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中随机性原则的运用

合集下载

家长教育孩子的理论

家长教育孩子的理论

家长教育孩⼦的理论 ⾃孩⼦出⽣起,养育和教育便成了贯穿⽗母⼀⽣的两件⼤事。

下⾯店铺收集了⼀些关于家长教育孩⼦的理论,希望对你有帮助 家庭教育中的六⼤经典理论 1、延迟满⾜效应—适度忍耐能成⼤事 上世纪60年代,美国斯坦福⼤学⼼理学教授沃尔特·⽶歇尔做了⼀个著名的实验:将⼀群幼⼉带进房间,每⼈⾯前摆着⼀个棉花糖。

孩⼦们被告知:可以现在把糖吃掉,也可以等待15分钟,那样可再得到⼀个棉花糖作奖励。

最终约2/3的孩⼦放弃奖励,⽴即吃掉了糖果。

⼗⼏年后,⽶歇尔对这些孩⼦进⾏了跟踪随访,发现当年忍耐⼒强的孩⼦成绩更好、注意⼒更集中、⼈际关系更好。

延迟满⾜其实就是平常所说的“忍耐”,为获得更⼤的利益⽽克制欲望,放弃眼前的诱惑。

如果延迟满⾜能⼒发展不⾜,孩⼦可能会性格急躁,缺乏耐⼼,平时边做作业边看电视,放学后贪玩不回家,社交中过于固执等。

从⽣长发育中来看,19个⽉⼤的幼⼉就能表现出延迟满⾜的能⼒差异,因此,从1岁半到⼋九岁,家长都应有意识地训练这⼀能⼒。

⽶歇尔认为,有些孩⼦之所以⾃控能⼒强,秘诀在于“转移注意⼒”。

家长要善于运⽤这⼀⽅法,⽐如孩⼦在餐桌前吵着要出去玩,⽗母可以给他讲个故事,转移注意⼒。

平时可制定⼀些规矩,如晚饭前不能吃零⾷、把零⽤钱攒起来等,都是锻炼。

2、罗森塔尔效应—认可期望带来⼒量 1960年,美国哈佛⼤学⼼理学家罗森塔尔来到⼀所学校,随机抽出18名学⽣,却告诉校长:“他们经过科学测定,全都是智商型⼈才。

”半年后,他⼜来到该校随访,发现这18个学⽣进步很⼤。

再后来,这18个⼈都在不同的岗位上⼲出了⾮凡的成绩。

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正能量,让⼈感觉获得了社会⽀持,⾃我价值感增强,变得更⾃信,拥有积极向上的动⼒,会尽⼒达到对⽅的积极期望。

有的家长⽼觉得孩⼦难管,同样的错误⼀犯再犯。

这样的⽗母不妨先⾃我反思⼀下,是否在纠正孩⼦的⾔⾏时,总是不经意地带着数落的⼝吻,还总拿别⼈家孩⼦跟⾃家孩⼦⽐……这些⾔⾏都是在给孩⼦消极的⼼理暗⽰。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哪个更重要四篇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哪个更重要四篇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哪个更重要四篇学校教育的内容比家庭教育的内容更丰富、更全面、更科学。

学校教育不仅向学生教授科学文化等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它还会教授学生道德和礼仪,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学校是个教书育人的地方,它教授的内容更系统、更规范,授课的老师也是经过严格考核才能走马上任的,这样一来保证了教学内容都是规范的、具有高度社会认可的知识体系,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是非判断标准,培养学生知书达礼的修养,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贡献社会。

反观家庭教育,父母传授的东西都是零散的、片面的,随机性比较强,父母想到什么就教什么,父母教授的内容单一,缺乏一个稳定的、系统的、全面的教育体系,孩子学到的内容全依赖父母,父母的修养也是高低不一的,这样一来无法保证孩子学习到的内容的规范性与社会认可性。

再说,并不是每个父母都懂得如何教育孩子的,数学教授也不一定知道如何辅导孩子的数学功课,作家也不一定懂得如何教导孩子写作文。

家庭教育只能依靠家长,光靠家长的言传身教,如何保证孩子不会学习到家长的不良好习惯呢?著名教育学家劳凯声说过:一个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要受到他所处环境的各种因素的影响。

其中学校对学生施加的影响是他们成长和发展的主要的和决定性的因素。

因此,学校教育比家庭教育更重要,更有利于孩子的发展。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重要性提起教育,我们总是想到学校教育。

其实关于教育不只是学校和教育部门的事,家庭、社会、各个方面都要一起来关心和支持,教育除了学校教育外,还应包括家庭教育。

在进行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培养新一代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型人才的今天,我们必须要很好的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促进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教育因素的紧密配合。

特别是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这一基础教育的作用。

借此机会我就想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紧密结合中和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家庭教育的有关内容。

家庭教育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关注,但被作为一种学科进行研究,在我国也就是近年来的事情。

《家庭教育学》作业第3次[3]

《家庭教育学》作业第3次[3]

《家庭教育学》作业(第3次)答:1、生育的功能。

社会要存在和发展,必须不断补充人口,进行种的繁衍,家庭承担着为社会发展生育人口的重要职能。

2、经济功能。

家庭在历史上曾经承担过全部经济职能,它曾经是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经济单位。

3、教育功能。

对子女进行教育是父母和家庭的天职,是家庭自产生以来所具有的基本职能之一。

4、精神生活功能。

娱乐、休闲、感情交流等家庭精神生活也是长久发挥作用的家庭功能之一。

5、抚养和赡养功能。

抚养和赡养功能具体表现为家庭代际关系中双向义务与责任,抚养是上一代对下一代的抚育培养,赡养是下一代对上一代的供养和照顾,这种功能是人类繁衍发展必不可少的保障。

答:1、家庭教育的某些功能逐步向社会转移,但家庭教育的地位却日益加强;2、家庭教育与社会的联系增强;3、家庭教育内容和手段的科学性增强;4、儿童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地位逐渐确立。

