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我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
我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学观

我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学观一、素质教育观素质教育观是与应试教育观相对的一种教育观.是把教育活动目的指向“素质”——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观。
素质教育观认为,教育活动应当指向人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发展,使人的整体品质、全面素质得到提升。
即先天的生理素质及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二、学生观1.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是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1)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2)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3)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2.学生是发展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1)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3.学生是具有个性与差异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具有自身的独特性(1)人的全面发展是以承认学生差异和个性发展为基础(2)学生的个性与差异要求切实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三、教学观1.“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忠诚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对工作高度负责,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
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
不对工作敷衍塞责。
2.“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保护学生安全,维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3.“教书育人”——教师天职和道德核心实施素质教育,遵循教育规律,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启发学生创新精神。
不违规加重学生课业负担,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4.“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观

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观教育是一项伟大而神圣的事业,它关乎着个体的成长与发展,也影响着社会的进步与未来。
在教育的领域中,教学观、学生观和教师观是三个至关重要的概念,它们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共同塑造着教育的形态和质量。
教学观是对教学活动的基本看法和认识。
传统的教学观往往将教学视为知识的传递过程,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授者,学生则是被动的接受者。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现代教学观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全面发展。
教学不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而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索和创新的过程。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力。
例如,采用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
在现代教学观中,教学的目标也不再局限于知识的掌握,更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意识,成为了教学的重要任务。
同时,教学还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教学过程也不再是一成不变的预设流程,而是充满动态和生成性的。
教师要能够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课堂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变化。
学生观是对学生的本质属性和发展规律的基本看法。
正确的学生观认为,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具有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和潜力。
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知识。
因此,教学应该建立在学生已有的基础之上,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发展速度和成长轨迹,不能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和评价。
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相信他们都具有无限的发展可能。
对于暂时落后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实现进步。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浅谈我对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的理解和体会

浅谈我对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的理解和体会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结合自己学习情况和工作实际,浅谈我对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的理解和体会。
一、教育观教育是人类伟大的事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育人。
首先,教师的职业道德对每位教师都是十分重要的。
爱就是教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是打开学生感情大门的钥匙。
当学生知道你是真诚的热爱他们时,他们感情的大门,智慧的大门就会向你打开。
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对所教学科的热爱、对科学的崇尚,会激发起学生对教师的尊敬、对学习的执著探索和对科学的追求。
二、学生观首先,学生是人。
学生是独立存在的人、具有主体性的活生生的人。
学生不是任何人可以随意支配的附属品,他和成人一样具有独立的人格尊严、丰富的情感和独特的个性,其生命具有完整性。
他是具有主体性、独立人格、创造力以及独特个性的人。
1、学生是人,意味着我们必须真正将学生视作具有独立人格、思想感情、主观能动性和认知潜能的活生生的人,将学生真正当人看,在教育中赋予学生以“人”的涵义:在教育中,我们不仅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而且,还必须将学生视作主动、积极的、有进取精神和创造性的学习者,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还给学生自由想象与创造的时间和空间,把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另一方面,由于学生是具有独特个性和生命完整性的人,这就意味着在教育中必须要承认和接受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性。
2、其次,学生是富有潜力的发展中的人。
一方面,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尚待开发,其身心发育还不够完善,需要教育者科学、合理的开发与发掘;另一方面,学生又是已具有一定能力并享有一定权利的主体,他们享有一定的权利并具备行使这种权利的能力,成人不仅不能剥夺或者代替他们行使其权利,相反要给予应有的尊重和适当的保护。
3、最后,学生是独特的人。
一方面,学生时代是人生命历程中最富生命活力,生命色彩最为丰富斑斓,生命成长最为迅速,最为重要的时段,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定义为“成人期”的准备,相反,必须肯定其作为人完整生命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所具有的价值;另一方面,我们还必须承认学生有着生动、独特的、成长价值不同于成人的生活和内在世界,理解并尊重学生独特的精神生活、内在感受以及不同于成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肯定充盈着纯真情趣、智慧、和谐和生命活力的学生世界的价值。
学生观,教师观,教育观的内容

