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患者查对制度
手术病人查对制度
手术病人查对制度
一、1、接病人时巡回护士到病房接手术患者时,应与病房护士一起查对。
2、查对内容:手腕带(科别、住院号、床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手术名称及部位、过敏史)与手术通知单是否相符,术前准备是否完善(禁食禁水、术前用药、去除金属物品、更换手术衣裤、手术部位皮肤准备)、输血前八项结果、药物过敏试验结果、手术医嘱所带的药品、物品(如CT、X线片)、评估病人的整体状况及皮肤情况,择期手术需核对患者的知情同意书与手术切口标志。
二、手术人员手术前(手术医师、麻醉师和手术护士)要根据“手术安全核对单”再次核对科别、住院号、床号、姓名、手腕带、性别、年龄、诊断、手术部位、麻醉方法及用药、配血报告等。
在麻醉、手术开始实施前时刻,实施“暂停”程序,由手术者、麻醉师、手术或巡回护士在执行最后程序后,方可开始实施麻醉、手术。
患者身份查对制度(5篇)
患者身份查对制度为提升护理质量,确保患者医疗安全,特制定我院患者身份查对制度。
1.建立“腕带”识别标识卡:①对昏迷、神志不清、老年人、特殊情况(智力问题、脑萎缩等)、告知患者佩戴腕带标识。
②填写患者床号、姓名、性别、年龄、医院、病房、住院号、电话号码、诊断,腕带填写应字迹清晰、填写准确,填写完毕后应经____人核对无误后才可使用。
“腕带”原则上佩戴在病人“左手”,若损坏需及时更换,医护人员在进行各项处置时应核对以上项目。
腕带佩戴部位皮肤完整、无擦伤、手部血运良好。
③佩戴腕带标识实行班班交接,加强对患者腕带使用情况的检查。
2.护士在给患者进行各项操作前必须核对患者身份。
询问患者全名时需确定患者有具体回应,由患者说出自己的姓名(你叫什么名字?),不得直接称呼患者姓名而获得患者的应答。
如无法回答时由家属代为回答确认。
杜绝以患者的床号或房间号来确认其身份。
要求使用患者的姓名及住院号作为患者身份核对的两个要素。
3.完善并落实护理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重症监护室)的患者识别措施、交班程序与记录。
4.不同病人身份识别的方式:①意识清楚,有自主行为能力的患者使用床号、姓名、住院号三种结合的方式来识别身份。
②对同姓名的患者除因分开收住外,进行各项处置时应严格查对制度,用床号、性别、年龄、住院号、地址或职业或身份证号五种病人信息来确认患者身份,确保准确无误。
注:男性佩戴蓝色腕带标识。
女性佩戴红色腕带标识。
患者身份查对制度(2)是指在医疗机构进行就诊或入院手续时,对患者身份进行核实和验证的制度。
该制度的目的是确保医疗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与患者本人的身份一致,防止身份冒用和医疗欺诈等问题的发生。
患者身份查对制度通常包括以下的步骤:1. 身份证明:患者需要提供有效的身份证明材料,如身份证、护照等。
医疗机构会对这些材料进行核查和复印。
2. 核实个人信息:患者需要填写个人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联系方式等。
医疗机构将核实这些信息的准确性。
手术查对制度
手术查对制度手术查对制度,是指在进行手术前,通过多次核对患者的身份、手术部位和手术项目等关键信息,以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的一项制度。
其主要目的是防止手术过程中发生误操作,避免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风险和伤害。
手术查对制度包括以下的内容:首先,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
在患者进入手术室之前,医务人员应与患者核对其姓名、年龄、性别等基本信息,以确保手术对象的正确性。
这一步骤可以通过询问患者的姓名、年龄、住院号以及与此次手术相关的信息等方式进行。
其次,核对手术部位。
手术部位是手术前最容易出现错误的环节之一,核对手术部位的目的是避免手术操作发生错误。
医务人员应与患者核对手术部位,并与其身体标志进行比对,确保手术部位的准确性。
此外,还可以借助标志物的绘制,如术前在患者身体标记手术部位。
最后,核对手术项目。
手术项目是指手术所涉及的具体操作内容,包括手术切口、手术方式、手术用具、取出物等。
医务人员应与患者以及手术室的其他人员核对手术项目,以确保手术操作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手术查对制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它可以降低手术操作的风险和错误发生的可能性,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其次,手术查对制度可以促进医疗团队的合作与沟通,确保每个操作环节的无误。
