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学第十二章病情观察
中医护理学重点
中医护理学1、艾炷灸:是将纯净的艾绒放到平板上用,用手指搓捏呈大小不等的圆锥形的艾炷(小者麦粒大、中者半截枣核大、大者半截橄榄大),直接或间接地置于腧穴部位或患处,点燃后进行烧灼熏烤的一种治疗方法。
【分类】艾炷灸又分为直接灸和间接灸两种。
每烧一个艾炷,称为一壮。
【注意事项】(1)施灸部位,宜先上后下,先阳后阴;先灸头顶、背腰部,后胸腹、四肢。
(2)施灸过程中要密切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生命体征及对施灸的反应。
(3)施灸后,若皮肤局部出现灼热微红属正常现象,无须处理。
如局部出现水疱,小者可任其自然吸收;大者可用消毒针挑破,放出水液,涂以碘伏,并以无菌纱布包敷。
保持干燥,防止感染。
(4)瘢痕灸者,在其灸疮化脓期间,要加强营养,注意适当休息,并保持灸疮局部清洁,防止感染,也可用无菌敷料保护灸疮,待其自然愈合。
(5)使用温针灸时,针柄上的艾绒团必须捻紧,防止艾灰脱落灼伤皮肤或烧坏衣物。
艾条灸、艾炷灸的施灸过程中,同样要防止艾火灼伤皮肤或烧坏衣物。
(6)施灸用过的艾条熄灭后,必须装入小口玻璃瓶内,注意安全,防止艾火复燃,发生火灾。
2、拔罐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罐内燃烧或热蒸、抽吸等方法,排出罐内气体,使之造成负压,将罐吸附于施术局部产生淤血和药物透入,致使瘀滞、凝结之气血,负而吸达,动而通畅,改善局部及全身脏腑经络之营养,调整阴阳,疏通气血,从而达到疗病愈疮之功效。
【注意事项】(1)拔罐时应采取合适的体位,使之舒适持久。
尽量选择肌肉丰厚的部位拔罐,谷歌凹凸不平和毛发较多处不宜拔罐。
皮肤有过敏、水肿、溃疡、肿瘤、大血管处,孕妇腰骶部、腹部均不宜拔罐。
(2)根据部位不同选择大小合适的罐,并检查罐口周围是否光滑,有无裂痕。
(3)拔罐时,动作要快、稳、准,起罐时切勿强拉。
用火罐时注意勿灼伤或烫伤皮肤。
若烫伤或留罐时间太长而皮肤起水疱时,小的无须处理,仅敷以消毒纱布,防止擦破即可。
水泡较大时,用消毒针将水疱刺破放出水液,涂以碘伏,或用消毒纱布包敷,以防感染。
中医护理学第十二章病情观察
第三篇中医护理基本知识
第十二章病情观察
【重点难点】
第一节病情观察的目的和要求
一、病情观察的目的
(一)为提出护理诊断、制定护理计划、实施护理措施提供依据(二)了解病势,准确判断预后
(三)及时发现危重证及并发症,为抢救赢得时间
(四)了解治疗效果和反应
二、病情观察的要求
(一)用中医理论指导病情观察
(二)必须具备“大医精诚”的高尚医德
(三)熟练掌握抢救技术
第二节病情观察的方法和内容
一、病情观察的方法
(一)运用四诊方法,观察病情变化
(二)开展辨证分析,实施护理计划
二、病情观察的内容
(一)一般状况
(二)主要症状与体征
(三)舌象与脉象
(四)各种排泄物
(五)药物效果与反应
(六)情志变化。
《中医护理学》课程标准
《中医护理学》理论课程标准课程编号:04204072适用专业:五年制护理专业课程类别:公共课修课方式:必修教学时数:64学时总学分数:4学分一、课程定位1.课程地位与作用课程的地位:《中医护理学》课程是我院护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课程的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运用中医理论知识和技能对患者提供有效的整体护理。
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和临床见习,在教学实践中以职业伦理道德作为指导行为的准则,并认真完成个案护理计划。
2.课程基本理念本课程根据专业培养目标,以护理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任务引领为课程设计基础,以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结合护理岗位能力需求和临床护理岗位工作过程,对应护士执业资格标准和学生个性发展,以培养学生的执业能力为核心,遵循必须、够用的原则整合《中医护理学》课程内容,实现实践性和开放性教学理念。
以多种教学手段并用的教学理念,开展教学活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1.课程的性质《中医护理学》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护理学的重要分支,它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研究探讨中医护理理论和护理技术为主的一门学科。
在古代中医是医护不分的,随着中医现代化和中西医结合工作的发展,中医护理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开始建立。
中医护理除了讲授中医基础理论之外,还要介绍针灸、推拿、情志护理、饮食疗法、常见病的中成药应用、预防与护理等。
2.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中医基础理论和体现中医护理基础操作。
课程着重体现辩证施护和整体护理,将传统医学的化内容充实精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和临床见习,在教学实践中以职业伦理道德作为指和整体护理,将传统医学的精化内容充实于临床护理之中,使中医护理更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为护理的人员在工作中拓宽思路、提高临床工作水平发挥积极作用。
