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排比句微课教学设计
7.排比教学设计
![7.排比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0dfc36c4b73f242336c5fe2.png)
运用排比要注意:要注意运用排比句时各句间的关系,如,时间的先后、程度的轻重、范围的大小,加以合理的安排,读起来才能一气呵成,表达出磅礴的气势。
讲解例句:仿照下面这个句子,你还能说出更多的句子吗?
希望是春天刚探出头的小草;希望是春天归来的燕子;希望是;希望是;希望是……
教学策略
采用深入浅出的生动讲解,将新发现的知识与原有知识联系起来,促进知识的巩固和迁移。
重点难点
能正确判断句子的修辞手法并能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二、学习排比
排比,也叫排语、排句,是用三个或三个以上意思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词组成串排列,增强气势,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的一种修辞手法。
三、排比的好处
四、完成任务单
微反思
修辞手法(排比)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整体上处于少年心理向青年心理过渡期,既带有少年的天真,有时常表现出青年人的成熟。 随着知识的积累和对事物体验的深化,他们更注意对事物的分析和主观体会。在分析问题中,他们可以找到主要矛盾,抓住事物的关键,同时表现出不服输的反抗精神。
学习目标
1.巩固并掌握常用的修辞手法——排比。
2.能正确判断句子的修辞手法并能灵活运用,以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各版本通用
知识点名称
排比
设计者
吴海飞
视频时长
5:50
微教案
设计思想
对于即将升中的学生来说,系统、全面地梳理小学阶段的知识成为重中之重。因此,本微课以修辞手法为专题模块,把学生常用的六种修辞手法进行了详细的讲解;把学生不常用的五种修辞手法进行了简单的梳理,意图让学生有明确的体验和深刻的理解。
认识排比句微课教学设计说课讲解
![认识排比句微课教学设计说课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391bd4fb011ca300a6c390b8.png)
认识排比句微课教学设计一、微课程信息主题名称:认识排比句二、选题意图:用排比写景,可将景物描写得细致入微,能收到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之效。
运用排比说理,可将道理说得充分透彻。
运用排比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
……总之,排比的行文琅琅上口,有极强的说服力,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气势。
引导学生认识理解运用排比句,不仅能使学生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而且能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此微课程在学生学习《荷花》时,联系课文中的具体语句,概括出排比句的特点作用,并进行语言运用实践。
三、内容来源:小学语文第六册《荷花》四、适用对象:小学三年级五、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荷花》一课,引导学生联系课文中的具体语句,概括出排比句的特点作用。
2、能运用排比句式描写一个具体场景。
六、教学用途:√课前预习√课中讲解或活动□课后辅导□其他学习《荷花》一课时,利用微课程引导学生联系课文中的具体语句,概括出排比句的特点作用并能运用排比句式描写一个具体场景。
七、微课程设计教学过程:(一)导语同学们,读了《荷花》一课后,相信北国天山景色的特点,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写出这些特点的呢?、(屏幕出示)请你默读下面的句子,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赏析句段,概括排比句的特点及作用(把上面句子中相同的字用粉色标出)是的,作者运用了三个相同的句式描写了花海“五彩缤纷”的特点。
(屏幕出示)像这样把三个或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就叫做排比。
作者为什么要用排比的形式来描写呢?认真朗读,感受一下。
感觉到了吧,用了排比,景物的描写更生动,表达的感情更强烈。
你能说说这个排比句还有什么独特之处吗?对,你观察得真仔细!这个排比句中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
排比句教学设计
![排比句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6f2cda96c175f0e7dd13732.png)
《排比句》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排比句的特点和作用。
2、认识排比句的类型。
教学重难点:排比句在实际写作中的运用。
一、教学导入:亲爱的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排比句。
学习排比句的特点、类型和作用。
二、教学过程:首先,我们一起来认识排比句。
排比句是把三个或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组成的句子。
有时候两个句子或以上的并列句子也可以称为排比句。
例:如果你是一棵小草,就增添一分绿意。
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撒下一片阴凉;如果你是一泓清泉,就滋润一方土地。
排比句的类型有三种:(1)短语排比例:我的书桌上摆满了东西,小小的玩偶,厚厚的字典,长长的铅笔,真的是琳琅满目,应有尽有。
(2)句子排比:例:大地像是一位巨人,绵延的山丘是他的起伏的胸肌,茂密的森林是他的头发和胡须,天空的太阳是他手上的红气球。
(3)段落排比例:亲亲我的宝贝,我要越过高山。
寻找那已失踪的太阳,寻找那已失踪的月亮。
亲亲我的宝贝,我要越过海洋。
寻找那已失踪的彩虹,抓住那瞬间失踪的流星。
小结:排比句的作用:用排比句来说理,可收到条理分明的效果;用排比句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气势更为强烈;用排比句来叙事写景,可使文章层次清楚、描写细腻、更形象生动。
三、小练笔: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明白了吗?可以说出有关云朵的排比句吗?可以说出有关课间的排比句吗?可以说出有关幸福的排比句吗?例1:天上的白云,有的像大象,有的像老虎,有的像狮子。
例2:课间活动时,操场上热闹非凡。
小明在打球,小红在踢毽子,小华在跳皮筋。
例3: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幸福是“春种一粒粟,秋收千颗子”的喜悦。
