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机器人的发展历史
(完整版)关于机器人的发展历史
![(完整版)关于机器人的发展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58dda3baee06eff9aef807ad.png)
关于机器人的发展历史库卡公司最早于1898年由Johann Josef Keller和Jakob Knappich在奥格斯堡建立。
最初主要专注于室内及城市照明。
但与此不久公司就涉足至其它领域(焊接工具及设备,大型容器),1966年公司成为欧洲市政车辆的市场领导者。
1973年公司研发了其名为FAMULUS第一台工业机器人。
当时库卡公司属Quandt集团旗下,而Quandt家族则于1980年退出。
公司成为一个上市公司。
1995年库卡机器人技术脱离库卡焊接及机器人有限公司独立成立有限公司,与库卡焊接设备有限公司(即后来的库卡系统有限公司),同属属于库卡股分公司(前身IWKA集团)。
现今库卡专注于向工业生产过程提供先进的自动化解决方案。
库卡机器人公司目前全球拥有3150名员工(2012年9月30日数据),其总部在德国奥格斯堡。
公司主要客户来自汽车制造领域,但在其他工业领域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
重要发展1971 –为Daimler-Benz建成欧洲第一台焊接传输线。
1973 –库卡建成全球第一台六轴机电驱动的工业机器人FAMULUS。
1976 – IR 6/60 –全新的机器人类型六轴机电驱动带角手。
1989 –新一代工业机器人诞生–无刷电机的使用降低了维护成本提高了技术可用性。
2007 –库卡…titan“ - 当时最强大的6轴工业机器人,被计入吉尼斯纪录。
2010 – KR QUANTEC系列工业机器人贴补了机器人家庭中载重90-300公斤工作范围达3100毫米这一部分的空白。
2012 –最新小型机器人系列KR AGILUS上市。
ABB是全球领先的电力和自动化集团,总部设在瑞士。
ABB集团业务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拥有120,000名员工。
在中国的13,000名员工,在60个不同城市服务于26家本地企业和38个销售与服务分公司。
ABB致力于研发、生产机器人已有30多年的历史并且拥有全球160000多套机器人的安装经验。
机器人的概念和发展历史
![机器人的概念和发展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eb4c0bbd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df.png)
机器人的概念和发展历史机器人,作为现代科技的杰作,已经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它们是由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自动化设备,能够执行人类指定的任务。
本文将介绍机器人的概念和发展历史,以便更好地了解这一领域的进展。
一、机器人的概念机器人的概念可以追溯到古代。
古希腊神话中的“泰坦机械人”塔尔诺斯,以及犹太故事中的“高利根”都可以被看作是机器人的雏形。
然而,当今对机器人的定义是在20世纪初确定的。
机器人是一种可以代替人类完成一系列任务的自动化设备。
它们通常由电子元件、电机和传感器等组成,可以模拟或复制人类的行为。
机器人技术主要是利用计算机程序来控制机器人的动作和决策,使其能够根据预设的指令执行任务。
二、机器人的发展历史机器人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下面将详细介绍。
1. 机器人的起源现代机器人技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1920年代,捷克作家卡雷尔·恰佩克的戏剧《罗塞朵》中首次出现了“机器人”的概念。
这个词来自捷克语“robota”,意为“劳动”。
2. 工业机器人的兴起随着科技的进步,20世纪50年代是工业机器人发展的关键时期。
1954年,美国发明家乔治·德沃尔首次提出了“机器人”一词,他的作品奠定了机器人技术的基础。
3. 机器人应用的扩大20世纪7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机器人应用的范围不断扩大。
机器人开始在汽车制造、电子组装等工业领域中广泛应用。
4. 服务型机器人的崛起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的进步,服务型机器人逐渐崭露头角。
这些机器人能够与人类进行交互,执行更复杂的任务,如清洁机器人、陪护机器人等。
5. 机器人的未来发展未来,机器人技术将越来越重要。
预计机器人技术将在医疗、农业、教育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人们将会看到更多能够与人类进行智能对话和协同工作的机器人。
三、机器人的应用领域和前景机器人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下面将介绍几个主要的应用领域。
1. 工业制造工业机器人在汽车制造、电子组装等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
机器人发展史
![机器人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92c53d2e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13.png)
机器人发展史机器人作为人类智能与技术的结晶,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介绍机器人的发展史,从机械化的自动装置到智能化的自主系统,探讨机器人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早期机械化自动装置人类对机械化自动装置的追求可以追溯到古代。
早在公元前2世纪,古代希腊的工程师Hero of Alexandria就发明了一种名为“埃奇普西克拉”的装置,它可以使用蒸汽压力产生的力量移动。
这可以被视为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机器人之一。
随着时间推移,机械装置在冶金、轮船建造和农业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二、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的机械人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到来,机器人技术迎来了长足的发展。
18世纪末,由英国革命家萨缪尔·康普顿设计的一种机械鸭子引起了广泛关注。
这个机械鸭子能够模仿真实鸭子的动作,包括咀嚼、拍翅膀和喷水等。
这一创举标志着机器人技术从实用向娱乐领域的转变。
三、机器人技术的飞速发展20世纪,机器人技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飞速发展。
1954年,美国的George C. Devol和Joseph F. Engelberger注册了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工业机器人,名为“Unimate”。
这台机器人主要用于汽车制造流水线上的焊接工作。
Unimate的出现标志着机器人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广泛应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机器人的智能化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20世纪70年代,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研究员Victor Scheinman开发了一种基于电脑的机器臂系统,称为“PUMA”(Programmable Universal Machine for Assembly)。