学生观,教师观,教育观的内容
学生观: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以开放的心态学习,自觉掌握知识,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懂得发现和开发自己的潜能,不断完善自我;
关注身心健康,珍惜时间,发挥正确有价值的自我价值观;要全面发展,
追求完美,不断创新,勇于主动面对困难、挑战和新机遇,勇于超越自我。
教师观:教师要肩负起教育使命,以诚实、热情、尊师、厚德的教育
理念为抓手,肩负起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优秀公民素养的重任;坚持求真务实,带领学生学有所成,实现共同发展;重视学生的身心发展,注重教育指导和辅导,激励学生勇于探索,积极创新,以新的视野开拓学
习和成长的领域;发挥引领、带动作用,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提升教学素质,不断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
教育观:把发展学生的人文素养作为核心,遵循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原则,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实施灵活多样的课程;通过开放的教学环境、多元化的课程设置、多种活动实践和综合素质测验,落实“以学生为本”
的教育理念;坚持因材施教,尊重学生自我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创
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发展学生的感恩之心、责任之心。
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观三篇

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观三篇篇一: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观教学观(以人为本,全面发展):教学是一个信息和情感交流、沟通,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教学”,失去了沟通的教学不可想象。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学观也发生变革,具体体现在以下四点:一、教学不只是课程的传递和执行,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传统课程倡导的教学观认为课程是教学的方向,目标或计划,是在教学过程之前和教学情境之外预先设定的,教学的过程就是忠实而有效地传递课程,教师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则是课程的接受者。
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观认为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他们共同参与课程开发的过程。
教学不只是课程传递与执行的过程,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二、教学不只是教师教,学生学,更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传统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只管学,教学就是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沟通,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过程、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三、教学重过程甚于重结论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使学生掌握正确结论。
但是如果不经过质疑、比较、判断,结论就难以获得,也难以得到真正的理解与巩固。
更重要的是,没有以多样性,丰富性为前提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就不可能培养起来。
所以,教学不仅要重结论,更要重过程。
四、教学更为关注人而不只是学科传统的学校教育以学科为本,重认知轻感情,重教书轻育人。
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本,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意味着在教学中,教师应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学生观(发展的人、独特的人、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是教育工作者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的身心特点、发展潜能、素质目标及评价标准等问题的中的看法和观点。
我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学观

我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通过学校组织的“厚植爱国情怀,涵育高尚师德,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专题网络培训,我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学观都得到了升华。
一、我的教育观“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这是梅贻琦先生在出任清华大学校长的就职演讲中提出的。
作为一位在大学任职的教育工作者,如何配得上“大师”二字是我一直以来思考的问题。
通过这次培训,我领悟到“大师之大”一是在于专业知识的博大,二是在于师德品格的伟大。
首先,作为专任教师,应在专业知识上精益求精,始终保持对学习的热忱,持续关注专业领域的前沿动向,为学生们作知识海洋的引航人,向学生们传授专业的知识与基本的技能。
其次,“为学”首先“为人”,重视所为之学前必须先重视为此学之人,因此教师应时刻注意培养自己的良好品德,言传身教,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们的良好品格,帮助学生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世界观。
二、我的学生观在当前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的不对称性得到了一定程度地降低,在知识层面也是如此,学生们通过互联网就可以学习、了解到方方面面的知识。
因此较过去的学生而言,新时代的学子往往有着更独特的个性、更开阔的视野。
面对这样一群走在时代前沿的年轻学生,教师应充分尊重他们的独立人格,将大学校园打造成一个自由思想的乌托邦,以平等的姿态指导学生们如何去思考,而不是思考什么。
三、我的教学观在当前重视科研的整体大环境下,教师们存在着将大部分时间、精力投入到科研中,而忽视教学工作的倾向。
但教师在重视科学研究的同时,也应勤勉教业,不去过多地计较利益得失,以传授知识为首要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时刻谨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不断探索如何将自身所学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传授,始终以活泼而真挚的治学精神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兴趣,帮助学生建立起自主学习、自主思考、敢于创新、勇于质疑的学习机制,引导学生向更深层次的学习进发。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通过这次培训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韩愈的这句千古名句,在接下来的教师生涯中也将时刻牢记本次培训的内容,“捧出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我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

