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德国文化产业

合集下载

德国促进文化创意经济发展的措施及其启示

德国促进文化创意经济发展的措施及其启示

德国促进文化创意经济发展的措施及其启示汇报人:2023-11-25•德国文化创意经济发展概述•德国促进文化创意经济发展的措施•德国促进文化创意经济发展的启示目•德国文化创意经济发展的未来趋势及挑战•结论与展望录德国文化创意经济01发展概述德国文化创意经济指的是基于文化、艺术和创意产业的经济活动,包括影视制作、音乐产业、出版业、艺术品市场、媒体产业等多个领域。

德国文化创意经济具有国际化、多元化、创新性等特点,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同时也关注与科技、旅游等产业的融合发展。

德国文化创意经济的定义与特点特点定义03对外贸易德国文化创意产业对外贸易额不断增长,成为德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支柱之一。

01市场规模德国文化创意产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文化创意产业大国。

02就业人数德国文化创意产业就业人数逐年上升,成为国内就业的重要领域之一。

德国文化创意经济的发展现状德国文化创意经济的地位与作用德国文化创意经济是德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德国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作用德国文化创意经济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丰富文化生活、提升国家软实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德国促进文化创意02经济发展的措施政策扶持措施制定文化创意产业政策德国政府制定了全面的文化创意产业政策,包括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发展目标、优先领域、资金支持等方面进行明确规定。

提供资金支持德国政府通过各种渠道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资金支持,包括专项资金、补贴、税收优惠等。

建立合作机制德国政府鼓励企业、高校、研究机构等之间建立合作机制,共同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德国政府设立了专门用于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专项资金,包括文化创意产业专项资金、艺术创新基金等。

设立专项资金德国政府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贷款和担保服务,帮助企业解决资金问题。

提供贷款和担保德国政府引入风险投资机制,为高风险的文化创意项目提供支持。

引入风险投资资金投入措施参加国际展览德国政府支持文化创意企业参加国际展览和会议,提高其知名度和影响力。

德国文化和创意产业发展报告

德国文化和创意产业发展报告

德国文化和创意产业发展报告贝恩德·费瑟尔 迈克尔·松德尔曼前言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文化和创意产业已经成为一种主要的经济力量。

创意产业作为11种经济成分的综合体,因其惊人的高增加值和增长率成为2006年人们关注的焦点。

随后,文化和创意产业在政治议事日程中被重视起来——反映在旨在推动欧洲经济增长的《里斯本进程》(Lisbon process)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中,德国于2007年化多样性公约》(UNESCO Convention on Cultural Diversity2月签署了后者。

2007年,在德国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之初,德国联邦政府就将文化和创意产业设置为在柏林举行的欧洲文化部长非正式会谈的一项议题。

在德国,2004年创意产业实现了580亿欧元的总增加值(GV A),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6%。

根据2006年度文化产业大会公布的数字显示,2004年的增加值比前一年增长4.4%,这是德国全部经济成分增长速度的3倍。

2006年11月,欧盟委员会发表了“欧洲文化经济”报告。

在报告中提到,2003年欧洲创意产业的产值占到GDP的2.6%,大约6540亿欧元。

从2002~2004年,在欧洲整个就业率都在下降的情况下,创意产业的从业人员还增加了1.85%。

因此,创意产业成为欧洲经济的一种驱动力,也可能会显著地促使《里斯本进程》的实现,使欧洲成为“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中最有竞争力和活力的以知识为主体的经济,提供更多更好的工作以及更广泛的社会合作。

”本报告的及时出现是为了让公众知道德国文化和创意产业的发展以及关于德国的文化产业概念的讨论,这场讨论从25年前就开始了。

从这个意义上讲,本报告旨在表现欧洲范围的讨论。

这个德国文化产业传统的英语概述关注两个问题:一方面,它旨在定义德国讨论理解中的“文化产业”的概念;另一方面,也贝恩德·费瑟尔(Bernd Fesel)、迈克尔·松德尔曼(Michael Sön dermann),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德国委员会专家方便德国文化产业与欧洲和国际发展的比较。

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理论对当代文化产业的启示

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理论对当代文化产业的启示

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理论对当代文化产业的启示法兰克福学派是20世纪50年代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的一群学者,他们针对当时德国的文化变革,通过对传媒与大众文化进行研究,提出了著名的“文化工业”理论。

这一理论对于我们理解和分析当代文化产业具有重要的启示。

本文将从娱乐化、商品化和意识形态三个方面来论述这些启示。

法兰克福学派所提出的“文化工业”理论表明,当代文化产业存在着明显的娱乐化倾向。

他们认为,大众文化的生产和消费已经成为一种消遣活动,人们将文化商品视为一种娱乐方式。

这一点在当代文化产业中得到了进一步的验证。

无论是电视节目、网络平台还是游戏厂商,它们都致力于不断开发新的娱乐产品,以满足受众的消遣需求。

我们可以看到,当代文化产业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提供有趣、娱乐性强的文化产品,以吸引观众或用户的注意力。

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理论揭示了当代文化产业的商品化特征。

他们认为,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已经被商业化的方式所主导,这种商业化的过程导致了文化价值的丧失。

这种观点对当代文化产业同样适用。

当下的电视、网络和娱乐平台都是商业实体,它们的目的是通过生产和销售文化产品来赚取利润。

文化产品的价值往往被其商业化的特征所决定,而不仅仅是其内在的文化内涵。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当代文化产业中,商业成功往往成为了衡量文化产品质量和价值的重要指标。

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理论也提醒我们关注当代文化产业中的意识形态问题。

他们指出,大众文化是一种对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威胁,因为它削弱了人们对现实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批判能力。

对于当代文化产业而言,意识形态问题同样是需要引起关注的。

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产品的普及和使用已经成为了影响和塑造公众意识的重要力量。

我们需要审慎对待当代文化产业,关注其中可能存在的意识形态倾向,积极引导和塑造社会公众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