PUMA的出现开创了机器人在制造业中的新时代,为后来的工业机器人奠定了基础。
四、机器人在各行业的应用如今,机器人已经在各个行业中广泛应用,从制造业到医疗保健,从航空航天到军事领域。
在制造业中,机器人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控制能力。
在医疗保健领域,手术机器人和护理助手机器人正在为医生和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机器人的起源和发展
![机器人的起源和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fbac6161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f9.png)
机器人的起源和发展人类创造机器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但现代机器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现在,机器人已经成为了众多行业以及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接下来,我们将分步骤阐述机器人的起源和发展。
一、机器人的起源1. 工业革命时期工业革命时期(18世纪末至19世纪末)的机器人与现代机器人不同,它们是为了替代人类劳动力而研制的,比如蒸汽机。
这些机器虽然不会自主行动,但已经开始了人类与机器之间的互动。
2. 概念的形成在20世纪初,人们开始对机器人这个概念进行探讨,并提出了许多定义。
1920年,捷克作家Karel Capek在其科幻小说《R.U.R.(制造机器人的公司)》中,首次将“robot”这个术语用于描述类人的机器人。
1942年,美国小说家艾萨克·阿西莫夫提出了“机器人三定律”。
这三定律对现代机器人的研究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二、机器人的发展1. 早期机器人早期机器人(20世纪初至20世纪40年代)的研究重点是机械结构和运动控制。
经过多年的努力,科学家们成功地制造出了具有人类肢体功能的机器人。
1954年,美国的乔治·德沃尔(George Devol)发明了第一个数字控制的机器人——“受控制的程序化机器人”。
2. 工业机器人时期1961年,美国的乔治·艾伦(Joseph Engelberger)和罗伯特·布罗茨(Robert Boltz)一同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工业机器人——“非编程自动机械手臂”。
从此,机器人开始应用于工业生产领域。
这一时期的机器人发展重点是提高工作效率。
机器人的出现使得工厂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并减少了工人身体的劳动强度。
3. 服务机器人时期21世纪初,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机器人的应用范围也逐渐扩大到了服务领域。
例如:在医疗领域,机器人可以进行手术,并且手术精度已经可以达到高于人类医生的水平;在餐厅服务领域,机器人服务员已经成为了一种新的趋势,为人类带来了更舒适,更高效的用餐体验。
机器人的历史及其发展趋势
![机器人的历史及其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de6c659d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60.png)
机器人的历史及其发展趋势引言:机器人是一种用于代替人类进行工作和活动的自动化设备。
它可以执行各种任务,如工业生产、医疗保健、农业、家庭保洁等。
机器人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希腊和古埃及时期。
本文将重点介绍机器人的历史和目前的发展趋势。
一、机器人的历史1. 古代机械:机器人的概念可以追溯到古代希腊和古埃及,那时候的机械装置已经可以自动执行一些工作,如抬水、打谷和自动托拍等。
这些机械装置被视为早期机器人的前身。
2. 工业革命时期:18世纪的英国工业革命推动了机器人的发展。
蒸汽引擎的出现使得机器人可以用来驱动各种机械设备。
第一台现代机器人被认为是1801年由英国工程师约瑟夫·黎明设计的自动人吊运机器人。
3. 二战后的发展:二战期间,机器人在军事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德国的纳粹曾研发了V2火箭和飞行器,这些装置被视为早期机器人。
二战后,机器人在日本得到了迅速发展,便于进行重建和发展。
4. 工业机器人的崛起:20世纪60年代,美国发明家乔治·德夫尔发明了第一台可编程的工业机器人,以便协助汽车制造业的生产线。
这一发明引发了全球机器人革命,工业机器人得到快速发展,被广泛用于汽车、电子、制药和其它制造业领域。
5. 服务机器人的兴起:21世纪初,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生活和工作的便利性的需求增加,服务机器人成为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服务机器人应用在医疗保健、家庭保洁和助力行业等领域,为人类提供更多的便利。
二、机器人的发展趋势1.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的发展,机器人的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
机器人可以通过学习和模仿人类行为来获取知识和技能。
这使得机器人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和任务,并且能够与人类更好地交互。
2. 感知技术的进步:机器人的感知能力是其能够执行各种任务的关键。
随着传感器技术的进步,机器人可以更好地感知和理解周围的环境。
视觉、声音、触觉和气味传感器的应用使机器人能够模拟人类的感官能力,并做出相应的决策和行动。
关于机器人的发展历史
![关于机器人的发展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faa69424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d8.png)
关于机器人的发展历史机器人是一种具备人工智能和自动化功能的机械装置,它们能够模拟人类的行为、执行任务和与人类进行交互。
随着科技的发展,机器人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
本文将探讨机器人的发展历史,从早期的机械装置到现代智能机器人的演进,展示了机器人技术的巨大进步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早期机械装置的出现机器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早在古希腊时期,人们就开始了对机械装置的研究与制造。
这些机械装置被用于模拟人体动作,如古代希腊的蒙提神庙中的自动门雕塑,以及古代中国的木偶等。
二、工业革命时期的机械助手工业革命时期,机器人的概念开始进一步发展。
18世纪末期,英国工程师卡特莱特制造了一台可编程的织布机器,这被认为是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机器人。
这一发明标志着机器人技术从简单的机械装置向更加复杂的自动化系统转变。
三、现代机器人的崛起随着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机器人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
