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课件第二章【ppt】

(二)《资政新篇》的提出
洪仁玕的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的改 革方案,符合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 求,在向西方学习这一点上,超过了同时 代的一些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因而是进步 的。但是当时中国的资本主义仍处在萌芽 状态,平分土地是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 如何整顿正在涣散的革命力量去争取胜利, 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而这些不是只字不提, 就是语焉不详,未能切中时弊。因此《资 政新篇》在太平军内部没有引起积极反应, 成为无法实行的一纸空文。
二、维新运动的开展
1898年6月11日, 光绪帝颁发了明定国 是诏书,宣布实行变 法,推行新政。
三、维新运动的失败
(一)慈禧太后控制用人大 权 (二)袁世凯告密促发政变
(三)戊戌六君子血染菜市 口
谭嗣同就义
四、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
第一,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第二,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 政治改革运动。
三、太平天国由盛而衰 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玉玺
(一)天京变乱和石达 开出走 (二)力挽危局的苦斗
(三)太平天国失败原因及历史意义
1、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 太平天国农民革命的失败,其主观原因在于农民阶 级自身的历史局限性。 首先,农民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不能制定 出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革命纲领。 其次,农民是小生产者,缺乏先进的革命理论 作指导。 第三,农民阶级难以克服自身的保守性、落后 性、散漫性、狭隘性等固有弱点,摆脱不了封建思 想的束缚,其政权未能跳出封建专制政权模式的窠 臼。 客观原因:太平天国的失败是由于敌人的力量强大。 太平天国面对的不仅是本国封建势力,还有凶残的 外国侵略者。因而太平天国革命在中外反动势力的 共同镇压下失败了。
2、太平天国革命的历史意义
第二节 洋务运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_第二章_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ppt

(四)太平天国农民斗争的历史意义
1、沉重地打击了中国封建势力,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基础。 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农民战争史上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影 响最深的一次农民斗争。 在太平天国起义的影响下,各地各族反清起义风起云涌。 太平天国起义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以后虽有洋人 撑腰,湘、淮军保驾,也挽救不了它迅速衰败的命运。
2、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 新的历史特点。 (1)提出了《天朝田亩制度》,比较完整地表达了千百 年来农民对拥有土地的渴望。 (2)《资政新篇》是中国近代史是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 色彩的方案,对近代中国的出路进行了大胆而可贵的探索。 (3)在打击中国封建势力的同时,坚决抗击外国侵略势 力。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出现了中国民族资本主 义工业
1869年方举赞、孙英德的上海发昌机器厂开始使用机 床,并于1872年制造了第一艘小火轮,可以说是我国民族 资本机器工业的开端。 由此时直到甲午战争前,民族资本创办的近代企业大 小共一百数十家。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特点
(1)在外国资本入侵,中断、破坏了我国原有 资本主义萌芽,直接从外国输入机器和技术的情况 下创办起来的;
( 3 )这场维新运动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掀起了第一次思想解放 的潮流,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 4 )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为革命作了铺垫。变法的失败使很多 人在改良的幻想中觉醒,认识到只要进行革命,进行武装斗争,推 翻清王朝才能拯救中国。
作业布置
• 以“大学校园里的雷锋”为话题写一篇3000字以 上的论文。 • 作业以打印稿的形式提交。6月3日之前交到各班 班长处。
( 2 )资金少,规模小,技术落后并且非常脆 弱,以轻工业为主; ( 3 )企业集中,绝大部分建立在沿海、沿江 的通商口岸;
中国近代史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ppt

3、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 败的原因、教训?