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理论对于我们理解和分析当代文化产业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德国促进文化创意经济发展的措施及其启示

德国促进文化创意经济发展的措施及其启示
影节是与嘎纳、威尼斯齐名旳三大国际影展,也是各大传媒旳盛事,每年吸引约15000名专业人员参加。慕尼黑啤酒节是世界最大民间节日,也是慕尼黑一年中最隆重旳活动,每年吸引600多万游客和观众。法兰克福书展
是全球最大旳图书博览会和最成功旳版权型书展,堪称“出版业旳奥运会”。每年一届旳慕尼黑安全政策会议迄今已举行了46届,被誉为“防务领域旳达沃斯论坛”。 二、德政府增进文化创意经济发展旳措施 德文化与
务部参加,联邦政府文化媒体事务专人与经济部负责运作,经过举行研讨会和有关行业听证会等活动搭建文化创意经济从业人员与政界交流旳平台,探索在政策上增进文化经济发展旳可能性。在此基础上成立了联邦文化创意经济
职能中心,该中心挂靠在德国经济合理化和创新中心(RKW),主要任务是构架政府与企业间旳桥梁,倾听全德各地旳文化创意企业、个体户和自由职业者旳想法和提议,举行信息和经验交流会,简介德政府增进文化创新措施
3个鲁尔区城市和乡镇联手将这个工业区打造成文化和旅游旳统一体。德国将以文化、创意为角度,在全球要点推广“创意之国”和“鲁尔2023”两大主题。 (二)经过发展文化创意经济改善国际形象,提升国家软实力
。以2023年举行德国足球世界杯为契机,联邦政府与企业界合作共同推出提升德国形象旳“德国--创意之国”工程,开通了“德国--创意之国”网站,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推介德国,向世人展示一种蓬勃向上、具有竞
创意经济旳蓬勃发展与德政府旳一系列扶持增进措施密不可分。德国虽是联邦制国家,文化教育事业属于各联邦州政府管辖旳范围,但联邦政府设置了文化国务部长,每年旳联邦政府预算中都有一笔数额可观旳文化事业经费。近
年来联邦政府不断提升文化事业预算,为增进文化创意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旳资金保障。2023年德国文化事业预算为11.4亿欧元,比上年增长3.5%,这是德国连续第4次提升文化事业预算,比2023年提升了20%

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理论对当代文化产业的启示

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理论对当代文化产业的启示

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理论对当代文化产业的启示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理论是指从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德国一群学者对现代文化产业发展进行的理论探讨。

其中最为著名的代表人物是鲍德里亚、阿多诺和霍克海默。

他们认为现代文化产业向人们灌输的娱乐和消费品味,正在削弱人们的批判思维和文化自觉,使人们变得难以追求真正有意义的文化和价值。

这一理论对当代文化产业具有多方面的启示。

首先,现代文化产业所提供的娱乐节目和消费品味,可能会导致人们对文化的浅薄理解。

无论是电影、电视、音乐还是广告宣传,现代文化产业都有着极高的商业属性和娱乐性。

这种商业化的趋势导致了文化产品的短暂性和曲高和寡的困境,而且某些文化产品并不总能真正传递文化内涵。

面对文化产业的海量信息,人们很容易形成文化的碎片化认知方式,接受的文化知识和体验也变得越来越肤浅。

其次,文化产业的商品形态强化了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对全球文化的趋同化造成了压力。

法兰克福学派认为,现代文化产业所生产出来的商品,承载的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理念和消费主义观念,即商品的语言、艺术和审美价值已经被资本主义垄断了,丧失了原创性和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性。

这种趋势强化了全球文化的趋同化和短期利益的价值观,令文化大众化失去拥有各种文化独特性的机会。

第三,文化产业的商业化模式对于消费者、生产者和演出者方面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面对竞争的商业文化市场,不少文化公司和文化产品的制作者都面临着必须取悦消费群体,迎合大众需求的压力,而这份压力或多或少地削弱了他们的文化原创性和价值追求。

此外,消费者在面对广告、媒体渠道和其他消费者的宣传时,也很容易接受文化的标准化制约,带来价值不确定性和消费方向不明确性的问题。

从演出和创作人员的角度来看,则会遭受文化的衰落和文化实验的制约,同时可能暴露出作品策划和宣传的风险以及购买方的市场化限制。

对于当代文化产业来说,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理论提供了警醒和引领。

在市场大环境之下,当代文化产业要想实现应有的文化价值,应该重视文化的独立性,坚守创新性和原创性的标准,注重推广多元文化,促进全球文化的多样性,鼓励文化研究、文化教育,挖掘文化的潜力,不断改革机制、推进文化自觉意识和价值思考,不断塑造高峰式的文化新典范和文化产业的新模式。

德国促进文化创意经济发展的措施及其启示

德国促进文化创意经济发展的措施及其启示
德国文化创意产业对GDP的贡献率 逐年上升,已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 擎。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 链的发展,如设计、广告、出版、影 视等,进一步促进了经济的增长。
就业机会创造
文化创意产业为德国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包括艺术家、设计师、演员、导演 等职业。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还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如音乐、游戏、动漫等,为年轻 人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德国文化创意产业的主要领域
影视制作与发行 德国是欧洲最重要的影视制作与 发行市场之一,拥有世界级的电 影和电视制作公司,以及广泛的 发行网络。
艺术与设计 德国在艺术与设计领域具有国际 影响力,拥有众多世界著名的艺 术家和设计师,以及重要的艺术 机构和博物馆。
音乐产业 德国音乐产业拥有悠久的历史和 强大的实力,涵盖古典音乐、流 行音乐和独立音乐等多个领域。
德国促进文化创意经济发展 的措施及其启示
汇报人:文小库 2024-01-04
目录
• 德国文化创意产业概述 • 德国促进文化创意经济发展的
措施 • 德国文化创意产业对经济的贡
献 • 德国文化创意产业对其他国家
的启示 • 德国文化创意产业的未来展望
01
德国文化创意产业概述
德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历程
国际化人才培养
德国重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人才,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国际 合作提供人才支持。
可持续发展
环保理念
德国在文化创意产业中融入环保理念 ,倡导绿色生产和可持续消费,减少 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社会责任感
德国强调文化创意产业的社会责任感 ,关注社会问题,通过创意和创新为 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02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了一系列法律法规 ,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提 供了法律保障。