20世纪50年代,计算机技术的突破使得机器人的自主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维多·克尔文为机器人赋予了更多的人工智能能力,创造了第一台能够感知环境并做出响应的机器人。
四、机器人在工业领域的应用机器人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是工业。
在汽车制造、电子制造和物流等行业,机器人被广泛用于自动化生产线和装配过程。
机器人的快速、精确和可靠的工作能力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并减少了人工劳动的成本。
五、机器人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机器人的另一个重要应用领域是医疗。
手术机器人可以通过精准的操控和三维视觉系统,帮助医生进行复杂的手术操作。
这种技术提高了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减少了手术创伤和恢复时间。
六、机器人在服务领域的应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机器人在服务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例如,家庭机器人可以帮助做家务、照顾老人和儿童,为我们提供更便捷、更舒适的生活。
同时,机器人的智能语音交互和人脸识别技术也使得机器人在酒店、餐饮等行业发挥重要作用。
机器人的历史及其发展趋势
![机器人的历史及其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4152989b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d0.png)
机器人的历史及其发展趋势机器人作为一种人工智能技术的产物,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机器人技术也在不断革新和发展。
从最初的简单操作机器人到具有人类交互功能的智能机器人,机器人的历史经历了许多里程碑式的事件。
本文将探讨机器人的历史演变过程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机器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早期的机器人是由大型工业机械和电子设备组成,被广泛用于工业生产中。
这些机器人通常被设计用于重复性的工作,如汽车制造中的焊接、喷涂等。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机器人开始具有了更强大的数据处理和控制能力,逐渐走向智能化。
196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约瑟夫·恩齐奇制造了第一个数字控制机器人,标志着机器人技术迈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逐渐成熟,机器人的功能也得到了极大的扩展。
智能机器人不仅可以执行简单的重复性工作,还可以具备一定程度的自主思考和判断能力。
例如,智能家居机器人可以根据主人的需求做出相应的反应,智能医疗机器人可以辅助医生进行手术操作等。
这些智能机器人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人类的工作负担,也使得机器人得到广泛应用。
除了在工业和家庭领域,机器人还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在军事领域,无人机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机器人已经广泛应用于侦察、打击等任务中。
而在航天领域,机器人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火星探测器、航天飞机等。
随着机器人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机器人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促使着机器人技术的快速发展。
然而,随着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发展,也引发了一些人们的担忧和争议。
其中最大的问题之一是机器人可能会取代人类的工作岗位,导致大规模的失业问题。
另外,机器人的智能化也带来了一些道德和伦理问题,如人工智能是否应该具有独立思考能力、机器人是否有权利等。
这些问题需要人类社会共同努力来解决,以确保机器人技术的健康发展。
让我们总结一下本文的重点,我们可以发现,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机器人将在未来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史
![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ddd2a68269eae009591beca1.png)
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史 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1.1.工业机器人发展史1.1.1.1959-1978 机器人技术发展阶段1956年,美国发明家乔治•德沃尔(George Devol)和物理学家约瑟•英格柏格(Joe Engelberger)成立了一家名为Unimation的公司。
公司名字来自于两个单词“Universal”和“Animation”的缩写。
1959年,乔治·德沃尔和约瑟·英格柏格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命名为Unimate(尤尼梅特),意思是“万能自动”。
英格伯格负责设计机器人的“手”、“脚”、“身体”,即机器人的机械部分和完成操作部分;由德沃尔设计机器人的“头脑”、“神经系统”、“肌肉系统”,即机器人的控制装置和驱动装置。
Unimate重达两吨,通过磁鼓上的一个程序来控制。
它采用液压执行机构驱动,基座上有一个大机械臂,大臂可绕轴在基座上转动,大臂上又伸出一个小机械臂,它相对大臂可以伸出或缩回。
小臂顶有一个腕子,可绕小臂转动,进行俯仰和侧摇。
腕子前头是手,即操作器。
这个机器人的功能和人手臂功能相似。
Unimate的精确率达1/10000英寸。
次,由美国、欧洲或亚洲的某个国家机器人协会主办。
1973年,第一台机电驱动的6轴机器人面世。
德国库卡公司(KUKA)将其使用的Unimate机器人研发改造成其第一台产业机器人,命名为Famulus,这是世界上第一台机电驱动的6轴机器人。
1973年,日本日立公司(Hitachi)开发出为混凝土桩行业使用的自动螺栓连接机器人。
这是第一台安装有动态视觉传感器的工业机器人。
它在移动的同时能够认识浇铸模具上螺栓的位置,并且和浇铸模具的移动同步,完成螺栓拧紧和拧松工作。
1974年,第一台小型计算机控制的工业机器人走向市场。
1974年,美国辛辛那提米拉克龙(Cincinnati Milacron)公司的理查德·霍恩(Richard Hohn)开发出第一台由小型计算机控制的工业机器人,命名为T3,即“The Tomorrow Tool”。
中国机器人发展历程
![中国机器人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a82f2bac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59.png)
中国机器人发展历程中国机器人发展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经历了数十年的迅猛发展和不断创新,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以下是中国机器人发展的主要历程。
第一阶段(1978-1995年)是中国机器人研究的起步阶段。
1978年,中国国内第一台机器人“济南号”诞生,标志着中国机器人事业的启动。