我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结合自己学习情况和工作实际,浅谈我对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的理解和体会。
一、教育观教育是人类伟大的事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育人。
首先,教师的职业道德对每位教师都是十分重要的。
爱就是教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是打开学生感情大门的钥匙。
当学生知道你是真诚的热爱他们时,他们感情的大门,智慧的大门就会向你打开。
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对所教学科的热爱、对科学的崇尚,会激发起学生对教师的尊敬、对学习的执著探索和对科学的追求。
二、学生观承认并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承认并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潜能,要发展和能发展是每一个学生的自我天性,承认并尊重每个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学生水平不齐,有差异是自然合理的;从师生共同活动的角度看,是经验的共享、视界的融合与灵魂的感召。
教师的教学过程是生命与生命进行信息交流的过程。
??教不能用一把尺子来衡量、评判学生,教育不是为了消除差异,而是使学生各得其所,各有发展,同时基础教育的评价目的是为了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而不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学生。
三、教学观要认识到教学活动的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习,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教学过程,应该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建立师生合作的、民主的教学环境。
知识和智慧是伴行的,在教知识的同时应给人以智慧,让学生感受到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知识不仅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结论,同时还是人类认识世界智慧的结晶。
任何把智慧排除在外的知识都是盲目的、片面的,是不可能把人教聪明的。
能力不仅仅是动手能力,应当是“手脑”并用。
学习能力是最基本的能力,我们应当让学生抢占能力的制高点,在培养能力的基础上学习知识,而不是仅仅让学生强占知识的制高点。
教学中我们必须把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教是为学服务的,因此我们必须由“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教师由独奏者变为伴奏者。
“起始于辛劳,收结于平淡”。
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人生写照。
但是,我们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会无怨无悔,默默奉献。
教师的教育观

教师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主人,他们在国家今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而我们作为一名教师,为国家培养人才,教师的教育理念尤为重要。
教师应该具备怎样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呢?第一、以人为本。
首先要尊重、理解学生,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着眼于学生的自我完善。
一名优秀教师就要一切从学生出发,尊重学生的选择,理解学生的感情。
这样的教师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学生都不会为学生一时一地的表现和成绩所惑,而是通过反复深入的观察分析和细致入微的工作去引导学生、培养学生。
以人为本,并不是不考虑社会需要,它的最终目标正是着眼于社会。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能只执着于学生的某一科的成绩,而应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于学生的全面素质的提高第二,教育活动关系。
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这对范畴既对立又统一,而且在实践中相互转化。
这个现象在本质上反映了学校教育实践中师生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科学地理解教育主体与客体关系是正确地解决教育中多种矛盾的关键,也是正确地处理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矛盾的关键。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而不仅仅是接受教育的客体。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做自己的主人。
现代社会要求人具有独立、创造、进取的品质,这都是与人的主体性分不开的。
因此,一名优秀教师要在教育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独立组织活动,让学生做活动的主人,为学生提供发挥创造性的舞台,促使学生在实践中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实践中进行自我教育,不断提高思想素质,培养各种能力,进而使学生成为生活的主人,社会的主人,国家的主人。
我国中小学应试教育模式的形成,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但是“教师职业本位观”、“教师主体论”、“分数第一论”的影响之深,是一个重要原因。
现在要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因此一名优秀教师既要探索教师怎样教,更要探索学生怎样学,这样才能真正全面提高和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观

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观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观这三者就像三根支柱,支撑着我们整个教育的屋檐。
每一根都不可或缺,缺了一根,整个结构就会摇摇欲坠。
咱们来聊聊这些观念,看看它们是如何在实际中交织在一起的。
一、教学观1.1 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有时候我们会觉得,教学就是把书本上的知识教给学生。
其实,真正的教学远不止于此。
教学是点燃学生内心的火焰,是引导他们思考和探索的过程。
老师的职责不仅是“教”,更是“引导”。
就像园丁培育小苗,给他们阳光和水分,让他们在知识的土壤中茁壮成长。
课堂上,老师的一句话,甚至一个眼神,可能会让学生瞬间领悟到什么。
真是“传道授业解惑”的绝佳体现。
1.2 教学是互动的艺术还有啊,教学绝对是个互动的过程。
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不能是单向的。
想象一下,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学生却像木头一样坐在那里,这样的课堂肯定无趣得要命。
老师要善于倾听,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
通过互动,课堂才会充满活力,学生也能在参与中找到乐趣。
正如老话说的,“百闻不如一见”,实际参与的体验才是最珍贵的。
二、学生观2.1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在我看来,每个学生都是一颗独特的星星,发出不同的光芒。
不能用同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学生。
有些学生可能对数学情有独钟,有些则在文艺方面游刃有余。
老师需要用心去发现每个学生的长处,因材施教。
这样才能让每位学生在学习的道路上找到自己的方向。
2.2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常常忘了,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老师只是引导者和陪伴者。
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才能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和责任感。
很多时候,给学生空间去探索,效果往往比死记硬背要好得多。
其实,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比什么都重要。
那种“哇,我想试试”的感觉,才是学习的动力源泉。
2.3 学生的情感需求别忘了,学生也有情感需求。
教育不是冷冰冰的知识灌输,而是一个情感的交流过程。
老师的关心、理解和支持,可以给学生提供安全感。
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才能够真正敞开心扉,愿意去探索未知的世界。
我的教育观点、学生观和教学观念