幸福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幸福是“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愉悦。
四、课堂小结: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学会了吗?排比句就是把三个或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组成的句子。
系列微课:认识排比句教案-江西教师网
![系列微课:认识排比句教案-江西教师网](https://img.taocdn.com/s3/m/8228b49dbe23482fb5da4cb2.png)
系列微课:认识排比句教案 - 江西教师网系列微课,认识排比句教案一,什么是排比句,排比句:是把三个或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组成的句子。
二,基本格式,只要句子意思是并列的,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分句组成的句式相同的句子。
词与词的排比,句与句的排比,段与段的排比,不过词、句或者段要是三个或以上还有排比的东西要并列。
三,作用排比句有节奏感,读起来感到琅琅上口,有一股强大的气势,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一,用排比写人,可将人物刻画细致。
,二,用排比写景,可将景物描写得细致入微,能收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之效。
,三,运用排比说理,可将道理说得充分透彻。
,四,运用排比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
四,优美排比句欣赏心灵心灵是一方广阔的天空,它包容着世间的一切,心灵是一片宁静的湖水,偶尔也会泛起阵阵涟漪,心灵是一块皑皑的雪原,它辉映出一个缤纷的世界。
人生人生如酒,每一滴都是醉人的,人生如泉,每一掬都是清爽的,人生如诗,每一句都是动人的,人生如歌,每一拍都是悦耳的,人生如梦,每一个都是美丽的。
书籍书是钥匙,能开启智慧之门。
书是阶梯,帮助人们登上理想的高峰。
书是良药,能医治愚昧之症。
书是乳汁,哺育人们成长。
书是你的最好伴侣,与你共度美好时光。
五,排比句的辨析,排比,就是把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结构相似,意义相关,语气一致的词组或者句子排列在一起。
因此,排比一定是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的词组和句子,而且一定有一部分字词相同。
比如“人教版第七册语文书《桂林山水》,有一组句子,“漓江的水真静啊,静的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的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的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
”意思相连,都是描写桂林的水的特点,句式相似,用了三个“漓江的水真……啊”。
如果是三个相关并列词语,而不是词组或者句子组成的句子,不是排比句。
如,“动物园里有大象、河马、猴子……大约有上百种。
认识排比句(讲义)
![认识排比句(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fbe377f3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c0.png)
阅读目标:认识排比句阅读方法点拨排比就是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近、语气连贯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连起来。
排比句可以增强语气,充分表达思想感情,有力地说明道理,增强文章的气势。
那么,什么时候我们需要用排比句呢?首先,我们希望自己的文章像动听的歌曲一样朗朗上口,有节奏感,这时我们就可以运用排比句。
其次,当我们想在文中表达强烈奔放的感情、增强语言的气势和表达效果时,我们也可以运用排比句。
用排比来抒情,文章节奏和谐,感情洋溢。
例:画家喜爱鹰。
爱鹰的健美——它像欢腾的海水送着夕归的帆船,那么美丽;爱鹰的声音——它短促而悠远的歌唱,嘹亮、清脆,好像在遥远的天边吹着口哨,使人忘记忧愁和痛苦;爱鹰的眼神——它那目光像一团火焰,燃烧在画家心里,使人产生美丽的幻想;爱鹰的雄姿——它那“一飞冲天”的身影,像黑夜中的流星,闪烁着生命的光辉……这一段写画家爱鹰。
全段五句话,用了四个排比句,写鹰的健美、鹰的声音、鹰的眼神、鹰的雄姿。
句子整齐有力,感情波澜起伏,鹰的形象逼真,表达了画家爱鹰的真情实感。
阅读达标训练收下吧,妈妈最好的礼物比起众多的父母,蒲公英妈妈可高明多了。
她明白,自己终究要离开孩子;她明白,孩子终究要独自远行;她明白,万贯家私、山珍海味、绫罗绸缎终究不能帮助孩子渡过难关。
可是,她用心编制了一把小伞,静静地放入了孩子的行囊。
她等待着,有朝一日孩子能够靠自己的力量将它撑起,勇敢地去接受大自然的挑战。
收下它吧,孩子。
接受那迎接困难的勇气,那克服困难的信心,那战胜困难的意志。
这,就是伞;这,就是妈妈最好的礼物。
拥有这样的礼物,面对这样的妈妈,哪个孩子能不全力以赴去撑起这把伞呢?岳飞撑开了,于是有了战场上铮铮男儿的精忠报国;道奇森撑开了,于是有了儿童文学宝库中的明珠——《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周恩来撑开了,于是有了新中国第一位总理的丰功伟业。
他们回敬了母亲的恩惠,他们显示了生命的辉煌,他们也启迪了所有的父母应该如何去锻炼孩子,保护孩子,成就孩子。
五年级语文教案 认识排比-市赛
![五年级语文教案 认识排比-市赛](https://img.taocdn.com/s3/m/c1b4c2a977232f60dccca1d3.png)
1.谈话引出近代历史中的爱国者——梁启超。
2.指导学生把查找的资料分类,筛选对应信息பைடு நூலகம்尝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二、借助资料,理解课题。
1.出示字典中“说”的义项,根据自己预习时对课文内容的初步理解,判断“少年中国说”中的“说”是什么意思。
2.交流讨论《少年中国说》写作的背景资料,说说自己是怎样理解“少年中国”的。
③以排比做框,加入其它修辞手法,让表达更生动。
2.“智、富、强、独立、自由、进步、胜于欧洲、雄于地球”的顺序能不能调换?
3.读好句子,注意气势逐渐加强。
4.小组合作,讨论:祖国与少年之间有什么联系?
5.交流反馈,体会梁启超对中国少年的希望。
六、总结规律,引导背诵
1.课件出示:少年X则国.....引导学生大声朗读,并试着背诵。
4.借助注释和资料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之间的联系。
教学
重点
难点
1.查找并筛选资料,了解梁启超及《少年中国说》的写作背景。借助微课认识排比的修辞手法,体会本文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
