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第2套真题

合集下载

高三历史上册期末调研测试卷2

高三历史上册期末调研测试卷2

历史试题本卷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为避免出现“废嫡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的混乱情形,周朝开始确立()A.禅让制B.嫡长子继承制C.分封制D.王位世袭制2.右图为秦朝疆域图(部分),图中方框应该填写的地名是()A.燕京B.渔阳郡C.广阳国D.顺天府3.在汉代,某人要修建储存粮食的仓窖,他可以参考()A.《九章算术》B.《黄帝内经》C.《授时历》D.《石氏星表》4.右图所示农具最早出现于()A.春秋B.战国C.汉代D.隋唐5.“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这是在评论唐太宗()A.推行民族团结的政策B.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C.完善科举制D.制定《唐律》6.史书记载:“大观元年五月,改交子务为钱引务,版铸印凡六:日敕字、日大料例、日年限、曰背印,皆以墨;日青面,以蓝;日红团,以朱。

”这可用来证明宋代()A.放宽了对商业的控制B.发明了雕版印刷术C.采用彩色套印技术D.重视商业税收7.元代划分行政区体现了“犬牙交错”的原则.将环境差异大的地区拼成一个又一个行省。

比如设置湖广行省,洞庭湖横亘其间,而且又跨南岭,直到今广西。

元代政府这样做的目的是()A.防止地方割据局面的出现B.加强专制皇权 C.促进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D.扩大统治区域8.某材料显示:清前期,景德镇民窑接受欧洲人的定制,并经由荷兰人运往欧洲,器型种类包括西式餐具或人物饰像等。

对于该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A.清朝闭关锁国,不可能出现材料中的现象B.这可说明民间手工业取代了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C.这可说明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D.这些定制的瓷器应该多数从广州出口9.1840年以来,西方国家“以技术补助距离之不及,以极紧凑的组织克服数目上的劣势”,并因此而战胜清政府。

清政府对此有较为清楚的认识开始于()A.鸦片战争后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C.甲午中日战争后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10.光绪年间的一本书描绘当时的上海“百货阗(充满)集”,“西人所购者,以丝茶为大宗”,“其售于华者,呢、布、羽毛等物,消亦不细(销售量也不少)”。

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考试总分:100 分)一、单选题(本题共计16小题,总分48分)1.(3分)鲁公伯禽之初受封之鲁,三年而后报政周公。

周公曰:“何迟也?”伯禽曰:“变其俗,革其礼,丧三年然后除之,故迟。

”太公亦封于齐,五月而报政周公。

周公曰:“何疾也?”曰:“吾简其君臣礼,从其俗为也。

”材料反映了分封制()A.扩大了西周文化的作用和影响B.以变革地方习俗礼制为主要目的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确立了贵族世袭和等级特权制度2.(3分)西汉政权建立后,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到孝惠、吕后时“复弛商贾之律”“轻徭薄赋”;文帝时变“抑商”为“惠商”政策,下令“开关梁,弛山泽之禁”,但“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的规定一直未取消。

这说明汉初( )A.抑商政策贯彻不力B.经济政策服务于社会发展与稳定C.经济政策尚未定型D.统治者治国理念不同影响经济政策3.(3分)据历史记载,唐初令文中多次重申“士”“农”“工”“商”四民分业的规定,但中唐到宋代,职业的等级差别在缩小或消弭。

清代苏州严氏之先“士商相杂”,时人归玄恭告诫子孙“......宜专力于商而勿为士。

盖今之世,士之贱也,甚矣。

”材料反映了( )A.传统“四民”社会完全瓦解B.社会阶层垂直流动性明显增强C.经济发展冲击传统社会结构D.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显著下降4.(3分)明朝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中写道:“宇宙风气,其变之大者有三:鸿荒一变而为唐虞,以至于周,七国为极;再变而为汉,以至于唐,五季为极;宋其三变,而吾未睹其极也。

……今国家之制,民间之俗,官司之所行,儒者之所守,有一不与宋近者乎?非慕宋而乐趋之,而势固然已。

”作者主要阐述了( )A.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一般性规律B.宋代的社会大变革对后世的深远影响C.中国古代政治发展的阶段性特征D.中国古代社会变迁呈现循环往复特点5.(3分)有学者指出:(明清时期)传统上被定位为负面性存在的“人欲”、“私”出现了180度的“坐标转位”,转而成了正面的被肯定的存在。

2021-2022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统考历史试题

2021-2022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统考历史试题

2021-2022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统考历史试题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的答案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第Ⅱ卷答案直接写在试卷相应空白处。

考试结束后,只交第Ⅱ卷和答题卡。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涂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地方。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杨阳主编的《中国政治制度史纲要》认为我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有一套完备的自我调节系统,在防止皇帝决策失误方面有“封驳”和“谏议”制度。

下列机构设置属于“封驳”和“谏议”制度的机构是①唐朝门下省②宋代的谏院③明朝时期设按察使司④明清时期设都察院A.①②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①②③④2.“仍然留在贵族手中并且被贵族用来抵制新兴工业资产阶级野心的政治权力,已经同新的经济利益不能相容了。

