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金融431名词解释

金融431名词解释

金融431名词解释金融431名词解释:1. 金融:指在货币经济体系中,通过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进行金融活动的经济领域。

它包括货币、信用、资本等方面。

2. 资金:指用于投资和经营活动的货币或其他流通工具。

资金可以来源于个人储蓄、企业利润、债券发行等途径。

3. 债券:指企业、政府或其他机构发行的债权凭证,承诺在一定的期限内支付固定或浮动利息,并在到期时偿还本金。

4. 股票:指代表公司股份所有权的证券。

股票持有人可以按照其所持股份的比例分享公司的利润。

5. 利率:指借款或存款的价格,表示每年的利息支付比例。

利率的高低对经济中的消费、投资和储蓄行为有重要影响。

6. 储蓄:指个人或机构将超过当前消费需求的收入留存下来以备未来使用的行为。

储蓄可以存放在银行账户、投资基金等金融机构中。

7. 投资:指将资金用于购买资产,以期望获得收益的行为。

投资可包括购买股票、债券、房地产等。

8. 风险:指不确定性的事件或行动,有可能对投资或财务状况造成损失。

金融活动中,风险通常与收益相关,较高的风险意味着潜在的高回报机会。

9. 金融市场:指买卖金融资产的场所或系统。

金融市场可以分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货币市场等。

10. 经济周期:指经济活动随时间波动的循环过程。

经济周期由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四个阶段组成。

11. 银行:指接受存款、发放贷款、提供支付和其他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

银行在经济中起到促进储蓄、融资和支付的重要作用。

12. 保险:指个人或机构通过支付保费,并与保险公司签订合同,在发生特定风险事件时获得经济保障的金融机制。

13. 公司:指由股东拥有的法人实体,用于开展商业活动和创造利润。

公司可以是私人公司或公共公司。

14. GDP: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的简称,指在一定时间内一个国家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商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

15. 财务报表:企业编制的反映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报表。

金融学名词解释和简答

金融学名词解释和简答

1.名词解释货币:以某一权力机构为依托,在一定时期一定地域内推行的一种可以执行交换媒介、价值尺度、延期支付标准及作为完全流动的财富的储藏手段等功能的凭证。

金融:金融是以货币为主导拥有信用凭证的交换,它既包括货币流通、金融体系、资本市场、保险市场、国际金融等内容,也包括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与资本市场等微观领域。

货币制度:货币制度简称“币制”,是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管理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法律制度的综合。

信用货币:信用货币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强制流通不以任何贵金属为基础的独立发挥货币职能的货币。

本位币:本位币是一个国家的基本通货和法定的计价结算货币。

格雷欣法则:格雷欣法则是一条经济法则,又叫“格雷欣定律”,也称“劣币驱逐良币法则”,是由16世纪英国金融家、商人托马斯·格雷欣爵士(Sir Thomas Gresham,英国伊莉莎白女王一世的顾问)在1558年提出来的。

当时,市场上流通的是金属铸币,时间长了,人们发现足值与不足值的铸币可以一样使用,于是,人们就把成色好的足值货币(良币)储藏起来,而把不足值的铸币(劣币)赶紧花出去。

结果,劣币把良币赶出了市场,这样,市场上流通的货币所代表的实际价值就明显低于它的名义价值了。

有限法偿:有限法偿即在一次支付中有法定支付限额的限制,若超过限额,对方可以拒绝接受。

无限法偿:无限法偿指法律规定的无限偿付能力,即不论用于何种支付,不论支付数额有多大,对方均不得拒绝接受。

流通手段:货币作为媒介。

支付手段:货币不随商品运动,作为交换价值的独立存在,而进行单方面转移。

2.简答货币经历了哪些形态的演进?答:按照货币外在不同形态的演进阶段,货币形态大致可以分为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纸币、存款货币和电子货币。

(基于货币外在形态视角的货币形式)在货币的发展形态中,按照货币价值和币材价值的关系,可以把货币分为商品货币、代用货币和信用货币三种。

货币有哪些职能?答:货币的职能是货币本质的具体体现,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逐渐完备起来。

金融专业名词解释大全

金融专业名词解释大全

金融专业名词解释大全1. 利率:指借贷双方约定的资金使用价值的衡量标准,通常表示一定时间内资金的利息占总金额的比例。

2. 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增长和通胀率的政策。

3. 证券:指股票、债券、期货等可以证明权益、债权和商业承诺的金融工具。

4. 股票:公司向公众发行的所有权凭证,投资者购买股票即成为公司的股东,享有相应的所有权和分红权。

5. 债券:债务人向债权人发行的有债务特性的证券,债券持有人可以获得固定的利息和本金的偿付。

6. 期货:指约定在未来特定日期以约定价格购买或销售一定数量标的资产的金融衍生品合约。

7. 期权:指购买或销售标的资产的权利,在未来特定日期以约定价格进行买卖的金融衍生品合约。

8. 汇率: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例,用于计算不同货币之间的价值和交易。

9. 风险管理:在金融交易中采取措施和策略来降低潜在的金融风险,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等。

10. 财务报表: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报告,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

11. 保险:一种通过支付保费来转移风险的金融工具,保险公司承担被保险人在某些风险发生时的经济损失。

12. 资本市场:用于企业和投资者之间募集和交易资金的市场,分为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等。

13. IPO:初始公开募股,指公司首次向公众发行股票以募集资金的过程。

14. 资产管理:管理个人或机构资产的活动,包括投资决策、资金配置和风险管理等。

15. 市场份额:企业在特定市场中销售的产品或服务所占的份额,用于衡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16. 金融衍生品:以金融资产或指标为基础,通过合约或协议进行交易的金融工具,包括期货、期权和掉期等。