产生。
(5)移风易俗的社会改革
禁止妇女缠足,禁止买卖婚姻,严禁鸦片等。
2、评价
方案目的:建立“四有二无”的理想社会。
(1)进步性
表达了农民群众的理想追求——要求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
有制的强烈愿望。
(2)局限性
绝对平均主义,并且与当时商品经济的世界潮流是背道而驰的,根 本无法实现。
(二)《资政新篇》
2、依赖性
第三节 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接受了康有为的变法主张,颁 布“明定国是”的诏书,宣布变法。从这一天开始,到9
月 21日慈禧发动政变为止,共103天,史称“百日维新”。
因 这一年是农历戊戌年,历史上也称为“戊戌变法”。
一、历史条件、代表人物、活动方式及论战
1、背景及条件
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对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生活和文化教 育等进行全面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1)土地分配 :按人口均分土地
(2)农村社会的基层组织:按军制把农民编制起来
每25家为1两,每两设两司马一人,总管25家的生产、分配、行政、 司法、教育、礼俗以及军事训练等。这样,就将从事小生产的分散 的农民组织了起来,形成了一股强大足以与清朝相抗衡的革命力量。
(一)历史意义
1. 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2. 担负了反封建和反对外来侵略的历史任务;
3. 几千年来农民战争的最高峰,产生了深远的历史 影响;
4. 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二)失败原因
1、主观上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2、客观上 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主要表现:
(1) 阶级的局限
产生。
(5)移风易俗的社会改革
禁止妇女缠足,禁止买卖婚姻,严禁鸦片等。
2、评价
方案目的:建立“四有二无”的理想社会。
(1)进步性
表达了农民群众的理想追求——要求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
有制的强烈愿望。
(2)局限性
绝对平均主义,并且与当时商品经济的世界潮流是背道而驰的,根 本无法实现。
(二)《资政新篇》
2、依赖性
第三节 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接受了康有为的变法主张,颁 布“明定国是”的诏书,宣布变法。从这一天开始,到9
月 21日慈禧发动政变为止,共103天,史称“百日维新”。
因 这一年是农历戊戌年,历史上也称为“戊戌变法”。
一、历史条件、代表人物、活动方式及论战
1、背景及条件
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对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生活和文化教 育等进行全面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1)土地分配 :按人口均分土地
(2)农村社会的基层组织:按军制把农民编制起来
每25家为1两,每两设两司马一人,总管25家的生产、分配、行政、 司法、教育、礼俗以及军事训练等。这样,就将从事小生产的分散 的农民组织了起来,形成了一股强大足以与清朝相抗衡的革命力量。
(一)历史意义
1. 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2. 担负了反封建和反对外来侵略的历史任务;
3. 几千年来农民战争的最高峰,产生了深远的历史 影响;
4. 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二)失败原因
1、主观上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2、客观上 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主要表现:
(1) 阶级的局限
近代史纲要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ppt课件

• (1)农民是小生产者,缺少文化,容易接受 神秘的宗教语言。
• (2)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时代特点决定的。 • (3)洪秀全个人的原因。
“普天之下皆兄弟”,“上帝当
拜,人人所同”。
“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
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何得
存此疆彼界之私,何可起尔吞并我
之念。”
----洪秀全
洪秀全
2、太平天国是怎样由盛转衰的?
对近代国家的出路的探索
《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
《天朝田亩制度》影印本
《天朝田亩制度》:
初颁于1853年,是体现 太平天国社会理想的纲 领性文件,它的基本精 神是建立一个“有田同 耕,有饭同食,有衣同 穿,有钱同使,无处无 均匀,无处不饱暖”的 理想社会。
《资政新篇》影印本
。
1859 年 洪 仁 玕 总 理 朝 政 后 不久提出: 《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是, 要求在中国建立和发展资本 主义经济,进行一些上层建 筑的改革,按照西方资本主 义的模式反对封建制度,改 造中国,虽然未得到实行, 但是它毕竟是符合时代潮流 的救国方案,为以后的革命 斗争,提供启示和借鉴。
(二)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经过
• 分析以下几个问题: • 1、太平天国为什么用宗教作为发动农民的工具? • 2、太平天国是怎样由盛转衰的? • 3、从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失败看中外反动势力对
太平天国的联合绞杀。
(二)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经过
• 问题: • 1、太平天国为什么用宗教作为发动农
民的工具?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1、太平天国为什么用宗教作为发动农民 的工具?
曾国藩读到《资政新篇》这本书时,也啧啧称赞其为 “救国之良方”
(四)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原因
• (2)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时代特点决定的。 • (3)洪秀全个人的原因。
“普天之下皆兄弟”,“上帝当
拜,人人所同”。
“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
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何得
存此疆彼界之私,何可起尔吞并我
之念。”
----洪秀全
洪秀全
2、太平天国是怎样由盛转衰的?
