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江苏高校级外国留学生英文授课精品
江苏省2020年普通高考对口单招文化统考英语试题(Word版,含答案)
江苏省2020年普通高校对口单招文化统考英语试卷第一部分:语言知识运用(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第一节在本节中,你将读到10个句子,从题后所给的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
1. Life is more enjoyable to people are open to new ideas.A. whoseB. whomC. whoD. which2. It is generally believed that swimming is one of the best ways for us to good health.A. provideB. supplyC. predictD. maintain3. the damage is done, it will take many years for the farmland to recover.A. As ifB. OnceC. UnlessD. Although4. I din’t think the movie is worth again. It’s very .A. seeing;boredB. to see;boredC. seeing;boringD. to see;boring5. To make my project understood by everyone, I will explain the content .A. in advanceB. in detailC. in shortD. in trouble6. is still under discussion the old bus station should be replaced with a modern hotel or not.A. That;ifB. It;ifC. What;whetherD. It;whether7. He had gone through lots of difficulties and hardships before he succeeded.A. normallyB. unfortunatelyC. eventuallyD. especially8. The _ that there is life on the planet in the universe has always inspired scientists to explore the outer space.A. challengeB. connectionC. possibilityD. post9. Not only the twins but also their cousin Japan for half a year, but of them can speak Japanese.A. has been in;noneB. had been in;noneC. have gone to;neitherD. has been in;both10. —Have the peace talks broken down?—Yes. Conflict is more likely to between the countries.A. turn outB. break outC. put outD. hang out第二节在本节中,你将读到15个短对话或片段,从题后所给的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
来华留学生全英文授课本科专业发展现状及思路
来华留学生全英文授课本科专业发展现状及思路作者:徐美熊佳全唐莹娟白小伟来源:《对外经贸》2016年第03期摘要:随着来华留学生的全英文授课本科专业逐渐增多,各高校为之制定了专门的培养计划,以北方工业大学为例,发现在全英文授课本科项目中,普遍存在生源单一、师资力量不足、课程体系尚不完善等问题。
据此提出拓宽招生渠道、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优势专业和精品课程、引入多元化培养模式、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等发展思路。
关键词:留学生;MOOCs;教学评价;多元化培养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6)03-0152-03[作者简介]徐美(1981-),山东淄博人,汉族,讲师,研究方向:日语语言文学。
国际学生的人数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高等教育国际化最明显的表现,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留学中国计划》的精神,北方工业大学制定了《2013—2020年外国留学生教育发展规划》。
规划提出到2020年北方工业大学接收来华留学生规模为1500人次的发展目标,其中,接收长期来华留学生达到900人次。
要实现上述目标,北方工业大学迫切需要开设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特色专业,特别是适合外国留学生就读的全英文授课项目。
一、北方工业大学来华留学生全英文授课本科专业发展现状(一)专业开设情况北方工业大学全英文授课专业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已经开设建筑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电子信息工程三个全英文授课本科专业和工商管理全英文授课硕士研究生专业。
2012年秋季学期全英文授课建筑学本科专业开始招收留学生,截至目前该专业在校留学生共计40人,2013年全英文授课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开始招收留学生,截至目前该专业在校留学生12人。
2013年全英文授课本科留学生占北方工业大学学历留学生总数26.5%。
2014年参加全英文授课专业学习的留学生达98人,占北方工业大学学历留学生总数39.8%(见图1)。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英语(江苏卷,解析版)
2020江苏高考英语试题第一部分: 听力(共两节,满分20分)做题时,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
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5分)听下面5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例:How much is the shirt ?A. £19.15.B. £9.18.C. £9.15.答案是C。
1. What does the man want to do ?A. Take photos .B. Buy a camera .C. Help the woman.2. What are the speakers talking about ?A. A noisy night .B. Their life in town .C. A place of living.3. Where is the man now ?A. On his way.B. In a restaurant .C. At home.4. What will Celia do ?A. Find a player .B. Watch a game.C. Play basketball .5. What day is it when the conversation takes place?A. Saturday.B. Sunday.C. Monday.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
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
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7题。
2020江苏高考英语试题答案解析
2020年江苏高考英语试解析
21.Many lessons are now available online,from_____students can choose for free.
A.whose
B.which
C.when
D.whom
【答案】B
【解析】考查定语从句。
句意:许多课程现在都可以在网上找到,学生们可以从中免费选择。
此处是非限定性定语从句,先行词是many lessons,关系词在从句中做介词from的宾语,应使用关系代词which引导。
故选B。
22.If you look at all sides of the situation,you’ll find probably a solution that______everyone.
A.suit
B.suited
C.suits
D.has suited
【答案】C
【解析】考查动词时态。
句意:如果你从各个方面看问题,你可能会找到一个适合每个人的解决方案。
句子描述的客观事实,应使用一般现在时;此处是定语从句谓语动词,先行词是a solution,从句谓语动词应使用第三人称单数形式。
故选C。
23.They decide to have more workers for the project____it won’t be delayed.
A.even if
B.as if
C.now that
D.so that。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 课时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 课时The landscape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at the university level has undergone significant transformations in recent years. As the world becomes increasingly interconnected, the demand for proficient English speakers has surged, prompting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to reevaluate their approach to English language instruction. This guide aims to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overview of the key considerations and best practices for effective university-level English teaching in the year 2020 and beyond.Needs Assessment and Curriculum DesignAt the core of any successful English language program is a thorough understanding of the specific needs and goals of the student population. University administrators and faculty must engage in a comprehensive needs assessment, carefully analyzing the linguistic proficiency levels, academic and professional aspirations, and cultural backgrounds of their students. This information is then used to design a curriculum that aligns with the identified needs and learning objectives.The curriculum should be structured to provide a balanced and well-rounded approach to English language instruction, incorporating various