2.借助注释和资料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之间的联系。
教学
设计
课前三分钟展示:我心中的爱国者
3.带着理解齐读课题。
三、解决字词,通读课文。
1.多种方式读,读准字音。
一泻汪洋 潜龙腾渊 鳞爪飞扬
百兽震惶 鹰隼试翼 奇花初胎
矞矞皇皇 干将发硎 地履其黄
2.辨清字形。
区分“泻”与“泄”的字形字义,完成选字填空。
3.写好生字“哉”。
4.读好感叹句。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2.学生各自背诵。
认识排比句微课教学设计
![认识排比句微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74b4e5a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d8.png)
认识排比句微课教学设计第一篇:认识排比句微课教学设计认识排比句微课教学设计一、微课程信息主题名称:认识排比句二、选题意图:用排比写景,可将景物描写得细致入微,能收到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之效。
运用排比说理,可将道理说得充分透彻。
运用排比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
……总之,排比的行文琅琅上口,有极强的说服力,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气势。
引导学生认识理解运用排比句,不仅能使学生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而且能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此微课程在学生学习《荷花》时,联系课文中的具体语句,概括出排比句的特点作用,并进行语言运用实践。
三、内容来源:小学语文第六册《荷花》四、适用对象:小学三年级五、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荷花》一课,引导学生联系课文中的具体语句,概括出排比句的特点作用。
2、能运用排比句式描写一个具体场景。
六、教学用途:√课前预习√课中讲解或活动□课后辅导□其他学习《荷花》一课时,利用微课程引导学生联系课文中的具体语句,概括出排比句的特点作用并能运用排比句式描写一个具体场景。
七、微课程设计教学过程:(一)导语同学们,读了《荷花》一课后,相信北国天山景色的特点,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写出这些特点的呢?、(屏幕出示)请你默读下面的句子,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赏析句段,概括排比句的特点及作用(把上面句子中相同的字用粉色标出)是的,作者运用了三个相同的句式描写了花海“五彩缤纷”的特点。
(屏幕出示)像这样把三个或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就叫做排比。
作者为什么要用排比的形式来描写呢?认真朗读,感受一下。
感觉到了吧,用了排比,景物的描写更生动,表达的感情更强烈。
你能说说这个排比句还有什么独特之处吗?对,你观察得真仔细!这个排比句中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
小学排比句讲课教案模板
![小学排比句讲课教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9791bc92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fd.png)
课时:2课时年级:四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排比句的特点,学会运用排比句表达思想感情。
2.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1. 排比句的特点及运用。
2. 学会运用排比句进行写作。
教学难点:1. 排比句的构成及运用。
2. 学生在写作中如何运用排比句。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小黑板3. 排比句相关练习题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排比句的定义,引导学生了解排比句的特点。
2. 让学生回顾自己所学过的排比句,激发学生对排比句的兴趣。
二、新课讲授1. 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排比句的例子,让学生了解排比句的构成及特点。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排比句的构成要素,如:主语、谓语、宾语等。
3. 教师举例说明排比句在写作中的运用,让学生了解排比句的表达效果。
三、课堂练习1. 教师给出一些句子,让学生判断哪些是排比句,哪些不是。
2. 教师给出一些句子,让学生修改成排比句。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排比句的特点及运用。
2.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尝试运用排比句进行写作。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排比句的掌握情况。
2.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新课讲授1. 教师展示一些优秀的排比句作品,让学生欣赏并分析其特点。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排比句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三、课堂练习1. 教师给出一些主题,让学生运用排比句进行写作。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点评对方的排比句作品。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排比句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2.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尝试运用排比句进行写作。
教学反思:1.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
2. 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3. 鼓励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年级排比句训练教案设计(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五年级排比句训练教案设计(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d5659b70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0c78351.png)