对近代国家的出路的探索
《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
《天朝田亩制度》影印本
《天朝田亩制度》:
初颁于1853年,是体现 太平天国社会理想的纲 领性文件,它的基本精 神是建立一个“有田同 耕,有饭同食,有衣同 穿,有钱同使,无处无 均匀,无处不饱暖”的 理想社会。
《资政新篇》影印本
。
1859 年 洪 仁 玕 总 理 朝 政 后 不久提出: 《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是, 要求在中国建立和发展资本 主义经济,进行一些上层建 筑的改革,按照西方资本主 义的模式反对封建制度,改 造中国,虽然未得到实行, 但是它毕竟是符合时代潮流 的救国方案,为以后的革命 斗争,提供启示和借鉴。
(二)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经过
• 分析以下几个问题: • 1、太平天国为什么用宗教作为发动农民的工具? • 2、太平天国是怎样由盛转衰的? • 3、从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失败看中外反动势力对
太平天国的联合绞杀。
(二)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经过
• 问题: • 1、太平天国为什么用宗教作为发动农
民的工具?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1、太平天国为什么用宗教作为发动农民 的工具?
曾国藩读到《资政新篇》这本书时,也啧啧称赞其为 “救国之良方”
(四)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原因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ppt

③争取夺利导致“自毁长城”的内讧 定都天京,洪不思进取,把权交给杨, 杨则“威风张扬,不知自忌”,逼封万 岁,北王韦“阴险奸诈”,不满意于杨 大权独揽,导致“天京事变”元气大伤。
④任人唯亲,滥封王爵 洪大搞家天下,子洪天贵为幼主,石出走后, 洪曾宣布永不封王,但马上又封洪仁玕为干王, 引起将士不服,于是又封英王(陈玉成)忠王 (李秀成),结果一发不可收拾,后期为了收 拾人心,大肆封王,共封王2700多,当时民谣: 王爷遍地走,小民泪直流。各王拥兵自重,称 霸一方,出现天王不能控制主将,主将不能指 挥军旅的局面。
2.几个主要军工企业
(1)江南制造总局(沪局):1865年李鸿章筹办。 (2)金陵机器局(宁局):1865年李鸿章创建。
江 南 制 造 总 局
(3)福州船政局(闽局):1866年左宗棠创 建。 (4)天津机器局:1867年崇厚创建。 (5)湖北枪炮厂:1890年张之洞创建。
上图为天津机器局
左图为福州船政局
办厂形式
资金来源 生产目的 产品去向 管理方式 企业性质
官
办
政府拨款 不计利润 配给军队 封建衙门式 封建性质
绅商入股 (主) 追求利润 与市场联系密切 以雇佣为主 基本具有资本主义性质
(四)其他洋务事业
(1)创办新式学堂 (2)派遣留学生
(3)翻译和出版西学书籍
开平矿务局 开平
•军事工业
(纯属封建工业)
④整个农村社会,则按军事组织体系建立,一 万三千一百五十六家为一军,下为师、旅、卒、 两司马。每家设一人为伍卒,平时立足农业生 产,战时从事军事活动,“军”实际成为兵农 合一的行政单位。 ⑤文化教育,25家子弟到礼拜堂,由两司马教 读遗诏圣书、真命诏旨。礼拜日,两中男女到 礼拜堂听讲圣书。由师帅、旅帅、卒长更番至 所统属两司马礼拜堂讲圣书教化民。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ppt.

(二)历史意义
第一,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 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第二,太平天国是中国封建社会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第三,太平天国还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 第四,太平天国起义还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第五,太平天国起义鼓舞和推动了当时的亚洲民族解放 运动。
2018/11/1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7
艺术家笔下的天京事变(素描· 局部) 作者:施大畏
2018/11/1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0
天 京 事 变 (1856)
北京城里的歌谣: 天父杀天兄, 江山行不通;
天王 洪秀全 1逼 7走 2唤
5杀 6疑
4责
长毛非正主,
依旧让咸丰。 东王 3杀 北王 杨秀清 韦昌辉
2018/11/1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索
农民阶级发动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企图用 武装斗争和社会改革方案改造中国。 地主阶级洋务派官僚进行洋务运动,企图 通过学习军事技术来挽救封建统治和实现国家 富强。
新兴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戊戌维新,企图 通过自上而下的政治改良道路来实现变法维新 救亡图存。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2018/11/1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农民群众的斗争风暴
洋务运动的兴衰 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2018/11/1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2
本章课时:2学时 教学方式:讲授、辩论、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方式相结 合 本章重点:了解和掌握这三次早期探索的失败原因、 经验教训、历史意义。 本章难点:三次早期探索对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影响及 历史启示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二章 1PPT课件