components such as reading, writing, listening, speaking, grammar, and vocabulary development. Moreover, it is essential to integrate discipline-specific content and tasks that cater to the academic and professional interests of the students, ensuring relevance and immediate applicability of the learning outcomes.Innovative Instructional MethodologiesIn the digital age, traditional lecture-based teaching methods are often insufficient in engaging and motivating students. University English instructors must embrace innovative pedagogical approaches that leverage the power of technology and foster active learning.One such approach is the flipped classroom model, where students engage with course content, such as video lectures and online activities, outside of the classroom, freeing up in-class time for collaborative learning, problem-solving, and hands-on practice. This shift towards a more student-centered learning environment encourages critical thinking, teamwork, and the application of acquired knowledge.Additionally, the integration of multimedia resources, such as interactive simulations, language-learning apps, and online language exchange platforms, can significantly enhance the learningexperience. These tools not only provide engaging and personalized learning opportunities but also expose students to authentic language use and cultural contexts.Cultivating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As universities become increasingly diverse, with students from various cultural and linguistic backgrounds,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 is paramount. English language instructors must adopt a culturally responsive teaching approach, acknowledging and incorporating the diverse perspectives and lived experiences of their students.This may involve incorporating culturally relevant content and materials, facilitating cross-cultural discussions and exchanges, and encouraging students to reflect on their own cultural identities and biases. By fostering an inclusive and respectful learning environment, university English programs can empower students to navigate the complexities of global communication and collaboration.Assessment and FeedbackEffective assessment practices are crucial in measuring student progress, informing instructional decisions, and providing meaningful feedback. University English programs should employ a balanced approach to assessment, incorporating both formative and summative evaluations.Formative assessments, such as in-class activities, quizzes, and regular check-ins, allow instructors to monitor student learning in real-time and make timely adjustments to their teaching strategies. Summative assessments, including midterm and final exams, research papers, and capstone projects,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student learning outcomes and the overall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gram.In addition to traditional assessment methods, university English programs should explore alternative forms of evaluation, such as portfolio-based assessments, peer-review processes, and self-reflection exercises. These approaches not only provide a more holistic understanding of student proficiency but also foster self-awareness, critical thinking, and lifelong learning skills.Continuou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Ensuring the ongo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English instructors is crucial for maintaining the quality and relevance of language instruction. Institutions should invest in regular training opportunities, such as workshops, conferences, and collaborative learning networks, that address emerging pedagogical strategies, technology integration, and cultural competence.Furthermore, university English programs should encourage andsupport their faculty in engaging in research, curriculum development, and the dissemination of best practices. This not only enhances the instructors' knowledge and skills but also contributes to the broader scholarly discourse o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in higher education.ConclusionThe evolving landscape of university English education demands a multifaceted approach that prioritizes student needs, embraces innovative instructional methodologies, cultivates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 implements effective assessment practices, and promotes continuou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By adopting these guiding principles, university English programs can empower their students to become confident and effective communicators, prepared to navigate the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of the global marketplace.。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英语试题(江苏卷,含答案)(1)
2020年江苏高考英语试题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20 分)做题时,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
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5 小题;每小题1 分,满分5 分)听下面5 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 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 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例: How much is the shirt?A. £ 19. 15.B. £ 9. 18.C. £ 9. 15.答案是C。
1. What does the woman want to do?A. Find a place.B. Buy a map.C. Get an address.2. What will the man do for the woman?A. Repair her car.B. Give her a ride.C. Pick up her aunt.3. Who might Mr. Peterson be?A. A new professor.B. A department head.C. A company director.4. What does the man think of the book?A. Quite difficult.B. Very interesting.C. Too simple.5. What are the speakers talking about?A. Weather.B. Clothes.C. News.第二节(共15 小题;每小题1 分,满分15 分)听下面5 段对话或独白。