”为改变这一状况,英国出现了A.君主立宪制 B.第二次工业革命C.责任内阁制 D.1832年议会改革3.“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

”材料中的“它”是指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 D.抗日战争4.在毛泽东回到延安的欢迎晚会上,张治中发表感想说:“毛先生此次去重庆,造成了普遍的最良好的印象,同时,也获得了很大成就。

”这里“很大的成就”主要指A.决定实行政治民主化B.确立和平民主建国方针,召开政协会议C.达成了建立联合政府的协议D.国民党承认解放区政权和军队的合法地位5.下表为华资企业增长表(据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编制)。

华资企业增长对当时A.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B.为辛亥革命的产生和发展提供社会基础C.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有利于西方资产阶级思想传播D.为近代民主主义革命转入新的发展阶段奠定了基础6.18—19世纪是欧美国家发生巨大变化的时代。

人教版历史高三上学期期末试题及解答参考

人教版历史高三上学期期末试题及解答参考

人教版历史高三上学期期末自测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事件,发生在战国时期的是:A. 铁犁牛耕的推广B. 耕作技术的改进C. 耕牛的普及D. 农业税制的改革2、下列关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秦始皇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统一B.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了一系列中央集权制度C.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焚书坑儒”政策D.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结束了诸侯割据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3、宋代政府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下列措施中,不属于这一系列措施的是:A、设立枢密院,分割宰相权力B、派文官担任地方知州,限制武官权力C、创立专制主义的理学,强化儒家思想D、行省制改革,加强地方行政效率4、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一事件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关于中国共产党成立影响的陈述,不正确的是:A、标志中国革命的新民主主义阶段开始B、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C、为中国革命提供了思想指导和组织基础D、使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更为艰难的阶段5、北宋时期,国家收入的主要来源是:A、农业税收B、商业税收C、盐铁税收D、均输法税收6、明代后期的“一条鞭法”改革对封建社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A、削弱了中央集权B、增加了赋税收入,减轻了农民负担C、削弱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地位D、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7、以下关于辛亥革命说法正确的是:A. 辛亥革命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的开始B.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C. 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D. 辛亥革命使中国进入了一个民主共和的新时代8、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包括:A. 提倡科学、民主、自由、平等的思想B. 提倡文学革命,主张白话文取代文言文C. 提倡新道德、新文学、新艺术D. 以上都是9、下列关于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描述中,哪一项并非商鞅变法的内容?A、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管理B、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C、实行“连坐法”,加重对人民的压迫D、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土地 10、在明朝实行的“一条鞭法”中,以下哪一项不是其主要内容?A、将各地的田赋、徭役、杂税合并为“一条”B、征收银两代替实物C、按田亩多少摊派赋役D、取消官吏对百姓的人身控制11、题干: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第一次提出“毛泽东思想”这一概念是在以下哪个事件中?A. 延安整风运动B. 七届二中全会C. 七届三中全会D. 红军长征胜利结束后12、题干:下列哪项不属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A.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B.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C. 改革开放D. 发展民主,健全法制13、题干:以下关于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表述不正确的是()A. 推动了科学和民主思想的传播B. 为五四运动提供了思想基础C.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D. 直接导致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4、题干:以下关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战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B.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长征取得胜利C.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实现了国共合作的第一次高潮D.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确立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15、汉武帝时期,为加强中央集权,对儒学采取了什么重要措施?A、推行郡县制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实行推恩令D、设立太学16、宋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采取了什么措施?A、实行三省六部制B、釆用科举制选拔官员C、实行行省制度D、设路、州、县三级地方行政系统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配套K12】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扫描版)2

【配套K12】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扫描版)2

高三历史期末卷参考答案 2016.1一、选择题(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5:CADDB 6—10:BCDCD 11—15:DACCC16—20:AABCC 21—25:DDCBC 26—30:AB DBB二、非选择题(第31题20分,第32题20分,共40分。

)31.(1)目的:商鞅处于诸侯争霸、兼并战争频发的战国时期(2分),认为只有发展农业,国家才能强大;百姓从事农业,则易于治理和驱使,这是赢得战争的保证。

(2分)影响:通过变法,重农成为秦的国策(1分),促进了秦国农业发展和国力强盛,奠定了统一中国的基础。

(2分)(2)主张:经济—自由放任;宗教—信仰自由;政治—社会契约和人民主权。

(3分)条件:资本主义的发展;英、法等中央集权民族国家形成;近代科学兴起;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作了思想上的准备。

(4分,写中其中任意4点即可)(3)赞同①:促进民族工商业发展,一定程度抵御列强经济侵略;增强民众爱国心和民族凝聚力;为中国进一步政治变革与思想革新提供了经济基础。

(观点2分;答出其中的任意两点理由给4分。

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给分)赞同②:促进民族工商业发展,一定程度抵御列强经济侵略;但没有意识到变革社会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没有认识到近代民主民族革命的时代主题。

(6分)(观点2分;从两个方面答出符合题意的理由给4分;只答一方面最多给2分。

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给分)32.(1)状况:1920年工农业生产严重下降;1925年农业生产恢复并有所发展,工业有所恢复但未达到一战前水平;(4分。

