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 S9712 产品可靠性指标预计报告

合集下载

可靠性预计与MTBF值计算

可靠性预计与MTBF值计算

靠性预计与MTBF 值计算疲劳损伤期,如耐热指标是90℃,但工作在95℃时不一定马上就失效,但其失效率为很高,这类隐患经常是工程人员最麻烦的事。

现在有了可靠性分析软件,马上就可以指出哪些器件不稳定。

4.决定价值一个产品的最终价值决定于许多因素。

但今天,MTBF值将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个因素。

用户在了解和评审你的产品价格时,也一定会把MTBF值考虑进去。

很多产品其技术指标、市场领先性都很好,但由于MTBF值低,也就是说其产品不可靠。

或者说,其产品质量不稳定等,从而使其产品的性价比降低。

目前衡量产品是否可靠的唯一标准就是MTBF值(注意,不能依靠手工粗略的不精确估算)。

5.质量管理一个电子产品的可靠性指标MTBF的设计已经是任何人都不可回避的事实了。

一方面,国内国际上都有十分严格的政策规定,任何电气产品都必须有最终的MTBF报告,更何况可靠性软件还不仅仅有此功能。

另一方面,用户也将迫使厂家必须提供MTBF值,以便“买得放心”。

试想,如果用户得知你的MTBF值是人为估测的,那么他将会怎么想?事实上,今天可靠性软件是管理一个产品整个开发周期的主要手段。

二、MTBF和那些因素有关?MTBF的计算方法和依据已经成为标准,其主体是考虑产品中每个元器件的失效率。

但是由于电子产品的结构不同,应用环境不同等,会严重影响每个元器件失效率,从而导致总体MTBF值降低。

因此在计算中:首先要考虑的是环境因素。

对于Mil-217标准,环境因素概括成14种类型,它们是GB,GF,GM,NS,NU,AIC,AIF,AUC,AUF,ARW,SF,MF,ML,CL。

如GF表示Ground Fixed, 即固定在普通地面的情况,而CL表示Cannon Launch,即火炮发射瞬间的情况。

这两种情况下,同一电路的失效率会相差很大。

对于Bellcore商用系统,其环境概括为5种类型,它们是:GB,GF,GM,AC,和SC。

除环境因素外,其次十分重要的因素是器件本身的可靠性参数,包括内部结构、工艺、封装、应力度等,而每种器件的内部结构不同而其参数不同,如CPU和电阻的结构差别很大。

可靠性预计标准简介

可靠性预计标准简介

可靠性预计标准简介可靠性预计, MIL-217, Bellcore可靠性预计标准简介可靠性预计标准是基于全球公认的军用或商业标准发布的故障率估计值,来预计系统和部件(大多数为电子产品)可靠性的一种方法。

在研发的早期阶段,真实的故障数据还无法获得,或制造商被用户所迫使用公认的标准来做可靠性预计的时候,可靠性预计标准尤为重要。

本文介绍了可靠性预计标准一览,以及如何借助于 Lambda Predict 软件来进行预计。

假设和适用性Reliability HotWire 第50期中介绍了可靠性预计的标准,并讨论了这一方法的适用性和用到的假设。

第51期中介绍了一般预计标准和分析方法一览。

推荐读者去回顾这些文章,来为本文打好基础。

预计标准常用的预计标准有:MIL-HDBK-217, Bellcore/Telcordia (SR-332), NSWC-98/LE1 (针对机械部件),中国299B (GJB/z-299B) 以及RDF 2000 (IEC 62380)。

分析方法:典型分析方法为:部件计数分析方法。

部件应力分析方法。

除了这些所有标准中都很常见的方法之外,Bellcore还使用了另外的三种方法(方法I, 方法II, 方法III)。

第51期介绍了上述分析方法。

计算和度量标准一般根据系统中部件基本故障率来估计系统的可靠性。

基本故障率描述了部件在“正常”(由标准确定)条件下工作的情况。

基本故障率则可乘上各种因素(称作pi因素,取值在0和1之间),这些因素描述了部件在使用中的特定条件/应力,在一些标准中(如MIL-217),还会有描述部件质量的因子。

可靠性预计标准计算故障率是通过相加,或累加所有部件和组件的故障率,直至系统级别。

可能还要(取决于分析所使用的方法)添加与部件焊接点和其他类型结构相关的故障率,如表面装配和印刷电路板(PCB)或混合装置。

可用下列量度来计算:故障率, λ: 条件故障率,定义为特定状态条件下某一衡量间隔下,项目总量中故障的总数,除以总量所消耗的总时间。

可靠性预计报告

可靠性预计报告

(2)、电阻 ◆ 对于进口电阻,其工作失效率预计模型为:
λP=λbπEπQπTπS 式中:λP——工作失效率,10-6/h; λb——基本失效率,10-6/h; πE——环境系数(取一般地面固定,即 GF1) ; πQ——质量系数(取 3.0,即执行军用规范但无可靠性指标的产品) ; πT——温度系数(取平均温度为 40℃) ; πS—— 电应力系数; 使用该模型进行预计的器件主要有片式膜电阻(0805 及 0603 规格各阻值) ,该器件由 台湾国巨(Yageo) 生产,精度可达±1%或±5%,工作温度:-55~155℃,按进口元器件 模型进行预计。
图 2. 0.5S 级三相智能电能表可靠性框图Biblioteka 电源管理 电能计量LCD显示
红外通讯
存储器
RS485
实时时钟
2 可靠性数学模型:
组成 0.5S 级三相智能电能表的各个部件之间是串联关系, 设每个部件的可靠度为 Ri, 则系统的可靠度 RS 为:
RS=R1 R2 Rn Ri
i 1
三、 可靠性预计的依据和元器件质量等级
0.5S 级三相智能电能表中使用的元器件均符合工业标准并进行筛选, 依据 GJB/Z 299C 进行预计, 国产元器件的可靠性预计采用 299C 应力法, 进口元器件的可靠性预计采用 299C 进口件应力法。元器件质量等级是依据元器件的选用、采购、批检验控制和 FRACAS 系统 运行情况来确定的。
(3)、电容 ◆ 对于进口电容,其工作失效率预计模型为:
λP=λbπEπQπTπSπch
式中:λP——工作失效率,10-6/h; λb——基本失效率,10-6/h; πE——环境系数(取一般地面固定,即 GF1) ; πQ——质量系数(取 3.0,即执行军用规范但无可靠性指标的产品) ; πT——温度系数(取平均温度为 60℃) ; πS——电应力系数; πch ——表面贴装系数(取 1.3,即为无引线片式类瓷介电容) 采用该预计模型的元器件有胆电容、铝电解电容和片式电容: ① 铝电解电容选用日本红宝石和韩国三和品牌的长寿命电容 YXF/WL 系列 (105℃) , 使用寿命≥4000h;漏电流:< 3μA,额定电压:≥16V,工作温度:-40~+105℃。 稳压之前的电容工作电压 VS=12V,额定电压为 VM=35V,稳压之后的电容工作电压 VS=5V,额定电压为 VM=16V。 ② 片式电容采用日本 TDK 生产的 0805 系列, 精度可达±5%、 ±10%, 工作温度: -55~ 125℃。生产工艺先进,可按进口元器件进行预计。 编号 ① ② 名称 铝电解电容 400μF-12000μF 片式电容 各规格 0.005 0.0004 1.5 1.5 3.0 3.0 1.6 1.1 0.6 0.4 1.0 1.0 0.0216 0.0008 规格 <400μF λb 0.003 πE 1.5 πQ 3.0 πT 1.6 πS 0.6 πch 1.0 λP 0.0130

