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上册-直线射线线段课时2线段的度量与比较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套】4.2 直线、射线与线段教学设计(二) (新版)新人教版
4.2 直线、射线、线段(二)课型:新授课【教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2.结合图形认识线段间的数量关系,学会比较线段的大小.3.利用丰富的活动情景,让学生体验到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并能初步应用.4.知道两点之间的距离和线段中点的含义.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线段大小比较,学习线段中点、三等分点、四等分点等定义,使学生建立初步的符号感.2.通过对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的研究,体会它们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并能用它们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探索精神,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用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教学方法】探索式教学法【教学重点】线段大小的比较,线段的性质【教学难点】线段中点、三等分点、四等分点的表示方法及应用.【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教学用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二、预习指导练习课后习题1、2三、等分线段1.让学生将一条绳子对折,使绳子的端点重合,你能说说你的感受吗?2.什么是线段的中点?3.线段中点的表示方法. (三种表示方法,由形到数)3.什么是线段的三等分点?四等分点?归纳:线段的中点只有一个,三等分点有两个,四等分点有三个...四、两点的距离问题:(1)教科书思考中的问题.结论“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简单说成:“两点之间,线段最短”.(2)你能举出这条性质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吗?(3)什么是两点的距离?注意:两点的距离不是线段,而是线段的长度.尝试练习1.已知线段AB,延长AB到C,使AB = 3BC,D是AC中点,DC = 2cm,求AB的长2.把线段AB延长到C,使BC = 2AB,再延长BA到D,使AD = 3AB,求DC与AB的关系,DC与BC,BD与AB,BD与BC的关系.(3)数轴上A,B两点所表示的数分别是-5,1,那么线段AB的长是个单位长度,线段AB的中点所表示的数是(4)已知线段AC和BC在一条直线上,如果AC =5.6 cm,BC=2.4 cm,求线段AC和BC的中点之间的距离.五、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结合具体的图形,突出图形语言和文字语言的转化)六、板书设计4.2 直线、射线、线段(二)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简单说成:“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如何学好初中数学经典介绍浅谈如何学好初中数学数学是必考科目之一,故从初一开始就要认真地学习数学。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直线、射线、线段》2教学设计(精品教案)
4.2直线、射线、线段(3)教学目标:1. 掌握线段的性质2.理解两点的距离的定义教学重点:理解线段的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教学难点:理解距离的定义,并能灵活运用线段性质。
课时数:1新课讲解内容:1.线段的性质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2.距离的定义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的距离典型练习1、如图,从点A到B有a、b、c三条通道,最近的一条通道是这是因为2、如图,从A地到B地有多条路,人们常会走第③条路,而不会走曲折的路,理由是()A.两点之间,直线最短B.两点之间,线段最短C.两点确定一条直线D.两点确定一条线段课后作业1、习题4.2第9--10题.2、《全品》P101-102 备用题1、把弯曲的河道改直后,缩短了河道的长度,这是因为2、下列四种说法:①因为AM=MB ,所以M 是AB 中点;②在线段AM•的延长线上取一点B ,如果AB=2AM ,那么M 是AB 的中点;③因为M 是AB 的中点,所以AM=MB=12AB ;④因为A 、M 、B 在同一条直线上,且AM=BM ,所以M 是AB 的中点,其中正确的是( ). A .①③④ B .④ C .②③④ D .③④4.3.1角的定义与度量 教学目标:1、理解角的定义和相关概念,会用符号的方法表示一个角.2、 理解和掌握角的度分秒及其换算、运算. 2. 会用量角器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角的概念;教学难点:角度的表示方法,从运动的观点给出的角的概念。
