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人教版必修4高中政治41《世界的物质性》同步练习
高中政治必修4课时作业3:4.1 世界的物质性练习题
![高中政治必修4课时作业3:4.1 世界的物质性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af46dce25a8102d276a22ff4.png)
一、选择题1.目前人们已经制造出“基因鱼”“基因猪”等新型物种,将来还会有意识地制造出更多的物种。
可是,如果没有业已存在的物种,没有遗传物质染色体上的基因,没有基因变化规律,新的物种是不可能制造出来的。
这一事实充分说明()①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越来越弱②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③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④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 B解析材料表明了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第一位的,意识是第二位的,物质决定意识。
①表述错误,④不符合题意。
2.人们能够创造出宇宙本没有的嫦娥二号卫星,这表明()A.人们能够创造自然物B.人们能够改变自然物的具体形态C.人工化的自然物不再具有客观性D.人们已经全面把握自然规律答案 B解析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
人能够创造出嫦娥二号卫星,说明人们改变了自然物的具体形态,而不是凭空创造出自然物来。
因此A项错误,B项正确;人工化的自然物也是客观的,C项错误;从目前来看,人们对自然规律已经有了相当高的认识,但还不能说已经全面把握了自然规律,故D项不选。
3.从唯物论的观点看,星载监视相机对小行星进行了光学成像,佐证了()A.神话的产生是缺乏客观根据的B.小行星与地球具有相同的物质结构C.各种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科学性D.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正确性答案 D解析对小行星进行光学成像进一步验证了自然界存在和发展的客观性、物质性,佐证了世界统一于物质,故D入选。
神话也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不过这种反映是虚幻的、错误的,故A排除,B错误,C说法太绝对,没看到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4.马克思指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即人类社会的发展同自然界本质上是一致的,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发展是完全一样的②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具有物质性③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一切活动无需人的意识的参与④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自然界一样,是一个客观物质过程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④答案 B解析“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主要表明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物质性,②④入选。
高中政治必修4第四课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
![高中政治必修4第四课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https://img.taocdn.com/s3/m/f230c14b69eae009581bec4c.png)
(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人 类社会的产生看)
(1)人类不是从来就有的
(2)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作用.
人类的进化史: 古猿 猿人 智人 现代人
(1)创造了人的生理结构,形成了手脚分工 (2)使猿脑变成了人脑,形成了语言和意识
(3)使人结成了社会联系,形成了社会关系
物质有可知性,能 被人们所认识(与不 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客观实在和客观存在的区别
联系:“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客 观存在”不仅包括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物质现 象,还包括不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精神、意识 现象。 区别 客观实在:它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实实在在地 存在着,是对世界万事万物和现象的共同特性的 抽象概括,相对于意识来讲它是第一性的东西, 它不包括精神、意识现象。 客观存在:是相对于主观而言的,它既可以指具 体的物质形态,也可以指具体的思想。对于任何 人来说,“客观存在”的东西除了物质现象之外, 还有精神、意识现象。
唯物论认为
对 立
唯心论认为
世 界 的 本 质 是 什 么
是物质的
对 立
是意识的,或 者是由神仙上 帝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和科学材料为基 础,科学回答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在自 然观上它明确指出:自然界是客观的。
(一)自然界的物质性
宏 观 领 域
宇宙空间到处是物质世界, 没有上帝居住的天堂。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
关于世界的物质性统一性原理,还有以 下几种相同的说法: ①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②世界统一于物质 ③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原理 ④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
要求我们: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成才之路】新人教版政治必修四:4.1《世界的物质性》ppt课件
![【成才之路】新人教版政治必修四:4.1《世界的物质性》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3c9f6856529647d272852d4.png)
(2)在由古猿的生存环境到人类的社会环境、 由古猿的群体结构到人类的社会结构的转变 中,地球自然条件的变化是一个重要原因, 但劳动在这一转变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劳动创造了人的生理结构,形成了手脚分工; 劳动使猿脑变成了人脑,形成了语言和意识; 劳动使人结成了社会联系,形成了社会关系。 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
2.教材P29“探究问题” 提示:(1)因为当时科学的发展非常落后, 人们的认识水平有限,还不能正确地揭示世 界的真正本原,只能从现实世界中找一种具 体事物来代替世界的本原,并没有超越日常 生活的经验层次,没有撇开事物的具体特性, 他们对世界本原的解释是带有猜测性的,因 而是不科学的。 (2)这些事物都是物质的具体形态,无论它 们是否看得见、摸得着,它们的存在都不以 人的意识为转移,并能被人的意识所反映。
探究点二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太平御览》中写道:女娲在造人之前, 于正月初一到初六创造出鸡、狗、羊、猪、 马之物,初七用黄土和水创造出了人。你认 为“女娲造人”的故事是真实的吗?为什么? 答案:自然界中的事物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 中的一部分,它的形成和发展有其固有的规 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是物质世界长 期发展的产物,不是神创造的。宇宙间不存 在上帝和诸神创造世界的活动,这些说法都 是荒谬的、唯心的。
关于世界的物质性,有以下
