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竞赛专题训练之例题及三角形边角不等关系
初中数学竞赛资料第二辑专题13 三角形的基本知识
专题13三角形的基本知识阅读与思考三角形是最基本的几何图形,是研究复杂几何图形的基础,许多几何问题都可转化为三角形的问题来解.三角形基本知识主要包括三角形基本概念、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推论等,它们在线段和角度的计算、图形的计数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解与三角形的基本知识相关的问题时,常用到数形结合及分类讨论法,即用代数方法解几何计算题及简单的证明题,对三角形按边或按角进行恰当分类.应熟悉以下基本图形:例题与求解【例1】在△ABC中,∠A=50°,高BE,CF交于O,则∠BOC=________.(“东方航空杯”——上海市竞赛试题)解题思路:因三角形的高不一定在三角形内部,故应注意符合题设条件的图形多样性.【例2】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中线把这个三角形的周长分成12cm和21cm两部分,则这个等腰三角形底边的长为()A.17cmB.5cmC.5cm或17cmD.无法确定(北京市竞赛试题)解题思路:中线所分两部分不等的原因在于等腰三角形的腰与底的不等,应分情况讨论.【例3】如图,BE 是∠ABD 的平分线,CF 是∠ACD 的平分线,BE 与CF 交于G ,若∠BDC =140°,∠BGC =110°,求∠A 的大小.(“希望杯”邀请赛试题)解题思路:运用凹四边形的性质计算.【例4】在△ABC 中,三个内角的度数均为正数,且∠A <∠B <∠C ,4∠C =7∠A ,求∠B 的度数.(北京市竞赛试题)解题思路:把∠A ,∠C 用∠B 的代数式表示,建立关于∠B 的不等式组,这是解本题的突破口.【例5】(1)周长为30,各边长互不相等且都是整数的三角形共有多少个?(2)现有长为150cm 的铁丝,要截成)2(>n n 小段,每段的长不小于1cm 的整数,如果其中任意3小段都不能拼成三角形,试求n 的最大值.此时有几种方法将该铁丝截成满足条件的n 段.(江苏省竞赛试题)解题思路:对于(1),不妨设三角形三边为a ,b ,c ,且c b a <<,由条件及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可确定c 的取值范围,从而可以确定整数c 的值.对于(2),因n 段之和为定值150cm ,故欲使n 尽可能的大,必须使每段的长度尽可能的小.这样依题意可构造一个数列.【例6】在三角形纸片内有2008个点,连同三角形纸片的3个顶点,共有2011个点,在这些点中,没有三点在一条直线上.问:以这2011个点为顶点能把三角形纸片分割成多少个没有重叠部分的小三角形?(天津市竞赛试题)解题思路:本题的解题关键是找到规律:三角形内角每增加1个内点,就增加了2个三角形和3条边.能力训练A 级1.设a ,b ,c 是△ABC 的三边,化简c b a c b a --+++=____________.2.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3,a 21-,8,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3.已知一个三角形三个外角度数比为2:3:4,这个三角形是_______(按角分类)三角形.4.如图,∠A +∠B +∠C +∠D +∠E 的度数为____________.(“缙云杯“试题)(第4题)(第5题)(第6题)5.如图,已知AB ∥CD ,GM ,HM 分别是∠AGH ,∠CHG 的角平分线,那么∠GMH =_________.(第7题)(第9题)6.如图,△ABC 中,两外角平分线交于点E ,则∠BEC 等于()A .)90(21A ∠-︒B .A ∠+︒2190C .)180(21A ∠-︒D .A ∠-︒211807.如图,在△ABC 中,BD ,BE 分别是高和角平分线,点F 在CA 的延长线上,FH ⊥BE 交BD 于G ,交BC 于H .下列结论:①∠DBE =∠F ;②2∠BEF =∠BAF +∠C ;③∠F =21(∠BAC -∠C );④∠BGH =∠ABE +∠C .其中正确的是()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①②③D .①②③④8.已知三角形的每条边长的数值都是2001的质因数,那么这样的不同的三角形共有()A .6个B .7个C .8个D .9个9.如图,将纸片△ABC 沿着DE 折叠压平,则()A .∠A =∠1+∠2B .∠A =21(∠1+∠2)C .∠A =31(∠1+∠2)D .∠A =41(∠1+∠2)(北京市竞赛试题)10.一个三角形的周长是偶数,其中的两条边分别是4和1997,则满足上述条件的三角形的个数是()A .1个B .3个C .5个D .7个(北京市竞赛试题)11.如图,已知∠3=∠1+∠2,求证:∠A +∠B +∠C +∠D =180°.(河南省竞赛试题)12.平面内,四条线段AB ,BC ,CD ,DA 首尾顺次连接,∠ABC =24°,∠ADC =42°.(1)∠BAD 和∠BCD 的角平分线交于点M (如图1),求∠AMC 的大小.(2)点E 在BA 的延长线上,∠DAE 的平分线和∠BCD 平分线交于点N (如图2),求∠ANC .图1图213.三角形不等式是指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度之和大于第三边的长度.在下图中,E 位于线段CA 上,D 位于线段BE 上.(1)证明:AB +AE >DB +DE ;(2)证明:AB +AC >DB +DC ;(3)AB +BC +CA 与2(DA +DB +DC )哪一个更大?证明你的结论;(4)AB +BC +CA 与DA +DB +DC 哪一个更大?证明你的结论.(加拿大埃蒙德顿市竞赛试题)B 级1.已知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均为整数,其中有一条边长是4,但不是最短边,这样的三角形的个数有_______个.(“祖冲之杯”邀请赛试题)2.以三角形的3个顶点和它内部的9个点共12个点为顶点能把原三角形分割成______个没有公共部分的小三角形.3.△ABC 中,∠A 是最小角,∠B 是最大角,且有2∠B =5∠A ,若∠B 的最大值是 m ,最小值是 n ,则=+n m ___________.(上海市竞赛试题)4.如图,若∠CGE =α,则∠A +∠B +∠C +∠D +∠E +∠F =_______.(山东省竞赛试题)(第4题)(第5题)5.如图,在△ABC 中,∠A =96°,延长BC 到D ,∠ABC 与∠ACD 的平分线相交于1A 点,BC A 1∠与CD A 1∠的平分线相交于2A 点,依此类推,BC A 4∠与CD A 4∠的平分线相交于5A 点,则5A ∠的大小是()A .3°B .5°C .8°D .19.2°6.四边形ABCD 两组对边AD ,BC 与AB ,DC 延长线分别交于点E ,F ,∠AEB ,∠AFD 的平分线交于点P .∠A =64°,∠BCD =136°,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①∠EPF =100°;②∠ADC +∠ABC =160°;③∠PEB +∠PFC +∠EPF =136°;④∠PEB +∠PFC =136°.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7.三角形的三角内角分别为α,β,γ,且γβα≥≥,βα2=,则β的取值范围是()A . 4536≤≤βB . 6045≤≤βC . 9060≤≤βD .3245≤≤β(重庆市竞赛试题)8.已知周长小于15的三角形三边的长都是质数,且其中一边的长为3,这样的三角形有()A .4个B .5个C .6个D .7个(山东省竞赛试题)9.不等边△ABC 的两条高的长度分别为4和12,若第三条高的长也是整数,试求它的长.(第三十二届美国邀请赛试题)10.设m ,n ,p 均为自然数,满足p n m ≤≤且15=++p n m ,试问以m ,n ,p 为三边长的三角形有多少个?11.锐角三角形用度数来表示时,所有角的度数为正整数,最小角的度数是最大角的度数的41,求满足此条件的所有锐角三角形的度数.(汉城国际数学邀请赛试题)12.如图1,A 为x 轴负半轴上一点,B 为x 轴正半轴上一点,C (0,-2),D (-2,-2).(1)求△BCD 的面积;(2)如图2,若∠BCO =∠BAC ,作AQ 平分∠BAC 交y 轴于P ,交BC 于Q .求证:∠CPQ =∠CQP ;(3)如图3,若∠ADC =∠DAC ,点B 在x 轴正半轴上运动,∠ACB 的平分线交直线AD 于E ,DF ∥AC交y 轴于F ,FM 平分∠DFC 交DE 于M ,EDMF BCF ∠∠-∠2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证明你的结论.图1图2图313.如图1,),0(m A ,)0,(n B .且m ,n 满足0)42(32≤-+-n m .图1图2(1)求A ,B 的坐标;(2)C 为y 轴正半轴上一动点,D 为△BCO 中∠BCO 的外角平分线与∠COB 的平分线的交点,问是否存在点C ,使∠D =41∠COB .若存在,求C 点坐标;(3)如图2,C 为y 轴正半轴上A 的上方一动点,P 为线段AB 上一动点,连CP 延长交x 轴于E ,∠CAB 和∠CEB 平分线交于F ,点C 在运动过程中FECO ABO ∠∠+∠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求其值;若变化,求其范围.专题13三角形的基本知识例1130°或50°例2B例380°提示:∠A=2∠BGC-∠BDC例4设∠C=x°,则∠A=(47 x)°,∠B=180°-∠C-∠A=180°-117 x°由∠A<∠B<∠C,得47x<180-117x<x.解得70<x<84.∵47x是整数,∴x=77.故∠C=77°,则∠A=44°,∠B=180°-77°-44°=59°.例5(1)不妨设a<b<c,则由30a b ca b c+=-⎧⎨+>⎩,得10<c<15.∵c是整数,∴c=11,12,13,14.当c=11时,b=10,a=9.当c=12时,b=11,a=7;b=10,a=8.当c=13时,b=12,a=5;b=11,a=6;b=10,a=7;b=19,a=8.当c=14时,b=13,a=3;b=12,a=4;b=11,a=5;b=10,a=6;b=9,a=7.(2)这些小段的长度只可能分别是1,1,2,3,5,8,13,21,34,55,89…但1+1+2+5+8+13+21+34+55=143<150,1+1+2+3+5+8+13+21+34+55+89>150,故n的最大值为10.共有以下7种方式:(1,1,2,3,5,8,13,21,34,62);(1,1,2,3,5,8,13,21,35,61);(1,1,2,3,5,8,13,21,36,60);(1,1,2,3,5,8,13,21,37,59);(1,1,2,3,5,8,13,22,35,60);(1,1,2,3,5,8,13,22,36,59);(1,1,2,3,5,8,14,22,36,58).例6解法1我们不妨先考察三角形内有1个点、2个点、3个点…的简单情况,有下表所示的关系:三角形内点数1234…连线得到的小三角形个数3579…不难发现,三角形内有一个点时,连线可得到3个小三角形,以后每增加一个点,这个点必落在某一个小三角形内,它与该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可得到三个小三角形,从而增加了两个小三角形,于是可以推出,当三角形内有2008个点是,连线可得到小三角形的个数为:3+2×(2008-1)=4017(个).解法2整体核算法设连线后把原三角形分割成n个小三角形,则它们的内角和为180°·n,又因为原三角形内每一个点为小三角形顶点时,能为小三角形提供360°的内角,2008个点共提供内角2008×360°,于是得方程180n =360×2008+180,解得n =4017,即这2008个点能将原三角形纸片分割成4017个小三角形.A 级1.2(b +c )2.-5<a <-23.钝角4.180°5.90°6.C7.D8.B9.B 10.B11.提示:过G 作GH ∥EB ,可推得BE ∥CF .12.(1)∠AMC =12(∠ABC +∠ADC )=12×(24°+42°)=33°(2)∵AN 、CN 分别平分∠DAE ,∠BCD ,∴可设∠EAN =∠DAB =x ,∠BCN =∠DCN =y ,∴∠BAN =180°-x ,设BC 与AN 交于S ,∴∠BSA =∠CSN ,∴180°-x +∠B =y +∠ANC ,①同理:180°-2x +∠B =2y +∠D ,②由①×2-②得:2∠ANC =180°+∠B +∠D .∴∠ANC =12(180°+24°+42°)=123°.13.(1)(2)略提示:(3)DA +DB >AB ,DB +DC >DC ,DC +DA >CA ,将三个不等式相加,得2(DA +DB +DC )>AB +CB +CA .(4)由(2)知AB +AC >DB +DC ,同理BC +BA >DC +DA ,CA +CB >DA +DB ,故AB +BC +CA >DA +DB +DCB 级1.82.193.175提示:设∠A =(2x )°,∠B =(5x )°,则∠C =180°-(7x )°,由∠A ≤∠C ≤∠B 得15≤x ≤204.2a5.A6.D7.D8.B9.提示:设长度为4和12的高分别是边a ,b 上的,边c 上的高为h ,△ABC 的面积为S ,则24S a =,212S b =,2S c h =,由22222412412S S S S S h -<<+得36h <<,故5h =.10.711.设锐角三角形最小角的度数为x ,最大角的度数为4x ,另一角为y ,则41804490x x y x y x x ++=︒⎧⎪⎨⎪<︒⎩,解得20≤x ≤22.5,故x =20或21或22.所有锐角三角形的度数为:(20°,80°,80°),(21°,75°,84°),(22°,70°,88°).12.(1)S △BCD =2(2)略(3)设∠ABC =x ,则∠BCF =90°+x ,可证:∠E =12x ,∠DMF =45°.∴2(90)245212BCF DMF x E x ∠-∠︒+-⨯︒==∠。
中考数学专题训练---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的综合题分类附答案解析
中考数学专题训练---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的综合题分类附答案解析一、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1.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平分,交于点,平分,交于点,与交于点,连接,.(1)求证:四边形是菱形;(2)若,,,求的值.【答案】(1)证明见解析(2)【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AE平分∠BAD、BF平分∠ABC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得AF=AB=BE,从而可知ABEF为平行四边形,又邻边相等,可知为菱形(2)由菱形的性质可知AP的长及∠PAF=60°,过点P作PH⊥AD于H,即可得到PH、DH 的长,从而可求tan∠ADP试题解析:(1)∵AE平分∠BAD BF平分∠ABC∴∠BAE=∠EAF ∠ABF=∠EBF∵AD//BC∴∠EAF=∠AEB ∠AFB=∠EBF∴∠BAE=∠AEB ∠AFB=∠ABF∴AB=BE AB=AF∴AF=AB=BE∵AD//BC∴ABEF为平行四边形又AB=BE∴ABEF为菱形(2)作PH⊥AD于H由∠ABC=60°而已(1)可知∠PAF=60°,PA=2,则有PH=,AH=1,∴DH=AD-AH=5∴tan∠ADP=考点:1、平行四边形;2、菱形;3、直角三角形;4、三角函数2.已知Rt△ABC中,AB是⊙O的弦,斜边AC交⊙O于点D,且AD=DC,延长CB交⊙O 于点E.(1)图1的A、B、C、D、E五个点中,是否存在某两点间的距离等于线段CE的长?请说明理由;(2)如图2,过点E作⊙O的切线,交AC的延长线于点F.①若CF=CD时,求sin∠CAB的值;②若CF=aCD(a>0)时,试猜想sin∠CAB的值.(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直接写出结果)【答案】(1)AE=CE;(2)①;②.【解析】试题分析:(1)连接AE、DE,如图1,根据圆周角定理可得∠ADE=∠ABE=90°,由于AD=DC,根据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AE=CE;(2)连接AE、ED,如图2,由∠ABE=90°可得AE是⊙O的直径,根据切线的性质可得∠AEF=90°,从而可证到△ADE∽△AEF,然后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D•AF.①当CF=CD时,可得,从而有EC=AE=CD,在Rt△DEC中运用三角函数可得sin∠CED=,根据圆周角定理可得∠CAB=∠DEC,即可求出sin∠CAB的值;②当CF=aCD(a>0)时,同①即可解决问题.试题解析:(1)AE=CE.理由:连接AE、DE,如图1,∵∠ABC=90°,∴∠ABE=90,∴∠ADE=∠ABE=90°,∵AD=DC,∴AE=CE;(2)连接AE、ED,如图2,∵∠ABE=90°,∴AE是⊙O的直径,∵EF是⊙OO的切线,∴∠AEF=90°,∴∠ADE=∠AEF=90°,又∵∠DAE=∠EAF,∴△ADE∽△AEF,∴,∴=AD•AF.①当CF=CD时,AD=DC=CF,AF=3DC,∴=DC•3DC=,∴AE=DC,∵EC=AE,∴EC=DC,∴sin∠CAB=sin∠CED===;②当CF=aCD(a>0)时,sin∠CAB=.∵CF=aCD,AD=DC,∴AF=AD+DC+CF=(a+2)CD,∴=DC•(a+2)DC=(a+2),∴AE=DC,∵EC=AE,∴EC=DC,∴sin∠CAB=sin∠CED==.考点:1.圆的综合题;2.探究型;3.存在型.3.问题背景:如图(a),点A、B在直线l的同侧,要在直线l上找一点C,使AC与BC的距离之和最小,我们可以作出点B关于l的对称点B′,连接A B′与直线l交于点C,则点C即为所求.(1)实践运用:如图(b),已知,⊙O的直径CD为4,点A 在⊙O 上,∠ACD=30°,B 为弧AD 的中点,P为直径CD上一动点,则BP+AP的最小值为.(2)知识拓展:如图(c),在Rt△ABC中,AB=10,∠BAC=45°,∠BAC的平分线交BC于点D,E、F分别是线段AD和AB上的动点,求BE+EF的最小值,并写出解答过程.【答案】解:(1)22.(2)如图,在斜边AC上截取AB′=AB,连接BB′.∵AD平分∠BAC,∴点B与点B′关于直线AD对称.过点B′作B′F⊥AB,垂足为F,交AD于E,连接BE.则线段B′F的长即为所求 (点到直线的距离最短) .在Rt△AFB/中,∵∠BAC=450, AB/="AB=" 10,∴.∴BE+EF的最小值为【解析】试题分析:(1)找点A或点B关于CD的对称点,再连接其中一点的对称点和另一点,和MN的交点P就是所求作的位置,根据题意先求出∠C′AE,再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E,即可得出PA+PB的最小值:如图作点B关于CD的对称点E,连接AE交CD于点P,此时PA+PB最小,且等于A.作直径AC′,连接C′E,根据垂径定理得弧BD=弧DE.∵∠ACD=30°,∴∠AOD=60°,∠DOE=30°.∴∠AOE=90°.∴∠C′AE=45°.又AC为圆的直径,∴∠AEC′=90°.∴∠C′=∠C′AE=45°.∴C′E=AE=AC′=2.∴AP+BP的最小值是22(2)首先在斜边AC上截取AB′=AB,连接BB′,再过点B′作B′F⊥AB,垂足为F,交AD于E,连接BE,则线段B′F的长即为所求.4.我市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过程中,某社区在甲楼的A 处与E 处之间悬挂了一副宣传条幅,在乙楼顶部C 点测得条幅顶端A 点的仰角为45°,条幅底端E 点的俯角为30°,若甲、乙两楼之间的水平距离BD 为12米,求条幅AE 的长度.(结果保留根号)【答案】AE 的长为(123)+ 【解析】 【分析】在Rt ACF V 中求AF 的长, 在Rt CEF V 中求EF 的长,即可求解. 【详解】过点C 作CF AB ⊥于点F 由题知:四边形CDBF 为矩形12CF DB ∴==在Rt ACF V 中,45ACF ∠=︒tan 1AFACF CF∴∠== 12AF ∴= 在Rt CEF V 中,30ECF ∠=︒tan EFECF CF∴∠= 312EF ∴=43EF ∴=1243AE AF EF ∴=+=+∴求得AE 的长为(1243+【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函数的实际应用,中等难度,作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是解题关键.5.如图,AB 是⊙O 的直径,E 是⊙O 上一点,C 在AB 的延长线上,AD ⊥CE 交CE 的延长线于点D ,且AE 平分∠DAC .(1)求证:CD是⊙O的切线;(2)若AB=6,∠ABE=60°,求AD的长.【答案】(1)详见解析;(2)9 2【解析】【分析】(1)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OAE=∠DAE,再利用半径相等得∠AEO=∠OAE,等量代换即可推出OE∥AD,即可解题,(2)根据30°的三角函数值分别在Rt△ABE中,AE=AB·cos30°,在Rt△ADE中,AD=cos30°×AE即可解题.【详解】证明:如图,连接OE,∵AE平分∠DAC,∴∠OAE=∠DAE.∵OA=OE,∴∠AEO=∠OAE.∴∠AEO=∠DAE.∴OE∥AD.∵DC⊥AC,∴OE⊥DC.∴CD是⊙O的切线.(2)解:∵AB是直径,∴∠AEB=90°,∠ABE=60°.∴∠EAB=30°,在Rt△ABE中,AE=AB·cos30°333在Rt△ADE中,∠DAE=∠BAE=30°,∴AD=cos30°×AE=32×33=92.【点睛】本题考查了特殊的三角函数值的应用,切线的证明,中等难度,利用特殊的三角函数表示出所求线段是解题关键.6.如图,AB是圆O的直径,O为圆心,AD、BD是半圆的弦,且∠PDA=∠PBD.延长PD 交圆的切线BE于点E(1)判断直线PD是否为⊙O的切线,并说明理由;(2)如果∠BED=60°,PD=3,求PA的长;(3)将线段PD以直线AD为对称轴作对称线段DF,点F正好在圆O上,如图2,求证:四边形DFBE为菱形.【答案】(1)证明见解析;(2)1;(3)证明见解析.【解析】【分析】(1)连接OD,由AB是圆O的直径可得∠ADB=90°,进而求得∠ADO+∠PDA=90°,即可得出直线PD为⊙O的切线;(2)根据BE是⊙O的切线,则∠EBA=90°,即可求得∠P=30°,再由PD为⊙O的切线,得∠PDO=90°,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求得OD,由勾股定理得OP,即可得出PA;(3)根据题意可证得∠ADF=∠PDA=∠PBD=∠ABF,由AB是圆O的直径,得∠ADB=90°,设∠PBD=x°,则可表示出∠DAF=∠PAD=90°+x°,∠DBF=2x°,由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得出x 的值,可得出△BDE是等边三角形.进而证出四边形DFBE为菱形.【详解】(1)直线PD为⊙O的切线,理由如下:如图1,连接OD,∵AB是圆O的直径,∴∠ADB=90°,∴∠ADO+∠BDO=90°,又∵DO=BO,∴∠BDO=∠PBD,∵∠PDA=∠PBD,∴∠BDO=∠PDA,∴∠ADO+∠PDA=90°,即PD⊥OD,∵点D在⊙O上,∴直线PD为⊙O的切线;(2)∵BE是⊙O的切线,∴∠EBA=90°,∵∠BED=60°,∴∠P=30°,∵PD为⊙O的切线,∴∠PDO=90°,在Rt△PDO中,∠P=30°,3∴0 tan30ODPD=,解得OD=1,∴22PO PD OD+,∴PA=PO﹣AO=2﹣1=1;(3)如图2,依题意得:∠ADF=∠PDA,∠PAD=∠DAF,∵∠PDA=∠PBD∠ADF=∠ABF,∴∠ADF=∠PDA=∠PBD=∠ABF,∵AB是圆O的直径,∴∠ADB=90°,设∠PBD=x°,则∠DAF=∠PAD=90°+x°,∠DBF=2x°,∵四边形AFBD内接于⊙O,∴∠DAF+∠DBF=180°,即90°+x+2x=180°,解得x=30°,∴∠ADF=∠PDA=∠PBD=∠ABF=30°,∵BE、ED是⊙O的切线,∴DE=BE,∠EBA=90°,∴∠DBE=60°,∴△BDE是等边三角形,∴BD=DE=BE,又∵∠FDB=∠ADB﹣∠ADF=90°﹣30°=60°∠DBF=2x°=60°,∴△BDF是等边三角形,∴BD=DF=BF,∴DE=BE=DF=BF,∴四边形DFBE为菱形.