如答经济建设总体大起大落、曲折发展可给2分。

)原因:三年国内战争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影响;新经济政策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缺乏经验和借鉴。

(3分)(2)理论与政策:80年代供给学派、货币学派理论(或新自由主义),90年代“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经济政策。

(3分)成效:实现零通胀下的充分就业,巨额财政赤字消失,经济持续发展进入“新经济”时代。

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有答案)

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有答案)

福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题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1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相对应题目的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题区域均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在撰写本国史籍时,多称自己为“夏”或“中国”;同时还追溯它与夏商周各代王朝的过往关系。

这反映了A.华夏正统的意识B.家国同构的理念C.王权独尊的观念D.国家统一的趋势2.刘邦入咸阳时,与民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之后,相国萧何整理秦六律,新增了户律、兴律、厩律三章,制定了“律九章”。

这反映了汉初统治者A.严刑重罚的治国方针B.因时而变的统治策略C.法不阿贵的法制观念D.无为而治的宽松政策3.唐代财赋之事,开元之前,事归尚书省;开元之后,权移他官。

有转运使、租庸使、盐铁使、度支盐铁转运使、常平铸钱盐铁使、租庸青苗使、水陆运盐铁租庸使、两税使等,随事立名,沿革不一。

这一变化表明了A.中央官制逐步完善B.赋役负担日益加重C.经济实力不断提高D.丞相权力逐渐削弱4.白居易《琵琶行》中记叙了:移船相近邀相见……(琵琶女)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江西省东北部)买茶去。

这可以印证当时A.商人地位逐渐提高B.社会风气较为开放C.饮茶成为唐代时尚D.江西经济地位突出5.北宋元丰年间(1078年。

1085年),南方各路按户均田亩数从多到少依次是江东、江西、两浙、福建,中举人数从多到少依次是福建、两浙、江西和江东。

人教部编版高三上期末历史试卷2(附答案及详细解析)

人教部编版高三上期末历史试卷2(附答案及详细解析)

人教部编版高三(上)期末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3分)《论语•子路》记载了这样一段对话:楚国令尹叶公对孔子说:“我的邻里有个名叫躬的正直人,他的父亲偷了羊,他就去告发。

”孔子说:“我的邻里的正直人与此不同,父亲替儿子隐瞒,儿子替父亲隐瞒,正直就在其中了。

”这表明孔子()A.反对法家的法治主张B.强调家庭伦理的重要C.认为法治存在地域性D.主张以仁政代替法治2.(3分)唐代在遇到重大复杂的军国大事,御前会议和宰相会议难以做出正确判断时,往往由皇帝指令或宰相请求,召开百官决策会议。

据此可知唐代()A.决策机制趋于完备B.政权架构呈现民主性C.政治运行严谨高效D.专制皇权具有开明性3.(3分)宋代书院非常重视历史教育。

朱熹认为学生应该“多读经史,博通古今”才能有可能有为于时,有补于世;陆九渊则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汉书•食货志》《周官•考工记》。

据此可知,二人在教学理念方面的相同之处是()A.经世致用B.修身明理C.鉴戒资政D.知行合一4.(3分)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分封自己的儿子为藩王。

各藩王封地分布统计如表(不含后移封地):据此可知,朱元璋分封藩王旨在()所在省份陕西山西北京河南湖北山东湖南数量 1 3 1 3 3 2 1所在省份四川甘肃辽宁宁夏河北内蒙古数量 1 3 2 1 1 1A.维护边疆地区安宁B.防范地方割据势力C.稳定全国统治秩序D.控制经济战略重心5.(3分)1685年,清政府设立闽粤江浙4个海关,海关监督名义上由户部派出,实际由皇帝直接任命负责宫廷事务的内务府官员充任,海关绝大部分收入也缴纳给内务府。

这一机制突出表明清政府()A.着力强化家国体制B.政府机构管理混乱C.严格限制对外贸易D.财政经济权力集中6.(3分)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衙门特选一民宅,以示中外仍有高低之别;又怕外国人抗议,将大门草草改成官衙式样,且所有官员全部是兼职。

统编版历史高三上学期期末试题与参考答案(2024年)

统编版历史高三上学期期末试题与参考答案(2024年)

2024年统编版历史高三上学期期末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以下关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描述,错误的是:A. 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度B. 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C. 宋朝实行中书省制D. 明朝实行内阁制度2、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新文化运动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开端B. 新文化运动促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C. 新文化运动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D. 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文学艺术领域的革新3、下列哪一项不是明清时期对外贸易的特点?A. 贸易对象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地区B. 实行严格的海禁政策,限制私人海外贸易C. 主要通过广州一口通商D. 对外贸易完全自由开放,没有政府管制4、哪位思想家的观点最能体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A. 康有为B. 梁启超C. 张之洞D. 严复5、下列哪一项是秦始皇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措施?A、分封制B、郡县制C、井田制D、族田制6、汉武帝时期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这主要反映了:A、文化统一的需要B、经济发展的需要C、军事扩张的需要D、选拔官吏的需要7、【题目】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一种新的政治思想,它主张以“道”为本,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一思想属于以下哪位思想家?A. 孔子B. 孟子C. 庄子D. 韩非8、【题目】20世纪初,一场以科技发展为核心的社会变革在全球范围内展开,这场变革被称为“第二次工业革命”。