17. 盈利能力:企业通过经营活动获得的利润能力,衡量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经营状况。

18. 银行:接受存款、发放贷款以及提供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

19. 资本结构:指企业财务结构中,资本和负债的比例关系,反映企业的资本运作情况。

金融学名词解释

金融学名词解释

铸币:是由国家的印记证明其重量和成色的金属块。

货币制度:国家在不同程度、从不同的角度对货币所进行控制的制度体系,货币制度的建立意图在于简历能够符合自己政治目标,并可能由自己操纵。

其构成要素为:货币材料的确定,货币单位的确定,流通中货币种类的确定,对不同种类货币的铸造和发行的管理,对不同种类货币的支付能力的规定,等等。

本位制:哪种或哪几种商品一旦被规定为币材,即称该货币制度为该种或该几种商品的本位制。

比如以金为币材的货币制度称为金本位。

本位币和辅币:用法定货币金属按照国家规定的规格经国家造币厂铸成的铸币称之为本位币或主币。

本位币是一国流通中的基本通货。

现在流通中完全不兑现的钞票,也成为本位币,其含义也不过是用以表示它是国家承认的、标准的、基本的通货。

由于商品价格和服务付费很多是不到一个货币单位活在货币单位之后还有小数,因此还需要小于一个货币单位的流通手段。

这就是辅币制度。

辅币的面值大多是本位币的1/10、1/100。

无限法偿:即法律规定的无限制偿付能力,其含义是,法律保护取得之重能力的货币,不论每次支付数额如何大,不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即不论是购买商品、支付服务、结清债务、缴纳税款等,支付的对方军部的拒绝接受。

有限法偿:主要是对辅币规定的,其含义是在一次支付行为中,超过一定的金额,收款人有权拒绝;在法定限额内,拒收则不受法律保护。

信用经济:债权和债务关系无所不在,相互交织,形成网络,覆盖整个经济生活。

商业信用:典型的商业信用是工商企业以赊销方式对购买商品的工商企业多提供的信用。

商业本票:由债务人向债权人发出的支付承诺书,承诺在约定期限支付一定款项给债权人。

商业汇票:由债权人向债务人发出的支付命令书,命令他在约定的起先支付一定款想给第三人或持票人。

汇票必须经过债务人承认才有效。

银行信用:具备以下两个特点的信用是银行信用,一是以金融机构作为媒介,这里所说的金融机构主要是指银行,同时也包括经营类似银行业务的其他非银行的金融机构;二是借贷的对象,直接就是处于货币形态的资本。

金融学名词解释及简答

金融学名词解释及简答

金融学名词解释及简答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名词解释1、金融:是在不确定条件下跨时间、跨空间的价值交换。

2、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指受信人不能履行还本付息的责任而使授信人的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发生偏离的可能性,它是金融风险的主要类型,是经济风险的集中体现。

3、格雷欣法则:“格雷欣法则” 即“劣币驱逐良币”规律,是指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当一个国家同时流通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法定比价不变的货币时,实际价值高的货币(良币)必然被人熔化、收藏或输出而退出流通,而实际价值低的货币(也称劣币)反而充斥市场。

4、准货币:又叫亚货币或近似货币,是一种以货币计值,虽不能直接用于流通但可以随时转换成通货的资产。

5、布雷顿森林体系:二战以后签订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协定,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以黄金作为基础,以美元作为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实行“双挂钩”的国际货币体系,即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

各国政府可以以35美元一盎司(约31克)的价格向美国兑换黄金。

实行固定的汇率制,各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一般只能在平价上下1%的幅度内浮动。

6、特里芬难题:“特里芬难题”,也可以说是特里芬悖论,特里芬指出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理论上的致命缺陷———这个体系对美元的清偿力与信心的要求是互相矛盾的!A既然美元是国际清偿货币,为了进行国际贸易,其他各国必须保持大量美元储备。

那么从美国的角度看,它的国际收支必然是逆差———要不然的话,国际市场上的美元从何而来呢?B可是,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与坚挺,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长期贸易顺差国。

如果美国长期保持巨额逆差,又会使国际市场对美元的信心下降,驱使各国政府用美元储备向美国挤兑黄金,使美国黄金储备枯竭,最终导致汇兑金本位体制难以为继。

金融学名词解释整理

金融学名词解释整理

金融学名词解释一1、货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收入(income):是指一个人或一个家庭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的全部进帐和现金收入。

所有收入的总和是国民收入,包括劳动收入和财产收入。

3、财富(wealth):是人们在某一时点所拥有资产的货币净值。

4、金融:是指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经济活动。

狭义的金融是指资金融通;广义的金融还包括金融机构体系和金融市场的构成。

5、金融深化:是指放松对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的过度干预,使利率和汇率能够充分反映资金和外汇的实际供求情况,并能够抑制通货膨胀。

二1、信用货币:是以信用作为保证、通过一定信用程序发行、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形态,是货币发展中的现代形态。

2、表征货币:是指由足值货币的代表物,包括银行券、辅币等执行货币基本职能的货币形态。

3、本位币:亦称主币,是一个国家的基本通货和法定的计价结算货币。

4、辅币:是本位币以下的小额货币,主要提供小额零星交易和找零之用。

5、双本位制:是典型的金银复本位制,是指国家和法律规定金、银两种铸币的固定比价,两种铸币按国家比价流通,而不是随着金、银市场比价的变动而变动。

6、金汇兑本位制:亦称虚金本位制,主要特点是:不铸造金币,没有金币流通,实际流通的是纸币—银行券;中央银行将黄金和外汇存入另一实行金本位制国家的中央银行,并规定本国货币与该国货币的兑换比率;银行券规定含金量,但不能直接兑换黄金,只能兑换外汇;政府或中央银行通过按固定比价买卖外汇的办法来稳定本国币值和汇率。

