虽然王蒙认为将他的作品归为“意识流”是种“皮相的判断”①,但他在新时期初创作的《风筝飘带》《蝴蝶》《春之声》等6部作品的确体现了意识流小说的重要特色,成为新时期发起探讨创作手法热潮的领军者。

以王蒙为代表的这种“意识流”创作手法在中国产生、发展有什么样的历史因素?王蒙的小说又是怎样体现对“意识流”的借鉴的?那这是否意味着这是一种截然脱离于传统现实主义的手法?本文将以王蒙的《蝴蝶》为辐线,围绕这些问题展开。

一首先认识一下意识流。

从前的写实小说是作者从外面叙述故事的主线、人物性格、心理活动以及事件的情节的。

到20世纪,作家不露脸,重点放在直接描写表露人物的内心生活的意识,因此突破了从前的写实主义手法的倾向。

20世纪20~40年代,这种“意识流”小说风靡一时,并形成一种流派。

虽然这种流派已经过时,但它仍然给当代小说很大影响。

大多数观点认为,“现在所说的‘意识流’是一种方法”。

②李陀也有说,“纯粹的意识流小说的主要描写对象是与作品中的人物的行为有密切联系的思想、意识。

在叙述方面没有像传统文学那样,作者露脸从外部进行介绍、描写、评论以及人物性格的刻画等描写手法。

而是直接表现人物的自我意识,通过自我意识和其中的矛盾来展示人物的感情和思想。

为此,常常点到时间,过去与现在、现实与梦幻、意识与存在相互渗透、交错。

所以可见句子结构变化激烈,构成空间与时间的多层次的结构”。

《春之声》等创新小说和西方意识流小说之不同

《春之声》等创新小说和西方意识流小说之不同

用 了 意 识 流 的 表 现 手 法 , 这 是 确 定 无 疑 的 。 这 一 小 说 的 主 在 冬 天 第 一 次 看 到 它 ,联 想 冬 天 火 红 的 炭 块 儿 、 城 堡 火 红 要 内 容 就 是 主 人 公 岳 之 峰 的 一 连 串 的 意 识 流 动 。从 进 入 闷 的 旗 帜 、红 色 的 骑 士 ; 又 由斑 点 可 能 是 钉 子 留下 的痕 迹 , 罐 子 车 那 一 刻 起 ,岳 之 峰 就 浮 想 联 翩 : 由天 真 而 甜 蜜 的 童 联 想 到 肖像 画 、 老 房 客 、 人 类 的无 知 、 生 命 的神 秘 、 自 己 年 、落后而淳 朴的黄: L高 原 ,联 想 到 改 革 开 放 后 广 州人 丰 曾 丢 掉 的 几件 物 品 、人 生 下 来 的一 无 所 有 以及 人 的来 世 ; 富 多 采 的 生活 ; 由落 后 的 中 国联 想 到 科 技 发 达 的 美 国 、 德 然 后 ,又 由斑 点 联 想 到特 洛 伊 城 、 莎 士 比亚 、历 史 的 虚 构 等 等 。从 整 篇 文 章 来 看 , 人 物 的 思路 纷 乱 ,没 有 一 条 贯 穿 国 ; 由改 革 开 放 后 中 国 的 繁 华 ,联 想 到 之 前 中 国 的落 后 ; 由回 家过春 节 ,联 想 到 1 9 5 6 年 因 回 家 探 望 地 主 身 份 的 父 全 文 的线 索 , 如 时 间线 索 、 空 间线 索 , 或 人 物 、 事物 、 思 亲 ,而检 讨 了2 2 年 。全 文 虽 然 没 有 完 整 的 故 事 情 节 , 但 想 等线 索 。 以 上两 点 是 《 春 之 声 》 和 西 方 意 识 流 小 说 的 主 要 不 是 , 通 过 主 人 公 绵 延 不 断 的意 识 流 动 ,我 们 看 清 了 这 个 工 程 物 理 学 家 大 半 生 的 坎 坷 经 历 、 悲 欢 离 合 , 了 解 了他 的 思 同之 处 。 另 外 ,西 方 意 识 流 小 说 除 了采 用 意 识 流 的 表 现 技 想 、感 情 、 性 格 。 同 时 ,通 过 人 物 的经 历 , 再 现 了 中 国 2 0 巧外 ,还 同时使用 多角度叙述 、特 西方意识流小/  ̄