德国促进文化创意经济发展的措施及其启示-PPT精品文档

德国促进文化创意经济发展的措施及其启示-PPT精品文档

3.3%,其中个体户占28%,典型的创意人士大多揣着自己 的创意点子单干。从表一可以看出,自2019年以来,德 文化创意经济无论是企业与从业人员总数,还是销售总 额,均持续增长。 表一: 2019年至2
008年德文化创意经济发展德国文化创意经济依托地区经 济、文化特色和旅游资源,通过举办各种民间节日、会 展、评奖和文体比赛等大型活动,塑造有特色的品牌, 从而提升国际知名度,逐渐培育和发展成国际品牌。柏 林电
影节是与嘎纳、威尼斯齐名的三大国际影展,也是各大 传媒的盛事,每年吸引约15000名专业人员参与。慕尼黑 啤酒节是世界最大民间节日,也是慕尼黑一年中最盛大 的活动,每年吸引600多万游客和观众。法兰克福书展
是全球最大的图书博览会和最成功的版权型书展,堪称 “出版业的奥运会”。每年一届的慕尼黑安全政策会议 迄今已举办了46届,被誉为“防务领域的达沃斯论坛”。 二、德政府促进文化创意经济发展的措施 德文化与
德国流行音乐。迄今,146个音乐艺术家和46个相关项目 获得资助,联邦政府2009年为音乐倡议行动提供了2文化创意企业参与国际
创意经济的蓬勃发展与德政府的一系列扶持促进措施密 不可分。德国虽是联邦制国家,文化教育事业属于各联 邦州政府管辖的范围,但联邦政府设立了文化国务部长, 每年的联邦政府预算中都有一笔数额可观的文化事业经 费。近
年来联邦政府不断提高文化事业预算,为促进文化创意 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2009年德国文化事业预 算为11.4亿欧元,比上年增加3.5%,这是德国连续第4次 提高文化事业预算,比2019年提高了20%
议及展览服务)、文化传媒(动漫、电影、音像、网 游)、研发设计(包括信息服务业、软件业、工业设计、 广告设计)、和时尚消费(时尚设计、旅游业)等方面 形成了一批国际知名的名牌。据德国联邦经济与技术部 公布的数

德国历史文化在当代的新发展

德国历史文化在当代的新发展

德国历史文化在当代的新发展德国素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而闻名于世。

其历史文化中的许多元素与当今的社会大环境密不可分,它们与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娱乐密切相关。

在数百年的时间里,德国人一直在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贡献。

在当代社会,这些影响仍然是深远的。

本文将讨论德国历史文化在当代的新发展。

一、德国历史文化的传承和继承如今,在德国各地,人们可以看到多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继承。

在柏林、慕尼黑和科隆等城市,人们可以欣赏到杰出的艺术作品和精致的建筑。

这些建筑和作品,有的是古代的宫殿,有的是今日的摩天大楼,而作品则包括绘画、雕塑、音乐和舞蹈等。

这些文化传统的传承和继承离不开当地的教育机构、博物馆和艺术组织的支持。

例如在慕尼黑有名的博物馆中,便收藏了德国多个艺术流派的代表性作品。

这些作品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包括基督教艺术、文艺复兴文化、巴洛克艺术、印象派和表现派等。

这些经典艺术作品,为德国艺术的传承和继承提供了充足的资源。

二、德国历史文化的现代化和融合与此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德国的历史文化也在不断地更新和融合。

如今,人们在德国街头巷尾可以看到多样化的文化特征。

随着移民人口的增加和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德国历史文化不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多种文化相互融合,呈现出各种新形态。

例如,随着移民人口的增加,德国的饮食文化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德国美食的多元化也代表着当今的文化融合,既有德国传统的肉类食品,也有多元化的寿司、披萨等外国美食。

在文化领域,德国的流行音乐也开始呈现多样性,从传统的歌剧和交响乐到摇滚乐和流行歌曲,再到现在的电子音乐。

三、德国历史文化的影响力德国的历史文化不仅在国内有影响力,也在国际上拥有着广泛的影响。

众所周知,德国在文化、科学、教育等领域拥有世界级的声誉。

德国的文化产业一直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支持,德国的电影、音乐、文学等在海外也有很大的影响力。

例如,“德国年”是一个长期的跨国民间的文化交流计划,旨在通过跨文化对话深化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了解。

