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正)春之声——对西方意识流的借鉴与实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⑴ 意识流、意识流小说
• 意识流 这个短语主要运用在心理学。是由美国心理 学家威廉· 詹姆斯创造的,指人的意识活动持续流动的 性质。詹姆斯认为,人类的思维活动并不是由一个一个 分离的、孤立的部分组成,而是一条连续不断的、包含 各种复杂的感觉和思想“流”。

小说中的意识流,就是以人物的意识活动为结构中 心,围绕人物表面看来似乎是随机产生,且逻辑松散的 意识中心,将人物的观察、回忆、联想的全部场景与人 物的感觉、思想、情绪、愿望等,交织叠合在一起加以 展示,以"原样"准确地描摹人物的意识流动过程。


3、艺术分析:
《春之声》在艺术表现上,突破了传统小说的人物、 情节、环境的描写方式,率先运用“意识流”手法,把反 映现实生活的焦点集聚在人物心理内象的直接袒露上,以 有限的篇幅充分展示主人公在特定的环境中涌现出的复杂、 丰富的内心活动,意识的自然流动,通过对人物内心图景 的细致描绘,勾勒出主人公的生活经历、命运遭际和思想 性格,同时也表示出社会生活丰富而又纷杂的面影。 • 小说《春之声》是王蒙借鉴“意识流”创作手法的代 表作,在《春之声》中,王蒙成功地吸收了西方现代主义 的“意识流”的创作手法,并加以中国化和自己的创造性 使用。
• •
ⅲ、主人公的心理活动之间是有内在关联的。 如小说开篇第一段:车身颠抖→人们摇晃→童年的摇 篮→躺在故乡小河水面上摇晃→故乡和故乡的父母。火车 的噪音→歌曲乐音→广州风铃的清音→美国的抽象派音乐 →杨子荣的咏叹调→京剧锣鼓的噪音→火车的噪音,旱烟 的辣味。从中可看出王蒙意识流的特点。 • 这种意识流其实不是什么新鲜事物,而是我们每个人 的日常经验,也就是王蒙自己所称的“生活流”。这种艺 术方法恰恰是王蒙“故国八千里,风云三十年”人生体验 的艺术凝炼,是王蒙个人化体验的转化和高度概括,它不 是师法所能完全获得的,而是生活本身固有的逻辑,是从 生活中直接获取的。通过这段由声音而产生的自由联想, 跨时空地联起了内地与沿海,中国与外国,过去与现在, 并对它们做了对比,从而揭示出生活出现的转机,人们对 那个时代的感受。
• • • •
③王蒙的“意识流”同西方“意识流”的区别。 王蒙的意识流小说的特点: ⅰ、王蒙的意识流基本上只是一种意识的合理流动。 它和传统现实主义小说常用的心理独白或心理活动还 有较多的关联。这种意识是理性的,从一处跳到另一处都 有明显或潜在的逻辑关系。 • ⅱ、王蒙的意识流只是一种具体的小说写作技巧。 • 而不是像西方真正的意识流小说那样是用意识流作为 一种整体性的创作原则来组织全篇小说。
• •
ⅰ、主人公的心理结构线索成为小说的结构线索。 王蒙说:“我打破常规,通过主人公的联想,突破时 间和空间的限制,把笔触引向过去和现在、外国和中国、 城市和乡村。满天开花,放射性线条,—方面是尽情联想, 闪电般地变化,互相切入,无边无际;一方面,却又是万 变不离其宗,放出去的又都能收回来,所有的射线都有一 个共同的端点,那就是坐在1980年春节前夕里的闷罐子 车里的我们的主人公的心灵。”(《关于<春之声)的通 信》)。 • ⅱ、小说并没有取消时间线索,而是将其巧妙地掩藏 了起来,通过仔细阅读,我们不难重建事件发生的先后顺 序。 • 小说中,作者不露痕迹地把心理结构与时间结构交织 为一体,把时间表现形式融进了心理活动过程的叙述中, 使广阔的时空全部融化在岳之峰的心灵上,从而更符合人 物的心理活动的真实状况,同时也使它们具有了特殊的意 义。

