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采区设计样本
煤矿采区设计 精品
XX煤矿采区设计说明书编制:审核:负责人:日期:第一章序言一、矿井基本情况1、XX县XX煤矿位于XX省XX县城北方向,距XX县城约13km,距下山镇约6 km。
矿区有简易公路与320公路相连,交通方便。
XX 县XX煤矿隶属XX县下山镇管辖;属私营性质。
XX县XX煤矿属于整合矿井,由原XX县XX煤矿、XX县兴柳煤矿、XX县海马坡脚煤矿等三矿整合形成,整合以原XX煤矿为主体进行,整合后新的矿井名称为XX县XX煤矿,于2011年5月验收合格成为年产15万吨的生产矿井,云南工投集团动力配煤股份有限公司又于2 0 1 1年10月将其收购。
2、根据采矿许可证的划定,XX省国土资源厅2011年5月下发的XX县XX煤矿采矿许可证(证号:C5200002011051120113066),由17个拐点坐标划定。
准采标高由+1650m至+1200m 面积3.7402Km。
根据XX 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院2007年5月提交的《XX省XX县XX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保有(122b +332+333)资源量为819万吨(包括村寨及工业广场压覆资源量为188万吨);潜在煤炭资源量(334?)为936万吨(包括村寨及工业广场压覆资源量为188万吨)。
”矿井服务年限18.79年,该矿井按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管理。
3、矿井为平硐矿井用一条主平峒(串车运输)担负煤炭、矸石、材料运输及行人、进风、敷设各种管线等任务;用一条回风斜井回风。
主平峒位于原XX煤矿工业广场,回风斜井位于原兴柳煤矿工业广场,中央分列式通风方式,开采方式为本次开采方案设计设置+1548m运输大巷,+1548m运输大巷布置在K1煤层和K 2煤层之间。
在K3煤层回风大巷标高布置回风大巷,回风大巷主要做一采区回风用。
回风大巷与回风斜巷沟通后与回风斜井相连。
采煤工艺原一采区为放炮落煤。
4、矿井水平划分:整合后开采系统初期主采向斜轴西北翼K2和K3煤层,初期开采水平为主平硐和运输大巷标高+1548m。
采区设计正文2
第一章矿井概况第一节井田地质特征一、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1、井田位置和顺东盛煤业有限公司煤矿位于和顺县城东北,直距4km的李阳镇后峪村附近,行政区划属李阳镇管辖。
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13°35′32″-113°37′40″,北纬37°20′26″-37°21′33″。
批准开采3、8、15号煤层,批准井田范围由7个坐标点圈定,矿区面积3.0259km2,设计生产能力45万t/a。
2、交通条件区内有乡镇公路直通和顺县城,从和顺至榆次、阳泉、左权等有干线公路相通,区东侧有阳(泉)-涉(县)铁路通过,东侧1.5km 处阳(泉)-黎(城)207国道通过。
和顺县泊里煤站距本井田约2.5km。
二、地质勘探程度1958年原煤炭部119队进行了包括本井田在内的昔阳—左权间地质普查工作,并于同年12月提交了《山西省沁水煤田昔阳—左权间地质普查报告书》,该次勘探在井田北侧施工有一个钻孔(15号孔)仅收集到该钻孔的8号、15号煤层厚度资料,但未收集到煤层质量验收评级资料。
1959年下半年—1960年6月,119队相继在李阳、三奇、泊里井田进行精查勘探、施工钻孔29个,进尺8045.0m。
1980年前后,原山西省水文一队在和顺县先后施工有牛川N-81号孔、泊里K8孔和蔡家庄6号孔,其中泊里K8孔位于本井田北侧约2km,其抽水试验资料可供利用。
1981年煤炭部西安航次大队对和顺去进行航空摄影,1982年-1983年山西煤田地质综合普查队进行了外业调绘,1984年煤炭部西安航测大队内业成图,提交有1:5000地形图。
1987年由山西煤田地质勘探队148队对包括井田在内的和顺勘探区进行普查勘探,1988年8月结束野外施工,1989年提交普查报告,共施工钻孔19个,进尺19485.18m。
2010年1月-2010年12月,由山西煤炭地质勘探队对本矿井田范围内进行了精查勘探,2010年12月结束野外施工,共施工钻孔15个,进尺7500m。
采区设计说明书示例
目录1. 采区概况及地质特征 (1)1.1采区概况 (1)1.2采区地质概况 (1)2. 采区储量及服务年限 (2)2.1储量 (2)2.2采区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2)3.采区巷道布置与采煤方法的选择 (3)3.1采准巷道布置方案的提出 (3)3.2采准巷道布置方案比较 (3)4、采煤方法及回采工艺 (5)4.1采煤方法 (5)4.2回采工艺 (6)5、采区生产系统和主要机械设备选型 (8)5.1、液压支架 (8)5.2、采煤机 (8)5.3、刮板输送 (8)5.4、转载机 (9)5.5、破碎机 (9)5.6、可伸缩胶带输送机 (9)5.7、乳化液泵 (9)5.8、回柱绞车 (10)5.9、水泵 (10)5.10、移动变电站 (10)6、通风与安全 (10)6.1、回采工作面所需风量计算 (10)6.2、掘进工作面所需风量计算 (11)6.3、硐室所需风量的计算 (12)6.4、采区总需风量 (12)7、巷道断面的选择 (14)7.1、煤层运煤平巷 (14)7.2、煤层运料平巷 (15)7.3、阶段运输斜巷 (15)7.4、阶段回风斜巷 (16)7.5、采区煤仓 (17)8、采区生产系统 (18)9、采区的主要经济指标及劳动组织表 (19)1.带区概况及地质特征1.1采区概况本带区为某矿的一个接替采区,采区走向长1520m,倾斜长度980m,其面积为2430000m2。
