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免疫调节教案
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3教学教案第二章第4节免疫调节
《免疫调节》一、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免疫调节与前面所学的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共同构成了维持人体内环境稳定的必要因素,三者缺一不可,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免疫调节在本章中的重要性。
它是在学生学习完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之后,对内环境的稳态有了一定的了解的基础上安排的一节内容,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明确人体抵抗病原体的机制,并为进一步学习人类治疗疾病的机理奠定基础。
2、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分析,结合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免疫系统的组成;掌握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2)能力目标:通过搜集资料,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与表达交流能力。
通过宣传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培养学生关爱艾滋病病人,从而引导学生将视野从基础知识中转移出来,更多地关注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与生物学有关的问题,逐渐养成热爱科学、尊重科学、理智地运用科学成果的情感和态度,形成关心社会的意识。
3、教学重点和难点(1)本节内容的教学重点是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因为学生只有掌握了这部分知识,才能深刻了解人体是如何维持内环境稳态,人体又是如何抵御病原体等知识的,故确定为本节的重点。
(2)而本节课的难点内容为体液调节和细胞调节的过程,由于高中生对免疫机理不熟悉,且这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在理解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时有一定的难度,故确立为本节的教学难点4、课时安排2课时二、教学方法1、教法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本节课主要采用:讲授式、互动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并遵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利用自制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通过问题串形式来启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法本节课主要采用以“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为课堂学生学习的三个基本维度,通过问题讨论、分析与综合,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寻找乐趣,建立自信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法指导: 学案导学、引导探究、分析比较。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教案-4_免疫调节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知道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和免疫缺陷病。
(4)知道免疫学的应用。
2.态度观念方面(1)通过介绍科学家在免疫科学方面的研究史实,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教育;(2)通过学习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和两者的关系,认识到生命的物质性、生命运动的多样性,树立普遍联系的观点。
(3)通过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引起学生对这一全球性问题的关注,认识到自尊自爱的重要性。
(4)通过了解免疫学发展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引导学生认识到科学的发展对人类的健康和发展的重要性,建立科学的价值观,同时关注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进一步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3.能力方面(1)通过介绍淋巴细胞的种类、分化和功能等科学研究过程,培养学生从科学事实推理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2)通过组织小组自学,师生共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比较、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
2. 教学重点/难点二、教学重点:重点(1)描述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2)概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
三、教学难点:难点:概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
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导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提问:感冒一般有哪些症状?病原微生物的入侵是否会影响内环境的稳态?神经系统能感知它们的存在吗?激素能直接消灭它们吗?机体靠什么来抵御病原微生物的入侵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呢?联系生活经验,思考、讨论、回答问题以一种常见病为例,让学生明白: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后会影响内环境的稳态(体温升高等)。
既以此引出免疫调节,又突出了免疫调节在稳态维持中的重要作用。
展示科学探究过程,明确免疫系统的组成(1)用大剂量的射线照射大鼠,杀死其淋巴细胞和其他白细胞,大鼠就失去了免疫的功能,因而很容易感染疾病。
(由此你想到了什么?)(2)给上述大鼠分别输入各种类型的白细胞,发现只有在注入了淋巴细胞之后,大鼠才能恢复免疫功能。