【点睛】本题是一道综合性的题目,考查了切线的判定和性质,圆周角定理和菱形的性质,是中档题,难度较大.7.在Rt△ABC中,∠ACB=90°,AB=7,AC=2,过点B作直线m∥AC,将△ABC绕点C 顺时针旋转得到△A′B′C(点A,B的对应点分别为A',B′),射线CA′,CB′分別交直线m于点P,Q.(1)如图1,当P与A′重合时,求∠ACA′的度数;(2)如图2,设A′B′与BC的交点为M,当M为A′B′的中点时,求线段PQ的长;(3)在旋转过程中,当点P,Q分别在CA′,CB′的延长线上时,试探究四边形PA'B′Q的面积是否存在最小值.若存在,求出四边形PA′B′Q的最小面积;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60°;(2)PQ=72;(3)存在,S四边形PA'B′Q=33【解析】【分析】(1)由旋转可得:AC=A'C=2,进而得到BC3=∠A'BC=90°,可得cos∠A'CB3'BCA C==∠A'CB=30°,∠ACA'=60°;(2)根据M 为A 'B '的中点,即可得出∠A =∠A 'CM ,进而得到PB 32=BC 32=,依据tan ∠Q =tan ∠A 3=,即可得到BQ =BC 3⨯=2,进而得出PQ =PB +BQ 72=; (3)依据S 四边形PA 'B 'Q =S △PCQ ﹣S △A 'CB '=S △PCQ 3-,即可得到S 四边形PA 'B 'Q 最小,即S △PCQ 最小,而S △PCQ 12=PQ ×BC 3=PQ ,利用几何法即可得到S △PCQ 的最小值=3,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1)由旋转可得:AC =A 'C =2. ∵∠ACB =90°,AB 7=,AC =2,∴BC 3=.∵∠ACB =90°,m ∥AC ,∴∠A 'BC =90°,∴cos ∠A 'CB 3'BC A C ==,∴∠A 'CB =30°,∴∠ACA '=60°;(2)∵M 为A 'B '的中点,∴∠A 'CM =∠MA 'C ,由旋转可得:∠MA 'C =∠A ,∴∠A =∠A 'CM ,∴tan ∠PCB =tan ∠A 32=,∴PB 32=BC 32=. ∵∠BQC =∠BCP =∠A ,∴tan ∠BQC =tan ∠A 3=,∴BQ =BC 3⨯=2,∴PQ =PB +BQ 72=; (3)∵S 四边形PA 'B 'Q =S △PCQ ﹣S △A 'CB '=S △PCQ 3-,∴S 四边形PA 'B 'Q 最小,即S △PCQ 最小,∴S △PCQ 12=PQ ×BC 3=PQ , 取PQ 的中点G . ∵∠PCQ =90°,∴CG 12=PQ ,即PQ =2CG ,当CG 最小时,PQ 最小,∴CG ⊥PQ ,即CG 与CB 重合时,CG 最小,∴CG min 3=,PQ min =23,∴S △PCQ 的最小值=3,S 四边形PA 'B 'Q =33-;【点睛】本题属于几何变换综合题,主要考查了旋转的性质,解直角三角形以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的综合运用,解题时注意:旋转变换中,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8.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1,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E平分∠BAC分别交BC、BD于E、F,(1)求证:△ABF∽△ACE;(2)求tan∠BAE的值;(3)在线段AC上找一点P,使得PE+PF最小,求出最小值.【答案】(1)证明见解析;(2)tan∠EAB=2﹣1;(3)PE+PF的最小值为22.【解析】【分析】(1)根据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判断即可;(2)如图1中,作EH⊥AC于H.首先证明BE=EH=HC,设BE=EH=HC=x,构建方程求出x 即可解决问题;(3)如图2中,作点F关于直线AC的对称点H,连接EH交AC于点P,连接PF,此时PF+PE的值最小,最小值为线段EH的长;【详解】(1)证明:∵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CE=∠ABF=∠CAB=45°,∵AE平分∠CAB,∴∠EAC=∠BAF=22.5°,∴△ABF∽△ACE.(2)解:如图1中,作EH⊥AC于H.∵EA平分∠CAB,EH⊥AC,EB⊥AB,∴BE=EB,∵∠HCE=45°,∠CHE=90°,∴∠HCE=∠HEC=45°,∴HC=EH,∴BE =EH =HC ,设BE =HE =HC =x ,则EC =2x , ∵BC =2+1,∴x+x =2+1,∴x =1,在Rt △ABE 中,∵∠ABE =90°,∴tan ∠EAB =221BE AB ==+﹣1. (3)如图2中,作点F 关于直线AC 的对称点H ,连接EH 交AC 于点P ,连接PF ,此时PF+PE 的值最小.作EM ⊥BD 于M .BM =EM =22, ∵AC 22AB BC +2,∴OA =OC =OB =12AC 22+ , ∴OH =OF =OA•tan ∠OAF =OA•tan ∠EAB =222+ •2﹣1)=22, ∴HM =OH+OM =222+, 在Rt △EHM 中,EH 2222222EM HM 22⎛⎫⎛⎫+++ ⎪ ⎪ ⎪ ⎪⎝⎭⎝⎭=22+.. ∴PE+PF 22+【点睛】本题考查正方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勾股定理,最短问题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学会利用轴对称解决最短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9.如图,某次中俄“海上联合”反潜演习中,我军舰A 测得潜艇C 的俯角为30°.位于军舰A 正上方1000米的反潜直升机B 侧得潜艇C 的俯角为68°.试根据以上数据求出潜艇C 离开海平面的下潜深度.(结果保留整数.参考数据:sin68°≈0.9,cos68°≈0.4,tan68°≈2.5, 3≈1.7)【答案】潜艇C离开海平面的下潜深度约为308米【解析】试题分析:过点C作CD⊥AB,交BA的延长线于点D,则AD即为潜艇C的下潜深度,用锐角三角函数分别在Rt△ACD中表示出CD和在Rt△BCD中表示出BD,利用BD=AD+AB二者之间的关系列出方程求解.试题解析:过点C作CD⊥AB,交BA的延长线于点D,则AD即为潜艇C的下潜深度,根据题意得:∠ACD=30°,∠BCD=68°,设AD=x,则BD=BA+AD=1000+x,在Rt△ACD中,CD=tan AD ACD=tan30x= 3x在Rt△BCD中,BD=CD•tan68°,∴325+x=3x•tan68°解得:x≈100米,∴潜艇C离开海平面的下潜深度为100米.点睛: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作出辅助线,从题目中找出直角三角形并选择合适的边角关系求解.视频10.小明坐于堤边垂钓,如图①,河堤AC的坡角为30°,AC长米,钓竿AO的倾斜角是60°,其长为3米,若AO与钓鱼线OB的夹角为60°,求浮漂B与河堤下端C之间的距离(如图②).【答案】1.5米.【解析】试题分析:延长OA交BC于点D.先由倾斜角定义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在Rt△ACD中,米,CD=2AD=3米,再证明△BOD是等边三角形,得到米,然后根据BC=BD−CD即可求出浮漂B与河堤下端C之间的距离.试题解析:延长OA交BC于点D.∵AO的倾斜角是,∴∵在Rt△ACD中, (米),∴CD=2AD=3米,又∴△BOD是等边三角形,∴(米),∴BC=BD−CD=4.5−3=1.5(米).答:浮漂B与河堤下端C之间的距离为1.5米.1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点A(0,1),点C(1,0),正方形AOCD的两条对角线的交点为B,延长BD至点G,使DG=BD,延长BC至点E,使CE=BC,以BG,BE为邻边作正方形BEFG.(Ⅰ)如图①,求OD的长及ABBG的值;(Ⅱ)如图②,正方形AOCD固定,将正方形BEFG绕点B逆时针旋转,得正方形BE′F′G′,记旋转角为α(0°<α<360°),连接AG′.①在旋转过程中,当∠BAG′=90°时,求α的大小;②在旋转过程中,求AF′的长取最大值时,点F′的坐标及此时α的大小(直接写出结果即可).【答案】(Ⅰ)12(Ⅱ)①α=30°或150°时,∠BAG′=90°②当α=315°时,A、B、F′在一条直线上时,AF′的长最大,最大值为2+2,此时α=315°,F′(12+2,12﹣2)【解析】【分析】(1)根据正方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即可解决问题,(2)①因为∠BAG′=90°,BG′=2AB,可知sin∠AG′B=12ABBG,推出∠AG′B=30°,推出旋转角α=30°,据对称性可知,当∠ABG″=60°时,∠BAG″=90°,也满足条件,此时旋转角α=150°,②当α=315°时,A、B、F′在一条直线上时,AF′的长最大.【详解】(Ⅰ)如图1中,∵A(0,1),∴OA=1,∵四边形OADC是正方形,∴∠OAD=90°,AD=OA=1,∴OD=AC==,∴AB=BC=BD=BO=,∵BD=DG,∴BG=,∴==.(Ⅱ)①如图2中,∵∠BAG′=90°,BG′=2AB,∴sin∠AG′B==,∴∠AG′B=30°,∴∠ABG′=60°,∴∠DBG′=30°,∴旋转角α=30°,根据对称性可知,当∠ABG″=60°时,∠BAG″=90°,也满足条件,此时旋转角α=150°,综上所述,旋转角α=30°或150°时,∠BAG′=90°.②如图3中,连接OF,∵四边形BE′F′G′是正方形的边长为∴BF′=2,∴当α=315°时,A、B、F′在一条直线上时,AF′的长最大,最大值为+2,此时α=315°,F′(+,﹣)【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正方形的性质、旋转变换的性质以及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要熟练掌握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四个角相等,旋转变换的性质以及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的应用.12.如图,△ABC是边长为6cm的等边三角形,点D从B点出发沿B→A方向在线段BA上以a cm/s速度运动,与此同时,点E从线段BC的某个端点出发,以b cm/s速度在线段BC上运动,当D到达A点后,D、E运动停止,运动时间为t(秒).(1)如图1,若a=b=1,点E从C出发沿C→B方向运动,连AE、CD,AE、CD交于F,连BF.当0<t<6时:①求∠AFC的度数;②求222AFFC BFAF FC+-⋅的值;(2)如图2,若a=1,b=2,点E从B点出发沿B→C方向运动,E点到达C点后再沿C→B 方向运动.当t≥3时,连DE,以DE为边作等边△DEM,使M、B在DE两侧,求M点所经历的路径长.【答案】(1)①120°;②1;(2)当3≤t≤6时,M点所经历的路径长为3.【解析】【分析】(1)①如图1,由题可得BD=CE=t,易证△BDC≌△CEA,则有∠BCD=∠CAE,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求得∠EFC=60°,即可得到∠AFC=120°;②延长FD到G,使得FG=FA,连接GA、GB,过点B作BH⊥FG于H,如图2,易证△FAG 是等边三角形,结合△ABC是等边三角形可证到△AGB≌△AFC,则有GB=FC,∠AGB=∠AFC=120°,从而可得∠BGF=60°.设AF=x,FC=y,则有FG=AF=x,BG=CF=y.在Rt△BHG中运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BH3,GH=12y,从而有FH=x﹣12y.在Rt△BHF中根据勾股定理可得BF2=x2﹣xy+y2,代入所求代数式就可解决问题;(2)过点E作EN⊥AB于N,连接MC,如图3,由题可得∠BEN=30°,BD=t,CE=2t﹣6,从而有BE=12﹣2t,BN=6﹣t,进而可得DN=EC.由△DEM是等边三角形可得DE=EM,∠DEM=60°,从而可得∠NDE=∠MEC,进而可证到△DNE≌△ECM,则有∠DNE=∠ECM=90°,故M点运动的路径为过点C垂直于BC的一条线段.然后只需确定点M的始点和终点位置,就可解决问题.【详解】(1)如图1,由题可得BD=CE=t.∵△ABC是等边三角形,∴BC=AC,∠B=∠ECA=60°.在△BDC和△CEA中,BD CEB ECABC AC=⎧⎪∠=∠⎨⎪=⎩,∴△BDC≌△CEA,∴∠BCD=∠CAE,∴∠EFC=∠CAE+∠ACF=∠BCD+∠ACF=∠ACB=60°,∴∠AFC=120°;②延长FD到G,使得FG=FA,连接GA、GB,过点B作BH⊥FG于H,如图2.∵∠AFG=180°﹣120°=60°,FG=FA,∴△FAG是等边三角形,∴AG=AF=FG,∠AGF=∠GAF=60°.∵△ABC是等边三角形,∴AB=AC,∠BAC=60°,∴∠GAF=∠BAC,∴∠GAB=∠FAC.在△AGB和△AFC中,AG AFGAB FACAB AC=⎧⎪∠=∠⎨⎪=⎩,∴△AGB≌△AFC,∴GB=FC,∠AGB=∠AFC=120°,∴∠BGF=60°,∴∠GBH=30°.设AF=x,FC=y,则有FG=AF=x,BG=CF=y.在Rt△BHG中,GH=12y,BH=y,∴FH=FG﹣GH=x﹣12y.在Rt△BHF中,BF2=BH2+FH2=y)2+(x﹣12y)2=x2﹣xy+y2,∴222AF FC BFAF FC+-⋅=2222x y x xy yxy+--+()=1;(2)过点E作EN⊥AB于N,连接MC,如图3,由题可得:∠BEN=30°,BD=1×t=t,CE=2(t﹣3)=2t﹣6,∴BE=6﹣(2t﹣6)=12﹣2t,BN=12BE=6﹣t,∴DN=t﹣(6﹣t)=2t﹣6,∴DN=EC.∵△DEM是等边三角形,∴DE=EM,∠DEM=60°.∵∠NDE+∠NED=90°,∠NED+∠MEC=180°﹣30°﹣60°=90°,∴∠NDE=∠MEC.在△DNE和△ECM中,∵DN ECNDE CEMDE EM=⎧⎪∠=∠⎨⎪=⎩,∴△DNE≌△ECM,∴∠DNE=∠ECM=90°,∴M点运动的路径为过点C垂直于BC的一条线段.当t=3时,E在点B,D在AB的中点,此时CM=EN=CD=BC•sin B=6×2当t=6时,E在点C,D在点A,此时点M在点C;∴当3≤t≤6时,M点所经历的路径长为.【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锐角三角函数、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勾股定理、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等知识,综合性比较强,有一定的难度;构造旋转型全等三角形(由共顶点的两个等边三角形组成)是解决第1(2)小题的关键,证到∠ECM=90°是解决第(2)小题的关键.。
#初中数学竞赛分专题训练试题及解析(10套,76页)
初中数学竞赛专项训练(1)(实 数)一、选择题1、如果自然数a 是一个完全平方数,那么与a 之差最小且比a 大的一个完全平方数是( ) A. a +1B. a 2+1C. a 2+2a+1D. a+2a +12、在全体实数中引进一种新运算*,其规定如下:①对任意实数a 、b 有a *b=(a +b )(b -1)②对任意实数a 有a *2=a *a 。
当x =2时,[3*(x *2)]-2*x +1的值为 ( ) A. 34B. 16C. 12D. 63、已知n 是奇数,m 是偶数,方程⎩⎨⎧=+=+m y x n y 28112004有整数解x 0、y 0。
则( )A. x 0、y 0均为偶数B. x 0、y 0均为奇数C. x 0是偶数y 0是奇数D. x 0是奇数y 0是偶数4、设a 、b 、c 、d 都是非零实数,则四个数-ab 、ac 、bd 、cd ( ) A. 都是正数B. 都是负数C. 两正两负D. 一正三负或一负三正5、满足等式2003200320032003=+--+xy x y x y y x 的正整数对的个数是( ) A. 1B. 2C. 3D. 46、已知p 、q 均为质数,且满足5p 2+3q=59,由以p +3、1-p +q 、2p +q -4为边长的三角形是 A. 锐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等腰三角形7、一个六位数,如果它的前三位数码与后三位数码完全相同,顺序也相同,由此六位数可以被( )整除。
A. 111B. 1000C. 1001D. 11118、在1、2、3……100个自然数中,能被2、3、4整除的数的个数共( )个 A. 4 B. 6C. 8D. 16二、填空题 1、若20011198********⋯⋯++=S ,则S 的整数部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2、M 是个位数字不为零的两位数,将M 的个位数字与十位数字互换后,得另一个两位数N ,若M -N 恰是某正整数的立方,则这样的数共___个。
中考数学易错题专题训练-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中考数学易错题专题训练-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练习题及答案解析一、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1.已知:如图,在四边形 ABCD 中, AB ∥CD , ∠ACB =90°, AB=10cm , BC=8cm , OD 垂直平分 A C .点 P 从点 B 出发,沿 BA 方向匀速运动,速度为 1cm/s ;同时,点 Q 从点 D 出发,沿 DC 方向匀速运动,速度为 1cm/s ;当一个点停止运动,另一个点也停止运动.过点 P 作 PE ⊥AB ,交 BC 于点 E ,过点 Q 作 QF ∥AC ,分别交 AD , OD 于点 F , G .连接 OP ,EG .设运动时间为 t ( s )(0<t <5) ,解答下列问题:(1)当 t 为何值时,点 E 在 BAC 的平分线上?(2)设四边形 PEGO 的面积为 S(cm 2) ,求 S 与 t 的函数关系式;(3)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一时刻 t ,使四边形 PEGO 的面积最大?若存在,求出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4)连接 OE , OQ ,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一时刻 t ,使 OE ⊥OQ ?若存在,求出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4s t =;(2)PEGO S 四边形2315688t t =-++ ,(05)t <<;(3)52t =时,PEGO S 四边形取得最大值;(4)165t =时,OE OQ ⊥. 【解析】【分析】 (1)当点E 在∠BAC 的平分线上时,因为EP ⊥AB ,EC ⊥AC ,可得PE=EC ,由此构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2)根据S 四边形OPEG =S △OEG +S △OPE =S △OEG +(S △OPC +S △PCE -S △OEC )构建函数关系式即可. (3)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解决问题即可.(4)证明∠EOC=∠QOG ,可得tan ∠EOC=tan ∠QOG ,推出EC GQ OC OG=,由此构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详解】(1)在Rt △ABC 中,∵∠ACB=90°,AB=10cm ,BC=8cm ,∴22108-=6(cm ),∵OD 垂直平分线段AC ,∴OC=OA=3(cm ),∠DOC=90°,∵CD ∥AB ,∴∠BAC=∠DCO ,∵∠DOC=∠ACB ,∴△DOC ∽△BCA , ∴AC AB BC OC CD OD ==, ∴61083CD OD==, ∴CD=5(cm ),OD=4(cm ),∵PB=t ,PE ⊥AB , 易知:PE=34t ,BE=54t , 当点E 在∠BAC 的平分线上时,∵EP ⊥AB ,EC ⊥AC ,∴PE=EC ,∴34t=8-54t , ∴t=4. ∴当t 为4秒时,点E 在∠BAC 的平分线上.(2)如图,连接OE ,PC .S 四边形OPEG =S △OEG +S △OPE =S △OEG +(S △OPC +S △PCE -S △OEC )=1414153154338838252524524t t t t t ⎡⎛⎫⎛⎫⎛⎫⎛⎫⨯-⨯+⨯⨯-+⨯-⨯-⨯⨯- ⎪ ⎪ ⎪ ⎪⎢⎝⎭⎝⎭⎝⎭⎝⎭⎣ =281516(05)33t t t -++<<. (3)存在. ∵28568(05)323S t t ⎛⎫=--+<< ⎪⎝⎭, ∴t=52时,四边形OPEG 的面积最大,最大值为683. (4)存在.如图,连接OQ .∵OE ⊥OQ ,∴∠EOC+∠QOC=90°,∵∠QOC+∠QOG=90°,∴∠EOC=∠QOG,∴tan∠EOC=tan∠QOG,∴EC GQOC OG=,∴358544345ttt-=-,整理得:5t2-66t+160=0,解得165t=或10(舍弃)∴当165t=秒时,OE⊥OQ.【点睛】本题属于四边形综合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锐角三角函数,多边形的面积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利用参数构建方程解决问题.2.如图,AB是⊙O的直径,弦CD⊥AB于H,过CD延长线上一点E作⊙O的切线交AB 的延长线于切点为G,连接AG交CD于K.(1)求证:KE=GE;(2)若KG2=KD•GE,试判断AC与EF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3)在(2)的条件下,若sinE=,AK=,求FG的长.【答案】(1)证明见解析;(2)AC∥EF,证明见解析;(3)FG= .【解析】试题分析:(1)如图1,连接OG.根据切线性质及CD⊥AB,可以推出∠KGE=∠AKH=∠GKE,根据等角对等边得到KE=GE;(2)AC与EF平行,理由为:如图2所示,连接GD,由∠KGE=∠GKE,及KG2=KD•GE,利用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三角形相似可得出△GKD与△EKG相似,又利用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得到∠C=∠AGD,可推知∠E=∠C,从而得到AC∥EF;(3)如图3所示,连接OG,OC,先求出KE=GE,再求出圆的半径,根据勾股定理与垂径定理可以求解;然后在Rt△OGF中,解直角三角形即可求得FG的长度.试题解析:(1)如图1,连接OG.∵EG为切线,∴∠KGE+∠OGA=90°,∵CD⊥AB,∴∠AKH+∠OAG=90°,又∵OA=OG,∴∠OGA=∠OAG,∴∠KGE=∠AKH=∠GKE,∴KE=GE.(2)AC∥EF,理由为连接GD,如图2所示.∵KG2=KD•G E,即,∴,又∵∠KGE=∠GKE,∴△GKD∽△EGK,∴∠E=∠AGD,又∵∠C=∠AGD,∴∠E=∠C,∴AC∥EF;(3)连接OG,OC,如图3所示,∵EG为切线,∴∠KGE+∠OGA=90°,∵CD⊥AB,∴∠AKH+∠OAG=90°,又∵OA=OG,∴∠OGA=∠OAG,∴∠KGE=∠AKH=∠GKE,∴KE=GE.∵sinE=sin∠ACH=,设AH=3t,则AC=5t,CH=4t,∵KE=GE,AC∥EF,∴CK=AC=5t,∴HK=CK-CH=t.在Rt△AHK中,根据勾股定理得AH2+HK2=AK2,即(3t)2+t2=(2)2,解得t=.设⊙O半径为r,在Rt△OCH中,OC=r,OH=r-3t,CH=4t,由勾股定理得:OH2+CH2=OC2,即(r-3t)2+(4t)2=r2,解得r= t=.∵EF为切线,∴△OGF为直角三角形,在Rt△OGF中,OG=r=,tan∠OFG=tan∠CAH=,∴FG=【点睛】此题考查了切线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垂径定理,勾股定理,锐角三角函数定义,圆周角定理,平行线的判定,以及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熟练掌握定理及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3.