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 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 秒钟;听完后,各小题给出5 秒钟的作答时间。
“双一流”战略视域下教师科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构建与实践
“双一流”战略视域下教师科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构建与实践作者:王凯倪炎王亮来源:《黑龙江教育·高校研究与评估》2021年第08期摘要:教师在“双一流”建设中承担着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的双重任务,鉴于科教融合育人的现实困境,文章探讨了科研创新成果转化为优质教学资源的多维路径,剖析一流学科成果应用于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提出拓展课程设置、革新教学内容、细化课程标准、发展专业性“金课”、创新教研方法、提升教学能力等多元育人方法。
关键词:“双一流”建设;安全工程;科教融合;协同育人;教学相长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1)08-0001-04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高校实施“双一流”战略,树立了高等教育发展的灯塔,全国教育大会、新时代本科教育工作会议、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意见等明确提出:坚持立德树人,突出人才培养核心地位;学生忙起来、教师强起来、管理严起来、效果实起来;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等多元型优秀人才[1-2]。
衡量高校一流师资队伍的标准在于是否具备一流的教学水平和能力,能否全方位地将科研创新应用于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
师资的教育教学能力是培养人才的核心,全面体现着大学教育教学水平,一流本科教育是“双一流”建设核心,也是立校之本,一流师资的教育教学能力是一流本科的保障[3-5]。
2016 年5月张大良司长在《一流大学本科教学建设高峰论坛》上提出了一流本科教育评定的核心观察点:一流师资队伍能否配备到本科教育并有效实施;一流学科与科研优势能否转化为教学优势;一流科研成果能否及时转化为教学内容;毕业生跟踪能否培养出一大批优秀创新创业人才。
前三条内容必须由高校教学与科研的承载者教师来完成,最后一条是效果检验,一流师资将教学科研融会贯通,相互促进才能实现优秀创新人才培养[6]。
2020年8月吴岩司长在《走进新时代,赢得新时代,迈入普及化的中国高等教育强国之路》中提出:中国高等教育在2020年开始进入人才培养提质创新的新时代,一流的师资队伍建设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
metel国道外文国外高校多媒体教学资源库使用指南
II. PROBLEM SOLVING PROCEDURES
A. DEFINE
B. EXPLORE
C. SOLVE
D. CHECK
III. COMPETENCIES
Competency Expectation
3、为图书馆开启馆藏资源新方向
该教学资源内容涵盖13大学科门类,涉及计算机科学、经济学 、生物学、数学、化学、管理学等200多个一级或二级学科; 该教学资源是以文本课件为主、音视频为辅,与国外课堂90% 靠PPT课件授课的现实一致,在65万余条资源中,课件13万个 ,而视频、音频各有1万多个;其中部分资源相当稀缺; 该教学资源文件内容丰富,数据格式多样,图文声像,生动活 泼,适合自主学习。教材中心还提供了9万多本英文原版教材 的书目版本信息及国内馆藏位置。另外,还为高校蓬勃发展的 动漫专业专门提供了动漫素材5000多个。为图书馆丰富馆藏资 源开辟了一个新方向。
4、为读者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
MeTeL教学资源平台界面友好,导航多样,搜索细致,有检出 量预报等新功能,易用性极强; 帮助功能融入了各个操作细节,输入时有提示,阅读时有助 读,教科书能指出国内馆藏位置;延伸阅读能让好学者与师 者在课堂之外的学术空间简历心灵交流,激发学术创新; 课程展示直观,课程间基于院系、学科专业、教材等建立关 联,形成完整的知识发现、获取体系,链接跳转方便;全面 支持移动终端访问,支持离线阅读视听,能为读者带来全新 的学习体验。
MeTeL对中文院系名称列表按汉语拼音方式排列 ,同时明示所辖课程门数;点击系名见课程列表 。
该导航方式非常适合中国读者使用习惯,有驾驭 感,还可倡导院系第一的价值观。
系别导航页面如下2页:
系别导航按国外高校各院系中文译名的汉语拼音顺序列表 ,点击系名,直接查看相应课程列表:
来华硕士留学生全英教学探索与实践——以《旅游市场营销》课程为例
714289877@ 职成教苑基金项目:2019年度郑州大学研究生教改与质量提升工程项目及优质课程建设项目 旅游市场营销 (YJSQYKC 201908);2020年度郑州大学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重大项目 双一流 建设高校 非一流 学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 以旅游管理学科为例(2020zzuJXLX 004);2021项年度河南省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 基于政产学研协同的新文科育人模式改革与实践 (2021JGLX 007)㊂作者简介:刘娟(1980-),女,河南南阳人,博士,副教授(直聘),研究方向为旅游形象㊁旅游营销;郭丽娟(1999-),女,山西忻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旅游形象㊁旅游营销;刘佳钰(2001-),女,河南镇平人,河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本科生在读,研究方向为旅游营销㊂来华硕士留学生全英教学探索与实践以‘旅游市场营销“课程为例ʏ㊀郑州大学旅游管理学院㊀刘㊀娟㊀郭丽娟ʏ㊀河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㊀刘佳钰㊀㊀摘要:以郑州大学旅游管理专业留学生必修课程‘旅游市场营销“为例,采用全英文授课,虽总体成效较好,但目前仍存在一定问题,如语言交流障碍㊁专业基础薄弱㊁合适教材缺乏以及教学模式不够适应等,通过摸索与实践,从课程设置㊁师资队伍㊁教材建设㊁教学方法㊁考核方式㊁网络课程建设等方面提出授课建议,以期提高来华留学生专业课程的全英教学质量,同时给其他专业的留学生全英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㊂关键词:来华留学生;全英教学;‘旅游市场营销“;探索;实践0㊀引言作为当代世界教育发展的三大趋势之一,高等教育国际化成为21世纪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第五十条指出:进一步扩大外国留学生规模,增加中国政府奖学金数量,重点资助发展中国家学生,优化来华留学人员结构㊂2010年,教育部发布‘留学中国计划“,确立到2020年来华留学生规模扩大达到50万人的发展目标,来华硕士留学生的规模在日趋壮大,郑州大学(以下简称 我校 )的留学生规模越来越大,学历培养层次越来越高㊂2015年以来,学院积极与国外高校开展人才培养交流工作;接收港澳台访学团800余人次;接收来自欧美㊁非洲㊁东南亚㊁东北亚等国家的留学生30余人㊂为适应硕士留学生的学习情况,学校旅游管理学院开设了全英授课的专业课程,针对留学生的全英教学成为一个新的课题㊂目前课程建设在有序推进,但还存在一些问题㊂因此,将留学生全英课程研究与探索融入学院课程教学和改革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这也能促使教师国际化思维和教学能力的提高㊂1㊀全英课程案例介绍:‘旅游市场营销“郑州大学旅游管理学院开设了针对来华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留学生的全英课程‘旅游市场营销“,下面对其进行简单介绍㊂1.1㊀学情分析为有效进行课程建设,学院在该课程建设初期对留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调研,包括性别㊁年龄㊁国籍㊁有无汉语基础㊁专业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等,学院市场营销全英课程授课对象为硕士研一来华留学生,专业为旅游管理,主要来自于俄罗斯㊁印度尼西亚㊁柬埔寨㊁意大利㊁蒙古㊁加纳㊁阿塞拜疆等国家,大多数人在国外学习过汉语,并且在研一学校设置有公共汉语课,他们有一定的汉语基础,但是由于水平有限,故专业授课采用全英教学模式㊂1.2㊀课程内容及安排按照课程大纲安排,本课程共32个学时,分为8个部分,包括旅游市场营销概述㊁营销环境㊁消费行为分析㊁市场调研㊁目标市场选择与定位㊁营销策略㊁目的地营销及典型案例㊂1.3㊀授课方式面向留学生的全英市场营销学课程,授课方式为多媒体演示教学与板书相结合的方式,并采用PBL 教学模式,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收集资料㊁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收获知识,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与自主学习的兴趣㊂1.4㊀考核方式针对留学生课程的教学,考核采取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方式,平时成绩占30%,包括出勤㊁课堂表现㊁课后讨论与作业等㊂考试成绩占70%,旨在考察留学生在这一学期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㊂2㊀留学生‘全英市场营销“课程全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2.1㊀留学生的专业基础薄弱以及专业探讨存在问题大部分留学生为跨专业,且跨度很大,对于旅游市职成教苑714289877@场营销学的专业知识储备很少,专业术语表达能力欠缺,专业基础较为薄弱㊂对于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他们很难有针对性地在专业领域中探讨,部分留学生对于重难点知识,需要授课教师反复讲解,导致教学进度无法按教学计划完成,给实际教学设计带来困扰㊂2.2㊀语言交流存在障碍师生双方语言能力都有待提升㊂大多数留学生认为语言交流不顺畅㊂全英教学对于师生俩者而言均为第二外语,并且由于留学生来自不同国家,英语发音不准确,沟通交流存在问题,师生之间的语言表达和听力需要磨合与适应㊂2.3㊀专门适用于留学生的教材少目前,以学院留学生为授课对象的全英教材很少㊂全英国外教材是针对欧美国家学生特点设计和编排,给专业课教师备课授课带来很大困扰,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教学模式的呆板㊂国内相关的教材是以中国教学与学习的特点为基础编排的,符合教师备课习惯,但如果将其翻译成全英版本,也会给任课老师带来很大负担㊂2.4㊀留学生对国内传统教学模式不适应来自不同国家的留学生具有不同的文化与教育背景,部分留学生不适应中国的授课和学习习惯,他们中大多数人希望在教学过程中有更多时间就专业问题彼此交流探讨,有更多机会参与课堂互动㊂3㊀来华留学生专业课程全英授课建议3.1㊀优化教学内容要提高留学生全英教学效果,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大纲和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㊂由于留学生普遍专业基础差,教师授课时应先从基础开始,降低教学难度,让学生掌握旅游市场营销学的基本概念㊁理论及策略㊂在教学中引入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践过程中的营销策略,以达到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㊂3.2㊀自主编制适用于留学生的双语教材教材是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合适的双语旅游市场营销教材,既为留学生学习提供参考,又方便了教师备课㊂由于目前可用教材很少,因此,有必要由具有全英文教学经验的教师,根据留学生的学习特点与情况,进行教材设计㊂学院计划组织相关教师,自主构架课程体系,编制双语教材㊂同时咨询相关旅游市场营销内的专家学者,让其对编制的教材提出修订意见,以保证教材质量㊂3.3㊀采用S-PBL教学模式S-PBL教学模式是基于学习situation分析的PBL 