五年级排比句训练教案设计(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排比句的定义和特点。
2. 培养学生运用排比句进行表达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1. 排比句的定义:排比句是一种修辞手法,指的是句子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排列在一起的句子。
2. 排比句的特点:结构清晰,语气强烈,富有表现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排比句的定义和特点,学会运用排比句进行表达。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排比句进行创意表达。
四、教学方法:1. 实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例子,让学生理解排比句的定义和特点。
2. 练习法:让学生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3.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进行创意表达。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排比句的例子,引发学生对排比句的兴趣。
2. 讲解排比句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理解排比句的基本概念。
3. 分析实例:通过分析例子,让学生深入理解排比句的特点。
4.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排比句的练习。
5. 创意表达: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运用排比句进行创意表达。
6. 总结与反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以及对排比句的学习兴趣。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评估他们对排比句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创意表达:评价学生在创意表达环节的思维活跃度和语言组织能力。
4. 作业完成情况:通过课后作业的提交情况,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程度。
七、教学拓展1. 对比句训练: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对比句,理解其与排比句的区别和应用场景。
2. 修辞手法学习:介绍其他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拟人、夸张等,扩大学生的语文知识面。
3. 文学作品欣赏:让学生阅读或欣赏包含排比句的优秀文学作品,提高语文素养。
八、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反思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估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五年级排比句训练教案设计(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五年级排比句训练教案设计(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f8613a90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5f.png)
五年级排比句训练教案设计(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排比句的定义和特点。
2. 培养学生运用排比句进行表达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掌握排比句的定义和特点,能够正确运用排比句进行表达。
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排比句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排比句示例文本3. 练习题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动的例子,让学生初步感受排比句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排比句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排比句的定义,分析排比句的结构和特点,让学生明白排比句的作用。
3. 示例分析:分析排比句示例文本,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排比句的表达效果,学会欣赏和分析排比句。
4. 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尝试自己编写排比句,并进行交流分享。
5.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运用排比句进行创新表达。
五、课后作业:1. 抄写本节课学习的排比句示例文本。
2. 运用排比句写一段话,描述自己喜欢的季节。
3. 创作一个排比句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学生的课堂表现,以及课堂练习的成绩,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六、教学策略: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总结排比句的特点。
2.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排比句的表达效果。
3. 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合作,共同提高。
4. 注重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使他们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
七、教学步骤: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复述排比句的定义和特点。
2. 引导学生分析排比句在文章中的作用,了解排比句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3. 学习排比句的种类,如:人物排比、事物排比、情感排比等,让学生丰富自己的表达能力。
4. 进行排比句的写作训练,让学生学会运用排比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5. 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互评价、借鉴,提高写作水平。