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和临床见习,在教学实践中以职业伦理道德作为指导行为的准则,并认真完成个案护理计划。
三、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能正确解释和理解中医名词术语。
中医护理基础-病情观察
19:6
(一)望诊
望小儿指纹: 1.望神 通过观察3岁小儿食指内 2.望色 侧络脉的形色(粗细和五种 3.望形体、望姿态 颜色)、浮沉、长短(有风、 4.望头颈五官 气、命三关),来判断疾病 性质、轻重及预后 。 5.望皮肤 白色 6.望小儿指纹 7.观察排泄物 8.望舌
(1)望形体:形体强壮者其五脏功能旺盛。病 ( 1)得神:目光炯炯有神,神志清楚,语言 (1)观察头面颈项:病人头形过大(脑积水) 通过观察通过观察排泄物 如大便、小便、呕吐物、 人虚胖,面色苍白,多为阳气不足;形瘦肌削、 清晰,反应灵敏,身体活动自如,表示正气充 或过小;颜面或四肢浮肿;颈部痰核或瘰疬;病 痰涎的形、色、质、量的变化,以了解各有关脏腑 面色苍黄,多为阴血不足; 畸形如鸡胸龟背, 沛,预后良好。 人头项强直;头项软弱,不能昂首等。 的病变和邪气的性质。 头长颈细,多见先天肾气不足,或后天脾胃失养。 望皮肤: 主要是观察皮肤色泽和皮疹等。 1.青色 :主寒证、痛证、瘀血或惊风 ( 2 )失神:目光呆滞,语无伦次,反应迟钝, (2)观察头发:头发状态反映精血的盛衰。正 (1)观察大便 :大便色黄如糜且恶臭;大便泻下 病人动作异常,如见病人眼、面、手足趾 出现 皮肤色黄伴目黄、尿黄的属黄疸,色鲜明为阳黄, 寒邪凝滞,经脉瘀阻 动作迟缓,或撮空理线(出现幻觉),四肢冰 常人发黑浓密而润泽;发黄稀疏,干枯不荣;头 如水或夹有未消化食物;腹泻肠鸣、身重倦怠;大 震颤、抽搐,是热盛动风,或阴虚、血虚动风。 色暗晦为阴黄。皮肤发斑,斑色红为温热之邪入营 发大量可见脱落或花白干枯。 冷,大肉瘦削等,是病人脏腑功能衰败的表现, 便有血,色鲜红且先血后便的是近血(来自肠道、 若见四肢抽搐或拘挛、项背强直、角弓反张,属 血,红润为顺,暗红或紫赤则为逆;皮肤斑疹,如 提示预后不良。介于得神与失神之间称为“少 (3)观察五官:包括观察目、耳、鼻、口唇。 肛门),色黑褐且先便后血的是远血(来自胃幽门 2.赤色:主热证(实、虚) 于痉证(破伤风)。 粟米高出皮肤者为疹,不出皮肤者为斑。麻疹色红 神”。 病人双目白晴发黄为黄疸,白晴红赤为热证;目 以上部位),脓血便伴腹痛里急后重的是痢疾。 (2)望姿态 :观察病人的动静姿态体位状态可 邪热亢盛,脉络贲张或阴虚阳亢,虚火上炎 润,依次出疹为顺,赤紫暗滞则为热毒内盛,淡而 ( 3 )假神: 危重久病之人,突然精神好转, 巢浮肿,两目斜视,两目上。耳内流脓,耳轮干 (2)观察小便 :小便清长,短少赤涩。艰涩疼痛; 推知病情。如病人喜动者多属阳;喜静者多属阴; 不红或突然蜇伏不见是正虚邪气内陷,是属逆象, 欲见亲人,目光转亮,言语不休,语音清亮, 枯焦黑;鼻翼煽动;鼻柱溃烂塌陷;口唇淡白; 尿如脂膏,尿中有沙石。 病人卧时喜面向里避光,伴精神差,多为阴寒、 应当提高警惕。皮肤白瘩是白色丘疹,晶莹透亮, 饮食突然大增等,意谓患者陷入阴阳即将离绝 口唇红赤;口唇暗紫;病人口开不闭;口眼歪斜; 3.黄色:主湿盛:湿热或寒湿 (3)观察呕吐物 :清稀味淡;呕吐物酸臭且夹杂 虚证;病人喜仰面露足,常揭去衣被,多属热证; 属湿郁热盛;皮肤干枯无弹性,是热盛伤津或肺阴 状态,多见于濒死前。 口噤不语。 未消化食物;咳吐鲜血或痰中带血,含有食物残渣。 内外寒湿,或中寒脾虚湿盛 病人躺卧缩成一团,喜加衣被,或喜热者,多属 亏损。 (4)观察齿、龈、咽喉:牙根疼痛,牙龈红肿, (4)观察痰涎 :痰色清淡,有泡沫,无泡而黏; 寒证。病人坐而仰首喘息为痰涎壅盛肺实证;病 观察皮肤形态还应观察有无疔、疖、疽、痈等。 4. 痰白滑;痰黄而稠;咳唾之物脓如米粥,或见脓血 :虚证、寒证、血虚 牙根松动而隐隐作痛,牙龈易出血。咽喉红肿疼 人坐而俯首,气短懒食,则属肺气虚或肾不纳气。 寒邪、失血或久病气虚血亏 痛或化脓,咽峡娇嫩鲜红;咽喉间若见白膜,刮 腥臭;多唾者;口苦涎黏。 病人坐而不得卧,属心阳不足,水气凌心之重证。 之不除,重刮则出血又生白膜的为白喉。 5.黑色:肾虚、寒、痛证、水饮或血 肾亏、寒凝、水泛、血瘀
中医护理
一. 病情观察的目的
(二)判断疾病的转归及预后
1、原有症状减轻说明病情好转,反之加重
2、在原有症状的基础上又出现新症状,说明病情恶化
3、病情变化幅度大,常为恶化之兆 4、舌苔及脉象的变化显著,常表示病情加重
一. 病情观察的目的
(三)及早发现危重症候和并发症 防止病情恶化
(四)了解治疗效果和用药反应
六 用药护理
(一)中药汤剂煎煮法
容器:通常选择带盖的陶瓷砂锅,瓦罐为佳。 禁用铁、锡、铜、铝等容器。 用水:煎药用水必须洁净澄清,无异味,含 矿物质及杂质少。第一次加水超过药面3-5 厘米为宜,第二次加水超过药面2-3厘米为 宜。 泡药:宜用冷水浸泡,一般可浸泡半个小时 到一个小时为宜。
其他 各类血证、阴虚阳亢证、目疾、皮肤病、 痔瘘、疮疖、痈疽等病证忌辛热类食物。患有 疔、疮、痈疡及各种皮肤病及可能复发的痼疾 者,忌食发散类、海腥类食物。
某些药物有特别的饮食禁忌要求。如萝卜可降 低滋补药补性,故服人参等滋补药时忌食,服 荆芥时忌吃鱼蟹等。
体质护理
一、概述 (一)体质的含义
三、情志护理的目的
(一)消除不良刺激,预防疾病发生 (二)改善不良心境,促进疾病康复
四、情志护理的原则
诚挚体贴,全面照顾 因人施护,有的放矢 乐观豁达,怡情养性 避免刺激,稳定情绪
五、情志护理的方法
1.
2.
3.
4.