可靠性预计报告

可靠性预计报告

电子产品可靠性预计报告1前言XXX产品名称是XXX系统的组成部分之一,主要是XXXX、XXXX、XXX的作用和功能。

本报告以可靠性模型为基础,根据现有的可靠性数据信息,采用应力分析方法,预计XXX产品名称可靠性水平。

进一步通过分析得到产品的薄弱环节,并给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建议,以期提高产品的可靠性水平。

2引用文件GJB 450A-2004 装备可靠性通用要求GJB 813-1990 可靠性模型的建立和可靠性预计GJB/Z 299C-2006 电子设备可靠性预计手册GJB 451A-2005 装备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术语《技术协议书》《技术方案》3可靠性指标要求《XXX型XXXX技术协议书》中规定的可靠性定量指标如下。

MTBF目标值:XXXXX小时MTBF最低可接收值:XXXX小时4系统定义4.1系统功能与组成XXX产品名称的具体功能如下:(略)XXX产品名称由主板、显卡、时统板、网卡、背板、和两个电源组成。

其中,两个电源模块在实际使用中同时工作,并联使用互为备份,只有在两个电源同时故障时才会导致XXX产品名称功能失效。

4.2任务剖面XXX产品名称全程参与XXX系统的工作。

5可靠性建模和预计5.1假设条件XXX产品名称主要由电子产品组成,另外包括少量结构件。

由于结构件属于机械产品,不直接参与任务执行,且结构件设计强度较高,可靠性可视为1。

因此XXX 产品名称的可靠性可视作服从指数分布。

5.2预计方法XXX产品名称的可靠性预计分为三个步骤:a)考虑到XXX产品名称所采用的元器件种类、型号和工作环境条件均已基本确定,可参照GJB/Z 299C-2006《电子产品可靠性预计手册》中的应力方法,预计给出XXX产品名称各型号元器件的工作失效率指标。

b)依据XXX产品名称的工作原理和可靠性关系分析结果,参照GJB 813-1990建立XXX产品名称各板卡及整机的基本可靠性模型和任务可靠性模型。

c)综合利用a)和b)得到的数据和模型,预计给出各板卡和整机的基本可靠性和任务可靠性(失效率和MTBF)。

华为产品测试报告

华为产品测试报告

华为产品测试报告1. 引言华为作为一家知名的通信技术和设备供应商,其产品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旨在对华为产品进行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2. 测试目标本次测试主要对华为的产品进行功能性和性能方面的测试,以确保其产品在各种使用场景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 测试步骤与方法3.1 功能性测试•步骤1:测试产品的基本功能,例如通信设备的拨号、接收和发送短信等。

•步骤2:测试产品的附加功能,例如摄像头的拍照、视频录制等。

•步骤3:测试产品的网络连接功能,包括Wi-Fi和蓝牙的连接稳定性。

•步骤4:测试产品的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的兼容性,确保产品能够正常运行各种软件。

3.2 性能测试•步骤1:测试产品的处理速度和响应时间,通过运行多个应用程序同时进行测试。

•步骤2:测试产品的电池寿命和充电速度,包括连续使用和待机时的耗电情况。

•步骤3:测试产品的存储空间和内存管理,确保产品能够有效地处理大量数据和应用程序。

4. 测试结果分析4.1 功能性测试结果经过功能性测试,所有基本功能和附加功能均能正常运行。

产品的网络连接功能良好,并且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的兼容性也得到了验证。

4.2 性能测试结果在性能测试中,产品的处理速度和响应时间表现出色。

电池寿命满足了普通用户的需求,并且充电速度较快。

产品的存储空间和内存管理也能够满足多任务处理的需求。

5. 测试总结华为的产品在功能性和性能方面经过了充分的测试,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测试结果。

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得到了验证,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

同时,产品的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的兼容性也得到了验证,能够与各种软件正常运行。

6. 结论华为的产品在测试中表现出色,能够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

通过本次测试,我们对华为的产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对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充满信心。

7. 建议建议华为继续保持对产品功能和性能的测试,不断提升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同时,还可以加强与第三方软件开发者的合作,确保产品的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的兼容性能够与更多的软件进行良好的协同工作。

系统可靠性预计分析报告

系统可靠性预计分析报告

系统可靠性预计分析报告一. 简介系统可靠性是指系统在特定时间内能够正常运行而不发生故障的能力。

在面临日益复杂的技术环境和需求的背景下,系统可靠性分析变得至关重要。

本报告旨在对系统的可靠性进行预计分析,并提供相关建议,以确保系统在运行过程中能够稳定可靠地工作。

二. 系统可靠性分析方法1. 故障树分析(FTA)故障树分析是一种通过建立系统故障演化模型,分析系统内部和外部事件导致系统失效的概率和频率的方法。

通过对各个故障事件的分析,可以确定故障发生的可能原因,并进一步评估系统的可靠性。

2. 可靠性块图(RBD)可靠性块图是一种可视化方法,用于表示系统中的不同组件或子系统之间的依赖关系。

通过将系统划分为不同的可靠性块,可以更好地理解系统的可靠性,并识别潜在的风险点。

3. 可靠性预计模型可靠性预计模型是一种基于历史数据和统计分析的方法,用于预测系统的可靠性水平。

通过对系统过去的故障记录和维护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建立数学模型来预测系统未来的可靠性表现。

三. 预计分析结果与建议根据对系统的可靠性分析,我们得出以下预计分析结果和建议:1. 系统关键组件的强化通过故障树分析和可靠性块图,我们确定了系统中的关键组件。

针对这些关键组件,建议采取多样化的措施来提高其可靠性,如增加备件数量、改进监测和预警系统等。

2. 加强故障预测与维护根据可靠性预计模型的结果,建议加强对系统的故障预测和维护工作。

通过建立有效的维护计划和提前预测故障发生的模型,可以有效地减少系统故障的风险,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3. 建立完善的备份和恢复机制。

军工类产品可靠性分析报告

军工类产品可靠性分析报告

军工类产品可靠性分析报告1. 引言军工类产品可靠性分析报告是对军工类产品在设计和使用过程中的可靠性进行评估和分析的报告。

本报告将对军工类产品的可靠性进行综合分析,以便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和改进的依据。

2.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了如下的研究方法:2.1 数据收集我们收集了过去五年内相关军工类产品的运行数据和故障记录,包括故障原因、故障频率和故障影响等。

2.2 可靠性分析通过收集的数据,进行可靠性分析,包括故障率、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平均维修时间(MTTR)等指标的计算和分析。

2.3 可靠性改进建议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可靠性改进建议,以提高军工类产品的可靠性。