留学生专业课教学模式,对于传统的PBL教学法有一定的改良㊂在以往教学中,留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㊂但由于他们思维活跃,注重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㊂采用S-PBL模式能够将传统的以 教师为中心 的模式,转变为 学生为中心 的模式㊂同时为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㊂教师可带领留学生参与旅游市场营销项目,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学习实践知识,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㊂3.4㊀提高教师的英语授课能力尽管授课教师具有英语语言能力和旅游营销专业的授课经验,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用全英开展专业课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专业知识与外语表达能力㊂在建设师资力量方面,可以定期组织教师参与英语听力与口语培训或成立全英旅游市场营销课程交流会,以提高教师业务素质与能力㊂3.5㊀全英网络课程资源建设针对目前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一些问题,学院拟进行全英网络课程资源建设㊂目前在进行资料搜集与整理,下面是关于课程建设的一些构思: (1)专业课学习资源下载板块㊂全英旅游市场营销教师成员建设的网络课程与资源应该包括课程简介㊁教学大纲㊁教材资料㊁课程录像㊁ppt课件㊁章节重难点㊁课后练习与模拟试卷等,为留学生提供专门下载旅游市场营销学课件㊁图书㊁视频等相关学习资料的板块㊂(2)师生互动教学板块㊂在网络课程平台中加入师生互动模块㊂按照教学目标与任务,基于人机互动式平台优势,学生可以在虚拟网络环境中进行交流互动,探讨专业问题,从而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㊂(3)课前预习与课后自主学习板块㊂为提高教学效果,促进线上线下教学融合,在教学任务开始之前,留学生可以在网络课程平台上观看教师制作的短小视频,遇到不明白的知识点记录下来,在课上与教师交流讨论㊂课后教师会在网络平台上布置讨论题,并检查学生的作业质量㊂学生可以与教师针对作业进行深入互动探究,也可以查阅本次教学内容的知识点,实现学生所学内容融会贯通㊂(4)考核板块㊂为了激发留学生使用网络课程资源的积极性,课程的考核方式也会进行相应的调整㊂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的统计功能,来给学生平时签到㊁回答问题㊁完成作业情况㊁课堂测试等进行评分,这种考核方式会促使学生重视平时的课程学习,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考试周的压力㊂4㊀结语以来华硕士留学生全英课程‘旅游市场营销“为案例,对教学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实践摸索中提出解决方案,为其他专业和其他院校的全英专业课程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㊂参考文献[1]戴俊,王颖.留学生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实践 以江苏科技大学为例[J].物理通报,2019,(9):22-24.[2]姚伟宁,章志华,母小琳.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教育培养模式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20,(27): 174-177.[3]廖莉茹,肖琳娟. 一带一路 倡议下来华留学教育现状探析[J].教育观察,2019,(1):36-37,57.[4]Barrows,H.S.The essentials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J].Jourmal of Dental Education,1998,62(9):630-633. [5]蒋一琦.来华留学生对中国高校纪律制度适应性研究与思考[J].现代商贸工业,2021,(28).[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留学中国计划“的通知[EB/OL]./srcsite/ A20/moe_850/201009/t20100921_108815.html.责任编辑㊀孙晓东。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管理学科30年发展历程回顾
第3期2021年5月阅江学刊YuejiangAcademicJournalNo.3May2021㊃专题研究: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建校60年与学科发展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管理学科30年发展历程回顾巩在武㊀于小兵㊀程中华摘要: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是国家 双一流 建设高校和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重点支持高校㊂管理学科作为学校重点发展的主要学科之一,从萌芽㊁成长到壮大历经30载,一直与学校发展同频共振并作出了显著贡献㊂20世纪90年代,为响应行业发展和社会需求,学校拉开了管理学科发展的序幕㊂21世纪以来,管理学科不仅在经典研究领域积极探索,同时也面向国家气象事业和学校气象专业的发展需求,拓展了一系列新兴交叉学科,不断探索教学与科研新方向,成果斐然,逐步形成了学士㊁硕士㊁博士㊁博士后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为我国气象事业发展㊁地方发展乃至国家发展作出了贡献㊂站在新的时代起点上,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将立足当下,锐意改革,拼搏奋进,努力打造管理学科发展新高地,推动管理学科建设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㊂关键词:管理学科;学科建设;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信大;管理工程学院中图分类号:C93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文章分类号:1674⁃7089(2021)03⁃0102⁃16作者简介:巩在武,博士,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管理工程学院教授;于小兵,博士,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管理工程学院教授;程中华,博士,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管理工程学院副教授㊂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简称南信大)原名南京气象学院,始建于1960年,是应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需求而创建的全国第一所气象高等学府㊂建校60载,南信大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以大气科学为中心,环境㊁信息㊁管理等多学科协同发展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是国家 双一流 建设高校和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重点支持高校㊂管理学科作为学校重点发展的主要学科之一,从萌芽㊁成长到壮大历经30载,一直与学校发展同频共振并作出了显著贡献㊂目前,南信大管理学科已经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共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㊁会计学和行政管理等9个本科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㊁工商管理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应急管理交叉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工商管理㊁会计㊁公共管理3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和数据与决策分析国际硕士点,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应急管理交叉学科博士点㊂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在 2019软科中国大学排名 201巩在武㊁于小兵㊁程中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管理学科30年发展历程回顾位列第36位,体现出较强的学科发展水平,逐步迈向全国高校前列㊂站在新的时代起点,有必要回顾历史,畅想未来,擘画蓝图,再创辉煌㊂本文梳理南信大管理学科30年来的发展历程,从教学㊁科研㊁学术交流与合作㊁平台建设㊁发展成就五方面展示了南信大管理学科的发展脉络,并提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㊂㊀㊀一、南信大管理学科30年发展历程㊀㊀(一)发展脉络与理念演变1.萌芽时期(1991 2000年)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推进,国家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急需大批企业管理人才㊂1991年,当时的南京气象学院首次申请便获批企业管理专科招生资格,为南信大管理学科的发展拉开了序幕㊂1993年,学校设立财务会计专科专业,1996年设立会计学本科专业,实现了管理学科从专科到本科的跨越㊂随着国家气象事业和学校气象类专业的快速发展,气象信息处理和信息管理等技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为响应行业发展和社会需求,学校于2000年设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专业,以气象信息处理㊁信息管理㊁信息系统开发为培养目标,具有鲜明的行业特色㊂经过10年孕育,随着两个本科专业的相继设立与初步建设,南信大管理学科于21世纪初期正式踏上成长之路㊂2.形成时期(2001 2010年)2001年,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开始了迈向全球经济舞台中心的重要一步㊂财务管理㊁市场营销等专业的毕业生逐渐变得紧俏㊂为满足社会需求,学校于2003年开设市场营销和人力资源管理两个本科专业,于2004㊁2005年相继设立财务管理和物流管理本科专业,初步形成了覆盖管理科学与工程㊁工商管理等一级学科的管理学科本科人才培养体系㊂同时,为了积极响应‘气象事业发展 十一五 规划(2006 2010年)“中培养高级复合型人才的目标要求,拓展新的交叉性学科,南信大于2008年自主设置气候变化与公共气象硕士㊁博士学位点,为后续申报管理学科博硕士点储备了必要的师资和课程资源㊂3.