德国文化繁荣的秘密——从三元分析模式解读德国文化政策

德国文化繁荣的秘密——从三元分析模式解读德国文化政策

殖 民统治 。
也会根据民众的需求产 出大量的阅读 品 , 并且根据 民 众 的阅读偏好 , 生产具有一定精神传承的作品。
在这种文化政策的推动下 ,青岛的社会状况也确 实发生了一些变化 ,比如产生了一批管理人才和技术 人才 , 推动了青 岛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 也维护了德国在
剧影月报 论坛
德 国文化繁荣 的秘 密
— —
从三元分析模 式解读德 国文化政策
摘要: 在历 史的 长河 中, 德 国 有 着 跌 宕 起 伏 的 兴 衰过 程 , 也 孕 育 出 了许 多 思 想 、 文艺领域 的大师 , 可以 说, 德 国既是严 谨、 理性 的, 又是 浪 漫 而 富有 激 情 的 。
作 为 一 个 屹 立 于世 界 的 工 业 强 国 , 德 国 也 给 予 文化 以
一卢昕悦
元模式 ;后来王名等学者又提 出了 “ 政 府一 非盈利组 织一 市场部门” 的三元模式 。“ 三 元模 式划分的基础主 要是 活动主题 、 主要产出 、 资料来源 、 组 织 目标 。” 1 下 面, 我将 以“ 国家一社 会一 市场 ” 的三元分析模 式来思 考德国的文化政策。
1 . 国家与社 会
高度 的 重 视 . 对 文化 事 业 的 发 展 投 入 了丰 富 的 人 力 和
物力。 并 取 得 了 一 定 的 成 就 。 本 文将 从 文 化 政 策 的 角
度, 从 国 家 与社 会 、 国 家与 市场 、 社 会 与 市 场 三 个 方 面
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即是政治领域与市 民社会 的关 系。政府组织 、 政治团体提供垄断 眭的公共产品 , 制定 明确 的文化政策 。 而社会 中的市民受文化政策的影响 . 创造 并享受文化产 业及产品 。 以电影市场为例 , 德 国联 邦政府每年出资 6 0 0 0万欧元 。 以返还在德 国支 出的 电 影制作费用的形式鼓励本 国影视艺人创作 。并吸 引外

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理论对当代文化产业的启示

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理论对当代文化产业的启示

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理论对当代文化产业的启示法兰克福学派是20世纪50年代的一群德国学者的学术团体,他们提出了“文化工业”理论,对当代文化产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一理论揭示了现代社会中文化产业的运作机制与影响力,为我们理解当代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变化提供了启示。

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理论指出了文化产业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他们认为,文化不再是一种纯粹的审美艺术,而成为了一种商品化的产品。

文化产业涵盖了电影、音乐、出版、广告等领域,并通过大规模的生产和广泛的传播来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

这一理论让我们认识到,文化产业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创作和表达的方式,更是一个重要的经济产业和社会力量。

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理论提出了对文化产业的批判性观点。

他们认为,文化产业追求利润最大化,为了满足市场需求而不断制造和推广“大众文化”。

这种“大众文化”追求浅薄和娱乐性,忽略了人们对于深度和独特的文化体验的需求。

文化产业的垄断和商业化导致了大众文化的同质化和碎片化,限制了人们的审美和思考的广度和深度。

这一理论让我们认识到,文化产业不仅仅是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还需要关注文化的多样性、深度和独特性。

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理论对当代文化产业的发展也提供了启示。

他们提出了“文化产业是一种虚幻的幸福工业”的观点,认为文化产业通过为人们提供快乐和满足感来掩盖了社会问题和个人矛盾。

这一观点提醒我们,文化产业应该追求正确的价值观和责任感,不仅仅追求经济利益,更要关注人们的精神需求和社会问题的解决。

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理论对当代文化产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揭示了文化产业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批判了文化产业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商业化倾向,并为我们认识和发展当代文化产业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我们应该认识到文化产业的重要性和潜在的影响力,同时也要关注文化的多样性、深度和独特性,追求正确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德国大力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德国大力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德国大力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欧洲与北美、亚洲并称全球文化创意产业的三大热点地区。

德国虽然是欧洲第一经济大国,但文化创意产业与整体实力不相称,其发展落后于英国,国际影响力低于法国和意大利。

为了扶植产业发展,切实增强软国力,德政府2007年起实施“文化创意产业倡议”,短短两年已初见成效。

一、德国文化创意产业概况及特点上个世纪90年代初,英国首倡“创意产业”,至2007年创意产业已占其产出7%,年均增幅5%,比其它行业高一倍,吸纳了200多万人就业,成为令人瞩目的新兴高增长行业,其迅速发展引起了其他欧盟成员国的关注。

德部分地区敏锐地意识到了该行业的巨大潜力。

北威州1992年发表德国第一份《文化产业报告》,将文化与媒体业确立为增长行业,希藉此加快推动该州向信息与知识型社会转型。

至2008年底,北威州、下萨克森州等9个州以及科隆、亚琛等城市共发表产业报告25份。

2008年,德国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为634亿欧元,占经济总量2.5%,销售额达1317亿欧元。

增加值已超过化工业,仅低于机械制造和汽车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共有企业及独立就业者23.8万家(个),同比增长4.3%;从业人员首次超过100万人,在各行业中仅比机械制造业少3万人,屈居第二位,占德总就业人口3.3%。

德国文化创意产业具有以下特点:(一)行业跨度大,创造性行为是其共性。

产业包括11个相对独立的分行业,包括音乐业、图书业、艺术市场、电影业、广播业、表演艺术市场、设计业、建筑设计业、媒体业、广告业、软件及游戏业。

2008年,广告业、媒体业和软件业居销售额前三位,分别为273亿、270亿和265亿欧元。

设计业、图书业的销售额也超过了100亿欧元。

创造就业岗位最多的为软件业(34.5万人)、广告业(15.2万人)、设计业(13.2万人)、媒体业(12.8万人)和建筑设计(10.5万人)。

通过文化、艺术、文学、音乐、设计等创造性行为实现增值,价值链分为版权人、原创人员的创作活动以及使用、传播和提供服务两部分。

德国文化发展和国际影响

德国文化发展和国际影响

德国文化发展和国际影响德国是世界上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之一,可以说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德国文化的影响。

从古典音乐到哲学思想,从工业设计到科技创新,德国对世界文化和社会发展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首先,德国是音乐之国,一首首经典的古典音乐作品汇聚成了德国的音乐文化。

例如贝多芬、巴赫、莫扎特等人在他们的音乐作品中传递着德国人民的情感,也展现了德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除了古典音乐,德国还是现代音乐、流行音乐的发源地之一。