3. 可靠性分析结果基于数据分析的结果,我们得到了以下关于军工类产品可靠性的结论:3.1 故障率根据数据统计,军工类产品的故障率为每单位时间内发生故障的概率。

根据统计结果,我们发现军工类产品的故障率在过去五年内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说明产品的可靠性逐渐提高。

3.2 平均无故障时间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是指产品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平均无故障的时间间隔。

根据数据统计,军工类产品的MTBF在过去五年内稳步增长,说明产品的可靠性在逐渐提高。

3.3 平均维修时间平均维修时间(MTTR)是指产品在发生故障后平均修复的时间。

根据数据分析,军工类产品的MTTR在过去五年内有所下降,说明产品的维修效率在提高。

4. 可靠性改进建议基于以上的可靠性分析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可靠性改进建议,以进一步提高军工类产品的可靠性:4.1 加强设计优化在产品设计阶段,应注重考虑产品的可靠性,采用先进的技术和材料,降低产品故障率和提高MTBF。

4.2 定期维护保养定期维护保养对于产品的可靠性至关重要,可以减少故障的发生,降低MTTR。

应建立健全的维护保养流程和计划,确保产品以最佳状态运行。

4.3 加强培训和技术支持加强培训和技术支持可以提高使用人员的操作技能和维修能力,减少人为因素对产品可靠性的影响。

华为产品质量检测报告

华为产品质量检测报告

华为产品质量检测报告尊敬的客户:最先感谢你们挑选大家的商品!华为公司自创立至今,一直把产品品质视作企业参加市场需求的关键,恰好是这一取得成功的精准定位和华为公司全体人员明显的产品品质观念,使华为公司变成全世界领跑的信息内容与通讯解决方法经销商。

企业依据产品品质规定,创建了严实的产品质量检验管理体系。

企业对与产品品质相关的全部阶段开展严控与管理方法,创建了科学研究的检验标准,并对检测指标值开展了量化分析,责任到人,保证企业不断平稳生产制造达标的商品。

企业从原料严格监督,全部原材料务必合乎欧盟国家rohs规范,采用世界各国最具知名度的经销商,创建严苛的商品加工工艺指标值,并与原材料经销商创建优良的供给与需求。

华为公司创建了按时的职工质量培训规章制度,解读质量控制的新专业知识、新信息内容,塑造每一个职工的质量意识,标准自身个人行为,小到一个电阻器、电容器,大到一台整个机械都保证一丝不苟、精雕细琢。

质量检验单位创建了标准的检测技术规范,具有优秀健全的检测仪器和方式,并严苛依照技术规范检测,保证商品三天脆化试验,不许一台不合格产品原厂。

华为质量战略方针:积极主动聆听客户满意度;用心搭建产品品质;真心实意给予令人满意服务项目;時刻牢记为顾客服务是大家存有的唯一原因。

大家紧紧围绕顾客的要求不断自主创新,与合作方对外开放协作,在电信网、终端设备和云计算技术等行业构建了端到端的解决方法优点。

大家专注于为通信运营商、公司和顾客等给予有竞争能力的综合性解决方法和服务项目,不断提高用户体验,为顾客造就较大使用价值。

现阶段,华为公司的商品和解决方法早已运用于140好几个我国,服务项目全世界1/3的人口数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企业________年____月_____日。

可靠性分析报告

可靠性分析报告

可靠性分析报告一、引言在现代社会中,可靠性成为了企业和产品设计中的重要指标之一。

可靠性分析报告旨在评估一个系统、产品或服务在特定工作条件下正常运行的能力。

本报告将对某产品的可靠性进行分析和评价,并给出相应的建议。

二、产品描述本报告所涉及的产品为某品牌的电子产品。

该产品具有多个功能模块,包括XX、XX和XX等,广泛应用于消费市场。

三、可靠性指标与数据收集1. 可靠性指标我们将对产品的可靠性指标进行评估,包括以下内容:- MTBF(平均无故障时间):表示产品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的预期故障间隔时间。

- MTTR(平均修复时间):表示产品从故障发生到修复完成的平均时间。

- 故障率:表示在单位时间内产品发生故障的概率。

2. 数据收集我们通过以下方式收集产品的可靠性数据:- 检测仪器:使用专业的检测仪器对产品进行全面测试和监测。

- 用户反馈:收集用户使用过程中遇到的故障情况和意见反馈。

- 实际环境测试:在真实的工作条件下对产品进行长时间、大规模的测试。

四、可靠性分析方法在进行可靠性分析时,我们采用了以下方法:1. 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对产品进行全面的故障模式分析,并评估各个故障模式对产品可靠性的影响。

2. 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CA):在FMEA的基础上,对故障模式的失效后果进行评估,包括对用户和环境的影响。

3. 可靠性增长分析:通过对产品的可靠性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评估产品在不同时间段内的可靠性增长情况。

五、可靠性评估结果经过多次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我们得出以下可靠性评估结果:1. MTBF:经过长期使用和测试,产品的平均无故障时间为XXX 小时。

2. MTTR:产品的平均修复时间为XXX小时。

3. 故障率:产品的故障率为XXX次/小时。

六、问题分析与建议1. 故障模式分析根据故障模式分析结果,我们确定了产品存在以下故障模式:- XX故障模式:该故障模式可能由于XX原因导致,建议加强XX 方面的设计和改进。

可靠性预计——精选推荐

可靠性预计——精选推荐

②黑白电视机电源的可靠性预计。 (i)硅整整流桥(2CP24×4) 第一步 查 GJB/Z299B 一 98 电子设备可靠性预计手册(以下数据均来自此标准, 简称《手册》目次,查出“半导体分立器件”P.38—82。 第二步 在 P.65 查出“电压调整、电压基准及电流调整二极管。
工作失效率模型为:λ p=λ bπ Eπ θ π A 第三步 选择此器件的质量等级,并查出质量系数π θ 。 查 P.41 表 5,1,2-3,选择符合民用产品质量要求的质量等级:B2,并在 P.65 的表 5, 1,2,8-2 查出π θ =1。 第四步 根据该电源的工作环境 GF1,查 P.65 表 5.1.2.8-1,查出π E=1.7。 第五步 查 P.65 表 5,1,2,8—3,由于 2CP24 二极管用于整流,即“电压调整”,
1 π θ =1(表 5.1.12.1
(0.00017×
0.0316
属化孔
-2)
40+0.0011)=0.0079
π E=4(表 5.1.12.1
-1)
π C=1(表 5.1.12.1 -3)
9
λ sp=Σ Niλ Giπ θ i
i=1
3.1287
④元器件应力分析法 应用此法是在产品设计的后期(技术设计)阶段的可靠性预计。这时产品已有原理图、 详细工作电路图、结构图、详细的元器件清单,以及产品的使用环 境,元器件的质量等级和 工作应力已确定的条件下,才能应用。 此法以元器件的基本失效λ b 为基础,根据元器件使用环境、质量等级、工作能力、工 作方式以及对产品的制造工艺等项的不同,计算出元器件的工作失效率(使用失效率),进 而求出部件或单元的失效率,最后计算出系统(产品)的失效率。 元器件的工作失效率(使用失效率)可用下式表述:

华为客户可靠性测试标准

华为客户可靠性测试标准

1测试标准框架1.1整体框架1.2测试样品数1.3不同工艺测试项选择2外观等级面划分2.1外观等级面定义3测量条件及环境的要求3.1距离3.2时间3.3位置3.4照明3.5环境4表面处理可靠性测试方法4.1膜厚测试4.1.1试验目的4.1.2试验条件4.1.3合格判据4.2抗MEK(丁酮)测试4.2.1试验目的4.2.2试验条件4.2.3程序4.2.4合格判据4.3附着力测试4.3.1试验目的4.3.2试验条件4.3.3程序4.3.4合格判据4.3.5等级描述说明4.3.6测试工具4.4RCA纸带耐磨测试4.4.1试验目的4.4.2试验条件4.4.3程序4.4.4合格判据4.5酒精摩擦测试4.5.1试验目的4.5.2试验条件4.5.3程序4.5.4合格判据4.6橡皮摩擦测试4.6.1试验目的4.6.2试验条件4.6.3程序4.6.4合格判据4.7振动摩擦测试4.7.1试验目的4.7.2试验条件4.7.3程序4.7.4合格判据4.7.5说明4.8铅笔硬度测试4.8.1试验目的4.8.2试验条件4.8.3程序4.8.4合格判据4.8.5测试工具4.9抗脏污测试4.9.1试验目的4.9.2试验条件4.9.3程序4.9.4合格判据4.10牛顿笔测试4.10.1试验目的4.10.2试验条件4.10.3程序4.10.4合格判据4.10.5说明4.11显微维氏硬度测试4.11.1试验目的4.11.2试验条件4.11.3程序4.11.4合格判据4.12耐化妆品测试4.12.1试验目的4.12.2试验条件4.12.3程序4.12.4合格判据4.13耐手汗测试4.13.1试验目的4.13.2试验条件4.13.3程序4.13.4合格判据4.13.5说明4.14低温存储4.14.1试验目的4.14.2试验条件4.14.3程序4.14.4合格判据4.15高温存储4.15.1试验目的4.15.2试验条件4.15.3程序4.15.4合格判据4.16交变湿热4.16.1试验目的4.16.2试验条件4.16.3程序4.16.4合格判据4.17温度冲击4.17.1试验目的4.17.2试验条件4.17.3程序4.17.4合格判据4.18太阳辐射4.18.1试验目的4.18.2试验条件4.18.3程序4.18.4合格判据4.18.5说明4.19盐雾测试4.19.1试验目的4.19.2试验条件4.19.3程序4.19.4合格判据4.20水煮测试4.20.1试验目的4.20.2试验条件4.20.3程序4.20.4合格判据4.20.5说明4.21切片测试4.21.1试验目的4.21.2试验条件4.21.3程序4.21.4合格判据4.22内部件附着力测试4.22.1试验目的4.22.2试验条件4.22.3程序4.22.4合格判据4.23内部件交变湿热4.23.1试验目的4.23.2试验条件4.23.3程序4.23.4合格判据4.23.5说明4.24内部件温度冲击4.24.1试验目的4.24.2试验条件4.24.3程序4.24.4合格判据4.25内部五金件阻抗测试4.25.1试验目的4.25.2试验条件4.25.3程序4.25.4合格判据4.26内部五金件高温高湿4.26.1试验目的4.26.2试验条件4.26.3程序4.26.4合格判据4.27钢丝绒测试4.27.1试验目的4.27.3程序4.27.4合格判据4.283D涂层及小部件验证策略4.28.13D涂层4.28.2小部件5结构件强度测试方法5.1强度测试位置识别方法5.1.1试验目的5.1.2试验条件5.2落锤测试5.2.1试验目的5.2.2试验条件5.2.3程序5.2.4合格判据5.3弯折测试5.3.1试验目的5.3.2试验条件5.3.3程序5.3.4合格判据5.4拉力测试5.4.1试验目的5.4.2试验条件5.4.3程序5.4.4合格判据5.5NMT粘合质量初判5.5.1试验目的5.5.2试验条件5.5.3程序5.5.4合格判据5.6NMT剪切强度测试5.6.1试验目的5.6.2试验条件5.6.3程序5.6.4合格判据5.7NMT定向跌落测试5.7.1试验目的5.7.2试验条件5.7.3程序5.7.4合格判据5.8按键手感5.8.1试验目的5.8.2试验条件5.8.3合格判据5.9按键弹力曲线测试5.9.1试验目的5.9.2试验条件5.9.3资源要求5.9.4测试步骤5.9.5合格判据5.10USB/耳机/卡托模拟插拔测试5.10.2试验条件5.10.3程序5.10.4合格判据5.11表面能测试5.11.1试验目的5.11.2试验条件5.11.3程序5.11.4合格判据5.11.5说明5.11.6附OWENS计算方法5.12装饰件拉拔力测试5.12.1试验目的5.12.2试验条件5.12.3程序5.12.4合格判据5.13卡托三杆弯测试5.13.1试验目的5.13.2试验条件5.13.3程序5.13.4合格判据5.14卡托横梁正向挤压测试5.14.1试验目的5.14.2试验条件5.14.3程序5.14.4合格判据5.15卡托横梁侧向挤压测试5.15.1试验目的5.15.2试验条件5.15.3程序5.15.4合格判据5.16卡托扭曲测试5.16.1试验目的5.16.2试验条件5.16.3程序5.16.4合格判据5.17卡托钢片推出力测试5.17.1试验目的5.17.2试验条件5.17.3程序5.17.4合格判据5.18卡托弯折测试5.18.1试验目的5.18.2试验条件5.18.3程序5.18.4合格判据5.19螺钉防松扭力测试5.19.1试验目的5.19.2试验条件5.19.3程序5.19.4合格判据5.20螺钉破坏扭力测试5.20.1试验目的5.20.2试验条件5.20.3程序5.20.4合格判据6非功能类镜片可靠性测试方法6.1抗化学试剂测试6.1.1试验目的6.1.2试验条件6.1.3程序6.1.4合格判据6.2附着力测试6.2.1试验目的6.2.2试验条件6.2.3程序6.2.4合格判据6.2.5说明6.3铅笔硬度测试6.3.1试验目的6.3.2试验条件6.3.3程序6.3.4合格判据6.3.5测试工具6.4显微维氏硬度测试6.4.1试验目的6.4.2试验条件6.4.3程序6.4.4合格判据6.5耐化妆品测试6.5.1试验目的6.5.2试验条件6.5.3程序6.5.4合格判据6.6耐手汗测试6.6.1试验目的6.6.2试验条件6.6.3程序6.6.4合格判据6.6.5说明6.7低温存储6.7.1试验目的6.7.2试验条件6.7.3程序6.7.4合格判据6.8高温存储6.8.1试验目的6.8.2试验条件6.8.3程序6.8.4合格判据6.9交变湿热6.9.1试验目的6.9.3程序6.9.4合格判据6.10温度冲击6.10.1试验目的6.10.2试验条件6.10.3程序6.10.4合格判据6.11酒精摩擦6.11.1试验目的6.11.2试验条件6.11.3程序6.11.4合格判据6.12钢丝绒测试6.12.1试验目的6.12.2试验条件6.12.3程序6.12.4合格判据6.13盐雾试验6.13.1试验目的6.13.2试验条件6.13.3程序6.13.4合格判据6.14水煮测试6.14.1试验目的6.14.2试验条件6.14.3程序6.14.4 合格判据6.14.5 说明6.15太阳辐射6.15.1试验目的6.15.2试验条件6.15.3程序6.15.4合格判据6.15.5说明6.16背面油墨阻抗测试6.16.1试验目的6.16.2试验条件6.16.3程序6.16.4合格判据6.17挤压测试6.17.1试验目的6.17.2试验条件6.17.3程序6.17.4合格判据6.18镜片推脱力测试6.18.1试验目的6.18.2试验条件6.18.3程序6.18.4合格判据6.19镜片背面贴膜拉拔力6.19.2试验条件6.19.3合格判据6.20四杆弯折(强化指标)测试6.20.1试验目的6.20.2试验条件6.20.3程序6.20.4合格判据6.21落球测试6.21.1试验目的6.21.2试验条件6.21.3程序6.21.4合格判据6.22环对环挤压测试6.22.1试验目的6.22.2试验条件6.22.3程序6.22.4合格判据6.23透光率6.23.1试验目的6.23.2试验条件6.23.3合格判据6.23.4说明6.24水滴角6.24.1试验目的6.24.2试验条件6.24.3合格判据6.25表面能测试7特殊工艺测试方法7.1贴片logo附着力测试7.1.1试验目的7.1.2试验条件7.1.3程序7.1.4合格判据7.2贴片logo拉拔力测试7.2.1试验目的7.2.2试验条件7.2.3判定依据7.3贴片logo环境测试7.3.1试验目的7.3.2试验条件7.3.3合格判据7.4PET板材电池盖拉拔力测试7.4.1试验目的7.4.2试验条件7.4.3程序7.4.4合格判据7.5屏蔽罩性能测试7.5.1高温测试7.5.2吃锡测试7.5.3绝缘电阻测试7.5.4耐电压测试8供应商ORT测试要求8.1应用说明范围Scope:本标准规定了手机结构件类物料的可靠性测试方法和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华为研发测试部、华为IQC、供应商在研发、试生产、量产阶段的测试;任何新的项目,供应商都需要完整的按照本标准进行验证测试,并提供报告;结构图纸上对于规格描述有冲突的以图纸为准,图纸有效性高于此规范;如果使用了本标准没有包含的新工艺,需要针对新工艺重新进行标准补充制定;已经通过华为验收测试正式签样的项目,如果出现任何工程变更,包含但不限于场地变更、材料变化、生产制程变化等,必须提前通知华为,并按照本标准进行全面测试;批量生产阶段,也必须满足本标准规定的性能要求,抽检项目、频率和数量满足本标准第8部分ORT 测试要求;除满足本标准要求之外,同时需配合整机满足DKBA6414《终端手机产品可靠性测试规范》的要求。