1857.6.石达开率部离开天京。 1863.5.石达开兵败四川大渡河紫打地。
8
李秀成
9
10
11
12
清 末 凌 迟
13
14
15
16
曾国藩
李鸿章
17
18
华尔
19
20
21
太平天国忠王府
24
琼楼玉宇,曲栏洞房,真如神仙窟宅。
忠 王 府
25
26
27
28
6
(二)太平天国起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失败的原因: 1、农民阶级的阶级局限性 2、战略上的失误 3、没有科学的思想理论作指导 4、敌人力量的强大
教训:农民阶级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 争取得胜利的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也不可能 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7
天京事变
1856.8.杨秀清逼洪秀全封其万岁。 9.1.夜,韦昌辉率部赶回天京。 9月中旬,石达开赶回天京。 11月,韦昌辉被杀。
列政策。
32
1859年冬,洪仁玕
为振兴太平天国,提 出了一个改革内政和 建设国家的新方案 — —《资政新篇》
《资政新篇》是具有 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 的纲领,是先进的中 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 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 案。
33
34
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第二节 洋务运动的兴衰 第三节 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1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二、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8
李秀成
9
10
11
12
清 末 凌 迟
13
14
15
16
曾国藩
李鸿章
17
18
华尔
19
20
21
太平天国忠王府
24
琼楼玉宇,曲栏洞房,真如神仙窟宅。
忠 王 府
25
26
27
28
6
(二)太平天国起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失败的原因: 1、农民阶级的阶级局限性 2、战略上的失误 3、没有科学的思想理论作指导 4、敌人力量的强大
教训:农民阶级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 争取得胜利的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也不可能 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7
天京事变
1856.8.杨秀清逼洪秀全封其万岁。 9.1.夜,韦昌辉率部赶回天京。 9月中旬,石达开赶回天京。 11月,韦昌辉被杀。
列政策。
32
1859年冬,洪仁玕
为振兴太平天国,提 出了一个改革内政和 建设国家的新方案 — —《资政新篇》
《资政新篇》是具有 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 的纲领,是先进的中 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 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 案。
33
34
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第二节 洋务运动的兴衰 第三节 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1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二、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ppt

小结: 早期探索的经验教训和启示
半个世纪中国人力尽千辛万苦在黑暗中探 索国家出路,逐步前进,尽管历次努力都 失败了,但留下了深刻的历史经验教训。 为中国人以后的三个选择(马克思主义、 共产党、社会主义)提供了历史启示。
历史证明:农民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无 法克服自身局限性,引导中国革命胜利; 洋务派官僚仅学习西方军事科技,不肯改 革封建政治制度,也绝不可能使中国独立 富强;资产阶级维新派自上而下改良的道 路在中国也走不通。
3、新兴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戊戍维新,企图通过自上而 下的政治改良道路来实现变法维新和救亡图存。
早期探索之一: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一)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高峰
历代农民战争此起彼伏,太平天国运动达到高峰。它不 仅是中国历史也是世界历史规模空前的农民战争,而且具 有新特点和新水平(反对外国侵略、纲领、制度) 爆发原因:外国资本主义入侵激化了国内矛盾。 太平天国运动历时14年(1851--1864),波及18个省。
早期探索之二: 地主阶级洋务派官僚的洋务运动
(一)内忧外患双重打击下的清王 朝的自救活动
内忧: 太平天国农民起义(1851--1864) 外患: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恭亲王奕訢:心腹之患(发捻),肘腋之忧(俄国), 肢体之患(英国),故灭发捻为先,治俄次之,治英又次 之。
洋务运动(同治中兴、同光新政、自强运动)
维新派代表人物
梁 启 超
维新派代表人物
谭 嗣 同
维新派代表人物
严 复
维新派的活动方式:向皇帝上书、著书立
说、介绍外国经验、办学会、设学堂、办报纸等
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
•要不要变法?
•要不要兴民权?