我的教育观点、学生观和教学观念
我相信教育是一种重要的力量,它可以改变人们的生活和塑造未来的社会。
我的教育观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学生观
1. 学生是独特而有价值的个体。
我认为每个学生都具有自己的潜力和特点,我们应该尊重并激发他们的个人发展。
2. 学生应该成为研究的主体。
我倡导积极参与式教育,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合作探究以及独立解决问题。
3. 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的目标。
除了学术上的知识,我们也应该关注学生的品德、社交能力和身心健康。
教学观念
1. 个性化教育。
我相信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研究方式和节奏,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2. 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教师应该创造积极的研究环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对研究充满热情。
3. 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终身研究能力。
我认为教育应该培
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使他们具备
终身研究的能力。
在我的教育观点和教学观念的指导下,我致力于成为一名能够
激发学生潜力、促进他们全面发展的教育者。
我相信通过这种教育
方式,学生将能够掌握知识,发展技能,培养品德,更好地适应未
来的挑战并做出积极贡献。
[NOTE]
这篇文档介绍了我的教育观点、学生观和教学观念。
我认为每
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应该受到尊重和激励。
我倡导个性化教育
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强调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要性。
通过这样的教育方式,我致力于帮助学生实现个人发展和为社会作
出积极贡献。
教师五观发言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在这里发表关于教师五观的发言。
教师五观,即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教学观、课程观,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深入思考和践行的理念。
下面,我就从这五个方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教育观教育观是教师对教育本质、目的、内容的认识和看法。
我认为,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
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我们要始终坚持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学生观学生观是教师对学生的认识和看法。
我认为,学生是具有独立人格和自主意识的个体,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有着不同的需求和特点。
作为教师,我们要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教师观教师观是教师对自身职业的认识和看法。
我认为,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人,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任。
我们要具备高尚的师德、扎实的学识、精湛的教学技艺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同时,我们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四、教学观教学观是教师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的认识和看法。
我认为,教学是一个师生互动、共同成长的过程。
我们要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我们要关注教学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五、课程观课程观是教师对课程内容和教学资源的认识和看法。
我认为,课程是教育的基础,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保障。
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置课程,注重课程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实践性。
同时,我们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教师五观是我们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我们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保障。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努力践行教师五观,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努力奋斗。
最后,感谢大家的聆听!谢谢!。
我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

我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我,在工作中应不断丰富自身学识,努力提高自身能力、业务水平,严格执行师德师规,要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爱岗敬业。
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力求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相互尊重,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
师德的内涵:一是教师对待教育事业的道德;二是教师对待受教育者的道德;三是教师对待同事和教师群体的道德;四是对待学生家长及其他社会人员的道德。
我想这是根据教师工作的内容和接触的对象来划定的四个范围内的道德吧。
我想做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对待教育事业:忠诚并献身与教育事业。
要求教师在社会主义道德观和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的指导下,在处理个人与教育事业发展的关系时候,应采取利他主义的价值取向,就是所谓的“甘为人梯”、“燃烧的蜡烛”精神。
二、对待受教育者: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强调热爱学生是教师对学生情感的境界。
要求教师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严格要求而又尊重信任学生。
三、对待同事及教师群体:坚持教师集体和其他教师的利益和需要高于个人的利益和需要。
在教育现实中要表现为理解、团结和谦让。
四、对待学生家长及其他社会人员:真诚相待、主动参与。
要求教师在与学生家长交往的时候,表现出一种对家长的坦诚的沟通愿望,以及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发起或者参教育有关的社会性活动。
经过学习,我思考自己,反思自己,“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如今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
怎样才能做一名好教师呢我想首先需要奉献。
“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
”这是雨果先生曾经说过的话。
其实教师这个行业就象那默默奉献的绿叶,学生就像那含苞欲放的花朵,绿叶时时刻刻衬托着鲜花的美丽。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教师的品行和素养是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也只有对“怎样做一名教师”这一问题有深刻的认识,才能提出对自己更高的要求。
“我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