如图,将一副直角三角形拼放在一起得到四边形ABCD,其中∠BAC=45°,∠ACD=30°,点E为CD边上的中点,连接AE,将△ADE沿AE所在直线翻折得到△AD′E,D′E交AC于F 点.若AB=6cm.(1)AE的长为 cm;(2)试在线段AC上确定一点P,使得DP+EP的值最小,并求出这个最小值;(3)求点D′到BC的距离.【答案】(1);(2)12cm;(3)cm.【解析】试题分析:(1)首先利用勾股定理得出AC的长,进而求出CD的长,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进而得出答案:∵∠BAC=45°,∠B=90°,∴AB=BC=6cm,∴AC=12cm.∵∠ACD=30°,∠DAC=90°,AC=12cm,∴(cm).∵点E为CD边上的中点,∴AE=DC=cm.(2)首先得出△ADE为等边三角形,进而求出点E,D′关于直线AC对称,连接DD′交AC 于点P,根据轴对称的性质,此时DP+EP值为最小,进而得出答案.(3)连接CD′,BD′,过点D′作D′G⊥BC于点G,进而得出△ABD′≌△CBD′(SSS),则∠D′BG=45°,D′G=GB,进而利用勾股定理求出点D′到BC边的距离.试题解析:解:(1).(2)∵Rt△ADC中,∠ACD=30°,∴∠ADC=60°,∵E为CD边上的中点,∴DE=AE.∴△ADE为等边三角形.∵将△ADE沿AE所在直线翻折得△AD′E,∴△AD′E为等边三角形,∠AED′=60°.∵∠EAC=∠DAC﹣∠EAD=30°,∴∠EFA=90°,即AC所在的直线垂直平分线段ED′.∴点E,D′关于直线AC对称.如答图1,连接DD′交AC于点P,∴此时DP+EP值为最小,且DP+EP=DD′.∵△ADE是等边三角形,AD=AE=,∴,即DP+EP最小值为12cm.(3)如答图2,连接CD′,BD′,过点D′作D′G ⊥BC 于点G ,∵AC 垂直平分线ED′,∴AE=AD′,CE=CD′,∵AE=EC ,∴AD′=CD′=.在△ABD′和△CBD′中,∵,∴△ABD′≌△CBD′(SSS ).∴∠D′BG=∠D′BC=45°.∴D′G=GB . 设D′G 长为xcm ,则CG 长为cm ,在Rt △GD′C 中,由勾股定理得, 解得:(不合题意舍去).∴点D′到BC 边的距离为cm .考点:1.翻折和单动点问题;2.勾股定理;3.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4.等边三角形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5.轴对称的应用(最短线路问题);6.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7.方程思想的应用.4.如图,已知,在O e 中,弦AB 与弦CD 相交于点E ,且»»AC BD=. (1)求证:AB CD =;(2)如图,若直径FG 经过点E ,求证:EO 平分AED ∠;(3)如图,在(2)的条件下,点P 在»CG上,连接FP 交AB 于点M ,连接MG ,若AB CD ⊥,MG 平分PMB ∠,2MG =,FMG ∆的面积为2,求O e 的半径的长.【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3)O e 10.【解析】【分析】(1) 利用相等的弧所对的弦相等进行证明;(2)连接AO 、DO ,过点O 作OJ AB ⊥于点J ,OQ CD ⊥于点Q ,证明AOJ DOQ ∆≅∆得出OJ OQ =,根据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可得结论;(3)如图,延长GM 交O e 于点H ,连接HF ,求出2FH =,在HG 上取点L ,使HL FH =,延长FL 交O e 于点K ,连接KG ,求出22FL =HM n =,则有22LK KG ==,2222FK FL LK n =+=,再证明KFG EMG HMF ∠=∠=∠,从而得到tan tan KFG HMF ∠=∠,KG HF FK HM=,再代入LK 和FK 的值可得n=4,再求得FG 10.【详解】 解:(1)证明:∵»»AC BD =,∴»»»»AC CBBD CB +=+, ∴»»AB CD =,∴AB CD =.(2)证明:如图,连接AO 、DO ,过点O 作OJ AB ⊥于点J ,OQ CD ⊥于点Q ,∴90AJO DQO ∠=∠=︒,1122AJ AB CD DQ ===, 又∵AO DO =,∴AOJ DOQ ∆≅∆,∴OJ OQ =,又∵OJ AB ⊥,OQ CD ⊥,∴EO 平分AED ∠.(3)解:∵CD AB ⊥,∴90AED ∠=︒,由(2)知,1452AEF AED ∠=∠=︒, 如图,延长GM 交O e 于点H ,连接HF ,∵FG 为直径,∴90H ∠=︒,122MFG S MG FH ∆=⨯⋅=, ∵2MG =,∴2FH =, 在HG 上取点L ,使HL FH =,延长FL 交O e 于点K ,连接KG ,∴45HFL HLF ∠=∠=︒,45KLG HLF ∠=∠=︒,∵FG 为直径,∴90K ∠=︒,∴9045KGL KLG KLG ∠=︒-∠=︒=∠,∴LK KG =,在Rt FHL ∆中,222FL FH HL =+,22FL =设HM n =,2HL MG ==,∴GL LM MG HL LM HM n =+=+==,在Rt LGK ∆中,222LG LK KG =+,22LK KG n ==,2222FK FL LK n =+=+, ∵GMP GMB ∠=∠,∵PMG HMF ∠=∠,∴HMF GMB ∠=∠,∵1452AEF AED ∠=∠=︒, ∴45MGF EMG MEF ∠+∠=∠=︒,45MGF KFG HLF ∠+∠=∠=︒,∴KFG EMG HMF ∠=∠=∠,∴tan tan KFG HMF ∠=∠,∴KG HF FK HM =,∴2222222n nn =+,4n =, ∴6HG HM MG =+=,在Rt HFG ∆中,222FG FH HG =+,210FG =,10FO =.即O e 的半径的长为10.【点睛】考查了圆的综合题,本题是垂径定理、圆周角定理以及三角函数等的综合应用,适当的添加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5.如图,AB 是⊙O 的直径,E 是⊙O 上一点,C 在AB 的延长线上,AD ⊥CE 交CE 的延长线于点D ,且AE 平分∠DAC .(1)求证:CD 是⊙O 的切线;(2)若AB =6,∠ABE =60°,求AD 的长.【答案】(1)详见解析;(2)92【解析】【分析】 (1)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OAE =∠DAE ,再利用半径相等得∠AEO =∠OAE ,等量代换即可推出OE ∥AD ,即可解题,(2)根据30°的三角函数值分别在Rt △ABE 中,AE =AB·cos30°,在Rt△ADE中,AD=cos30°×AE即可解题.【详解】证明:如图,连接OE,∵AE平分∠DAC,∴∠OAE=∠DAE.∵OA=OE,∴∠AEO=∠OAE.∴∠AEO=∠DAE.∴OE∥AD.∵DC⊥AC,∴OE⊥DC.∴CD是⊙O的切线.(2)解:∵AB是直径,∴∠AEB=90°,∠ABE=60°.∴∠EAB=30°,在Rt△ABE中,AE=AB·cos30°=6×3=33,在Rt△ADE中,∠DAE=∠BAE=30°,∴AD=cos30°×AE=3×33=9 2 .【点睛】本题考查了特殊的三角函数值的应用,切线的证明,中等难度,利用特殊的三角函数表示出所求线段是解题关键.6.如图①,抛物线y=ax2+bx+c经过点A(﹣2,0)、B(4,0)、C(0,3)三点.(1)试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点P 是y 轴上的一个动点,连接PA ,试求5PA+4PC 的最小值;(3)如图②,若直线l 经过点T (﹣4,0),Q 为直线l 上的动点,当以A 、B 、Q 为顶点所作的直角三角形有且仅有三个时,试求直线l 的解析式.【答案】(1)233384y x x =-++;(2)5PA+4PC 的最小值为18;(3)直线l 的解析式为334y x =+或334y x =--. 【解析】【分析】(1)设出交点式,代入C 点计算即可 (2)连接AC 、BC ,过点A 作AE ⊥BC 于点E ,过点P 作PD ⊥BC 于点D ,易证△CDP ∽△COB ,得到比例式PC PD BC OB =,得到PD=45PC ,所以5PA+4PC =5(PA+45PC )=5(PA+PD ),当点A 、P 、D 在同一直线上时,5PA+4PC =5(PA+PD )=5AE 最小,利用等面积法求出AE=185,即最小值为18 (3)取AB 中点F ,以F 为圆心、FA 的长为半径画圆, 当∠BAQ =90°或∠ABQ =90°时,即AQ 或BQ 垂直x 轴,所以只要直线l 不垂直x 轴则一定找到两个满足的点Q 使∠BAQ =90°或∠ABQ =90°,即∠AQB =90°时,只有一个满足条件的点Q ,∴直线l 与⊙F 相切于点Q 时,满足∠AQB =90°的点Q 只有一个;此时,连接FQ ,过点Q 作QG ⊥x 轴于点G ,利用cos ∠QFT 求出QG ,分出情况Q 在x 轴上方和x 轴下方时,分别代入直接l 得到解析式即可【详解】解:(1)∵抛物线与x 轴交点为A (﹣2,0)、B (4,0)∴y =a (x+2)(x ﹣4)把点C (0,3)代入得:﹣8a =3∴a =﹣38∴抛物线解析式为y =﹣38(x+2)(x ﹣4)=﹣38x 2+34x+3 (2)连接AC 、BC ,过点A 作AE ⊥BC 于点E ,过点P 作PD ⊥BC 于点D∴∠CDP =∠COB =90°∵∠DCP =∠OCB∴△CDP ∽△COB ∴PC PD BC OB= ∵B (4,0),C (0,3)∴OB =4,OC =3,BC∴PD =45PC∴5PA+4PC =5(PA+45PC )=5(PA+PD ) ∴当点A 、P 、D 在同一直线上时,5PA+4PC =5(PA+PD )=5AE 最小∵A (﹣2,0),OC ⊥AB ,AE ⊥BC∴S △ABC =12AB•OC =12BC•AE ∴AE =631855AB OC BC ⨯==n ∴5AE =18∴5PA+4PC 的最小值为18.(3)取AB 中点F ,以F 为圆心、FA 的长为半径画圆当∠BAQ =90°或∠ABQ =90°时,即AQ 或BQ 垂直x 轴,∴只要直线l 不垂直x 轴则一定找到两个满足的点Q 使∠BAQ =90°或∠ABQ =90° ∴∠AQB =90°时,只有一个满足条件的点Q∵当Q 在⊙F 上运动时(不与A 、B 重合),∠AQB =90°∴直线l 与⊙F 相切于点Q 时,满足∠AQB =90°的点Q 只有一个此时,连接FQ ,过点Q 作QG ⊥x 轴于点G∴∠FQT =90°∵F 为A (﹣2,0)、B (4,0)的中点∴F (1,0),FQ =FA =3∵T (﹣4,0)∴TF =5,cos ∠QFT =35FQ TF = ∵Rt △FGQ 中,cos ∠QFT =35FG FQ = ∴FG =35FQ =95∴x Q =1﹣9455=-,QG125== ①若点Q 在x 轴上方,则Q (41255-,)设直线l 解析式为:y =kx+b ∴4041255k b k b -+=⎧⎪⎨-+=⎪⎩ 解得:343k b ⎧=⎪⎨⎪=⎩ ∴直线l :334y x =+ ②若点Q 在x 轴下方,则Q (41255--,)∴直线l :334y x =-- 综上所述,直线l 的解析式为334y x =+或334y x =--【点睛】本题是二次函数与圆的综合题,同时涉及到三角函数、勾股定理等知识点,综合度比较高,需要很强的综合能力,第三问能够找到满足条件的Q 点是关键,同时不要忘记需要分情况讨论7.如图,公路AB 为东西走向,在点A 北偏东36.5︒方向上,距离5千米处是村庄M ,在点A 北偏东53.5︒方向上,距离10千米处是村庄N ;要在公路AB 旁修建一个土特产收购站P (取点P 在AB 上),使得M ,N 两村庄到P 站的距离之和最短,请在图中作出P 的位置(不写作法)并计算:(1)M ,N 两村庄之间的距离;(2)P 到M 、N 距离之和的最小值.(参考数据:sin36.5°=0.6,cos36.5°=0.8,tan36.5°=0.75计算结果保留根号.)【答案】(1) M ,N 29千米;(2) 村庄M 、N 到P 站的最短距离和是55千米.【解析】【分析】(1)作N关于AB的对称点N'与AB交于E,连结MN’与AB交于P,则P为土特产收购站的位置.求出DN,DM,利用勾股定理即可解决问题.(2)由题意可知,M、N到AB上点P的距离之和最短长度就是MN′的长.【详解】解:作N关于AB的对称点N'与AB交于E,连结MN’与AB交于P,则P为土特产收购站的位置.(1)在Rt△ANE中,AN=10,∠NAB=36.5°∴NE=AN•sin∠NAB=10•sin36.5°=6,AE=AN•cos∠NAB=10•cos36.5°=8,过M作MC⊥AB于点C,在Rt△MAC中,AM=5,∠MAB=53.5°∴AC=MA•sin∠AMB=MA•sin36.5°=3,MC=MA•cos∠AMC=MA•cos36.5°=4,过点M作MD⊥NE于点D,在Rt△MND中,MD=AE-AC=5,ND=NE-MC=2,∴MN2252+29即M,N29(2)由题意可知,M、N到AB上点P的距离之和最短长度就是MN′的长.DN′=10,MD=5,在Rt△MDN′中,由勾股定理,得MN22+5510∴村庄M、N到P站的最短距离和是5【点睛】本题考查解直角三角形,轴对称变换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解决问题.8.如图,在▱ABCD中,AC与BD交于点O,AC⊥BC于点C,将△ABC沿AC翻折得到△AEC,连接DE.(1)求证:四边形ACED是矩形;(2)若AC=4,BC=3,求sin∠ABD的值.【答案】(1)证明见解析(2)613【解析】【分析】(1)根据▱ABCD中,AC⊥BC,而△ABC≌△AEC,不难证明;(2)依据已知条件,在△ABD或△AOC作垂线AF或OF,求出相应边的长度,即可求出∠ABD的正弦值.【详解】(1)证明:∵将△ABC沿AC翻折得到△AEC,∴BC=CE,AC⊥CE,∵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D∥BC,AD=BC,∴AD=CE,AD∥CE,∴四边形ACED是平行四边形,∵AC⊥CE,∴四边形ACED是矩形.(2)解:方法一、如图1所示,过点A作AF⊥BD于点F,∵BE=2BC=2×3=6,DE=AC=4,∴在Rt△BDE中,2222BD BE DE64213=+=+=∵S△BDE=12×DE•AD=12AF•BD,∴AF613213=,∵Rt△ABC中,AB2234+5,∴Rt△ABF中,sin∠ABF=sin∠ABD=61361313655AFAB==.方法二、如图2所示,过点O作OF⊥AB于点F,同理可得,OB =1132BD =, ∵S △AOB =11OF AB OA BC 22⋅=⋅, ∴OF =23655⨯=, ∵在Rt △BOF 中,sin ∠FBO =061365513F OB ==, ∴sin ∠ABD =613.【点睛】本题考查直角三角形翻折变化后所得图形的性质,矩形的判定和性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解直角三角形求线段的长度,关键是正确添加辅助线和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求出sin ∠ABD .9.超速行驶是引发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上周末,小明和三位同学尝试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检测车速,如图,观测点设在到万丰路(直线AO )的距离为120米的点P 处.这时,一辆小轿车由西向东匀速行驶,测得此车从A 处行驶到B 处所用的时间为5秒且∠APO =60°,∠BPO =45°.(1)求A 、B 之间的路程;(2)请判断此车是否超过了万丰路每小时65千米的限制速度?请说明理由.(参考数23 1.73≈≈).【答案】【小题1】73.2【小题2】超过限制速度.【解析】解:(1)100(31)AB =-73.2 (米).…6分 (2) 此车制速度v==18.3米/秒10.如图,AB 为O e 的直径,C 、D 为O e 上异于A 、B 的两点,连接CD ,过点C 作CE DB ⊥,交CD 的延长线于点E ,垂足为点E ,直径AB 与CE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F .(1)连接AC 、AD ,求证:180DAC ACF ∠+∠=︒.(2)若2ABD BDC ∠=∠.①求证:CF 是O e 的切线. ②当6BD =,3tan 4F =时,求CF 的长. 【答案】(1)详见解析;(2)①详见解析;② 203CF =. 【解析】【分析】(1)根据圆周角定理证得∠ADB=90°,即AD ⊥BD ,由CE ⊥DB 证得AD ∥CF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证得结论;(2)①连接OC .先根据等边对等角及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得出∠3=2∠1,由已知∠4=2∠1,得到∠4=∠3,则OC ∥DB ,再由CE ⊥DB ,得到OC ⊥CF ,根据切线的判定即可证明CF 为⊙O 的切线;②由CF ∥AD ,证出∠BAD=∠F ,得出tan ∠BAD=tan ∠F=BD AD =34,求出AD=43BD=8,利用勾股定理求得AB=10,得出OB=OC=,5,再由tanF=OC CF =34,即可求出CF . 【详解】解:(1)AB 是O e 的直径,且D 为O e 上一点,90ADB ∴∠=︒,CE DB ⊥Q ,90DEC ∴∠=︒,//CF AD ∴,180DAC ACF ∴∠+∠=︒.(2)①如图,连接OC .OA OC =Q ,12∴∠=∠.312∠=∠+∠Q ,321∴∠=∠.42BDC Q ∠=∠,1BDC ∠=∠,421∴∠=∠,43∴∠=∠,//OC DB ∴.CE DB ⊥Q ,OC CF ∴⊥.又OC Q 为O e 的半径,CF ∴为O e 的切线.②由(1)知//CF AD ,BAD F ∴∠=∠,3tan tan 4BAD F ∴∠==, 34BD AD ∴=. 6BD =Q483AD BD ∴==, 226810AB ∴=+=,5OB OC ==.OC CF Q ⊥,90OCF ∴∠=︒,3tan 4OC F CF ∴==, 解得203CF =. 【点睛】本题考查了切线的判定、解直角三角形、圆周角定理等知识;本题综合性强,有一定难度,特别是(2)中,需要运用三角函数、勾股定理和由平行线得出比例式才能得出结果.11.如图,半圆O 的直径AB =20,弦CD ∥AB ,动点M 在半径OD 上,射线BM 与弦CD 相交于点E (点E 与点C 、D 不重合),设OM =m .(1)求DE 的长(用含m 的代数式表示);(2)令弦CD 所对的圆心角为α,且sin 4=25α. ①若△DEM 的面积为S ,求S 关于m 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m 的取值范围; ②若动点N 在CD 上,且CN =OM ,射线BM 与射线ON 相交于点F ,当∠OMF =90° 时,求DE 的长.【答案】(1)DE =10010m m -;(2)①S =2360300m m m-+,(5013<m <10),②DE =52. 【解析】【分析】 (1)由CD ∥AB 知△DEM ∽△OBM ,可得DE DM OB OM=,据此可得; (2)①连接OC 、作OP ⊥CD 、MQ ⊥CD ,由OC =OD 、OP ⊥CD 知∠DOP =12∠COD ,据此可得sin ∠DOP =sin ∠DMQ =45、sin ∠ODP =35,继而由OM =m 、OD =10得QM =DM sin ∠ODP =35(10﹣m ),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得;如图2,先求得PD =8、CD =16,证△CDM ∽△BOM 得CD DM BO OM =,求得OM =5013,据此可得m 的取值范围; ②如图3,由BM =OB sin ∠BOM =10×35=6,可得OM =8,根据(1)所求结果可得答案.【详解】(1)∵CD ∥AB ,∴△DEM ∽△OBM , ∴DE DM OB OM =,即1010DE m m -=, ∴DE =10010m m -; (2)①如图1,连接OC 、作OP ⊥CD 于点P ,作MQ ⊥CD 于点Q ,∵OC =OD 、OP ⊥CD ,∴∠DOP =12∠COD , ∵sin 2α=45, ∴sin ∠DOP =sin ∠DMQ =45,sin ∠ODP =35, ∵OM =m 、OD =10,∴DM =10﹣m ,∴QM =DM sin ∠ODP =35(10﹣m ), 则S △DEM =12DE •MQ =12×10010m m -×35(10﹣m )=2360300m m m-+, 如图2,∵PD =OD sin ∠DOP =10×45=8, ∴CD =16,∵CD ∥AB ,∴△CDM ∽△BOM , ∴CD DM BO OM =,即1610=10OM OM-, 解得:OM =5013, ∴5013<m <10, ∴S =2360300m m m-+,(5013<m <10). ②当∠OMF =90°时,如图3,则∠BMO =90°,在Rt △BOM 中,BM =OB sin ∠BOM =10×35=6, 则OM =8,由(1)得DE =100108582-⨯=.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圆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圆的有关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及解直角三角形的能力.12.如图,由一段斜坡AB 的高AD 长为0.6米,ABD 30∠=o ,为了达到无障碍通道的坡道标准,现准备把斜坡改长,使ACD 5.71∠=o .()1求斜坡AB 的长;()2求斜坡新起点C 与原起点B 的距离.(精确到0.01米)(参考数据:3 1.732≈,tan5.710.100)≈o【答案】()1?AB 1.2=米;()2斜坡新起点C 与原起点B 的距离为4.96米. 【解析】【分析】()1在Rt ABD V 中,根据AB AD sin30=÷o 计算即可;()2分别求出CD 、BD 即可解决问题;【详解】()1在Rt ABD V 中,1AB AD sin300.6 1.2(2=÷=÷=o 米),()2在Rt ABD V 中,BD AD tan300.6 1.039(=÷=≈o 米), 在Rt ACD V 中,CD AD tan5.716(=÷≈o 米),BC CD BD 6 1.039 4.96(∴=-=-=米). 答:求斜坡AB 的长为1.2米,斜坡新起点C 与原起点B 的距离为4.96米.【点睛】本题考查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锐角三角函数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2019年湖南省初中数学竞赛专项:命题及三角形边角不等关系解析版