答:1、早期性与奠基性;2、全面性与广泛性;3、自然性与随机性;4、亲情性与权威性;5、持久性与连续性;6、差异性与继承性。

4、简述主体性原则的含义与要求。

答:含义:主体性原则是指在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孩子的主体地位,发挥孩子的主体作用,调动孩子的主动积极性。

要求:1、尊重并平等地对待学前儿童;2、尊重学前儿童的人格;3、尊重学前儿童的生存和发展;4、使学前儿童成为发展的主体。

答:含义:是指在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中,根据孩子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让孩子参加各种力所能入的实践活动,从中受到锻炼,以便学会某种技能技巧,发展能力,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品德的方法。

2、有恒心,舍得让孩子吃苦;3、针对孩子的年龄特征进行具体指导。

6、家长应如何正确对待处于“逆反期”的幼儿?答:1、理解、尊重孩子的意愿;2、赢得孩子的信任;3、给孩子适当选择发展的机会;4、善于诱导和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7、简述离散家庭儿童的家庭教育对策。

答:1、走出离散家庭阴影,平静处理婚变事实;2、保持理智,善待离散对方,给孩子完整的父母之爱;3、注意性别角色教育;4、对孩子保持合理期望;5、扩大孩子交友圈,增进社会交往6、爱而不娇,宽严适度,培养自理自立能力。

电大《儿童家庭与社区教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电大《儿童家庭与社区教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电大《儿童家庭与社区教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1.我国学者认为,家庭是一种以婚姻和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社会生活组织形式。

2.人类家庭的演变经历了血缘家庭、普那路亚家庭、对偶家庭和一夫一妻制家庭四个发展阶段。

3.家庭的功能包括生育、经济、教育、精神生活、抚养和赡养功能。

4.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员之间相互施与的一种教育和影响。

5.家庭教育对儿童社会化起到了奠基作用。

6.家长的教育观念是决定家庭教育质量的核心问题。

7.父母良好的教养态度是学前儿童健康成长的前提和基础。

8.不安全的亲子关系不利于儿童独立意识和独特个性的培养。

9.家长的教养态度是家长教育观念和情感的反映,并会转化为教育行为表现在家庭生活中,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

10.家庭教育实质上是父母及年长者的自我教育。

11.一个国家完整的教育体系主要由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种形式构成。

单项选择:1.主干家庭是指三代同堂的家庭。

2.下列几种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家庭教育没有一定的培养目标。

3.通常情况下,家庭中对孩子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外部因素是父母自身素质水平。

4.“教育世家”、“梨园世家”、“杏林世家”的不断涌现,说明了家庭教育具有极强的继承性。

5.“遇物则诲,相机而教”体现了家庭教育的随机性。

6.在了解孩子、因材施教方面,家长具有天然的优势。

7.___于1994年推行“国际家庭年”,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社会作用。

8.《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

抚养教育、抚养赡养、送子女上学、完成义务教育,都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

9.被认为是“我国封建时代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科书”的是___的《颜氏家训》。

10.家长教育素质的核心成分是教养态度。

多项选择:1.正确的教养方式包括信任、民主和宽容,而放任是错误的方式。

2.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优势有早期性和奠基性、全面性和广泛性、自然性和随机性、亲情性和权威性。

3.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局限性表现为家庭教育条件的不平衡性、家庭教育的非理性和封闭性。

家庭教育中的若干原则

家庭教育中的若干原则

家庭教育中的若干原则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他们的教育方式和原则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因此,家庭教育中需要遵循一些原则,以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

以下是家庭教育中的若干原则:1. 爱和尊重父母应该向孩子展示爱和尊重。

爱是孩子成长所需要的营养,父母应该用爱来包围孩子,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同时,父母也应该尊重孩子的个人独立性和意愿,不强加自己的意志和观念。

2. 榜样力量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他们的行为举止会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

因此,父母应该注重自己的行为举止,做一个积极向上的榜样,引导孩子循规蹈矩。

3. 沟通和倾听父母应该和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倾听。

了解孩子的需求和想法,尊重他们的意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

通过沟通和倾听,可以建立起父子或母女之间良好的关系。

4.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家庭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父母应该注重对孩子进行价值观念的教育,让他们懂得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如何正确对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5. 约束和规矩父母应该对孩子进行适当的约束和规矩。

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要让他们懂得坚守规矩,守纪律。

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有助于他们未来的成长和发展。

6. 给予关注和支持孩子需要父母的关注和支持。

父母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陪伴孩子,鼓励他们尝试新事物,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和问题。

这样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在家庭教育中遵循以上原则,可以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也要注重自身的成长和提升,做一个合格的家庭教育者。

愿每个家庭都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家庭道德教育的内容(精选5篇)

家庭道德教育的内容(精选5篇)

家庭道德教育的内容(精选5篇) 家庭道德教育的内容范文第1篇家庭是社会的组成细胞,每个家庭由于其组成人员、家庭背景、生活习惯等方面的不同而呈现出差异性,从而使儿童家庭德育也各有千秋,然而作为家庭教育重要内容的儿童家庭德育又有其独特之处。