“我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厚植爱国情怀涵育高尚师德,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专题网络培训心得感谢学校提供的这次培训机会,通过这次培训我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有了更新的更深的认识。
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深刻认识到教书和教育学生的双重观念,不能单纯教书本上比较简单的内容,要把学生的品德思想进行深入的教育,对学生热爱关心。
对于自身教书的事业热爱,对工作的有认同感和使命感,积极探索教学方式,严谨的科学调研,深入挖掘到教育的深层的意义。
努力学习自身的专业技能和道德修养,才能在理论知论上做到时刻的清醒和成熟,面对所发生的问题,才能有据可查,解决教学工作中所面临的困难,当然也要勇于把所学习的内容进行创新,变成学业的成果,发挥更大的作用,才能在学生和教师当中树立着更大的标杆作用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我们目前教学的对象为新生代“00后”有着与以往学生不一样的地方,所以在对于他们的管理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对他们进行全面的了解,才能就他们所表现出来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作为21世纪的新人类,人类步入新世纪的又一个时间节点,有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他们的视野更高开阔,他们的生活不需考虑生活的压力,不愁吃,不愁穿,每个月父母都会打上足够的生活费,所以他们比之前的大学生在生活上都要富足,不管想买什么基本上父母都会答应,所有在生活中攀比心很重,很是奢侈,这也就导致他们在生活很少会体会的劳有所得的艰辛,所以在生活中缺少劳动,从而变得有些懒惰,也吃不了苦。
“00后”学生喜欢幽默风趣的麻辣老师,这就要求管理者们各蔼可亲,知识丰富、多才多艺、兴趣广泛、热爱生活、懂得用各网络用语面对学生们,让他们感觉亲切,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也已经成过去式,现在老师与学生的关系也慢慢变成了朋友,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好感,让彼此相互理解,共同学习和进步。
通过这次培训学习到了很多,教书育人是个很大工程,需要与时俱进的去学习先进的理念去学习去进步,才能更好的当一名高校教师。
心得:我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

心得:我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
的学生观
我们应该认识到学生的发展有其规律性,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特点,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帮助学生发掘自身潜能,实现个人价值。
三、教学观
教学观是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总称,它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和学生成长。
1、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
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研究需求和特点,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研究。
2、多元化的教学观
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评价与反馈的教学观
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的研究过程进行评价和反馈,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和困难,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的进步和成长。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不断更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素质和专业水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

我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通过这一次专题网络培训和研修,让我的思想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下面,我就这一次网络培训研修,总结一下感想:一.我的教育观大文学家XXX说过:师者,所谓传道、授业、解惑也。
他的确精准的定义了教师的角色。
教师应该让学生懂得做人必须符合社会道德,遵纪守法,懂得做人道理;教师必须教给学生各行业的知识和技能;教师必须为学生解答疑惑。
我认为,授业解惑的同时,更应该“传道”,传递“正能量”,师德为先,学生为本。
因为,我们如果以教给学生知识为主,而忽略了教育学生的道德修养,那我们的功夫就白费了,甚至学生越有知识,越聪明,当他(她)进入社会后,对国家、对人民的危害就更大。
例如,从“XXX骄傲”变成“XXX之耻”的高杏欣,当我国发射第一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她即刻破解了导航密码,然后再告诉美国,她背叛祖国,成为国人之伤,受全国人民唾骂;国家和党一年几十万经费来培养她,但她不热爱祖国,不热爱党,不热爱祖国人民,培养这些国家败类又何用?教给学生知识固然重要,但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更为重要。
这就要求作为老师的我们,必需遵纪守法、吻合社会道德规范,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祖国人民;为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榜样,然后才能对学生言传身教,让学生今后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才。
二.学生观作为教师,我们通常喜爱在德、智、体、美、劳方面优秀的学生;对那些不爱研究,老是违反纪律的学生,很多老师就不那末喜爱了。
老师喜爱优秀的学生固然没错,但不喜爱,甚至讨厌那些双差生,就不对了。
没犯错误的学生是没有的。
如果学生犯了错误,通过我们的批评教育,他(她)把错误改正了,那么,他(她)就是个好学生了。
对于老是犯错误的学生,我们应当把他(她)看做自己的子女一样,给他(她)温暖,给他(她)关爱;绝不能过分的批评他(她),甚至体罚他(她),伤他(她)的人格、自尊心;通过教师对学生的爱心来感化他(她),让他(她)认真研究,遵守纪律,我相信,这个办法是一定能成功的。
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之我见