高质量发展时期(2011年至今)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应用型高级人才的迫切需求,进一步提高南信大管理类人才的培养质量,学校在管理学科建设上投入大量资源,大力引进人才,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优化科研团队,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㊂2011年,获批管理科学与工程㊁工商管理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实现了管理学科研究生学位点零的突破,也为管理学科的创新教育向纵深发展增添了两翼㊂南信大管理学科始终坚持 开放发展㊁联合发展 理念,坚持 博士化㊁国际化㊁精英化 的发展模式,艰苦奋斗,一批批高层次人才和优秀学生脱颖而出,高质量学术成果不断涌现㊂2018年,南信大获批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实现了管理学科从硕士到博士的高层次跨越,这对于管理学科而言,具有里程碑意义㊂2019年,获批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形成了学士㊁硕士㊁博士㊁博士后一套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㊂2020年,获批应急管理交叉学科博士点㊂2021年,开设大数据管理与应用本科专业,获批中外合作办学数据与决策分析硕士点㊂近10年时间,南信大管理学科实现了高质量㊁跨越式发展㊂㊀㊀(二)专业与学科设置1.本科层次南信大管理学科共设有9个本科专业,分属于3个学院(表1)㊂301阅江学刊:2021年第3期表1㊀管理学科开设的本科生专业学院商学院管理工程学院法政学院专业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大数据管理与应用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㊀㊀2.研究生层次2011年以来,南信大管理学科获批管理科学与工程㊁工商管理㊁公共管理硕士(MPA)㊁会计学㊁数据与决策分析等硕士学位点,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点㊁博士后流动站以及应急管理交叉学科博士点(表2)㊂管理科学与工程开设了制造业管理工程㊁优化方法与应急决策㊁金融工程㊁气候与环境系统管理等研究方向,在新型制造业㊁气象灾害应急管理㊁天气金融衍生品㊁气象灾害损失评估等领域开展的研究独具特色,在学科建设㊁高水平师资队伍㊁高水准科学研究㊁服务国家战略等方面彰显优势㊂应急管理交叉学科博士点由管理科学与工程㊁大气科学㊁环境科学与工程三个一级学科博士点的优秀师资联合申报,该点的建成有助于培养具有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的高级别专业人才㊂数据与决策分析硕士点是经教育部批准㊁由南信大与英国雷丁大学联合开设的中外合作办学硕士点,旨在培养在大数据驱动下的决策分析领域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端复合型人才,推动地方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国家大数据战略㊂表2㊀管理学科研究生专业及类型年份硕士专业名称类型2011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硕点2011工商管理学硕点2014公共管理硕士专硕点2014会计学专硕点2018工商管理专硕点2018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点2021应急管理交叉学科博士点2021数据与决策分析理学硕士点㊀㊀二、教学成就㊀㊀(一)专业建设发展迅猛近年来,管理类本科专业综合实力发展迅猛㊂根据武书连 中国大学评价 学科门类排行榜,南信大管理类专业近5年排名稳定在A等级㊂先后获批省特色专业㊁省 十二五 重点专业㊁中国气象局特色品牌专业㊁江苏高校品牌专业一期项目(A类资助)(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㊁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㊁会计学㊁行政管理㊁物流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㊁江苏省高校 青蓝工程 优秀教学团队(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教学团队)㊂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专业于2020年1月通过英国图书信息专业协会(CILIP)国401巩在武㊁于小兵㊁程中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管理学科30年发展历程回顾际认证㊂①南信大是全国第三家通过该认证的高校㊂㊀㊀(二)教学改革独具特色1.工程引领,产教融合,优创 金课依托共建平台,形成了2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㊂获批在线开放课程立项5项(国家级1项㊁省级4项),省级外国留学生英文授课精品课程立项3项,省级重点教材立项6项㊂2.多元培育,专创融合,获得 金奖搭建具有经管类专业特色的 四模块课程链 ,通过双创嵌入课程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获得 互联网+ 大赛国奖8项(其中金奖1项),其他国家级㊁省级竞赛获奖46项㊂3.资源集成,虚实融合,强塑 金链 建立 二维度资源链 教学资源平台体系,实现传统与虚拟教学融合,提升学生自主研学能力,荣获省级以上教改课题立项33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19项,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立项21项,立项建设省级以上精品课程40余门,发表教改论文200余篇㊂㊀㊀(三)实验教学条件显著改善2007年,会计专业获批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得到50万元国家财政经费支持,这是南信大管理学科获得的第一个国家级教学改革类项目,为学校管理学科的国家级人才培养平台建设首开先河㊂2009年,获批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㊂经过11年的建设和发展,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拥有ERP与企业模拟实验室㊁金融模拟实验室㊁物流模拟实验室等7个分实验室以及一个中心机房,实验用房面积达758平方米,实验中心软硬件设备总值约1245万元㊂拥有多台高性能服务器㊁工作站㊁光纤存储等实验仪器设备,配备专用光纤接入设备,设备完好率达到99%㊂实验教学软件齐全,包括Flexsim㊁Eviews㊁各类虚拟仿真实训平台等软件平台40余套㊂㊀㊀(四)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多年来,管理学科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位居学校前列(表3)㊂其中,会计学㊁人力资源管理㊁市场营销㊁财务管理4个本科专业在2017 2019年的平均就业率超过95%㊂表3 管理类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表专业2017 2019年本科毕业生平均就业率所属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94.60%管理工程学院物流管理91.56%管理工程学院公共事业管理88.24%法政学院行政管理86.15%法政学院市场营销98.20%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97.38%商学院会计学97.26%商学院财务管理95.38%商学院501①英国图书信息专业协会(CILIP)是世界上最早成立的图书馆专业组织之一,也是与美国图书馆协会(ALA)齐名的世界两大图书馆协会之一㊂阅江学刊:2021年第3期㊀㊀三、科学研究㊀㊀(一)管理学科科研历史演变南信大管理学科的科研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探索期㊁飞速发展期和高质量发展期三个时期㊂1.探索期(2006年以前)南京气象学院以气象学科立校,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相对缓慢,2001年之前的社会科学系以及2001至2005年间各相关学科共发表经管类论文28篇,获批各类科研项目8项,到账科研经费6.4万元㊂其中,孙杭生教授获批2004年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项目1项,课题名称为 发达国家食品安全制度及对我国㊁我省食品出口的影响 ,资助金额1.2万元㊂2005年,李北群教授承担了南信大管理学科第一个企事业委托项目㊂总体来看,2006年以前,管理学科的科研活动处于探索期,科研实力薄弱,研究方向分散㊂2.飞速发展期(2006 2017年)为了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学校于2006年召开发展战略研讨会,并将2006年定为 科研启动年 ,提出了 四高一专 的科研目标,坚持狠抓 高额度科研经费㊁高等级科研项目㊁高水平学术论文和著作㊁高等次获奖 ㊂在时任校长李廉水教授的带领下,管理学科的科研工作飞速前进㊂李廉水教授承担的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重大科技政策招标项目 科技人员收入差距调查研究及政策建议 是学校管理学科第一个省部级课题㊂2006年管理学科承担的各级各类科研项目攀升至57项,到账科研经费71.6万元,科研项目数和到账科研经费均出现大幅增长㊂科研管理制度是管理学科发展的基石㊂2007年,社会科学处结合学科特点及学校 十一五 发展规划,确立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目标,制定‘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科研奖励办法“‘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人文社科学术期刊㊁出版社分级标准“等㊂在科研管理制度的推动下,2007 2017年南信大管理学科教师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㊁国家公益性气象行业专项㊁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㊁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省部级以上项目均出现大幅增长,在高水平论文发表㊁咨政建言方面取得大量成果㊂3.高质量发展期(2018至今)2017年年底,学校对院系进行重新整合,同时成立科技产业处,出台推进大院大所合作㊁绩效工资改革等重要举措㊂随着学校对高质量学术成果和科研成果转化的日益重视,科研项目结构得到优化,横向项目比重逐渐增加,南信大管理学科在 三报一刊 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认定的A类期刊㊁ABS三星级以上期刊发表的论文量稳步增长,一批决策咨询成果被国家级和省部级主要领导批示或采纳㊂㊀㊀(二)管理学科对行业与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南信大管理学科坚持 开放发展㊁联合发展 的理念,贯彻 三个主动 的指导思想,主动服务气象行业,主动服务高端决策咨询,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较好地实现了学科与行业以及地方经济的协同发展㊂1.突出服务气象行业,具有鲜明的气象特色早期的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专业正是为了处理和管理气象信息,从气象类专业衍生而来并反哺气象类专业㊂南信大在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点和博士点的研究方向设置上,601巩在武㊁于小兵㊁程中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管理学科30年发展历程回顾一贯注重推进学科交叉,开辟了气象灾害应急管理㊁气候与环境系统管理㊁气象金融等新方向,在气候变化影响评估及应对㊁气象灾害应急管理㊁气象金融工程及保险等领域开展交叉研究,研究成果对于气象及相关领域的实际业务具有借鉴意义㊂2.