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治疗月经不调116例

合集下载

中医视角下女性月经不调的辨证论治

中医视角下女性月经不调的辨证论治

中医视角下女性月经不调的辨证论治月经,是女性生理周期的重要表现,它的正常与否往往反映着身体的健康状况。

月经不调,是许多女性在生活中可能面临的问题。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月经不调并非单一原因所致,而是涉及到多种因素,需要通过辨证论治来找出根源,从而进行有效的调理和治疗。

中医认为,月经的产生与调节与脏腑、气血、经络等密切相关。

脏腑之中,肾、肝、脾的功能尤为重要。

肾为先天之本,主生殖,藏精。

若肾气不足,则天癸不至,冲任不盛,血海空虚,可导致月经后期、量少,甚至闭经。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

若肝气郁结,气血不畅,则会出现月经先后不定期、经行乳房胀痛、痛经等症状。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脾气虚弱,不能统摄血液,就可能引起月经过多、经期延长、崩漏等问题。

气血的充盈与调和也是维持月经正常的关键。

气血不足时,血海不盈,月经往往量少、色淡、质稀。

而气血瘀滞,经血运行不畅,则会出现经行腹痛、有血块等表现。

在经络方面,冲任二脉与月经关系最为密切。

冲为血海,任主胞胎。

冲任失调,血海蓄溢失常,就会导致月经周期和经量的异常。

月经不调的辨证论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常见证型:1、肾虚型肾气虚:多表现为月经初潮推迟,量少,色淡暗,质稀。

伴有腰酸腿软,头晕耳鸣,小便频数等症状。

治疗应以补肾益气、养血调经为主,常用方剂如大补元煎。

肾阴虚:常见月经先期,量少或多,色红,质稠。

伴有头晕耳鸣,五心烦热,腰膝酸软等。

治法为滋肾养阴、调经止血,方用左归丸合二至丸。

肾阳虚:月经后期,量少,色淡,质稀。

伴有畏寒肢冷,腰膝冷痛,小便清长等。

治疗宜温肾助阳、养血调经,选用右归丸。

2、肝郁型肝郁气滞:月经先后无定期,经量或多或少,色暗红有块。

伴有胸胁、乳房胀痛,烦躁易怒。

调理应疏肝理气、活血调经,可用逍遥散。

肝郁化热:月经先期,量多,色紫红,质稠。

伴有心烦易怒,口苦咽干,胸胁胀满。

治疗当疏肝清热、凉血调经,方剂如丹栀逍遥散。

3、脾虚型脾气虚:月经先期,量多,色淡,质稀。

中医治疗妇科月经不调80例临床观察分析

中医治疗妇科月经不调80例临床观察分析

中医治疗妇科月经不调80例临床观察分析目的:对妇科月经不调患者采用中医治疗,并对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从本院妇产科抽取2014年1月-2014年10月前来就诊的女性月经不调患者160例,按照随机方式对她们进行分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观察组中医方法进行治疗,给予对照组西医方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通过不同方法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且不良反应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月经不调患者采用中医疗法,其临床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标签::中医疗法;月经不调;临床疗效【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12-0286-02在妇科疾病中,月经不调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它是指妇女的月经周期、经量出现异常,引起月经不调的原因很多,比较常见的原因有妇女工作、生活压力大,或者睡眠状况不佳、人工流产、使用减肥药物等。

近年来,受到社会环境等各方面不良影响,患病率居高不下[1]。

因此,采取一种有效方法治疗月经不调对改善妇女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院采取中医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取得较为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1研究对象及方法1.1研究对象:本组患者160例均为我院妇产科收治的月经不调患者,按照随机法将她们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80例。

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经期提前、经期延迟、经量过多、经量偏少、闭经等。

她们的年龄为18-46岁,平均年龄为(28.9±5.2)岁,病程为0.5-4.5年,平均病程为(2.3±0.5)年。

患者体重为45-60kg,平均体重为(55.8±5.3)kg。

其中有70例为已婚已育患者,有52例为已婚未育患者,有38例为未婚未育患者。

160例患者均通过彩超或者CT检查均不存在严重的肝肾功能疾病、凝血功能异常或者围绝经期等,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体重等基础资料均没有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具有比较意义。