自20世纪初,德国音乐家与艺术家协同合作发展出了另类、电子、摇滚等多种类型的音乐,这些都迅速传播到全球,成为世界范围内的流行文化。

其次,德国也以其哲学思想和文学成就闻名于世。

众所周知,康德、黑格尔等哲学家在他们的哲学思想中解释了道德与自由、存在与意识的关系。

在对现代思想的影响中,德国的版图一直是核心区域之一。

然而,这些思想不仅反哺了世界,也塑造了德国文化发展的独特风格。

同时,德国的文学也深受世界文化的熏陶。

德国的经典文学作品,例如佛罗伦萨·亨斯特、托马斯·曼和弗朗茨·卡夫卡等,都以其对人性、社会和哲学的深刻思考方式而为人所称道。

另外,德国的工业设计也深受全球认可。

德国的设计风格偏向于极简、优雅且实用,这种设计理念延续了上百年,始终引领全球众多消费领域的创新设计风尚。

这些设计理念与制造技术与知识的传递,成就了优质的产品质量,并深深地影响了全球的设计与制造产业,尤以汽车制造领域为代表。

世界著名的奔驰、宝马、奥迪、大众等德国知名汽车品牌都是在德国工业设计和精湛制造的基础上走向全球的。

最后,德国在科技创新方面也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影响全球的科技发展。

例如研究团队开发,针对新兴技术的专利申请等方面持续保持领先。

如今,德国已成为全球高科技产业领域的引领者,完成了独特的自我创新之路。

德国的科技创新不仅影响了国际科技发展,也为德国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了稳定的保障。

综上,德国文化多方面地展示了其在全球文化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浅析德国文化产业

浅析德国文化产业

德国文化史课程论文——浅析德国文化产业马腾 00825102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摘要】德国是传统的文化产业强国,在文化产业的理论、政策和文化管理体制方面都形成了自己鲜明的民族特色。

本文对德国文化产业进行了浅显的介绍,并试图对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德国文化产业文化管理【正文】一、德国的文化产业理论与政策(一)法兰克福学派法兰克福学派是以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的“社会研究中心”为中心的一群社会科学学者、哲学家、文化批评家所组成的学术社群,被认为是新马克思主义学派的一支。

其主要的人物包括第一代的阿多诺、马尔库塞、霍克海默、弗洛姆以及第二代的柏格、尤尔根·哈贝马斯等人。

社会研究中心成立于1924年,但要到1930年由霍克海默成为机构主任之后,才转向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考方式,包括以马克思及黑格尔、卢卡奇、葛兰西等人的理论为基础,对于20世纪的资本主义、种族主义及文化等等作进一步的探讨,并借助马克斯·韦伯的现代化理论和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

他们最大的特色,在于建立所谓的批判理论(Critical theory),相较于传统社会科学要以科学的、量化的方式建立社会经济等等的法则规律,他们则更进一步要探讨历史的发展以及人的因素在其中的作用。

阿多诺提出的文化工业、哈贝马斯提出的哈贝马斯沟通理性等,都是批判理论的重要概念之一。

(二)德国的文化产业政策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产业化的趋势已不可逆转,因此,当代德国人已不再信守以霍克海默、阿多诺等人为代表的法兰克福学派主流的文化批判理论。

德国文化政策在强调国家对文化扶持作用的同时,也强调发挥私人部门和私营企业对文化发展积极的推动作用。

当然,与英美等国家的高度自由主义市场化的文化政策有所不同,德国文化政策更多体现的是“文化是国家形象的重要因素”。

因此,德国非常重视文化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把文化当作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

德国文化产业概观

德国文化产业概观
随 着 时 代 的 发 展"文 化 产 业 化 的 趋 势 已 不 可 逆 转 "因 此 "当 代 德 国 人 已 不 再 信 守 以 霍 克 海 默 #阿 多 诺 等人为代 表 的 法 兰 克 福 学 派 主 流 的 文 化 批 判 理 论$ %德 国 文 化 政 策 &在 强 调 国 家 对 文 化 扶 持 作 用 的 同 时 " 也强调发挥私人部门和私营企业对文化发展积极的 推 动 作 用 $ 当 然 "与 英 美 等 国 家 的 高 度 自 由 主 义 市 场 化 的 文 化 政 策 有 所 不 同 "德 国 文 化 政 策 更 多 体 现 的 是
关 键 词 !德 国 文 化 %文 化 产 业 %文 化 管 理 中图分类号!2*%"(0"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0$.#*
" " 德 国 是 一 个 拥 有 深 厚 历 史 文 化 传 统 的 国 家 "在 哲 学 #音 乐 #文 学 等 方 面 都 取 得 过 辉 煌 的 成 就 $ 康 德 #黑 格 尔 #马 克 思 #尼 采 #海 德 格 尔 #巴 赫 #贝 多 芬 #歌 德 #席 勒等人都是享誉世界的文化巨匠$这对于德国文化 的发展产生 了 深 刻 的 影 响$!# 世 纪"德 国 文 化 历 经 战 争 磨 难 和 法 西 斯 主 义 的 摧 残 "一 度 在 艰 难 曲 折 的 道 路上苦苦 挣 扎$ 二 战 之 后"在 满 目 疮 痍 的 战 争 废 墟 上"伴随着 大 规 模 经 济 重 建"德 国 文 化 又 开 始 复 兴$ ’#年代"柏林墙的拆除"则为 统 一 后 的 德 国 文 化 发 展 提 供 了 新 的 历 史 机 遇 "也 为 文 化 的 产 业 化 创 造 了 更 广 阔的生存空间$ 一 $德 国 的 文 化 产 业 理 论 与 政 策

德国和中国哪个国家的文化娱乐产业更繁荣?

德国和中国哪个国家的文化娱乐产业更繁荣?