1.儿童家庭德育时间的随机性家庭德育没有一定的系统性,没有固定的课时安排,没有非常具体的预期教育目标,父母可以随机采取灵活方式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

如打扫房间时,可以进行热爱劳动、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教育,等等。

这些看似琐碎的事情,却在不知不觉中对儿童的成长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正如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在教育中没有小事情,你们扎在女儿头上的一个结、一顶帽子、一件玩具——所有这些在儿童生活中都是有极大意义的东西。

细枝末节是日日夜夜、时时刻刻起作用的,整个生活都是由它形成的。

指导这种生活,将是你们最重要的任务。

”[1]父母对儿童的道德教育就应该如此细致入微,抓住时机,灵活施教。

虽然有些内容并不直接与道德教育相关,却也间接地影响着家庭德育的实效性。

2.儿童家庭德育过程的实践性与学校德育相比,家庭德育具有更强的实践性。

学校德育往往是囿于课本上的内容,往往是讲授式的,儿童很少有实际体验的机会。

家庭德育则更贴近儿童的生活,父母往往是在具体情境中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儿童通过切身感受领悟学习的内容,因而它更侧重于体验式的学习。

3.儿童家庭德育环境的特殊性每个儿童所生活的家庭环境都有其特殊性,从而使每个家庭德育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效果等呈现出差异性。

二、儿童家庭德育存在的问题简析儿童家庭德育有其自身的特点,如果能够对其加以充分利用,将会增强儿童家庭德育的实效性。

然而由于各种现实因素的影响,目前儿童家庭德育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儿童家庭德育方式单一由于家长文化程度的局限性或是认识上的滞后性,致使有些父母虽然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也往往只是停留于口头说教,“言行不一”;有些父母则是等到儿童在道德方面出现了问题,才进行说教。

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

一、填空1、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与托儿所、幼儿园的教育相比而言,既有一些共同点,如教育目标、教育内容,也有许多不同点,如教育性质、教育环境、教育形式、教育评价等。

2、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特点:时代性和社会性、亲情性和感染性、针对性和随机性、连续性和一贯性、权威性和专制性3、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则:科学性原则、理智性原则、指导性原则、渐进性原则、适度性原则、一致性原则4、家庭教育的方法体系主要由环境熏陶法、兴趣诱导法、暗示提醒法、活动探索法、榜样示范法等组成,父母要创造性地加以综合使用。

二、概念解释、1、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则指的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主要是父母或其他长辈)对学前儿童进行的教育和施加的影响。

2、环境熏陶法是指在家庭教育中,家长有意识地创设一个和谐的家庭生活环境,使孩子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以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的一种方法。

3、兴趣诱导法指的是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通过各种机会了解孩子的特点,发现孩子的需要,捕捉孩子的兴趣,因势利导,使孩子的个性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的一种方法。

4、暗示提醒法暗示提醒法是指在家庭教育中,家长用间接而含蓄的方式对孩子的心理施加影响,从言语上去提示孩子,从感情上去感染孩子,从行为上去引导孩子的一种方法。

5、活动探索法指的是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让孩子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尝试探索,经受磨难,掌握多种技能,培养顽强意志的一种方法。

三、简答:1、家庭教育促进儿童社会化的进程(一)有助于孩子了解社会的规则(二)有助于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三)有助于孩子养成顽强的意志2、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学前儿童家庭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教给孩子一些简单的生活常识和卫生常识,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激发孩子参加户外锻炼的兴趣和愿望,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我保护的能力,促进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

3、学前儿童家庭认知教育的任务及要求学前儿童家庭认知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丰富孩子的知识经验,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孩子的动手、动口、动脑习惯,促进孩子智力、能力的发展。

教育孩子家长心得体会(精选15篇)

教育孩子家长心得体会(精选15篇)

教育孩子家长心得体会(精选15篇)教育孩子家长心得体会篇110月21、22日我荣幸报名参加了吉林永吉县家庭教育权威专家讲座,倾听了赵刚专家教授《国际视野下的家庭教育》和崔宇专家教授有关家庭教育层面的讲座,要我针对我的基础教育拥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也针对家庭教育针对孩子发展成材全过程中的必要性,拥有更加深入的感受。

有关家庭教育的学习培训要我切切实实觉得家庭教育针对一个孩子发展,成材的关键实际意义。

下边,我也从此次学习培训帮我的感受来谈一谈我的一些体会心得。

一、升级家庭教育意识,推动学生教育发展趋势。

先谈一谈家庭教育的现况。

学员优良习惯养成的产生,务必是优良的学校德育与优良的家庭教育紧密配合的结果。

殊不知,老师们经常会传出那样的感叹——院校累死累活地文化教育了一周,无法抵御家中消沉文化教育一天。

在大家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不会太难发觉,当今的家庭教育方法关键有下列几类种类:A、“望子成才”型。

B、“高度重视成绩”型。

C、“随遇而安”型。

归根结底,家庭教育的超具体性和不一致性是导致“望子成才”和“随遇而安”的家庭教育方法的关键症结所在。

说白了的“超具体性”,就是指父母不可以恰当、客观性地对待教育自身的儿女;她们通常对自身的孩子都是有一种过高的定价和期待,经常用隔壁邻居、朋友、盆友的小孩子的优势去评定自身孩子的成功与失败,进而造成心理状态上的不平衡。