该带区东以井筒煤柱为界,西以平安二号断层为界,上部水平是+420m,下部水平为+300m。
1.2采区地质概况1.2.1地质构造地质构造简单,无褶曲、断层和火层岩侵入。
煤层顶底板岩性稳定。
该带区的煤层平均倾角为6°,为进水平煤层。
1.2.2煤层本采区可采煤层为两层煤,第一层煤厚4.3米,顶板为砾页岩,底板为砂页岩;第二层煤厚4.2米,顶板为页岩,底板为中砂岩。
两层煤均属于厚煤层,煤层在井田范围内是比较稳定的,变化较小,规律性强。
采区设计参考资料
采区设计参考资料采区概况及地质特征第一节采区概况一、采区范围:说明采区所在的水平,采区四周边界,采区走向长度、倾斜长度、采区面积、开采上、下限标高。
二、邻近采区开采情况:说明邻近采区开采情况三、地面位置及建筑物:采区对应的地面位置、区域、地形地貌、水系、地面积水范围及区域内的建(构)筑物,开采后对地面建(构)筑物的影响情况、破坏程度及应采取的措施。
四、区内钻孔情况:概述区内钻孔的数量、封孔质量、可利用程度等。
区内钻孔特征表第二节煤层赋存情况及顶底板特征一、煤层赋存情况:概述煤层赋存情况并填下表:煤层赋存情况表煤层特征表煤层工业指标表二、煤层顶底板特征:分煤层详述煤层顶底板岩性、厚度、颜色、结构性质等。
第三节采区储量分析分析计算采区及各煤层工业储量、可采储量等。
采区储量汇总表第四节地质构造分析采区范围内及其周围的构造分布情况,包括断层的产状、性质、揭露控制程度以及对开采的影响程度等。
断层特征表第五节水文地质一、实见水文地质:叙述已开拓、开采的相邻采区、相同煤层实见水文地质及水害情况。
二、主要含水层及地质构造的水文地质特征:1、说明主要含水层及其主要特征(指从第四系至奥灰对采区涌水有影响的含水层)。
2、主要构造水文地质特征三、安全隔水层厚度:计算受水威胁采区掘进巷道安全隔水层厚度。
四、突水系数计算:采用公式:Ts=P/(M-Cp-Dg)式中:Ts—突水系数(MPa/m);P—隔水层承受的水压(MPa);M—隔水层厚度(m);Cp—采矿对底板隔水层的扰动破坏深度(m);Dg—隔水层中危险导高(m);矿压破坏深度Cp:七层煤按11m,正常块段八层暂按12m,九层暂按10m,十层暂按8m。
受多个含水层威胁的,要分别计算突水系数。
根据突水系数划分受水威胁块段范围,确定正常块段突水系数大于0.1 MPa/m和复杂块段突水系数大于0.06 MPa/m的上限标高。
五、断层防水煤柱:断层防水煤柱的留设,要符合《水文地质规程》的有关规定要求,需要计算的煤柱,要有计算过程(与采区地质说明书相符)。
《某矿采区设计》word版
第五章采区布置及装备第一节采煤方法一、采煤方法的选择1、煤层赋存条件区内主要可采煤层为批准开采的山西组3号和太原组8-2、15-1、15-3号煤层,现将各煤层分述如下:位于山西组下部的3号煤层,上距K8砂岩28.37~39.60m,平均33.47m。
下距K7砂岩3.83~20.03m,平均13.05m,下距8-2号煤层31.23~75.56m,平均54.39m。
煤层厚5.80~7.27m,平均厚6.64m,煤层结构简单,局部含一层夹矸,层位、厚度均稳定,全井田可采(部分已采空)。
3号煤层顶板多为泥岩、砂质泥岩;底板多为泥岩,局部为细粒砂岩。
位于太原组三段下部的8-2号煤层,上距K5灰岩下10.45~17.78m,平均14.44m,下距K4灰岩10.13~19.91m,平均14.53m,上距3号煤层31.23~75.56m,平均54.39m,下距15-1号煤层46.59~64.19m,平均61.76m。
煤层厚0.50~2.42m,平均1.66m,局部含一层夹矸,层位较稳定。
对比可靠,全井田可采。
8-2号煤层顶板主要为泥岩、砂质泥岩;底板为泥岩,局部为细粒砂岩。
位于太原组一段上部的15-1号煤层,上距K2石灰岩2.67~6.96m,平均5.36m,上距8-2号煤层46.59~64.19m,平均61.76m;下距15-3号煤层2.45~5.37m,平均4.13m。
煤层厚0.74~1.37m,平均厚1.05m,无夹矸,层位、厚度稳定,全井田可采。
15-1号煤层顶板多为泥岩、砂质泥岩、局部为炭质泥岩;15-1号煤层底板多为泥岩、砂质泥岩。
位于太原组一段下部的15-3号煤层,上距15-1号煤层2.45~5.37m,平均4.13m,下距K1砂岩1.73~4.59m,平均3.19m,煤层厚0.56~1.91m,平均1.46m。
结构较复杂,局部夹2~3层夹矸,层位稳定、厚度较稳定,全井田可采。
15-3号煤顶板多为泥岩,底板多为泥岩、铝质泥岩和细粒砂岩。
采区方案设计
采区方案设计1 采区概况1.1采区位置及范围西二二区位于杏花煤矿井田范围的西部,为城F60、DF19、F108断层所夹地块。
西二二区北部为西二中部层,由F108断层所隔。
东部为西二三区,由DF19断层所隔。
西为城山煤矿,以城F60断层为界。
西二二区平均走向长在675米,平均倾斜长在1300米。
西二二区范围内共有8个钻孔,有4个钻孔将煤层全部揭露。