课时数:1 新课讲解内容: 1、角的定义1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AOB2、角的表示:①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表示顶点的字母写在中间:∠AOB ; ②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O ; ③用一个阿拉伯数学表示:∠1; ④用一个希腊字母表示:∠a 3、角的定义2角也可以看作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面形成的图形 4、角的度量1周角=_____0 , 1平角=_____0; 10=____′, 1′=_____′′;度、分、秒是常用的角的度量单位,以度、分、秒为单位的角的度量制,叫做角度制,注意:角的度、分、秒与时间的时、分、秒一样,都是60进制, 5.典型练习1. 请你把图中用数字表示的角改为用字母表示的角.2.(1)以点O 为端点引2条射线,此时图中共有多少个角?怎样表示?(2)以点O 为端点引3条射线时,共有多少个角?怎样表示? (3)以点O 为端点引4条射线时,共有多少个角?怎样表示? (4)以点O 为端点引5条射线时,共有多少个角?怎样表示? (5)以点O 为端点引n 条射线,共有多少个角?DCBA 43216 25º12′和25.12º相等吗?如果不相等,哪个大?7. 试试解决下面的问题:(1)23º31′25″+42º27′56″(2)42º31′56″-23º37′25″(3)23º31′25″×3课后作业《全品》P105-1064.3.2 角的比较与运算教学目标:1、能进行角的大小比较,理解角的和差的几何意义及数量关系;2、理解角平分线的概念;3、会用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进行描述.教学重点:角的大小、和差、角平分线的几何意义及数量关系;感受学习过程中的类比思想.教学难点:从图形中观察角的和差关系课时数:1新课讲解内容:1、比较两个角的大小的方法:叠合法,度量法2、用一副三角板,能拼出哪些特殊的角:3、认识角的和差图中共有3个角:∠AOB 、∠AOC 、∠BOC 。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几何图形初步《直线、射线、线段(第2课时)》示范教学设计
直线、射线、线段(第2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并会比较线段的长短.2.会用尺规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会用尺规画出线段的和与差.3.知道线段中点、三等分点、四等分点的定义,会用数学符号语言表示.4.能够用线段中点的性质和数量关系解决问题.教学重点探究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尺规作图的操作,线段中点及其分成的各线段间的数量关系.教学难点运用线段的和与差、线段的中点解决问题.教学准备直尺、圆规、透明纸.教学过程知识回顾1.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2.直线的性质(1)基本事实: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①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肯定有”,二是“只有一条”,不会有两条、三条……;②它可简单地说成“两点确定一条直线”.(2)直线的其他性质:①经过一点的直线有无数条;②不同的两条直线最多有一个公共点.3.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线段:(1)线段AB(或线段BA);(2)线段a.射线:(1)射线AB;(2)射线m.直线:(1)直线AB(或直线BA);(2)直线l.4.线段和射线都是直线的一部分.5.一个点在一条直线上,也可以说这条直线经过这个点;一个点在直线外,也可以说直线不经过这个点.6.当两条不同的直线有一个公共点时,我们就称这两条直线相交,这个公共点叫做它们的交点.7.一条直线上有n个点,则这条直线上共有2n条射线,有112n n()条线段.新知探究一、探究学习【问题】我们是如何比较物体的高度或者长度的?【师生活动】小组探讨后给出结论,教师给出正确答案.【答案】1.目测(直接比较法)2.测量(数据比较法)【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比较高度或长度的实例引入线段长短比较的知识.【问题】已知线段AB与线段CD,如何比较这两条线段的长短?【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作答,然后教师讲解新知.【新知】第一种:度量法结论:AB<CD.第二种:叠合法把其中的一条线段移到另一条线段上去,将其中的一个端点重合在一起加以比较.注意:起点对齐,看终点.点A与点C重合,点D与点B重合结论:AB=CD点A与点C重合,点D落在B,C之间结论:AB>CD点A与点C重合,点B落在C,D之间结论:AB<CD【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掌握两种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二、新知精讲【问题】怎么画一条线段使它等于已知线段呢?如图,已知线段AB,用尺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AB.【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想法.