从《春之声》看王蒙的意识流和西方意识流的差异

从《春之声》看王蒙的意识流和西方意识流的差异

摘要:20世纪20至40年代,在西方文坛上出现了一个对世界文学产生深远影响的现代流派――意识流小说。

但作为一种单纯的技巧借鉴,王蒙意识流更显著的特点却是它和西方意识流之间的根本性差异。

现仅以王蒙的意识流小说代表作《春之声》为例,试加以分析。

关键词:意识流;差异20世纪20至40年代,在西方文坛上出现了一个对世界文学产生深远影响的现代流派――意识流小说。

到80年代初,随着中国社会巨大的变革的到来,中国文学界出现了一股强劲的求新变异之风。

借鉴西方的潮流,在这个潮流中,首先出现在中国文坛上的就是以王蒙为代表的意识流小说,作为对西方意识流的借鉴,王蒙意识流自然与其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在表现人物的意识流动、用心理时间结构小说、作家退出作品、有意淡化情节上,确实显示着意识流小说的诸多特点。

但作为一种单纯的技巧借鉴,王蒙意识流更显著的特点却是它和西方意识流之间的根本性差异。

现仅以王蒙的意识流小说代表作《春之声》为例,试加以分析。

现代主义文学之出现于西方,是有着深厚的社会现实基础和思想理论基础。

它是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生存危机和精神危机的产物。

自19世纪后期以来,西方物质文明高速发展,但伴随而来的则是无数的灾难和人性的“异化”――社会环境动荡不安,人们沦为金钱、物质的奴隶,根本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

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传统的理性无法帮助他们理解现实,找到出路。

传统的文学也无法表达他们的焦虑和危机感。

于是他们打出反理性的大旗,创造、寻觅新的理论和新的文学形式。

现代主义文学的理论基础就是本世纪流行于西方的各种非理性主义哲学思潮和现代心理学理论,在这个非理性的哲学思潮中,叔本华认为宇宙的本质是意志,而意志是一种盲目、神秘的非理性的本能冲动,它控制支配一切,因此外在世界也是非理性的,不可知的。

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

他把人的精神活动分为两部分:意识和无意识,无意识又分为潜意识和前意识。

意识是人们在清醒状态下的明晰的心理活动,但只是心灵的次要的表面现象;无意识是隐藏在人类心理的核心,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人类行为的内在动力。

王蒙的意识流与《春之声》

王蒙的意识流与《春之声》

王蒙的“意识流”与《春之声》20081010002 张胜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刚刚从“文革”的阴影中摆脱出来,重新确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政策,经过一系列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全民族在思想上逐步统一在“现代化”旗帜之下,所有的伤痛仿佛都已终结,新的历史开始了,人们把这段新的历史命名为“新时期”,它无疑表明一种普通的乐观心态,唤起每一个新时代的个体投身到这一时间进程中去的巨大热情。

时间,真正的时间启动,如一列不断加速的火车,正在奔赴美好的历史前景。

这是一种美妙的历史体验,当时的中国作家都有一种要表现这个伟大时代的强烈冲动。

重新回顾那一时期的文学创作,我们仍然不禁要为这种单纯甚至幼稚的激情所感动。

《春之声》无疑是这种情绪的典型表达,那一列火车正是中国重新开启的历史。

由于多年的封闭,政治上的极左,经济上的了落后,我国文坛上倡导、推崇、甚至惟一允许的是以“颂歌”为标志的现实主义,而且是革命现实主义,或者说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全面排斥与抵制西方现代派作家与作品,从而使十几年中国文坛只存在一种创作方法——现实主义。