•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兴西学?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二章课件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资政新篇》 (1)内容:
政治——法治 经济——发展资本主义 文教——新式学堂、医院等 (2)核心思想:发展资本主义,
富国强民。 (3)意义与局限性:具有鲜明资本主义色彩 的社会发展方案。但它不是农民战争实践的直 接产物;迫于形势也没有实施。
清道光三十年 十二月初十( 1851年1月11日) 洪秀全在广西桂 平县金田村宣布 起义,建号“太平 天国”。
该图是金田村全景。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2、太平天国的兴起和发展
1843年建立“拜上帝教” 1844年到广西传教,后洪秀全回广东撰写《原道救世歌》 《原道醒世训》。 1847年信徒发展为2000多人。 1848年洪秀全撰写《原道觉世训》和《太平天日》。 1850年拜上帝教发展为万余人,洪秀全下令集中金田村。 1851年1月11日,桂平县金田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起义军称“太平军”。 1853年, 定都后北伐、西征,很快达到全盛。
洪秀全的真实面目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小资料:客家
客家,是一个具有显著特征的汉族民系,也是汉族在世界上分 布范围最广阔、影响最深远的民系之一。聚居在广东梅县、兴宁、 大埔、五华、惠阳等县和江西、四川、广西、湖南、台湾、海南、 福建部分地区。
1270年南宋灭亡后又迁至赣、闽、粤等地。自称「客家」或 「来人」,以区别于本地人。客家话是汉语方言之一,保留较多古 汉语音韵。山歌别具风格。客家人在聚居地区保持自己习俗传统, 妇女均天足,参加劳动生产,不受封建陋习约束,勇于进取。近代 ,太平天国之乱失败后,不少客家人被迫分散在更广阔的地区,有 的转徙台湾、香港,或侨居南洋一带。
本章重点
1. 太平天国农民起义为何不能成功? 2. 有“中国早期现代化”之称的洋务运动有何贡献? 3. 戊戌维新运动的教训。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ppt课件

(二)代表人物:奕欣、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 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三)兴办目的 1、镇压农民起义
2,“师夷长技以自强”(前期)和“求富”(后 期) 3,加强海防和边防 4,发展本集团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
(五)主要成就 1,兴办近代企业 2,建立新式海陆军 3,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2、《资政新篇》(重点) (1) 《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后期颁布的社会 发展方案 (2) 《资政新篇》是一个统筹全局的改革方案
在政治方面 在经济方面 在思想文化方面 在外交方面 (3)是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
二、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一)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意义
1、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 的统治根基。
首先,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 其次,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 再次,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参考资料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客观原因:西方列强并不希望中国 富强,他们不会让中国掌握真正的先进 技术。洋务派聘请的一些洋匠利用中国 官员不懂技术,进行敲诈勒索,谋取暴 利,使企业难以发展。清政府内部的顽 固派,仇视一切洋务,百般阻挠和破坏, 使洋务运动步履维艰。
洋务派创办的主要企业简表
19世纪60—80年代洋务派创办的著名新式学堂
二、 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
(一)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第一,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早期工业和民 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二,成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 第三,传播了新知识,打开了众的眼界。 第四,引起了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的变化。
(二)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重点)
2,戊戌维新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 运动(性质)
3,戊戌政变
二、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 (一)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三)兴办目的 1、镇压农民起义
2,“师夷长技以自强”(前期)和“求富”(后 期) 3,加强海防和边防 4,发展本集团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
(五)主要成就 1,兴办近代企业 2,建立新式海陆军 3,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2、《资政新篇》(重点) (1) 《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后期颁布的社会 发展方案 (2) 《资政新篇》是一个统筹全局的改革方案
在政治方面 在经济方面 在思想文化方面 在外交方面 (3)是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
二、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一)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意义
1、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 的统治根基。
首先,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 其次,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 再次,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参考资料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客观原因:西方列强并不希望中国 富强,他们不会让中国掌握真正的先进 技术。洋务派聘请的一些洋匠利用中国 官员不懂技术,进行敲诈勒索,谋取暴 利,使企业难以发展。清政府内部的顽 固派,仇视一切洋务,百般阻挠和破坏, 使洋务运动步履维艰。
洋务派创办的主要企业简表
19世纪60—80年代洋务派创办的著名新式学堂
二、 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
(一)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第一,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早期工业和民 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二,成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 第三,传播了新知识,打开了众的眼界。 第四,引起了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的变化。
(二)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重点)
2,戊戌维新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 运动(性质)
3,戊戌政变
二、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 (一)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中国近现代史 第2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大学上课PPT