通过钻孔资料来看,该采区内可采煤层有36#、37#、39#、48#、54#共计5层,地质储量 411.7万吨,可采储量349.9万吨。
上部层23#煤层已开采完毕,采区正在回采28#、30#煤层。
地表标高在246米-200米。
1.2地质构造状况从开采23#、28#煤层来看,采区内地质构造状况较简约。
在采区中上部发育FA、FB两条断层,该断层均为实见断层。
在实际揭露中,断层均无淋水和瓦斯突涌现象。
断层面较完整。
2 采区设计方案依据西二二区〔36#、37#、39#、48#、52#、54#〕采区煤层赋存条件、地质构造特点及现有生产系统等,采区三条道布置在DF19断层右侧,单翼开采。
拟定三套设计方案〔详见图1〕,其设计方案如下:2.1方案Ⅰ:由二区主运巷施工反倾斜穿层下山绞车道找36#、37#、38#、39#、48#、52#、54#煤层;由二区30#层皮带到最低点施工下山皮带道,反倾斜穿层找36#、37#、38#、39#、48#煤,利用30#层皮带道及二区煤仓,反倾斜皮带道见煤后沿煤布置采区三条道〔绞车道、皮带道、风道〕,36#、37#、38#、39#中部煤层组联合布置〔36#、37#、38#、39#中部煤层组采用联合布置,48#、52#、54#煤下部煤层组采用单层布置〕。
2.2方案Ⅱ:由二区主运巷施工反倾斜穿层下山绞车道找36#、37#、38#、39#、48#、52#、54#煤层;重新施工采区装车站及采区煤仓,由采区煤仓上口施工下山皮带道找36#、37#、38#、39#、48#煤,见煤后沿煤布置采区三条道〔绞车道、皮带道、风道〕〔36#、37#、38#、39#中部煤层组采用联合布置,48#、52#、54#煤下部煤层组采用单层布置〕。
煤矿采区设计
第一章矿井概况第二章设计采区地质概况一、采区位置+2343m水平南翼采区位于矿井运输下山车场以南, +2359水平以下,阶段高度16m。
从井田中央车场(2365水平车场)南翼采区总走向长度为380米,煤层平均水平厚度34米,南翼采区内煤层沿走向煤层倾角有变化,从运输上山位置算向南翼走向270米倾角为14°,从270米至采区边界煤层倾角约为20-23°。
采区与地面的垂深为78米。
二、采区邻近关系及老窑和采空区+2359水平南翼采区上部为+2365水平南翼采区,两个采区之间的高差6米,2004年6月25日已采完封闭,回采范围为走向从+2365水平井田南边界到+2365水平南翼采区第一煤门以南10米处,共329米,回风水平标高+2386,阶段高度21米。
+2365水平北翼采区范围为走向从+2365水平井底车场算起向北153米。
+2365水平井底车场永久煤柱为86米。
+2365水平和+2359水平南北翼采区范围内无小窑开采破坏区,但上部+2365水平南翼采区采空区与+2359水平南翼采区有重叠现象。
因+2365水平以上(包括+2365水平)都为仓储式开采,有阶段煤柱和仓间煤柱,采空区顶板没有完全垮落,采空区的火、水、顶板等灾害对+2359水平的影响较大,采区布置过程中要做好探放水工作,并采区投产前要做好采空区灭火和预先放顶工作。
矿井南部有原乌鲁木齐县水西沟乡小东沟(东来顺)煤矿立井,开采最底水平标高为+2357米(一说+2337m),北翼采区走向长度为102米。
原乌鲁木齐县水西沟乡小东沟煤矿北翼采区与我矿南翼采区边界之间有40米的边界煤柱。
三、采区地质煤层顶底板A号煤层顶板岩性为粉砂岩,含泥质成份,不稳定,易冒落,属软弱岩石。
A号煤层底板为泥岩,厚2.0m。
全区稳定发育,遇水软化或膨胀。
该泥岩极不稳定,开采时一般都留有护底煤柱,不揭露该底板,A号煤层底板为软弱岩石,曾经发生过因顶板冒落造成人员伤亡事件。
煤矿采区设计文本
目录第一章采区概况及建设条件 (2)第一节采区概况 (2)第二节地质情况及可采煤层情况 (3)第三节采区储量 (5)第二章采区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7)第一节采区生产能力的确定 (7)第二节采区服务年限 (8)第三章采煤方法选择及采区参数选择计算 (9)第一节采煤方法选择 (9)第二节采区(或盘区、分区)参数选择计算 (11)第四章采区巷道布置 (14)第一节采区巷道布置方案的、采区上(下)山的位置、数目和用途选择 (14)第二节采区生产系统综述 (15)第三节采区回采工作面配备和生产能力验算 (16)第四节开采顺序 (17)第五节采区准备工作及组织 (17)第五章回采工艺 (19)第一节设计回采工作面概况 (19)第一节回采工艺的确定 (21)第三节循环方式、作业形式的选择及循环图表的编制 (22)第一章采区概况及建设条件第一节采区概况一、采区位置、开采范围宏杰煤矿四采区位于井田南翼二水平,上(浅部)以+1400m标高煤层底板等高线为界,与一水平二采区相接;下(深部)以+1200m标高煤层底板等高线为界;南以井田边界为界,北与二水平5采区为界。
二、与邻近采区关系、采区内煤系产状、可采层厚度含煤地层为龙潭组,井田内自下而上共有6层可采煤层,其中全井田可采和基本可采煤层3层,厚度8.40m;三采区可采煤三层,见表1-2-2。
1、1号煤层位于龙潭组中段上部,一般厚2.10~3.20m,可采平均厚2.65m,容重为1.46t/m3。
全区可采,煤层稳定,属特低硫中灰煤,煤层硫份在0.82%,灰份平均16.23%,可选性好。
顶板条件:1号煤层煤层直接顶板为粉砂质,厚3.50m左右,具水平层理,节理较发育。
底板条件:底板为泥岩、炭质泥岩,较软,无夹矸,吸水性较强。