微课认知类比句教学设计
![微课认知类比句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2cb1858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5b.png)
微课认知类比句教学设计导言本文档旨在设计一种针对微课的认知类比句教学方法。
通过使用类比句,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抽象概念,并将其与已有的具体经验进行联系,从而提高研究成效。
教学设计以下是一种基于微课的认知类比句教学设计:1. 引入阶段:引入阶段:- 通过引入一个具体的场景或例子,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可以使用一些有趣的故事或真实的案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介绍主题:介绍主题:- 明确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和目标。
简明扼要地解释为什么认知类比句对于理解抽象概念很重要,并列举一些实际应用场景。
3. 类比句解释:类比句解释:- 清晰地解释类比句的定义和作用。
以简单明了的语言阐述类比句是如何将抽象概念与已有的具体经验进行联系的。
4. 示例演示:示例演示:- 通过具体的例子和配图展示类比句的应用。
可以将抽象的概念与学生已经熟悉的事物进行类比,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5. 练与互动:练习与互动:- 设计一些练活动,让学生运用类比句进行思考和表达。
可以使用小组讨论、问答或填空等形式的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相互交流观点和经验。
6. 总结和巩固:总结和巩固:-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单回顾,并强调类比句在理解和记忆中的作用。
激励学生继续运用类比句来帮助他们在研究中取得更好的成果。
总结本文档提供了一种基于微课的认知类比句教学设计。
通过引入场景、解释类比句、示例演示、练习与互动以及总结和巩固等步骤,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类比句,提高他们对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和记忆效果。
这一教学方法适用于多种微课教学场景,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
学写排比句的微课设计
![学写排比句的微课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c5dd78727d3240c8547ef0e.png)
学习排比句的微课设计——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小组刘琳)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朗读认识排比句,并能在课文中找到排比句。
2、学生可以尝试写一写排比句。
教学重点:学生可以尝试写一写排比句。
教学难点:可以运用多种修饰手法组合排比句。
教学准备课件一、导语同学们,读了《桂林山水》一课后,相信桂林山水的特点一定能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来写出这些特点的呢?二、欣赏句子,概括排比句的特点及作用。
1、(出示课件)请你读一读下面的句子,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严:(我发现了它们的句式很相似。
)2、请男同学们把上面句子中相似的部分读出来,女同学注意倾听。
是的,作者运用了三个相似的句式描写了漓江的水的“静、清、绿”特点,像这样的句子就叫做排比句,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说一说呢?王:(三个结构相似的句子组合在一起叫排比句。
)(出示课件)三个或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组成的句子叫做排比句。
请同学们在《桂林山水》这一课里面找一找还有排比句吗?李: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3、(出示课件)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排比句能说一说这个排比句还有什独特之处吗?安:(这个排比句还用了比喻的修饰手法。
)对了,你观察得真仔细,这个排比句中还运用了比喻的修饰手法,那你知道在排比句中除了运用比喻之外,还可以运用哪些修饰手法呢?我们来看这样一个排比句你发现了什么?请女同学读,男同学注意倾听。
(出示课件)难道友谊不是你哭泣时的一句轻声的安慰吗?难道友谊不是你劳累时的一杯清茶吗?难道友谊不是下雨时给你撑起的一把雨伞吗?你读了之后有什么发现呢?刘:(我发现这个排比句中的每部分都是反问句。
排比句微课教学设计方案
![排比句微课教学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deea889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9b.png)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排比句的定义、构成特点及表达效果。
2. 能力目标:掌握排比句的写作技巧,能够灵活运用排比句进行写作。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排比句的定义、构成特点及表达效果。
2. 教学难点:排比句的写作技巧和实际运用。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通过展示一些运用排比句的经典文学作品,让学生初步感知排比句的美感。
2. 引导学生思考排比句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讲授1. 定义与特点(1)介绍排比句的定义:排比句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相似、意思密切相关的句子或句子成分排列在一起构成的一种修辞手法。
(2)分析排比句的特点: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连、表达效果强烈。
2. 构成要素(1)介绍排比句的构成要素: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等。
(2)举例说明不同要素在排比句中的运用。
3. 表达效果(1)分析排比句在文学作品中的表达效果:增强语言气势、突出事物特点、强化作者情感等。
(2)举例说明排比句在文学作品中的具体运用。
