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练习 》教案(三)_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3-11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练习》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3-11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练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3-11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练习》主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按比例分配的实际应用,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通过列比例解决问题。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按比例分配的理解和应用。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比例的基本知识,对按比例分配有一定的理解。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会对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感到困难,对比例的设置和计算可能会出现错误。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正确地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指导学生进行比例的设置和计算。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按比例分配的实际应用。
2.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通过列比例解决问题。
3.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难点: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正确设置比例,进行计算。
2.重点:理解按比例分配的实际意义,学会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按比例分配。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解决问题,理解按比例分配的实际应用。
2.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共同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际问题案例,用于教学过程中的呈现和练习。
2.准备教学PPT,用于展示问题和案例。
3.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入按比例分配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示例:学校买了一批笔记本,按比例分配给六个班级,每个班级分得同样多。
如果每个班级有40人,共分得240本笔记本,每个班级分得多少本?2.呈现(15分钟)教师呈现准备好的实际问题案例,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练习》教案
按比率分派问题(练习课)教课内容:按比率分派有关练习题。
教课目的:进一步掌握按比率分派问题的特点与解题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灵巧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质问题。
学情剖析:学生学完按比率分派问题一段时间后,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可能已经生分或忘记,特别有必需进行“温故” 。
教课要点:掌握按比率分派问题的特点和基本解题思路。
教课难点:按比率分派问题的变形(总数和份数变化)练习。
教课过程:一、复习导入1、按比率分派问题的基本特点。
已知:总数目各部重量的比2、按比率分派问题的基本解题方法。
求总份数求各部分占总数的几分之几()求各部分的量:总数×()二、基本练习1、口答: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5:4男生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女生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母鸡只数是公鸡只数的 1.6 倍母鸡只数与公鸡只数的比是():()母鸡只数占鸡总只数的几分之几?公鸡只数占鸡总只数的几分之几?2、解答以下各题:(集体练习)果园里共有桃树和梨树 360 棵,桃树与梨树棵数的比是 7:5。
桃树和梨树各有多少棵?小玲家共养了鸡鸭鹅三种家禽3600 只,它们的只数比是18:11:7。
三种家禽各有多少只?三、变形练习1、总数变化(板演讲评)少儿园买来 5 盒饼干,每盒 60 块。
假如把这些饼干按 2︰3 分给小班和中班,中班和小班各分到多少块饼干?李红期末考试语数英三门学科的均匀分是90 分,三门学科分数的比是11:9:10。
李红同学语数英的成绩各是多少分?2六年级三个班共做好事 180 件,此中的3是六(2)班做的,六( 3)班和六( 1)班做的好事件数比是 4︰1,六( 1)班和六( 3)班各做多少件好事?2、隐蔽的比(独立达成、讲评)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与一个底角的度数比是3︰1,这个等腰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各是多少度?四、形体知识中的按比率分派问题。
1、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40 米,长与宽的比是3︰2,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2、一个长方体的棱总长是120 厘米,长、宽、高的比是5:3:2,求这个长方体的体积。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教案(三)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教案(三)一、教学目标1.了解“按比例分配”和“比例系数”的概念。
2.能够运用所掌握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考和数学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点1.知识点: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2.解题方法:结合实际情境,透彻分析题目,寻找解题方法。
三、教学难点1.利用比例系数解决实际问题。
2.根据实际情境确定未知量和比例系数。
四、教学过程1. 学习概念•引入:“昨天我们学过了按比例分配的概念,今天我们将学习什么?”•学生回答:“比例系数的概念。
”•教师解释:“比例系数是指两个比例数之间的比值,是按比例分配的关键。
”•引导学生思考与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饮料瓶子上的糖含量比例、购物时所享受的折扣比例等。
•强调“比例系数”在数学中是必不可少的概念,后续所有的题目都需要用到比例系数这个概念。
2. 课堂演练•回顾昨天所学,让学生解决一道相关的大型实际问题。
•给出一个购物团的实际生活问题,团员A、B、C三人需要分摊折扣金额。
•让学生独立思考并结合公式算出每个人应该分摊的折扣金额。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强调各位要认真分析句子和图表内的数据,理清思路,解决问题。
3. 练习练习一•一个小组5人,其中有3个男孩,2个女孩,3个男孩和2个女孩需要平均分配12个小球,请问每个小孩分到多少个?解析:同学们可按照以下步骤解决此题。
1.求出男孩与女孩占总人数的比例:•男孩比例系数= 3/5•女孩比例系数= 2/52.算出男孩和女孩每个人平均应分配的小球数:•男孩分得的小球数= 3/5 * 12 = 7.2 个•女孩分得的小球数= 2/5 * 12 = 4.8 个综上所述,每个小孩应分到 1.44 个小球。
练习二•一对夫妇将 5000 元存入银行,其中男方的存款是女方的 3 倍,男方和女方每人分得的利息为 1500 元,求男女每人的存款金额。
解析:同学们可按照以下步骤解决此题。
1.求出男方和女方的比例系数:•男方比例系数= 3/4•女方比例系数= 1/42.求出存款总额:•存款总额= 5000 元3.求出男方和女方各自的存款额:•男方存款额= 3/4 * 5000 = 3750 元•女方存款额= 1/4 * 5000 = 1250 元4.求出男女各自分得的利息数:•男方利息数= 1500 ÷ 2 = 750 元•女方利息数= 1500 ÷ 2 = 750 元综上所述,男方的存款金额为 3750 元,女方的存款金额为 1250 元。
苏州学校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教案
苏州学校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主要让学生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方法和应用。
本节课通过具体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会如何将问题转化为按比例分配的问题,并能够熟练运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材中设计了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比例的基本知识,对比例有一定的理解。