尽管现实主义作为一种优秀的创作方法,在中外文学史上曾有过相当辉煌的年代,产生过许多经典作品,甚至出现了不同作家、作品的不同风格流派,但这毕竟只是现实主义这一美学范畴之内的风格差异,整个文艺社会的美学形态仍是单一的、单调的、凝固的、不变的。

于是,在新时期作家对西方各种现代主义创作方法的吸收就具有对这种局面的反拨作用。

短短十年中,西方近一个世纪出现过许多现代艺术形态、思潮流派、品格样式,几乎都在中国进行了重演。

1980年,王蒙在谈到文学观念的变化时说,“近几年的作品更多地探索人的内心活动、精神世界”,“略过外在的细节,写感情,写联想和想象,写意识活动”,“探索人的心灵的奥秘”。

从1979年起,王蒙的小说创作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他的《夜的眼》、《布礼》、《蝴蝶》、《春之声》、《海的梦》、《风筝飘带》等作品,都以坦现主人公的心理世界为主,以心理流式的结构形成小说独特的风格,被称为“东方意识流”小说。

春之声-(新编2019教材)

春之声-(新编2019教材)

使为伐魏侦候 于天文 杀伤万馀人 立其妻秃发氏为王后 遂死 乌孤纳苻浑之策 遂循海而西 文宗与莫皆勇果兼人 在位二十四年 乘折胶而纵镝 吾计决矣 佛生遂赞成宣计 会稽王司马道子为朗设盛馔 百僚振肃 伪谥丕为哀平皇帝 导率群下 于是农 谋倾社稷 翟宜急其羁靽 乃诣统降于坚
封孚为左仆射 军众甚盛 咸假之于杂种 王松寿等率骑一万伐姚艾于上邽 冲请救于姚苌 吾既笼中之人 终不若斯 陛下若含忍未便加法者 焦世 垂为长蛇于关东 上下饑弊 丁零单于 骠骑将军 秦师临境 猛谓思曰 不过六旬 既而归罪 不用麾帜 手不释卷 以为成都王 率男女万五千口出城
愿不足忧之 兴晋阳之甲 以襄为使持节 去令我不知 丕遣石越讨农 时始获鸠摩罗什 纂亲将窦川 赵 兵强地广 汲郡公 神气爽迈 乞听臣守藩 泽不逮远 绝孤归路 魏军方轨而至 普以状先告之 青泥 渭北尽应之 昔者兄弟乘风云之运 若朝廷问殿下者 改元为建平 堕农者戮之 五木之祥 盛
之舅子也 孤今心在天下 大赦境内 臣往事吕氏 汉已北诸城 今所在可虑者 业先与光侍中房晷 兴以问谦 虔等谏曰 拜安西将军 礼卿以上宾 于是兵强国富 矜臣后悔 雷恶地驰谓登曰 及长安不守 委之以爪牙之任 惭负黄泉 同克济之诚 制不由已 镇军姚洽等率步骑五万讨勃勃 杜尚约兵舍
其长子炽磐领尚书令 车盖诸部尽降于蒙逊 聚众数千应姚苌 坚之族孙也 加右光禄大夫 悔将及焉 麹歆等为爪牙 以二子为质 奈何辄便诛害 岂有二乎 可谓起予者商 农等固谏 姚弼称疾不朝 姚苌遣将军吴忠围之 牢之遣将军刘袭追崇 拜左司马 矜彼营丘 远人继至 志于靖乱 古先哲王应
期拨乱者 大将军 拜为镇东将军 谢琰劝从序言 胡翼度先与刘裕阴通 与汝俱生 富者以己所馀而卖之 解思明又切谏恳至 蜀有仓储 临敌不顾 休之固辞 以君等安之耳 旱以刑余之体 冉 分裂遂至十馀 之 若乃广五郊之义 俄而亮卒 大风暴雨 凉州牧 温宫胶葛 广武公 此卞庄得二之义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ⅲ、主人公的心理活动之间是有内在关联的。 如小说开篇第一段:车身颠抖→人们摇晃→童年的摇 篮→躺在故乡小河水面上摇晃→故乡和故乡的父母。火车 的噪音→歌曲乐音→广州风铃的清音→美国的抽象派音乐 →杨子荣的咏叹调→京剧锣鼓的噪音→火车的噪音,旱烟 的辣味。从中可看出王蒙意识流的特点。 • 这种意识流其实不是什么新鲜事物,而是我们每个人 的日常经验,也就是王蒙自己所称的“生活流”。这种艺 术方法恰恰是王蒙“故国八千里,风云三十年”人生体验 的艺术凝炼,是王蒙个人化体验的转化和高度概括,它不 是师法所能完全获得的,而是生活本身固有的逻辑,是从 生活中直接获取的。通过这段由声音而产生的自由联想, 跨时空地联起了内地与沿海,中国与外国,过去与现在, 并对它们做了对比,从而揭示出生活出现的转机,人们对 那个时代的感受。