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人教版必修三免疫调节微课教案
授课班级:高二6班一、背景分析《免疫调节》是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人教版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2章第4节的内容。
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之后,通过引导让学生了解调节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状态的方式还有免疫调节,从而使学生认同人体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状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高二学生在八年级下册已学过免疫学的基本知识,知道人体免疫系统可以保护人体的健康,但对于免疫的过程、免疫失调引发的相关疾病等方面的知识尚且缺乏认识。
再加上这部分知识与人们的生活、健康息息相关,使得学生对这节的内容有着浓厚的兴趣,教师正好利用这个机会作为新课切入点,激发学生对学习免疫知识的渴望。
二、案例描述考虑到本章节内容较多也比较复杂,我在教学过程中对教材前后文顺序做了如下调整:第一课时处理免疫系统的组成、人体的三道防线、免疫系统的功能和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等几个知识点,既是对免疫知识的介绍和普及,又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和铺垫。
第二课时集中精力处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这一重难知识点。
把重难点放在第二课时学习,针对性更强,也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在第二课时的学习开始前,我利用课外活动时间提前在班上播放了一段视频资料和自制微课视频,帮助学生建立对免疫调节过程的直观印象,启发学生对免疫调节全过程的思考。
通过观看视频,学生逐渐形成对免疫调节过程的自我认知,也逐步建立对抽象过程形象化理解的认识,同时对课堂学习也充满了期待。
第二节课上,针对教材P37页图2-15的体液免疫示意图,我通过提出以下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思考①淋巴B细胞是如何识别抗原的?分别通过哪些途径?②淋巴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有什么反应?③抗原在哪里以及被什么物质消灭的?④记忆细胞是怎么出现的?有什么作用?学生带着这几个问题阅读教材和识图析图,通过思考与讨论学习体液免疫的过程。
在学习细胞免疫的知识时,同学习体液免疫一样,我提出几个相关问题帮助学生思考:①效应T细胞是如何出现的?有什么作用?②效应T细胞能否直接消灭抗原?③出现在哪里的抗原能激起机体进行细胞免疫?④抗原最后在哪里被什么物质消灭?在对细胞免疫的学习结束后,我还与学生一起观察并归纳两种特异性免疫的区别和联系。
高二生物必修三免疫调节教案
高二生物必修三免疫调节教案高二生物必修三免疫调节教案(篇1)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思路,感知文章内容,提高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2.品味文章语言,了解本文说明方法,学习使用典型例子来说明的方法。
3.明白生态系统是一个相互依赖和制约的系统,要按照科学规律对待生态环境。
教学难点与难点1.重点:品味文章语言,了解本文说明方法,学习使用典型例子来说明的方法。
2.难点:理解“生物入侵”这一现象的危害,增强遵循科学规律的意识。
课前准备1.预习课文,理解文本大体内容。
2.参照课后“学习建议”,检查自己预习的效果。
教学过程一、导入并揭题二、检查预习情况1.朗读课文。
2.探讨课题的理解:给“生物入侵”下个定义。
三、整体感知1.本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文章以美国引进葛藤、中国引进水葫芦为例,介绍了生物入侵的原因和结果。
告诉人们引进物种是好的,但不要“不顾国情、不讲科学地盲目引进外来物种”,要“警惕生物入侵”。
2.本文的结构是怎样的?总(生物相互依存和谐共处)━━━━分(举例:生物入侵打破了生态平衡,及其后果)━━━━总(呼吁警惕生物入侵,维护生态平衡)四、具体探究1.“生物入侵”究竟会带来哪些“生态灾难”?破坏生态平衡、危害经济发展、(威胁人类健康)2.作者是如何告诉我们这些危害的?通过典型例子3.小组讨论:本文使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在文中找出你的依据)它们有怎样的作用?举例子:增强文章的说服性,使说理更充分、更真实。
列数字:使说理更准确、更科学、更有说服力。
打比方:把抽象的事理变得具体、生动、形象。
4.小组合作:本文语言有何特点?本文语言既具有说明文语言的准确、简洁、通俗的特点,又具有小品生动有趣的特点。
五、知识拓展1.除了文中讲到的葛藤和水葫芦的例子引起生态失衡、生态灾难,你还能找到一些关于“生物入侵”的例子吗?2.幻灯片展示其他“生物入侵”的例子。
六、师生小结1.字词积累。
2.就文章主旨和科学小品等方面谈谈你学习本文的收获。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2.4《免疫调节》教学设计方案
《免疫调节》教学设计方案【知识目标】简述免疫系统的组成;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能力目标】尝试通过建构概念图,进一步理解特异性免疫的基本过程;通过概括分析,总结各种免疫细胞的作用,锻炼概括性思维;【情感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两者的关系,树立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局部和整体相统一的观点,认同生命是物质性的这一科学世界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教学难点】体液免疫的过程。
三、指导思想新课程十分强调“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要真正以学生为主体来设计,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来推进,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情感的体验。
四、教学手段充分利用PPT课件,展示相关的视频、图片,并合理利用以下的教学方法辅助教学:情景导入、问题驱动、建构模型、小组合作探究等。
五、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1、教师查找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2、学生预习新课,课下收集生活中有关免疫的知识;(二)本节的知识结构:1、免疫系统的组成:2、免疫系统的功能:3、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1)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2)体液免疫的基本过程(三)具体教学实施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观看视频】视频1:甲型H1N1流感的新闻视频。