7、金块本位制:亦称生金本位制,主要特点是:不铸造金币,没有金币流通,实际流通的是纸币─银行券;银行券规定含金量,但不能自由兑换黄金,只能在规定的数额以上兑换金块;黄金集中由政府保管,作为银行券流通的保证金。

本位币是一个国家的基本通货和法定的计价结算货币;辅币是本位币以下的小额货币,主要提供小额零星交易和找零之用。

8、准货币:本身是潜在的货币而非现实的货币,一般由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外币存款以及各种短期信用工具等构成。

金融学名词解释

金融学名词解释

1格雷欣法则:即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

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如果在同一地区同时流通两种货币,则价值相对低的劣币会把价值相对高的良币排挤出流通2投资基金:是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投资制度,即通过.向社会公开发行一-种凭证来筹集资金,并将资金用于证券投资。

由基金管理人(基金管理公司是设立基金以及运行基金的公司)、基金托管人(基金托管机构是负责保管基金资产,监管基金公司运作,复核、审查基金管理人计算的基金净值和收益等重要职责。

在我国,基金托管公司是商业银行和其他基金机构)和投资人三方通过基金契约设立,通常称为契约型基金。

3回购协议:是指资金融入方在出售证券的同时和证券购买者签定的在一定期限内按原定价格或约定价格购回所卖证券的协议。

4金融市场:金融市场是关于资金集中、流通、分配和更分配的市场。

在金融市场上,资金从盈余方流向短缺方,连接这两者的是各类金融中介机构和交易市场,同时中央银行等监管机构对这一系统进行监督管理。

一货币职能1、货币的职能1、价值尺度答:①货币在表现商品的价值并衡量商品价值量大小时,执行价值尺度职能。

②充当价值尺度的货币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

③价值尺度是货币的第一职能,也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2、流通手段:货币在商品交换中作为中介,通过一手交钱手交货媒介商品流通。

特点:①现实的货币②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在交换中转瞬即逝。

3、贮藏手段(自然调节机制)在足值的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货币作为贮藏手段,具有自发调节货币流通的作用。

当流通中的货币量大于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时,多余的货币会退出流通领域,当流通中的货币量不足时,贮藏货币会重新加入商品流通。

4、支付手段:货币作为延期支付的手段来结清债权债务关系。

特点:没有商品(劳务) 与之作相向运动,是在信用交易中补足交换过程的独立环节。

作用: 积极的:①支付抵消,节约流通费用;②通过非现金结算,加速资金周转;③促进资金集中与有效利用。

消极的:①使买卖环节进步脱节,加大供求失衡的可能性;②形成经济主体的债务链条,出现债务危机的可能性。

金融名词解释大全

金融名词解释大全

银行考试---金融名词解释大全基金类1、开放式基金(open-end funds)指基金规模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可以随时根据市场供求情况发行新份额或被投资人赎回的投资基金。

2、封闭式基金(close-end funds)指基金规模在发行前已确定,在发行完毕后及规定的期限内,基金规模固定不变的投资基金。

3、契约型投资基金(constractual type funds)根据一定的信托契约原理,由基金发起人和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订立基金契约而组建的投资基金。

基金管理人依据法律法规和基金契约负责基金的经营和管理操作;基金托管人负责保管基金资产,执行管理人的有关指令,办理基金名下的资金往来;投资人通过购买基金单位,享有基金投资收益。

4、公司型投资基金(corporate type funds)具有共同投资目标的投资者依据公司法组成以赢利为目的、投资于特定对象(如各种有价证券、货币)的股份制投资公司。

基金持有者既是基金投资者,又是公司股东。

5、雨伞基金(umbrella funds)基金管理公司把自己名下的一组基金作为“母基金”,在“母基金”之下,再组成若干个“子基金”,以方便和吸引投资者在其中自由选择和转换的一种经营方式。

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利于投资者转换基金,并且不收或少收转换费,以此来稳定投资队伍。

6、金中的基金(funds of funds)其特点是以其他基金单位为投资对象。

它通过分散投资于本身或不同管理团体的基金来进一步分散降低风险。

7、对冲基金(hedge fund)原意是“风险对冲过的基金”,起源于50年代初的美国,起初的操宗旨是利用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产品以及对相关联的不同股票进行实买空卖、风险对冲的操作技巧,在一定程度上可规避和化解证券投资风险。

经过几十年的演变,对冲基金已失去初始的风险对冲的内涵,已成为充分利用各种金融衍生产品的杠杆效应,承担高风险、追求高收益的投资模式。

8风险基金(venture capital)是指那些由专业投资管理人士或机构定向募集的资金,投资于处于草创阶段的企业、技术、产品或市场,以期望在未来实现高额回报。

金融的名词解释

金融的名词解释

金融的名词解释1. 利率: 利率是指金融机构从借款人借入资金或债券投资者投资时,向借款人或者投资者支付的报酬率。

利率通常表示为年化利率的形式,可以衡量资金的使用成本或投资回报率。

2. 资产: 资产是指一个个体、企业或机构所拥有的具有经济价值的资源,可以分为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