2、2号煤层位于龙潭组中段中部,一般厚2.40~3.10m,可采平均厚2.75m,容重为1.56t/m3。
全区可采,煤层稳定。
顶板条件:9煤层顶板为粉砂质泥岩,厚4.0m左右,为灰色泥质粉砂岩,具水平微波状层理。
《煤矿采区设计》doc版
《煤矿采区设计》doc版《煤矿采区设计》doc版煤矿采区设计范例XX 市煤炭工业局二OO九年三月ZAA市煤矿采区设计和图纸交换(培训资料) 编审组组长:副组长:主编:主审:副主审:编审组成员:××县××煤矿采区设计说明书××单位二OO×年×月× ×县× ×煤矿采区设计工程编号:建设规模:9.0万t/a 设计单位(盖章):设计单位负责人:项目负责人:××煤矿(盖章):矿长:总工程师:二OO×年×月×日参与设计人员名单专业姓名职务或职称采矿通风安全机电运输地质测量经济××县××煤矿采区设计说明书目录前言第一章矿井概况第一节概况第二节矿井现状第二章矿井地质第一节地层第二节地质构造第三节煤层、煤质第四节开采技术条件第三章采区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第一节水平及采区划分第二节采区储量第三节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第四章采区布置第一节采区巷道布置第二节巷道掘进第三节采煤方法第五章通风与安全第一节概况第二节通风第三节通风设施及防止漏风、降低风阻措施第六章主要设备第一节提升设备第二节排水设备第三节通风设备第四节压风设备第七章采区供电第一节供电方式第二节电力负荷第三节采区供电第四节井下通讯第八章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第九章安全技术措施第一节瓦斯灾害防治措施第二节综合防尘措施第三节消防火措施第四节水害防治措施第五节顶板事故防治措施第六节运输事故防治措施第七节提升事故防治措施第八节电气事故防治措施第九节井下安全监控系统及自救器配备第十节矿山救护第十章技术经济第一节建井工期第二节劳动定员及劳动生产率第三节建设投资估算第四节采区设计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第2页××县××煤矿采区设计说明书附录1、设计委托书;2、采矿许可证;3、煤炭生产许可证;4、云南省煤矿生产能力复核证书;5、安全生产许可证;6、云南省煤矿矿井瓦斯等级鉴定证书;7、煤层自燃倾向性鉴定报告;8、煤尘爆炸危险性鉴定报告。
2020年镇雄县煤矿采区设计(样本)参照模板可编辑
镇雄县河对门煤矿52采区设计镇雄县刘家坡煤矿采区设计说明书工程编号: 2009001核定生产能力: 5.0万t/a设计单位(盖章):镇雄县刘家坡煤矿项目负责人:施世全赵剑锋煤矿(盖章):镇雄县刘家坡煤矿矿长:李贤宽总工程师:陈传新二00九年八月十五日镇雄县河对门煤矿52采区设计第2页参与设计人员名单镇雄县河对门煤矿52采区设计目录前言 (1)第一章矿井概况 (7)第一节概况 (7)第二节矿井地质 (12)第三节开采技术条件 (25)第四节煤矿生产各系统现状、能力及安全管理情况 (32)第五节采区划分情况 (39)第二章52采区地质情况 (43)第一节采区概述 (43)第二节采区煤层及顶底板特征 (44)第三节采区地质构造 (46)第四节煤质瓦斯煤尘 (47)第五节采区水文地质特征 (48)第六节采区储量 (50)第三章采区布置 (52)第一节采区巷道布置方案的选定 (52)第二节技术经济比较 (56)第三节采区布置形式 (58)第四节采区主要巷道位置的确定依据 (59)第五节主要系统布置 (59)第六节采区车场设计 (61)第1页镇雄县河对门煤矿52采区设计第七节采区巷道服务年限、主要断面、支护方式 (61)第四章采区生产系统设计及设备 (65)第一节采区概况 (65)第二节开拓系统 (65)第三节采煤方法 (66)第四节提升运输系统 (70)第五节供电系统 (71)第六节排水系统 (75)附:采区生产设备配备表4-1 (75)第五章安全设施设计及安全措施 (77)第一节通风系统 (77)第二节安全监控系统 (95)第三节通讯、防尘、防灭火系统 (97)第四节压风系统及避难硐室 (98)第五节矿山救护及避灾路线 (99)第六节安全技术措施 (101)一瓦斯灾害防治措施 (101)二综合防尘措施 (103)三消防灭火措施 (103)四水害防治措施 (107)五顶板事故防治措施 (107)六运输事故防治措施 (113)七胶带输送机事故防治措施 (115)第2页镇雄县河对门煤矿52采区设计八电气事故防治措施 (115)附:采区安全及应急救援设备配备表 (117)第六章采区接替和施工设计 (120)第一节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120)第二节采区内各区段采掘接替计划及工作面开采顺序 (121)第三节生产能力验证及三量平衡管理 (122)第四节采区施工计划 (124)第五节采区巷道施工和掘进费用计算 (127)第六节施工组织和劳动定员 (130)第七章技术经济 (133)第一节采区储量利用及回采率 (133)第二节建设投资估算 (134)第三节采区设计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36)编后语: (138)附件目录1、采矿许可证;2、煤炭生产许可证;3、云南省煤矿生产能力复核证书;4、安全生产许可证;5、矿长资格证第3页镇雄县河对门煤矿52采区设计6、云南省煤矿矿井瓦斯等级鉴定证书;7、煤层自燃倾向性鉴定报告;8、煤尘爆炸危险性鉴定报告。