【提出问题】1、甲型H1N1的症状是什么?2、感染后,神经系统能感觉到吗?能通过反射对病毒作出反应吗?3、感染后,能通过激素调节杀死病毒吗?板书“免疫调节”观看、思考思考讨论回顾旧知通过“情景导入”不仅引发学生的好奇,学生也在交流与思考中回忆上一节课的知识,为本节课的进行打好铺垫。
教学过程一、免疫系统的组成(图片展示)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免疫细胞:起源:均由骨髓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
观察、思考学生思考、总结指导学生思考、总结免疫细胞的产生、分化过程种类:吞噬细胞,淋巴细胞产生:(图片展示)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浆细胞产生,免疫球蛋白淋巴因子:细胞产生(活化、增强各种免疫细胞作用)溶菌酶:广泛存在于人体的多种组织中观察、思考非特异性免疫【动画展示】展示有关人体一二道防线的图片和一些相关动画。
免疫调节-人教版必修3 稳态与环境教案
免疫调节-人教版必修3 稳态与环境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免疫调节的基本概念、作用和分类;2.掌握免疫系统的调节机制;3.理解稳态与环境对免疫系统的影响;4.能够识别并描述免疫调节的实际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1.免疫调节的分类和调节机制;2.稳态和环境对免疫系统的影响;3.免疫调节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1.课本《生物》人教版必修3;2.电子课件、计算机和投影仪;3.小组合作练习材料。
四、教学过程1.免疫调节的定义和分类(10分钟)•讲师介绍免疫调节的概念和分类;•在电子课件上展示免疫调节的分类图表,简要讲解每种调节的作用;•学生们对讲师的讲解和图表进行提问和讨论。
2.免疫系统调节机制(20分钟)•讲师介绍免疫系统的调节机制,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在电子课件上展示免疫系统调节机制的示意图,讲解每一步的过程和作用;•学生们进行小组讨论,结合课本对免疫系统调节机制进行深入探讨。
3.稳态与环境对免疫系统的影响(25分钟)•讲师介绍稳态和环境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在电子课件上展示稳态和环境对免疫系统的影响的图表,并进行简要讲解;•学生们就稳态和环境对免疫系统的影响进行讨论和评价,分析各种影响因素的作用和机制。
4.免疫调节的应用(30分钟)•游戏式小组合作练习;•每个小组自主选择一个免疫调节相关的主题(如细胞因子、抗体、肿瘤免疫等),设计合适的游戏规则和玩法,将所学内容进行运用。
•每个小组分别表演、展示和评选最佳游戏,并总结游戏过程中免疫调节的基本特点和应用。
五、教学评估1.讲师对学生在课堂中的讨论、提问和表现进行评估;2.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小组游戏表现和总结,进行自我评估;3.整体总结和评价本课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教案设计:2.4免疫调节
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教学目标:1.教育目标:①通过了解各种免疫失调疾病及发病机理,引导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复杂性、物质性和生命现象的多样性,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世界观②通过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引起学生对这一全球性问题的关注,认识到自尊自爱的重要性③引导学生认识到科学的发展对人类的健康和发展的重要性,建立科学的价值观鼓励学生发扬崇高的奉献精神,为救死扶伤作贡献2.知识目标:掌握过敏反应的机理;有关艾滋病的知识,懂得预防知识;了解自身免疫病;免疫预防的应用3.能力目标:①通过了解疾病的机理,使学生形成分析、判断、演绎、推理等思维能力②培养学生运用生物知识解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过敏反应机理;艾滋病知识及预防;免疫学应用教学方法:启发式、讨论式、问题情境式、多媒体辅助设计思路:本节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贴近。
过敏反应既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
过敏反应是人群中的一种常见病,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病例很多,从学生熟悉的现象入手引导归纳特点;但过敏反应的机理却相对复杂,采用新旧知识对比、分层次讲解的方法突破难点。
了解它的患病机理,可以帮助学生本人及其周围的人减少病痛。
免疫缺陷病重点讲解艾滋病为本节重点,明确相关知识,懂得预防措施十分重要。
采用师生互动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内在动力,增加责任感,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引课:地球上最高等、最聪明的动物是什么?而人类也是十分脆弱的动物。
漫长的进化史也是人类与多种疾病顽强斗争的血泪史。
本节课我们就来了解其中由于人类自身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二、复习旧知引导学生回忆什么叫免疫,既然是一种保护机制是不是越强越好?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都应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过强过弱都不行。
免疫功能过强会引起过敏反应和自身免疫病,过弱则是免疫缺陷症。
三、学习新知(一)过敏反应[交流]过敏生活中较常见,你知道哪些过敏现象?并总结过敏特点。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免疫调节教学案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P35~36 1.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2.免疫细胞⎩⎨⎧吞噬细胞等淋巴细胞⎩⎪⎨⎪⎧T 胸腺B 骨3.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P36~38 1.非特异性免疫(1)组成:①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
②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
(2)特点: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