但在实际应用中,部分学生可能会对如何将问题转化为按比例分配的问题感到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正确识别问题中的比例关系,培养学生运用按比例分配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按比例分配的含义,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方法。
2.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按比例分配的问题,并熟练运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按比例分配的方法及其应用。
2.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按比例分配的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计丰富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相互学习,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例题和练习题。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课堂练习和巩固。
3.粉笔、黑板:用于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教材中的例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找出问题中的比例关系。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尝试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教师挑选几名学生进行板书,展示他们解决问题的过程。
然后全班学生进行讨论,总结解题方法。
5.拓展(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拓展题目,让学生独立解决。
《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练习》(教学设计)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
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练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什么是比例,能够运用比例的定义解决实际问题。
2.熟练掌握在一定比例下实际数量之间的计算方法。
3.能够通过实例问题巩固比例分配的解法,提高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八章“比例”第三节“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掌握计算实际数量的比例分配方法。
四、教学难点能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掌握比例分配的解法。
五、教学方法板书讲解、图片展示、课堂练习、小组合作等。
六、教学过程1.导入新知识(1)教师通过举例子做引入,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比例、什么是比例分配。
(2)举一个实例(如:要将20吨粮食按比例分配,4:6分配给两个仓库,请问两个仓库分别分得多少吨?)2.概念讲解教师从比例的定义出发,阐述什么是比例;再以实物的形式表现出如何按比例分配物品或货物。
3. 计算方法的演算(1)教师讲解比例分配的解法。
(2)白板上列出若干个实际问题给学生进行练习。
(3)教师现场解答学生的提问。
4.课堂练习教师对比例分配的解法进行理论性示范后,让学生课堂上习题并展开交流。
5.小组合作(1)教师布置小组合作作业题,让学生们在小组内讨论、合作解决问题。
(2)分组汇报答案,并由老师解释说明,讨论出每组解题时出现的疑难。
6.总结老师让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以检验他们对这一知识点掌握得如何。
同时也要引导与答疑。
七、教学所需资源白板、黑板、笔、教材、课件、习卷。
八、教学评估(1)教师在黑板上提出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解决并在黑板上展示答案以期达到检验。
(2)教师布置相关作业或练习,以作为教学效果和学生掌握情况的综合评价。
九、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教师引导与学生练习、讨论方式,在不断进步中掌握了比例分配的知识点。
但还需要更多实际问题的补充,增强实践性,在实际问题中熟练应用和运用。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练习》说课稿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练习》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练习》这一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比例的基本知识、求比值、求比例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比例知识,对于如何求比值、求比例等问题,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
但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因为对问题的理解不深入,找不准数量关系,导致无法正确运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因此,在教学中,我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问题,找准数量关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的解题方法,能够正确找出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用比例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的解题方法,能够正确找出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用比例解决问题。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找出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如何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际问题案例等,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复习比例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讲解新课:讲解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的解题方法,引导学生找出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用比例解决问题。
3.案例分析:分析几个典型的实际问题案例,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按比例分配的解题方法。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练习》(教案)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
《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练习》(教案)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主要涉及第117页至第119页的“按比例分配”章节。
这一部分内容主要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概念和方法,并通过实际问题练习,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这一方法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概念和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按比例分配的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一个班级男生和女生的人数比例为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根据比例分配男生和女生的人数。
2. 讲解概念:通过PPT课件,简要讲解按比例分配的概念和方法。
3. 例题讲解:以一个具体的实际问题为例,引导学生运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解决几个类似的实际问题,巩固对按比例分配的理解。
5. 板书设计:将解题过程和答案以板书形式展示,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6. 作业设计:布置几个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课后练习。