煤矿采区设计范本12页word
第一章采区地质概况第一节采区概况一、交通位置能源煤矿,行政区划隶属于XX县XX镇管辖。
矿区位于XX县城南东方向,公路里程56千米处(简易公路),地理坐标:东经104°25′00″—104°26′00″,北纬25°32′15—25°33′15″,面积2.39平方千米。
省级公路从大河西部通过,大河镇至矿区有简易公路相通,里程约26千米,富源至曲靖65千米(二级路面),贵成线支线经过富源县城,交通尚属方便(见图1)。
二、矿井情况该矿井位于××矿一水平右翼,东以矿井边界为界,西与六采区相临,东翼1950等高线为界,西翼1700m等高线为界,走向平均长度1200m,采区平均倾斜长800m,采区面积为0.45Km2。
采区可开采煤层为K9一层煤,K9平均厚度2 m,煤层的倾角平均为170,一层煤均为主焦煤,煤的密度均为1.4t/m3。
能源煤矿矿区属低—中山区,地势西部、北部、东部高,中部、南部低,地形切割剧烈。
区内最高点为北东区无名山梁,海拔标高+2181.72米,最低点为南部小溪沟,海拔标高为+1823米,最大相对高差358.72米。
第 1 页第二节地质特征及水文地质条件一、煤层顶底板情况煤层伪顶为粘土岩及砂质泥岩。
粘土岩厚0.05~0.2m,鲮片状,松软易土脱落;砂质泥K9岩厚0.2m~0.4m,灰黑色、厚状、质硬。
直接顶为厚0.05m~0.15m等间距互层的层状、似层状菱铁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厚度为6m~10m,基本顶为中等稳定顶板。
伪底为厚0.1m~0.3m的碎屑状粉砂质粘土岩,水侵呈粘糊状,易膨胀。
直接底为透境状、藕节状菱铁质粉砂岩包裹于泥质粉砂岩中。
厚度为4m~5m。
二采区地质构造采区内为向斜构造,向斜两翼为单斜构造。
单斜产状:左翼213°NE∠17°右翼1°SE∠17°在开采时可沿向斜轴布置上山巷道。
煤矿开采学第十六章采区方案设计
工程量小
较容易 短 少
第三方案 一煤一岩上山方案
工程量较大比比第二方案 多掘170m石门
困难
较长。每区段增加60m通 风距离
多(同第一方案)
5.巷道维护 6.支架回收
维护工程量少,维护费用低
煤层上山,梯形金属支架 受采动影响大,维护 工程量大,费用高
第一条煤层上山,维护工 程量较大,费用较高
无法回收
第三节 采区参数的确定
❖ (二)采区尺寸数值
❖ 采区尺寸包括采区走向长度和倾斜长度。 ❖ 使用单体液压支柱的普采工作面采区,其走
向长度一般为1500~2000m。 ❖ 综采采区宜用单面布置,其走向长度一般不
小于1000m;当双面布置时,一般不小于 2000m
第三节 采区参数的确定
❖ 二、采煤工作面长度 ❖ (一)影响工作面长度的因素 ❖ 1.煤层赋存条件 ❖ 2.机械设备及技术管理水平 ❖ 3. 巷道布置 ❖ (二)采煤工作面长度 ❖ 综采:150~200m; ❖ 普采:120~150m; ❖ 炮采:80~150m; ❖ (综采目前有已达300m以上)
135.1 83.7
2.21
17-2
134.0 2.30
+100
矿
16-1 +80
井
134.9 2.08
72.2
+60
边
+40
界
16-2
134.6 2.20 +20
±0
第五节 采区方案设计案例
❖ 第一方案采区巷道布置图
Ⅰ
2
J
13 9ˊ
七
采 区
9
6
17-1 8ˊ
135.1 83.7
精编镇雄县煤矿采区设计样本
精编镇雄县煤矿采区设计样本一、煤矿概况镇雄县地处山区,拥有丰富的煤矿资源。
该煤矿采区设计的目标是高效、安全、环保的生产,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以下是该煤矿的基本情况:1.煤矿类型:地下煤矿2.矿区面积:500平方公里3.矿井类型:立井4.煤矿产量:年产煤量200万吨5.煤矿设备:拥有全自动采煤设备、通风设备、运输设备等二、煤矿采区设计方案1.采区规划:根据煤矿资源分布情况,采用分层开采方式,合理确定采煤界限和矿井布置,以最大程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效率。
2.采区布置:按照安全、高效、经济的原则,将矿井分布在矿区不同地带,将煤矿设施和生活设施分开,减少设备互相干扰,提高生产效率。
3.通风设计:煤矿通风设计是煤矿采区设计中的重要环节。
合理的通风系统可以保证矿井内空气的新鲜,降低瓦斯浓度和粉尘含量,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通风系统应该包括主风机、通风巷道、通风井等设施,满足煤矿安全生产的需求。
4.采煤设备选择:在煤矿采区设计中,选择合适的采煤设备对提高生产效率至关重要。
针对该煤矿的情况,应选用适应煤层厚度和倾角的全自动采煤设备,配备先进的控制系统和安全监测设备,确保采煤过程的安全和高效。
5.采区安全:煤矿采区设计必须重视安全问题。
在煤矿采区设计中,应设立安全管理机构,建立完善的安全制度和操作规范,定期进行安全培训和演练,严格执行安全标准,确保煤矿生产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