2.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1)组成: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
(2)作用:抵抗外来病原体和抑制肿瘤等。
(3)种类: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4)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①体液免疫②细胞免疫(5)监控和清除功能:监控并清除体内已经衰老或因其他因素而被破坏的细胞以及癌变的细胞。
三、免疫失调病P38~391.自身免疫病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物质当做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2.过敏反应(1)概念: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
(2)特点:①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②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③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3.免疫缺陷病(1)概念: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
(2)种类:①先天性免疫缺陷病:由于遗传而使机体生来就有的免疫缺陷病,如先天性缺乏T细胞或B细胞。
②获得性免疫缺陷病(以AIDS为例):a.概念:由于疾病或其他因素引起的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
b.原因: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HIV攻击免疫系统,使T细胞大量死亡,导致患者丧失免疫功能。
c.主要传播途径: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传播。
d.预防:洁身自爱,不共用卫生用具等。
4.免疫学的应用(1)接种疫苗可以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2)人工标记的抗体可以检测发现体内组织中的抗原。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教案:免疫调节
【学习目标】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关注爱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4、关注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进一步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学习重难点】 1、理解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2、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自主学习】1、免疫是机体的一种功能。
通过免疫,机体能够识别、排解,以维持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免疫可分为和。
〔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园地〕免疫细胞〔〕免疫〔发挥免疫作用的细胞〕系统〔位于:〕〔〕免疫活性物质:。
2、第一道防线由________和_______构成_________免疫第二道防线由________和_______构成。
免______免疫:________产生抗体疫______免疫〔第三道防线〕______免疫:________产生抗体3、免疫系统的组成:4.抗原:。
如、等。
5.抗体:①分布:。
②化学本质:。
③分泌抗体的细胞:______。
【合作探究】体液免疫细胞免疫源头杀菌物质作用对2.阅读体液免疫的内容,然后总结出体液免疫的过程。
3.阅读细胞免疫的内容,然后总结出细胞免疫的过程。
【课堂检测】●根底题1.关于吞噬细胞的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A.吞噬细胞只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B.吞噬细胞只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C.吞噬细胞不属于免疫细胞D.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中都发挥重要作用2.在制备蛇毒抗毒素血清时,需将灭毒的蛇毒液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响,参与这一免疫反响的细胞有〔〕A.吞噬细胞、浆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B.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C.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浆细胞D.吞噬细胞、记忆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3.艾滋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
以下有关艾滋病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HIV主要攻击人体内的T细胞,最后使人丧失一切免疫功能B、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就是指艾滋病C、HIV主要由DNA、RNA 和蛋白质构成,但没有核糖体D、HIV在离开人体后还能存活很长时间,危害极大4.在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发挥免疫作用的机制是〔〕A.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B.与抗原结合使其失去活性C.直接吞噬靶细胞将其分解D.将抗原呈递给B淋巴细胞5.以下过程中不属于体液免疫过程的是〔〕A.抗原处理、呈递和识别的阶段B.形成浆细胞C.形成效应T细胞D.浆细胞产生抗体与相应抗原的特异性结合 6.给健康婴儿接种卡介苗,目的是使婴幼儿体内产生〔〕A.浆细胞 B.效应T细胞 C.记忆细胞 D.抗体7.大面积烧伤时,假设护理不当,易发生感染而引起严峻后果,原因是〔〕A.特异性免疫的能力减弱B.非特异性免疫的能力减弱C.体液大量损失D.营养物质不能及时补充,影响皮肤再生8.以下各项中,只属于细胞免疫功能的是〔〕A.抑制病菌的繁殖B.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直接接触,导致靶细胞死亡C.使细菌外毒素失去毒性D.使病毒失去感染人体细胞的能力9.关于体液免疫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淋巴细胞,产生浆细胞B.抗体是由B淋巴细胞分泌的C.抗体一般可以直接杀死入侵的病菌D.记忆细胞经迅速增殖分化,可形成大量的记忆B细胞10.在人体过敏反响中,释放的组织胺能使毛细血管舒张和通透性增加,促进血浆从毛细血管滤出,结果出现荨麻疹,组织胺的作用属于〔〕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C.激素调节 D.自动调节●拓展题11.用未感染过病原体的健康小鼠A和B做实验,过程如下图,请答复:B 健康 B 生活BS疫苗 S病原体A 健康A A死亡〔1〕注射毒性强的S病原体后,由于__________________,所以B鼠能正常生活,A鼠则患S引起传染病死亡,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2019-2020学年 人教版 必修3 免疫调节 教案