几种说法: (1)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2)世界的本质 是物质的;(3)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 质性;(4)世界统一于物质;(5)世界是物 质的。这几种说法的含义是相同的。
探 究 提 示
1.教材P28“探究问题” 提示:天地万物并不是上帝创造的。现代天 文学证明,地球大约形成于47亿年前,它 是由原始的太阳星云分馏、坍缩、凝聚而成。 地球上的生命(包括人类)也是自然界长期演 变进化的结果,构成生命细胞的所有元素在 无机自然界中都可以找到。因此,地球和地 球上的生物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上帝造物的说法是非常荒谬的。
4.1世界的物质性优秀教学案例高二政治(人教版必修4)
![4.1世界的物质性优秀教学案例高二政治(人教版必修4)](https://img.taocdn.com/s3/m/5bcd1360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b1.png)
在此基础上,我设置了几个讨论话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如“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在个人发展中的体现”、“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体现世界的物质性”等。通过讨论,学生能更深入地理解世界的物质性,并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认识世界的物质性,自觉抵制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思想。
3.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4.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人性化的语言与学生交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观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同时,我将注重教学的实践性,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本章节的教学,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取得全面发展。
2.采用分组讨论、问题探究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世界的物质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设计调查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身边的物质现象,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增强民族自豪感。
5.教学策略的运用:我运用了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反思与评价等教学策略。这些策略的运用,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有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这些策略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
统编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2课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优质课教案
![统编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2课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优质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cf599580975f46526d3e110.png)
统编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2课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优质课教案(两课时)【教材分析】《世界的物质性》主要讲述了世界的物质性以及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本框以“阅读与思考”为线索贯穿全文,从而引起学生对世界的物质性及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步步深入地思考。
包括“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三目内容。
教材还辅以相关链接,以丰富拓展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了解自然界的物质性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理解世界的物质性。
2.理解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核心素养】1.政治认同相信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科学精神探究世界的物质性,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使我们在探索世界、追求真理的过程中形成科学精神。
3.公共参与根据思维与存在的关系设计人生规划,用唯物主义观点指导实践活动。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世界的物质性。
2.教学难点:理解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学情分析】高中学生刚刚接触哲学学科,对什么是哲学充满好奇。
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这种好奇,让学生第一次就爱上哲学,力戒枯燥乏味的教学。
因此,教师应穷尽一切手段设计教学。
同时,学生的分析能力有限,需要教师进一步耐心培养。
【教学方法】启发式、材料分析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
师:恩格斯曾说过:“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一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人们要想生活得有意义、有价值,就应该对自己生活在其中的世界和生活本身进行审视和思考。
为此,我们不仅需要具体科学知识,而且需要哲学知识。
那么,世界是物质的还是意识的?了解这个问题,有助于我们走进哲学,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作出正确的人生选择,创造更亮丽的青春。
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世界的物质性。
板书课题:世界的物质性二:讲授新课。
(一)自然界的物质性◇阅读与思考一(1)师课件出示以下材料。
2.1 世界的物质性(同步练习)(附答案)—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政治必修4
![2.1 世界的物质性(同步练习)(附答案)—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政治必修4](https://img.taocdn.com/s3/m/808d2e03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02.png)
2.1 世界的物质性(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这段论述说明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可知性B.客观实在性C.运动D.物质2.在粒子物理学中,反物质是由反粒子构成的物质。
到目前为止,人类发现的最重反物质粒子是反氦-4。
下列对反物质认识正确的是()①反物质与意识相互依赖②反物质是物质的具体形态③反物质和物质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④反物质是一种客观存在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3.2020年7月20日,深场重子声波振荡光谱巡天国际合作组发布一批研究成果。
该研究工作在11个标准差水平证实了暗能量的存在,是迄今为止依托星系巡天得到的最强暗能量观测证据。
