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浅谈传统中国工笔画色彩运用的发展与创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工笔画色彩运用的发展与创新
摘要:色彩是中国工笔画缺一不可的重要组成成分,地位并不低于在工笔画中占主导地位的线描。

在中国工笔画的创作过程中,色彩是最重要的表现形式,色彩的运用使工笔画拥有独特的风格。

传统工笔画遵循的“随类赋彩”,并不仅仅是指在画面中呈现出事物本来的面貌,而是要表现出事物所体现的精神价值所在。

现代工笔画的用色在继承传统工笔画的基础上,吸收了西方绘画对色彩表达的精髓,使中国工笔画在色彩的表现方面取得创新。

关键词:工笔画;色彩;绘画形式;随类赋彩;设色技法;
色彩是中国传统工笔画中不可代替的表达画家情感与再现客观事物的方式。

就个人而言我觉得色彩是最生动明了的表现形式。

在绘画表现中,色彩本身就给人以直观的视觉感受冲击,当色彩被用于我们作画时的情感表现,那么就能对我们的眼睛造成强烈的震撼。

色彩是我们在表达情感时最重要的方式,也是获得视觉冲击效果最有用的方式。

各种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绘画,不管他们怎样变化、进步,从画的外在表现特征来分析,色彩在画面中一直是最重要的表现形式与构成因素。

在中国画中,画家对于色彩的运用当然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种重要表现方法,在中国画中的工笔绘画更加注重运用色彩来表现画的主题思想与情感,以及再现绘画题材本来面貌。

中国画从古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在上千年的发展中,对于色彩的运用有进步也有停滞不前或者退步的迹象。

中国的画家文人在继承创新中国画的时候并没有对广泛运用在工笔画中的色彩进行执着的追求,而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墨分五色”当中,总而言之,中国工笔画对颜色的运用经历了由少到多然后再逐渐衰弱的过程。

在唐宋之后,传统工笔画的色彩运用已经在文人画的影响下开始没落。

我将结合我自己的工笔画创作,传统工笔画对颜色运用的发展和现代工笔画对传统色彩的继承,浅谈我所感受到的中国工笔画对色彩运用的精髓,以及如何吸收借鉴西方绘画对色彩的运用,对现代工笔画的色彩表现进行创新。

中国工笔画对色彩的运用更有待我们去发展创新。

一、传统工笔画色彩运用的历程
最早的中国工笔画是远古时期就有的,在唐代的时候正式确立,经过宋代的进一步发展,一直延续到今天。

下面我就简单介绍一下从新石器时代到两宋时期传统工笔画用色的发展。

1.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鹳鸟石斧》就可以找到中国工笔画最原始的样子。

白鹳的身体不勾线,用白色涂画而成,鹳眼、鱼和长斧的轮廓则用黑线画出。

勾线和平涂的技法可以看到中国工笔画最原始的雏形。

据记载新石器时代已经出现了黑、红、白等颜色。

2.夏商周时期是绘画发展的初级阶段,楚国时期的两幅帛画《人物龙凤》以及《人物驭龙》都是用毛笔勾线画成,画法兼用平涂与渲染,可以看出中国工笔画色彩使用的原形在逐渐趋于成熟
3.秦汉时期从帛画的制作可以看出技巧得到提升,增加了橙色和紫色等不常见的矿物质颜料。

西汉初期帛画《升天图》的技艺已经达到成熟,出现了银色和
青黛等新型石色颜料。

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颜料相对于秦汉时期的颜色种类增加了很多,主要有青金石、石绿、赭石、土红、石膏、土红、铅丹、朱砂、石青、石黄、绿铜矿等颜料。

同一时期,以克孜尔为代表色彩浓艳的西域画风传入,对于传统工笔画颜色表现的成熟与丰富,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5.隋唐时期是工笔画得以独立成科。

这一时期的工笔画几乎完全以工笔重彩着色的方法来表现的。

可以看出这时对各种石色使用已经抵达最高的境界。

壁画艺术也在隋唐时期达到鼎盛,出现了石黄、土红、云母、氯铜矿、高岭土、朱膘、方解石、银朱等颜色。

6.五代两宋时期工笔绘画对颜色的运用逐步达到空前鼎盛的面貌。

这一时期出现了很多优秀的重彩工笔画以及设色清丽的工笔花鸟画。

自宋代以后,文人画得到空前的发展,中国画风转向以水墨为主流的文人画。

以黑白两色为主的文人画引领了至今为止的水墨中国画盛世。

工笔画对色彩的使用虽然仍然延续,但是在此基础上急剧转变为注重墨色的使用而减弱对各类石色的使用的“文人画风格”着色。

对传统工笔画色彩运用的发展造成非常严重的阻碍,传统工笔画无可避免逐步走向低潮。

二、现代工笔画对传统工笔画用色的继承
通过对传统工笔画用色发展历程的了解,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到中国工笔画的用色与黑白墨色相比并不是一开始就处于弱势的。