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并引导学生尝试用圆规作图.最后教师做适当的总结归纳,并用课件展示尺规作法.【答案】解:作图步骤如下:(1)作射线A'C';(2)用圆规在射线A'C'上截取A'B'=AB.线段A'B'就是所求线段.【新知】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a,可以先量出线段a的长度,再画一条等于这个长度的线段.在数学中,我们常限定用无刻度的直尺和圆规作图,这就是尺规作图.【设计意图】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是几何的基本作图,也是本课后续知识学习的基础,要让学生准确掌握;向学生渗透几何研究中有“数”与“形”两种不同的方法.【问题】你知道如何画线段的和与差吗?如图,已知线段m,n,用尺规作一条线段AC,使AC=m+n.【师生活动】学生先作图,教师点评纠正,然后用课件展示正确作法.【答案】解:作图步骤如下:(1)作射线AM;(2)在射线AM上截取AB=m;(3)在射线BM上截取BC=n.线段AC就是所求线段.【设计意图】让学生掌握线段和的作图方法,将用图形表示线段和与用符号表示线段和结合起来.【问题】如图,已知线段m,n,用尺规作一条线段AC,使AC=m-n.【师生活动】学生先作图,教师点评纠正,然后用课件展示正确作法.【答案】解:作图步骤如下:(1)作射线AM;(2)在射线AM上截取AB=m;(3)在线段AB上截取BC=n.线段AC就是所求线段.【设计意图】让学生掌握线段差的作图方法,将用图形表示线段差与用符号表示线段差结合起来.【问题】如图,已知线段a,求作线段AB=2a.【师生活动】学生先作图,教师点评纠正,然后用课件展示正确作法.【答案】解:作图如下:AB=2a,即为所求作的线段.【新知】点M把线段AB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AM与MB,点M叫做线段AB的中点.数学符号语言:AM=MB=12AB(或AB=2AM=2BM)类似地,还有线段的三等分点、四等分点等.AM=MN=NB=13 ABAM=MN=NP=PB=14 AB【设计意图】层层递进地对等分点进行学习,既让学生掌握等分点的概念,更让学生理解等分点是怎样产生的,掌握由等分点产生的数量关系.【问题】在一张透明的纸上画一条线段,折叠纸片,使线段的端点重合,折痕与线段的交点就是线段的中点.动手试一试.【师生活动】学生先作图,然后教师用课件展示动画效果.【答案】【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更加形象地理解和掌握线段的中点的性质.三、典例精讲【例】如图,若线段AB=20 cm,点C是线段AB上一点,M,N分别是线段AC,BC 的中点.(1)求线段MN的长;(2)根据(1)中的计算过程和结果,设AB=a,其他条件不变,你能猜出MN的长度吗?请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你发现的规律.【师生活动】学生作答,然后教师给出分析和正确答案.【分析】(1)先根据M,N分别是线段AC,BC的中点得出MC=12AC,CN=12BC,再由线段AB=20 cm即可求出结果.(2)由(1)即可得到结论.【答案】解:(1)因为M,N分别是线段AC,BC的中点,所以MC=12AC,CN=12BC.因为线段AB=20 cm,所以MN=MC+CN=12(AC+BC)=12AB=10(cm).(2)由(1)得,MN=MC+CN=12(AC+BC)=12AB=12a.即MN始终等于AB的一半.【设计意图】检验学生对线段的中点的性质的掌握程度,同时使学生能够进行线段的相关运算.课堂小结板书设计一、比较线段的长短二、尺规作图三、中点、三等分点、四等分点四、线段的运算课后任务完成教材第128页练习第1~3题.。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直线、射线、线段》教案
第 1 课时 直线、射线、线段 (一)
教学目标
1.了解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理解直线、射线、线段的联系和区别. 2.掌握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的基本事实,并能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教学重点
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
对“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 的理解.
教学设计 (设计者:
三、合作探究 达成目标 探究点一 直线的基本事实
活动一:阅读教材第 125 页,思考:
(1) 经过一个已知点画直线,以画 ________条.由此,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3)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的基本事实在生活中有哪些运用?
【展示点评】 “确定 ”是有且只有的意思,表明这个事实存在,且具有唯一性.
【小组讨论】如何理解直线的基本事实?
【反思小结】直线的基本事实有两层含义: (1) 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 (2) 只有一条直 线.
【针对训练】见 “ 学生用书 ”. 探究点二 直线、射线、线段的画法与表示方法 活动二:阅读教材第 125 页,思考: 直线有哪几种表示方法?画图说明.射线呢?线段呢? 例 如图所示,已知三点 A、B、C 按下列语句画出图形.