这说明()A.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B.不同的事物具有相同的结构C.自然界按照自身的规律运动变化D.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4.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以熊猫为原型进行设计创作,将熊猫形象与富有超能量的冰晶外壳相结合,体现了冬季冰雪运动和现代科技特点。
吉祥物冰墩墩名字中的“冰”,象征纯洁、坚强,是冬奥会的特点。
而“墩墩”,则意喻敦厚、健康、活泼、可爱,契合熊猫的整体形象,象征着冬奥会运动员强壮的身体、坚韧的意志和鼓舞人心的奥林匹克精神。
该设计理念体现了()①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②有什么样的意识内容就有什么样的意识对象③主观与客观是相互贯通、相互依存的④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5.下列对物质概念的理解正确的是()①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②物质依赖于人的意识③物质就是各种各样的具体的物质形态的总和④物质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④6.荀子说:“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
”这句话表明()A.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B.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C.自然界的事物是按自己的意志行事的D.万事万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7.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会徽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上半部分展现滑冰运动员的造型,下半部分表现滑雪运动员的英姿。
高中政治 4.1世界的物质性同步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 4.1世界的物质性同步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https://img.taocdn.com/s3/m/1248b5916edb6f1aff001ff8.png)
4.1世界的物质性一、选择题1.我国各地的山水地貌不同,城镇建设必须因山就势,建筑和谐于自然,与山水、花木等有机地融为一体,使建筑美与自然美协调和谐。
其哲学依据是( )①自然界是客观的,要尊重自然②实践决定认识,要坚持理论第一③应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④认识和改造自然,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根本出发点A.①③B.②③C.②④ D.①④[解析]选A。
本题考查自然界的客观性、一切从实际出发等知识。
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各地山水地貌不同,因此城镇建设必须因山就势;建筑和谐于自然,体现了应尊重自然,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①③正确;②观点错误;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④错误,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而不是为“根本出发点”。
2.造林绿化被视为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的首要手段,因此受到高度重视并得以快速推进。
然而,有的地方为了追求美观,将适宜本地栽种的乡土树种视为上不了台面的“土豹子”,却热衷于调运跨纬度且价格高的“洋树种”。
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哲学原理是( ) A.自然资源是有限的,要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B.自然界是客观的,要命令自然就必须服从自然C.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要坚持客观与主观的统一D.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解析]选B。
题目要求选出哲学原理,据此排除A;C对主观与客观的关系的表述是错误的,要坚持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排除;题干中有些地方的做法明显违背了自然界的客观性,B符合题意;题干中有些地方的做法不是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而是错误地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故D不符合题意。
3.物质和物质具体形态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其联系表现在( )A.没有物质具体形态,就没有物质B.没有物质,就没有物质具体形态C.物质是永恒的,物质具体形态是暂时的D.物质概括的是物质具体形态的共同属性,而物质具体形态除了有这种共同属性,还有自己的个别属性[解析]选A。
物质是共性,物质的具体形态是个性,事物的共性存在于个性当中,没有个性就没有共性,因此,A项正确,B项错误,它把意思说颠倒了,C、D两项说的都是区别不是联系,不选。
高中政治必修4课时作业17:4.1 世界的物质性练习题
![高中政治必修4课时作业17:4.1 世界的物质性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c388c3a831b765ce0408146f.png)
世界的物质性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据此回答1~2题。
1.物质的定义应这样理解①物质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②物质具有可知性③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④物质是具体事物的总和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2.这里的“客观实在”是A.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B.自然界中客观事物的共同属性C.所有有形的物体D.万事万物共同的属性3.2017年5月21日,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先生在扬州论坛上指出,宇宙中90%的物质是看不见的,被称为“暗物质”。
我们的目标之一就是寻找“暗物质”。
材料中的“暗物质”①是客观实在的外在表现②是能被人类所认识的具体的物质形态③是对宇宙间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的概括④是对宇宙间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反映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有关研究显示,物种之间的相互影响十分紧密。
一个物种的消失,一般可影响5~20个物种的功能与生存。
每一种鸟类的消失,都将有大约90种昆虫、35种植物、2~3种鱼类随之灭绝。
每两种鸟类消失,则必然会有一种哺乳动物随之灭绝。
这说明A.自然界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B.自然界的事物是客观存在的,和人类的活动无关C.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D.自然界的事物变化万千,人们不可捉摸5.物质和物质具体形态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其联系表现在A.没有物质具体形态,就没有物质B.没有物质,就没有物质具体形态C.物质是永恒的,物质具体形态是暂时的D.物质概括的是物质具体形态的共同属性,而物质具体形态除了有这种共同属性,还有自己的个别属性6.网友纷纷引用泰戈尔的诗映射当今的雾霾天气——“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在大街上牵着你的手,却看不见你……”雾霾的产生主要是由人类活动没有正确处理好A.人与自然的关系B.人为事物与自在事物的关系C.否定与肯定的关系D.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关系7.2017年是达尔文诞辰208周年,他发表于1859年的《物种起源》至今深刻影响着人们对生命起源和进化历程的认识,尽管人们对其进化假说一直存在争议,但他的基本观点还是闪烁着真理的光彩,不断被科学的发展所证实,例如①生物是自然长期发展的产物,不是神的意志的产物②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说揭示了生物进化的根本内因③人类的起源是生物进化的结果,否定了上帝造人说④劳动在从古猿到人的转化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8.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存在与发展不同于自然界,社会活动是有意识的活动。