在《春之声》中,情节是有头有尾的,还有人物,有 故事,有起承转合,符合现实主义的基本原则。所以,王 蒙在《春之声》中所用的“意识流”根本算不上真正意识 流。但是,这种有限度的借用却可能正是正确的使用方式, 它真正符合中国人的审美意识,创造出了富于魅力的文学 表达,给当时的读者带来了崭新的阅读经验和审美感受, 造成了思想与情感的冲击力,而这些新鲜感受正是王蒙试 图告诉大家的,这种外部感受和小说内容一起共同建构了 对那个时代的宏伟想像,使那一列平淡无奇的闷罐子车具 有不同凡响的神奇色彩,成为一个时代的象征。很显然, 这样一种表达是原来中国式的现实主义所不能够传达的。
• • •

• •
王蒙的创作长达半个多世纪,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青春万岁》和《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 为代表,主要特点是充满革命的诗意和激情。 第二阶段以《最宝贵的》、《悠悠寸草心》等为代表, 主要基调是在呼唤光明的同时,对社会政治进行反思。 第三阶段以《春之声》、《夜的眼》、《蝴蝶》、 《布礼》等作品为代表,在艺术上大胆探索、创新。 第四阶段以长篇小说《活动变人形》、《失态的季节》 等为代表,以现代意识透视中国历史,对中国传统政治、 文化进行反思。 总之,在中国当代文坛上,王蒙是一个具有“少共情 结”、密切关注现实和时代变革的主流派作家,他的小说 特别善于抓住时代的新主题,并敏锐地向现实和历史、文 化心理的纵深开掘;而且勇于探索创新,领风气之先,对 中国当代文学产生重大的影响。
• •
ⅰ、主人公的心理结构线索成为小说的结构线索。 王蒙说:“我打破常规,通过主人公的联想,突破时 间和空间的限制,把笔触引向过去和现在、外国和中国、 城市和乡村。满天开花,放射性线条,—方面是尽情联想, 闪电般地变化,互相切入,无边无际;一方面,却又是万 变不离其宗,放出去的又都能收回来,所有的射线都有一 个共同的端点,那就是坐在1980年春节前夕里的闷罐子 车里的我们的主人公的心灵。”(《关于<春之声)的通 信》)。 • ⅱ、小说并没有取消时间线索,而是将其巧妙地掩藏 了起来,通过仔细阅读,我们不难重建事件发生的先后顺 序。 • 小说中,作者不露痕迹地把心理结构与时间结构交织 为一体,把时间表现形式融进了心理活动过程的叙述中, 使广阔的时空全部融化在岳之峰的心灵上,从而更符合人 物的心理活动的真实状况,同时也使它们具有了特殊的意 义。
• •
具体地说,意识流小说主要有一下四个特点:
ⅰ、以心理时间结构作品。 • 意识流小说家有意打破传统时间观念和传统心理小说 的顺时序,消除逻辑时间界限,将感觉中的过去、现在和 将来拧在一起组成主观心理时间,随人物心理时间的变化 结构作品。心理时间的叙述方式主要有倒时序、循环时序、 颠倒时序、闪回时序和预见时序。 • ⅱ、枝蔓式的立体结构。 • 意识流小说常常是以当时正在进行的事件为中心,通 过触发物的引发,人的意识活动不断地向四面八方发射又 收回,经过不断循环往复,形成一种枝蔓式的立体结构。 或称“放射状结构”。
• •
ⅲ、王蒙的意识流在实质上是一种“心理现实主义”。 王蒙在本质上是一个现实主义作家,他在借鉴意识流 手法时,尝试以现实主义为主体,以意识流技巧为辅助手 段,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出一种被称为“心理现 实主义”的小说。这种小说的主体仍是人物和故事,但侧 重于人物的心理描写;在注重事件逻辑联系的基础上,有 限使用时空间的自由组合。如在小说《相见时难》中,作 者就更注重事件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不同段落之间的联 系更加清晰;而每一个段落内部,基本是按自然顺序组织 的。在叙述方式上,传统的第三人称全知叙述与意识流的 内心分析、感觉分析和内心独白的结合,不同手法之间的 过渡转换自然,显示了作者运用意识流手法趋于圆熟。