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运用到其他领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板书设计七、作业设计1. 一个问题:一个工厂生产A产品和B产品,A产品需要2小时,B产品需要3小时,现有8小时的生产时间,如何分配生产A产品和B产品的时间,使得两种产品的产量比为2:3?答案:设生产A产品的时间为x小时,则生产B产品的时间为(8x)小时。
根据比例关系,有2:3=x:(8x)。
解得x=4,所以生产A产品4小时,生产B产品4小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要求学生反思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思考如何将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同时,鼓励学生探索将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运用到其他领域,如商业、生产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需要重点关注。
实践情景的引入是关键,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帮助他们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宜兴市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按比例分配的问题练习》教学设计
宜兴市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按比例分配的问题练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按比例分配的问题练习》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比例的基本性质,按比例分配的应用,以及比例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对比例知识进一步巩固和运用的阶段,通过练习题目的形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方法和技巧。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比例的基本性质和按比例分配的方法,但部分学生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帮助,提高学生对按比例分配的运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和按比例分配的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比例的基本性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
2.难点: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灵活运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
2.使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理解和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方法。
3.运用讨论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练习题目。
2.准备教学课件,辅助展示和讲解。
3.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和标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回忆起比例的基本性质和按比例分配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组实际的案例,让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比例知识进行分配。
通过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小组讨论,让学生提出解决方案。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根据呈现的案例,运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进行计算。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进行巡回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学生解决问题。
4.巩固(10分钟)针对学生操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巩固。
通过一些类似的题目,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方法。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练习》教案(三)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练习》教案(三)一.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能够根据实际情境中的比例关系,进行分配和运算;2.能够灵活运用比例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3.能够理解比例分配的概念,并且能够熟练运用。
2. 能力目标:1.能够独立思考,找出实际问题中的比例关系;2.能够将比例关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去,解决实际问题;3.能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比例分配方法,进行合理的分配。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体精神;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比例分配的方法和技巧;2.能够正确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分配问题。
2. 教学难点:1.能够灵活应用比例分配的方法和技巧;2.能够正确解决较为复杂的实际问题。
三. 教学过程1. 预习展示学生自主预习本节课内容,并结合实际情境,将相应的题型和答案展示在大屏幕上,供全班同学参考。
2. 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案例展示:小明做了一次全国小学生英语竞赛,获得了一些奖金和奖品,他想把这些奖金和奖品按照比例分给他的爷爷、奶奶、父亲和母亲,请你根据下表中的信息,计算小明按比例分配奖金和奖品的数量:姓名奖金(元)奖品(件)爷爷240 3奶奶360 4父亲600 8母亲360 5课堂讲解: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数据,我们可以先计算各个家庭成员所占总数的比例,然后根据比例进行分配。
首先,我们先计算出所有成员所获得奖金的总和:240 + 360 + 600 + 360 = 1560然后,我们计算每个家庭成员在总奖金中所占的比例:•爷爷:240 ÷ 1560 ≈ 0.1538•奶奶:360 ÷ 1560 ≈ 0.2308•父亲:600 ÷ 1560 ≈ 0.3846•母亲:360 ÷ 1560 ≈ 0.2308最后,我们根据比例分配奖金和奖品:•爷爷:0.1538 × 1560 ≈ 240 元,0.1538 × 20 ≈ 3 件•奶奶:0.2308 × 1560 ≈ 360 元,0.2308 × 20 ≈ 4 件•父亲:0.3846 × 1560 ≈ 600 元,0.3846 × 20 ≈ 8 件•母亲:0.2308 × 1560 ≈ 360 元,0.2308 × 20 ≈ 5 件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比例分配是一种非常灵活和便捷的分配方式,可以用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11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练习 》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11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练习》苏教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六年级上册数学《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练习》。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比例的基本性质和求比值的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使学生能够运用比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比例的基本性质和求比值的方法,对于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他们有一定的基础,但还需要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可能会遇到理解题意和列式计算的困难。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的意义,掌握解题的基本方法。
2.能够运用比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理解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的意义和解决方法。
