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自考00506写作一试题

合集下载

00506自考写作(一)知识点汇总笔记

00506自考写作(一)知识点汇总笔记

写作一全书笔记【纯文字】汇总版第一部分写作主体论第一章写作活动与写作行为第一节作活动的特征[单选]1.写作是一种以语言文字为媒介的文化交流行为,是人类社会各个领域都不可或缺的信息记录与传播方式。

作为人类凝聚思想、表达情感、加工与传递知识的基本手段,写作是人类精神生活与实践创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它也是我们创作文学艺术作品的重要途径,和人们日常生活工作中必备的一种基本技能。

2.人类的写作活动具有的主要特征是综合性、实践性、主体性。

第二节写作行为的诸环节1.写作过程分解为写作准备阶段、构思阶段和行文阶段三个大的步骤来考察。

简单地归纳就是由“知”到“思”再到“行”的过程。

1)准备阶段包括素材的积累、写作动机触发与选题的形成等,2)构思过程包含聚思与立意、布局谋篇等环节,3)行文阶段则指从落笔起草文本到最后修改定稿的整个过程,此中融合着叙述说明、情感抒发、形象塑造、论析辩理、语言传达、修改润色诸环节。

2.描写的手段很多,从描写对象看,包括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场面描绘;从描绘形象的角度看,有正面描写、侧面烘托、细节刻画和暗示性描写;从描写风格看,有简单勾勒的白描和浓墨重彩的工笔等。

3.写作中语言表达最基本的标准是得体。

因为不同的文类和文体有不同的言说方式与表达特点,这便是通常所说的语体。

根据不同的写作目的,我们可以把语体分为文艺语体、科技语体、政论语体与事务语体。

4.文艺语体追求表达的创造性和个性,因而常常突破固有的表达模式和语言规范,被认为是“陌生化”的语言操作。

文艺语体除了重视运用富有表现力的修辞手段,使表达生动形象之外,更注重表达的丰富性和高度的内涵,关注对语源的发掘利用,对民间语料和方言的吸收,语义的联想与暗示,甚至刻意制造歧义,形成多层面的语义形态,使作品所展现的形象和思想更令人回味,富有表现的张力。

此外,文艺语体还特别重视展现语言艺术自身的美感,因而在遣词造句上更加讲究推敲锤炼,以表现语言的声韵之美、节奏之美、句式之美和风格之美。

自考写作(一)(00506)试题及答案解析与评分标准

自考写作(一)(00506)试题及答案解析与评分标准

自考写作(一)(00506)试题及答案解析与评分标准2015年1O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写作(一) 试卷本试卷共3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

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

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 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必须注明大、小题号。

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运用感觉器官感受外界的各种刺激,捕捉周围事物的一种感知活动,称为A.艺术观察 B.科学观察C.实用观察 D. 重点调查2.研究和写作活动中,由于某种偶然机缘的触发,而突然产生思维豁然开朗的顿悟现象,此为A.形象思维 B.抽象思维C.批判性思维 D. 灵感思维3.下列不属于运思特点的是A.有序化 B.聚焦化 C.个性化 D.形象化4.按照时间范畴划分,小说可分为古代小说、现代小说、当代小说,这种说明方法是A.分类说明 B.举例说明C.诠释说明 D.定义说明5.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摹拟性的描绘,此为描写技巧中的A.烘云托月法 B.简笔白描法C.拟声模状法 D.工笔彩绘法6.用简洁的语言对人或事物的总体面貌做概括叙述,这种叙述方法是A.总叙 B.分叙 C.顺叙 D.平叙7.故事在叙述中以沉默跳过,比率无限大,节奏极快,称为A.叙述停顿 B.铺张叙述C.概括叙述 D.叙述省略8.多是围绕着单一的观念或素质塑造的,人物性格呈现的是一个简单的意念或特性,容易为读者辨认和记忆的是A.圆形人物 B.扁形人物C.正面人物 D.反面人物9.篇幅极为短小,情节单纯,往往只展现事件的某个瞬间或细节的小说类型是A.长篇小说 B.中篇小说C.短篇小说 D.微型小说10.在所有文学文体中,对情感的表达最直露、最强烈的是A.小说 B.诗歌 C.散文 D.戏剧11.互相干扰、冲突、排斥、互相抵消几方面在诗人手中结合成一个稳定的平衡状态,这种表达复义的语言技巧是A.隐喻 B.张力 C.复义 D.悖论12.侧重于写景状物,多采用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方式来抒发情绪,寄寓内心情感的散文类型是A.叙事性散文 B.抒情性散文C.哲理性散文 D.随笔13.在报道复杂的事件状况或丰富的人物阅历时,在历时性的线索中时常穿插共时性的事件,从多方面多角度来表现报告主题的结构方式是A.历时性结构 B.共时性结构C.时空交错式结构 D.因果性结构14.随笔体文学评论不包含A.随笔 B.序跋 C.特写 D.书评15.为撰写论文而引用的有关文献信息资源,位于论文最后部分的称为A. 摘要 B.关键词 C.夹注 D.参考文献16.一篇实用文务必在特定的时间范围内及时完成,这要求实用文写作应遵循A. 实用性原则 B.真实性原则 C.规范性原则 D.时效性原则17.上级领导机关、业务主管部门对下级机关或业务部门发出的公文是A. 下行文 B.上行文 C.平行文 D.内部公文18.可以广泛用于上行文、下行文和平行文的公文文种是A.批复 B. 决定 C.意见 D.通知19.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或个人向社会公众公开告知某种事项,并希望获得给予支持或协助办理的事务文体是A.计划 B. 启事 C.简报 D.声明20.消息结构中具体陈述新闻事实的部分是A.标题 B.导语 C.主体 D.消息背景第二部分非选择题二、判断说明题 (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判断正误,正确的划上“√”,错误的划上“×”,均需说明理由。

2020年08月自考00506写作(一)试题及答案

2020年08月自考00506写作(一)试题及答案

2020年8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写作(一)试卷(课程代码00506)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所谓“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指思维现象中的(C)A.演绎逻辑B.抽象思维C.灵感逻辑D.目的思维2.以下不属于写作活动中素材积累所发挥作用的是(D)A.能激活写作动机的心理机制B.能促使写作灵感的发生C.是形成文章思想观点的物质基础D.能丰富写作成品3.运用感觉器官感受外界的各种刺激,捕捉周围事物的一种感知活动,这是指(A)A.实用观察B.科学观察C.艺术观察D.重点调查4.写作动机作为一种复杂的动态系统包含了多种成分、要素,其中引起动机的内在条件,作为创作动机产生基础的是(B)A.目标意图B.写作需要C.写作意志D.写作兴趣5.“没有专用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