教学设计 (设计者:
)
一、创设情境 明确目标
教学过程设计
(1) 你如何比较两根筷子的长短? (2)两个人如何比身高? 二、自主学习 指向目标
自学教材第 126 至 128 页,完成下列问题:
1 .如何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你有几种方法?如何用尺规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 线段?
2.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的方法有 __度量法 __和__叠合法 __.
)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景 明确目标 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里,生活中处处都有图形,如笔直的铁轨、手电筒发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直线、射线、线段》
《直线、射线、线段(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过的直线、射线、线段概念的基础上,开始比较系统的研究有关图形的知识。
直线、射线、线段是最简单的几何图形,以后学习的三角形、四边形等都是由它们构成的,所以,直线、射线、线段是今后研究比较复杂图形的必要基础。
从本节课开始出现的几何图形的表示法、几何语言的表达方式,也是今后系统学习几何知识所必须的基础。
因此,本节课在学生今后的整个几何学习中,起着奠基的作用。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法。
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事实。
2、掌握直线、射线、线段的联系和区别。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学习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法,使学生建立初步的符号感。
2、探究活动,积累一定的操作活动经验,发展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归纳、抽象及用语言表达结论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探索精神。
通过对直线性质的探究,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法,理解直线的性质。
【教学难点】几何语言之间的转化。
收集相关文本资料,相关图片,相关动画等碎片化资源。
一、情境引入课件展示图片,学生找出我们生活中的直线、射线、线段。
探究1:如图,要在墙上固定一根木条,使它不能转动,至少需要几个钉子?学生行动:小组合作探究,可以小组派代表到黑板做实验。
教师总结:(1)先钉一个钉子,转动木条,发现木条可轻易地转动。
(2)在木条上再增加一个钉子,发现不能转动木条,说明木条被固定住了。
木条在这里我们可以把它看做线的形象,钉子可以看做点的形象,从上面的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线与点有什么联系呢?接下来我们就要学习有关线的知识。
二、互动新授问题2:经过一点O 画直线能画出几条?经过两点A 、B 呢?◆教学重难点◆课前准备◆教学过程学生活动:动手画出如下图所示的点,并尝试画直线,小组合作探究所得结果。
七年级数学上册《4.2 直线、射线与线段》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数
AM=BM;AM=BM; AB=2AM=2BM.
(2)结合图形若给出相应数量关系也可得到的中点.(由数到形)
3.什么是线段的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分点?四等分点?
教师边画图,边给出表示方法.
线段的中点只有一个,三等分点有两个,四等分点有三个...
五、两点的距离
师生归纳总结,学生作笔记.
让学生通过数形结合的方法,转化实际问题,从而得到,概念做好准备.
让学生充分感受所列方程的特点,再通过类比的方法得到定义,从而达到真正理解定义的目的.
这组练习目的在于巩固学生对定义中3个特征的理解.
(7),(8)两个题目的设置,目的在于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定义的掌握,尤其结合字母系数,加大题目难度,提高学生对变式的理解能力.
①度量法: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出它们的长度来比较;
②上教师给出线段大小的数量表示方法.
(3)完成教科书第123页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加以指导.
四、等分线段
1.让学生将一条绳子对折,使绳子的端点重合,你能说说你的感受吗?
学生分组活动、讨论、交流,教师深入小组参与活动,倾听学生交流.
2.线段中点的表示方法.
三、比较线段的大小
(1)怎样比较两位同字的身高?
学生分组活动,讨论、实践、交流.教师参与活动,倾听学生的交流,指导学生完成任务,从而共同总结出两种方法:度量法、叠合法.
(2)怎样比较两条线段的大小?
学生独立思考和讨论的基础上,请学生把自已的方法进行演示、说明。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规纳总结.指出比较两条线段的大小有两种方法.