产品可靠性设计与分析报告

产品可靠性设计与分析报告

产品可靠性设计与分析报告一、引言产品可靠性是指产品在特定环境下能按要求进行正常工作的能力。

对于用户而言,可靠性是评估产品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报告旨在分析产品的可靠性设计与实施,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提高产品的可靠性。

二、产品可靠性设计1. 可靠性参数确定在产品设计之初,需要明确产品的可靠性参数。

这些参数可以包括产品的寿命、故障率、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等。

通过对可靠性参数的明确定义,可以确保产品在设计和生产的过程中准确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2. 强化硬件设计产品的硬件设计是确保其可靠性的关键之一。

首先,正确选择和使用高质量的元器件和部件。

其次,采用合适的硬件设计技术,比如使用冗余技术和热备份等。

同时,进行充分的产品测试,包括环境适应性测试和可靠性测试,以保证产品在不同环境和使用条件下的可靠性。

3. 优化软件设计除了硬件设计外,软件设计也对产品的可靠性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软件开发的过程中,应该采用可靠性工程的原则,比如增加错误检测和纠正机制、实施软件故障排除策略、进行充分的软件测试等。

此外,定期进行软件的更新和维护也是确保产品可靠性的重要手段。

三、产品可靠性分析1. 故障数据收集与分析收集产品的故障数据是评估产品可靠性的重要步骤。

通过对故障数据的仔细分析,可以发现产品存在的问题和潜在的风险。

在收集故障数据时,需要注意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可靠性指标计算与评估根据故障数据和产品的可靠性参数,可以计算出一些关键的可靠性指标,比如故障率、可靠度、MTBF等。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评估,可以了解产品的性能表现,并制定相应的改进计划。

3. 产品风险分析通过对产品的可靠性进行量化分析,可以识别和评估产品的潜在风险。

对于高风险的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风险水平。

风险分析可以帮助制定有效的产品改进策略,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用户满意度。

四、产品可靠性改进建议1. 提高产品制造工艺产品的制造工艺对其可靠性有着重要影响。

项目管理-可靠性预计报告模板

项目管理-可靠性预计报告模板

目次1 概述 (2)2 可靠性框图 (2)3 可靠性数学模型 (2)4 预计方法 (2)5 不可直接预计的产品清单 (2)6 可靠性预计 (2)6.1 总要求 (2)6.2 失效率预计 (3)6.3 可靠性预计 (3)6.4 MTBF或MTTF预计 (3)7 结果分析 (3)8 结论与建议 (3)(产品代号+产品名称)可靠性预计报告1概述概述一般包括:a)研制情况;b)功能、组成及功能框图;c)工作环境与可靠性指标。

2可靠性框图根据产品原理图、功能框图,绘制可靠性框图。

可靠性框图是通过直观的方框图方式,表示出产品在正常使用情况下能够成功地完成规定任务时,所有产品组成单元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可靠性框图中的每个单元应按串联、并联和串并联等实际的组合方式进行连接。

3可靠性数学模型根据可靠性框图及其框图中确定的可靠性变量建立可靠性数学模型。

可靠性数学模型是通过数学描述方式,表示出可靠性框图中诸可靠性变量间的逻辑关系和数量关系。

例如,串联模型、并联模型和串并联模型等。

4预计方法可靠性预计方法有相似法、元器件计数法和元器件应力分析法。

系统可靠性预计,按所建立的可靠性模型进行计算。

报告所选用的预计方法应说明理由。

5不可直接预计的产品清单对于不可直接预计的产品,如接口、自制件、超手册器件和某些非电子部件等应指出其所占的百分比及确定原则。

6可靠性预计6.1总要求根据上一级产品对本产品的可靠性指标要求,产品可靠性预计指标可选择失效率、可靠度、MTBF或MTTF。

6.2 失效率预计电子产品按照GJB/Z299B 或MIL-HKBK-217F 查表得到元器件失效率,之后进行单元体级、系统级失效率预计:a) 应说明元器件失效率数据来源(如GJB/Z299B 、MIL-HKBK-217F );b) 如果预计单元体(或整机)级失效率,预计应按元器件级、单元体级逐级进行;c) 如果预计系统级失效率,预计应按元器件级、单元体级、系统级进行;当在方案阶段,用元器件计数法做系统级预计时,应按元器件级、系统级进行。