80年代早期,由于受到经济条件限制,机器人发展缓慢。
然而,1986年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世,促进了科研项目的开展,进一步推动了机器人研究。
1987年,第一台多关节机器人ARM-I成功研制,成为中国机器人技术发展的重要标志。
第二阶段(1996-2006年)是中国机器人研究的快速发展阶段。
1998年,中国机器人学会成立,为中国机器人研究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
进入21世纪后,中国政府下定决心支持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并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2003年,中国机器人技术被列为国家十大新兴产业之一。
此时,中国机器人研究在人形机器人、金属成型机器人和生物仿生机器人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第三阶段(2007-2019年)是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崛起期。
2007年,中国机器人市场持续快速增长,成为全球第二大机器人市场。
2009年,中国机器人品牌“无锡峰华”成为国内首家在世博会上展示的机器人品牌。
此后,中国机器人产业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引导,各地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
2013年,中国国务院发布《中国制造2025》,将机器人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出了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新目标和新计划。
此外,中国机器人研究不断走向国际化,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加强合作与交流。
截至2019年,中国机器人产业已初步形成了从研发、生产到应用的完整产业链。
国内机器人企业数量快速增长,而且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明显提升。
中国机器人应用领域逐渐扩大,涵盖电子电工、汽车制造、机械制造、物流仓储等诸多领域。
不仅在生产制造环节,机器人在服务领域也取得了突破,如餐厅服务机器人、医疗机器人和家庭服务机器人等。
机器人发展史
![机器人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1f302a6d2b160b4e767fcf95.png)
KINDO-KINDO
QRIO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IBO-SONY
NEC
ASIMO
ZMP
机器人的机械部分
机械原理 1、连续运动间断运动 2、快速(慢速) 慢速(快速) 3、转动(直线运动) 直线运动(转动) 4、正向运动反向运动 5、转动往复(活塞式) 6、水平运动垂直运动 7、转换转动方向 8、其他
评价指标 智能,指感觉和感知,包括记忆、运算、比较、鉴别、 判断、决策、学习和逻辑推理等; 机能,指变通性、通用性或空间占有性等; 物理能,指力、速度、连续运行能力、可靠性、联用 性、寿命等。
机器人的分类
从行为特点分类:遥控机器人、自动机器人。 从应用领域分:民用机器人、工业机器人、军用机器 人、特种机器人。
机器人的发展历史
一、第二阶段 机器人技术发展阶段(1954年—1978年) 1954年美国人乔治· 德沃尔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可编 程的机器人,并注册了专利。 1959年德沃尔与美国发明家约瑟夫· 英格伯格联手制 造出第一台工业机器人。 成立了机器人公司--Unimation公司。 1962年-1963年传感器的应用提高了机器人的可操作 性。 1965年约翰· 霍普金斯大学应用物理实验室研制出 Beast机器人。
机器人的发展历史
二、第二阶段 机器人技术发展阶段(1954年—1978年) 1968年美国斯坦福研究所公布他们研发成功的机器 人Shakey。 1969年日本早稻田大学加藤一郎实验室研发出第一 台以双脚走路的机器人。 1973年世界上第一次机器人和小型计算机携手合作 , 诞生了美国辛辛那提米拉克龙(Cincinnati Milacron) 公司的机器人T3。 1978年美国Unimation公司推出通用工业机器人PUMA, 这标志着工业机器人技术已经完全成熟。
机器人发展史描述
![机器人发展史描述](https://img.taocdn.com/s3/m/b191f998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9e.png)
机器人发展史描述
机器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当时受科普特影响的古代希腊人利用钢制的蒸汽机器人以及木制的木偶来表演神话故事和其他表演。
但是,除了表演之外,古希腊的机器人还没有多大的实用价值和科学意义。
机器人的技术真正突飞猛进是在20世纪发生的,当时由米歇尔·阿尔法和詹姆斯·考罗斯,即阿尔法-考罗斯团队携手,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台能够尽可能准确地模仿用户的机器人,他们发明的机器人被称为“阿尔法-考罗斯机器人”。
在20世纪60年代,日本也开始参与机器人的研究和开发,首先是针对家庭应用的机器人,1977年,IBM教育和文化研究所推出了第一台用于学术研究的机器人,它具有相当高的技术水平,能够在实验室环境中完成既定的任务,如重复性实验和基本测量。
此后,随着科技的发展,机器人在实用性和功能的方面也得到了大大的改进,从而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如服务机器人、医疗机器人等,甚至于智能机器人,它们可以模仿人类的大脑智力,例如机器学习,机器视觉和语音识别,使机器人有能力能够根据外部环境而行动自如。
现在,机器人应用的领域越来越广泛。
机器人发展历史
![机器人发展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47aadcc3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e9.png)
机器人发展历史机器人是一种能够自动执行复杂任务并具有一定智能的机械装置。
它的发展历程与科技的进步密不可分。
本文将从机器人的初期起源开始,逐步介绍机器人的发展历史。
1. 早期概念与初创阶段机器人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
古希腊神话中的铜人塔尔豪斯便被认为是机器人的起源之一。
然而,真正的机械装置出现在工业革命时期。
1799年,法国机械师卡博提出了一种可以模拟人类写字的自动机械装置。
这可以看作是机器人的初步雏形。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制造可以模仿人类行为的机械装置的兴趣日益增加。
2. 工业应用的机器人20世纪的工业化进程推动了机器人技术的快速发展。
1920年代,美国的福特汽车公司引进了第一代工业机器人,用于汽车生产流水线上的重复性工作。
这些机器人能够精确执行程序,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降低了人工成本。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机器人的智能化程度也越来越高。
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贝尔实验室开发出了一个能够模拟人类手臂动作的机器人,使机器人能够更加接近人类的操作能力。