说理开导 顺情从欲 移情解惑 发泄解郁
5、以情胜情 6、暗示法
7、药食法
衡;增强机体抗御外邪的能力;促进疾病的治疗和 康复。
一、起居有常
(一)顺应四时 平衡阴阳
春夏之季,天气由寒转暖、由暖转热,宇宙万 物充满新生繁茂景象,应早起床,广步于庭, 使阳气更加充沛;秋冬之季,气候由热转凉而 寒,万物都潜藏于内,阳气不致发泄,应早卧 晚起,必待日光。
中医护理学第十二章病情观察
中医基础知识 11/5第七章第一节病情观察一、病情观察的目的(一)为提出护理诊断、制定护理计划、实施护理措施提供依据(二)了解病势,准确判断预后(三)及时发现危重证及并发症,为抢救赢得时间(四)了解治疗效果和反应二、病情观察的要求(一)用中医理论指导病情观察(二)必须具备“大医精诚”的高尚医德(三)熟练掌握抢救技术三、病情观察的方法(一)运用四诊方法,观察病情变化(二)开展辨证分析,实施护理计划四、病情观察的内容(一)一般状况(二)主要症状与体征(三)舌象与脉象(四)各种排泄物(五)药物效果与反应(六)情志变化病人烫伤的防护措施【预防措施】1. 对患者进行风险评估,及时发现烫伤高风险患者,报告护士长及主管医生,并落实预防措施。
2. 需保暖的患者:使用热水袋时,外加布套;加强巡视,班班交接,检查病人皮肤情况。
3. 使用烤灯时严格遵循操作规程,防止烫伤。
4. 向病人及家属做好宣传工作,妥善放置暖瓶及开水、热汤等热源物质,防止发生烫伤。
5. 加强开水房的管理,防止儿科病人误烫伤。
【程序】————【应急预案】1.发生烫伤后,报告护士长、科主任及主管医生,根据情况处理,记录详细情况(发现时间、烫伤范围、深度)。
2.班班交接烫伤创面,直到愈合。
3.护士长24小时内填写“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及隐患报告表”上报护理部和医务部。
【程序】————中医基础知识 11/12第七章第二节生活起居护理概念:生活起居护理是指病人在住院期间病患罹身,生活起居方面不能自理,按照医院的等级护理制度和护理计划,分别给予病人合理的护理和照料。
一、目的:1、保养病人机体的元气2、提高自身驱邪与修复机制。
3、使体内阴阳达到平衡,祛病康复。
二、内容:顺应四时调阴阳,避时邪养形神。
顺应四时调阴阳,避时邪养形神指顺从四时阴阳寒暑的变化以及四季生长化收藏的规律,来调养病人的形神,才能防止疾病的发生,保持身体健康。
这些认识,体现了中医学“天人相应”的整体观思想。
中医护理病情观察
望姿态,是观察病人的动静姿态以及疾病有 关的体位变化。如病人喜动者多属阳证,喜静者 多属阴证。若病人身轻自能转侧翻身,面常向里, 精神萎靡者,多为阴寒、虚证;若病人仰面伸足, 常揭去衣被,不欲近火者,多属热证;若病人躺 卧在床萎缩成团,喜加衣被,或向火取暖喜热者, 多属寒证。肺实证属痰涎壅盛的病人常见坐而仰 首;若见病人坐而俯首,气短懒食,则属肺气虚 或肾不纳气证。若见病人坐而不得卧,卧则气逆 喘促,则属心阳不足,水气凌心证。
望形体,是观察病人的强壮与衰弱,胖与 瘦及形体是否正常。人体五脏功能旺盛则形体强 壮,体形健美,内盛则外强。若见病人体型肥胖, 肤白无华,又伴精神不振,为阳气不足;若见病 人形瘦肌削,面色苍黄,胸廓狭窄,为阴血不足, 肾气亏损,或后天失养,脾胃虚弱。望形体同时 要观察病人的异常形体动作,如见病人眼睑、口 唇、手指、足趾不时抽动,则在急性热性病中, 多为发痉的先兆,象小儿高热惊厥;若见四肢
太阴、少阴、厥阴与阳明、少阳、太阳。 • 在四肢内侧或外侧的排列顺序是:太阴、阳明在前,厥阴、
少阳在中,少阴、太阳在后。
中医四诊图片
二、病情观察的方法
运用四诊方法,观察病情变化 1、望诊 对病人全身和局部的病情如
面色、神、形、态、头颈五官、皮肤、络 脉,以及排泄物、舌象等,有目的地进行 观察,以发现其病情变化。
观察皮肤形态还应视察有无疖、疔、疽、痈 等。
小儿麻疹图片
• 麻疹
(7)观察小儿指纹 通过小儿食指内侧 络脉的形色、浮沉、深浅、色泽、形状来 判断疾病性质及轻重、预后。
(8)观察排泄物 通过排泄物如大便、 小便、呕吐物、痰涎的形、色、质、量的 变化,可以了解各有关脏腑的病变和邪气 的性质。
《中医护理学》(第十二章-常见病证护理举隅)ppt课件
〖学习目标〗
掌握 常见病证的护理总则。
熟悉 各病证的证型和调护方法。 了解 常见病证的病因病机。
第二章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内科证护
第二节
第三节
其他各科证护
肿瘤患者的中医护理
第一节 内科证护
一、感冒
〖病因病机〗 1、外邪侵袭 2、正气不足 〖护理总则〗 解表祛邪
二、肿瘤常见症状护理 (二)疼痛 1、了解疼痛的原因 2、避免疼痛的诱因 3、联合使用各种止痛的方法 (三)出血
第三节
肿瘤患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中医护理
三、放、化疗患者的护理
(一)放疗患者的护理
(二)化疗患者的护理
8、中医的辨证施护
(1)脾胃不和 证侯: 调护方法:
第三节
肿瘤患者的中医护理
(2)肝胃不和 证侯: 调护方法: (3)脾肾两虚 证侯: 调护方法: (4)心脾两虚 证侯: 调护方法:
第一节 内科证护
一、感冒
〖辨证施护〗 1、风寒感冒 调护原则与方法: 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1)药物调护: (2)针灸调护: (3)饮食调护:
第一节 内科证护
一、感冒
2、风热感冒 调护原则与方法:辛凉解表,宣肺清 热 (1)药物调护: (2)针灸调护: (3)饮食调护:
第一节 内科证护
一、感冒
第三节
肿瘤患者的中医护理
二、肿瘤常见症状护理 (一)发热 1、密切观察发热时间、程度、性质和规律。 2、癌性发热多见中、晚期患者,可自行缓解; 炎性发热,应消炎、对症处理;药物热,无需处 理。 3、饮食以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为原则,多 食新鲜果蔬,忌辛辣、油腻、煎炸之品。
中医护理----病情观察PPT课件
1.望诊---望头颈五官
观察头面形态、头发色泽等。 观察颈项外形和动态的变化。 观察五官,包括望目、耳、鼻、口唇等。
16
1.望诊--望齿龈、咽喉
。
2
一、病情观察的原则
(一)运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病情观察