教学环节
导学过程
学习过程
二次备课
最新人教版《 直线、射线、线段(第2课时) )》七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教案
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4.2 直线、射线、线段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结合图形认识线段间的数量关系,学会比较线段的大小;2.利用丰富的活动情景,让学生体验到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并能初步应用.3.知道两点之间的距离和线段中点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理解线段概念的基础上,了解线段的长度可以用正数来表示,因而线段可以度量、比较大小以及进行一些运算.使学生对几何图形与数之间的联系有一定的认识,从而初步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二、课型新授课三、课时第2课时,共2课时。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线段大小比较,线段的性质是重点。
【教学难点】线段上点、三等分点、四等分点的表示方法及运用是难点。
五、课前准备教师:课件、三角尺、直尺、圆规等。
学生:三角尺、直尺、圆规、铅笔、圆珠笔或钢笔。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看下面这三幅图片谁高谁矮?你是依据什么判断的?(出示课件2)(二)探索新知1.师生互动,探究线段的比较教师问1:观察这三组图形,你能比较出每组图形中线段 a 和 b 的长短吗?学生回答:感觉a>b教师讲解:三组图形中,线段a与b的长度均相等.教师:很多时候,眼见未必为实. 准确比较线段的长短还需要更加严谨的办法.做手工时,在没有刻度尺的条件下,若想从较长的木棍上截下一段,使截下的木棒等于另一根短木棒的长,我们常采用以下办法.(出示课件5)教师问2:画在黑板上的线段是无法移动的,在只有圆规和无刻度的直尺的情况下,请大家想想办法,如何再画一条与它相等的线段?(出示课件6)提示:在可打开角度的最大范围内,圆规可截取任意长度,相当于可以移动的“小木棍”.学生回答:……(多让几位同学说,让学生中不同的画法都说出来,肯定正确的画法,指出错误画法错误的地方)师生共同解答如下:(出示课件7)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已知:线段 a ,作一条线段 AB ,使 AB=a.第一步:用直尺画射线 AF ;第二步:用圆规在射线 AF 上截取AB = a.所以 线段 AB 为所求.在数学中,我们常限定用无刻度的直尺和圆规作图,这就是尺规作图.教师问3:你们平时是如何比较两个同学的身高的?你能从比身高的方法中得到启示来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吗?(出示课件8)学生回答:(1)用尺子测量出他们的身高,然后进行比较;(2)让他们站在同一平地上看高矮.总结点拨:(出示课件9)比较两个同学高矮的方法:①用卷尺分别度量出两个同学的身高,将所得的数值进行比较. ——度量法. ②让两个同学站在同一平地上,脚底平齐,观看两人的头顶,直接比出高矮. ——叠合法.教师问4:试比较线段AB ,CD 的长短.学生回答:线段AB 短,线段CD 长. 教师问5:可以用什么方法进行比较呢?师生一起解答:方法一:度量法。
七年级数学上册 4.2 直线、射线与线段教案(一) (新版)新人教版
归纳:线段和射线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引申:过三点可以画出几条直线?
三、尝试练习
1.按下列语句分别画也相应的图:
(1)直线EF经过点C;
(2)点A在直线m外;
(3)经过点O的三条线段a、b、c;
(4)线段AB、CD相交于点B.
(3)请分别画出一条直线、射线、线 段?
(4)如 何表示一条直线、射线、线段?
讨论交流:
(1)你知道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吗?
(2)你能结合自已所画图形寻找出直线、射线、线段的特征吗?你能发现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吗?
直线、射线、线段的联系与区别:
端点个数
延伸方向
直线
射线
线段
(2)任意画线段AB,你能由线段AB得到直线AB和射线AB吗?
(3)图中 共有几条线段?把它们分别表示出来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四、作业布置质 量监测
板书设计:4.2直线、射线、线段(一)
直线、射线、线段 的联系与区别:
端点个数
延伸方向
直线射线Βιβλιοθήκη 线段直线的性质定理: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教学反思:
2.如图:已知点A、B、C、D,根据下列语句画图
(1)画直线AB,AD
(2)画射线AC,CB
(3)连结CD,BD
3.如图1-1,A,B,C,D为直 线l上的四个点.
问:(1)图中以C为端点的射线有几条?把它们分别表示出来;
(2)图中共有几条射线?能够用所给出的字母表示的有几条?把它们分别表示出来 .