政治背景: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经济背景: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思想文化背景:西学的传播,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
★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2.维新派代表人物
为变法而牺牲 贩运西学的急先锋
“笔头带感情的”启蒙宣传大师
变法改革的实践者 谭嗣同(1865~1898)
严复(1853~1921) 梁启超
太平军中当时流传歌谣:
天
父杀天兄,总归一场空。 打打包裹回家转,还是做长工。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3)纲领的局限和政策策略的失误
纲领: *《天朝田亩制度》 *《资政新篇》
政策策略: *取消商业 *男女分营 *过早定都 *孤军北伐
据记载,太平天国后期洪秀全乱封王,各种王达 到2700人之多。
* 洪秀全
科考失意
拜上帝会
太平天国
洪秀全在传教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太平天国形势
●南京
●永安 金田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二)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历史作用
1. 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消灭百万清军,沉重打击封建政权、土地制度、 思想文化。地方势力崛起。 全国反清高潮:北方的捻军,南方的天地会、小 刀会起义,西南、西北少数民族起义。
(1873~1929) 康有为(1858~1927)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3.维新派的活动方式
强 学 会
公车上书
《国闻报》
向皇帝上书 著书立说 翻译西方学说 介绍变法经验 组织学会
南 时务学堂 学
会
培养变法人才
创办报刊
思想文化背景:西学的传播,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
★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2.维新派代表人物
为变法而牺牲 贩运西学的急先锋
“笔头带感情的”启蒙宣传大师
变法改革的实践者 谭嗣同(1865~1898)
严复(1853~1921) 梁启超
太平军中当时流传歌谣:
天
父杀天兄,总归一场空。 打打包裹回家转,还是做长工。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3)纲领的局限和政策策略的失误
纲领: *《天朝田亩制度》 *《资政新篇》
政策策略: *取消商业 *男女分营 *过早定都 *孤军北伐
据记载,太平天国后期洪秀全乱封王,各种王达 到2700人之多。
* 洪秀全
科考失意
拜上帝会
太平天国
洪秀全在传教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太平天国形势
●南京
●永安 金田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二)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历史作用
1. 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消灭百万清军,沉重打击封建政权、土地制度、 思想文化。地方势力崛起。 全国反清高潮:北方的捻军,南方的天地会、小 刀会起义,西南、西北少数民族起义。
(1873~1929) 康有为(1858~1927)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3.维新派的活动方式
强 学 会
公车上书
《国闻报》
向皇帝上书 著书立说 翻译西方学说 介绍变法经验 组织学会
南 时务学堂 学
会
培养变法人才
创办报刊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PPT课件

◆1843-1850年,全国各地群众暴动和武装起义,大小即达 百余起。
◆北方各省有白莲教、天理教的斗争,河南、安徽、山东一 带有捻党活动;在南方,斋教散布于湖南、江西、福建、 浙江等地,天地会势力更是遍及长江和珠江流域。
◆1847-1850年,仅广西一省,天地会系统的农民起义队伍 即有二三十支。
6
马克思谈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
本章内容
第一节 农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第二节 洋务运动的兴衰 第三节 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2
教学目的及内容
▪ 教学目的:通过对太平天国、洋务运动及戊戌 变法史的学习,使同学懂得,单纯的农民战争 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任务, 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的道路,也 是行不通的。
▪ 产品分配问题:实行圣库制度,每户留足 口粮,其余归圣库。圣库制度是太平天国 创立的第一个经济制度。
▪ 原则:“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
▪ 核心思想——平均主义。
17
▪ 《天朝田亩制度》实施的可行性分析及评 价
▪ A.积极:明确主张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并形成系统的革命纲领,反映了农民阶级 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 来农民阶级斗争的思想结晶
北伐、西征和天京破围战,粉碎了清军对天 京的包围,实现了军事上的全盛。
12
3、从天京事变到太平天国败亡
▪ (1)天京变乱—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标 志(1856年)
▪ (2)重建领导核心 提拨陈玉成,李秀成 等青年将领
13
(3)天京失陷 1864年7月19日,天 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保卫天京的太平军 炮轰清军水师
▪ 在阶级社会里,阶级斗 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直 接动力。
◆北方各省有白莲教、天理教的斗争,河南、安徽、山东一 带有捻党活动;在南方,斋教散布于湖南、江西、福建、 浙江等地,天地会势力更是遍及长江和珠江流域。
◆1847-1850年,仅广西一省,天地会系统的农民起义队伍 即有二三十支。
6
马克思谈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
本章内容
第一节 农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第二节 洋务运动的兴衰 第三节 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2
教学目的及内容
▪ 教学目的:通过对太平天国、洋务运动及戊戌 变法史的学习,使同学懂得,单纯的农民战争 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任务, 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的道路,也 是行不通的。
▪ 产品分配问题:实行圣库制度,每户留足 口粮,其余归圣库。圣库制度是太平天国 创立的第一个经济制度。
▪ 原则:“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
▪ 核心思想——平均主义。
17
▪ 《天朝田亩制度》实施的可行性分析及评 价
▪ A.积极:明确主张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并形成系统的革命纲领,反映了农民阶级 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 来农民阶级斗争的思想结晶
北伐、西征和天京破围战,粉碎了清军对天 京的包围,实现了军事上的全盛。
12
3、从天京事变到太平天国败亡
▪ (1)天京变乱—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标 志(1856年)
▪ (2)重建领导核心 提拨陈玉成,李秀成 等青年将领
13
(3)天京失陷 1864年7月19日,天 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保卫天京的太平军 炮轰清军水师
▪ 在阶级社会里,阶级斗 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直 接动力。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ppt课件

太平天国起义的失败表明: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
革命潜力;农民自身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斗 争取得胜利的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 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2019-19Fra bibliotek“农民阶级无法通过自身来解放 自己。 ” 这句话对吗?