1.具备“大医精诚”的高尚医德 在临床护理 工作中,护理人员需具备高水平的专业技术 ,对待患者应一视同仁,时刻把患者的生命 安危放在首位,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 现一些细微的变化,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 有效、优质的服务。如血证患者,若患者自 诉自觉咽喉部有血腥味,则为咯血或呕血的 先兆,应立即采取止血措施,防止因大出血 而危及患者生命。
察,以明确诊断和确定护理措施。
7
一、病情观察的原则
2.了解脏腑的虚实变化 只有了解脏腑的虚实 变化,才能掌握症候的变化规律,分清轻重 缓急,辨明标本虚实,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指导临床护理。以肝为例“肝受气于心,传 之于脾,气舍于肾,至肺而死”。“肝受气 于心”因肝藏血,心主血脉,心血充足,则 肝有所藏,血脉通畅,肝得所养;若心血不 足,肝血亏虚,不能制约肝阳,阴虚阳亢, 则可见头晕目眩、手足发麻。
(二)运用辨证方法分析病情
(三)评价治疗与护理效果,及时修订护理措 施。
10
1.望诊
望诊:是指运用视觉,对患者全身和局部的 病情,如色、神、形、态、头颈、五官、躯 体、四肢、皮肤、络脉,以及排泄物、舌象 等,有目的地进行观察,以推断体内的变化 ,作为辨证施护的依据。
11
、 1.望诊--望神
望神的重点在于观察目光、神情、气色和体 态。
得神:两目灵活而明亮有神,神志清楚,精 神良好,面色荣润,言语清晰,呼吸平稳, 动作灵活,反应灵敏。
中医护理学第十二章病情观察
中医基础知识 11/5第七章第一节病情观察一、病情观察的目的(一)为提出护理诊断、制定护理计划、实施护理措施提供依据(二)了解病势,准确判断预后(三)及时发现危重证及并发症,为抢救赢得时间(四)了解治疗效果和反应二、病情观察的要求(一)用中医理论指导病情观察(二)必须具备“大医精诚”的高尚医德(三)熟练掌握抢救技术三、病情观察的方法(一)运用四诊方法,观察病情变化(二)开展辨证分析,实施护理计划四、病情观察的内容(一)一般状况(二)主要症状与体征(三)舌象与脉象(四)各种排泄物(五)药物效果与反应(六)情志变化病人烫伤的防护措施【预防措施】1. 对患者进行风险评估,及时发现烫伤高风险患者,报告护士长及主管医生,并落实预防措施。
2. 需保暖的患者:使用热水袋时,外加布套;加强巡视,班班交接,检查病人皮肤情况。
3. 使用烤灯时严格遵循操作规程,防止烫伤。
4. 向病人及家属做好宣传工作,妥善放置暖瓶及开水、热汤等热源物质,防止发生烫伤。
5. 加强开水房的管理,防止儿科病人误烫伤。
【程序】————【应急预案】1.发生烫伤后,报告护士长、科主任及主管医生,根据情况处理,记录详细情况(发现时间、烫伤范围、深度)。
2.班班交接烫伤创面,直到愈合。
3.护士长24小时内填写“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及隐患报告表”上报护理部和医务部。
【程序】————中医基础知识 11/12第七章第二节生活起居护理概念:生活起居护理是指病人在住院期间病患罹身,生活起居方面不能自理,按照医院的等级护理制度和护理计划,分别给予病人合理的护理和照料。
一、目的:1、保养病人机体的元气2、提高自身驱邪与修复机制。
3、使体内阴阳达到平衡,祛病康复。
二、内容:顺应四时调阴阳,避时邪养形神。
顺应四时调阴阳,避时邪养形神指顺从四时阴阳寒暑的变化以及四季生长化收藏的规律,来调养病人的形神,才能防止疾病的发生,保持身体健康。
这些认识,体现了中医学“天人相应”的整体观思想。
中医护理病情观察
(一)运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病情观察
1.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
护理人员在 病情观察时,应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以整体观和审证求 因为原则,通过望、闻、问、切等手段,收集患者病情资料,及时、准确、 细致地进行病情观察,掌握疾病变化规律,为辨证施护提供依据。尤其对危 重患者,应密切观察其病情变化,及时发现病情恶化的先兆症状,以便及时 进行抢救,使其转危为安。
病情观察的目的
1、为提出护理诊断、制订护理计划、实施护理措施提供 依据,这是正确开展护理程序的第一步。 2、了解病势,准确判断预后、病势的发展趋向,主要观 察患者的目前症状、脉象、舌质、舌苔、精神、食欲等。 如有症状减轻说明病情好转;病情的变化幅度大,常为恶 化的表现;舌苔脉象由异常趋向正常,表明病情好转;患 者的精神状态与食欲好转,表明病情好转。因此,对患者 的症状和体征进行动态的观察,能判断疾病的转归和预后。
病情观察的原则
(二)掌握证候传变规律
1.了解脏腑虚实变化
人体各脏腑均具有一定的生理功能且相互联系,只有了解脏腑的虚实 变化,才能掌握证候变化规律,为病情观察提供依据。
2.观察经络反映
人体是有机的整体,各脏腑在生理活动中保持协调统一,主要是靠经 络的沟通、联络作用实现的。经络不仅是外邪由表入里和脏腑之间病变 相互影响的途径,也是脏腑与体表组织之间病变相互影响的途径。通过 经络的传导,内脏病变可以反映于外表。
病情观察内容
3.舌象和脉象
观察舌象与脉象,是中医病情观察的特色之一。通过 观察舌的神、色、形、态,苔的色与质,可以了解机体正 气盛衰、病邪深浅与性质、病情进退,有助于判断疾病转 归与预后,为辩证施护提供依据。通过观察脉象的浮、沉 、数、迟、洪、细等特点,亦可判断病情发展,但在病情 观察时,必须注意病、脉、证、合参。一般情况下,病、 脉、证是相符的,但亦有不相符的特殊情况,临床运用时 ,需四诊合参后再决定是:“舍证从脉”,还是“合脉从证” 。
护理_病情观察
记录内容
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数据 ,如体温、心率、呼吸等 ,以及意识状态和神经反 射情况。
意识障碍类型观察
意识障碍类型
评估患者意识障碍的类型 ,以及可能的原因和治疗 方法。
观察方法
通过了解患者的病史、症 状表现、体征等信息,判 断意识障碍的类型。
记录内容
记录患者的病史、症状表 现、体征等信息,以及可 能的原因和治疗方法。
04
皮肤黏膜观察
皮肤颜色观察
苍白
皮肤颜色苍白可能是由 于血液循环不良、贫血 或休克等原因引起的。
潮红
皮肤潮红可能是由于体 温升高、炎症或过敏等