此外,手术查对制度还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增加患者对医疗机构的信任。
然而,手术查对制度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操作人员的粗心大意和马虎现象可能会导致核对过程的不完善。
其次,时间压力和医疗资源的紧张也可能影响手术查对制度的落实。
因此,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素质提升,提升其责任感和工作意识。
总之,手术查对制度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通过核对患者的身份、手术部位和手术项目等关键信息,可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高度重视,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提升,以确保患者的手术安全。
同时,患者也应积极参与并了解手术查对制度,以充分保障自身权益。
医院手术室查对制度
医院手术室查对制度一、执行各项护理操作要做到“三查七对”,防止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二、对手术患者严格执行“六查十二对”:六查:到病区接患者时查、患者入手术间时查、麻醉前查、消毒皮肤前查、切开皮肤前查、关闭体腔时查十二对:科别、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手术间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所带药品、药物过敏史及有无特殊感染等。
三、接病人时查对1、术晨根据手术通知单,填写病人登记本,核对病人科室、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手术间及手术时间。
2、手术当日根据手术时间到病房接病人与病区责任护士(或值班护士)共同核对病人病历、首饰等并查看皮肤情况,双方认可后在患者术前交接登记本上签名。
3、护士接病人进入手术间后,应核对病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手术名称及部位(左右),查配血报告及术前用药、药物过敏试验结果等,正确无误等待手术。
四、手术查对1、手术前核对无菌包外3M胶带灭菌标志合格,包内灭菌指示卡合格,手术器械配备齐全,方可进入手术。
2、、核对患者、病历及身份识别腕带,所有信息准确无误。
3、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和患者离开手术室前,按照《手术安全核查制度》进行三方核对。
4、无菌物品及一次性物品使用前检查包装、灭菌有效期等。
、5、巡回护士与器械护士在手术开始前、关闭体腔前后、缝合皮肤前共同查对所用器械、敷料及缝针等,数目准确无误并签字。
6、用药查对(1)、按医嘱及时用药。
用药前三查七对,用后立即通知麻醉医师记录于麻醉记录单上,瓶装大液体使用前检查瓶口有无松动,瓶身有无裂缝,液体有无浑浊、絮状物等,袋装液体查包装有无渗漏。
(2)各种用药后空安瓿暂时保留,经二人核对无误后方可丢弃。
7、输血严格执行三查八对。
8、一般情况不执行口头医嘱,抢救患者时,对医师下达的口头医嘱复述一遍,确定无误后执行,详细记录,保留抢救过程中使用药品的包装及安瓶,并在手术医生离开手术室前补开医嘱,执行人签名。
五、送病人时查对1、手术结束后,巡回护士、手术医生与麻醉医师共同将病人送回病房。
医院查对制度
医院查对制度医院查对制度是指医院在医疗过程中对患者身份、医疗记录、医疗用品等进行核对的一项管理制度。
该制度的目的是确保医疗过程的准确性和安全性,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保障患者的权益。
一、患者身份查对制度1. 患者身份核对:医院在接待患者时,应核对患者的身份证件和挂号信息,确保患者的身份准确无误。
2. 电子病历核对:医院应建立电子病历系统,对患者的基本信息进行核对,避免因信息错误导致的医疗事故。
3. 术前核对:对于需要手术的患者,医院应在手术前核对患者的身份、手术部位等信息,确保手术的准确性。
二、医疗记录查对制度1. 医生签名查对:医生在填写病历、医嘱等医疗文件时,应在相应位置签名,以确保医疗记录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2. 护士记录查对:护士在执行医嘱、记录病情等工作时,应与医生进行核对,避免因记录错误导致的医疗事故。
3. 病历整理查对:医院应定期对病历进行整理,核对病历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确保医疗信息的可靠性。