3. 服务和协助人类的机器人除了工业应用之外,机器人在服务和协助人类方面的应用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出现了一些特定领域的机器人应用,如医疗机器人、清洁机器人和教育机器人等。
医疗机器人有助于进行复杂手术,提高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减少操作风险。
清洁机器人能够代替人类进行家庭或办公场所的清洁工作,节省时间和人力资源。
教育机器人帮助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提供辅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教学效果。
4. 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融合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机器人在人类生活中的角色变得越来越重要。
人工智能的引入赋予了机器人更强大的认知能力和智能决策能力。
例如,无人驾驶汽车利用传感器和人工智能算法实现自动驾驶和导航。
智能语音助手如苹果的Siri和亚马逊的Alexa能够回答问题和执行命令,为人们提供更加智能便捷的生活方式。
同时,机器人也逐渐进入到人类的社交生活中,娱乐机器人和陪伴机器人成为人们的日常伙伴。
智能机器人发展历史
![智能机器人发展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98b6bc0d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b5.png)
智能机器人发展历史智能机器人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通过对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研究和发展,智能机器人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智能机器人从最初的简单执行单一任务的机器人,发展成具备自主决策和复杂任务处理能力的机器人。
本文将介绍智能机器人的发展历程,从初创期到现代智能机器人的应用。
1. 初创期 (20世纪初到20世纪50年代)在20世纪初,智能机器人的概念还未被提出,机器人仅被用于重复和简单的生产任务。
但是,研究人员开始探索机器的智能化发展。
1921年,史上第一台可编程机械人“Karel Čapek”问世,它在一个戏剧中首次被称为“机器人”。
此后,通过对机器控制和自动化技术的研究,人们开始看到机器拥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在20世纪50年代,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快速发展为智能机器人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1950年,艾伦·图灵提出了机器能够表现出人类智能的概念,并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2. 智能机器人的兴起 (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在20世纪60年代,智能机器人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96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罗塔·布鲁克提出了“机器手”(Manus)的概念,并设计出了世界上第一个用于工业生产的机器手。
20世纪70年代,智能机器人的研究扩展到了更多领域,包括计算机视觉和语音识别。
这些技术的发展使得机器人能够感知和理解周围的环境,并作出相应的反应。
到了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智能机器人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
在工业领域,自动化生产线上的机器人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在医疗领域,智能机器人被用于手术和药物分发。
此外,智能机器人还开始应用于军事、教育和家庭服务等领域。
3. 现代智能机器人的应用 (21世纪以来)进入21世纪,智能机器人的应用范围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
随着计算机处理能力的提升和人工智能算法的不断改进,现代智能机器人具备了更强大的计算和学习能力。
机器人的发展历史
![机器人的发展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9fc786ed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57.png)
机器人的发展历史机器人是指由机械装置和电子控制系统组成的自动化设备,其目的是模仿并执行人类的动作或任务。
自古以来,人们一直梦想着创建能够像人类一样工作和与人类相互交互的机器人。
本文将为您介绍机器人的发展历史,从简单的机械装置到现代智能机器人的进化过程。
1. 早期机械装置的发展在人类历史的早期阶段,人们开始尝试制作简单的机械装置来帮助完成一些特定的工作。
古埃及人使用机械装置来帮助建造金字塔,古希腊人发明了在水力驱动下工作的自动舞台,这些都是早期机器人的萌芽。
2. 机械自动化的进步随着工业化的兴起,机械自动化的进步成为推动机器人发展的关键。
18世纪时,英国的纺织工业出现了自动织机,这些机械装置使用编制卡片来控制和模拟人类的动作。
这一技术为后来的机器人研究奠定了基础。
3. 机器人的诞生20世纪初,捷克编程家卡雷尔·恩斯塔和美国工程师乔治·德沃尔首次提出了“机器人”一词的概念。
恩斯塔和德沃尔设计制造了一种可编程机械人,这标志着现代机器人的诞生。
4. 工业机器人的兴起20世纪50年代,工业机器人开始在制造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这些机器人主要用于重复性和繁重的任务,如汽车制造中的焊接和装配。
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5. 机器人的智能化发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机器人开始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
20世纪80年代,日本的机器人技术迅速崛起。
SONY公司推出了著名的AIBO机器狗,这是一种能够模拟动物行为的智能机器人。
同时,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发展也为机器人的智能化提供了支持。
6. 现代智能机器人的应用现代智能机器人已经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
在医疗领域,机器人手术助手可以帮助医生进行精确而复杂的手术操作。
在军事领域,无人机和自主地面机器人可以执行危险任务,减少士兵的风险。
在家庭领域,智能助理机器人可以帮助完成家务和提供家庭娱乐。
7. 机器人的未来展望随着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传感器技术的不断进步,机器人的应用领域将继续扩大。
机器人的历史及发展趋势
![机器人的历史及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ca095b77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08.png)
机器人的历史及发展趋势机器人,指能够在预设的范围内完成特定任务的自动化设备,是人类智慧与技术的结晶。
自古以来,人们就一直在探索如何创造出自动化的机器,但直到现代才真正实现了这一梦想。
本文将通过讨论机器人的历史和发展趋势,探索这个领域的前沿科技。