原因引起的。
青紫
皮肤青紫可能是由于血 液循环障碍、缺氧或局 部缺血等原因引起的。
黄染
皮肤黄染可能是由于黄 疸、胆汁淤积或肝功能
异常等原因引起的。
皮肤温度观察
观察饮食量的异常变化,如突然增加或减少,可以帮助医护人员及时发现病情的变 化。
排泄量观察
观察病人的排泄量,包括大便和 小便的次数、量及颜色等,可以 反映病人的身体状况和健康状况
。
观察排泄量的变化,可以帮助医 护人员了解病人的身体状况和健 康状况,从而调整治疗方案和护
理计划。
观察排泄物的异常变化,如颜色 变化、气味变化等,可以帮助医
变化。
06
心理状态观察
情绪状态观察
观察患者的情绪是否 稳定,有无焦虑、抑 郁、恐惧等不良情绪 。
观察患者与他人的交 往情况,是否有社交 障碍。
了解患者对疾病和治 疗的态度,是否积极 配合治疗。
认知功能观察
观察患者的注意力、记忆力、 思维能力和判断力等方面是否 正常。
了解患者的学习能力和工作能 力是否受到影响。
中医护理-病情观察
第一节 望诊 第二节 闻诊 第三节 问诊 第四节 切诊
学习目标
1. 掌握正常舌象及病理舌象的特征和临床意义。 2. 掌握寒热、汗、疼痛的病理变化及临床意义。 3. 熟悉全身望诊、问睡眠、问饮食口味、问二便的基本内容及临床意义。 4.熟悉正常脉象和常见病理脉象的特征及临床意义。 5.了解局部望诊、望排出物、望小儿指纹、问耳目、问头身胸腹不适、问妇女、问小儿的基本内 容及临床意义。 6. 了解闻诊、按诊的基本内容与临床意义。
第一节 望 诊
二、局部望诊
望痰涎——热痰、湿痰、燥痰、咯血、肺痈 望呕吐物——寒呕、热呕、伤食、湿热、血瘀 望大便——清稀、黄褐、陶土、干结、便血 望小便——清长、短黄、带血、血淋、尿浊、石淋
第一节
四、舌诊 脏腑分属 望舌方法 望舌意义 望舌质 望舌苔
望诊
四、舌诊
第一节 望 诊
舌色
望舌质
舌形
舌态
预习案例
李某,男,25岁。 患者身体素盛。三天前因气温骤高,汗出当风,次日即见咳嗽,发热微恶风寒, 今日上症加剧而来门诊。症见咳嗽,咯痰黄稠,发热微恶风寒,鼻塞流涕,咽 喉红肿疼痛,口微渴,少汗,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思考: 1.上述临床表现分别是通过哪一诊法收集到的资料? 答:咯痰黄稠、咽喉红肿疼痛、舌尖红、苔薄黄等通过望诊而收集;咳嗽通过 闻诊而收集;微恶风寒、口微渴、鼻塞流涕等是通过问诊而收集;少汗、发热、 脉浮数等通过切诊而收集。 2.请运用四诊及其它有关知识,分析患者的病因、病性、病位、邪正关系 答:该患者三天前因汗出当风、腠理开泄而外感风热之邪。风热犯肺,卫气奋 起抗邪,肺卫失调,故见上述临床表现。其病因为风热外邪,病性为热,病位 在肺卫,此时邪盛而正未衰,邪正斗争剧烈,故呈现有余亢盛之侯。
中医护理学基础
一、名词解释
1.少气 2.绝汗 3.潮热 4.以情制情 5.顺情纵欲
6.病情观察 7.辨证 8.表里辨证 9.溻渍法 10.热熨法
11、郑声 12、饮食护理 13、敷药法 14、刮痧法 15、熏洗法
1、少气:呼吸表浅微弱,气少不足以息。
2、绝汗:在病危重情况下,大汗不止,或汗出如油,或冷汗淋流漓。
3、潮热:发热如潮水有定时,定时而发或定时热势升高,即为潮热。
4、以情制情:又称情志制约法,是指有意识地采用一种情志抑制另一种情志,达到淡化分,甚至消除不良情志,以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的一种情志护理方法。
26、疼痛部位 游走不定,或走窜攻冲作痛者,称为
A刺痛 B胀痛 C走窜痛 D掣痛 E固定痛
27、疼痛如针刺之状者称为
A刺痛 B胀痛 C走窜痛 D掣痛 E固定痛
29、热证常见的脉象是
A数脉 B迟脉 C浮脉 D 沉脉 E细脉
17、在补益剂中,具有温补肾阳作用的方是 金匮肾气丸 ,具有补血调经作用的方是_四物汤____
28、酸枣仁汤的功效是__养血安神____ 和_ 清热除烦______ 。
三、单项选择题
1、乱神的表现不包括
A焦虑恐惧 B淡漠痴呆 C颧红如妆 D狂燥不安 E卒然昏倒
E 恶寒发热,腹痛吐泻,头重身痛,无汗,胸闷。舌苔白腻,脉浮
37、清营汤的功用是
A 宣利肺气,疏风止咳 B 辛凉宣肺,清热平喘
C 辛凉透表,表热解毒 D 宣肺解表,祛痰止咳
E 清营解毒,透热养阴
38、逍遥散的功效是
A 和解少阳 开结除痞 B疏肝解郁 养血健脾 C疏肝解郁 行气活血
8、表里辨证:是辨别疾病病位内外深浅、病情轻重和病势趋向的一对纲领。
《中医常用护理技术基础》课件——一般护理
生活起居护理的原则
(二)环境适宜,慎避时邪
环境是指空气、水源、阳光、土壤、植被、住宅、社会人文等因素综合起来所形成的人 类 生活工作的外部条件。中医学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自然环境的优劣,直 接影响人寿命的长短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 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 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说明阴阳四时 的变化,是万物生长变化的根本,所以懂得养生的人,春夏保养阳气,秋冬保养阴气,从根 本上来 保养身体,才能和万物一样,顺应阴阳之性而生活于生长收藏的规律之中。如果违反 了四时阴 阳变化的根本规律,损害了生命的根本,真气亦随之败损。所以,阴阳四时的变化, 是万物成长的终始,是死生的根本,顺应自然界阴阳的变化是健康的法则。
生活起居护理的方法
(二)睡眠护理
1.顺应四时阴阳调睡眠:维持正常睡眠是维护人体健康的保 证。醒着的时候阳气在活动, 是阳气消耗的过程,长期剥夺睡眠时间,阳气则会过度消耗,人体阴阳失衡,疾病将会发 生。根据阴阳变化的规律,采用合理的睡眠护理措施,保证充足而适 当的睡眠时间,以利 其尽快恢复机体疲劳,保持充沛的精力,从而达到防病健体、延年益寿的目的。
气候的异常变化与疾病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生活起居护理的原则
(三)起居有常,劳逸适度