2019
-
20
第二节
2019
-
21
一、洋务运动兴起的背景
(一) 原 因
内忧-农民起义;
外患-列强侵略加剧。
2019
-
22
外患:(主
权、领土的丧 失)
内忧:(剿
“发捻”)
2019 -
清政府 统治出 现严重 的危机
洋 务 运 动
23
19世纪 60年代至 90年代,清 王朝为自救,一些洋务派官僚 以“求强”和“求富” 为口 号,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 一系列革新运动,史称“洋务 运动” (又称“自强运 动”) 。
2019
-
26
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这一主张为洋务派引 进西学提供了合法的理论基础,有利于减少保守 派的攻击。但这一思想在根本上否认封建制度的 腐朽性与落后性,只承认在器物层面上需要加以 改变。而新的生产力与封建主义的生产关系及其 上层建筑不相容 ,是不可能在封建主义的桎梏下充 分发展起来的。
2019 27
什么是洋务运动
2019 24
学习西方,结果必 然是:“用夷变夏” (毁弃了封建伦理 道德) 代表:倭仁、徐桐、 李鸿藻
立国之道尚礼 义不尚权谋, 根本之图在人 心不在技艺
——倭仁
2019 25
“中国文武制度, 事事远出西人之 上,独火器不能 及” ——李鸿章
以中国之伦 常名教为原本,辅 以 诸 国 富 强 之 术。 ——冯桂芬: 《采西学议》, 《校邠庐抗议》, 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8 年版,第 211 。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
革命潜力;农民自身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斗 争取得胜利的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 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2019-19Fra bibliotek“农民阶级无法通过自身来解放 自己。 ” 这句话对吗?
2019
-
20
第二节
2019
-
21
一、洋务运动兴起的背景
(一) 原 因
内忧-农民起义;
外患-列强侵略加剧。
2019
-
22
外患:(主
权、领土的丧 失)
内忧:(剿
“发捻”)
2019 -
清政府 统治出 现严重 的危机
洋 务 运 动
23
19世纪 60年代至 90年代,清 王朝为自救,一些洋务派官僚 以“求强”和“求富” 为口 号,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 一系列革新运动,史称“洋务 运动” (又称“自强运 动”) 。
2019
-
26
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这一主张为洋务派引 进西学提供了合法的理论基础,有利于减少保守 派的攻击。但这一思想在根本上否认封建制度的 腐朽性与落后性,只承认在器物层面上需要加以 改变。而新的生产力与封建主义的生产关系及其 上层建筑不相容 ,是不可能在封建主义的桎梏下充 分发展起来的。
2019 27
什么是洋务运动
2019 24
学习西方,结果必 然是:“用夷变夏” (毁弃了封建伦理 道德) 代表:倭仁、徐桐、 李鸿藻
立国之道尚礼 义不尚权谋, 根本之图在人 心不在技艺
——倭仁
2019 25
“中国文武制度, 事事远出西人之 上,独火器不能 及” ——李鸿章
以中国之伦 常名教为原本,辅 以 诸 国 富 强 之 术。 ——冯桂芬: 《采西学议》, 《校邠庐抗议》, 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8 年版,第 21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资政新篇》(重点) (1) 《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后期颁布的社会 发展方案 (2) 《资政新篇》是一个统筹全局的改革方案
在政治方面 在经济方面 在思想文化方面 在外交方面 (3)是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
二、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一)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意义
1、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 的统治根基。
(二)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
1,论战的主要问题
第一,要不要变法
第二,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 立宪
第三,要不要废八股,改革、科举和兴西 学
(三)《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1,《天朝田亩制度》(重点)
(1)《天朝田亩制度》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 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
(2)《天朝田亩制度》实际上是起义农民提出 的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 造方案
局限: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限界。是 建立在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基础 上、没有商品交换和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 ,是不 切实际的空想。
(二)代表人物:奕欣、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 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三)兴办目的 1、镇压农民起义
2,“师夷长技以自强”(前期)和“求富”(后 期) 3,加强海防和边防 4,发展本集团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
(五)主要成就 1,兴办近代企业 2,建立新式海陆军 3,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1,《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2,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 因
3,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
4,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 教训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引言
随着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的民 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日益加深,社会各阶级都 面临着“怎么办”的问题。农民阶级、地主 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 命派,他们从各自的阶级立场出发,对国家 的出路进行探索,先后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和 方案。