2019年湖南省初中数学竞赛专项:命题及三角形边角不等关系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32分)1.如图,已知AB=10,P是线段AB上任意一点,在AB的同侧分别以AP和PB为边作两个等边三角形APC和BPD,则线段CD的长度的最小值是()A.4B.5C.6D.2.如图,四边形ABCD中∠A=60°,∠B=∠D=90°,AD=8,AB=7,则BC+CD等于()A.B.5C.4D.33.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AD=3,BC=9,AB=6,CD=4,若EF∥BC,且梯形AEFD与梯形EBCF的周长相等,则EF的长为()A.B.C.D.4.已知△ABC的三个内角为A,B,C且α=A+B,β=C+A,γ=C+B,则α,β,γ中,锐角的个数最多为()A.1B.2C.3D.05.如图,矩形纸片ABCD的边AD=9,AB=3,将其折叠,使点D与点B重合,则折叠后DE的长与折痕EF的长分别为()A.4,B.5,C.4,2D.5,26.一个三角形的边长分别为a,a,b,另一个三角形的边长分别为b,b,a,其中a>b,若两个三角形的最小内角相等,的值等于()A.B.C.D.7.在凸10边形的所有内角中,锐角的个数最多是()A.0B.1C.3D.58.若函数y=kx(k>0)与函数的图象相交于A,C两点,AB垂直x轴于B,则△ABC 的面积为()A.1B.2C.k D.k2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30分)9.若梯形两底中点的连线长为d,两腰的长分别为a.b,则d与a+b的大小关系是.10.如图,AA′、BB′分别是∠EAB、∠DBC的平分线,若AA′=BB′=AB,则∠BAC 的度数为.11.已知五条线段长度分别是3、5、7、9、11,将其中不同的三个数组成三数组,比如(3、5、7)、(5、9、11)…问:有组中的三个数恰好构成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12.如图,P是矩形ABCD内一点,若P A=3,PB=4,PC=5,则PD=.13.如图,甲楼楼高16米,乙楼座落在甲楼的正北面,已知当地冬至中午12时太阳光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此时求:①如果两楼相距20米,那么甲楼的影子落在乙楼上有多高?②如果甲楼的影子刚好不落在乙楼上,那么两楼的距离应当是米.14.如图,在△ABC中,∠ABC=60°,点P是△ABC内的一点,使得∠APB=∠BPC=∠CP A,且P A=8,PC=6,则PB=.三、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48分)15.如图,AD是△ABC中BC边上的中线,求证:AD<(AB+AC).16.已知一个三角形的周长为P,问这个三角形的最大边长度在哪个范围内变化?17.如图,在Rt△ABC中,∠ACB=90°,CD是角平分线,DE∥BC交AC于点E,DF∥AC交BC于点F.求证:①四边形CEDF是正方形.②CD2=2AE•BF.18.从1、2、3、4…、2004中任选k个数,使所选的k个数中一定可以找到能构成三角形边长的三个数(这里要求三角形三边长互不相等),试问满足条件的k的最小值是多少?参考答案与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32分)1.【解答】解:如图过C作CE⊥AB于E,过D作DF⊥PB于F,过D作DG⊥CE于G.显然DG=EF=AB=5,CD≥DG,∴CD=,故CG=0时,CD有最小值,当P为AB中点时,有CD=DG=5,所以CD长度的最小值是5.故选:B.2.【解答】解:如图,延长AB、DC相交于E,在Rt△ADE中,可求得AE2﹣DE2=AD2,且AE=2AD,计算得AE=16,DE=8,于是BE=AE﹣AB=9,在Rt△BEC中,可求得BC2+BE2=CE2,且CE=2BC,∴BC=3,CE=6,于是CD=DE﹣CE=2,BC+CD=5.故选:B.3.【解答】解:由已知AD+AE+EF+FD=EF+EB+BC+CF,∴AD+AE+FD=EB+BC+CF=∵EF∥BC,∴EF∥AD,设,AD+AE+FD=3+∴,解得:k=4,作AH∥CD,AH交BC于H,交EF于G,则GF=HC=AD=3,BH=BC﹣CH=9﹣3=6,∵,∴,∴.故选:C.4.【解答】解:∵α,β,γ的度数不能确定,∴α,β,γ可能都是锐角也可能有两个是锐角或一个是锐角,①假设α、β、γ三个角都是锐角,即α<90°,β<90°,γ<90°,∵α=A+B,β=C+A,γ=C+B,∴A+B<90°,B+C<90°,C+A<90°.∴2(A+B+C)<270°,∴A+B+C<135°与A+B+C=180°矛盾.∴α、β、γ不可能都是锐角.②假设α、β、γ中有两个锐角,不妨设α、β是锐角,那么有A+B<90°,C+A<90°,∴A+(A+B+C)<180°,∴A+180°<180°,∵A<0°不可能,∴α、β、γ中至多只有一个锐角,如A=20°,B=30°,C=130°,α=50°,故选:A.5.【解答】解:连接BD交EF于点O,连接DF.根据折叠,知BD垂直平分EF.根据ASA可以证明△DOE≌△BOF,得OD=OB.则四边形BEDF是菱形.设DE=x,则CF=9﹣x.在直角三角形DCF中,根据勾股定理,得:x2=(9﹣x)2+9.解得:x=5.在直角三角形BCD中,根据勾股定理,得BD=3,则OB=.在直角三角形BOF中,根据勾股定理,得OF==,则EF=.故选:B.6.【解答】解:余弦定理:a,a,b中最小内角为边b所对,cos x=b,b,a中最小内角为边b所对,cos y=∵x=y,∴=解方程得:=.故选:B.7.【解答】解:由于任意凸多边形的所有外角之和都是360°,故外角中钝角的个数不能超过3个,又因为内角与外角互补,因此,内角中锐角最多不能超过3个,则凸10边形所有内角中锐角的个数最多有3个.故选:C.8.【解答】解:设点A的坐标为(x,y),则xy=1,故△ABO的面积为,又∵△ABO与△CBO同底等高,∴△ABC的面积=2×△ABO的面积=1.故选:A.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30分)9.【解答】解:如图所示,过E分别作AB、CD的平行线EG、EH,延长EF至N,使FN =EF,连接NG,∵AE∥BC,AB∥EG,∴四边形ABGE是平行四边形,AE=BG,AB=EG,同理可知BG=HC,CD=EH,∵E、F分别是AD、BC的中点,∴AE=ED,BF=FC,∴GF=FH,∵EF=FN,∠GFN=∠EFC,∴△GNF≌△HEF,EH=CD=GN,在△EGN中,由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知EN<EG+NG,即2d<a+b,故d<.10.【解答】解:设∠BAC为x°,∵AB=BB′,∴∠CAB=∠BB′A,∴∠B′BD=2x°,∵BB′是∠DBC的平分线,∴∠CBD=4x°,∵AB=AA′,∴∠AA′B=∠ABA′=∠CBD=4x°,∵∠A′AB=(180°﹣x°),∴(180°﹣x°)+4x°+4x°=180°,∴x°=12°.故答案为:12°.11.【解答】解:以3,5,7,9,11构成的三数组不难列举出共有10组,它们是(3,5,7)、(3,5,9)、(3,5,11)、(3,7,9)、(3,7,11)、(3,9,11)、(5,7,9)、(5,7,11)、(5,9,11)、(7,9,11).由3+5<9,3+5<11,3+7<11可以判定(3,5,9)、(3,5,11)、(3,7,11)这三组不能构成三角形的边长,因此共有7个数组中的三个数恰好构成三角形三边长.故答案为:7.12.【解答】解:过P作AB的平行线分别交DA、BC于E、F,过P作BC的平行线分别交AB、CD于G、H.设AG=DH=a,BG=CH=b,AE=BF=c,DE=CF=d,则于是AP2+CP2=BP2+DP2,又P A=3,PB=4,PC=5,故DP2=AP2+CP2﹣BP2=32+52﹣42=18,则DP=3.故本题答案为3.13.【解答】解:①设冬天太阳最低时,甲楼最高处A点的影子落在乙楼的C处,那么图中CD的长度就是甲楼的影子在乙楼上的高度,设CE⊥AB于点E,那么在△AEC中,∠AEC =90°,∠ACE=30°,EC=20米.所以AE=EC(米).CD=EB=AB﹣AE=16﹣11.6=4.4(米)②设点A的影子落到地面上某一点C,则在△ABC中,∠ACB=30°,AB=16米,所以BC=AB•cot∠ACB=16×=16(米).所以要使甲楼的影子不影响乙楼,那么乙楼距离甲楼至少要16米.14.【解答】解:由题意∠APB=∠BPC=∠CP A=120°,设∠PBC=α,∠ABC=60°则∠ABP=60°﹣α,∴∠BAP=∠PBC=α,∴△ABP∽△BCP,∴,BP2=AP•PC,∴.故答案是:4.三、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48分)15.【解答】证明:如图延长AD至E,使DE=AD,连接BE.在△ACD和△EBD中:∴△ACD≌△EBD(SAS),∴AC=BE(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在△ABE中,由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得AE<AB+BE,即2AD<AB+AC,∴AD<(AB+AC).16.【解答】解:在△ABC中,不妨设a≤b≤c,∵a+b>c,∴a+b+c>2c,即p>2c,c<,另一方面c≥a且c≥b,2c≥a+b,∴3c.因此这个三角形的最大边长度的范围为:.17.【解答】证明:①∵∠ACB=90°,DE∥BC,DF∥AC,∴DE⊥AC,DF⊥BC,∴∠ECF=∠DEC=∠DFC=90°,∵CD是角平分线∴DE=DF,即四边形CEDF是正方形;②在Rt△AED和Rt△DFB中,∵DE∥BC,∴∠ADE=∠B,∴Rt△AED∽Rt△DFB,∴,即DE•DF=AE•BF,∵CD=DE=DF,∴CD2=DE•DF=2DE•DF=2AE•BF.18.【解答】解:为使k达到最大,可选加入之数等于已得数组中最大的两数之和,这样得:1,2,3,5,8,13,21,34,55,89,144,233,377,610,987,1597 ①共16个数,对符合上述条件的任数组,a1,a2…a n显然总有a i大于等于①中的第i个数,所以n≤16≤k﹣1,k﹣1≥16,解得k≥17.故k的最小值为17.。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竞赛专题讲解:第九讲 三角形的边与角
第九讲 三角形的边与角三角形是最基本的图形之一,是研究其他复杂图形的基础,三角形的三边相互制约,三个内角之和为定值,边与角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如大角对大边、大边对大角等),反映三角形的边与角关联的基本知识有: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推论等,它们在线段。
角度的计算、图形的计数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解与三角形的边与角有关的问题时,往往要用到数形结合及分类讨论法,即用代数方法(方程、不等式)解几何计算题及简单的证明题,按边或角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熟悉以下基本图形、并证明基本结论:(1) ∠l +∠2=∠3+∠4;(2) 若BD 、CO 分别为∠ABC 、∠ACB 的平分线,则∠BOC=90°+21∠A ; (3) 若BO 、CO 分别为∠DBC 、∠ECB 的平分线,则∠BOC=90°-21∠A ; (4) 若BE 、CE 分别为∠ABC 、∠ACD 的平分线,则∠E=21∠A .注: 中线、角平分线、高是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它们的差别在于高随着三角形形状的不同,可能在三角内部、边上或外部.代数法解几何计算问题的基本思路是通过设元,运用几何知识建立方程(组)、不等式(组),将问题转化为解方程(组)或解不等式(组).例题求解【例1】 在△ABC 中,三个内角的度数均为整数,且∠A<∠B<∠C ,4∠C =7∠A ,则∠B 的度数为 .(北京市竞赛题)思路点拨 设∠C =x °,根据题设条件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把∠A 、∠B 用x 的代数式表示,建立关于x 的不等式组.【例2】以1995的质因数为边长的三角形共有( )A .4个B .7个C .13个D .60个(河南省竞赛题)思路点拨 1995=3×5×7×19,为做到计数的准确,可将三角形按边分类,注意三角形三边应满足的关系制约.【例3】 (1)如图,BE 是∠ABD 的平分线.CF 是∠ACD 的平分线,BE 与CF 交于G ,若∠BDC=140°,∠BGC=110°,求∠A 的大小.(“希望杯”邀请赛试题)(2)在△ABC 中,∠A=50°,高BE 、CF 交于O ,且O 不与B 、C 重合,求∠BOC 的度数. (“东方航空杯”——上海市竞赛题)思路点拨 (1)运用凹边形的性质计算.(2)由O 不与B 、C 重合知,∠B 、∠C 均非直角,这样,△ABC 既可能是锐角三角形又可能是钝角三角形,故应分两种情况讨论.【例4】 周长为30,各边长互不相等且都是整数的三角形共有多少个?(2003年河南省竞赛题)思路点拨 不妨设三角形三边为a 、b 、c ,且a <b <c ,由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及题设条件可确定 c 的取值范围,以此作为解题的突破口.注 如图,在凹四边ABCD 中,∠BDC=∠A +∠B +∠C .请读者证明.解所研究的问题的图形形状不惟一或几何固形位置关系不确定或与分类概念相关的命题时.往往用到分类讨论法.【例5】 (1)用长度相等的100根火柴杆,摆放成一个三角形,使最大边的长度是最小边长度的3倍,求满足此条件的每个三角形的各边所用火柴杆的根数.(大原市竞赛题)(2)现有长为150cm 的铁丝,要截成n(n>2)小段,每段的长为不小于l ㎝的整数.如果其中任意3小段都不能拼成三角形,试求n 的最大值,此时有几种方法将该铁丝截成满足条件的n 段.(第17届江苏省竞赛题)思路点拨 (1)设三角形各边需用火柴杆数目分别为x 、y 、3x ,综合运用题设条件及三角形边的关系等知识,建立含等式、不等式的混合组,这是解本例的突破口.(2)因n 段之和为定值150㎝,故欲n 尽可能的大,必须每段的长度尽可能小,这样依题意可构造一个数列.学力训练1.若三角形的三个外角的比是2:3:4,则这个三角形的最大内角的度数是 . (2003年河南省竞赛题)2.一条线段的长为a ,若要使3a —l ,4a+1,12-a 这三条线段组成一个三角形,则a 的取值范围是 .3.如图,在△ABC 中,两条角平分线CD 、BE 相交于点F ,∠A =60°,则∠DFE = 度.4.如图,DC 平分∠ADB ,EC 平分∠AEB ,若∠DAE =α,∠DBE =β,则∠DCE = . (用α、β表示). (山东省竞赛题)5.若a 、b 、c 为三角形的三边,则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 .02222>---bc c b aB .02222=---bc c b aC .02222<---bc c b aD .02222≤---bc c b a(江苏省竞赛题)6.△ABC 的内角A 、B 、C 满足3A>5B ,3C ≤2B ,则这个三角形是( )A .锐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不能确定7.如图,△ABC 内有三个点D 、E 、F ,分别以A 、B 、C 、D 、E 、F 这六个点为顶点画三角形,如果每个三角形的顶点都不在另一个三角形的内部,那么,这些三角形的所有内角之和为( )A .360°B .900°C .1260°D .1440° (重庆市竞赛题)8.如图,在Rt △ABC 中,∠C =90°,∠A =30°,∠C 的平分线与∠B 的外角平分线交于E 点,连结AE ,则∠AEB 是( )A .50°B .45°C .40°D .35° (山东省竞赛题)9.如图,已知∠3=∠1+∠2,求证:∠A+∠B+∠C+∠D =180°.10.如图,已知射线ox 与射线oy 互相垂直,B ,A 分别为ox 、oy 上一动点,∠ABx 、∠BAy 的平分线交于C .问:B 、A 在ox 、oy 上运动过程中,∠C 的度数是否改变?若不改变,求出其值;若改变,说明理由.11.已知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均为整数,其中有一条边长是4,但它不是最短边,这样的三角形共有 个.12.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为α、β、γ,且α≥β≥γ,α=2γ,则β的取值范围 .13.已知△ABC 的周长是12,三边为a 、b 、c ,若b 是最大边,则b 的取值范围是 .14.如图,E 和D 分别在△ABC 的边BA 和CA 的延长线上,CF 、EF 分别平分∠ACB 和∠AED ,若∠B =70°,∠D=40°,则∠F 的大小是 .15.已知△ABC 中,∠B=60°,∠C>∠A ,且(∠C)2=(∠A)2+(∠B)2,则△ABC 的形状是( )A .锐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不能确定( “希望杯”邀请赛试题)16.不等边三角形中,如果有一条边长等于另外两条边长的平均值,那么,最大边上的高与最小边上的高的比值k 的取值范围是( )A .143<<kB .131<<k C . 1<k<2 D .121<<k 17.已知三角形的三边的长a 、b 、c 都是整数,且a ≤b<c ,若b=7,则这样的三角形有( )A .14个B .28个C .21个D .49个18.如果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这个三角形的某两个内角的2倍,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是( )A.锐角三角形B.钝角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直角或钝角三角形19.如图,已知DM平分∠ADC,BM平分∠ABC,且∠A=27°,∠M=33°,求∠C的度数.20.不等边△ABC的两条高长度分别为4和12,若第三条高的长也是整数,试求它的长.(美国数学邀请赛试题)21.将长度为2n(n为自然数,且n≥4)的一根铅丝折成各边的长均为整数的三角形,记(a,b,c)为三边的长,且满足a≤b≤c的一个三角形.(1)就n=4,5,6的情况,分别写出所有满足题意的(a,b,c);(2)有人根据(1)中的结论,便猜想:当铅丝的长度为2n(n为自然数且n≥4)时,对应(a,b,c)的个数一定是n-3,事实上,这是一个不正确的猜想,请写出n=12时的所有(a,b,c),并回答(a,b,c)的个数;(3)试将n=12时所有满足题意的(a,b,c),按照至少两种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河北省初中数学创新与知识应用竞赛试题)22.阅读以下材料并填空.平面上有n个点(n≥2),且任意三个点不在同一条直线上,过这些点作直线,一共能作出多少条不同的直线?(1)分析:当仅有两个点时,可连成1条直线;当有3个点时,可连成3条直线;当有4个点时,可连成6条直线;有5个点时,可连成l0条直线……(2)归纳:考察点的个数n和可连成直线的条数S发现:(1)分析:当仅有两个点时,可连成1条直线;当有3个点时,可连成3.条直线;当有4个点时,可连成6条直线;当有5个点时,可连成1 O条直线;(2)归纳:考察点的个数n和可连成直线的条数Sn,发现:(3)推理:平面上有n个点,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取第一个点以有n种取法,取第二个点B 有(n-1)种取法,所以一共可连成n(n-1)条直线,但A B与BA是同一条直线,故应除以2,即Sn=21)-n(n.(4)结论:Sn=21)-n(n.试探究以下问题:平面上有n(n≥3)个点,任意三个点不在同一直线上,过任意三点作三角形,一共能作出多少不同的三角形?(1)分析:当仅有3个点时,可作个三角形;当有4个点时,可作个三角形;当有5个点时,可作个三角形.Sn,发现:(填下表)(3)推理:(4)结论:(甘肃省中考题)。
初中数学竞赛:解直角三角形(附练习题及答案)
初中数学竞赛:解直角三角形利用直角三角形中的已知元素(至少有一条是边)求得其余元素的过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有以下两方面的应用:1.为线段、角的计算提供新的途径.解直角三角形的基础是三角函数的概念,三角函数使直角三角形的边与角得以转化,突破纯粹几何关系的局限.2.解实际问题.测量、航行、工程技术等生活生产的实际问题,许多问题可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获解,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在理解有关名词的意义的基础上,准确把实际问题抽象为几何图形,进而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例题求解】【例1】如图,已知电线杆AB直立于地面上,它的影子恰好照在土坡的坡面CD和地面BC 上,如果CD与地面成45°,∠A=60°,CD=4m,BC=(24-)m,则电线杆AB的长62为.思路点拨延长AD交BC于E,作DF⊥BC于F,为解直角三角形创造条件.【例2】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24-,BC-1,CD=3,∠B=135°,∠C=90°,则∠D等于( )A.60° B.67.5° C.75° D.无法确定思路点拨通过对内分割或向外补形,构造直角三角形.注:因直角三角形元素之间有很多关系,故用已知元素与未知元素的途径常不惟一,选择怎样的途径最有效、最合理呢?请记住:有斜用弦,无斜用切,宁乘勿除.在没有直角的条件下,常通过作垂线构造直角三角形;在解由多个直角三角形组合而成的问题时,往往先解已具备条件的直角三角形,使得求解的直角三角形最终可解.【例3】 如图,在△ABC 中,∠=90°,∠BAC=30°,BC=l ,D 为BC 边上一点,tan ∠ADC 是方程2)1(5)1(322=+-+x x x x 的一个较大的根?求CD 的长. 思路点拨 解方程求出 tan ∠ADC 的值,解Rt △ABC 求出AC 值,为解Rt △ADC 创造条件.【例4】 如图,自卸车车厢的一个侧面是矩形ABCD ,AB=3米,BC=0.5米 ,车厢底部距离地面1.2米,卸货时,车厢倾斜的角度θ=60°.问此时车厢的最高点A 距离地面多少米?(精确到1米)思路点拨 作辅助线将问题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怎样作辅助线构造基本图形,展开空间想象,就能得到不同的解题寻路【例5】 如图,甲楼楼高16米,乙楼坐落在甲楼的正北面,已知当地冬至中午12时太阳光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此时,求:(1)如果两楼相距20米,那么甲楼的影子落在乙楼上有多高?(2)如果甲楼的影子刚好不落在乙楼上,那么两楼的距离应当是多少米?思路点拨 (1)设甲楼最高处A 点的影子落在乙楼的C 处,则图中CD 的长度就是甲楼的影子在乙楼上的高;(2)设点A 的影子落在地面上某一点C ,求BC 即可.注:在解决一个数学问题后,不能只满足求出问题的答案,同时还应对解题过程进行多方面分析和考察,思考一下有没有多种解题途径,每种途径各有什么优点与缺陷,哪一条途径更合理、更简捷,从中又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迪等. 若能养成这种良好的思考问题的习惯,则可逐步培养和提高我们分析探索能力.专题训练1.如图,在△ABC 中,∠A=30°,tanB=31,BC=10,则AB 的长为 . 2.如图,在矩形ABCD 中.E 、F 、G 、H 分别为AB 、BC 、CD 、DA 的中点,若tan ∠AEH =34,四边形EFGH 的周长为40cm ,则矩形ABCD 的面积为 .3.如图,旗杆AB ,在C 处测得旗杆顶A 的仰角为30°,向旗杆前北进10m ,达到D ,在D 处测得A 的仰角为45°,则旗杆的高为 . 4.上午9时,一条船从A 处出发,以每小时40海里的速度向正东方向航行,9时30分到达B 处,从A 、B 两处分别测得小岛M 在北偏东45°和北偏东15°方向,那么B 处船与小岛M 的距离为( )A .20海里B .20海里C .315海里D .3205.已知a 、b 、c 分别为△ABC 中∠A 、∠B 、∠C 的对边,若关于x 的方程02)(2=-+-+b c ax x c b 有两个相等的实根,且sinB ·cosA —cosB ·sinA =0,则△ABC 的形状为( )A .直角三角形B .等腰三角形C .等边三角形D .等腰直角三角形6.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 =135°,∠B=∠D=90°,BC=32,AD=2,则四边形ABCD 的面积是( )A .24B .34C . 4D .67.如图,在△ABC 中,∠ACB=90°,CD ⊥AB 于D ,CD=1,已知AD 、BD 的长是关于x 的方程02=++q px x 的两根,且tanA —tanB=2,求p 、q 的值.8.如图,某电信部门计划修建一条连结B 、C 两地的电缆,测量人员在山脚A 点测得B 、C 两地的仰角分别为30°、45°,在B 地测得C 地的仰角为60°.已知C 地比A 地高200米,则电缆BC 至少长多少米?(精确到0.1米)9.如图,在等腰Rt △ABC 中,∠C=90°,∠CBD =30,则DCAD = .10.如图,正方形ABCD 中,N 是DC 的中点.M 是AD 上异于D 的点,且∠NMB=∠MBC ,则tan ∠ABM = .11.在△ABC 中,AB=26-,BC=2,△ABC 的面积为l ,若∠B 是锐角,则∠C 的度数是 .1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三边长为 a 、b 、c ,且c a =,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022=+-c bx x 的两根之差为2,则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是( )A . 15°B .30°C .45°D .60°13.如图,△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若AD=31AC ,CE=31BC ,则∠1和∠2的大小关系是( ) A .∠1>∠2 B .∠1<∠2 C .∠1=∠2 D .无法确定14.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F 是CD 上一点,AE ⊥AF ,点E 在CB 的延长线上,EF 交AB 于点G .(1)求证:DF ×FC =BG ×EC ;(2)当tan ∠DAF=31时,△AEF 的面积为10,问当tan ∠DAF=32时,△AEF 的面积是多少?15.在一个三角形中,有一边边长为16,这条边上的中线和高线长度分别为10和9,求三角形中此边所对的角的正切值.16.台风是一种自然灾害,它以台风中心为圆心在周围数十千米范围内形成气旋风暴,有极强的破坏力.据气象观测,距沿海某城市A 的正南方向220千米B 处有一台风中心,其中心最大风力为12级,每远离台风中心20千米,风力就会减弱一级,该台风中心现正在以15千米/时的速度沿北偏东30°方向往C 处移动,且台风中心风力不变,若城市所受风力达到或超过四级,则称为受台风影响.(1)该城市是否会受到这次台风的影响?请说明理由.(2)若会受到台风影响,那么台风影响该城市的持续时间有多长?(3)该城市受到台风影响的最大风力为几级?17.如图,山上有一座铁塔,山脚下有一矩形建筑物ABCD,且建筑物周围没有开阔平整地带.该建筑物顶端宽度AD和高度DC都可直接测得,从A、D、C三点可看到塔顶端H.可供使用的测量工具有皮尺、测角器.(1)请你根据现有条件,充分利用矩形建筑物,设计一个测量塔顶端到地面高度HG的方案.具体要求如下:①测量数据尽可能少;②在所给图形上,画出你设计的测量平面图,并将应测数据标记在图形上(如果测A、D间距离,用m表示;如果测D、C间距离,用n表示;如果测角,用α、β、γ等表示.测角器高度不计).(2)根据你测量的数据,计算塔顶端到地面的高度HG(用字母表示).参考答案。