起居有常指起卧作息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有一定的规律,并合乎自然界和人体的生理规 律。劳逸适度,是指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凡能下地活动的患者都要保持适度的休息与活动。 中医学认为,过度劳累常常是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日常坐、卧、立、行,若是 持续过 久,也会损害机体。因此在起居上要注意避免久视、久卧、久坐、久立、久行, 避免劳神。
12中医护理学
视听触味嗅平衡生理学第十二章●嗅觉在动物进化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如有的动物本身可能几乎没有视觉,而是完全依靠嗅觉生存繁衍至今。
●自然界能引起嗅觉的气味物质可达两万余种,人能分辨和记忆约1万种不同的气味。
其原理是什么?●嗅感受器是如何对如此多种嗅质分子作出反应的?是通过少数几种可以对各种嗅质作出反应的非特异性受体来实现,还是对于各种嗅质存在相对特异性的受体?这是嗅觉研究的基本问题。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嗅觉一、嗅觉感受器和嗅觉的一般性质●嗅觉感受器位于上鼻道及鼻中隔后上部的嗅上皮,两侧总面积约5cm2。
●嗅上皮由嗅细胞、支持细胞、基底细胞和Bowman腺组成。
●适宜刺激是空气中的化学物质。
●嗅细胞是神经元。
顶部有短而细的纤毛,埋于Bowman腺分泌的黏液中;底部是无髓神经纤维。
●嗅觉是化学刺激(嗅质)作用于嗅上皮(嗅粘膜)所引起的“气味”感觉。
●嗅上皮是鼻粘膜的一部分,位于鼻腔深部。
●嗅上皮中存在约有500万个可被嗅质激活的神经细胞(神经元)——嗅感受器。
●每个嗅感受器的顶部有6~8根特化的纤毛,纤毛埋在覆盖嗅上皮的黏液层中。
☐嗅细胞感受器电位的产生●化学物质+嗅细胞纤毛膜受体蛋白→ G-蛋白→ 第二信使cAMP → 电压门控钙通道开放→ Ca2+和Na+内流→ 感受器细胞去极化→ 轴突膜动作电位→ 嗅球→嗅觉中枢→ 嗅觉分辨不同气味的机理☐嗅感受器基因和嗅觉编码●人类约有1000中基因用来编码嗅觉感受器细胞膜上的不同受体。
●每个嗅感受器细胞只表达着1000种嗅受体基因中的一种。
这样,人类有大约1000种嗅感受器细胞。
●嗅觉具有群体编码的特性。
●每个嗅感受器细胞与不同嗅质的结合程度不同,一个嗅感受器细胞可对多种嗅质起反应,而一个嗅质又可激活多种嗅感受器细胞。
●因此,尽管嗅感受器细胞只有1000种,但它们可以产生大量的组合,形成大量的气味模式,这就是人能辨别和记忆1万种不同气味的基础。
病情观察--生活起居护理_饮食_护理
病情观察生活起居护理饮食护理第一节病情观察中医护理学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局部的病变可以影响全身,而脏的病变可以从五官、四肢、体表等各方面反映出来。
病情观察是指医护人员在临床工作中运用四诊的方法收集患者的病情资料,通过辩证的方法分析归纳,了解疾病的病因、病机、病性和病位,对病情作出判断的过程.病情观察是护士的基本职责,也是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容,它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与时准确的观察病情可为诊断治疗护理疾病和预防并发症提供依据。
一、病情观察的目的和要求(一)病情观察的目的1.为制定护理计划提供依据疾病发生后,可对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并产生不同程度的反应,这些反应以一定的形式表现于外,即症状和体征。
护士通过观察疾病的临床表现,综合分析、判断为何病何症与其病因、病位和病性,提出护理问题,制定护理计划,为实施护理措施提供依据.2.判断疾病的转归与预后对患者的的症状和体征进行动态的观察,可判断疾病的转归和预后。
原有症状减轻说明病情好转,在原有病情基础上出现新的症状,说明病情加重或恶化。
舌苔、脉象由异常趋向正常,表示病情好转,反之则病情加重。
食欲是‘胃气’强弱的重要指征,如病情好转,患者的精神状态与食欲常随之好转。
重病后患者渐知饥能食,多表示‘胃气’来复,病将向愈。
3.与早发现危重征候和并发症多数危重症或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都有一个由轻到重的过程,有些还有先兆。
护士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与时、准确地掌握或预见病情变化,可为危重患者的抢救赢得时间。
如患者血压忽高忽低、体温骤降骤升、呼吸时快时慢,常为正气虚衰的表现;高热突然患者体温骤降、面色苍白、大汗淋漓、脉微欲绝为亡阳证候。
发现此类情况应与时报告医生,配合进行抢救。
4.了解治疗效果和用药反应中医治疗疾病常以中药治疗为主要手段,护士应指导正确服用药物,密切观察服药后的疗效,有无不良反应发生。
治疗后病情好转,说明治疗有效;病情加重,说明疗效不佳。
用药后常出现各种反应,如服解表药后的遍身微微汗出,常为表解之象;服攻下剂后的腹泻,说明已达釜底抽薪之良效;服解表药后大汗淋漓,说明可能气随汗脱,服攻下药后泻下不止,说明可能伤津耗气,此外,药物的毒性反应也应仔细观察。
中医护理的病情观察
病情观察内容和方法:1、一般状况包括神色、精神、体温、脉搏、血压、呼吸、睡眠、饮食等。
这些内容虽比较简单易取的项目,但却十分重要。
例如神色的改变,常是反映机体正气的盛衰,对疾病的治疗和预后上有较大的意义。
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被称为生命体征,也说明在病情观察中的重要性。
2、围绕主要症状进行观察病证在其发展的一定时期,常会出现一个或一组主要的、令病人最痛苦的症状。
而这些症状的好转与恶化,常反映病情的她转与恶化。
主要症状的转移,又常提示病证在质上的变化。
所以,围绕主症的观察,应成为病情观察的重点。
例如腹泻病人的主症为大便次数多而稀溏,观察重点应是大便的次数、性状,以及围绕腹泻而出现的腹痛、发热、里急后重等证。
这些症状一般可随大便次数减少而减轻。
但如出现腹泻突然中止,而主症转为高热、四肢厥冷、出冷汗、面色发灰等证,则是病证转为湿阻热遏、阴阳离绝的危症。
3、舌象和脉象(1)舌象:舌象是病情观察的重要内容。
尤其在外感热病的辩证施护中尤为重要。
它能迅速客观地反映正气盛衰、病邪的深浅、邪气的性质、病情的进展,是判断病情转归和预后的重要依据。
①判断正气盛衰:观察舌质可知正气盛衰,观察舌苔可知邪之出入。