积极响应有关部门的需求,在服务国家战略和智库等方面建言献策管理学科相关研究团队曾分别受教育部和科技部委托,对 高等学校 十三五 科学技术发展规划 和 十三五 科技创新重大战略问题研究 等重要课题进行研究,并且在气候与环境治理等领域有很深的积淀,为中国气象局㊁教育部㊁江苏省政府等部门提供了多项决策咨询报告,为国家和地方相关规划的制定和文件出台提供了决策支持㊂3.服务地方经济发展30年来,南信大管理学科承担横向课题200余项,获得研发经费近亿元,申请各类专利30余项,本科毕业生近万名,为江苏㊁国家乃至世界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㊂为了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输出地方紧缺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南信大与中兴通讯合作开办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嵌入式专业(金融大数据方向),有效打造了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新模式㊂㊀㊀四、学术交流与合作学术交流与合作是科研的助推剂,南信大管理学科走出了一条 开放+协同+特色 的学术交流与合作路径㊂㊀㊀(一)国内学术交流与合作在经贸系成立之前,南信大学管理学科的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已先行启动㊂2002年以来,管理学科在学术交流与合作方面大致可以分为经贸系时期㊁经管学院与公管学院成立与建设时期㊁院系重新整合时期三个发展阶段㊂1.经贸系时期(2002 2005年)经贸系时期,南信大管理学科虽然与企业㊁科研或学术机构有一定交流,但总体来看,交流次数较少,局限于零星企业的高层管理者来校做讲座㊁少数教师参加学术会议等㊂以2004年为例㊂当年3月10日四通集团副总裁丁传宽先生来校做了主题为 四通集团国际贸易实务 的讲座,4月21日南京校研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范成武先生做了主题为 南京高科技企业对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 的讲座,10月20日台湾波特股份有限公司软件专家萧世贵先生做了关于公司模拟经营管理软件操作的讲座㊂同年,经贸系成功加入了江苏省会计学会㊁中国国际贸易学会㊁江苏省外国经济研究会等知名学会,成为团体会员和理事单位㊂2.经管学院与公管学院成立与建设时期(2006 2017年)2006年学校成立了经济管理学院和公共管理学院,这一时期国内学术交流合作的主要特点是:围绕专业㊁聚焦特色学科方向,积极加强校企合作,主动承接国内学术会议,建立科研合作平台㊂在校企合作方面,2012年,经管学院与江苏富华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签署校企合作协议,建立南信大在文科领域的第一个校企合作研究院㊂在主动承接国内学术会议方面,为了加强与兄弟院校的合作和交流,在李廉水教授的大力倡导与推动下,相关学院相继承办了10余场学术会议(表4)㊂其中,2017年10月,由经济管理学院承办的第十九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汇聚了全国400余所高校㊁60余家科研院所的近千名代表,参会人数创历届年会新高,年会以 绿色发展与管理科学 为主题,有效推进了管理学科的学术交流㊂701阅江学刊:2021年第3期表4 承办的部分会议年份会议名称2007教育部工商管理教学指导委员会工商管理专业组第二次会议暨专题学术报告会2008第四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2009第四届中国创新管理博士生论坛暨江苏省生产力学会年会2013第四届海峡两岸区域发展论坛2014从 中国制造 到 中国智造 ‘中国工业经济“青年作者论坛2014 气候变化与社会发展 全国博士后学术论坛2016第六届气候变化与公共政策学术论坛2017第十九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㊀㊀2009年10月,经济管理学院与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WMO)区域培训中心,在学校联合举办了主题为 TrainingWorkshopontheAssessmentofSocio-economicBenefitsofMeteorologicalandHydrologicalServices 的研讨班,Jeffrey教授㊁李廉水教授㊁吴先华教授和中国气象局孙健高工等为培训班学员授课并主持研讨,WMO出版了李廉水教授主编的著作AssessmentofMeteorologicalServicesEffectiveness,并向全球187个国家的气象组织介绍了该项研究成果,扩大了中国学者在气象服务效益及应急管理方面的国际影响㊂3.院系重新整合时期(2018至今)2017年,根据学校新的发展规划要求,经济管理学院划分为管理工程学院和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划分为法政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㊂重新整合时期,南信大管理学科的国内学术交流聚焦学科特色㊁表现形式丰富多样㊂名家论坛㊁暑期学术夏令营等形式新颖的学术交流方式在促进教师科研合作的同时,进一步强化了通过提高研究生科研水平推动管理学科建设的发展新理念㊂举办了 新时代江苏生产力发展战略高层论坛 暨江苏省生产力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㊁南信大校庆59周年系列学术活动之名家大讲堂㊁第二届 大数据决策与优化 暑期学校(2019)㊁ 科技与人文对话 高端论坛(2019)等多场学术会议㊂㊀㊀(二)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1.引培并举,推进师资国际化借助实验区交流计划㊁国家留学基金㊁江苏省留学基金㊁科研合作㊁高校优秀中青年教师境外研修计划等多种方式,积极推进管理学科师资国际化㊂通过 走出去 方式推进师资国际化的时间相对较早㊂2009年,经济管理学院有2位青年教师分别进入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圣贝纳迪诺分校和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彭布洛克分校访学㊂同年,利用 1+2+1 师资培训项目,经济管理学院派遣2位青年教师赴美国进修㊂2011年以后,除了通过国家与省留学基金支持出国进修以外,多位教师通过南信大与雷丁大学合作的契机在校留学基金及其他专项基金的资助下出国进修,访学和进修的学校包括哥伦比亚大学㊁牛津大学㊁康奈尔大学㊁多伦多大学等世界知名高校㊂师资国际化的 引进来 方式主要有引进非全时教授与全时教授两种形式㊂自2013801巩在武㊁于小兵㊁程中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管理学科30年发展历程回顾年开始,依托中外合作办学项目㊁校际合作交流等渠道,管理学科引进了多名非全时教授,主要来自美国㊁英国㊁荷兰㊁意大利等国家㊂同时,迎来了首位全时教授Ozturk㊂为促进校企融合与科技成果转化,2018年与摩根大通银行执行董事冯磊博士签约㊂2017年院系重新整合以后,管理学科更加重视全时教授引进工作㊂当前,管理学科师资国际化率已经超过50%,管理工程学院已经达到65%㊂2.三元模式驱动国际学术交流管理学科在灾害管理㊁气候变化管理等领域举办了多场国际学术交流,交流形式主要包括举办学术讲座㊁联合举办国际会议及参加国际会议㊂邀请的专家学者主要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㊁新加坡国立大学㊁纽约州立大学等高校㊂管理学科的教师也多次受邀在国际会议上做报告,2014年史军教授经美国环境非政府组织 宾夕法尼亚环境资源协会 提名,受‘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邀请赴秘鲁首都利马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次缔约方大会(COP20)暨‘京都议定书“第十次缔约方大会(CMP10),并做了学术报告㊂2016年,受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和印度金达尔全球大学邀请,史军㊁董勤㊁蒋洁三位教师赴印度新德里参加主题为 从承诺到实施:后巴黎时代的碳减排诚意 国际学术会议㊂联合举办国际会议是提高学科影响力的重要方式㊂2012年8月,经济管理学院与中国科学院合作申办的国际专题会议 TheFirstWorkshoponClimateChangeandManagementScience(CCMS2012) 在甘肃敦煌举行㊂2018年, 18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GroupDecisionandNegotiation(GDN) 在南京举行,管理工程学院作为组织成员之一参会㊂2019年管理工程学院在本校成功举办 不确定理论及其研究进展国际会议 ,同年11月管理工程学院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彭布洛克分校成功举办了 灾害风险分析与大数据国际学术研讨会 ,来自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㊁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㊁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彭布洛克分校㊁中国国家气候中心㊁北京大学㊁西北大学㊁西安工业大学㊁华北电力大学的几十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㊂3.学科共建夯实国际合作办学管理学科的国际合作办学始于2010年㊂国际合作办学以学科共建为基础,主要包括两种方式:一是通过 优本项目 或联合培养项目让学生 走出去 ,二是招收国际留学生㊂表5列出了部分国际合作办学项目㊂目前,管理学科已招收在读国际留学生359人,主要来自俄罗斯㊁乌克兰㊁哈萨克斯坦㊁刚果(布)㊁印度尼西亚㊁泰国㊁越南㊁摩洛哥㊁古巴等国家㊂表5 部分国际合作办学项目年份项目名称2010与巴黎第九大学合作开展 1+1 硕士项目2014与雷丁大学联合开设 3+1 中外合作办学本科新专业2017与内梅亨大学签订学生交流项目,与密苏里州立大学签订学生留美读研项目2018与美国圣约瑟夫大学签订学生交流协议2019与雷丁大学合作申报的数字经济与管理硕士项目获批2020与雷丁大学合作申报的数据与决策分析硕士项目获批,与西班牙格拉纳达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901。
浅析来华留学生本科流体力学全英语课程建设
新课程研究2020.06随着对外开放政策的深入实施和“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大力推进,我国教育的对外交流与合作,在近十年来获得了蓬勃的发展,仅2018年来华留学生人数就超过49万,留学中国已成为外国学生的热点选择。
江苏省教育规划纲要、“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到2020年,在江苏的外国留学生人数要达到5万人。
在此背景下,江苏科技大学作为一所具有鲜明“船舶、海洋、蚕桑”特色的江苏省重点建设高校,日渐受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学生的关注,每年在校留学生人数增加明显。
在各留学生招生专业中,土木工程专业作为江苏省特色专业、省高校重点专业,已经持续招收三届本科学历留学生。
鉴于之前学校未开设过土木工程专业留学生课程,流体力学全英语课程亟需根据来华留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学习能力,结合课程本身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课程建设。
本研究根据该课程建设的探索和实践经历,总结该全英语课程的建设经验,为同类高校相关课程来华留学生全英语教学提供借鉴。
一、留学生流体力学学业特点1.留学生学业特点。