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之我见通过这次“厚植爱国情怀涵育高尚师德,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专题的网络培训,我受益良多,以下是我培训后关于“我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的心得:一、教育观人是能动的、不断发展变化的生命个体。
所以教育以人为本的起点和基石就是以人的生命需要为基点,提升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人是主体性存在,人的生命活动与动物生命活动的最根本区别在于人的活动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人只有具有主体意识,并在实践中获得主体地位时,才能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在积极改造世界的各种生命活动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人的主体性主要体现在教师的主体性和学生的主体性这两方面。
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能随意惩罚学生,也不能挖苦、贬低、侮辱学生的人格。
尊重学生的人格是尊重生命的体现。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要尊重学生的选择权和发展权。
主体的重要权利和特点是其自身的能动性和自觉性,重要的是拥有选择权和发展权。
选择是人比其他生物更为优越的地方,教育应为学生的自主选择提供条件,并帮助学生学会选择。
学习权和发展权是每个学生都具有的平等权利,因此教师要平等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每个人享有该有的权利。
二、学生观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
以人为本学生观要求把学生置于教育活动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主体性需求,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把学生真正的当做“人”来开展教育,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不以教师的个人意志去支配学生,按照学生的成长规律开展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
学生是发展的人。
学生的发展是指学生在遗传、环境和学校教育以及自我内部矛盾运动的相互作用下,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所发生的质、量、结构方面变化的过程及结果,是内外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学生作为发展的人,其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身心发展的社会需要与个体现有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
学生是具有个性与差异的人。
以人为本学生观不仅要求将学生作为一个整体来全面看待,而且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化成长。
我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

我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回望我的教学生涯,从大学毕业到步入讲台,已有十五年光阴。
期间读了研究生,参加过国家的教学培训,我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一直在前进,从开始的迷茫到现在越来越清晰,也开始思考国家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作为普通老师如何尽一份力。
一、教育观多年的教学,我充分意识到“人”在教育中越来越大。
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
从尊重人的价值、尊严、个性出发,从促进人的主动发展、个性发展,全面发展着眼,充分关注每一个个体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我特别认同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心的肖川博士有关教育的力量的总结:教育的力量应是给无助的心灵带来希望、给稚嫩的双手带来力量、给蒙迷的双眼带来澄明、给弯曲的脊梁带来挺拔、给卑微的人们带来自信。
我谨记以上格言,时刻鞭策着我。
二、学生观传统的教育观念把教师的职责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这里的“传道”本质上就是培养人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更多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成绩,而忽略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成长,这样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
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放下功利心,从学生终身发展的角度出发,不仅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技巧;更重要的还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处世;让每个学生懂得感恩,学会感恩,懂得为他人着想,做一个受欢迎的人和对社会有用的人。
只有这样,他们才知道尊重老师,团结同学,孝敬父母,回报社会。
我认为:成才比成绩重要,而成人比成才更重要!近些年,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学生的心理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作为老师,至少要培养学生乐观、积极向上、快乐的特质。
三、教学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观

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观教育,是一项塑造灵魂、培养人才的伟大事业。
在这一过程中,教学观、学生观和教师观是三个至关重要的理念,它们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共同决定着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教学观,是对教学活动的总体看法和基本观点。
传统的教学观往往将教学视为知识的单向传递,教师是知识的权威,学生则是被动的接受者。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现代教学观强调教学是一种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发展的活动。
在现代教学观中,教学不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知识固然重要,但获取知识的方法、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的培养才是教育的核心目标。
教学应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地去探索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灌输。
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学也不应局限于课堂和书本。
社会是一个大课堂,生活中的种种现象都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
现代教学观倡导将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
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学生观,是对学生的本质属性和地位的看法。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都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传统的学生观可能会过分强调学生的成绩和表现,而忽视了他们的个性和兴趣。
现代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和挑战,这是正常的。
教师应该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相信他们能够在不断的努力和引导下取得进步。
而且,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情感和需求,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安排。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满足他们不同的学习需求。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特长,有的擅长逻辑思维,有的富有创造力,有的善于表达。
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为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让他们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中获得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我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