三、医疗用品查对制度1. 药品查对:医院在进行药品配发时,应核对药品名称、规格、数量等信息,确保药品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2. 检查用具查对:医院在进行各类检查时,应核对检查用具的名称、型号、有效期等信息,确保检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3. 手术器械查对:医院在进行手术时,应核对手术器械的名称、数量等信息,确保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四、查对结果记录与反馈1. 查对记录:医院应建立查对记录表格,记录查对的时间、人员、查对内容等信息,以备查证和追溯。
2. 异常情况反馈:医院应建立异常情况反馈机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相关人员,进行整改和改进。
以上是医院查对制度的一些基本要求和内容,通过严格执行这些制度,可以提高医院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的权益和安全。
医院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监督,确保制度的有效实施。
此外,医院还应定期进行内部审核和外部评估,不断完善和提升查对制度的效果和水平。
医院手术室查对制度
医院手术室查对制度
1.执行各项医疗护理操作要做到“三查七对”,防止差错、事故发生。
2.接手术患者时,应认真查对病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手术名称、手术时间及术前用药等,逐项核实,防止接错患者。
3.实施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时,落实器械.纱布.纱垫、棉片(棉球)、缝针线轴等物品清点制度,防止物品遗留体内。
4.留取病理组织标本,应妥善保管、及时登记按时送检,防止遗失。
5.执行口头医嘱时,在执行前、后均需复述1遍,并做到“四对”(对药名、剂量、质量及用法);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毒性药品,需经两,人查对无误后方可使用。
执行后,立即嘱麻醉医生记录在“麻醉记录单”上,以免遗漏。
6.手术前,检查患者皮肤完整性;术毕再次复查,有无体位压伤、皮肤烧灼伤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手术医生,并记录在“术中护理记录单”上。
患者身份查对制度
查对制度依据《关于印发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的通知》(国卫医发〔2018〕8号)、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组织编写的《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释义》、《河南省卫生计生委关于转发国家卫生计生委<医疗质量管理办法>的通知》(豫卫医〔2016〕61号)文件要求修订。
查对制度应当涵盖患者身份识别、临床诊疗行为、设备设施运行和医疗环境安全等相关方面。
每项医疗行为都必须查对患者身份。
应当至少使用两种身份查对方式,严禁将床号作为身份查对的标识。
为无名患者进行诊疗活动时,须双人核对。
用电子设备辨别患者身份时,仍需口语化查对。
确认患者身份时应让患者或其近亲属陈述患者姓名。
对新生儿、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等原因无法向医务人员陈述自己姓名的患者,让患者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
对危重患者、手术或昏迷的患者,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识的制度,作为操作前、用药前、输血前等诊疗活动时辨识患者的一种有效手段。
一、临床科室1、开医嘱、处方或进行治疗时,应查对患者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门诊号)。
2、执行医嘱时要进行“三查八对”: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时间、用法、浓度、有效期。
3、清点药品时和使用药品前,要检查质量、标签、失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
4、给药前,注意询问有无过敏史;使用剧、毒、麻、限药时要经过反复核对;静脉给药要注意有无变质,瓶口有无松动、裂缝;给多种药物时,要注意配伍禁忌。