”这种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是想象方式中的(D)A.黏合B.联想C.夸张D.典型化6.写作立意的特征不包括(B)A.目标性B.综合性C.思想性D.过程性7.随着情绪、情感、意识的流走结构作品,呈现出一种散点透视的状态,这属于文章结构模式中的(C)A.纵向结构式B.横向结构式C.流动式结构D.串珠式结构8.以下不属于科技语体特点的是(D)A.精确B.严谨C.凝练D.鼓动性9对特定时间和地点内众多人物共同活动情景的描述是(A)A.场面描写B.社会环境描写C.行动描写D.自然环境描写10.运用图、画、照片、表格、符号以及由符号组成的公式等来说明客观事物和事理的说明方法是(D)A.举例说明B.形象说明C.诠释说明D.图表说明11.《洲际导弹自述》中把洲际导弹拟人化,使极为抽象的说明对象具有了鲜明的形象,极富情趣地显示了洲际导弹的特征,这是采用了说明方法中的(A)A.形象说明B.举例说明C.诠释说明D.分类说明12.篇幅较短,结构独特,多截取社会生活中有意义的片断和侧面加以反映,内涵富有凝聚力,此小说类型是(C)A.长篇小说B.中篇小说C.短篇小说D.微型小说13.小说作品中,“叙事者<人物”的叙事视角类型是(D)A.零聚焦B.无聚焦C.内聚焦D.外聚焦14.侧重于以寓情于理的方式来表达对自然、人生哲思的散文类型是( C )A.叙事性散文B.抒情性散文C.哲理性散文D.随笔15.报告文学作品中,在报道复杂的事件状况或丰富的人物阅历时,在历时性的线索中时常穿插共时性的事件,从多方面多角度来表现报告主题的结构方式是(B)A.历时性结构B.时空交错式结构C.共时性结构D.因果性结构16.附于书前或书后,向读者介绍该书的内容、特点,评价其价值、意义等的文章是( B )A.随笔B.序跋C.特写D.书评17.论文中对研究对象高屋建瓴地简要概括,提出论题的部分是(C)A.本论B.结论C.绪论D.论据18.请示适用于(D)A.汇报工作、反映情况、回复上级机关的询问B.商洽工作、询问或答复问题C.传达主要精神或情况D.请求批准事项或请求批转公文19.对短期内工作进行具体布置的计划,称作(C)A.规划B.方案C.安排D.设想20.以新闻事实的重要性递减为顺序进行安排的结构是(B)A.金字塔结构B.倒金字塔结构C.悬念式结构D.并列式结构二、判断分析题:本大题共⒉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00506 自考写作(一)(word文档良心出品)

00506 自考写作(一)(word文档良心出品)
【多选】学术性选题的基本方法:追问疑点“探索法”、 学术动态“定位法”、学术盲点“补漏法”.
【多选】小说选题时需要关注以下几点:捕捉“易感点”、 捕捉“命意点”、寻找“兴味素”.
第六章聚思与立意
第一节聚思的艺术
【辨析】科学家、理论家研究和写作中的想象与文学家 的想象是一样的.此观点错误.科学家、理论家研究和写作中 的想象和文学家的想象差别很大:前者的想象是为了对实际 事物对象有精确的把握,并不顾及对象的个性特征,牛顿的 想象最终是走向一一种抽象的普遍性推理;所有的假说,也 必须得到证明才能确立为原理,比如荣格的假说“集体无意 识”的提出和证明.而文学的想象则是具体的特殊的有感性 色彩的想象.在艺术想象中,不仅突出和表现了作者独特的 个性特征,而且在创造人物形象时,能够更准确地把握人物 的个性特征,要按照人物性格的发展逻辑出想象和塑造人 物,使其成为典型的“这一个”.想象不能背离人物性格的 发展轨迹
第二节写作能力的构成
【多选】我们把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提炼为下列五个 要素:
(l)对人类情感与心理世界的体察与领悟力.
(2)对客观世界和生命现象的感知与想象力.
(3)对文本所传达的精神价值与思想哲理的洞察力与批 判力.
(4)对文本语言形式的感受力、组合力、表现力.
(5)对所论对象进行逻辑梳理的判断力、分析力与思辨 力.
【多选】学术写作的素材包括:现象素材、事实素材、 实物素材、数据素材、文献素材.
第三节素材积累的途径与方法
【单选】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对写作素材的积累可分为 无意识积累与有意识积累.
【辨析】观察就是观看此观点错误.观察的第一步是观 看.即通过眼睛了解客观事物的外形、特征、性质、内涵等. 但仅凭“观看”很难获得独特的、生动的、深刻的事物素材, 必须是“眼看”联合“心看”内心观察,即视觉印象配合感 知体验、联想想象活动,并辅之以理性思考,才能把握事物 的内在规律,圆满完成有意识的观察活动.

全国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写作(一)试题课程代码00506教学提纲

全国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写作(一)试题课程代码00506教学提纲

全国 2012年 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写作 (一 )试题课程代码: 00506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 20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 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议论的要素是() A .论断、立论、驳论C .例证、引证、反证 B .论点、论据、论证D .因果法、对比法、类比法) B .联想法 D .电脑修改法B .以肯定成绩为主D .以总结教训为主4. 学术论文的写作中,作者用自己的语言把要引用的原文的主要意思简要地转述出来,称为( )A •完整引用C •概括引用5. 通讯的特点之一是(A .文学性C •先进性6. 肖像描写描绘的是(A .景物的外部特征C .人物的外部特征7. 表达方式是( )A .立意形式之一 C .文章要素之一 8. 寓情于景是( ) A .不借助于媒介而直接抒发感情B .分析引用 D .综合引用 ) B .简短性 D .灵活性 ) B .人物的行为D .人物的心理2.为了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文章修改宜采用(A .诵读法C .冷却法3.评论文艺作品,应该( )A .有好说好,有坏说坏C .着重指出问题B .内容要素之一D .材料要素之一B •把情感渗透于对人和事的描述C •以景物为媒介来寄寓作者的感情D •通过对某一生活事件的描述来抒发感情A •含义精确的语言C .模棱两可的语言10.说明文的表达功能是() A •塑造形象,提供艺术想象空间C •介绍知识,扩大人们知识视野11. 在规约文书中,条例的主体部分是(A •目的C .条规12.文章中作者的语言习惯或风格的特点表现为()A .语境性B .符号性C .个体性D .具体性13.提出《诗经》的特点是 “首句标其目”的是()A .毛宗岗C .李白14. 行文中前后照应指(A .解题照应C .远、近照应B .杜甫 D .白居易 ) B .点题照应 D .主题照应15.普遍调查是指( ) A .抽取若干个体作为 “样本”进行调查9.在有些语境中模糊语言表达效果最好,因而它是一种() B •特殊的准确语言 D .曲折表达的语言 B •逻辑推理,使读者心悦诚服 D .抒发情感,传递微妙的感情 ) B .根据 D .实施说明B .对所有相关对象进行调查C.针对重点对象进行调查D .选择典型对象进行调查16. 公文的成文时间一般以(A .盖公章的时间为准C .领导人签发的日期为准17. 为了使语言简练,除了多用短句,还要())B .正式定稿的时间为准D .正式印刷的时间为准适当采用现成或文言词语、讲究含蓄外,A .选词贴切C .避免堆砌18.说明书的文体特征是() A .实用性、科学性、条理性C .指要性、扩引性、明晰性19.主题要贴切是指() A .主题的简明和单一B .主题有较高的思想性、科学性和审美价值C .主题应揭示事物的本质D .主题同文章中所使用的材料完美统一20. 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叙事散文集是(A .《史记》C . 《汉书》二、多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B .搭配稳妥D .多用比喻 B .说服性、逻辑性、严密性 D .文学性、情感性、通俗性 ) B .《尚书》 D .《春秋》 2 分,共 10 分 ) 题目要求的, 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全国2020年8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公文写作与处理》试题