名老中医治崩漏案例

名老中医治崩漏案例

名老中医治崩漏案例
患者李女士,女,40岁,因为多年的月经不调和不孕症状,前往中医诊所求治。

病情表现:月经不调,经期长达10天,量较少,质稀,色淡,腰酸腹痛,小腹胀痛。

辨证分析:肝气郁结,脾虚湿滞。

治疗方案:疏肝理气,健脾祛湿。

处方:香附10克,柴胡10克,川芎10克,白芍10克,丹参10克,茯苓10克,白术10克,山药10克,炙甘草5克。

每日一剂,水煎服。

治疗结果:服药一剂后,月经量明显增多,颜色由淡变鲜红,经期逐步缩短至5天,疼痛明显减轻。

连续服药一个月后,经期正常,腰酸胀痛等症状也得到了明显缓解。

医生总结:中医治疗崩漏,关键在于辨证施治。

本病属于肝气郁结、脾虚湿滞,治疗从疏肝理气,健脾祛湿入手,选用香附、柴胡、川芎、白芍、丹参、茯苓、白术、山药和炙甘草等中草药,治疗效果显著,且没有药物副作用,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中医辨证治疗月经不调80例的疗效观察

中医辨证治疗月经不调80例的疗效观察

中医辨证治疗月经不调80例的疗效观察目的研究中医辨证治疗月经不调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2012年3月~2013年5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月经不调患者纳入研究对象,按照中医辩证分为脾虚不摄证、肾气不固证、肝经郁热证的月经先期,阳虚寒凝证、气血亏虚证、气滞血瘀证的月经后期,肝气郁滞证、肾气虚弱证的月经先后无定期,给予辩证治疗。

结果80例入组患者中,显效54例、有效25例、無效1例,总有效率98.75%;治疗后28d,入组患者的HAMA、HAMD、SAS、SDS评分HAMA、HAMD、SAS、SDS(13.4±1.9、12.4±2.2、42.9±5.8、43.4±8.3)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

结论中医辩证治疗月经不调可以取得理想的效果,且能够缓解焦虑、抑郁情绪,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标签:月经不调;中医辨证;负面情绪月经不调是女性常见疾病,主要包括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

其病机各不相同,因此在制定具体治疗方案时也需要遵循辨证施治的原则[1]。

在下列研究中,我们分析了中医辨证治疗月经不调的临床疗效。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2012年3月~2013年5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月经不调患者纳入研究对象,符合月经不调的中医诊断,年龄35~47岁,平均(41.7±6.2)岁。

收住院后给予辩证治疗。

1.2辨证及治疗方法1.2.1月经先期月经周期提前7d以上,连续出现2个月经周期以上。

①脾虚不摄证:表现为经量多、色淡质稀、神疲体倦、食少便溏,给予补中益气丸或人参归脾丸治疗;②肾气不固证:表现为经量少、色淡质稀、腰膝酸软、小便频数,给予右归丸或金匮肾气丸治疗;③肝经郁热证:表现为经量或多或少、色或紫或红、或有血块、胸胁、乳房、少腹胀痛、烦躁易怒,给予加味逍遥丸治疗;1.2.2月经后期月经周期推迟7d以上,连续出现2个月经周期以上。

①阳虚寒凝证:表现为量少色暗、或有血块、小腹冷痛、喜温,给予少腹逐瘀丸或艾附暖宫丸治疗;②气血亏虚证:表现为经量少色淡、面色萎黄、皮肤不泽,给予八珍益母丸或十全大补丸治疗;③气滞血瘀证:表现为量少色暗、夹有血块、小腹胀痛、拒按,给予血府逐瘀胶囊治疗。

月经失调的中医辨证分型及治疗

月经失调的中医辨证分型及治疗

月经失调的中医辨证分型及治疗月经失调,是女性常见的健康问题之一,给不少女性带来了身心上的困扰。

中医在诊治月经失调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论和丰富的经验。

中医认为,月经失调的发生与女性的脏腑功能、气血盛衰、经络通畅与否等密切相关。

常见的辨证分型主要有以下几种:一、肝郁气滞型现代社会中,女性面临着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容易导致情志不畅,肝郁气滞。

这类患者月经往往先后无定期,经量或多或少,色紫红有块,经行不畅。

同时,还伴有胸胁、乳房、少腹胀痛,心烦易怒,嗳气食少等症状。

舌苔薄白或薄黄,脉弦。

治疗上应以疏肝理气、调经为主。

常用的方剂如逍遥散加减。

药物组成包括柴胡、白芍、当归、白术、茯苓、薄荷、煨姜等。

其中柴胡疏肝解郁;白芍、当归养血柔肝;白术、茯苓健脾祛湿;薄荷助柴胡疏肝散热;煨姜温胃和中。

同时,患者自身也要注意调节情绪,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恼怒、抑郁等不良情绪的刺激。

二、肾虚型肾为先天之本,主生殖。

若先天禀赋不足,或房劳多产,或久病伤肾,都可能导致肾虚。

肾虚又分为肾阳虚和肾阴虚两种情况。

肾阳虚者,月经往往后期,量少,色淡质稀,伴有腰膝酸软,畏寒肢冷,小便清长,夜尿多,面色晦暗,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治疗宜温肾助阳、养血调经,常用方剂如右归丸加减。