5、输血时要严格进行三查八对制度,确保输血安全。
(1)、临床输血必须在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指导下,认真贯彻执行现有法律法规、标准和制度。
严格掌握输血指征,科学合理使用血液,提倡成分输血。
(2)、输血前,经治医师应向受血者或家属告知与输血有关的风险,受血者或家属同意后,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方可申请输血。
(3)、申请输血前经治医师应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和《配血试验报告单》(或输血记录单),由主治医师核准签字,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时间前(不超过3天)送交医院检验科转送县血库备血。
手术病人查对制度
手术病人查对制度一.病人查对制度1.接前查对①接前根据手术通知单,核对电脑系统输入的手术通知单,核对手术房间(手术次序、病室、床号、病人姓名、年龄、性别、诊断、手术名称及手术部位)。
②按手术通知单接病人。
2. 病室核对①根据通知单正确核对以下内容:患者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诊断、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手腕识别带信息。
②核查术前准备是否落实,根据医嘱查对所带入手术室的物品、药物。
3. 进手术房间查对(手术安全核查制度)①麻醉实施前:手术室巡回护士、洗手护士核对病历、手术通知单、患者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诊断、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手腕识别带信息,清醒患者反问患者确认身份。
护士在转运交接核查表、手术安全核查表上签名。
②手术医生切皮前:由手术室巡回护士,提请参加手术者实行手术“暂停一分钟”程序,经由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巡回护士进行“患者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诊断、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最后的三方核对确认之后,方可切皮手术。
手术物品准备情况的核查由手术室护士执行并向手术医师和麻醉医师报告。
③患者离开手术室前:三方(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巡回护士)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实际手术方式等内容。
④巡回护士填写转运交接核查表并签名。
4. 送病人查对(请根据手术病人转运交接单)①巡回护士与护送人员查对带回病室的物品、药品。
②护送人员与病房护士查对带回病房的物品、药品。
③麻醉医生(麻醉护士)与病房护士床边交班。
二.术中用药查对制度1.给药要严格执行三查八对①用药前查、用药时查、用药后查。
②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和有效期。
2.术中给药:根据医嘱,经三查八对后给药,并在医嘱单签名。
三.手术标本查对制度1.手术医生取下标本后,洗手护士或巡回护士与主刀医生确认手术标本名称。
2.做好标本的三查、四对。
①三查:查标本固定液、查标本、查标签。
②四对:对姓名、对床号、对住院号、对标本名称。
③术毕标本放入指定点,与专职护士核对并在病理标本登记本上登记并签名。
护理工作的查对制度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一、在一切诊疗活动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姓名、年龄、床号、出生年月、病历号等两项核对患者身份(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二、进行患者身份核对时,应让患者或其近亲属、授权委托人陈述患者姓名。
三、在任何环境和任何地点都必须持续地履行查对制度,识别“患者身份”。
四、科室质控组织要对制度的执行进行有效监督,护理部定期督导查对制度的落实。
医嘱查对制度一、医嘱经双人查对无误方可执行,做到班班查对;建立医嘱查对登记本,每日必须总查对医嘱一次。
二、转抄医嘱必须写明日期、时间及签名,并由另外一人核对。
转抄医嘱者与查对者均须签名。
三、临时执行的医嘱,需经第二人查对无误,方可执行,并记录执行时间,执行者签名。
四、抢救病人时,医师下达口头医嘱,执行者须大声复述一遍,然后执行,抢救完毕,医生要补开医嘱并签名。
安瓿留于抢救后再次核对。