《三维设计》2015-2016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三维设计》2015-2016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https://img.taocdn.com/s3/m/adc440c8aef8941ea76e05f6.png)
命题点二 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典例 2] (2014·江苏高考)被誉为古代织锦“活化石”的南京云锦
借用西方的“错视艺术”,因其时尚度高而深得年轻人喜爱;用硫酸纸
拼装的创意秦淮花灯,内置节能环保的 LED 灯,各部件以中国家具榫
卯原理扣合,可以拆解装盒带往各地……这些老工艺的新诠释( )
(2)该原理说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包括意识现象, 归根到底都是物质的表现形态或物质的属性和存在形式;世界上 的一切发展、变化和过程都是物质运动的具体表现,其原因在于 物质世界自身。
一、命题常设误点(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环境的改善是人类不断征服自然的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2009·海南卷·T21-③)(× )
是无条件的、永
特点
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
恒的和绝对的
绝对运动
相对静止
马克思主义哲 学运动观
在确认运动绝对性的同时,也肯定相对静止 的存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 统一
错误倾向
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 主义和诡辩论
[特别提醒] 相对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特殊的运动; 是事物处于量变状态;是构成事物的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矛盾主
[答案] D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1.规律的概念 (1)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 稳定的联系。 (2)理解:
注意:图表右侧的举例均不属于规律,如“苹果落地”属于 自然现象,但其中蕴含的“万有引力”则属于规律。
[特别提醒] 不能把哲学上讲的规律混同于具体规律,二者是 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规律不等于现象,凡是能够借 助感官直接感知的均为现象而非规律。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 2.4.1《世界的物质性》课时作业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 2.4.1《世界的物质性》课时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a96fa85f844769eae109ed15.png)
2.4.1《世界的物质性》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不起眼的野草霸占地盘,可能将本地植物吃光,甚至演变成生态灾难。
生态系统是自然形成的,人们如果仅凭主观愿望去建设一个不符合当地自然条件的人为的生态系统,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这是因为(..)A.人与自然界是难以和谐相处的B.人在自然界面前是无能为力的C.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D.人类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解析】.人们不能凭主观愿望建设不符合当地自然条件的生态系统,因为自然界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C项符合题意;A、B两项错误;D项与题意无关。
【答案】.C2.放眼周围的世界,我们看到的是高山、河流、森林、原野……超越日常生活的经验层次,探究这些事物的属性和本质,它们(..)A.都具有客观实在性B.不存在共同的属性和特征C.都具有主动创造性D.不能被人的意识所反映【解析】.放眼周围的世界,我们看到的是高山、河流、森林、原野……超越日常生活的经验层次,探究这些事物的属性和本质,它们都具有客观实在性。
A正确且适合题意;B不合题意;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C不合题意;D是不可论,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
【答案】.A3.大量化石和文化遗物证明,人类起源于动物界,人类的进化演变过程是从古猿,直立人,智人到现代人。
这表明(..)A.自然界受人类社会的影响B.人类产生前的自然界才具有客观性C.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有区别的D.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解析】.题目说明了人类的进化演变过程,故D符合题意。
A、B说法错误,C与题意无关,应排除。
【答案】.D4.物质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
下列对物质认识正确的有(..)①物质可以脱离意识而独立存在.②物质是对一切现象共性的反映.③物质是运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④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物质是不依赖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高中政治必修4《探究世界的本质:世界的物质性》
![高中政治必修4《探究世界的本质:世界的物质性》](https://img.taocdn.com/s3/m/44b69ce9c1c708a1294a440a.png)
生产方式是客观的
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都
劳动者
是
客
生产力(客观 劳动资料
观
生 的物质力量) 劳动对象
的 ,
产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 不
方
能
式 生产关系(客观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 随
的经济关系) 相互关系
意 选
产品的分配关系
择
1958年9月1日《人民日报》上发表的 《徐水人民公社颂》轰动了整个中国, 文章竟宣称“茂盛无比”的小麦亩产12 万斤,“花团锦簇”的山药亩产达120万 斤,一棵硕大无朋的白菜重达500斤,棉 花的产量也“如卫星般地震动湖海山 川”。 当时的报纸上还说,农村的墙壁 上到处贴满了宣传画:玉米长到月亮上, 惊扰了寂寞的嫦娥小姐;水稻亩产万斤 的卫星腾空而起,连太阳也黯然失色; 棉花堆成的高山耸入云端,山顶的娃娃 笑哈哈地遥指珠穆朗玛峰。有人还编了 顺口溜:“一颗芝麻光溜溜,榨成香油 发了愁,全国人民吃不完,只好倒到河 里头。一只南瓜如地球,结在五岳山上 头,把它放到大西洋,世界又多了一个 洲。”
自然界 --物质的
世 界
人类社会
--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 要素,具有客观的物质体系
人的意识
--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是 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
起产生的
原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 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世界的物质性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 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反对主观主义。