实物资产包括房地产、设备、存货等,而金融资产包括现金、股票、债券、基金等。

3. 负债: 负债是指一个个体、企业或机构所欠他人的债务或承担的义务。

负债通常是以货币形式存在,包括欠款、贷款、应付账款等。

负债体现了一个个体或机构所承担的责任和债务风险。

4. 资本: 资本是企业或个体用于生产或投资的金融资源,它可以是货币资金、财物、技术、人力资源等。

资本是企业运行和发展的重要支撑,它可以用来购买生产要素、扩大生产规模、提升竞争力等。

5. 投资: 投资是指将资金或其他资源投入到一项或多项资产或项目中,以获得未来收益的行为。

投资包括买入股票、债券、房地产、基金等,也包括在企业内部投资于研发、市场推广等。

投资是扩大财富的主要方式之一。

6. 资本市场: 资本市场是指各种金融工具的发行和交易市场,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期货市场等。

资本市场为企业融资和投资者获取收益提供了平台,也是全球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7. 风险: 风险是指投资或行为可能带来的不确定性和损失。

金融领域的风险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

了解和管理风险是金融机构和投资者的重要任务,以保护资产和投资回报。

8. 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是指经济繁荣和衰退交替出现的循环过程。

一般来说,经济周期包括繁荣期、衰退期、复苏期和萧条期。

经济周期的波动会对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运作产生重大影响。

9. 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政策。

货币政策的目标通常是稳定物价、促进就业和稳定金融体系。

货币政策是国家经济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10. 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是指金融体系出现严重问题,导致金融市场动荡、金融机构破产和经济衰退的一种情况。

金融名词解释大全

金融名词解释大全

金融名词解释大全1. 股票(Stocks)股票是公司向公众发行的所有权份额,每股代表对公司一定比例的所有权。

股票可以在证券交易市场上交易,投资者可通过购买股票成为公司的股东,并分享公司的利润和增值。

2. 债券(Bonds)债券是借款人向投资者发行的一种债务工具,代表借款人的债务承诺。

债券投资者向发行人提供资金,债券到期时,发行人以面值偿还本金,并支付利息作为回报。

3. 利率(Interest Rate)利率是指金融交易中借款者支付给贷款人的费用,即贷款利息的百分比。

利率通常反映了借款的成本与风险。

4. 黄金(Gold)黄金是一种贵重金属,被广泛用于投资和金融交易中。

其价值通常受供求关系、经济形势和市场情绪等因素影响。

5. 外汇(Foreign Exchange)外汇是指不同国家的货币进行兑换的过程,也是进行国际贸易和金融交易的基础。

外汇市场是全球最大、最活跃的金融市场之一。

6. 期货(Futures)期货是指以标准化合约形式约定按特定价格在未来某一日期交割的金融产品。

期货合约通常包括商品、股指或货币对等。

7. 期权(Options)期权是购买或出售一种资产的权利,但并不要求买方实施该权利。

期权合约由买方获得了在未来特定日期或之前执行交易的选择权。

8. 融资(Financing)融资是指获取资金的过程,企业或个人通过向金融机构借贷或发行债券来筹集资金,以满足业务或个人需求。

9. 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风险投资是指投资者将资金投入于初创公司或具有高风险和高增长潜力的企业,在期待高回报的同时,承担创业失败的风险。

10. 金融衍生品(Financial Derivatives)金融衍生品是一种基于债券、股票、商品等资产的金融合约,其价值来自于基础资产的价格波动。

常见的金融衍生品包括期货、期权和掉期等。

11. 黑天鹅事件(Black Swan)黑天鹅事件是指罕见且难以预测的突发事件,对金融市场和全球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金融学名词解释

金融学名词解释

1、一般等价物: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充当其他一切商品的统一价值表现材料的商品。

2、信用货币: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强制流通不以任何贵金属为基础的独立发挥货币职能的货币3、银行券:是随着资本主义银行的发展而首先在欧洲出现于流通中的一种用纸印制的货币4、存款货币:可签发支票的存款5、价值尺度:赋予交易对象以价格形态的职能6、流通手段:在商品流通中起媒介作用的货币7、贮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被保存起来的职能8、支付手段:是被用来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的功能9、货币单位:货币单位的名称和值。

10、主币:一国流通中的基本通货11、辅币:面值为主币1/10或1/100,多由贱金属铸造,为非足值通货。

12、有限法偿:在一次支付行为中,超过一定的金额,收款人有权拒收。

13、无限法偿:法律保护取得这种能力的货币,不论每次支付数额多大,属于何种性质支付,支付对方均不得拒绝接受。

14、金银复本位制:黄金和白银同时作为本位币的制作材料,金币与银币都有无限法偿的能力,都可以自由制造,流通,输出和输入,金币和银币可以自由兑换。

15、劣币驱逐良币:是指当一个国家同时流通两种价值不同的而法定比价不变的货币时,实际价值高的必然会被融化、收藏而退出流通区域,而实际价值低的反而充斥市场。

16、格雷欣法则:如果政府以法律条款形式对自身价值各不相同的两到三种流通中介形式规定相同的名义价值,那么只要有可能,交付将总是以那种生产成本最低的中介进行,而且比较贵重的中介将从流通中消失。

17、金本位制:以黄金为本币的货币制度18、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不能兑现黄金、取消黄金保证、凭借国家信用、通过信用渠道发行流通的货币制度。

19、国际货币制度:支配各国货币关系的规则和国际间进行各种交易所要依据的一系列惯例。

(布雷顿森林体系)20、区域性货币制度:在一定区域经济联盟或者货币联盟基础上,有区域内国家协商形成一个货币区,由联合组建的一家中央银行来发行和管理区域内的统一货币制度。

金融名词解释

金融名词解释

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是衡量和表现一切商品价值的材料,具有与一切商品直接交换的能力。

信用货币:实在信用根底上发行的,并在流通中发挥货币职能的信用凭证。

是缺乏值货币。

货币制度:是指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和管理等进展的一系列规定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两种市场价格不同而法定价格一样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市场价格偏高的货币就会被市场价格偏低的的货币排斥,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良币退出流通进入贮藏,而劣币充满市场。