以下关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发生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B. 以电气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标志C. 加强了国际分工,促进了全球贸易D. 导致了世界范围内的殖民统治体系形成9、关于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下列哪一项描述是正确的?A. 科举考试始于唐朝,止于清朝末年B. 科举考试主要考察的是武艺和体能C. 科举考试对所有社会阶层开放,包括平民百姓D. 科举考试的内容仅限于儒家经典 10、二战后,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第一个实质性步骤是什么?A. 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成立B.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的建立C. 欧共体的创建D. 欧盟的正式成立11、战国时期,各国变法运动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成功,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山东省青岛市青岛二中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山东省青岛市青岛二中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山东省青岛二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13.它使“由众多血缘部族邦国形成的联盟制转变为由众多地域国家形成的相对一统天下,向真正意义上的统一的地域国家迈进了一大步”。

“它”是指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中央集权制14.“天下之士群趋而奔向之。

上意所向,风俗随之,人才高下、士风之醇漓,率由是出。

”材料描述的制度是A.察举制 B.九品中正制C.三省六部制 D.科举制15.广东地区在唐朝时“岭南之田,所种惟稻”,到了清朝前期,“乡民以种稻收薄,故为它种(棉花,甘蔗,桑树)以为利。

”这一变化带来的影响是A.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农村经济结构发生变化C.小农经济开始逐渐解体 D.缓解了人多地少的矛盾16.陈献章(1428—1500,江门新会人)在学术上“舍彼之繁,求吾之约”,追求“自然,自得”,开创“江门学派”,被誉为“真儒复出”。

这里的“彼”指的是A.程朱理学 B.陆王心学 C.佛教 D.道教17.某学者在编撰“近代中国妇女生活与婚姻发展史”时,依次选取了:“五四”后10年间女性逃婚与婚姻自主权的争取——1920年的征婚广告——上海“摩登女郎”的形成。

导致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商品经济和工业化的冲击B.社会变革运动的影响C.新式教育使女性思想解放D.西方文化思想的传播18.“(它)毕竟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并设法把这部分引进到中国来,而成为中西文化频繁接触后的当时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形式……给僵化的封建文化打开了缺口。

”材料评述的是A.经世致用 B.“中体西用”C.维新思想 D.“兼容并包”19.“我但愿你们天天注视着宏伟的雅典,这会使你们心中逐渐充满对她的热爱。

当你们为她那壮丽的景象倾倒时……你们要明白自己的职责并有履行职责的勇敢精神,直至为她慷慨地献出生命。

”伯利克里这段演讲强调的是A.公民意识 B.平民政治 C.权力制约 D.法律至上20.以下为国际工人运动整体发展的示意图,数字处填入内容按次序对应分别是1848年 1917年A.理论到实践、一国到多国、空想到科学B.空想到科学、理论到实践、一国到多国C.理论到实践、空想到科学、一国到多国D.空想到科学、一国到多国、理论到实践21.在20世纪30年代有一种现象被帝国主义者称为“红色法西斯主义”,这一称号在1945年后的美国使用尤其普遍。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二)(含解析) 新人教A版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二)(含解析) 新人教A版

学习资料专题2019学年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模拟试题历史(二)试题说明: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试室号、座位号、考号填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

2.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不许折叠,考试结束后,收回答题卡和答题卷。

3.全卷页,共21小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题;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财政部长摩根索曾向参议院指出,美国要建立一种世界体系,以便让“企业家可以按照商业原则进行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

战争结束后,这一建议体现为A. 罗斯福新政实施B. 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C. 《关贸总协定》签署D. 世界贸易组织建立【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企业家们可以按照商业原则进行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判断这一组织应为符合美国利益的国际性经济组织,1947年《关贸总协定》签署主张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故C项正确;布雷顿森林体系虽然符合美国利益,但主要是确立了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中心地位,与题意不尽相符,故B项错误;罗斯福新政实施是在20世纪30年代,世界贸易组织在1995年建立,与题干中时间不符,故A、D项错误。

2. 音乐具有时代性、多样性和民族性。

把古典音乐推向新的高峰,又开创了浪漫音乐先河的音乐大师是A. 舒伯特B. 舒曼C. 莫扎特D. 贝多芬【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识记能力。

古典音乐达到高峰同时开创浪漫音乐先河的是贝多芬。

舒伯特是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也被认为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最后一位巨匠。

舒曼继承发展了舒伯特歌曲创作传统,进一步丰富了钢琴伴奏的表现方法,注重选择富有诗意的歌词,故享有诗人音乐家的称号。

莫扎特是欧洲最伟大的古典主义音乐作曲家之一,在钢琴和小提琴相关的创作,他无疑是一个天份极高的艺术家,谱出的协奏曲、交响曲、奏鸣曲、小夜曲、嬉游曲等等成为后来古典音乐的主要形式,他同时也是歌剧方面的专家,他的成就至今不朽于时代的变迁。