三、经济效益预测根据该煤矿采区设计方案,预计可以达到以下经济效益:1.年产煤量增加:通过科学合理的区域布置和设备选择,预计年产煤量将增加到300万吨以上,大幅提高煤矿生产能力,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撑。
2.生产成本降低:采用全自动采煤设备和先进的控制系统,可以减少人力投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煤炭产值。
3.环保效益提升:通过合理的通风设计和设备选择,降低了瓦斯排放和粉尘含量,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提升了煤矿的环保效益。
四、结语煤矿采区设计是煤矿生产的重要环节,对于实现煤矿高效、安全、环保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开采设计书样本
第一章总论一、目的与任务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地的大中型基础工程建设项目相继展开,石灰岩用量不断增长,为了引导乡镇及个体矿山企业走上“依法办矿、科学采矿、安全生产、保护环境”的轨道,以及符合整顿验收的要求,受XXXXXX股份有限公司的委托,我院依据XXXXXXX地质勘查中心湖北总队所提供的《XXXXXX 口矿区灰岩矿矿产资源储量检测地质报告》和矿方提供的开采现状图及相关资料进行了该石料厂开采设计,并提交《XXXXXXX股份有限公司石灰石矿开采设计》报告书。
二、概述(一)地理交通位置矿区位于XX市XX镇南约0。
5km处,地理坐标:东经112°16’30",北纬3l°16’32”。
矿区在XX市城区西北方向的XX以西,距城区约40km,两者有公路相通(水泥路面),并于XXX与207国道相连。
矿区距XX铁路的XX站约2km,并有公路相通,交通极为方便.矿区与厂区相为齿唇。
(二)自然地理及经济概况矿区属丘陵区,山势平缓,最高点标高130米,最低点59米,相对高差71米,坡角10-30°。
山势呈NW—SE走向.矿区地处温带,属大陆性气候。
年平均气温15℃,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2℃,绝对最低气温为—7℃;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8℃,绝对最高气温37℃。
年平均降水量957mm,其中6—8月占60%;年平均蒸发量为1488mm,平均相对湿度77%,全年无霜期260天左右。
夏季主导风向为南偏东,冬季主导风向为北偏西,年平均风速 3.5M1/S,最大风速26M/S.区内植被不甚发育。
主要分布有荆棘及灌木等。
区内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生产水稻、棉花等,粮食自给有余。
工业以建材石料、石灰,水泥、化工为主,经济较为发达.三、矿山开采现状该企业XX年由XX县开办,原名为“XX县水泥厂”,县建材工业公司主管,属国营企业。
矿石开采为人工小型露采,板车运输,当年采出矿石11万吨。
XX年XX月经湖北省体改委批准,将原“XXX厂”变更为“XXXXXX股份有限公司”。
煤矿设计图样本
1.矿区概述及井田特征1.1矿区概述1.1.1地理位置五龙煤矿位于阜新市西南10公里处,阜新煤田的中部,井田东为海州立井和海州露天矿,西至F2断层,南至煤层最低可采边界线,北至-100米标高线。
其行政区域属于阜新市所辖。
1.1.2 交通状况五龙煤矿东北距阜新火车站3.5km,有矿区专用线与新义铁路线连接,西北5km处有锦阜公路通过,交通比较便利,1.1.3 自然地理1)矿区地形、地貌五龙矿地表呈丘陵构造,地面标高为+173.5 m。
总的趋势是东高西低,南高北低。
井田内无较大地表水系,对本井影响较小。
2)矿区的气候、雨期及降雨量本区属大陆干旱气候,蒸发量大,降水量小,夏季短而干燥,冬季漫长。
年平均气温-3.3℃,最低气温-46.7℃,最高气温+36.5℃。
月平均降雨量为60.8mm,最小降雨量为37.3mm,最大降雨量为178.5mm。
月平均蒸发量99.1mm,一月份最小为 4.3mm,五月份最大为258.3mm。
3)矿区的风速、风向及冻结期、冻结深度年平均风速2.9m/S,最大风速为23m/S。
夏季多东北风,冬季多为西北风。
降雪期为每年12月份至次年2月中旬。
冻结期为每年11月中旬至次年3月末,冻结深度在3m以下,并有岛状永久冻土层存在。
1.2矿井地质概况五龙矿区内构造比较简单,经钻探、物探证实,共有九条断裂。
这些断裂分别属于近乎走向的北东东(F1、F2、F4、F5、F6、F9)组和斜交走向的北西西(F3、F7、F8)组,其力学性质皆属于张扭性。
煤系地层共含煤21层,煤层总厚43.03m。
可采及局部可采煤17层,其中全区发育- 1 -稳定可采煤层有25#、27#、30#、36#层,全区发育较稳定煤层有28#层下、29#层。
煤层走向北40o~80o东,向西北倾斜,倾角变化较大,浅部16o~22o,深部0o~3o,呈单斜构造,煤层深部被F2断层所切割。
第四系地层为弱含水层,主要含水层是煤系风化带风化裂隙含水层;次要含水层为风化带下承压含水层,该地层中厚层泥岩为良好隔水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主要叙述矿井概况、开拓方式、通风方式、开采状况及本采区设计依据。