备战中考数学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大题培优 易错 难题)及答案解析
备战中考数学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大题培优 易错 难题)及答案解析一、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1.已知:如图,在四边形 ABCD 中, AB ∥CD , ∠ACB =90°, AB=10cm , BC=8cm , OD 垂直平分 A C .点 P 从点 B 出发,沿 BA 方向匀速运动,速度为 1cm/s ;同时,点 Q 从点 D 出发,沿 DC 方向匀速运动,速度为 1cm/s ;当一个点停止运动,另一个点也停止运动.过点 P 作 PE ⊥AB ,交 BC 于点 E ,过点 Q 作 QF ∥AC ,分别交 AD , OD 于点 F , G .连接 OP ,EG .设运动时间为 t ( s )(0<t <5) ,解答下列问题: (1)当 t 为何值时,点 E 在BAC 的平分线上?(2)设四边形 PEGO 的面积为 S(cm 2) ,求 S 与 t 的函数关系式;(3)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一时刻 t ,使四边形 PEGO 的面积最大?若存在,求出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4)连接 OE , OQ ,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一时刻 t ,使 OE ⊥OQ ?若存在,求出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4s t =;(2)PEGO S 四边形2315688t t =-++ ,(05)t <<;(3)52t =时,PEGO S 四边形取得最大值;(4)165t =时,OE OQ ⊥. 【解析】 【分析】(1)当点E 在∠BAC 的平分线上时,因为EP ⊥AB ,EC ⊥AC ,可得PE=EC ,由此构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2)根据S 四边形OPEG =S △OEG +S △OPE =S △OEG +(S △OPC +S △PCE -S △OEC )构建函数关系式即可. (3)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解决问题即可.(4)证明∠EOC=∠QOG ,可得tan ∠EOC=tan ∠QOG ,推出EC GQOC OG=,由此构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1)在Rt △ABC 中,∵∠ACB=90°,AB=10cm ,BC=8cm , ∴22108-=6(cm ), ∵OD 垂直平分线段AC , ∴OC=OA=3(cm ),∠DOC=90°, ∵CD ∥AB ,∴∠BAC=∠DCO , ∵∠DOC=∠ACB , ∴△DOC ∽△BCA , ∴AC AB BCOC CD OD ==, ∴61083CD OD==, ∴CD=5(cm ),OD=4(cm ), ∵PB=t ,PE ⊥AB , 易知:PE=34t ,BE=54t ,当点E 在∠BAC 的平分线上时, ∵EP ⊥AB ,EC ⊥AC , ∴PE=EC ,∴34t=8-54t ,∴t=4.∴当t 为4秒时,点E 在∠BAC 的平分线上. (2)如图,连接OE ,PC .S 四边形OPEG =S △OEG +S △OPE =S △OEG +(S △OPC +S △PCE -S △OEC ) =1414153154338838252524524t t t t t ⎡⎛⎫⎛⎫⎛⎫⎛⎫⨯-⨯+⨯⨯-+⨯-⨯-⨯⨯- ⎪ ⎪ ⎪ ⎪⎢⎝⎭⎝⎭⎝⎭⎝⎭⎣ =281516(05)33t t t -++<<. (3)存在.∵28568(05)323S t t ⎛⎫=--+<< ⎪⎝⎭,∴t=52时,四边形OPEG 的面积最大,最大值为683.(4)存在.如图,连接OQ . ∵OE ⊥OQ ,∴∠EOC+∠QOC=90°,∵∠QOC+∠QOG=90°,∴∠EOC=∠QOG,∴tan∠EOC=tan∠QOG,∴EC GQOC OG=,∴358544345ttt-=-,整理得:5t2-66t+160=0,解得165t=或10(舍弃)∴当165t=秒时,OE⊥OQ.【点睛】本题属于四边形综合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锐角三角函数,多边形的面积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利用参数构建方程解决问题.2.小红将笔记本电脑水平放置在桌子上,显示屏OB与底板OA所在水平线的夹角为120°时,感觉最舒适(如图1),侧面示意图为图2;使用时为了散热,她在底板下面垫入散热架ACO'后,电脑转到AO'B'位置(如图3),侧面示意图为图4.已知OA=OB=24cm,O'C⊥OA于点C,O'C=12cm.(1)求∠CAO'的度数.(2)显示屏的顶部B'比原来升高了多少?(3)如图4,垫入散热架后,要使显示屏O'B'与水平线的夹角仍保持120°,则显示屏O'B'应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多少度?【答案】(1)∠CAO′=30°;(2)(36﹣12)cm;(3)显示屏O′B′应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30°.【解析】试题分析:(1)通过解直角三角形即可得到结果;(2)过点B作BD⊥AO交AO的延长线于D,通过解直角三角形求得BD=OBsin∠BOD=24×=12,由C、O′、B′三点共线可得结果;(3)显示屏O′B′应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30°,求得∠EO′B′=∠FO′A=30°,既是显示屏O′B′应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30°.试题解析:(1)∵O′C⊥OA于C,OA=OB=24cm,∴sin∠CAO′=,∴∠CAO′=30°;(2)过点B作BD⊥AO交AO的延长线于D,∵sin∠BOD=,∴BD=OBsin∠BOD,∵∠AOB=120°,∴∠BOD=60°,∴BD=OBsin∠BOD=24×=12,∵O′C⊥OA,∠CAO′=30°,∴∠AO′C=60°,∵∠AO′B′=120°,∴∠AO′B′+∠AO′C=180°,∴O′B′+O′C﹣BD=24+12﹣12=36﹣12,∴显示屏的顶部B′比原来升高了(36﹣12)cm;(3)显示屏O′B′应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30°,理由:∵显示屏O′B与水平线的夹角仍保持120°,∴∠EO′F=120°,∴∠FO′A=∠CAO′=30°,∵∠AO′B′=120°,∴∠EO′B′=∠FO′A=30°,∴显示屏O′B′应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30°.考点: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旋转的性质.3.如图,在△ABC中,∠ABC=90°,以AB的中点O为圆心,OA为半径的圆交AC于点D,E是BC的中点,连接DE,OE.(1)判断DE与⊙O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求证:BC2=2CD•OE;(3)若314cos,53BAD BE∠==,求OE的长.【答案】(1)DE为⊙O的切线,理由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3)OE =356.【解析】试题分析:(1)连接OD,BD,由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得到∠ADB为直角,可得出△BCD为直角三角形,E为斜边BC的中点,由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得到CE=DE,从而得∠C=∠CDE,再由OA=OD,得∠A=∠ADO,由Rt△ABC中两锐角互余,从而可得∠ADO与∠CDE互余,可得出∠ODE为直角,即DE垂直于半径OD,可得出DE为⊙O的切线;(2)由已知可得OE是△ABC的中位线,从而有AC=2OE,再由∠C=∠C,∠ABC=∠BDC,可得△ABC∽△BDC,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的比相等,即可证得;(3)在直角△ABC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得AC的长,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OE的长即可求得.试题解析:(1)DE为⊙O的切线,理由如下:连接OD,BD,∵AB为⊙O的直径,∴∠ADB=90°,在Rt△BDC中,E为斜边BC的中点,∴CE=DE=BE=BC,∴∠C=∠CDE,∵OA=OD,∴∠A=∠ADO,∵∠ABC=90°,∴∠C+∠A=90°,∴∠ADO+∠CDE=90°,∴∠ODE=90°,∴DE⊥OD,又OD为圆的半径,∴DE为⊙O的切线;(2)∵E是BC的中点,O点是AB的中点,∴OE是△ABC的中位线,∴AC=2OE,∵∠C=∠C,∠ABC=∠BDC,∴△ABC∽△BDC,∴,即BC2=AC•CD.∴BC2=2CD•OE;(3)解:∵cos∠BAD=,∴sin∠BAC=,又∵BE=,E是BC的中点,即BC=,∴AC=.又∵AC=2OE,∴OE=AC=.考点:1、切线的判定;2、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3、三角函数4.已知:△ABC内接于⊙O,D是弧BC上一点,OD⊥BC,垂足为H.(1)如图1,当圆心O在AB边上时,求证:AC=2OH;(2)如图2,当圆心O在△ABC外部时,连接AD、CD,AD与BC交于点P,求证:∠ACD=∠APB;(3)在(2)的条件下,如图3,连接BD,E为⊙O上一点,连接DE交BC于点Q、交AB 于点N,连接OE,BF为⊙O的弦,BF⊥OE于点R交DE于点G,若∠ACD﹣∠ABD=2∠BDN,AC=,BN=,tan∠ABC=,求BF的长.【答案】(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3)24.【解析】试题分析:(1)易证OH为△ABC的中位线,可得AC=2OH;(2)∠APB=∠PAC+∠ACP,∠ACD=∠ACB+∠BCD,又∵∠PAC =∠BCD,可证∠ACD=∠APB;(3)连接AO延长交于⊙O于点I,连接IC,AB与OD相交于点M,连接OB,易证∠GBN=∠ABC,所以BG=BQ.在Rt△BNQ中,根据tan∠ABC=,可求得NQ、BQ的长.利用圆周角定理可求得IC和AI 的长度,设QH=x,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出QH和HD的长度,利用垂径定理可求得ED的长度,最后利用tan∠OED=即可求得RG的长度,最后由垂径定理可求得BF的长度.试题解析:(1)在⊙O中,∵OD⊥BC,∴BH=HC,∵点O是AB的中点,∴AC=2OH;(2)在⊙O中,∵OD⊥BC,∴弧BD=弧CD,∴∠PAC=∠BCD,∵∠APB=∠PAC+∠ACP,∠ACD=∠ACB+∠BCD,∴∠ACD=∠APB;(3)连接AO延长交于⊙O于点I,连接IC,AB 与OD相交于点M,连接OB,∵∠ACD﹣∠ABD=2∠BDN,∴∠ACD﹣∠BDN=∠ABD+∠BDN,∵∠ABD+∠BDN=∠AND,∴∠ACD﹣∠BDN=∠AND,∵∠ACD+∠ABD=180°,∴2∠AND=180°,∴∠AND=90°,∵tan∠ABC=,∴,∴,∴,∵∠BNQ=∠QHD=90°,∴∠ABC=∠QDH,∵OE=OD,∴∠OED=∠QDH,∵∠ERG=90°,∴∠OED=∠GBN,∴∠GBN=∠ABC,∵AB⊥ED,∴BG=BQ=,GN=NQ=,∵∠ACI=90°,tan∠AIC=tan∠ABC=,∴,∴IC=,∴由勾股定理可求得:AI=25,设QH=x,∵tan∠ABC=tan∠ODE=,∴,∴HD=2x,∴OH=OD﹣HD=,BH=BQ+QH=,∵OB2=BH2+OH2,∴,解得:,当QH=时,∴QD=,∴ND=,∴MN=,MD=15,∵,∴QH=不符合题意,舍去,当QH=时,∴QD=∴ND=NQ+QD=,ED=,∴GD=GN+ND=,∴EG=ED﹣GD=,∵tan ∠OED=,∴,∴EG=RG ,∴RG=,∴ BR=RG+BG=12,∴BF=2BR=24.考点:1圆;2相似三角形;3三角函数;4直角三角形.5.(本题满分14分,第(1)小题满分4分,第(2)小题满分5分,第(3)小题满分5分)已知:如图,AB 是半圆O 的直径,弦//CD AB ,动点P 、Q 分别在线段OC 、CD 上,且DQ OP =,AP 的延长线与射线OQ 相交于点E 、与弦CD 相交于点F (点F 与点C 、D 不重合),20AB =,4cos 5AOC ∠=.设OP x =,CPF ∆的面积为y .(1)求证:AP OQ =;(2)求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它的定义域; (3)当OPE ∆是直角三角形时,求线段OP 的长.【答案】(1)证明见解析;(2)236030050(10)13x x y x x -+=<<;(3)8OP =【解析】 【分析】(1)证明线段相等的方法之一是证明三角形全等,通过分析已知条件,OP DQ =,联结OD 后还有OA DO =,再结合要证明的结论AP OQ =,则可肯定需证明三角形全等,寻找已知对应边的夹角,即POA QDO ∠=∠即可;(2)根据PFC ∆∽PAO ∆,将面积转化为相似三角形对应边之比的平方来求;(3)分成三种情况讨论,充分利用已知条件4cos 5AOC ∠=、以及(1)(2)中已证的结论,注意要对不符合(2)中定义域的答案舍去. 【详解】(1)联结OD ,∵OC OD =, ∴OCD ODC ∠=∠, ∵//CD AB , ∴OCD COA ∠=∠, ∴POA QDO ∠=∠. 在AOP ∆和ODQ ∆中,{OP DQPOA QDO OA DO=∠=∠=, ∴AOP ∆≌ODQ ∆, ∴AP OQ =;(2)作PH OA ⊥,交OA 于H , ∵4cos 5AOC ∠=, ∴4455OH OP x ==,35PH x =, ∴132AOP S AO PH x ∆=⋅=. ∵//CD AB , ∴PFC ∆∽PAO ∆, ∴2210()()AOPy CP x S OP x∆-==, ∴2360300x x y x-+=,当F 与点D 重合时,∵42cos 210165CD OC OCD =⋅∠=⨯⨯=, ∴101016x x =-,解得5013x =, ∴2360300x x y x-+=50(10)13x <<; (3)①当90OPE ∠=o 时,90OPA ∠=o , ∴4cos 1085OP OA AOC =⋅∠=⨯=; ②当90POE ∠=o 时,1010254cos cos 25OC CQ QCO AOC ====∠∠,∴252OP DQ CD CQ CD ==-=-2571622=-=, ∵501013OP <<, ∴72OP =(舍去); ③当90PEO ∠=o 时,∵//CD AB , ∴AOQ DQO ∠=∠, ∵AOP ∆≌ODQ ∆, ∴DQO APO ∠=∠, ∴AOQ APO ∠=∠,∴90AEO AOP ∠=∠=o ,此时弦CD 不存在,故这种情况不符合题意,舍去; 综上,线段OP 的长为8.6.如图,某公园内有一座古塔AB ,在塔的北面有一栋建筑物,某日上午9时太阳光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2°,此时塔在建筑物的墙上留下了高3米的影子CD .中午12时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为45°,此时塔尖A 在地面上的影子E 与墙角C 的距离为15米(B 、E 、C 在一条直线上),求塔AB 的高度.(结果精确到0.01米)参考数据:sin32°≈0.5299,cos32°≈0.8480,tan32°≈0.6249,2 1.4142≈.【答案】塔高AB 约为32.99米. 【解析】 【分析】过点D 作DH ⊥AB ,垂足为点H ,设AB =x ,则 AH =x ﹣3,解直角三角形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解:过点D 作DH ⊥AB ,垂足为点H .由题意,得 HB = CD = 3,EC = 15,HD = BC ,∠ABC =∠AHD = 90°,∠ADH = 32°.设AB = x ,则 AH = x – 3.在Rt △ABE 中,由 ∠AEB = 45°,得 tan tan451ABAEB EB∠=︒==. ∴ EB = AB = x .∴ HD = BC = BE + EC = x + 15. 在Rt △AHD 中,由 ∠AHD = 90°,得 tan AHADH HD∠=. 即得 3tan3215x x -︒=+. 解得 15tan32332.991tan32x ⋅︒+=≈-︒.∴ 塔高AB 约为32.99米.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根据题意作出辅助线,构造出直角三角形是解答此题的关键.7.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E 是边AB 上的一动点,点F 在边BC 的延长线上,且CF AE =,连接DE ,DF ,EF . FH 平分EFB ∠交BD 于点H .(1)求证:DE DF ⊥; (2)求证:DH DF =:(3)过点H 作HM EF ⊥于点M ,用等式表示线段AB ,HM 与EF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答案】(1)详见解析;(2)详见解析;(3)22EF AB HM =-,证明详见解析. 【解析】 【分析】(1)根据正方形性质, CF AE =得到DE DF ⊥.(2)由AED CFD △△≌,得DE DF =.由90ABC ∠=︒,BD 平分ABC ∠, 得45DBF ∠=︒.因为FH 平分EFB ∠,所以EFH BFH ∠=∠.由于45DHF DBF BFH BFH ∠=∠+∠=︒+∠,45DFH DFE EFH EFH ∠=∠+∠=︒+∠, 所以DH DF =.(3)过点H 作HN BC ⊥于点N ,由正方形ABCD 性质,得BD ==.由FH 平分,EFB HM EF HN BC ∠⊥⊥,,得HM HN =.因为4590HBN HNB ∠=︒∠=︒,,所以sin 45HNBH ===︒.由cos 45DFEF ===︒,得22EF AB HM =-.【详解】(1)证明:∵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 ∴AD CD =,90EAD BCD ADC ∠=∠=∠=︒. ∴90EAD FCD ∠=∠=︒. ∵CF AE =。
2020-2021九年级数学 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的专项 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题及详细答案
2020-2021九年级数学 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的专项 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题及详细答案一、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1.某地是国家AAAA 级旅游景区,以“奇山奇水奇石景,古賨古洞古部落”享誉巴渠,被誉为 “小九寨”.端坐在观音崖旁的一块奇石似一只“啸天犬”,昂首向天,望穿古今.一个周末,某数学兴趣小组的几名同学想测出“啸天犬”上嘴尖与头顶的距离.他们把蹲着的“啸天犬”抽象成四边形ABCD ,想法测出了尾部C 看头顶B 的仰角为40o ,从前脚落地点D 看上嘴尖A 的仰角刚好60o ,5CB m =, 2.7CD m =.景区管理员告诉同学们,上嘴尖到地面的距离是3m .于是,他们很快就算出了AB 的长.你也算算?(结果精确到0.1m .参考数据:400.64400.77400.84sin cos tan ︒≈︒≈︒≈,,.2 1.41,3 1.73≈≈)【答案】AB 的长约为0.6m . 【解析】 【分析】作BF CE ⊥于F ,根据正弦的定义求出BF ,利用余弦的定义求出CF ,利用正切的定义求出DE ,结合图形计算即可. 【详解】解:作BF CE ⊥于F ,在Rt BFC ∆中, 3.20BF BC sin BCF ⋅∠≈=,3.85CF BC cos BCF ⋅∠≈=,在Rt ADE ∆E 中,3 1.73tan 3AB DE ADE ===≈∠, 0.200.58BH BF HF AH EF CD DE CF ∴+=﹣=,==﹣=由勾股定理得,22BH AH 0.6(m)AB =+≈, 答:AB 的长约为0.6m .【点睛】考查的是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仰角俯角问题,掌握仰角俯角的概念、熟记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2.如图,从地面上的点A看一山坡上的电线杆PQ,测得杆顶端点P的仰角是45°,向前走6m到达B点,测得杆顶端点P和杆底端点Q的仰角分别是60°和30°.(1)求∠BPQ的度数;(2)求该电线杆PQ的高度(结果精确到1m).备用数据:,【答案】(1)∠BPQ=30°;(2)该电线杆PQ的高度约为9m.【解析】试题分析:(1)延长PQ交直线AB于点E,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求得即可;(2)设PE=x米,在直角△APE和直角△BPE中,根据三角函数利用x表示出AE和BE,根据AB=AE-BE即可列出方程求得x的值,再在直角△BQE中利用三角函数求得QE的长,则PQ的长度即可求解.试题解析:延长PQ交直线AB于点E,(1)∠BPQ=90°-60°=30°;(2)设PE=x米.在直角△APE中,∠A=45°,则AE=PE=x米;∵∠PBE=60°∴∠BPE=30°在直角△BPE中,BE=3PE=3x米,∵AB=AE-BE=6米,则x-3x=6,解得:x=9+33.则BE=(33+3)米.在直角△BEQ中,QE=3BE=3(33+3)=(3+3)米.∴PQ=PE-QE=9+33-(3+3)=6+23≈9(米).答:电线杆PQ的高度约9米.考点: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仰角俯角问题.3.小红将笔记本电脑水平放置在桌子上,显示屏OB与底板OA所在水平线的夹角为120°时,感觉最舒适(如图1),侧面示意图为图2;使用时为了散热,她在底板下面垫入散热架ACO'后,电脑转到AO'B'位置(如图3),侧面示意图为图4.已知OA=OB=24cm,O'C⊥OA于点C,O'C=12cm.(1)求∠CAO'的度数.(2)显示屏的顶部B'比原来升高了多少?