如舌质红润为气血旺盛,舌质淡白为气血虚衰;舌苔薄白而润,是胃气旺盛,舌光无苔为胃气衰败或胃阴枯竭。
②辨别病位深浅:如舌苔薄白多为疾病初期,病邪较浅,病位在表:苔厚则病邪入里,病位较深;舌质红绛为热入营血,病情危重。
③区别病邪性质:如黄苔多主热邪;白滑苔多主寒邪;腐腻苔多是食积痰浊,黄腻苔则是湿热。
舌偏歪多为风邪,舌有瘀斑或瘀点则为瘀血等。
④可推断病情的进展:舌苔与舌质,往往随正邪的消长和病情的进展有动态的变化,尤其是外感热病中更为显著。
如舌苔由薄白转黄,进而变灰黑,说明病邪由表入里,由轻转重,由寒化热;舌苔由润转燥,多为热盛伤津。
反之,舌苔由厚转薄,由燥转润,往往是病邪渐退,津液复生,病情好转之象。
所以,护理人员在病情观察中,一定要仔细而认真的观察和记录舌象的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基础知识 11/5第七章第一节病情观察一、病情观察的目的(一)为提出护理诊断、制定护理计划、实施护理措施提供依据(二)了解病势,准确判断预后(三)及时发现危重证及并发症,为抢救赢得时间(四)了解治疗效果和反应二、病情观察的要求(一)用中医理论指导病情观察(二)必须具备“大医精诚”的高尚医德(三)熟练掌握抢救技术三、病情观察的方法(一)运用四诊方法,观察病情变化(二)开展辨证分析,实施护理计划四、病情观察的内容(一)一般状况(二)主要症状与体征(三)舌象与脉象(四)各种排泄物(五)药物效果与反应(六)情志变化病人烫伤的防护措施【预防措施】1. 对患者进行风险评估,及时发现烫伤高风险患者,报告护士长及主管医生,并落实预防措施。
2. 需保暖的患者:使用热水袋时,外加布套;加强巡视,班班交接,检查病人皮肤情况。
3. 使用烤灯时严格遵循操作规程,防止烫伤。
4. 向病人及家属做好宣传工作,妥善放置暖瓶及开水、热汤等热源物质,防止发生烫伤。
5. 加强开水房的管理,防止儿科病人误烫伤。
【程序】————【应急预案】1.发生烫伤后,报告护士长、科主任及主管医生,根据情况处理,记录详细情况(发现时间、烫伤范围、深度)。
2.班班交接烫伤创面,直到愈合。
3.护士长24小时内填写“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及隐患报告表”上报护理部和医务部。
【程序】————中医基础知识 11/12第七章第二节生活起居护理概念:生活起居护理是指病人在住院期间病患罹身,生活起居方面不能自理,按照医院的等级护理制度和护理计划,分别给予病人合理的护理和照料。
一、目的:1、保养病人机体的元气2、提高自身驱邪与修复机制。
3、使体内阴阳达到平衡,祛病康复。
二、内容:顺应四时调阴阳,避时邪养形神。
顺应四时调阴阳,避时邪养形神指顺从四时阴阳寒暑的变化以及四季生长化收藏的规律,来调养病人的形神,才能防止疾病的发生,保持身体健康。
这些认识,体现了中医学“天人相应”的整体观思想。
人生活于天地之间,适当的自然变化,正常的气候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人应顺应自然界变化的正常规律,如果自然界出现反常的变化,人们若不能及时回避或去抵抗它,就将对人的健康造成危害。
三、护理原则: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春夏属阳,自然界万物处于生长阶段,若逆之,则有碍于少阳之生,太阳之长,所以人体必调养人身之阳,以顺应自然界万物的生长之势。
而秋冬属阴,自然界万物处于收藏阶段,若逆之,则有碍于少阴之收,太阴之藏,所以人体必调养人身之阴,以顺应自然界万物的收藏之势。
病室温度、湿度要适宜,病室的温度一般以18℃~20℃为宜,在适宜的室温中,病人可以感到轻松、舒适、安宁,并降低身体消耗。
室温过高,会使病人感到燥热难受,又易感暑邪;室温过低,会使病人感到寒冷,又易感寒邪。
不同的病人对温度的感觉是不同的。
四、分级护理制度(一)特级护理1、病情依据:(1)病情严重,变化大,需随时观察及时进行抢救的病人;(2)各种复杂的大手术或新开展的大手术,如脏器移植等;(3)各种严重创伤、严重烧伤、大出血、休克、五衰及气管切开的病人。
2、护理要求:(1)入抢救室或监护室,设专人24小时护理。
严密观察病情,备齐急救药品、器材,随时准备抢救。
(2)制定护理计划,设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单,医学教|育网搜集根据病情随时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变化,并作好记录,准确记录液体出入量,注意保水、电解质平衡。
(3)认真细致地作好各项基础护理,严防并发症。
(二)Ⅰ级护理1、病情依据:(1)病重、病危;(2)高热、昏迷、出血、五衰病人;(3)瘫痪、惊厥、子痫、晚期癌肿及早产婴儿或新生儿。
2、护理要求:(1)严格卧床休息,生活上给予周密护理;(2)注意情绪变化,做好心理护理;(3)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每15-30分钟巡视一次,定时测量体温、脉博、呼吸、血压。
根据病情制定护理计划,做好护理记录。
(4)加强基础护理,防止发生并发症。
(5)加强营养,鼓励病人进食。
(三)Ⅱ级护理1、病情依据:(1)病重期急性症状消失,大手术后病情稳定及骨牵引、卧石膏床等生活不能自理。
(2)年老体弱或慢性病不宜过多活动者。
(3)普通手术后或轻型先兆子痫。
2、护理要求:(1)卧床休息,根据病人情况可在床上坐起或在床边轻度活动。
(2)注意观察病情和特殊治疗或用药后的反应及效果,每1-2小时巡视1次。
(3)做好基础护理,协助翻身,加强口腔和皮肤的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四)Ⅲ级护理1、病情依据:(1)慢性病、新入院等待检查和手术者。
(2)各种急性病及手术后处于恢复期或即将出院的病人。
(3)能下床活动,生活可以自理者。
2、护理要求:(1)每日测量体温、脉搏、呼吸两次,掌握病人病情、思想情况。
(2)督促遵守院规,保证休息,注意病人饮食,每日巡视两次。
(3)进行卫生宣教。
五、具体措施:1、已感受风寒或年老、体弱、阳虚的病人,常怕冷怕风,可安排向阳房间,室温宜高些。
2、感受暑热者、青壮年及阴虚或实热证病人,常怕热喜凉,可安排向阴房间,室温宜低些。
病室内的相对湿度以50%~60%为宜,室内湿度适中,病人感到舒适。