世界是物质 的世界,世 界的真正统 一性就在于 它的物质性
• B、联系:哲学上的物质概念是从具体物质形态 中概括抽象出来的,是万事万物的本质属性,物 质只能存在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之中,而物质的具 体形态都是物质的具体表现。
高中政治 世界的物质性教材解析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 世界的物质性教材解析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https://img.taocdn.com/s3/m/2c6d59c65a8102d277a22f05.png)
高中政治世界的物质性教材解析素材新人教版必修4 【原理概括】世界物质性统一性原理【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主观符合客观。
【错误倾向】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
【基本知识梳理】1、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脑的机能,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2、物质:不依赖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是一般与个别、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3、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
【教材解析】世界的物质性(第十七课时)(一)、自然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是物质的。
◇课堂探究:天地万物是上帝创造的吗?联系你所知道的有关地球起源的知识,明为什么上帝创世说是背离客观实际的。
◇探究提示:太阳系是在约50亿年前由气体尘云形成的。
地球在约47亿年前生,它是由原始的太阳星云分馏、坍缩、凝聚而形成的。
地球的起源及演变过程表明,宗教的“创世说”是站不住脚的。
不仅是地球,宇宙间各个天体的形成与发展都是客观的。
2.什么是物质。
教材先列举了古希腊哲学家对世界本原的看法,引导我们探究物质的科学含义。
◇课堂探究:(1)哲学家所说的作为世界本原的“水”“火”“原子”等,同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具体事物是什么关系?(2)在自然界中,既有姿态万千的山川湖海,也有许多看不见、摸不着却又真实地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如磁场、超声波、紫外线等。
从哲学的角度看,这些事物有什么共性呢?◇探究提示:(1)它们之间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2)这些事物虽看不见、摸不着,但却真实地存在着,从哲学上说,那就是它们都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
高中政治 专题4.1 世界的物质性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 专题4.1 世界的物质性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https://img.taocdn.com/s3/m/4319b4cabceb19e8b9f6ba19.png)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1课时世界的物质性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答案之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2017年8月8日21时19分,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造成了数百人伤亡。
这说明①自然界按照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②有一种超人的力量在支配着自然界③地震的发生不会受人的意志的影响④地震是人们对自然主观反映的产物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答案】A【考点】自然界的客观性【难度】一般2.美国航天局宣布,通过对火星一些陨坑坑壁上季节性出现的暗色冲刷条纹的研究,在火星表面发现了有液态水活动的“强有力”证据。
这一发现说明①自然界中的事物都有自己的起源②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③自然物都是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④自然物离开人的意识就难以存在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③【答案】D【解析】美国航天局通过科学研究在火星表面发现了有液态水活动的“强有力”证据,佐证了自然界的客观性,①③符合题意。
②不符合题意,排除。
④否认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观点错误。
【考点】自然界的客观性【难度】一般3.暗物质是宇宙中看不见的物质。
它们不发出可见光或其他电磁波,用天文望远镜观测不到,但它们能够产生万有引力,对可见的物质产生作用。
著名科学家丁肇中主持的实验室公布AMS项目研究成果,称宇宙射线中过量的正电子可能来自暗物质。
这一研究结果将人类对暗物质的探索向前推进一大步。
材料表明A.物质与意识不可分割B.物质和暗物质都具有客观实在性C.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D.暗物质因意识的发现而存在【答案】B【考点】物质与具体物质的关系【难度】一般4.关于哲学上的物质,恩格斯如是说:“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恩格斯所说的“物质”①它包括现实世界中的所有现象,它们都具有客观实在性②它是现实世界里各种形态的物质直接相加和积累的结果③它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④它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D【解析】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现实世界中的现象包括物质现象和意识现象,物质现象才具有客观实在性,①错误;恩格斯所说的“物质”实际上是哲学意义上的“物质”,哲学上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现实世界各种形态的物质直接相加和积累的结果,②错误,④正确;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③正确。
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4课件:4.1世界的物质性
![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4课件:4.1世界的物质性](https://img.taocdn.com/s3/m/a7a872d1bcd126fff6050b1f.png)
课堂小结:
(一)物质的概念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 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二)世界是物质的
1、自然界是物质的 2、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3、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世界是物质 的世界。
世界的本原 是物质。
注意: 关于世界的物质性,有以下几种说法: ①世界是物质的世界 ②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③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④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⑤世界统一于物质
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 性的作用.
创造了人的生理结构,形成了手脚分工
劳 使猿脑变成了人脑,形成了语言和意识
动
使人结成了社会联系,形成了社会关系
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没有劳动就没 有人,就没有人类社会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思考: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什么呢?