二、学校德育对家庭教育的具体指导仅有当学校德育和家庭教育产生了协力,大家的文化教育才会接到事倍功半的实际效果。

因而,院校要灵活运用家校合作和走访,全方位具体指导家庭教育。

孩子是教育培养的目标,不把孩子当小宠物,不必夺走孩子的支配权。

器重孩子所做的一切勤奋,器重孩子所获得的点点滴滴发展,乃至要学好器重孩子的不成功,让孩子觉得父母始终是他的主心骨。

在提升父母了解的基本上,采用统一的内容,统一的规范来开展文化教育与点评。

院校重在“怎样做”,家中重在“如何做”。

院校与家庭紧密配合,以实践活动为关键,及时反馈,树立榜样,找到差别,从源头上摆脱“文化教育靠院校面面俱到”的被动局面。

论实施家庭德育的基本原则

论实施家庭德育的基本原则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
方面 要 对 德 育 过 程 、对 子 女 负 责 任 , 提 出 并落 实一 系 列 适 中 的德 育 要 求 ; 另 一 方 面 ,要 把 子 女 当作 一 个 独 立 主 体对 待 , 以 尊 重 、 理 解 、 平 等 的 态 度 同他 们 交 流 思 想 ,沟通 感情 ,进行 , “说教 ”。 严 格 要 求 ,意 味 着 教 育 因 素 的 加 强 。 没 有要 求 就 没 有 教 育 ,父 母 对 子 女 的 要 求 是和 谐 家 庭 德 育 的具 体 体 现 。 但 严 格 不 等 于 严厉 、粗 暴 。要 创 造 一 种 宽 松 的 家庭 生 活气 氛 , 以 民主 、平 等 的 态 度 对 待 孩子 。 对 孩 子 态 度 要 和 蔼 可 亲 , 平 易 近 人 ,孩 子 感 到亲 切 ,有 话 就 愿 意 跟 你 讲 , 能 够暴 露 自己 的真 实 思想 。过 于 严 厉 、 粗 暴 , 和 孩 子 关系 紧张 ,孩 子 一 见 家 长 就 害 怕 ,就 会 对 家长 存 有 戒 心 ,有 意 躲 避 , 有 意 掩 盖 真 实 思想 ,不 讲 真 话 ,只 讲 家 长 爱 听 的话 , 以假 象 蒙骗 ,家 长 就 无 法 了解 孩 子 的 真 实 思 想情 况 。 宽松 的家 庭 生 活 气 氛 , 还包 括 不 要事 事 都 管 柬 得 特 别 苛 刻 , 不 给 孩 子 一 定 的 自由权 利 。在 原 则 问题 上 ,在 是 非 问 题 上 ,应 严 格 要 求 ,严 加 管 束 ;在 非 原 则 问题 上 ,在 一 般 小 事 上 , 要 适 当 宽 容 、 放 松 一 些 ,让孩 子 自由地生 活 。 尊 重 理 解 孩 子 。 中 国 传 统 德 育 的 一 个 重大 误 区 ,是 混 淆 了孩 子 的 自然 人成 长 过 程 与 社 会 人 的成 长 过 程 ,忽 视 了 孩子 的 社会人落地生根 的 “ 人 格 ”。 教 育 应 该 既 要 照顾 到孩 子 自然 人 的成 长 过 程 。 又要 兼 顾 孩 子 社 会 人 的成 长 过 程 ,这 种 两 重性 使 得 我 们 既不 能 把 孩 子 只 当 成 孩 子 , 也 不 能 不 把 孩 子 当成 孩 子 。孩 子 虽 然 是孩 子 ,但 是 孩 子 首 先 是 一 个 人 ,是 一 个 有独 立 的 人 格 、 自己 的感 情 、 自 己的 思 考 、 自己 的独 立 追 求 的人 。孩 子 的 “自然 人 ”不 管有 多 幼 小 ,也 能 以平 等 的 “社 会 人 ”出 现在 社 会 交 往 中 。 因 此 要 把 孩 子 当 成 一 个 平 等 的 人 ,尊 重 孩 子 的权 利 ,尊 重 孩 子 的 自我 , 尊 重孩 子 的人 格。 四 、 日常渗透 与寻机强 化相结合 的原则 这 条原则 是指 父母在 家庭 德育过 程 中, 方面 要遇 物则 诲 ,相机 而教 ;另一 方面 教 育 要始 终 如 一 ,常 抓 不 懈 。所 谓 随 机 性 , 就 是对 子 女 的道 德 教 育 要 充 分 发 挥 家 庭 德 育不 受 时 间 、 空 间 、方 式 限制 的优 越 性 , 善 于把 握 德 育时 机 ,利 用 一 切 可 能 机会 , 灵 活机 动 地 对 子 女 施 以教 育 , 把 教 育 与 日 常 生活 有 机 地 融 为 一 体 。家 庭 德 育 成 功 与 否很 大 程 度 上 取 决 于 父 母 能 否 正确 把握 教 育 时机 。教 育时 机 若 选 择 恰 当 , 子 女 乐 于 听取 ,就 会 在 不 知 不 觉 之 中 收 到 教 育 ;反 之 ,则 会 事 与 愿 违 。所 谓 连 贯 性 , 就 是对 子 女 的教 育 始 终 如 一 ,持 之 以恒 , 常抓 不 懈 。这 是 由于 人 格 塑 造 是 一 个 复 杂 的 系 统 工 程 , 需 要 有 一 个 长 期 的 连 贯 的 塑 造 过 程 ,单 凭 一 时 的激 情 和 冲 动 难 以达 到 预 定 目标 。家 庭 德 育 将 随 机 性 与 连 贯性 有机 结 合 才 能收 到理 想 效果 。

什么是家庭教育?