留学生课程学习的前期知识储备不足。
由于来华留学生主要来源于南亚、非洲经济欠发达国家,教育水平有限、基础知识欠缺,导致大学阶段的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等基础课程的掌握程度不高,课程学习存在困难。
其次,来华留学生母语并非英语,因此对于一些抽象、艰深的专业英语词汇,存在交流、理解的难题。
最后,留学生学业完成后,多数会回母国从事相关工程建设,进一步深造和从事学术研究的需求较弱。
2.流体力学课程的特点。
流体力学课程主要研究流体处于静止状态、运动状态以及流体和固体之间相互作用和流动规律。
鉴于流体运动的复杂性,课程具有理论严密、系统完整、逻辑性强、抽象难懂的基本特点。
因此,要想学好流体力学不容易,而要想教好流体力学更不容易。
要求授课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和丰富的科研经历,同时还要有很好的语言组织、互动交流能力。
此外,针对来华留学生,还需要在授课过程中融入中国元素,既包括传统文化也包括现代科技,来加深理解、增进友谊。
来华留学生hsk等级要求
来华留学生hsk等级要求
来华留学生的汉语水平需至少达到HSK四级以上。
其中,申请中文授课项目的来华本科留学生,须参加HSK考试取得六级证书(190分以上);申请非汉语言类专业的来华本科留学生,汉语课平均积点须达到2.0,或参加HSK考试并取得证书(五级210分以上或六级180分以上);申请非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来华硕士留学生,须参加HSK考试并取得证书(五级210分以上或六级180分以上)。
此外,申请英文授课项目的来华本科留学生,须参加HSK考试取得四级证书(180分以上);申请英文授课项目的来华硕士留学生,须参加HSK考试并取得三级证书(180分以上)。
具体要求可能因学校和专业而有所不同,建议留学生向具体申请的学校咨询最新的官方政策。
江苏高职高水平专业03南京科技职业学院-许宁
与行业企业密切合作设计人才培养方案 ,实现工作要求与教学目标的整体融合
人才
1
培养
2
行业企业全程参与课程建设,实现课程内容、课程 资源、教学过程紧密贴近企业技术发展
教学团队校企融合,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持续提升专任教师 双师素质,不断提高双师队伍的教学、服务水平
培养职业素养和核心素养
将绿色环保、责任关怀、核心素养的培养 落实到课程体系构建中,着眼于从学生入学 至毕业全部课程和环节的建设
自主研发实训装置
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实训装置 均四甲苯氧化制均苯四甲酸二酐实训装置 苯加氢实训装置 精细有机合成装置 环己酮实训装置 苯胺生产工艺事故应急救援仿真实训软件
教师自主研发的实训装置
16
四、品牌专业建设成效
全国精细化工生产技术技能大赛
南化公司职工技能大赛
2017、2018年全国石化高职精细化工技术技能大赛
1、教师发展与教学团队建设
加强现代职教理论研究,追踪行业技术发展,强化 工程实践能力,掌握信息化教学手段,提高技术服 务水平。
2、课程教材资源开发
优化各类资源,遵循相关标准,以精细化工技术专业教 学资源库建设为载体,按照设计一体化、课程结构化、 素材颗粒化校企共建共享,开展课程开发与资源建设。 开发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和信息化资源,对接 ”1+X”证书试点工作,探索院校间学分互认。
10/22
四、品牌专业建设成效
注重职业精神、绿色技能等的培养,着力培育工匠精神,优化 “产品载体、学做交替、四级
递进、虚实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计算机虚拟技术 虚拟的生产项目 校内生产性实训
虚
真实生产装置
实 结真Βιβλιοθήκη 操作过程合企业顶岗实习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英语试题(江苏卷,含答案)(2)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英语试题(江苏卷,含答案)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20 分)做题时,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
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5 小题;每小题1 分,满分5 分)听下面5 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 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 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例: How much is the shirt?A. 19.15.B. 9.18.C. 9.15.答案是C。
1. What time is it now?A. 910.B. 950.C. 1000.2. What does the woman think of the weather?A. It’s nice.B. It’s warm.C. It’s cold.3. What will the man do?A. Attend a meeting.B. Give a lecture.C. Leave his office.4. What is the woman’s opinion about the course?A. Too hard.B. Worth taking.C. Very easy.5. What does the woman want the man to do?A. Speak louder.B. Apologize to her.C. Turn off the radio.第二节(共15 小题;每小题1 分,满分15 分)听下面5 段对话或独白。
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 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 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 秒钟的作答时间。
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 版)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 版)Title: A Guide to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2020 Edition)Introduction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has always been an important part of higher education. As the world becomes more interconnected, the ability to communicate effectively in English is essential for students to succeed in their academic and professional careers. The 2020 edition of the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Guide aims to provide educators with the latest strategies and techniques to help students improve their English language skills.1. Understanding the Needs of StudentsOne of the key aspects of effective English teaching is understanding the needs and abilities of students. Each student is unique and may have different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when it comes to learning a new language. Instructors need to assess the proficiency level of their students and tailor their teaching methods accordingly. This may involve conducting assessments, such as placement tests, to determine the appropriate level of instruction for each student.2. Developing a Comprehensive CurriculumA well-designed curriculum is essential for successful English teaching. The curriculum should include a balance of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 activities to ensure that students develop all aspects of their language skills. Instructors should also incorporate a variety of materials, such as textbooks, multimedia resources, and authentic materials, to engage students and make learning more interesting and enjoyable.3. Utilizing Technology in TeachingTechnology can be a powerful tool for enhancing English teaching. Instructors can use online resources, such as educational websites, language learning apps, and multimedia tools, to supplement classroom instruction and provide additional practice opportunities for students. Technology can also be used to facilitate communication and collaboration among students, allowing them to interact with each other and practice their language skills in a virtual environment.4. Promoting Active LearningActive learning is an important aspect of effective English teaching. Instructors should encourage students to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class discussions, group activities, and language practice exercises. By engaging with the material and interactingwith their peers, students can improve their language skills more effectively than through passive learning methods.5. Providing Feedback and AssessmentFeedback and assessment are critical components of English teaching. Instructors should provide regular feedback to students on their language