直线、射线与线段(一)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4章几何图形初步4.2直线射线线段课时2线段的度量与比较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4.2 直线、射线、线段课时2 线段的度量与比较【知识与技能】(1)会用尺规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会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2)理解线段的中点、等分点的意义.【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获得,需要自己动手操作,用心去体会,使学生养成动手的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会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通过对问题的解决过程的反思,感受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画一条线段,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掌握线段的中点和等分点.用尺规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正确比较线段的长短.多媒体课件、直尺、圆规情境:教师提问:怎样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呢?你能从比身高上受到一些启发吗?你可以再举出一些比较线段长短的实例吗?学生合作探究.教师总结:身高的比较通常是两人站在同一水平位置靠在一起,看头部的位置来得出高矮.也可以采用量身高的方法.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可以采取以上方法来得出结果.那么我们如何画出长度相等的线段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画线段、比较线段的大小以及线段的和、差运算.一、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探究1:线段的大小比较.教师在黑板上画出横竖两条长度相近的线段,提出问题:如何比较这两条线段的长短?学生活动:小组讨论,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对学生提出的好方法给予鼓励和肯定,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教师总结:有目测;用刻度尺测量;借助圆规(或绳子)比较等方法.探究2:尺规作图.教师提出问题:已知线段AB,怎样画线段CD,使线段CD的长度与线段AB的长度相等?与同桌交流画法.学生活动:小组讨论,派代表板书并说明解决方法,如图4-2.2-1.教师活动:纠正学生在尺规作图中的不规范行为.师生总结: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我们可以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出它们的长度来比较,或者把其中的一条线段移到另一条线段上(使两条线段的一个端点重合,另一个端点在重合的端点的同侧)作比较.探究3:线段的和、差运算.教师给出概念:已知线段a,b(a>b)(如图4-2.2-2),在直线上作线段AB=a,再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作线段BC=b,那么线段AC就是线段a与b的和,记作AC=a+b,如图4-2.2-2(1).如果在线段AB上作线段BD=b,那么线段AD就是线段a与b的差,记作AD=a-b,如图4-2.2-2(2).探究4:线段的中点的概念.在线段上,把线段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的点,叫作这条线段的中点.学生活动:(1)类推线段的三等分点、四等分点的概念.(2)在一张干净的纸上画一条线段,折叠纸片,使线段的端点重合,折痕与线段的交点就是线段的中点.动手试一试.二、典例精析,掌握新知本节课学习了比较线段长短的两种方法,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的尺规作图方法,线段的和、差运算,线段的中点与等分点的概念教材P129习题4.2第6,9题。
七年级数学上册 4.2.2 直线、射线与线段(2)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AM=MN=NB= AB AM=MN=NP=PB= AB
三、巩固新知
课本练习第128页:1---3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最后集中点评。)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
1.本节课学会了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学会了比较线段的长短.
2.线段的和、差、分点(中点、三等分点等)
五、作业布置
4.2.2直线、射线、线段
课题
4.2.2直线、射线、线段
授课类型
新授
课标依据
1、通过实物和具体模型,了解从物体抽象出来的几何体、平面、直线和点等;
2、会比较线段的和、差,以及线段中点的意义;
3、掌握基本事实: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4、掌握基本事实: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5、理解两点间距离的意义,能度量两点间的距离;
板书: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3.思考课本第130页的问题,从中得出数学问题:如何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
4.探索比较两条线段长短 的方法:
(小组交流,总结出比较方法.教师对学生总结出的比较方法给予评 价。)
板书:比较线段的长 短.
(1)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出它们的长度进行比较.
(2)用把一条线段移到另一条线段上,端点对齐的方法进行比较.