在改革开放之后的新中国,不管是经济、文化、政治方面都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与此同时中国工笔画尤其是重彩工笔画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发展。

于是一种既继承了传统工笔画绘画精髓又吸收了现代绘画元素的现代工笔画应运而生。

我将在我的工笔画创作《向日葵》中体现这一种发展与继承的关系。

首先,传统工笔画惯于用明快鲜丽的单色来表现物象。

现代工笔画得以发展,对传统工笔画的吸收继承是必不可少的。

传统工笔画在用色上喜欢用单纯明快的颜色来表现物象本身所表现出来的颜色,用平涂的技法将鲜艳明媚的颜色涂于画面上。

现代工笔画也继承了这一特点,具有颜色冲击的画面别具特色。

例如现代工笔画家杨瑞芬的作品《蝴蝶兰》,画面中紫色的花瓣与黄色的花瓣相互交错,鲜明亮丽的颜色让人眼前一亮。

在我的创作《向日葵》中,我用明亮的藤黄色来表现向日葵欣欣向荣的花朵,黄色更像是阳光,仿佛向日葵就是一个个太阳,使画面鲜艳夺目但并不张扬。

其次,运用对比强烈的原色。

色彩对比的条件成为色彩产生精神美感效应的客观前提。

色彩对比的存在是绝对的,任何色彩本身就具有对比这一与生俱来的天性,原色的对比相对于其他颜色更为强烈。

传统工笔画在色彩对比上采取了强烈的原色对比,造成特殊的民族审美特色。

例如现代画家万芾的现代工笔画《锦园硕果》,就大量采用红黄蓝等对比强烈的颜色作为创作元素,使画面充满了传统喜庆的氛围。

强烈的红色背景映衬下的殷桃更加的鲜红欲滴,黄绿色的叶子在红色的存托下更显得金光灿灿,密密的林中到处亮出红红的光彩。

在我的工笔画创作《向日葵》中,也体现了传统工笔画用色的这一特点。

画面中运用了对比强烈的黄色与蓝色为主色调,亮黄色的向日葵花朵在深深浅浅的蓝色叶子的衬托下,更加显得生机勃勃。

第三,注重画面整体色彩的装饰性效果。

传统工笔画在色彩运用上十分注重色彩表达出来的装饰性效果。

着色多从物象固有本色出发,不计较光的影响变化,将复杂的表现对象用单纯明快的块面表现出来,使得工笔画的装饰效果非常强
烈。

当代工笔画家王天胜的工笔画作品就具有较强的装饰意味。

《瓶中繁花》这幅画,画面中的花瓶用块面颜色来区分,花朵与花瓶整个构图似乎是处于同一个平面上,空间变化十分微妙,非常协调的表现出了工笔画装饰性绘画的美感。

这种表现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现代工笔画对传统工笔画的继承。

中国现代美术家韩德珠的作品《出水莲》,画面中的女神衣抉飘飘,画面中衣服的花纹刻画的十分的精细,整个画面都融合于一个平面上,整幅画面具有十分强烈的装饰性效果。

在我的工笔画创作《向日葵》中,我也十分强调画面的装饰性效果,在表现黄色向日葵花朵时加入了装饰性元素,例如将花瓣的脉络用略深一些的颜色加以勾勒,取得肌理的装饰效果。

在当今社会中,富有装饰性效果的绘画,更容易为人们所接受认可。

三、现代工笔画在色彩表现上的创新
现代工笔画在继承了传统工笔画用色的基础上,也开辟出新的道路。

沉寂多年的中国工笔画,在现代工笔画家的努力下,吸收借鉴外国绘画色彩处理方式,结合传统工笔画的用色,在色彩表现上有了新的突破以及创新。

首先,强调色调的整体协调,创作出生动的画面美感。

在处理色彩构成的关系中,色调是我们把握色彩整体的关键所在。

色调使色彩在视觉上达到和谐的美感。

现代中国画在色彩的表现上吸取西方色彩表现的精髓,注重在不同光线下表达的事物颜色的变化,而且强调在画面中突出表现光与色的传达,将色调引用到现代工笔画的创作中。

著名现代画家陈孟昕就十分注重对象的色彩表现,非常强调色调的整体协调,他的工笔重彩画作品《汲水原上》,其色彩使用丰富生动,月色下的丛林以及人物都微微的泛出光华,整个画面充斥着浪漫的气息。