2.能够正确列式计算,并解释计算结果的实际意义。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交流法和引导发现法进行教学。
通过设置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比例的知识解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2.练习题和答案。
3.多媒体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复习比例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呈现本节课的第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未知量,然后运用比例的知识列出式子。
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对于遇到问题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回顾课堂上的知识点,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4.巩固(5分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互相学习和提高。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解释计算结果的实际意义。
5.拓展(5分钟)设置一个稍复杂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和解决。
通过这个环节,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11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练习|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11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练习|苏教版《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练习》一、教学内容:P61练习十第4-8题和思考题,动手做二、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实际问题的意义。
2.使学生通过运用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答有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关于比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习的主动性。
三、教学重点:应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难点:应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说说下列比的意义母鸡和公鸡只数的比是4:3;男生和全班人数的比是5:11(二)思路训练:1.甲农场在一块36公顷的土地上种植大豆和玉米,大豆和玉米种植面积的比是4:5,分别求大豆和玉米的种植面积。
2.乙农场大豆的种植面积是36公顷,大豆和玉米种植面积的比是4:5.求玉米的种植面积是多少公顷?(1)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2)比较提升提问: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第一题知道什么,求什么?(总量和各部分量的比,求部分量)第二题呢?可以怎样解答?在解决问题时要注意什么?3.校园里玫瑰花和月季花棵数的比是3︰5(1)如果玫瑰花月季花棵数一共有120棵,这两种花各有多少棵?(2)如果月季花有120棵,玫瑰有多少棵?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教师强调:解决问题时,无论是转化成分数应用题,还是用分数解决,都要注意一一对应。
(三)基础训练:4.配制一种药液,药粉和水的质量比是1︰40(1)配制一种药液,药粉和水的质量比是1︰40(2)400克水中应加药粉多少克?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提问:这两个条件有什么不同?你怎么解答的?(四)挑战高峰:(1)配制一种混凝土,水泥、黄沙、石子的比是2︰3︰5,如果现在有黄沙18吨,那么需要水泥多少吨才能配制成混凝土?(2)配制一种混凝土,水泥、黄沙、石子的比是2︰3︰5,如果现在有黄沙和水泥各18吨,那么当黄沙全部用完时,水泥还剩多少吨?(3)配制一种混凝土,水泥、黄沙、石子的比是2︰3︰5,如果三种材料各有18吨,当黄沙全部用完时,石子已经增加多少吨?把三角形分成两部分,使它们的面积比是1︰1,怎么分呢?学生逐题解决,集体交流。
(教案)第三单元 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六年级数学上册 (苏教版)
(教案)第三单元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六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比例的含义和性质,掌握比例的表示方法,并能够将比例转化为分数形式。
2.了解比例分配实际问题的解法,掌握分配比例法和总量法两种方法,能够熟练使用这两种方法解决相关问题。
3.能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比例的表示方法和性质。
2.分配比例法和总量法的具体使用方法。
3.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问题中。
三、教学过程A. 导入环节1.引入比例概念,让学生了解其含义和性质。
2.提出实际生活中使用比例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到比例的重要性和应用性。
3.引导学生思考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提出分配比例法和总量法的概念。
B. 主体教学1.介绍分配比例法和总量法的具体使用方法,以实际案例来引导学生掌握这两种方法。
2.提供多组比例分配实际问题的练习题,让学生熟悉比例分配问题的解法。
3.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自主解决分配比例问题,以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
C. 拓展应用1.提出生活中其他需要运用比例的场景,让学生继续探索比例的应用性。
2.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境来运用比例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3.小组合作竞赛环节,让学生在比赛中巩固所学知识并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四、教学评价1.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给学生反馈,并调整教学进度和方式,以适应学生的需求。
2.要整体评价学生的掌握程度,结合课堂表现和作业情况进行评估。
3.针对学生的评估结果,进一步调整教学计划,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反思1.在授课中,要注意与学生进行互动,并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让他们更加积极参与课堂。
2.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要采用差异化教学,根据其实际水平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
3.要注重实践教学,通过多种实例和情境模拟,让学生在具体场景中体验数学的魅力,提高其实际应用能力。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按比例分配实际问题练习》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按比例分配实际问题练习》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按比例分配实际问题练习》主要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按比例分配的实际意义,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引导学生运用比例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比例的基本知识,对按比例分配的概念和意义有一定的理解。
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可能会对找准单位“1”和对应量存在困难,对比例分配方法的运用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实例讲解和练习,帮助他们巩固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按比例分配的实际意义,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方法。
2.能够运用比例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按比例分配的实际意义和方法的掌握。
2.解决实际问题时,找准单位“1”和对应量。
五. 教学方法1.采用实例讲解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按比例分配的实际意义。
2.采用练习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方法。