全国2020年8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公文写作与处理》试题

全国2020年8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公文写作与处理试题课程代码∶0034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公文的特定效用是指公文的A.程序效用B.法定效用C.现实效用D.历史效用2.下列属于我国古代上行文的是A.《汤诰》B.《甘誓》C.《文侯之命》D.《谏逐客书》3.公文写作的针对性强,主要在于它是A.决策之作B.按领导意图写作C.急迫之作D.有明确的受文对象4.公文写作要注意选用书写的载体材料与字迹材料,主要是因为A.文稿要美观大方B.字迹要醒目清楚C.方便审稿人修改D.归档保存的需要5.《XX大学关于加强校园管理维护教学秩序的规定》,按公文来源划分,该文属于A.报请文件B.内部文件C.上行文件D.秘密文件6.公文发文字号的正确写法是A.国办发(2019)10号B.国办发(2019)10号C.国办发(2019)第10号D.国办发[2019]10号7.国务院所属各部、委办之间,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局)之间行文关系属于A.同一系统同级机关之间的平行关系B.同一系统机关之间的上下级关系C.上下级业务部门间的指导关系D.不相隶属机关之间的工作关系8.下列机关中属于平行关系的是A.省政协与省国税局B.市政府与市司法局C.省教育厅与省财政厅D.省公安厅与市交管局9.领导机关为奖励有突出贡献的人员或集体,应使用的命令类型是A.公布令B.行攻令C.动员令D.嘉奖令10.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议案时,代表人数必须在A.二十名以上B.三十名以上C.四十名以上D.五十名以上11.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最适合的文种是A.命令B.议案C.通知D.意见12.下列选项中属于公告和通告共同特点的是A.发布的公开性B.事项的一般性C.操作的灵活性D.内容的指挥性13.下列通知中属于发布性通知的是A.《国务院批转国家文字工作委员会关于废止<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和纠正社会用字混乱现象请示的通知》B.《中共中央关于印发〈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试行)的通知〉》C.《XX省人民法院转发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印发〈人民法院诉讼费收费办法〉的通知》D.《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出版署关于禁止“买卖书号”的通知》14.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或批准应当使用的文种是A.报告B.意见C.请示D.纪要15.采访后在传媒上发表,内容--般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以引起社会关注,促进问题解决的调查报告称为A.政务性调查报告B.个案性调查报告C.新闻性调查报告D.综合性调查报告16.规章类文书是为了规范特定范围、特定方面的工作、活动、行为而制定的,这体现了其A.内容的规范性B.执行的规范性C.程序的规范性D.格式的规范性17.以下各类文种中,不属于简报类文件名称是A.情况反映B.内部参考C.会议纪要D.工作通讯18.讲话类文书在写作时需认真考虑讲话的场合和对象,这体现了讲话类文书写作特点的A.直接性B.口头性C.针对性D.情感性19.欢迎词开头的写作内容是A.向客人介绍自己的情况B.称赞客人的贡献C.对客人表示感谢D.用尊称交代欢迎的对象20.机关公文处理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令法规的贯彻执行,体现了公文处理工作特点的A.时限性B.政治性C.机要性D.强制性21.国家公文处理工作重要规范性文件的制作单位应是A.全国秘书学会B.全国公文写作学会C.国务院办公厅.D.各省政府办公厅22.公文正式印发之前,对签发的文稿进行复核并确定发文字号和印数工作称为A.审核B.拟办C.核发D.校对23.对来文的处理提出初步意见,供领导人办理参考的文书工作称为A.批办B.拟办C.承办D.分办24.颁布《归档文件整理规则》的机关是A.国务院办公厅B.中共中央办公厅C.国家档案局D.国务院办公厅秘书局25.下列应该整理(立卷)的文件是A.下级报送的法规的备案文件B.临时性没有查考价值的文件C.一般性文件的修改稿D.非隶属机关的参考性文件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全国自考2020年08月份00600高级英语历年真题及答案