高三年级第一学期历史第二次测评试卷.doc

高三年级第一学期历史第二次测评试卷.doc

高三年级第一学期历史第二次测评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75分)一、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计7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中国近代史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屈辱史,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贯穿于整个近代史的始终。

回答1—6题。

1.下列城市被开辟为通商口岸的先后顺序是()A.天津、上海、汉口、重庆B.上海、汉口、天津、重庆C.汉口、天津、上海、重庆D.重庆、天津、上海、汉口2.被迫“对外开放”对近代中国的影响不.包括()A.西方进步思想文化传入中国B.传统的自然经济彻底解体C.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推动了中国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3.最能反映西方列强在19世纪40—60年代侵略特点的是()A.割占中国的领土B.强迫中国开埠通商C.勒索巨额战争赔款D.迫使中国签订“城下之盟”4.近代史上,中国的关税主权遭到破坏始于()A.《南京条约》B.《五口通商章程》C.《黄埔条约》D.《望厦条约》5.允许外国人到内地传教的条约是()A.《马关条约》B.《改订条约》C.《天津条约》D.《北京条约》6.《辛丑条约》内容中最能体现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的是()A.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B.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C.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反帝性质的组织D.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中国近代史上,先进的中国人积极寻求真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回答7—11题。

7.与《天朝田亩制度》相比,《资政新篇》最突出的特点..是()A.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B.真正触及了封建土地私有制C.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D.符合当时中国社会的现实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

对此分析不正确...的是()A.利用孔子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B.儒家思想在中国具有深厚的基础,影响深刻C.资产阶级维新派软弱,不敢鲜明地打出自己的旗帜D.康有为实际上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不能真正提出资产阶级的政治纲领9.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与“实业救国”两大思潮在实践中遭到挫折的根本原因是()A.封建残余势力强大B.人民群众尚未觉醒C.复古主义思潮盛行D.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10.史学界认为,新文化运动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继续,主要是指()A.反对尊孔复古B.继续反对封建主义C.主张民主共和D.向西方学习11.1924年孙口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是()A.民族资产阶级政党B.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C.官僚资产阶级政党D.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的政党中国近代史上的三大思潮——洋务思潮、维新思潮、共和思潮的兴衰,反映了近代前期的历史主流。

陕西省安康市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联考(第二次)历史试卷(有答案)

陕西省安康市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联考(第二次)历史试卷(有答案)

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联考(第二次)历史试题考生注意考试时间100分钟。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

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民版必修一十必修二十必修三(专题一~三)。

第I卷 (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題(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时期,许多彝族(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载有“铸兹宝值,以享以孝于大宗皇祖、皇妣、皇考、皇母”和“其万年子子孙孙永用享孝于大宗”等辞语。

这些铭文反映了当时A.宗法关系与皇权相结合B.祭祀旨在宣扬君权神授C.血缘关系影响政治生活D.僭越周礼的行为被遏制2.据考证,秦汉时期维持一日两餐生活,上午用餐大致在9点左右,下午用餐则在15点左右。

直到汉末,曹操享用“一日三餐”都是尊荣。

汉代以后,一日两餐逐渐变为三餐甚至四餐。

据此可知汉代以后A.古人健康水平呈上升趋势B.社会大众物质生活更为丰富C.各地区贫富分化现象减轻D.农民普遍贫困现象愈演愈烈3.下面是嘉峪关魏晋鲜卑贵族基出土的反映鲜卑族日常生活的壁团《采桑图》和《制陶图》。

这可以用说明当时A.贵族生活奢侈豪华B.佛教传入影响壁画风格C.河西走廊商贸繁荣D.北方少数民族逐渐汉化4.下表为清朝前期对明末东林党评价的不同观点。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事实是A.C.清初启蒙思想初步发展D.宋明理学被统治者认可5.有史料记载,在1840年之前,西方人不能带军器进入广州,“夷妇”也不许进去,以防“盘聚之渐”。

这反映当时清政府A.坚持维护广州民众利益B.实行闭关锁国政策C.开放广州为通商口岸D.禁止发展中外贸易6.1895年,在中日《马关条约》的谈判过程中,李鸿章曾想把第一款修改如下承认朝鲜的独立自主,并放弃对朝鲜内政的干涉,同时要求日方保证朝鲜为“局外之国”。

其目的是A.试图确保中国东北边疆的安全B.极力维护晚清的朝贡体系C.顺应民族独立的世界历史潮流D.配合日本对外扩张的步骤7.据史料记载,建于1915年的福州基督教青年会筹集巨款为会员建设体育馆、手球房,开办国术班、游泳班和排球班等。

高三历史上学期2月期末统考试题

高三历史上学期2月期末统考试题

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1至4页,第Ⅱ卷5至6页。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本身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A或B)填涂在试题密封线内的答题纸上,考试结束,将试题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标题问题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卷上。

3.第Ⅱ卷用钢笔或0.5毫米中性笔直接答在答题纸上。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标题问题要求的。