3.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思考、探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和练习题,涵盖不同类型的实际问题。
2.准备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如商店搞促销活动,买200元商品送50元商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分配这250元商品的价值。
让学生意识到按比例分配的实际意义。
2. 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教材中的例题,讲解按比例分配的方法和步骤。
以一个班级男生和女生的人数为例,男生占全班的60%,女生占40%,全班共有50人,问男生和女生各有多少人。
通过讲解,让学生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方法。
3. 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几道类似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案)第三单元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六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
教案:第三单元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六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比例的含义,掌握比例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1. 比例的含义及基本性质2. 比例的计算方法3. 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比例的计算方法及应用2.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2. 学具:练习本、草稿纸、计算器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生活中关于比例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比例问题。
2. 新课:讲解比例的含义、基本性质及计算方法,并通过例题巩固知识。
3.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引导学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6.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提纲:比例的含义、基本性质、计算方法、应用2. 例题及解题过程3. 课堂小结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巩固比例的计算方法2. 提高题: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3. 拓展题:研究比例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八、课后反思2. 教学方法:反思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方法,探讨改进措施。
3. 学生反馈:关注学生的反馈意见,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本节课通过讲解比例的含义、基本性质、计算方法及应用,使学生掌握了比例的相关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板书设计清晰,作业布置合理,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练习机会。
课后反思环节有助于教师了解教学效果,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在本节课中,教学过程分为导入、新课、练习、应用、小结和作业布置六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有其独特的教学目的和策略。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3.8《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3.8《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3.8《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是本册教材中一个重要的单元,主要让学生掌握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的解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比例的基本性质和求比值的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形式,让学生学会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按比例分配的问题,进一步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了比例的基本性质和求比值的方法后,对于比例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不能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按比例分配的问题,对于如何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还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本节课时,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与按比例分配的知识相结合,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讲解,让学生学会如何解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的解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讲解,让学生学会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按比例分配的问题,进一步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的解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按比例分配的问题,以及如何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例题和练习题,引导学生掌握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的解法。
2.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按比例分配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练习法:教师通过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准备相关的教学PPT和练习题。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复习比例的基本性质和求比值的方法,准备好笔记本和笔。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按比例分配的问题练习》教学设计
探索按比例分配问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
探索按比例分配问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方法
讲解法、练习法、观察法、讨论法
教学资源
课件、教案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个性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2.完成练习十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二、综合练习
1.完成练习十第8题。
2.通过练习,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三个数连比的理解,体会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提高搜集、整理、加工信息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按比例分配问题的一般思考步骤,理解按比例分配的解题思路,会解决实际问题。
2.掌握按比例分配的计算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运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举一反三的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以及探求解决问题途径的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4.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逐步养成迁移类推的好习惯。
第(3)题要引导学生理解:当黄沙全部用完时,水泥用去黄沙的几分之几?石子用去黄沙的几分之几?