(完整版)华为客户可靠性测试标准

(完整版)华为客户可靠性测试标准

1测试标准框架 (15)1.1整体框架 (15)1.2测试样品数 (15)1.3不同工艺测试项选择 (18)2外观等级面划分 (18)2.1外观等级面定义 (18)3测量条件及环境的要求 (19)3.1距离 (19)3.2时间 (19)3.3位置 (19)3.4照明 (19)3.5环境 (19)4表面处理可靠性测试方法 (19)4.1膜厚测试 (19)4.1.1试验目的 (19)4.1.2试验条件 (19)4.1.3合格判据 (19)4.2抗MEK(丁酮)测试 (19)4.2.1试验目的 (19)4.2.2试验条件 (20)4.2.3程序 (20)4.2.4合格判据 (20)4.3附着力测试 (20)4.3.1试验目的 (20)4.3.2试验条件 (21)4.3.3程序 (21)4.3.4合格判据 (22)4.3.5等级描述说明 (23)4.3.6测试工具 (23)4.4RCA纸带耐磨测试 (23)4.4.2试验条件 (24)4.4.3程序 (24)4.4.4合格判据 (24)4.5酒精摩擦测试 (24)4.5.1试验目的 (24)4.5.2试验条件 (25)4.5.3程序 (25)4.5.4合格判据 (25)4.6橡皮摩擦测试 (25)4.6.1试验目的 (25)4.6.2试验条件 (25)4.6.3程序 (25)4.6.4合格判据 (26)4.7振动摩擦测试 (26)4.7.1试验目的 (26)4.7.2试验条件 (26)4.7.3程序 (26)4.7.4合格判据 (27)4.7.5说明 (28)4.8铅笔硬度测试 (28)4.8.1试验目的 (28)4.8.2试验条件 (28)4.8.3程序 (28)4.8.4合格判据 (30)4.8.5测试工具 (30)4.9抗脏污测试 (31)4.9.1试验目的 (31)4.9.2试验条件 (31)4.9.3程序 (31)4.9.4合格判据 (31)4.10牛顿笔测试 (31)4.10.1试验目的 (31)4.10.2试验条件 (31)4.10.4合格判据 (32)4.10.5说明 (32)4.11显微维氏硬度测试 (32)4.11.1试验目的 (32)4.11.2试验条件 (32)4.11.3程序 (32)4.11.4合格判据 (33)4.12耐化妆品测试 (33)4.12.1试验目的 (33)4.12.2试验条件 (33)4.12.3程序 (33)4.12.4合格判据 (33)4.13耐手汗测试 (33)4.13.1试验目的 (33)4.13.2试验条件 (33)4.13.3程序 (34)4.13.4合格判据 (34)4.13.5说明 (34)4.14低温存储 (35)4.14.1试验目的 (35)4.14.2试验条件 (35)4.14.3程序 (35)4.14.4合格判据 (35)4.15高温存储 (35)4.15.1试验目的 (35)4.15.2试验条件 (35)4.15.3程序 (35)4.15.4合格判据 (35)4.16交变湿热 (36)4.16.1试验目的 (36)4.16.2试验条件 (36)4.16.3程序 (36)4.16.4合格判据 (36)4.17.1试验目的 (36)4.17.2试验条件 (37)4.17.3程序 (37)4.17.4合格判据 (37)4.18太阳辐射 (37)4.18.1试验目的 (37)4.18.2试验条件 (37)4.18.3程序 (37)4.18.4合格判据 (38)4.18.5说明 (38)4.19盐雾测试 (38)4.19.1试验目的 (38)4.19.2试验条件 (39)4.19.3程序 (39)4.19.4合格判据 (39)4.20水煮测试 (40)4.20.1试验目的 (40)4.20.2试验条件 (40)4.20.3程序 (41)4.20.4合格判据 (41)4.20.5说明 (41)4.21切片测试 (41)4.21.1试验目的 (41)4.21.2试验条件 (41)4.21.3程序 (41)4.21.4合格判据 (43)4.22内部件附着力测试 (43)4.22.1试验目的 (43)4.22.2试验条件 (43)4.22.3程序 (43)4.22.4合格判据 (43)4.23内部件交变湿热 (43)4.23.1试验目的 (43)4.23.3程序 (44)4.23.4合格判据 (44)4.23.5说明 (44)4.24内部件温度冲击 (44)4.24.1试验目的 (44)4.24.2试验条件 (44)4.24.3程序 (44)4.24.4合格判据 (44)4.25内部五金件阻抗测试 (44)4.25.1试验目的 (44)4.25.2试验条件 (44)4.25.3程序 (45)4.25.4合格判据 (45)4.26内部五金件高温高湿 (46)4.26.1试验目的 (46)4.26.2试验条件 (46)4.26.3程序 (46)4.26.4合格判据 (46)4.27钢丝绒测试 (46)4.27.1试验目的 (46)4.27.2试验条件 (46)4.27.3程序 (46)4.27.4合格判据 (46)4.283D涂层及小部件验证策略 (47)4.28.13D涂层 (47)4.28.2小部件 (47)5结构件强度测试方法 (47)5.1强度测试位置识别方法 (47)5.1.1试验目的 (47)5.1.2试验条件 (47)5.2落锤测试 (48)5.2.1试验目的 (48)5.2.2试验条件 (48)5.2.4合格判据 (50)5.3弯折测试 (51)5.3.1试验目的 (51)5.3.2试验条件 (51)5.3.3程序 (53)5.3.4合格判据 (53)5.4拉力测试 (54)5.4.1试验目的 (54)5.4.2试验条件 (54)5.4.3程序 (54)5.4.4合格判据 (55)5.5NMT粘合质量初判 (55)5.5.1试验目的 (55)5.5.2试验条件 (55)5.5.3程序 (55)5.5.4合格判据 (55)5.6NMT剪切强度测试 (56)5.6.1试验目的 (56)5.6.2试验条件 (56)5.6.3程序 (57)5.6.4合格判据 (57)5.7NMT定向跌落测试 (57)5.7.1试验目的 (57)5.7.2试验条件 (57)5.7.3程序 (58)5.7.4合格判据 (58)5.8按键手感 (58)5.8.1试验目的 (58)5.8.2试验条件 (59)5.8.3合格判据 (59)5.9按键弹力曲线测试 (59)5.9.1试验目的 (59)5.9.2试验条件 (59)5.9.4测试步骤 (60)5.9.5合格判据 (60)5.10USB/耳机/卡托模拟插拔测试 (61)5.10.1试验目的 (61)5.10.2试验条件 (61)5.10.3程序 (61)5.10.4合格判据 (62)5.11表面能测试 (62)5.11.1试验目的 (62)5.11.2试验条件 (62)5.11.3程序 (62)5.11.4合格判据 (63)5.11.5说明 (63)5.11.6附OWENS 计算方法 (63)5.12装饰件拉拔力测试 (64)5.12.1试验目的 (64)5.12.2试验条件 (64)5.12.3程序 (64)5.12.4合格判据 (64)5.13卡托三杆弯测试 (64)5.13.1试验目的 (64)5.13.2试验条件 (64)5.13.3程序 (65)5.13.4合格判据 (65)5.14卡托横梁正向挤压测试 (65)5.14.1试验目的 (65)5.14.2试验条件 (65)5.14.3程序 (66)5.14.4合格判据 (66)5.15卡托横梁侧向挤压测试 (66)5.15.1试验目的 (66)5.15.2试验条件 (66)5.15.3程序 (67)5.16卡托扭曲测试 (67)5.16.1试验目的 (67)5.16.2试验条件 (68)5.16.3程序 (68)5.16.4合格判据 (68)5.17卡托钢片推出力测试 (68)5.17.1试验目的 (68)5.17.2试验条件 (69)5.17.3程序 (69)5.17.4合格判据 (69)5.18卡托弯折测试 (69)5.18.1试验目的 (69)5.18.2试验条件 (69)5.18.3程序 (70)5.18.4合格判据 (70)5.19螺钉防松扭力测试 (70)5.19.1试验目的 (70)5.19.2试验条件 (70)5.19.3程序 (70)5.19.4合格判据 (71)5.20螺钉破坏扭力测试 (71)5.20.1试验目的 (71)5.20.2试验条件 (71)5.20.3程序 (71)5.20.4合格判据 (71)6非功能类镜片可靠性测试方法 (72)6.1抗化学试剂测试 (72)6.1.1试验目的 (72)6.1.2试验条件 (72)6.1.3程序 (72)6.1.4合格判据 (72)6.2附着力测试 (72)6.2.1试验目的 (72)6.2.3程序 (72)6.2.4合格判据 (72)6.2.5说明 (72)6.3铅笔硬度测试 (73)6.3.1试验目的 (73)6.3.2试验条件 (73)6.3.3程序 (73)6.3.4合格判据 (73)6.3.5测试工具 (73)6.4显微维氏硬度测试 (73)6.4.1试验目的 (73)6.4.2试验条件 (73)6.4.3程序 (73)6.4.4合格判据 (74)6.5耐化妆品测试 (74)6.5.1试验目的 (74)6.5.2试验条件 (74)6.5.3程序 (74)6.5.4合格判据 (74)6.6耐手汗测试 (75)6.6.1试验目的 (75)6.6.2试验条件 (75)6.6.3程序 (75)6.6.4合格判据 (75)6.6.5说明 (75)6.7低温存储 (75)6.7.1试验目的 (75)6.7.2试验条件 (75)6.7.3程序 (75)6.7.4合格判据 (75)6.8高温存储 (76)6.8.1试验目的 (76)6.8.2试验条件 (76)6.8.4合格判据 (76)6.9交变湿热 (76)6.9.1试验目的 (76)6.9.2试验条件 (76)6.9.3程序 (76)6.9.4合格判据 (76)6.10温度冲击 (77)6.10.1试验目的 (77)6.10.2试验条件 (77)6.10.3程序 (77)6.10.4合格判据 (77)6.11酒精摩擦 (77)6.11.1试验目的 (77)6.11.2试验条件 (77)6.11.3程序 (77)6.11.4合格判据 (77)6.12钢丝绒测试 (78)6.12.1试验目的 (78)6.12.2试验条件 (78)6.12.3程序 (78)6.12.4合格判据 (78)6.13盐雾试验 (78)6.13.1试验目的 (78)6.13.2试验条件 (78)6.13.3程序 (78)6.13.4合格判据 (79)6.14水煮测试 (79)6.14.1试验目的 (79)6.14.2试验条件 (79)6.14.3程序 (79)6.14.4合格判据 (79)6.14.5说明 (79)6.15太阳辐射 (79)6.15.2试验条件 (79)6.15.3程序 (79)6.15.4合格判据 (80)6.15.5说明 (80)6.16背面油墨阻抗测试 (80)6.16.1试验目的 (80)6.16.2试验条件 (80)6.16.3程序 (80)6.16.4合格判据 (80)6.17挤压测试 (80)6.17.1试验目的 (80)6.17.2试验条件 (81)6.17.3程序 (81)6.17.4合格判据 (81)6.18镜片推脱力测试 (82)6.18.1试验目的 (82)6.18.2试验条件 (82)6.18.3程序 (82)6.18.4合格判据 (82)6.19镜片背面贴膜拉拔力 (82)6.19.1试验目的 (82)6.19.2试验条件 (82)6.19.3合格判据 (82)6.20四杆弯折(强化指标)测试 (82)6.20.1试验目的 (82)6.20.2试验条件 (82)6.20.3程序 (83)6.20.4合格判据 (83)6.21落球测试 (84)6.21.1试验目的 (84)6.21.2试验条件 (84)6.21.3程序 (84)6.21.4合格判据 (85)6.22.1试验目的 (85)6.22.2试验条件 (85)6.22.3程序 (85)6.22.4合格判据 (85)6.23透光率 (86)6.23.1试验目的 (86)6.23.2试验条件 (86)6.23.3合格判据 (86)6.23.4说明 (86)6.24水滴角 (86)6.24.1试验目的 (86)6.24.2试验条件 (86)6.24.3合格判据 (87)6.25表面能测试 (87)7特殊工艺测试方法 (87)7.1贴片logo附着力测试 (87)7.1.1试验目的 (87)7.1.2试验条件 (87)7.1.3程序 (87)7.1.4合格判据 (87)7.2贴片logo拉拔力测试 (87)7.2.1试验目的 (87)7.2.2试验条件 (87)7.2.3判定依据 (87)7.3贴片logo环境测试 (88)7.3.1试验目的 (88)7.3.2试验条件 (88)7.3.3合格判据 (88)7.4PET板材电池盖拉拔力测试 (88)7.4.1试验目的 (88)7.4.2试验条件 (88)7.4.3程序 (88)7.4.4合格判据 (88)7.5.1高温测试 (89)7.5.2吃锡测试 (89)7.5.3绝缘电阻测试 (89)7.5.4耐电压测试 (89)8供应商ORT测试要求 (89)8.1应用说明 (89)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产品保障性分析报告