五、对有疑问的医嘱必须询问清楚后,方可执行和转抄。
六、护士长每周查对医嘱1-2次。
服药、注射、输液查对制度一、服药、注射、输液前必须严格执行“三查八对”。
三查:摆药后查;服药、注射、处置前查;注射、处置后查。
八对: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药物有效期。
二、备药前要检查药品质量,水剂、片剂注意有无变质,安瓿、注射液瓶有无裂痕;密封铝盖有无松动;输液袋有无漏水;药液有无浑浊和絮状物。
过期药品、有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或标签不清者,不得使用。
三、摆药后必须经第二人核对,方可执行。
四、易致过敏药物,给药前应询问有无过敏史;使用毒、麻、精神药物时,严格执行《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规定》。
护士要经过反复核对,用后安瓿及时交回药房;给多种药物时,要注意有无配伍禁忌。
五、发药、注射时,病人如提出疑问,应及时检查,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
六、输液瓶加药后要在标签上注明药名、剂量、并留下安瓿,再次核对后方可使用。
手术室查对制度
手术室查对制度手术室查对制度为了确保手术过程中患者的安全,手术室必须执行严格的查对制度。
以下是手术室的查对制度:一、患者查对制度1、手术患者身份确认手术患者必须佩戴手腕带,并且腕带上的姓名必须与患者陈述的姓名一致。
手腕带上的信息应与入院记录单和手术通知单上的信息完全一致,才能进入手术间。
如果患者没有佩戴手腕带或手腕带上的信息与入院记录单和手术通知单上的信息不一致,就必须与病区进一步沟通。
对于小儿、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危急重症患者及无法向医务人员陈述的患者,必须由患者家属或陪同人陈述患者身份;无名氏患者必须由陪同医护人员陈述患者身份。
2、查对内容及方法在患者入室时,必须查对患者入院记录单的姓名、住院号、科室与手腕带信息是否一致,查对科室、患者姓名、性别、住院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手术房号与手术通知单是否相符。
此外,还要查对医嘱,核实带入物品,如影像资料、药品是否齐全,查看血型单,并由接患者者在手术通知单右上角签患者名。
如果发现问题,就必须及时知会主刀医生并做好交接班。
3、静脉穿刺前在患者静脉穿刺前,必须再次核对患者身份、手术部位手术方式、带入的物品、手术时间、麻醉方式,查对术前用药、药物过敏试验结果、传染病筛查结果及血型单。
如果发现问题,就必须及时知会主刀医生并做好交接班。
此外,在手术开始前还必须执行(time-out)安全核查制度。
4、手术安全核对制度在手术开始前,必须执行手术安全核对制度。
麻醉实施前,由麻醉医师主持,核对内容包括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手术方式、知情同意情况、手术部位与标识、麻醉设备安全检查、皮肤是否完整、术野皮肤准备、静脉通道建立情况、患者过敏史、抗菌药物皮试结果、术前备血情况、假体、值入物、影像学资料等。
患者自述姓名、性别、年龄、住院科室等内容必须与患者病历和腕带信息一致。
由麻醉医师、手术医师和巡回护士三方共同核对,并签字确认。
手术开始前,由手术医师主持同,核对内容包括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手术部位与标识,并确认风险预警(预计手术时间、预计失血量、手术关注点、麻醉关注点、物品灭菌仪器设备、围术期特殊备药、是否需要相关影像学资料)等。
麻醉科查对制度
麻醉科查对制度
一、手术患者查对制度
1、手术前,仔细阅读病历,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手术情况。
患者入室后,一定要核对腕带,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手术名称及手术前用药。
2、麻醉前再次核对腕带,查对姓名,性别,诊断,手术部位(对称器官,确认左右)。
二、麻醉药品的查对制度
1、麻醉药品的抽吸、使用只能由麻醉医师或者麻醉护士进行。
2、药品的检查,清点和使用药品时要检查质量,标签,失效时间。
如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
3、给药前注意询问过敏史,给多种药物时要注意配伍禁忌。
给药后随时注意用药后的不良反应。
4、麻醉药物准备完成后必须进行“三查三对”(给药前,给药中,给药后),严防错误。
对于使用的任何麻醉药物都必须对其作用十分清楚,严格掌握药物适应症。
二、无菌操作前查对制度
1、核对无菌药品的灭菌日期和质量。
2、无菌包有无破损。
三、输血查对制度