2、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3、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 4、有力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5、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 国起义是其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
(二)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重点)
1、原因
(1)根本原因是缺乏先进阶级的领导,农民不是新 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具有小生产者所固有的 阶级局限性。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本章教学目的基本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大致了解近代中国的农 民阶级、地主阶级洋务派和资产阶级维新派 对国家出路所进行的有益探索;正确认识太 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和戊戌维新运动的性 质、意义、失败原因和教训;进而发现他们 各自的政治主张和建国方案在近代中国已经 行不通。
本章重点和难点
(4)代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要求的知识 分子不但要求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而且 要求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思想 文化。
(5)在内忧外患的冲击和中西文化的碰 撞过程中,人们逐步形成了一个共识:要 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
Hale Waihona Puke 2,康、梁、谭、严等的维新宣传活动 (1)向皇帝上书 (2)著书立说 (3)介绍外国变法的经验教训 (4)办学会、设学堂、办报纸
(2)没有科学的理论指导
2、教训
太平天国起义及其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 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它 自身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 的重任。
第二节 洋务运动的兴衰
一、洋务事业的兴办
(一)产生背景——是在19世纪60年代初清政府 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过程中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 后兴起的
洋务派创办的主要企业简表
19世纪60—80年代洋务派创办的著名新式学堂
二、 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
(一)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第一,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早期工业和民 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二,成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 第三,传播了新知识,打开了众的眼界。 第四,引起了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的变化。
(二)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重点)
第三节 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一、戊戌维新运动 (一)维新派倡导救亡和变法活动
1,背景和起因
(1)19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民族资本主 义有了初步发展
(2)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挣脱外 国资本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的压迫和束缚, 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开辟道路。
(3)甲午战争的惨败,造成了新的民族 危机,激发了新的民族觉醒
首先,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 其次,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 再次,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参考资料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客观原因:西方列强并不希望中国 富强,他们不会让中国掌握真正的先进 技术。洋务派聘请的一些洋匠利用中国 官员不懂技术,进行敲诈勒索,谋取暴 利,使企业难以发展。清政府内部的顽 固派,仇视一切洋务,百般阻挠和破坏, 使洋务运动步履维艰。
主观原因:整个洋务运动缺乏一个健 全、有力的领导核心,力量分散且有限。 洋务派官员自身的近代化修养不足,没有 意识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制度建设对其 经济发展所起到的关键作用。相反,洋务 派企图靠单纯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和设备, 而不彻底变革封建剥削制度,试图在中国 搞所谓的“中体西用”,即用中国的封建 制度作容器,去盛载西方的先进技术,对 两者的内在矛盾认识不足,因此必然导致 失败。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一)金田起义和太平天国的建立 1,运动爆发的原因 (1)根本原因是封建政权和地主阶级对农民的 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
(2)西方列强的侵略,造成社会矛盾激化。 (3)自然灾害的因素起到了刺激作用。
(二)运动的简单经过 1,金田起义(1851.1.11) 2,永安建制(1851.9) 3,北上全州,进入湖南(185.6—9) 4,攻克武汉,沿江东下(1853.1—2) 5,定都天京(1853.3),颁发《天朝田亩制度》 6,太平军北伐(1853.5—1855.5) 7,太平军西征(1853.5—1855.冬) 8,天京事变(1856.8—1857.5) 9,安庆保卫战(1860.8—1862.5) 10,天京保卫战(1862.1—1864.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