(前言单独一页)第一章采区概况及地质特征第一节采区概况一、采区范围:说明采区所在的水平,采区四周边界,采区走向长度、倾斜长度、采区面积、开采上、下限标高。
二、邻近采区开采情况:说明邻近采区开采情况三、地面位置及建筑物:采区对应的地面位置、区域、地形地貌、水系、地面积水范围及区域内的建(构)筑物,开采后对地面建(构)筑物的影响情况、破坏程度及应采取的措施。
四、区内钻孔情况:概述区内钻孔的数量、封孔质量、可利用程度等。
区内钻孔特征表第二节煤层赋存情况及顶底板特征一、煤层赋存情况:概述煤层赋存情况并填下表:煤层赋存情况表煤层特征表煤层工业指标表二、煤层顶底板特征:分煤层详述煤层顶底板岩性、厚度、颜色、结构性质等。
第三节采区储量分析分析计算采区及各煤层工业储量、可采储量等。
采区储量汇总表第四节地质构造分析采区范围内及其周围的构造分布情况,包括断层的产状、性质、揭露控制程度以及对开采的影响程度等。
断层特征表第五节水文地质一、实见水文地质:叙述已开拓、开采的相邻采区、相同煤层实见水文地质及水害情况。
二、主要含水层及地质构造的水文地质特征:1、说明主要含水层及其主要特征(指从第四系至奥灰对采区涌水有影响的含水层)。
2、主要构造水文地质特征三、安全隔水层厚度:计算受水威胁采区掘进巷道安全隔水层厚度。
四、突水系数计算:采用公式:Ts=P/(M-Cp-Dg)式中:Ts—突水系数(MPa/m);P—隔水层承受的水压(MPa);M—隔水层厚度(m);Cp—采矿对底板隔水层的扰动破坏深度(m);Dg—隔水层中危险导高(m);矿压破坏深度Cp:七层煤按11m,正常块段八层暂按12m,九层暂按10m,十层暂按8m。
受多个含水层威胁的,要分别计算突水系数。
根据突水系数划分受水威胁块段范围,确定正常块段突水系数大于0.1 MPa/m和复杂块段突水系数大于0.06 MPa/m的上限标高。
五、断层防水煤柱:断层防水煤柱的留设,要符合《水文地质规程》的有关规定要求,需要计算的煤柱,要有计算过程(与采区地质说明书相符)。
六、采区涌水量:采区正常涌水量和最大涌水量,要与已经审批的采区地质说明书提供的数据一致。
最大涌水量要有计算过程。
七、防治水建议及措施:包括整个采区防治水及掘进工作面和回采工作面的防治水管理措施及建议。
受水威胁采区,必须首先采取措施查清水文地质条件。
底板受构造破坏块段突水系数大于0.06MPa/m,正常块段突水系数大于0.1MPa/m的,要采取疏水降压或注浆改造等有效措施后方可回采。
第六节其它地质因素叙述采区瓦斯和二氧化碳绝对用储量和相对涌出量,煤尘爆炸指数及其爆炸性,煤层自燃发火倾向,地温、地压情况。
第二章采区方案设计及方案比较第一节方案设计采区设计方案至少要有两个,一般情况下将主导方案作为第一方案。
概括叙述各设计方案,包括采区上下山所在的层位、巷道第一开门口的位置、方位、巷道长度、坡度、调向开门位置、采区工作面布置方式等。
第二节方案比较采区设计方案要求以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安全上可靠为原则。
采区设计方案比较主要从技术和经济两个方面进行全面比较,通过比较确定最优方案。
技术比较:主要从采区的通风、运输、供电、排水等生产系统方面进行比较,既考虑生产,又兼顾安全,立足当前,着眼长远。
经济比较:主要从开拓掘进工程量和费用、充分利用现有系统节约的费用以及采区供电、排水、运输及巷道维护等方面的费用进行比较。
要有相应的计算过程。
技术经济比较表第三章采区巷道布置第一节采区巷道布置一、采区准备巷道布置:按照选取的最优方案,分别详述各开拓、准备巷道的布置方式。
叙述内容包括:巷道布置层位、巷道第一开门口的位置、掘进方位角、巷道长度、坡度、调向开门位置及方位等。
需要叙述的巷道包括:采区主要上下山,采区水仓、泵房、变电所,采区泄水巷、联络巷及首采工作面巷道的布置。
二、采煤工作面布置:包括工作面个数、工作面上下出口的掘进方向、区段煤柱的留设,不同煤层上下两个工作面的巷道错距等。
采煤工作面布置要充分考虑通风、运输、防治水等因素,适当增加工作面走向长度,增大工作面储量、单产和服务年限,减少回采巷道工程量,有利于巷道维护,减少工作面搬家频率,工作面布置方式要有利于工作面顶板、设备等方面的安全管理。
三、采区工程量:采区总工程量,准备巷道工程量,回采巷道工程量,全岩工程量,全煤(半煤岩)工程量。
第二节巷道断面及支护一、巷道断面:叙述设计范围内的各类巷道断面形式及断面积。
二、巷道支护方式:分别详述各巷道的永久支护方式,支护材料及规格。
三、巷道施工工艺:包括打眼工具、爆破方式、耙装方式、运输方式。
××采区开拓(准备)巷道一览表第四章采掘顺序及采煤办法第一节掘进顺序说明该采区同时安排几个掘进头,分别是哪几个掘进头,各掘进头的接续顺序。
第二节回采顺序说明采区内不同煤层的开采顺序,同一煤层采煤工作面的回采顺序,同时回采的工作面个数。
第三节采煤方法一、采煤方法:说明采煤工作面的采煤方法。
二、采煤工艺:包括采煤工作面落煤、装煤、运煤方法、工作面支护及采空区管理、劳动组织。
第四节采煤工作面装备第五章采区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第一节采区生产能力1、简要介绍采区采煤工作面及开采煤层的采高、容重、面长等计算采区生产能力所需要的基础数据。