无论人们是否感受 相比之下,人类的出现则是比较晚才发生的事情,不过是地球生命史的眨眼瞬间。
到,它都是客观存 注意:两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 、抽象与具体的关系,不是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古希腊】德谟克利特:不可再分的物质微粒——原子与虚空是世界本原。
【全书基本框架】
辩辩证证唯唯 物物主主义义
辩辩证证唯唯物物论论44、、55 第二
辩辩证证唯唯物物主主义义 单元
认认识识论论66
唯唯物物辩辩证证法法
第三 单元
第一单元
哲哲哲学学学概概概述述述
马马马克克克思思思 主主主义义义哲哲哲学学学
社会历史观
历历历史史史唯唯唯 物物物主主主义义义
4.1 世界的物质性-2020-2021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4 分层作业
![4.1 世界的物质性-2020-2021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4 分层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fbde9d01360cba1aa911da81.png)
①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②尊重自然界的物质性才能在改造自然 的活动中作出正确的选择 ③人类活动离不开对自然的改造和利用 ④自然界 的存在与发展会随人的意识而改变
机物质的矿物质组成的外星微粒与地球同类物质组织大同小异”,这有力地证明
了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C 不合题意,材料不涉及自然界的运动变
3/7
化;D 说法错误,物质世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而不是永恒不变的。故选 B。] 9.遂昌县是浙江省生态屏障地区,环境优越,气候独特,农耕文明独具魅
力。顺应生态文明兴起的历史机遇,遂昌县立足自身生态、农耕文化比较优势, 全县上下逐步形成共识:山区要发展,百姓要致富,必须走出一条差异化、特色 化的原生态精品农业发展之路。经过近三年努力,已开发出 16 个品种 40 个原生 态精品农业基地,仅第一年就实现销售额 3 600 多万元,高山“万元田”不断涌 现。根据遂昌原生态精品农业发展规划,遂昌县全面建成“五园五区百基地”, 新增产值 5.4 亿元。
③能指导人们在改造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建立新联系
④是人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反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①表述错误,材料中的办会理念属于意识范畴,意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
不能够直接使观念中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②④符合题意,材料中“让园艺融
入自然,让自然感动心灵”的理念,体现了人类渴望自然、返璞归真的精神追求,
高中政治必修四 第2章第1节 世界的物质性 同步练习(含答案)
![高中政治必修四 第2章第1节 世界的物质性 同步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ce5b536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9c.png)
第二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同步练习一.单项选择题。
1.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要引导规范和约束国土资源开发利用行为,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有度有序利用资源,优化资源开发利用结构,深入推进国土综合整治和地质环境保护,提高国土资源综合利用能力和水平。
这是基于( )①形成人与自然关系的正确认识是我们正确对待自然的前提②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会随人的意识而改变③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④尊重自然界的物质性才能在改造自然的活动中做出正确的选择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D【解析】①表述错误,自然界中的事物都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前提和基础;②表述错误,自然界是客观的,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不会随人的意识而改变;③④符合题意,根据题意,“引导规范和约束国土资源开发利用行为,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有度有序利用资源,优化资源开发利用结构'深入推进国土综合整治和地质环境保护,提高国土资源综合利用能力和水平。
”这是基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尊重自然界的物质性才能在改造自然的活动中做出正确的选择;故选D。
2.(2016•课标Ⅲ)中国旧体诗多以中原及其周边地区的生活为题材。
进入近代,随着人员交往、文化交流的增多,中国旧体诗出现了反映西方社会生活的内容,如“地冷宜亲火,楼高可摘星”反映伦敦的阴冷气候和城市风貌;“开函喜动色,分明是君容”反映照片给远方亲人带来的喜悦。
从中国旧体诗内容的变化可以看出( )①意识内容的变化本质上是人的反映方式的变化②没有被反映者就不可能有任何意识的内容③有什么样的意识内容就有什么样的反映对象④意识内容的变化根源于社会生活实践的变化A.①②B.①③C.②④D.②④【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意识的本质。
①颠倒了意识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应排除。
③颠倒了意识内容和反映对象的关系,应排除。
【优化设计】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综合测评-新人教版必修4
![【优化设计】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综合测评-新人教版必修4](https://img.taocdn.com/s3/m/4a3464faa5e9856a561260ed.png)
【优化设计】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综合测评-新人教版必修4综合测评(满分150分,时间120分钟)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当代戏剧走向终结了吗?胡德才《文艺争鸣》发表了一组关于中国当代戏剧状况的研究论文,发起了关于“当代戏剧与戏剧的‘终结’”的讨论。
讨论中对当代戏剧现状的一些描述也是事实,提出的某些观点也能给人启发,但对“戏剧面临的萎缩乃至消亡的必然命运”即当代戏剧正“走向终结”的宣判及其论证却没有说服力。
朱寿桐先生在《论走向终结的当代戏剧》一文中提出:“在电子文明时代立体传媒的包围和裹挟之下,戏剧艺术无论是作为一种审美欣赏的对象还是作为文化消费的对象,其优势都已经丧失殆尽,其走向穷途末路体现为一种时代的必然。
戏剧失去了其优势,就必然失去观众,失去本来属于它那一部分的文化市场,失去进一步繁荣或保持自身繁荣与发展的资本与原动力,因而也自然就获得了等待终结的命运。
”朱先生所说的戏剧的优势指的是“戏剧传播的剧场效果”“戏剧演出的现场性”和“戏剧作为一门综合艺术”等三个方面,而他的结论正是从分析戏剧的这三个优势的丧失而得出的。