1.宋代出台一个政令,皇帝要和中书省的宰相们共同制定政策。

如果皇帝发布未经中书省宰相副署的诏书会被视为无效。

这说明当时A.中央政府决策实现民主化B.皇帝权力有所削弱C.相权对皇权有制约的感化D.行政效率泛起下降2.伯里克利曾说:“我们的轨制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让一个人肩负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所具有的真正才能。

”最能够辩驳伯里克利的依据是A.公民大会的运行机制B.法庭审判人员的产生法子C.陶片放逐法D.奴隶没有民主权利3. 1875年,法国议会以353对352票通过宪法修正案。

由于共和国不是明确被颁布颁布的,而是含蓄地通过其总统的身份和职衔被议会间接地承认的,因此,有人戏称它是“从窗缝潜入的共和国”。

这一现象能够说明当时法国A.本钱主义经济发展缓慢B.共和轨制并不适于法国C.启蒙运动思想动员充分D.分歧政治派别斗争激烈4.“它可以说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的方案,不过这个方案是否决西洋化、近代化的,与第一第二个方案是背道而驰的。

……其惨败代价之大足证我民族要保留绝弗成以开倒车。

”文中“它”指的是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C.戊戌变法D.义和团运动5.有学者指出,民国初年破旧而又未能立新,社会陷入严重失范状态,只有实行具有必然现代导向的过渡性强权统治,才能渐进地从封建专制过渡到现代民主。

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某某二中高三历史期末试题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注意事项:请从下列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鲁武公九年,鲁武公带着大儿子姬括、小儿子姬戏到镐京去朝拜周宣王。

周宣王很喜欢儿子姬戏,就要鲁武公立姬戏为嗣君,做鲁武公的接班人。

结果鲁武公按周宣王命令立姬戏为嗣君,即鲁懿公。

材料反映出A.当时宗法制已经很难实行B.姬括成为当时鲁国的小宗C.周宣王在诸侯中的威信将会更高D.统治者的个人好恶是西周时期立嗣君的主要标准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宗法制,意在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回答此题要紧密结合材料,所选选项必须与材料的主旨保持一致,鲁武公九年即为公元前817年,当时西周周王王位的继承,新诸侯王的产生主要标准还是按照宗法制,即由周王或诸侯王的嫡长子继位,这确保了王权的平稳过渡,材料中周宣王要求鲁武公立其小儿子为嗣君仅仅是个案,所以A、D不符合史实,说法错误;周宣王要求鲁武公立其小儿子为嗣君的事情当时遭到周朝大夫樊仲甫劝阻,樊仲甫认为他这样做违背了宗法制的继承规则,会降低周宣王在诸侯王中的威信,故C错误;按照宗法制等级,小儿子姬戏立为国君的话,大儿子姬括将为分封到地方做卿大夫,姬戏为鲁国的大宗,姬括为小宗,故B说法正确。

答案 B2.“元代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最重要的山川边界——秦岭、淮河、南岭、太行山的存在……某某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某某盆地;湖广行省以某某、某某为主体而又越过南岭有某某;某某行省也同样跨过南岭而有某某……至于江浙行省,乃从江某某原逶迤直到某某山地。

材料反映了:A.元代行省划分依据是山川便利B.元代行省使地方割据有良好的地理条件C.元代行省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D.作者对元代的行省划分依据持批判态度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及与教材内容联系的能力。

高考历史上册期末考试卷

高考历史上册期末考试卷

高考历史上册期末考试卷答案:高考历史上册期末考试卷第一部分:选择题1. 题目:下列哪位是唐代诗人?答案:杜甫2. 题目:哪个朝代的开国皇帝是刘邦?答案:汉朝3. 题目: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答案:1949年10月1日4. 题目:五四运动发生在哪一年?答案:1919年5. 题目:下列哪位是明朝开国皇帝?答案:朱元璋第二部分:填空题1. 题目:辛亥革命爆发的年代是()年。

答案:19112. 题目:“百家争鸣”发生在()战国时期。

答案:战国3. 题目: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是()年。

答案:18404. 题目:新中国第一部宪法颁布的年份是()年。

答案:19545. 题目:《资治通鉴》是北宋时期的历史著作,作者是()。

答案:司马光第三部分:问答题1. 题目:请简要介绍五四运动的背景和影响。

答案:五四运动是一场爱国主义运动,起源于对巴黎和会背叛中国所做承诺的不满,推动了新文化运动和思想解放,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转折点。

2. 题目:请说明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答案: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结束了两千年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标志着中国从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渡。

3. 题目:请简述三国时期的政治格局。

答案: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魏、蜀、吴三个政权相争的时代,让中国进入了长期的割据局面,结束了汉朝统一局面。

4. 题目:请解释“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分别是什么时期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

答案:"大跃进"发生在1958年至1961年,是毛泽东发动的一场经济社会运动。

"文化大革命"发生在1966年至1976年,是毛泽东为巩固其权力而进行的政治运动。

第四部分:论述题1. 题目:请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分析明清时期中国的社会变革。

答案:明清时期中国社会发生了许多变革,如明清政治制度差异,明清的均田法、私有制等经济政策变化,文化上儒家正统思想的推行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一、选择题1. 春秋战国是我国古代的社会大变革时期,诸子百家纷纷提出了治国思想。