当然,对于时间的顺序,作者还是做了一定的提示, 如在火车2小时47分的行程中,“咣”的声音就出现了5 次,每一次都标志着一个时间的过程。 • 另外,车厢壁上的“光斑”时隐时现,时快时慢,也显示 了时间的流动。 • 第一次“咣”,车厢门关上,“光斑”出现,说明车 开了,那么,此后发生的事件凡是不在罐子车这个特定环 境中的,无疑都是他的联想和回忆。第二次“咣”,车厢 门打开,表明中途到站,上下乘客,引进新的人物,引发 新的事件,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又因此展开。随后,车厢门 开了又关,关了又开,直到主人公到站,小说结束。5次 “咣”连接起一个完整的行程,也标志了清晰可感的时间 序列。 • 所以,表面看起来,时间顺序似乎是乱七八糟,其实 却是有规律的。小说逻辑结构:回乡过年——思念父老— —车上见闻——感慨古今——多元对比——赞美时代。
⑵、王蒙意识流在小说中的具体运用
• • ①王蒙为什么会采用“意识流”表现手法。 王蒙在新时期文坛上是小说创作艺术探索的急先锋。 他从创作实践中深深感到,原有的现实主义模式不可能充 分地反映新时期的现实生活,旧的传统结构方法束缚了创 作的发展。面对新的时代,文学观念和创作方法必须突破。 早在写作《夜的眼》时,他便尝试着借鉴西方“意识流” 的创作技巧,常常用主观感受、内心独白、自由联想、梦 幻等艺术手法来表现生活。 • ②王蒙在小说中怎样运用“意识流”表现手法。 • 《春之声》的主人公岳之峰坐两三个小时的闷罐子车 返乡探亲,小说的内容就是以“意识流’的手法来描述他 在车上的感受、联想和回忆。


2、内容分析:
工程物理学家岳之峰春节前乘坐一列闷罐车还乡探亲。 车中所见所闻的种种现象,引起他联翩浮想,“各种信息 在他的头脑里撞击”。其中,有积极、先进、令人振奋的 事物,也有某些消极、落后、令人沮丧的东西。作者以其 如诗的彩笔,把历史和现实以及对未来的期待,迭映在主 人公的心理现实之中,巧妙而生动地勾画出处在新旧转换 中我国新时期开端的社会生活所出现的新转机。
二、作品分析
• •
1.《春之声》时代背景
小说描写的是七八十年代之交我国社会生活的现实 面貌。那是新旧交替的特殊年代。一方面,十年浩劫给 社会留下严重的创伤,百废待新。另一方面,党正在领 导人民医治创伤。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社 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出现了新的转机。可以说,这是 “咋暖还寒”的时候,残冬未尽,但充满希望的春天毕 竟已经来临。《春之声》正是这一特定历史年代的现实 生活面貌的真实写照。
• • •

• •
王蒙的创作长达半个多世纪,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青春万岁》和《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 为代表,主要特点是充满革命的诗意和激情。 第二阶段以《最宝贵的》、《悠悠寸草心》等为代表, 主要基调是在呼唤光明的同时,对社会政治进行反思。 第三阶段以《春之声》、《夜的眼》、《蝴蝶》、 《布礼》等作品为代表,在艺术上大胆探索、创新。 第四阶段以长篇小说《活动变人形》、《失态的季节》 等为代表,以现代意识透视中国历史,对中国传统政治、 文化进行反思。 总之,在中国当代文坛上,王蒙是一个具有“少共情 结”、密切关注现实和时代变革的主流派作家,他的小说 特别善于抓住时代的新主题,并敏锐地向现实和历史、文 化心理的纵深开掘;而且勇于探索创新,领风气之先,对 中国当代文学产生重大的影响。
⑵意识流小说的特点

意识流小说常常是以当时正在进行的事件为中心,通 过触发物的引发,人的意识活动不断地向四面八方发射又 收回,经过不断循环往复,形成一种枝蔓式的立体结构。 在意识流小说中表现人物心理活动的最常用、最重要的技 巧主要包括内心独白、自由联想、蒙太奇、时空跳跃、旁 白等。(意识流小说中的蒙太奇的运用指的是作者把不同 时间和空间的事件和场景组合拼凑在一起。)