(3)如图4,垫入散热架后,要使显示屏O'B'与水平线的夹角仍保持120°,则显示屏O'B'应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多少度?【答案】(1)∠CAO′=30°;(2)(36﹣12)cm;(3)显示屏O′B′应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30°.【解析】试题分析:(1)通过解直角三角形即可得到结果;(2)过点B作BD⊥AO交AO的延长线于D,通过解直角三角形求得BD=OBsin∠BOD=24×=12,由C、O′、B′三点共线可得结果;(3)显示屏O′B′应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30°,求得∠EO′B′=∠FO′A=30°,既是显示屏O′B′应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30°.试题解析:(1)∵O′C⊥OA于C,OA=OB=24cm,∴sin∠CAO′=,∴∠CAO′=30°;(2)过点B作BD⊥AO交AO的延长线于D,∵sin∠BOD=,∴BD=OBsin∠BOD,∵∠AOB=120°,∴∠BOD=60°,∴BD=OBsin∠BOD=24×=12,∵O′C⊥OA,∠CAO′=30°,∴∠AO′C=60°,∵∠AO′B′=120°,∴∠AO′B′+∠AO′C=180°,∴O′B′+O′C﹣BD=24+12﹣12=36﹣12,∴显示屏的顶部B′比原来升高了(36﹣12)cm;(3)显示屏O′B′应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30°,理由:∵显示屏O′B与水平线的夹角仍保持120°,∴∠EO′F=120°,∴∠FO′A=∠CAO′=30°,∵∠AO′B′=120°,∴∠EO′B′=∠FO′A=30°,∴显示屏O′B′应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30°.考点: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旋转的性质.4.(6分)某海域有A,B两个港口,B港口在A港口北偏西30°方向上,距A港口60海里,有一艘船从A港口出发,沿东北方向行驶一段距离后,到达位于B港口南偏东75°方向的C处,求该船与B港口之间的距离即CB的长(结果保留根号).【答案】.【解析】试题分析:作AD⊥BC于D,于是有∠ABD=45°,得到AD=BD=,求出∠C=60°,根据正切的定义求出CD的长,得到答案.试题解析:作AD⊥BC于D,∵∠EAB=30°,AE∥BF,∴∠FBA=30°,又∠FBC=75°,∴∠ABD=45°,又AB=60,∴AD=BD=,∵∠BAC=∠BAE+∠CAE=75°,∠ABC=45°,∴∠C=60°,在Rt△ACD中,∠C=60°,AD=,则tanC=,∴CD==,∴BC=.故该船与B港口之间的距离CB的长为海里.考点: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方向角问题.5.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0,﹣6),点B(6,0).Rt△CDE中,∠CDE=90°,CD=4,DE=4,直角边CD在y轴上,且点C与点A重合.Rt△CDE沿y轴正方向平行移动,当点C运动到点O时停止运动.解答下列问题:(1)如图(2),当Rt△CDE运动到点D与点O重合时,设CE交AB于点M,求∠BME 的度数.(2)如图(3),在Rt△CDE的运动过程中,当CE经过点B时,求BC的长.(3)在Rt△CDE的运动过程中,设AC=h,△OAB与△CDE的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请写出S与h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面积S的最大值.【答案】(1)∠BME=15°;(2BC=4;(3)h≤2时,S=﹣h2+4h+8,当h≥2时,S=18﹣3h.【解析】试题分析:(1)如图2,由对顶角的定义知,∠BME=∠CMA,要求∠BME的度数,需先求出∠CMA的度数.根据三角形外角的定理进行解答即可;(2)如图3,由已知可知∠OBC=∠DEC=30°,又OB=6,通过解直角△BOC就可求出BC的长度;(3)需要分类讨论:①h≤2时,如图4,作MN⊥y轴交y轴于点N,作MF⊥DE交DE于点F,S=S△EDC﹣S△EFM;②当h≥2时,如图3,S=S△OBC.试题解析:解:(1)如图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0,﹣6),点B(6,0).∴OA=OB,∴∠OAB=45°,∵∠CDE=90°,CD=4,DE=4,∴∠OCE=60°,∴∠CMA=∠OCE﹣∠OAB=60°﹣45°=15°,∴∠BME=∠CMA=15°;如图3,∵∠CDE=90°,CD=4,DE=4,∴∠OBC=∠DEC=30°,∵OB=6,∴BC=4;(3)①h≤2时,如图4,作MN⊥y轴交y轴于点N,作MF⊥DE交DE于点F,∵CD=4,DE=4,AC=h,AN=NM,∴CN=4﹣FM,AN=MN=4+h﹣FM,∵△CMN∽△CED,∴,∴,解得FM=4﹣,∴S=S△EDC﹣S△EFM=×4×4﹣(44﹣h)×(4﹣)=﹣h2+4h+8,②如图3,当h≥2时,S=S△OBC=OC×OB=(6﹣h)×6=18﹣3h.考点:1、三角形的外角定理;2、相似;3、解直角三角形6.问题背景:如图(a),点A、B在直线l的同侧,要在直线l上找一点C,使AC与BC的距离之和最小,我们可以作出点B关于l的对称点B′,连接A B′与直线l交于点C,则点C即为所求.(1)实践运用:如图(b),已知,⊙O的直径CD为4,点A 在⊙O 上,∠ACD=30°,B 为弧AD 的中点,P为直径CD上一动点,则BP+AP的最小值为.(2)知识拓展:如图(c),在Rt△ABC中,AB=10,∠BAC=45°,∠BAC的平分线交BC于点D,E、F分别是线段AD和AB上的动点,求BE+EF的最小值,并写出解答过程.【答案】解:(1)22.(2)如图,在斜边AC上截取AB′=AB,连接BB′.∵AD平分∠BAC,∴点B与点B′关于直线AD对称.过点B′作B′F⊥AB,垂足为F,交AD于E,连接BE.则线段B′F的长即为所求 (点到直线的距离最短) .在Rt△AFB/中,∵∠BAC=450, AB/="AB=" 10,∴.∴BE+EF的最小值为【解析】试题分析:(1)找点A或点B关于CD的对称点,再连接其中一点的对称点和另一点,和MN的交点P就是所求作的位置,根据题意先求出∠C′AE,再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E,即可得出PA+PB的最小值:如图作点B关于CD的对称点E,连接AE交CD于点P,此时PA+PB最小,且等于A.作直径AC′,连接C′E,根据垂径定理得弧BD=弧DE.∵∠ACD=30°,∴∠AOD=60°,∠DOE=30°.∴∠AOE=90°.∴∠C′AE=45°.又AC为圆的直径,∴∠AEC′=90°.∴∠C′=∠C′AE=45°.∴C′E=AE=AC′=22.∴AP+BP 的最小值是22.(2)首先在斜边AC 上截取AB′=AB ,连接BB′,再过点B′作B′F ⊥AB ,垂足为F ,交AD 于E ,连接BE ,则线段B′F 的长即为所求.7.如图,某校数学兴趣小组为测量校园主教学楼AB 的高度,由于教学楼底部不能直接到达,故兴趣小组在平地上选择一点C ,用测角器测得主教学楼顶端A 的仰角为30°,再向主教学楼的方向前进24米,到达点E 处(C ,E ,B 三点在同一直线上),又测得主教学楼顶端A 的仰角为60°,已知测角器CD 的高度为1.6米,请计算主教学楼AB 的高度.(3≈1.73,结果精确到0.1米)【答案】22.4m 【解析】 【分析】首先分析图形,根据题意构造直角三角形.本题涉及多个直角三角形,应利用其公共边构造等量关系,进而求解. 【详解】解:在Rt △AFG 中,tan ∠AFG 3, ∴FG =tan 3AG AFG =∠,在Rt △ACG 中,tan ∠ACG =AGCG, ∴CG =tan AGACG ∠=3.又∵CG ﹣FG =24m ,33=24m , ∴AG 3, ∴AB 3+1.6≈22.4m .8.如图,已知,在O e 中,弦AB 与弦CD 相交于点E ,且»»AC BD=. (1)求证:AB CD =;(2)如图,若直径FG 经过点E ,求证:EO 平分AED ∠;(3)如图,在(2)的条件下,点P 在»CG上,连接FP 交AB 于点M ,连接MG ,若AB CD ⊥,MG 平分PMB ∠,2MG =,FMG ∆的面积为2,求O e 的半径的长.【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3)O e 10. 【解析】 【分析】(1) 利用相等的弧所对的弦相等进行证明;(2)连接AO 、DO ,过点O 作OJ AB ⊥于点J ,OQ CD ⊥于点Q ,证明AOJ DOQ ∆≅∆得出OJ OQ =,根据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可得结论;(3)如图,延长GM 交O e 于点H ,连接HF ,求出2FH =,在HG 上取点L ,使HL FH =,延长FL 交O e 于点K ,连接KG ,求出22FL =HM n =,则有22LK KG n ==,2222FK FL LK n =+=+,再证明KFG EMG HMF ∠=∠=∠,从而得到tan tan KFG HMF ∠=∠,KG HF FK HM=,再代入LK 和FK 的值可得n=4,再求得FG 的长,最后得到圆的半径为10.【详解】 解:(1)证明:∵»»AC BD =,∴»»»»AC CBBD CB +=+, ∴»»AB CD =,∴AB CD =.(2)证明:如图,连接AO 、DO ,过点O 作OJ AB ⊥于点J ,OQ CD ⊥于点Q ,∴90AJO DQO ∠=∠=︒,1122AJ AB CD DQ ===, 又∵AO DO =,∴AOJ DOQ ∆≅∆,∴OJ OQ =,又∵OJ AB ⊥,OQ CD ⊥,∴EO 平分AED ∠.(3)解:∵CD AB ⊥,∴90AED ∠=︒,由(2)知,1452AEF AED ∠=∠=︒, 如图,延长GM 交O e 于点H ,连接HF ,∵FG 为直径,∴90H ∠=︒,122MFG S MG FH ∆=⨯⋅=, ∵2MG =,∴2FH =, 在HG 上取点L ,使HL FH =,延长FL 交O e 于点K ,连接KG ,∴45HFL HLF ∠=∠=︒,45KLG HLF ∠=∠=︒,∵FG 为直径,∴90K ∠=︒,∴9045KGL KLG KLG ∠=︒-∠=︒=∠,∴LK KG =,在Rt FHL ∆中,222FL FH HL =+,22FL =设HM n =,2HL MG ==,∴GL LM MG HL LM HM n =+=+==,在Rt LGK ∆中,222LG LK KG =+,22LK KG ==,222FK FL LK =+=, ∵GMP GMB ∠=∠,∵PMG HMF ∠=∠,∴HMF GMB ∠=∠, ∵1452AEF AED ∠=∠=︒, ∴45MGF EMG MEF ∠+∠=∠=︒,45MGF KFG HLF ∠+∠=∠=︒,∴KFG EMG HMF ∠=∠=∠,∴tan tan KFG HMF ∠=∠, ∴KG HF FK HM =,∴2222222nn =+,4n =, ∴6HG HM MG =+=,在Rt HFG ∆中,222FG FH HG =+,210FG =10FO =即O e 10【点睛】考查了圆的综合题,本题是垂径定理、圆周角定理以及三角函数等的综合应用,适当的添加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9.如图,AB是⊙O的直径,E是⊙O上一点,C在AB的延长线上,AD⊥CE交CE的延长线于点D,且AE平分∠DAC.(1)求证:CD是⊙O的切线;(2)若AB=6,∠ABE=60°,求AD的长.【答案】(1)详见解析;(2)9 2【解析】【分析】(1)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OAE=∠DAE,再利用半径相等得∠AEO=∠OAE,等量代换即可推出OE∥AD,即可解题,(2)根据30°的三角函数值分别在Rt△ABE中,AE=AB·cos30°,在Rt△ADE中,AD=cos30°×AE即可解题.【详解】证明:如图,连接OE,∵AE平分∠DAC,∴∠OAE=∠DAE.∵OA=OE,∴∠AEO=∠OAE.∴∠AEO=∠DAE.∴OE∥AD.∵DC⊥AC,∴OE⊥DC.∴CD是⊙O的切线.(2)解:∵AB是直径,∴∠AEB=90°,∠ABE=60°.∴∠EAB=30°,在Rt △ABE 中,AE =AB·cos30°=6×32=33, 在Rt △ADE 中,∠DAE =∠BAE =30°,∴AD=cos30°×AE=3×33=92. 【点睛】本题考查了特殊的三角函数值的应用,切线的证明,中等难度,利用特殊的三角函数表示出所求线段是解题关键.10.如图,已知二次函数212y x bx c =++的图象经过点A (-3,6),并与x 轴交于点B (-1,0)和点C ,顶点为点P .(1)求这个二次函数解析式;(2)设D 为x 轴上一点,满足∠DPC =∠BAC ,求点D 的坐标; (3)作直线AP ,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一点M ,在直线AP 上是否存在点N ,使AM +MN 的值最小?若存在,求出M 、N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点C 坐标为(3,0),点P (1,-2);(2)点P (7,0);(3)点N (-75,145). 【解析】【分析】(1)将点A 、B 坐标代入二次函数表达式,即可求解;(2)利用S △ABC = 12×AC×BH= 12×BC×y A ,求出sinα= 222105BH AB ==,则tanα= 12,在△PMD 中,tanα= MD PM 1222x =+,即可求解; (3)作点A 关于对称轴的对称点A′(5,6),过点A′作A′N ⊥AP 分别交对称轴与点M 、交AP 于点N ,此时AM+MN 最小,即可求解.【详解】(1)将点A、B坐标代入二次函数表达式得:9633212bb c⎧=-+⎪⎪⎨⎪=--+⎪⎩,解得:132bc=-⎧⎪⎨=-⎪⎩,故:抛物线的表达式为:y=12x2-x-32,令y=0,则x=-1或3,令x=0,则y=-32,故点C坐标为(3,0),点P(1,-2);(2)过点B作BH⊥AC交于点H,过点P作PG⊥x轴交于点G,设:∠DPC=∠BAC=α,由题意得:AB10,AC2BC=4,PC2,S△ABC=12×AC×BH=12×BC×y A,解得:BH2sinα=BHAB22210=5,则tanα=12,由题意得:GC=2=PG,故∠PCB=45°,延长PC,过点D作DM⊥PC交于点M,则MD=MC=x,在△PMD中,tanα=MDPM22x+12,解得:x2CD2x=4,故点P(7,0);(3)作点A关于对称轴的对称点A′(5,6),过点A′作A′N⊥AP分别交对称轴与点M、交AP于点N,此时AM+MN最小,直线AP表达式中的k值为:84=-2,则直线A′N表达式中的k值为12,设直线A′N的表达式为:y=12x+b,将点A′坐标代入上式并求解得:b=72,故直线A′N的表达式为:y=12x+72…①,当x=1时,y=4,故点M(1,4),同理直线AP的表达式为:y=-2x…②,联立①②两个方程并求解得:x=-75,故点N(-75,145).【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二次函数综合运用,涉及到一次函数、解直角三角形等知识,其中(3),利用对称点求解最小值,是此类题目的一般方法.11.已知Rt△ABC,∠BAC=90°,点D是BC中点,AD=AC,BC=3A,D两点作⊙O,交AB于点E,(1)求弦AD的长;(2)如图1,当圆心O在AB上且点M是⊙O上一动点,连接DM交AB于点N,求当ON 等于多少时,三点D、E、M组成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3)如图2,当圆心O不在AB上且动圆⊙O与DB相交于点Q时,过D作DH⊥AB(垂足为H)并交⊙O于点P,问:当⊙O变动时DP﹣DQ的值变不变?若不变,请求出其值;若变化,请说明理由.【答案】(1)23(2)当ON等于13﹣1时,三点D、E、M组成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3)不变,理由见解析【解析】【分析】(1)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即可得到AD的长;(2)连DE、ME,易得当ED和EM为等腰三角形EDM的两腰,根据垂径定理得推论得OE⊥DM,易得到△ADC为等边三角形,得∠CAD=60°,则∠DAO=30°,∠DON=60°,然后根据含30°的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得DN=1233;当MD=ME,DE为底边,作DH⊥AE,由于3∠DAE=30°,得到3,∠DEA=60°,DE=2,于是OE=DE=2,OH=1,又∠M=∠DAE=30°,MD=ME,得到∠MDE=75°,则∠ADM=90°-75°=15°,可得到∠DNO=45°,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到33;(3)连AP、AQ,DP⊥AB,得AC∥DP,则∠PDB=∠C=60°,再根据圆周角定理得∠PAQ=∠PDB,∠AQC=∠P,则∠PAQ=60°,∠CAQ=∠PAD,易证得△AQC≌△APD,得到DP=CQ,则DP-DQ=CQ-DQ=CD,而△ADC为等边三角形,3DP-DQ的值.【详解】解:(1)∵∠BAC=90°,点D是BC中点,BC=3∴AD=12BC=3(2)连DE、ME,如图,∵DM>DE,当ED和EM为等腰三角形EDM的两腰,∴OE⊥DM,又∵AD=AC,∴△ADC为等边三角形,∴∠CAD=60°,∴∠DAO=30°,∴∠DON=60°,在Rt△ADN中,DN=12AD3,在Rt△ODN中,ON=33DN=1,∴当ON等于1时,三点D、E、M组成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当MD=ME,DE为底边,如图3,作DH⊥AE,∵AD=23,∠DAE=30°,∴DH=3,∠DEA=60°,DE=2,∴△ODE为等边三角形,∴OE=DE=2,OH=1,∵∠M=∠DAE=30°,而MD=ME,∴∠MDE=75°,∴∠ADM=90°﹣75°=15°,∴∠DNO=45°,∴△NDH为等腰直角三角形,∴NH=DH=3,∴ON=3﹣1;综上所述,当ON等于1或3﹣1时,三点D、E、M组成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3)当⊙O变动时DP﹣DQ的值不变,DP﹣DQ=23.理由如下:连AP、AQ,如图2,∵∠C=∠CAD=60°,而DP⊥AB,∴AC∥DP,∴∠PDB=∠C=60°,又∵∠PAQ=∠PDB,∴∠PAQ=60°,∴∠CAQ=∠PAD,∵AC=AD,∠AQC=∠P,∴△AQC≌△APD,∴DP=CQ,∴DP﹣DQ=CQ﹣DQ=CD=23.【点睛】本题考查了垂径定理和圆周角定理:平分弧的直径垂直弧所对的弦;在同圆和等圆中,相等的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也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含30°的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12.如图,在航线l 的两侧分别有观测点A 和B ,点B 到航线l 的距离BD 为4km ,点A 位于点B 北偏西60°方向且与B 相距20km 处.现有一艘轮船从位于点A 南偏东74°方向的C 处,沿该航线自东向西航行至观测点A 的正南方向E 处.求这艘轮船的航行路程CE 的长度.(结果精确到0.1km )(参考数据:3≈1.73,sin74°≈0.96,cos74°≈0.28,tan74°≈3.49)【答案】20.9km【解析】分析:根据题意,构造直角三角和相似三角形的数学模型,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和解直角三角形即可.详解:如图,在Rt △BDF 中,∵∠DBF=60°,BD=4km ,∴BF=cos 60BD o =8km , ∵AB=20km ,∴AF=12km , ∵∠AEB=∠BDF ,∠AFE=∠BFD ,∴△AEF ∽△BDF ,∴AE BD AF BF, ∴AE=6km , 在Rt △AEF 中,CE=AE•tan74°≈20.9km .故这艘轮船的航行路程CE 的长度是20.9km .点睛:本题考查相似三角形,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概念,会根据条件判断两个三角形相似.。
(完整)八年级三角形边角关系练习题(含解析答案)
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练习题回首:1、三角形的观点定义:由 _______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按序相接所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的分类按角分:锐角三角形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按边分:不等边三角形三角形底边和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3、三角形的重要线段在三角形中,最重要的三种线段是三角形的中线、三角形的角均分线、三角形的高。
说明:(1)三角形的三条中线的交点在三角形的____部。
(2)三角形的三条角均分线的交点在三角形的______部。
(3)_______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在三角形的内部;______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是直角顶点; _____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直线的交点在三角形的外面。
4、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定理:三角形随意两边的和____第三边;推论:三角形随意两边的差____第三边;说明:运用“三角形中随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能够判断三条线段可否构成三角形,也能够查验较小的两边的和能否大于第三边。
5、三角形各角的关系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______度;推论:(1)当有一个角是90°时,其他的两个角的和为90°;(2)三角形的随意一个外角 ______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3)三角形的随意一个外角______随意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说明:任一三角形中,最多有三个锐角,最罕有两个锐角;最多有一个钝角;最多有一个直角。
三角形的计数例1 如图,平面上有 A、B、C、D、E 五个点,此中 B、C、D 及 A、E、 C分别在同一条直线上,那么以这五个点中的三个点为极点的三角形有()A、4 个B、6个C、8 个D、10个分析:连结 AB、 AD、BE、DE。
课件出示答案: C 。
小结:分类议论是三角形的计数中常有的思路方法。
贯通融会:1、已知△ ABC是直角三角形,且∠ BAC=30°,直线 EF与△ ABC的两边 AC, AB分别交于点 M,N,那么∠ CME+∠ BNF=()A、150°B、180°C、135°D、不可以确立分析:由于∠ A=30°,所以∠ NMA+∠ MNA=180° -30 ° =150°,所以∠ CME+∠BNF=∠ NMA+∠ MNA=150° . 应选 A.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例 2边长为整数,周长为20 的等腰三角形的个数是。
初中数学专题与三角形有关的角典型试题
7. (江苏省第十五届初中数学竞赛初二第 1 试试题) 已知△ABC 的三个内角为 A、B、C,令 B C ,
C A A B ,则 , , 中锐角的个
数至多为( ) (A)1 (B)2 (C)3 ( D) 4 8.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外角中( ) (A)至少有一个钝角 (B)至少有两个钝角 (C)至少有三个钝角 (D)可以没有钝角 9. 在 ABC 中, B, C 的平分线相交于一点 P ,设 A x , BPC y ,如果 x 每增加 1 ,那么 y 增加
图 13
1 ,求满足此条件的所有锐角三角形的度数. 4
.