第4节 免疫调节一、免疫系统的组成二、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1.非特异性免疫(1)组成①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
②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
(2)特点: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
2.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1)组成: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
(2)作用:抵抗外来病原体和抑制肿瘤等。
三、特异性免疫的方式1.体液免疫(1)抗原和抗体的概念①抗原: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
②抗体:机体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并且能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蛋白质。
(2)体液免疫的过程①参与细胞: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浆细胞。
②结果:抗体可以与病原体结合,抑制病原体的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多数情况下,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2.细胞免疫(1)阶段Ⅰ:抗原经过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再呈递给T细胞。
(2)阶段Ⅱ: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大部分形成效应细胞,小部分形成记忆细胞。
(3)阶段Ⅲ:效应T细胞和靶细胞结合,使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内部的抗原。
四、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及免疫失调疾病1.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免疫系统可以监控并清除体内已经衰老或因其他因素而被破坏的细胞,以及癌变的细胞。
2.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及疾病(连线)提示:A→③→a→ⅡA→②→c→ⅠB→①→b→Ⅲ五、免疫学的应用1.接种疫苗可以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2.人工标记的抗体可以检测发现体内组织中的抗原。
3.免疫抑制剂可以提高器官移植的成活率。
判断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都是由造血干细胞发育成的。
( )2.胃黏膜可抵御致病微生物对机体的侵害,在机体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 ) 3.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并产生抗体。
( )4.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可直接转变为效应T细胞。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教案-4_免疫调节_教学设计_教案_1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免疫系统的组成2.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3.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2. 教学重点/难点1.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2.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一.预习.自主整理一、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组成。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1、人体的防卫系统:第一道防线: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和第三道防线:和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组成——特异性免疫2、特异性免疫(1)体液免疫抗原进入体液后,先经细胞的,传递给,再传递给,此细胞迅速分化,小部分分化为,大部分分化为,并由它产生,与抗原进行,从而抑制病原体的或,最后结合体进一步变成,进而被消灭。
第二次相同抗原进入人体,细胞会迅速分化形成,产生大量。
(2)细胞免疫当抗原,需要靠细胞免疫。
大致过程是:抗原经的,传递给,迅速分化,小部分分化为,大部分分化为,它可以与被抗原入侵的密切接触,使这些细胞,最终被吞噬、消灭。
三、免疫失调病自身免疫:攻击自身物质如:、(1)免疫过强过敏反应:指的机体,在接受的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
特点是:发作、反应、消退;一般不会,也不会引起;有明显的和。
(2)免疫缺陷:艾滋病艾滋病全称(AIDS),由(HIV)引起,HIV遗传物质为,通过攻击,使人体免疫功能降低而被传染其它疾病。
传播途径:血液、母婴、性接触四、免疫学的应用(1)疫苗人体通过注射疫苗后,机体产生和,当抗原进入机体时会快速引起免疫反应,消除病原。
(2)器官移植器官移植后,一般需服用_______ 以减少免疫系统对移植器官的攻击,提高成活率。