药物有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鹿角胶、菟丝子、杜仲、当归、肉桂、制附子等。

肾阴虚者,月经先期,量少或多,色红质稠,伴有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失眠多梦,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疗当以滋肾养阴、调经止血为主,方剂可选左归丸合二至丸加减。

所用药物有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牛膝、菟丝子、鹿角胶、女贞子、旱莲草等。

三、脾虚型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若饮食不节,劳倦过度,损伤脾胃,导致脾气虚。

这类患者月经往往先期,量多,色淡质稀,伴有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小腹空坠,面色淡黄,舌淡胖,苔薄白,脉缓弱。

治疗应以补脾益气、摄血调经为主,常用方剂如归脾汤加减。

药物有人参、黄芪、白术、茯神、龙眼肉、酸枣仁、木香、炙甘草、当归、远志等。

中医辨证与治疗月经不调

中医辨证与治疗月经不调

中医辨证与治疗月经不调中医对于月经不调的见解与治疗有一定的成就和效果,很多患者都愿意选择中医治疗来调整自己身体,那么中医如何治疗月经不调呢?下面是小编为你收集有关于月经不调的中医辨证治疗,希望你会喜欢。

中医辨证治疗月经二十余日即来,甚至半月一至,称为经行先期,先期而至机理,肝经有热者,有之;气虚不固者,亦有之;兼见心烦易怒,胁痛口苦,经色深红,质稠不淡,舌红脉数,即因肝经有热,血不内藏于肝而提前疏泄所致;兼见心悸气短,少气懒言,经色淡红而稀,舌淡而嫩,脉缓无力,即气虚不能束脉,脉络松弛,气虚不固使然。

中医辨证将其分为以下4种常见证型:阳盛血热型患者月经先期,月经量多,色鲜红或紫红,伴有面赤,烦躁易怒,口渴,舌红,苔黄,脉滑数。

治宜清热凉血,方用清经散、丹栀逍遥散等。

阴虚血热型患者月经先期,月经量不多,甚至减少,色鲜红质稠,伴有面潮红,手足心热,盗汗,心烦失眠,口干,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治宜滋阴清热凉血,方用两地汤、清化饮等。

气虚不摄型患者月经先期,月经量多色淡,质清稀,伴有心悸气短,神疲乏力,面色苍白,食欲不振,舌淡苔薄,脉细弱无力。

治宜补气摄血,方用归脾汤、补中益气汤等。

肾虚不固型患者月经先期,月经量或多或少,色暗淡,质稀薄,伴有腰脊酸痛,腿脚无力,舌淡,脉细弱。

治宜补肾固冲,方用龟鹿补冲汤等。

造成的危害①痛经。

月经期间合并下腹部严重疼痛,影响工作和日常生活。

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②经前期综合征。

少数妇女在月经前出现的一系列异常征象,如精神紧张、情绪不稳定、注意力不集中、烦躁易怒、抑郁、失眠、头痛、乳房胀痛等。

多由于性激素代谢失调和精神因素引起。

治疗以适当休息为主,必要时可用镇静及利尿剂,也可用孕激素、雄激素、溴隐亭等抗雌激素疗法。

③多囊卵巢综合征。

原因不明。

表现为月经稀发或闭经、不孕。

多毛和肥胖等症状,双卵巢呈多囊性增大,可用激素手术治疗。

④绝经期综合征:指部分妇女在绝经期前后出现性激素波动或减少所致的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分为自然绝经和人工绝经。

中医医案——月经不调

中医医案——月经不调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滋阴益肾法为主治愈月经不调两例病案一:董某,30岁。

初诊:1984年9月7日。

主诉及病史:月经错乱,净后10天复转,于7月28日至今持续淋沥未净,腰酸腹胀,更衣难下。

诊查:情绪烦躁,脉象弦细,舌质偏绛艳红。

辨证:证属阴虚内热,经夙失调。

治法:治用三黄忍冬藤汤化裁。

处方:制军炭10g 黄芩炭6g 川柏炭6g 忍冬藤炭12g 生地榆10g 丹皮9g 茜草9g 当归炭6g 木贼草9g 炒贯众10g 马齿苋10g二诊:9月12日药后经量反增多,色转鲜红,腰酸腹胀有改善,脉细缓,舌质偏绛,改用生地龙牡汤。

处方:炒生地15g 煅牡蛎30g 煅龙骨15g 旱莲草10g 黄芩炭6g 荆芥炭6g 川断炭10g 狗脊炭10g 冬桑叶12g三诊:9月19日经淋已净,仅感口干咽燥,腰脊酸楚,夜寐不酣,肢软头晕,舌质偏绛干燥,脉细,改用养阴生津补肾调冲。