2.完成教材62页思考题。
问: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3.完成动手做。
作业
设计
练习十第5、7题,第6题选做。
板书设计
按比例分配的问题练习
设计理念
1.主要让学生经历应用比的有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按比例分配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
教师备课教案表
课程名称
按比例分配的问题练习
课时
1
授课教师
教材分析
练习十安排了8道题。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按比例分配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是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随后的思考题,要求学生按指定的比把三角形分割成两个部分。通过练习,既可以锻炼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的最后还安排了一个“动手做”的活动,引导学生通过操作、测量和计算,探索并发现在正五边形中,把所有对角线连接后,图中所有三角形都是等腰三角形,且短边与长边长度的比的比值都约等于0.618(这样的三角形又叫作黄金分割三角形)。这一活动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数学内涵,有利于学生初步感受正五边形中完美的几何结构,体验数学的神奇与美妙,激发学生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3.11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练习》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3.11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练习》苏教版一. 教材分析《3.11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练习》这一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比例的基本知识,以及比例的应用的基础上进行讲解的。
主要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对于比例的概念和应用已经有所了解。
但是,对于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还缺乏一定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问题,理解和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的解题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和掌握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的解题方法。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具体问题,理解和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通过具体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方法。
同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实际的例子,用于讲解和练习按比例分配的方法。
2.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入按比例分配的主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或者黑板,呈现一些实际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解决一个实际的例子,通过讨论和合作,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练习题,巩固和加深对按比例分配的理解和掌握。
5.拓展(10分钟)通过一些综合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更复杂的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3教学设计
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
2.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方法。
3.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按比例分配问题的特征及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师(手里举着十支铅笔):今天各位同学的预习做得真好,我想把这4个本子奖给他俩,该怎么分?生甲:每人2个。
生乙:把4个本子平均分给他俩。
师:说得真好,把4个本子平均分给他俩,每人2个。
板书“平均分”。
师(再拿出十个本子):我还想把这十支铅笔将给这次简便运算比赛获第一第二名的同学,应该怎么分?生甲:我认为不应该再平均分。
师:为什么?生甲:那不公平。
师:那该怎么分?师:这还是平均分吗?生齐:不是。
师:那可以叫什么呢?生甲:按个人成绩分。
生乙:按一定的比来分。
师:说得真棒。
“三七开”就是把十支铅笔按怎样的比来分?“四六开”呢?生:“三七开”就是把十支铅笔按3∶7的比来分;“四六开”就是把十支铅笔按4∶6的比来分(板书);师:那平均分就是把十个按……生接:1∶1来分。
师: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需要把某一样事物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像这样把一样事物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叫做按比例分配(板书课题)。
二、新授1.学校把面积为100平方米公共区按3 :2分给六甲班和二甲班,两个班的保洁区各是多少平方米?”提问:分谁?(100平方米)怎么分?(按3 :2分)求的是什么?(求二年级1班的保洁区是多少平方米?六年级1班的保洁区是多少平方米?)思考:由“按3 :2分”这句话你可以联想到什么?(1)六年级的保洁区面积是二年级的。