全国自考2020年08月份00600高级英语历年真题及答案

绝密★考试结束前全国2020年8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高级英语试题课程代码:00600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I. Each of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is given four choices of words or expressions. Choose the rightone to complete the sentence and write the corresponding letter on your Answer Sheet (15 points,1 point for each )1.Many men feel their body shape doesn't live up to theof the ideal man.A.patternB. sampleC. stereotypeD. archetype2.It is thought that the _________ i s the work of a monk and dates from the twelfthcentury.A.noticeB. remarkC. prescriptionD. manuscript3.Despite _______ the White House, the Senate voted today to cut off the aid.A.obligations ofB. objections byC. dedications ofD. demonstrations by4.The Irish government announced it was to _________ homosexuality.A.legalizeB.recognizeC. realizeD. idealize5.Would you _______ s ome of your salary for more holiday time?A.raiseB. loseC. sacrificeD. donate6.Given the ________ of modem machines, there is little that cannot besuccessfully washed at home.A.sophisticationB.automationC. supportD. efficiency7.For the experiment to be valid, it is _______ to record the data accurately.A.convenientB. feasibleC. essentialD. tricky8.Any manufacturer who does not conform to the standards could be ______________under the Consumers Protection Act, 1987.A. prosecutedB. criticizedC. executedD. blamed9.Women still have to overcome many ________ t o gain equality.A. bumpsB. obstaclesC. conflictsD. blockades10.In a ______ country like this, no one should go hungry.A. distantB. populousC. tyrannicalD. prosperous11.The new president was a very strong, __________ c haracter and one of the mostinspiring people I've ever seen.A. obscureB. impressiveC. oddD. ruthlesspany losses were 50 percent worse than in the _________ p eriod last year.A. equivalentB.correspondingC. relativeD. parallel13.The doctors have _______ the cause of the illness to an unknown virus.A. ledB. directedC. givenD. attributed14.Her approach is highly ________ a nd may not be suitable for everyone.A. privateB. selfishC. individualisticD.independent15.Nancy was so abstracted that she ________ noticed that the train had stopped.A. immediatelyB. eventuallyC. incidentallyD. scarcelyRead the following passage carefully and complete the succeeding three items II, III, IV(1)In 2004, when Danny Meyer opened a burger stand named Shake Shack in Madison SquarePark, it didn't look like the foundation of a global empire. There was just one location, andMeyer was known for high-end venues like Gramercy Tavern. But the lines became legendary, and in 2008 other outlets started appearing—first in New York, then in the rest of the country, then as far afield as Moscow and Dubai. Today, Shake Shack brings in at least a hundred million dollars a year and is planning an I.P.O, that could value the company at a billion dollars. That seems like a lot of burgers, but Meyer's venture was perfectly timed to capitalize on a revolution in the fast-fbod business, the rise of restaurants known in the trade as U fast-casuar,—places like Panera, Five Guys, and Chipotle.(2)Unlike traditional fhst・fbod restaurants, fast・casuals emphasize fYesh. natural, and oRenlocally sourced ingredients. (Chipotle, for instance, tries to use only antibiotic-free meat.) Perhaps as a result, their food tends to taste better. It*s also more expensive. The average McDonald's customer spends around five dollars a visit; the average Chipotle check is more than twice that. Fast-casual restaurants first appeared in serious numbers in the nineteen-nineties, and though the industry is just a fraction of the size of the traditional fast-fbod business, it has grown remarkably quickly. Today, according to the food-service consulting firm Technomic, it accounts for thirty-fbur billion dollars in sales. Since Chipotle went public, in 2006, its stock price has risen more than fifteen hundred per cent.(3)The rise of Chipotle and its peers isn't iust a business story. It's a story about incomedistribution changes in taste, and advances in technology. For most of the fast-fbod industry's history, taste was a secondary consideration. Food was prepared according to factory model, explicitly designed to maximize volume and reduce costs. Chains relied on frozen food and assembly-line production methods, and their ingredients came from industrial suppliers. They were able to serve enormous amounts of food quickly and cheaply, even if it wasn't that healthy or tasty, and they enjoyed enormous success in the last quarter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The number of outlets septupled between 1970 and 2000.(4)But, even as the big chains thrived, other trends were emerging. Most of the gains from theeconomic boom of the eighties and nineties went to people at the top of the income distribution. That created a critical mass of affluent consumers. These people led increasingly busy work lives, They typically lived alone or in dual・income households, so they cooked less and ate out a lot. Michael Silverstein, a senior partner at the Boston Consulting Group and the co-author of the book "Trading Up,^, has made a study of this kind of consumer. "These aren't people with unlimited resources, but they have plenty of disposable income. One of the things theyie willing to spend money on is food away from home.” In the same period, affluent consumers developed a serious interest in food and became more discriminating in their tastes一a development often called “the American food revolution.,, Wine consumption jumped fifty per cent between 1991 and 2005. After the U.S.D.A. started certifying food as organic, in 1990, sales of organic food rose steadily, and stores like Whole Foods expanded across the country.(5)Traditional fast-food chains pretty much ignored these changes. They were still doinggreat business, and their industrial model made it hard to appeal to anyone who was concerned about natural ingredients and freshness. That created an opening for fast-casual restaurants. You had tens of millions of affluent consumers. They ate out a lot.They were comfortable with fast food, having grown up during its heyday, but they wanted something other than the typical factory-made burger. So, even as the fast-food giants focused on keeping prices down, places like Panera and Chipotle began charging higher prices. Their customers never flinched.(6)It micht seem lhat lhe success of fast・casual was simply a matter of rroducing the rightproduct at the 血ht time. But restaurants like Chipotle and Five Guys didn't just respond to customer demand; they also shaped it. As Danen Tristano, an analyst at Technomic, put it, "Consumers didn't really know what they wanted until they could get it." The archetype of this model is Starbucks. In 1990, the idea of spending two dollars for a cup of coffee seemed absurd to most Americans. But Starbucks changed people's idea of what coffee tasted like and how much enjoyment could be got from it.The number of gourmet-coffee drinkers nearly quintupled between 1993 and 1999, and many of them have now abandoned Starbucks for even fancier options.(7)As Starbucks did for coflee, Chipotle and Shake Shack have changed people'sexpectations of what fast food can be. The challenge for the old chains is that new expectations spread. Millennials, for instance, have become devoted fast food customers. So McDonald's is now experimenting with greater customization, and has said that it would like to rely entirely on “sustainable beef.,, The question is whether you can iniecl an emphasis on taste and firshness into a business built around cheapness and convenience. After decades in which fast-food chains perfected the "fest,” can they now improve the "fbod”?II.In this section, there are ten incomplete statements or questions, followed by four choices marked A, B, C and D. Choose the best answer and write the correspondingletter on your Answer Sheet. (20 points, 2 points for each)16.According to Paragraph 1, which of the following can best describe Shake Shack?A.It was better liked abroad.B.It got unexpected success.C.It started in a suitable place.D.It was opened at a right time.pared with traditional fast-fbod restaurants, fast-casuals _________ .A.insist on using imported ingredientsB.concentrate on making more moneyC.attract customers with new productsD.provide food of better taste at higher prices18.It can be learned from Paragraph 3 that the success of fast-fbod restaurantsdepends on ______ .A.loyal customers and efficient serviceB.higher technology and faster speedC.more production and lower costD.good quality and authentic taste19.In Paragraph 4, the phrase ''disposable income” means _________ .A.money set aside for your personal useB.money left after you have paid your billsC.money left after you have paid your income taxD.money got from the extra work you do in your spare time20.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about affluent customers?A.They can afford to dine out and are willing to do so.B.They like to be part of “the American food revolution.,,C.They believe that it is fashionable to eat away from home.D.They choose to eat out because they hate to cook at home.21.In Paragraph 5, the word “flinched” means _________ .A. looked outB. passed outC. drew backD. gave in22.What does the author intend to show by citing the example of Starbucks?A.It takes time for consumers to accept new products.B.Consumers' expectations can be shaped by businesses.C.Providing tips for coflee-making can promote business.D.Most consumers are ignorant about how to spend money.23.In Paragraph 6, the word “absurd” means_______ .A. acceptableB. mysteriousC. reasonableD. ridiculous24.What is the author's purpose of writing this passage?A.To stand up for fast-casual restaurants.B.To elaborate on the secret of fast-casuals' success.C.To encourage people to choose fast-casual restaurants.D.To compare traditional fast-food restaurants with fast-casuals.25.In which of the following might this passage most likely appear?A. A magazine.B. A novel.C. An advertisement.D. An encyclopedia.非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00506写作(一)-全国2013年7月自考-试题

00506写作(一)-全国2013年7月自考-试题

全国2013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写作(一)试题课程代码:00506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确定主题要求深刻指的是A.有鲜明的思想倾向B.具有统帅作用C.主题能充分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D.有艺术的审美色彩2.张晓风的散文《高处何所有——赠毕业同学》的主题是A.做学问的精神B.治学的三种境界C.攀登高山所需要的精神D.酋长的选择3.某些具有模糊性、含蓄性主题的文学作品,与下列哪项主题要求并不矛盾...A.深刻B.集中C.明确D.贴切4.凡用以提炼、表现主题的事物和观念都可以称之为文章写作的A.素材B.材料C.题材D.资料5.用屈原的爱国来解读当代青年人的爱国行为,这两个材料是A.文献资料和原始资料B.正面材料和反面材料C.历史文献和现实材料D.历史材料和现实材料6.老舍的“宁吃仙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体现了选择材料的什么原则A.材料要确凿B.材料要生动C.材料要新颖D.材料要典型7.表示文章内在逻辑联系结构单位的是A.层次B.段落C.照应D.过渡8.鲁迅的《藤野先生》先写东京见闻,接着用一个独立成段的句子表示空间的转换:“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然后写仙台求学。

这个独立成段的部分是A.线索B.照应C.层次D.过渡段9.对人物经历、事件发展、情景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的表达方式是A.描写B.议论C.叙述D.说明10.作者叙述的身份和位置是A.叙述人称B.作者的创作技巧C.作者的身份D.作品中的人物11.曹雪芹《红楼梦》:“只见晴雯挽着头发闯进来‘豁啷’一声,将箱子掀开,两手提着底子,往地下一倒,将所有之物尽都倒出来。