机器人最早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木偶和机械人的概念。
公元前4世纪,阿基米德创造了一个水力机器人,该机器人是一个可以自动放弓箭和射击的机器人。
16世纪时,莱昂纳多·达·芬奇设计了可以自动行动的机器人,为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19世纪和20世纪初期,机器人技术开始有了重大的进步。
20世纪30年代,工业机器人首次在制造业中应用,并开始自动化生产流程。
20世纪60年代,以日本为代表的工业强国开始大规模投入机器人研发和生产,机器人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从工业到服务业都有了广泛的应用。
随着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技术的不断提高,机器人的智能化程度不断加强。
现代机器人能够辨别人类的语言、面部表情和行为,以及进行自主决策和行动规划。
在医疗、教育、娱乐、家庭服务等领域,机器人的应用已走向多元化。
未来,机器人技术的发展趋势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服务型机器人将广泛应用于家庭生活领域。
例如,智能导航、家庭保洁、安全监控、对话机器人等都将成为家庭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商业服务型机器人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例如,在酒店、公园、医院等公共场所,机器人可以承担客户服务、物流配送、智能导览等任务,提升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
三、工业机器人将更加智能化和柔性化。
机器人将不仅能够完成简单重复性工作,还能适应工艺的调整,更好的适应工场不断变化的需求。
四、机器人将不断发展出新的应用领域。
例如,在两极探险、水下作业、太空探索等环境极端的领域,机器人将迎来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机器人的发展,将为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巨大的变革,改变人类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
同时,也需要人们不断探索、创造新的机器人应用模式,促进机器人技术与人类社会的融合。
机器人的发展历史
![机器人的发展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b24ec434eefdc8d376ee3269.png)
!机器人的发展历史一、机器人的发展历史早在三千多年前的西周时代,我国就出现了能歌善舞的木偶,称为“倡者”,这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机器人”。
在近代,随着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各种机械装置的发明与应用,世界各地出现了许多“机器人”玩具和工艺品。
这些装置大多由时钟机构驱动,用凸轮和杠杆传递运动。
1920年,捷克作家K.凯比克在一科幻剧本中首次提出了ROBOT(汉语前译为“劳伯”)这个名词。
现在已被人们作为机器人的专用名词。
1950年美国作家I.阿西莫夫提出了机器人学(Robotics)这一概念,并提出了所谓的“机器人三原则”,即:1.机器人不可伤人;2.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给与,但不和(1)矛盾的指令;3.在与(1)、(2)原则不相矛盾的前提下,机器人可维护自身不受伤害。
本世纪50、60年代,随着机构理论和伺服理论的发展,机器人进入了使用化阶段。
1954年美国的G.C.Devol发表了“通用机器人”专利;1960年美国AMF公司生产了柱坐标型Versatran机器人,可作点位和轨迹控制,这是世界上第一种用于工业生产上的机器人。
7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现代控制技术、传感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机器人得到了迅速发展。
1974年Cincinnati Milacron公司开发成功多关节机器人;1979年,Unimation公司又推出了PUMA机器人,它是一种多关节、全电动驱动、多CPU二级控制;采用VAL专用语言;可配视觉、触觉、力觉传感器,在当时是一种技术先进的工业机器人。
现在的工业机器人结构大体上是以此为基础的。
这一时期的机器人属于“示教再现”(Teach-in / Playback)型机器人。
只具有记忆、存储能力,按相应程序重复作业,但对周围环境基本没有感知与反馈控制能力。
这种机器人被称作第一代机器人。
进入80年代,随着传感技术,包括视觉传感器、非视觉传感器(力觉、触觉、接近觉等)以及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出现了第二代机器人—有感觉的机器人。
现代机器人发展历程
![现代机器人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92c4e1b6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0f.png)
现代机器人发展历程
现代机器人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中期,至今已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是:第一代示教再现型机器人、第二代有感觉的机器人和第三代智能机器人。
1. 第一代机器人是遥控操作机器,工作方式是人通过遥控设备对机器进行指挥,机器人本身并不能独立控制运动。
1947年,美国原子能委员会的阿尔贡研究所开发了遥控机械手,用于处理放射性物质。
1954年,美国人乔治·沃尔德制造出世界第一台可编程的机械手,该机械手可以从事不同的工作,具有通用性和灵活性。
随后,约瑟夫·恩格尔伯格创建了世界上第一家机器人公司——Unimation,并在1962年推出了第一台工业机器人Unimate。
这些机器人主要通过预设的程序或人类操作员的指挥来完成简单、重复的任务。
2. 第二代机器人被称为有感觉的机器人,它们可以通过传感器获取外界信息,并据此做出相应的反应。
这类机器人具有一定的自适应能力,可以根据作业任务的需要调整自己的工作状态。
在这一阶段,机器人开始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
3. 第三代机器人是智能机器人,它们不仅具有感知能力,还具备独立判断和行动的能力。
这类机器人可以通过学习来不断提升自己的性能,适应各种复杂的环境和任务。
智能机器人的出现标志着机器人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它们开始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如医疗、军事、服务等。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现代机器人将继续向着更高智能化、自主化和协同化的方向发展,为人类创造更多的价值和便利。
简述机器人的发展历史
![简述机器人的发展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bb13906c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08.png)
简述机器人的发展历史
一、无形机器人时代
在机器人发展的早期阶段,机器人主要是一种虚拟的存在,没有实际的物理形态。
这个时期的机器人主要存在于人们的想象中,例如科幻小说和电影中的机器人形象。
这些机器人不具备实际的行动能力,但它们可以完成一些复杂的任务,如逻辑推理、解决数学问题等。