德国和中国哪个国家的文化娱乐产业更繁荣?文化娱乐产业是世界各国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

无论是电影、音乐、舞蹈还是游戏等领域,相信德国和中国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文化娱乐产业。

那么究竟哪个国家的文化娱乐产业更繁荣呢?本文将就此展开讨论。

一、产业规模从文化娱乐产业的规模来看,中国的市场规模显然更大。

据统计,中国的电影市场在2019年创下了超过600亿元人民币的票房纪录,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而游戏产业更是以巨额收入称霸全球。

相较之下,德国的文化娱乐产业规模相对较小,但是自身的音乐、电影、博物馆、剧院等文化活动也在德国国内有着较大的影响力。

二、创意设计能力创意设计是文化娱乐产业的核心所在。

在这方面,德国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无论是音乐演出、电影创作还是建筑设计方面,德国人们的创意设计总是倍受世界瞩目。

德国人的创新精神、卓越美学以及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使得他们创作出许多世界知名的艺术品和产品。

相较之下,虽然中国的创作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但是与德国相比还需要进一步找到自己的独特创意和创新之处。

三、文化输出能力文化输出能力指的是国家在娱乐产业方面的国际影响力。

这方面,德国一直拥有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影响的文化网红,比如贝多芬、莫扎特、巴赫等古典音乐之神,还有世界知名的电影导演如维姆·文德斯和莫雷诺·波伊格。

而中国的国际文化输出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特别是在电影、电视、游戏等领域。

中国的作品不仅在亚洲取得了一定影响力,也逐渐走向了国际舞台。

四、产业现状中国的文化娱乐产业投资热潮自2014年开始至今,呈现井喷态势。

中国文化产业现在正由传统文化向创意型文化转型,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关注。

而德国的产业现状比中国则要稳定许多,德国文化娱乐产业在工艺、文化产业和国际化方面一直保持着较高的质量。

五、发展前景从发展前景来看,德国和中国都有着巨大的潜力。

中国目前正面临着传统文化与创意文化的融合,未来文化娱乐产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而德国的稳定、成熟的产业化发展模式,使其在这个行业中有着强大的竞争力。

文化产业发展对经济的影响——以德国柏林为例

文化产业发展对经济的影响——以德国柏林为例

第8卷第24期黑龙江科学V3 8 2017 年 12 月HEILONGJIANGSCIENCE December 2017文化产业发展对经济的影响----以德国柏林为例闫俊屹,魏凯悦(吉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吉林四平136000)摘要:城市经济的发展需要文化产业的推动。

为研究文化产业的发展对经济的影响,以德国柏林为例,通过对柏林各文化产业的 分析,证明文化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关键词:文化产业;经济发展;柏林中图分类号:J69 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674 -8646(2017)24 -0158 -02Influence of cultural industry development on economy------taking Berlin in Germany as an exampleYAN Jun-yi,WEI Kai-yue(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Jilin Normal University,Siping 136000,China)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economy n eeds the promotion of cultural industries.In order to stu impact of the d 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ies,taking Berlin in Germany as an example,the author analyzes the cultural industries in B erlin and proves the contribution of cultural industries to economic development.Key words:Cultural industry;Economic development;Berlin作为一个高度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德国的文化产 业发展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德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历程与未来趋势

德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历程与未来趋势

德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历程与未来趋势文化产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其在国家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德国作为欧洲文化中心之一,在文化领域有着重要的影响力和优势。

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背景下,德国的文化产业也取得了日益增长的成就,这既得益于政府的政策支持,也离不开行业的努力和创新。

一、德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历程德国文化产业的起步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在那个时候,德国的文化艺术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进程,文化生活愈加繁荣。

此后,德国一直在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但是,德国的文化产业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德国社会风潮起伏不定,经济发展遭遇滑坡。

此时,德国政府开始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并且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来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政府的政策扶持,为德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20世纪80年代以后,德国文化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随着德国经济的稳步增长,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得到了普及。

在这个时期,德国政府进一步加大了对文化产业的投资,其政策的划时代性和积极性,让德国文化产业得到一个长足的发展。

二、德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德国的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国家经济的一个独立部门,其贡献度越来越明显。

德国文化产业的产值被祖国经济发展规定为1.4万亿欧元,约占国家GDP的4.2%。

其中,媒体、设计、旅游和体育等子领域都已有了良好的表现。

德国文化产业的飞速发展不仅得益于政府的支持,更因为行业内的创新和进步。

近年来,德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做出了一系列的亮点和创新。

例如,德国的音乐和电影制作领域日益成熟,德国的博物馆、美术馆更是走在世界前列,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同时,在数字文化领域,德国的表现尤为突出。

在数字媒体和互联网技术方面,德国表现出了极强的创新和优势。

三、德国文化产业的未来趋势未来,德国的文化产业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其中最主要的趋势是数字化与创新发展。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进步,德国文化产业必将不断开拓数字化领域的发展。

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理论对当代文化产业的启示

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理论对当代文化产业的启示

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理论对当代文化产业的启示法兰克福学派是20世纪初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所下设的研究中心,以研究文化和社会问题而闻名。

该学派的创始人们提出了诸多对当代文化产业有着重要启示的理论。

他们研究和发展了“文化工业”理论,该理论对当代文化产业的运行和发展有着极大的指导意义。

法兰克福学派将文化产业与工业相融合的思想,对当代文化产业的本质和特点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界定。

他们认为文化产业是一种商品化的产业,其目的是为了获取经济利益。

不同于传统的文化艺术领域,文化产业强调商品化、市场化以及大众化。

这种理解对当代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和经营模式具有重要启示,促使人们认识到文化产业所面临的商业化挑战和机会,并通过商业化的手段创造更多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法兰克福学派通过对文化工业的研究,揭示了文化产业中存在的权力和控制问题。

他们指出,文化工业是由一小部分特权集团所掌控的,这些特权集团通过对文化产品的控制和引导,塑造了人们的思想和价值观念。

这个观点对当代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警示作用。

在当今社会,文化产业已成为利益集团争夺的焦点,如何保持文化产业的多元性和公正性,防止权力集中和垄断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法兰克福学派对文化产业与大众文化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大众文化”的概念。