又称格雷欣法那么。

特里芬难题:为了满足世界各国开展经济的需要,美元供给必须不断增长;而美元供给的不断增长,将使美元同黄金的兑换性难以维持。

这种矛盾被称为“特里芬难题〞商业信用:是指工商企业之间以赊销或预付货款等形式相互提供的信用。

银行信用:是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间接信用。

国家信用:是指以政府作为债权人或债务人的信用。

消费信用:是指工商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用于其消费支出的一种信用形式。

货币的时间价值:就是指同等金额的货币其现在的价值要大于其未来的价值。

利息:是货币时间价值的表达。

利率:是指借贷期内所形成的利息额与所贷资金额的比率。

终值:一笔货币资金按照一定的利息率水平所计算出来的未来某一时点上的金额,即本利和。

现值:与终值相对应,这笔货币资金的本金额就称为现值,即未来本利和的现在价值。

到期收益率:到期收益率是指投资人按照当前市场价格购置债券并且一直持有到债券期满时可以获得的年平均收益率单利计息是指只按本金计算利息,而不将已取得的利息额参加本金再计算利息。

复利计息与单利计息相对应,它要将上一期按本金计算出来的利息额并入本金,再一并计算利息。

基准利率:是指在各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包括市场基准利率和一国中央银行确定的官定利率。

市场利率是由货币资金的供求关系直接决定并由借贷双方自由议定的利率,按照市场规律而自由变动。

官定利率是由一国政府金融管理部门或中央银行确定的利率,是政府调控宏观经济的一种政策手段行业利率是非政府部门的民间金融组织为了维护公平竞争所确定的利率,对其行业成员具有一定的约束固定利率是指在整个借贷期限内不随市场上货币资金供求状况的变化而相应调整的利率。

金融名词解释

金融名词解释

金融名词解释1.信用货币——是以信用活动为基础产生的,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信用工具.它的形式主要有商业票据,银行券和存款货币2.存款货币——是指存在商业银行使用支票可以随时提取的活期存款3.准货币——本身是潜在的货币而非现实的货币,一般由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外币存款以及各种短期信用工具等构成4.货币存量——一国在某一时点上各经济主体所持有的现金和存款货币的总量.货币增量——一国在某一时期内各经济主体所持有的现金和存款货币的总量5.货币制度——又称”币制”或”货币本位制”,是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简称币制6.国家货币制度——一国政府以法律形式对本国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调节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体系.资本主义产生以来,国家货币制度经历了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和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7.国际货币制度——也称国际货币体系,是支配各国货币关系的规则以及国际间进行各种交易支付所依据的一套安排和惯例.包括1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2汇率制度的安排3国际收支的调节方式8.无限法偿——有限法偿的对称.是指本位货币具有无限的支付能力,既法律上赋予它流通的权力不论每次支付的金额多大,受款人均不得拒绝收受,否则视为违法9.格雷欣法则——在双本位制下,虽然金银之间规定了法定比价,但市场价格高于法定价格的金属货币就会从流通中退出来进入贮藏或输出国外;而实际价值较低的金属货币则继续留在流通中执行货币职能,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统称“格雷欣法则”10特里芬难题——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中,美国若大量对外输出美元,会导致美元自身的危机,若限制输出美元,国际货币体系就会面临国际货币的数量短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这种内在缺陷后来被称为在特里芬难题11.牙买加体系——它是在1976年形成的,沿用至今的国际货币制度,主要内容是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汇率安排多样化,多种渠道调节国际收支.它对维持国际经济运转和推动世界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12.外汇——国际汇兑的简称.外币和以外币表示的可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 具有动态和静态两方面的含义:外汇的动态含义是指把一国货币兑换成另一国货币的国际汇兑行为和过程,即藉以清偿国际债权和债务关系的一种专门性经营活动.外汇的静态含义是指以外币表示的可用于对外支付的金融资产13.直接标价法——间接标价法的对称,又称应付标价法.是指用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标准,来计算应付若干单位的本国货币的汇率表示方法14.间接标价法——直接标价法的对称,又称应收标价法.是指用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来计算应收若干单位的外国货币的汇率表示方法15.铸币平价——金本位条件下两种货币的含金量的之比.铸币平价市决定两种货币汇率的基础16.国际信用——是指一切跨国的借贷关系或借贷活动,其具体形式包括:一)出口信贷二)国际商业银行贷款三)政府贷款四)国际金融机构贷款五)国际资本市场业务六)国际租赁直接投资17债权融资与股权融资——是根据融资活动中当事人的法律关系和法律地位划分的.是指当事人之间通过建立债权债务关系进行融资活动,债务人的法律责任是要按照融资合同规定按时向债权人支付利息,偿还本金18.股权融资——是指通过发行股票进行的融资活动19.企业信用——是指企业作为资金需求者或债务人的融资活动20.泡沫经济——是指某种资产或商品的价格大大地偏离其基本价值,主要表现为某种资产或商品地价格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上涨后大幅度地下跌,先暴涨然后是暴跌,暴跌后这种资产和商品的价格回复到基本价值21.商业信用——工商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22.银行信用——是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23消费信用——是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直接用于生活消费的信用24.利息——是借贷关系中由借入方支付给贷出方的报酬.利息伴随着信用关系发展而产生,并构成信用基础25.收益资本化——各种有收益的事物,不论它是否为一笔贷放出去的货币金额,甚至也不论它是否为一笔资本,都可以通过收益与利率的对比而倒过来算出它相当于多大的资本金额。