performance, highlighting areas of strength and areas for improvement. This feedback can help students track their progress and identify areas where they need to focus their efforts. In addition, instructors should conduct regular assessments, such as quizzes, tests, and projects, to evaluate student learning and provide opportunities for students to demonstrate their language proficiency.ConclusionThe 2020 edition of the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Guide provides educators with a comprehensive overview of the best practices and techniques for teaching English to college students. By understanding the needs of students, developing a comprehensive curriculum, utilizing technology, promoting active learning, and providing feedback and assessment, instructors can create a dynamic and engaging learning environment that fosters language development and student success. With the right strategies and tools, instructors can helpstudents improve their English language skills and achieve their academic and professional goals.。
全英文授课对吸引外国留学生的促进作用
同时找 到 自己研究 的课题 内容 与前人研 究的相 同和 不 同 之处 , 以确保 研究 内容 的合理 性、全面 性和完整性 。本
文 通 过 对 部 分 来 华 长 期 学 习全 英 文 授 课 的 外 国 留学 生 进
外 国 留 学 生 在 北 京 各 个 高 校 学 习 英 文 授 课 专 业 目的 、动 机 和 学 习状 况 ,从 而 提 出 全 英 文 授 课 对 吸 引外 国 留 学 生 的促 进 作 用 。
2 . 2调 查 问 卷 外 国 留学 生 全 英 文 授 课 调 查 问卷 的 设 计 分 成 三 个 步 骤: 前期初稿 内容版面的设计 ; 小 组 成 员 讨 论 评 估 其 内容 合 理性和 完成性 ; 调 查 问 卷 的 翻 译 和 整 理 。 调 查 问 卷 总
理 、 法 学
5 北京工业大 学 理工类 、电子信 息技术、材料 制 硕士 博士 作,信息与通信等
育部认可 的同等学历 。而 目前对 于外 国留学生来华 参加 全 英语授课 专业学 习的动机 、 目的 、学习近况 和毕业走 向的研 究还 不多 。本 文将主要 通过数据研 究调 查,分析
全英文授课对吸弓 I
【 摘 要 】随着 我 国 经 济 、政 治 等 综 合 实 力 的迅 速 提 高 ,我 国 国 际 影 响 力 在 世 界 教 育 领 域 中得 到增 强 ,越 来 越 多 的 外 国 留 学 生选 择 来 华 学 习全 英 文 授课 的 专 业 ,本 文 试 图分 析 和 了解 这 些 留学 生 学 习的 动 机 和 目的。 【 关键词】 来 华 留学 ;全 英 文 授课 ;招 收 卟 国 留学 生 【 中图分类号】 H 3 1 9 【 文献标识码】 A 【 文 章 编 号 】1 0 0 9 — 6 1 6 7 ( 2 0 1 4 ) 0 2 — 0 0 6 5 . 0 3
2020年江苏省高考英语试卷解析版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英语试题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 满分20分)做题时, 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
录音内容结束后, 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5小题; 每小题1分, 满分5分)听下面5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 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完每段对话后, 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例:How much is the shirt?A £19.15. B. £59.18. C. £9.15.答案是C。
1.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probably take place?A. In a supermarket.B. In the post officeC. In the street.【答案】C【解析】【原文】本题为听力题,解析略。
2.What did Carl do?A. He designed a medal.B. He fixed a TV set.C. He took a test. 【答案】B【解析】【原文】本题为听力题,解析略。
3.What does the man do?A. He’s a tailor.B. He’s a waiter.C. He’s a shop assistant.【答案】A【解析】【原文】本题为听力题,解析略。
4.When will the flight arrive?A. At 18:20.B. At 18:35.C. At 18:50.【答案】C【解析】【原文】本题为听力题,解析略。
5.How can the man improve his article?A. By deleting unnecessary words.B. By adding a couple of points.C. By correcting grammar mistakes.【答案】A【解析】【原文】本题为听力题,解析略。
适应国际化需求的动物医学类专业双语课程群建设与实践孟 婷 陶 勇 黄银云
适应国际化需求的动物医学类专业双语课程群建设与实践①孟婷,陶勇,黄银云,刘莉,武彩红,唐现文*(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江苏泰州225300)在教育国际化和养殖规模化、标准化的影响下,国内外对动物医学类专业人才需求不断增长。
然而,高职院校国际化教学资源相对不足,具有国际化视野、能够适应国际化教学的师资、基地等教学资源严重不足。
因此,立足于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建设适应国内外高职动物医学类专业发展所需的双语课程群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
本校从2003年开设“动医/英语”“动检/英语”等双专业起,开始走上了双语教学资源建设和实践之路。
2007年6月以来,本团队顺应国际化需求,建成并应用了双语课程群的建设成果:一是明确教学目标,建成中、英文双语课程群;二是改善教学条件,实施“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双语教学模式;三是因需施教,培养适应国际化需求的各类技术技能人才。
本研究打开了动物医学类专业教育国际化的先河,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双语课程群的建设与实践(一)明确教学目标,建成中、英文双语课程群在调研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英惠尔集团等18家外向型企业的基础上,分析动物医学类专业职业岗位群,明确核心岗位工作任务,结合职业岗位核心能力设计课程教学内容;针对外向型企业实际需求,优化教学内容和目标,校企合作编制课程标准;研究高等职业院校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更新课程内容、创新教材的呈现形式;与企业合作编写讲义,建成“课上课下、线上线下、国内国外”均可使用的双语职业技术课程群,填补了国内空白,为动物医学类专业教育走向国际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多方协同,创设“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双语教学模式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多方合作,改善教学条件,创设课程双语教学模式。
在校内,建立教学动物医院、动物解剖标本馆等5个生产实训基地,其中的动物标本、畜禽品种、中药品种、新技术等标识均设有中、英文对照,动物解剖标本馆、畜牧文化馆、中药科技园等区域均配备了中、英文讲解员,将生产和教育教学融为一体;在校外,与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英惠尔集团等外向型企业合作共建了48家校外实训基地,学校和企业双方实现“资源共享、协同育人”;校内外双语基地的创建和条件的改善,满足了学生实验、实训和顶岗实习的教学需要,形成了“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双语教学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度江苏高校省级外国留学生英文授课精品
课程申报表
申报单位 推荐单位
课程名称(英文)(中文) 课程类型 所属一级学科(专业大类)
名称 所属二级学科(专业类)名称 课程负责人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申报日期
江苏省教育厅制表 二○一七年二月 填写要求
一、 以word 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
二、 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
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
三、 涉密内容不填写,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
□理论课(不含实践)
□实验(践)课、实训课
□理论课(含实践) □高职生课程
□本科生课程
□研究生课程 □非学位课程
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四、除课程负责人外,根据课程实际情况,填写0~3名主讲
教师的详细信息。
五、本表栏目未涵盖的内容,需要说明的,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六、本表可从下载。
1.课程负责人*情况
*课程类别:学位课程非学位课程
*课程负责人:主持本门课程的主讲教师
2. 主讲教师情况⑴
*课程类别:学位课程非学位课程2. 主讲教师情况⑵
*课程类别:学位课程非学位课程2. 主讲教师情况⑶
*课程类别:学位课程非学位课程3. 教学队伍情况
*学缘结构:即学缘构成,这里指本教学队伍中,从不同学校或科研单位取得相同(或相近)学历(或学位)的人的比例。
4.课程描述
5.自我评价
6. 申报单位的政策措施、推荐意见
7. 其他备注栏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2017年度江苏高校省级外国留学生授课精品课程信息简表
表一:
表二:
填表说明:1. 本表分课程填写,每课程一表格。
2. “课程开设情况”一栏中,若课程已开设,请注明已开设时长。
例:该课程从2014年2月起开设,请填写“2年3个月”。
3. “课程开设情况”一栏中,若课程拟开设,请注明拟开设具体时间。
例:2017年秋季学期。
4.“课程类别”一栏中,请填写“高职生课程/本科生课程/研究生课程/非学位课程”中的某一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