处方:制玉竹10g 制首乌10g 制黄精10g 怀山药12g 桑寄生10g 炒杜仲10g 川石斛10g 炒知母9g 潼疾藜12g四诊:9月28日。

前用养阴生津补肾法,诸恙大有好转,食欲正常,夜寐已安,口干咽燥已除,脉细,舌质润。

前方药继服,以防复发。

病案二:汪某,32岁。

初诊:1984年4月18日。

主诉及病史:月经先期,半月一行已年余,量多如崩,色鲜红,夹有血块,伴腰酸、带多、头晕。

经子宫内膜诊刮诊断为“功能性子宫出血”。

诊查:脉弦细,舌质红绛。

辨证、治法:为肾阴亏损,冲任失固。

治用补肾固摄。

处方:炒生地20g 陈萸肉12g 川断炭9g 煅牡蛎30g 煅龙骨15g 旱莲草13g 炙龟板30g 狗脊炭9g 制黄精12g二诊:前投养阴补肾之剂,经期推迟4天,血量减少,5天净。

惟觉潮热、头晕、腰酸,舌脉如前,治宜秦艽鳖甲汤。

处方:地骨皮12g 炒知母9g 陈青蒿9g 柴胡9g 天花粉9g 川秦艽9g 茯神12g 当归9g 大生地12g三诊:经期已转正,潮热已退,脉细缓,舌质红,拟原方继进,善后之治。

中医辨证治疗月经不调

中医辨证治疗月经不调

中医辨证治疗月经不调
原理
中医辨证治疗月经不调的原理是以中医学的理论为基础,通过辨别病因、疾病性质和病机,针对个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中医认为月经不调主要是由于气血郁滞、气滞血瘀、冷湿痰浊等原因导致的,因此治疗的关键是调理气血、疏通经络、祛除湿寒等。

常用方法
1. 针灸疗法:通过针刺经络,调整经气运行,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经血排出不畅。

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关元、足三阳等。

2. 中药调理:根据患者身体状况,选用适当的中药进行调理。

常用的中药有当归、益母草、川芎等,具有调经活血、活化气血的作用。

3. 饮食调养:适当调整饮食,注意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生冷寒凉食物,有助于促进身体的气血运行。

4. 心理调整:月经不调与情绪波动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在治疗
过程中进行心理调整十分重要。

可以通过放松心情、避免压力、保
持良好的生活惯等方式来改善情绪状况。

注意事项
在进行中医辨证治疗月经不调时,需要尊重个体差异,根据患
者具体病情制定治疗方案。

同时,应咨询专业中医师,遵循专业指导,不擅自随意调整治疗方案。

另外,中医治疗需要一定的时间,
患者应有耐心,并坚持治疗过程中的调理和养生。

中医辨证治疗是一种综合性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改善月经不
调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但在治疗过程中,需注意合理调理、个
体差异和专业指导。

希望本文能对中医辨证治疗月经不调有所了解。

月经不调中药方剂

月经不调中药方剂

月经不调中药方剂月经不调中药方剂妇科月经病中药处方(一)【辨证】气滞血瘀。

【治法】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方名】血府逐瘀汤<月经不调> 月经病方二妇科月经病人参10克,净乌骨鸡1只,精盐少许。

人参浸软切片,装人鸡腹,放入砂锅内,加盐、隔水炖煮至鸡烂熟,食肉饮汤,日2-3次。

本方尤宜于气虚月经先期、质清稀等症。

<月经病>排卵期子宫出血方二补肾清热方妇科月经病方名:补肾清热方【功能主治】功能补益肾阴,清热利湿。

主治排卵期子宫1出血病。

【处方组成】生地12克、杞子12克、山药12克、白芍12克、甘草6克、墨旱莲12克、黄柏12克、苦参12克、石莲子12克、乌贼骨12克、黄草12克、当归炭9克、鸡冠花9克、甘草6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无【临床疗效】治疗2例,药后排卵期子宫出血未现,疗效甚佳。

【处方来源】江苏省东海县人民医院刘桂珍。

【按语】排卵期子宫出血系肾之阴阳失调,阴虚阳盛,虚火入侵带脉,灼伤津液,或湿热下注,血络受伤所致。

治疗以补肾养阴为主,兼清肾中虚火,益阴制阳。

湿热久羁下焦,或伤肾阴,故治疗以益养肾阴与清理湿热并用,刘氏用生地、杞子、山药、白芍益肾补阴为主,同时配合清热和湿而无苦燥伤阴之弊的黄柏为辅,再加入其他诸药,全方配合,滋而不腻,苦而不燥,收而不涩。