什么是家庭教育?

什么是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指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在家庭生活中自觉地、有意识地对子女进行的教育。

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比,家庭教育的内容更具有广泛性,家长对子女进行的是做人做事所需要的全方位的教育;教育方法也更灵活,家长可以根据条件和需要不拘一格地对子女进行教育;教育时间也更持久,家庭教育从子女出生就开始进行,一直持续到成年之后。

家庭教育的性质[2]家庭教育的性质是指家庭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形态的根本属性。

家庭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形态,是一种非正规的私人教育。

它虽然有一定的目的,但不是有组织、有领导、有严密计划的教育,教育者绝大多数不具备专门的教育知识和教育能力,教育和训练没有固定的模式、时间和地点。

家庭教育是为了满足个人的愿望和利益,教育方法、教育内容取决于教育者的个人意志,社会和他人无法对家庭教育进行干预。

同时,家庭教育也是学校教育的基础。

重要性首先,家庭教育是一种建立在一定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基础之上的教育。

在家庭教育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不仅是一种教育和受教育的关系,而且是一种血缘关系、隶属关系和情感关系,家庭教育是为了充分地满足家庭成员的个人愿望并实现其利益需求的活动。

其次,家庭教育是一种融于家庭生活之中、自然而然地进行的教育。

家庭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组织形式。

在家庭中进行的一切活动,都是从生活的角度出发,以生活需要为中心进行的,因此,可以说家庭教育是一种生活教育。

此外,家庭教育是一种在家庭中分散和随机进行的非形式化教育,没有统一的课程计划和教学内容,没有固定的模式、时间和地点,一般由教育者随机而教。

再次,家庭教育是一个终生的教育过程。

人最初所接受的教育就是家庭教育,这个教育过程要一直延续到他告别这个世界为止。

这种长期的终生的教育,对一个人的人格的形成能够产生强烈的、持久的影响。

(一)家庭教育的特点第一,从实施教育的环境来看,家庭是以婚姻为基础、以血缘为纽带而自然形成的社会组织形式,这种自然形成的生活环境,对人们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影响既深刻又持久。

学前家庭教育名词解释

学前家庭教育名词解释

学前家庭教育名词解释一、学前家庭教育的定义学前家庭教育是指在学前儿童进入学前教育机构之前,由家庭中的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对其实施的教育。

它是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儿童接受的初始教育,对儿童的身心发展有着深远的奠基性影响。

二、学前家庭教育的特点1. 早期性与奠基性- 学前阶段是儿童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家庭教育从孩子出生甚至胎儿期就开始了。

在这个阶段,家庭给予的教育影响会成为孩子后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例如在孩子语言发展的早期,家庭中的语言交流环境会影响孩子语言能力的形成。

2. 全面性与广泛性- 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包含着教育的因素。

从孩子的生活起居、品德培养到知识启蒙等,无所不包。

例如,在家庭的日常进餐过程中,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餐桌礼仪;家庭中的人际交往可以影响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品德发展。

3. 自然性与随机性- 家庭教育不像学校教育那样有严格的计划和固定的场所。

它往往是在家庭日常生活的自然情境中进行的,教育的时机也是随机的。

看到路边的花草,家长可以随时给孩子讲解植物的知识;孩子在与小伙伴发生冲突时,家长可以即时进行品德教育。

4. 亲情性与权威性- 父母与孩子之间有着天然的血缘关系和亲情纽带。

这种亲情使家庭教育具有独特的情感优势,孩子更容易接受家长的教育影响。

同时,在孩子的心目中,父母往往具有较高的权威性,他们的教导和要求对孩子有很强的约束性。

三、学前家庭教育的内容1. 健康保健教育- 包括孩子的身体保健和心理健康教育。

在身体保健方面,家长要关注孩子的营养、睡眠、卫生习惯等。

例如,教导孩子养成勤洗手、早晚刷牙等良好的卫生习惯;在心理健康方面,要关注孩子的情绪情感发展,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安全感,培养孩子积极乐观的心态。

2. 品德教育- 这是学前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

家长要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如诚实、友善、孝顺、勇敢等。

例如,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尊老爱幼,孩子就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渐形成良好的品德。

家庭教育的特点

家庭教育的特点

家庭教育的特点众所周知,广义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

虽然狭义的教育在考试中比较常见,但从近年的出题趋势上不难发现,家庭教育越来越受青睐。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才的奠基工程,但却不同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家庭教育的特殊性是由家庭本身的性质、任务等所决定的,这是一种客观的社会规律。

我们只有充分地了解和认知它,才能更好地促使家庭教育的成功。

家庭教育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启蒙性。

这一特征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

一是“启”,即具有打开、开始的意思,也就是说家庭教育是从孩子诞生之日起就已经开始实施。

用现代科学的观念看,孩子在胎儿期就接受了父母的胎教。

另一层意思就是“蒙”,即最简单粗浅的入门知识的影响。

所谓启蒙性就是指孩子对客观世界万事万物的认识和人格品德的形成的起点是从家庭开始的,以后的各种教育就是在这个生长点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如果家庭启蒙教育的导向是错误的,轻则阻碍或者延缓孩子的发展。

(2)个别性(针对性)。

在现代学校教育中,班级授课制仍是最广泛采用的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学校教育中虽然也有个别辅导,但是,它只是集体教育的一种辅助形式。

而家庭教育不论是学习、生活上的辅导,还是心理、人格、个性等方面的形成,基本上是父母面对孩子一对一进行的个别教育。

(3)生活性。

生活性是指家庭教育寓于家庭生活之中,结合生活活动的各个方面来进行教育,而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教育。