二、有形机器人时代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开始尝试制造具有实际物理形态的机器人。
这些机器人可以在特定的环境下完成一些简单的任务,如搬运物品、检测环境等。
这个时期的机器人在工业领域的应用最为广泛,例如生产线上的装配机器人和仓库中的搬运机器人。
三、智能机器人时代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尝试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机器人中,使机器人具备更高级别的智能。
这个时期的机器人不仅具有感知和行动能力,还可以根据环境变化做出相应的反应,甚至可以进行自主学习和决策。
智能机器人在医疗、服务、家庭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四、网络化机器人时代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将机器人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形成了网络化机器人。
这种机器人可以与其他的机器人、服务器和其他设备进行通信,从而实现了大规模的协同作业和远程控制。
这种机器人已经在智能制造、智慧农业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五、进化机器人时代
随着生物技术和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尝试将生物进化原理应用于机器人中,使机器人具备自我进化的能力。
这种机器人可以根据环境变化和遗传
算法进行自我优化和进化,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性能和适应性。
进化机器人在搜索、救援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机器人在中国的发展历史
![机器人在中国的发展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4bc8b5b0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04.png)
机器人在中国的发展历史
自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引入中国以来,机器人在中国逐渐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和重要的行业。
以下是中国机器人发展的主要历史事件:
1. 1979年,中国引进了第一台工业机器人。
这台机器人是从日本引进的,用于执行电力工厂的危险操作。
2. 1983年,中国开始自主研发机器人。
该年,中国制造出第一台自主研发的缝纫机器人。
3. 1994年,中国机器人产业开始发展起来。
随着中国市场的快速增长和技术的推进,中国地区开始出现一系列机器人生产厂家。
4. 2003年,中国政府制定了协调人机关系与促进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政策。
这项政策为机器人产业推广提供了强大支持,使得机器人产业迅速发展起来。
5. 2013年,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机器人市场。
中国在全球机器人数量上升到了第一位,表明国内机器人需求的快速增长和工业锻造过程自动化程度的提高。
6. 2015年,中国国家战略制定了“中国制造2025”计划。
这个计划从政策层面促进了机器人行业的发展和壮大。
该计划目标是推动制造业智能化升级和转型,为机器人技术的升级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7. 2017年,中国机器人企业开始进取全球市场。
如科沃斯、铁汇机器人、步云科技、深圳招财猫等公司,更是在海外拓展市场,并成功开拓美国、欧洲和亚洲市场。
可以看出,中国机器人发展经历了从引进到自主研发,再到成为世界领先国家的历程。
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政策环境的优化,中国机器人发展速度在不断加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机器人的发展历史库卡公司最早于1898年由Johann Josef Keller和Jakob Knappich在奥格斯堡建立。
最初主要专注于室内及城市照明。
但与此不久公司就涉足至其它领域(焊接工具及设备,大型容器),1966年公司成为欧洲市政车辆的市场领导者。
1973年公司研发了其名为FAMULUS第一台工业机器人。
当时库卡公司属Quandt集团旗下,而Quandt家族则于1980年退出。
公司成为一个上市公司。
1995年库卡机器人技术脱离库卡焊接及机器人有限公司独立成立有限公司,与库卡焊接设备有限公司(即后来的库卡系统有限公司),同属属于库卡股分公司(前身IWKA集团)。
现今库卡专注于向工业生产过程提供先进的自动化解决方案。
库卡机器人公司目前全球拥有3150名员工(2012年9月30日数据),其总部在德国奥格斯堡。
公司主要客户来自汽车制造领域,但在其他工业领域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
重要发展1971 –为Daimler-Benz建成欧洲第一台焊接传输线。
1973 –库卡建成全球第一台六轴机电驱动的工业机器人FAMULUS。
1976 – IR 6/60 –全新的机器人类型六轴机电驱动带角手。
1989 –新一代工业机器人诞生–无刷电机的使用降低了维护成本提高了技术可用性。
2007 –库卡…titan“ - 当时最强大的6轴工业机器人,被计入吉尼斯纪录。
2010 – KR QUANTEC系列工业机器人贴补了机器人家庭中载重90-300公斤工作范围达3100毫米这一部分的空白。
2012 –最新小型机器人系列KR AGILUS上市。
ABB是全球领先的电力和自动化集团,总部设在瑞士。
ABB集团业务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拥有120,000名员工。
在中国的13,000名员工,在60个不同城市服务于26家本地企业和38个销售与服务分公司。
ABB致力于研发、生产机器人已有30多年的历史并且拥有全球160000多套机器人的安装经验。
作为工业机器人的先行者以及世界领先的机器人制造厂商,在瑞典、挪威和中国等地设有机器人研发、制造和销售基地。
ABB于1974年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并拥有当今最多种类、最全面的机器人产品、技术和服务,及最大的机器人装机量。
ABB的领先不光体现在其所占有的市场份额和规模,还包括其在行业中敏锐的前瞻眼光。
ABB与中国的关系始于20世纪初。
1907年,ABB向中国提供了第一台蒸汽锅炉,自此,ABB与中国的贸易关系开始了长足的发展。
1974年,ABB 在香港设立了中国业务部,随后又于1979年在北京设立了其永久性办事处。
1994年ABB将其中国总部迁至北京。
2005年,ABB在中国上海投产国际领先的机器人生产线,同年设立全球性机器人研究中心。
ABB集团是目前唯一一家在华从事工业机器人生产的国际企业。
2006年,ABB集团将五大业务部门之一的机器人业务总部落户中国上海。
2007年,ABB集团扩大在华机器人生产业务,引入最新型号机器人生产线。
2008年,ABB机器人柔性精加工亚太区技术中心落户上海,这标志着ABB在柔性精加工应用领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将更好地贴近客户、开拓亚洲市场提供便利。
2009年,投资1.5亿美金,ABB机器人总部新址落户上海康桥工业园区。
在中国,ABB先进的机器人自动化解决方案和包括白车身,冲压自动化,动力总成和涂装自动化在内的四大系统正为各大汽车整车厂和零部件供应商以及消费品、铸造、塑料和金属加工工业提供全面完善的服务。
ABB在中国主要生产大型工业机器人,弧焊、涂装等小型机器人和机器人控制器,产品出口全世界。