金融名词解释

金融名词解释

1、铸币:是由国家的印记证明其重量和成色的金属块。

所谓国家的印记,包括形状、花纹、文字等。

2、信用货币:是由国家和银行提供信用保证的流通手段。

它通常由一国政府或金融管理当局发行,其发行量要求控制在经济发展的需要之内。

它包括辅币、现钞、银行存款、电子货币等形态。

3、货币制度:一国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该国货币流通的结构、体系与组织形式。

其目的总是在于建立能够符合自己的政策目标,并能由自己操纵的货币制度。

4、本位币:是一国的基本通货。

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本位币是指用货币金属按照国家规定的货币单位所铸成的足值的铸币。

其特点是①自由铸造。

②无限法偿5、信用:是以还本付息为条件,不发生所有权变化的价值单方面的暂时让渡或转移。

是一种借贷行为。

6、商业信用:是工商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直接相联系的信用形式,它包括两个同时发生的经济行为:买卖行为和借贷行为。

商业信用,是作为卖主的企业以赊销/分期付款/预付定金方式对作为买主的企业所提供的信用。

7、银行信用:是指各种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以存、放款等多种业务形式提供的货币形态的信用。

它在整个经济社会信用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

8、银行券:是一种信用货币,它产生于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是代替金属货币充当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职能的银行证券。

9、国家信用:指国家及其附属机构作为债务人或债权人,依据信用原则向社会公众和国外政府举债或向债务国放债的一种形式。

10、消费信用:为消费者提供的、用于满足其消费需求的信用形式。

其实质是通过赊销或消费贷款等方式,为消费者提供提前消费的条件,促进商品的销售和刺激人们的消费。

11、利息:是指在信用关系中债务人支付给债权人的(或债权人向债务人索取的)报酬。

是在偿还借款时大于本金的那部分金额。

利息是信用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12、利率:或利息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利息额同本金额的比率,即利率=利息/本金。

是利息率的简称,指借贷期满所形成的利息额与所贷出的本金额的比率。

金融学名词解释

金融学名词解释

金融学名词解释1.格雷欣法则:金银复本位制下,当金银铸币的法定比价与其市场比价背离时,法定比价上被低估的货币(即实际价值大于名义价值的货币,即良币)会退出流通,被人们收藏、熔化或输出国外;而法定比价上被高估的货币(名义价值大于实际价值的货币,即劣币)会则会充斥市场。

2.本位币:又称主币,是一国的基本通货,是法定的计价、结算货币。

3.特点:金属本位制下是足值货币;可以自由铸造;具有无限法偿能力。

4.辅币:本位币以下的小额货币,供日常零星与找零之用。

5.特点:贱金属铸造,不足值货币;国家统一铸造,限制铸造;有限法偿货币。

6.无限法偿:是指法律规定的无限制偿付能力,含义是:法律保护取得这种能力的货币,不论每次支付数额如何大以及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即不论是购买商品、支付服务、结清债务、缴纳税款等,支付的双方均不得拒绝接受。

7.有限法偿:有限法偿主要是对辅币规定的,含义是:在一次支付行为中,超过一定的金额,收款人有权拒收;在法定限额内,拒收则不受法律法律保护。

8.货币形态的演进过程:9.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货币形式10.货币的职能:货币的职能是指货币的社会经济作用,它是货币本质的具体表现形式。

(货币的职能是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而发展着的。

在货币的五个职能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最基本的职能,其他职能是派生职能。

)11.【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12.货币制度的演进:13.信用:作为经济范畴的信用是一种借贷行为,是以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并体现一定的债权债务关系。

14.银行信用:广义:指银行与其它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所提供的信用。

1.狭义:指银行以货币形式通过存、贷款所提供的信用。

15.商业信用:是指工商企业之间、以延期付款或预付货款的形式买卖商品所提供的信用。

16.利息:信用活动过程中,债务人支付给债权人的超过本金的部分,它是本金之外的增加额。

金融名词解释大全

金融名词解释大全

金融名词解释大全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金融名词及其解释:1. 资产(Asset):指一项可提供经济利益的资源或权益。

2. 负债(Liability):指一个企业或个人欠他人的款项或义务。

3. 资本(Capital):企业用于投资的资金,包括拥有者的权益和负债。

4. 利润(Profit):一个企业在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后的净收入。

5. 利息(Interest):借款人向贷款人支付的资金,作为借款的成本。

6. 股票(Stock):表示一个企业所有权的一种证券。

7. 债券(Bond):企业或政府借钱的一种方式,发行债券给债券持有人,承诺在未来支付利息并偿还本金。

8. 指数基金(Index Fund):一种投资基金,追踪特定金融指数的投资组合。

9. 期货(Futures):一种金融合约,约定在特定日期购买或销售某种资产,以特定价格交付。

10. 期权(Options):拥有者可以在特定时间内购买或销售某种资产的权利,但没有义务。

11. 信用评级(Credit Rating):信用评级机构对企业或债券的信用风险进行评估的等级。

12. 投资组合(Investment Portfolio):一个人或机构所有的投资项目的集合。

13. 资产管理(Asset Management):管理个人或机构投资组合的活动。

14. 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nt):识别、评估和应对风险的活动,以保护资金。

15. 财务比率(Financial Ratio):用来分析和比较企业财务状况的指标。

16. 摩擦成本(Frictional Cost):指金融交易的各种成本,如手续费、税费等。

17. 市场价格(Market Price):基于买卖双方的交易行为确定的某一资产的价格。

18. 经济周期(Economic Cycle):一国或一地区经济活动的周期性波动。

19. 流动性(Liquidity):指资产可以迅速变现为现金的能力。

20. 预算(Budget):在特定时期内,按计划制定的收入和支出的金额。

金融名词解释

金融名词解释

第一章:一、名字解释1、金融:凡是既涉及货币,又涉及信用,以及以货币和信用结合为一体的形式生成运作的所有交易行为的集合。

2、金融学:是研究价值判断和价值规律的学科。

主要包括传统金融学理论和演化金融学理论两大领域。

3、投资:是用某种有价值的资产,其中包括资金、人力、知识产权等投入到某个企业、项目或经济活动,以获取经济回报的商业行为或过程。

可分为实物投资、资本投资和证券投资。

4、储蓄:城乡居民将暂时不用或结余的货币收入存入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一种存款活动。