在一般情况下,家长除了辅导上学的孩子学习之外,不需要给孩子编写什么固定的教材和计划安排什么学习内容,可以说生活的方方面面均是教材,均是孩子学习的内容。

(4)随机性。

随机性是从家庭教育的生活中派生出来的一种特征。

所谓随机性,就是随着时间、地点、条件、环境和生活事件的性质不同以及孩子的年龄、性别、心理状态而采用不同的内容和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

随机性也可以说是偶然性、灵活性、情境性。

(5)隐潜性(感染性)。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特点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特点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特点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特点家庭结构、家庭人际关系、家庭观念、家庭活动内容与方式的种种特征,决定了家庭教育与社会中和保教机构中的教育,既有共同性,又有区别性,家庭教育有着自身的特点。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特点,希望有所帮助!1、教育的率先性现在人们提倡的胎教和零岁开始的教育,都在家庭中实施,可以说家庭教育具有率先性。

2、单独性儿童在家庭中接受的是一个以上成人的影响教育,独生子女的家庭环境则更为突出,施教方式是单独的,非群体的。

3、随意性与随机性家庭中对子女教什么,怎么教,受家庭中人的思想观念、知识水平、心态与情绪、时间条件、物质环境、家庭生活的运转方式等影响,教育有较大的随意性;家庭教育与家庭生活相伴随,多采取“遇物则诲”的方式进行,因此又具有随机性。

4、亲情性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与家长建立了亲子关系,随着成长过程的延续,儿童与家长的关系向着亲密化发展。

家长与儿童在教育过程中均要受到亲密情感的影响。

经常表现为儿童从父母的.情感状态,如儿童极怕父母生气发怒,怕父母离他而去,为了避免上述事态发生或发展,儿童可以克制自己,接受成人要求;家长则常对儿童感情用事,如对孩子时而溺爱、袒护、百依百顺,时而打骂、发泄激怒的情绪等。

5、持久性当儿童进入幼儿园或入学后,家庭教育仍在进行,并未停顿。

6、丰富性家庭教育领域涉及范围很广,在不同家庭的生活环境、交往关系、生活方式中,儿童可随之获得不同的教育信息和生活经验,儿童在家庭中学习行为规范、学习知识经验、学习生活技能等。

拓展:学前教育就业方向1、儿童教育工作者:能从事与儿童教育事业有关的工作。

能胜任儿童教育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

2、儿童教育产业经营者:能从事儿童教育产业的开发、组织和运作的工作,如幼儿园经营、儿童教育指导、儿童康复治疗、儿童问题咨询、儿童教育师资培训、儿童玩教具开发、儿童营养食品开发、儿童传媒编创、儿童教育网络建设等工作。

3、攻读研究生:为学生继续攻读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硕士、博士学位打造坚实的理论与学术基础,提供高级进阶课程等,如为报考学前教育学专业硕士的学生提供教育学、学前儿童心理学等课程。

儿童家庭教育指导

儿童家庭教育指导

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答:儿童家庭教育指导,是指由家庭以外的社会组织和机构组织,以儿童家长为主要对象,以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改善教育行为为直接目标,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为目的的一种教育过程。

家长的道德素质答:家长的道德素质是指家长思想道德发展的方向和水平,它决定家长为人处世的方向和原则,影响家庭道德教育的质量,并最终影响儿童的道德素质。

家长的儿童观答:家长的儿童观就是指家长对儿童的看法、观念和态度,其内容自然也就涉及家长对儿童期的意义、儿童发展的特点与规律、儿童生长发展的原因及影响因素以及儿童的权利与地位等问题的看法。

家长的人才观答:家长的人才观主要是指家长对子女成才的价值取向,即家长对什么是人才以及期望子女成为什么样的人的认识和期望。

家长的教育方式答:家长教育方式是指父母在抚养、教育儿童的活动中通常使用的方法和形式,是父母各种教育行为的特征概括,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的行为风格。

家庭精神环境答:精神环境主要指家庭的心理氛围,包括家庭结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家庭氛围,父母的性格、兴趣、爱好、生活方式、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等。

简答题 简要说明儿童家庭教育的特点答:(1)奠基性和终身性(2)亲情性与权威性(3)随机性与针对性家庭教育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奠基性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答:奠基性特点是指儿童在学前阶段所受到的家庭教育是其一生中最基础的、最基本的教育。

家庭教育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奠基性主要表现在:(1)提供儿童身体和心理发展的先天条件;(2)奠定儿童身体发展的基础;(3)启迪儿童语言和智慧的萌芽;(4)培养儿童基本的生活习惯和能力;(5)帮助儿童适应最初的社会。

简述儿童家庭教育的目的与任务答:儿童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目的是完全一致的。

家长要利用自身、家庭和社会资源,对孩子实施全方位的影响,以促进儿童在体、智、德、美等方面的健康发展,为儿童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所谓家庭教育任务是家长应当承担的教育儿童的责任和工作。

论陈鹤琴对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贡献

论陈鹤琴对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贡献

论陈鹤琴对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贡献陈鹤琴学前教育课程思想是他是学前教育思想重要组成部分, 研究、学习和继承他的学前教育课程思想合理内容, 对于我们今天的学前教育课程思想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一)陈鹤琴的儿童观1、在教育目的观方面: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人们对幼儿的认识不足,大多数人还是把幼儿看作是“小大人”,认为儿童和成人之间没有多大的不同,大人能够做到的事情小孩子也应该能做,往往以成人世界的标准来评价儿童。