2、采煤工作面单产采煤工作面单产按下式计算:A= L L1MγC式中A—工作面日产量,t/d;L—工作面长度,m;L1—工作面日进度,m/d;M—采高,放顶煤开采时为每次采放总厚度,m;γ—煤的视密度,t/m3;C—工作面回采率,薄煤层取0.97,中厚煤层取0.95,厚煤层取0.93 ;机采工作面日产量可用下式计算:A=NLSMγC式中A—回采工作面日产量,t/d;L—工作面长度,m;S—截深,m;M—采高;放顶煤开采时为每次采放总厚度,m;γ—煤的视密度,t/m3;C—工作面回采率,薄煤层取0.97,中厚煤层取0.95,厚煤层取0.93 ;N—采煤机日进刀数;放顶煤开采时N为日采放总进尺N=60k1(24-t1)/t dk1—事故影响系数,0.6~0.8;t1—准备时间,h;t d—截割一刀所需时间,min;单向采煤时:t d=k2(L-l ) (1/v1+1/v2)+t2双向采煤时:t d= k2(L-l )/ v1+ t2式中l —缺口长度,m;v1—采煤机工作速度,m/min;v2—采煤机清煤速度,m/min;t2—进刀时间,包括移机头及自开缺口,一般为30~90min;k2—每刀辅助时间,(包括交接班、处理大块煤等采煤机合理停顿时间)系数,一般取1.3~1.5;3、采区生产能力采区生产能力是采区内同时回采工作面和掘进产量的总和。
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第四十八条第一款规定,一个采区内同一煤层不得布置3个(含3个)以上回采工作面和5个(含5个)以上掘进工作面同时作业。
采区内同时生产的采煤工作面个数和掘进工作面个数确定后,采区生产能力可按下式计算(年工作日数按330d):A B=∑A+∑A1或A B=k1k2∑A式中A B—采区生产能力,t/d;∑A—采区内同时回采工作面日产量之和,t/d;∑A1—采区内同时掘进的煤巷掘进工作面产量之和,t/d;k1—工作面产量不均衡系数。
采区内同采两个工作面,取0.95;k2—采区内掘进出煤系数,取1.1;第三节采区服务年限采区服务年限按下式计算:T=10000ZC/A B式中T—采区服务年限,a;Z—采区可采储量,万t;C—采区回采率,%;薄煤层不低于85%,中厚煤层不低于80% ,厚煤层不低于75%;第六章采区通风安全第一节通风系统一、简要叙述矿井通风现状,主要内容包括矿井通风方式、风机型号、矿井需要风量、矿井实际进风量、风机排风量、矿井负压等参数。
二、新设计采区投产后,矿井采场分布情况,主要包括:矿井生产采区个数,每个生产采区内采煤工作面、掘进工作面及硐室个数。
用文字叙述新风风流与乏风风流路线,并附通风系统图,系统图采用微机绘制,通防设施、风流标志与方向要与现场相对应。
统一采用《山东省煤矿一通三防实施细则》所规定的通防设施图例。
附:通风系统图第二节采区供风量及负压计算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等三部门联合制定的《煤矿通风能力核定办法》规定的风量计算方法为依据,逐项统计、分析计算、验算采掘工作面、备用工作面、各机电硐室所需要的风量、风速、计算出采区需要的总风量。
说明矿井风量是否能够满足采区所需要的风量要求。
采煤工作面按采区设计中通风流程最长、需风量最大的工作面进行计算,备用工作面风量选取的原则是不得低于正规工作面最大需风量的一半。
掘进工作面的风量计算按采区设计中最大需风量为标准。
机电硐室、绞车房等用风地点根据《肥城矿业集团风量计算细则》相关部分的规定执行。
一、采煤工作面需要风量计算每个回采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应按瓦斯、二氧化碳涌出量和爆破后的有害气体产生量以及工作面气温、风速和人数等规定分别计算,然后取其中最大值。
1、低瓦斯矿井的采煤工作面按气象条件或瓦斯涌要风量,其计算公式为:Q采=Q基本×K采高×K采面长×K温式中:Q采——采煤工作面需要风量,m3/min;Q基本—不同采煤方式工作面所需的基本风量,m3/min;Q基本—工作面控顶距×工作面实际采高×工作面有效断面的70%×适宜风速,(不小于 1.0 m/s);K采高—回采工作面采高调整系数,(见表1);K面长—回采工作面长度调整系数,(见表2);K温—回采工作面温度调整系数,(见表3);回采工作面采高调整系数(K采高)表1回采工作面长度调整系数(K面长)表2回采工作面温度与对应风速调整系数(K温)表32、按瓦斯或二氧化碳涌出量计算根据《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按回采工作面风流中瓦斯(或二氧化碳浓度)的浓度不超1.0%要求计算:Q采=100×q采×K CH4Q采—回采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m3/min;q采—回采工作面回风巷风流中瓦斯(或二氧化碳)的平均绝对涌出量,m3/min;K CH4 —采煤面瓦斯涌出不均衡通风系数为。
(正常生产条件下,连续观测1个月,日最大绝对瓦斯涌出量与月平均日瓦斯绝对涌出量的比值)。
3、按工作面温度选择适宜的风速进行计算Q采=60×V采×S采(m3/min)式中:V采—采煤工作面风速, m/s;S采—采煤工作面的平均断面积,m2。
4、按回采工作面同时作业人数和炸药量计算需要风量每人供风≮4m3/min:Q采>4N(m3/min)每千克炸药供风≮25m3/min:Q采>25A(m3/min);式中:N—工作面最多人数;A—一次爆破炸药最大用量,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