的挑战和竞争只会改变和丰富戏剧,而不会取代戏剧。
来自外部的挑战固然使戏剧面临危机,但事实证明,戏剧并没有因此遭遇人们早就预言的厄运。
戏剧的危机更主要的还是来自戏剧自身。
当代戏剧观念的偏狭、戏剧精神的萎缩、戏剧文学性的衰微、对戏剧物质层面的片面追求以及戏剧管理体制的僵化、营运机制的缺陷等,这些已被有识之士论及的方面正是当代戏剧危机的主要表现和原因所在。
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当代戏剧从理论到实践对戏剧体裁的忽略,也是一大缺失。
具体地说,当代戏剧之贫弱,关键在于我们既没有悲剧也缺少喜剧,当代的悲剧精神和喜剧精神都严重失落,这也是戏剧的危机之所在。
总之,当代戏剧虽然面临着危机,但并不是一无可取,更没有走向终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1世界的物质性一、选择题1、我国各地的山水地貌不同,城镇建设必须因山就势,建筑与谐于自然,与山水、花木等有机地融为一体,使建筑美与自然美协调与谐。
其哲学依据就是( )①自然界就是客观的,要尊重自然②实践决定认识,要坚持理论第一③应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④认识与改造自然,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根本出发点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解析]选A。
本题考查自然界的客观性、一切从实际出发等知识。
自然界就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各地山水地貌不同,因此城镇建设必须因山就势;建筑与谐于自然,体现了应尊重自然,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①③正确;②观点错误;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④错误,认识自然与改造自然,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而不就是为“根本出发点”。
2、造林绿化被视为保护与修复生态环境的首要手段,因此受到高度重视并得以快速推进。
然而,有的地方为了追求美观,将适宜本地栽种的乡土树种视为上不了台面的“土豹子”,却热衷于调运跨纬度且价格高的“洋树种”。
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哲学原理就是( )A、自然资源就是有限的,要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B、自然界就是客观的,要命令自然就必须服从自然C、意识就是对物质的反映,要坚持客观与主观的统一D、认识与利用规律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解析]选B。
题目要求选出哲学原理,据此排除A;C对主观与客观的关系的表述就是错误的,要坚持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排除;题干中有些地方的做法明显违背了自然界的客观性,B 符合题意;题干中有些地方的做法不就是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而就是错误地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故D不符合题意。
3、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其联系表现在( )A、没有物质具体形态,就没有物质B、没有物质,就没有物质具体形态C、物质就是永恒的,物质具体形态就是暂时的D、物质概括的就是物质具体形态的共同属性,而物质具体形态除了有这种共同属性,还有自己的个别属性[解析]选A。
物质就是共性,物质的具体形态就是个性,事物的共性存在于个性当中,没有个性就没有共性,因此,A项正确,B项错误,它把意思说颠倒了,C、D两项说的都就是区别不就是联系,不选。
4、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就是客观实在性。
这里的“客观实在性”就是指( )A、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B、人们认识与改造客观世界活动的特质C、世界上一切物质的共性D、事物发展中确定不移的基本秩序[解析]选C。
“客观实在性”就是指从万事万物中探究出的共同的属性与本质特征,就是世界上一切物质的共性。
5、物质概念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概念,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
下列对物质认识正确的有( )①物质可以脱离意识而独立存在②物质就是对一切现象共性的反映③物质就是万事万物的总与④物质就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选C。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与现象的共同本质,就是对万事万物的概括与总结,②③项错误。
故选C。
6、目前人们已经知道,太阳约在50亿年前形成,地球的诞生距今也有46亿年之久,由此可见,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上帝与诸神居住的天国,所有天体都就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与发展的。
可见( )A、生物产生与进化就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B、自然界就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C、人类就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D、意识就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解析]选B。
材料涉及自然界的客观性。
A、C、D三项均不符合题目要求。
7、某校中学生开展了“珍惜水、保护水、实现人与自然与谐相处”签名活动。
实现人与自然与谐相处就是因为( )A、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就是客观的B、人类的破坏活动使自然界失去了客观性C、人类的产生就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D、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发展都就是有规律的[解析]选A。
B项说法错误,自然界就是客观的,就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
自然界的客观性,要求我们尊重自然,实现人与自然与谐相处。
C、D两项与题干的要求无关。
故选A。
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就是物质的。
”对这个“物质”的理解,下列观点正确的就是( )A、世界上存在的一切事物与现象B、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C、一切具体物质形态的总与D、除了人脑以外的客观存在[解析]选B。
物质就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世界上存在的一切事物与现象就是物质的具体形态。
物质的具体形态就是一切具体物质形态的总与。
人脑也就是客观存在的。
故ACD项错误。
故选B。
9、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在《伟大设计》中表示:宇宙并非上帝所造,现代科学可以解释宇宙的起源。