二.学习.自学探究1、我们生活的环境中细菌等病原体,而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不能直接消灭入侵的病原体,可是我们并没有生病,知道是什么原因吗?2、免疫系统的组成有哪些?1、就像打仗一样,人体抵御病原体的攻击也有三道防线,你知道是什么吗?2、当病原体突破前两道防线后,第三道防线的“部队”是怎样动员起来与这种病原体进行战斗呢?有哪两种作战方式?6、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是不是越强大越好呢?免疫失调有哪些病呢?7、免疫系统除了防伪功能外还有哪些功能?为什么免疫系统受损会引起癌变?8、谈谈你对疫苗和器官移植的了解?课后习题1.不属于抗体的物质是( )A.干扰素B.抗毒素C.凝集素D.免疫球蛋白2.下列不属于免疫器官的是( )A.脾B.淋巴结C.扁桃体D.肝脏3.下列各项表现,仅仅属于体液免疫的是( )A.发生免疫反应后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B.纤毛摆动把黏附的细菌以痰的形式排出体外C.靶细胞裂解死亡D.吞噬、处理病菌4.属于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的是( )A.皮肤、黏膜B.T细胞C.吞噬细胞D.B细胞5.人体的免疫功能,可清除自身的损伤细胞。
人教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三免疫调节教案
第 4 节免疫调节一、教学目标1. 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 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 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4. 关注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进一步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2.教学难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三、课时安排2四、教学过程〖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引起学生思考回答老师提示。
〖提示〗1.神经系统感觉到病原体的存在一般是在有了病理反应之后,在病菌或病毒刚进入人体的时候,靠反射并不能对其作出反应。
2.不能。
3.会。
〖板书〗一、免疫系统的组成〖学生活动〗学生阅读课本,知道免疫系统的组成。
〖板书〗二、免疫系统的防伪功能〖学生活动〗学生阅读课本,知道免疫系统的防伪功能。
〖资料分析1 及讨论〗生思考师提示。
1 •由图中曲线可以看出,T细胞的多少与HIV浓度之间成反比例关系。
2 • HIV浓度上升,会破坏更多的T细胞,使T细胞数目下降,从而导致人体免疫能力丧失,不能抵抗疾病的侵袭,进而使人死亡。
由此可以看出,T细胞在人体内能够攻击侵入的病原体。
3 .约9 年。
〖讲述〗1 .类风湿性关节炎简介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是以慢性对称性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该病以骨膜炎为主要特征,常见的症状是关节疼痛,晚期可引起关节强直、畸形和功能障碍,甚至残废。
我国约有400万患者,患病率为0.32%〜0.34%。
约80%患者的发病年龄在20〜45岁,男女之比为1.2 : 4。
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它是一个与环境、细菌、病毒、遗传、性激素及精神状态等因素密切相关的疾病,寒冷、潮湿、疲劳、营养不良、创伤、精神因素等,常为本病的诱发因素,但多数患者常无明显诱因可查。
初发病时很缓慢,患者先有几周到几个月的疲倦乏力、体重减轻、低热和手足麻木刺痛等前期症状,随后发生某一关节疼痛、僵硬,以后关节逐渐肿大、疼痛。
生物必修3人教新课标2.4《免疫调节》教案
第二章第4节免疫调节一、教材分析《免疫调节》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2章第4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及免疫学的应用,明确免疫系统对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贡献,江面以作为一种调节方式。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知道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知道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知道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理解特异性免疫作用的基本原理。
2.能力目标: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训练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的结合,培养学生“科学为社会、科学为大众”的意识;通过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养成“由表及里、从现象到本质”分析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认真的工作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难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四、学情分析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没有实验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实验水平有差距。
有些学生对于毛细吸管怎么用都不清楚,所以讲解时需要详细。
对于研磨和过滤等操作学生有一定的基础,但纸层析法是首次接触,需要教师指导并借助动画给予直观的认识。
五、教学方法1.讨论法。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本节内容,初步把握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学生分组讨论。
七、课时安排:2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已经布置学生们课前预习了这部分,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让学生把预习过程中的疑惑说出来。
以“问题探讨”引入,引起学生思考回答老师提示。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2.4《免疫调节》教学教案
免疫调节教案教学课题:免疫调节高考考点:考点1: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II)考点2: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I)教学内容:1、免疫和免疫系统2、特异性免疫3、免疫异常和免疫学应用教学重点:特异性免疫教学难点:特异性免疫教学性质:一轮复习教案教学课时:6课时教学过程:一、知识点目录:1、免疫和免疫系统(1)免疫的概念(2)免疫的类型(3)免疫系统:①物质基础(内容)②功能2、特异性免疫(1)物质基础:免疫系统(2)类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3)过程3、免疫异常和免疫学应用(1)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免疫反应的两重性:正常免疫反应和异常免疫反应(2)免疫学应用二、知识点讲解:知识点1:免疫和免疫系统1、免疫的概念:是机体的一种特殊的保护性生理功能。