1、输血前麻醉医生与巡回护士进行三查八对(三查:查血的有效期,血的质量,输血袋的包装是否良好;八对:献血员和患者的姓
名,贮血号,住院号,采血日期,血型,交叉配血结果,血的种类,剂量),无误后在交叉配血单上签全名后方可输入。
2、输血后严密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有不适,立即停止输血,并留余血检查。
供血者血样应保留至输血完毕24小时。
晋机医院医务科。
查对制度及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查对制度及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一、查对制度查对制度是医疗机构为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而建立的一项重要制度。
其核心目标是确保医疗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准确无误,避免因人为错误而导致的医疗事故和病患伤害。
查对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术前查对:在进行手术或者其他侵入性操作前,医疗人员应按照规定程序核对患者的身份、手术部位、手术名称等信息,确保手术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2. 药品查对:在赋予患者药物治疗时,医护人员应核对患者的姓名、病历号、药品名称、剂量等信息,防止因给错药或者给错剂量而引起不良反应或者药物中毒。
3. 检查查对:在进行各类检查项目前,医疗人员应核对患者的身份、检查项目、检查部位等信息,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输血查对:在进行输血操作前,医疗人员应核对患者的身份、血型、血袋标签等信息,以防止输血错误导致的严重后果。
5. 护理查对:在进行各类护理操作前,护理人员应核对患者的身份、操作项目、操作部位等信息,确保护理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查对制度的实施需要医疗机构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并进行定期培训和考核,以确保全体医务人员能够熟练掌握查对流程和技巧,提高查对工作的准确性和效率。
二、患者身份识别制度患者身份识别制度是医疗机构为确保医疗过程中患者身份的准确性而建立的一项重要制度。
其主要目的是防止因患者身份混淆而导致的医疗错误和病患伤害。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患者身份确认:在患者就诊时,医务人员应核对患者的姓名、身份证号、病历号等信息,以确保患者的身份准确无误。
2. 患者身份标识:医疗机构应为每位患者建立惟一的身份标识,如病历号、门诊号等,以便于在医疗过程中进行身份识别和记录。
3. 患者身份保密: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患者隐私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确保患者的个人信息不被泄露或者滥用。
4. 患者身份核对:在医疗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如手术、输血、药物赋予等,医务人员应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以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手术患者查对制度
手术患者查对制度
(I)患者接受手术前,医护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进行手术患者的查对。
(2)患者接入手术室,夜班护士按照手术通知单核对。
(3)进入手术间后,巡回护士和洗手护士共同核对。
(4)实施麻醉前,麻醉师核对。
(5)手术医师进入手术间,手术医师核对。
(6)安置手术体位时,手术医师和巡回护士再次核对手术部位。
(7)核对要求:手术通知单、患者口述姓名、患者身份手腕带、病历相符。
(8)核对内容:手术台次,手术时间,患者性别、姓名、住院号,诊断,手术名称,手术部分,麻醉方法。
(9)语言、听力障碍,神志不清患者及婴幼儿进入手术室前,需与患者家属核对。
附:流程图。
手术室查对制度
手术室查对制度手术室查对制度为了防止手术操作中的差错事故,必须执行“三查七对”制度。
在接患者前,必须查对科别、床号、姓名、年龄、性别、诊断、手术名称、手术部位、麻醉方法以及麻醉用药等信息,以避免接错患者。
在手术前,术者、麻醉师和巡回护士再次查对,确保手术器械齐全且功能完好。