<子宫>月经病方三妇科月经病鸡蛋10个,党参、黄芪、红枣各20克,炙草6克,当归、白术各9克,升麻、柴胡各5克,陈皮9克,生姜15克,白糖600克,苏打2克。

将党参、黄芪、当归、升麻、陈皮、生姜、炙草、白术、柴胡、红枣去灰渣加工烘干,研细成末。

鸡蛋打入盆内,用掸蛋机掸成泡,加入白糖继续掸泡使蛋浆与白糖溶为一体,加入面粉,中药粉末,苏打继续掸泡,合为一体。

在蒸笼内垫一层细草纸,将蛋浆倒入擀平,蒸约10分钟,取出翻于案板上,用刀切成20个条形方块即成。

本方除适用于月经先期外,亦对妇女子宫1脱垂疲倦无力,久泻脱肛有效。

中医诊断学中的月经不调辨证技巧探讨

中医诊断学中的月经不调辨证技巧探讨
治疗方法
疏肝解郁,理气调经。可选用逍遥散加减,同时配合 针灸治疗,取穴如太冲、三阴交等。
注意事项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刺激,饮食宜清 淡易消化。
案例二:脾虚湿困型月经不调的辨证与治疗
辨证要点
月经周期延后,经量少色淡,质地稀薄,伴有肢体 倦怠乏力,食欲不振,舌淡苔白腻,脉缓弱。
治疗方法
健脾益气,化湿调经。可选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同时配合艾灸治疗,取穴如足三里、脾俞等。
月经周期表现及辨证
月经过多
月经量较正常明显增多,而周期基本正常,可辨证为月经过多。多因气虚、血热、血瘀 所致。
月经过少
月经量明显减少,或行经时间不足2天,甚或点滴即净,可辨证为月经过少。多因血虚 、肾虚、血瘀、痰湿所致。
经期延长
月经周期基本正常,行经时间超过7天以上,甚或淋漓半月方净者,可辨证为经期延长 。多因气虚、虚热、血瘀所致。
03
月经不调的临床表现与辨证要点
月经期表现及辨证
月经期提前
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连续2个周期或以上,可辨证为月经先期 。多因气虚、血热所致。
月经期推后
月经周期推后7天以上,甚至40-50天一行,连续2个周期或以上, 可辨证为月经后期。多因血虚、血寒、气滞、痰湿所致。
月经期不定
月经周期时前时后,提前或推后7天以上,连续3个周期或以上, 可辨证为月经先后无定期。多因肝郁、肾虚所致。
中医诊断学中的月经不调 辨证技巧探讨
目录
• 引言 • 月经不调的中医辨证理论 • 月经不调的临床表现与辨证要点 • 常见月经不调类型的辨证技巧 • 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演示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1
探讨中医诊断学在月经不调辨证中的独特优势和 应用价值。

月经不调的中医辨证治疗

月经不调的中医辨证治疗

月经不调的中医辨证治疗月经先期月经周期每月提前超过7天,甚至半个多月一行,连续二个周期以上者称为月经先期病因病机:多由血热热扰冲任致血海不宁,或气虚统摄无权或闭藏失职致冲任失固所致。

辨证论治:月经的量、色、质为主,结合形气色脉全面辨证。

其次注意兼证。

治疗重在调理周期,使之恢复常度。

宜非经期服药。

分证论治 1.血热证:<1.阳盛血热证:清热凉血,量多者安冲止血—清经散 <2.肝郁血热证:疏肝清热调经。

—丹栀逍遥丸 <3.阴虚血热证:滋阴清热调经。

—两地汤2.气虚证:<1.脾气虚弱证:健脾益气,固冲摄血—归脾汤 <2.肾气不固证:补肾益气固冲—加参寿胎丸月经过多经血较常量明显增多,称为月经过多。

病因病机:多由气虚摄纳无权,冲任不能约制经血,或血热热伏冲任,迫血妄行,以致阴血流溢失常所致。

气虚:脾虚气弱,经血失于统摄,冲任不固而致经多。

或流产、手术损伤肾气,以致脾肾气虚,冲任失固所致。

血热:肝郁化火,热伏冲任,迫血妄行,血流散溢。

辨证论治:以月经周期、色质为主,参合其它脉诊证辨其虚实,辩证中注意疾病的转化,血热证阳盛者病程日久可致气随血耗,出现血热兼气虚证象,素体阴虚者,失血日久,气阴两虚,常出现气阴两虚夹血热证象。

宜于经期服药,以止血为主,急则治标,务在减少经量。

治以益气摄血或凉血止血。

分证论治 1.气虚证:益气升阳,摄血固冲。

—举元煎+炮姜炭、焦艾叶温经止血,乌贼骨收涩止血。

2.血热证:清热凉血止血—十灰丸月经后期月经周期每月推后八、九天,甚至四、五十天一潮,连续两个周期以上称为月经后期。

病因病机:多由机体营血不足,血海空虚,不能按时满溢而致;或肾精不足,无精化血,冲任不盈,血海届时不满;或先天肾气不足,血海不能按时施泄所致。

亦有因寒凝、气滞、痰阻致气血运行不畅,经脉迟滞,冲任受阻而致。

虚证中有血虚、脾虚、肾虚;实证有寒凝、气滞、痰阻。

辩证要点:根据月经量色质、全身症状、形气色脉,辨其寒热虚实。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常见病的辨证论治月经不调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常见病的辨证论治月经不调
清热泻火,凉
血调经。
清经散
阴虚血
月经提前,心热,舌体瘦小色
养阴清热调
两地汤