在《春之声》中,情节是有头有尾的,还有人物,有 故事,有起承转合,符合现实主义的基本原则。所以,王 蒙在《春之声》中所用的“意识流”根本算不上真正意识 流。但是,这种有限度的借用却可能正是正确的使用方式, 它真正符合中国人的审美意识,创造出了富于魅力的文学 表达,给当时的读者带来了崭新的阅读经验和审美感受, 造成了思想与情感的冲击力,而这些新鲜感受正是王蒙试 图告诉大家的,这种外部感受和小说内容一起共同建构了 对那个时代的宏伟想像,使那一列平淡无奇的闷罐子车具 有不同凡响的神奇色彩,成为一个时代的象征。很显然, 这样一种表达是原来中国式的现实主义所不能够传达的。
春之声
——对西方意识流的借鉴与实践
本讲主要内容
• 一、王蒙简介 • 二、《春之声》简析 • 1. 时代背景 • 2.内容分析 • 3.艺术分析 • 三、王蒙意识流探索的影响和意义
一、王蒙及创作简介
• 王蒙,男,河北南皮人, 1934年生于北平。1953年创 作长篇小说《青春万岁》。 1956年发表短篇小说《组织部 新来的年轻人》。1978年调北 京市作协工作。先后任《人民 文学》主编、中国作协副主席、 中共中央委员、国家文化部长、 国际笔会中心中国分会副会长 等职。
• •
ⅲ、王蒙的意识流在实质上是一种“心理现实主义”。 王蒙在本质上是一个现实主义作家,他在借鉴意识流 手法时,尝试以现实主义为主体,以意识流技巧为辅助手 段,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出一种被称为“心理现 实主义”的小说。这种小说的主体仍是人物和故事,但侧 重于人物的心理描写;在注重事件逻辑联系的基础上,有 限使用时空间的自由组合。如在小说《相见时难》中,作 者就更注重事件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不同段落之间的联 系更加清晰;而每一个段落内部,基本是按自然顺序组织 的。在叙述方式上,传统的第三人称全知叙述与意识流的 内心分析、感觉分析和内心独白的结合,不同手法之间的 过渡转换自然,显示了作者运用意识流手法趋于圆熟。
• •
具体地说,意识流小说主要有一下四个特点:
ⅰ、以心理时间结构作品。 • 意识流小说家有意打破传统时间观念和传统心理小说 的顺时序,消除逻辑时间界限,将感觉中的过去、现在和 将来拧在一起组成主观心理时间,随人物心理时间的变化 结构作品。心理时间的叙述方式主要有倒时序、循环时序、 颠倒时序、闪回时序和预见时序。 • ⅱ、枝蔓式的立体结构。 • 意识流小说常常是以当时正在进行的事件为中心,通 过触发物的引发,人的意识活动不断地向四面八方发射又 收回,经过不断循环往复,形成一种枝蔓式的立体结构。 或称“放射状结构”。
• •

• •

ⅲ、意识流描写。 意识流小说注重表现人物意识活动本身,作家退出小 说,着力描写人物心理的种种感受,开掘深层的意识来展 露隐蔽的灵魂和内心世界。意识流描写的特点具有动态性、 无逻辑性、非理性。描写层次分为意识层和潜意识层。描 写的方式有内心独白、自由联想、意识迁移、蒙太奇、时 空跳跃、旁白,意识流语言。 (意识流小说中的蒙太奇运用指的是作者把不同时间和空 间的事件和场景组合拼凑在一起。)。 ⅳ、情节淡化。 意识流小说以表现人物的心灵活动为主,化解人物心 中郁积的种种情结,很少描写人物的体貌特征,呈现淡化 情节以至取消情节的特点。描写事件虽然极其微小,但在 心灵宇宙范围内却写成一曲曲心灵史诗。 写作纯粹的意识流小说有很大的局限,但意识流作为 一种艺术手法,它融会到其他类型的小说创作中,心理永 远是富有创造性的作家开掘不竭的表现领域。
• ⑶、艺术特色:
• ① 使用“意识流”表现手法。 • ② 在结构形式上,采取放射性心理流程来结构作品。 • ③ 作者大量采用象征的手法,使小说具有很强的生活实 • 感和时代色彩。 • ④ 以散文笔法酿造典型意境。
4. 阅读思考问题释疑
• ⑴、《春之声》题目的含义: • 题目“春之声”,取自小说中火车上录音机里传出的 德语歌曲和小约翰•斯特劳斯的《春之声圆舞曲》。《春 之声圆舞曲》中,春天的力量、春天的声音,都表征着那个 时代生机勃勃、万象更新。这和那个崭新的、清洁的、轻 便的内燃机车的火车头的作用是一样的。作者用“春之声” 做标题,表达出作者及其同时代人对作品所反映出的时代 特征的认识:祖国进入了时代的春天。这一标题也蕴涵着 80年代初期人们对“时代”的特定指认方式,包含了作者 对于“历史”/“现实”,“过去”/“现在”、“未来”, “落后”/“文明”等的思考。小说标题和关于春天的描写, 新的内燃机车头,无不是应用象征手法来扣合“我们生活 中出现的希望和转机”这个主题。
ຫໍສະໝຸດ Baidu •
岳之峰的心声正是王蒙以及他那一代知识分子的真实 心声。我们不难看出,在岳之峰的身上就有王蒙自己的影 子。在《春之声》中,岳之峰的心理活动,不仅间接交待 了岳之峰的成长过程,他所受的教养,而且还刻画了岳之 峰坚持正义,追求进步、向往光明的性格特点,例如,岳 之峰在车厢里朦胧欲睡,这时从收录机里传来西德儿童的 欢唱声——‘陕北歌声,引起了他的幻觉:他仿佛看见法兰 克福天真活泼的孩童在五彩缤纷的鲜花丛中追逐,他好像 回到了童真时代,置身在西北高原的故乡,他想起了解放 前在北平参加党组织领导的学生大联欢、营火晚会,唱革 命歌曲,他甚至还感受到了解放时在北海的早春初恋的幸 福……所有这一切,正是作者内心激情的呈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