对于进行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的患者,巡回护士、器械护士和手术医生必须共同清点各类敷料、器械,并准确填写手术物品清点单。
在术中,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使用麻醉药品和毒性药品前须经两人查对无误。
输血时,手术室护士和麻醉师必须共同查对交叉配血报告单、血袋标签的各项内容、血液质量、患者姓名、性别、床号和血型等信息,确认与配血单报告相符后方可输入,并妥善保存输血袋至少一天,以备核查。
手术结束后,巡回护士必须详细检查患者的皮肤、输液和输血情况,确定患者的送往地点,并详细填写手术护理记录单。
手术人员和麻醉医师必须一起将患者送回,严格交接,待检查完毕无误后,方可离开。
麻醉科岗位责任制度为了确保麻醉操作的安全性,必须严格执行麻醉科岗位责任制度。
在麻醉前,必须详细了解病情,进行必要的体检,并认真检查麻醉药品、器具准备情况和仪器能否正常运行。
实施麻醉前,必须认真核对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床号、诊断、手术部位和手术名称等信息。
根据病情和麻醉方法,必须实施必要的监测,随时注意监测仪是否正常运行。
在实施麻醉时,必须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及无菌操作制度。
在麻醉期间,不得兼顾其他工作,不得擅自离开岗位,必须保持高度警惕,严格观察病情,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准确诊断并妥善处理。
如病情发生突变,应迅速判断其临床意义,并及时向上级医师报告,同时告知术者,共同研究并积极处理。
7、在手术过程中,要认真填写麻醉记录单,并及时记录病人的血压、脉搏、呼吸、氧饱和度等情况。
如果需要,还要进行心电图、中心静脉压、尿量、体温、呼末二氧化碳、血气等监测,并每30分钟记录一次。
如果病情不稳定,需要反复监测和记录。
手术室查对制度
手术室查对制度(一) 接手术患者的核对制度1.手术室外勤工务员按手术通知单到病房接手术患者。
2.接手术患者时,应由病房工作人员和手术室外勤工务员共同核对患者的科别、床号(院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手术名称、部位,采取病史卡(和手术通知单)+腕带+二种核对识别方式。
检查带至手术室的术中用物。
3.到手术室后,手术室外勤工务员与手术室内勤工务员共同核对患者的科别、床号(院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手术名称、部位,采取病史卡(和手术通知单)+腕带二种核对识别方式。
复查带至手术室的术中用物。
4.巡回护士采取病史卡(和手术通知单)+腕带二种核对识别方式核对患者的科别、床号(院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手术名称、部位,检查带至手术室的术中用物,询问患者皮试结果并与病史卡对应,检查手术野皮肤准备情况(腹部手术注意脐孔),是否达到清洁的要求。
对能有效沟通的患者,实行双向核对法;对无法有效沟通的患者,如:手术、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必须使用腕带;(二) 术中用药的查对制度1.术中用药:手术室护士执行手术医师的口头医嘱。
2.做好三查七对一注意工作:三查:操作前查、操作中查、操作后查。
(查药物是否变质、沉淀、浑浊、失效期、瓶口裂痕现象,其中药物名称必须是巡回护士和洗手护士共同核对)七对:姓名、床号、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
一注意:注意药物过敏史以及药物是否有配伍禁忌。
3.消毒液第一次开启要写明开启日期、时间并签名,一周有效,再次使用时要检查开启时间。
4.在为重患者实施紧急抢救的特殊情况下,对医师下达的临时口头医嘱,执行护士应清楚地向医师复述二遍以上,并得到医师的确认,方可执行。
所有抢救用药的空瓶及安匀应保留,已备核查。
三)术中用血的查对制度1.巡回护士协助麻醉科医生做好核对工作,并在输血单反面签名。
2.做好三查十对工作:三查:血的有效期、质量、输血装置是否完好。
十对:受血者姓名、床号、住院号、血型(包括Rh因子)、交配试验结果,血液成分、有无凝集反应、供血者编号、血型(包括Rh因子)储血号、采血日期、血液有效期、血液种类及剂量。
手术查对制度
手术查对制度1、六查十二对:六查:(1)到病房接患者时查(2)患者入手术间时查(3)麻醉前查(4)消毒皮肤前查(5)开刀时查(6)关闭体腔前后查。
十二对:科别、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手术间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所带物品药品、药物过敏史及有无特殊感染、手术所用灭菌器械、敷料是否合格及数量是否符合。