27. (1998 北京市初中数学竞赛试题)
ABC 中,三个内角的度数均为整数,且 A B C , 4C 7A ,则 B
28. (1987 年宝鸡市初中数学竞赛第一试) 若三角形的三个内角 A, B, C 关系满足 A 3B, C 2 B ,则这个三角形是( (A)钝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锐角三角形但不等边 )
1 A . 2
0
图 3 中,若 E 为 ABC 两外角平分线的交点,则 BEC 90 角的外角的一半).
1 1 A 1800 A (即等于第三个 2 2 1 A . 2
E
FD
B
图 4 中,若 P 为 B 的平分线和 ABC 外角平分线的交点,则 P 图 5 中, BOC A B C . 图 6 中, 若 E 为 ABC , ADC 平分线的交点,则 E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重要结论
A B I B C A A A P
C
D
B
C
E
B
C
图1
A
初中数学竞赛指导:《三角形》竞赛专题训练(含答案)
《三角形》竞赛专题训练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我们来看这样一个问题:如图1所示,AD 是BC 边上的高,若点P 在BC 边上移动,你能判断线段AP 与边AB 或边AC 的大小吗?从直观上我们可以看出,若点P 在线段BD 上移动,则AP AB <,若点P 在线段CD 上移动,则AP AC <.可是遇到这样判断三角形中边与边的大小的问题,我们会想到哪些定理呢?下面我们就通过例题来看看这些定理的运用.经典例题(1)在ABC ∆内,AB AC =,AD 是边BC 上的高,若点P 在ABD ∆内,证明: APB APC ∠>∠.( 2) ABC ∆是等边三角形,P 是ABC ∆内或边上任意一点(不包含端点),证明:PA PB PC <+. 解题策略(1)如图2,设PC 与AD 交于点E ,连结BE ,延长AP 交BC 于点F ,因为AB AC =,所以ACB ABC ∠=∠,CAD BAD ∠=∠,CE BE =,ECB EBC ∠=∠(由等腰三角形性 质),则ACE ACB ECB ABC CBP ABP ∠=∠-∠>∠-∠=∠,CAP BAP ∠>∠ 所以180APB ABP BAP ∠=︒-∠-∠ 180ACE CAP >︒-∠-∠ APC =∠(2)直接找PA 与PB PC +的关系并不容易,因为它们不在一个三角形中,这时我们要想办法找个中间量,使得PA 小于这条边,而PB PC +大于这条边,由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可知PB PC BC +>,我们很自然地想到把BC 作为中间量来证明.如图3,延长AP 交边BC 于点F ,则AP AF ≤,因为AFC B ∠>∠,B C ∠=∠,所以AC AF >,而PB PC BC +≥ (等号成立条件是点P 在边BC 上),所以AP PB PC <+.画龙点睛判断三角形边与边的大小,我们常用的定理有:(1)在同一个三角形中,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2)在同一个三角形中,大角对大边,小角对小边,等角对等边. 举一反三1. 如图,ABC ∆中,D 、E 、F 分别是边BC 、CA 、AB 上的点,证明: DEF ∆的周长小于ABC ∆的周长.2. 如图,在ABC ∆中,AB AC >,AD 是高,P 是线段AD 上任意一点,证明:PB PC BD CD -<-3. 如图,在ABC ∆中有D 、E 两点,求证:BD DE EC AB AC ++<+.融会贯通4. 已知点O 在ABC ∆内部,连结OA ,OB ,OC ,说明:1()2AB AC BC OA OB OC AB AC BC ++<++<++2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这条看似简单的定理在我们求三角形中的角的度数甚至是其他多边形的内角的度数时,却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这一讲我们就来看几道利用内角和定理的有趣的问题. 经典例题如图所示.平面上六个点A B C D E F 、、、、、构成一个封闭折线图形.求+A B C D E F ∠∠+∠+∠+∠+∠的度数.解题策略所求的六个角中任意三个都不在同一个三角形中,两两成对地分布在三个三角形中,且这三个三角形中第三个角的对顶角在同一个三角形中,于是,我们反复利用内角和定理可求得结果.因为+180A B APB ∠∠+∠=︒ +180E F FRE ∠∠+∠=︒+180C D DQC ∠∠+∠=︒ 且 +180PRQ PQR QPR ∠∠+∠=︒ 即 +180FRE DQC APB ∠∠+∠=︒故 +360A B C D E F ∠∠+∠+∠+∠+∠=︒ 画龙点睛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在涉及求角度的时候,总要直接或间接地用到这条定理,当然,更多时候,它要结合其他知识,如外角和定理、对顶角相等,平行线性质定理才能使它的作用更大的发挥出来,希望同学们能熟练应用. 举一反三1. 如图,求+A B C D E ∠∠+∠+∠+∠的度数.2. 如图,求+A B C D E ∠∠+∠+∠+∠的度数.3. 如图,BE 平分ABD ∠,CF 平分ACD ∠,BE 与CF 相交于G ,若140BDC ∠=︒,100BGC ∠=︒,求A ∠的度数.融会贯通4. 如图,在ABC ∆中,延长BC 到D ,ABC ∠与ACD ∠的平分线交于1A ,1A CD∠与1A BC ∠的平分线交于2A ,2A BC ∠与2A CD ∠的平分线交于3A ,3A BC ∠与3A CD ∠的平分线交于4A ,若450A ∠=︒,求A ∠的度数.3 多边形的边和角在平面内,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 (2)180n -⨯︒.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经典例题如图1,在六边形ABCDEF 中,=A B C D E F ∠∠=∠=∠=∠=∠,1AB =cm ,3BC CD ==cm ,2DE =cm.求六边形ABCDEF 的周长.解题策略如图2,将BC 、DE 、AF 分别向两边延长交于L 、M 、N 三点.由六边形内角和公式可知=A B C D E F ∠∠=∠=∠=∠=∠(2)1806n =-⨯︒÷120=︒所以=N L M NCD NDC FEM EFM LBA ∠∠=∠=∠=∠=∠=∠=∠LAB =∠60=︒,所以LMN ∆、ALB ∆、CDN ∆、EFM ∆都是等边三角形;所以LN MN LM ==,AB LB AL ==,EM MF FE ==,CD DN CN ==因为1AB =cm ,3BC CD ==cm ,2DE =cm ,所以1AB LB AL ===cm ,3CD DN CN ===cm.因为LN CN BC LB =++,所以3317LN =++=(cm),所以7LN MN LM === cm.因为EM MN DE DN =--,所以7232ME =--=(cm),所以2EM MF FE ===cm.因为AF LM LA FM =--,所以7124AF =--=(cm),因为六边形ABCDEF 的周长AB BC CD DE EF FA =+++++,所以六边形ABCDEF 的周长13322415=+++++=cm.画龙点睛因为每个内角都是120°,所以多边形的每个外角也都相等,且为60°,从而可以通过延长线段构造等边三角形,利用等边三角形的特殊性质解题. 举一反三1. 如图,一个多边形纸片按图示的剪法剪去一个内角后,得到一个内角和为2340°的新多边形,则原多边形的边数为( ).(A)13 (B)14 (C)15 (D)162. 一块正六边形硬纸片,做成一个底面仍为正六边形且高相等的无盖纸盒(侧面均垂直于底面,见图b),需在每一个顶点处剪去一个四边形,如图a 中的四边形'AGA H ,那么'GA H ∠的大小是 度.3. 如图是某广场地面的一部分,地面的中央是一块正六边形的地砖,周围用正三角形和正方形的大理石地砖密铺,从里向外共铺了10层(不包括中央的正六边形地砖),每一层的外边界都围成一个多边形,若中央正六边形的地砖的边长为0.5m ,则第10层的外边界所围成的多边形的周长是多少?融会贯通4. 在一个多边形中,除了两个内角外,其余的内角和为2002°,求这个多边形的边数.4 图形面积——等积变换对于三角形的面积有以下两个重要性质:1. 两个三角形的面积之比等于它们的底、高乘积的比;2. 等底(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之比等于它们的高(底)之比.作为以上两个性质的一个特例,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 经典例题如图,已知P 为ABC ∆内一点,AP 、BP 、CP 分别与对边相交于点D 、E 、F .把ABC ∆分成六个小三角形,其中四个小三角形的面积已经给出.求ABC ∆的面积.解题策略设BPF S x ∆=,APE S y ∆=,由题设404303PBD PCD S BD DC S ∆∆=== 所以8440435303ABD ACD S x S y ∆∆++==++ 化简得34112x y -=- ①又30402351BPC EPC S BP PE S ∆∆+===所以8421ABP APE S x S y ∆∆+== 化简得284x y =- ② 由①、②可得56,70x y == 所以315ABC S ∆=画龙点睛底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面积之比等于它们的高之比,高相等的两个三角形面积之比等于它们的底之比,灵活利用这个性质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许多问题. 举一反三1. 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中,//EF AC 分别交CD 、AD 于E 、F .连结AE 、BE 、BF 、CF ,问与BCE ∆面积相等的三角形还有几个?分别是哪几个?2. 在ABC ∆中,E 为AC 中点,D 在BC 上,2DC BD =,AD 交BE 于F ,求证::1:5BDF FDCE S S ∆=四边形3. 在ABC ∆内任取一点P ,连结AP 、BP 、CP ,并分别延长交BC 、CA 、AB 于D 、E 、F .求证:1AF BD CEBF CD AE=.融会贯通4. 设P 是ABC ∆内任一点,AD 、BE 、CF 过点P 且分别交边BC 、CA 、AB 于D 、E 、F .求证:1PD PE PFAD BE CF++=.参考答案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1. 因为,,AE AF EF BD BF DF CE CD DE +>+>+>所以AE AF BD BF CD CE DE EF DF +++++>++ 所以DEF ∆的周长小于ABC ∆的周长.2. 如图,在BD 上取一点E ,使得DE CD =,则BD CD BE -=,PD 既是PEC ∆的高,又是中线,则PEC ∆是等腰三角形,所以PE PC =,因为PB PE BE -<,故PB PC BD CD -<-.3. 延长BD 交AC 于M 点,延长CE 交BD 的延长线于点N .在ABM ∆中AB AM BM +>,在CNM ∆中,NM MC NC +> 所以AB AM NM MC BM NC +++>+ 因为AM MC AC +=,BM BN NM =+ 所以AB AC NM BN NM NC ++>++ 所以AB AC BN NC +>+……①在BNC ∆中,BN NC BD DN NE EC +=+++……② 在DNE ∆中,DN NE DE +>……③由②、③得BN NC BD DE EC +>++……④由①、④得AB AC BN NC BD DE EC +>+>++4. 根据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对于OAB ∆、OBC ∆、OAC ∆,有: OA OB AB +>,OA OC AC +>,OB OC BC +> 因此OA OB OA OC OB OC AB AC BC +++++>++所以1()2AB AC BC OA OB OC ++<++ 延长BO 交AC 于D ,则AB AC AB AD DC BD DC BO OD DC BO OC +=++>+=++>+, 即AB AC OB OC +>+同理可得:AB BC OA OC +>+,AC BC OA OB +>+三式相加得:2()2()AB AC BC OA OB OC ++>++ 即AB AC BC OA OB OC ++>++2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1. 将CD 延长,交AB 于点F ,AE 于点G ,则AFG B C ∠=∠+∠,AGF D E ∠=∠+∠ 因为180A AFG AGF ∠+∠+∠=︒所以+180A B C D E ∠∠+∠+∠+∠=︒2. 如图,因为CIH D E ∠=∠+∠,CHI A B ∠=∠+∠,180CHI CIH C ∠+∠+∠=︒所以+180A B C D E ∠∠+∠+∠+∠=︒3. 延长CD 交AB 于H ,212123CDB DHB A ∠=∠+∠=∠+∠+∠,224CGB CFB A ∠=∠+∠=∠+∠+∠因为12∠=∠,34∠=∠,且140BDC ∠=︒,100BGC ∠=︒ 所以1340∠+∠=︒,60A ∠=︒4. 因为ACD A ABC ∠=∠+∠(外角和定理)所以111222ACD ABC A ∠-∠=∠ 即112A A ∠=∠以此类推2112A A ∠=∠,3212A A ∠=∠,4312A A ∠=∠所以41680A A ∠=∠=︒3 多边形的边和角1. B2. 60°3. 根据题意分析可得:从里向外的第1层是61612⨯+=边形;第2层是62618⨯+= 边形;此后,每层都比前一层多6条边.依此递推,第10层是610666⨯+=边形,因为边 长为0.5m ,所以第10层的外边界所围成的多边形的周长是660.533⨯=(m).4. 设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n ,两个内角的和为x ︒.则(2)1802002n x --=解得1802362x n =-因为0360x <<所以01802362360n <-< 解得118113619090n << 所以14n =或15,则多边形的边数是14或15.4 图形面积——等积变换1. BCE CEA S S ∆∆=,ACE AFC S S ∆∆=,AFC ABF S S ∆∆=,,,所以与BCE ∆面积相等的有3个三角形,分别是CEA ∆、AFC ∆、ABF ∆2. 设BDF S a ∆=.连结DE ,取DC 中点G ,连结EG ,由中位线性质可知//EG AD ,所以F 是BE 的中点,于是有BDF EDF S S a ∆∆==,又2GCE DEG BDE S S S a ∆∆∆===, 所以225FDE DEG GCE FDCE S S S S a a a a ∆∆∆=++=++=四边形.因此:1:5BDF FDCE S S ∆=四边形3. 因为ACF APF BPF BCFS S AF BF S S ∆∆∆∆== 所以ACF APF ACP BCF BPF BCP S S S AF BF S S S ∆∆∆∆∆∆-==-同理可得APB APC S BD CD S ∆∆=,BCP APB S CE AE S ∆∆= 三式相乘可得1AF BD CE BF CD AE= 4. 设P 到BC 、CA 、AB 的距离分别为a t 、b t 、c t ,BC 、CA 、AB 边上的高分别为a h 、b h 、c h ,因为PDC a PBC ADC a ABCS t S PD AD S h S ∆∆∆∆=== 所以PBC ABCS PD AD S ∆∆= 同理PAC ABC S PE BE S ∆∆=,PAB ABC S PF CF S ∆∆= 三式相加即得1PD PE PF AD BE CF ++=。
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竞赛)
E 图1
3.在⊿ABC中,AB=5,AC=9,则BC
边上的中线AD的长的取值范围是 2<AD<7 _________. 延长AD到E,使DE=AD,连结BE. 证⊿BDE≌⊿CDA,得DE=AC.
B
A
D C
E
在⊿ADE中,4<AE<14.即4<2AD<14.
∴2<AD<7.
4.若三角形的三边长度均为整数,其中两边的差是 7,且三角形的周长是奇数,则第三边长可能是 C( ) A.9 B.8 C.7 D.6 不妨设三角形三边长度为a,b,c,且a-b=7.则a与b一 奇一偶.又a+b+c为奇数, 所以c一定为偶数,可能是8 5.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分别是a,b,c(a,b,c都是 质数),且a+b+c=16, 则这个三角形是( B ) A.直角三角形 B.等腰三角形 C.等边三角形 D.直角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 不妨设a=2,b<c则b+c=14,又c-b<2,所以c-b=0, ∴b=c=7.选(B)
在⊿ABD中,有AB+AD>BD. 在⊿PDC中,DC+DP>PC.
B
∵∠PDC是⊿ABD的外角, ∴ ∠PDC>∠BAC 又∠BPC是⊿PDC的一个外角,
两式相加:AB+AD+DC+DP>BD+PC=PB+DP+PC ∴∠BPC>∠PDC 即,AB+AC>PB+PC.得证.
∴∠BPC>∠BAC
(3)PA+PB+PC<AB+BC+AC
∴a:b=3:1=3h:h;
∴a:b:c=3h:h:12.