又称储蓄存款。

5、收入:指某一个体,包括个人或者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转让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通常包括商品或劳务的销售收入、利息收入、使用费收入、股利收入等。

第二章:一、名词解释1、一般等价物: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统一,是货币在表现、衡量和实现商品价值时所起的作用。

2、实物货币:是指以自然界存在的某种物品或人们生产出来的某种物品来充当货币。

中外历史上有许多物品充当过货币,如贝壳、羽毛、金银、珊瑚、布帛甚至活的牲畜。

3、信用货币:通常是指不规定含金量,也不能与金属货币兑换,而是由银行通过信用程序发行的货币。

目前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都采用这一货币形态。

4、价值尺度:是指货币体现商品的价值并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功能,这是货币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之一。

5、流通手段:指货币作为商品交换媒介促进商品交换的功能,这也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之一。

6、支付手段:是指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形态进行单方面转移时的功能。

(或延期偿付标准)7、贮藏手段:是指货币退出流通,被当做价值的独立形态或社会财富的一般形式保存起来的功能。

8、银本位制:是以白银作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有银两本位和银币本位两种类型。

9、金银复本位制:是指以金和银同时作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

有三种形式:平行本位制、双本位制和跛行本位制。

10、平行本位制:是指两种金属货币间的兑换比例完全按各自的价值量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制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第二章.利率利息:利息是在借贷活动中债权人因贷出货币而从债务人处获得的报酬。

对债务人来说则是使用资金的成本。

利率:指借贷期满的利息总额与贷出本金总额的比率。

单利:指仅按本金和时间的长短计算利息,对利息不再付息。

复利:不仅对本金计息,而且对利息也要计息的一种计算方法。

年金:在一定时期内每隔相同时间就发生相同数额的收款(或付款),则该等额收付的系列款项称为年金。

利率体系:利率体系是指一个国家中存在的各种利率之间的互相依存和互相制约的系统。

基准利率:基准利率是金融市场上具有普遍参照作用的利率,其他利率水平或金融资产价格均可根据这一基准利率水平来确定。

LIBOR(伦敦同业拆借利率):大型国际银行愿意向其他大型国际银行借贷时所要求的利率。

它是在伦敦银行内部交易市场上的商业银行对存于非美国银行的美元进行交易时所涉及的利率。

名义利率:央行或其它提供资金借贷的机构所公布的未调整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

实际利率:名义利率剔除了通货膨胀因素以后的真实利率。

简式贷款:简式贷款是指贷款人向借款人提供一笔资金,借款人于到期日连本带利予以偿还。

定期定额清偿贷款:贷款人获得一定数量的的资金,在到期日之前,借款人每月都必须偿还固定数量的资金。

(包括部分本金与利息)息票债券:一种每年向债券持有人支付固定利息,到期偿还本金的债券。

贴现发行债券(零息债券):以低于面值的价格发行,到期日按面值偿还。

面值:指设定的票面价值,代表发行人承诺于未来某一特定日期偿付给债券持有人的金额。

现值:指对未来现金流量以恰当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到当前时点的价值。

终值:指现在一定量的资金在未来某一时点上的价值。

到期收益率:使投资购买债务工具获得的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等于债券当前市价的贴现率。

当期收益率:当期收益率是债券的年息除以债券当前的市场价格所计算出的收益率。

贴现收益率:贴现债券收益率是指偿还面值与发行价格之差与发行价格的比率。

回报率:持有人的利息收入与有价证券价值变动的总和占购买价格的比率。

资本利得率:通过出售资本项目所获取的毛收入减去购入价格后的余额占购入价格的比率。

固定利率:借贷期内不作调整的利率。

浮动利率:一种在借贷期内可定期调整的利率。

法定利率:中央银行或金融行政管理当局规定并强制执行的利率。

又称官方利率。

市场利率:货币资金的供求关系直接决定并由借贷双方自由议定的利率。

公定利率:介乎市场利率与官定利率之间、由非政府部门的金融行业自律性组织(如银行公会)所确定的利率。

均衡利率:指保持货币流通中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一致时的利率。

利率自由化:国家放松对利率的管制,由金融市场上的资金供求双方根据市场资金供求状况和自身资金需求等因素自行决定利率的行为。

利率风险:指市场利率变动的不确定性给商业银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超额供给:供给大于需求,市场处于非均衡状态,此时供给比需求多的部分叫超额供给。

超额需求:需求大于供给,市场处于非均衡状态,此时需求比供给多的部分叫超额需求。

可贷资金理论:认为利率不是由储蓄与投资所决定,而是由借贷资金的供给与需求的均衡点所决定。

资本市场理论:流动性偏好理论:流动性偏好是指人们宁愿持有流动性高但不能生利的货币,也不愿持有其他虽能生利但较难变现的资产的心理。

其实质就是人们对货币的需求。

在此理论下利率是由流动性偏好所决定的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共同决定的。

费雪效应:当通货膨胀率预期上升时,利率也将上升。

机会成本:把某一特定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之后,所放弃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获得的最大利益。