他们认为,文化工业的发展使得文化成为了大众生活的一部分,但在这个过程中,文化的品质和真实性可能会受到损害。

他们担忧文化产业的商业目的会导致文化产品的低质化和标准化,进而对大众的审美和思维产生消极影响。

这个观点对当代文化产业的经营和管理提出了重要警醒,倡导文化产业要注重提供高品质、多样化的产品,保持文化传播的多元性和创新性。

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理论强调了文化产业与社会问题的密切联系。

他们认为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仅是经济问题,而是涉及社会、政治和文化等多个领域的复杂问题。

他们关注文化产业如何塑造社会结构、劳动关系以及社会意识形态等方面的问题。

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理论对当代文化产业的启示

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理论对当代文化产业的启示

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理论对当代文化产业的启示法兰克福学派是20世纪初德国法兰克福的一批文化学者和社会学者组成的学派,他们关注现代文化和社会问题,在研究文化产业方面有着独特的见解。

“文化工业”理论是法兰克福学派的一个重要理论概念,对当代文化产业具有重要的启示。

我们都知道,当代社会的文化产业是一个庞大的产业体系,包括影视、音乐、出版、演艺等各个领域,每年都有大量的文化产品问世。

在这个产业体系中,不仅有着丰富多样的文化产品,还有着复杂的市场运作和商业利益的权衡。

如何理解和分析当代文化产业的现状,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理论提供了重要的思路。

法兰克福学派将文化产业看作是现代社会中的一种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文化生产方式,这一理论观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文化产业不仅是为了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而存在,更是一个有机的经济体系。

在这个体系中,文化产品不仅是一种审美享受,更是商品和资本的载体,通过市场交易流通,实现商业价值。

这一观点提醒我们,当代文化产业不应该被简单地理解为一种艺术创作活动,而应该被看作是一个具有经济属性的产业。

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理论还强调了文化产业的娱乐化和商业化特征。

他们认为,当代文化产业呈现出一种强烈的娱乐化特征,各种文化产品都被设计成具有广泛吸引力的娱乐产品,以满足大众的审美和娱乐需求。

这种娱乐化的文化产品往往具有强烈的商业属性,通过市场推广和营销,成为了商业利润的来源。

这一观点提醒我们,当代文化产业具有强烈的商业化趋势,文化产品往往被设计成具有商业利润的属性,而非单纯的审美表达。

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理论对当代文化产业具有重要的启示。

它提醒我们文化产业不仅仅是一种审美活动,更是一个有机的经济体系。

它强调文化产业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提醒我们文化产品不仅仅是艺术表达,更是意识形态的传播器。

它强调了当代文化产业的娱乐化和商业化特征,提醒我们理解文化产业需要考虑到商业利润和市场运作机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国文化史课程论文——浅析德国文化产业
马腾 00825102
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
******************
【摘要】
德国是传统的文化产业强国,在文化产业的理论、政策和文化管理体制方面都形成了自己鲜明的民族特色。

本文对德国文化产业进行了浅显的介绍,并试图对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德国文化产业文化管理
【正文】
一、德国的文化产业理论与政策
(一)法兰克福学派
法兰克福学派是以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的“社会研究中心”为中心的一群社会科学学者、哲学家、文化批评家所组成的学术社群,被认为是新马克思主义学派的一支。

其主要的人物包括第一代的阿多诺、马尔库塞、霍克海默、弗洛姆以及第二代的柏格、尤尔根·哈贝马斯等人。

社会研究中心成立于1924年,但要到1930年由霍克海默成为机构主任之后,才转向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考方式,包括以马克思及黑格尔、卢卡奇、葛兰西等人的理论为基础,对于20世纪的资本主义、种族主义及文化等等作进一步的探讨,并借助马克斯·韦伯的现代化理论和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

他们最大的特色,在于建立所谓的批判理论(Critical theory),相较于传统社会科学要以科学的、量化的方式建立社会经济等等的法则规律,他们则更进一步要探讨历史的发展以及人的因素在其中的作用。

阿多诺提出的文化工业、哈贝马斯提出的哈贝马斯沟通理性等,都是批判理论的重要概念之一。

(二)德国的文化产业政策
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产业化的趋势已不可逆转,因此,当代德国人已不再信守以霍克海默、阿多诺等人为代表的法兰克福学派主流的文化批判理论。

德国文化政策在强调国家对文化扶持作用的同时,也强调发挥私人部门和私营企业对文化发展积极的推动作用。

当然,与英美等国家的高度自由主义市场化的文化政策有所不同,德国文化政策更多体现的是“文化是国家形象的重要因素”。

因此,德国非常重视文化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把文化当作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

在德国的城市里到处坐落着保护良好的文化设施和文物古迹,大街上随处可见形态各异的雕塑,为数众多的博物馆藏品丰富,参观者络绎不绝,浓厚的文化氛围使人深刻感受到文化的价值和力量,文化已成为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手段。

(三)德国的文化产业管理
与英美等国家实行分权式的文化管理不同,德国实行的是集权式的文化管理。

德国的文化管理权主要集中在各级政府及所属行政部门,其文化体制是由政府机构和以自我管理权为基础的具体文化组织两级组成。

1998年,联邦政府为了扩大自己的文化管理权限,成立了文化事务与媒体委员会,联邦文化基金会也由政府直接管理,同时联邦议会也成立了文化事务委员会,以加强对文化工作的领导。

这种高度集权式的文化管理模式,有利于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克服由于文化产品的过度市场化和商品化所带来的弊端。

但是显然,这不利于动员各种社会资源发展文化产业,同时也加剧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因此,如何对现有的文化管理体制进行分权式的改革,削减政府对文化发展的直接义务和责任,吸引社会各种力量发展文化,已成为德国文化管理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二、德国主要文化产业
(一)出版业
德国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出版大国,出版业在德国文化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