我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师德教育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师德是教师的立身之本,是教师之所以成为教师的灵魂,是教师所有修养中最重要的修养。
我们知道,一个人生活在社会里,其行为一般要受到两种约束,一种是法律,一种是道德。
而师德师风是属于道德范畴,它往往是一种自律行为。
我们常常说“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教师只有具备了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有资格为人师表,才能更好地教育和影响学生。
只有道德高尚的人才能成为风范,成为别人学习的榜样。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恪守“依法执教”的师德底线,做人民满意教师。
一、是要大力弘扬富有爱心的“园丁”精神。
要关爱每一名学生,关心每一名学生的成长进步,以真情、真心、真诚教育和影响学生,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爱与责任是师德之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教师要像父母一样,关爱学生;像园丁一样执着工作;向挚友一-样真诚与共;像硕士一样引领世风;像文人一样自知自明。
花草树木有千万种,性情品质各不相同,有易栽种的,有难扶直的,但在园丁的手中,他们都能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作为教师,就要做到爱生如子,特别是要关爱那些“学困生”、残疾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留守学生,也要平等对待所有家长。
对待学生家长,不论经济条件好坏,社会地位高低,以及学生成绩优劣的家长,我们要保持良好的职业形象,要一视同仁,热情接待,要耐心、虚心听取学生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对个别家长的误解、偏见、甚至指责等,要保持冷静的头脑,耐心地进行沟通,消除误解,达成共识。
二、是要大力弘扬以校为家的“主人翁”精神。
每位教师都是学校大家庭的一员。
俗话说:“家和万事兴”,经营好一所学校必须依靠大家奉献热情,贡献智慧,需要大家谋事出力。
我们希望全体教师要牢固树立“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主人翁意识,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
没有的队伍是一盘散沙,没有规范的群体是一群散兵游勇。
团结就是力量,爱校乐群,工作才会开心,做多点,说少点,不会吃亏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得:我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作为一名教师,我时常在想,我选择教育职业的原因是什么?我坚持并热爱的重要理由是什么?我要教育学生什么?我要怎样教好我的学生?在多年的教育教学路上探索,我认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三观”就是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核心观点。
下面具体谈谈:
一、教育观
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必须清晰并坚信自己的教育观。
1、素质教育观
素质教育早已不是一个新词了,它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行为和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等。
我们国家呼唤着素质教育,我们需要“高素质人才”,不是“高应试人才”。
有人对立了“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可以说,“素质教育”是更全面的“应试教育”,它弥补和规范了教育的范围和方法,是更适合我国国情的教育方式。
作为教师,我们要明白:随着社会的发展,成绩已经不是唯一的衡量准绳,学生不是学习的工具。
2、现代教育观
学生是发展的人,现代的发展很快,教师的教育观也要跟着发展变化,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
一个不发展不学习不
专业的教师,是很难教好学生的。
那么,什么是现代教育观呢?
我认为:其一,教学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其二,教学是师生互教互学的过程;其三,教学过程重于教学结果;其四,教学更注重人而不是学科更不是成绩。
我们教育者早就从“中心”转变成“主导”,学生也已经从“被动接受”转变为学习的“主体”。
二、学生观
我们工作的对象是学生,正确的学生观尤为重要。
1、“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应该注重自身的教育理念更新,端正教育态度,规范教育行为;应该明白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坚持公平公正地对待所有学生,清楚教育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每个学生都有公平接受教育的权利。
2、注重科学规律
学生是人,是发展的人,是有独特思想的人,是有个性差异的人,是有巨大发展潜能的人。
要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要坚信每一位学生都能教育和成长,因材施教、正确评价学生,并能时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
我的理念是让优秀生得到飞跃,让中等生得到发展,让后进生得到进步。
三、教学观
教学,是教师实现教育理念的有效方式。
教学,不是教会学生知识,而是教会学生学习,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我认为,教学,也已经从单纯的“重结果”转向为“既重结果又重过程”,注重学生在探索的思考和方向。
以上,是我的理解和实践,是我学习后的体会。
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更深入学习、研究和总结,继续完善我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