八、、
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经。
(二)月经后期
分型
辨证要点
治法
方药
肾虚血
经期错后,腰膝酸软,舌淡黯,
补肾益气,养
归肾丸

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血调经
血虚寒
经期错后,喜热喜按,舌淡,
温经扶阳,养
大营煎

苔白,脉沉迟无力。
血调经。
血实寒

经期错后,经色紫黯,夹有血 块,小腹冷痛拒按,得热痛减, 舌质黯,苔白脉沉紧或沉迟。
温经散寒,活
血调经
温经汤
气滞血
经期延后色黯红,或有血块,
理气行滞,活
膈下逐

精神抑郁,舌苔正常,脉弦。
血调经
瘀汤
痰湿郁
经期错后,头晕体胖,舌淡胖,
燥湿化痰,活
芎归二

有齿痕,苔白腻,脉滑。
血调经
陈汤
(三)月经先后无定期

月经提前,量多色淡质稀,腰 脊酸冷,舌淡黯,苔薄白,脉 沉细而弱。
补肾益气,固
冲调经
固阴煎
肝经郁

八、、
经期超前,量多少不定,色紫 红有块,胸胁胀满,喜叹息。 舌黯红,苔黄,脉弦滑数。
疏肝解郁,清
热调经
丹梔逍
遥散
阳盛血

八、、
经行超前,经血量多,色深红 或紫黑,喜冷饮,便秘尿赤。 舌红,苔黄,脉滑数或洪滑。
止痛。
瘀汤
阳虚
经期或经后小腹冷痛,喜按,得热则
温经暖宫

中医名家医案妇科

中医名家医案妇科

中医名家医案妇科妇科疾病是女性常见的健康问题之一,中医名家在妇科领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形成了许多独特的治疗方案和医案,有效地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本文将介绍一些中医名家医案中的经典妇科病例,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1. 案例一:月经不调患者李女士,年龄32岁,主诉月经不调已有半年,周期不规律,量少色暗,经期延长。

经中医名家张医生诊断,李女士的病情属于肝郁气滞型月经不调。

张医生采用调理肝气、活血化瘀的中草药方剂,配合针灸疏通经络,通过连续两个月的治疗,李女士的月经恢复了正常,且没有再出现不适症状。

2. 案例二:子宫肌瘤患者王女士,年龄40岁,曾被确诊患有多个子宫肌瘤。

她咨询了中医名家刘医师,刘医师根据王女士的体质特点和病情,制定了中药调理方案,包括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活血化瘀等中草药组合。