(三)实践与应用1. 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尝试创作一段排比句。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创作,并给予点评和修改建议。
(四)总结与拓展1. 总结排比句的定义、特点、构成要素及表达效果。
2.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排比句在日常生活、写作中的应用。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评价学生对排比句的掌握程度。
3. 创作能力:评价学生在创作排比句时的技巧运用和表达效果。
五、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结合实际,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年级排比句教学设计(本站推荐)
![三年级排比句教学设计(本站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35343b14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0c78362.png)
三年级排比句教学设计(本站推荐)第一篇:三年级排比句教学设计(本站推荐)第十一讲教学目标:1.掌握一句话的理解方法2.通过理解几个词来理解整句话的意思3.通过阅读加强巩固课堂内容教学重难点:4.通过理解几个词来理解整句话的意思5.通过阅读加强巩固课堂内容教学过程:一:复习师:同学们上周的阅读课,我们又对观察小动物做了进一步的了解,你们还记得动物观察法有哪几种吗?生1:注意观察动物外形生2:注意动物的活动情况生3:注意发现动物习性师:没错,记住以上几点,相信对你们以后和小动物们的相处过程中会有更多的新发现哦!二:导入新课。
师:你们知道一篇文章是怎么形成的吗?生1:一个一个字组成。
生2:一句一句话组成生三:一段一段话组成师:同学们回答得都有道理。
今天呀,老师想说的,就是文章是由一句话一句话组成的,要想理解文章内容就必须读懂每一句话。
知道了每句话的意思,再把前后句子联系起来理解,文章的内容要点也就抓住了。
出示PPT 在一句话中,总有一个或几个起着重要作用的词语,我们读句子时,先把这些关键词语找到。
在弄懂、理解这些词语的基础上,再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例如《怀念小时候》中“小时侯呀,小时侯,你为什么过的那么快.你在我记忆的长河里永远是金色的,美丽的.”一句中,我们只要理解“金色、美丽”的意思,就很容易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了。
接下去我们通过一篇阅读来具体了解,怎么样读懂一个句子。
出示PPT 师:同学们,你们有了零花钱,都去做些什么?比如买零食、买玩具?生自由回答,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适当的点评,表扬鼓励零花钱使用得当的孩子。
师:我们今天来学习第2篇短文,看看课文中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出示PPT三、授新课1.师:同学们,你们花5分钟的时间,先将这片短文阅读完成,注意阅读步骤。
并带着老师下面的问题:(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中的“小花鹿”是什么?它有什么用途?生自由阅读,师从旁巡视1、检查阅读效果。
(1)课文中的“小花鹿”是一只泥制的储蓄罐。
排比句教案
![排比句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39a8d91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58.png)
排比句教案第一篇:排比句教案<<语文园地一>> 我的发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初步感受排比句的表达特点。
2、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明白排比句的用处.3、熟练运用排比,提高语言表达效果。
二、教学重难点:排比句的判断与运用。
三、学习方法:朗诵、文本解读、讨论、练习四、教学过程1、导入(听排比):欣赏《好男儿就是要当兵》,提出要求:认真听,这首歌的歌词里藏有什么秘密?引出今天上课的主题:排比句。
2、读排比:比一比:这一个单元,我们课文里出现了很多排比句,请大家去找一找,看谁找的多,读得好。
(《桂林山水》《七月的天山》)说一说:通过我们找出的排比句以及刚刚听得那首歌,说一说排比句的特点。
(排比,就是把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结构相似,意义相关,语气一致的词组或者句子排列在一起。
因此,排比一定是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的词组和句子,而且一定有一部分字词相同。
)读一读:读一组句子,说一说你的发现。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漓江的水绿得仿佛是一块无暇的翡翠,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所以轻易能看见江底的沙石。
(读起来朗朗上口,层次清楚,富有感染力,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3、改排比:出示:《桂林山水》中的两个句子: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
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
讨论:这是排比句么?(回顾排比句句式的特点:就是把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结构相似,意义相关,语气一致的词组或者句子排列在一起。
)那么我们如何把这两组句子改成排比句呢?4:说排比:生活中都会在哪里用到排比?(说理、口号、新闻标题、优美的文章……)5:写排比:运用这节课掌握的知识,写下一组排比句,再分享。
6、拓展学习,勤于积累:课外搜集排比句式,读一读、写一写、记一记,比一比谁积累的多。
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 专题-学习排比修辞手法(部编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 专题-学习排比修辞手法(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b3471ab6a417866fb94a8e28.png)
《学习排比修辞手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排比句的含义、特点及作用。
2、学写排比句。
3、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一、认识排比句“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这个句子,在这里它主要写了滴江的水静的特点,清的特点和绿的特点,这句话它就是一个典型的排比句,现在咱们来认识下排比句。