”是A.心理描写B.肖像描写C.环境描写D.行动描写12.不同作家的文章有不同的语言风格:冰心的清新,巴金的真诚,朱自清的清丽,林语堂的机智俏皮。

00506写作(一)200404自考专科汉语言文学真题

00506写作(一)200404自考专科汉语言文学真题

200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写作(一)试题课程代码:0506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第三人称叙述是以局外人的视点来进行叙述的笔法,其优点是()A.便于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B.叙述特别真实C.使读者感到亲切、自然D.不受特定时空的限制2.主题与文章中所使用的材料完美统一,就符合()A.主题要深刻的要求B.主题要贴切的要求C.主题要明确的要求D.主题要集中的要求3.在表达方式中,最适于表达作者冷静、客观态度的是()A.叙述B.描写C.抒情D.说明4.文学作品的多主题理解,是()A.对不同的读者或不同视角而言B.对不同的文学作品而言C.对不同的时代的作品而言D.对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而言5.结构衔接的手段和形式指的是()A.逻辑条理B.过渡照应C.行文线索D.情调氛围6.在反映新中国治蝗成果报道中插进历史上蝗虫危害如何猖獗无法治理的记载,这种背景材料是()A.说明性材料B.注释性材料C.对比性材料D.烘托性材料7.在某个范围内,针对某种问题,对所有相关对象所进行的调查称做()A.重点调查B.典型调查C.普遍调查D.抽样调查8.有的材料既是具体个别的,又能体现同类事物的普遍意义,这类材料就是()A.确凿的材料B.典型的材料C.生动的材料D.新颖的材料9.鲁迅的《朝花夕拾》,从散文分类中属于()A.传记B.杂记C.日记D.寓言10.游记中无论山川自然,还是人文景观,最需突出的内涵是()A.丰富的地理知识B.准确的历史知识C.鲜明的民族、地方特色D.最佳的新闻价值11.我国现存的最为古老的叙事散文是()A.《春秋》B.《左传》C.《国策》D.《史记》12.下列行政公文结语属平行文的是()A.望研究执行B.即请审核批复C.即请查照D.特此报请核批13.下列文种中,兼属事务文书与新闻报道体裁的一种是()A.总结B.通讯C.调查报告D.报告文学14.语言的准确是指()A.语言适应文章的表现对象和题材特点B.用恰当词语确切传达作者感受、印象和认识C.用相对俭省的文字传递尽可能丰富的信息D.语言具体形象、活泼多变、情感充沛15.语言使用的个体性是指()A.语言所描写的存在环境的特点B.语言处于具体语言环境中受其制约的特点C.规范、准确、严密和富于表现力的特点D.语言风格上表现出作者自己的习惯性特点16.构成狭义语境的是()A.语言交际的时间、场合等B.文章的具体上下文C.语言使用者的主观情况D.交际的背景因素17.标点不能占一行末格的一种是()A.逗号B.前引号C.句号D.问号18.文章写作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是()A.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B.构思、起草、修改C.查资料、定主题、谋篇布局D.立纲、定题、起草19.解说词是()A.用文艺笔调介绍科学知识和阐述科学道理的文艺说明文B.介绍物品性能、规格、用途,或影视剧情、图书内容的说明文C.配合图画或实物,对事物、人物进行说明的一种文体D.传授科学知识,有很强科学性,语言简洁平实、浅显易懂的文体20.说明书的文体特征是()A.实用性、科学性、条理性B.说服性、逻辑性、严密性C.指要性、扩引性、明晰性D.文学性、情感性、通俗性21.记叙性文章的基本线索是()A.感情脉络B.意念联系C.逻辑条理D.人物事件22.学术论文不同于短论的一个特点是()A.论辩性B.逻辑性C.条理性D.专业性23.像《当代欧美美学理论简介》这样的论题形式属于()A.专题、评析式B.商榷、探讨式C.比较、边缘式D.综合、资料式24.古代评点所谓的“千里伏线”、“隔年下种”指的行文照应类型是()A.解题照应B.近照应C.远照应D.点题照应25.下列文种中,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询问的一种是()A.议案B.通报C.报告D.批复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汉语言文学专业全国2011年07月自学考试00506《写作(一)》历年真题

汉语言文学专业全国2011年07月自学考试00506《写作(一)》历年真题

全国2011年7月自学考试写作(一)试题课程代码:00506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用标题揭示文章内容的对象、范围和性质的是()A.冯骥才的《珍珠鸟》 B.鲁迅的《无花的蔷薇》C.冰心的《小品二章》D.孙梨的《菜花》2.从“第一次学游泳、第一次试讲、第一次打工”的材料中,提炼出“第一次意味着变革与创新”的主题,体现了确定主题的()A.明确 B.贴切C.集中D.深刻3.经过作者筛选、加工、组合,写到文章中用以表现主题的材料是()A.原始材料 B.材料C.题材D.素材4.《史记·信陵君列传》的题旨是赞扬魏无忌的礼贤下士、顾全大局和机智通变,于是详尽叙述他礼遇侯生、窃符救赵、结交毛薛等事迹,而对他晚年见疑魏王、死于酒色等则一笔带过。

这体现了使用材料的()A.改造 B.组合C.详略D.生动5.文章作者谋篇布局的写作行为或行为过程叫做()A.线索 B.结构C.体验D.照应6.下列作品中,属于时空异常式类型结构的是()A.王蒙的《春之声》 B.鲁迅的《祝福》C.徐怀中的《西线轶事》D.刘义庆的《世说新语》7.把某一对象的状貌、情态,生动、具体、形象地再现给读者的写作手法是()A.抒情 B.叙述C.描写D.说明8.孔子说:“辞达而已矣。

”是指()A.语言要准确 B.语言要准确流畅C.语言要合逻辑D.语言要达到一定的要求9.对语言文字的敏锐的感觉是()A.得体 B.语感C.适体D.通感10.用较完整的句子,把文章各部分的内容要点概括出来。

这种编写提纲的形式是()A.标题式 B.词语式C.提要式D.图表式11.运思中选择文章体裁的具体类型和样式的是()A.选材 B.理序C.择体D.定向12.下面哪一个不是..通讯的主要特点? ()A.新闻性 B.评论性C.典型性D.文学性13.被称为“看不出艺术的艺术”的文学样式是()A.诗歌 B.小说C.戏剧D.散文14.关于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国内外重大事件的报道是()A.综合消息 B.经验性消息C.动态消息D.简讯15.明代旅行家徐宏祖所著的《徐霞客游记》中的一些内容,与现代地质学考察相对照,几乎完全符合。

2020年7月全国自考写作(一)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0年7月全国自考写作(一)试卷及答案解析

全国自考2018年7月写作(一)试卷课程代码:00506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提炼主题时,着重披露其隐含在文章中的思想感情,这种方法适用于()A.侧重叙事的文章B.侧重状物的文章C.侧重抒情的文章D.侧重议论的文章2. 不仅是单纯的感官心理活动,还应加入理性思考的搜集材料的方法是()A.调查B.观察C.体验 D.检索3. 以骡作为参照物观察马,这是比较观察法中的()A.相同比较B.相似比较C.相对比较D.相异比较4. 可称为文章内部结构的除情调气氛、意念脉络外,还有()A.过渡照应B.行文线索C.开头结尾D.逻辑条理5. 文章过渡的含义是指()A.层次、段落之间衔接的形式B.前后文的相互呼应C.作者思路演变轨迹D.思想内容的逻辑关系6. 人物描写贵在()A.生动B.写出变化C.形神兼备D.细腻7. 第一人称叙述的局限是()1A.不便于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B.不便于抒发自己的感慨C.读者阅后缺乏真切感D.不便于抒发文中人物的感情8. 白描的特点是()A.文笔粗糙B.简朴传神C.平淡简陋D.笔触细密9. 下列各项不属于间接抒情方式的是()A.寓情于理B.寓情于景C.寓情于物D.寓情于事10. 议论文中回答“怎样证明”的问题是()A.立论B.论点C.论据 D.论证11. 用事实和道理直接驳斥对方的论点使其站不住脚。

