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庆炳版文学理论第一章至第十章课后练习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与形态

一、试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角度,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

答: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三个分支之一,与其他分支有密切联系,他通过对文学问题的审视,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普遍规律,它力图指导、制约其他分支的研究。

从对象任务来看:1、文学作为人的一种精神活动,它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它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从而显示出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特征。2、它作为特殊的精神活动,从总体上来研究文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殊性质。3、社会生活是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经过作家的艺术创造成为文学文本。4、研究作品的构成因素和相互关系。5、文本一定要经过阅读、鉴赏、批评,才能变成有血有肉的生命体。

从学科品格上看:具有实践性和自身独特的价值取向。

二、文学理论有哪几种基本形态?其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答:基本形态有: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

划分的依据:文学活动在意向上可以理解为两个过程,即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过程,和文学生产——文学价值——文学消费过程。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一、作为马克思文学理论的基石是什么?是做简单说明。

答:1、文学活动论,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学是人的一种活动,并建立了“文学活动论”,文学活动作为人的一种精神活动,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的本质力量通过文学艺术的创造和欣赏展现和外化出来。文学是作为主体的人的能动的创造,是一种“人学”。

2、文学反映论,马克思主义从哲学的存在与意识的相互理论出发,把文学活动看成是一种人的主体对于客体的认识和反映,文学是对于生活的反映,是一种艺术的反映。

3、艺术生产论,文学作为人的活动之一,进入社会就成为一种生产活动。因此马克思随着时代的发展把文学理解为“艺术生产”活动,艺术生产是指实际的艺术创造过程。

4、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文学是建立在社会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是上层建筑中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把文学艺术看成是“审美意识形态”意味着文学艺术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变体,既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又具有审美的性质,是两者的有机结合。

5、艺术交往论,把文学艺术理解为一种交往和对话,文学作为一种语言符号的艺术,更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对话与交往的理想之域,文学活动就是由世界、作家、作品、读者所构成的一个交往结构。

二、试概括出马克思主义对文学理解的特点

答:马克思主义认为,从人类学的观念来看,文学是人的活动;从哲学的观点来看,文学是一种反映活动;从现代经济学的观念来看,文学是一种艺术生产活动;从美学的观念来看,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从符号学的观念来看,文学史一种交往对话。这样,马克思主义

就从人类学的,哲学的,经济学的,美学的,符号学的视点来理解文学,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文学的整体面貌。

三、建设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应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

答:1、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种指导并不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等人的现成结论的照搬照抄,而是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特别是要运用这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解决现实文学实践中提出的新课题。

2、要具有中国特色,充分考虑到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现实经验,特别是要有鉴别的吸收中国古典文论的精华,实现新的结合。

3、要具有当代性,体现时代精神,关注当代文学运动的变化与发展。敢于面对20世纪新文论的挑战,吸收新方法等。

第三章文学作为活动

一、文学活动与生活活动是怎样的关系?文学活动在生活活动中处于什么位置?

答:人的生活活动是文学活动的前提,生活活动导致人与对象之间的诗意情感关系,生活活动导致人的自觉能动的文学创造,生活活动使文学成为人本质力量的确证。

位置:文学活动作为一种审美精神活动在人的生活活动中处于重要地位,并且具有意识形态特征。

二、文学活动的四种理论视角各自的理论依据是什么?请简述之,并指明他们的片面性。

答:美国文艺学家艾布拉姆斯把世界、作者、作品和读者归结为文学

活动的四要素,其中作品与世界的关系形成了文学的反映论(摹仿说);作品与作家的关系形成了文学的表现说;作品与读者的关系形成了读者的接受理论;把作品相对孤立起来研究形成了文学的形式主义理论。艾布拉姆斯是从静止的共时态的角度去观察文学活动的,认为每一种理论视角都可以形成系统的文学理论体系。我们认为,文学四要素是文学活动的四个基本要素,更重要的是它们在文学活动这个整体中不是彼此孤立地或静止地存在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作用、浑然一体。世界是文学活动产生的基础,作者是文学生产的主体,读者是文学接受的主体,作品处于文学活动的中心,是使上述一切环节成为可能的中介,其本身的价值也只有在与其它三者发生关系时才能充分展现出来。

三、简要论述文学起源上的“劳动说”。

答:1、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人的生产活动是一切其他基本活动的前提,人要满足了基本生存需求才能从事其他活动,并且人也是在这种生产活动中产生的。

2、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人的活动都伴随着一个自觉的目的,而这个目的是源于某种需要而设定的,史前人类在劳动中为了协调行动,交流情感信息,产生了语言和最初的文学。

3、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远古遗存的作品中大都描写了当时人们劳动生活的内容。

4、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形式。早期的文学形式和劳动过程直接相关,所以是诗、乐、舞的结合体。

四、试辩证说明文学发展的诸多原因。

答:文学发展的原因有以下几种观点:有的认为是社会风气的变化。有的认为文学的发展与时代的变化密切相关。有的认为是某种非人力可改变的因素。另有学者认为文学发展像自然界一样只在于它的内在动因。有的认为是文学固有的因素的不同组合引起了形态变化。另有大部分学者认为文学发展的根本力量在于劳动。

以上各种观点各有侧重,是由于所处的历史时期,社会意识形态及分析角度各有不同。但这些观点都在某个方面以独有的方式阐释了文学发展的原因。

第四章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

一、文学概念有哪两种含义?现在通行的文学含义是什么?

答:文学的文化含义: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包括今天的文学以及政治、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

文学的审美含义: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行为及其作品。

通行含义:文学是艺术门类之一,是主要表现人类审美属性的语言艺术,包括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体裁。

二、怎样理解文学的一般意识形态性质?

答:文学是社会结构中的一部分,社会结构包括两个层次: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文学属于上层建筑中的意识形态,一方面最终决定于经济基础,另一方面通过政治、法律等中间环节与经济基础发生间接地联系。

三、怎样理解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