教学目标
知识与
技能
会用尺规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会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掌握线段中点的概念。
过程与
方法
在现实情境中,经历画图的数学过程,培养 动手操作能力,提高抽象概括能力,能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学问题,初步会数学的建模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积极参与实验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通过对解决问 题过程的反思,懂得知识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
2022年人教版七年级上《直线、射线、线段2》精品教案
直线、射线、线段第2课时教学目标:1、会用尺规画一条线段等于线段,会比拟两条线段的长短;理解线段等分点的意义,理解两点间距离的意义,借助现实的情境,了解“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线段性质。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能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初步学会数学的建模方法。
3、积极参与实验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通过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懂得知识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
教学重难点:重点:画一条线段等于线段,比拟两条线段的长短是一个重点,在现实情境中,了解线段的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是另一个重点难点:画一条线段等于线段的尺规作图方法,正确比拟两条线段长短是难点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提出问题:有一根长木棒,如何从它上面截下一段,使截下的木棒等于另一根木棒的长?教师活动:出示长短不同的两根木棒。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探索方法,总结出问题的解决方法。
注:教师对学生给出的解决方法,应进行可操作性评价,对好的方法给予鼓励和肯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出数学问题:上面的问题,可以转化为如下一个数学问题:线段a,画一条线段等于线段a。
二、讲授新课学生活动:独立思考,动手画图,小组讨论交流,总结出问题的解决方法。
教师活动:参与学生小组讨论,指导学生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
1、用刻度尺量出线段长,在画出的射线〔或直线〕上量出相同长度的一条线段。
2、用尺规截取.〔按课本所讲方法〕板书:画一条线段等于线段。
3、思考课本的问题,从中得出数学问题:如何比拟两条线段的长短?4、探索比拟两条线段长短的方法:学生活动:小组交流,总结出比拟方法。
教师活动:评价学生总结出的比拟方法,并用教具请一个学生进行演示,板书:比拟线段的长短。
〔1〕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出它们的长度进行比拟。
〔2〕用把一条线段移到另一条线段上,端点对齐的方法进行比拟。
5、线段长短的比拟结果。
学生活动:通过上面的讨论,总结出线段比拟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
4.2 直线、射线、线段
课时2 线段的度量与比较
【知识与技能】
(1)会用尺规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会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
(2)理解线段的中点、等分点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获得,需要自己动手操作,用心去体会,使学生养成动手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会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通过对问题的解决过程的反思,感受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画一条线段,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掌握线段的中点和等分点.
用尺规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正确比较线段的长短.
多媒体课件、直尺、圆规
情境:教师提问:怎样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呢?你能从比身高上受到一些启发吗?你可以再举出一些比较线段长短的实例吗?
学生合作探究.
教师总结:身高的比较通常是两人站在同一水平位置靠在一起,看头部的位置来得出高矮.
也可以采用量身高的方法.
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可以采取以上方法来得出结果.那么我们如何画出长度相等的线段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画线段、比较线段的大小以及线段的和、差运算.
一、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探究1:线段的大小比较.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横竖两条长度相近的线段,提出问题:如何比较这两条线段的长短?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对学生提出的好方法给予鼓励和肯定,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教师总结:有目测;用刻度尺测量;借助圆规(或绳子)比较等方法.
探究2:尺规作图.
教师提出问题:已知线段AB,怎样画线段CD,使线段CD的长度与线段AB的长度相等?与同桌交流画法.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派代表板书并说明解决方法,如图4-2.2-1.
教师活动:纠正学生在尺规作图中的不规范行为.
师生总结: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我们可以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出它们的长度来比较,或者把其中的一条线段移到另一条线段上(使两条线段的一个端点重合,另一个端点在重合的端点的同侧)作比较.
探究3:线段的和、差运算.
教师给出概念:已知线段a,b(a>b)(如图4-2.2-2),在直线上作线段AB=a,再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作线段BC=b,那么线段AC就是线段a与b的和,记作AC=a+b,如图4-2.2-2(1).如果在线段AB上作线段BD=b,那么线段AD就是线段a与b的差,记作AD=a-b,如图4-2.2-2(2).
探究4:线段的中点的概念.
在线段上,把线段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的点,叫作这条线段的中点.
学生活动:(1)类推线段的三等分点、四等分点的概念.
(2)在一张干净的纸上画一条线段,折叠纸片,使线段的端点重合,折痕与线段的交点就是线段的中点.动手试一试.
二、典例精析,掌握新知
本节课学习了比较线段长短的两种方法,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的尺规作图方法,线段的和、差运算,线段的中点与等分点的概念
教材P129习题4.2第6,9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