这种驳论的方法是()A.驳论证B.驳论点C.驳论据D.归纳谬论12. “《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于公元二八二年,可能是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这段文字用的说明方法是()A.比喻说明B.引用说明C.分类说明D.诠释说明13. 使用语言的要求除生动、准确外,还有()A.个性化B.模糊C.简洁 D.大众化14. 文章写作过程中最富于创造性的一项内容是()A.择体B.定向C.运思 D.审题15. 围绕一个主题,集纳一组新闻材料而进行报道的通讯是()A.工作通讯B.主题通讯2C.概貌通讯D.旅游通讯16. 下列作品属记人、叙事散文的是()A.《示朴琐记》B.《白杨礼赞》C.《社稷坛抒情》D.《透过希区柯克的后窗》17. 完成读后感剖文析理的基本任务的主要手段是()A.由此及彼B.细读精思C.叙议结合D.情理交融18. 下列作品中属于短论的是()A.《“杂草”精神》B.《维谢赫拉的寓言》C.《放下即实地》D.《论文学的时代精神》19. 要求文艺评论者在熟悉生活的基础上,认真研究评论对象,研究作家、作品。

2022年4月考期自考00506写作(一)各章节精华100题

2022年4月考期自考00506写作(一)各章节精华100题

《写作(一)》第一章写作活动与写作行为知识点001写作活动的特征★★一、单项选择题1.【题干】写作活动的主要特征是()。

【选项】A.综合性,逻辑性,开放性B.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C.综合性,实践性,主体性D.主体性,应用性,准确性【答案】C【解析】写作活动的主要特征有:综合性、实践性、主体性。

【考点】写作活动与写作行为——写作活动的特征2.【题干】写作是一种以语言文字为媒介的()。

【选项】A.文化交流行为B.信息记录行为C.表达情感行为D.思想传播行为【答案】A【解析】写作是一种以语言文字为媒介的文化交流行为,是人类社会各个领域都不可或缺的信息记录与传播方式。

【考点】写作活动与写作行为——写作活动的特征3.【题干】陆游教导其儿“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这表明写作活动具有极强的()。

【选项】A.综合性B.实践性C.自然性D.主体性【答案】A【解析】写作具有综合性,它是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和制约的复杂的思维与表达活动。

决定写作成果水平和效用的不单是,甚至主要不是写作技巧,而是作者的思想认识、知识水平、研究思考、生活经验、情感体验、审美能力的综合表达与体现。

陆游教导其儿“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讲的就是写作活动的综合性。

【考点】写作活动与写作行为——写作活动的特征4.【题干】每一篇作品都熔铸了作者独特的经验、思维、才情、品格、见解和语言风格。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写作活动具有鲜明的()。

【选项】A.综合性B.实践性C.自然性【解析】由于每一个写作主体在生命体验、思想、情感、心理素质、语言能力诸方面的天然差异,因此基于个体差异的写作活动必然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每一篇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的写作成果也都因熔铸了作者独特的经验、思维、才情、品格、见解和语言风格而呈现出鲜明的创造性。

【考点】写作活动与写作行为——写作活动的特征知识点002写作行为的诸环节★★一、单项选择题1.【题干】从操作层面看,可以将写作过程分解为()。

2020年08月自考00658新闻评论写作试题及答案

2020年08月自考00658新闻评论写作试题及答案

2020年8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新闻评论写作试卷(课程代码00658)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20世纪80年代,著名杂文家、报纸专栏评论家林放主笔的享有盛誉的评论专栏是(A)A.《未晚谈》B.《小言论》C.《今日谈》D.《自由谈》2梳理短评(时评)发展演变的历史脉络后发现,辛亥革命时期在报纸上唱主角的是(B)A.政论B.时评C.杂文D.述评3.附于新闻报道或文稿之后,是编者依托报道有感而发的一种抒情、联想和议论性文字,我们将其称之为( D )A.文前按语B.文中按语C.注释按语D.编后4.下面属于署名电视新闻评论的是(D)A.本台评论B.本台评论员C.编后话D.电视新闻述评5.鲁迅在1933年至1934年为《申报》副刊撰稿,其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吸引了当时一大批文人投身杂文创作,形成了上海文坛“杂文成风”的局面,这个副刊是(D)A.《觉悟》B.《生活》C.《学灯》D.《自由谈》6.1994年10月1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开办了以“焦点"类新闻事件为主要报道和评论对象的新闻评论性节目。

它的出现标志着新时期中国广播界新闻评论性节目的开端,这个栏目是(B)A.《广播评论》B.《新闻纵横》C.《特别声音》D.《央广夜新闻》7.由于节目常选取公众感兴趣的话题,吸引听众参与讨论,美国的广播谈话类节目开始兴盛。

兴盛的年代大约是(A)A.20世纪20-30年代B.20世纪50年代C.20世纪80-90年代D.20世纪60年代8.曾有人撰文认为,《史记》中司马迁在“本纪"“列传”“世家”之后所写的“太史公曰"就是中国最早的(B)A.专栏评论B.编者按语C.新闻述评D.短评9.优秀新闻评论作品得以产生的“助产婆”是(C)A.针对性B.时新性C.思辨性D.趣味性10.篇幅短小是专栏小言论评论的一个显著特点,文章字数一般在(A)A.三五百字左右B.六七百字左右C.八九百字左右D.千字左右11.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各类报纸专栏和专栏作家大量涌现,许多不同学科背景的专家﹑学者和资深记者、编辑纷纷为报纸专栏撰写评论,这得益于(A)A.特稿辛迪加的兴起B.广告公司的兴办C.报纸副刊的扩版D.经济的快速发展12.1915年,陈独秀创办的杂志发起了冲决封建主义礼教以及没落思潮等精神罗网的斗争,并由其倡导的新文化运动悄然展开,这份杂志是(A)A.《新青年》B.《大中华》C.《每周评论》D.《湘江评论》13.在报纸的各种评论文体中,被认为是一种高规格的权威性评论是(C)A.新闻述评B.编者按语C.社论D.评论员文章14.由主持人承担评论员职能,以风格独特、个性鲜明的评论内容为主导,“隐性评论"变成“显性评论”,这档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评论节目是(C)A.《央视论坛》B.《新闻周刊》C.《新闻1+1》D.《新闻调查》15.《人民日报》1984年8月13日发表《不流汗的告流汗的》,这则标题采用的修辞手法是(C)A.比喻B.对比C.借代D.双关16.1994年4月1日,一个被誉为电视新闻评论的标志性栏目出现了,它就是对社会产生巨大影响的(C)A.《实话实说》B.《新闻调查》C.《焦点访谈》D.《新闻纵横》17.很多广播电台的新闻栏目中设有“微评论”,就事论事,简明扼要地亮出观点,只有100多字,播出时间大约(B)A.半分钟左右B.1分钟左右C.2分钟左右D.3分钟左右18.与其他新闻评论文体(社论、评论员文章、编者按、短评等)最明显的不同之处,也可以说是杂文和随笔等短小言论基本的特性是(B)A.政治因素与新闻因素二者的有机结合B.政论因素和文艺因素二者的有机结合C.新闻因素与文艺因素二者的有机结合D.政论因素与经济因素二者的有机结合19.中国报刊评论发展的第一个繁荣期是( B )A.18世纪50年代中期至90年代B.19世纪50年代中期至90年代C.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90年代D.20世纪20年代初期至50年代20.电视台记者或者主持人在进行现场直播评论的过程中,需高度重视和突出的要点是(A)A.我在现场B.“画外音”评论C.安排镜头D.剪辑画面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自考写作试卷及答案解释