在这种错误的观念指引下,幼稚园的教育目的也错误地发展成“知识型”、“应试型”的教育目的观,只注重孩子的识记能力,而忽视儿童身心全面的健康发展。

这种教育目的观牺牲的是儿童对学习的兴趣和对各类事物的好奇,好问心,牺牲的是儿童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这是一种高代价的教育,不符合现代教育使儿童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要求。

而以儿童心理学为基础的陈鹤琴幼儿教育理论在很早以前就已经提出教育的目的不是让孩子死记一些符号,掌握大量的知识,教育要培养的是生动、活泼的有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现代中国人,现代儿童。

2、在儿童学习观方面:陈鹤琴的幼儿教育思想是要贴近儿童的实际生活,促进幼儿生动、活泼的发展。

幼儿教育不是将幼儿关在园里进行“闭门造车”的学习,而是要向儿童的生活回归。

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了幼儿学习是要在环境中进行的,是一种吸收性的学习,儿童与环境接触越多,所积累的经验就越丰富,儿童的知识形成也越快,认识就越广泛。

因此只有贴近儿童生活的教育,才能使幼儿的学习变成有意义的主动学习。

(二)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1、陈鹤琴的家庭教育原则(1)要把家庭教育作为关系到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陈鹤琴认为,家庭教育同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强盛密切相关。

陈鹤琴对家庭教育寄予热切的期望:“对于如花含苞、如草初萌的小孩子,我们应当用很好的教育方法去教育、使他们关于体德智都从小好好儿学起”。

他认为:”家长是子女的第一个老师,父母应尽到教育好孩子的责任。

家庭教育的含义内容特点及其作用

家庭教育的含义内容特点及其作用

家庭教育的含义内容特点及其作用家庭教育的含义、内容、特点及其作用一、家庭及家庭教育。

自古以来我国就非常重视家庭的教育功能,家庭教育也是最重要的教育方式。

虽然现在学校教育承担着主要的教育任务,但是家庭教育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因此要了解当前家庭教育的问题与对策,首先要对家庭和家庭教育的含义有清晰地认知。

1、家庭的含义。

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最基本的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同时家庭也是人类精神的港湾。

关于家庭的涵义有着许多不同的说法,从广义上讲,家庭教育是人类进化发展的不同所体现出的不同的家庭形式;从狭义上讲,家庭中包含夫妻双方的个体家庭。

关于家庭的解释有很多种,其中《辞海》的解释为家庭是"由婚姻、血缘或收养而产生的亲属间的共同生活组织",《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卷的解释:家庭是"由婚姻、血缘或收养关系所组成的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心理学上的家庭是人与人之间的生理结合,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每日都在重新生产自己生命的人们开始生产另一些人,即增殖。

这就是夫妻关系,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家庭。

"本文取用马克思、恩格斯对家庭的解释。

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我国出现了许多家庭形态包括核心家庭、主干家庭、扩大联合、隔代家庭等家庭组织形式.2、家庭教育的含义。

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同时良好的家庭教育为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当前家庭教育已成为大众化概念,即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对孩子施予的教育影响,但从概念和的界定上,不同学者依然有所差异。

二、家庭教育的内容和特点。

相对于学校教育而言,家庭教育没有系统的教材和具体的教育计划,从而使教育的内容更加丰富、开阔和广泛,没有任何限制并且涉及到方方面面。

相对学校和社会教育而言,家庭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并且具有相对的优势。

1 、家庭教育的内容。

家庭教育的内容十分广泛,但是大致来说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家庭对子女的智能教育,通常指的是智力和才能两个因素,是指人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个综合素质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庭教育中随机性原则的运用
【摘要】:在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家庭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一个人从儿童到青年的成长阶段,家长应着力对孩子在“仁爱之心”、“行为习惯”、“自信心”和“良好的意志品质”四个方面进行教育和培养,并在这些内容的培养过程中,充分地把握和运用“随机性原则”。

家长们为了自家孩子的健康成长,应时时保持对孩子的教育意识,抓住一切机会对孩子进行施教。

【关键词】:家庭教育随机性原则运用
家庭教育作为人生早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家长的普遍关注。

家庭教育的原则很多,但就家庭教育的特点而言,“随机性原则”应该受到家长的高度重视。

家庭教育有别于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有固定的场所、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内容和形式,而家庭教育则不同,家庭教育更多的则是家长在抚养子女的过程中,根据子女所处的年龄、教育环境以及家长的教育意识,由家长在日常生活中随机进行的。

因此,无论孩子处于哪个成长时期,家长都要在紧张繁忙的工作、生活中将子女教育摆在家庭生活的首位,做一个有心、细心之人,注意把握生活中的每一次施教机会,不失时机地对处于任何成长时期的子女进行及时的、有效的教育。

人的教育培养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程,单是家庭教育除了包含诸多原则外,就其内容和方法就有许多文章可做,但笔者以为,对于从幼儿园到中学阶段的子女,家长应着力从“爱心”、“习惯”、“自信”、
“意志”四个方面进行培养,并能充分尊重和运用好“随机性原则”,笔者将择其一二略作说明。

“爱心”,是一个人成人、成才的第一块基石,在一个人从儿童到青年成长的过程中随时随处可以培养。

爱心培养需要从小进行,越早越好。

首先,培养孩子的“大方”。

当孩子能分清“你的”、“我的”的时候,家长且不可与孩子做“逗你玩”的游戏,也不必过早地“考验”自家孩子的私心,不要拒绝邻居、熟人以及他(她)们的子女赠送的食品与玩具,而且应对自家孩子偶尔一次的“大方”(主动将手里的东西给别人)给以充分地夸奖和必要的奖励,让孩子从小明白:把“自己”的东西给“别人”,会受到家长的表扬和赞许。