产品保障性分析报告

产品保障性分析报告1. 简介本报告旨在对产品的保障性进行分析,包括产品的可靠性、安全性和可维护性等方面的评估。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评估,可以为产品的改进和优化提供有益的建议和指导。

2. 可靠性分析可靠性是指产品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正常运行的能力。

为了评估产品的可靠性,我们将进行以下分析:2.1 故障模式和影响分析(FMEA)故障模式和影响分析是一种系统性的方法,用于识别潜在的故障模式及其对产品性能的影响。

通过FMEA分析,可以确定关键的故障模式,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产品的可靠性。

2.2 可靠性测试通过进行可靠性测试,可以评估产品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可靠性表现。

常见的可靠性测试方法包括加速寿命测试、可靠性增长测试等。

通过这些测试,可以了解产品的寿命特性和可靠性水平,从而提供改进产品可靠性的依据。

2.3 MTBF分析MTBF(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s)是指平均故障间隔时间,是衡量产品可靠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对产品历史故障数据的分析,可以计算出产品的MTBF,从而评估产品的可靠性表现。

3. 安全性分析产品的安全性是指产品在正常使用过程中,对用户和环境不会造成伤害或危害的能力。

为了评估产品的安全性,我们将进行以下分析:3.1 安全风险评估安全风险评估是对产品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估的过程。

通过安全风险评估,可以确定关键的安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风险。

3.2 安全测试通过进行安全性测试,可以评估产品在不同使用场景下的安全性表现。

常见的安全性测试方法包括电磁兼容性测试、防护等级测试等。

通过这些测试,可以了解产品在各种情况下的安全性能,从而提供改进产品安全性的依据。

3.3 安全性标准符合性评估评估产品是否符合相关安全性标准的要求,如ISO 9001等。

通过安全性标准符合性评估,可以确定产品是否满足相关安全性标准的要求,为产品的改进提供指导。

4. 可维护性分析可维护性是指产品在出现故障或需要进行维护时,能够快速、方便地进行维修和维护的能力。

手机可靠性报告

手机可靠性报告

手机可靠性报告1. 引言手机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通信工具,其可靠性对消费者来说至关重要。

本报告旨在评估手机可靠性,并提供相关数据和分析结果,以帮助消费者在选购手机时作出明智的决策。

2. 方法为了评估手机的可靠性,我们采用了以下的方法:1.数据收集:通过调研市场上常见的手机品牌,收集相应的可靠性数据。

2.数据分析: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对手机的各项指标进行分析。

3.综合评价:综合考虑各项指标的结果,对不同手机品牌进行评价。

3. 数据收集我们收集了来自消费者反馈、市场研究报告以及专家评测的数据,涵盖了各个主流手机品牌的可靠性情况。

在数据收集过程中,我们注重样本的多样性和数据的可信度。

4. 数据分析我们对手机的可靠性进行了以下方面的分析:4.1. 故障率故障率是评估手机可靠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我们统计了各个手机品牌在使用一定时间后出现故障的情况,并计算了故障率。

4.2. 品牌口碑品牌口碑可以反映该品牌手机的整体可靠性水平。

我们通过调研消费者对各个手机品牌的评价和意见,以及市场上对该品牌手机的认可程度,来评估品牌口碑。

4.3. 客户满意度客户满意度是评估手机可靠性的重要指标之一,反映了用户购买后是否满意手机的性能和质量。

我们收集了消费者对不同手机品牌的满意度评价,并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5. 综合评价基于数据分析的结果,我们对各个手机品牌的可靠性进行综合评价。

评价结果旨在给消费者提供一个参考,方便其在购买手机时作出明智的选择。

6. 结论根据我们的数据分析和综合评价,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A品牌手机在故障率方面表现最佳,被广大消费者所认可。

2.B品牌手机在品牌口碑和客户满意度方面表现出色,是一个可靠的选择。

3.C品牌手机在整体可靠性方面需要改进,消费者对其满意度较低。

需要指出的是,不同的消费者有不同的需求和偏好,最终的选择还需根据个人情况进行权衡。

7. 建议基于我们的分析和结论,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对于追求可靠性的消费者,可以考虑选择A品牌手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9712产品可靠性指标预计报告(V1.0)
目录
1可靠性预计方法论 (4)
1.1单元可靠性预计方法 (4)
1.2器件级失效率预计 (4)
1.3单板级失效率预计 (4)
1.4系统级可靠性指标预计 (4)
1.5其他相关参数选取 (5)
2S9712产品典型配置及其可靠性模型 (6)
2.1S9712产品典型配置 (6)
2.2S9712产品典型配置可靠性模型 (6)
3S9712产品系统可靠性指标 (6)
3.1单元可靠性指标预计 (6)
3.2S9712产品系统可靠性指标 (8)
S9712产品可靠性指标预计报告
关键词:S9712产品,典型配置、可靠性预计
摘要:本报告建立了S9712产品典型配置的任务可靠性模型,主要使用商业产品通用的国际标准TELCORDIA SR-332《Reliability Prediction Procedure for Electronic Equipment》和公司企业标准《可靠性指标预计分配规范》,对系统任务可靠性指标进行计算。

缩略语:
MTBF : 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s,平均故障间隔时间,一般适用于可修系统;
FITs : Failure in Time,失效率单位,1FITs=10-9/hr;
MTTR : Mean Time To Repair,平均修复时间;
Reference:
1
可靠性预计方法论
1.1
单元可靠性预计方法
本报告中单元可靠性采用“TELCORDIA SR-332, Reliability Prediction Procedure for Electronic Equipment ”中的Method I,计数法进行可靠性预计,该方法计算得到的是在工作温度40℃,50%的电应力下的失效率。

1.2 器件级失效率预计
元器件失效率计算公式为:
Ti
Si Qi Gi SSi πππλλ⋅⋅⋅=
其中:
λGi ——第i 个器件的基本失效率; πQi ——第i 个器件的质量等级因子; πSi ——第i 个器件的电应力因子; πTi ——第i 个器件的温度应力因子;
对于情况1和情况2,由于在在40℃温度,50%的电应力下,πS =πT = 1.0。

因此该公式可以简化为:
Ssi =
Gi
Qi
1.3 单板级失效率预计
单板失效率是该单板上所有器件失效率的累加:
∑=⋅=n
i SSi
i E SS N 1
λπλ
其中:
n ——不同器件类型的种类数目; Ni ——第i 种器件的个数;
πE ——环境因子,对于地面固定的情况,πE =1.0。

1.4 系统级可靠性指标预计
冗余单元组成的系统,可采用Markov 状态图的方法进行可靠性指标建模。

串联单元组成的系统,直接将各单元的可用度相乘得到系统的可用度。

单元MTBF 是单元失效率的倒数: MTBF=1/λ。

A (Availability) = MTBF/(MTBF+MTTR) Downtime = 525600×(1-A) mins/yr
1.5 其他相关参数选取
本报告的平均修复时间MTTR只包括现场修理时间,而不包括人员到达的路途时间
以及后勤管理所需的时间。

本报告根据MIL-HDBK-472,美军标维修性预计手册的原则,以及工程经验和现场
数据确定各单元及设备的平均修复时间MTTR为0.5小时。

同理,根据工程经验,冗余单元的倒换成功率为90%。

2 S9712产品典型配置及其可靠性模型
2.1 S9712产品典型配置
典型配置如下图所示。

图1 S9712产品典型配置图
2.2 S9712产品典型配置可靠性模型
根据上面的产品典型配置图,得到产品系统级可靠性模型框图如下。

图2 S9712产品系统级可靠性模型框图
3 S9712产品系统可靠性指标
3.1 单元可靠性指标预计
采用上面介绍的方法,各单元的可靠性指标预计如下:
表1 单元可靠性指标预计值
3.2 S9712产品系统可靠性指标
根据上面介绍的方法论,预计得到S9712产品系统可靠性指标如下表。

表2 系统可靠性指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