15世纪中叶,德国人谷登堡发明铅活字印刷,掀起了一场出版业的革命,使德国很早就成为欧
洲出版和印刷中心。

德国由来已久的读书传统也推动了出版业的发展。

据统计,20世纪80年代在原联邦德国,主动积极读书的人数达到1200万,间或读书的有2250万人,两者合计占总人口67%,到1995年,这两者所占比例上升到71%。

这样,发达的出版业、先进的印刷技术与群众性的读书活动之间互相促进,相得益彰,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

德国现有3000多家出版社,每年出版图书超过8万种,现有可提供的图书52万余种,数量在欧共体国家中占绝对优势。

德国也是一个报刊大国,有欧洲大陆“报刊王国”之称,目前每天发行2520多万份日报,市场上各种期刊达18000种之多。

图书报刊的大量出版发行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每年德国图书的销售额都达到97亿美元,大致占世界份额的12%。

(二)影视业
德国是传统的电影大国,每年生产80部左右的本土电影,有10亿美元的票房收入,正在向国产片市场占有率40%的目标努力。

与此同时,影剧院建设也超过以往,在许多大城市,已出现了拥有多达18个银幕、5000多个座位的大型影城。

为了加强国际交流,提高德国电影水平,德国每年都举办上百个电影节,其中最负盛名的是创办于1951年的柏林国际电影节,目前,它已被列为世界五大电影节之一。

2005年举办的第55届柏林电影节,有来自52个国家的近350部影片参加展映,现场观众达40万。

德国的电视业也很发达。

据统计,德国公众拥有3500万台电视机,其中绝大部分是彩电,每人每天看电视的时间约为3小时。

1963年开播的德意志电视2台到80年代已成为欧洲最大、最现代化、可能也是最昂贵的电视中心。

(三)表演业
作为一个有着悠久灿烂艺术传统的国家,德国的艺术氛围非常浓厚,公众普遍具有良好的艺术修养,这极大促进了戏剧、音乐、舞蹈等表演艺术的发展。

德国戏剧的繁荣可以追溯到17、18世纪的封建割据时期,当时为了满足观赏需要,各地诸侯纷纷建造设备完善、富丽堂皇的宫廷剧院,今天德国大多数国立大剧院的前身就是这些宫廷剧院。

到了19世纪,随着市民阶层力量的壮大,德国又建造了一批城市剧院。

目前,德国共有160多所国家剧院和城市剧院,这些公共剧院都有自己固定的剧团,其演出活动构成了德国戏剧生活的主要部分。

作为乐圣贝多芬的故乡,德国可以称得上是一个音乐王国,德国公众普遍具有良好的音乐素养。

德国有141个职业乐队,其中包括享誉世界的柏林爱乐乐团和慕尼黑交响乐团,另外还有大约4万个合唱团,2.5万个业余的或专业乐团以及其他的为数众多的歌舞团。

德国还拥有众多世界一流的音乐家,指挥大师卡拉扬就是他们当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位。

(四)会展业
作为一项新兴的文化产业,会展业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欧洲,80年代以后进入了其发展的黄金时代,现在被认为是未来最有前途的文化产业之一。

作为世界博览业的故乡和主要举办地的德国,被公认为是当前世界会展业最发达的国家。

如今,会展经济为德国带来的收益每年都在200亿欧元以上,并为23万人提供了就业岗位。

世界著名的国际性、专业性贸易展览会中,约有2/3都在德国主办。

按营业额排序,世界十大知名展览公司中,也有六个是德国的。

全球规模最大的德国汉诺威博览会每年举办展览50个,参展商2.48万家,观众250万人次,营业额近1亿欧元。

三、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概况和前景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文化产业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我国共有属于文化产业的单位34.6 万个,个体经营户36.2 万户,从业人员996 万人,占我国全部从业人员7.52 亿人的1.3%,占城镇从业人员2.65 亿人的3.8%。

文化产业当年实现增加值3 4 4 0 亿元,占GDP2.15%。

虽然我国文化产业起步晚,与发达国家相比规模较小,但发展势头较好。

《2007 中国创意产
业发展报告—企业篇》显示,我国创意企业平均销售收入从2004年的2410万元猛增至2006年的5242万元,涨幅超过一倍。

我国有令世界羡慕的庞大的消费市场,有丰富的文化资源。

但是文化资源并不等于文化生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困难也是很明显的,如:市场主体竞争力不强,文化产品创新程度不高,知识产权保护需要完善,缺乏经营管理人才等。

要实现文化产业的繁荣与发展,争取在新一轮国际分工中占得有力地位,还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提高认识,通过改革来破除体制机制的约束,强化市场主体地位,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解放文化生产力,充分发挥创意人才价值,必将迎来文化产业的无限广阔的发展前景。

【总结】
文化产业目前在德国方兴未艾,在创造就业机会、推动经济发展和创造社会财富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是在管理方面,德国落后于英国、法国和奥地利。

目前德国有关专家正呼吁政府尽快加强管理,给予文化经济足够的重视,以便更好地帮助其发展壮大。

同时我国要积极向文化产业发达国家学习经验,以实现国内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与超越。

【参考文献】
[1]苑洁.当代西方文化产业理论概述[A].林拓,李惠斌,薛晓源.世界文化产业发展前沿报告(2003-2004)[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2]李河.发达国家当代文化政策一瞥[A].张晓明,胡惠林,章建刚.2004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
[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3]莫金莲,李广民.现代德国大众文化[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
[4]宋晓红,韩云.世界出版业(德国卷)[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7.
[5]方祥生.德国电影业的困惑[N].光明日报,2002-01-09.
[6]王才勇.德国大众传媒研究[A].尹继佐.经济全球化与上海文化发展2001年上海文化发展蓝皮书[C].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7]徐世丕.全球文化产业大扫描[J].中外文化交流,2004(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