利率的风险结构:债权工具的到期期限相同,但利率却不相同的现象。

利率的期限结构:指在某一时点上,违约风险、流动性和税收条件相同的金融工具,其利率由于离到期日的时间长短不同而可能不同。

预期假说:长期债券利率等于长期债券到期之前人们预期的所有短期利率的平均数。

分割市场理论:人们对不同期限的债券存在完全偏好,他们将不同期限的债券市场视为完全独立和分割开来的市场,各种期限债券的利率由该债券的供求决定,而不受其它期限债券预期收益率的影响。

违约风险:指证券发行人在证券到期时无法还本付息而使投资者遭受损失的风险。

期限选择理论(流动性溢价理论):长期债券的到期收益率等于该债券到期之前短期利率预期的平均值加上该债券随供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期限溢价(流动性溢价)风险升水:债券的风险性的上升导致债券的利率上升。

垃圾债券:又称劣等债券,指信用评级甚低的企业所发行的债券。

系统风险:是影响所有资产的、不能通过资产组合而消除的风险,这部分风险由那些影响整个市场的风险因素所引起的。

非系统风险:指对某个行业或个别证券产生影响的风险,它通常由某一特殊的因素引起,与整个证券市场的价格不存在系统的全面联系,而只对个别或少数证券的收益产生影响。

可以通过资产组合消除。

第三章.金融市场金融工具:金融工具是指在金融市场中可交易的金融资产。

金融工具指的是人们可以用它们在市场中尤其是在不同的金融市场中发挥各种“工具”作用,以期实现不同的目的。

债券:是一种有价证券,是筹资者向投资者发行,同时承诺按一定利率支付利息并按约定条件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

股票:股票是一种有价证券,是股份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发行的股份凭证,代表着其持有者(即股东)对股份公司的所有权。

货币市场:金融资产偿还期限在1年或一年以下的短期资金市场。

资本市场:指期限在一年以上的以有价证券为交易工具进行长期资金交易的市场。

短期金融工具:是指偿还期限在1年或者1年以内的各种金融工具,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国库券等。

长期金融工具:是指偿还期限在1年以上的金融工具,如长期债权、股票等。

期票:指的是期票到规定日期才能领取商品或货币的票据,定期支付货币的票据。

汇票:汇票是出票人签发的,委托付款人在见票时,或者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支票:支票是出票人签发的,委托办理支票存款业务的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背书:是指持票人以转让汇票权利或授予他人一定的汇票权利为目的,在汇票背面或粘单上记载有关事项并签章的票据行为。

金融衍生工具:指从原生金融商品的价值中派生出自身价值的金融商品。

主要有远期,期货,期权,互换四种。

金融期货:金融期货是指交易双方在金融市场上,以约定的时间和价格,买卖某种金融工具的具有约束力的标准化合约。

利率期货:指买卖双方在约定的未来某一日期,按照约定的条件,买卖一定数量的某种信用工具(主要包括短期国库券,中长期国债,商业票据等)的合约。

股票指数期货:指买卖双方同意在将来的某一日期,按照约定的价格买卖某种股票指数的合约。

期权:指投资者在规定的期限内享有按交易双方商定的价格购买或出售一定数量某种金融资产的权利。

互换:交易双方约定在一定时间内按照事先约定的条件交换一系列现金流的衍生工具。

远期利率协议:远期利率协议是协议双方约定在名义本金的基础上进行协议利率与参照利率差额支付的远期合约。

场外交易:指非上市或上市的证券,不在交易所内进行交易而在场外市场进行交易的活动,而是私下以高于或低于供销会上规定的价格或附有其他条件(如搭配次货、以物易物等)的价格达成的交易。

交易成本:指在完成一笔交易时,交易双方在买卖前后所产生的各种与此交易相关的成本。

一级市场:指新发行的证券从发行者手中出售给投资者的市场。

二级市场:指已经发行的证券进行转让,交易的场所。

规模经济:指通过扩大生产规模而引起经济效益增加的现象。

在一定的产量范围内,随着产量的增加,平均成本不断降低。

银行同业拆借市场:指银行之间以货币借贷方式进行短期资金融通的市场。

商业票据市场:指买卖业绩卓著而极有信誉的工商企业所发行的期票的市场。

短期政府债券市场:围绕着国库券的发行和流通而形成的货币市场。

可转让存单:指银行发行对持有人偿付具有可转让性质的定期存款凭证。

银行承兑汇票市场:是专门交易银行承兑汇票的市场。

与商业票据市场不同,票据经银行承兑,有较小的信用风险。

回购协议市场:指通过回购协议进行短期资金融通交易的场所,市场活动由回购与逆回购组成。

其交易过程是一方将一定量的中短期证券卖给对方,若干期限后再按协议价买回。

第六章.货币供给存款创造:银行通过运用中央银行发放的货币和流通准备金等货币从而使得货币供给量增加的行为。

存款乘数:存款乘数是指存款总额(即原始存款与派生存款之和)与原始存款的倍数。

超额准备金:商业银行为了安全和应付意外之需,实际持有的资金准备金常常多于法定存款准备金,从而形成了超额准备金。

法定存款准备金:法律规定金融机构必须从其吸收的存款中按一定比例提取存一定资金存在中央银行,这部分资金叫做法定存款准备金。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指一国中央银行规定的商业银行和存款金融机构必须缴存中央银行的法定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率。

存款准备金:指商业银行在吸收存款后,以在中央银行存款的形式保留的资产储备。

基础货币:也称高能货币或强力货币,是由流通中的通货和商业银行的准备金组成。

货币乘数:指在基础货币基础上货币供给量通过商业银行的创造存款货币功能产生派生存款的作用产生的信用扩张倍数,是货币供给扩张的倍数。

公开市场操作: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公开买卖有价证券,进行外汇交易,以实现货币政策调控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