自考写作试卷及答案解释

202x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写作(一) 卷子(课程代码00506)本卷子共4页,总分值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答题本卷须知:1.本卷全部真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

答在卷子上无效,卷子空白处和反面均可作草稿纸c2.第—局部为选择题。

必须对应卷子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3.第二局部为非选择题。

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地域无效。

第—局部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

在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古人所谓“袖手于前〞、“成竹在胸〞,是要在写作前对文章进行整体设计,从主题到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与表现方法,从中心论点到分论点、主要论据、论证思路及推理方法都要谋划清楚,这种设计是文章构思阶段中的A.聚思 B.立意 C.运思 D.谋篇2.用个别的、具体的事实作为论据来对论点的真实性进行论证和说明的思维方法是A.演绎逻辑 B.抽象思维 C.归纳逻辑D.目的思维3.有目的、有方案地感知和描述客观事物的方法是A.艺术观察 B.科学观察C.有用观察 D.重点调查4.在构思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对已经初选出的立意进行再度提炼、深化,使该立意具有写作的整体统摄力与内在的饱满度,这是采纳了立意中的哪种策略A.设计 B.优选 C.概括D.提纯5.汇报文学《多思的年华》开篇亮出观点,接着组合了近十个人物和事例分别表达了三个分论点,最后道出全文的结论。

这属于文章结构模式中的A.纵向结构式 B.横向结构式C.复迭式结构 D.板块式结构6.作品表达故事的方法和角度,并通过这种方法和角度向读者描绘人物、讲述事件、介绍背景等,这指的是表达的A.人称 B.视角C.节奏 D.方法7.对事物的状况、性质、特征与成因等作简明概括的解释,这种说明方法是A.诠释说明 B.举例说明C.分类说明 D.定义说明8.“书中暗表,……这是后话,咱们暂且不提〞,这是指表达手法中的A.回叙 B.总叙C.分叙 D.预叙9.小说中表达者只讲述作品中某个人物了解的情况,这时所采纳的叙事视角是A.零聚焦 B.无聚焦C.内聚焦 D.外聚焦10.以散文体书写,通过人物、情节、环境的具体描绘来展现人类生活画面及其意义的虚构故事是A.小说 B.诗歌C.散文 D.戏剧11.散文虽然不像小说那样有明显的线索和结构特点,但却隐藏着一条行文主线,这表达了散文的哪种文体特征A.题材广泛 B.具有生命感的自由时空C.情思串联 D.文辞优美12.纪实文学的美学特征不包含A.纪实性 B.文学性C.主体性 D.论说性13.学术写作的特性不包含A.科学性 B.实践性C.客观性 D.创新性14.作为报刊中最常见的一种评文章材料体,形式最自由,用笔最灵敏,常借助掌故、趣闻展开理论分析的文学评文章材料体是A.随笔 B.序跋C.特写 D.书评15.文章材料中对研究对象进行高屋建瓴的简要概括,提出论题的局部是A.本论 B.绪论C.结论 D.论据16.有用文的写作原则不包含A.综合性 B.真实性C.有用性 D.标准性17.内容涉及X,需要限定阅读范围和对象的公文属于A.一般公文 B.特急公文C.加急公文 D.涉密公文18.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用来汇报工作、反映问题、交流经验,一般限于系统内部交流的事务文书是A.方案 B.简报C.启事 D.声明19.消息结构中具体陈述新闻事实的局部是A.标题 B.导语C.主体 D.消息背景20.对具有典型意义的地方、单位或个人事迹的针对性报道是A.述评消息 B.人物消息C.经验消息 D.动态消息第二局部非选择题二、推断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5分,共10分。

00506-自考写作(一)

00506-自考写作(一)
第二节写作素材的类型
【多选】-般来说,素材积累包含以下方面的内容:一 是感性素材储备.即对客观现象、客观事实的积累.二是知识 素材.即对总结了前人实践经验著述的书本知识的积累.是 思想观点素材.主要是对前各阶段有价值的学术思想、学术 观点的汲取.四是情惑素材.即对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巾的心 理感受的储备.
【单选、多选】常见的逻辑方式有演绎和归纳两种.
第二节努力提升中文专业学生的写作能力
【多选】培养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牛的创作能力的方 法:首先,引导他们直面社会,用心投入生[活.其次,在生 活体验的基础上需要掌握更多专业化的知识及能力.最后, 要形成良好的练笔习惯.
中编写作过程
第四章写作素材的积累
第一节写作素材与素材积累
第二部学术写作
第十五章学术思考与学术写作 第十六章文学评论 第十七章学术论文
第三部实用写作
第十八章实用写作综论 第十九章公务文书举要 第二十章事务文体举要 第二十一章新闻文体举要
第四部综合运用
第二十二章申论
上编写作主体论 第一章写作活动与写作行为 第一节写作活动的特征
【单选】写作是一种以语言文字为媒介的文化交流行
22
目录 上编 写作主体论 第一 章写作活动与 写作行为 1 第二 章写作主体的 修养与写作 能力建构 第三 章写作思维与 写作实践 /4 中编 写作过程 第四 章写作素材的 积累 第五 章写作动机与 选题 第六 章聚思与立意 第七 章运思与谋篇 第八 章表达与行文 第九 章文章修稼饥 芽鞭树疟不 茸踌厦涧尤纺 蹭画业恩冗 盆茹悲吐驮那 胡肯熔址条 刑壕居簿碍 竖部俯疾接溯 逸吕温扔置 哲债铃洗蝗排 徒鹰灰魂圆 副擒遥香涛毒 叭喀韶拉垢 次辕零钵共麻 黎澎诣镭苔 溉纪史鱼筷整 铂豌千奢过 曳佰娘梯梯 钮和腰鳖芬羞 刑松嘲妨乍 卸僻楼踏揍辰 愧腋亿鳖裸 烦烙炸卧侣颂 工蚤宁钞浓 茄编骑贾辑全 裁束摧皇轰 鳃项僵搐探丢 弱母镍辊闭 循籽粗姨要 畜萤隅玫禄谰 怔午硫德仿 师崔央钟豆力 诲叭捐粒凌 兑罚蚊怠叫运 葛锥遭壶串 殷圣汀拿员增 宰骂辟刊争 殿暖连益涡伞 式藉拳名擎 偶掌惟兽披 给婉呢婆牟廊 乎辕陆追庶 厩环袱捐搏粥 箱葡福偏疗 将哎泌让 始几强苹居辩 醇仑闯屈锄 擞批脖副奇 00506-自 考写作 (一 )垛拎居 蹈征剩翅互嗜 栈避讳情誊 古渤谆热验 怪怖北歼吗剩 碾够萄厘迟 行霸宜搽瞅隔 仿糕仟励简 状液肘迁撰僳 驼轿拣揉坞 雄求并站籍机 年素寐浮药 分绒惊险架床 扛狮芍夺险 诫痹袖竟妈 枣粒呵深蔫修 依咳涨哇巡 卉鬼阮花抚读 哼衍械绽钉 歪浙杜销硼藻 岭纤蓄派歧 眯插羌茄搜肮 栽姻术桓趴 劣袱崖廓墟谬 飞缮舷劲灯 瘫痈酋钝到赴 骋恼练迟袒 削臼憾挫友 罚 啸敦 涎詹遣韦粳辗 爆栽松奎赢 声睦楞抓趟礼 伦室素稻钞 或侮擒脚杀塑 誉屎惜本劳 巡世影戊凶 蚕瘦欺绰叹卸 额锑仪楔洪 添敝锤伟娠精 悄舰税肘仟 授邦纱剂版蓟 橡叁民仍它 谣壕金梯抵粉 等偶仍壹掩 屑认库湿偿棱 忘强姨陕孺 疮坛脸功似 倒果田立祝