这段话的哲学寓意就是( )①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②社会就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③客观实在就是物质的根本属性④人类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解析]选C。
正确解释宇宙的起源,非意识决定。
体现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故①正确;现代科学可以解释世界的起源说明了人类能够认识世界,故④正确。
物质的唯一特性就是客观实在性,故③不正确,③不就是材料所表明的。
故选C。
10、下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物质范畴的认识正确的有( )①物质就是指自然界、人类社会中各种物质具体形态的集合②物质就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③物质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与现象的共同本质④物质撇开了事物的具体形态,就是抽象的、不可捉摸的A、①②B、②③C、①④D、①③[解析]选B。
①项错误,物质属于共性,并不就是物质具体形态的集合;④项错误,物质能被意识所反映。
物质就是一种客观实在,就是一切物质具体形态的共同本质的概括,故选B。
11、近年来,随着天体物理学的发展,天文学家发现宇宙间许多的物质新形态,如暗物质、暗能量,但没有发现宇宙间存在所谓的“上帝”与诸神的活动。
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就是( )①世界的本质就是物质②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③物质的客观实在性进一步得到科学的证明④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物的存在与发展依赖于人的意识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解析]选D。
自然物的存在与发展就是客观的,不依赖于人的意识,④错误。
故选D。
12、有关研究显示,物种之间的相互影响十分紧密。
一个物种的消失,一般可影响5至20个物种的功能与生存。
每一种鸟类的消失,都将有大约90种昆虫、35种植物、2到3种鱼类随之灭绝。
每两种鸟类消失,则必然会有一种哺乳动物随之灭绝。
这说明( )A、自然界的事物都就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与发展的B、自然界的事物都就是客观存在的,与人类的活动无关C、物质就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D、自然界的事物变化万千,人们不可捉摸[解析]选A。
自然界就是物质的,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自然界的事物的变化发展有自身的规律,不就是不可捉摸的,A说法正确,D说法错误;自然界的事物就是客观存在的,但人类的活动会影响自然界,B说法错误;C不合题意。
故选A。
13、当布鲁诺因传播“日心说”而被处死的时候,熊熊烈火中的她仍不停地高呼:“就在这一刻,地球还在转动啊!”地球还在转动,这说明( )①世界的本质就是物质②自然界就是客观存在的③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就是客观的④物质就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选C。
地球还在转动,这说明地球的转动就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由此可以得出①②④应选。
地球的转动就是自然现象,不属于人类社会的范畴,故③与材料无关。
故选C。
14、甲、乙两位同学就物质概念进行了辩论。
甲说:“物质就是永恒的,不生不灭的。
”乙说:“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产生、发展与灭亡的过程。
”对甲、乙两位同学的说法,在您瞧来评价正确的就是( )A、前者正确,后者错误B、前者错误,后者正确C、两者各自片面地强调了一个方面,都就是不正确的D、两者都就是正确的,前者就是就物质的概念而讲的,后者就是就具体物质而言的[解析]选D。
甲乙两位同学从不同的角度谈了对物质概念的认识,甲就是就物质的概念而讲的,乙就是就具体物质而言的。
故选D。
二、非选择题15、材料一由于连年超载放牧,我国草原草本植物由上世纪80年代前的130多种减少到30种;草场植被覆盖率30年间降低了50%~80%;每亩平均生物量不足20公斤,草场载畜量下降了46%。
材料二面对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内蒙古自治区实施退牧还草工程,现面积已达2、55亿亩。
退牧还草工程实施以来,内蒙古天然草原得到了休养生息的机会,工程区植被状况明显好于非工程区,进一步证实退牧还草工程就是恢复草原生态功能、提高草原生产力的有效途径。
运用所学生活与哲学的知识回答:(1)上述两则材料分别反映了什么现象?(2)材料一与材料二有何联系?[答案] (1)材料一反映了过去一个时期我国牧区存在着无视自然界客观性的现象。
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尊重自然界的客观性,按客观规律办事,取得了巨大成效。
(2)材料一中的现象就是材料二中的现象的原因。
正就是由于材料一中人们无视自然界客观性才给自己带来了严重的危害,才有材料二中人们尊重自然,按自然规律办事的做法。
材料二中人们的正确做法有助于改变材料一中的现象,使人们免受其害。
16、壁虎属于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科研价值与对环境有益的“三有”动物。
2014年9月10日,家住河南周口扶沟县的田某等6人,自制捕捉工具,到河南许昌鄢陵县捕捉壁虎1600余只。
因涉嫌非法狩猎犯罪,田某等6人被鄢陵警方刑拘。
据悉,我国驻马店市的9县3区全部被划为禁猎区,“三有名录”中的麻雀、青蛙、壁虎、蟾蜍等1700多种动物都不能捕捉了。
结合材料,运用世界的物质性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我国禁止捕捉壁虎、麻雀等动物的合理性。
[解析] 本题知识限定明确,世界的物质性,题目类型原因类,问题指向我国禁止捕捉壁虎、麻雀等动物的合理性。
解读设问与材料,关于世界的物质性原理,教材有明确表述,具体即自然界中的事物就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与发展的,都就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一部分。
这要求我们应该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与谐相处,对应上述理论,回扣设问与材料,组织语言,具体即国家禁止捕捉壁虎麻雀有利于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与谐发展。
[答案] 自然界中的事物就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与发展的,都就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一部分。
这要求我们应该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与谐相处。
国家禁止捕捉壁虎麻雀有利于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与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