下列选项属于道家提出的是()A .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B .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垂死而不远徙”C . “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若此则天下治”D .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2. 据成书于西汉的《史记》等文献记载,秦二世是靠矫诏篡位当上皇帝的。

考古学家在一枚秦代竹简上发现,秦二世称“朕奉遗诏”继位,这一说法得到了记载秦始皇临终前遗言的西汉初竹书《赵正书》的印证。

根据上述材料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史记》关于秦朝的记载不可靠B . 所有文献记载的历史都不是信史C . 只有考古发现的材料才是可靠的D . 考古发现能弥补历史文献的不足3. 历史学家钱穆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

”下列选项中,能为其提供证据的是()①汉朝丞相位高权重,为“百官之首”②汉武帝设立中朝,首长制得到加强③唐朝三省长官集体议事,相权分散④从首长制到委员制,皇权得到加强A . ①②③B . ①②④C . ①③④D . ②③④4. 梁启超评价我国古代一位改革家的改革时说:他推行的一些措施与近代西方的一些方法极其类似。

其中某项措施“颇有类于官办之劝业银行”……某项措施“与今世所谓警察者正相类”。

他评价的是()A . 商鞅变法B . 北魏孝文帝改革C . 庆历新政D . 王安石变法5. 下表是某学者对明朝通俗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变异”研究的部分成果。

其内容表现了明朝社会生活的“变异”主要是受到()社会价值观“重利趋商”成为社会潮流,将商人视为“智杰”“豪杰”。

生活消费方式衣食住行等方面发生剧烈变化,呈现“奢华”“逾制”的特点。

伦理道德观对金钱、物欲的强烈追求,使传统道德观念受到冲击。

A . 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B . 近代西方文化的影响C . 新引进农作物的影响D . 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6. 以下《清朝前期的疆域图》中,其中四个序号代表四个重要历史事件。

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安徽徽剧戏班进京演出②清朝收复台湾并设立台湾府③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④英国向中国大肆地走私鸦片A . ②①③④B . ②③①④C . ③②①④D . ④①③②7. 著名历史学家徐中约说:“林则徐在他有机会对抗敌人之前就被撤职一事,导致许多人认为战争的失败只是一桩历史的偶然事件,拒不承认中国在军事上的劣势和在政治上的衰退,这样他们便让自己继续沉睡了二十年。

在此期间只有少数特别警觉的人认识到需要了解西方。

”于是这些“少数特别警觉的人” ()A . 撰写了介绍西方历史、地理的著作B . 主张与外国进行商战,发展工商业C . 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D . 提倡变革政治制度,兴民权、设议院8. 李鸿章在奏章中写道:“臣尤有所陈者,洋机器于耕织、刷印、陶埴诸器,皆能制造,有裨民生日用,原不专为军火而设……臣料数十年后,中国富农大贾,必有仿造洋机器制作以自求利益者,官法无从为之区处。

”这一认识有利于()A . 军事企业的创办B . 民用企业的创办C . 近代海军的建立D . 近代教育的创办9. 黄遵宪是晚清著名外交家,1884年,他出任驻美国旧金山的总领事时,评价美国的民主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但是在维新变法活动中,黄遵宪一跃而成为支持维新的开明官绅代表。

他发生这种变化的客观因素是()A . 洋务运动的失败促使清政府立宪B . “师夷长技”思想被彻底抛弃C . 民族危机加深后变法潮流的推动D . 黄遵宪与时俱进思想不断进步10. 一位历史学家说:“民国的建立,虽说是由于人心的效顺,然以数千年专制的积重,说真能一朝涤除净尽,自然是无此理的。

大约当时最易为大众所了解的,是民族革命。

”他所说的“民族革命”是指()A . 推翻满清反动统治B . 创立资产阶级共和国C . 驱逐列强在华势力D . 颁布宪法以保障民权11. 以下是一位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列出的知识结构,其反映的历史时期是()领域社会进步存在问题政治共和制度的渐进动荡裂变的时局经济民族工业的春天昙花一现的凋零思想博大宽宏的气象迷离彷徨的选择习俗移风易俗的时尚抱残守缺的遗风A . 晚清政府时期B . 南京临时政府时期C . 北洋政府时期D .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2. 1937年,学者姚绍华提出:“九一八事变后,自日本不顾国际之信誉,强占我国东北,远东的均势之局被打破……以吾民族历史文化之悠久,如能奋发图强,这种恐怖自然不足惧。

吾民族每次都能发挥自己的力量,兀然生存于世界,而且每经一度祸患,吾民族之内容益加扩大而活跃。

”下列选项能够为横线上的观点提供佐证的史实是()A . 国共两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B . 全国各党派各阶层团结一致抗战C . 积极寻求英美等国军事上的支持D . 邀请各国反法西斯人士前来相助13. 毛泽东是我国近现代史上的伟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正式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是()A . 八七会议B . 遵义会议C . 中共七大D . 中共八大14. 1956至1964年,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关系不断加强,周恩来总理对亚非国家进行了三次正式友好访问。