通过免疫,机体能够识别“自己”,排出“非己”,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2、免疫的类型: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第二道防线:包括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包括主要是淋巴细胞,抗体,淋巴因子等(特异性免疫)3、免疫系统:(免疫是免疫系统的功能,免疫系统是免疫的物质基础)(1)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①免疫器官:胸腺、骨髓、脾脏、淋巴结和扁桃体等:其中的造血干细胞,在胸腺内可发育成T细胞,在骨髓中可发育成B细胞。
:能产生胸腺素(是一种多肽),能诱导造血干细胞转变为T细胞,可增强细胞免疫功能,对体液免疫功能甚微;能调节T细胞发育、分化和成熟,同时还进入血液影响免疫器官和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功能。
②免疫细胞:-抗体结合体,但其认识作用不具有特异性;能够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具有非特异性识别功能)T细胞:来源于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能识别、传递抗原,分化成效应T细胞核记忆细胞;能参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B细胞:来源于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能识别抗原,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能参与体液免疫。
效应T细胞(专一性):来源于T细胞和记忆细胞;能与靶细胞结合发挥免疫效应并分泌淋巴因子;能参与细胞免疫(对体液免疫也起一定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物教案
——免疫调节
《免疫调节》教案
一、人体免疫系统的三大防线:
第一道:皮肤、粘膜的屏障作用及皮肤、黏膜以外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的杀灭作用。
第二道: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及体液中杀菌物质的杀灭作用。
第三道: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物质共同组成人体的免疫系统,特异性免疫是保卫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而泪液、胃液、唾液属于第一道防线的分泌物,故也属第一道防线。
皮肤和黏膜屏障,是指机体体表的皮肤和所有与外界相通的腔道的黏膜,是机体与外界直接接触的结构,微生物只有通过皮肤和黏膜才能侵入体内,因此皮肤和黏膜构成了动物体防御外部入侵者的第一道防线。
正常健康的皮肤黏膜,绝大多数病原微生物是不能通过的。
皮肤和黏膜的机械阻挡和排除是主要作用,如呼吸道纤毛上皮的摆动,尿液、泪液、唾液的冲洗。
此外,皮下和黏膜下腺体的分泌液中含有多种抑菌和杀菌物质,如汗腺分泌的汗液中含有的乳酸、皮脂腺分泌的脂肪酸、泪液和唾液中的溶菌酶等,都具有抑制或杀灭局部病原菌的作用。
再者,皮肤黏膜上存在着正常菌群,对病原微生物具有拮抗作用。
二、免疫系统的组成
1、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等;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免疫物质:各种抗体和淋巴因子等。
2、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由骨髓中造血干细胞分化、发育而来。
3、与免疫有关的细胞总结
名称来源功能
具有特异性
识别功能
吞噬细胞造血干细胞处理、呈递抗原,吞噬抗原和抗体复
合物
B细胞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
成熟)识别抗原、分化成为效应细胞、记忆
细胞
√
T细胞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
成熟)识别、呈递抗原、分化成为效应细胞、
记忆细胞
√
浆细胞B细胞或记忆细胞分泌抗体
效应T细胞T细胞或记忆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与靶细胞结合发挥免
疫效应
√
记忆细胞B细胞、T细胞、记忆
细胞
识别抗原、分化成为相应的效应细胞
√
三、体液免疫(主要是B细胞起作用)
抗原进入机体后,大多数抗原经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将抗原决定簇暴露出来,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
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
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记忆细胞保持对抗原的记忆,一段时间后,相同的抗原再次进入机体,记忆细胞就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浆细胞)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抗体与抗原结合,抑制细菌的繁殖或对宿主细胞的黏附;抗体与病毒结合,可以使病毒失去侵染和破坏宿主细胞的能力。
抗原抗体结合后,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最终被吞噬细胞消化。
四、细胞免疫(主要是T细胞起作用)
刚开始与体液免疫的开始基本相同。
不同的是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
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记忆细胞就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效应T细胞。
效应T细胞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激活靶细胞内溶酶体酶,使靶细胞的通透性改变,渗透压发生变化,最终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
同时,效应T细胞还释放淋巴因子(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等)来加强免疫效应。
五、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比较
六、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当免疫功能失调时,可引起疾病,如免疫功能过强时,会引起过敏反应和自身免疫病。
免疫功能过低时会引起免疫缺陷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