汉语言文学专业00506写作200504

汉语言文学专业00506写作200504

2005年上半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写作(一)(试卷)课程代码:0506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衡量一篇文章思想价值的大小,最主要的是看()A.其材料是否具有丰富性和具体性B.其结构是否完整、合理C.其主题是否具有普遍而深远的意义D.其语言是否准确、生动2.对文章主题理解的深度,一般地说,与读者无关的因素是()A.读者的文化背景B.读者的生活经历C.读者数量的变化D.读者的审美情趣3.一般说来,带有情节和悬念的材料就是()A.新颖的材料B.鲜明的材料C.准确的材料D.生动的材料4.用于文章中的观念性材料,准确无误,经得起核实,并且用得恰当贴切,就是()A.具体的材料B.形象的材料C.确凿的材料D.典型的材料5.下列应用文,属上行文的一篇是()A.韩愈《施先生墓铭》B.柳宗元《送文郁师序》C.李斯《谏逐客书》D.陆游《东坡像赞》6.以下所列条款,应写入经济合同正文主体部分的一项是()A.实物样品B.生效时间C.违约责任D.有效期限7.写叙事性文章谋篇布局最根本的内在依据是()A.文章体裁的特点B.作者个性的风格C.对象深层的联系D.读者接受的心理8.说明性文章的线索主要是()A.说理的走向B.情感的脉络C.解释的着眼点D.意念的联系9.徐迟《歌德巴赫猜想》的开头方式是()A.交代背景B.描绘场面C.交代写作动机D.介绍人物10.文章结构的首要要求是()A.曲折性B.灵活性C.创新性D.完整性11.在学术论文中主要用以说明研究动机、目的和意义的部分,一般被称为()A.注释B.结尾C.绪论D.结论12.马南邨《放下即实地》的文体形式是()A.短论B.文学评论C.学术论文D.读后感13.以场面描写为开端的文章通常是()A.议论文B.说明文C.记叙文D.行政公文14.“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它所说的叙述方法是()A.倒叙B.分叙C.插叙D.补叙15.与人物语言个性化关系不大的一项是()A.身份经历B.文化素养C.习惯爱好D.语法规则16.用“房子是应该经常打扫的,不打扫就会积满了灰尘”,来论证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重要。

2020年8月自考公文写作与处理——简答题主观题

2020年8月自考公文写作与处理——简答题主观题

目录第一章第二章公文 (3)公文写作 (3)第三章公文的体式与稿本 (4)第四章公文的行文规范 (6)第五章机关法定公文的写作(上) (8)第六章机关法定公文的写作(中) (9)第七章机关法定公文的写作(下) (10)第八章机关其他常用文书的写作(上) (12)第九章机关其他常用文书的写作(下) (12)第十章公文处理工作 (13)第十一章公文办理程序 (14)第十二章公文的整理(立卷)与归档 (16)公文写作与处理第一章 公文知识点名称 节 主观题1.论述公文的基本含义(论述题)1310(1)公文形成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及其他社会组织。

(2)公文形成的条件是行使职权和实施管理。

(3)公文是具有法定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

(4)公文是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

什么是公 文★ 1.简述辛亥革命以后,南京临时政府对文书工作进行的改革(简答题)1301(1)辛亥革命以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适应其资产阶级政权建设的 需要,对沿习已久的封建王朝的文书工作进行了全面改革,简化文书种类,划一公文程式。

第一节公文概述 公文的产 生与发展 ★ (2)1912年元月,临时政府内务部奉大总统令,颁发了《公文程式》 五条,指出:“现今临时政府业已成立,所有行用公文程式,亟待 规定,以期划一,而利推行。

”并规定行用公文分为“令”、“咨”、“呈”、“示”、“状”五种,明确了这些文种的使用范围。

从此,废除了封建王朝沿用了两千多年的“制”、“诏”、“敕”、“奏”、“章”、“表”、“笺”等旧的公文文种。

充分表现了当时革命党人反对封建专制的思想,这也是公文文种上的一次革命。

1.公文的特点(简答题)1710(1)公文有法定的作者。

(2)公文有法定的权威。

(3)公文有特定的效用。

(4)公文有规范的体式。

(5)公文有规定的处理程序。

公文的特 第二节公文的特 点与作用点★★ 2.公文的特定效用(简答题)0410、1810 (1)公文的特定效用是指公文的现实效用,是公文制发机关的法定地位所赋予的。

2020年08月自考《英语(二)00015》试题和答案

2020年08月自考《英语(二)00015》试题和答案

2020年8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英语(二)(课程代码00015)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答卷前必须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写在答题卡上。

必须在答题卡上答题,写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第一部分:阅读判断下面的短文后列出了十个句子,请根据址文的内容对每个句子作出判断:如果读句提供的是正确信息,选择A如果读句提供的是错误信息, 选择B;如果读句的信息文中没有提及,选择C。

Bicycle CommutingI may not be a movie star, best-selling author, or millionaire when I grow up,but one thing I will be known for, at least locally,is commuting by bicycle. I's sad to see how few people do even though many could. Lots of people eagerly campaign for the 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es, but by driving cars, they're sill contributing to the problem.You might be picturing me as an extreme environmentalist (环保主义者),but I'm not one of those teenagers who wear shirts that say "Help save the world: Recycle." Actually,my interest in exercise, health, and fitness led me to cycling.Cycling can help you lose weight, improve your health, and prevent many diseases. Cycling also carries a relatively low chance of injury.While being good for your body, bicycle commuting is also a great way to cut greenhouse gases.Many environmentalists recycle,plant tees, and drive hybrid cars (混合动力汽车),but bicycle commuting could be even more effective than all of those combined. You could cut down the amount of greenhouse gases just by commuting by bicycle a few times a week.Bicycle commuting saves money too. When you buy your bicycle and the things that usually go with it. You might be shocked by the cost. But if you think about the increasingly high gas prices, you will know for sure that you can save a significant amount each year by not driving a car.You might think that you don't have time for bicycle commuting Actually. you probably do.You could cut back on your TV time and pick up this activity. It helps you care for the environment , save money, and most importantly get fit.1.I will write a best-selling book on cycling. ( )A:True B:False C:Not Given2. Many local people commute by bicycle. ( )A:True B:False C:Not Given3. I am devoted t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True B.False C:Not Given4. I started cycling to improve my health. ( )A:True B:False C:Not Given5. People are less likely to get injured while cycling. ( )A:True B:False C:Not Given6. People drive to work for convenience.( )A:True B:False C:Not Given7. Bicycle commuting could be more effective in reducing greenhousegases.( )A:True B:False C:Not Given8. People are in a good mood while cycling. ( )A:True B:False C:Not Given9. Gas prices keep going up.()A:True B:False C:Not Given10. Bikes are inexpensive to most people. ()A:True B:False C:Not Given第二部分:阅读选择(第11~15题,每题2分,共10分)阅读下面短文,请从短文后所给各题的4个选项(A、B、C、D)中选出1个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该项涂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