为此局面奠定基础的外交事件是()A . 日内瓦会议上中国发挥积极作用B . 亚非万隆会议上中国外交的成功C . 中国放弃“一边倒”的外交政策D . 中美两国之间打破长期隔绝状态15. 依据下图判断,以下选项正确的是()——出自徐中约的《中国近代史》A .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导致粮食产量减少B . 文革时期的粮食生产遭到了严重破坏C . 改革开放初期农业生产力得到了提高D . 市场经济体制使粮食商品化程度加深16. 雅典执政官梭伦废除债务奴隶,罗马共和国颁布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铜表法》。

上述史实反映出古代雅典和罗马管理社会的共同智慧是()①通过制定法律来管理社会秩序②协调贵族与平民关系来稳定社会③创立司法陪审制度来稳定社会④依据财产多寡来划分公民的等级A . ①②B . ①④C . ②③D . ③④17. 1608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和明朝官员李之藻共同绘制了《坤舆万国全图》,是中国最早的彩绘世界地图。

图中有五大洲、四大洋等地理信息,还绘有16艘船,8种海洋生物。

据此材料可以判断()A . 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已经最终形成B . 新式交通工具蒸汽轮船广泛应用于航海C . 中国人广泛接受了西方先进的绘图技术D . 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海陆轮廓日渐清晰18. 一位西方历史学家说:他的宇宙理论如此完善和令人信服,对解释和预见物理现象具有决定性意义,以至于它的影响远远超越了科学领域。

他谈到的科学成就是()A . 哥白尼的“日心说”B . 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C . 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D .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理论19. 丘吉尔在《英语民族史》中谈到英国革命时说:“这场斗争从来不是专制和共和制的斗争,用兰克的话来说,‘一方维护有君主存在的议会制,另一方维护有议会存在的君主制’。

”这场斗争的结果是英国()①保留传统并进行制度创新②开始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③明确了国王与议会之间的权力划分④国王最终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A . ①②③B . ①②④C . ①③④D . ②③④20. 恩格斯说:“启蒙学者是‘非常革命’的,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

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在理性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做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

”对启蒙学者的“非常革命”,理解正确的是()A . 一切已有的认知都是不正确的B . 在法律面前每个人都是平等的C . 理性法庭的裁决是不可质疑的D . 人要充分运用理性去判断事物21. 《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下列历史事件体现这一历史使命的是()A . ①②③B . ①②④C . ①③④D . ②③④22. 俾斯麦领导了1871年的德意志统一,建立了一个普鲁士为主的德意志民族国家。

1888年继位的新皇威廉二世与俾斯麦的政见大相径庭,于是决定革除权倾一世的俾斯麦首相职务,同年俾斯麦被迫辞职。

对此事件最为合理的解释是()A . 俾斯麦失去了德意志民众的支持B . 德意志帝国议会的权力极其有限C . 德意志帝国皇帝拥有官员任免权D . 帝国宪法具有浓厚军国主义色彩23. 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各国进步人士称赞新生的苏联是“一块让人类再次得救的新大陆”“代表着人类精神的新方向”。

但也有一些西方进步人士对苏联国内政策进行了坦率地批评。

这些现象出现是由于()①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②资本主义出现危机急需调整③计划经济推动苏联迅速发展④农业集体化存在着严重弊端A . ①②③B . ①②④C . ①③④D . ②③④24. 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史实结论①魏晋以后,汉字由隶书衍生出楷书、行书、草书等字体,书写者可以利用其特点,融入自己所要表达的情感,形成自己的风格与审美情趣中国的书法兼具审美功能与实用功能,自觉地创造书法美成为体现中华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②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批判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明末清初思想家提出了以民主为核心的治国方案③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展现了19世纪上半期法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被称作资本主义的“社会百科全书”欧洲的浪漫主义文学盛行④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电气技术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与生活中蒸汽时代结束,蒸汽机被内燃机彻底取代A . ①B . ②C . ③D . ④二、材料分析题25. 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表现。

材料一:从《法经》到《大清律》,中国封建法典具有明晰的因革关系,长期以来自成体系,独具特色,素有中华法系之称。

中国古代“法自君出”,君主始终掌握国家的最高立法权,一切法典、法规皆以君主名义颁行,皇帝的诏书往往成为法律。

中国古代法律,强调遵行礼教,强调纲纪伦常,礼的许多内容被直接写进法律。

同样的行为不一定同罪,同样的罪名不一定同样处刑,行为人的等级身份和血缘关系成为定罪量刑的必要前提。

皇帝掌握国家最高司法权。

中央设司法机构,辅佐皇帝的重臣可以过问司法,但是司法长官不能过问行政。

地方的行政官吏兼任司法审判。

——叶孝信《中国法制史》材料二:《人权宣言》节选《拿破仑法典》节选材料三:梁启超认为:“以今日之中国视泰西,中国固为野蛮也。

其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西方各国重视法治,能做到以法治国,所以西方各国日益强盛。

而晚清统治,长期以来以守旧为荣,以变法为戒。

久而久之,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与国家的富强,形成国势日衰的局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