二、排比句的定义与作用。
排比句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内容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的一种修辞手法。
排比句的作用:用排比来说理,可收到条理分明的效果;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
三、排比句的运用1、用排比写人时,可将人物刻画细致。
如“他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的意志是这样坚韧和刚强,他的气质是这样的淳朴和谦逊,他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2、用排比写景时,可将景物描写得细致入微,能深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
如“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般的雪,在风中飞舞。
”3、运用排比说理时,可将道理说得充分透彻。
如“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
”4、运用排比抒情时,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
如“我和书的故事实在是太多了,为书而欢乐,为书而哀愁,为书而被处罚…”四、课堂小结恰当地运用排比才能表达强烈奔放的感情,周密地说明复杂的事理,增强语言的气势和表达效果。
运用排比必须从内容的需要出发,不能生硬地拼凑排比的形式,排比句读起来感到琅琅上口,有极强的说服力,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五、练习(一)、判断是否为排比句1、动物园里有大象、河马、猴子。
,大约有上百种动物。
2、白天,他孳山越岭,勘测路线;晚上,他就在油以下绘图,计算。
3、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它总是那么真,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搖;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排比句的教案
![排比句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7beb6fb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ec.png)
排比句的教案教案标题:探索排比句的魅力教学目标:1. 理解排比句的定义和特点。
2. 学会使用排比句来增强表达的力度和效果。
3. 能够在写作和口语表达中灵活运用排比句。
教学重点:1. 排比句的定义和特点。
2. 排比句的运用技巧。
3. 排比句在写作和口语表达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白板、黑板、多媒体设备。
2. 学生准备:笔、纸。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排比句引起学生的兴趣,如:“我要的不是金钱,不是名利,我要的是自由!”2.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这些句子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引起注意。
二、讲解排比句的定义和特点(10分钟)1. 教师简要解释排比句的定义:排比句是指通过重复使用相同或相似的语法结构来增强表达的力度和效果。
2. 教师详细介绍排比句的特点,包括:重复性、对比性、韵律感和修辞效果等。
三、分析排比句的运用技巧(1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经典的排比句例子,分析其中的运用技巧,如平行结构、修辞手法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这些技巧对于增强表达的效果有何作用。
四、练习排比句的写作(15分钟)1. 教师提供一些话题,如环境保护、互联网、友谊等,要求学生使用排比句进行写作。
2.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和修改,然后选择代表进行展示。
五、应用排比句的口语表达(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要求他们运用排比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2.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真实场景,如辩论、演讲等,运用排比句进行口语表达。
六、总结和评价(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和学习收获。
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并提出对本节课的建议和意见。
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收集更多的排比句例子,并进行分享和讨论。
2. 学生可以尝试在其他写作和口语表达中灵活运用排比句,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排比句的定义和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学会了运用排比句进行写作和口语表达。
排比句教案
![排比句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5940df7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98.png)
排比句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排比句的定义和特点;2.掌握排比句的构成方法;3.能够运用排比句进行写作。
二、教学重点1.排比句的构成方法;2.排比句的运用。
三、教学难点1.排比句的运用;2.排比句的表现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引用名言警句、诗歌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排比句的表现力和美感。
2. 讲解(1)排比句的定义和特点排比句是指在一句话中,用相同的句式、相同的语法结构、相同的词语或相似的词语,来表达同一意思的句子。
排比句的特点是:语言简练、形式规整、表现力强。
(2)排比句的构成方法排比句的构成方法有以下几种:•词语排比:用相同的词语或相似的词语进行排比,如“天空湛蓝、海水清澈、沙滩洁白”;•句式排比:用相同的句式进行排比,如“我想要的不是金钱,不是名利,不是权力”;•语法结构排比:用相同的语法结构进行排比,如“不是因为富有,不是因为权势,不是因为名声”。
(3)排比句的运用排比句可以用于各种文体的写作中,如议论文、说明文、散文、诗歌等。
