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 方程解、不等式解集、函数性质等的讨论,借助于图像直观解决,简单明了。此题也可用代数方法来讨论方程的解的情况,还可用分离参数法来求(也注意结合图像分析只一个x 值)。
例2. 设|z 1|=5,|z 2|=2, |z 1-z 2|=13,求z z 12的值。
【分析】 利用复数模、四则运算的几何意义,将复数问题用几何图形帮助求解。
【解】 如图,设z 1=OA 、z 2=后,则1=OC 、2=OD 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z z 12
|=52,∠AOD =∠BOC ,由余弦定理得:cos ∠AOD =5213252222+-()××=45
∴ z z 12=52(45±35i)=2±32
i
【注】 复数问题可利用几何意义而几何化。也可设复数的代数形式、三角形式转化成代数问题或三角问题,还可直接利用复数性质求解。
例3. 直线L 的方程为:x =-p 2 (p>0),椭圆中心D(2+p 2
,0),焦点在x 轴上,长半轴为2,短半轴为1,它的左顶点为A 。问p 在什么范围内取值,椭圆上有四个不同的点,它们中每一个点到点A 的距离等于该点到直线L 的距离?
【分析】 由抛物线定义,可将问题转化成:p 为何值时,以A 为焦点、L 为准线的抛物线与椭圆有四个交点,再联立方程组转化成代数问题(研究方程组解的情况)。
【解】 由已知得:a =2,b =1, A(p 2
,0),设椭圆与双曲线 y px x p y 22
222241=-++=⎧⎨⎪⎪⎩
⎪⎪[()]…… 【注】 判别式法(注意解的范围)、定义法、数形结合法、转化思想、方程思想等知识综合运用。 例4. 设a 、b 是两个实数,A ={(x,y)|x =n ,y =na +b} (n ∈Z ),B ={(x,y)|x =m ,y =3m 2+15} (m ∈Z),C ={(x,y)|x 2+y 2≤144},讨论是否存在a 、b ,使得A ∩B ≠φ与(a,b)∈C 同时成立。(85年高考)
【解】 由A ∩B ≠φ得:na +b =3n 2+15 ;
设动点(a,b)在直线L :nx +y =3n 2+15上,且直线与圆x 2+y 2=144有公共点,
所以圆心到直线距离d =||315122
n n ++=3(n 21++4
12n +)≥12 ∵ n 为整数 ∴ 上式不能取等号,故a 、b 不存在。
【注】 集合转化为点集(即曲线),而用几何方法研究。此题也属探索性问题用数形结合法解。 Ⅲ、巩固性题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