b:c=h:12
可设三边长为3hk,hk,12k(k为正整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试题:13.3.5三角形中边角不等关系
课题:13.3.5 三角形中边角不等关系月 日 记分一、选择题(5道小题,每题7分,共35分) 更 正1、下列何者不可能为三角形的三边长( )2、在中,若,试比较的大小关系( )3、在中,AB=1,,,则的大小关系是( )4、在中,,比较的长短( )5、在中,,比较的长短( )二、填空题(5道小题,每题7分,共35分)6、在中, 若且,则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7、在中, 若的外角>的外角>的外角,则的大小为_________________.8、若为等腰三角形的三边长,则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_______. 9、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底边与腰的比为,则各边的长为______________.10、已知三角形三条边长分别是求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________.444A 、、、6611B 、、、234C 、、、123D 、、、ABC AB AC BC <<A B C ∠∠∠、、A C B A ∠>∠>∠、B C B A ∠<∠<∠、C A C B ∠<∠<∠、D A C B ∠>∠>∠、ABC 11A B C ∠∠∠、、A C B A ∠>∠>∠、B C B A ∠<∠<∠、C A C B ∠<∠<∠、D A C B ∠>∠>∠、ABC 0060,40A B ∠=∠=AB BC AC 、、A AB BC AC <<、B AB BC AC >>、C BC AB AC >>、D BC AC AB >>、ABC 2:38:9,2:6:5A B B C ∠∠=∠∠=AB BC AC 、、A AB BC AC <<、B AB BC AC >>、C BC AB AC >>、D BC AC AB >>、ABC AC AB =AB BC <ABC ∠ABC A ∠B ∠C ∠AB BC AC 、、47x 、、x 14cm 3:2,1,1a a a -+a三、解答题(3道题,15+15+20=50分)更正11、如图,已知中,,在的延长线上.求证:.12、如图所示,四边形中,,求的范围。
备战中考数学 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含答案)含详细答案
备战中考数学 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含答案)含详细答案一、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1.某地是国家AAAA 级旅游景区,以“奇山奇水奇石景,古賨古洞古部落”享誉巴渠,被誉为 “小九寨”.端坐在观音崖旁的一块奇石似一只“啸天犬”,昂首向天,望穿古今.一个周末,某数学兴趣小组的几名同学想测出“啸天犬”上嘴尖与头顶的距离.他们把蹲着的“啸天犬”抽象成四边形ABCD ,想法测出了尾部C 看头顶B 的仰角为40o ,从前脚落地点D 看上嘴尖A 的仰角刚好60o ,5CB m =, 2.7CD m =.景区管理员告诉同学们,上嘴尖到地面的距离是3m .于是,他们很快就算出了AB 的长.你也算算?(结果精确到0.1m .参考数据:400.64400.77400.84sin cos tan ︒≈︒≈︒≈,,.2 1.41,3 1.73≈≈)【答案】AB 的长约为0.6m . 【解析】 【分析】作BF CE ⊥于F ,根据正弦的定义求出BF ,利用余弦的定义求出CF ,利用正切的定义求出DE ,结合图形计算即可. 【详解】解:作BF CE ⊥于F ,在Rt BFC ∆中, 3.20BF BC sin BCF ⋅∠≈=,3.85CF BC cos BCF ⋅∠≈=,在Rt ADE ∆E 中,3 1.73tan 3AB DE ADE ===≈∠, 0.200.58BH BF HF AH EF CD DE CF ∴+=﹣=,==﹣=由勾股定理得,22BH AH 0.6(m)AB =+≈, 答:AB 的长约为0.6m .【点睛】考查的是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仰角俯角问题,掌握仰角俯角的概念、熟记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2.图1是一种折叠式晾衣架.晾衣时,该晾衣架左右晾衣臂张开后示意图如图2所示,两支脚OC=OD=10分米,展开角∠COD=60°,晾衣臂OA=OB=10分米,晾衣臂支架HG =FE=6分米,且HO=FO=4分米.当∠AOC=90°时,点A离地面的距离AM为_______分米;当OB从水平状态旋转到OB′(在CO延长线上)时,点E绕点F随之旋转至OB′上的点E′处,则B′E′﹣BE为_________分米.【答案】553【解析】【分析】如图,作OP⊥CD于P,OQ⊥AM于Q,FK⊥OB于K,FJ⊥OC于J.解直角三角形求出MQ,AQ即可求出AM,再分别求出BE,B′E′即可.【详解】解:如图,作OP⊥CD于P,OQ⊥AM于Q,FK⊥OB于K,FJ⊥OC于J.∵AM⊥CD,∴∠QMP=∠MPO=∠OQM=90°,∴四边形OQMP是矩形,∴QM=OP,∵OC=OD=10,∠COD=60°,∴△COD是等边三角形,∵OP⊥CD,∠COD=30°,∴∠COP=12∴QM=OP=OC•cos30°=3∵∠AOC=∠QOP=90°,∴∠AOQ=∠COP=30°,∴AQ=1OA=5(分米),2∴AM=AQ+MQ=5+3∴∠BOD=∠ODC=60°在Rt△OFK中,KO=OF•cos60°=2(分米),FK=OF•sin60°=23(分米),在Rt△PKE中,EK=22EF FK-=26(分米),∴BE=10−2−26=(8−26)(分米),在Rt△OFJ中,OJ=OF•cos60°=2(分米),FJ=23(分米),在Rt△FJE′中,E′J=22-(2)=26,63∴B′E′=10−(26−2)=12−26,∴B′E′−BE=4.故答案为:5+53,4.【点睛】本题考查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3.如图,山坡上有一棵树AB,树底部B点到山脚C点的距离BC为63米,山坡的坡角为30°.小宁在山脚的平地F处测量这棵树的高,点C到测角仪EF的水平距离CF=1米,从E处测得树顶部A的仰角为45°,树底部B的仰角为20°,求树AB的高度.(参考数值:sin20°≈0.34,cos20°≈0.94,tan20°≈0.36)【答案】6.4米【解析】解:∵底部B点到山脚C点的距离BC为6 3 米,山坡的坡角为30°.∴DC=BC•cos30°=3==米,6392∵CF=1米,∴DC=9+1=10米,∵∠AEG=45°,∴AG=EG=10米,在直角三角形BGF中,BG=GF•tan20°=10×0.36=3.6米,∴AB=AG-BG=10-3.6=6.4米,答:树高约为6.4米首先在直角三角形BDC中求得DC的长,然后求得DF的长,进而求得GF的长,然后在直角三角形BGF中即可求得BG的长,从而求得树高4.如图,在△ABC中,∠ABC=∠ACB,以AC为直径的⊙O分别交AB、BC于点M、N,点P在AB的延长线上,且∠CAB=2∠BCP.(1)求证:直线CP是⊙O的切线.(2)若BC=2,sin∠BCP=,求点B到AC的距离.(3)在第(2)的条件下,求△ACP的周长.【答案】(1)证明见解析(2)4(3)20【解析】试题分析:(1)利用直径所对的圆周角为直角,2∠CAN=∠CAB,∠CAB=2∠BCP判断出∠ACP=90°即可;(2)利用锐角三角函数,即勾股定理即可.试题解析:(1)∵∠ABC=∠ACB,∴AB=AC,∵AC为⊙O的直径,∴∠ANC=90°,∴∠CAN+∠ACN=90°,2∠BAN=2∠CAN=∠CAB,∵∠CAB=2∠BCP,∴∠BCP=∠CAN,∴∠ACP=∠ACN+∠BCP=∠ACN+∠CAN=90°,∵点D在⊙O上,∴直线CP是⊙O的切线;(2)如图,作BF⊥AC∵AB=AC,∠ANC=90°,∴CN=CB=,∵∠BCP=∠CAN,sin∠BCP=,∴sin∠CAN=,∴∴AC=5,∴AB=AC=5,设AF=x,则CF=5﹣x,在Rt△ABF中,BF2=AB2﹣AF2=25﹣x2,在Rt△CBF中,BF2=BC2﹣CF2=2O﹣(5﹣x)2,∴25﹣x2=2O﹣(5﹣x)2,∴x=3,∴BF2=25﹣32=16,∴BF=4,即点B到AC的距离为4.考点:切线的判定5.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是边AB上的一动点,点F在边BC的延长线上,且=,连接DE,DF,EF. FH平分EFBCF AE∠交BD于点H.⊥;(1)求证:DE DF=:(2)求证:DH DF⊥于点M,用等式表示线段AB,HM与EF之间的数量关系,并(3)过点H作HM EF证明.【答案】(1)详见解析;(2)详见解析;(3)22EF AB HM =-,证明详见解析. 【解析】 【分析】(1)根据正方形性质, CF AE =得到DE DF ⊥.(2)由AED CFD △△≌,得DE DF =.由90ABC ∠=︒,BD 平分ABC ∠, 得45DBF ∠=︒.因为FH 平分EFB ∠,所以EFH BFH ∠=∠.由于45DHF DBF BFH BFH ∠=∠+∠=︒+∠,45DFH DFE EFH EFH ∠=∠+∠=︒+∠, 所以DH DF =.(3)过点H 作HN BC ⊥于点N ,由正方形ABCD 性质,得222BD AB AD AB =+=.由FH 平分,EFB HM EF HN BC ∠⊥⊥,,得HM HN =.因为4590HBN HNB ∠=︒∠=︒,,所以22sin 45HNBH HN HM ===︒.由22cos 45DFEF DF DH ===︒,得22EF AB HM =-.【详解】(1)证明:∵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 ∴AD CD =,90EAD BCD ADC ∠=∠=∠=︒. ∴90EAD FCD ∠=∠=︒. ∵CF AE =。
初中数学竞赛精品标准教程及练习37不等关系 2.docx
②设—=y,X x+1 =xy, (y — 1 )x= 1 x=—-— W2,y — l在两边乘以y—1时,根据不等式基本性质2和3,得不等式组:y-1 > 01)或<v-1 < 012 2(1)V>1 F V<1 F初中数学竞赛精品标准教程及练习(37)不等关系、内容提要不等式三个基本性质:不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由它们所组成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设a>b,不等式组x> a{ 的解集是x>a x> b x < a { 的解集是x<b x <bx> b{ 的解集是b<x<a x< a x> a < 的解集是空集x <b几何中证明线段或角的不等关系常用以下定理三角形任意边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
在一个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大角对大边。
直角三角形中,斜边大于任一直角边。
有两组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中如果这两边的夹角大,那么第三边也大;如果第三边大,那么它所对的角也大。
⑤任意多边形的每一边都小于其他各边的和二、例题Y + 1例1.已知:xW2,求下列代数式的取值范围:①7-3x, ②三x解:①...xW2,.•.两边乘以一3,得一3x2—6两边加上7, 得7—3x27—6.•.7 — 3x21「・yN1.5 或yvlx + 1 _p. x + 1Qn即---- N1.5或------ <1X X例2.设实数a,b满足不等式|同—(a + b)\<\a-\a +牛试决定a,b的符号。
解:...不等式两边都是非负数,两边平方不等号方向不变两边平方得,a2—2|fl;| (a+b)+(a+b)2<a2—2a(a+b)+(a+b)2化简,得(a+b) >a|^ + Z?| ,可知a7^0, a+b乂0,, a\a + b\两边除以。
解三角形中的不等问题精讲巧练
解三角形中的不等问题精讲巧练一、例题精析:1.△ABC 各角的对应边分别为b =c 2,满足b a +c +ca +b≥1,则角A 的范围是A.0,π3 B.0,π6C.π3,πD.π6,π 思路:从所给条件入手,进行不等式化简:b a +c +ca +b≥1⇒b a +b +c a +c ≥a +c a +b ⇒b 2+c 2≥a 2+bc ,观察到余弦定理公式特征,进而利用余弦定理表示cos A :b 2+c 2≥a 2+bc ⇒cos A =b 2+c 2-a 22bc≥12,可解得:A ∈0,π3 答案:A2.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已知a 3cos A=csin C (1)求A 的大小(2)若a =6,求b +c 的取值范围解:(1)由条件a 3cos A=csin C 可考虑使用正弦定理,将分子进行“边化角”a 3cos A =c sin C ⇔sin A 3cos A =sin Csin C =1∴tan A =3∴A =π3(2)思路:考虑在△ABC 中,已经已知A , a ,从而可求出外接圆半径R ,进而B ,C 与b ,c 也可进行边角互化。
若从边的角度考虑,则能够使用的不等关系只有“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但不易利用A =60°这个条件,考虑利用角来解决解:b sin B =c sin C =a sin A=43∴b =43sin B , c =43sin C ∵A =π3∴B +C =2π3⇒C =2π3-B∴b +c =43sin B +sin C =43sin B +sin 2π3-B =43sin B +32cos B +12sin B =1232sin B +12cos B =12sin B +π6∵0<B <2π3∴B +π6∈π6,5π6 ,sin B +π6 ∈12,1∴b +c ∈6,123.在锐角△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且2b cos C =2a -c (1)求角B(2)求sin A sin C 的取值范围解:(1)方法一:使用余弦定理2b cos C =2a -c ⇒2b ⋅a 2+b 2-c 22ab=2a -c∴b 2-c 2-a 2=-ac ⇒b 2=a 2+c 2-ac由余弦定理得:b 2=a 2+c 2-2ac cos B ∴cos B =12⇒B =π3方法二:观察等式a ,b ,c 齐次,考虑使用正弦定理2b cos C =2a -c ⇒2sin B cos C =2sin A -sin C⇒2sin B cos C =2sin B +C -sin C ⇒sin C =2sin C cos B∴cos B =12⇒B =π3(2)A +C =2π3⇒C =2π3-A∴sin A sin 2π3-A =sin A 32cos A +12sin A =32sin A cos A +12sin 2A=34sin2A +1-cos2A 4=12sin 2A -π6 +14∵△ABC 为锐角三角形∴A ,B ,C ∈0,π2 ∴0<A <π20<2π3-A <π2⇒π6<A <π2∴2A -π6∈π6,5π6 ∴sin 2A -π6 ∈12,1 ∴sin A sin C ∈12,344.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已知sin A +sin C =p sin B p ∈R ,且ac =14b 2(1)当p =54,b =1时,求a ,c 的值(2)若角B 为锐角,求p 的取值范围解:(1)sin A +sin C =54sin B ⇒a +c =54b =54ac =14∴a +c =54ac =14⇒a =1c =14 或a =14c =1(2)思路:以“角B 为锐角”为突破口,联想到余弦定理,而a +c =pb ,ac =14b 2也刚好得到p 与cos B 的关系式,再由0<cos B <1可解得p 的范围解:考虑余弦定理b 2=a 2+c 2-2ac cos B =a +c 2-2ac 1+cos B∴b 2=p 2b 2-12b 21+cos B ∴p 2=32+12cos B∵B 为锐角,∴0<cos B <1∴p 2∈32,2 ∵a +c =pb ⇒p >0∴p ∈62,2 5.若ΔABC 的内角满足sin A +2sin B =2sin C ,则cos C 的最小值是思路:所求cos C 的最值可想到余弦定理用边进行表示,cos C =a 2+b 2-c 22ab,考虑sin A +2sin B =2sin C 角化边得到:a +2b =2c ,进而消去c 计算表达式的最值即可解:cos C =a 2+b 2-c 22ab由sin A +2sin B =2sin C 可得:a +2b =2c∴c =a +2b 2∴cos C =a 2+b 2-c 22ab =a 2+b 2-a +2b 2 22ab =34a 2+12b 2-22ab 2ab=38⋅a b +14⋅b a -24≥23a 8b ⋅b 4a =64答案:646.在锐角ΔABC 中∠A =2∠B ,∠B 、∠C的对边长分别是b 、c ,则bb +c的取值范围是()A.14,13B.13,12C.12,23D.23,34思路:本题所给条件为角的关系,不易从边入手,所以将所求进行边化角:bb +c=sin B sin B +sin C =11+sin C sin B,只需求出sin Csin B 的范围即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B. 33 C. 39 D. 15CA BC P图 8-2 图 8-1 D AA. 4cm 10cmB. 5cm 10cmC. 4cm 2 3cmD. 5cm 2 3cm a C.D.初中数学竞赛专项训练(8)(命题及三角形边角不等关系)一、选择题:1、如图 8-1,已知 AB =10,P 是线段 AB 上任意一点,在 AB 的同侧分别以 AP 和 PB 为边作两个等边三角形 APC 和 BPD ,则线段 CD 的长度的最小值是 ( )A. 4B. 5C. 6D. 5( 5 - 1)2、如图 8-2,四边形 ABCD 中∠A =60°,∠B =∠D =90°,AD =8,AB =7, 则 BC +CD等于 ()A. 6 3B. 5 3C. 4 3D. 3 33、如图 8-3,在梯形 ABCD 中,AD ∥BC ,AD =3,BC =9,AB =6,CD =4,若 EF ∥BC ,且梯形 AEFD 与梯形 EBCF 的周长相等,则 EF 的长为 ( )45 7 5 5 2CD A D DEF B 图 8-34、已知△ABC 的三个内角为 A 、B 、C 且α =A+B ,β =C+A ,γ =C+B ,则α 、β 、γ 中,锐角的个数最多为 ( )A. 1B. 2C. 3D. 05、如图 8-4,矩形 ABCD 的长 AD =9cm ,宽 AB =3cm ,将其折叠,使点 D 与点 B 重合,那么折叠后 DE的长和折痕 EF 的长分别为 ( )EA DB FCBC C图 8-46、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 a ,a ,b ,另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 a ,b ,b ,其中 a>b ,若两个三角形的最小内角相等,则 的值等于() bA.3 + 1 2B. 5 + 123 + 225 + 227、在凸 10 边形的所有内角中,锐角的个数最多是 ( )A. 0B. 1C. 3D. 58、若函数 y = kx (k > 0) 与函数 y =1 x的图象相交于 A ,C 两点,AB 垂直 x 轴于 B ,则△ABC 的面积为( )A. 1B. 2C. kD. k 2二、填空题1、若四边形的一组对边中点的连线的长为 d ,另一组对边的长分别为 a ,b ,则 d 与______a + b2的大小关系是_E B3米甲B P·AA′图8-5C B′D2、如图8-5,AA′、BB′分别是∠EAB、∠DBC的平分线,若AA′=BB′=AB,则∠BAC的度数为___3、已知五条线段长度分别是3、5、7、9、11,将其中不同的三个数组成三数组,比如(、5、7)、(5、9、11)……问有多少组中的三个数恰好构成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_____4、如图8-6,P是矩形ABCD内一点,若PA=3,PB=4,PC=5,则PD=_______AB PDC5、如图8-7,甲楼楼高16米,乙楼座落在甲楼的正北面,已知当地冬至中图8-6午12时太阳光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此时求①如果两楼相距20米,那么甲楼的影子落在乙楼上有多高?______②如果甲楼的影子刚好不落在乙楼上,那么两楼的距离应当是______米。
A16B20米图8-7C乙D6、如图8-8,在△ABC中,∠ABC=60°,点P是△ABC内的一点,使得∠APB=∠BPC=∠CPA,且PA=8,PC=6,则PB=__A图8-8C三、解答题1、如图8-9,AD是△ABC中BC边上的中线,求证:AD<12(AB+AC)AB D图8-9C2、已知一个三角形的周长为P,问这个三角形的最大边长度在哪个范围内变化?3、如图8-10,在△Rt ABC中,∠ACB=90°,CD是角平分线,DE∥BC交AC于点E,DF∥AC交BC于点F。
求证:①四边形CEDF是正方形。
②CD2=2AE·BFCE FABD图8-104、从1、2、3、4……、2004中任选k个数,使所选的k个数中一定可以找到能构成三角形边长的三个数(这里要求三角形三边长互不相等),试问满足条件的k的最小值是多少?1、如图过 C 作 CE ⊥AD 于 E ,过 D 作 DF ⊥PB 于 F ,过 D 作DDG ⊥CE 于 G 。
E PF B2G AE DFBC== = k , AE = AB = ,DF = CD = + = ∵ EG 在 △Rt DOE 中,EO = DE 2- DO 2= 52- ( 3 BC BD b a - ba=数学竞赛专项训练( 8)参考答案一、选择题C1G显然 DG =EF =AB =5,CD ≥DG ,当 P 为 AB 中点时,有CD =DG =5,所2A以 CD 长度的最小值是 5。
2、如图延长 AB 、DC 相交于 E ,在 △Rt ADE 中,可求得 AE =16,BE =AE -AB =9,在 △Rt BEC 中,可求得 BC =3 3 ,CE = A D60°DE =8 3 ,于是CB E 6 3,于是 CD=DE -CE =2 3BC +CD =5 3 。
3、由已知 AD+AE+EF+FD =EF+EB+BC+CF1A D ∴AD+AE+FD =EB+BC+CF = ( AD + AB + BC + CD ) = 11E F∵EF ∥BC ,∴EF ∥AD ,H EB FC 设AE DF k 6k k 4kEB FC k + 1 k + 1 k + 1 k + 16k 4k 13k + 3 13k + 3AD+AE+FD =3+ ∴k + 1 k + 1 k + 1 k + 1= 11 解得 k =4作 AH ∥CD ,AH 交 BC 于 H ,交 EF 于 G ,则 GF =HC =AD =3,BH =BC -CH =9-3=6AE 4 4 24 24 39 = = ,∴ EG = BH = ∴ EF = EG + GF = + 3 =BH AB 5 5 5 5 54、假设α 、β 、γ 三个角都是锐角,即α <90°,β <90°,γ <90°,也就是 A+B <90°,B+C <90°,C+A <90°。
∵2(A+B+C )<270°,A +B +C <135°与 A +B +C =180°矛盾。
故α 、β 、γ 不可 能都是锐角,假设α 、β 、γ 中有两个锐角,不妨设α 、β 是锐角,那么有 A +B <90°,C +A <90°, ∴A +(A +B +C)<180°,即 A+180°<180°,A <0°这也不可能,所以α 、β 、γ 中至多只有一个 锐角,如 A =20°,B =30°,C =130°,α =50°,选 A 。
5、折叠后,DE =BE ,设 DE =x ,则 AE =9-x ,在 △RtABC 中,AB 2+AE 2=BE 2,即 32 + (9 - x ) 2 = x 2 ,解得 x =5,连结 BD 交 EF 于 O ,则 EO =FO ,BO =DO∵ BD = 9 2 + 32 = 3 10∴DO = 3 2101010) 2 =2 2∴EF = 10 。
选 B 。
△6、设 ABC 中,AB =AC =a ,BC =b ,如图 D 是 AB 上一点,有 AD =b ,因 a>b ,故∠A 是△ABC 的最小角,设∠A =Q ,则以 b,b,a 为三边之三角形的最小角亦为 Q , A从而它与△ABC 全等,所以 DC =b ,∠ACD =Q ,因有公共底角∠B ,所以有等腰△QADC ∽等腰△CBD ,从而得 ,即 = ,令 x = ,即AB BC a bbN 另一组对边是 AD 和 BC ,其长度分别为 a 、b ,连结 BD ,设 P 是 BD 的22 d≤MNd ≤ (或 ≥ d ) 。
C长,因此共有 7 个数组构成三角形三边长。
A D P b。
得方程 x 2 - x - 1 = 0 ,解得 x = a 5 + 1 = b 2。
选 B 。
7、C 。
由于任意凸多边形的所有外角之和都是 360°,故外角中钝角的个数不能超过 3 个,又因为内角与外角互补,因此,内角中锐角最多不能超过 3 个,实际上,容易构造出内角中有三个锐角的凸 10 边形。
8、A 。
设点 A 的坐标为( x ,y ),则 xy = 1 ,故△ABO 的面积为 底等高,因此△ABC 的面积=△2× ABO 的面积=1。
二、填空题1 1 xy =△ ,又因为 ABO 与△CBO 同2 21、如图设四边形 ABCD 的一组对边 AB 和 CD 的中点分别为DM 、 ,MN =d ,AabPa +b 中点,连结 MP 、PN ,则 MP =,NP =,显然恒有,当2AD ∥BC ,由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知 M 、N 、P 三点共线, B此时有a + ba + bd =,所以 d 与的大小关系是2 2 a + b a + b2 22、12°。
设∠BAC 的度数为 x ,∵AB =BB ′ ∴∠B ′BD =2x ,∠CBD =4x∵AB =AA ′ ∴∠AA ′B =∠AB A ′=∠CBD =4x ∵∠A ′AB = 1 2(180︒ - x )∴ 1 2(180︒ - x ) + 4 x + 4 x = 180︒ ,于是可解出 x =12°。
3、以 3,5,7,9,11 构成的三数组不难列举出共有 10 组,它们是(3,5,7)、(3,5,9)、(3,5,11)、(3,7,9)、(3,7,11)、(3,9,11)、(5,7,9)、(5,7,11)、(5,9,11)、(7,9,11)。
由 3+5 <9,3+5<11,3+7<11 可以判定(3,5,9)、(3,5,11)、(3,7,11)这三组不能构成三角形的边E 4、过 P 作 AB 的平行线分别交 DA 、BC 于 E 、F ,过 P 作 BCAB 、CD 于 G 、H 。
G a aH设 AG =DH =a ,BG =CH =b ,AE =BF =c ,DE =CF =d , b的平行线分别交则 AP 2 = a 2 + c 2,CP 2 = b 2 + d 2,BP 2 = b 2 + c 2, DP 2=d 2 + a 2B c F d C于是 AP 2 + CP 2 = BP 2 + DP 2 ,故 DP 2 = AP 2 + CP 2 - BP 2 = 32 + 5 2 - 4 2 = 18 ,DP =3 25、①设冬天太阳最低时,甲楼最高处 A 点的影子落在乙楼的 C 处,那么图中 CD 的长度就是甲楼的影 子在乙楼上的高度,设 CE ⊥AB 于点 E ,那么在△AEC 中,∠AEC =90°,∠ACE =30°,EC =20 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