随着中国工业行业的迅猛发展,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也日益增加,ABB将不断开发出适合本地和亚太市场需求的新的机器人解决方案,以此来满足广大客户的特殊需求,帮助其提高生产效率。
ABB机器人在中国开展了全方位的业务活动,包括制造、研发、销售、工程和服务等,拥有领先的市场份额。
ABB基于“根植本地,服务全球”的经营理念,将中国研发、制造的产品和系统设备销往全球各地,例如欧洲的沃尔沃汽车公司、美洲的机器人产品及配套系统设备、为印度TATA汽车公司提供先进的弧焊技术等。
同时在中国的全球采购计划,为世界各地的ABB公司服务。
中国是ABB在全球最大的市场。
ABB是全球领先的工业机器人供应商,同时提供机器人软件、外设、模块化制造单元及相关服务,产品广泛应用于焊接、物料搬运、装配、喷涂、精加工、拾料、包装、货盘堆垛、机械管理等领域,以汽车、塑料、金属加工、铸造、电子、制药、食品、饮料等行业为目标市场。
ABB不但服务于包括诸如戴姆勒.克莱斯勒、法国标致和本田等知名跨国公司,而且我们与越来越多优秀的中国企业,例如吉利、长城汽车、比亚迪、上海通用、上海大众、富士康、娃哈哈、蒙牛等建立起密切的合作伙伴关系。
ABB致力于提供解决方案,帮助客户提高生产效率、改善产品质量、提升安全水平。
在工业机器人行业,ABB可谓是当之无愧的领先者。
目前,日本除了比较关注特种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以外,还注重中间件的研制。
然而,近年来日本基本上在做模仿性的工作,突破性技术比较少。
而美国在机器人领域的技术开发方面,一直保持着世界领先地位。
再有,美国主要做高附加值的产业,比如军用机器人,目前世界销售的9000台军用机器人之中,有60%来自美国。
比如:美国最近研制成功的Big Dog军用机器人,能负重100公斤,行进速度跟人相当,每小时达到五公里,还能适应各种地形,即使是在侧面受到冲击时也能保持很好的系统稳定性。
在各种机器人中,工业机器人应用较早,发展最为成熟。
同时,技术的不断进步一直在牵引着机器人学科的发展,使机器人的应用领域从工业机器人扩展到特种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等。
机器人技术也正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机器人不但将在工厂、实验室与人一起工作,还将在车站、机场、码头、交通路口为人们指引路径、回答问题、帮助行人。
机器人还将步入千家万户,为老人端茶送水,护理伤病人等等。
未来机器人将会越来越广泛地进入人类社会,人类对机器人的依赖会如同现时对待计算机一样,即使是短时间的离开都可能会造成很大不便。
机器人化是先进制造领域的重要标志和关键技术,针对先进制造业生产效率提高的诸多瓶颈问题,尤其是在汽车产业中,机器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如在毛坯制造(冲压、压铸、锻造等)、机械加工、焊接、热处理、表面涂覆、上下料、装配、检测及仓库堆垛等作业中,机器人都已逐步取代了人工作业。
目前汽车制造业是所有行业中人均拥有机器人密度最高的行业,如2004年德国制造业中每1万名工人中拥有机器人的数量为162台,而在汽车制造业中每1万名工人中拥有机器人的数量则为1140台;意大利的这一数值更能说明问题,2004年意大利制造业中每1万名工人中拥有辅助操作的机器人数量为123台,而在汽车制造业中每1万名工人中机器人的拥有数量则高达1600台。
在国外,应用于制造业的机器人取得了较显著进展,已成为一种标准设备而得到工业界广泛应用,从而也形成了一批在国际上较有影响力的、知名机器人公司。
如德国的KUKA、瑞典的ABB、日本的安川等。
据专家预测,机器人产业是继汽车、计算机之后出现的一种新的大型高技术产业。
据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UNECE)和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的统计,2002年至2004年,世界机器人市场年增长率平均在10%左右,2005年达到创纪录的30%,2007年全球机器人实际安装量达到650万台,机器人安装量比2006年增加3%,达到了114365台。
据统计,近年来全球机器人行业发展迅速,2008年全球机器人行业总销售量比2006年增长25%。
而无论在使用、生产还是出口方面,日本一直是全球领先者,目前日本已经有130余家专业的机器人制造商。
世界各国主要行业对机器人的需求详人已应用在汽车制造厂的焊装线上,我国现有机器人研究开发和应用工程单位200多家,其中从事机器人研究和应用的有75家,共开发生产各类机器人约3000多台,90%以上用于生产,引进机器人做应用工程的约1000多台。
在国内,机器人产业刚刚起步,但增长的势头非常强劲,我国机器人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在产业化的道路上迈开了步伐。
近几年,我国应用于制造业的机器人及自动化生产线和工程项目、相关产品的年产销额已近五亿元。
我国的机器人产品生产企业比较少,目前沈阳新松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博实自动化设备有限责任公司和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工程中心是三家主要生产基地,每家企业年产值相比国外企业仍有较大的差距,其中还包括一些机器人外围产品,没有形成规模化生产,规模经济并不突出。
由于机器人在研制、设计和试验过程中,经常需要对其运动学、动力学性能进行分析以及进行轨迹规划设计,而机器人又是多自由度、多连杆空间机构,其运动学和动力学问题十分复杂,计算难度和计算量都很大。
若将机械手作为仿真对象,运用计算机图形技术、CAD技术和机器人学理论在计算机中形成几何图形,并动画显示,然后对机器人的机构设计、运动学正反解分析、操作臂控制以及实际工作环境中的障碍避让和碰撞干涉等诸多问题进行模拟仿真,这样就可以很好地解决研发机器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能极大的促进我国机器人技术的发展。
从整体上来说,我国机器人产业还很薄弱,机器人研究仍然任重而道远。
我国市场上机器人总共拥有量近万台,仅占全球总量的0.56%,其中完全国产机器人行业集中度仅为占30%,其余皆为从日本、美国、瑞典、德国、意大利等20多个国家引进。
究其原因,很大程度在于自主品牌不够,发展壮大自主品牌及其自动化成套装备产业成为当务之急,由于机器人是最典型的机电一体化、数字化装备,技术附加值很高,应用范围很广,作为先进装备制造业的支撑技术和信息化社会的新兴产业,将对未来生产和社会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国外专家预测,机器人产业是继汽车.计算机之后出现的一种新的大型高技术产业。
随着我国企业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生活需求水平的提高,机器人市场也会越来越大,这就给机器人研究、开发、生产者带来巨大商机,目前中科院常州中心常州机械电子工程研究所致力于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技术的开发。
我国机器人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中国制造业面临着与国际接轨、参与国际分工的巨大挑战,加快机器人技术的研究开发与生产是我们抓住这个历史机遇的主要途径。
因此我国机器人行业要认识到以下几点情况:第一,机器人技术是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主要手段和途径,政府要对国产机器人有更多的政策与经济支持,参考国外先进经验,加大技术投入与改造;第二,在国家的科技发展计划中,应该继续对智能机器人研究开发与应用给予大力支持,形成产品和自动化制造装备同步协调的新局面;第三,部分国产机器人已经与国外相当,企业采购机器人时不要盲目进口,应该综合评估,立足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