经过三个月的服药治疗,王女士的肌瘤明显缩小,并且没有出现明显的不适感。

3. 案例三:绝经综合征患者周女士,年龄49岁,自从进入更年期以来,经常出现潮热、心慌、易怒等症状,严重影响了她的生活质量。

她前往寻求中医名家张医生的帮助,张医生通过辨证论治得知,周女士的症状是由肝肾阴虚所致。

张医生运用中药补益肝肾,调养阴虚的方剂,并且指导周女士进行适当的运动和饮食调理。

三个月后,周女士的症状明显缓解,身体状况逐渐好转。

4. 案例四:宫颈糜烂患者杨女士,年龄28岁,经常出现白带增多、下腹疼痛等症状,经妇科检查,被诊断为宫颈糜烂。

中医名家王医生根据杨女士的情况,采用了中草药外用治疗,包括清热解毒、收敛止血等方剂。

经过半年的治疗,杨女士的宫颈糜烂症状明显减轻,且病情没有恶化的迹象。

5. 案例五:盆腔炎患者陈女士,年龄35岁,多年来一直反复发作盆腔炎,反复用药效果不佳。

她前往中医名家陈医师的诊所,陈医师通过中医四诊合并归纳分析,认为陈女士的盆腔炎主要是湿热蕴结所致。

陈医师为她开具了清热解毒、祛湿化瘀的中药方剂,并且指导她进行适当的饮食调理。

辨证治疗月经不调的方法

辨证治疗月经不调的方法

陶某,女,16岁,学生,2011年4月13日就诊于仲华国医馆。

月经来潮3年。

经水先后不定期,或半年一至,或10天一行。

用中西药治疗,血虽止,月经仍不规律。

本次月经已有35天,量时多时少,淋漓不净。

咋日起,血量突然增多,顺腿流下,色红无块。

伴头晕心悸,两腿发软,倦怠步食,注意力不集中,困倦欲睡,睡而不实,面色眺白,舌淡苔白润,脉轻取浮大而滑,重按则沉弱,尺脉不足。

视其服用处方,均为清热凉血之品。

久服凉药脾气受损,天叠失去滋养温润,月经非时而下,由漏成崩。

当此,以止血为要,益气摄血,补肾周冲。

刘大夫是七代祖传中医方用功血汤加味:生黄芪50g,党参、生山药、续断各30g,熟地黄、乌贼骨、杜仲炭各15g,炮姜、升麻炭、阿胶(烊化)各10g,煅龙骨20g。

服2剂后,血量明显减少,宗方再进4剂,血止。

因患者苦于汤剂,不愿再服,又恐出血,要求服用丸剂。

随即用人参归脾丸,早晨、中午各服l 丸,晚服河车大造丸2丸。

连服3个月,纳增体健,月经按期而行。

【方名】固肾止崩汤。

【组成】续断、桑寄生、熟地黄各15g,黄芪30g,菟丝子12g,枸杞子、仙鹤草各10g,阿胶(烊化)、山茱萸、艾叶炭各9g,当归6g,升麻船。

【用法】水煎服。

【功效】益气养血,固肾止崩。

【适应证】冲任失调之崩漏。

【方剂简析】本方用于治疗虚性崩漏,其病机为肾气不足,封藏不固,冲任失调;脾气虚则统摄无力,血不受统,故血崩而下,或漏下不止。

方中续断、桑寄生、菟丝子补肾气、调冲任,以固封藏之本;熟地黄、山茱萸、枸杞子滋肾阴、养精血;黄芪补脾肺之气阻资生血之源;当归益血养营,以使阳生阴长、气旺血生;升麻以升提中气,助黄芪益气之功,加强统血之功;阿胶补血止崩;仙鹤草、艾叶炭塞流止崩。

全方共奏补肾固冲、益气血、止崩漏之功。

【加减】气短乏力者,加党参I妇;下血不止者,加三七粉(冲服)强,炒地榆l蹭,海螵蛸12g,茜草10g;带下如清水者,加山药30g,芡实15g,白术10g;黄带者,加黄柏12g;兼血块者t加丹参12g;兼腹痛者,加白芍15g,甘草9g。

中医辨证治月经不调

中医辨证治月经不调

中医辨证治月经不调中医辨证治月经不调月经不调主要是指月经周期,持续时间,月经色、量、质发生异常的一系列症状的总称,主要包括月经先期、后期、先后无定期,月经过多、过少,经期延长、崩漏等,用中医辨证治疗,疗效不错。

月经过多:月经量明显增多,而周期正常者称“月经过多”,一般月经以30-80毫升为适宜,超过100毫升者为月经过多。

气虚月经量多,色淡红,质清晰;神疲肢倦,气短懒言,小腹坠胀,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细弱。

方药:人参、白术、升麻、地骨皮各10克,黄芪、海螵蛸、续断各15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

血热月经量多,色鲜红或深红,质粘稠,或有小血块;伴口渴心烦,尿黄便结,舌红,苔黄,脉滑数。

方药:生地黄、熟地黄、黄芩、白芍、山药、续断各15克,黄柏、地榆、茜草各10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

血瘀月经量多,色紫黯,或有血块;伴腹痛,舌紫黯或有瘀点,脉涩。

方药:桃仁、红花、当归、熟地黄、白芍、川芎、五灵脂各10克,蒲黄、麦冬各15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

月经过少:月经量少,或点滴即净,行经时间短,一般1-2天,月经量少于20毫升者。

肾虚经量少,色黯,质稀;伴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足跟痛,或小腹冷,或夜尿多,舌淡,脉沉弱或沉迟。

方药:菟丝子、杜仲、山茱萸、当归、熟地黄各10克,山药、续断、枸杞各15克,茯苓12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

血瘀经量少,色紫黯,有血块;伴小腹胀痛,舌紫黯,或有瘀斑、瘀点,脉沉弦或沉涩。

方药:桃仁、红花、当归、熟地黄、白芍、川芎、三七、泽泻、香附、木香、鸡血藤各10克,淮山、丹参各15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

痰湿经量少,色淡红,质粘腻如痰;形体肥胖,胸闷呕恶,或痰多粘腻,舌淡,苔白腻,脉滑。

方药:茯苓、法半夏、陈皮、苍术、香附、胆南星、枳壳、生姜、神曲、川牛膝各10克,当归15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