2、手术取下标本,巡回护士与手术者核对无误后方可与病理检验单一并送检。
3、手术标本送检过程中各环节严格交接查对,并双方签字。
八、供应室查对制度1、回收器械物品时:查对名称、数量,初步处理情况,器物完好程度。
2、清洗消毒时:查对消毒液的有效浓度及配制浓度;浸泡消毒时间、酶洗前残余消毒液是否冲洗干净。
3、包装时:查对器械敷料的名称、数量、质量、湿度。
4、灭菌前:查对器械敷料包装规格是否符合要求,装放方法是否正确;灭菌器各种仪表、程序控制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5、灭菌后:查试验包化学指示卡是否变色、有无湿包。
植入器械是否每次灭菌时进行生物学监测。
6、发放各类灭菌物品时:查对名称、数量、外观质量、灭菌标识等。
7、随时查供应室备用的各种诊疗包是否在有效期内及保存条件是否符合要求。
8、一次性使用无菌物品:要查对批批检验报告单,并进行抽样检查。
9、及时对护理缺陷进行分析,查找原因并改进。
手术室一般工作制度1.凡进入手术室的工作人员,必须穿戴手术室的鞋帽、衣服及口罩,离开手术室时,应更换外出衣及鞋子。
2.院外来参观、学习、实习者,须经医教科或护理部批准,并应有固定地点。
3.各科择期手术,应在手术前一日上午10点半以前送手术通知单,急诊抢救手术,可先口头通知,后补手术通知单。
4.手术按手术通知单时间进行,必须准时到位,不得随意更改。
特殊情况与护士联系。
5.术前30分钟接病人,随带病历,并详细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床号、诊断、手术部位及药敏试验、术前用药。
病员入室后,巡回护士应复查一遍,注意病人手术部位清洁范围,首饰、假牙、手表不得带入手术室。
手术室查对制度
手术室查对制度
一、执行各项医疗护理操作要做'三查八对,防止差错事故发生。
二、根据手术通知单接患者,应查对科别,床号,姓名,年龄,性别,诊断,手术名称,手术部位,麻醉方法及麻醉用药,术前准备,术前用药等,防止接错患者。
三、手术前,术者,麻醉师,巡回护士再次查对。
四、手术前检查无菌包内外的高压指示胶带和无菌指示卡变色是否符合无菌要求,手术器械是否齐全,功能完好。
五、凡进行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由巡回护士,器械护士和手术二助,共同在术前与关闭体腔及缝合皮肤前,认真清点各类敷料,器械,巡回护士准确填写手术物品清点单。
六、术中严格执行用药查对制度'三查八对'。
麻醉药品,毒性药品须经两人查对无误后方可使用,使用多种药物时应注意配伍禁忌,口头医嘱执行前后均须复述一遍,用过的空安瓶保留至术后,以便核查。
七、输血时须由手术室护士和麻醉师共同查对交叉配血报告单,血袋标签各项内容,血液质量,患者姓名,性别,床号,血型等,确认与配血单报告相符后方可输入,并妥善保存输血袋至少一天,以备核查。
八、手术取下的标本,术者填写病理送检单。
手术室人员核对并妥善保管,填写记录本,防止遗失,送往病理科交接。
九、术中送冰冻的标本,必须记录送标本的名称,时间,患者姓名,科室等,病理科电话通知结果时,应详细核对,记录,并复述一遍,确定后将结果报告手术医生。
十、手术结束后,巡回护士应详细检查患者的皮肤,输液,输血情况,确定患者的送往地点(病区或复苏室),并详细填写手术护理记录单。
十一、手术人员与麻醉医师一起将患者送回,并和病房护士严格交接,待检查完毕无误后,方可离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术患者查对制度
1术前准备及接患者时,应查对患者腕带(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诊断等)、手术名称及手术部位(左、右)划线情况,是否取下假牙,贵重物品(戒指、项链、耳环等)交由家属保管。
麻醉方法及用药。
病历、X光片、患者禁食情况等,并在手术护理检查单上签署全名。
2查手术名称、输血申请单、术前用药、药物过敏试验结果等。
3手术中执行口头医嘱时,护士应复述医嘱,与医生核对用药后方可执行,保留药瓶,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齐医嘱并签字后方可将药瓶丢弃。
4查对无菌包内爬行卡(第五类化学指示卡)以及手术器械是否齐全。
5手术前与参加手术人员严格按照《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共同进行《手术安全核对》、《手术风险评估》,并逐项认真填写。
6严格执行手术室清点制度,凡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要在缝合前核对纱垫、纱布、缝针、器械的数目是否与术前相符。
7手术取下的标本,应由洗手护士与手术者核对后,再填写病理检验单送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