其次,培养孩子的“同情心”。

当家长带着孩子外出,遇到别人需要帮助时,家长一定要伸出援助之手,并尽可能让孩子参加;家长发现有人沿街乞讨时,绝不要视而不见,而要有意识的带着孩子走到跟前,拿出一些零钱让孩子送过去,当孩子上小学后,可提示孩子观察被帮助或是被救助人的反应,以此来培养子女的成就感(此时不要考虑乞讨者是否真的该帮助)。

第三,培养孩子对别人的“关心”。

家长要利用与子女交流的机会,多询问他(她)的伙伴、同学的情况,得知孩子的同伴、同学生病时,家长要鼓励孩子去探望,如果孩子太小,不能一个人去,家长应与孩子一起去,并趁机传授一点探望病人的知识。

孩子受到别人的
帮助时,家长一定要询问孩子得到别人帮助后的感受,并加以适当的引导,以增强关心他(她)人成就感的体验。

孩子的“自信”是家长在不经意中培养起来的。

“自信”是一个人战胜困难的法宝,是成就事业的基石。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呢?
首先,作为家长要相信自己的孩子。

在孩子出生之前,每一个家长都会相信自己未来的孩子会走路、会说话,可当孩子出生之后,有多少家长能坚信:自家的孩子将来一定是一个很优秀的孩子呢?要么是将之视为美好理想,要么是将信将疑,即便是心里相信,往往也会心口不一。

比如,当熟人或朋友问起孩子的表现时,家长几乎无一例外地会说孩子:如何如何调皮,如何如何地笨。

在外是这样说,在家也是这样说。

越是希望孩子“优秀”,越说孩子“没出息”;越希望孩子“快”,就越说孩子“慢”;越希望孩子“胆大”,就越说孩子“胆小”。

久而久之,孩子的自信就被家长扼杀了。

其次,要多为孩子提供获得成就感的机会。

每一个家庭都疼爱自己的孩子,尤其在当今“四二一”(四位老人、二位家长、一个孩子)式的家庭结构中,孩子无一例外地成了“掌上明珠”。

因此许多家庭从不让孩子做事,甚至有的孩子考上大学还不会洗自己的袜子。

不让孩子做事,如何让他(她)们有成就感?如何培养和提高孩子们的自信呢?因此,家长要从孩子将来要独立生存的角度出发,多提供一些机会让孩子进行必要的锻炼。

如让孩子学习洗自己的衣服,学习帮助家长做家务,独立地管理自己的房间等等。

当然,家长们在安排孩子
锻炼时,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安排合适的事情,且忌不加思考,随便布置一下,又不去作必要的指导,孩子第一次尝试获得的是“失败”,那样,孩子非但没能获得成就感和信心,相反,孩子会对独立做事感到惧怕和失望,久而久之,孩子自己对自己便失去了信心,信心没了,自信从何而来?
第三,适时调整,不断激励。

随着孩子年龄的不断增长,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应进行适当地调整,并在随机教育中不断地进行激励。

这样,孩子就能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接受新的挑战,不断获取新的成就感,不断得到家长的肯定,获取源源不断的冲击困难的信心和继续前进的动力。

笔者亲身经历过这样一件事情。

三年前,确切地说,那是2006年的冬天,我女儿正在读七年级,那一年她13岁。

一天中午放学后,女儿认认真真地做好了饭菜,等着我这个爸爸回“家”吃饭。

因忙于学校事务,一直到接近下午一点钟才回到我家,女儿一个人等了好久,后来听她说饭菜热了两遍。

见到我时她很不高兴,埋怨我的第一句话就是:“爸爸,您怎么才回来?您忘了今天是什么日子了?”我说:“今天不是什么特殊的日子啊!”女儿又说:“您再想想?”看着女儿认真的表情,我耐着难忍的饥饿又仔细的想了想,我终于明白了,原来这一天是我的生日。

望着桌子上的饭菜和眼前懂事的女儿,我的眼睛湿润了,我平静了一下内心的感动,非常欣慰地对女儿说:“你能记得爸爸的生日,爸爸很高兴,但爸爸在五十岁之前不搞‘过生日’仪式,等爸爸五十岁的时候再好好过一次。

但爸爸对你有一个要求,
希望那时你能送爸爸一样礼物,你能做到吗?”女儿激动地说:“我能做到!你想让我送什么?”我说:“爸爸想拥有自己的轿车,你能送吗?”女儿坚定地说:“到时我一定送。

”于是,我们父女俩一边吃饭一边讨论:如何才能实现15年以后女儿送爸爸10万元轿车的愿望。

我们谈到了中学、大学和大学毕业后该报考名牌大学的研究生,也谈到了硕士毕业后还有几年攒10万钱的机会。

那时我只是想利用特定的时间和事件,把它作为对女儿的一次教育机会,哪知我的这个“玩笑”竟成了女儿中学时代不断进取动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十六岁时,她以716分(全县第三名)的优异成绩考入了县重点高中,现在,她始终保持着年级前列的位置。

更主要的是,别人觉得高中的学习、生活很苦,可她却觉得很充实,很快乐。

因为她心里有个美丽的梦,庄严的承诺。

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家长必须始终保持对子女教育的意识,做一个细心和有心之人,抓住一切机会对孩子进行施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