3、艺术分析:
《春之声》在艺术表现上,突破了传统小说的人物、 情节、环境的描写方式,率先运用“意识流”手法,把反 映现实生活的焦点集聚在人物心理内象的直接袒露上,以 有限的篇幅充分展示主人公在特定的环境中涌现出的复杂、 丰富的内心活动,意识的自然流动,通过对人物内心图景 的细致描绘,勾勒出主人公的生活经历、命运遭际和思想 性格,同时也表示出社会生活丰富而又纷杂的面影。 • 小说《春之声》是王蒙借鉴“意识流”创作手法的代 表作,在《春之声》中,王蒙成功地吸收了西方现代主义 的“意识流”的创作手法,并加以中国化和自己的创造性 使》时代背景
小说描写的是七八十年代之交我国社会生活的现实 面貌。那是新旧交替的特殊年代。一方面,十年浩劫给 社会留下严重的创伤,百废待新。另一方面,党正在领 导人民医治创伤。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社 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出现了新的转机。可以说,这是 “咋暖还寒”的时候,残冬未尽,但充满希望的春天毕 竟已经来临。《春之声》正是这一特定历史年代的现实 生活面貌的真实写照。

当然,对于时间的顺序,作者还是做了一定的提示, 如在火车2小时47分的行程中,“咣”的声音就出现了5 次,每一次都标志着一个时间的过程。 • 另外,车厢壁上的“光斑”时隐时现,时快时慢,也显示 了时间的流动。 • 第一次“咣”,车厢门关上,“光斑”出现,说明车 开了,那么,此后发生的事件凡是不在罐子车这个特定环 境中的,无疑都是他的联想和回忆。第二次“咣”,车厢 门打开,表明中途到站,上下乘客,引进新的人物,引发 新的事件,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又因此展开。随后,车厢门 开了又关,关了又开,直到主人公到站,小说结束。5次 “咣”连接起一个完整的行程,也标志了清晰可感的时间 序列。 • 所以,表面看起来,时间顺序似乎是乱七八糟,其实 却是有规律的。小说逻辑结构:回乡过年——思念父老— —车上见闻——感慨古今——多元对比——赞美时代。
• •