在写作中,排比句可以起到强调、对比、渲染气氛等作用。
3. 练习让学生运用排比句进行写作练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描述自然景观让学生描述自己喜欢的自然景观,如海滩、森林、山峰等,要求使用排比句进行描述。
(2)表达情感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如喜悦、愤怒、悲伤等,要求使用排比句进行表达。
(3)说明观点让学生说明自己的观点,如对某一社会问题的看法、对某一文化现象的评价等,要求使用排比句进行说明。
4. 总结让学生总结排比句的定义、特点、构成方法和运用技巧,加深对排比句的理解和掌握。
五、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写作作品、口头表达等方式进行评价,评价重点可以包括排比句的运用是否得当、表现力是否强烈、语言是否简练等方面。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的反馈和自我评价,了解教学效果,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
六、教学延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语言表达的美感和表现力,多读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和写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排比句微课教学设计
一、微课程信息主题名称:认识排比句
二、选题意图:用排比写景,可将景物描写得细致入微,能收到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之效。
运用排比说理,可将道理说得充分透彻。
运用排比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
……总之,排比的行文琅琅上口,有极强的说服力,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气势。
引导学生认识理解运用排比句,不仅能使学生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而且能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此微课程在学生学习《荷花》时,联系课文中的具体语句,概括出排比句的特点作用,并进行语言运用实践。
三、内容来源:小学语文第六册《荷花》
四、适用对象:小学三年级
五、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荷花》一课,引导学生联系课文中的具体语句,概括出排比句的特点作用。
2、能运用排比句式描写一个具体场景。
六、教学用途:
√课前预习√课中讲解或活动□课后辅导□其他学习
《荷花》一课时,利用微课程引导学生联系课文中的具体语句,概括出排比句的特点作用并能运用排比句式描写一个具体场景。
七、微课程设计教学过程:
(一)导语同学们,读了《荷花》一课后,相信北国天山景色的特点,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写出这些特点的呢、(屏幕出示)请你默读下面的句子,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赏析句段,概括排比句的特点及作用
(把上面句子中相同的字用粉色标出)
是的,作者运用了三个相同的句式描写了花海“五彩缤纷”的特点。
(屏幕出示)像这样把三个或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就叫做排比。
作者为什么要用排比的形式来描写呢认真朗读,感受一下。
感觉到了吧,用了排比,景物的描写更生动,表达的感情更强烈。
你能说说这个排比句还有什么独特之处吗对,你观察得真仔细!这个排比句中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
我们都知道,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那你知道,在排比句中除了能用上比喻之外,还能用什么修辞手法呢我们来看这样一个排比句:(屏幕出示)难道友谊不是你哭泣时一句轻声地安慰吗难道友谊不是你劳累时的一杯清茶吗难道友谊不是雨天为你撑起的一把伞吗……你发现了什么(屏幕出示)
对,这个排比句它的每个句子都是一个反问句。
也就是在排比句中除了能用上比喻之外,还能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其实,拟人、设问的修辞也可以运用到排比句中。
排比句只是一个架子,在这个框架内可以填充各种各样的内容。
如果能在排比句中再运用了多种修辞,那么文章就会更具体,更生动,更形象。
结合课文中的句段,赏析排比句。
(三)拓展运用:
认识了排比句,那你会写吗相信你能把下面的“排比句+比喻句”补充完整。
(屏幕出示)仿写句子:书籍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
书籍如同。
书籍。
通过任务单的形式,引导学生去运用排比句四、结语(屏幕出示)在习作中,用排比写人,可将人物刻画细致。
用排比写景,可将景物描写得细致入微,能收到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之效。
运用排比说理,可将道理说得充分透彻。
运用排比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
因此我们在习作中一定要多运用这种表达方法。
课后,你可以练习运用排比+其他修辞的形式表现秋天的景象。
总结概括,引导学生进行课外习作实践。
把、设计亮点:
1、了解语言表达特点“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七月的天山》以生动形象的笔触描绘了七月天山的秀丽风景。
在引导学生体会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要让学生通过反复阅读来感悟和体会七月天山不同寻常的美。
所以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写出七月的天山的特
点的就应成为研读的重点。
本微课程就从课文的语言风格入手,通过对文本语言的分析概括出其特点,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2、注重语言的实践运用本微课程在学习时让学生阅读文本,体会排比句的特点。
为了让学生真正掌握排比句的修辞方法,教师设计了一个补充题作为支架,帮助学生仿写排比句,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拓展。
3、力求画面简单实用本微课程在技术上采用了常见的ppt和录屏工具,在设计时,教师只求简洁与实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同时,在讲解语言的设计上力求精准,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学生的语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