血虚经量少,或点滴即净,色淡,质稀;伴头晕眼花、心悸气短,或伴小腹空坠,面色萎黄,舌淡红,脉细。

经方辨治月经不调

经方辨治月经不调

经方辨治月经不调2018年5月5日,患者,女,30岁,经朋友介绍从外地前来就诊。

主诉:月经经常退后,很不规律,曾经还有三个月才来一次例假,少量血块。

刻诊:患者身材偏胖,面少华,嘴唇色淡,大便不成形,舌质淡,胖大,水滑,两边齿痕多,脉沉,细。

辩证思路:唇色淡,大便不成形,舌胖大,有齿痕,脾胃寒湿重,太阴病。

拟方:理中汤加味陈皮,茯苓,干姜,炙甘草,党参,炒白术,三剂水煎服。

第一剂药后,感觉喉咙有热气,然后长口腔溃疡,嘱咐其这是身体排寒湿的表现,可以继续服药。

二诊:5月17日,口腔溃疡已好,大便仍不成形,感觉身体重,不精神,特别是早上头晕沉辩证思路:舌淡胖,苔白水滑有齿痕,头晕沉,身重,太阴夹饮证。

拟方:苓桂术甘汤合当归芍药散加味黄芪,当归,白芍,炒白术,川芎,茯苓,泽泻,桂枝,炙甘草,三剂水煎服。

三诊:5月22日,大便开始成形,有口渴感觉,排尿也增多嘱咐其原方五剂继续服用。

四诊:5月30日,身体还是有点犯困,按时间推算,应该准备来例假拟方:当归四逆汤当归,细辛,炙甘草,白芍,木通,桂枝,大枣,五剂水煎服。

五诊:6月11日,正好出差到当地,面诊。

主诉:嘴唇开始有血色,例假已按时来,前三天量大,有少量血块,腰部稍有点痛,身体轻快很多,其余均正常。

脉略沉,舌质淡红,胖,有齿痕,苔白拟方:苓桂术甘汤合理中汤黄芪,茯苓,桂枝,炒白术,炙甘草,干姜,党参,三剂水煎服。

按:本案患者虽以月经周期不正常为主述,但呈现典型的中焦虚寒夹饮,血虚水寒的病机,所以一开始没有从调经入手,而是以振脾阳,祛水饮为切入点。

后临近例假,选用当归四逆汤。

该方即桂枝汤去生姜,倍大枣,加当归、细辛、木通而成。

以当归、白芍养血和营,以桂枝、细辛温经散寒,以炙甘草、大枣补益中气,以木通通行血脉,合而论之,则能和厥阴以散寒邪,调营卫以通阳气,最终调理经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方数据
中医辨证治疗月经不调116例
作者:张智慧
作者单位:长春市朝阳区人民医院,吉林长春,130021
刊名:
中外医疗
英文刊名: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
年,卷(期):2009,28(36)
被引用次数:8次
1.郭仁真江海身教授脏腑辨证论治月经不调经验[期刊论文]-河北中医 2005(04)
1.徐重明.汪自源论月经不调从冲脉论治[期刊论文]-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10)
2.赵景叶按摩治疗月经不调[期刊论文]-按摩与导引2008,24(12)
3.李明.王秀娟.LI Ming.WANG Xiu-Juan高忠英教授调经从瘀论治特色分析[期刊论文]-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7)
4.张登峰.孙玉信.宋红湘.韦大文.朱珊张磊临证思辨精要[期刊论文]-中医研究2007,20(3)
5.郝玉莲.崔丽芳调经汤治疗月经不调120例疗效观察[期刊论文]-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11(4)
6.郭仁真江海身教授脏腑辨证论治月经不调经验[期刊论文]-河北中医2005,27(4)
7.孙博庆郁证辨治体会[期刊论文]-河北中医2002,24(8)
8.曹田梅夏洪生教授治月经不调经验[期刊论文]-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6(4)
9.吴妙梨超声监测卵泡发育及其意义[期刊论文]-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3)
10.王剑张锡纯女科学术思想和用药特点管窥[期刊论文]-中医研究2003,16(4)
1.杨春梅安坤颗粒治疗各种出血类妇科病100例[期刊论文]-中国民间疗法 2013(9)
2.王玉璋针对中药治疗月经不调的处方用药分析[期刊论文]-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2013(8)
3.刘忠杰.匡珍珠中医对治疗妇女月经紊乱的好处[期刊论文]-中外健康文摘 2011(7)
4.匡珍珠.程燕燕中医对治疗妇女月经紊乱的好处[期刊论文]-求医问药(学术版) 2011(1)
5.刘宏妇科常用中药介绍[期刊论文]-中医临床研究 2013(22)
6.严群浅析中医调理妇科月经失调的好处[期刊论文]-医学信息(中旬刊) 2011(8)
7.鱼丽华中医治疗月经不调疾病的效果分析[期刊论文]-内蒙古中医药 2013(29)
8.严群浅析中医调理妇科月经失调的好处[期刊论文]-医学信息(中旬刊) 2011(8)
引用本文格式:张智慧中医辨证治疗月经不调116例[期刊论文]-中外医疗 2009(3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