在画家陈孟昕的绘画生涯中,可以说吸收并融合了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方色彩绘画技巧,同时陈孟昕的工笔画铸就了中国传统工笔画转向现代工笔画的一种具有鲜明特征的绘画形式。

在《向日葵》的创作中,我特别关注了梵高的《向日葵》中使用的色彩,并从中获得了很多有益的东西。

我也特别注重协调画面色调之间的关系,黄蓝色的主色调如果不加入一些低调的颜色加以调节,就会显得很突兀。

所以我在画面中添加了大量的暗红色来协调整幅画的色彩关系。

其次,抓住画面色彩之间的对比度表现,营造和谐活泼的氛围。

色彩的对比是指我们的视觉中所呈现的各种不同颜色相貌的并存整体。

传统工笔画的色彩对比则大多数是色相对比。

现代工笔画在色彩表现上不仅运用了色相对比的方式,而且将各种色彩构成的规律应用到画面中,使画面色彩表现更加丰富。

现代著名画家金鸿钧的现代工笔花鸟画《双栖双飞》,画面中色彩非常的丰富,樱花与两只蓝鸟之间的存在生动和谐,樱花的浅黄色,鸟的蓝色羽毛,樱花树的绿叶与背景的颜色成为对比色,微妙的色彩对比变化构成画面和谐温暖的氛围。

在我的创作《向日葵》中,我将向日葵的黄色花瓣与花蕊用微妙的颜色加以对比开来,向日葵枝叶掩盖下的斑鸠身上闪烁着蓝绿色的光华,在整个画面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第三,重视颜料的发展,创新色彩表现方式。

传统工笔画的颜料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植物类,植物类基本上都为透明色。

如花青、藤黄、胭脂、洋红等;另一类为矿物质颜料,如朱磦、石青、石黄、赭石、白粉、金粉、银粉等。

现代工笔画除了使用传统工笔画中的两类颜色以为,还将水彩色、水粉色、丙烯色、油画色、金属色等颜料引入画面之中。

现代工笔画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日本岩彩画的影响。

我国思想先进的工笔画家已经意识到颜料多样化的重要性,开始研究供工笔画使用的新型颜料。

例如引领了现代重彩工笔画的著名画家蒋采萍,
吸收了敦煌壁画中运用矿物颜料的精髓,创作出了《李清照》、《孔雀之歌》、《荷》等经典的现代重彩工笔画。

如国家一级美术师高晓笛所作的《亭亭玉立》系列的荷花图,使用的颜料就是经过高温提取的石色颜料。

而且在色彩表现的方式上,现代工笔画开始采用一些新的技法,例如通过搓揉宣纸的方式,取得如瓷片破碎的特殊效果。

通过撒盐,涂蜡,冲染等方法,来取得一些绘画无法得出的特殊肌理效果。

这些效果常常出现在现代工笔画画家的画作之中,例如金鸿钧所作现代工笔画《岭南春色》,大量蓝色的背景采用了撒盐和冲染等特殊技法。

现代工笔画的用色并没有什么固定的程式,不同的画法会取得不同的效果,画家们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表现方式,表现出自己的个性价值所在。

不管是传统工笔画对色彩使用的认识,或者是现代工笔画对传统工笔画色彩的继承,以及现代工笔画用色受到西方绘画的影响,现代工笔画家都是希望能够从不同的方向去吸收色彩运用的精髓,来完善自己的对画面中颜色把握的能力,将自己的独特思想和见解融入到现代工笔画的内容中去,获得有灵魂的优秀作品。

只要我们用真挚的感情,认真的态度以及丰富的知识与熟练的绘画功底去对待现代工笔画的色彩表现,我相信在现代工笔画的发展中色彩的使用一定会达到更高的水平。

现代工笔画创作出的作品一定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肯定,工笔画这种传统古老的绘画形式一定会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的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 赵德聪.简述传统工笔花鸟画的色彩应用[J].大舞台,2010(12)
[2] 李芹.从宋代院体花鸟画看传统中国画的写实观[J].艺术百家,2006(7)
[3] 李有光,李欣著.陈之佛工笔花鸟画技法解析[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1.7
[4] 李福顺.中国美术史—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
[5] 薛永年.中国绘画的历史与审美鉴赏[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6] 郑朝,蓝铁著.中国画的艺术与技巧[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5
[7] 邢庆华.色彩[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7
[8] 万芾.工笔花鸟画创作与技法[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9
[9]徐建融.中国绘画[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10] 徐莉萍.浅谈中国画的现代色彩观[J].艺术探索,200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