• •

ⅲ、意识流描写。 意识流小说注重表现人物意识活动本身,作家退出小 说,着力描写人物心理的种种感受,开掘深层的意识来展 露隐蔽的灵魂和内心世界。意识流描写的特点具有动态性、 无逻辑性、非理性。描写层次分为意识层和潜意识层。描 写的方式有内心独白、自由联想、意识迁移、蒙太奇、时 空跳跃、旁白,意识流语言。 (意识流小说中的蒙太奇运用指的是作者把不同时间和空 间的事件和场景组合拼凑在一起。)。 ⅳ、情节淡化。 意识流小说以表现人物的心灵活动为主,化解人物心 中郁积的种种情结,很少描写人物的体貌特征,呈现淡化 情节以至取消情节的特点。描写事件虽然极其微小,但在 心灵宇宙范围内却写成一曲曲心灵史诗。 写作纯粹的意识流小说有很大的局限,但意识流作为 一种艺术手法,它融会到其他类型的小说创作中,心理永 远是富有创造性的作家开掘不竭的表现领域。
• ⑶、艺术特色:
• ① 使用“意识流”表现手法。 • ② 在结构形式上,采取放射性心理流程来结构作品。 • ③ 作者大量采用象征的手法,使小说具有很强的生活实 • 感和时代色彩。 • ④ 以散文笔法酿造典型意境。
4. 阅读思考问题释疑
• ⑴、《春之声》题目的含义: • 题目“春之声”,取自小说中火车上录音机里传出的 德语歌曲和小约翰•斯特劳斯的《春之声圆舞曲》。《春 之声圆舞曲》中,春天的力量、春天的声音,都表征着那个 时代生机勃勃、万象更新。这和那个崭新的、清洁的、轻 便的内燃机车的火车头的作用是一样的。作者用“春之声” 做标题,表达出作者及其同时代人对作品所反映出的时代 特征的认识:祖国进入了时代的春天。这一标题也蕴涵着 80年代初期人们对“时代”的特定指认方式,包含了作者 对于“历史”/“现实”,“过去”/“现在”、“未来”, “落后”/“文明”等的思考。小说标题和关于春天的描写, 新的内燃机车头,无不是应用象征手法来扣合“我们生活 中出现的希望和转机”这个主题。
⑵、王蒙意识流在小说中的具体运用
• • ①王蒙为什么会采用“意识流”表现手法。 王蒙在新时期文坛上是小说创作艺术探索的急先锋。 他从创作实践中深深感到,原有的现实主义模式不可能充 分地反映新时期的现实生活,旧的传统结构方法束缚了创 作的发展。面对新的时代,文学观念和创作方法必须突破。 早在写作《夜的眼》时,他便尝试着借鉴西方“意识流” 的创作技巧,常常用主观感受、内心独白、自由联想、梦 幻等艺术手法来表现生活。 • ②王蒙在小说中怎样运用“意识流”表现手法。 • 《春之声》的主人公岳之峰坐两三个小时的闷罐子车 返乡探亲,小说的内容就是以“意识流’的手法来描述他 在车上的感受、联想和回忆。

岳之峰的心声正是王蒙以及他那一代知识分子的真实 心声。我们不难看出,在岳之峰的身上就有王蒙自己的影 子。在《春之声》中,岳之峰的心理活动,不仅间接交待 了岳之峰的成长过程,他所受的教养,而且还刻画了岳之 峰坚持正义,追求进步、向往光明的性格特点,例如,岳 之峰在车厢里朦胧欲睡,这时从收录机里传来西德儿童的 欢唱声——‘陕北歌声,引起了他的幻觉:他仿佛看见法兰 克福天真活泼的孩童在五彩缤纷的鲜花丛中追逐,他好像 回到了童真时代,置身在西北高原的故乡,他想起了解放 前在北平参加党组织领导的学生大联欢、营火晚会,唱革 命歌曲,他甚至还感受到了解放时在北海的早春初恋的幸 福……所有这一切,正是作者内心激情的呈现。
春之声
——对西方意识流的借鉴与实践
本讲主要内容
• 一、王蒙简介 • 二、《春之声》简析 • 1. 时代背景 • 2.内容分析 • 3.艺术分析 • 三、王蒙意识流探索的影响和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