(2)二年级的保洁区面积是六年级的。
(3)六年级的保洁区面积占总面积的。
(4)二年级的保洁区面积占总面积的。
画线段图帮助理解。
尝试解答:用你学过的知识解答例题,并说一说怎么想的?方法一3+2=5100÷5=20(平方米)20×3=60(平方米)20×2=40(平方米)方法二3+2=5100×=60(平方米)100×=40(平方米)方法三100÷(1+)=60(平方米)60×=40(平方米)或100-60=40(平方米)方法四100÷(1+)=40(平方米)40×=60(平方米)或100-40=60(平方米)比较思路:这几种方法中,你认为哪种方法好?为什么?(第二种,思路简捷,计算简便)说说第二种方法的思路?①求出总份数②各部分数占总份数的几分之几?③按照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方法解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练习》教案(三)_教学设计
按比例分配实际问题专项复习
教学内容:复习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教材分析:
《按比例分配问题》是在学生理解了比与分数的联系,已掌握简单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把比的知识应用于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的一个课例,它是平均分问题的发展,掌握了按比例分配的解题方法,不仅能有效地解决生活、生产中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问题,也为比例比例尺奠定了基础。
由于这是临时加入的一课时,我们在设计的时候着重复习基本的三类按比例分配实际问题的基本题型和基本解题方法。
我们主要让学生掌握找准对应份数,用归一法来解答此类实际问题。
在学生熟练掌握解题方法后,我们还安排了一些比较难的、容易出错的习题,帮助学生建构按比例分配的知识网络,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地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并能沟通联系不同题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按比例分配的基本解题方法,并能灵活的运用所学知识加以区别与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分类、比较、归纳等的数学学习能力。
4、培养探究意识、合作意识、搜集与分析信息意识,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熟练掌握按比例分配的题型和解题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归纳三类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与解题方法
导语:前面我们已经对比和比例的相关知识进行了梳理复习,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对其中的按比例分配实际问题做一个专门的复习。
1、请同学们看黑板,黑板出示:六(1)班男、女生人数比是3:2
师:根据男女生人数比,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生交流(男生3份,女生2份,男生是女生的几分之几,女生是男生的几分之几,男生是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女生是全班的几分之几)
2、你能再添一个条件并提出问题,成为一个应用题吗?小组合作完成,看有多少种方法。
交流:根据学生叙述师板演出按比例分配三种类型
(1)、六1班有50人,男女生的比是3:2,男女生各有几人?
(2)、六1班男生有30人,男女生的比是3:2,女生各有几人?全班有多少人?
(3)、六1班男生比女生多20人,男女生的比是3:2,女生各有几人?全班有多少人?
这三个题目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都告诉了我们男女生的比,第一题已知的是总量,第二题已知的是部分量,第三题已知的是相差量。
)
3、那么这些题目该怎么解决呢?
(1)、先来说说第一题该怎么解答?强调:这里的总量50人对应多少份?先求出每份数,再看问题对应几份?
(2)、第二题中的部分量30人对应多少份?怎么求每份数?问题对应几份?
(3)、第三题中的相差量20人对应几份?怎么求每份数?问题对应几份?
4、小结方法。
像刚才这三道题目就是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我们该如何来解答这类应用题?
交流方法:不管是总量比、部分比、相差比的应用题都是先找到题目中的已知量所对应的份数,求出每份数,再看问题所对应的份数,求出问题。
着重强调:主要是两次找对应份数,一次是找已知量的对应份数,一次是找问题的对应份数。
二、找对应份数专项练习
从刚才的题目,我们可以发现,解决按比例分配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那么下面我们就来找找这些语句中的对应份数。
1、现在有121克药水,它是由药粉和水按1:10的比配制而成的。
药粉对应()份,水对应()份,药水对应()份。
2、学校买来3包少儿读物,每包50本,按7∶8分给五、六两个年级。
3包少儿读物有()本,它对应()份。
3、饲养场养的鸡、鸭、鹅只数的比是5:3:2,已知鸡与鸭共养了1600只。
1600只对应()份,如果鸡、鸭、鹅共养了1600只,1600只对应()份
4、老年教师28人,中年教师35人,青年教师42人,按人数比选拔15人去参加座谈会。
15人对应()份
5、长方形的周长30厘米,长与宽的比是3∶2。
30厘米对应()份。
5份对应()厘米。
6、一个等腰三角形两个内角度数的比是1︰2,
180度对应()份,180度对应()份
三、解决实际问题
1.配制一种药液,药粉和水的质量比是3:400。
(1)要配制1612克这样的药水,药粉需要多少克?
(2)用48克药粉,可以配制成多少克药水?
(3)600克水中应加药粉多少克?
只列式不计算。
第一题注意求出每份数之后不要忘记乘以3.
2.果园里的桃树与苹果树的比是3:5,苹果树比桃树多种了320棵,果园里一共种了多少棵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