湿度过高,使汗液蒸发受阻,病人感到胸中满闷,困倦、乏力,特别是对于风寒湿痹、脾虚湿盛的病人,易加重病情;湿度过低,病人感到口干唇燥、咽喉干痛,特别是对于阴虚肺热的病人,会因此而出现呛咳不止。
3、对于因燥邪而致病的病人,室内湿度宜偏高,可在地面洒水或应用加湿器等。
4、对于因湿邪而致病的病人,室内湿度宜偏低,可经常开窗通风,降低湿度。
阳虚证多寒而湿,宜偏燥;阴虚证多热而燥,宜偏湿。
病室整洁,阳光充足,保持病室的清洁卫生对于身心健康是至关重要的。
病室的陈设要简单、实用、易清洁、易搬动。
病室内定期消毒,保持地面、床、椅等用品的清洁。
便器应放在指定位置,定期消毒,厕所、便池、水池要每日刷洗,以免污浊气味溢进病室。
天然的光照给病人在视觉上带来舒适、欢快和明朗的感觉,对康复有利。
光线的调节对于疾病的康复是有一定的影响。
中午病人休息时,应拉上窗帘,使光线偏暗,以保证午睡。
5、对于感受风寒、风湿、阳虚及里寒证的病人,室内光线宜充足。
对于感受暑热之邪侵犯的热证病人、阴虚及肝阳上亢、肝风内动的病人,室内光线应稍暗。
有眼病的患者室内用深色窗帘,避免对眼睛的刺激。
长期卧床的病人,床位尽量安排到靠近窗户的位置,以得到更多的阳光,有利于病人早日康复。
病人癫痫持续状态的应急处理【应急预案】(一)患者发生癫痫持续状态时,应立即让病人平卧,防止摔伤,并通知医生。
(二)解开衣领、衣扣,头偏向一侧,及时吸痰和给氧,必要时行气管切开。
(三)取下假牙,尽快将缠有纱布的压舌板或手帕卷置于病人口腔的一侧,上下臼齿之间,以防咬伤舌和颊部,对抽搐的肢体不能用暴力按压、以免骨折、脱臼等。
(四)放置床档,以防坠床、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强光刺激。
(五)在给氧、防护的同时,迅速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给予镇静剂、抗癫痫药和脱水剂等。
(六)在发作期,护士需守护在床旁,直至病人清醒。
(七)护士应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瞳孔的变化,注意有无窒息、尿失禁等,如有异常应及时通知医师进行处理。
(八)高热时,采取物理降温。
(九)待病人意识恢复后,护士应给患者做好:1 .清洁口腔,整理床单,更换脏床单及衣物。
2.向患者讲述疾病的性质、特点及相应有效控制措施,解除病人恐惧心理,积极配合治疗。
3.指导患者按医嘱正规用药,避免自行减量、加量、停药等,以免加重病情。
4.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在抢救结束后6 h 内,据实、准确地记录抢救过程。
【程序】立即平卧→通知医生→加强防护→吸痰→用氧→静脉用药→观察病情变化→疾病指导→记录抢救过程中医基础知识 11/19第七章第三节情志护理一、情志与健康的关系1、情志正常,脏器调和2、情志异常,内伤脏腑(一)直接伤及内脏一般认为,喜、惊伤心,怒伤肝,思伤脾,悲、忧伤肺,恐伤肾。
(二)影响脏腑气机1、怒则气上:是指过度愤怒使肝气上冲,血随气逆,并走于上。
临床可见头痛头晕,面红目赤,或呕血,甚则昏厥猝倒。
2、喜则气缓:是指过度喜乐,使心气涣散,神气不能收持,出现精神不能集中,甚则喜笑不休,失神狂乱等症状。
3、悲(忧)则气消:是指过度悲忧,可耗伤肺气。
临床常见精神萎靡,意志消沉,胸闷乏力,少气懒言等症。
4、恐则气下:是指过度恐惧,可使肾气不固,气泄于下。
临床可见下肢酸软无力,二便失禁、滑精等症。
5、惊则气乱:是指突然受惊,导致心气紊乱,气血失和,心神失常。
临床可见心悸、失眠多梦,小儿夜啼、甚则精神失常等症。
6、思则气结:是指思虑过度,导致脾气郁结、运化失常。
出现纳呆,脘腹胀满,便溏泄泻等症。
(三)影响病情变化二、影响情志变化的因素1、社会因素社会因素可以影响人的心理,人的心理变化又能影响健康。
2、环境因素安静、幽雅、和谐的生活环境,可使人感到心情舒畅、精神振奋。
反之,喧嚣、杂乱、无序的生活环境,常使人心情压抑、沉闷,甚至厌倦、烦躁。
3、病理因素情志异常可引起脏腑功能失常,而机体脏腑气血病变,也会引起情志的异常变化。
4、个体因素人的体质、性格、年龄、性别不同,因此对同样的情志刺激,则会有不同的情绪变化。
三、情志护理的目的1、预防疾病发生2、促进疾病康复四、情志护理的原则1、诚挚体贴,全面照顾2、因人施护,有的放矢3、乐观豁达,怡情养性4、避免刺激,稳定情绪五、情志护理的方法1、以情胜情法恐胜喜:是通过恐惧因素来收敛耗散的心神,克制大喜伤心,恢复心神功能的方法。
怒胜思:是通过忿怒因素来克制思虑太多,恢复心脾功能的方法。
喜胜悲:是通过喜乐因素来消除悲哀太过的方法。
悲胜怒:是通过悲哀因素来克制忿怒太过的方法。
思胜恐:是通过思虑因素来控制惊恐太过的方法。
2、移情解惑法移情,指排谴情思,使思想焦点转移它处的方法。
解惑是通过一定的方法,解除患者对事物的误解和疑惑,从而恢复健康。
3、暗示法暗示法是利用语言、动作或其他方式,也可以结合其他治疗方法,使被治疗者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积极暗示的影响,从而不加主观意志地接受心理医生的某种观点、信念、态度或指令,解除心理上的压力和负担,实现消除疾病症状或加重某种治疗方法效果的目的。
4、顺情从欲法顺情从欲,是指顺从患者的意志、情绪,满足患者心身需要的一种治疗方法.5、情志导引法情志导引法是我国古代意疗与导引熔为一体的独特制情方法,以自我训练为特点,具有调和气血之功。
6、药食法选用适当的方药或食物,可调整五脏虚实,聪明益智,养心安神,疏肝理气,以达到调节情志活动的目的。
六、预防七情致病的方法1、保持心情舒畅2、避免七情过激病人用药(口服药、静滴药)常见缺陷、隐患及防范措施常见缺陷、隐患:1、用错药2、用错剂量3、漏服漏用4、用药方法和时间有误5、药物间的配伍禁忌6、特殊用药滴速控制不良7、未严格按照说明书用药8、静点高危药品未挂标识9、不合理储存及保管药品防范措施:1、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加强工作责任心2、加强药理知识的学习3、加强与患者之间的配合4、及时有效开展健康宣教基础护理学第九章第一二节冷热疗法的概念及应用概念:是利用低于或高于人体温度的物质作用于人体表面,通过神经传导引起皮肤和内脏器官的收缩和舒张,改变机体各系统体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